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精选5篇)

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 第1篇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互联网数据库试题

课程代码:009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使用ADO时,可以创建的DSN是()A.用户DSN或系统DSN B.系统DSN或文件DSN C.用户DSN或文件DSN

D.用户DSN、系统DSN或文件DSN 2.下列涉及空值的SQL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A.age IS NULL B.age IS NOT NULL C.NOT(age IS NULL)

D.age=NULL 3.在CGI程序中,如果使用GET方法传递参数,用来传递查询条件参数的环境变量是(A.QUERY-STRING B.CONDITION-STRING C.CONTENT-STRING

D.ENV-STRING 4.JDBC包含多个类,其中Java.sql.Driver类属于()A.JavaJDBC类 B.JavaJDBC接口类 C.JavaJDBC异常类

D.JavaJDBC控制类

5.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中()A.元组值不允许空 B.属性值不允许空 C.主码值不允许空

D.外码值不允许空 6.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A.建立E-R图 B.把数据送入数据库

C.将E-R图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D.建立数据流图和需求说明书

7.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对象模型

D.网状模型 8.并行数据库的三种结构中,可扩充性和可用性占优势的是()A.SD结构 B.SM结构 C.SN结构

D.无法比较

9.在关系R中,代数表达式σ3<4(R)表示()A.从R中选择值为3的分量小于第4个分量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B.从R中选择第3个分量值小于第4个分量值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C.从R中选择第3个分量值小于4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D.从R中选择所有元组组成的关系

10.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两层映象的作用是提高数据的()A.可行性

B.完整性

C.独立性

D.一致性

11.若事务T对数据R已加X锁,则其他事务对数据R()A.可以加S锁不能加X锁 B.不能加锁可以加X锁 C.可以加S锁也可以加X锁

D.不能加任何锁

12.设有关系W(工号,姓名,工种,定额),将其规范化到正确的第三范式是()A.W1(工号,姓名),W2(工种,定额)B.W1(工号,定额),W2(姓名,工种)C.W1(工号,姓名,工种),W2(工种,定额)D.W1(工号,工种,定额),W2(工号,姓名)13.事务的原子性是指()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它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14.URL不包含...()A.检索协议 B.Internet节点

C.资源文件名

D.Web服务器对数据库的接口协议

15.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过程是通过对关系模式的分解来实现的,该过程中用到的关系代数运算是(A.投影 B.选择 C.除

D.连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6.在ALPHA语言中引入______是为了简化关系名。

17.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中,分解时必须遵守规范化原则:保持函数依赖和______。18.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项、______、数据存储、数据流和处理过程。19.数据库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主要包括事务故障、介质故障、______和计算机病毒。20.数据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______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21.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时要综合考虑______、存取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三方面的因素。22.将一个关系模式从2NF分解为3NF,是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______。

23.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不必关心数据分布的细节,这种性质称为______。24.ASP所用的脚本语言是VBScript或______。)

25.由并发操作引起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______、不能重复读和“脏”数据的读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26.BCNF的关系模式应具有哪三个性质? 27.常见的多媒体的建模方法有哪些? 28.简述ASP文件主要包含的内容。29.简述VBScript变量的作用域。30.简述Oracle数据库中数据文件的特征。31.数据分割一般要遵守哪几条准则? 32.简述JDBC中三种Statement对象的作用。33.简述JDBC的基本功能。

34.简述OLAP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35.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

四、设计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有如下三个关系模式: 学生:S(S#,SN,AGE,SEX)属性含义依次为: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课程:C(C#,CN,TEACHER)属性含义依次为:课程号,课程名,教师 选课:SC(S#,C#,SCORE)属性含义依次为:学号,课程号,成绩 用SQL语句完成36~39题。

36.查询“黎明”同学选修的所有课程的课程名。37.查询选修4门以上(含4门)课程的学生的姓名。38.将成绩低于60分的同学的成绩提高5%。39.删除“王兰”同学选修的全部课程。

五、综合题(10分)40.设计一个图书馆数据库,数据库中对每个读者存有:读者号,姓名,地址,性别,年龄,单位。对每本书存有: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对每本被借出的书存有:读者号,借出日期和应还日期。根据上述语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画出E-R图;(4分)②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码。(6分)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互联网数据库答案

课程代码:00911

一、选择

1-5:BDABC

6-10:CBCCC

二、填空 16.元组变量 17.数据完整性 18.数据结构 19.系统故障 20.文件系统 21.时间效率 22.传递函数依赖 23.分布透明性 24.JavaScript 25.丢失修改

三、简答题

26.P82

27。P283

28。P176

29。P181

30。P252 31.P289

32。P167

33。P159

34。P300

35。P287

四、设计题

36.Select CN from C where C# in(Select C# from SC where S# in(Select S# from s where SN=’ 黎明’))37.Select SN from S where S# in(Select S# from SC group by S# having count(*)>=4)38.Update SC set score=score*1.05 where score<60 39.Delete from SC where S# in(Select S# from S where SN=’ 王兰’)

五、综合题(1)E-R图

11-15:DCADA

(2)读者(读者号,姓名,地址,性别,年龄,单位)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借阅(读者号,书号,借出日期和应还日期)

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 第2篇

1.列出所有宠物的名称和类型。

2.找到在2001年已经注册的每一个宠物的名称和类型

3.找出不是经理但拿最高薪水的工作人员的名字

4.列出每一个工资高于公司平均工资的员工名字

5.找出给宠物治疗的平均天数.6.对每一个诊所,列出诊所号码,所在城市, 所在州和养殖场数及状态

7.列出位于城市“Brea”的管理诊所的所有员工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名字

8.列出每个拥有“吉娃娃”宠物主人的名字(第一个和最后一个)

9.列出每一个业主的名字:拥有一个宠物并,参观了位于城市“Fullerton”的诊所

10.11.12.13.14.15.16.17.列出宠物治疗已经超过2天,治疗花费了超过100美元的宠物名称和类型 列出为经理但不管理任何诊所员工的名和姓(如。,职位是经理)。

列出为他/她的宠物预约但没有送来任何诊所的)宠物主人的名字(如。,没有检查或治疗的记录)找出接受最昂贵的治疗的宠物的名称和类型, 找到迄今为止最繁忙的宠物登记月。

列出每个宠物的名称和类型,以及主人的姓氏。如果宠物没有一个所有者,显示“丢失的宠物”

找到治疗每个类型的宠物的平均成本

列出拥有一个以上的宠物的宠物主人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名字

18.19.20.21.列出每一个需要再定购药物的名称及其当前的库存。当商品库存数量小于再订货的数量水平药物需要再定购。对库存数量排序。

找到药房库存药品价值最少的的诊所(如价值。一种药物计算价值,在其药房药品库存数量*价格)给每个宠物主人列出在哪个城市治疗过宠物花费多少。

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 第3篇

随着数据库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掌握数据库相关知识、并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为此各个高校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数据库类的相关课程, 其中《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主要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要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Access数据库的操作方法以及Access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大量的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验教学在《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的讲授中应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实验内容的设置是进行实验教学的起点和基础, 实验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是实验教学目的能否达到的关键。本文将结合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 对《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实验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给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1 实验内容的设置应为学生预留思维的空间

在笔者学校使用的《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实验教材中, 每个实验项目都是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这样的结构进行组织的, 其中实验步骤详细讲解了实验内容, 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对于这样组织的实验项目,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动任何脑筋, 一步步照搬就可以轻松完成实验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 完成这样的实验内容就万事大吉了, 他们根本不用也不会去思考操作流程中所关联的数据库理论知识, 从而也就达不到通过上机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认识的目的。

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使得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求知欲缺乏, 没有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实验内容, 将Access数据库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实验内容中, 并为学生预留适当的思维空间, 迫使学生不得不去认真思考, 努力寻求实验操作流程中关联的理论知识依据, 否则就很难顺利完成实验内容。

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边操作边思考, 笔者认为对于每个实验项目可以按照实验目的、实验举例、实验内容这样的结构来组织, 其中在实验举例中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 实验内容不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主要由学生根据实验举例和其他参考资料自主完成;在实验内容的后面也可以配备思考题,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实验内容后面还可以附加具体的实验要求, 即要求学生采用指定的方法完成实验内容。例如, 在SQL数据查询部分, 同样的一个查询要求, 可以用多表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多种方式实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这一实验内容的后面提出明确的实验要求, 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实现这一查询要求。

2 为学生定制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验内容

《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在笔者学校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 为全校所有非算计专业一年级的新生开设, 时间是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 使用统一的实验教材指导学生实验并下发实验内容。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是没有难易程度区分的, 也就是说所有学生完成的都是完全相同的实验内容。

由于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起点差异明显, 同时他们对数据库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千差万别, 如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所有学生定制完全相同的实验内容, 就会存在好学生“吃不饱”, 中等生“提不高”, 后进生“吃不了”等实质性问题, 从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笔者认为应对不同学生在实验难度上区别对待。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如下处理:将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以知识验证型实验为主, 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目的, 其内容与理论教材中各章节知识点相对应, 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训练, 学生通过查阅理论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就可以完成;选做题以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为主, 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据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其内容注重与现实世界的问题情境相结合, 对教材上的数据库理论知识有所深化, 相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有所超前, 学生需要精读教材、查阅教材以外的资料, 进行自我探究才能完成。选做题本身也可以有一定的难度跨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可以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的选做题。对于较难的选做题, 也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

3 要求学生在表中录入的实验数据中应包含不正确的数据

在《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数据表的创建”实验中, 学生需要完成数据表的结构创建, 进行字段大小、字段格式、输入掩码等字段属性的设置, 设置主键以保证实体的完整性, 设置有效性规则以实现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建立表间关系后实施参照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以及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数据完整性的3个方面。数据完整性起着防止不合语义的、不正确的数据进入数据库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它是数据库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必须牢牢掌握, 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

学生在完成表结构的创建后, 会要求学生在表中输入数据, 而输入的数据一般会在实验内容中提供。笔者发现在我校使用的《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实验教材的“数据表的创建”实验中给出的要求学生录入表中的数据都是完全正确的数据 (即这些数据都符合字段属性的设置要求和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由于学生输入的都是完全正确的数据, 创建表时学生设置的那些字段属性和数据完整性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 数据完整性这个重要的知识点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被忽略掉了, 学生在实验中对这个知识点也就没有了切身的体验, 从而对此也就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 笔者建议在实验内容中给出一些违反数据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的数据, 让学生输入到表中, 当这些数据无法录入表中, 学生必然会产生困惑, 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 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 最终挖掘出隐含在实验内容中的数据完整性知识。

4 应给学生提供表设计相关的实验内容

学习Access数据库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数据库的某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数据库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Access数据库中, 表用来存储数据, 它是数据库的基础, 是数据库应用的起点。在笔者学校《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实验中, 提供给学生的都是教师精心设计好的表, 作为学生根本不用考虑表为什么这样设计, 只要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表就行了, 但在用数据库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时是没有现成的表提供给学生使用的, 学生需要自己去识别问题域, 根据各个组织机构的数据需求自行来设计表结构, 下一步才是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去实现它。因此, 如何设计表是应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没有弄清这个问题, 学生不可能具有运用所学数据库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所具有的只是将别人事先设计好的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按部就班地实现的基本操作技能。

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 笔者认为在Access数据库实验中应增加表设计相关的实验内容。由于课时的关系和学生的学习基础问题, 尽管我们在表设计问题上很难进一步深入, 但至少应通过设置相关实验内容让学生对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使他们意识到表设计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表设计问题作进一步的自我探究。对于表设计问题, 笔者认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至少应建立如下认识:①设计的每个表应只包含关于一个主题 (一个概念、一个实体或者实体间的一种联系) 的信息, 每个字段应直接与表的主题相关;②如何利用第一范式、第二范式以及第三范式对表结构进行规范化, 以消除不必要的数据冗余以及由此带来的操作异常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如下实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上述认识:①给出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域, 让学生自行设计表 (由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析, 有问题的设计由学生再修改) ;②针对特定的问题域, 给出不同的表设计方案, 由学生评析每种设计方案的优劣;③将结构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的表分解为符合第三范式要求的多个表。

5 各个单独的实验内容最后应能汇成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在笔者学校使用的《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实验教材中, 为学生设计了数据库的创建与操作、数据表的创建与维护、数据表的排序与索引、查询的创建与操作、SQL查询、窗体的基本操作、报表、数据访问页、宏的创建与应用、VBA代码的编写与应用这十个单独的实验项目。这十个单独实验项目的内容相对孤立, 缺乏内在联系, 没有体现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应用。由于每个实验项目只是让学生熟悉了一种Access数据库对象的操作方法, 因而学生对这些数据库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缺乏明确的了解;由于没有、也不能将这些实验项目最终汇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因而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缺乏整体认识, 难以建立起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对数据库在整个数据库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还不是很清晰明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认识, 笔者认为对《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实验内容可做如下处理, 即从建立在学生比较熟悉的领域的一个完整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出发, 按Access数据库涉及的知识点拆分成若干个可以单独做的实验项目。在第一个实验项目中, 将已开发好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以数据库用户的身份来使用该系统, 熟悉系统实现的功能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同时在实验文档中给出该系统的功能分析及功能模块的划分、用户的数据需求分析, 并由用户的数据需求分析延伸出第二个实验项目中涉及到的数据库及表结构的设计问题。在第二个实验项目中, 安排学生完成表结构设计及实现的实验内容, 首先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实验项目中使用的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绘制E-R图) 、逻辑结构设计 (将E-R图转换成若干个关系模式) , 然后由学生在Access软件中将这些关系模式转换成一个个具体的表, 并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向表中录入部分数据。在后面的各个实验项目中, 有些实验内容可以考虑只涉及到单个数据库对象的创建, 有些实验内容则应考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涉及到多个数据库对象协同工作的问题。特别说明的是, 对于VBA数据库编程这一内容, 因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基础问题以及教师受到课时的限制, 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较好地掌握, 因此在此类实验内容中可以考虑给出大部分数据库编程代码, 让学生直接录入查看运行效果即可, 还有一部分数据库编程代码不给出, 让学生模仿已给出的代码自行编写。在最后一个实验项目中, 引导学生将前面所完成的实验内容整合成第一个实验项目中所给出的那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

6 结束语

优化和改进实验内容的设置是提高《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内容设置的优化和改进, 应以加强学生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据库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立足点,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 要更加突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 加强实验内容与现实世界问题情境、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力度;注重实验内容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实验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和连贯性, 以建立起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 科学合理的实验内容设置, 再配以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定可以使《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洪芳.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苏俊英.开放式Oracle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10 (5) .

[3]龙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训课程中高级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3) .

[4]崔巍, 王晓波, 车蕾.浅谈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07 (22) .

[5]尹芳.浅谈数据库实验教学中学生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1) .

[6]李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 2010 (6) .

[7]杜剑侠, 耿增民, 孙晓东.基于综合案例的数据库基础实验课程设计[J].计算机教育, 2010 (17) .

[8]胡大权, 周玉敏, 杜茂康.经济管理类专业数据库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 (5) .

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 第4篇

第四章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一、填空题 1.视图、基本表 2.非过程化、集合

3.KUCUN、LIU

4.列级、表级

5.主码、单值、外码、检查

6.primary key、foreign key

7.建立、修改、删除

8.单行(单值)、多行(多值)

9.插入、修改、删除

10.表、建立

11.修改、查找

12.基本表、视图

13.没有影响、有影响

14.create view、update、drop view 15.投影、连接、选择 16.group by、order by

17.inner join、left join、right join

二、根据主教材第四章所给的商品库和教学库,按照下列所给的每条 SQL 查询语句写出 相应的功能。

1.从商品库中查询出每一种商品的商品代号、分类名、数量和品牌等信息。

2.从商品库中查询出所有商品的不同品牌。

3.从商品库中查询出品牌为熊猫或春兰的所有商品的商品代号、分类名、产地和品牌。

4.从教学库中查询出每门课程被选修的学生数。

5.从教学库中查询出只选修了一门课程的全部学生。

6.从教学库中查询出学生号为@s1 的学生所选修、而学生号为@s2 的学生没有选修的全 部课程。

7.从教学库中查询出所有已被学生选修的课程。

8.从教学库中查询出同时选修了 3 门课程的全部学生。

9.从教学库中查询出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并按人数多少降序排列。

10.从教学库中查询出每个学生选课的全部情况,并依次按学生号和成绩排序。

三、根据教材第四章所给的商品库和教学库,按照下列所给的每种功能写出相应的查询 语句。

1.select 商品表 1.商品代号,单价,数量,产地 from 商品表 1,商品表 2

where 商品表 1.商品代号=商品表 2.商品代号

2.select *

from 商品表 1

where 数量 between 10 and 20(或 where 数量>=10 and 数量<=20)3.select 分类名,avg(数量)as平均数量

from 商品表 1 group by 分类名 4.select *

from 商品表 1

where 单价>=2000 or 数量>=15

5.select *

from 商品表 1

where 单价>all(select avg(单价)from 商品表 1)

6.select distinct 分类名 from 商品表 1 group by 分类名 having count(*)>1 7.select *,单价*数量 as 总价值

from 商品表 1

order by 总价值 desc

8.select distinct 学生.* from 学生,选课

where 学生.学生号=选课.学生号 and 课程号=any(select 课程号 from 学生,选课

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 第5篇

一、选择题

1-5:BBBBC

二、名词解释

1、绕组元件:组成电枢绕组的线圈称为元件。

2、实槽:电枢表面实际开有的线槽叫实槽。

3、第一节距:一个元件两个有效边间的距离称为第一节距,用虚槽数表示。

4、第二节距 :前一元件下层边与后一元件上层边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二节距,用虚槽数表示。

5、合成节距:互相串联的两个元件的对应边在电枢表面上的距离称为合成节距。

6、换向节距:一个元件两个出线端所连接的两个换向片在换向器上表示的距离称为换向节距,以换向片数来表示。

7、直流电机电枢反应:在有负载的电机中,主磁场和电枢磁场是同时存在的。电枢磁场的出现,对主磁场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叫电枢反应。

8、空载特性:在发电机的转速保持额定转速,负载电流为零时,空载电压随励磁电流变化的关系。

9、变压器的变压比、变流比:变压器的变压比是指原边电压与副边电压之比。变流比是指原副边的电流之比。

10、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是用来反映该变压器传送最大电功率的能力。

三、问答题

1、电压互感器与变压器有何不同?

答: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力变压器相同,但由于用途不同,因此,在设计时有不同的要求。通常电力变压器在电压误差上虽有一定的要求,但其电压变化率较大,一、二次电压间的相角差也可以不考虑。而电压互感器的误差要求则比电力变压器严格,电压变化率极小。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仅供给仪表或继电器的电压线圈。

2、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为什么要一点接地?

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

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精选5篇)数据库实验4及答案 第1篇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互联网数据库试题课程代码:00911一、单项选择题(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