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交互系统范文
视频交互系统范文(精选9篇)
视频交互系统 第1篇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也日趋广泛。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系统[1]是利用有线和无线网络作为载体,PC和移动设备(诸如手提电脑、智能手机之类的)等作为终端平台,高性能服务器提供服务,从而进行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的软件系统。它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使任何地方的用户都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在线教与学。由于不受地域、时间以及入学资格等条件限制,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移动PAD以及智能手机等均可通过安全授权接入本系统,进行授权后老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如果学员错过实时授课学习时段,课下也可以通过在线点播或下载录制视频进行自助学习。
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受到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在我国能够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只占较少的一部分,有很多人受其各种条件因素影响,不能进入高校学习,又希望通过自学或少量费用来接受高等教育,为此职业培训、成人教育成为较为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不过由于当前高校部分专业师资力量短缺,而学员分布又较为广泛,难于统一集中等困难,所以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可以改变上述现状,只要在服务器上运行此软件系统,想要接受学习教育的学员通过有线或无线网路,在自己的个人PC、移动PAD或者智能手机均可以实现在线上课、学习、享受在校学生受教育的同等教学和师资资源。
1 交互式视频教学系统架构简介
在线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系统是一套利用互联网络进行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的授课平台,利用此平台可以开展教师的网上授课、培训及针对学生的互动辅导。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具备并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支持多个网上虚拟教室同时在线培训授课,具有多个虚拟教室、账号管理授权功能;
(2)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电子白板[2]、即时消息等多种手段达到同步授课、师生在线交流,学生提问,老师在线答疑等;
(3)支持一对多的广播[3];
(4)提供在线录制、远程共享、协助,在课下学员可以在线点播或下载已授课视频。
本系统设计是在开源Openmeetings[4]平台上做二次开发,使用的开发语言主要有Java,Openlaszlo运行的lzx语言(一种基于XML和JavaScript的语言)是一种主流的RIA构建技术,通过JavaScript实现逻辑表达,可以提供丰富的高级UI表现、Web服务远程调用等。客户端操作产生的各种事件都会传输到服务器端完成各种业务处理。服务端是Red5流媒体服务器,用于开发Web音视频应用程序,传输协议以RTMP实时消息传输协议和HTTP协议传送数据为主,支持发布的LDAP(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同时与FMS兼容。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系统支持将音视频内容转换为播放流,可以实现在线交互教学、录制课堂内容、学员在线点播视频、下载视频、在线咨询交流、教师答疑等功能。
2 系统模型
交互式视频教学系统是基于OpenMeetings开发的,服务器端是由Java面向对象语言编写的,后台是一系列的service组成的,客户端与Red5服务器之间通过SOAP消息进行通信。远程调用服务是由Axis中间件提供的,多媒体数据分发则是基于RTMP协议进行的。RTMP协议最早是由Marcomedia公司开发的,RTMP协议主要是在客服端和Flash服务器之间传输和控制流数据。另外Openmeetings平台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使用1935端口,这些service由Java语言编写,这些service的实现类大多都在包org.openmeetings.app.remote中,该包封装了大部分前后台交互的类。如文件服务、用户服务、会议服务、流服务、日历服务等。这些service作为接口供前台调用,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各服务分别处理不同的业务请求,功能阐述如下:
UserService:用户注册、登录、注销、修改用户信息、创建Hash安全码提供进入系统授权等。
StreamService:视频音频录制,格式转换,处理视频流,音频流。
RoomService:为核心模块,提供房间预定、删除、房间成员管理、房间权限功能管理。
CalendarService:日历服务包含会议日历的创建、编辑、删除,会议提醒等功能。
JabberService:Jabber服务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可以实现从OM到Jabber的集成,而且不需要管理员权限即可实现即时通讯的的集成调用。
FileService:文件导入、上传,文件管理,文件格式转换。
3 系统功能及实现
系统在实现在线交互式视频教学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还把教学系统的功能有所扩展,从而满足当前有线、无线网络环境下都可以满足老师授课,学员在线学习的需求。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基本功能有:学员、教师在线注册、登录、注销,授课通知,教师在线实时音视频交互式教学(提供在线电子白板、各类文档在线演示如PPT,Doc,PDF,图片等),在线交流讨论;实现的扩展功能有:音视频教学课堂录制、授课内容在线点播、授课内容下载、老师在线音视频答疑咨询。系统功能如图2所示。
3.1 注册授权登录
教师、学生进入交互式视频教学[5,6]系统之前,均需事先注册,由系统管理员审核、授权后方可登录系统。
(1)注册用户:Long regNewUser(String sessionId,String Username,String Password,String Lastname,String Firstname,String Email,String Additionalname,String Street,String Zip,String Fax,long State_id,String Town,long Language_id,String Reg_url)
(2)添加用户:Long addNewUser(String sessionId,String Username,String Password,String Lastname,String Firstname,String Email,String Additionalname,String Street,String Zip,String Fax,long State_id,String Town,long Language_id,String Reg_url)
(3)授权用户登录:String MarkedLoggedInSID(String Username,String Password)
3.2 授课通知
注册并由管理员授权登录后,教师方可进入系统,可以发布教学通知、进入指定的课堂实施在线教学;学员进入系统后,先选择所选课程,然后查看相应课程的主讲教师发布的教学安排,在指定的授课时间内进入课堂在线学习。添加授课通知:方法是AddRoomWith ModerationAndRecordingFlags,提供主要参数为:安全Hash码,课堂名称,教学课堂类型,课堂容纳学员人数,教学时间,是否运行学员发言,是否运行录制。
3.3 交互教学+电子白板
教师在预先安排的授课时间进入教学系统可以进行在线交互式教学,教学功能包括:上传演讲PPT文稿(文件类型:PPT,Doc,Excel,jpg图片等);系统视频窗口区域可以展示教师和学员的视频画面;文字讨论区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员在线文字交流;电子白板提供常用的涂鸦[7]功能,方便老师在线教学;录制功能可以把实时教学的授课内容录制下来,存放在视频服务器上以供学员在线点播和下载。
(1)教师登录进入教学课堂:UserServiceStub.SetU-serObjectAndGenerateRecordingHashByURL,主要参数:安全Hash码,教师姓名,用户类型,是否主持,是否有操作白板权限。
(2)学员登录进入教学课堂:UserServiceStub.SetU-serObjectAndGenerateRecordingHashByURL,安全Hash码,学员姓名,用户类型,是否学员。
(3)教师录制教学视频:RecRequest.setRecording_id(Rec_ID),主要参数:录制房间码Rec_ID。
3.4 在线点播+视频下载
教师一旦把授课视频录制完毕后,存放在流媒体服务器上,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需要进行在线点播学习或下载学习。在线点播、下载学习功能非常适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在线接受老师授课的学员,学员如果错过在线授课时间,线下通过自主学习授课视频(授课视频形象生动,比文字教案生动易理解、易看易学),从而不耽误学习进度,不受传统授课模式时、空域的限制。
(1)点播在线视频:String strSecRecHashURLRec=stubUsers.set UserObjectAndGenerateRecordingHashBy-URL(sRecRecRequest).get_return()此方法先获取教学视频的录制链接码,然后在链接码之前加上服务器URL地址即构成点播视频的进入地址,用户每次进入点播链接地址安全码是变化的,有效周期是可设置的。
(2)下载教学视频:服务器URL地址+Download-Handler?fileName="+flvRecID+"&moduleName=lz-RecorderApp&parent Path=&room_id=&sid="+Ext-MarkedSID,服务器地址、录制的教学视频文件名、录制文件ID、下载模式参数以及下载授权标识码(ExtMarke-dID)一起构成下载链接地址,学员登录后访问此链接码即可下载教学视频进行线下自助学习。
3.5 学员在线咨询,教师在线答疑
教师安排好学员在线咨询、老师在线答疑的时间,在约定的时间进入咨询答疑系统即可在线交流。此功能类似于聊天室,可以提供音频、视频以及文字交流功能,实现课下学员在线提问、教师在线解答问题,学员可以分布在全国各地、老师也可不受地域限制,学员和老师也可以在有线、无线网络环境下通过笔记本、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实现在线交流。
(1)教师和学员登录在线咨询:javascript:openurl(′enterConsulation.jsp?RoomId=<%=rooms_id%>&isModerator=<%=noModerator%>′,750,600,′<%=sMeetingName%>′),主要参数:咨询答疑房间号ID,咨询房间类型(Interview类型),教师/学员姓名,主持类型(类型为true则是教师,类型为false则是学员)。
4 实验评估
为了评估系统的基本性能,本文设计一个测试评估策略,来评估系统在一位教师主持教学,30~40名学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的情况下,系统是否流畅以及视频画面质量,从2个层面进行实验:一个层面教师端和学员端视频画面分辨率设置为320240;另一个层面分辨率设置为640480,教师端与学员端分辨率要保持一致,或为320240,或为640480;视频的压缩比设置在70,85,90或100%(范围在0~100,100表示最高品质,70表示较低品质,85和90等级表示非常不错的画面品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画面品质选择必须有个权衡点,有时会牺牲一部分画面品质来获取较好的系统流畅性能,实际教学过程中画面品质无需高清效果。每次实验评估我们均使用固定的压缩比、固定的分辨率和参与人数,然后多次实验统计后取其中间值作为实验结果。320240和640480分辨率模式下实验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对比折线图如3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要让系统流畅运行,画面品质越高,视频帧率就要降低。2种分辨率情况下,画面品质压缩比在70~85之间的时候,视频帧率下降不是很明显,当压缩比调整到90甚至更高(画面品质保真要求非常高)的时候帧率下降尤为明显。因此为了既保障系统流畅运行又要视频画面质量良好,就需要考虑一个权衡策略(从视频压缩比和帧效考虑),调整压缩比到70,75左右,分辨率在320240或640480,帧效调整到15帧(画面播放每秒24帧,刚好达到了动画的一般要求,由于教学系统剧烈运动画面很少,大部分时间多为教师和学员静态画面,所以设置为15帧基本不影响教学效果)。另外除了上述调整以外,还对RED5服务器缓冲作了策略优化,设置一定的接收缓存,可以将客户端上行的UDP数据包更好的组装、更完整地转发,从而改善视频和音频的质量,改善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经过优化后的教学系统在校园网、移动WLAN无线网以及AD-SL(2~4 M)网络环境下测试,教师和学员使用笔记本、iPhone手机、Andriod手机或iPad等终端设备均可流畅地使用该交互式视频教学系统。
5 结语
本文阐述了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的设计初衷、系统架构、系统功能以及其实现过程。文中实验部分设计了测试策略对系统作了基本性能评估。
经过策略优化调整后,系统在单并发(一对多,一名教师对几十位学员)情况下,系统运行比较流畅,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系统集群策略,考虑多并发状态下,系统的支撑性能;另外由于当前系统客户端采集视频和音频信号后由Flash插件完成音视频编码,编码算法是封闭的,采用的编码协议是H.323(视频编码为H.263),应用开发者无法优化这一块,要想获得H.264编码的甚低码流较为困难,这也是影响系统视频数据传输是否流畅的关键点,如当前C/S架构下很多系统已采用H.264或者MPEG4编码的情况相比,Flash对Webcam视频的编解码已大大落后了,从带宽和画质目前都无法和C/S架构相比。为此下一步改变系统的音视频编码支持H.264的编码器可用于和FMS或RED5配合实现高质量的直播、组播等,为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真正在INTERNET上进入实用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瑛,朱卫东.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在线,2010(15):83-84.
[2]何光明,何丕廉,孟昭鹏.虚拟教室中电子白板的关键技术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0):121-123.
[3]李崇荣,张轩.基于IP/multicast视频会议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34-37.
[4]马国栋.视频会议Openmeetings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11,31(1):146-149.
[5]丁正祁,吴向前,郭征.跨平台交互式视频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37(10):168-178.
[6]隋菱歌.基于.NET技术的网络远程教学平台的开发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8):49-52.
[7]李利正,陈平生.基于FMS的网络远程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8(1):54-57.
视频交互系统 第2篇
摘 要:交互是形成学习结果的重要机制。针对目前教师个人录制的教学视频普遍缺少交互功能这一问题,文章借鉴课堂提问的方法,采用Flash视频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具有提问功能的教学视频,在单机版上实现了教学视频的交互功能,该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教学视频;Flash技术;视频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85-03
信息社会,人们已习惯使用各种教学视频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建构主义认为交互是学习产生的必要条件。相关的实验研究也证实,人类通过交流能使记忆内容达到70%,即通过交互至少能产生20%的提升。[1]对教学视频而言,交互主要是通过用户对视频播放器的播放、暂停、停止、回放等操作来实现。研究表明,具有交互性的教学视频能够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增强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理解。[2]简单来说,学习者对教学视频的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重新播放学习内容,还允许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调整视频播放的速度和节奏,顺应学习者的认知加工活动。
目前,互联网主流平台上的教学视频交互性都比较简单,学习者仅能控制教学视频的播放速度。笔者认为,对播放的操控并不能等同于视频的交互,播放的操控主要是指学习者对视频播放器的控制,而视频交互是指学习者与视频中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陈青在远程教育中将交互定义为:远程学习者与所有远程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其中包括远程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与学习支助组织(包括辅导教师、顾问、行政管理人员、机构设施等)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3]目前互联网中的少数视频已具有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如在网易公开课中的部分课程中,视频播放到某个时间点时,会自动弹出一个选择题,学习者回答该问题后,视频继续播放。利用提问的方式实现视频交互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很多教师想实现视频交互的功能,但在互联网中没有能够实现该交互功能的免费平台,而像网易公开课、爱课程、MOOC等平台只接纳通过层层遴选、脱颖而出的优秀课程的教学视频,普通教师不能随便在这些平台中上传自己录制的视频,进而没有机会实现教学视频在线交互。而单机版教学视频成本低,可拷贝,能够无障碍顺畅播放,且不需依托平台来实现交互功能,非常利于教师个人在小范围内分享和传播自己的教学视频。本文旨在利用Flash技术实现单机版教学视频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开发。
一、Flash视频技术及其优势
Flash软件本身可充分集成动画、声音、视频等基本元素,创造出许多精彩的动画效果,形象生动地表达抽象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4]Flash视频文件的扩展名是.flv,该格式的视频生成的文件极小,比同等容量的其他视频格式更清晰,更利于互联网传播与分享。不仅如此,视频导入到Flash的时间轴后,被分解为逐个静帧画面,再利用ActionScript脚本语言控制帧和视频流,可以实现视频交互功能。除此之外,flv格式的视频能够利用嵌入在浏览器中的Flash播放器进行无障碍播放,无需重新安装播放器,传播成本低。[5]
总之,Flash视频技术可集成文本、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可利用编程进行界面和内容的交互设计和控制。相较于其他视频而言,Flash视频容量小、清晰度高,依托与浏览器兼容的Flash播放器,更利于互联网传播和分享。这些都是本文为何要选择Flash技术开发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视频的缘由。
二、设计思路
本文中的教学视频交互设计借鉴了课堂提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利用Flash视频技术实现具体的交互功能。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等因素,设计合适的问题,进行师生问答的一种教学方法。[6]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视频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基本方法,在适当的时间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7]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课堂提问的若干问题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生成的。而在教学视频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时空是分离的,教学视频中的问题必须预先设计和设置好。本文旨在介绍教学视频提问的技术实现。
教学视频交互功能的设计如下:首先,视频在播放到某合适的时间点时暂停,画面中出现“练一练”按钮;然后,学习者点击“练一练”按钮,视频弹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与课程知识相关,主要是客观选择题,学习者通过选择自己认为对的选项,点击“提交”按钮,完成问题的作答;随后,教学视频给予反馈,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回答正确与否以及相关的提示内容。比如,若回答正确就显示“恭喜”等字样,回答错误就给予额外的提示信息,比如与该知识相关的文本、本视频的学习区间或网页超链接等等。最后,视频回到问题弹出的时间点继续播放。本设计中每道题学习者只有两次回答问题的机会,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制作核心步骤
本文设计的视频交互功能采用Flash Professional CS6软件实现。主要包括四个核心步骤:导入视频、制作弹出问题、制作交互效果和保存视频。
第一步:导入视频
启动Flash Professional CS6软件,在新建一栏选择“ActionScript 3.0”,菜单栏文件中选择导入-导入视频。
(1)“选择视频”窗口:点击文件路径后面的“浏览”,选中事先备好的flv格式的视频,然后选择“在SWF中嵌入FLV并在时间轴中播放”,再点击“下一步”。
(2) “嵌入”窗口:选择的符号类型是“嵌入的视频”,将其下面的“将实例放置在舞台上”、“如果需要,可扩展时间轴”、“包括音频”,全部选中。点击“下一步”。
(3)“完成视频导入”窗口:检查导入的视频是否正确,若正确,就点击“完成”。若不正确,则点击“上一步”,重新导入视频。
第二步:制作弹出问题
弹出问题的制作主要采用场景跳转的方式。
(1)场景1中的操作
在场景1新建图层2,找到要添加问题的那一帧,本次制作是在第2597帧。用文字工具在该帧添加文字“练一练”,并将该文字转换为按钮元件,命名为aaa。在该帧添加代码片段:
stop();
aaa.addEventListener(MouseEvent.CLICK, LBYC _Click1);
function LBYC_Click1(event:MouseEvent):void
{MainTimeline(this.root).gotoAndPlay(1,"场景 2");}
(2)在场景2中的操作
在“插入”菜单选择“场景”,新建场景2。
在场景2新建图层2,在图层2第一帧添加文字“返回”,并将该文字转换为按钮元件,命名为aa。在该帧添加代码片段:
stop();
aa.addEventListener(MouseEvent.CLICK, LBYC_Click);
function LBYC_Click(event:MouseEvent):void
{MainTimeline(this.root).gotoAndPlay(2598,”场景 1”);}
第三步:制作交互问题
(1)在场景2中,图层1中添加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kaokaoni_mc”,双击进入kaokaoni_mc元件。在此元件图层1中第一帧添加代码片段:
stop();
var m2:int;
m2=0;
this.tijiao2_btn.addEventListener(MouseEvent.CLICK,checkResult2);
function checkResult2(event:MouseEvent)
{
m2++;
if(this.lianxi2_mc.C_2_3.selected ==1){this.lianxi2_mc.check2_mc.gotoAndStop(3);m2=2;}
else
if(m2!=2&&this.lianxi2_mc.C_2_3.selected ==0){this.lianxi2_mc.check2_mc.gotoAndStop(2);}
else
if(m2==2&&this.lianxi2_mc.C_2_3.selected ==0){this.lianxi2_mc.check2_mc.gotoAndStop(4);}
if(m2==2){
this.lianxi2_mc.C_2_1.enabled=false;
this.lianxi2_mc.C_2_2.enabled=false;
this.lianxi2_mc.C_2_3.enabled=false;
this.lianxi2_mc.C_2_4.enabled=false;
tijiao2_btn.visible=false;
}
}
在此元件中,新建图层2,在图层2第一帧,用文字工具书写“提交”,将其选中,右击选择“转换为元件”,选择“按钮”。将该元件命名为“tijiao2_btn”。在此元件中,新建图层3,在图层3第一帧添加代码片段:stop();
(2)用文字工具添加问题。
将该区域选中,右击转换为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lianxi2_mc”。双击进入该元件,在图层1第一帧,添加题干,在ABCD四个选项前面分别添加RadioButton,分别命名为C_2_1、C_2_2、C_2_3、C_2_4。
在该元件中新建图层2,在图层2第一帧添加代码片段:stop();
(3)新建影片剪辑元件,将其命名为check2_mc。双击进入该元件,在图层1第2帧,添加文字“请再仔细想一下,还有一次机会!”在图层1第3帧添加文字“恭喜!答对了!”在图层1第4帧添加文字“很遗憾,答错了!”并给予提示。
在该元件中新建图层2,在图层2的第1、2、3、4帧均添加代码片段:stop();
第四步:保存视频
用Ctrl+S保存视频,再用键盘上Ctrl+Enter导出视频,观看测试效果。
四、总结
教学视频可任意点播,自选起点,无序观看,反复视听,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8]视频交互技术改变了以往教学视频信息单向、线性流动的性质,弥补了视频学习的缺陷。本文采用Flash的视频技术,在单机版上实现了视频提问功能,增加了学习者与教学视频间的交互。但对于多项选择题和主观题的提问、提问的教学设计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数据统计等问题,本文尚未涉及,这也是后续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沈夏林,周跃良.论开放课程视频的学习交互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2(2).
[2]宋菲菲.学科背景与呈现交互性对动画多媒体学习成效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3]陈丽.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J].学术论坛,2004(1).
[4]马涛,朱印宏.视频网站修炼术——基于Flash的视频技术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360百科.FLV格式[DB/OL].http://baike.so.com/doc/5450553.html2003.
[6]孟宪凯,刘文甫,李涛.提问技能训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7]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视频交互系统 第3篇
关键词:VOD,视频服务器,用户
1前言
交互式VOD系统由前端处理系统、宽带交换网络、用户接入网、用户终端设备 (机顶盒加电视机或加计算机) 等几个部分组成。VOD系统既可采用集中处理结构, 也可采用集中管理、分布处理的方式;并可灵活地选用HFC、FTTB、FTTCADSL、VDSL等多种接入方式, 用户机顶盒可根据需要采用与接入方式匹配的接口, 通过电视机、PC机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的显示和通信。
2前端处理系统
前端处理系统一般由视频服务器、磁盘阵列、节目数据库、播控系统等构成。视频服务器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保证了用户对大量的影片、视频节目、游戏、商务信息以及其他服务的近乎即时访问。它的突出优点是若干用户可从不同的时间起点观看同一个节目, 避免了精彩节目被一个用户所独占, 或某个用户播点后, 其他用户只能被动跟随的情况, 这对于用户点播要求相对集中的场会尤为适合。
VOD视频服务器保存着大量经压缩的图像节目并能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所需的节目拷贝, 也可以包含实时的MFEG编码器来接入实况转播。节目数据库是一存档系统, 保存着大量压缩形式的电影节目, 可成批下载给视频服务器。VOD视频服务器通过与用户之间直接的、实时双向交互来控制节目的播放, 包括节目的选择、播放过程的开始与终止、播放速度的控制以及不同节目之间的动态切换等, VOD视频服务器必须运行相应的软件协调各项动作;同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它应具有如下特征:
2.1能够存储至少几百小时的图像节目。
2.2如果一个用户对VOD服务器随机的动态访问被称为会话过程的话, 那么VOD服务器须能支持上千个同时进行而又相互独立的“会话”过程。
2.3具有一套加密及用户访问控制机制来防止非法用户访问。
作为点播系统的核心, VOD视频服务器的性能直接决定系统的总体性能。为了能同时响应多个用户的服务要求, 视频服务器一般采用时间片调度算法。视频服务器为了能够适应实时、连续稳定的视频流, 其存储量要大, 数据速率要高, 并应具备接纳控制、请求处理、数据检索、按流传送等多种功能, 以确保用户请求在系统资源下的有效服务。存储设备应采用SCSI接口, 以确保高速、并行、多重I/O总线的能力。基于ATM的VOD系统, 采用的视频服务器是以多路自路由选择开关 (MPSR) 为中心的宽带视频服务器。这种结构的服务器可提供即时交互式视频点播 (IVOD-i) 和延时交互式视频点播 (IVOD-d) 两种服务方式。在大量用户同时点播时, 服务器的传输速率很高;同时要求其他相关设备也能支持这种高传输速率, 这很难实现。为此可以在网络边缘 (如ATM网络前端开关处) 设置视频缓冲池, 把点播率高的节目复制到缓冲池中, 使部分用户只需访问缓冲池即可, 缓冲池中没有要点播的节目, 可再去访问服务器, 这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并可以随着用户增加而增加缓冲池。装载缓冲池可用150Mb/S速率, 而从缓冲池中向用户传送节目是用2Mb/S速率, 从而一个服务器可支持多个用户。
3控制管理系统
控制管理系统是一个信令传输网络, 用于管理用户到VOD视频服务器的连接。由于实际的VOD系统中可有多个VOD视频服务器, 因此, 控制管理系统采用两级网关管理, 第一级在数字宽带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中实现对不同频道的选择;第二级则完成在一个VOD视频服务器上对特定节目的选择。
VOD信令和数据流通路具体过程如下:
3.1通过预置信令连通机顶盒和访问人口设备;即接通S3, VOD系统将服务清单从入口处传给用户;
3.2按用户要求, 入口选定相关的视频服务器, 即接通S4, 并提供服务素引;
3.3 S4的初始化可由机顶盒或视频服务器完成;并由服务人口提供路由信息, 由服务器提供节目清单;
3.4用户从节目单中选择节目并将信令传给视频服务器;
3.5通过网络操作将节目由视频服务器发到机顶盒, 即连通P1, 必要时可将节目从视频库装载到现频服务器;即连通P;
3.6其他信令通路S5、S6、S7都服务于操作中心的监控、记录等。
4 ATM数字定带交换系统
管理能力、点对点可交换的交互式VOD系统, 其服务器、网络、存取设备、用户预定设备等都能运行于多种类型的视频压缩模式和不同带宽要求的环境中。视频服务器可根据用户的要求把用户点播的节目从视频库中取出, 并通过ATM网络传送给用户。视频信息一般采用MPEG标准压缩编码, 装入ATM信元, 在ATM网络中传输。同一个网络中可能有多个信息提供者, 因此可以有多个视频服务器, 由网络服务操作中心调配使用。服务入口的功能主要是根据用户所要求的服务内容将用户与相应的服务器相连接, 一个网络可有多个服务入口, 一个服务入口也可连接多个用户。服务入口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部件, 也可集成到现频服务器或ATM交换中心等其他部件中。服务操作中心是服务提供者用来管理和分配信息资源, 并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操作的部件。若服务提供者数量大, 则服务操作中心可作为一个独立部件;若服务提供者数量小, 则一般将其集成到现频服务器中。视频库的功能是以压缩编码形式存放信息文档, 访问设备则提供网络和用户之间的连接, 它一般由位于网络和用户设备 (CPE) 之间的设备组成。CPE包括电视机和录像机、机顶盒及遥控器。ATM网络将网络各部件互连, 包括“信令”和“节目数据流”, 其中节目数据流应满足用户点播要求的速率, 在连接方式上可以是点对点, 或点对多点。
5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由干线传输系统和分配系统组成, 作用是将来自VOD视频服务器及其他信号源的信息送至用户并回送用户的反向信息。干线传输系统可以有光纤、同轴电缆和无线传输方式等供选择;分配系统有光纤 (FITL) 、铜线 (ADSL等)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HFC) 和无线 (LMDS) 等实现方式。广电部门一般采用HFC技术, 在CATV系统中播出节目。
6用户设备
目前用户设备主要有两类结构。第一类结构将网络终端 (NT) 从机顶盒分离开来, 两者间多采用E1/V24接口, 可提供2Mb/S下行连接和双向控制连接。将来会出现所谓标准数字家用网 (DHN) , 允许连接若干机顶盒并能重新使用现有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来提供每秒几十个兆比特的带宽。第二种结构将NT集成进机顶盒, 机顶盒的基本功能是对MPEG信号解码并与普通电视机接口。还有人机接口、条件接入 (编码) 、口令控制、智能卡和信用卡阅读器等其他功能。
7实现VOD的网络结构方案
HFC结构兼顾目前大楼已有的同轴线缆状况, 支持现有的和正在出现的窄带和宽带业务。
来自VOD视频服务器的信号 (155Mb/s) 和传统的诸如CATV等其他多媒体信号被送入中心点 (HUb) 进行调制, 而HUb则是VOD网络中数字/模拟转换的接口;前向通道接收VOD数字信号和其他多媒体信号, 将其通过光纤传送至各节点 (NOde) 。反向信道接收来自用户端的控制信号, 加以处理后, 将其送至ATM交换机及VOD视频服务器。Node通过光纤干线接收来自Hub的前向射频信号;通过线性放大器加以处理后, 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络传送至用户;Node同时也必须过滤出来自用户的射频反向信号, 并把它经过激光器驱动回送给HUb。也可利用ADSL技术, 于光纤节点处和用户端安装ADSL设备实现VOD业务及其他宽带业务。
参考文献
[1]赵斌, 王丹.视频点播系统与视频点播服务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2-12-15.
搭载人机交互系统 第4篇
外观设计与原车良好兼容
飞歌 FA108A01E2影音导航主机屏幕采用了分辨率达800X480的高清数字屏幕,设计风格参照了雷克萨斯ES250原车的主机,使得导航主机外观与原车主控区完好兼容,完全感觉不到突兀。
通过数据线,飞歌 FA108A01E2影音导航主机可直接与iPod产品实现音频接入及全功能控制,在屏幕上还能同时显示iPod里面的歌曲名称,以及播放状态、时间等。通过USB线接入U盘后,选择主菜单的“碟机”选项,点击屏幕的“USB模式”,即可使用U盘播放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对各款接入的产品进行充电。
飞歌独有的Remote Touch人机交互系统 操控便捷
飞歌FA108A01E2影音导航主机的最大卖点就是配备了飞歌独有的Remote Touch人机交互系统。其系统操控按键安装在变速杆旁,摇杆搭配拉丝金属的线条,给人简洁又不失高档的印象。在实际操控使用时就如同一款车载鼠标,能够通过摇杆和按钮操控影音导航主机,比起需要点击触屏操控确实快捷很多,大大方便了车主的使用。
另外,飞歌ES250 FA108A01E2影音导航主机还非常注重后座乘客的用户体验,其后视娱乐功能可以单独控制后座显示屏的节目内容,使前后排座位乘客可以同时观看不同的影视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还可通过自行选配增加TPMS胎温胎压检测、CMMB数字电视、倒车后视等功能。其中倒车后视功能只需要增加后视摄像头便可实现。当挂入倒档后,该系统会自动接通位于车尾的高清广角倒车摄像头,将车后状况清晰地显示于车载导航系统的液晶屏上。其精准的倒车轨迹线,有效地增强了倒车的安全性。
视频交互系统 第5篇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需要经常参与各种大型、小型会议和讨论会,但由于出差在外地、处在异地分公司或生病不在公司等多种原因会无法同场参会。而依靠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本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可交互性,支持远程参会者音视频讨论交流,让所有与会者有近距离同场面对面的体验,并且在设计和实现系统的时候,采用了FEC前向纠错编码、P2P和多Agent理论技术,极大提高了音视频服务质量,增强了系统的稳健性、可维护性和自适应性。
1 相关技术
1.1 FEC前向纠错
最初的FEC是用于比特流的纠错,在本系统中,是用于分组报的纠错,先对原始的数据进行编码,产生一定量的冗余数据,发送端再将这N个分组发送出去,在接收端只要能接收到N个分组中的任意K个,就能恢复出原始数据来,极大降低了回显视频时因网络不良丢包而出现花屏的机率。
1.2 多Agent技术
智能Agent本质上就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它运行于动态环境中,并具有较高的自治能力。它能够接受另外一个实体(如用户、系统或者机器等)的委托并为之提供帮助和服务,并能够在该目标的驱动下主动采取包括社交、学习等手段在内的各种必要的行动以感知、适应动态的环境的变化,并对之进行适当的反应。Agent的自主性使得Agent能够在没有用户监控和指导的情况下由自身的决策机制决定采取何种行动。Agent的社会性使得Agent能够与其他Agent进行交流,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1.3 树形P2P
根据会议场景搭建一棵组播树,基于树形结构采用推拉结合的音视频数据调度策略。分会场节点可以再接子节点,向下分发音视频数据,同时预设允许的最大的树的层数,确保最底层节点延时不会太大[1]。
2 系统功能结构
基于多Agent的可交互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结构图1所示。
系统分为管理服务器(Server)、数据转发中心(Data Transfer Center,DTC)、主会场端和分会场端等模块。
会议场景支持一个主会场和多个分会场,分会场可通过申请互动点进行交互,参与发言和讨论,分会场端输入管理服务器IP、会议ID、本地分会场名和密码可加入对应的会场听会。系统支持多个分会场同步直播,有空闲带宽的分会场可充当父节点给它的子节点分会场端发送音视频数据。同时系统支持交互,分会场可以申请成为会场互动点,成为互动点后可发言讨论,并将本地音视频数据转发出去,加入该会议的全场接入端都能接收到该互动点的音视频数据,这样保证了所有分会场都有机会参与交流。
3 系统实现
3.1 互动焦点
分会场端可以申请成为互动焦点,经主会场批准同意后,它将本地的音视频数据转发给DTC,DTC再一并转发给主会场和每一个分会场,这样全场接入端就可以看到和听到该分会场端的发言和讨论。系统最多可支持5个互动焦点同时参与发言和讨论。互动焦点的分会场端发言结束后可以申请取消互动焦点,取消后将不再向DTC发送音视频数据。其他分会场可以接着申请成为互动焦点,确保所有接入端都可便捷地进行发言和讨论。
分会场端申请成为互动焦点的实现代码为:
void MainWindow::applyFocusFunc()//发送互动焦点申请消息
{
CreateApplyFocusMsg(); //创建申请互动焦点的消息
sendMessageToAgent(); //发送该消息给Agent
}
互动焦点将本地的音视频数据转发给DTC的实现代码为:
//开始转发互动焦点音频视频数据
void MainWindow::startSendFocusAVData(quint16 Num)
{ AuAvHandle.createSendAV(9002, 9004); //初始化本地发送
if ( Num == 1){ //如果是第一个互动焦点
AuAvHandle.startSendAudio(DTCAddr.IPAddress.toLatin1().data(),DTCAddr.F1AuPort); //开始转发音频到DTC
AuAvHandle.startSendVideo(DTCAddr.IPAddress.toLatin1().data(),DTCAddr.F1ViPort); //开始转发视频到DTC
AuAvHandle.stopforward(localDestAddr.F1AuPort, "127.0.0.1", localAddr.F1AuPort); //停止往本地发音频,消除本地回声
return;}
else if ( Num == 2){ //如果是第二个互动焦点
AuAvHandle.startSendAudio(DTCAddr.IPAddress.toLatin1().data(),DTCAddr.F2AuPort);
AuAvHandle.startSendVideo(DTCAddr.IPAddress.toLatin1().data(),DTCAddr.F2ViPort);
AuAvHandle.stopforward(localDestAddr.F2AuPort, "127.0.0.1", localAddr.F2AuPort);
return;}
}
3.2 多Agent协作
系统中设置了消息处理Agent、数据处理Agent和新节点处理Agent,它们协调配合完成系统的组织和控制[3]。
每个分会场端都需要与管理服务器(Server)进行消息传递,消息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种类的消息,分会场端需要完成不同的对应的操作,为了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就引入了一个消息处理Agent。
数据转发中心(DTC)会传送大量的数据到分会场端,由于数据量很大,分会场端一时间会很难都及时处理,这里引入了数据处理Agent,它完成数据的接收,并对数据进行音视频编解码,再转发到对应当端口,播放显示出来。
对于新加入系统的分会场端节点,需要考虑将它接入到哪个节点下面,以更快更高质量的接收数据,新加入节点处理Agent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功能。
系统中用到的是简单的反应式Agent,其函数过程如下:
Function SIMPLE-REFLEX-AGENT
(percept) returns action
Static: rules, a set of condition action rules
State INTERPRET-INPUT(percept)
Rule RULE-MATCH(state, rules)
Action RULE-ACTION(rule)
Return action
简单的反应式Agent比较简单,它先感知当前的输入状态,依据这个状态到预定义的状态集合中匹配,找到对应该状态的规则,根据这条规则完成对应的操作。多个Agent可以协作共同完成较复杂的任务。
4 关键技术
4.1 FEC前向纠错
采用FEC前向纠错技术,即使当前网络会有少量丢包,接收端也可以利用接收到的正常数据包和冗余数据包,解码出原始的音视频数据[4]。
FEC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因网络丢包问题对系统音视频质量造成的影响。当丢包率低于20%时,FEC可以很好地解码修复出正常的音视频,不会出现花屏现象。
4.2 树形P2P
管理服务器负责搭建和维护更新组播树,它存储有各个节点的信息,支持节点重新寻找父节点,系统对节点的离开与失效更健壮。典型地,在NICE系统中由父节点根据自己的数据主动将内容向下推送给子节点[5]。
DTC使用拉的方法作为启动(拉),获得部分数据后给其子节点转发数据包而无需等到该子节点请求该包(推)。其中拉模式具有很高的鲁棒性,能在高度扰动的P2P环境下很好地工作;而推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各节点处观察到的累加延迟。推和拉结合可以有效地处理子节点的动态性问题,且不会带来高启动延迟。
P2P技术可以很好地利用各个分会场终端空余上行带宽,为新加入分会场节点传递音视频数据[2]。可以有效分担DTC负载量,提升整个会议系统支持会场数,保证音视频流畅度。
5 实验与结果
系统在计算机实验机房测试,实验结果良好。
随当前分会场数增加延迟变化(P2P直播树层数控制在预设值内)如图2所示,正常网络状况下,当分会场数增加时延迟能控制在8 s以内。实验测试得到,接在不同的父节点下延迟不一样。
当前分会场数与丢包率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系统采用了FEC前向纠错能编码,丢包率低于20%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花屏现象。但是当分会场端数接近服务器网卡带宽能承受限度的时候,丢包率就会非常严重,部分分会场端就会出现花屏。
随当前分会场数增加,服务器带宽占用变化如图4所示,DTC服务器采用千兆网卡,可以支持350分会场正常同步直播。
6 小结
目前,该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已经部署在学校应用测试,历经多次大型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都得到广泛的认可。系统中引入的多Agent协作理论技术,极大增强了系统的稳健性,同时,采用的FEC前向纠错和树形P2P保证了系统传输的音视频质量和流畅度,充分提高了系统的可适应性和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1]SEGARRA J,CHOLVI V.Convergence of periodic broadcasting and vid-eo-on-demand[J].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07,30(5):1136-1141.
[2]CHENG B,STEIN L,JIN H,et al.Grid Cast:improving peer sharing forP2P VoD[J].ACM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Computing,Communica-tions,and Applications(TOMCCAP),2008,4(4):1-31.
[3]陈锋.多agent合作决策的agent可靠性研究[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8,10(21):5.
[4]吴志刚,白光伟,吴艳洁.RTMP协议在P2P流媒体系统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09,33(S2):189-191.
视频交互系统 第6篇
● 高职院校通用能力培养工作的现状分析
1.通用能力培养的方法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对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方法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形成了一套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方法,并搭建了多个通用能力培养平台,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例如,通过各类专业课程学习、实习实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通过开设演讲、礼仪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通过举办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形成了“专业课程选修课程通力合作、三中心合力支撑、三个节贯穿全年、各项竞赛活动具体推动”的全方位的通用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
2.通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该平台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水平取得了极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培训资源不足。 2部分平台采用专业知识的教学方式用于通用能力的培养,取得的效果一般。 3各种活动结束后,资源保留不足,且不便于再利用,是否对学生通用能力提高有帮助的考量评价研究不足。4对于一些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办法不多。5各培养平台相互配合不够,形成的合力不足。
● 视频交互教学系统解决通用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视频传输技术日臻成熟。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高职通用能力培养方式的特点相结合,开发一套适合高职学生通用能力培养的视频交互教学系统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视频交互系统的目的在于整合现有的通用能力培养各个平台的资源,即资源共享。这样既可以方便地获取师生教学或其他活动现场的各种资源(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并且也可以便捷地对其进行编辑、压缩、保存和发布。视频交互教学系统不仅能够进行点对点或多点之间的双向视频、双向音频,以及数据等交互式信息的共享和实时通信。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平台各类资源进行重构,师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选择观看平台资源;可以构建同步或者异步交互模式,为学生创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可以在学生、教师、学生辅导员、职能部门管理者之间形成学习社区,对某一能力培养的策略方法展开实时或非实时的讨论;可以随机调取某一段视频进行分析研究,给学生以实际指导,学生也可以调取某一段成功案例的视频进行观摩模仿;教师可以对某些学生的练习视频给予边播放边指导的在线辅导,学生可以得到指导性反馈, 提高自己应用通用能力的策略水平。
● 视频交互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多镜头跟踪触发
在不影响教室或礼堂、报告厅等活动现场基本布局的同时,合理布置拍摄镜头,将被拍摄对象的声音、形象、肢体语言等内容全方位采集记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镜头触发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确保画面不丢失,不中断。提高流媒体码流质量,保证录制的音视频资源达到高保真效果。
(2)直播时的视音频同步
有些活动因为会场的限制,如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汇演,只能有部分学生到现场观看。我们除了录制节目,还需要通过现场直播方式保证学生能通过分会场或网络进行观看。直播时要做到音视频高度同步,避免音视频传输时的延迟问题。同时要做好分会场效果监控,遇到故障及时排除。
(3)系统稳定性
本系统设计的设备众多,不仅包括机房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还包括录制设备(话筒、摄像头、编辑机)、播放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屏幕),种类多,数量大,管理难度较大。且系统一经启用就需要长时间高效率地运行,所以保证其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2.系统架构
通用能力视频交互培训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1)信息采集系统
多媒体控制器是对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的统一管理的设备。红外智能定位器负责实现智能化切换镜头,保证被拍摄对象始终在画面中。多媒体计算机负责控制授课端软件,建立PPT放映索引,并进行片头设置(叠加图片以及文字作为录像片头)、片尾设置(叠加图片以及文字作为录像片尾)以及录像参数设置(设置录像分辨率和码流)等。 流媒体工作站将多媒体计算机、摄像机、拾音设备的信息内容录制、合成压缩成流媒体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存储设备中。
(2)系统控制中心
管理服务器负责管理系统中不同用户信息资料的建设与维护,负责将信息采集系统上传的资源保存到存储服务器,或者按照播放系统的系统需求调取存储设备中保存的数据。Web服务器用来实现用户的远程需求服务。系统采用WMS HTTP服务器控制协议,既可以为用户提供资源的非实时观看服务,也可以实现视频资源对多用户的实时转播。
(3)信息播放系统
播放系统客户端软件采用Media server的HTTP方式为用户实时观看视频资源的功能。流媒体工作站按照用户需求向服务器发出调取资源的请求,将获得的资源传至多媒体计算机,在多媒体控制器的帮助下控制投影及扩音设备,将资源实时或非实时播放。
3.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因为控制中心设备安装的重点在于参数的设置和调试,所以这里主要介绍系统采集和播放部分的安装与调试。
(1)系统布线图(如图3)
(2)系统设备的安装
主球机的布线和安装要求摄像头高度高于黑板(或者演示屏幕)上沿30公分,距离黑板(或者演示屏幕)8到18米之间,辅助球机的布线和安装在黑板(或者演示屏幕)的左右,高度适当放低,位置以不遮挡被拍摄对象为最佳。 铺设线缆包括双芯电源线、RS485控制线和同轴视频线。投影机等其他设备的安装按照标准文件要求执行即可。
(3)设备安装图(如图4)
(4)软件的安装和检查
笔者以系统中“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活动场所为例,来介绍系统采集和播放终端的软件安装与调试过程。
1流媒体工作站软件安装调试。 为流媒体工作站安装集成了IE 6.0和Direct X 9.0c的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视频播放器。运行“control userpasswords2”,合理设置用户属性;运行gpedit.msc,确定,合理设置组策略编辑器;一次选择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然后找到“关闭事件跟踪程序”,双击打开对话框,并选择禁用。复制流媒体软件文件夹到桌面,复制Enc Profile文件夹下的配置文件到C:Program FilesWindows Media Components EncoderProfiles文件夹下;运行流媒体文件夹下的_PR2SMServer Reg. bat文件;在比较大的分区中创建PR2Record和PR2Share文件夹,并且完全共享。修改流媒体软件中的Server Config.xml文件中的平台IP和端口(默认192.168.4.201:8008);修改<Write File>C:PR2Record</ Write File>的值为第四步创建文件夹的路径;复制片头和片尾文件到硬盘的一个目录下面,然后修改<Head File>C:back12.bmp</ Head File><Tail File>C:back21 b m p</Tai l Fi l e>中的片头片尾的文件路径,片头片尾文件大小为7 2 0×57 6 2 4位b m p;修改< V i d e o S o u r c e M a i n >Go t r o n MP-4X V3 Video P1_D11</ Video Source Main>的捕获卡的型号为当前的型号,可以用Server Config.exe读取捕获卡的型号;将流媒体的执行文件创建快捷方式到启动组。
2信息采集终端软件的安装调试。将采集端软件包复制到多媒体计算机中。打开win32文件夹下的comm. xml,修改communicator type="PC"output IP="192.168.4.201"中的IP地址为自动编辑机的IP地址;打开主文件夹下的config.ini, Class=0, 心理健康中心101室,192.168.4.56,8008;修改教师名称, 并且设置教室(或其他活动场所)的IP地址为流媒体的IP。
3信息播放终端软件的安装调试。复制客户端程序的文件夹到收看端的计算机。运行_PR2SMClient Reg. b a t,打开主文件夹下的c o n f i g. Ini, Class=0, 心理健康中心101室,192.168.4.56,8008;修改教师名称,并且设置教室(或其他活动场所)的IP地址为流媒体的IP。
4后台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复制后台控制系统软件到控制计算机。打开SR2IC.xml,设置:
<class class ID="1" class Name="心理健康中心101">——活动场所名称
● 系统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前景展望
将视频交互教学系统引入到高职院校学生通用能力培养中是一个新的尝试,按照加涅等教育心理学家的教育理论观点,可以确定很多通用能力属于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范畴。对于这类技能的培养通过视频系统的录制与回放观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该技能掌握的效果,这是经过很多科学实验已经证明的正确结论。笔者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在视频教学系统中加入网络实时互动,既扩大了优质资源的共享面,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学习通用能力的机会。同时, 该系统除了在通用能力培养中发挥作用之外,还可以应用到学校更广泛的工作当中。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的实际情况,并在当前高职院校所关注的学生通用能力培养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采用视频交互教学系统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做了积极的探索,并据此构建了通用能力视频交互培养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视频交互系统 第7篇
1 制作播放按钮和返回按钮
1)启动Flash MX软件,新建空文档,修改场景1的名称为“主场景”。
2)单击“插入”“新建元件”选单命令,调出“创建新元件”对话框,如图1,然后在其“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播放”,单击选中“按钮”单选项,单击“确定”按钮,进入“播放”按钮元件的编辑编辑窗口。画一个黑色圆、一个白色三角形,把白色三角形拖到黑色圆中,输入文本“播放”,如图2,复制“弹起”区中的帧到“点击”区,这时,“播放”按钮制作完毕。同样制作“返回”按钮,如图3。
2 制作主控面板
返回到主场景,制作绿色背景,插入文本:“Access创建查询的几种方法”和七个视频标题文本,每个标题文本后从库中调出“播放”按钮,如图4。在第一帧的动作面板中输入“stop();”脚本。
3 导入电影
单击“窗口”菜单,单击“设计面板”中的场景,打开场景对话框,单击“+”增加场景,并命名为“向导简单查询”,用同样的方法增加“交叉查询”、“设计简单查询”、“参数查询”、“计算查询”、“总计查询”、“更新查询”6个场景,如图5。
打开“向导简单查询”场景,在图层1中导入“向导简单查询”视频。新建图层2,在第一帧中导入“返回”按钮元件,并在“返回”按钮元件的动作面板中输入脚本:
复制图层2的第一帧,在视频的最后一帧对应的图层2的帧处粘贴帧,并设置最后一帧的动作脚本为“stop();”。同样,在“交叉查询”、“设计简单查询”、“参数查询”、“计算查询”、“总计查询”、“更新查询”6个场景中导入对应视频、调出“返回”按钮并设置脚本。
4 交互“播放”按钮
回到主场景,选择第一个“播放”按钮,在其动作面板中输入脚本:
这里的“向导简单查询”是场景名。同样创建其他6个“播放”按钮与对应的场景的交互。
5 播放
单击“控制”菜单中的“测试影片”命令进行测试。
6 发布
单击“文件”菜单的“发布设置”命令,打开“发布设置”对话框,如图6。选择类型并命文件名后,单击“发布”。
摘要:Flash MX不但能够制作一般的动画,而且可以制作出带有背景声音和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能的电影。用它制作的文件字节数很小,有利于网上传输。
关键词:Flash MX,交互,视频,播放
参考文献
[1]龙奇数位艺术工作室.Flash动画设计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视频交互系统 第8篇
一、研究基础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 (Flanders’ Interaction System, 简称FIAS) 是由弗兰德斯编制, 包括三部分: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表;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用于显示数据以及进行分析, 实现研究项目标的迁移矩阵。在编码系统中, 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默或混乱三个维度, 如表1 所示[1]。
顾小清依照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在原FIAS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提出ITI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即“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2]。ITIAS较之FIAS, 最大的进步在于增加了技术类别, 符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交互行为分析的需要。
张海等提出一份从课堂行为和媒体作用两个维度对课堂视频进行分析的框架[3]。在新增的教学媒体的作用维度中, 将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媒体类型与传统教学媒体都纳入其中, 以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信息技术媒体的局限性, 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建议。该研究较之先前研究, 更侧重于各种教学媒体之间功能的划分, 能够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提供依据。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课堂交互行为分析框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依据“课堂交互”的内涵, 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交互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并根据课堂观察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适应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交互的新框架, 作为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的课堂交互的工具。
(一) 课堂交互的界定
“交互”源于英文“interaction”和“interactive”, 也有学者译作“互动”, 意指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存在两类交互, 分别是作为学习活动属性的交互和作为媒体属性的传输系统的交互[4]。本研究中的交互也包括这两种类型的交互。
陈丽将远程交互从低到高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这种划分的进步在于突破了传统教学交互主体教师和学生, 将远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考虑到其中[5]。
总体而言, 在本研究中的课堂交互是指, 为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学生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它包括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教师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交互, 以及学生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交互几种类型。数字化教学资源, 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 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出的一系列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 课堂交互分析维度的划分
教师、学生与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 围绕这三者所产生的课堂交互可以分为人—人交互、人—数字化教学资源交互两个维度。
人—人交互维度, 仍然主要参考弗兰德斯的FIAS框架, 但是,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了改变。人—数字化教学资源交互维度, 我们按照是否使用、谁在使用和怎么使用三个线索划分细目, 得到:无技术使用、教师控制、学生控制、操作交互几种类型。具体界定如表2。
三、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分析
(一) 案例描述
本研究选取了两节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录为研究案例, 分别为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 和“平移” (沪教版) 。之所以选择获奖作品, 是出于这种考虑即要尽可能排除教学设计上的明显缺陷对课堂交互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作用发挥的影响。两个教学视频案例时间分别为43 分钟和42 分钟, 无较大的差异, 故直接对原始课堂教学视频进行统计分析。
(二) 采样方法
采样是根据研究目的, 收集资料信息的必要环节。在此环节中, 观察工具、采样方法都会影响整个研究的结论。Flanders互动分析法将一堂课划分为了800 个单位, 以每3 秒为一个单位进行统计, 这也是在课堂分析中常用的一种采样方法。本研究在沿用FIAS时间取样的基础上, 加入事件取样, 对各教学行为发生的次数进行统计, 结合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分析结果, 更加深入地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作用下课堂交互的情况。
(三) 分析与发现
1.人——人交互分析
按照时间取样, 统计人——人交互维度中各种交互行为发生的时长, 并计算每一种交互行为的总时长占课堂教学总时长的百分比。统计结果如表3 所示。同时, 按照课堂交互的类型, 对教师控制 (又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学生控制 (又分为生师交互、生生交互) 、师生同时活动和沉寂或混乱几种类型, 分别统计总的百分比。统计结果如图1 和图2 所示。
从课堂结构来看, 两节课均以教师控制为主, 教师控制分别占72.9% 和81.67%, 学生控制分别占16.45%和17.85%, 因此, 两节课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与两节课都是新授课有关。学生控制方面, 两节课在师生同时活动方面, “图形的旋转”稍多于“平移”一课。另外, “图形的旋转”中, 课堂沉寂或混乱占9.14%, 而“平移”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由此可见, “师生同时在活动” (即学生从事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同时, 教师走到学生中去指导) 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有重要意义, 但是, 在实施过程中, 过于频繁而短暂的师生同时活动, 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无意义的课堂沉寂或混乱。
从教学风格来看, 两节课虽然都是以教师控制为主, 但是又有差别, 主要反映在教师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分别在教师控制总量中的比例。“图形的旋转”一课, 教师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在教师控制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为91.7% 和8.3%;而“平移”一课, 这个数据分别为73.7% 和26.3%, 间接控制时间比例明显增多。
按照事件取样, 对这两节中人—人交互维度中各类交互行为 (即事件) 发生的次数进行记录并统计, 计算每一种交互行为占所有交互的总次数的百分比, 结果如表4 所示。教师控制、学生控制、师生同时在活动、沉寂或混乱的比例如图3、图4 所示。
事件取样统计结果与时间取样统计结果在一些方面吻合, 如在课堂结构上仍呈现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控制的事件频次多, 持续时间短, 从教学视频中观察发现, 学生发起的交互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做练习为主。这与教学环境有关, 在普通多媒体教室基础上, 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代替屏幕而成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室, 仍然属于“以教为主”的教学环境,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 教师对内容的呈现、讲解更加丰富多样, 而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观点和评价之类的学习活动仍难以充分展现。
在教学风格上, 事件取样分析结果却出现与时间取样相反的情况。在时间取样统计结果中, 两节课的教师都以直接影响为主, 而事件取样统计结果显示, 两节课中的间接影响反而都略微超过直接影响:“图形的旋转”一课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教师控制中的比例分别为49.4% 和50.6%, “平移”一课中这个数据分别为49.2%和50.8%。两节课相比又有差别, “图形的旋转”一课间接控制的交互行为次数多而时间短, 教学视频显示, 教师大多是用“嗯”、“好”、“不错”这样简单的词汇对学生进行反馈, 而“平移”一课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比较多样化, 语言内容丰富, 因此, 间接影响的交互行为次数多, 时间也稍长。总体上说, 这两节课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 都强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问答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而不是一味地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
2.人——数字化教学资源交互分析
按照时间取样, 对人——数字化教学资源交互的数据统计, 结果如表5 所示。同时, 按照教师控制、学生控制、操作交互及无技术使用做总百分比上的统计分析, 结果如图5、图6 所示。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来看, “图形的旋转”一课, 教师控制与学生控制所占比例分别为92.4%和2.8%, “平移”一课, 教师控制和学生控制所占比例分别为80.7%和6.7%, 而“操作交互”在“图形的旋转”中占1.4%, 在“平移”中占12.6%, 后者明显提高。根据分类细目表 (表2) 中的界定, 操作交互主要是指无效的技术操图7“图形的旋转”人——数字化资源一级编码统计结果图8“平移”人——数字化资源一级编码统计结果作 (如操作失误或错误) 、实现某个技术作用的操作过程 (如转换白板笔的状态、通过菜单或工具栏调取白板某个功能等) 等, 这类交互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 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意义, 反而可能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这类交互在“平移”一课中比例升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使用白板的加工变换功能较多 (25.5%) , 越是复杂的 (相对于内容呈现来说) 功能越可能产生多余的操作交互;二是学生使用白板的时间较多 (6.7%) , 学生操作不熟练或不习惯, 可能会产生较多的操作交互。
按照事件取样, 对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各类交互行为 (即事件) 进行记录并统计, 结果如表6所示。教师控制、学生控制、操作交互和无技术使用所占比例如图7、图8所示。
事件取样的统计结果与时间取样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教师控制的比例远远高于学生控制,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以辅助教师的教为主。但是, 在使用方式方面, 事件取样的统计结果进一步弥补了时间取样分析的不足:时间取样分析结果显示, 两节课中“呈现”的时长远远超过“解释”, 而事件取样分析显示, “呈现”和“解释”两类事件的频次差距不大, “平移”案例中, “解释”甚至超过了“呈现”。这说明两节课中的教师都比较注重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的多样性, 而不是简单地作为普通投影和黑板的替代品。但是, 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复杂功能的频繁使用, 也会附带地造成无教学意义甚至消极意义的操作交互的增加, 尤其是“平移”一课, 操作交互发生的时长为322 秒, 占总时长的12.62%, 操作交互事件9 次 (每次操作平均时间超过半分钟) , 占所有课堂交互事件的15%。可见, 对白板的操作越复杂、时间越长、次数越多, 该类目下的数据就越大, 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两节课堂视频的分析中, 按照时间取样与事件取样两种方式, 分别记录每种课堂交互行为发生的时长、次数, 并进行归类、整理、统计和分析, 得出以下发现:
两节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均属于以教师控制为主的课堂结构, 学生控制的交互事件虽然频繁, 但是持续时间短, 且以回答问题和做练习为主, 交互形式有一定的限制, 这也说明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的助教功能更胜一筹。这一点从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交互维度分析进一步得到印证, 两节课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使用, 教师控制持续时间长、事件频次多, 学生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时间短, 事件频次少。这是两节课的共性所在,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的一些共性。
两节课在教学风格上也有相似之处, 教师间接控制的事件频次都比较多, 与之相应的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上, “解释”的频次比较多。说明这两节课的教师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反馈, 而不是一味地讲解、陈述教学内容, 并且他们都充分发挥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生成性功能 (比如书写、标注、变换等信息加工功能) , 而不只是简单地呈现预设好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设计上的特点虽然着眼点在于“教”, 但是出发点却在于“学”, 正是加涅的“为学设计教”这一教学设计核心思想的体现。
另外, 通过两节课分析数据对比, 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即随着教师控制中的“解释”事件频次的增加、学生控制频次的增加, “操作交互”的时长和频次都随之增加。“操作交互”的产生一方面与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技术特点有关, 技术设计应同时关注功能上的高度集成与操作上的便捷自然;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关, 在富技术条件下, 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更要强调以教学目的为先, 技术形式应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技术形式上的新颖性、先进性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要与其成本 (包括时间、精力、注意力等) 综合考虑。
摘要:课堂交互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备受青睐, 为课堂交互形式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技术本身的交互性不等于教学交互。在FIAS的基础上, 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出现的新特点, 构建一个专门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的课堂交互行为分析框架。通过对两节优秀课堂教学视频进行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 对课堂交互行为分别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 发现这两节课都呈现以教师控制为主的课堂结构,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助教功能为主。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反馈评价等间接影响方式, 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加工、变换等生成性功能, 同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同时, 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无教学意义的操作交互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交互,视频分析
参考文献
[1]林礼洪.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验证性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8) :88-93.
[2]顾小清, 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7) :18~21.
[3]张海, 王以宁, 何克抗.基于课堂视频分析对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11) :7~11.
[4]Wagner, E..In Support of a Functional Definition of Interac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4 (2) :6-26.
视频交互系统 第9篇
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通过图像与声音进行交流的通信技术, 系统能够实时传送音频、视频等信息, 使会议参与者在各自的会议室中, 远距离实现直观真实的交流[1]。视频会议是指利用以上系统, 进行远程音视频交流的会议模式。电话会议是指利用专用电话会议终端、电话座机、手机等作为工具, 利用电话线作为载体, 拨入专用的电话汇接机, 满足3方及以上同时通话, 可实现全交互式会议, 与会各方可同时发言, 自由交谈[2]。
目前, 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设完成覆盖全网的视频会议系统, 系统投运后, 承担了公司大量会议任务, 不仅节省了差旅费开支, 更重要的是它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在生产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了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而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参会单位因视频会议室占用或者不具备视频接入条件, 无法参加视频会议, 只能通过电话会议方式参会。为满足所有参会单位收听汇报要求, 需要将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进行语音交互[3]。本文在介绍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的传统解决方案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电话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解决方案, 并对2种解决方案进行技术指标对比。
1 总体思路
为实现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的语音交互, 通常可以从2个角度进行考虑: (1) 使用一台视频会议终端作为媒介, 通过调音台将音频输出送入电话会议系统, 同时将来自电话会议系统的音频输出送入视频会议终端, 视频会议终端按照正常模式加入视频会议; (2) 使用一台电话会议终端作为媒介, 通过调音台将音频输出送入视频会议终端, 同时将来自视频会议终端的音频输出送入电话会议终端, 电话会议终端通过拨号加入电话会议。第1种设计思路是将电话会议系统模拟成一台视频会议终端 (仅使用语音功能) , 从而实现视频伴音与电话会议的语音交互, 这也是目前比较传统的解决方案, 可以称作基于视频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第2种设计思路是将视频会议终端 (仅使用语音功能) 模拟成一台电话会议终端, 从而实现视频伴音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 该方式即为基于电话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解决方案。
2 基于视频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解决方案
结合实际情况, 首先介绍基于视频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的传统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涉及主会场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分会场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华为高清多点控制单元 (Multi Control Unit, MCU) [4]、雅马哈模拟调音台、浙江元亨电话汇接机、西门子程控交换机、多台远端程控交换机和电话会议终端等相关设备。其中, 西门子程控交换机通过E1线路上联远端多台程控交换机, 下联电话汇接机。主会场雅马哈调音台通过音频线路与本地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拾音设备、电话汇接机连接。电话会议终端通过楼层配线与本地程控交换机相连。基于视频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实现过程说明如下。
1) 浙江元亨电话汇接机。 (1) 在呼叫管理器软件中定义一个“四线” (2对双绞线, 1对收, 1对发) 用户, 将该用户与四线板卡某通道对应, 例如401作为本例中的“四线”用户, 即在呼叫管理器软件用户板设置界面选择一个未曾使用的用户板通道号, 设置用户板通道类型为“四线”, 填写用户号码401, 确保该号码不在程控交换机号码分配方案范围内[5]。 (2) 在会议资源系统 (Conference Resource System, CRS) 业务管理台软件中新增一个用户成员, 例如401作为本例中的用户成员, 即在CRS业务管理台软件中选择增加成员, 命名用户姓名为“本地调音台”, 填写用户号码401, 设置用户类型为“四线”, 其中用户姓名可根据使用习惯灵活定义, 本例中为便于记忆设置成“本地调音台”, 其中用户号码和用户类型与之前呼叫管理器软件设置保持一致。 (3) 在CRS业务管理台软件中新建一个固定会议, 将该“四线”用户加入到该会议中, 例如1001作为本例中的一个固定会议, 即在CRS业务管理台软件中新增1001固定会议, 并将之前增加的401“四线”用户加入到该会议中。 (4) 在固定会议维护界面, 例如之前设置的1001固定会议, 呼叫“本地调音台”用户, 使电话汇接机与调音台建立连接, 呼叫成功后将其设置为发言人, 同时将来自各地的电话会议终端用户设置为发言人。
2) 雅马哈模拟调音台。将一组输入输出接口与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的线路输出输入接口连接, 另外一组输入输出接口与浙江元亨电话汇接机的一路四线输出输入接口 (收发各一对) 连接, 通过音频线路与主会场拾音设备连接。
3) 西门子程控交换机。保持原有配置数据不变, 利用现有行政交换机与电话会议汇接机以及远端程控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电路和中继组, 满足语音通信即可。
4) 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按照正常操作方法, 通过调用华为高清MCU资源将该终端加入会议。
5) 电话会议终端。通过拨号, 加入电话汇接机的1001会议中, 仅收听时保持静音, 发言时取消静音。
3 基于电话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解决方案
结合实际情况, 该方案主要涉及主会场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分会场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华为高清MCU、浙江元亨电话汇接机、西门子程控交换机、多台模拟调音台, 多台远端程控交换机和电话会议终端等相关设备。其中, 西门子程控交换机通过E1线路上联远端多台程控交换机, 下联电话汇接机。分会场模拟调音台通过音频线路分别与本地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拾音设备、电话会议终端连接。电话会议终端通过楼层配线与本地程控交换机相连。基于电话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
实现过程说明如下。
1) 浙江元亨电话汇接机。在CRS业务管理台软件中新建一个固定会议, 例如1001作为本例中的一个固定会议, 将来自各地的电话会议终端用户设置为发言人。
2) 模拟调音台。将一组输入输出接口与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的线路输出输入接口连接, 另外一组输入输出接口与电话会议终端的辅助输出输入接口连接, 通过音频线路与主会场拾音设备连接。
3) 西门子程控交换机。保持原有配置数据不变, 利用现有行政交换机与电话会议汇接机以及远端程控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电路和中继组, 能够实现语音通信即可。
4) 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按照正常操作方法, 通过调用华为高清MCU资源将各参会终端加入会议。
5) 视频会场电话会议终端。以POLYCOM VTX1000电话会议终端介绍为例。 (1) 关闭终端自带的控制台麦克风音频输入, 并开启终端自带的控制台喇叭。具体操作为:按控制台面板上的MENU按键, 进入Admin setup选项, 选择Console mics状态为off;进入Admin setup选项, 选择Console speaker状态为on。 (2) 设置辅助音频输入接口的声音来自调音台的线路输入, 并将辅助音频输出接口的声音设置为其他电话会议会场的声音。具体操作为:按控制台面板上的MENU按键, 进入Admin setup选项, 选择Aux in选项, 设定参数为Other input;进入Admin setup选项, 选择Aux out选项, 设定参数为Ext speaker。 (3) 通过拨号, 加入电话汇接机的1001会议中。发言时, 需将电话会议终端的静音取消, 确保本地拾音设备能够送入电话会议系统。收听时, 可以通过控制台喇叭和电话会议终端辅助输出连接的外部扩声系统来实现。 (4) 如果部分视频参会点因客观原因不具备参加视频会议条件, 准备使用电话会议终端直接拨入电话汇接机参加电话会议时, 需将电话终端自带的控制台麦克风音频输入开启, 以确保发言声音能够送入电话会议终端。具体操作为:按控制台面板上的MENU按键, 进入Admin setup选项, 选择Console mics状态为on。
6) 音频会场电话会议终端。通过拨号, 加入电话汇接机的1001会议中, 仅收听时保持静音, 发言时取消静音。
4 方案对比
基于视频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的实质是设法以主会场的一台视频会议终端为载体, 将电话会议系统的声音输入视频会议系统, 同时以该视频会议终端为载体, 将视频会议系统的声音送入电话会议系统, 因此这种方式的实现主体是视频MCU。基于电话会议终端的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解决方案设计思路恰好相反, 其实质是以分会场的电话会议终端为载体, 将视频会议系统的声音输入电话会议系统, 同时以该电话会议终端为载体, 将电话会议终端的声音送入视频会议系统, 因此这种方式的实现主体是电话汇接机。当视频会议终端和电话汇接机就近部署, 且二者之间能够进行音频交互时, 方案一比较适用, 反之则方案二较为适用。2种解决方案技术对比见表1所列。
5 结语
本文对视频会议与电话会议语音交互的2种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现有设备配置情况以及运维要求, 灵活进行选择。例如在西北与新疆第二通道联网工程视频会议保障工作中, 通过使用方案二, 证明该解决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组织实施灵活方便, 得到了各参会方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李超, 柴文磊, 刘劲松.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浅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0 (10) :50–51.
[2]张媛.电话会议系统应用研究和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杨淑娥.交互式电话会议系统IVR的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 2004.
[4]王湘新.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助力公安消防信息化[J].通信世界, 2008 (17) :69.
视频交互系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