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存储范文
数字存储范文(精选12篇)
数字存储 第1篇
1数字校园的存储需求
当前数字校园中的主要应用及数据存储需求主要有以下5种情况。
(1)门户网站
包括学院的统一门户网站,各部系的网站以及专题网站等, 其特点为网站数目众多、访问量大、存储的内容绝大多数为非结构化数据,表现为html等格式的小文件,负载主要为远程用户对Web页面的访问 ,对存储的主要需求是具有较高的IOPS(每秒读写次数)性能。
(2)网络存储系统
如网盘、FTP等为用户提供网络存储空间, 其特点为访问量小、实时性不高,要存储的绝大多数为文档、图片、软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对存储的主要需求是便于扩展。
(3)业务系统
如:教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迎新系统等,其范围涵盖了学校各部门的主要业务。 与门户网站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主要存放在数据库中, 很少生成html等格式的静态网页,所以,业务系统对存储的压力非常小。
(4)多媒体资源
如:精品课程、声像教材、视频监控存储等,其特点为单一文件大、资源总量大、增长速度快。 对存储的主要需求是具有较好的Throughout(传输带宽)性能并易于扩展。
(5)数据库系统
如SQL Server、Oracle以及My SQL等 , 存储的是 结构化数 据,其特点为数据量相对不大、冗余度低、共享性高、独立性强、 数据读写频率高、并发请求数量大,对存储的主要需求是良好的IOPS性能 。
2存储现状及问题
在以往,由于存储系统的建设往往是业务系统建设的附属内容,因此,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同时期、不同单位、不同项目中建设的存储系统基本上是分别建设,而且很多采用了异构技术及设备,目前的主要存储技术有以下3种:
(1)网络连接存储 (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使用以太网作为存储的基础 , 利用网络文件协议 (NFS,CIFS) 实现对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级存储。 结构简单,配置管理方便,可实现跨平台的数据共享,但是NAS架构下 ,数据存储和正常的网络业务同时使用网络带宽 ,因此其Throughout和IOPS性能较差,难以承载关键应用。
(2)基于光纤通道的存储区域网络 (FC-SAN)
SAN(Storage Area Network)是一个独立的存储网络 , 实现了直接对物理硬件的块级存储访问,存储数据流不占用业务网络带宽。 基于光纤通道的FC-SAN传输带宽高,性能稳定可靠,但是造价高,维护及配置复杂,管理成本高。
(3)基于IP协议的存储网络 (IP-SAN)
IP-SAN是在FA-SAN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存储技术 ,它采用i SCSI协议,利用以太网组建相对廉价的SAN,部署简单,管理方便,但其效率、性能和安全性均不如FC-SAN。
NAS、FC-SAN和IP-SAN各有所长 ,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即这些存储模式中的每一个业务系统都有独立的磁盘使用空间和预留空间,其他业务系统无法利用其预留空间,形成了一个个的“存储孤岛”,必然会造成存储资源的浪费;同时,这些存储系统彼此独立,也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难度。
3云存储结构设计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它通过集群应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等,使网络中的异构存储设备协同工作, 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实现了从提供存储设备向提供存储服务的根本性变革。数字校园云存储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数字校园云存储结构模型共分4层,分别承担物理存储设备管理、提供存储服务等功能。
(1)存储层
云存储设备可以是FC-SAN,也可以是IP-SAN或NAS。 通过统一的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同物理存储设备的逻辑化和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2)基础管理层
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的核心部分。 该层通过集群存储、分布式存储和网格存储等技术,实现众多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 对外提供统一的存储访问服务, 而多个存储设备的并发处理则能够显著提高云存储系统的IOPS和Throughout性能。
(3)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是由众多的第三方软硬件厂商提供的插件层。 可以利用应用接口快速开发各类数字校园业务系统, 如在云存储基础上的视频监控应用、视频点播应用、网络存储的硬盘、远程数据备份应用等。
(4)访问层
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按照标准的公共应用接口,在任何地方访问云存储平台,享受云存储服务。
传统存储NAS / SAN目前仍是数字校园存储领域的主流,但其自身存在难以解决的缺陷。 云存储是行业的最新发展,具有传统存储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包括海量的存储能力,快速的响应能力和数据传输能力,安全、灵活的存储扩容能力,统一、方便的集中管理方式,相对低廉的总体拥有成本,能够很好地满足数字校园各类应用的存储需求。
4结束语
数字存储 第2篇
基于1M60数字CCD相机的数字图像存储系统
传统光电经纬仪是通过高速同步摄影机拍摄胶片来获取实时测量信息,测量的数据处理通常只能依靠胶片的事后判读,存在着操作复杂、人工判读误差大,无法实现实时数据处理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对数字CCD相机应用的研究,设计了以Pantera TF 1M60相机为数据录取器件,工控机为数据存储处理平台的数字化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实现了光电经纬仪数据、图像的.数字化存储和处理.结果表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满足光电经纬仪性能要求.
作 者:赵云峰 王秋颖 ZHAO Yun-feng WANG Qiu-ying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1245部队,辽宁,葫芦岛,125004刊 名:电光与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ELECTRONICS OPTICS & CONTROL年,卷(期):14(5)分类号:V245.6关键词:数字CCD 动态目标测量 无压缩存储 光电经纬仪
数字存储:为新媒体内容而生 第3篇
当今视频无论从画质还是传输速率来说,都对存储设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次的专题,我们对比了一系列当今最新的数字存储设备和辅助系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存储设备的最前端应用。
Editshare 系统在Joint Editorial工作室中保持跨平台协作
当Editshare第一次露面时,还是2006年的NAB展,那是他们还是一家小公司,在他们的展台上只有小小的一个摊位和两台电脑:一台做AVID展示,另一台做苹果的FCP展示。
这套系统可以在同一个联网环境下在两套不同系统中随意调用同一个素材库。除此之外,Editshare还支持不同系统的在线剪辑协作。这套系统给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这正是万千小型工作室所急需的。他们是行业内第一个成功开发不同系统间协作产品的。
当Joint Editorial工作室在2012和2013年初建的时候,直接为他们波特兰和纽约的办公室购买了Editshare的服务。Editshare的跨平台协作架构对于工作室的剪辑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工作室一直使用AVID和FINAL CUT PRO作为剪辑工具,偶尔也会用一下Adobe Premiere Pro,在日常使用中剪辑师们完全没有遇到跨平台协作的问题,而且不同办公室间分享素材也很方便。
这种跨剪辑平台共用素材的用户体验非常顺畅,无论未来工作室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套方便的协作存储系统无疑都会一直作为工作室的核心工具保持下来。
“三腿狗”工作室(3-Legged dog)在实验艺术短片领域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端。他们位于纽约的工作室最近刚刚购置了一套Granitestor的TitaniumZ-16存储系统,并且从Small Tree公司购买了 ThunderNet传输系统,这样才能满足他们海量的剪辑素材,并且在不同系统间协作。
“我们需要处理不可思议的海量素材,并且最终合成的影像需要达到20K的解析度,”三腿狗的流程经理Cameron Vokey说,“我们专门有7名合成师来处理这些输出像素在4K-20K左右的素材,我们必须使用最高处理能力的系统来维持高效的工作环境。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们专门搭建了10G传输速率的局域网,而这正是串联的TitaniumZ-16和ThunderNet系统的功劳。”
三腿狗工作室的客户包括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运通公司,歌手Lady Gaga,以及知名时装品牌Michael Kors。
三腿狗工作室通常使用RED公司的Scarlet和Epic Dragon摄影机进行拍摄,借助AfterEffect的强大处理功能,剪辑师们可以直接用Titanium Z-16在线编辑这些r3d格式的原始素材,这样就能更高效的进行工作,节省了转码和传输数据的过程。
工作室的剪辑平台包括了9台苹果MAC工作站,专门运行Adobe Creative Suite套件,系统配备了48TB的存储系统,并通过Small Tree公司的传输系统进行在线实时共享。 TitaniumZ系统则包括了简化的自动识别系统设置及项目管理功能,同时具有高可靠性的多媒体剪辑系统,同时还有Small Tree公司的顶级技术支持。
“这可能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是我们需要拍摄制作无数的3D视频,”Vokey说,“我们希望能在拍摄现场就使用自己的设备进行剪辑和后期处理,而TitaniumZ-16 和ThunderNet正好能满足我们这个贪婪的要求。”
Mustache工作室专门提供网络服务和大型在线视频活动,他们的团队经常游走于不同场地进行现场工作。
当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现场实验和项目调研之后,他们决定为自己的四个工作室搭建一套协同剪辑系统,并最终选用ProMaX Platform 工作室套件,这样他们的剪辑师和图形艺术指导就可以在现场展开工作,实时优化项目的协作流程,这为客户节省了大量时间并以最快速度满足网络化实时性的需求。
Mustache 工作室选用ProMaX Platform并配备了32tB的共享存储空间,于此同时他们还特别增加了存档系统以及一个Lto-5磁带备份系统,这样就能保证公司的劳动成果能长期保存下来。
这套系统刚刚搭建完毕,就迅速投入了使用,专门为时装品牌Tommy Hilfiger的纽约时装周活动提供视觉支持。在这次的项目中,需要有9名剪辑师和数字艺术家实时制作,从6小时的高水准的现场时装秀中精选出五条广告片,并第一时间在现场播放。
Will Bystrov是Mustache工作室的创意总监及后期制片经理,他评价这套系统,“我们这次是首次使用这套在线协作系统,在六个小时的时装秀过程中,可以说它运行得非常成功,我们最终得到了比预想的多得多的高质量素材,这也意味着没有这套高效的数据存储系统,我们不可能如此出色的完成工作。”
这套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如此出色,以至于六个月之后公司又购入了第二套完整的系统,这次服务的客户是知名伏特加酒“灰雁”(GreyGoose)。
现如今Mustache 工作室已经可以把系统带到活动现场,在拍摄过程中实时把素材上传到数据库中。这样剪辑师和数字艺术家就可以实时在素材库中拖拽所需的段落,并且在第二天一早就能将成片反传回数据库,以供现场和网络实时宣传使用。
内容为王的时代,时代华纳体育这个品牌,更看重的是可靠性和移动性。有点电视台几乎配备了索尼的全部50种移动存储设备:这包括了256G的SSDS存储(PsZ-sa25)和1tB的HDDS(PsZ-Ha1t)。
nlc202309051150
“我们每天都会用这些设备来储存当日的工作内容,”时代华纳体育有线电视网的副总裁Mark Coleman说,“存储器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都是一个设备,但是现实使用中它要远重要得多。如果我们丢失了素材,我们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浪费了制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就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所以说索尼的存储设备是非常有价值的。”
很多时代华纳的体育节目,包括背后的制片花絮,都是直接存储在索尼的存储器中的。索尼的存储设备提供了超小的存储体积和稳定耐久的内部构造。
“我们的团队可以轻松的携带这些硬盘出外景,它们就固定在背包上,并实时记录,”Coleman说,“我们需要一种超轻便的存储设备,但同时也需要满足各种路途奔波的稳定性和高效的传输速率。我们外出拍摄的同事需要面临各种现场的突发情况,设备越稳定可靠,它们越能够集中精力在故事上。”
“时代华纳体育有线电视台使用索尼4K摄影机拍摄素材,而同品牌的设备能够提供最好的兼容性和完美的传输效果。”Coleman说。
Schoolyard Films工作室选择Drobo Minis SSDS存储器
电影短片和纪录片都需要拍摄大量的素材,而且这些素材拍摄的环境多数情况下比较恶劣,对于素材的保护和备份措施就更显重要。素材存储时的错误提示和硬盘连接错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轻则延长拍摄周期,重则预算超支甚至导致项目难产。
这就是为什么专拍短片和自然科学类纪录片的Schoolyard Films工作室选择了Drobo Minis SSDS存储设备,这样他们在全球大范围拍摄的素材就能够保持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安全存储。
Schoolyard Films工作室的执行总监Tom Fitz说,他们拍摄基本使用的都是RED Epic摄影机,在6K画质下拍摄素材。一旦有条件,拍摄的团队就会把已拍摄完成的素材转存到Drobo Minis存储器中,这样他们每天晚上就能定期对当日素材进行整理和备份,并为第二天的拍摄做好充足的准备。
“当我们在外景拍摄时,我们需要一种耐久、便携、高速并带有数据保护功能的存储器。我们十分依赖Drobo Minis的高质量特性,”Fitz说,“ssd卡可以轻松的插入和移出,这样无论是随身携带、还是快递卡片到其它工作场所都相当容易,并且有了Drobo Minis的后期系统还能集中备份,这样我们的主创人员和客户才能安心创作。”
Cineraid EditPro 12G磁盘阵列存储器
Cineraid公司的12G SAS技术使得EditPro的12G SAS阵列存储器可以达到48G/s的传输速率,或者4800M/s的带宽,即使是最高码率的数据流都可以应付自如。它内建的12G SAS扩展插槽可以允许用户最易添加外部扩展存储单元,最高支持256个硬盘存储器。内置的数据优化总线技术还可以提供6G/s的预缓存,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自带的12G/s的传输带宽,它用来解决高速的存储器和低速的SAS 或SATA存储器之间的速度差。
AKITIO Palm Raid
Palm Raid是一款512G的雷电(thunderbolt)传输移动存储器,它设计的初衷就是提高传输速率和满足视频工作者的便携性需求。雷电的传输速率高达10Gb/s,并且允许外接移动存储器在系统CPU总线下工作。每一块Palm Raid都由两块SSDS固态硬盘组成存贮阵列,并由系统所带软件自动控制,它所能达到的读取速度为713 MB/s,而写入速度则是414 MB/s。这款存储器同时支持Windows 7/8 和 Mac os X系统,且无风扇散热的设计使得它在极低的噪音条件下工作。
OWC (other world computing ) 公司的 ThunderBay 4
这款由四个存储单元组成的双雷电接口存储器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它的灵活性、可靠性卓越,并且基于softraid 5技术,提供成熟的冗余数据处理能力。
softraid 5技术可以使你的ThunderBay 4传输速率提高35%,并且在Raid 5技术下使你的存储性能得到几何级的爆炸增长。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实时检测运转情况,并会通过e-mail通知你系统的运转情况和硬盘健康度。双雷电2的传输接口还允许外接串联硬盘,最大支持五个外接硬盘。
DOT HILL 公司的ULTRA48 ASSUREDSAN 存储阵列
以批量处理数据的大规模后期工作室为目标客户,DOT HILL公司的高性能、高密度ULTRA48 ASSUREDSAN 存储阵列使用了DOT HILL公司的专利技术,它可以在最小的机架中最大化安装磁盘阵列组。DOT HILL 公司的超高密度阵列架构可以将58tB容量才磁片安装到普通的2.5寸硬盘大小的空间中,并且减低23%的电能消耗。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磁盘阵列支持任何的SSD和HDD硬盘的安装,并且其ULTRA48底架还特别设计了三个抽屉式的快速插拔托盘,每一个托盘可以安装16只SSDS或HDDS硬盘。系统还提供额外的外界扩展借口及热插拔插座,以提高其便捷性。
Ultra48接口提供16Gb的光纤接口,10Gb isCsi接口,和 12Gb SAS借口。
[责任编辑:郝大鹏]
数字存储 第4篇
一、数字档案信息存储需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档案信息数字化包括档案目录数字化和全息化原文数字化。要想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对其利用, 目录数字化存储则需要采用支持网络化系统运行的关系型数据库;而全息化原文数字化存储则可选择数据库存储或文件存储方式的任何一种。如选用文件存储方式, 则需要考虑全息化原文信息的存储和命名规则;如选用数据库存储方式, 则要求有存储容量足够大的数据库服务器。此外, 需长期保存的数字档案信息, 还应注意维护档案信息的完整、准确和长期可读性, 以及防止其被非法修改、破坏等。因此, 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 可靠性
对数字档案信息存储载体而言, 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莫过于在断电、部件故障、随机错误甚至地震、火灾、人为破坏等情况下的数据安全。
(二) 可扩展性
不仅要求数字档案信息存储载体容量的可扩展性, 而且还要在当前端应用快速扩展, 不断需要调整, 数据量快速增长时, 其平台支持、应用功能、连接性、容量、性能等应能全方位扩展。
(三) 性能
应用类型不同, 对存储载体性能要求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如对需要大容量文件传输, 则要求对存储载体的带宽较高;当重要数据被提取做分析与编辑应用时, 对存储载体的每秒操作数、响应时间指标要求较高。
(四) 兼容性
数字档案信息存储载体对各种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应兼容。
二、国家对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的相关规定
目前, 除国家档案局颁布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外, 国内尚无其他有关数字档案信息存储载体选择的推荐标准。该规范的7.5.3条对需要长期保存的数字档案信息存储载体作了相应的规定。即:“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载体, 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硬磁盘、可擦写光盘等。禁用软磁盘作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三、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
(一) 直接存储
直接存储技术是目前大多数数字档案馆的数据存贮技术, 主要包括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硬磁盘、可擦写光盘、光盘塔技术和磁带库技术等。采用光盘塔和光盘库作存储设备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数字档案信息存储方式, 能够实现几十张或几百张光盘的系统管理、大容量存储、网络化多光盘同时刻录及跨盘检索等功能。其特点是:投资低、读取速度慢;资料可供同时读取的人数少;且检索光盘时, 内部机械手臂容易出故障, 光盘容易磨损划伤等。
(二) 网络存储
网络存储技术是海量数据信息存储的实现方式, 包括直接附加存储 (DAS) 、网络附加存储 (NAS) 、存储区域网络 (S AN)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i SCSI) 等。四种网络存储技术的特点分别是:
1.DAS具有成本低、直接访问存储数据块、数据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实施简单、无网络传输协议;但基本无扩展性、备份效率低, 且对服务器依赖较强和对其性能要求较高以及资源利用率较低。
2.NAS具有成本较低、以文件方式访问、即插即用、存储设备位置灵活、存储部署简单、管理容易、使用TCP/IP作为传输协议;但数据传输速度慢、安全性与可靠度不高、扩展性较低、备份效率较低、前期投入较高。
3.SAN具有直接访问存储数据块、数据传输速度极快、备份效率高、易于扩展、安全性与可靠度高、使用Fibre Channel作为传输协议;但成本高、管理较复杂。
4.i SCSI具有直接访问存储数据块、数据传输速度较快、备份效率较高、最易扩展、使用TCP/IP作为传输协议;但成本较高、安全性低。
此外, 作为第三代存储设备的IP-SAN磁盘阵列, 除具有FC-SAN可扩展性强、传输效率高、传输延迟极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外, 同时还具备IP网络开放、自适应性强、高性能、易管理等特点和良好的容灾特性及远程数据复制, 并可实现应用网络与存储网络的无缝连接;且没有容量限制、价格合理、维护成本低、升级扩容简单方便。
四、选择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的建议
在进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选择时, 既要考虑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还应考虑档案信息的生命周期、存储载体的自身因素、单位的具体情况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此, 建议如下:
(一) 用于档案数据交换的临时存储载体
由于CD-ROM、移动硬盘以及U盘具有便宜、便于携带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因此, 可作为档案数据交换的临时存储载体。
(二) 用于档案信息的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
应根据数据的存储量与重要程度、安全管理要求、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 以及访问的速度等因素进行选择。常见的有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阵列、网络存储设备等。如:小型网络及地理位置分散的网络使用单位, 可采用简单的DAS。中小型企业、医疗、教育等单位, 可采用NAS。而对于大中型企业, 如果对系统性能要求高, 且希望使用的存储服务器相对集中, 如电信、金融、证券和超大型企业, 则可考虑采用SAN;但如对性能要求不是很高, 且希望使用的存储服务器比较分散, 则可考虑采用i SCSI。对于以图像或动态图像视频为主的海量数字档案信息存储, 可采用NAS或SAN存储技术方案。
(三) 用于备份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
一般的数据备份可采用MO光盘、光盘库、磁带及磁带库等。对档案数据量备份较少的单位, 可采用MO光盘、WORM光盘或移动硬盘等进行备份。对于档案数据量备份大, 且数据需要进行实时访问的单位, 建议使用WORM磁带、MO光盘库或SAN进行备份。对有海量档案数据需要备份的单位, 可选用磁带或选用IP-SAN磁盘阵列进行备份。对于NAS, 虽然其相对性价比高, 但其传输速度慢、安全性与可靠度不高, 因此只能用于普通或临时性数据备份, 不能用于档案数据长期备份。
五、结语
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与存取与纸质档案一样, 与其依附的载体材料和存储方式有关;而几种存储方式各有优势, 互相补充, 相互共存。因此, 在选择档案信息数字化寄存载体和存储方式时, 不仅要考虑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还应考虑档案信息的生命周期、存储载体的自身因素、单位的具体情况及经济承受能力等, 来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具有安全可靠性大、存储时间久、占用物理空间小、形成和使用成本低的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
摘要:面对各种大容量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不断涌现, 通过对如何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作为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进行分析, 提出了选择存储载体与存储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选择
参考文献
[1]GB/T 18894-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S].
[2]陈柯明.谈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存储技术应用发展[J].图书馆界.2004.6 (2) :20-21.
数字存储 第5篇
王振锟
(海军航空兵学院图书馆 辽宁葫芦岛)
关键词:iSCSI,网络存储,数字化建设
摘要:在信息资源建设不在受限于服务器性能的今天,数据存储空间成为了部分中小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展的制约。网络存储的使用,能够很好的解决存储中间的不足。本文通过对iSCSI协议的浅析,结合网络存储的实际使用,论诉了网络存储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纸质图书目前还无法被完全取代,但数字化资源正大面积渗透入人们的生活。数字资源以他高效的检索优势正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最不可或缺的信息形式。
数字资源在存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往往是由于服务器系统的瘫痪或硬件损坏造成的。系统瘫痪还能相对便捷的恢复数据,但硬件损坏往往会因配件无法获得而导致数据无法恢复。传统服务器使用一体或分体式的磁盘阵列,连接、配置繁琐,且每款服务器因品牌差异配置、调试方式迥异,加大了技术人员工作负担。
目前互联网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云存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字资源存储中的诸多问题,但其搭建成本较高、技术难点多并不适合大部分军队院校图书馆。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存储成为了中小图书馆的最佳选择,其相对成本较低、使用维护方便、扩展性好等特点十分符合中小图书馆数据存储的需求。
目前网络存储技术大部分都是基于iSCSI协议的,iSCSI(Internet SCSI)是SCSloverIP的标准协议,基本搭建方式是在TCP/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从而达到通过网络进行I/O操作的目的。ISCSI协议整合了现有的主流存储协议SCSl和主流网络协议TCP/IP,实现了存储和网络的融合。ISCSI协议中存在两类设备:启动器和目标器。启动器发起I/O请求,目标器响应I/O请求。在使用过程中启动器往往是指我们的服务器,目标器指的是网络存储设备。
iSCSI协议结构
一.iSCSI 技术优势
存储区域网SAN需要高昂的建设成本,一般中小图书馆难于承受。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接入存储)技术虽然成本低廉,但是受带宽消耗的限制,无法完成大容量存储的应用,而且系统开放性差。iSCSI技术在以上两者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虽然iSCSI基于 IP 协议,却拥有 SAN 大容量集中开放式存储的品质。这一技术对于一边要面对信息爆炸,另一边却身处“数据孤岛”的众多中小馆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iSCSI 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技术优势。
1)成本投入小。iSCSI 可以在现有的 TCP/IP 网络上直接安装,并不需要更改馆内的网络体系,iSCSI 的实现完全可以使用因性能低下而濒临淘汰的服务器,这样可节约大量资金投入。单独采购网络存储设备的费用虽然相对较高,但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不会受限于服务器性能低下而导致的淘汰更新,同时也降低了数据迁移的时间成本。
2)管理便捷,维护成本低。FC SAN 需要专用软件进行管理,管理人员需要专业培训,培训成本较高;iSCSI 利用现有网络就可以管理,设置简单,管理人员无需专门培训,更能节约成本。iSCSI 的数据传输速度随以太网的速度而变化,单机直连的方式能促进 iSCSI 的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
3)组建方式灵活,可扩展性高。由于 iSCSI 存储系统直接借助现有网络系统进行组建,无需改变网络体系,对于需要增加存储空间的各图书馆来说,只需将存储设备连接到交换机或直连至服务器就可实现。一台带管理的网络存储,理论上可以无限添加存储空间,高可扩展性降低了资金成本,也降低了人力成本。二.中小图书馆网络存储搭建
以下结合我馆网络存储的使用情况,简要列举网络存储在使用过程中的优势:
1.连接、配置简单,管理便捷。实际使用中来看,服务器与网络存储的连接方式采用超五类以上双绞线直接连接是比较理想的,既保证了数据的传输效率也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存储的配置主要以各种RAID操作为主,我馆采用了RAID6加两块热备盘的结构,在保证存储空间最大化的同时,也为硬件故障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在做好RAID后,网络存储端就可以移至web界面继续配置,此web界面需要专用接口通过网线连接至电脑,通过对空间管理、SAN空间配置、网络端口配置等一系列的配置,便可以简单的完成网络存储端的搭建。服务器端的配置更加简单,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官网发布的iSCSI程序后,就可轻易连接网络存储。连接后的存储空间可以在系统的磁盘管理中看到相对应的磁盘空间,其与普通的物理磁盘一样使用,并且在windows2003操作系统中无2T磁盘大小限制。当服务器出现系统和软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只要前期将系统或虚拟机做过备份,就可以短时间内对系统进行恢复,从而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
为了实现异地容灾,建设好本馆内的服务器及网络存储的基础上,我馆托管于网络管理中心一台相对性能较低的服务器和一套网络存储设备。使用了光纤、光电转换器、交换机、双绞线的专网结构连接至本馆,通过软件实现了重要资源和数据库的备份。当本馆服务器等设备遭遇不可预知的灾难性毁坏时,可以最短的时间内回复大部分重要数据,为读者提供持续服务。在没有网络存储的情况下,要实现大数据的异地备份,就要搭建更多的服务器,消耗了大量资金的同时管理上也存在诸多困难。2.维护简单,可扩展性良好。在搭建和配置好网络存储和服务器后,日常的维护尽限于停、断电后的启动,出现此情况后,需要先启动网络存储,再启动服务器,这样就不会出现因磁盘连接未完成而导致的数据库文件无法连接的情况发生。因为使用的工业级硬盘,硬盘寿命一般较长,极特殊情况才会出现硬盘损坏的状况。因采用了RAID6间两块热备盘的结构,只要不是出现大面积硬盘损坏情况,通常只要及时更换硬盘,就可以完成网路存储的维护,且数据不会有任何丢失或损坏。
中小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随着数据量不断的增加,往往都因存储空间不足,导致现有资源无法更新、新资源无法引进等问题。我馆在使用网络存储后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台有管理的网络存储,理论上能够无限扩展存储空间,实际使用中在不影响性能和存储效率的情况下,可以外挂四台扩展存储,以最大化配置和使用来看,总计可增加300T以上的存储空间。这样的空间足以满足中小馆十年,甚至几十年数据增长的存储需求。当外挂扩展存储后,原本存在的存储空间可在不对数据迁移的情况下进行无损扩展,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3.兼容性良好,售后服务完善。iSCSI协议可以在各种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这也就为数据的迁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再也不用因为服务器的调整或故障,消耗数天的时间将数据从一台服务器迁移至另一台服务器,通过在另一台服务器上简单的配置iSCSI服务后,便可将网络存储上的资源直接进行使用。当系统瘫痪根本无法访问数据的时候,原来的解决办法是只能冒着数据丢失的风险,重做服务器系统。实际使用中更便捷的方法是在服务器中创建虚拟机,虚拟机配置并发布数据后,将网络存储与虚拟机脱机,对虚拟机进行快照备份。这样一来,一旦出现系统瘫痪的情况,直接对虚拟机进行恢复,就可以快速完成对数据的再发布,为读者提供短暂间断的数据服务。同时,这种服务器结构因物理机中除运行iSCSI服务和虚拟机外,不再运行其他程序,降低了物理机瘫痪的风险。
每个品牌的网络存储都会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其售后皆能提供独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对应的解决方案下,图书馆技术人员能够迅速的对服务器和网络存储进行硬件更换以及配置调整。
医院档案管理的存储数字化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制存储数字化;分析
一、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普及。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以往的管理存储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当下,数字化档案管理已经顺应而生,成为医院的档案管理首选的模式。数字化存储是一种借助信息化方式,将诸多档案分类,放置在虚拟的空间内。实现不同地理位置资源共享,高效传输。
二、当前医院档案存储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数字化存储安全措施差
医院档案数字化存储不安全,这主要是因为制度不健全导致。例如: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责任机制不完善。最常出现的是,医院内的相关人员缺乏保密意识,随意将患者的隐私、财产信息发布到网上;信息管理不严密,内部人员故意泄露信息,导致档案管理危机出现。还有,技术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无法有效的抵抗计算机病毒攻击,使得保密信息泄露出来,这给档案存储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
很多医疗机构重视设备更换,但是对数字化存储投入比较少,有的医疗机构还没有引起重视。存储数字化技术建设水平低,更新被忽视,影响到整个基础建设和技术更新。医疗机构的基础建设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第一,软件设施。第二,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指的是,计算机性能、存储服务器、复印机等等。一旦硬件设施质量不到位,难以满足对档案高效管理目的需求。一些工作人员对档案更新软件不熟悉,在使用中时常出现资料遗失或者损坏现象。
(三)档案管理标准不明确
大量的医院,没有明确制度出档案管理标准。在最初收集资料时,资料比较混乱。一般而言,医院的人流比较大,工作人员每天接触的档案信息也比较复杂。病人的档案资料有遍及各个行业、高低年龄,因此数字化存储方式也变化多端。有声音模式、图片模式、视频模式。这相对于以往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显得复杂,如果对档案信息输入时,没有做好格式标志或者没有根据规范执行,这将会导致数字化存储变得混乱。
三、医院档案数字化存储策略
(一)增强档案数字化存储的安全防范
医院在使用数字化存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档案存储建设工作,建设工作是否到位,最关键的是看安全保护工作是否做到位。第一,医院要建立起保障制度。使用规章制度约束工作人员操作。例如:可以成立专门的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推广法制观念,让工作人员熟悉档案法规。工作开展时,能够做到依法护裆、依法用档以及依法治档。工作人员责任心得到加强之后,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工作落实到位。第二,医院做好计算机信息防御工作,网络信息安全对于档案资料的保管有着重要影响。例如:IP地址安全、网关安全以及防火墙安全。可以选择使用数字认证、杀毒软件以及地址绑定方法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第三,资料数据安全,要及时去检查,及时去维修,数据备份,这些基础工作要落实到位,保障数据库正常运行。
(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想要提高医院基础设施水平,从而提高数字化水平。第一,应高要完善硬件设施,建立起一套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系统建立之后为今后开展工作有着推动作用。在选择硬件上,应该选择技术水平高超,配备健全的硬件。选择完备的打印机、放像机以及计算机等。每个部门之间要合理的使用资源,局域网信息使用要顺畅。当实现动态链接时,资源在被大量使用,这才更好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资料利用率。第二,技术支撑力度要强。软件主要包含网站的存储空间,后期的维护,设计,栏目规划等。在发展中,有些医院为了提高系统使用效率,选择LINUX搭建平台,而很多的工作人员比较习惯于Windows系统操作。在使用系统软件时,工作质量势必会降低。数字化存数一般对软件的依赖比较强,工作人员要做好档案整理工作,熟悉档案使用软件,这对网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的产品还没有经过权威认定,因此在选择软件时,就应该注重软件的鉴别工作。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建设是做好档案存数数字化建设之关键,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上开展工作,引用专业能力的强的人员。注重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引进专业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工作。在医院内培养一批即有医学知识,又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与现代化设备应用,同时又有一定知识产权( 版权) 保护的复合型人才,使其从以往传统的纸质档案工作中的“保管员”转变成数字化建设中的“信息员”,从“守门员”转变为信息“指导员”和“宣传员”。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其责任心和安全保密意识。
(四)善于使用集成管理
第一,进行管理时,应该具备长远的教学战略视野。应该将其运用到档案集成管理系统内部,使得管理理念得到更新,使得师生在该管理模式下,具备超强的团队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第二,集成思想作为工作开展新思想。当前的常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档案管理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根据一定的集成模式和集成方式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达到效果。第三,集成管理这是一个与时俱进之过程,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调整。应该基于微观和宏观管理基础上开展工作。
四、结束语
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这个发展过程不能局限于一个平台中。档案数字化存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工作,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数据在传授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体现出价值使用过程,能够展现出应有的功能。医院应该建立起合理的档案部门,根据每个科室实际发展情况,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丹.基于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教学档案管理探究——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年7期
[2]王丽君.信息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应对高校危机事件策略浅析[J].《兰台世界》PKU-2011年12期
[3]刘崇富,张子锋.基于J2EE架构的医院档案管理日志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年1期
[4]赖丽丽.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对策思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期
数字档案存储介质及格式研究 第7篇
1现阶段我国对数字档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对数字档案的管理缺乏基本的控制力。在电子政务发展愈加快速的今天, 制止文件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电子文件所取代, 这其实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为它代表了数字化将会成为以后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 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从很多层面上都简化了我们的生活并减轻了我们的生活压力。而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社会财富最大的一部分, 在一定层面上来说它可以带来巨大的价值与利益, 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信息资源成为了彰显国际地位的主要内容。所以, 只有在建设其足够强大的档案控制能力时才能改善目前档案管理各方面的缺陷, 增强对数字档案的控制能力与作用。但是在我国数字档案的管理有一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在档案的管理方面尤其是对数字档案的管理上有着极其高度的失控现象, 这引起了一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不能够被很好的把握与利用, 对战略显示出了不可磨灭的消极影响, 让信息缺乏活力, 缺少必要的整合能力与共享能力, 并且带来了调控工作的失调与配置方面的失衡, 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家对信息管理方面力量的薄弱, 让国家软实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
1.2信息资源流失现象较严重。最近一段时间里, 有很多使用数字档案的机构或者组织都没有很好的保留有价值的电子信息与公文, 其中还有一些组织或机构只保留了一些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实际价值的电子文件, 还有一些被保存过的文件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被合理的使用, 造成了比较彻底的损害。在此,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完整电子文件的保护是一种维护国家遗产的做法, 它是保证该种文件随时随地被使用的根本保证, 同时也是一种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做法, 有利于延续我国具有意义的民族文化并为历史画上浓重的一笔。
1.3安全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其实国家队档案的管理是每一种档案管理的缩影, 在国家的一些核心部门, 对电子文档的保存是极其机密的, 会为其设置多个使用屏障, 因为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就会带来沉重的灾难, 严重的会危害我国的各方面利益, 甚至会影响国家与人民的安全。可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单位中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总是不以为然, 严重缺乏保密意识, 且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与安全防护措施缺乏明确的规定与严格的规范, 领导对员工的保密教育缺乏深刻的意义, 对该工作显示出很默然的态度, 导致大量的重要的信息甚至是威胁到期命运的信息都被无意中丢失或者损害, 给一些单位甚至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致命的打击。
2提高存储数字档案效率的方法
2.1优化基层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想要提高基层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档案载体的合理优化与管理, 要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把电子基础当作进行电子管理工作的大环境, 并在该基础上对数字档案的构件与管理进行协调, 找到该工作的主要决定因素让其在对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延伸, 并与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一个大差别的区分, 当然, 组织的构建还要对档案的存储载体有一个特别的规定, 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统一, 但同时不可以忽略其它的载体, 因为它们是组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并做到让传统方法与数字化管理方法有一个协调过程。除了上述的方式外, 还要对管理档案的人员进行责任的明确, 不可以权责不符, 并增大问责制的发挥空间。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数字管理档案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数的多少, 根据情况我们可以知道, 肯定是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的人数更加多一些, 所以在进行袋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时, 要充分发挥行政工作的问责制的作用, 并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数字档案管理的实际效率, 并一步一步的把数字档案的管理方式融入到问责制里面去, 让管理更加方便有效。
2.2对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行政网络建设好。想要做好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就要对跨部门的网络链路进行合理的规划, 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使用体系, 避免了日后麻烦的出现。在建设工作之前要保证人员间的认识理念的统一、对国家安全意识的输送、把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好等, 并且要把这些机制当成我们的核心任务, 以此来保证监管工作的一致性, 从而有利于推行整体思维的概念,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数字档案建设的完整与安全, 对其发展做良好的保障, 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的数字档案进行总体的管理与规划, 重视对其的组织与协调, 做好重大问题上的研究与解决方法。通关该方法对档案的管理与行政部门的职能进行有力的拓展与规划。除了以上要注意的问题外, 还应该明确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 对其职责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控, 从基础步骤开始像全过程展开, 把管理的关键点融入到管理的全过程里, 从最基础的对文件的管理逐渐的推广到对政府重要信息的管理与保密, 把数字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实现对一个完整管理体制的建设与落实工作。
3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的档案管理总是集中在各管理组织的协调与合作上, 大家都是为了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让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对档案室、电子文件中心以及档案馆的指导与合理的监督上, 使相互之间具有基本的交换关系, 并实现不同级别间的隶属关系的充分泯灭, 使它们之间具有默契的合作属性。此外, 我国档案管理是有着特殊属性的, 这种特性表现在管理档案的方式上, 即各级部门都有保存并分享电子文件的权利, 让保存过的文档更具有价值与意义, 最终实现电子档案由传统管理方式变为有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的方式, 把最终的管理权利转移到国家级别的档案馆身上。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数字化生活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 而数字档案的存储与管理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成了我国对档案管理的新策略。在经济的推动下, 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长足与稳定的发展, 在电子政务方面更是刷新了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在改变了档案管理的形式的同时对档案的存储与格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因而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盛行的时代, 人们不得不接受数字化与电子化对生活的改变, 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之下有必要去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字档案馆, 并找到符合要求的存储介质与存储格式, 致力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使档案的存在意义得到加强, 让其发挥更加大的社会效益, 在能够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为由需要的用户更好的更合理的去服务。
关键词:数字档案,介质研究,格式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群力, 王乾, 张力耘.浅谈如何做好电子档案工作的前期准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18) .
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方案 第8篇
1 数字化存储方案的设计
1.1 数字化存储公文的内容定义
为了实现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必须将纸质公文信息转换为统一标准的格式,按照日期、部门、文件号等形成唯一的标识号,送到应用适配器,并将该接口文件存放在指定的目录下。文件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识ID:包括日期、部门、纸质公文类型、纸质公文号等;
2)环境Environment:包括该办公系统硬件平台的描述,办公自动化应用和访问方式,纸质公文数据的保存的方式,是一个数据库,还是一个抽取或者拷贝的数据的集合,以此来评估接口文件生成的难度,和接口文件生成的方式。
3)结构描述Structure Description:数字化存储公文接口文件的结构,包括字段的组织和顺序,字段的格式,元字段的定义,或者数据结构的引入等;
4)结构内容Structure Content:根据数字化存储文件结构确定的每一个字段,生成的规则(结合现有的应用情况);
5)接口文件大小Volume Statistics:数字化存储接口文件的大小,增长率,生成接口文件的规则影响(包括保存的目录),接口文件的清除或归档行为[1]。
1.2 数字化存储的用例模型
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用例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纸质公文数字化存储的前提条件:与公文相关的电子政务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执行结果:纸质公文被录入。过程描述:填写、修改纸质公文配置表单;提交表单,纸质公文数据保存;返回。用户和权限管理的前提条件:电子政务系统节
点运行稳定状态。执行结果:纸质公文数据被修改。过程描述:填写、修改纸质公文管理表单;提交表单,数据保存;返回。纸质公文管理的前提条件:电子政务系统处于运行态,有纸质公文数据被编辑或有用户操作。执行结果:生成一条纸质公文所对应的电子公文信息。
2 数字化存储方案的实现
2.1 实现环境
本文所研究的纸质公文数字化存储平台采用基于.NET的技术进行开发,.NET是对SOAP技术进行扩展提出的体系结构,能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开发平台。.NET作为当前流行的软件开发技术,XML本身也是面向对象的一种语言,这两者可以紧密地结合起来。DOM是一种树形的面向对象的解析器,更加有利操作,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所以在本系统中采用JDOM组织的JDOM语法解析器。
此外,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需要一个功能稳定、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保存纸质公文对应的相关信息。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是ORACLE、SQL SERVER、IBM DB2等。根据系统的开放性、伸缩性、安全性、系统性能、客户端支持及应用模式、操作简便等几个方面考虑,本文采用的是Oracle 9.0作为系统数据库平台[2]。
2.2 纸质公文转换为电子公文的实现
本文所研究的纸质公文数字化存储平台采用北大方正开发的完全高保真的电子文档格式CEB作为电子公文的数据载体。因为CEB文件格式能有效解决电子文档不统一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的肯定。CEB格式可以较好地保持纸质公文文件原版样式、支持多种语言种类、具有数字签名及数据加密功能、可以进行多种压缩、制作及使用方便等特点。
首先,将纸质公文的基本信息包括文件序号、收稿时间、签发人、承办单位、发放范围、发送单位、份数、密级等信息用Word、WPS、Excel等数据格式制作好,然后使用Apabi转换软件(Apabi Marker),将各种格式的电子文档如Word、WPS、Excel等格式转化成CEB格式。另外也可以使用方正书版、飞腾排版软件,排版定稿的正式文件,通过内置的CEB转换插件,直接保存为CEB文件。然后设置安全选项,经加密后禁止复制和更改,设置为仅可打印。
由于本文在具体实现时采用基于模板的处理技术,定义一套模板文件,包括纸质公文解析模板、DTD模板、XML模板。各模板名称将保持一致,并在结构上具有对应关系,并根据纸质公文的各种文档种类定制多个不同的模板。文本解析模板只包含纸质公文的格式,不包含用户输入的内容;DTD模板定义电子公文的XML格式文档的结构,并在转换完成后对结果XML文档进行有效性验证。下面是.NET所实现的一个纸质公文解析过程:
2.3 电子公文数字化存储的实现
纸质公文转换为电子公文后,就面临着存储的实现。存储之前必须通过弹出的日期选择窗口进行选择,避免用户输入错误,信息内容可以通过内置的HTML编辑器进行编辑。上传附件区通过选择本机中的任何格式的纸质文件扫描版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一次可上传多个附件,上传错误的附件可通过删除功能进行删除。填写完成的信息用户可选择保存此信息,保存后信息将存放到数据库服务器中,等待以后修改后另作保存即可。
3 数字化存储的安全保证
3.1 数字化存储服务器双机热备
为了保证公文数据的安全,提供高性能价格比、高可靠性的集群技术应予首选。因为集群可以很好地实现负载均衡与容错,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可靠的安全性。纸质公文数字化存储采用Microsoft群集服务(MSCS)、网络负载平衡(NLB)、组件负载平衡(CLB)。所有服务可在集群内均衡分布访问的IP流量。网络负载均衡增强了Web服务器、FTP、E-mail、BBS、流媒体服务器、VOD服务器等应用的可用性和扩展性。可以完成如下功能: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服务就近提供,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提高服务器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网络关键部位出现单点失效。
3.2 数据库的安全保护
公文数据库的通讯保护:数据库与应用服务器直接的通讯采用数据库的IPSEC加密通讯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加密。数据库的权限保护:议采用数据库支持的认证授权方式,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用户定义的数据库角色:这些角色用户将数据库中具有相同安全权限的用户分为一组。需要创建数据库登录,然后将它们映射到特定的数据库用户。然后将数据库用户添加到数据库角色,并使用角色在单独的数据库对象(存储过程、表和视图等)上创建访问权限。实现的关键代码如下所述:
4 结束语
总之,由于各机关单位的纸质公文模式各不相同,尤其是单位组织的架构、办公文化、管理规则是无法统一的,所以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通常是按照各机关单位的作业模式自行开发的。而本文研究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方案,从理论和技术上指导、规范和统一电子公文应用的建设,使政府各部门的系统之间具有良好的公文资源共享。
摘要:该文在明确纸质公文数字化存储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化存储方案的设计,并进一步探讨了纸质公文转换为电子公文、电子公文存储的实现,有效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公文管理。
关键词:数字化存储,纸质公文,电子公文
参考文献
[1]魏东.浅谈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公文与数字档案管理策略[J].兰台世界,2007(20).
浅析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规划 第9篇
图书馆存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加工后的元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的存储与管理。主要完成对内部制作的各种资源, 包括一次文献的数字化资源和二次文献资源进行存储与管理, 既是资源的入口 (资源加工完以后归入这个地方) , 又是资源的出口 (资源的服务与发布) 。该系统主要采用三级存储机制, 把利用率最高的资源放在速度最快的存储体中, 把利用率较低的资源放在第二级的存储体中, 把需要保存的资源放在第三级的存储介质中。主要解决面向海量数字资源的调度、备份、服务、存储、长期保存等问题。存储设备主要完成对数字资源信息的存放, 是信息存放的载体与介质。
按照, 目前图书馆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的需要, 以及有关规范组织数字资源的需要, 为了尽快把这部分的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 考虑采用在线、近线、离线三种方式。离线也考虑磁盘、磁带、光盘三种介质, 近线考虑采用带库、光盘库和廉价的SATA磁盘盘阵列三种介质。永久数字资源的保存载体目前是个挑战性的问题, 考虑到可修复性, 用带库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因为磁带不会因为一个块坏了而不能读出, 并且可以利用磁带库的纠错和容错的能力, 进行一定的修复, 并自动复制一个磁带, 采用此种方式可以保证利用率最高的发布与服务数据的在线保存状态, 其他的服务的数据可以存放在近线状态。当数据满足一定条件以后, 可以逐步地把资源迁移到磁带库中以完成资源的备份和永久保存。采用此种方式的循环, 可以保证数字资源利用与保存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通过对数字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分析, 从资源类型角度分析, 数字资源可分为全文影像资源、流媒体资源、网络资源、传统业务系统资源及其它资源等;从功能角度分析, 又可将数字资源分为发布与服务数据、文献数字化加工产生的未提交的数据、数字资源加工产生的未正式提交的数据、实时产生的书目记录以及永久保存的稿纸质的数字化文件数据、数字资源加工后的数据、国内资源供应商保存的数据、互联网采集到的资源、购买的资源等。
下面根据数字图书馆各应用系统和各类资源的特征, 并结合数字资源生命周期规律和数字资源永久保存规划, 对数字图书馆存储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1、存储规划原则
根据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和应用特点, 按照数据生命周期的规律, 决定对资源采用集中分级存储的方式。通过分析, 可将数字资源分成5个层面进行存储, 即:服务层、生产层、恢复层、保护层和归档层。
服务层:
利用FC磁盘阵列对外提供关键应用服务, 并存储对性能要求高的关键应用数据和在线发布的热点数据;
生产层:
利用FC和SATA磁盘阵列对利用率较低的在线服务数据、在线生产数据 (如:文献数字化加工产生的未提交的数据、数字资源加工产生的未正式提交的数据、实时产生的书目记录等数据) 进行存储并完成对部分资源的临时缓冲存储 (如:数字资源加工后的数据、国内资源供应商保存的数据、互联网采集到的资源、购买的资源等数据) 。
恢复层:
通过FC和SATA磁盘阵列的镜像、快照等存储技术对数据特别是服务层的关键数据进行恢复管理, 以达到对数据的临时保存备份管理。
保护层:
利用D2D、D2D2T、LAN Free及Server Free等技术对在线数字资源进行备份和恢复;
归档层:
对满足永久保存要求的数字资源归档/备份到磁带库, 以达到资源永久保存的目的;
利用光盘库创建资源归档副本, 进行归档保存。
2、存储资源分配概述
结合各类存储资源的特点, 将其按功能划分如下:
资源发布服务区
资源临时存储区:
在线加工生产数据
部分资源的临时缓冲存储资源保存备份区
资源永久保存归档区
如图1所示, 在线存储区域分资源发布区、在线资源快速备份区和资源加工生产区三部分。其中资源发布区主要由FC磁盘阵列构成, 用于存储在线发布的数字资源和数字图书馆的一些在线应用服务, 为用户提供实时在线服务;在线加工生产区主要由SATA磁盘阵列构成, 用于存储加工的数字资源 (如:格式转换、文献数字化加工、数字资源加工等) , 待资源经封装、审核、校定稳定后转入资源发布区、资源备份区或永久保存区;在线资源快速备份区主要由FC磁盘阵列和STAT磁盘阵列构成, 主要为在线发布系统和重要应用系统的数据提供快速备份和恢复。近线、离线存储区主要由资源临时缓冲区、资源综合备份区和永久保存区构成。其中资源临时缓冲区主要由SATA磁盘阵列构成, 主要用于数据迁移、资源完整性核查等工作的临时缓冲存储, 待审核合格后转入在线或永久保存区;资源综合备份区主要由SATA磁盘阵列和磁带库构成, 主要用于重要应用系统的系统和数据备份, 主要依托于备份软件完成基于馆域网络和存储区域网络的备份;永久保存归档区主要由磁带库构成, 主要用于重要资源的永久保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存储策略上主要采用在线、近线、离线的三级存储方式。
(1) 本地在线存储主要有三个作用, 一个是对于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的在线存储数据提供发布和备份服务;另一个是对于已经验收的数据, 在数字资源组织与管理系统的控制下, 从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的临时存储区域传输到存储管理的在线发布区, 并进行磁带和光盘的写操作, 校验合格后, 保留一份在一级在线存储空间, 其余的进入近线与离线存储中。
(2) 本地近线存储的主要作用是把利用率较低的在线服务资源、在线生产资源、一时无法确认是否需要永久保存的数字资源等存放在二级近线存储上。
(3) 离线存储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对符合长期保存级别的资源进行归档、备份保存。
主要采用磁盘、光盘、磁带三种介质进行保存。
总之, 数字图书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爱, 其存储系统的合理建设和规划是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正常工作的保障。因此, 如何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从存储系统的理论出发, 完成对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的合理使用和规划, 对今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文伯.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意义重大.光明日报.2000.3.8
[2]徐丽秀, 陈斌.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数字图书馆工程初步设计.2005
数字档案信息长期安全存储之我见 第10篇
一、数字档案信息长期安全存储面临的问题
1. 硬件可靠性与安全问题。
硬件安全是指支撑系统运行的物理设备的安全问题, 包括数据和管理服务器、终端计算机、存储设备、以及交换机、路由器和网络布线等, 这些设备的工作性能、可靠性与自身安全等级不仅影响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且影响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尽管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备份策略, 可以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但是, 在正常应用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 如存在雷击、火灾等自然灾害, 存在电源系统故障和人为操作错误, 这些都可能对档案信息系统设备造成损坏, 造成的数据丢失或计算机系统瘫痪, 从而危及档案信息的存储安全。
2.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安全缺陷。
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管理是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为基础的应用系统, 还包括相应的安全备份机制。操作系统, 无论是win-dows, 还是Unix都存在安全漏洞, 都有某些薄弱环节, 有可能遭到攻击或破坏。病毒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天敌, 在网络病毒泛滥的今天, 由于其传播性极快, 攻击破坏性极强, 还具有隐蔽性, 使人防不胜防。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个信息系统, 其实是一个多用户、多管理的系统, 管理员疏忽造成的数据删改和数据文件覆盖, 管理权限分配不合理, 使一般访问者获得不同级别的特权可进行越权删改, 还有恶意者破解系统安全限制后入侵、篡改和删除数据或者进行暴力破坏, 这些都会对档案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危害。
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存储与应用的基础, 然而, 由于数据库应用与防护固有的弱点:一是数据利用的可访问性, 造成数据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拷贝;二是信息巨量存储的聚生性, 当信息以零散形式存在时, 其价值往往不大, 一旦将大量关联信息聚集在一起时, 其价值就非同一般了;三是应用与安全防护的矛盾性, 尽管可以通过软硬件对网络与应用系统进行层层设防, 但设防越多, 应用越不方便, 而且对一个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来说, 突破这些设防关卡并不是难事, 所有这些都给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防护带来极大的困难。
3. 安全技术与管理滞后的问题。
网络与数据库安全技术是一种在对抗中发展的技术, 不断出现的应用安全问题是安全防范技术发展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技术总是滞后的, 这种滞后带来了巨大的安全脆弱性。虽然在解决信息系统运行与数据库安全问题方面有一系列新技术, 如身份认证、数字水印、电子签名、信息加密等, 但这些技术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总是不能完全解决不断出现的安全问题, 使档案信息的安全控制存在隐患。传统的档案管理有一套严格的制度, 保证了档案的长期安全存储与利用。而数字档案, 无论是档案数字化过程, 还是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保存都缺乏十分规范的管理程序, 缺乏严格而科学的标准体系和业务管理制度, 造成数字档案在存储与利用上存在安全缺陷。
二、加强数字档案信息长期安全存储的途径
1. 谨慎选购数字档案载体及其读取设备。
第一, 不要选购处于技术创新阶段的电子档案载体及其读取设备。因为此时的载体及设备的价格昂贵且相关标准尚未统一, 盲目采用可能会导致档案信息无法通用的严重后果。第二, 不要选购处于技术淘汰期的数字档案载体及其读取设备。虽然处于技术淘汰期的档案载体及其读取设备价格低廉, 但如果新型读取设备无法兼容, 读取旧型载体上的信息, 或者旧型读取设备无法使用新型载体, 势必造成新的浪费。第三, 要选购处于技术成熟期和技术兼容期的档案载体及其读取设备, 这样可以延长档案信息存取设备的有效使用期, 并确保新型存取设备对旧型档案载体的兼容性。
2. 合理选用数字档案管理软件。
不要使用测试版本软件, 也不要继续使用已淘汰的软件。最好是可以由多个操作系统支持的应用软件。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升级BIOS软件版本或安装新型电子档案读取设备的驱动程序的方法, 让过时的操作系统能够使用某些新型信息读取设备。但受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限制, 这些方法很难100%成功。
3. 恰当进行数字档案迁移或载体转换。
第一, 检测新型信息存取设备对旧型档案载体的兼容性。通过新型信息存取设备直接读取各种类型的旧型电子档案载体上的信息来检测其兼容性。只有100%地兼容, 存取设备才能够代替旧信息存取设备。在此前提下, 旧型档案载体可以继续保存下去, 而不必进行迁移或载体转换。第二, 储备少量处于淘汰期的旧电子档案信息存取设备。旧型信息存取设备淘汰, 而新型信息存取设备不能够100%地兼容旧档案载体, 是档案必须进行迁移或载体转换的标志。在数据迁移或载体转换初期, 应储备少量旧型档案信息存取设备, 以备迁移或载体转换时读取旧型档案载体上的信息之需。第三, 储备适当的新/旧信息存取设备接口转换设备。如果新型计算机系统上不再提供旧型信息存取设备也不能够读取旧型档案载体上的信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就是使用新/旧信息存取设备接口转换设备, 如IDE/SATA接口转换设备, 接口转换设备延长了旧型信息存取设备的生命周期。
4. 完善数字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与安全标准建设。
数字存储 第11篇
【关键词】云存储;数字版权;冲突;法制;协同
【作者单位】牛春燕,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云存储成为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应用的主要内容,用户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提供的网盘介质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载和分享。在给用户提供便利、给版权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云存储也给数字版权的侵权认定和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云存储环境下,数字版权呈现版权主体难以确定、版权客体范围扩大、版权内容的网络个性明显等特征,加上我国当前数字版权领域的法律规范相对滞后,云存储模式下数字版权保护陷入困境,寻求云存储与数字版权的协同发展路径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云存储环境下数字版权侵权的典型案例表现
1.云存储下数字版权侵权的典型案例
以“剑网2015”专项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动为例,全国各地共查处行政案件383件,行政罚款450万元,移送司法机关刑事处理59件,涉案金额3845万元,关闭网站113家。在此过程中,全国各地版权执法部门查处了一批侵权盗版案件,如北京金图创联国际科技有限公司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广东“DJ020网”侵犯音乐作品著作权案、北京天盈九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权案、“人人影视网”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案、江苏“速酷电影网”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案、浙江郑某等复制并通过网络销售盗版图书和软件案、四川“风云丝路网”侵犯著作权案等。一些犯罪分子大肆利用网络云存储进行数字侵权活动。例如备受关注的“人人影视网”涉嫌侵犯著作权案,网站域名所有人和负责人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组织他人将包括《地心引力》在内的467部影视作品上传网站,供用户观看、下载和使用,侵害了相关作品版权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这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互联网云存储环境下,数字版权侵权案件日益增多,不仅侵犯了当事人权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由此引发激烈的讨论。云存储的侵权特征有哪些,由此造成的数字版权侵权的法律特征表现在哪里,两者在法律规范下如何协同发展,当前我国的立法、司法、社会系统如何科学应对等问题,都需要业界进行科学分析并付诸相应的法治实践。
2.云存储下数字版权侵权的法律特征表现
一是数字版权作品的“出租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难以认定。以云存储最常用的SAAS模式(软件即服务)为例,用户只需要登录云存储服务网站,就能够使用云存储平台上的所有资源,而不需要将网络资源下载到电脑上。这种虚拟主机的云存储模式,突破了传统版权中的“出租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内涵,也不符合版权侵权认定中的“提供” “获得” “公众”等法律要素[1],因此需要法律及时跟进完善。
二是很难界定版权侵权中的复制行为。根據著作权法规定,复制不具有劳动作品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出来的是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重复性、再现性。但在云存储环境下,网络复制作为一种更加便捷、高效、快速的云端电子复制方式,具有远程性、隐蔽性等特点,从而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对数字版权侵权行为进行认定,进而影响了相应的法律规制效果。
二、云存储下数字版权侵权的法理分析
1.云存储下数字版权侵权的特殊性法理分析
一是云存储下数字版权法律关系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在一般网络环境下,版权侵权主要涉及版权作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而在云存储下,则增加了云服务提供商这一重要的法律主体。根据现代法理上的权责理论,用户在使用云存储时,一般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收费性质的云服务提供商自然要承担起网络资源的版权合法性,如果其中存在网络资源的版权侵权行为,云服务提供商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但用户利用云存储服务进行的线上或线下版权传播侵权,则需要根据各自在版权侵权中的责任大小和范围来进行科学认定和担责。
二是云存储下数字版权侵权的司法管辖相对固定。在一般网络版权侵权环境下,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上传者所在地或网络服务器所在地都可能成为侵权行为发生地,特别是服务器之间的彼此共享、数据传输连接等,使得服务器所在地的认定存在很大困难。而在云存储环境下,由于网络资源属于云服务提供商,并且服务器位置相对固定,这样就为云存储版权侵权行为提供了相对明确的场所,在具体侵权认定时也相对容易一些[3]。
2.云存储下数字版权侵权的排除性法理分析
一是合理使用。为了保障版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法律允许社会公众合理使用版权作品,这在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合理使用主要集中在社会公众的个人学习、研究、欣赏等用途,既不可向社会传播,也不可用来营利,否则就构成版权侵权。
二是避风港规则。在云存储服务下,云服务提供商需要承担相应的版权侵权责任,但也不是绝对的。《侵权责任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一些用户利用云存储上传内容,如果云服务提供商没有从中获取相应的版权收益,而且主观上不存在过错,并且在收到实际版权人的相应请求后能够及时履行删除义务,那么,云服务提供商就可以进入避风港,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根据云存储的技术特征而设计的,也符合责、权、利相一致的法制理念[4]。
三、云存储与数字版权的协同演进
云存储代表了互联网络技术创新发展的最新方向之一,我国要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对云存储所带来的一些版权侵权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制对策,以实现云存储与数字版权的协同发展与进步。
1.立法路径
在互联网环境下,资源的共享比独享更具价值,云存储技术打破了“所有权才是王道”的社会认识。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已经明确了电子软件作品的网络出租权,但在云存储环境下,我国还需要不断调整和补充“电子出租”的法律内涵,建立并完善“电子出租”的法律概念。一方面要对“电子出租”进行相应的立法解释,体现其与普通网络下软件出租权的差异性,给予相应的法律规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 SAAS 模式的创新内涵,并注重强化SAAS 模式下新型“电子出租”的法律保护。此外,建议将数字化复制作为著作权法中“复制权”的新型内容,以更好地保障版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将云存储下的网络传播权纳入“法定许可”的范畴,对不加限制的时政内容、用户自愿上网传播的原创内容,应该保障其自由传播的权利,但对某些需要“法定许可”的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传播[5]。
2.司法路径
根据我国司法管理的法制理论和权利义务的辩证关系,云存储下数字版权案件的司法管辖权,除侵权人所在地外,还要将云存储服务器所在地纳入司法管辖范围,重点强化云服务提供商的版权义务。结合法律的利益平衡原则,维护版权的法律权益,既要严厉打击数字版权侵权行为,也要从互联网创新的角度出发,对一些网络版权适当限制,防止权利过度扩张。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核心在于建立健全并及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明确的法律制度来推进司法执行规范。
3.社会协同路径
云存储下数字版权侵权问题涉及国家、企业、用户等诸多行为主体,基于这些主体的不同权责和诉求,需要在依法治国的总体设计下,借助法制的力量,对各利益主体进行差异化的规制:一是从国家角度,要制定促进云计算、云存储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借助当前“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努力实现“互联网+创新” “互联网+数字版权”的协同发展,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互联网监管机构,全面推行云存储实名制等,在推进依法治理互联网信息方面进行有益的政策尝试。二是从企业角度,应增强版权保护意识,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将版权等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推进企业创新与法治协同发展。三是从用户角度,要强化版权意识,自觉学习和运用相关的数字版权保护知识,在严格做到不侵犯他人版权的同时,也要积极保护自己的版权利益,勇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王异,周二翠,马英等.基于云服务的动态数字出版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10).
[2]邱洪华,郭宇.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研究[J].图书馆,2014 (1).
[3]相丽玲,刘红丽.云时代数字资源开放存取的法律关系与问责机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 (7).
[4]刘青,黎宇贞.数字图书馆版权利益平衡机制探讨[J] .图书与情报,2007 (1).
[5]刘依庆,刘家林,陈之荣等.云计算网络技术条件下的版权管理与对策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 (2).
基于FPGA的数字存储示波器 第12篇
按照对测量信号的处理方式,示波器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类型;按照示波器能够同时显示的信号的数目,示波器可分为单踪(通道)和双踪(通道)两种类型。模拟和数字示波器各有不同的特点,原理相同。数字示波器采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功能强大,已经成为时域、频域、复频域的未知信号波形及参数测量的重要工具。现在的数字示波器基本都具有了波形观察、数字测量、模拟测量、脉冲测试,双时基观测、只读测量与比较测量、自动测量等多种测量技术和方法。
1 总体方案比较与选择
方案1:阶梯波比较触发。根据被测信号频率产生M分频锯齿波信号,用于同被测信号比较,产生脉冲序列,顺序提取部分脉冲作为信号采样保持以及A/D转换时钟,达到对原始信号进行恢复的目的。如图1所示,顺序产生步进延迟。
方案2: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芯片高精度相位控制。利用DDS芯片AD9851高精度频率控制字,可产生频率不高、但步进延迟精度很高的采样信号。设采样频率为fout=1/T+nΔt,当所取T值大于1 μs时,fout便低于1 MHz。同时,由于AD9851的频率控制字为32位,Δt步进可轻松达到5 ns,通过累加n值,便可得到200106次采样/s的等效采样率。
方案3: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内部倍频。通过FPGA内部锁相环对20 MHz信号进行十倍频,得到200 MHz时钟信号,从而获得分辨率为200106次采样/s的步进时延Δt,通过每次信号触发延进行判断,在其后T+nΔt进行采样,n值累加,便可完成等效时间采样过程。
方案1实现相对容易,但是由于步进时延不恒定,即t2与t1不可能保持线性关系,在波形恢复的过程中,会带来波形失真。方案2很巧妙地采用高精度DDS芯片代替程控时钟电路,减少了产生200 MHz信号的困难,但由于频率控制字写入至频率输出稳定所需时长不确定,给系统设计带来一定风险。方案3利用Cyclone芯片良好的倍频特性,产生200 MHz的内部时钟,时钟稳定并且便于控制。
经过比较,选用方案3。
2 理论分析与计算
2.1 等效采样分析
等效时间采样分为顺序采样和随机重复采样。本设计采用顺序采样,对每一个信号周期仅采样1个点,用步进延迟的方法在每一个周期信号中采样信号波形的不同点,从而获取整个波形的采样数据。所谓步进延迟,是指一般以触发信号作为基准,每触发一次,往后延迟Δt时间,如图2所示。对于高频信号,可每隔几个甚至几百个信号周期对波形采样一次,仍可恢复出原始信号。
题目要求等效采样频率fs≥200 MHz,则Δt=1/200 MHz=5 ns。
2.2 垂直灵敏度
题目要求垂直灵敏度为1 V/div、0.1 V/div,发挥部分要求2 mV/div,垂直刻度为8 div,而双极性A/D转换器参考电压为±1 V,所以垂直灵敏度、输入信号峰峰值和各挡位增益如表1所示。
本设计采用分挡放大,题目要求输入信号最高频率为10 MHz,在发挥部分挡位增益为125,则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积(GBW)为1.25 GHz。因此,扩展部分需分级放大,设计为两极低噪小信号放大电路。
2.3 扫描速度
扫描速度对应着A/D采样率,扫描速度分为20 ms/div、2 μs/div、100 ns/div等3挡,水平分辨率为20 点/div,扫描速度与采样速率对应关系见表2。
显示屏水平刻度为10 div,那么满屏显示的点数为:
undefined
考虑触发电平位置与水平移位扩展功能的要求,FPGA存储RAM的深度设置为4008 bit,RAM写入的速度即A/D转换器的转换速率为1 MHz,所以RAM采集200个点的时间为200 μs。
3 电路与程序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含等效采样模块、小信号放大模块、采样保持模块、显示控制模块,如图3所示。
3.1 采样保持电路
采样保持电路选用采样保持专用芯片HAI5320,电路如图4所示。
3.2 小信号放大电路
通过3块AD817芯片实现3级放大,实现了小信号放大250倍,最小可以放大2 mV的信号。
3.3 软件流程
本系统由一块FPGA完成所有功能。FPGA初始化后,通过预置不同的键值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如图5所示。
4 测试结果以及分析
4.1 测试方案
拟定系统测试方案如图6所示。
要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可调节频率、幅度等。标准示波器用来测试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幅度、频率等,示波器显示终端用来显示数字示波器的输出波形。采用分模块的测试方法依次测试各项功能。
4.2 测试条件
测试温度为26 ℃,信号发生器为EE1643C型,标准示波器为TDS1200B型,示波器显示终端为TDS1200B型。
4.3 测试结果
1)垂直灵敏度测试
选择标准正弦信号作为测试信号。该示波器很好地完成了1 V/div、0.1 V/div挡的切换,同时也完成了2 V/div挡的功能。
2)扫描速度测试
选择正弦信号,幅度为1 V作为输入信号,该数字示波器很好地完成了3挡扫描速度的切换。
3)存储显示功能
按下“存储”按键能够完成对当前波形的存储,按下“显示”键能够完成存储信号的显示。
4)小信号放大电路测试
小信号放大电路最小能够放大2 mV电压。
5 结束语
由测试结果可知,本设计能够很好地实现示波器的功能,具体测试指标如扫描速度测试,整体性能稳定良好。在2 mV/div挡测信号时,测量的误差较大,在频率较高时误差进一步加大,主要是当输入信号很小时,信号很容易受噪声信号的干扰,由于在频率较高时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比较严重。
参考文献
[1]夏宇文.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3.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委员会.电子系统设计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数字存储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