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试验检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精选9篇)
试验检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第1篇
试验检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王林攀
一、总体要求:做有痕、追有踪、查有据
试验检测资料在保证内在质量的基础上,还注重提高外在质量,并要求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报送,以便指导管理和施工。所谓内在质量是指试验检测资料的内容要准确、真实、完整、规范;外在品质则是指及时和美观。具体要求如下:
(一)及时:是针对试验检测资料的时效性而言,在每个施工工序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资料都应该及时收集和整理,并按要求报送审核和归档,为动态管理提供最快的信息和资讯。
(二)准确:是指必须坚持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严格按程序,严禁采用“回忆录式”填写资料,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无误,如控制的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数据的记录、计算、审核准确等。
(三)真实:是指坚持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禁伪造原始记录,闭门造车等捏造数据来满足试验和检测频率要求,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等。应重点对试验检测的资料真实准确性进行审查。
(四)完整:是指试验检测资料齐全、规范、无遗漏,如不合格工程试验检测资料——停工返工整改——复工返工后复检试验检测资料等资料的闭合,试验和检测频率符合规范要求等。
(五)规范:是指表格填写、文件分类、科目编排科学、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容易查找。
(六)美观:要求竣工资料文字清晰、幅面整洁,成品符合档案存档规定,适于长期保存。
二、原始记录填写
原始记录是人工读数的真实记载,要求数据实时记录并做到笔迹清晰、工整,绘制线条清晰耐久,签名必须齐全。试验者必须是持交通部检测员证且经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签字,校核者必须是持交通部检测师且经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签字。绘制和签字应使用不易褪色的蓝黑墨水、黑墨水,现场记录可使用HB铅笔书写。禁止使用圆珠笔、铅笔、红墨水、纯蓝墨水等易褪色的书写工具书写。填写的日期、样品、试验环境、检测设备、工程桩号和部位等相关信息准确,使用的计量单位、数据修约符合规范GB8170-2008《数值修约的规则》要求,当发现记录错误,更改方法是:在错误处划两横,以示作废,划杠后应能辨认出作废的记录内容。在错误记录上方填写正确的记录,并在记录旁小签更改人姓名。记录填写完整后必须由在场试验人员和旁站监理签字。
三、试验数据处理
人工整理、计算、处理试验数据应做到分类清晰、计算方法步骤正确,应用计算机软件平台处理试验检测数据,应如实将原始数据和试验相关信息录入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系统自动计算、处理并输出相应的试验记录及报告结果,处理后的记录和报告结果一部分是原始数据记录的再现,另一部分是经过计算和处理过的试验结果。因此,要求试验人员在录入数据和信息时准确、无误,系统软件平台稳定、可靠。
四、试验成果审核
1.溯源性审核
(1)试验样品的名称、规格、来源、批量应与取样台帐相符。(2)工程信息的名称、桩号、部位应与实际工程相符。(3)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应与原始记录相符。
(4)试验检测用的设备名称、编号、状态应与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台账、使用记录等相符。
(5)时序信息如取样日期、试验日期、报告日期等应与实际相符,不得前后矛盾。
(6)数据信息如手工记录、存储光盘(含软盘)等真实可靠,并与现场影像视频资料、计算机存储的数据相符。2.完整、规范性审核
(1)表格采用统一样式,表格内容中意见签署和签名栏一定要手写,其他内容手工填写或打印,但原始资料必须按其要求手工填写。
(2)授权签字真实、齐全、有效。签名应该是本人签名或授权代签名,代签名必须是签代理人本人的名字,不允许代替别人签名。表格中的签名应签在表格规定的位置上,关键签名不能由同一个人重复签署,如计算与复核不能是同一个人签名。签名必须手签全名,不能以盖章、打印或复印代替手工签名。
(3)成套表格资料如原始数据、试验记录、试验报告以及各类报批表中试验参数、内容、指标等其他信息均应完整且一一对应,相互闭合。3.结果准确性审核
(1)试验数据的记录、计算公式及过程、计算结果准确,控制的技术指标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
(2)表格中的意见、结论填写用语必须严谨规范,描述准确,如评价用“合格”、“不合格”等词语,不能用模棱两可的“基本合格”等词汇。
必须做到:
1、四个对应:试验台帐、仪器使用记录、试验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是否一一对应。
2、四个符合:试验设备是否符合检测要求,试验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试验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要求,试验数据是否符合现场实际和规范要求。
3、四个统一:
⑴试验报告、试验台帐和材料台帐的闭合统一。主要是在产品的进场时间、产地、批号、批量、规格上的闭合和统一。
⑵原始记录和仪器使用台帐的闭合统一。主要是在试验时间、试验人签名、试验内容上的闭合和统一。
⑶试验报告和原始记录的闭合统一。主要是在试验数据、试验日期、试验人签名上的闭合和统一。
⑷试验台帐和试验报告的闭合统一。主要是在试验日期、试验编号、试验结果、试验检测内容上的闭合和统一。
试验检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第2篇
在建筑工程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时,除了现场实体质量检查以外,监理工程师均应对质量控制资料进行核查,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认。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监理工程师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和工程程序并不熟悉,甚至流于形式,工作不够深入。其实,由于在进行分部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竣工预验收时,现场相应施工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对实体工程质量的检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由过程资料来体现,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要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的核查,需要从程序、内容、要求和实施方法等各方面认真完成,而对于这些内容很少有专门资料或教材涉及,只能由监理工程师依靠自身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根据国家现有工程质量验收规定,结合地区惯例和工程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核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包括进场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其检查验收记录、见证取样检验报告,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施工测量放线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序交接检查记录、试件与试块的见证送检试验报告,工程质量问题处理记录、质量事故处理资料报告等。
对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的核查必须从工程一开始就开始进行,包括最初的基准点坐标、水准点标高引测,施工测量放线、材料进场验收和检验批检查验收等工作,必须对每一项工作涉及到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进行认真审查,确保每一份质量控制资料的合法性、有效性。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时,需要将该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包含的所有分项工程的全部质量控制资料进行认真核查;单位工程竣工预验收(注意:是预验收而不是竣工验收)时须对所有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进行核查。
很多人认为质量控制资料的核查应该在竣工验收时进行,其实不然。因为最工程资料收集、归类与检查、核查,本身就应该在预验收阶段进行,工程资料的齐全有效是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经监理方预验收确认现场实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工程资料齐全具备有效竣工验收条件情况下,才能由建设方确定并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并提前七天通知工程所在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届时到
场监督。同时质监站对拟验收工程的资料审查也是在监理方经审查符合要求前提下进行的。一旦质监站发现工程资料中存在短缺或其它问题,除了施工方有责任进行整改、补充外,也说明监理人员工作上也有一旦责任。另外,从《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表》签字栏也不难看出,签字栏只有施工方项目经理和监理方总监理工程师,而竣工验收是由五大主体及相关技术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进行验收的。有些单位在报送竣工报验单时,总是只报送一张《竣工报验单》让监理签字,其实还应该附上《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表》和《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以及各分部工程资料汇总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总数量)和施工方竣工报告等资料。
核查的工作程序: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查,达到合格要求以后报送现场监理机构核查。监理方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的监理工程师按照工作分工归属对本专业质量控制资料进行认真核查,最终由总监审查审批并签署核查意见。
核查工作要求:施工方须对分部(子分部)或单位工程的所有质量控制资料进行全数统计,认真检查。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根据重要性和以往检查情况重点抽查、复核。每次核查均应留下核查记录,将存在的问题及资料缺失情况记录在案,并对施工方提出整改限期。
试验检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第3篇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是整个大气探测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气象部门开展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的基础, 资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气象服务效果及工作效益, 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加强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存贮、传输等各个环节进行通过测报员监控、查询、分析、处理等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以降低数据误差, 维护大气观测资料质量, 使气象观测原始数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完整性, 为气象预报工作提供准确性、代表性和可比较性的气象数据资料。彭山县气象局属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 担负着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气象行政执法、雷电灾害防御、气象科技服务等工作任务, 因此加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对于获取准确、及时的气象观测数据从而提高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质量以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
1.1 控制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主要由原始数据Z文件和人工处理B文件储存, B文件在每下月初转换生成月报表A文件, 次年初生成年报表Y文件, 为满足自动气象站数据储存需要, 可增加多要素分钟文件J文件, 用于A文件的补充, 气象测报员在作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时, 主要就是针对A、J、B文件数据进行维护。《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簿表格式》等技术规定中对A、J、B文件中所涉及的观测要素数据产生的各种情况都有着详细的说明, 因此可作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
1.2 控制码含义
质量控制码可表示观测数据的质量状况, 通常台站级质控过的数据, 其控制码显示为0。在A文件中, 其数据格式定义了数据的正确、可疑、错误、订正值、已修改、缺测、未质控等7种质量属性, 每一个观测数据后面都对应一个质量控制码。
1.3 控制方法
彭山县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可通过实时数据监控软件、各种查询平台、审核软件等, 开展气候极值范围检查、极值检查、格式检查、逻辑检查、时间与空间一致性等检查, 然后加以人工维护数据来完成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2 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质量控制
基层台站自动气象站在数据采样、处理、存储到传输, 每个工作环节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 因此在日常测报工作中, 要根据气象观测的不同环节做好不同的质量控制工作。一般情况下, 基层台站的数据文件都要经过日监控和预审及审核, 才可防患于未然, 其中观测资料的日监控和预审是搞好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的最基本的保障, 而且据统计, 这一阶段的数据质量问题可占所有疑误信息的66.7% (此数据的依据是哪里来的?) , 所以要在此阶段重点做好按时巡视仪器等工作, 并通过人机交互监控以保证观测仪器的正常工作, 同时做好分钟、小时、日数据的查询, 及时发现异常并按照规范规定进行人工判别处理。
2.1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 (AWSDataQC) 软件在对于Z文件、J文件的维护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Z文件、J文件数据异常的机率较小, 如若数据异常或遭到破坏但RTD文件正常时, 可利用RTD文件中的数据导入Z文件 (J文件) 对其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来维护Z文件 (J文件) 数据质量的准确性。
2.2 四川省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人机交互监控平台
2.2.1对A、J文件的完整性进行检查时, 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和附加信息4部分构成A文件, 且最后结束符为######, 只有一个回车;台站参数、观测数据2部分构成J文件, 最后结束符为??????, 有一个回车。利用上月观测资料作比较来确定A、J文件台站参数是否正确, 如果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出现不一致时, 应先查看A文件附加信息是否进行了特殊备注;遇季节转化时, 要查看观测项目标识有无变化, 观察其变化是否与观测数据变化保持一致;还要注意观察降水量观测标识与A、J文件的一致。建立省站 (我们是一般站, 应该叫本站) 审核规则库, 根据《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数据维护功能对A、J文件进行格检审核和审核维护, 对于软件检测出的疑误信息要认真逐条检查分析, 判断出记录的变化是否合理, 并对异常或缺测信息进行正确维护及处理。
2.2.2人工配合对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时, 要重点配合检查云、能见度等目测项目及相关要素。同时有高、中、低云存在时, 要先检查记录的云状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云系的演变是否具有一定规律, 降水性质是否符合云系特征等。值得注意的是, 气温的月最高 (低) 值一般应与地面温度的月最高 (低) 值出现在同一天或前后几天;水汽压最小值与相对湿度最小值通常发生在同一天或前后几天。
3 彭山县气象局2.7 (2012) 案例分析
随着嗲面气象观测系统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 各种传感器及电缆线等极易出现故障和老化、磨损现象。通常, 地温传感器主要故障主要为取值范围的线性变化异常, 一天中会有几个时次出现突变, 造成数据资料不可用;雨量传感器故障一般为记录值偏小等。因此, 要做好日常正点后的数据维护工作, 通过多个时次监测对比判定数据是否正常;当出现故障后, 能及时判断数据的异常。本文以彭山县2012年2月7日20cm地面温度传感器质量控制为例, 对基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及处理操作流程作出阐述分析。当地温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可能造成数据差别较大, 故障造成了11:00~15:00时20cm地温缺测, 分析判定15:00地面最高温度未受影响而地面最低温度受到影响时, 可按缺测处理, 15:00对应的0cm、5~15cm地温可利用内插法求得;20cm地面温度可按实有记录统计进行24次平均得出, 4次平均值以24次平均值代替;20cm地温11:00~15:00旬、月平均值应按实有记录进行统计, 日平均地面温度栏内对应的旬、月平均值要按横行统计获取。这种处理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最后应在值班日志和气象记录薄上作出明确备注。
摘要:准确、可靠、及时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资料是气象部门开展气象活动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气候预测预报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入手, 分析探讨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质量的控制及处理, 以期获得完整、准确的地面观测资料。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数据文件,质量控制,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薛鸣方, 王瑞余.提高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资料质量的探讨[J].
气象监测中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 第4篇
关键词:气象监测 降水资料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05-01
气象监测的降水资料对于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国的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加强对于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由于其降水特点,进行气象监测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在气象监测中的降水资料能够达到要求,就必须优化我国的地面自动气象站系统,并且也需要逐步的建立起比较实用的制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在这样的方法下就能够为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以及相关的预报工作提供内容详实完善,可信度较高的监测信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 目前我国自动气象站中降水资料质量不高的原因
1.1 局部气候的变化较大
由于我国的局部气候具有变化较大的特点,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就会出现一定量的扰动,监测数据以及向邻近的站点在同时间的比较,检测出的气候情况会出现较大的不同。这种现象就被称作气象监测出现了疑似的“异常”。但是这种数据却经常能够反映在这一时间段内的真是天气情况,可以被称作真值。
1.2 gross误差
Gross误差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因为测量仪器以及在传输以及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因为有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非气象意义偏离错误的一些气象资料。这种气象资料主要是表现为在站点测量出数据后数据严重偏离真实的天气数据。
1.3 系统性的误差
这种数据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因为雨量计的结构以及进行雨量监测的过程中测量场地的环境条件引起的误差。系统性误差的起因并不能够完整的被了解。系统性的误差往往会造成降水量较少的结果。
2 如何在气象监测中对降水资料进行质量控制
2.1 进行界限值的检查
气象监测的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界限值的检查。界限值的检查主要包括了气候界限值的检查以及仪器界限值的检查。在仪器界限值的检查方面,首先应该将雨量传感器进行检查,查看雨量传感器的工作过程是否正常,并且也需要对雨量传感器测量出的各种数据进行相应的比较,从而发现在仪器界限值中的一些问题。而对于气候界限值检查的方面,需要对降水量的界限值进行相应的判断。降水量的上下限值需要在合理并且规定的范围内。目前我国的气候界限值检查主要是使用常规探测中的极限值来作为气候界限值。例如在降水资料中的界限值为0~150 mm/h。
2.2 空间一致性的判断工作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经常会有大范围的降水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是对这些地区的稳定性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经常是呈正态分布的,因此空间一致性也就会显得比较明显。而对于气象工作的实际过程中,各个站点之间的样本数量经常会显得不充分,因此就需要对于一些较大的纪录作出相应的判断,并且使用模拟二次多项式的方法来对一些较小的数据也作出相应的判断。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让测量出的数据显得更加直观与合理。这种方法主要是适用于已经过滤出了有较大偏差值的站点。而为了避免一些局部中小尺度天气被过滤掉,就需要使用人机对话或是要素匹配一致性等方法来进行确认。
2.3 时间序列一致性的判断
对于气象工作而言,降水量的分布不均匀是无法通过人工方法来进行排除的。但是对于某一个单独的测量站而言,如果降水量较大,那么就能够呈现峰态分布,而且在同一个区域内的相邻测量站的时间应该是相同的。通过这些特征,就可以进行时间序列一致性的判断工作。在时间序列一致性的判断工作中,可以根据雨量随时间的变化来进行判别,在具体步骤上可以从降水时长以及降水量变化的角度进行。
3 结语
目前我国对于气象监测中的降水资料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就需要在气象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注意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降水资料的质量可以从界限值的检查,空间一致性的判断以及时间序列一致性的判断三方面进行,从而能够加强对于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吴泓,袁成松,钱玮,等.气象监测中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J].气象科学,2012,32(6):659-664.
[2]王叶红,赖安伟,赵玉春,等.降水资料同化在GRAPES-MESO模式中应用试验研究[J].大气科学,2013,37(3):645-667.
[3]王叶红,赖安伟,赵玉春,等.降水资料同化在梅雨锋特大暴雨个例模拟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学报,2012,70(3):402-417.
质量控制资料 第5篇
第一册地基处理子分部工程测量放线记录水泥合格证/试验报告砂/石试验报告石灰/粉煤灰试验报告砂、石料/灰、土料配合比报告地基强度或承载力检测报告水泥土试块试验报告桩体强度或桩身质量检验报告复合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检验报告其它原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施工记录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竣工平面图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成情况报告工程局部暂停施工通知书/工程复工通知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资料行政处罚记录不合格报告处理记录地基处理子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地基处理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二册子桩基子分部工程桩位测量放线图钢材合格证/试验报告钢材焊接试验报告/焊条(剂)合格证/焊工上岗证4 水泥合格证/试验报告砼外加剂合格证/试验报告砂/石试验报告砼配合比报告商品砼出厂合格证钢筋砼预制桩(管桩)合格证非商品预制桩同条件养护砼强度试验报告/强度统计表11 标准养护砼强度试验报告/强度统计表电焊接桩焊缝探伤检查报告(重要工程抽检10%)13 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嵌岩桩)施工记录(含预制桩进场检查记录)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砼施工记录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桩身偏位处理文件及检查结果资料桩基承载力检测报告/桩身质量检测报告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成情况报告工程局部暂停施工通知书/工程复工通知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资料行政处罚记录桩基子分部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桩基子分部质量验收报告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三册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钢材合格证/试验报告钢材焊接工艺试验报告/正式焊接试验报告焊条(剂)合格证/焊工上岗证钢材机械连接工艺试验报告/正式连接试验报告/套筒合格证水泥合格证/试验报告砼外加剂合格证/试验报告砂浆外加剂合格证/试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砂/石试验报告商品砼出厂合格证砖、砌合格证/试验报告防水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砼/砂浆配合比报告砼强度(标养/同养)试验报告/强度统计表/抗渗试验报告砂浆强度试验报告/强度统计表回填土密实度检验报告深基坑支护工程变形观测/相关检测报告地基验槽记录/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验收报告深基坑检查要点检查记录高大模板检查要点检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除地基处理、桩基外)构件合格证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成情况报告工程局部暂停施工通知书/工程复工通知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资料行政处罚记录不合格试验报告处理记录/检测报告地基和基础分部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地基和基础分部质量隐蔽验收记录地基和基础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有效凭证文件和农民工工资发放表
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四册钢结构子分部工程原材料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场验收记录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项目(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附录G要求)
2.1 见证取样送样试验项目的检测报告
2.2 焊缝质量的检测报告和检查记录
2.3 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的检测报告和检查记录
2.4 柱脚及网架支座的检查记录
2.5 主要构件变形的检测报告和检查记录
2.6 主体结构尺寸的检测记录
2.7 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检测报告有关观感质量检验项目检查记录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中强制性条文检验项目检查记录及证明文件隐蔽工程检验项目检查验收记录不合格项的处理记录及验收记录重大质量、技术问题实施方案及验收记录钢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钢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五册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钢材合格证/试验报告钢材焊接工艺试验报告/正式焊接试验报告焊条(剂)合格证/焊工上岗证钢材机械连接工艺试验报告/正式连接试验报告/套筒合格证水泥合格证/试验报告砼外加剂合格证/试验报告砂浆外加剂合格证/试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砂/石试验报告砖、砌合格证/试验报告商品砼出厂合格证/构件合格证混凝土施工记录砼/砂浆配合比报告砼强度(标养/同养)试验报告/强度统计表/抗渗试验报告砂浆强度试验报告/强度统计表沉降观测记录/垂直度测量记录预应力构件、锚具、夹具合格证/检验报告预应力构件、锚具、夹具检查记录预应力钢绞线合格证/试验报告预应力张拉、灌浆记录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水泥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高大模板检查要点检查记录质量缺陷处理记录建筑节能专项质量验收报告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成情况报告工程局部暂停施工通知书/工程复工通知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资料不合格试验报告处理记录行政处罚记录检验批、分项、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除钢结构、幕墙外)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有效凭证文件和农民工工资发放表
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六册幕墙子分部工程材料、附近及紧固件、构件及组件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进场验收记录材料及紧固件、构件及组件进场复试报告、性能检测报告硅酮结构胶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报告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检测报告幕墙的风压变形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检测报告防雷装置测试报告其他设计要求的性能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抗雨水渗漏性能检查记录(应分层检查)质量保证书(玻璃幕墙要求十年)幕墙构件出厂合格证(指厂内加工的:
1、横梁、立杆等构件;
2、隐框、半隐框幕墙的结构装配组合件)13 幕墙子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幕墙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七册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各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各种材料的进场验收记录/复试报告门窗的生产许可文件门窗出厂合格证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检测报告外墙饰面砖的粘结强度检测报告外墙铝(塑)窗三性检测报告室内环境检测报告蓄水检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装饰装修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装饰装修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八册屋面分部工程防水、保温隔热材料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2 防水、保温隔热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复试报告3 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检验记录淋水或蓄水检验记录抽样质量验收及观察检查记录
屋面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屋面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九册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分部工程材料、配件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2 管道、设备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记录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系统清洗、灌水、通水、通球试验施工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分部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7 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8 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十册建筑电气分部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2 设备调试记录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避雷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7 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大型灯具牢固性试验记录线路、插座、开关接地检验记录施工记录建筑电气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审查表12 建筑电气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其它质量控制资料
第三部质量控制资料 第6篇
(一)、建筑与结构
一、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
1、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总记录表
2、统一标准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表
3、地基基础工程各规范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表
4、混凝土结构工程各规范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表
5、砌体结构工程各规范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表
6、地下、屋面防水工程各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表
7、装饰装修工程各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表
8、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各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表
9、电气工程各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表
二、图纸洽商记录:
1、设计变更通知
2、图纸会审、洽商记录
三、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1、规划部门的定位放线验线单
2、规划部门的定位坐标,高程控制记录
3、施工放线记录
四、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进场试验报告
1、钢材出厂合格证,进厂抽样复试报告汇总表
2、钢材物理性能复试报告
3、钢材出厂合格证明书
4、水泥出厂合格证,进厂试验报告汇总表
5、水泥复试报告
6、水泥安定性试验报告
7、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
8、烧结砖,多孔砖,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汇总表
9、烧结普通砖,多孔砖检验报告
10、烧结砖,多孔砖出厂质量证明书
11、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进厂复试报告汇总表
12、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
13、墙地砖出厂合格证
14、涂料出厂合格证
五、施工试验报告
1、砼配合比报告
2、砼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3、砼试件强度等级统计分析评定汇总表
4、现场施工砼试件强度统计分析评定表
5、砂浆配合比报告
6、砌筑砂浆抗压试验报告
7、砂浆强度试件统计分析评定表
8、土壤击实实验报告
六、隐蔽验收
1、钢筋工程隐蔽记录表
七、施工记录
1、地基验槽记录竣工前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2、地基验槽记录
3、土及灰土地基回填现场实验记录
4、分层回填现场抽样试验点位置示意图
5、砼浇筑申请表
6、砼配合比用水量调整及开盘鉴定记录表
7、现场混凝土施工全过程施工记录表
8、现浇砼模板安装、模板拆除记录表
9、砼配合比及浇筑施工记录
10、砼坍落度检查记录表
11、砼同条件养护施工记录
12、砼台账
13、砂浆台账
14、构件吊装检查施工记录表
15、基础结构工程检查施工记录表
16、±.0.00以上主体结构检查记录
17、各类门窗抽查记录
18、砌体质量控制施工记录表
19、构造柱配筋、砌体配筋拉结筋施工记录表
20、屋面防水工程质量检查施工记录表
21、各类幕墙安装施工记录表
八、预制构件、门窗合格证
1、预制楼板合格证
2、预制楼板进厂试验报告
3、塑钢窗出厂合格证
4、水泥珍珠岩合格证
九、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查记录
1、人工地基检查报告
2、砼同条件试块统计分析评定记录表
3、砼同条件试块实验报告
4、钢筋砼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
5、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地基验槽验收记录表
十、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1、地基与基础分部及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表
2、主体分部及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表
3、分部工程通过验收各方会记录
(二)给排水及采暖工程
一、材料、配件出厂合格证及进厂试验报告
1、管道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汇总表
2、管道材料出厂合格证
3、管件材料出厂合格证
4、阀门出厂合格证
5、暖气片出厂合格证
二、管道、设备严密性试验记录表
1、管道系统、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表
2、阀门及散热器安装前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表
3、管道焊口检查记录
4、管道及设备保温检查记录表
三、隐蔽工程
1、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
四、系统清洗、灌水、通球试验记录
1、排水管、灌水、通水、通球试验记录表
2、卫生器具储水试验记录表
3、管道、设备清洗记录表
4、采暖系统运行及调试
5、生活给水管道冲洗消毒记录
五、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2、室内给水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3、卫生器具安装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4、室内排水系统子分部工程质量记录表
5、室内采暖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三)、建筑电气
一、材料、配件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1、设备、材料进场全数检查记录汇总表
2、照明成套灯具现场抽样检测记录表
3、插座、开关现场抽样检测记录表
4、电线、电缆线经和绝缘层厚度进场抽样检测记录表
5、电线、电缆出厂合格证
二、电气设备调试记录
1、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记录表
2、漏电保护装置试验记录表
3、电气设备调整,试验记录汇总表
三、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1、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汇总表
2、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3、电主线路绝缘电阻检测记录表
4、线路插座、开关接地检测记录表
四、隐蔽工程验收
1、建筑电气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汇总表
2、建筑电气隐蔽验收记录表
试验检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第7篇
1、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变更)质量的控制:
施工图设计文件由设计院编制,是现场施工的依据,也是编制竣工图的依据。广东石化炼油千万吨改扩建工程由洛阳院、南京院、中元公司、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设计单位设计,各设计院有其独特的编制方式,如洛阳院的设计文件以文表号代替专业,不再在图标中增加“专业”栏,南京院的图纸可能出现图纸、目录、分目录同时出现在一个目录号中,而中元公司的设计图纸的图号则由工号、专业、年号等组成,各专业一目了然,不足之处则是同一个项目可能有多个工号,同一工号可能有数个总目录,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各设计院所出的变更单也基本存在工程名称、单元名称、项目号、图号等与规定的有所差异,重号、缺号情况较为普遍,并有大量的传真件、大量的变更内容。同时,代材单、变更单不注明原图号,给编制竣工图增加了难度。
做好设计文件质量的控制,首要的一点是资料人员要了解各设计院的特点,做好验核工作,验核的要求包括:①清单与实物是否相符,目录与内容是否一致;②图纸的工程名称、单元名称、项目号、图号等是否与规定的一致;③本次来图与历次的来图有无矛盾或错误,代材单、变更单、工程联络单是否规范、有无重号或空号,存在哪些复印件、传真件,修改量大约占多少等情况。来目录时核该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来分目录时核整个专业的所有文件,来总目录或总分目录时核整个装置或单元的所有文件。验核应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应做好跟踪。所有设计文件存在的问题都应在项目中交前全部解决。
2、厂家档案质量的控制
厂家档案资料由厂家提供,经采购方验核后移交,有合格证、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图纸等多种内容,包括设备、仪器、仪表和材料等多种类别,有国产和进口之分,资料本身复杂繁多,加之涉及厂家多,各厂家提交的资料又各有其特点,情况复杂,给厂家资料的验核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一般情况下,商务合同及其技术附件会对厂家应提交的资料有一个要求(也有未要求提交资料的),就我厂而言,参与签订合同的部门有采购部门、使用单位、专业管理部门等,工程管理单位及档案管理部门被排除在外,而在厂家提交资料时,采购人员不予把关,在将资料发给使用和管理部门后,这些部门也很少核实其完整性,造成长期以来工程管理部门只能是被动的接收,即交什么收什么。而商务合同或协议的多头签订造成归档难,档案部门难以了解项目的应交资料情况,也只能是被动的归档。
厂家档案资料包含了物供中心采购部分(即甲方采购)及EPC项目由总包单位采购的部分。对于甲方采购部分,档案部门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摸索,略有成效,基本上能保证主要的资料收集齐全:基本上做到按要求领取及验核,如,要求物供中心提供移交清单并需注明项目名称、设备仪器仪表名称及位号、资料名称等,并进行验核清单与实物是否对应,每台设备是否至少有一份原件能满足档案的要求(整洁、清晰、签章齐全),压力容器应同时有竣工图章和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章等。并结合经验,主动出击,避免随机资料不齐,给归档工作增加难度,如:机泵的随机资料除了泵本身的性能曲线、使用说明书等外,一般应有电机的使用说明书(利旧除外);新氢压缩机组应包括压缩机部分、水站、油站、压力容器及配套的仪表、电气资料等。在没有合同或协议的情况下,对照设计图纸,了解采购情况及应提交的资料,争取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及时做好催交工作,迫使业务人员重新重视,对照合同或协议检查厂家资料,完善所交资料。对于EPC项目,档案部门曾寄希望于EPC单位的规范管理和有效控制,只是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和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只是针对易于忽视的问题做了适当的提醒,结果发现厂家不按合同汇总移交,EPC单位质检人员不认真把关,造成随机资料归档不齐,
虽然最终EPC单位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归档时间。针对EPC项目厂家资料质量有所失控的情况,档案部门适当完善了做法:①规范合同内容;②全面了解施工图纸中应采购的设备仪器仪表情况,并进行汇总;③要求EPC单位及时移交商务合同及其技术附件,并把资料内容补充到汇总表中;④要求供使用及专业管理部门的资料提前移交,以掌握厂家资料提供的进度和初步审核资料情况,及时做好反馈和督促EPC单位进行完善,尤其是做好厂家现场安装调试资料的及时收集。
3、施工文件质量的控制
做好施工文件的质量控制,档案、资料人员、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等都各有其责任,档案人员从档案的角度进行把关,其他方是从工程内容上负责。项目资料员是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桥梁,应承担比档案人员更大的责任,即不只是从档案的角度把关,也要从工程的角度把关。项目资料员从工程角度进行把关,与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的把关,有一定的互补性资料员清楚项目共包含哪些的内容(图纸),现场人员则更清楚施工单位提交的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实际。
档案资料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工程的内容体现在项目图纸之中,若干套图纸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一点,项目管理、资料管理和工程监理都必须清楚,因而,项目管理单位应做好:下达计划要科学,图纸发放要严格按计划,资料的归档严格根据图纸的发放情况,如此环环相扣,方可做好资料工作。
进行施工文件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以下几步:①对照合同、计划及图纸发放情况,验核竣工图及设计变更单是否齐全;②验核交工记录是否齐全;③验核设计变更是否已全部在施工图上体现;④验核所有资料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包括:表格的填写、会签、盖章,综合卷册及专业卷册组卷是否合理,竣工图的折叠是否符合规范等。
档案资料质量控制包含在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上述的一点尝试虽不愧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遭遇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
由于项目复杂,涉及多套装置或单元同时进行,工期紧,在一切为了进度的前提下,出现了大量的设计变更。一方面,无论是设计单位编制最终版施工图还是施工单位编制竣工图,均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最终情况,遗漏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项目经理、质监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往往一人负责多个项目,现场任务重,未能尽职做好交工资料的审核工作。
制度不健全。资料作为档案的前身,没有一个主管单位,也没有一个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如的《设计文件发放暂行规定》仅规范了内部发图的程序,对设计院的设计出图并没有统一的规定;《随货资料的管理规定》仅规范了作为甲方的采购部门采购时随货资料的内容和份数,并没有规范资料的质量及验核的责任,更没有包括对EPC项目中随货资料的管理要求。
设备仪器仪表的采购合同及技术协议的签订没有固定的主管部门,造成技术协议归档困难,按协议执行的难度也大。
各施工及工程管理单位,大多不重视档案资料工作,一些施工单位无资料员,有资料人员的单位也往往将资料员按最低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员的积极性。对项目管理单位而言,一方面,在施工阶段,需要和着现场紧张的节拍而忙着资料的验发,同时需兼顾归档的要求和为归档而准备,另一方面,在工程完工后,又要忙着交工资料的编制和审核,无休无止,成了整个项目阶段最饱和和繁忙的岗位,而资料岗位却是唯一的一个享受“二线”待遇的技术岗位(甚至低于招标和计划人员),因而,存在责任心不强、人心不稳的情况,一些资料员干脆就装聋作哑,不认真把关就直接移交档案馆,等档案馆发现问题再来解决。。
试验检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第8篇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数据文件,质量控制和处理措施
前言
地面自动气象站的不断普及, 在带来广泛观测数据的同时也引发了观测资料质量的系列问题。如何从观测场环境、观测设备运行情况和观测人员3大影响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质量因素上找到突破点, 避免因为上述工作控制不到位造成的数据缺失现象, 给气象测报提供全面而精准的数据资料成为了热点。
气象信息系统中的气象数据本就是重点核心部分, 实时气象数据的迅速、及时和准确不仅直接影响气象测报准确率, 后续更影响人们根据预报情况采取的生产、生活方式。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各类观测或者探测方式获取的气象数据进行管理和加工 (简称气象资料处理) 成为气象工作的新发展途径。在国家气象局对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当下, 怎样进行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才能满足严要求, 南京气象站就用他们的工作实例给以正面回答, 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提供了有利借鉴。
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涉及的内容
1.1 质量控制处理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涉及的基础资料都经过Z文件及B文件储存, 而下月初将B文件生成月度表A文件, 下年初生成Y文件。中间会添加用于补充文件的多要素分钟J文件。这4个文件涵盖了气象观测数据所有详尽内容, 它们就是质量控制处理的重要依据。
1.2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包括的内容
从广义地面气象站基础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等方面来看, 包括:地面观测月资料编制、观测软件在资料审核中应用, 如何人机结合预审资料等方面内容。从南京气象局工作实例看,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内容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基层台账自动气象数据日监控及预审, 台账基础参数的录入及审核, 多线程实时气象资料处理和不定时系统自动气象资料处理等内容。这一处理内容上的改变, 增强了时间效率, 提高了CPU使用率, 较好的将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带入高自动化、集成化分析新阶段。
2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和相关措施
结合南京气象局的具体做法, 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如下汇总分析。
2.1 挑战传统, 集中能源发展地面气象自动测报
在明确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3个关键因素:观测场环境、观测设备运行情况和观测人员的基础上, 集中能源发展自动气象站。将传统人工测报的复杂过程简化为电子自动测报进行连续性检查和控制。缩短了数据观测时间跨度, 实现了电子传感传输, 减少了预报数据的偏差。此外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制定适合自身的控制处理系统, 实现人机交互可视化的完美结合, 弥补2者之间的不足, 比如人工检测的不准确性, 电脑不能对数据详细判断等, 来提高数据处理的自动进程和时效能力。
2.2 加强台站级控制措施
基础资料都由观测站而来, 因此观测站级别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就更为重要。在这一级别控制措施上, 要充分发挥自动采集、计算机自检方面的优势, 严格自动化控制系统。台站级的质量控制是基础控制, 这一关必须把握好, 必须在质量控制方案设计里将所有可能进行的控制工作规划好, 在台站日常工作中做到位, 在日常检查监督中严把关, 及时发现数据缺失、自动提示信息和人工对气象数据的影响问题, 相应予以快速处理。
2.3 分层次进行质量控制
将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按照站、市、国家3个级别层次进行, 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处理, 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分层次推动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处理水平。
2.4 针对自动站仪器的控制处理
其实这一点主要是对设备因素方面引起的特殊问题方面采取的控制措施。依照经验, 自动站的仪器所产生的校准漂移能够导致气象观测资料质量出现偏差。所以就要着力研究质量控制流程, 固定时段对使用中的仪器输出资料进行均检, 排除仪器漂移对数据的影响。
2.5 突出人机结合中人的作用
人机结合控制处理气象观测资料的方式要长期保持, 在自动测报数据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环境下的特殊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判断还是要依靠人工检查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人工并不是没有要求的, 应提升检测人员专业素质, 更要注重质量评估专家的作用。
结合南京自动站资料的特点, 能够明确几个方面:
自动观测资仍然遵循资料观测基本规律, 不能脱离传统方法;计算机自动控制与人工相结合交互进行气象观测资料控制和处理十分必要;长期累积的气候环境资料与统计检验方法结合;探索国际新创空间检验方法, 让其逐步适应中国气象测报工作需求;多种控制处理方法综合应用。
2.6 控制措施要多元化, 集思广益
我国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方法尚处于匮乏期, 应学习南京气象局广泛借鉴国内外控制处理方法,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扩大控制资料的范畴。更可以千方百计结合统计学, 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 建立基础数据库, 采用空间检测法等办法检查每个站点的气象资料。
3 结语
通过长期的研究不难发现国外对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技术方面突飞猛进, 而国内在此方面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不过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壮大, 我们也拥有了较以前更优越的发展条件, 国家也对气象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投入, 这也促使地面自动站的资料控制处理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相信依靠自动控制和人机交互、气候背景资料与人工检验结合等技术, 再辅佐以先进国外空间检测办法, 我国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能扬长避短, 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大气多元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大气多元资料;质量控制;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953(2009)04010703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of Atmospheric Multivariate Data
FU Went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Abstract: For facilitating the researches in quality control (QC) of atmospheric multivariate data,the QC methods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data sets (e.g.GHCN,GDCN and ISH) are introduced.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rends of the correlative technologies are expounded.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onventional QC methods are still the basic tools.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several new technologies,such as auto-control,HCI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the spatial test method and the technology of combining climate data and statistical test,etc.,will be applied to the QC of surface meteorological data to help design the operation flow of quality control of surfac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autonomous weather stations.
Key words: atmospheric multivariate data;quality control;QC method
大气多元资料包括全球大气、海洋、海冰、积雪、臭氧、国内外大气科学试验课题考察和成果等多种数据和图像的资料;它既有全球、系统的数据,也有区域性、短期的、专注某一领域的资料,还有科普教学软件等。
海洋环境调查资料是分析研究海洋环境变化规律的重要依据。海洋环境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和结论的正确性。为保证资料的准确、可靠,世界各国对海洋环境调查资料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质控制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是研究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与预测、天气动力分析、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究、资料同化的基础,是雷达与卫星定标、水文设计、农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有器测以来最长的气象资料。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已经为所有使用气象资料的科学家所公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2]。根据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气象观测资料可能存在3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误差:随机误差、系统性误差、过失误差(偶然误差)[3]。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提供应用的资料符合各种要求(包括不确定性、分辨率、连续性、均一性、代表性、时限、格式等)。本文试图以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集为例,概述近年国外在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中的进展及最新动态,并对我国该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
1 大气多元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的进展
传统的质量控制(QC)主要根据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原理,以气象要素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线索,分析气象资料是否合理。其方法包括:范围检查、极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气象学公式检查、统计学检查、均一性检查。这些方法被普遍应用到大气多元资料的质量控制中。
1.1 全球日气候资料数据集
美国NCDC制作的全球日气候资料数据集GDCN(Global Daily Climatology Network V1.0)是最近开发出的数据集,其包括最高/ 最低气温、24h降水量,年代为1840-2001年[4]。
对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进行了极端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该数据集的检查也使用了双权重标准差的统计检验方法,并使用了月平均值与格点资料比较,进行了空间检验。
对于日降水资料进行了极端值检查。所用的极端值为目前观测到的全球曾出现过的日极端记录:极端最高气温:57.8℃;极端最低气温:-8914℃:最大24 h降水量:1828.8mm。
1.2 全球地面小时数据集
美国NCDC所制作的的全球地面小时数据集ISH(Intergated Surface Hourly Database),共有全球20000 个台站,早从1900年开始,台站类型有自动站(ASOS)、自动天气站(AWOS)、天气站等[5]。QC分为两个步骤,第1步进行了各种源数据集的集成、整理、转换、统一格式、统一时间(格林威治时间) 。第2 步去除随机及系统误差。通过一系列QC 的计算法则,进行自动和人工的质量控制。共使用54种QC方法,包括:变量检查、极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
但目前该数据集检查中未使用空间检验方法,NCDC计划今后进一步发展。
2 大气多元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发展新动态
2.1 自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对传统方法的挑战
随着观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自动观测资料。自动化资料与传统资料的QC方法主要差别在于:传统的QC主要面向人工观测的数据,数据的时间跨度大,方法侧重于对单个数据的检查。电子传感器及自动传输的发展,对传统QC方法是一种挑战。这是因为电子观测系统更多的误差是连续性的漂移,而不是孤立的误差;因此,对资料的连续性检查比单个数据的检查更重要。电子观测仪器产生了更多的资料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使得自动观测资料比人工观测资料有更多的自动QC方法。
2.2 美国地面自动观测系统
美国地面自动观测系统(ASOS)[6]已经有超过1100个观测站点,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质量控制、运行监控和数据传输和调用。在ASOS的运行中,对资料质量进行了3级监视和控制。
3 关于我国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发展的探讨
3.1 地面自动站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
3.1.1 强化台站级质量控制
由于自动站资料的特点,观测站级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应当充分发挥自动采集数据、计算机自动检查资料的自动化优势,使观测站传输出的资料绝大部分得到很严格的控制。
台站的实时质量控制是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关键。因此,要在质量控制方案的设计中将所有能在台站进行的质量控制全部做好。对于采集的每一个实时数据,都要及时进行检查,有可疑数据,显示提示信息,以人工判断。在台站上报的数据文件中要有质量控制的标识。
3.1.2 要有不同层次的质量控制
观测站、省、国家级对资料质量控制应该有不同的层次。在观测站强调对逐时、逐日资料,使用传统的QC方法;在省及国家级对准实时的月、日资料更多地使用统计判断方法。
3.1.3 重视质量评估专家的作用
国外成功的质量控制方法表明,完全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数据质量问题,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问题的判断还要辅以人工检查。必须采取计算机自动控制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在各级,尤其是省、国家级要重视质量评估专家的作用。
3.2 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
3.2.1 连续性错误资料的检测
观测中仪器出问题或观测员操作失误以及仪器标定错误、仪器有明显的漂移等问题,若发现太晚甚至始终没注意到,则有可能导致连续几个月甚至跨年的月气候资料错误。虽然这种错误资料相对于气候平均值来说,有时表现得并不是很离奇,但是对气候分析仍有一定的影响。对这种连续性错误资料的检测,应把12个月的气候资料序列联合起来统一检查。
3.2.2 单个数据点错误资料的检测
3.2.2.1 奇异值的时间域检测
(1)近正态分布序列的建立
一般情况下,当数据越远离序列平均值时,错误的可能性越高,越接近平均值时,则错误的可能性降低。在传统的质量控制技术中,通常当距平超过临界值如3倍标准差时,该数值被认为奇异值。但是,由于中国台站信息和观测规范的变动,许多时间序列普遍存在非均一性。某些时间段的奇异值有的由于离序列平均值比较近而检测不到。
(2)奇异值的确定
一个数据在时间域内要多离奇才会被认为是奇异值呢?常用的方法是用3倍标准差控制。Lanzante[7]于1996年介绍过用Biweight法计算序列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认为用Biweigh法计算序列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具有高效性和对奇异值的抵抗性。
3.2.2.2 奇异值的空间域检测
一个数据点从时间序列角度看可能是极端的,但它也可能是完全有效的。所以, 要判断一个数据点的有效性,简单地从时间序列角度标出它还不足够。如果一个站的气候在那个月异常的冷,邻近站应该也如此。因此,有必要把空间QC结合到整个检测中来,用空间QC来判定时间域检测中被标出的奇异值正确性和错误性。空间QC有很多不同的方法。Eischeid等[8]曾介绍了6种不同的方法来预测或估计某个站的值, 通过分析观测值和估计值的差异来判断数据点是否通过空间QC,并把这些方法用于1版全球历史气候网(GHCN)资料的QC中。2版GHCN资料采用距平比较法进行月平均气温的空间QC[9]。
4 错误资料分析
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再次对1971-2000年中国地面700多个基准基本站约250000个月地面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速、各层地温、日照、小型蒸发、冻土深度与积雪深度等要素月统计资料进行上述检查后,共发现136个月资料出现错误现象。反馈在原始资料(地面信息化资料)中,主要错误原因为:①用其他站或其他月资料代替本站资料;②资料扩大或缩小10倍录入以及其他录入错误;③原始资料应为缺测或非“0”值,而信息化资料为“0”;④观测仪器有问题导致资料异常。
5 结语
近年来国外在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技术方面有了显著进展,但是在质量控制方法的运用时,传统的QC方法仍是主要工具。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条件,使用自动控制和人机交互、气候背景资料和统计检验相结合的技术,并适当应用空间检验方法,来设计我国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Edited by National Oceanographic Data Center.U.S.A May 1,1987.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 幺枕生,丁裕国(编著).气候统计.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776.
[4] GLEASON B E.For Data Set 9101 Global Daily Climatology Network V1.0[C].Asheville: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Data Documentation,2002.
[5] LOTT N,BALDWIN R,JONES P.The FCC integrated surface hourly database:a new resource of global climate data.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Technical Report .2001(01).Asheville:National6Climatic Data Center,2001.
[7] DALY C,GIBSON W,DOGGETT M,et al.A probabilistic spatial approach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limate observations[C]. AMS Annual Meeting,Seattle,2004.
[8] LANZANTE J R. Resistant,robust and nonparametric 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climate data:Theory and examples,including applications to historical radiosonde station data[J].Int J Climatol,1996,16:.
[9] EISCHEID Jon C,BRUCE BAKER,TOM KARL,et al.The quality control of long-term climatological data using objective data analysis[C].J Appl Met,1995,34:2787-2795.
试验检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