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塑料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塑料大棚辣椒栽培技术(精选12篇)

塑料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第1篇

1 品种选择

早春塑料大棚昼夜温差比较大, 夜间温度较低, 所选品种应具有坐果率高、生长势强、耐低温和弱光、早熟、株型紧凑、多抗等特点, 如平椒9199、郑椒11、洛椒七号、皇剑、黄金龙等。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晾晒1 d, 以提高种子活力。第2天将晾晒后的种子用25℃清水预浸4 h, 捞出后沥干水分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0 min或1%次氯酸钠浸种5 min, 再用清水洗净种子表面的药液, 用干净的湿布包好, 置于变温环境中进行催芽。每天28~30℃控制16~18 h, 16~20℃控制8 h, 前3 d每隔12 h翻动1次, 每隔24 h用清水搓洗1次, 以利于发芽齐、壮。一般5~7 d后出芽率已达到70%以上, 即可待播[1,2]。

3 播种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 用种量1 125 g/hm2。日光温室内建小拱棚, 小拱棚上盖草苫, 采用50穴的穴盘进行护根育苗, 不必经过分苗移栽。为预防发生猝倒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 在播种前对苗床普喷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1遍, 然后播种。每穴播种子1~2粒, 播好后及时覆膜, 对小拱棚进行覆盖保护, 夜间加盖草苫, 以增温保湿, 促使苗早、苗全、苗壮。

4 育苗

出苗前保持苗床白天温度30℃左右、夜间温度18~20℃。待50%的种子出苗时撤去地膜, 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25~30℃, 夜间温度保持约15℃。重点是加强增温保温, 防止夜间苗床温度过低。要注意早揭晚盖小拱棚草苫。定植前5~7d降低温度进行炼苗, 使定植后容易缓苗。壮苗标准是:苗高18~22 cm, 茎杆粗壮墩实, 单株有9~13片叶展开, 叶片肥厚, 叶色深绿具有光泽, 根系发达, 乳白色, 无病虫害, 植株普遍进入现大蕾期[3]。

5 定植前准备

5.1 棚内消毒

定植前对棚内土壤、棚架全面消毒。提前10 d左右将棚膜扣好, 密闭大棚高温烤棚消毒, 或用异丙威烟雾剂和百菌清烟剂点燃密闭一夜, 第2天再打开风口放风。

5.2 施基肥及做垄

结合犁地施优质厩肥150 t/hm2、复合肥600~750 kg/hm2、磷酸二铵600~750 kg/hm2。南北向起垄宽窄行定植。小行距40~45 cm, 大行距65~70 cm, 垄高25 cm。最好在垄背上铺设滴灌管道, 应注意检查滴灌管道通水是否正常畅通, 然后将地膜扣好。

6 定植

当幼苗长出9~13片真叶, 3月上旬, 在已做好的垄两侧按穴距30~35 cm双行定植, 定植5.1万穴/hm2左右。挖好定植穴后, 将苗从穴盘中小心取出放入定植穴, 封半穴土, 浇好稳苗水, 待定植后5~7 d缓苗后再封窝[4]。

7 定植后管理

7.1 温度管理

定植后至缓苗前, 要保持高温、高湿, 保持白天温度28~30℃, 夜间温度最低15℃, 以促进缓苗。开花结果、果实膨大期, 适当降低温度, 以26~28℃为宜。

7.2 水肥管理

辣椒是需要肥料较多、吸肥量较大的一种作物。据有关研究结果, 生产1 t辣椒需要吸收氮5.19~5.80 kg、磷0.58~1.10 kg、钾6.46~7.40 kg。试验证明, 对辣椒施肥应适量多施氮, 其次少施钾、磷。氮多、钾中、磷少的施肥方案, 比氮磷钾等比的增产24.9%, 比氮中、磷少、钾多的增产26.8%。

定植后忌浇大水, 以浇水后半天能洇湿全部垄背为宜。定植后4~5 d, 浇第1次缓苗水, 连续中耕2次, 深度7 cm左右, 近根处稍浅。中耕后蹲苗, 促进根系纵深发展, 此时如水肥过多, 容易引起植株徒长, 以后还容易造成落花落果。当门椒果实达到2~3 cm时, 要及时浇水和追肥, 施腐熟人粪尿7.5~15.0 t/hm2或尿素75 kg/hm2+磷钾肥75~150kg/hm2, 并及时中耕。多追农家肥, 增施磷钾肥。盛果期每采收1次均要随水追肥2~3次。

7.3 植株调整

当株高25 cm左右时, 将分杈以下叶片及这些叶腋上发生的侧芽全部摘除。中期由促秧转向促果, 及时打去底部老叶、黄叶、病叶和细弱侧枝。后期用塑料绳吊枝或在畦垄外用竹竿水平固定植株, 防止植株倒伏。

7.4 保花保果

在开花初期因温度偏低易落花, 可用15~20 mg/kg 2, 4-D水溶液或25~30 mg/kg坐果灵用毛笔于8:0010:00点当天开放的花朵或第2天将要开放的花蕾的花柄。注意不要将药液洒到植株生长点和嫩叶上。气温高时, 浓度小些, 用上限取水量, 气温低时, 用下限取水量。

7.5 及时防治病虫害

7.5.1 虫害防治。

早春大棚内辣椒定植后小地老虎危害较多, 可用90%敌百虫1 500 g/hm2配成400倍液喷在鲜菜叶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诱杀, 或用48%乐斯本600倍液沿植株地面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用1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喷雾防治, 或者用异丙威烟剂熏棚防治。烟青虫、棉铃虫用抑太保或10%除尽或15%杜邦安抢在卵孵化高峰至3龄前喷雾防治。

7.5.2 病害防治。

苗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猝倒病;成株期主要防治疫病、炭疽病、灰霉病、褐斑病、叶枯病等。疫病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闭棚熏蒸, 或用58%雷多米尔或64%杀毒矾锰锌或安克防治;灰霉病、褐斑病、叶枯病用75%百菌清或50%甲霜灵或50%速克灵防治;炭疽病在开花结果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1∶1∶240倍波尔多液防治。

8 采收

采收时要防止折断枝条。门椒、对椒、下层果实应适时早收。此后一般在果实充分长大、果面光亮达到青熟后分批分次采收, 一般自开花至采收门椒30 d左右采收, 耳椒20 d左右采收, 第3、4、5层果18 d左右采收。

参考文献

[1]吴佩珂, 李明远, 吴钷文.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2]曹华.名特蔬菜优质栽培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2.

[3]潘子龙, 胡永军.辣 (甜) 椒大棚安全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辣椒秋延大棚栽培技术 第2篇

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作畦、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辣椒秋延大棚栽培技术,以期为菜农提供参考.

作 者:缪圣魁 蔡恒富 熊水平万常庆 程绍勇 邓海军 作者单位:缪圣魁,蔡恒富,熊水平,程绍勇,邓海军(江西省新建县农业局,江两新建,330100)

万常庆(新建县国土资源局)

大棚再生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第3篇

一、品种选择

利用大棚栽种的秋延后辣椒作再生栽培,一定要选择那些根系发达、植株粗壮健康、长势好、结果多、抗逆性强、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如“超汴一号”、“洛椒4号”等。

二、适时修剪

春节前,秋延后辣椒采收完毕,本季生长结束,要立即采取修剪措施并清园。操作方法:在植株主干由下向上第一个分杈的上分枝10厘米处进行截枝,并在截剪处用杀菌剂原药抹一下,以防伤口被病菌感染。剪下来的枝叶要及时全部清理出大棚,对病株要一并清除,以防病菌与虫害的侵染。

三、管理措施

修剪清园后要及时进行中耕,中耕要距离植株15厘米左右,深度8~10厘米,每667平方米随中耕追施腐熟人粪或沼液肥2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并浇一次水,以免伤口及主干脱水死亡。同时要盖严棚膜,大棚温度保持在25~30℃。

经过15天左右,修剪过的枝条即可萌发新芽,待新芽成枝长5~10厘米时,要进行抹芽处理,每棵保留2~4个健壮新枝,其余的要全部抹掉,在抹芽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及保留枝。新枝长10~15厘米时,要及时进行一次浅耕除草,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并及时防治,确保新枝健康生长。

新枝条开始开花挂果时,要追施一次促花肥,每667平方米施高效三元复合肥2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4包(400克包装),兑水浇施。在开花结果盛期,视苗情长势和结果多少进行肥、水的管理控制,掌握湿而见干,严禁漫灌。早春天寒,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8~30℃、夜间控制在15~18℃,当外界气温很低时,晚上要加盖内拱膜,内拱膜上再盖一层草帘,严防冰雪、严霜和寒流的侵袭。

四、及时采摘

秋季延后塑料大棚辣椒栽培新技术 第4篇

1、选择优质辣椒品种

辣椒品种应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主要有陇椒2号、陇椒6号等。

2、合理安排茬口

3月份在塑料大棚内育苗, 5月上中旬栽种, 10月下旬采摘上市。可与十字花科、豆科蔬莱轮作, 千万不要与茄果类蔬菜连作。

3、培育健康的壮苗

1) 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 连续3年没种过茄科蔬菜的土地上搭建塑料大棚。高寒地区的塑料大棚最好在前一年土壤封冻前搭建完成, 第二年2月中旬育苗前半月扣棚提升地温。

2) 苗床准备

每6 6 7 m2土地需育苗苗床35~40m2, 苗床施腐熟的有机肥10kg/m2, 深翻细耙, 整细搂平后做成1.5 m宽的畦面, 浇足底水待播。

3) 苗床处理

苗床杀菌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m2~10g/m2, 兑过筛细土200g/㎡拌匀, 堆闷24 h, 2/3作垫土, 均匀撒在苗床上, 1/3药土播种后均匀撒盖在种子上。或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10g/㎡加200g/m2细土, 混匀配成药土, 均匀撒于苗床。苗床杀虫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85%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 结合浇底水泼浇苗床, 杀灭镂蛤、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4) 种子处理

667m2用种量一般是75~100g, 将种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 或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0min, 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min, 捞出冲洗干净后催芽 (防病毒病虫或将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 或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浸种30min) , 洗净后晾干催芽 (防疫病及炭疽病) 。

5) 播种

苗床底水下渗后, 刮平畦面, 采用撒播或条播两种方式播种, 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 再覆盖1cm厚细潮土;条播时要先在苗床上开1cm深的浅沟, 沟距8cm, 然后将种子条播在浅沟里, 覆盖1cm厚细潮土;播后覆盖一层地膜保湿, 促进辣椒发芽出苗;当80%的辣椒出苗后揭去覆盖的地膜, 以防烧苗。

6) 苗期管理

辣椒苗期对温度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出苗后4~5d, 通过喷水、放风等调控措施, 使棚内温度、湿度适当降低, 以防幼苗徒长, 白天23~25℃, 夜间15~17℃。4~5d后, 进行正常的温度管理, 即白天25~28℃, 夜间15~20℃。苗床缺水时喷清水湿润床面, 下雨时及时盖好棚膜, 严防雨水进入苗床, 防止苗床积水。

4、辣椒栽种与管理

1) 起垄施肥

栽种前在准备用作秋延后栽培的大棚内, 667m2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 000kg、过磷酸钙25kg、氯化钾20kg、尿素20kg做基肥, 深翻细耙后与大棚走向平行起垄并铺好地膜, 垄面宽60cm, 垄距40cm, 垄高15~20cm。

2) 栽种

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栽种, 选择无病虫8~10片真叶、根系完整并尽量带土的优质壮苗, 最好是晴天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16时以后, 按株行距 (35~40) cm40cm, 破膜开穴三角形定植, 每穴栽植2苗, 即每667m2定植3 300~3800穴, 即6 600~7 600株, 边栽边浇稳苗水, 整棚栽满后, 进行灌水, 避免大水漫灌, 最好进行滴灌, 润湿幼苗根下20cm土层即可。

3) 种后管理

(1) 温度管理

缓苗期尽量少揭棚膜, 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 促进缓苗, 白天温度保持2 5~3 0℃, 夜间15~18℃。7~10d后缓苗期结束, 应适当加强通风, 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 及时查苗补苗, 并中耕松土。

(2) 肥水管理

辣椒座果后, 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5kg, 或腐熟饼肥50kg。进入6月上旬, 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 要求小水勤浇, 严禁大水漫灌, 防止浇水淹到辣椒根部, 浇水时每667m2随水追施蔬菜专用复合肥10kg, 并及时中耕松土。

(3) 扣棚膜

根据天气情况, 一般到9月中、下旬天气转凉早霜来临前扣棚膜, 扣棚膜后棚内温度、湿度管理参照定植后的温湿度管理, 扣棚初期气温高时可不关闭风口, 天气转凉时再关闭风口, 白天温度高时及时通风降温, 防止烧苗。扣棚膜后要经常进行整枝打杈, 中耕除草和摘除花蕾、枯黄病叶等田间管理, 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5、采收与包装运销

塑料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第5篇

大连旅顺地区经3a在塑料大棚内利用反季节栽培马铃薯套种粘玉米试验获得成功,同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整理出一套完整栽培技术措施,为该项技术在气候相近地区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作 者:孙世荣 赵福刚 SUN Shi-rong ZHAO Fu-gang 作者单位:孙世荣,SUN Shi-rong(大连旅顺北海街道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大连,116041)

赵福刚,ZHAO Fu-gang(大连旅顺铁山街道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大连,116041)

蔬菜大棚甘蓝、辣椒间作技术要点 第6篇

【关键词】大棚蔬菜;甘蓝;辣椒;间作技术

1 品种选择

大棚蔬菜栽培,在品种选择上要根据市场消费需要和品种的早熟、丰产、抗病等性能进行选择。我区大棚辣椒以22号尖椒为主栽品种,果实为猪大肠形、辣味浓、早熟丰产,最高667㎡产量达4000kg;甘蓝选用早熟丰产、结球紧实的8398、中甘11、中甘15等品种。

2 茬口安排

辣椒一般在12月中下旬播种,甘蓝则于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定植于棚内;辣椒苗龄保证在100~120d,甘蓝苗龄保持在60d左右;甘蓝于5月下旬上市,辣椒在6月下旬开始采收。

3 培育壮苗

3.1 育苗方式及播种量

采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辣椒每667m2用种量为250g,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5~20g;甘蓝每667m2用种量为50g,每平方米苗床播种3~5g。

3.2 种子处理

甘蓝可直播育苗,但辣椒必须要进行种子处理。浸种前要将辣椒种子在阳光下暴晒1~2d,这样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但严禁将种子直接放在水泥地面暴晒,以免烫伤种子。常用的种子消毒方法有2种:一是温汤浸种法,先将种子放在30℃的温水中浸种15min,可促使种子表面的病原菌萌动;然后将种子投入55℃的热水中并不断搅动,热水量为种子体积的5~6倍,降至室温后停止搅动,浸泡16h后搓洗除去种子表皮的杂质,用湿布包起进行催芽。二是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法,将50g磷酸三钠加入500g水中,即兑成10%的磷酸三钠溶液;将清水浸泡后的种子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30min,然后用清水洗净再进行催芽。此法对病毒病有很好地防治效果。辣椒种子催芽的适宜温度为28~30℃。也可进行变温催芽,即每天给予30~35℃高温8~10h,20~25℃低温14~16h,5d左右即可发芽。在催芽过程中,每天淘洗1次,并经常翻动种子,以保证发芽时种子所需的氧气和水分。

3.3 苗床准备

翻地前10~15d放1次大水,每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10kg、二铵30g,翻地后做成宽1.2m的育苗畦,保持畦面平整。

3.4 播种

催芽的辣椒种子有60%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播前在育苗畦放1次小水,等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畦内,覆过筛细土1.5cm。为预防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的发生,苗床覆土后可喷洒40%辛硫磷与50%多菌灵1000倍混合液,然后在畦面覆盖1层地膜,以保温保湿和促进出苗。

3.5 苗期管理

3.5.1 温度管理

出苗前,白天保持25~30℃,夜间保持18~20℃。幼苗出土50%以上时即可撤去地膜。为防止徒长,出苗后应适当降低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之间,夜间保持13~15℃。

3.5.2 水肥管理

苗期一般不浇水,秧苗明显缺水时可選晴天中午浇水,并覆土防止土壤板结。根据苗子的长势,苗期可叶面喷施0.2%的尿素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3.5.3 间苗

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即可进行间苗,苗距在2~3cm左右。

4 定植前的准备

4.1 整地施肥

土壤开始解冻后,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工作,在翻地前视土壤墒情放1次大水,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50~100kg、二铵40kg或三元素复合肥50kg、油渣150~200kg,除油渣为开沟集中施肥外,其他肥料要求全面撒施,施肥后进行翻地,深度要求达到30cm以上。

4.2 建棚扣膜

整地后及时进行建棚,要严格按照棚体建造参数操作。定植前10~15d扣膜蓄热,提高地温。

4.3 作垄

在扣棚前可先起垄,6m跨度塑料大棚作垄6个,垄高10~15cm,覆70cm宽地膜,做好定植前的准备工作。

4.4 炼苗

定植前7~10d对秧苗进行适应性锻炼,白天将温度降至20~22℃、夜间将温度提至8℃以上,以提高秧苗的抗逆性。

5 定植

5.1 定植时期

3月下旬~4月中上旬,棚内10cm地温达12~15℃、最低气温达5℃以上时即可定植。

5.2 定植方法与密度

辣椒双行“丁”字形定植,每穴双株,穴距35cm;甘蓝定植在行间,株距50cm,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

6 定植后的管理

6.1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为促进缓苗,3~5d内密闭大棚,维持棚温在30℃以上、湿度在90%以上,但最高温度不超过40℃;缓苗后应加大通风量,白天达25℃时开始放风,下午降至25℃时关闭通风口,保持棚内温度白天25~28℃、夜间15~18℃、地温1~20℃,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在此期间,若棚内温湿度持续在30℃和80%以上,会使植株徒长、节间伸长、叶色变浅、花芽分化不良、花蕾脱落、第一和第二杈分枝易形成空杈;开花坐果期,当棚内温度达到20℃时开始通风,下午降至20℃时关闭通风口,保持棚温白天20~25℃、夜间1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

6.2 水肥管理

定植后,每天浇1次稳苗水,连续3次,然后封口。7d时浇1次缓苗水,然后控水蹲苗。由于大棚温度高,容易造成缺墒和空气湿度过小现象,因此,应注意防止高温危害,15~20d顺沟浇1次水,浇水后及时进行中耕松土。门椒坐果后带肥浇水,少量勤施,每隔7~10d浇水1次,每667㎡每次追施复合肥15kg,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可有效地促进辣椒增产。 6.3 保花保果

花期喷施爱多收5000倍液,以防止落花落果。

6.4 揭膜前管理

进入7月份后,外界气温升高,夜间最低气温也会超过15℃,这时应加大通风量,逐渐将棚膜揭掉,维持10~15d的缓冲期,避免一次性将棚膜揭掉而造成闪苗。

6.5 防风措施

首先,要严格建棚,每3m拉1道压膜线,两端下地锚固定;其次,棚膜周围压土后要及时浇水1次,以增加土壤湿度;最后,对东西向建造的塑料大棚,可在棚体北面距棚1.5m处用玉米秸秆扎设1道风幢,以减弱风速。另外,在大风天禁止通风,并将棚膜四周压严。

6.6 防冻措施

塑料大棚春季生产,当棚内温度低于5℃时,可通过在棚内临时搭建小拱棚、燃放蜡烛、放置热水桶以及在棚周围放置秸秆等方法进行防冻。

7 采收

大棚辣椒春提早栽培技术 第7篇

1 置棚整地

一般在每年的秋季对辣椒种植大棚进行维修, 如果需要新建种植大棚, 新棚应该在冬季来临之前建好, 大棚的方向以南北方向为佳[2]。最好在秋茬作物拉秧后进行施肥, 一般施有机肥75 t/hm2和氮磷钾复合肥300 kg/hm2, 并进行深翻。大棚春提早栽培通常采用高畦栽培, 畦面宽一般为60~70 cm, 畦高为15~20 cm, 畦间距25~30 cm。辣椒在大棚内种植时需要铺设地膜, 铺地膜时间一般为定植前7~10 d。

2 适时播种育苗

2.1 选种

选择适宜于大棚春提早栽培的辣椒品种是辣椒大棚春提早栽培成功的前提和基础。目前, 市面上存在各种品种的辣椒, 不同品种的辣椒适宜不同的种植方式, 大棚春提早栽培的辣椒品种不仅要具有抗病、耐寒、早熟或中早熟等特点, 也要具有优质丰产的特点[3]。目前, 市面上适合于大棚春提早栽培的辣椒品种主要有江蔬2号、湘研12号、苏椒5号、苏椒5号博士王等, 甜椒品种主要有甜杂6号、中椒5号等。农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品种。

2.2 适期播种

辣椒的播期很重要, 辣椒播期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辣椒的成活率。辣椒播期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后期辣椒定植时大棚内的温度和定植时辣椒的长势。一般以定植时大棚内10 cm以上的土壤温度不低于12℃和定植时辣椒幼苗大部分达到花蕾期等为标准, 以此反推辣椒的播种期。根据黄淮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可知, 每年的1月下旬至2月上旬, 大棚内温度在12℃以上, 此时适合进行定植。由此推算可知, 辣椒温床育苗播种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冷床育苗播种期在10月上中旬。

2.3 合理定植

对辣椒幼苗进行定植时, 应该选择生长良好的幼苗, 根据幼苗的长势进行分类, 然后分别进行定植。辣椒的品种不同, 其要求的生长环境也不相同。对于开展度稍大的辣椒品种定苗6.2万~6.5万株/hm2, 对于开展度小的辣椒品种定苗6.5万~7.0万株/hm2。辣椒的定植方式多为大小行定植, 小行一般在35 cm左右, 大行一般在50 cm左右, 株距一般保持在30~33 cm。为了使秧苗生长整齐, 定植深度尽量保持一致, 定植后要及时浇定根水, 待水完全渗下后, 用土覆盖定植孔, 并将定植孔周边地膜压好, 防止地膜被掀起。

3 定植后管理

3.1 光照管理

黄淮海地区早春季节的天气多为阴雨天, 此时不仅气温低、湿度大, 最主要的是光照严重不足。而此时也是辣椒的定植时间, 因此, 辣椒在定植后对其管理上不仅要保温减湿, 也要进行补光。补光的方法主要是摘取大棚上的草苫, 使大棚内幼苗充分接触到阳光, 具体方法是在9:00时揭去草苫, 15:00时盖上草苫。如果天气较为寒冷, 可以在中午适当地揭去草苫, 增加幼苗的光照时间。通过对幼苗进行补光可以有效防止因为幼苗徒长而造成的落花落果现象, 影响辣椒的产量。

3.2 田间管理

对幼苗进行中耕除草可以使土壤疏松通气, 也可以在切断土壤中的毛细孔隙中起到保水保湿的作用[4]。对幼苗进行中耕除草可以促进肥料分解并提高根部和肥料的接触面积, 从而促进幼苗对土壤中肥料的吸收。在对幼苗进行中耕除草时要注意保护幼苗的根系, 防止对根系造成伤害, 具体做法是在距离根系较远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深耕, 对于离根系近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浅耕;生长前期宜浅, 中期宜深, 后期适中。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培土, 不仅起到防热、防寒作用, 也可以防止幼苗倒伏, 培土高度一般在5~6 cm。

3.3 合理追肥

由于对大棚春提早栽培的成熟辣椒采收较为频繁, 因此要及时对秧苗进行追肥, 保证肥料的供给, 以利于辣椒果实的膨大, 提高果实的质量和产量。在对幼苗进行中耕除草时施肥1次, 可以促进幼苗成长。在门椒结果后, 及时对辣椒随水施加尿素10 kg/hm2左右或硫酸铵300~375 kg/hm2。进入盛果期, 一般每采收2次需追肥1次, 保证辣椒对肥料的需求。同时应该每隔7~10 d对叶面喷施1次0.1%~0.3%的磷酸二氢钾。在椒苗生长过程中也要及时浇水, 但不要浇水太勤, 一般1~5 d浇水1次, 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4 病虫害防治

大棚辣椒在幼苗期主要有猝倒病和立枯病, 生长期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在播种时可用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拌营养土覆盖, 可以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疫病、炭疽病、灰霉病属于细菌性病害, 在这些病害发病的初期可以交替喷1∶1∶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400倍液, 每7~10 d喷1次, 连喷2~3次即可。针对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或15%哒螨铜乳油2 000倍液, 或73%克满特乳油3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摘要:从置棚整地、适时播种育苗、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棚辣椒春提早栽培技术, 以期能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棚辣椒,春提早,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林娟.早春大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 2010 (1) :8-9.

[2]杨怀玉.大棚辣椒春提早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4) :108.

[3]李雪峰, 白占兵.春提早大棚辣椒栽培技术[J].辣椒杂志, 2009 (4) :20-22.

浙西地区大棚春季辣椒栽培技术 第8篇

1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辣味较浓的辣椒品种。白辣椒可以选择衢椒一号、玉龙椒等品种;青辣椒可以选择特早长尖、辛丰4号、镇研6号等品种。

2 培育壮苗

2.1 播种期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

2.2 育苗准备

一般采取穴盘育苗。育苗前准备25 cm×60 cm的塑料育苗盘5~6个、32孔或50孔穴盘若干、育苗基质。

2.3 种子处理

剔除霉籽、瘪籽、虫籽等, 然后用清水清洗。用55℃温水浸种15 min, 并不断搅拌, 降至常温持续浸种4~6 h, 捞出后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浸种15 min, 清净后沥干水, 稍晾干种皮后播种。

2.4 播种

可直接播入32孔或50孔穴盘中, 并覆盖基质或蛭石0.5 cm厚, 然后覆盖1层薄膜。采取二段育苗, 种子先播于育苗平盘中, 每个育苗盘中播500~600粒种子。

2.5 移苗、分苗

采取二段育苗的, 子叶展平至2叶1心前移苗, 移入50孔或32孔穴盘。采取穴盘种子直播的, 定植前应进行1~2次分苗, 使穴盘苗整齐一致。

2.6 苗期管理

出苗前白天28~30℃, 晚上维持在15~20℃, 出苗后白天降至25~28℃, 晚上12~15℃。移苗时要选择晴好天气, 提高温度, 以利于发根、缓苗。三至四叶期夜温应高于8~10℃, 以减少畸形果。推荐使用地加热线加温, 进行温度调控, 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 苗齐苗壮。移栽前5~7 d进行炼苗, 以提高秧苗适应能力。苗期主要有猝倒病、根腐病, 可用95%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或用72.2%普力克淋根1~2次防治。

2.7 壮苗标准

苗高18~20 cm, 茎粗0.6 cm, 有真叶6~8片, 叶色深绿, 初显花蕾, 无病虫害。

3 定植

3.1 栽前准备

栽前搭建大棚设施, 覆盖薄膜。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前2年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大棚。整地前施腐熟有机肥37.5~45.0 t/hm2、三元复合肥 (15-15-15) 750 kg/hm2, 然后深翻整畦。6 m标准大棚内设置4畦, 棚侧留60 cm操作道方便管理, 畦宽70~80 cm, 沟宽40~50 cm, 沟深25~30 cm;8 m标准大棚做5畦, 畦宽80~90 cm, 沟宽50~60 cm, 棚两侧留70 cm操作道。然后铺设滴灌、盖地膜。地膜宜选用黑色地膜, 盖膜时要求全园覆盖, 不露土壤。

3.2 适时定植

大棚+中棚+小棚+地膜栽培的辣椒在2月上旬定植;大棚+小棚+地膜的辣椒在2月中下旬定植, 遇倒春寒天气小棚上要采取多层覆盖保温;大棚+地膜栽培的, 推迟至3月中旬, 以防倒春寒危害。选择“冷尾暖头”天气定植, 以利于根系生长, 促进活棵。每畦种植2行, 株距35~40 cm, 栽植密度3万株/hm2左右。定植深度以土面不超过子叶节为宜。栽后浇足定植水。

4 田间管理

4.1 温光管理

前期以保温为主, 棚内温度白天以20~30℃为宜, 晚上不低于5℃。白天棚内温度超过30℃, 要加强通风。夜温稳定在15℃以上, 可全天通风。遇低温天气, 可采取多层覆盖保温。覆盖物应尽量早揭, 多见光。低温期因蓄热保温需要, 适当早盖小棚膜, 后期则尽量迟盖。夜温稳定在10℃以上去小拱棚。出梅后温度急升, 大棚上应加盖遮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 可延长采收期, 增加产量。

4.2 肥水管理

春季门椒坐果前一般不浇水 (过多浇水不利于提高土温, 也不利于根系生长) , 以促进根系下扎。坐果后结合浇水追施肥料, 利用滴灌系统实行水肥同灌, 生长前期追肥较少, 中后期适当多施, 每次施水溶性肥料 (20-20-20) 75~150kg/hm2。

4.3 搭架整枝

地膜栽培辣椒根系分布浅, 加上土壤保持疏松状态, 易发生植株倒伏, 因此坐果后要及时拉绳搭架[5,6]。定植后及早将分杈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 以节省养分, 促进坐果, 利于通风透光, 减少病害。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霉根腐病、镰孢腐皮根腐病、灰霉病、脐腐病。病毒病, 要以预防为主,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项:一是做好种子消毒, 防止种子带毒。二是苗期开始要防治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三是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2%磷酸二氢钾+氨基酸、芸苔素, 隔7~10 d防治1次;疫霉属根腐病, 可用95%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或72.2%普力克水剂600~1 000倍液防治;疫病, 可选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腐皮镰刀菌根腐病,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 隔5~7 d进行1次, 连续2~3次;灰霉病, 属低温、高湿型病害, 防治关键要控湿, 可采取全园地膜覆盖、适当降低种植密度、通风降温等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等防治;脐腐病, 主要因气温过高影响根部钙的吸收引起, 可用氯化钙、氨基酸钙等喷施防治, 一般每5~7 d喷1次, 连续3~4次。

5.2 虫害

蚜虫、白粉虱可选用10%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70%艾美乐乳油4 000~5 000倍液、20%啶虫脒乳油1 500~2 000倍液+2%甲维盐1 000倍液+植物油2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发生严重时, 可采取使用不同药剂连续喷药2 d进行控制;蓟马用2.5%菜喜悬浮剂1 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 每隔3~7 d喷1次, 连续喷2~3次;烟青虫、甜菜夜蛾等鳞刺目害虫可选用2%甲维盐乳油1 5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50%氟啶脲乳剂1 500倍液、24%虫酰肼 (美满) 2 000倍液防治。

6 采收

特早辣椒栽培于3月底至4月上旬始收, 大棚地膜辣椒4月中下旬后采收, 可一直采收至7月中旬。辣椒要适当早采和勤采, 有利于促进开花、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和维护植株长势[7,8]。

参考文献

[1]洪文英, 彭智群.杭州地区辣椒秋延后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05 (6) :36-37.

[2]刘慧琴, 章心惠, 李朝森, 等.龙游白辣椒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浙江农业科学, 2009 (1) :44-45.

[3]李朝森, 刘慧琴, 章心惠, 等.秋季辣椒设施栽培新品种——衢椒1号[J].长江蔬菜, 2012 (9) :22-23.

[4]刘慧琴, 章心惠, 李朝森, 等.白辣椒新品种衢椒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 2012 (6) :102-103.

[5]马连, 高建坤, 代淑芳.日光温室大棚辣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8) :25.

[6]朱永军, 袁长兵.秋延后大棚辣椒起垄双株栽培[J].农家参谋, 2001 (7) :13.

[7]苏龙凌, 鲁运江, 曹本宏.早播大棚辣椒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 2002 (2) :10.

辣椒秋延大棚栽培技术 第9篇

1 品种选择

选抗性好、耐温品种, 特别是抗病毒病, 以避免苗期高温引发的病毒病危害;前中期选结果集中、果实膨大速度快的品种, 有利于在一次性采收的情况下获得高产和大果实;熟性以早中熟为宜, 如宫灯王、新宁五号、洛椒4号、洛椒8号。

2 培育壮苗

2.1 苗床准备

苗床要选择2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 畦面宽1.4m, 长度不限。提前翻晒、打碎、整平, 在畦面撒施5cm厚的腐熟有机肥及复合肥500~600kg/hm2 (尿素禁用) , 然后锄匀, 形成10cm厚的土、粪混合层。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种8h, 捞出漂浮籽, 再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15min, 然后用清水洗净, 在阴凉处晾干即可播种。

2.3 播种

秋延迟辣椒的最佳播期为7月中旬, 晚熟品种宜早些, 早熟品种宜晚些。播种量为8.3kg/hm2, 稀播匀播, 盖细土或细沙0.5~1.0cm, 再盖稻草, 第1水透浇, 而后保持湿润。

2.4 苗床管理

80%苗脱壳时应及时趁早晚揭草。出苗后要严格控制浇水, 做好防晒防水, 并严防雨水进入苗畦。如苗床湿度过大会导致立枯病和猝倒病发生;过分干旱可浇1~2次水, 定植前7~10d停止浇水。为防止苗床病虫害发生, 可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各1~2次。

3 整地、作畦、定植

3.1 整地作畦

辣椒根系弱, 入土浅, 要选择前茬为非茄科作物、排灌方便、经犁冬晒白的肥沃沙壤土田块。定植前2犁2耙后起畦, 畦宽1.2m, 包沟、畦高25~30cm, 畦土细碎, 畦面平整, 畦面宽60cm。起畦时, 施腐熟有机肥30t/hm2、复合肥450kg/hm2、磷肥750kg/hm2作底肥, 双行种植, 株距30~40cm, 约栽植5.25~6.00万株/hm2。

3.2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土温, 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使土壤含水量比较稳定, 畦土不易板结, 土壤疏松;防止杂草丛生, 提早上市, 提高经济效益。整好地后覆盖地膜, 盖膜时要把地膜拉紧压实, 铺平铺正, 四周用细土把薄膜压紧, 过1~2d后定植。

3.3 定植

一般以小苗定植为好, 标准为4~5片真叶后到现顶蕾。栽苗时, 在垄两侧半坡按穴距30~35cm挖穴, 每穴单株, 栽后用土把苗周围封严, 垄上2行的距离为40cm, 平均栽植5.25~7.50万株/hm2左右, 视品种而定。栽后浇好定根水。

4 田间管理

4.1 浇水

棚内浇水不可过多, 要干湿交替, 见干再浇, 每次水量不宜过大, 以大半沟为宜。浇水后要加大放风, 降低湿度。

4.2 施肥

在底肥施足的基础上, 苗期不再施肥, 待门椒、对椒坐住后再适当补施速效肥料。可结合浇水施尿素150~225kg/hm2, 每隔10~15d施肥1次。另外, 可在苗期和开花结果期用100倍尿素、200倍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

4.3 严格整枝

门椒以下的侧枝长到2~4cm时, 要全部摘除。在双株栽培的情况下, 最好适当清除内膛弱枝, 以利形成大果, 每丛已坐住14~16个果, 单株栽培每株坐住8~12个果时, 要及时打顶, 必要时还要清除部分上层小果, 以利于形成均匀一致的大果。

4.4 大棚管理

定植后到秋分 (即9月15日) 前, 要加大放风, 严防徒长, 同时要严防雨淋, 晚上一般不闭棚;国庆节前后正值开花坐果期, 晚间要注意闭棚保温, 使夜间温度不低于15℃, 白天仍要注意放风降温;霜降 (10月15日) 后应注意保温, 白天减少放风, 晚上严密覆盖;进入11月后, 如准备延迟到春节元旦上市, 则要在大棚内设2个小棚, 晚上在小棚上加盖草苫, 以利防寒, 使果实继续充实和变红。也可在初冬时一次性采收青椒上市, 不必加盖小棚, 上冻前及时采收即可。

5 病虫害防治

采用种子消毒及喷杀蚜虫防治病毒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防治炭疽病。疫病和青枯病可用氧氯化铜800~1 000倍液淋根或58%金雷多米尔600倍液喷雾, 并及时清理病株;如果是重茬地, 可用600~800倍的甲霜铜药液在定植时每穴浇250m L进行预防, 另在发棵期和结果期每隔7~10d喷洒1次。防治蚜虫可用高效大功臣2 000倍液喷杀, 螨类可用克螨特1 000倍液防治。

摘要: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作畦、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辣椒秋延大棚栽培技术, 以期为菜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栽培技术,秋延,大棚

参考文献

秋延后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第10篇

1 品种选择

选择长势旺、抗病能力强、产量高、耐高温和干旱、高抗病毒病、炭疽病的品种, 如湘研3号、皖椒1号等。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适当条件下晒种1d, 清洗后放在凉水中浸种6~8h, 然后放在保温、透气、30℃的环境中催芽, 待种子有50%露白时播种。

3 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条件好的地块, 1hm2椒田需苗床750m2、种子750~900g。

4 营养土配置

辣椒苗需肥量不大, 但需求养分均衡而全面。营养土可按如下配方:未种过茄科类的过筛大田土6份、细沙1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份, 1m3加露速净50g, 或地旺100g, 充分混合拌匀。最好不要施用化肥, 以防烧苗。为保证一播全苗和缩短缓苗期及减少病毒浸染的机会, 最好采用营养钵护根育苗。

5 播种

播种前浇透苗床, 每钵播2粒露白的种子, 而后盖过筛细土0.5~1.0cm厚, 同时在苗床上撑拱棚, 覆盖遮阳网和农膜, 进行网膜双覆盖防强光保护育苗, 这是培育壮苗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 但忌积水。

6 翻地施肥

结合翻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5t/hm2、复合肥300~450kg/hm2作基肥, 定植前棚内的土壤要用绿亨一号喷洒进行消毒处理。

7 定植

9月上旬, 当幼苗高15~20cm、茎粗0.5cm、8~10片叶、苗龄30d左右、80%幼苗现蕾时, 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植株及时定植, 大行距70cm, 小行距45cm, 垄高15~20cm。栽植6.75万株/hm2左右。定植时, 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边浇水边定植, 定植水中可加入地旺500倍液防疫病、根腐病。

8 定植后的管理

8.1 水肥管理

定植后5~6d用人粪尿浇1次, 以后每隔7d左右施1次人粪尿或复合肥。11月下旬, 不再追肥、浇水, 减少棚内湿度, 防止病害发生。

8.2 温光管理

9 月下旬, 天气较凉时, 揭掉遮阳网, 白天温度保持20~25℃以上、30℃以下, 白天高温时应注意通风。

10月下旬根据气温变化在大棚内扣小拱棚。11月中旬盖草帘, 整个11月草帘应及时揭盖,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11月下旬, 外界天气变冷, 以保温为主, 可适当减少通风量, 草帘每天可揭开一边, 让辣椒内部有散射光即可,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不利。若棚内温度大, 应通风降湿防病。随着温度下降, 应加强保温措施, 可在草帘上加盖1层薄膜。11月下旬以后, 以保温为主的管理过程中, 无论阴、晴、雨、雪天都要尽量揭草帘透光。

9 病虫害防治

主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为辅。 (1) 辣椒猝倒病。尽量避免使用带菌土壤, 苗床要进行消毒, 不使用未腐熟的肥料。做好苗床的通风透气工作, 发病前喷60%地旺600倍液, 发病后, 撒草木灰或干细土, 并清除病菌。 (2) 辣椒病毒病。要选择通透性好的沙壤土, 用高畦窄垄栽培;3年以上轮作, 周边尽量不种或少种黄瓜;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消毒。 (3) 辣椒疫病。实行3年以上轮作, 培育无病壮苗, 避免田间渍水, 雨后及时清除发病中心, 畦面覆盖地膜或稻草, 注意排水, 控制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可用58%露速净500倍液浇根、喷洒地面及叶片, 每7~10d喷药1次, 喷2~3次即可。 (4) 蚜虫。可采用10%的吡虫啉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1 0 管理中注意事项

(1) 防止徒长。植株生长势强, 色淡叶片薄, 有徒长趋势, 应严格控制浇水和追肥, 大棚日夜大通风。也可用多效唑喷叶片, 抑制徒长。

(2) 植株生长势强, 单株已坐果8~10个, 要适当摘除部分强顶心, 控制顶点生长势, 促上部再结1层果。10月中旬, 每株结果10~15个后, 植株上部顶心与空枝全部摘除, 减少养分消耗, 促进果实膨大长足。摘顶心时果实上部应留2片叶。

(3) 及时采摘门椒、对椒, 促进上部果实生长。

摘要:从辣椒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苗床选择、营养土配制、播种、定植、定植后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秋延后辣椒栽培技术, 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塑料大棚番茄栽培技术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 塑料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S6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塑料大棚蔬菜栽培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大量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而番茄因为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既可以当水果又可以当蔬菜,还可以进行深加工,因而被大多种植户所喜爱。

1 大棚蔬菜的简介

塑料大棚是塑料薄膜覆盖大型拱棚的简称。由于土地受到塑料薄膜的覆盖作用,使得土地能够有效使用太阳所提供的热量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很好地保持土地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1]。另外,塑料大棚具有散热慢的特点,保温性能特别好,不仅可以促进植株前期的发育和分枝,还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目前,大棚蔬菜是我国较为常见的蔬菜种植方式。首先,因为大棚蔬菜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因而蔬菜的成活率以及产量都相当可观。其次,它不分季节地提供果蔬产品,因而得到人们的喜爱[2]。

2 种植大棚番茄的重要性

食品科学家证明,番茄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番茄限于它的季节性的特征,只能在夏季才有,春季、冬季和秋季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塑料大棚栽培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人们可以通过在塑料大棚中种植番茄,实现全年都能吃到新鲜番茄的愿望,可见大力发展大棚种植番茄的技术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力保障。

3 塑料大棚番茄种植的技术

3.1 品种的选择

番茄又叫西红柿、洋柿子,含有大量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类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番茄是茄科番茄类的草本植物,从类型上可分为大红、粉质两类。在品种选择上很重要,大棚栽培番茄选种应根据大棚在光度、湿度和温度所形成的环境进行选择,应选择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对于早春栽培的番茄应选用耐低温、抗病性好、丰产的早熟和中早熟的品种,对于秋季栽培的品种,应选择耐热和抗病的中熟或中晚熟的品种,对于外销的番茄应选用耐运输和硬性好的品种[3]。

3.2 对番茄幼苗的管理

对大棚幼苗的管理要做到充分利用阳光,使幼苗达到最好的光合作用。另外,一定要控制好苗圃的温度和湿度,给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必要时要进行低温锻炼,培育壮苗,增强幼苗的抗逆性[4]。大棚菜的催芽育苗技术要求非常严格,要做好、做细每一个环节,当出牙率达到60%时,及时揭掉塑料薄膜,并减少遮光时间,直到全部幼苗顶出地面叶子全部展平后,将幼苗的遮挡物拿掉,并及时浇水,大棚遮上防晒网,以保证番茄幼苗的存活率。

3.3 大棚番茄的整地定植

大棚番茄的整地定植技术是大棚番茄种植的基础。整地是对番茄栽培地面的翻土、施肥,对于施肥可以进行测土施肥,看该土壤适合哪种肥料,适合多少量。番茄苗采用双株定植,在畦上定植[5]。定制的密度要要根据幼苗的品种,特性、整枝方式和栽培季节来定,一般在天气晴朗的中午进行。

3.4 大棚番茄的田间管理

关于大棚番茄的田间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大棚温度和适度的控制。大棚蔬菜白天的温度应控制在25~30 ℃,晚上的温度应控制在16~20 ℃;大棚的湿度保持在50%~65%,因此,大棚的浇水非常必要。要保证草帘的覆盖工作,在保证室温的情况下,尽可能早揭帘,晚盖帘,幼苗在适温遮阴的情况下易生长。苗盘基质应以不干不湿为宜,苗圃如果太干应及时补浇;但如果浇水过多,则会导致幼苗根部烂掉。浇水应在早晨或傍晚,严禁中午高温浇水。大棚番茄幼苗在生长期浇水要均匀,经常保持见干见湿,不能忽干忽湿,这样容易生病。番茄移植后由于大棚的气温较高,因此。要保证土壤的湿度,做到以水代肥。番茄苗成活后要及时给苗搭架,引蔓上架,并及时剪掉番茄苗底部叶子以及其他地方过于浓密的叶子,使之保持良好的通风。

3.5 大棚番茄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为了保证番茄的高产、优质,提高番茄的商品性,就必须对提前对番茄在生长中遇到的病虫进行预防和控制。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是以预防为主,兼顾病虫治理,尽量做到把病虫预防在发病阶段,在治理用药时,要采用多种药交替进行的方法,以免病虫产生抗药性;选用的药物一定要对症,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量来使用。另外,定时通风,及时拔掉烂掉的植株,以免影响到其他植株的发展,番茄在不同的生长期选用不同的除病虫药物,这样才会保证番茄的健康正常的生长。

3.6 番茄的采摘

当番茄成熟时,及时有效的采摘既是大棚蔬菜的收尾工作,也是塑料大棚番茄种植重中之重的工作。由于番茄幼苗的摘心早,因此番茄成熟时比较整齐,但是对于那些品种不同的番茄可能成熟时间也不相同。对于那些专色缓慢的果实可采用催熟的方式,果实最好的转色温度是20~24℃,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番茄转色慢。果实采摘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运输情况进行采收,做到及时采收以减轻植株的负担,保证优质番茄的供应。

4 结语

大棚蔬菜的种植一定要根据温度、湿度以及土壤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采取因地制宜的科学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好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大棚番茄的产量。

参考文献

[1]鞠伟.大棚番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17):15.

[2]马作虎,刘录平.塑料大棚番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11):54-55.

[3]孙井泉.大棚番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2):36.

[4]阿依努尔·毛拉麦提.温室大棚番茄栽培技术及常见病害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2):176.

[5]石二珍.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8):87.

重庆烟草育苗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第12篇

辣椒, 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 明末传入中国, 又名青椒、番椒等, 是茄科辣椒属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种类多。目前, 中国各地栽培面积广, 辣椒已成为一种大众化蔬菜, 也是市场上常见的一种果蔬消费品。辣椒不仅VC含量在蔬菜中居第1位, 而且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有驱寒、镇热止痛、增强食欲、促进消化、美容减肥等功能, 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栽植和生产潜力[4,5]。此外, 由于一些辣椒的状貌奇特 (五彩椒) , 成为辣椒中的新宠观赏辣椒[6,7], 以其作为装饰, 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该文依据重庆市彭水县的地理环境条件、烟草育苗大棚现有栽培情况及当地总体设施资源各项因素, 在烟草育苗大棚闲置期内种植辣椒。辣椒每株每茬平均产量2 kg, 大棚单产每茬为40 908 kg/hm2, 按照3元/kg的收购价计算, 每茬收益为122 724元/hm2。扣除物料成本、人工成本40 908元/hm2, 每茬可获得经济效益81 816元/hm2左右。由此可见, 充分利用闲置期的烟草育苗大棚发展辣椒栽培, 不仅使烟草育苗大棚现有的各项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同时也增加了社会总体农业产值, 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求, 增加烟农经济收入,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总结适宜于高海拔山区烟草大棚种植辣椒的高产高效科学技术, 以提高烟草育苗大棚设施综合利用率、促进辅助产业的发展、拓展生产渠道, 使烟草业与其他产业相辅相成, 引领贫困区县农业建设的新方向。

1 品种选择

彭水县烟草育苗大棚每年可用于辣椒栽培的时间为612月, 因处于川蜀高海拔地区, 期间要经历78月的高温天气, 在品种选择上, 应选择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高产、连续坐果能力强、易管理的栽培品种[8], 也可根据现在市场的不同需求, 选择适销对路的观赏品种[7]。

2 浸种催芽

为促进发芽和杀菌, 先用清水浸种2 h, 后置于55℃温水中不断搅动浸种15 min。水温降至30℃时去除坏籽、瘪籽, 再用清水洗种3~4次, 搓去种皮黏液, 掺上细沙催芽, 温度控制在28~30℃为宜。发芽时要注意勤翻动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经5~6 d见少数种子刚刚露白时就应播种[9]。

3 育苗

选用营养盘育苗, 穴盘在使用前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 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 无液体残留后使用。大棚营养穴育苗, 将腐熟农家肥与土壤按1∶5比例混匀, 装穴育苗, 盖薄膜, 设小拱棚, 出苗后撤薄膜, 先白天撤小拱棚, 5 d后再晚上撤小拱棚, 土壤不干不浇水, 注意防病防虫。为充分利用资源, 节约成本, 可选用烟草育苗基质育苗。

4 定植

彭水县烟草育苗大棚具有海拔高、土壤较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等特点。因烟草育苗时土壤整平, 若采用高畦作厢栽培[10], 辣椒栽培时翻地做畦, 费时费力, 人工成本较高。综合考虑烟草育苗大棚实际情况, 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 可采用烟草转运箱栽培。营养土配方为废基质∶有机肥∶园土比例为3∶1∶2, 废基质为烟草育苗后剩下的基质, 有机肥为发酵消毒后的农家肥, 园土为较为肥沃的细土。

应选用苗期50~60 d的壮苗定植, 以保证辣椒高质优产。辣椒的栽植密度一般较密, 但是依据烟草大棚实际环境条件, 为保证通风透光, 应采用株距50 cm、行距90 cm, 每池摆放4行, 每行96株, 定植密度20 945株/hm2。定植时可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缓苗后按植株长势科学管理。

5 定植后管理

5.1 温度

定植后促进缓苗要保证环境高温、高湿, 白天要尽量保持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条件25~28℃, 不通风, 以利蓄热;夜晚根据实际情况将温度维持在18℃左右, 最低要求15℃以上;外界气温高于15℃时昼夜放风, 以免徒长。

5.2 追肥和浇水

辣椒结果期的需肥量大于苗期。辣椒苗长至3 cm时, 结合浇水进行第1次追肥, 追施尿素150 kg/hm2, 或硫酸钾120~150 kg/hm2。此后按生长情况每追肥1次, 浇水2~3次。追肥时要做到小水勤浇缓浇, 使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湿润状态, 保证辣椒作物的水分供给, 切忌大水漫灌, 防止烟草大棚内湿度过大引发病害。目前, 可采用滴渗灌设备对辣椒供水肥。

5.3 整枝与防落花

辣椒结果后将长势弱的副枝摘除, 利于通风透光, 然后可根据其长势, 果实长到1 cm时, 留4~6叶摘心。摘除中后期徒长枝, 以集中养分供给果实生长发育, 促进提早上市。辣椒在生育期间, 如遇温度过高过低, 水分太多或过分干旱, 施用氮肥过多等不适宜环境都易引起落花。栽培上应改善管理条件, 不仅要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 而且常用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促进植株生长, 保花保果, 提高产量。

6 病虫害防治

辣椒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均有可能发生病虫害, 生产中应该以预防为主, 结合化学药剂防治。 (1) 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辣椒育苗期, 一旦发生, 减产严重, 可用普力克或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对秧苗进行淋灌或喷淋。 (2) 辣椒疫病。应以预防为主, 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也可用杀毒矾结合农用链霉素或甲霜灵等进行防治。 (3) 辣椒病毒病。以蚜虫、白粉虱为主要传播媒介, 可用敌敌畏等药剂先防治传播源, 夜晚再用烟剂熏蒸的办法强化防治。对病毒病初期染病的个别植株可以采取先拔除再施药的办法。 (4) 辣椒炭疽病。可用代森锰锌等药剂防治。 (5) 灰霉病。可用灰霉克等药剂防治。 (6) 美洲斑潜蝇。可用虫螨克等防治。

7 适时采收

辣椒可多次采收。一般定植50 d后即开始采收, 个别辣椒品种如门椒、对椒宜适当早收。在保证品质的原则下, 维持最佳采摘量, 以保证作物的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志华.大棚综合利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 2011 (12) :19-20.

[2]王树声, 董建新, 刘新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发展概况[J].烟草科技, 2003 (5) :43-45.

[3]高春雨, 王发鹏, 李志宏, 等.烟草产业配套设施高效利用研究———以贵州省大方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2) :384-385.

[4]鲍吉星.辣椒种植高产技术的研究探索[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9) :64.

[5]杨万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J].园林生态, 2014 (19) :63.

[6]林春华.观赏辣椒的主要品种及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02 (1) :22-24.

[7]管理和.观赏辣椒栽培技术初探[J].蔬菜栽培技术, 2012 (11) :26-27.

[8]张光仙.辣椒栽培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 2014, 31 (7) :42-43.

[9]杨树廷.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5) :126.

塑料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辣椒栽培技术(精选12篇)塑料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第1篇1 品种选择早春塑料大棚昼夜温差比较大, 夜间温度较低, 所选品种应具有坐...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