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适当训练论文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适当训练论文范文(精选3篇)

适当训练论文 第1篇

一、“一题多解”能巩固知识, 提高实效

对于同一道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 从而引出不同的解法.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 不失时机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 尽量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笔者在复习三角函数时, 选取了如下问题, 给学生讨论.

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一腰上的中线长为undefined, 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学生经过分析, 得到了如下几种情况的解答:

分析一 如图, 由条件可知undefined, 设腰长为2a, 则AD=DC=a, 在△ABD中, 由余弦定理得:undefined

消去a, 得undefined

接下来通过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从而得到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二 在分析一当中, 部分学生是将 (*) 式变成undefined.再由平方关系, 得undefined

这样, 根式里面可以认为是以a2为变量的二次函数, 利用二次函数的特点求解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三 作三角形的高AD, 设腰长为2a, 则AD=2asinC, BC=22acosC=4acosC.

在△BCD中, 由余弦定理,

得3=a2+16a2cos2C-2a4acosCcosC,

undefined

当且仅当tanC=3时面积取得最大值2.

分析四 如图, 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点A (0, h) , B (-a, 0) , C (a, 0) , 则undefined.由undefined得:undefined, 由基本不等式得:undefined, 当且仅当h=3a时面积取得最大值.

通过本例的探究, 既促使学生巩固了所学基础知识 (如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正余弦定理等) 的应用, 又沟通了知识点间的联系, 使得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更加丰满;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学生学会多视角、多方法去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 进一步感受了“转化策略、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提高了复习实效.

二、“一题多解”能提高兴趣, 突破难点

高三数学复习解题量很大, 每天复习的知识点必须通过适当的题目来巩固.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把枯燥的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 就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切不可让复习课成为展示自己解题“绝活”的表演秀.每一模块复习结束时, 教师不妨展示一两道有价值的数学题, 师生共同探究,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中提高能力, 展示才华.

如在向量复习结束时, 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如下问题:

例2 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向量undefined, 它们的夹角为120°, 如图所示, 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AB上变动, 若undefined, 其中x, y∈R, 求x+y的最大值.

学生甲经过思考, 认为由于题目条件中知道了undefined的模, 并且undefined的夹角也是已知, 因此两边平方就可以将向量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从而得到了下面的第一种解法:

解法1 (不等式法) undefined, 由已知得x≥0, y≥0, 从而undefined

又undefined,

undefined

学生乙认为本例图形比较特殊, 联想到向量的坐标运算, 从而得到了如下解法:

解法2 (坐标法) 以undefined所在直线为x轴, O为坐标原点, 建立直角坐标系.则undefined, 设undefined,

undefined

则undefined

故x+y=2cos (α-60°) 2, (0°α120°) .

学生参与解题的积极性被调动以后, 不断提出一些新的设想, 通过尝试, 又得到了如下解法:

解法3 (三角法) 作CD//OB交OA于D, 设∠AOC=α, (0°α120°, ∠ODC=60°, ∠OCD=120°-α.在△ABC中, undefined, 故undefined

解法4 (向量的数量积) 设∠AOC=α.

undefined

undefined

解法5 (几何法) 连接AB交OC于D, 设undefined, 则undefined

undefined

而undefined.要使x+y最大, 则undefined最短, 即undefined, 此时undefined取最大值2.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 本题得到了多种解法.在探究过程中, 整个课堂充满灵感, 充满激情.学生根据题设中的具体情况, 及时提出新的设想和解题方案, 不固执己见, 不拘泥于陈旧的方案.既能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 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 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达到了优化解题的效果.

三、“一题多解”能提炼通法, 拓展思维

高三复习过程中, 要想提高复习效果, 做到“轻负担、高质量”, 教师就该研究复习方法, 注意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的指导, 即“通法”的指导.学生学会问题的“通法”, 就能用一种方法解决一类问题.而“通法”提炼, 往往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归纳.

比如说, 反思例题1的求解过程, 我们发现, 尽管四种解法在求最值时, 使用的工具不一, 但是学生在入手时, 都是抓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来构建模型.这主要是因为三角形中的基本量就是三角形中的边和角.因此, 我们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通法是:选定三角形中的某个角或边长为变量, 通过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把其他未知的量用所设变量来表示, 从而进一步构建合适的函数模型, 最后再选用恰当的方法来求解.如果是特殊的图形, 有时候可以建立坐标系, 用解析法来求解.同样, 例题2的几种解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向量问题实数化是解决向量问题的基本思路, 处理方式主要有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或者通过坐标运算, 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 当然在涉及两个变量的问题的时候, 通常要进行消元转化为一个变量来处理.

适当训练论文 第2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 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十余年的老师,笔者历来都重视将人体解剖学教学与拓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相结合。所谓临床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最后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的能力。通过与众多的医学生密切接触,通过课堂、课后乃至毕业后的交流,反馈给笔者的信息表明,那些将来有志于医学临床工作并且工作出色的学生都十分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实践,并且十分感谢老师早期就注重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对其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据此,笔者以为,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临床关系可谓十分密切。教师在基础课授课中的积极引导作用对临床思维模式的及早形成和正确建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无论医学生以后从事临床医学中的内、外、妇、儿科等任何临床工作,其都离不开人体解剖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如果能够早期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拓展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无论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成才都大有裨益。而据笔者所知,一些老师和许多医学生从一开始并没有认真重视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更遑论拓展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导致学习和工作的被动。作为管窥之见,笔者以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拓展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认识和着手:

一、正确认识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无论何种版本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无一例外会强调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以为,普遍作为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就要学习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学习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而且对于医学生毕业以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能否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能否尽快适应医生角色,能否与同行通畅地交流,能否有比较快的发展都有很大关系。

二、正确认识人体解剖学联系临床的意义

笔者以为,作为人体解剖学九大系统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器官的形态、构造、功能,无不都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适当结合临床,既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使他们初步领会医学知识的浩瀚无际,不做“井底之蛙”,而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化、单一化,而是知道如何进行纵横联系,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二者存在互补关系,能够更直观、生动、有益,故还能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三、了解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存在的问题

1.畏难情绪。由于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内容多,涉及人体九大系统,而各大系统不仅名词术语多,结构复杂,同时要求记忆的内容也多,而且要求描述的准确度高,因此使不少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无兴趣,更奢谈用功,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轻视态度。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认为任何一门医学课程如何学,学得好与坏都无关紧要,只要能够应付考试就够,反正将来还要临床实习,进入医院还要传、帮、带,还有机会学习实践,自己还年青,有的是时间。更有的学生错误认为,开错了刀重新再来不就结了,反正病人好糊弄。如此等等都导致学习的轻视和肤浅。

3.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学生记忆力好,纯粹的解剖学理论知识考试每次考试都很优秀,但就是不肯动手实践,不愿碰标本、模型。说起理论头头是道,但一涉及到具体的真实的人体结构却又一片茫然,这样的学生进入临床其实践效果也可想而知。上述类型的学生都是源于对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没有清晰的目标定位,不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密切联系,所以糊里糊涂地对待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等到他们踏出校门,方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悔之晚矣。

四、了解教师对待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有的教师为教书而教书,只做个单纯的教书匠。他们也认认真真备课,耐心细致授课,呕心沥血批改作业,总之是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他们的理论知识可谓学富五车,可对于实践课却不那么热心:有的嫌麻烦,认为一天到晚翻弄尸体,又脏又累;有的觉得反正标本紧缺,正好省事;有的觉得学生不用功,自己也就懒心肠;还有的认为高职生、中专生用不着多实践。如此种种认识,导致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联系临床思维能力了。

2.缺乏临床经验,不知如何联系。不少人体解剖学教师直接来自高等医药院校毕业不久的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在如何联系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临床思维能力上缺少头绪、缺少案例、缺少新意,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偶尔有联系,也很肤浅,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3.有一定临床经验,不愿意联系。有的人体解剖学教师曾经在基层医院当过医生,然后转型为教师。但他们有不少人是因为嫌医院工作劳累,还要值夜班等,才转型到学校来的,目的就是图个轻松,因此他们就只想讲清楚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就够了,不愿意劳神费力指导学生去联系临床。

五、如何实现解剖教学与临床关系的互动教学

1.教师要有临床意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体解剖学就是那医学大厦的基石,而基石是对“每一层楼”都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尤其对临床那几层“大楼”。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引路人,教师就是要把哪一块“基石”对“临床大楼”哪一部分结构有何支撑作用进行适当的阐释,让学生提早进入状态,也就是要有临床意识。

2.教师最好要有临床经验。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时,教师要有“一缸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桶水”,至少要有“一桶水”,才能够倒给学生“一碗水”。因此,教师最好要有临床经验,才能言之有物,才能信手拈来,才能不误导学生。例如我在讲解腹膜的功能时,讲到腹膜的上部的吸收功能比下腹部强,所以采取半卧位利于减少毒素的吸收。讲到女性的尿道特点和腹膜腔特点,可以联系女性容易患尿道炎、肾盂肾炎的原因。可以联系我们生病时出现淋巴结肿大,说明淋巴结在人体具有的重要功能。肾病时腰部出现酸软、扣痛,讲述肾区的位置。再如“内囊”损伤引起三偏综合症。腮腺炎时局部淋巴结肿大。腹膜吸收的特点为上腹部大于下腹部,所以腹膜炎症病人应当采取半卧位。测血压、静脉的穿刺、动脉的扪脉都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老师可以详细讲述。教师不妨放下架子,先当学生,再当先生,这就要求教师最好要么多进修,要么脱产进医院锻炼几年,要么多向临床专家请教,再来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才能相得益彰。

3.利用解剖实验室作平台。实验教学是解剖课程的重要一环,其教学课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几乎占了一半的比例。同学们对于实验课最开始是好奇,然后是小心翼翼地接触,再然后是产生浓厚兴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同学的这些特点,老师可以引导同学树立科学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克服恐惧,变好奇为学习的动力,变小心翼翼为大胆的实践,变兴趣为深入钻研的动力。倘若老师能够将一些临床案例融入实验课教学,则更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老师应当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充分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准备好标本,结合讲解目标要求与观察要点、演示标本、指导操作、辅导答疑、小结提高的程序进行教学,确保完成实验计划,达到实验目的,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笔者深有感触的地方还有很多,譬如笔者有很多医院里的医生同学和朋友,包括内科、外科、口腔科等,他们都对笔者表达过要么希望笔者借些人体标本或模型给他们做参考,要么让他们到解剖实验室解剖尸体,以提高他们对人体某一部分的感性认识,纠正模糊认识,足见解剖实验室作平台的重要性。它能够很好的联系临床。

4.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临床教学素材。如在大三的下学期开设一门必修课——《临床解剖学》,学时为20学时,教材参考《临床解剖学丛书》,主要从临床应用的角度讲述重要的局部解剖及器官,并讲解其临床应用要点,如腹壁的临床常用切口;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学时为20学时,教学中强调护理实践工作中所涉及的解剖知识的应用。如插管、注射、穿刺、内外科护理相关的解剖为教学重点。虽然增加的两门课程学时不多,但却可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5.邀请临床老师讲解,提高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可以开展解剖教研室、教学班级与临床科室的共建,让临床老师到学校结合实例讲述人体解剖学与病例的联系、应用,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兴趣的目的,尤其可以逐步诱导、帮助学生可以建立一种新的思维:临床思维能力。

6.增加见习机会,增强感性。学校可以尝试增加学生的见习机会,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一些解剖章节搬到医院进行教学,同时观摩临床医生操作,增强感性。这样的教学学生会记忆深刻,久久不忘,尤其是为学生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之,笔者既当老师,也当学生,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适当拓展临床思维能力训练,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同时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既锻炼了自己,也锤炼了学生。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注重基本功的日常积累、积极运用和拓展提高,并且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既善于在经验中升华,也善于在教训中反省,还善于集思广益,海纳百川,就能够以“它山之石”攻“玉”,做到厚积薄发,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鉴于此,笔者建议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当适当拓展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这是可以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刘尚清,蔡容,余永,等.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

[2]武煜明,蔡恩丽.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初步临床思维[J].云南中医学院院报,2007,30(4).

育儿适当“放养” 第3篇

于是, 我赶紧转变教育观念, 慢慢地开始“放养”孩子, 一段时间之后, 我发现, 女儿变了!

一、身体变得健康了

一有时间, 女儿就和孩子们在小区的空地上追逐打闹, 这该是最好的体育锻炼吧, 奔跑锻炼了肌肉和肺活量, 女儿的身体变得强壮了, 不再像以前一样, 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了!

二、胆量变得大起来

以前, 女儿都不敢去隔壁单元找小朋友玩, 见了人也不敢主动打招呼。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放养”, 女儿已经敢和小伙伴们结伴去超市买东西了, 小区里的熟人见我就夸女儿有礼貌, 看来, “放养”让女儿的胆量大起来了!

三、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强了

以前, 我把女儿护在身边, 饿了为她找吃的, 冷了为她披衣服, 哭了为她擦眼泪, 致使女儿的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很差。

而“放养”之后, 女儿身边没有了我的帮助, 什么事都独自面对, 独自解决, 再也不是那种连冰激凌都不会买, 遇点小困难就哭鼻子的娇娇女了!

四、更有创造力了

“放养”之后, 女儿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 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与新奇, 通过主动与周围人的接触, 走近了广阔的生活和社会, 而自然和社会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大书, 陶冶了孩子的性情, 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锻炼了孩子的思维, 渐渐我发现, 女儿更有创造力了, 经常有新鲜的想法冒出来, 而这创造力, 不正是未来人才所具备的吗?

适当训练论文范文

适当训练论文范文(精选3篇)适当训练论文 第1篇一、“一题多解”能巩固知识, 提高实效对于同一道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可能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