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稻氮磷钾试验小结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水稻氮磷钾试验小结(精选5篇)

水稻氮磷钾试验小结 第1篇

关键词:水稻,氮磷钾,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阿城区料甸乡新发村, 年平均温度4.8℃, 生育期内年活动积温2850℃, 年降雨183mm, 无霜期143天, 土壤为稻田土, 肥力均匀一致, 老稻田, 种植前采集0~20cm耕层土样测试, 土壤有机质含量31.2 g/kg, 速效养分含量碱解氮106mg/kg, 有效磷47mg/kg, 速效钾88mg/kg, pH值6.5。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东农428

供试肥料:大庆尿素 (N 4 6%) , 重过磷酸钙 (P2O54 3%) , 氯化钾 (K2O 6 0%) , 硫包衣尿素 (N、S35%~14%) 。有机母粒 (养分含量8%) 。

1.3 试验设计

试验按中等肥力设计, 目标产量600~650公斤, 施肥量N127.5/hm2, P2O575/hm2, K2O75/hm2。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水稻生育规律和施肥时期, 氮肥、钾肥在底肥、蘖肥、穗肥进行不同施肥比例配比, 共设置11个处理, 其中磷肥全部作底肥施用, 有机母粒、及硫包衣尿素也均作底肥施用, 底肥施用时期在整地后水耙地前, 蘖肥施用时期在插秧后7~10天施用, 穗肥在孕穗前5~7天施用。试验采取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5m2, 人工手插秧。每小区单排单灌。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7月7日稻瘟灵预防稻瘟病一次, 7月15日18%杀虫双药剂预防二化螟一次。8月8日预防穗茎瘟一次, 9月27日采点测产。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氮钾肥料运筹对水稻生育状况的影响分析

株高生长量较明显的处理为处理4, 即硫包衣尿素处理, 其次为处理3, 有机母粒处理区, 三是处理11, 其余处理差异较小, 田间表现基本一致。分蘖数高低顺序为处理4>处理3>处理1>处理11。其余处理基本一致, 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前期硫包衣尿素和有机母粒处理氮肥供应较充足, 在株高和分蘖性能上表现出明显优势。较处理11中蘖肥比例50%的情况下还有突出。分蘖前期, 随着施氮肥比例增加, 株高及分蘖数呈现递增趋势。而有机肥和增加硫元素更进一步增加前期植株的生长量。有效分蘖率的影响, 从表中看出, 分蘖率高低随着氮肥和钾肥的分配比例不同有所差异, 追肥分期施用较一次施用有效分蘖率高, 氮肥的4:4:2的处理高于4:5:1处理高于4:6的处理。说明有效分蘖率随着氮肥后移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在常规施肥量不变增加有机肥施入, 有效分蘖率降低。说明氮肥集中施用增加无效分蘖的概率加大, 在增加有机肥的同时氮肥一定不能一次施用。

2.2 不同氮钾肥料比例运筹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氮钾不同时期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因子均有影响, 有效穗数、结实率的变化趋势与有效分蘖率一致, 但每m2穗实粒数表现不同, 处理1-处理4之间, 处理3、处理4穗粒数基本一致, 处理3较少, 处理2最少。说明硫包衣处理、有机母粒处理均能增加穗粒数, 处理5-处理7之间, 高低顺序是处理6>处理5>处理7, 处理8-处理10中, 穗粒数高低顺序是处理9>处理8>处理10可见穗粒数随着穗肥中钾肥的比例增加而提高。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差异不明显, 主要是东农428生育期属于中熟品种, 较适宜当地种植, 无贪青晚熟现象, 此品种可在当地安全成熟, 总养分含量满足的情况下, 籽粒饱满, 呈现出品种本来特性。成熟度基本一致, 千粒重基本无差异。

2.3 不同氮钾肥料比例运筹对产量结果的影响

比较各处理间的产量, 产量高低顺序是处理9>处理8>处理11>处理4>处理6>处理3>处理7>处理5>处理10>处理1>处理2。分析结果, 氮钾施肥比例及施肥时期相互作用共同对产量造成影响, 当施肥量一定时, 分期施用较一次施用产量增加, 可增产6.5%~20%, 在氮肥施用时期施用比例一定时随着钾肥中穗肥比例加大而增加。在常规施肥现状中增施硫包衣尿素产量和增施有机肥, 对有一定增产效果, 增产率为8.67~13.36%。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显著 (F=11.07>F0.012.37) 产用LSR-SSR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见表5处理9、处理8、处理11、处理4、处理6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1差异极显著。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处理3、处理5、处理7、处理10差异不明显, 增产效果不明显。处理2较处理1差异极显著, 产量明显减产。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氮钾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施肥比例对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产量因子有显著影响。

氮肥中底肥比例在40%、蘖肥50%, 穗肥10%的处理, 产量随较常规一次追肥有增产, 3个处理较对照平均增产8.14%增产, 但在这3个处理中, 钾肥的底肥和穗肥的比例对产量影响不同, 在氮肥配比固定的情况下, 钾肥的施用配比以底肥、穗肥比例6:4的产量最高, 较对照分别增产11.37%, 底肥、穗肥比例5:5和4:6增产效果相近, 分别较对照增产6.5%、6.54%。

水稻氮磷钾试验小结 第2篇

迟熟中粳;比较试验;小结

1.试验设计

参试品种:共4个,分别是武运粳24、扬农稻1号、南粳45、镇稻14,其中武运粳24为对照。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小区面积为529.2平方尺,东西长39.2尺,南北长13.5尺,小区间走道1尺,保护行2尺以上,株距4寸,行距7.5寸,6/21拉绳定点栽插,亩栽2万穴。

基本情况:秧田概况是秧田前茬为小麦,5/23采用吡虫啉+杀螟丹·咪鲜胺浸种,5/28落谷,采用塑盘育秧,秧苗素质一般,无分蘖。本田概况是试验落实在扬中市油坊镇长旺村,前茬秧田,肥力中等,地力中等,均匀,排灌方便,防治病虫害4次,化除1次,搁田效果较好。

肥料运筹:N素总用量24.5kg左右;6/27返青肥亩用尿素10kg;7/9分蘖肥亩用尿素12.5kg,复合肥10kg;8/11拔节孕穗肥亩用尿素12.5kg,复合肥10kg;8/18亩施穗肥尿素10kg,复合肥5kg。

2.试验结果

产量:本试验参试品种(系)产量变幅在583.9kg~629.3kg之间,平均折合亩产603.2kg,对照亩产量为610kg,比对照增产的有镇稻14,增产幅度为3.16%。其余两个品系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在3.34%~4.28%之间,按产量从高到低分别是扬农稻1号、南粳4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同处一个产量水平。

生育期:参试品种(系)全生育期变幅在150~152天之间,对照151天,扬农稻1号(152天)、南粳45(150天)、镇稻14 (150天)均与对照相仿,均属迟熟中粳。

抗性:武运粳24、扬农稻1号抗病性强且抗倒伏;南粳45及镇稻14条纹叶枯病及恶苗病偏重发生,且抗倒性一般。

3.品种综述

武运粳24(CK):亩产610kg,居第2位,全生育期151天,属迟熟中粳类型。该品种叶色稍深,叶片宽,长相清秀,株高97cm,株型紧凑,穗弯垂,略有顶芒,抗倒性一般,条纹枯病穴发病率0.01%,是整个试验中发病最轻品种,后期纹枯病较重,穴发病率3.3%,其他病害没有发生。该品种分蘖性较强,成穗率中等,亩有效穗19.5万,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135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7g。

扬农稻1号:亩产589.6kg,位居第3,比对照减产3.34%。全生育期152天,比对照晚1天,属迟熟中粳类型。该品种叶色稍深,叶片宽,长相清秀,株高97cm,株型紧凑,穗弯垂,略有顶芒,抗倒性一般,后期转色顺,熟相秆青籽黄,耐养老稻,纹枯病偏重发生,恶苗病发生轻,条纹枯病穴发病率0.02%,是对照的双倍,其他病害未发生。该品种分蘖性较强,成穗率中等,亩有效穗19.5万,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130粒,结实率93.8%,千粒重26.6g。建议在我市进一步试验、示范。

南粳45:亩产583.9kg,位居第4,比对照减产4.28%。全生育期150天,比对照早一天,属迟熟中粳类型。该品种叶色深,叶尖挺,叶宽中等,株高96cm,株型紧凑,抗倒性一般,后期转色差,剑叶枯卷严重,条纹枯病穴发病率0.12%,较对照重。稻曲病、纹枯病、青枯病轻度发生,恶苗病严重,穴发病率8%。该品种分蘖性中等,成穗率中等,亩有效穗18.2万,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109粒,结实率96.3%,千粒重28.9g。

镇稻14:亩产629.3kg,位居第1,比对照增产3.16%。全生育期150天,比对照早一天,属迟熟中粳类型。该品种叶色较深,叶片较宽,株高94cm,株型紧凑,穗弯垂,抗倒性一般,后期转色顺,熟相秆青籽黄,耐养老稻。条纹枯病穴发病率0.1%,较对照重。纹枯病轻度发生,但恶苗病较重,穴发病率达9.3%.该品种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亩有效穗20.6万,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97%,千粒重28.1g。建议在我市进一步试验示范。

水稻氮磷钾利用率试验研究 第3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供试地位于如皋市丁堰镇皋南村某农户责任田, 土种名称为薄层夹缠土, 质地为轻壤土, 耕地土壤p H值8.10, 含有机质16.734 g/kg、全氮1.050 g/kg、有效磷13.5 mg/kg、速效钾84.7 mg/kg。前茬作物为小麦。

1.2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供试肥料为碳铵 (含N17.1% ) 、 尿素 (含N 46% ) 、 过磷酸钙 ( 含P2O512% ) 、 氯化钾 (含KCl 60%)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8 个处理, 包括常规施肥全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配方施肥全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常规施肥水平根据当地习惯施肥量选定, 配方施肥方案根据市农业部门推荐的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方案选定, 各处理肥料运筹方案见表1。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 小区面积30 m2。

1.4试验方法

先将试验田块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 个大区 (每个大区面积不少于666.67 m2) 。在2 个大区中, 除相应设置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小区外还要划定20~30 m2设置无氮、无磷和无钾小区。小区间设置30 cm分隔田埂, 并将田埂用塑料薄膜包裹, 两边薄膜埋深20 cm, 防止窜水窜肥。除施肥量按试验设计进行外, 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1,2,3]。各处理布置见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分别于6 月10 日、29 日, 7 月4 日、9 日、19 日、24 日30 日, 8 月9 日、24 日进行了9 期茎蘖动态观察, 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 从6 月10 日至7 月9 日, 常规施肥全肥区茎蘖数增加272.40 万个/hm2, 平均日增加9.4 万个/hm2;配方施肥全肥区茎蘖数增加199.65 万个/hm2, 平均日增加6.88 万个/hm2比常规施肥区少2.52 万个/hm2, 说明配方施肥全肥区较常规施肥全肥区水稻发苗慢。从7 月9 日至8 月24 日来看配方施肥全肥区茎蘖数下降67.35 万个/hm2, 平均每日消亡量为1.46 万个/hm2; 常规施肥全肥区茎蘖数下降104.7 万个/hm2, 平均日消亡量为2.28 万个/hm2, 比配方施肥区日消亡量子增加0.82 万个/hm2。

从配方施肥区4 个处理 (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全肥区) 6 月10 日至7 月9 日的茎蘖平均日增加量分析, 配方无磷>配方全肥>配方无氮>配方无钾。从测土配方施肥区7 月9 日高峰苗期后至8 月24 日孕穗期的茎蘖日消亡数据分析, 茎蘖动态日降低量相比较, 配方全肥>配方无钾>配方无磷>配方无氮。

2.2 各处理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通过成熟期分小区测产获取各处理区产量结构数据并通过分收获取各小区实产数据, 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 在本试验中, 氮磷钾三要素因子中, 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和实产贡献最大的是氮素, 其次是钾素, 磷素的影响最小。

2.3 对水稻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

经如皋市土壤肥料指导站对成熟期水稻植株样品的检测分析, 获取水稻籽粒、茎叶样品的氮磷钾的含量, 并通过籽粒和茎叶中氮磷钾含量计算出各个处理的每100 kg籽粒氮磷钾的吸收量, 结果见表4。

2.4 对水稻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

通过各个处理每生产100 kg稻谷氮磷钾的吸收量计算出常规全肥区和配方全肥区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4,5,6,7]在本试验中, 配方全肥区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是41.06% 、23.31% 、41.78% , 常规全肥区的氮肥、 磷肥、 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是36.94%、23.31%、38.28%。对比分析表明, 在本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全肥区磷素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全肥区区差差异异不不大大, , 但但氮氮、、钾钾利利用用率率有有显显著著的的提提高高, , 分分别别提提高高44.123.50 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在如皋市中等偏上肥力水平的薄层夹缠土类型的耕地上,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较好的作用, 除表现在产量提高作用以外, 还有节约减少肥料投入、减少肥料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在本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全肥区氮、磷、钾素利用率分别达到41.06%23.31%、41.78%, 除磷肥利用率差异不大外, 氮、钾利用率均有显著的提高, 分别较常规施肥全肥区提高4.12、3.50 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曹伟, 周鹤, 薛莉.2013年江阴市水稻氮磷钾利用率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14 (6) :110-111.

[2]张清华, 徐建华.2013年水稻氮、磷、钾利用率试验总结[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24) :118-119.

[3]易国英, 戴平安, 郑圣先, 等.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作物研究, 2006 (1) :40-43.

[4]徐国伟, 杨立年, 王志琴, 等.麦秸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 2008 (8) :1424-1434.

[5]邵蕾, 王丽霞, 张民, 等.控释氮钾肥对海棠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10 (9) :2309-2316.

[6]赵营, 同延安, 张树兰, 等.氮磷钾施用量对灌淤土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 2010 (2) :118-121.

水稻氮磷钾试验小结 第4篇

关键词:淤泥土,水稻,“3414”肥效试验,氮磷互作

淤泥土是靖江市第二大土种,综合地力较好,尤其是速效磷含量远高于该市平均含量。为全面完善水稻施肥参数,探索水稻宁粳3号在淤泥土上最佳的氮、磷用量及配比,特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靖城镇柏木村一农户责任田内,供试土壤为淤泥土,地力中上等,有机质23.5mg/kg,速效磷12.2mg/kg,速效钾73.4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氮、磷2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计9个处理,各处理因子编码及用量见表1。小区面积33.3m2,随机排列,3次重复,筑埂单灌,埂用塑料包膜包裹,防止窜水窜肥,并设保护行。

1.3 肥料运筹

试验的氮磷钾肥料品种统一:氮肥为尿素(含N 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O 60%)。水稻氮肥运筹是基蘖肥∶穗肥为6.5∶3.5,磷、钾肥基肥占60%,长粗拔节肥占40%。

1.4 试验实施

供试水稻品种为靖江市当家主推品种宁粳3号,各处理基本苗150万根/hm2,栽培方式是塑盘抛栽,2008年5月23日落谷,6月11日抛栽,除肥料运筹不同,其他农艺措施要求一致。10月28日单打单收。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试验收割前全面考种测产,测产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该试验田块基础地力产量是6 330kg/hm2,在靖江市属于较高地力,配方施肥田块产量9 570kg/hm2,则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是66.1%,肥料对产量贡献率是33.9%,无氮基础地力产量是6 705kg/hm2,则磷钾肥对产量的贡献率5.9%,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28.0%。方差分析得出重复间差异极不显著,表明主客观因素不影响试验结果。

(kg/hm2)

2.2 肥料效应分析

从表3效应分析可以看出,最显著的是氮效应表现:处理2与处理3比较主要显示氮从01水平的效应变化,水稻产增量在2 000~2 100kg/hm2;处理9与处理5比较,主要显示氮从12水平的效应变化,产量再增340~350kg/hm2,显示了氮的增产效应。依此对比分析,磷肥的效应也较为清楚,但增幅远低于氮肥。

再作氮、磷单因子分析(见表4)。从增产、增值系数看,氮从03水平呈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从01水平呈1kg纯氮增产12kg左右稻谷、1元肥料增收4元的增产增值趋势;从12水平呈1kg纯氮增产4~6kg稻谷、1元肥料增收1.6元的增产增值趋势。但2水平后增幅锐减,表明最佳施氮量在2水平附近,而最高施氮量还有继续增产增值趋势,但已属得不偿失的过量施肥。磷因素从02水平呈正效应,从23水平呈负效应,从01水平投入产出比为1∶1.54,从12水平投入产出比仅为1∶0.58,表明最佳施磷量不宜超过2水平,淤泥土水稻生产上无需多施磷肥。

注:纯氮5.9元/kg,五氧化二磷6.7元/kg,氧化钾7.3元/kg,稻谷2元/kg;增产系数为1kg养分增产稻谷千克数,增值系数为1元肥料增收稻谷元数。

2.3 对产量构成因素及植株性状的影响

由表5可知,有效穗、每穗粒数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氮素水平,增幅减缓,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千粒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有所下降,随磷肥用量增加上升,植株性状随氮磷钾用量增加而表现高大挺拔。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产量肥料效应分析能够较好表现4个水平设计目的:012水平产量均呈正效应明显上升;23水平减产或虽继续增产但增幅锐减已得不偿失。淤泥土水稻氮磷钾最佳施肥量配方:纯氮330kg/hm2、五氧化二磷120kg/hm2、氧化钾150kg/hm2,产量可达9 750kg/hm2。

参考文献

[1]苏培树, 林丽娅.水稻“3414”肥料肥效田间试验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 2008 (4) :55-56.

[2]解占军, 王秀娟, 郭万章, 等.硅磷复合对水稻的肥料效应影响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 2006 (2) :38-39.

[3]彭斌, 王国忠, 陆峥嵘, 等.肥料密度对直播水稻“武运粳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 2003 (3) :157-162.

[4]戴萍, 张超, 魏贤坤, 等.邳州市水稻精确施肥技术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 :123-124.

[5]谢金学, 吴金书, 谭和芳, 等.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 2008 (5) :258-260.

[6]罗德强, 江学海, 周维佳, 等.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施肥研究及示范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0) :4459-4461.

[7]高霞, 谢德利, 韩金伟, 等.干山区高产区水稻“3414”肥效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4) :18-20.

水稻氮磷钾试验小结 第5篇

通过田间不同肥料的对比试验, 摸清常规施肥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

2 试验处理

2.1处理

该试验设8 个处理, 包括常规施肥 (每667m2施纯N14kg, P2O57.2kg) 、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配方施肥 (每667m2施纯N9.6kg, P2O55.6kg, K2O 4.8kg) 、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

2.2小区排列

试验在2 个大区中, 除施肥外, 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各处理布置如下图1 (小区随机排列) :

2.3取样

2.3.1土壤取样

水稻移栽前取0 ~ 20cm混合土样1 个, 填写采样标签。土壤分析项目:播前p H、有机质、无机氮、有效磷、有效钾。

2.3.2植株样品

没有采集植株样品

2.4观测记载

试验期间日期记录:返青期:5 月22 日;分蘖期:6月15 日;抽穗期:7 月30 日, 成熟期:9 月27 日;收获期:10 月10 日。

2.5考种和测产

3 试验结果分析

验结果数据分析表明:

3.1配方区

配方区单产达:766.5kg;常规区无N小区产达:544.8kg。

3.2常规区

据数据所得, 配方区产量均高于常规区:即配方无N比常规无N增加125.9kg/667m2, 增幅达23.1%, 增幅最高;配方无P比常规无P增加131.5kg/667m2, 增幅为21%;配方无K比常规无K增加59kg/667m2, 增幅为8.9%, 增幅最低;配方小区比常规小区增加82.2kg/667m2, 增幅为13.4%;配方大区比常规大区增加119.4kg/667m2, 增幅达18.5%。

3.3试验地情况

无N小区产量都低, 充分说明在寻甸县仁德街道办建设村委会三板桥村田块区域, 土壤中氮肥供应不足, 需提高量。

3.4结论

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效益好。化肥用量少, 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所以, 建议在牛栏江流域乃至全镇寻甸县继续大力推广测配方施肥技术, 每667m2施水稻专用肥 (12:7:6) 80kg。

摘要:通过田间对比试验, 摸清常规施肥下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利用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 水稻配方 (中等肥力田块) 最佳配比为N:12kg, P2O5:7kg, K2O:6kg, 667m2施用量 (12:7:6) 80kg。

水稻氮磷钾试验小结

水稻氮磷钾试验小结(精选5篇)水稻氮磷钾试验小结 第1篇关键词:水稻,氮磷钾,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设在阿城区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