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舒适护理:锁骨下动脉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舒适护理:锁骨下动脉(精选3篇)

舒适护理:锁骨下动脉 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科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30例, 男18例, 女12例;年龄51岁~85岁, 平均65岁;置管时间7 d~50 d, 平均20 d;休克16例, 外周穿刺困难14例。

2 护理

2.1 置管前舒适护理

护士主动与病人和家属进行交流, 减轻其心理压力, 缓解紧张情绪, 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同时向病人和家属讲明置管的好处及临床意义, 消除病人顾虑及紧张情绪, 取得病人配合, 置管前准备好用物, 确定穿刺位置, 熟练掌握穿刺的方法, 防止盲目穿刺而出现并发症。

2.2 置管中的舒适护理

操作中注意动作轻柔, 进针与退针要轻慢, 做到稳与准, 穿刺成功后导丝放置不顺利, 不可强行插入。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和胸部的变化。

2.3 置管后的舒适护理

2.3.1 预防感染的护理

病房通风换气, 紫外线消毒隔日1次, 穿刺及缝合部位使用高潮气通透率、低致敏性、透明的静脉导管固定敷贴, 肝素帽接头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 注意穿刺及缝合部位不被污染, 病人进食、饮水或呕吐时要用塑料中单覆盖穿刺部位, 常规每7 d更换敷贴1次, 出现潮湿和污染或局部红肿、渗出等异常及时更换, 每次更换时, 用碘伏消毒穿刺点、缝合部位和缝合夹下,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3]。

2.3.2 预防堵管的护理

锁骨下静脉置管一般不用来采血, 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同时避免有微小的血凝块沉积或黏附于导管腔内。长时间输注脂肪乳、血浆、白蛋白等黏稠度高的液体或长时间输注维持液输注速度小于30 gtt/min, 应每6 h~8 h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防止输液管道打折、扭曲, 管道与输液器脱开造成回血堵塞管道。出现输液不畅时可用输液器抽取生理盐水回抽血液, 通畅后固定。回抽血不畅时, 不可过分用力推注以免导管破裂, 切忌过分用力冲洗导管而导致导管内血栓被注入右心循环而致肺栓塞、脑栓塞危及生命。

2.3.3 脱管的护理

敷贴外的管道用脱敏胶布固定, 以缓解导管可能受到的压力, 连接输液器后, 液体不可挂的太远太高, 更换敷贴时将导管扯出。嘱病人活动或更换衣服时应防止导管脱出, 注意观察固定缝线是否牢固。

2.3.4 穿刺局部渗血的护理

更换局部敷贴, 必要时在敷贴上加一砂袋压迫局部减少渗出或穿刺点使用止血药。

2.3.5 并发症的护理

①气胸的护理:避免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穿刺时紧贴锁骨下缘, 避免进针过深、角度过大, 穿刺后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必要时行X线检查。②血栓:因损伤锁骨下静脉壁, 导管进入胸腔所致, 因此置管成功后, 需回抽血液, 保证导管通畅。③误入动脉:立即拔出, 加压止血5 min~10 min。④臂丛神经损伤:一旦发生上肢麻木或放射性疼痛及时拔管。

2.4 拔管后的舒适护理

建议导管拔管时间8周~12周, 根据治疗所需由医生决定留置时间。导管拔除时, 应从穿刺点部位轻慢拔出, 立即压迫止血, 用敷料固定, 每24 h~48 h换药直至创口愈合, 测量导管长度, 观察有无损伤或断裂并做好记录。

3 结语

锁骨下静脉较表浅、粗大、固定、常处于充盈状态, 不易塌陷, 因管腔大、血量多, 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能快速稀释, 因此, 锁骨下静脉置管是血流动力学检测、输液、静脉高营养、心肺复苏和安置心脏起搏导管的理想通道。舒适护理是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提高的需要, 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始终, 并渗透于每一项具体的护理行为中, 使病人得到舒适护理后, 不论在躯体上, 还是在心理上, 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北:华杏出版社, 1998:5.

[2]施晓芸, 施亦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家庭护士, 2007, 5 (10C) :82.

舒适护理:锁骨下动脉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患者中男性6例, 女性2例, 年龄46~78岁, 平均67±11.6岁, 病史最短半年, 最长6年, 经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左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 左锁骨下动脉闭塞2例, 右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 双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 (其左侧狭窄80%, 右侧狭窄30%) 。8例SSS患者中均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表现为伴或不伴视物旋转的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共济失调等症状, 而且多为一过性, 呈反复发作;有5例患者有患肢缺血症状, 包括患肢易疲倦、乏力、发凉、运动不适及感觉异常等, 所有患者均有一侧肢体无脉或脉弱, 双侧上肢收缩压压力差为26~60mmHg (1mmHg=0.133kPa) , 平均为41.8mmHg。3例患者在锁骨上区闻及血管杂音, 8例SSS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前行颅脑多普勒超声 (TCD) 检查, 均有椎动脉血流反向。8例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检查, 3例患者枕叶及 (或) 脑干有梗死灶。8例患者根据各项检查诊断动脉硬化7例, 诊断大动脉炎1例。

1.2 手术方法[3]

术中患者取平卧位, 采用局部麻醉, 以Seldinger技术成功穿刺右侧股动脉, 并入动脉鞘, 指引导管下行全脑血管造影, 显示狭窄部位, 导丝指将球囊置入狭窄部扩张成形, 随后置入支架并释放, 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情况。

2 结果

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成功置入支架, 病变血管术前狭窄率均大于70%, 有明显盗血现象。术后锁骨下动脉狭窄减少到20%, 盗血现象消失,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消失。术前术后患肢平均收缩压差由41.8mmHg降到10mmHg, 原有3例患者在锁骨上区闻及血管杂音术后杂音消失, 8例SSS患者术行颅脑多普勒超声 (TCD) 检查椎动脉血流转为顺向。患者术后1例出现血压过高, 1例出现头痛, 1例出现尿潴留, 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3~5d出院, 3~6个月随访超声波复查有效率为100%。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健康教育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手术, 患者及家属大多缺乏该方面的相关知识, 再加上支架置入治疗价格昂贵及担心术后疗效, 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主动关心患者,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优点。术前重点介绍本科室进行该手术成功的病例, 并借助文字、图片、照片等宣传材料, 增强患者及家属信心, 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3.1.2 术前准备

术前完成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等检查;术前3d~5d行抗凝治疗, 口服氢氯吡格雷75mg/d, 拜阿司匹林300mg/d;术前1日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 做好双侧股动脉区术野皮肤准备, 测量血压及肢端动脉博动情况, 以便手术后对比。嘱咐患者术前更衣, 禁食 (不禁药, 糖尿病患者禁服降糖药) 6h。术前30min按医嘱给鲁米那100mg肌肉注射在非术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术前3日指导患者卧床大小便训练, 学会床上排便, 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 避免腹压增加,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3.2 术后护理

3.2.1 体位护理

因患者术中使用肝素, 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动脉鞘管带回, 回病房后应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 穿刺侧下肢制动12小时, 以防鞘管移位、出血。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患者往往产生不舒适的感觉, 除向患者强调该体位的重要性外, 还要协助患者适当改变体位, 先向股动脉穿刺侧翻身60°或向对侧翻身20°~30°, 翻身时注意保持穿刺侧髋关节和小腿伸直, 对侧下肢可自由伸曲, 以减轻患者不适感。

3.2.2 穿刺侧肢体和鞘管护理

由于术中使用全身肝素化, 凝血时间延长, 保留的导管鞘一般在术后4h拔除, 拔管时, 应协助医师进行局部按压, 力度以既能使穿刺点不出血, 又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 按压时间一般为15~20min, 然后用绷带或胶布进行加压包扎24h, 砂袋压迫6h。并随时观察穿刺处局部有无渗血和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的颜色等。一般每30min观察一次并记录, 本组所有病例术后局部无渗血、血肿发生。

3.2.3 病情观察

支架置入后, 狭窄的动脉得以扩张, 动脉血运重建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易造成血压的波动, 24h内严密监测血压非常重要, 尤其是注意双侧上肢的收缩压的变化[4], 将收缩压控制在110~130mmHg, 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 以免发生脑部过度灌注或低灌注[5]。测血压依次为1次/15min、1次/30min各4次, 后改为1次/h, 观察24h后停止。

3.2.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2.4.1 高血压

本组患者术后有1例出现高血压, 该患者原来无高血压病史, 因手术极度紧张, 使患者血压增高, 最高达196/110mmHg, 及时予心理安慰、疏导, 并按医嘱给硝酸甘油微泵推注进行降压, 4h后患者情绪稳定, 血压恢复正常, 维持在128~135/77~82mmHg。

3.2.4.2 头痛

本组有1例患者术中出现头痛, 因操作时导管、导丝、造影剂反复对血管刺激, 加之患者的情绪变化如焦虑、紧张, 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立即予吸氧、尼莫地平针剂5 mg/h微泵注入, 同时给精神安慰, 指导放松, 5h后症状逐渐消失, 尼莫地平微泵注入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 血压低于正常时应停止使用。

3.2.4.3 尿潴留

本组术后有1例老年男性患者出现了尿潴留, 因患者原有前列腺增生病史, 加之术后绝对卧床不习惯床上大小便。采用听流水声、腹部按摩、腹部热敷等物理刺激后无效, 行留置导尿术, 术后第3天拔除导尿管后小便自解。针对患有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术前加强卧床训练大小便, 必要时予以留置导尿, 可以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3.2.4.4 预防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

为预防血栓形成, 术前、术后要常规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非常重要, 护士要按时准确给药, 向患者解释用药的重要性, 使患者主动配合, 同时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监测出凝血时间, 术中将凝血时间控制在正常值2.5~3.0倍。本组无发生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

3.3 出院指导

3.3.1 一般指导

嘱患者注意限制重体力活动, 劳逸结合,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忌烟酒, 坚持低盐低脂饮食,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治疗原发病, 把血脂、血糖、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3.3.2 监测双上肢血压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具有一个共同不变特征是存在双侧上肢收缩压压力差[6], 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 术后发现一侧手臂血压下降可能是出现血管再狭窄的主要征象, 应及时就诊。

3.3.3 服药指导

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擅自停药, 术后继续服用阿斯匹林和波立维, 剂量同术前, 1月后可改服阿斯匹林或波立维, 监测凝血功能, 如出现牙龈或鼻出血, 皮肤瘀斑、瘀点, 女性月经量过多, 黑便等要及时就诊, 及时调整用药量。

3.3.4 定期复查

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颈部动脉超声、TCD 、CTA等随访, 必要时全脑血管造影, 观察支架在血管内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富刚, 沙琳, 边杰, 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MRA诊断[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2 (1) :69.

[2]Shcherbiuk AN, Kondrashin SA, Zaitsev Alu, etal.Mini-invasive technologi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ajorvessels diseases[J].Khirurgiia (Mosk) , 2005, (3) :10-7.

[3]常红.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1) :1037.

[4]郑跃, 白文静, 蔡敏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0, 17 (3B) :34.

[5]黎华, 杜玲, 李永霞.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92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 :431.

舒适护理:锁骨下动脉 第3篇

关键词:心房颤动,锁骨下动脉窃血,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护理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指锁骨下动脉起始端狭窄或闭塞时, 患侧椎动脉压力下降, 血液逆流, 健侧椎动脉供应脑部的血液被部分盗取, 逆流的血液由椎动脉进入锁骨下动脉远端而供应患侧上肢, 以缓解肢体的缺血症状, 最终导致脑供血不足[1]。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被广泛应用于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治疗, 其具有微创性、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及疗效确切等优点[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 例, 均为房颤合并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有吸烟史。 其中男2 例, 女1 例。 平均年龄61 岁。 患者因头晕、发作性昏厥就诊入院, 诉间断上肢麻木、无脉, 伴视物模糊及黑鏤。门诊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2 例男性患者双侧上肢血压相差20~30 mm Hg以上, 1 例女性患者患侧上肢血压测不出, 医生听诊患侧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 术前常规行头部血管增强CT、颈部超声, 其中2 例男性患者患肢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大于75%, 1 例女性患者完全闭塞, 均伴有患侧椎动脉反向血流。

1.2 手术方法患者及家属经术前谈话并签字, 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通过静脉注入肝素, 维持全身肝素化。 将5~7F猪尾导管送至升主动脉进行血管造影检查, 明确血管病变的程度、部位、长度, 同时了解头臂部其他血管的情况。 造影后根据测量所需数据, 选择合适的球囊导管, 行狭窄段扩张并确定支架两端的标记, 准确覆盖狭窄段后释放支架。 支架置入成功后, 撤出导管导丝, 再次送入猪尾导管, 行主动脉弓上血管造影检查治疗效果[3]。

1.3 结果本组患者均经股动脉途径成功置入锁骨下动脉支架一枚, 患者术后椎动脉显影良好, 窃血现象消失,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术后随访治疗效果好, 无复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预防跌倒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首次高危跌倒评估, 并做好预防跌倒宣教。 要求住院期间每天对患者进行复评, 在病情变化及跌倒等危险因子项目发生改变时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对于存在跌倒高危风险的患者, 一律在患者床头挂预防跌倒温馨提示牌, 离床活动时要求家属陪伴。 当患者头晕时, 确保卧床休息。

2.1.2 患者准备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90 mg/bid , 在给药过程中加强服药指导, 根据患者药物掌握情况, 制定合理的宣教计划。 术前一天行心脏食道超声检查, 了解患者左心耳及心房有无血栓形成。 严格备皮, 备皮范围包括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 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 注意保暖, 避免着凉。遵医嘱测量生命体征Qid/d , 并定时测量双上肢血压, 同时对双侧桡动脉搏动情况加以记录。 根据患者健侧血压波动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 术前血压不宜控制过低, 以免加重脑缺血或上肢缺血[4]。

2.1.3 心理护理部分患者或家属对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较为陌生, 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心理。 针对患者的心理类型和文化背景等耐心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相关宣教, 让他们了解手术的方法及优点, 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及手术的必要性, 帮助患者消除顾虑,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 术中护理给予氧气吸入, 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速度。 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脉搏、呼吸、血压和肢体活动情况, 警惕术中出现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支架置入及拔鞘管时紧张和疼痛刺激有导致迷走神经兴奋致心动过缓、血压降低等风险, 因此术后仍需加强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术后1 h内每15 min测量血压、脉搏1 次, 术后2~4 h每30 min测量1 次, 术后4~8 h每1 h测量1 次, 8 h后每班测量1 次; 而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主要包括患者神志、有无头痛头晕、偏盲、失语和肢体功能障碍等, 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主动配合医生进行处理[5]。

2.3.2 体位护理术后卧床24 h , 前12 h要求完全平卧, 12 h后若伤口无异常, 可将床头抬高20~30°, 协助患者术肢伸直, 向健侧翻身, 缓解腰部不适。 指导家属进行术肢按摩并活动健肢,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3.3 鞘管护理密切观察鞘管的固定情况, 防止脱出、移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病情稳定的患者, 常规术后6 h拔除鞘管, 局部按压30 min。

2.3.4 伤口护理股动脉穿刺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 砂袋压迫8 h, 定期观察穿刺点敷料有无血液渗出, 皮下血肿。 加强术后宣教, 避免咳嗽、抬头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防止伤口出血。 同时关注患者术肢皮肤温度、 色泽和足背动脉搏动, 进行两侧肢体对比。 因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栓子多源于导管表面形成的血栓, 尤其是导管在动脉内滞留时间较长时, 其表面更易形成血栓。 而且血栓常栓塞手指或足趾动脉, 可表现为无脉、疼痛、苍白、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6]。

2.3.5 疼痛护理由于球囊过度扩张及支架支撑力过大, 可导致管壁的过度扩张而产生疼痛。 术后多巡视, 主动关心患者, 通过讲解、沟通, 分散注意力, 提高疼痛的耐受性,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对症处理[7]。

2.3.6 饮食护理由于术中造影剂的使用, 术后要求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 同时协助患者准确记录术后4h出入量并及时反馈医生。 为了避免腹部胀气不适, 患者术肢解除制动以前只能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如稀饭、面条, 忌饮甜饮料及牛奶、豆浆等。

2.3.7 药物宣教根据患者年龄及文化层次, 制定合理的宣教方式和方法, 要求患者完全掌握服药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 密切关注有无鼻衄、牙龈出血、黑便等不良反应。

3 小结

本组3 例患者均合并房颤病史, 为了预防血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行锁骨下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 医生均采用了氯吡格雷 ( 75 mg/d) 联合华法林 ( INR值2.0~3.0) 方案, 之后改为华法林治疗。 而华法林与抗血小板药物合用时出血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临床中需密切监测抗凝强度, 做好药物宣教, 减少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8]。同时, 加强出院宣教, 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电话随访, 并提醒患者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 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保证大便通畅及充足的睡眠, 戒烟戒酒。 告知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发病先兆,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9]。

参考文献

[1]杨炜炜.完全性锁骨下动脉盗血支架植入术后1例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9) :127-128.

[2]王岩.微创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术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0 (中旬刊) :192.

[3]刘洋, 何玉祥, 孙岩, 等.血管腔内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35例[J].技术交流, 2011, 14 (9) :728-730.

[4]姜霞娟, 沈晓, 陈来娟.15例高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人行支架植入术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4, 12 (15) :1387-1389.

[5]冯鹏雄, 陈家莲.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670-671.

[6]贾燕瑞, 王克勤, 张望德, 等.血管内支架治疗3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 :28-30.

[7]崔成爱.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4) :316-318.

[8]侯红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4, 12:26-27.

舒适护理:锁骨下动脉

舒适护理:锁骨下动脉(精选3篇)舒适护理:锁骨下动脉 第1篇1 临床资料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科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30例, 男18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