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库安全管理目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水库安全管理目标(精选8篇)

水库安全管理目标 第1篇

xxxxxxxxxxxxxx

工程质量目标责任书

xxxxxxxxxxxxx 2012年3月

1.0目的

为了把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在本项目得到贯彻执行,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保证实现“不发生质量事故,不存在工程隐患,确保开挖工程优良品率达到85%以上;混凝土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品率达到90%以上;金属结构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品率达到95%以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品率达到95%以上。”的工程质量目标,特制定本施工质量目标责任书。

2.0责任双方

甲方: 乙方:

3.0双方责任

3.1甲方

3.1.1甲方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的决策、协调及宏观控制。

3.1.2甲方应向乙方及时传达有关施工质量要求的文件、规程、标准。

3.1.3甲方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政策、法令、法规、规范和有关制度。

3.1.4甲方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乙方负责人对乙方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质量隐患提出整改建议,或由质量管理部提出纠正措施计划及预防措施计划,并在乙方整改后派员进行验证。

3.2乙方责任 3.2.1乙方负责承建项目的施工过程质量的具体控制和实施,应明确各种技术质量要求,熟练掌握施工质量检测手段。

3.2.2乙方应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甲方的质量目标,督促、落实本方的施工质量自检工作及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

3.2.3乙方应具备足够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检测仪器,以保证施工质量,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2.4乙方应及时落实实施甲方对施工质量提出的要求、建议、纠正预防措施,将整改措施及时上报甲方主管单位。

3.2.5乙方施工质量管理时应以预防为主,并严格遵循不使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入下到工序的施工质量管理原则,切实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施工。

3.1.6乙方应负责施工质量各种文件资料的控制管理、整编、保存。

3.2.6乙方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自检发现的质量问题应自觉改正或返工。乙方负责的施工项目发生质量事故,事故责任完全由乙方承担。乙方应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甲方主管单位,不得隐瞒、拖报、漏报,同时积极进行调查原因、研究处理方案等工作,并组织人员、机械等实施处理方案。4.0奖惩

4.1乙方每月施工结算表,必须经甲方质量管理部签字盖章后方可进行结算。

4.2乙方承建的工程项目最终评定后达到优良,甲方按乙方承建的工程造价给予2‰的奖励。乙方承建的工程项目最终评定达不到优良,甲方将按乙方承建的工程造价给予2‰的罚款。

4.3对于施工中发生质量缺陷的,甲方视缺陷严重程度给予乙方3000~5000元罚款。对于施工中发生质量事故的,要按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多少、影响工期的时长、事故责任的大小,给予乙方适宜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4.4甲方向乙方发《质量隐患整改通知书》后,乙方未按要求期限整改,即甲方质将重复发布,每重复一次罚款5000元。

4.5项目部每月对乙方的现场施工、质量记录、原始记录等进行检查,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给予乙方2000~5000元罚款,在检查过程中,对抗监理、业主人员的,给予乙方5000元罚款。

4.6本施工质量目标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责任书签订后生效,责任期至工程竣工验收完毕为止。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甲方负责人: 乙方负责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水库安全管理目标 第2篇

猛坑水库在长顺县县委和县政府、县水利局、建管总站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平安和谐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加强水库运行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猛坑水库始建于1978年,1980年停建,1989年续建,1994年建成后开始蓄水运行,猛坑水库位于长顺县西部,珠江流域蒙江二级支流摆所河上游,距县城18公里,地处云贵高原,地貌北高南低,山岭、沟谷展布基本一致,相对高差不大,为高原地貌景观。猛坑水库是一座以农灌为主,兼防洪、发电、乡镇供水、旅游、水产养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型水库,工程枢纽主要有拦河坝、溢洪道、二道坝、坝后电站及其取水系统组成。现最大坝高为46m,坝顶弧长121.7m,坝顶宽3.0m;溢洪道为坝顶开敞式溢洪道,布置在大坝河床偏右岸,溢流总宽度40m,挑流消能;在距大坝下游90m处设二道坝(拱坝),坝高8.6m,以形成较深的水垫层。猛坑一级电站布置于左岸坝后,其尾水进入引水干渠,经1.0km渠道进入猛坑二级电站,其发电尾水进入河道,在距二级站3.5km的马冲关处设低坝引水进入总干渠灌溉农田。

猛坑水库功能主要有:①承担2.48万亩农田灌溉和1.5万人饮水,灌区主要分布长顺、紫云共8个乡镇,田土成片,土地肥沃;②

肩负着下游1.5万亩良田和近万人的防洪渡汛任务;③水库蓄水后形成的88万m2湖面与四周天然的杜鹃林交相辉映形成了美丽的杜鹃湖风景区;④肩负着猛坑一、二级电站的发电。

二、运行情况

第一、水库管理责任制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工作次序,确保猛坑水库上下政令畅通,各施其职,使本所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根据有关规定和本所工作实际,拟定了《长顺县猛坑水库管理制度》。落实水库管理责任制度,水库管理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岗位履行职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并落实到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顺畅。我们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明确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负责人,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对责任人进行调整,对调动人员进行离任审计,保证了猛坑水库安全运行。

第二、管理体制情况

按照工作的要求和需要,为了让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合理,管理处配备了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人,并在关键岗位严格持证上岗,如水电站操作人员都执行持证上岗,每年单位组织职工进行有关的业务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人事劳动制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检查制度、事故处理制度、工作总结制度、工作大记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关键岗位制度做到上墙明示,并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制度内容及重要操作规程,各项制

度落实、执行效果良好。目前管理处人员基本开支由电站及景区经营收入支出,上级下达的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全部落实到位。

为保证各项工作安全运行,结合猛坑水库工作实际,管理处制订了一系列日程管理、安全管理、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并将岗位责任制落实执行情况与每个人的奖励挂钩,有效地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猛坑水库现有职能要求,采取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上岗方式,保证了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

第三、水库及库区管理情况

1、确权划界情况

2000年8月,长顺县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猛坑水库进行确权划界及土地登记,权属界限图号为G-48-69-(46),并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总面积6368亩,其中:园地1000亩,林地4107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0亩,交通用地20亩,水域1191亩。

2、大坝安全鉴定情况

1998年,长顺县水电局向黔南州水利局提出安全鉴定申请,黔南州水利局组织专家对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出具安全鉴定书,经贵州省大坝安全监测中心复核,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准确,确定为三类坝。

3、除险加固情况

2001年3月9日,贵州省水利厅以《关于长顺县猛坑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设计的批复》(黔水管[2001]5号及《关于长顺县猛

坑库除险加固工程自动化监测项目设计的批复》(黔水管[2001]42号文件批复长顺县猛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批复工程建设内容为,主要完成了大坝基础处理工程和左岸邻谷防渗处理工程。

经除险加固工程后,水库大坝、闸门及其启闭设备运行状况良好。管理处定期按照要求对水库进行隐患排查,并对相应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以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完善运行规程编制,严格按照县级调度执行调度命令,每年在汛期前按照要求检查防汛物料,及时补给防汛物资设备,严格执行上级专项检查等工作。在水利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完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和水库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并按要求落实到位。

4、安全管理情况

多年来,猛坑水库管理处一直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并按照上级要求,及时编制上报相关文件资料。猛坑水库每年将编制好的汛期调度计划上报给水利局,经审批后严格执行。根据水库实际情况,每年都编制了猛坑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制定了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观测人员与巡查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分析,将结果上报给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发现险情由管理处处长上报县防办及县政府主管县长。由县政府对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进行通报,次数视险情发生的情况而定。

第四、日常管理情况

水库管理人员定时对大坝、渠道、闸门等设备进行日常巡查、维修养护,对达不到要求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更新改造。目前闸

门设备操作运行情况良好。

水库管理人员每10天对大坝、溢洪坝、放水闸等设备进行日常巡视,汛前、汛中、汛末例行检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闸阀、机电设备、备用电源等进行汛前和汛后大检查,在汛中每半月检查一次运行情况,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汇报。对闸门闸阀定期清洗、加油,进行养护。清洗和加油的时间,每年两次。电器部分每年汛前全面检修一次,并注意做好防潮防雷等安全工作。严格按照调度指令准确启闭闸阀,由管理处处长或上级防汛指令方可启闭闸阀,不得让他人替代。

第五、经营管理情况

利用水库资源开发旅游、种养殖等多种经营,并取得一定效益,使水库(杜鹃湖景区)相继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每年累计接待游客近18.5万人次,2012年水库经营所带动的收入总计为1285319.16元(其中发电收入为:515997.56元,旅游收入为:769321.6元),营业成本为及税金为410927.17元,营业费用(含管理费、人员工资)为:1075248.64元,利润为:-195009.07元,由于水库是自收自支,主要靠旅游收入来填补,加之人员成本过大,出现亏损情况。

在加速推进杜鹃湖景区发展的同时,着力挖掘景区民俗文化、土特产资源,利用特色提升景区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杜鹃湖的建设发展。

三、存在问题

由于猛坑水库占地面积大,尽管单位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但离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库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

2、猛坑水库自动预报系统安装年久已经损坏,需要及时更新改造;

3、水库资源丰富,需要加大投入,让水库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4、猛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解决了病险问题,但由于资金不足,2001年对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中左岸防渗帷幕(罗温冲沟)未能完全按设计长度实施,至今任然存在渗漏,加固管理房及配套设施、底孔出口闸阀改为电动闸阀未作,急需上级帮助解决。

下步工作中,在上级主管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在明确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抓好任务落实上下功夫,利用水库的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力争把水库运行管理得更好。

以上为长顺县猛坑水库汇报材料,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长顺县猛坑水库

丹江口水库多目标调度方式研究 第3篇

为满足北方缺水地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要求, 需对丹江口水库大坝进行加高。加高后正常蓄水位为170 m, 总库容达到290.5亿m3, 调节库容为163.6~190.5亿m3, 水库调节能力大大增强[1]。加高后的丹江口水库将成为多年调节水库, 届时其调度目标也发生改变, 将兼顾防洪、供水、发电和航运等, 供水成为优先于发电的主要任务。因此, 用以协调加高后丹江口水库各项综合调度任务的调度方式成为目前丹江口水库亟待解决的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丹江口水库综合调度图”, 但常规的调度图在既定的调度规则下不能够充分考虑调水任务和汉江中下游供水任务的特殊要求, 在制定调度计划方面也不够灵活;而水库简化运行策略基于其直观及对复杂来水、用水关系的适应性的优点十分适用于多年调节水库的模拟计算。

为此, 本文将回归最简单的水库长系列模拟运行计算方法, 以简化运行策略对丹江口水库进行长系列模拟计算, 生成水库用水多目标解集, 进而探索配合多目标解集的丹江口水库调度方式, 并对这种调度方式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2 丹江口水库简化运行方式

简化运行策略是水库兴利调节模拟计算法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多年调节水库的简单实用的模拟调度方法, 该方法以当前水库蓄水状态和面临时段入库水量为依据作出水库调度决策[2]。加高后的丹江口水库将成为多年调节水库, 适用这种简化运行方式。

Dt为时段t的水库实际供水量, M为额定调节水量 (即在时段t内按调节流量Q下泄需要的水量) , Stt时段初水库死水位 (150 m) 以上的蓄水量, Xt为时段t的入库水量, (St+Xt) 为水库的时段可用水量。以下是丹江口水库简化运行方式的调度规则:①限制供水段, 当可用水量小于额定调节水量 (St+XtM) 时, 实际供水量即为可用水量;②正常供水段, 当可用水量大于额定调节水量但水库未蓄满 (M<St+XtM+V兴) 时, 实际供水量即等于额定调节水量;③加大供水段, 可用水量大于额定调节水量但水库已蓄满 (St+Xt>M+V兴) 时, 实际供水量等于可用水量和水库兴利库容之差, 以不超过水库泄流能力为限。

由于丹江口水库用水多目标的特殊性, 上文确定的实际供水量Dt应该为时段下泄水量和调水量之和。在规划设计中, 明确指出汉江中下游用水优先于北方受水区调水, 这就决定了水库供水必须先满足下游用水区用水流量要求。因此实际供水量确定后, 即按下游需水流量 (根据湖北省历年水资源公报[3]预测得到汉江中下游设计水平年 (2010年) 的各旬需水流量) 下泄, 水库向下游的泄水流量同时用于发电;而后多余的水量调往北方受水区。调水流量受调水工程规模的限制最大不超过420 m3/s。另外, 模型中考虑了水库特性约束和水电站特性约束等条件。

3 多目标解集的生成

用简化运行方式来解决丹江口水库的多目标用水问题, 调度规则 (如上文所述) 确定后, 水库调节流量便成为多目标解集生成的关键。本文以实际调度系统的输入输出结果为依据作出一组统计经验曲线, 由此直接建立调节流量与各个用水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而生成用水多目标问题的解集, 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丹江口水库的来水和用水情况, 列出正常供水的90个可行方案Q1, Q2, , Q90 (即不同的调节流量) 。下游旬最大需水流量为669 m3/s。为使下游用水保证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调节流量的下限应略高于下游旬最大需水流量, 故取Q1为670 m3/s, 考虑到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流量为1 106 m3/s, 取调节流量的上限Q90为1 200 m3/s。Q2~Q89的值在Q1和Q90之间平均插值得到。采用丹江口水库1969-2005年的旬入库径流资料, 按照上述简化运行策略, 对每个调节流量进行长系列模拟计算, 将会得到90组不同的下游用水保证率和多年平均年调水量, 分别做出调节流量与下游用水保证率和多年平均年调水量的关系曲线, 见图1和图2。

水库兴利库容一定时, 在调节流量可能取到的合理范围内, 调节流量越大, 则在枯水期无水可放的概率就越大, 下游用水就越容易被破坏掉, 所以下游用水保证率是随着调节流量的增大而减小的, 如图1所示。

由图2可见多年平均年调水量与调节流量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的, 其关系曲线在最高处明显存在一个拐点。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若调节流量增大则满足了下游用水需求后剩余的可调水量也就增大, 调水量会增加, 但调水工程规模限制了调水流量不可能超过其上限420 m3/s, 调节流量过大时调水流量并不能同步增大;同时水库的水量是一定的, 当调节流量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枯水期被破坏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枯水期的调水量自然也会减小, 故调节流量过大时, 调水量会随着调节流量的增大而减少。于是存在一个拐点, 当调节流量为1 020.44 m3/s时, 年均调水量最大为110.49亿m3。

为研究上述经验关系图对丰、平、枯水年运行状况的代表程度, 以年径流量频率p=25%及p=75%为分界点, 将丹江口水库历史径流资料分成3组, 即丰水年、平水年及枯水年, 分别做出其对应的统计经验曲线。发现丰水年和平水年的统计经验规律和上述经验关系图基本一致;枯水年由于来水量很小, 满足下游一定用水保证率的同时向北方调水就显得十分困难, 故枯水年的统计经验关系 (见图3和图4) 需要特别考虑。

由调节流量~下游用水保证率~年均调水量关系图可以看出, 在一定的范围内 (即调节流量小于拐点) 加大调节流量会增加北方调水量而对下游用水保障不利, 较小的调节流量有利于保障汉江中下游用水却会减少调水量, 因此在协调调水任务和下游用水任务的过程中调节流量起到了一个杠杆的作用。

4 配合多目标解集的简化运行调度方式

配合多目标解集的简化运行方式在制定调度计划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决策者根据长期径流预报得到来年径流预报序列并确定将会遭遇丰水年、平水年或是枯水年, 然后根据汉江中下游和北方受水区预期的需水量确定供水目标, 由相应的调节流量~下游用水保证率~年调水量关系曲线确定调节流量, 对来年径流序列进行调节计算得到下泄流量过程和调水流量过程, 从而制定出水库年调度计划。相比之下, 常规调度在明确了来水过程后按调度图模拟得到的调度结果 (即调水量和下游供水保证程度) 基本上是一定的, 而在一定的来水条件下要求达到的供水目标却可能发生变化, 当北方受水区遭遇特枯年份时就需要调度规则向调水方向倾斜, 但是常规调度对这一变化的适应性不高, 而配合多目标解集的简化运行方式可以通过改变调节流量来适应特殊的供水要求, 北方特枯需要加大调水量则增大调节流量, 反之则减小调节流量。这就克服了常规调度限于既定调度规则的不灵活性, 弥补了常规调度的不足, 使得调度过程更加有的放矢。

实际调度过程中, 配合多目标解集的简化运行方式以调度任务确定调节流量, 再以调节流量协调各个调度任务。比如某年北方受水区需调105亿m3的水量, 查图2得到其相应调节流量为955.9 m3/s, 但查图1得到此调节流量对应的下游用水保证率仅为89.8%, 不能满足下游用水要求, 在协调了调水任务和下游用水任务之后确定调节流量为928.5 m3/s, 此时下游用水保证率为90.9%, 调水量为100亿m3。根据上述确定的调节流量和来年的径流预报值作调度模拟, 由于图1和图2只是经验统计曲线, 故得到的下游用水保证率和调水量可能与预期有差异, 此时可反过来再对调节流量作适当调整, 直到调度计划满足供水目标要求为止, 从而得到未来一年的水库运行轨迹, 生成水库年调度计划。在实际调度过程中即按照确定的调节流量, 采用上文第2部分所述的简化运行规则进行调度, 随着调度信息的更新可以调整调节流量以适应这种变化。

为检验简化运行调度方式的合理性, 将其模拟结果与常规调度模拟结果作比照, 在图1中查得与常规调度模拟的下游用水保证率90.17%相对应的调节流量为946.67 m3/s, 在图2中查得与常规调度模拟的年均调水量92.48亿m3对应的调节流量为887.36 m3/s, 针对这2个不同调节流量的简化运行调度方案在表1中分别被称为简化运行方案1和简化运行方案2, 分别以此对丹江口水库1969-2005年的旬入库径流资料进行长系列模拟, 将得到的模拟运行结果与根据综合调度图进行的常规调度模拟结果比照, 将各方案的统计指标列于表1。

由表1看出:当下游用水保证率相当时 (方案1) , 简化运行方式对应的多年均调水量较常规调度的结果多10.64亿m3, 年均发电量与常规调度持平。当年均调水量相当时 (方案2) , 简化运行方式对应的下游用水保证率较常规调度的结果提高了2.1%, 年均发电量较常规调度提高了1.26亿kWh, 取得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由此可见, 基于多目标解集的简化运行方式在完成丹江口水库多目标调度任务方面取得的调度成果合理, 且能够符合生产实际要求, 这就为解决丹江口水库多目标调度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调度方法。

5 结 论

本文基于简化运行方式对加高后丹江口水库的多目标调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取得了以下成果:

(1) 统计不同供水方案下对丹江口水库的简化运行模拟结果, 得到了丹江口水库在加高后的库容水平下调节流量~下游用水保证率~年平均调水量关系曲线, 从而建立丹江口水库用水目标和调节流量之间的经验关系, 生成了丹江口水库用水多目标解集。

(2) 构造配合多目标解集的简化运行调度方式用以解决丹江口水库的多目标调度问题。该方法首先在充分考虑各调度任务的特殊要求并参考长期径流预报的基础上确定调节流量, 以基于该调节流量的简化运行方式对未来一年的径流预报序列作模拟计算, 从而得到水库年调度计划。将简化运行方式运用到水库日常调度中, 在相同条件下, 比较简化运行方式的长系列模拟结果和基于常规调度图的常规调度模拟结果, 表明:简化运行方式不仅是一种方便可行的调度方法, 而且取得的经济效益可观。

综上所述, 与常规的调度方法相比, 简化运行调度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调度原理简单。调节流量~下游用水保证率~年均调水量关系图的应用, 使得调节流量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 更能宏观协调各供水目标之间的关系。②调度规则更加灵活。简化运行方式通过改变调节流量对调度规则做出调整, 从而适应供水目标的变化, 更加方便了调度计划的制定。③实际调度过程中增加了对面临时段入流的考虑。且取得的综合经济效益更为可观。但由于简化运行方式是以当前水库蓄水状态和面临时段入库水量为依据作出水库调度决策的, 故其对水库的日常调度需建立在较准确的来流量预报的基础上。另外由于篇幅限制, 本文没有对供水破坏程度进行分析, 此为一点欠缺。

摘要: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要求, 丹江口水库大坝需被加高, 其调度任务也随之发生改变, 供水成为优于发电的主要任务。回归最简单的简化运行策略对丹江口水库作长系列模拟计算, 得到调节流量下游用水保证率年调水量关系曲线, 生成水库调度多目标解集。在此基础上探索解决丹江口水库综合调度问题的新的调度方式与常规调度模拟结果比照表明:配合多目标解集的简化运行方式在解决丹江口水库多目标调度问题方面具有合理性, 且能够更加灵活地根据调度目标调整调度计划。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多目标,调度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方案的论证与决策[J].水利学报, 2006, 37 (8) :899-905.

[2]万俊, 高仕春, 艾学山.水资源开发利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3]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水资源公报[Z].

水库安全管理目标 第4篇

关键词:传统水库管理;现代水库管理;转变;探析

中图分类号:TU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3(c)-0000-00

水库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现代水利工作的重心是有效的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安全、持续利用。目前水库管理正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变,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我国水利工作的转变保驾护航。

一、传统水库管理问题概述

传统的水利工作主要是以防洪渡汛和供水发电为目的,但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那种重工程建设、轻资源管理的理念显得捉襟见肋。据实际调查显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库基础工程设施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般而言,水库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农田灌溉以及供水发电,水库基础工程设施主要包括挡水坝、溢洪道、放水闸管以及灌溉渠道等,但问题也多处于这些方面。首先是水库基建中的挡水坝。传统的水库挡水坝基本上是粘土堤坝,设计的标准比较低,有些小型水库甚至没有设计就进行了建设施工,因此不可能达到工程设施的级别要求。由于缺乏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和管理,使得挡水坝的高度、坡度偏离较大,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其次是水库基建中的溢洪道。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溢洪道多为开敞式的宽顶堰溢洪道,由于其两侧没有引导墙以及底板缺少衬砌的溢洪道,因此在长期的运用过程大部分都被破坏殆尽。

第二,水库工程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水利工作环境下的水库管理,主要是对水利工程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这一人为建造工程部分进行的管理,其最明显的特点是管理范围小、管理面比较窄,这也是传统水库管理重工程而轻资源的具体表现。同时,在具体的水库管理过程中,传统管理理念制约下的管理模式重视重大修建轻视日常检查保养。总而言之,由于客观时代科学技术的限制,传统水库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理论多而具体操作性较差,眼高手低、重大型建设而轻视日常工程设备的检查养护,那些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更是埋线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现代水库管理的策略与创新思路

基于以上对传统水库管理问题的分析,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认真做好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工作。笔者认为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认清现代水库管理的实质和要求

所谓现代水库管理,就是要以史为鉴,认真总结传统水库管理中的經验教训,结合当前新的社会形势,在管理理念、管理范围、管理标准以及管理方法上重新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与改进,进而使水库管理逐步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正确认识现代水库管理理念,它是工程管理与资源管理的总和,不但要做好水利工程建筑物及配套设备的科学管理,而且还应加强水库岸堤及周围植被工程建设;其次要认识到现代水库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标准化和自动化是水库实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实施水库管理的标准化,有利于避免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实施水库管理的自动化是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最后要重视水库档案资料的管理,档案是对历史的真实记载,它能客观反映出水库管理的真实情况,为以后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力的参考。

(二)在现代水库管理工作中要做好检查观测与维护保养工作

现代水库管理不但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而且要重视工程管理。一般而言,工程管理包括设备看管、检查观测、安全鉴定、运行、维护保养、直至报废,在此过程中,检查观测与维护保养是重中之重。首先,检查观测是水库工程管理的基础内容,其目的在于确定水库工程设备的运行状况,防患于未然。确定水库工程设备的状况就是要通过检查观测对其完好程度进行确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使之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其次,维护保养也是水库工程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维护保养是对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工程设备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持水库工程设备的高效、持续状态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维护保养对水库设备中的闸门启闭机、观测设施以及机电设备等装置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检查观测与维护保养共同构成了水库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在现代化管理模式下,应该将之作为改革和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三)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性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库管理工作已经进入到现代化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分析传统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知,管理水平的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缺少可以参照的详细规章制度,因此要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就必须在实际的规章制度中详尽列明操作方法和操作责任,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这是根本前提,也是具体的改进方法。

结语:总而言之,水库管理工作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将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去,才能最终实现传统水库管理向现代水库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李海涛. 浅析现代水库的管理与维护[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2): 50.

[2] 郑继胜. 小议我国现代水库管理的原则及重点[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3): 61.

[3]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促进水库渔业健康发展[J]. 河南水产. 2011(2): 53.

山塘水库安全管理 第5篇

主讲人:杨中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山塘水库安全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加强安全管理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根据山塘水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做好基础工作及强化行业监督角度,提出以下加强山塘水库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一、山塘水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山塘水库是抬高水位,拦蓄水量的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必须确保水库大坝的安全。本县人群居住村落分散,山顶有垄,垄里有塆,塆内有田,田上有塘,受地理位臵和环境的约束,村民的住处多在山塘水库下游。万一山塘水库大坝失事,数以十万、百万、千万的水库的水居高而下,将给下游地区的人群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我国水库大坝失事的实例也是不少的,虽然多数是中小型坝,但也造成不少的损失。最为严重的溃坝是1975年8月暴雨洪水造成的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失事,造成大面积水灾和人员伤亡,京广线铁路也被局部冲毁,损失巨大。1993年8月27日23点30分,沟后水库失事也是较近的溃坝实例,虽然库容仅330万m3,但坝址处最大溃坝流量也达3000m3/S,下游水量268万m3,23点40分左右,洪水冲入下游13km处约有3万人口的青海省恰卜恰镇,造成500多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53亿元。我省宁波县洞口庙水库由于副坝施工质量差,坝坡太陡,白蚁危害,加之管理不善,造成滑坡缺口而垮坝,库内230万m3水量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全部倾泻而出,冲塌房屋1943间,死亡186

人。重伤31人,冲毁农田55.9hm2,受淹93.8hm2,受灾农户达913户,并使宁波至温州的公路中断3天。98年永嘉县三处照谷社坝型垮坝,造成房屋冲毁和人员伤亡的惨案。上述大坝失事的实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库安全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加强山塘水库安全管理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据1962年、1982年、1991的3次登记的资料统计,我国已溃坝的水库数高达2933座,并呈如下特点:

(1)小型水库的溃坝率高于大、中型水库。在已溃坝中,小

(二)型水库占76.5%,小

(一)型水库约占20%,大型水库仅占0.6%。

(2)溃坝集中坝高小于20m的水库。已溃水库中,大型水库的坝高都低于25m,其它各类水库以小于10m者居多,约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坝高15-25m者较多,约占40%,尤以坝高15-20m者最集中,坝高30m以上的坝只略多于3%,这与我国已建水库大坝的坝高分布概率是一致的。

(3)溃坝的高峰期集中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这期间的溃坝数分别占全国溃坝总数的17.5%和43.2%,共占60%以上,70年代平均每年溃坝200多座,进入80年代后,年均溃坝仅26.5座。

(4)溃坝的原因依次是:A、洪水漫顶占50.6%。由于水文资料欠缺,洪水设计不当,防洪标准低,溢洪道施工差,以致泄洪设施的能力低于实际泄洪要求而漫顶冲刷。B、大坝等水工建筑物质量差占38%。大坝及坝基(包括彼岸)材料的强度及破坏变形量低于实际应

变水平,或透水性过强,或断面单薄、边坡过陡,从而在运行或施工荷载下发生大量沉降或位移而开裂,以致滑动失稳;或形成内部集中病害潜蚀;或渗流出口管涌、流土。在长期运行中病害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高库水位饱和、静荷载作用下,破坏加剧而失事。究其根源,是大坝的设计或施工不当,又缺乏监测和维修所致。C、管理不当占9.9%。这主要表现为小型水库缺乏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维护经费不落实,白蚁蚁害严重,水库大坝缺乏必要的监测设施和管理设施,工程老化失修,有的甚至多年带病运行。

我县山塘水库多数建于50-70年代,限于当时的条件,山塘水库大坝相当一部分是在经验和资金、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群众运动兴建的,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许多工程留有隐患。加之多年运行、管理不善,监测设施不配套,暴露出不少问题。近年来,我县组织对山塘、水库开展安全普查和除险加固,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水库大坝的安全仍是心腹之患,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强化山塘水库安全管理,仍是水利部门和各水库管理单位的头等大事。

二、做好基础工作,确保安全运行

筑坝修库是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既要充分发挥水库在防洪、兴利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要十分关注其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强山塘水库安全管理,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应定位为山塘水库主管部门及管理单位的首要任务。

1、组织开展山塘水库大坝安全鉴定

依法定期开展山塘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是确保山塘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应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将它摆到工作的重要位臵。根据水利部发布《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规定。大坝建成后,应在初次蓄水后的2-5年内组织首次安全鉴定。运行期间的大坝,原则上每隔6-10年组织一次安全鉴定。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大坝安全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洪水标准复核、抗震复核、质量分析评价、结构稳定和渗流稳定分析、运行情况分析及安全综合分析6部分。根据大坝安全鉴定的结果,对影响大坝安全,不能正常运行的水库,应限期进行除险加固。

2、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维护管理经费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力量、落实维护管理经费一直是水库管理中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在小型水库的管理中此类问题更显突出,已对山塘水库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我县山塘水库管理历来是头痛之事,除兼顾发电的水库稍好外,多数农田灌溉功能的水库均处于无人管理状况,水库管理工作除几座中型、小

(一)型水库(专用于发电的)有管理机构外,多数山塘水库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几座公益性水库在汛期间仅只落实了责任人,主要原因是水库没有经济收入,几乎没有开收水费,如投资数百万的三源引水工程,遇上引水渠等损坏现象,就向水利部门打报告、要资金、等修复,失去了自我管理、自我积累的功能。去冬今春以来,在各乡(镇)政府的配合下,着手对全县的山塘水库安全进行普查,通过实地查勘表明,发现了不少的病害和病险山塘水库,实在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六大问题:

1、维护设施损坏严重(启闭系统)、溢洪道堵塞,有的变为死库。

2、涵管塌陷、淤塞,影响坝体稳定。

3、坝体均为粘土心墙坝,建造时没有设计,工程措施落后,经过长期运行,坝体管涌、裂缝、渗漏水现象较为普遍。

4、山塘水库背山坡坝面等处杂草丛生,蚁害较为严重。迎水坡缺乏挡墙,坝坡过陡,内坝坡滑坡突出。

5、主要观测设施几乎空白,除几座中型水库外,小型水库少有观测设施。

6、小型水库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管理人员变动大,工作不到位,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关键是管理人员的报酬无着落。

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认真地研究拓宽筹资渠道,对承担防洪灌溉任务的水库,要按照政府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筹措,即财政应将其费用列入预算,对社会贡献大的公益性水库要开征水费,提倡以水养水,并由政府出台有关受益者合理承担的政策性文件。同时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养鱼、农牧副业、旅游等经营项目,增加收入,改善山塘水库的工作条件。政府和水库主管部门要筹措专项资金,用于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和补偿水库承担的社会效益。

3、重视非工程措施建设和非汛期观测

长期以来,在山塘水库管理中对水库洪水调度等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没有引起重视,防御大洪水的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或没有很好落实,由于未遇上大洪水,山塘水库才得以侥幸过关。同时,非汛期要注意对山塘水库大坝的巡查观测,尤其是带病运行的山塘坝体,长年累月满水运行,往往忽视非汛期的管理,非汛期垮坝的事件已有发生。

三、强化行业监督,确保安全运行

鉴于山塘水库管理技术性强、要求高、责任大的特点,国家、省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要加强水库管理的行业监督,县级及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库大坝安全实施监督。水库大坝安全监督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好新建水库的审查关

新建水库要符合江河流域规划和防洪规划,其建设方案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签署规划同意书。不论是哪个部门或行业建设的水库工程,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均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基建程序报批。这个规定是确保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水利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把好“源头”关。

2、统一组织防汛检查和安全鉴定

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每年都进行防汛安全检查,这不应只局限于水利部门内部及其管辖的水利工程,而应扩展到全社会各个部门和所有水利工程。非水利部门管理的山塘水库,应按照各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一并进行防汛检查,落实防汛措施。各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并将结果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部门要加强监督,依法查处未批先建的违章

水利工程,督促病险水库限期进行加固,确保防汛安全。

四、山塘水库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几点建议

1、规范设计,提高防洪标准。对防洪标准低的山塘水库必须按等级标准复核。

2、严禁人为堵塞溢洪道。就任意养鱼栏栅或抬高溢洪道底板高程,以改变溢洪断面,危及水库安全。

3、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不能认为防汛工作就高枕无忧,一劳永逸。水库安全是相对的,病险是动态的。我们要根据水库的各自特性,如技术参数、建设施工条件、管理方式、病险加固、发展趋势的不同等等,必须制定合理的水库调度运用计划和保坝措施,才能确保水库安全。

4、除险与管理并重。水库的除险加固若是治标,那么水库的管理则是治本。治标固然重要,可治本是关键,也是基础。

5、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经营管理机制。要使水利工程造福人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至关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维护经费,健全管理机构,以高标准的要求来彻底根除水库大坝安全隐患。

小型水库安全管理通知 第6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理区,经济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近年来,我市在水库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小型水库仍然存在管理主体不明、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严重影响水库安全运行,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责任

(一)小型水库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现行管理体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

(二)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实行当地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是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负总责,具体落实水库确权划界、建立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落实管理经费、组织防汛抢险和除险加固等工作,逐级逐库落实责任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水库安全管理工作。

(三)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实施监督,组织大坝注册登记、安全鉴定、管理人员培训,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和考核办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小型水库的安全状况,提出安全管理建议。

(四)水库管理单位(专管人员)负责水库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自觉接受当地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防汛抗旱调度。

二、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

(一)小型水库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配备专管员。小(1)型水库配备1至2名专管人员,小(2)型水库不少于1人。重要小(1)型水库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可采取流域集中管理和大中型水库管理机构代管等模式。

(二)小型水库专管人员采用聘用制,具体选聘条件、程序、录用、工作职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办法由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落实。小型水库安全管理人员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管理人员须参加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取得《湖北省小型水库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三)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经费由所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使用单位统筹解决。建立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财政补助机制,县(市、区)、乡(镇、街道)财政每月对小(1)型水库每座补助不少于XX元,对小(2)型水库每座补助不少于XX元。水库大修费用按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或专项资金管理程序申报安排。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补助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三、加强安全检查,推进规范管理

(一)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实行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年初,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逐库制定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目标、内容和要求,与水库管理单位(专管人员)签订安全管理合同,年终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兑现经费。

(二)小型水库主管部门或所有者(业主)要在每年汛期,组织编制或修订水库安全度汛计划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按照管理权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防汛指挥机构批准后执行。

(三)小型水库必须建立调度运行、防汛值班、水文报汛、日常检查、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方面管理制度。

四、及时消除病险隐患,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一)水库发生水毁或突发性险情时,水库主管部门或水库所有者(业主)应立即组织修复,并将处理方案和结果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政府备案。

(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小型水库,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力量限期除险加固,所需资金按照“分级负责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在未进行除险加固前,水库主管部门或水库所有者(业主)必须根据水库病险情况,制订和落实控制运用措施,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执行。

水库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第7篇

水库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一直深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规范水库安全管理工作,水利部根据《水法》、《防洪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制定和不断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的制度,以确保水库工程的安全运行。

“十五”以来,水利部组织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措施;年初,中央又提出了在3年内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笔者通过对水库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分析、对水库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水库安全管理的制度和重要措施

水库安全管理的制度有:安全管理责任制、注册登记制度、安全鉴定制度、降等报废制度、风险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责任制

对于已建的水库工程,按照《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是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并按照隶属关系,逐库落实同级政府责任人、水库主管部门责任人和水库管理单位责任人,明确各类责任人的具体责任,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2.注册登记制度

1995年,原水利部水管司下发了《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水利部水管[1995]290号)。该办法根据国务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制定,适用于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已建成的水库大坝。规定: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实行分部门分级负责制;大坝注册登记需履行申报、审核、发证三个程序;注册登记证要注明大坝安全类别,属险坝者,应限期进行安全加固,并规定限制运行的指标;对于已建成的水库大坝,6个月内需申报登记,已注册登记的大坝完成扩建、改建的,或经批准升、降级的,或大坝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应在此后3个月内,向登记机构办理变更事项登记;大坝失事后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登记机构报告。2006年,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06]131号)中要求切实落实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制度,全国所有的水库要在2006年12月31日完成大坝注册登记工作。

3.安全鉴定制度

2003年,水利部修订并颁发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本办法适用于坝高15m以上或库容100万m3以上水库的大坝。坝高小于15m或库容在10万m3~100万m3之间的小型水库的大坝参照执行。该办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隶属关系管理,并规定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对全国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6~10年进行一次,或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大坝安全状况分为一类坝、二类坝、三类坝,并明确了分类标准;规定了大坝安全鉴定程序为大坝安全评价、大坝安全鉴定技术审查和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审定三个基本程序,以及各环节的内容、各实施单位的职责,并对承担安全评价工作的单位资质做出了规定;对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工作内容做出了规定。

2006年,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06]131号中要求,大中型水库要在2007年6月30日前、小型水库在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首次安全鉴定。不具备安全鉴定条件的小型水库,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有关水库主管部门进行基本的安全评估和大坝安全类别认定。

4.降等报废制度

2003年,水利部颁发《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适用总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库容。明确降等和报废的具体条件;降等报废的申请和批准程序以及善后的处理。

5.风险管理制度

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年4月,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06]131号),就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各水库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在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水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水库突发事件指因超标准洪水、工程隐患、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溃坝、水质污染、战争或恐怖袭击等因素导致的水库重大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分析、应急组织体系、预案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宣传、培训、演练(习)等。之后,水利部又颁发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水建管[2007]164号)。

6、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措施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要是针对水工建筑物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加固处理,是水库安全管理的工程措施,也是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7万多座。由于绝大多数水库修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不少水库设计和施工质量“先天不足”,现在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量水库存在安全隐患。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各类病险水库约3.7万多座。1998年以来,中央安排投资对全国2300多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一大批除险加固后的水库不仅消除了自身安全隐患,而且提高了江河防洪与水资源调控能力,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要求要在3年内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探讨意见

1、需抓紧修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是水库管理的核心法规。但由于《条例》颁布于1991年,颁布时间较久,很多内容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关法律环境的要求和水库管理实际情况的变化如:非水利行业投资的水库安全管理职责的问题、库区安全管理的问题、水库建设程序问题等等,建议抓紧修订并建议考虑和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非水利行业建设的水库建设与管理的监管职责,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明确水库建设必须实行综合规划统一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2)加强库区管理。保护水库业主合法权益,保护工程建筑物及设施设备,明确土地使用权限与确权划界,明确水库大坝及库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加强对水库水质安全、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

3)加强制度建设。设立水库运行年检制度,设立风险管理制度。

2、安全管理控制力度不强,需建立安全管理年检制度

水库大坝是否能安全运行,涉及的因素有许多,如:不仅有水工建筑物及机电和金属结构设备有无隐患,能否具备正常使用功能的问题,还涉及运行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是否可以规范运行的问题。现行的注册登记制度,其作用仅限于“身份证”,对于是否能安全运行控制力度不大。因此,建议对水库安全管理实行年检制度。将安全管理水平按照:有较完整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质检资料和运行监测资料;已经通过竣工验收,并有安全鉴定报告;有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符合岗位要求的运行人员等条件、制定了可行的风险管理预案等条件进行确定分类,可分为四类如:A安全可靠,管理优秀,并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预案并具有示范作用的水库;B管理较好,并风险管理预案,能安全运行的水库;C管理差,存在重要安全隐患,需限期整改的水库;D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必须停止运行,进行加固或整改的水库。还要对安全管理类别实行检验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报的检验材料,可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现场检验或抽查。对已确定类别水库进行定级、晋级或降级。对A类要给与奖励,A、B类水库,批准正常运行;C类,批准限制运行;D类要停止运行。这样,才会扎实的实行安全管理控制,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3、重视水工建筑物的除险加固,轻视安全管理设施的建立或完善;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措施。

由于绝大多数水库修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不少水库设计和施工质量“先天不足”,尤其是没有设置内部观则设施或者没有规范设置内部观测设置。管理范围的征地也会由于经费的限制而没有按标准征地。工程建成后,日常的内部观则资料是判断工程是否存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而管理用地又是涉及到能否正常管理问题。因此,建议在对除险加固水库开展前期工作时,要注重这些问题。不能只是把设计重点放在治病上,还要注意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在硬件、软件条件上,保证工程建成之后得以安全运行。

4、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力,需建立强制性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水库安全管理目标 第8篇

关键词:水库调度,机会约束,随机多目标,不确定模拟,混合智能算法

0 引言

梯级水电站水库群一般是兼顾多个目标的大型水利枢纽系统,通常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及灌溉等多种功能,上下游水库间往往具有复杂的水力、电力联系,同时梯级水电站水库群在调度的过程中,各部门在年内部分时段不同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用水矛盾,如具有结合库容的水库在汛期防洪与发电争夺库容利用的矛盾、枯水期上游供水与发电的矛盾等等。因此水电站水库群联合调度是一个具有复杂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调度决策问题。传统的水电站水库群调度往往仅考虑单一调度目标,忽略了流域梯级上下游电站群以及多个调度目标间的统筹协调关系,造成上下游电站调度运行不匹配、流域梯级水电枢纽综合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另外,水库在进行实际调度的过程当中,受到水文、水力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1],其中以入库径流的不确定性影响最大,目前的许多研究把入库径流当作确定性径流处理[2,3,4,5],忽略了不确定性给水库实际调度带来的风险,难以描述水库的实际运行情况,无法量化水库调度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给决策者进行调度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机会约束规划主要是针对约束条件中含有随机变量,且须在观测到随机变量实现之前做出决策的问题。本文分析入库径流的不确定性给水库调度带来的影响,结合对入库径流的随机模拟,建立基于机会约束的梯级水库调度随机多目标决策模型。

在处理多目标问题时,目前已有多种优化方法应用到多目标模型求解中,如线性规划[6]、非线性规划[7]、网络流[8]、群体智能算法[9,10,11]等。利用线性规划法建立的优化模型难以反映水库调度过程中的强非线性因素;非线性规划法计算量相对较大,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时存在收敛特性不稳定的缺点;动态规划法易陷入“维数灾”。群体智能算法对优化模型无连续性、光滑性及其凸性要求,从理论上可全局收敛到优化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因此成为研究热点,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针对所建模型的多目标性及约束条件的复杂性,给出了混合智能算法的求解方法,并以三峡和葛洲坝梯级水库为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获得梯级水库调度的最佳妥协解,为不确定环境下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1 模型建立

机会约束规划是随机规划的一种,规划允许所作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不满足约束条件,但该决策应使约束条件成立的概率不小于决策者事先给定的某一置信水平α[12],即违反约束条件的概率小于1-α。

梯级水电站水库群进行调度过程中,不同部门涉及到不同的用水目标,如防洪目标、发电目标、航运目标、供水目标等。本文主要研究水库的防洪、发电和航运等几类目标。水库在汛期,对于有防洪要求的水库,主要考虑大坝和下游的防洪安全,一般以水库坝前水位最低和下泄流量最小为目标。在调度的过程中,水库水位和下泄流量受到入库流量不确定性的影响,防洪目标以随机机会约束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整个调度期内,针对梯级水电站水库群发电优化调度,以可能实现的总的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平均年发电量最大来表征,模型中允许在一定置信水平的前提下存在风险;对于有航运要求的水库,以航运效益最大为目标,以通航保证率来表征,模型中允许在一定置信水平的前提下存在风险。综上分析,构建基于机会约束的水库调度随机多目标决策模型如下。

优化目标:

约束条件:

式中:为梯级电站水库群联合调度的目标利润,其中式(2)和式(3)分别为梯级电站水库群联合调度发电效益(发电量)的计算公式和航运效益(通航保证率)的计算公式;Ni,t为t时段电站i的出力;N为电站数;T为调度期总时段数;m为模拟计算的年数;△t为时段长度;Ki为电站i的出力系数;qi,t为t时段电站i的发电流量,Hi,t为t时段电站i的平均发电水头。St(zt,qt)为时段t的通航情况,是一个0-1变量,与水位和下泄流量有关,zt、qt分别为t时段的水位和下泄流量,时段满足通航要求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式(4)和式(5)为目标的机会约束条件,其中α1、α2分别为发电和航运目标约束的置信水平。

式(6)为水库蓄水量的机会约束条件,将水库的蓄水量视为不确定变量,Vimin为电站i的死库容;Vimax为电站i正常蓄水位对应的库容,汛期时则是防洪限制水位所对应的库容;β1为水库蓄水量约束的置信水平;式(7)为水库下泄流量的机会约束条件,将水库的下泄流量视为不确定变量,式中qi,tmin,qi,tmax分别为t时段电站i的最小下泄流量和下游允许最大下泄流量,β2为水库下泄流量约束的置信水平;式(8)为水库水量平衡约束,Vi,t、Vi,t+1为t时段电站i初、末水库蓄水量;Qi,t、qi,t、qlossi,t为t时段电站i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及扣损流量(对应蒸发、渗漏等水量损失);式(9)为水电站预想出力约束,Ni,t、Nimin和Ni,预分别为t时段电站i的实际出力、最低出力限制及预想出力;式(10)为水库之间的水量平衡约束,Qi+1,t为t时段下游电站的入库流量,qi,t为t时段上游电站的下泄流量,Qini+1,t为t时段下游电站的区间入流。

2 模型求解

2.1 入库径流的随机模拟

梯级水电站水库群进行调度过程中,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尤以入库径流的不确定性影响最大。水电站的入库径流具有多变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是一种连续随机过程。入库径流的不确定性分析对梯级电站水库群的多目标调度决策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考虑相邻时段影响的正态分布对梯级电站水库群的入库径流量进行随机模拟,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Qi,t为水库i在时段t的入库流量;t|t-1、t,t-1分别为计及前一时段入库流量Qi,t-1影响后Qi,t的条件期望值和方差。

由历史数据可得相关的分布参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t、t分别为入库流量Qi,t的期望值和方差;t-1、t-1分别为入库流量Qi,t-1的期望值和方差;t为入库流量Qi,t、Qi,t-1的相关系数;T为时段数。

2.2 对多目标问题的处理

对于许多实际多目标规划问题,有效解集可能很大,复杂程度随着目标数量的增加而大致呈指数上升趋势,从一大群有效解中选出最好的一个也较困难。妥协方法是一种基于偏好的方法,该方法寻找的是根据某种距离度量方式来确定的与理想点最近的解作为多目标问题的最佳妥协解。妥协方法不直接探讨怎样权衡最理想,而是描述如何选择最不后悔,它的数学描述是后悔函数。

采用LP范数的距离函数作为后悔评价函数,其中q为目标个数,模型中q=2,p为范数参数,p≥1,zj为第j个目标的取值,模型中目标值的表达式如式(2)和式(3),zj*为理想点的值,在用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时,理想点的值取当前代中的最大值。多目标问题中不同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果由于量纲、数量级之间的不同,需要先对各目标的后悔值进行归一化,使它们在区间[0,1]取值,归一化后的后悔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zmax表示最大值;zmin表示最小值。妥协方法是根据后悔函数求解妥协解的方法,定义最佳妥协解为后悔函数最小的一个,即min r(z,p),其他约束条件不变。

2.3 混合智能算法求解

对于所建的基于机会约束的随机多目标决策模型,传统方法难以求解,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妥协方法、不确定模拟技术和遗传算法的混合智能算法进行求解。混合智能算法的具体求解步骤如下。

1)输入系统数据及遗传算法要求的种群规模、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

2)遗传编码。遗传算法采用实数编码,以水库时段末水位值作为优化变量,即以各水库各时段末水位实数值为“基因”,以整个调度期各水库各时段末水位系列为“染色体”。

3)种群初始化。初始化N个染色体,并采用不确定模拟技术检验染色体是否满足机会约束(即对任一染色体,生成N个随机向量,若有n(0nN)个随机向量使得约束条件满足,且n/N大于等于给定的机会约束置信水平,则表示染色体满足机会约束),满足模型所有的约束条件,则接受其为可行染色体。

4)对染色体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并同样采用不确定模拟技术计算后代染色体的可行性。

5)采用不确定模拟技术计算所有染色体的目标值(对任一染色体,生成N个随机向量,针对每一个随机向量计算其目标值;然后将这N个目标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得到序列{f1,f2,,fN}。取N′为aiN(i(28)1,2)的整数部分。由大数定律,序列{f1,f2,,fN}中第N’个最大的元素可以作为染色体目标值的估算)。

6)根据目标值使用基于后悔函数的评价函数式(17)计算各个染色体的适应度。

7)通过旋转赌轮的方法选择染色体。

8)重复步骤4)至步骤7)直到完成给定的循环次数,给出最好的染色体作为决策者的最佳妥协解。

3 实例研究

三峡和葛洲坝是长江中上游干流的两座大型水库。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规模巨大、举世瞩目,三峡大坝为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工程承担防洪、发电、航运和枯水期向下游补水等综合利用任务,其综合利用效益显著。葛洲坝水库距上游的三峡水库38 km,是一座径流式水电站,是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反调节和航运梯级。三峡、葛洲坝在汛期共同承担下游地区的防洪任务,本文主要考虑大坝和下游的安全,在模型中以机会约束的形式控制库容和下泄流量;梯级发电要求以整个调度期内的发电量最大为目标;航运要求在枯水期尽量保持高库水位(采用坝前水位达到150 m的时间)。增加坝下游枯水期下泄流量,使枯水期航深提高(采用下泄流量不小于5 000 m3/s控制)。水库参数如表1所示。

假定各电站各时段入库流量都符合相邻时段相互影响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以日为计算时段长,假定三峡和葛洲坝水库各时段的入库流量预测方差为50。混合智能算法求解中,种群规模为50、交叉概率pc=0.8,变异概率pm=0.025,最大迭代次数2 000,后悔评价函数中p=1。

令梯级电站目标利润的置信水平α1,α2及库容和下泄流量约束的置信水平β1,β2变化,其他参数不变,采用混合智能算法进行求解,可以得到不同置信水平下的调度方案,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当β1,β2一定时,随着目标达到机会α1,α2的逐渐增大,发电和航运的两个目标值逐渐减小(方案1、2、3、4、8)。可见多目标问题的优化结果越好,实现该结果的机会就越低。对于决策者来说,可以从计算结果判断出发电计划和航运计划可能获得的效益和实现该计划的机会。实际上,置信水平反映了调度人员对梯级水库运行可靠性的重视程度,给定的置信水平越高,说明对系统的可靠性越重视,对运行风险越厌恶,但同时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也就越差。因此,在给定置信水平时需要统筹考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当发电和航运的目标约束固定在0.8时,随着β1,β2的减小(方案4、5、6、7),发电目标值逐渐增大,从变化过程可以看出,三峡梯级水库防洪与发电之间矛盾突出,而发电与航运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矛盾。

在固定的置信水平下,令α1=α2=0.8,β1=β2=0.9。假定龙头水库入库径流的预测方差发生变化,得到入库径流预测方差变化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随着入库径流预测精度的降低(预测入库径流的方差增大),发电和航运的两个目标值逐渐减小,目标值的变化反映了入库径流不确定性的影响,入库径流不确定性越强,对调度的影响越大。因此在对不确定性因素合理预测的基础上,本文所建模型能事先对梯级水电站的风险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利于决策者进行权衡并做出较满意的调度决策。

4 结论

由于梯级水电站水库群联合调度是一个具有复杂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调度决策问题,并且在调度过程当中受到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水电站水库群的调度优化决策进行探索研究,所建立的随机多目标模型受输入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各目标间的复杂关系影响,一般优化算法难以求解,这里采用耦合不确定模拟技术、妥协算法及遗传算法的联合求解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预期效果,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根据系统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范围与影响程度,为调度人员做出调度决策提供必要的方案和信息。但由于所针对的研究对象不同和问题的复杂性,所建模型的适用范围和求解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张验科,纪昌明,等.基于概率最优化方法的水库发电调度风险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6):1-6,12.WANG Li-ping,ZHANG Yan-ke,JI Chang-ming,et al.Risk analysis of reservoir generation dispatching based on probability optimization method[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1,39(16):1-6,12.

[2]裴哲义,伍永刚,纪昌明,等.跨区域水电站群优化调度初步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24):23-26.PEI Zhe-yi,WU Yong-gang,JI Chang-ming,et al.Preliminary study on optimal dispatch of cross-regional hydropower station group[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0,34(24):23-26.

[3]曾勇红,姜铁兵,张勇传.三峡梯级水电站蓄能最大长期优化调度模型及分解算法[J].电网技术,2004,28(10):5-8.ZENG Yong-hong,JIANG Tie-bing,ZHANG Yong-chuan.A long-term scheduling model for stored energy maximization of three gorges cascade hydroelectric stations and its decomposition algorithm[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4,28(10):5-8.

[4]陈立华,梅亚东,董雅洁,等.改进遗传算法及其在水库群优化调度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8,39(5):550-556.CHEN Li-hua,MEI Ya-dong,DONG Ya-jie,et al.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ptimal dispatch of cascade reservoirs[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8,39(5):550-556.

[5]纪昌明,刘方,喻杉,等.基于鲶鱼效应粒子群算法的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9):63-68.JI Chang-ming,LIU Fang,YU Shan,et al.The optimal operation of cascade reservoirs based on catfish effec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1,39(19):63-68.

[6]Khodr H M,Gómez J F,Barnique L,et al.A 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ology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chemes[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002,17(3):864-869.

[7]Wei H,Sasaki H,Kubokawa J,et al.Large scale hydrothermal optimal power flow problems based on interior point nonlinear Programming[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000,15(1):396-403.

[8]Oliveira G G,Soares S.A second-order network flow algorithm for hydrothermal scheduling[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5,10(3):1635-1641.

[9]喻洁,季晓明,夏安邦.基于节能环保的水火电多目标调度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24-27.YU Jie,JI Xiao-ming,XIA An-bang.Multi-objective Hydro-thermal dispatch based 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09,37(1):24-27.

[10]芮钧,梁伟,陈守伦,等.基于变尺度混沌算法的混联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J].水力发电学报,2010,29(1):66-68.RUI Jun,LIANG Wei,CHEN Shou-lun,et al.Optimal operation for a large-scale hydropower station system based on mutative scale chaos optimization algorithm[J].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10,29(1):66-68.

[11]叶碎高,温进化,王士武.多目标免疫遗传算法在梯级水库优化调度中的应用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1):64-67.YE Sui-gao,WEN Jin-hua,WANG Shi-wu.Application of the multi-objective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in the operation of cascade reservoirs[J].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and Water Science&Technology,2011,9(1):64-67.

水库安全管理目标

水库安全管理目标(精选8篇)水库安全管理目标 第1篇xxxxxxxxxxxxxx工程质量目标责任书xxxxxxxxxxxxx 2012年3月1.0目的为了把施工质量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