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简单实验
三年级简单实验(精选16篇)
三年级简单实验 第1篇
倒不下来的水
我以往看爸爸做过一个小实验,我感到很神奇、好玩,于是也想动手做一做。听说我要做实验,我的好朋友都赶来了,要看我做实验。
我先拿出实验需要的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张纸,水也是必不可少的,注意点就是纸要比杯口大。我先用左手拿杯子,放满水,再用右手将纸扣在杯口上。我将杯子慢慢地倒过来,可那些水真是太调皮了,她们都沿着杯的边口跑掉了。第二次我把杯子倒过来的时候,可能是用的纸有点湿的缘故吧,还没等我把按纸的手挪开,就见“飞流直下三千尺”,那些调皮的水滴就都跑到我朋友身上了。朋友嘲笑我说:“哈哈,水能倒不下来,真是异想天开。”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个水杯的杯口要比我的手掌心大,于是我又拿了一只杯口比我的手掌心小一点的杯子。可第三次还是失败了,朋友见我还是没成功,就要回家了。我着急起来,重新回忆了一下爸爸做实验的过程,我发现用手按纸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我再一次将注满水的杯子慢慢倒过来,等了一会儿,把按在纸上的右手慢慢挪开。奇迹出现了,杯子中的水就像被孙悟空用定身术定住了一样,倒不下来了。朋友看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问我:“这是怎样回事。”我就像小教师一样说:“这用的是大气压力的原理。杯子里装满水,没有了空气,杯口朝下时,纸就会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力,使纸紧紧的贴着杯扣,水就没有倒下来。朋友听了以后,兴奋的说:“我也要做给
爸爸妈妈看。”
经过做这个实验,我发现做事情不仅仅要有耐心,还要勤思考,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我。
三年级简单实验 第2篇
实验叫做“会开船的洗洁精”,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一张白纸、铅笔、剪刀、洗脸盆、滴管、洗洁精。
一切准备就绪后,实验就正式开始啦!首先在白纸上画一条小船,把它剪下,再在船尾剪一个三角形口子,之后在洗脸盆里放满水,然后我把小船细心翼翼地放在水面上,最终在滴管里吸入洗洁精,准备滴在小船的尾部,可是洗洁精就像一个淘气的娃娃,一会儿跑到水里,一会儿又跳到小船的身上,就是不能滴在小船的尾部,急得我都要放弃了:唉,算了,这个实验不好做,再换一个简单点的实验吧!旁边的妈妈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要想做好一件事情,经历挫折是必然的,但不能半途而废,必须要永不放弃啊!”听了妈妈的加油鼓劲,我立刻像一位受了鼓舞的士兵,重新鼓起了勇气,最终洗洁精“开”着小船勇往直前啦!我按耐不住心里的激动,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妈妈看着我欣慰地笑了,好像在说:“小黄,你学会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您真棒!”
你们此刻相信了吧,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水有表面张力,洗洁精是活性剂,小船尾部滴入洗洁精后,小船尾部的张力远远小于小船的前部,所以小船被吸引过去了。
三年级简单实验 第3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瞭数学 (三年级上册) 》第112页例1, “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小红要去公园玩, 不知道该如何搭配衣服, 请你来帮帮她!
二、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教学例1。
(课件) 出示例1。
师:妈妈帮她准备了2件上衣和3件下装, 马上就想出自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聪明的小朋友, 你们知道吗?请你先仔细观察, 最后小组合作。
学生独立尝试, 小组合作。
集体汇报交流。 (课件随时演示)
生:我们组有6种穿法, 先确定短袖, 用短袖来分别配短裙、长裙、长裤, 这是3种穿法, 然后再来确定长袖, 用长袖分别配短裙、长裙、长裤, 这又是3种穿法, 所以共6种穿法。
生:我们组有6种法, 先确定短裙来分别配短裙、长袖, 这是2种穿法, 再用长裙分别来配短袖、长袖, 又是2种穿法, 最后用长裤分别来搭配短袖、长袖, 还是2种。一共是2+2+2=6种穿法。
生:还可以用算式23=6 (种) 。
评价小结。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 听了别的小组的汇报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畅所欲言, 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小结。
师:大家通过自己努力思考, 最后全班交流, 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有顺序地为大黑设计了6种不同的穿法, 而且还能虚心向小伙伴学习, 大黑看了你们的表现, 竖起大拇指, 直夸你们“Good”。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里教师通过巧妙的构思──童话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将他们自然引入知识的殿堂中进行探索, 层次清晰, 目标明确的要求,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充分感悟知识的形成, 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 分层练习
1. 第115页第一题。
师:穿好衣服该吃早餐了, 看妈妈喂她准备的早餐。 (课件出示题图)
要求: (1) 请仔细观察, 读一读, 聪聪是怎么说的。
(2) 想清楚了, 自己连一连, 有问题可以找老师或小伙伴帮忙。
学生独立尝试。
集体汇报交流, (课件随时演示)
生:我搭配了6种, 是这样想的:先确定牛奶, 把牛奶和蛋糕搭配, 牛奶和油条搭配, 牛奶和饼干搭配。然后再确定豆浆, 把豆浆和蛋糕搭配, 豆浆和油条搭配, 豆浆和饼干搭配。这样有顺序地搭配, 既清楚, 又不会重复, 也不会遗漏。
生:我是这样想的:先确定主食, 再来选择饮料, 这样有规律地搭配, 也是6种。
生: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为二黑搭配早餐的。
小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 瞧!
2. 第115页第2题。
妈妈带着小红来到了公园, 可是该如何走呢?该走哪条路呢?同学们帮帮想一想
要求: (1) 仔细观察, 动手画一画。
(2) 把你的想法和组内小伙伴交流。
集体汇报交流 (课件演示交流) 。
如果你是小红, 你会走哪条路, 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
3. 第115页第3题。
小红和妈妈沿着大家设计的最佳路线, 来到数学乐园, 一进门就碰上了多日不见的聪明和明明, 然后还有几位同学, 他们都想和聪聪、明明各自合影一张, 能合多少张呢?
独立思考, 抽问回答。
4. 第112页“做一做”。
妈妈的问题,
(1) 独立思考, 想想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2) 把组成的两位数记下来, 看看你想的对吗?
学生独立尝试。
集体汇报交流。 (课件随机演示)
四.课后作业
爸爸的问题, 3个数一起看能组成多少个3位数?
课后反思:
1.小组合作的力度不够, 部分学生积极性没能调动。
2.对知识的小结不到位, 学生遇到问题处理不恰当。
三年级简单实验 第4篇
一、关于课文教学
(一)总体评价
本年级选编的课文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体裁丰富,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爱学,教师爱教。
(二)问题及建议
1,建议教材在每个单元末,增设一个小结性的栏目,类似高年级的“交流平台”。
2,建议课后题适当安排一些谣言形式的训练题,如字、词、句、段方面的,以加强教材的工具价值。
4,师生普遍感到课文文质兼美,但篇幅长、难度大。有些精读课文需教三课时,有些略读课文需教两课时,教学总时数比较多。
5,课后题要求背诵的,大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这给检测带来了困难。
6,部分略读课文可以看成例文,为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服务。
7,建议在课文后,安排指向新课标“必读书目”及“推荐书目”的课外阅读提示,类似高段的“课外书屋”。
(三)少数课文难学难教
三年级上册有较多来自国外或描写国外生活的文章,师生反映难学难教。一是因为学生不太熟悉国外生活,缺乏相关经验。理解起来吃力;二是因为不习惯也不喜欢译文的表达方式。该册二单元课文多反映领袖、名人优秀品质,由于学生对主人公比较陌生,因此不能很好体会。尤其是《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加上文中有很多科学术语。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主题为“国际理解”,主题离学生较远,理解难度大。从全年级看,学生最难理解的是该册的《和时间赛跑》一文。
(四)少数课文值得质疑
1,文图不符。
①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第五课《神笔马良》,文中说白胡子老爷爷已送给马良一支神笔。但145页插图的笔筒里却出现那么多支笔。没有必要,建议删去。②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中说“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而38页插图上的风筝却很像蝴蝶。③三年级下册第十九课《七颗钻石》第二节中的“水罐也掉在了地下”一句,应改为“水罐也掉在了地上”。另外,文中第三节末尾说“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但插图里没有“钻石”。④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18页插图中翠鸟羽毛的颜色和文中描述的不一致。⑤三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可贵的沉默》两幅插图中靠窗第二排的女孩衣服颜色不一致。⑥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第十节写到“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但插图中却睁着眼睛。另外,本课77页“泡泡”中的“联系”的“系”字是错字。⑦三年级下册第三十一课《女娲补天》中的插图与文本内容不一致。按文中描述,插图中的女娲应手举装着用五彩石炼成的稠液的大盆,而不是五彩石。
2,内容不当。
①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狮子和鹿》课题不当,应改为《鹿角和鹿腿》。②据查,赵州桥已过了1400岁的生日。而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赵州桥》却仍然写着“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③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卖木雕的少年》第六节中讲到“我”因为想到象墩子“沉甸甸”,怕行李超重,而没有买。但第十一节中讲少年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也用了“沉甸甸”,不妥。一是前后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二是前后两个象墩大小相差较大,同用“沉甸甸”,与事理不符,显得前后矛盾。④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中有一句:“你上哪里去呀!”(35页)联系上下文看,此处应为问句,建议将感叹号改为问号。⑤三年级下册第十五课《争吵》第十节中的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不该用冒号,应改为逗号。⑥三年级下册第六课《燕子专列》第三节中有“料峭的春寒”一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料峭”形容微寒。但联系上下文看,文中描述的天气却是“严寒”。⑦“殊”已作为生字在三年级下册第六课中出现,但在第二十四课中又作为带读字注音,不恰当。⑧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其中116页第三行已出现“废墟”一词,但带读字注音却注在了第五行的“废墟”上,不恰当。⑨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卖木雕的少年》第三节(112页),“各式各样”后不应点逗号,而应用句号。因为此句讲木雕,而下旬讲的是“我”。⑩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一面五星红旗》存在两处不合理。第六节说,老板看见“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突然”“眼里闪出亮光”,不太合乎常理,“亮”得很奇怪。第八节说,老板告诉“我”可以用国旗换面包。这个决定不太可信:如果老板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那么明显他是要用“换”来测试“我”,这个举动似乎不符合老板的人物个性。因为,从上文看,文中的“老板”是个典型的“商人”形象。如果老板不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那么他这样做,更是不可思议。
3,改编不佳。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燕子》对原作作了比较大的改动,感觉韵味削弱了不少。比如第二节中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句,就比原作中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一句,少了韵味。类似的例子在本课还有一些,建议改编原作要慎重。
(五)其他问题
①课本与课本不一致。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课题叫《东方之珠》,而在其他版本却叫《香港,璀璨的明珠》。
②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90页第一行中的“第六自然段”应改为“第五自然段”,而“第七自然段”应改为“第六自然段”。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普遍反映,经过一、二年级的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的难点已经过去。相对第一学段,教学显得比较轻松。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能注意和一、二年级区别开来,逐步放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另外,教师普遍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中感受到“大量识字、认写分开”的效益已经出现。主要问题有二:
1,相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一、二年级的大量识字,学生认识的字较多。但由于巩固没有跟上,导致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习作中,音同形异和形同音异的错误尤其多。识记生字不再成为孩子的难点,难点是区别、运用这些生字。
2,写字教学效果落后于识字
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 第5篇
听说套上气球的瓶子放在热水里时,气球会变大,我和妈妈一齐做了这个趣味的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瓶子、一个气球和一盆热水。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细心翼翼地把气球套在瓶口上,接下来要把瓶子往热水里放时,我有些害怕了,怕瓶子放在热水里会爆炸。妈妈说:“别害怕,有我在呢!”在妈妈的安慰和帮忙下,我最终鼓起勇气,试探着、轻轻地把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开始认真观察着气球的变化。奇迹发生了,气球慢慢地在变大,好神奇啊!我的实验成功了!此刻,我似乎看到气球在向我微笑,夸我的本领大;小盆子在为我鼓掌:可真厉害;妈妈脸上露出美丽的笑容
妈妈告诉我:瓶子里的空气受热会膨胀,膨胀的空气把气球“吹”大了。原先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奥秘呢!
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 第6篇
今日,我和爸爸做了一个神奇的小实验。
我们先用一个玻璃瓶装了半瓶水,再用勺子勺了两勺油放到水里,发现他们没有溶解在一齐,我就搅拌了一下,发现它们还是没有溶解在一齐,这就说明水和油不能相互溶解。可是,有没有办法让它们溶解在一齐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们在玻璃瓶里加入了一点洗衣液,再搅拌了一下。发现油、水、洗衣液溶解在一齐了。颜色变成了奶白色。我问爸爸这是怎样回事?爸爸说油能够溶解在洗衣液里,洗衣液能够溶解在水里,所以它们都会溶解在一齐。衣服能洗干净就是这个原理。
经过这次神奇的小实验,我明白了只要我们认真去发现,生活中会有很多奇妙的事情。
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 第7篇
新学期开始了,我发现学校门口有很多补习班、兴趣班,其中有一个小牛顿科学实验班,我看见宣传教师的面前摆了很多玩具,我就想去玩玩,于是走到前面问那里的教师,教师告诉我:在实验班里都是自我动手制作玩具,并且能学到很多制作原理和常识。于是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央求妈妈给我报了这个小牛顿科学实验班。
在那里学习了制作电风扇,给妈妈制作了清香的洗发水,还有竹片陀螺不倒翁。最神奇的就是这个竹片陀螺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制作,首先拼装竹片,把竹片拼装成稳定的三角形,用橡皮筋绑牢固,使三角形两边距离相等协调,在竹片陀螺的下方加上橡皮泥,以改变陀螺的重心,让支点和重心在一条垂线上,重心下移,陀螺就稳定了。
怎样样?大家看我学习的不错吧,期望大家一齐加入小牛顿科学实验班,和我一齐学习、探索、发现吧!
三年级简单实验 第8篇
这学期,在校特级老师高子阳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三年级孩子开展了“我有_____;我没有_____。”为题的写日记比赛。两个题目,每隔一天一写。刚试行的那段时间里,老有学生和我抱怨说想不出题目了,也有家长出面帮孩子问能不能换点题目写写。我自然是没有答应,搜集了部分孩子们自己写的题目读给孩子们听,孩子们惊奇地七嘴八舌,“原来还可以写这个”,“这个好,我也要写这个”……后来,再也没有学生或者家长再提起此事。而我们每隔一天一写,一晃一学期写下来了,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从一开始的寥寥几行字,到后来几页几页地写,一点都不像一个起步写作文的三年级孩子。而且写作的速度也是快得惊人,大部分同学一拿到题目就构思好开始动笔写,快的同学甚至十分钟就能写好一篇较长的习作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相当突出:作文中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以我校一次期末作文阅卷情况为例:作文题是《一件_____的事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一件真实的事情来表现。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题目,写的又是学生最熟悉的。可是,从学生作文的情况来看,出现了许多假作、空作、套作,“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拾包子、扶瞎子)的现象仍很严重,确实很令人忧虑。有的学生作文中童心、童趣不再,毫无个性可言,不禁让人摇头。
全校阅卷完毕,我仔细地阅读了我执教的51名学生的全部作文,竟欣喜地发现,我班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气息,相当有个性,以上涉及的现象竟无一例,连一些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作文也相当的有特点,作文的平均分也比较高。欣喜之余,我不禁思考原因:这应该得益于这一年来我开展的农村小学生创新日记比赛的活动。
一、表达真情实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邓拓说过:“真实的创作灵感,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的,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写得感人,才会让人有想去看的欲望。我们班一个叫伍俊傑的小朋友写的日记就挺有意思《我有一个我最讨厌的脾气》,写了一次我和妈妈发脾气的事情:“我有一个我最讨厌的脾气。只要妈妈一把我惹生气,我就会对她发脾气,直到很久。一天吃饭,我不想吃饭,但妈妈一直让我吃,她说如果我不吃饭的话她就要打我。我就生气了,就什么也不说走进了厨房……但我很讨厌这个脾气,因为只要发了脾气,我就觉得很来火。”只有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才会让读者觉得有趣。而确实这样真实的日记也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中得到一种解压。
二、运用有效策略,在激励中培养兴趣
创新日记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一个问题:有内容可写。这样才可以使习作如鱼得水,似小鸟飞翔,有了广阔的天空。其次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善于表达,就必须多写,多练笔,创新日记也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除了课内的大作、小作外,至少保证了学生每天一次练笔的机会,提供了一次取长补短的机会,而随时的交流又让学生时时处于习作的良好氛围中。我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大致浏览学生日记,一点也不感到劳累,从中还获得许多乐趣。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孩子接二连三写《我没有冯老师的照片》,大致是写以后冯老师要是不教我了,我如果有她的照片,我想她了就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还有一个男孩子写《我没有口红》,写他特别羡慕妈妈每天涂口红,如果他也能拥有这样一支口红,那该多好……这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写的,从最初的无话可写,到后来千奇百怪的题目和内容,让人目不暇接。
不过,要使创新日记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方面外,还需要注意以下的策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评价激励,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学习,调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在创新日记比赛中,学生对日记感兴趣是最大的成功。我在进行创新日记比赛时,紧紧地把握住了这个关键,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兴趣,激起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评语激励。评语是师生间的直接对话,教师应热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评语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放大镜看待学生日记中的优点,从而点燃起学生写日记的热情之火。我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我可能比较喜欢用心理学“同理”的方式,感同身受的与他们分享感受。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想要妈妈口红的男生,我就会写:爱美是人的本性哦,希望你早日愿望成真;再比如说有个孩子通过日记的方式告诉我他没有爸爸的疼爱,我就回复他:老师知道你心里很难受,但不要怕,老师一直在你身边,不开心的时候请记得向老师哭诉……其实,这样的评价很能打动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也能让学生有话敢写!
等第激励。学生看待自己日记的优劣,总是以等第为最直接的标准,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等第,能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从失败走向成功,写出更好的日记。我一般是以优、优星,优星星……这样的方式打等第,完成日记的就有一个优,然后根据写的内容、字数和字迹星可能就越打越多,这样学生的习作劲头也越来越足,习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学生的兴趣也逐步培养起来。
(二)榜样示范,带动全体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儿童,他们最容易记住的往往是具体的直观的材料,他们的模仿力强,榜样对他们可起到明显的作用。因此,在日记接力时,用学生写得好的日记来引导启发学生,会使他们感到直观形象,具体好学,特别亲切。比如我们班杨之炫同学写的日记《我没有改掉坏习惯》,文章写得很真实、很充实:“……为此,爸爸妈妈责备我,老师批评我,我后悔极了,心想:今天晚上我一定不贪玩……”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边写作业边玩的这个习惯,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让他谈谈他是如何想到写这么真实的事情的,又是如何改掉这个习惯的,我想对全班同学都有很大的启发。
简单实验 魅力无穷 第9篇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1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缺乏探究兴趣
本来物理实验课存在着很多变数,再加上结果的不确定性,这就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特别想从实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然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所取得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1.2陈旧的实验设备,配套不齐全
为了能够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配套的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很多实验器材要么不是时间太长,要么就是已经破损,使用效率非常低,从而影响到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1.3实验设备使用率低,教师开展实验的积极性较低
当前,在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学校所安排的课程只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并不是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最终目的。很多物理教师会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教学工作上,很少到实验室去看看当下的实验仪器。一般都是在实验中需要某种器材的时候,教师才会专门去实验室寻找这一器材,这就无法将实验仪器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1.4教师操作水平较低,制约了物理实验的顺利开展
现阶段,有很多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不愿意开展实验,他们认为:做实验既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学生也不一定能从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有的老师害怕实验不成功,因此他们不愿意开展实验。与其他学科的老师相比较,物理教师必须要具备实验操作能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其必须具备较高的实验操作水平,做好课堂演示,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2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验艺术
2.1化繁琐为简单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区分开简单、低效这两个概念。有的老师甚至这样认为:只有制定周密的实验计划,选择质量高的实验器材才可以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其实不然,麦克斯认为:在实验中若是能用到日常所见的实验材料那是最好不过的。再加上日常所见的实验材料会让学生觉得熟悉,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相反,如果所选用的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比较复杂,那么最终所取得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鉴于此,教师不能盲目选择先进的实验器材,而是要尽可能将繁琐的实验步骤简单化,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实验器材来开展物理实验。我们以“反冲现象”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子,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乐瓶来做成“水火箭”,以此来完成这个实验。
我们又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子展开分析: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一只手一起抛出的两个金属球运动情况基体本相同;一只手一起抛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松软的纸团,从而让学生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此时学生会说:他们的运动情况差异太明显。接着教师问:造成两次实验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第二次实验的纸团为什么比金属球抛得近多了?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要与学生分析出现这两个问题的原因,即:空气阻力对纸团的影响大。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空气阻力使抛体运动变得复杂,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将物体水平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即平抛运动。这种实验设计具有以下的优点:巧妙的构思、简单的取材,这一实验设计凝结了许多工作者的智慧,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的实效性。
2.2化枯燥为有趣
当前,许多高中生并不喜欢实验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在于不管是实验形式,还是实验内容都过于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实验教学的乐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起着推动性的作用。同时兴趣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一味强调实验的有趣性,这让学生在开心过后并没有学习到相关的物理知识,这样的实验教学毫无意义。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借助学生的感官印象将知识传递给大脑,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慢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在增加趣味性的基础上,教师要重视实验的启发性,确保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知识。
我们以“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子展开分析: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以下两个实验来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变化?
实验原理:E:mgh+mv2/2。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直尺、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分别在斜面的两个位置上测出机械能值,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结论一:机械能损失。
教师问:机械能损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斜面粗糙,导致机械能损失。
教师问:既然是因为斜面粗糙小车的机械能损失了,那么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上小车的机械能损失程度一样么?
实验二
实验目的:探究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损失程度是否一样?
实验原理:E=mgh+mv2/2。
实验器材:若干块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小车、直尺、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
注意:为了比较性,选择的两个位置应确定。选择桌上另外两个斜面继续实验。
结论二:粗糙程度越小,机械能损失得越少。
这个传统的实验会让学生觉得较为枯燥无味,并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针对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入“足球碰鼻实验”,让学生简单的操作实验,试试足球返回来会不会碰到鼻子?同时让学生谈谈对这个实验的感受。有的学生回答:现实生活中只有重力作功是不存在的,因此当重力作功远远大于其他力作功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看做为机械能守恒。通过加入这样一个简单的、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这就大大增加了实验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2.3化被动为主动
在高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并不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意义,甚至有部分老师误以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实验现象。有时候教师仅仅需要一两名学生来做助手,原本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课变成了老师演示实验的课堂,这个时候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为了能够改变这一局面,高中物理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主操作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我们以“力的分解”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子展开分析: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的实验。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两两组成一个小组;其次,小组内的两名成员对立站好,其中一位学生叉腰单手站立,另一位学生双手向其肘部向下施加压力,并且持续进行;最后,一位学生与另一位学生相互转换角色,感受力的分解。
我们又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为例子展开分析:在开展这个实验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准备好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 第10篇
正说着,教师已经把凳子放到讲台上,然后又拿出一盒火柴,一支蜡烛和一只杯子。同学们有的瞪大眼睛,有的伸长脖子,有的围了上去,有的甚至站在桌子上,就怕看不见。我也迫不及待地围了过去。
实验开始了,只见教师划了一根火柴,把蜡烛点燃。瞬间,红彤彤的火苗一闪一闪的,好像在跳舞,一会儿昂着头,一会儿弯着腰,一会儿转个圈儿火苗越烧越旺,我的心都快蹦出嗓子眼儿了。
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 第11篇
今日我们上实验课,课堂上教师讲了好几种取火的方法如:砖木取火、直接取火、当然还有镜子取火,这让我感觉到很新奇,因为我在平常时只明白用火柴,还有打火机来取火,经过这堂实验课,我有了自我的想法,那就是动手实验一次。
回到家后,我找到了爸爸经常用的放大镜,然后又找了一团卫生纸,拿着这些东西来到了外面,按着教师讲的方法,把放大镜中的光聚成一个点,然后照在卫生纸上,我等了好几分钟,卫生纸却一点反应也没有,莫非是教师讲错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看到我这个样貌,不禁笑了笑,说:傻孩子,此刻阳光那么不好,等一会阳光足了就能够了,过了一会,太阳出来了,果然那个小点明亮多了,我的眼睛根本不看看多久,还不到一会,卫生纸就冒了烟,我激动极了,实验成功。
经过这次小实验,我总结了好多教训,并不是教师讲的不对,而是受自我的动手本事,还有环境的影响,仅有亲自动手,才能明白实验的对与错。
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 第12篇
按照书上的要求,:我准备好了打火机、蜡烛、小纸船、水等实验用的器材。我先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看着燃烧的火,我想:火怎样烧不烂纸船呢?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把装水的纸船放在蜡烛上烧,便目不转睛的盯着纸船,一分钟,两分钟纸船竟然没有一点变化,这怎样可能呢?火竟然不能燃烧纸船?水也没有漏下去,太不可思议了,一连串的问号浮此刻脑海里。
我迫不及待的举手问教师:“纸船为什么烧不烂?”教师笑呵呵的说:“因为纸船里的水分散了纸船的热量,当水较多时,纸船就烧不烂。”我听了教师的回答,伸手摸了摸水,果然,刚刚倒进去的冷水变成了温水。
三年级简单实验 第13篇
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遵守规则、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节约材料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 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 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一、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学生进入实验室前, 教师应先告知学生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如:进入实验室按指定座位就坐, 并保持室内安静,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给学生合理安排好座位。学生进入实验室后, 再告知学生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一旦违规, 将按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如, 未经教师许可, 不得动用仪器或实验材料, 因违章操作损坏仪器者应当赔偿。实验完毕, 实验组长应组织学生协助教师清理仪器装置, 搞好清洁卫生, 关好水源、电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 一开始还没有形成这些习惯, 所以教师一定要反复训练, 加强监督, 按要求完成的小组方可离开实验室, 让每一小组在实验前、实验中及实验后都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训练和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
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需要有教师的指导。
1. 规范的实验操作
学生初学科学实验基本操作时, 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 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 在《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节课上, 学生初次接触胶头滴管, 我先通过展台给学生示范, 告诉学生胶头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 并用口诀告诉他们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 教师应巡视, 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步骤。
2. 认真的观察
学生在初步观察的过程中, 要注重观察的客观性。必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培养学生注重客观性之前, 教师首先必须明确, 课堂上以学生生成的内容为立足点进行导引, 而不是将学生朝着知识点生拉硬拽。如, 学生在叙述食用油的特点时, 往往会说到黏手, 这时只需要规范他的语言, 牵引到黏手上。对于油的透明, 将图案放在油杯杯底, 以此用事实来说明透明的特点, 由于有些油会略显浑浊, 学生也会提到有点透明这种说法, 这都是非常客观的描述, 没有必要去纠正。其次通过看、闻、摸等感官, 让学生注重知识的关联, 比如, 由“看”这个动作可以联想到“闻”“摸”“尝”等方法, 在此需要强调科学探究实验中的安全事项, 注重观察的全面性。
3. 客观的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 学生要详细地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用数字、文字表格, 也可以画成图。如, 学生在观察水和食用油滴在报纸、蜡光纸和玻璃片上的形状时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
4. 准确的汇报交流
在实验结束后, 通过汇报交流与总结, 建立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比如, 当学生说到水和油进入纸中, 可以及时地告诉他们是渗透或者浸润, 在学生描述性语言缺乏时, 及时地帮助他们回忆一个准确的词语, 既可以矫正, 又可以学习。又比如, 个别学生在水和食用油渗透进入报纸的速度不好把握, 在汇报时出现问题。此时, 及时利用对抗质疑, 让学生针对这个现象进行汇报, 教师只是一个聆听者、学习者。注重当堂纠错, 及时矫正反馈。
学编程就是这样简单(三) 第14篇
姗姗:“我家电脑太聪明了,和它下棋总是输,你有没有办法把我的电脑变傻一点。”
翔翔:“不想着提高自己的水平而想把电脑变傻是自欺欺人,再说你下不过电脑也不是因为电脑太聪明,而是游戏的人工智能编写得比较完善。”
姗姗:“人工智能?好像是用在机器人身上的。”
翔翔:“人工智能是一种编程技术,可以通过设计程序让电脑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现在不单单应用在机器人设计领域,我们玩的游戏以及使用的一些应用程序都或多或少嵌入了这种技术。”
姗姗:“既然人工智能是编程技术,那你可不可以教教我如何编写呀。”
翔翔:“晕!这可是高级编程技术,你我都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水平,不过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的人机互动程序,可不要看不起这些小程序哦。”
不知你是否看过《人形电脑天使心》这部经典的动漫作品,片中主人公“小唧”是一个具有高级人工智能的人形电脑,可她刚刚苏醒时却什么也不懂。其实我们编写的程序和“小唧”差不多,也许编写出的程序比不上那些大型软件,但随着编程经验和知识的累积,我们设计出的程序会越来越优秀的。下面就以“小唧”为素材制作一个小程序。
这个问候程序要完成的任务非常简单,当点击窗体上的图片会弹出“输入信息”对话框,要求输入你的名字,输入完成会出现问候你的“显示信息”对话框。为了便于理解,我把每个步骤的操作和程序的响应用图表列了出来。
了解了程序设计的思路后,下一步就是为程序制作一个精美的界面。
1启动VB6.0建立一个新的工程。选中“预设窗体”修改一下它的Caption(窗口标题文字)和Icon(窗口标题图标)属性,修改的方法上次已经说过,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2按下“控件工具箱”上的Image控件按钮,此时鼠标在窗体会变成十字型,按住左键拖动鼠标在窗体上画出一个矩形框。
画出的这个矩形框就是Image控件对象,在VB中将所有组成程序的“零件”都称为“对象”,比如菜单对象、按钮对象、列表对象等等,Image控件对象就是用来显示图片的对象。每个对象在VB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
3点击选中这个四四方方的Image控件对象,在“属性编辑器”里会查看到所选对象的名字以及所属类型,你也可以双击(名称)属性项,把右侧的文字删除,然后再输入对象的新名字。
姗姗:“我是不是随便起什么名字都可以呢?”
翔翔:“当然不是,就像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叫周com、刘net一样,窗体、控件对象的命名是有一定规则的。VB要求窗体和控件的对象名必须以英文字母开头,且最多40个字符,名称中只能包括字母、数字和下划线。”
4虽然我们已经画好了图片框,但里面却没有任何图片,这一步要做的就是为名字叫Image1的控件对象添加一张图片。鼠标点击选中图片框控件对象(名称为:Image1),在“属性编辑器”里单击选择Picture属性,单击属性项右侧的“…”按钮。
5在弹出的“加载图片”对话框中选择一张图片,按下“打开”,可将图片加载到Image1控件对象里。
6用鼠标拖动图片框四周的控制点,或在图片框内拖动鼠标来调整它的大小和位置。调整图片大小时也许你发现所调整的是图片框的大小,图片并没有随之改变大小,我们需要修改一下图片框的Stretch(图片拉伸)属性。在“属性编辑器”里找到Stretch属性项,将右侧下拉列表中的False(假)属性值改为True(真),现在再调整一下大小试试看。
窗体设计好了,下面该为程序添加执行代码了。如果不编写代码,再豪华的界面也只是摆设而已。
7双击Image1图片框控件对象,代码编辑器会自动打开它的Click事件过程(Click事件过程不只用于窗体,一些控件也都拥有自己的Click或其他事件过程,比如我们点击窗口中的一个按钮,就会触发激活这个按钮的Click事件过程里的执行代码,如果点击另一个按钮,会激活另一个按钮的Click事件过程的代码)。
在Private Sub Image1_Click()和End Sub两行中间输入以下代码:
Dim name
name=InputBox(“请问你是谁?”,“询问”)
MsgBox name+“你好!”,vbOKOnly,“我记住了”
这次输入的代码有些复杂,我们来一句一句地了解。
①Dim name
这句的意思是声明一个变量并把这个变量命名为name,之所以要声明一个变量,是为了存放程序要求我们输入的名字。变量其实就是一个内存单元,内存就像有若干个房间的大仓库,而这些房间就是内存单元,需要电脑处理的数据都临时存放在内存单元里。如果你想使用一个房间,是要提前预约的,Dim name就是预约一个内存单元,并且将它的名字设为name,以后我们只要提起name变量名,程序就会自动寻找相应内存单元中存放的数据。
注意:和窗体、控件一样,变量也有命名规则:必须以英文字母开头,长度不能超过255个字符,不能包含英文逗号句号,在同一范围内不能重名,比如在同一个Click事件过程中不能声明两个name变量。
②name=InputBox(“请问你是谁?”,“询问”)
弹出“信息输入”对话框,前面的name是上面声明的变量,后面的InputBox(“请问你是谁?”,“询问”)是弹出“信息输入”对话框以及对话框的显示内容和标题,中间的“=”是把通过“信息输入”对话框输入的用户姓名保存到name变量里。
注意:因为储存的数据是在内存里,所以重新执行代码或程序时变量内的数据将会丢失。
③MsgBox name+“你好!”,vbOKOnly,“我记住了”
MsgBox语句我们上次学过,这次是对它的高级应用。这句的意思是弹出“显示信息”对话框,显示的内容是存放在name变量中的用户姓名和“你好!”这个字符串,中间的“+”是字符串和变量值相连接的运算符,vbOKOnly是告诉程序在对话框里只显示一个“确定”按钮,后面的“我记住了”当然就是对话框的标题了。
注意:这些语句除对话框内容和标题外所使用的双引号、逗号、等号、加号、以及空格符均为英文半角。在使用MsgBox语句显示变量值时小能用双引号括起来,否则只能显示变量名称。
翔翔:“好了,现在关闭代码编辑器试着运行一下程序吧,如果没问题就将它存盘,然后导出为陇格式的程序。”
姗姗:“我觉得这个程序挺傻的,就会说你好,可不可以让它再聪明些?”
翔翔:“当然可以……”
三年级英语简单作文 第15篇
I am ten years old now, I am a girl, as a girl, I can do many grils’ things, such as wearing all kinds of beautiful clothes, doing gorgeous hair styles. But being a boy is tempting for me, if I were a boy, I will watch basketball game with my father and go out with him in the weekend to play football.
(我现在十岁了,我是一个女孩子,我可以做很多女孩子做的事情,比如穿各种各样的漂亮衣服,做好看的发型。但是我也很想成为一个男孩,如果我是一个男孩,我就会陪我的爸爸看篮球比赛,周末和爸爸出去踢足球。)
三年级英语简单故事 第16篇
He got out of the car and started the uphill walk. The mountain trail was mostly narrow for the first two miles. Only two people could walk side by side. When the trail got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mountainside, it was best if people walked single file. Several years ago, an experienced hiker, walking alone, slipped and fell to his death. The trail went past a small lake created by a dam, and then broadened as it went up into the heart of the mountain, away from cliffs. When Bill got to First Camp, he stopped by the small stream to look for fish or frogs. Suddenly, he heard a sinister rattling sound. Then, he felt a sharp bite on his calf. He turned around in time to see a rattler slithering off.
There was nothing to do now but walk back down to his car. He had no cell phone with him. He would remember to bring it next time, if there was a next time. Should he walk slowly, so the poison would spread slowly? Or should he walk fast, so he could get to his car and get medical help faster? Perhaps he’d meet someone on the way down.
三年级简单实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