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精选9篇)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第1篇

1试验材料

1.1 沥青胶结料和集料

沥青胶结料选用埃索90号沥青, 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破碎的碎石;细集料采用石灰岩石屑;填料采用石灰岩磨细的矿粉, 材料各项指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1.2 回收沥青混合料

试验所用回收沥青混合料为河南某高速公路使用6年后维修时铣刨下的旧路面材料, 其中沥青质量百分数为4.5%, 其级配有部分不满足规范要求, 需添加新集料调整。

1.3 再生剂

试验采用自行配制的再生剂对RAP中老化沥青进行再生, 再生剂掺量为老化沥青质量的10%, 再生剂技术指标见表1。

1.4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方法进行, 试验选用AC-16级配 (见表2) , RAP掺加量分别为20%, 30%, 40%, 50%, 同时采用未加RAP的普通混合料进行对比试验。混合料最佳总沥青 (含再生剂) 用量为4.5%。

2试验方法

2.1 水稳定性试验方法

为了分析再生剂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将试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试验, 一组加再生剂 (不含RAP的试件未加再生剂) , 另一组不加再生剂, 而只用加新沥青的方法软化RAP中的沥青。另外, 采用延时水煮法测定基质沥青及再生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等级, 试验时间为6 min。试验选用LAL, ESSO, SK三种沥青, 用经PAV老化后的沥青模拟路面的老化沥青, 在老化沥青中加入再生剂使其粘度恢复至与原样相当的水平, 并将此再生沥青与基质沥青进行粘附性对比试验。为了比较回收沥青与PAV老化沥青再生后的性能, 将回收沥青和PAV后LAL沥青分别加入再生剂并进行各项性能试验, 由表3结果可以发现, 加入再生剂后回收沥青和PAV老化沥青的性能相当, 且已恢复至与新沥青相同的水平。

2.2 老化试验方法

本文将经历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 以模拟沥青混合料不同寿命阶段的水稳性能, 使试验结果更符合实际[5,6,7]。

沥青混合料老化试验按T 0734-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短期老化试验:将沥青混合料置于135 ℃±1 ℃的烘箱中, 在强制通风的条件下恒温4 h±5 min, 模拟混合料在拌和摊铺阶段的老化。长期老化试验:将用短期老化后的混合料成型好的试件置于85 ℃±1 ℃烘箱中, 在强制通风的条件下连续恒温120 h±30 min, 模拟混合料在5年~7年使用过程中的老化。

3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再生剂对水稳定性的影响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中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沥青与集料的粘附等级有差别, 再生沥青粘附等级普遍高于基质沥青。沥青老化后粘度增大, 对同种沥青来说粘度增大有利于粘附性的改善[8]。加入再生剂后, 沥青粘度恢复到与基质沥青相同的水平, 但粘附性等级反而提高, 说明再生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优于基质沥青, 这可能是再生剂提高了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从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来看, 加再生剂和未加再生剂的两组试件的残留稳定度都较高, 不同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区分不明显, 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都很低, 甚至达不到要求, 说明再生沥青混合料对冻融条件敏感, 残留稳定度指标评价水稳定性区分度不够,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能较好的区分不同混合料的水稳性能。

3.2 RAP比例对水稳定性的影响

RAP掺加比例为20%~40%时,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当, RAP掺配比例为50%时残留稳定度指标显著下降。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与残留稳定度指标变化规律类似。说明当RAP比例不超过40%时, 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受影响很小;但当RAP比例较大时, 再生料的水稳定性则显著下降。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相同时, 其水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RAP比例为20%~30%时, 混合料中新沥青占绝大部分比例, 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受新混合料部分主导, 故其水稳定性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当。随着RAP比例的进一步增加, 其表面活性低、再生剂扩散不均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也逐渐突出, 以致影响混合料的水稳性能。总体来看, 在RAP含量不超过40%的情况下, 不同RAP比例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际工程中应将RAP用量控制在此范围之内。

3.3 老化对水稳定性的影响

图1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经短期和长期老化后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 图2为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前后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从图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经短期老化后, 不同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都增加, 说明短期老化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优于新拌和的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提升幅度大于普通沥青混合料, 除了上述原因外, 由于RAP受沥青老化和粉尘的影响, 表面活性下降, 拌和时RAP彼此之间的粘结, 以及与新沥青的粘结性能较差。在短期老化过程中再生剂与老化沥青充分融合, 使RAP中沥青的性能进一步被还原, 同时使新、旧结合料在界面处的粘结变得更加紧密。

与短期老化后的结果比较, 经长期老化后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呈下降趋势, 且普遍低于老化前试验结果, 说明其抗水损害能力变差。

长期老化后再生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仍有较高的值, 不同混合料的结果趋近, 难以区分水稳定性的优劣;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的下降幅度较大, 不同混合料之间的区别明显。因此, 冻融劈裂试验更能有效地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后的水稳定性。

4结语

1) 综合老化前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可以发现, RAP含量低于50%时,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受影响较小, 能满足使用要求;而RAP含量较大时, 水稳性能显著下降。2) 再生剂能有效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加入再生剂后, 不同RAP比例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残留强度比平均增加了15%。3) 经短期老化后, 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有所增加, 而长期老化后水稳定性下降。老化后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与普通混合料有差异, 耐久性稍劣于普通沥青混合料。4) 冻融劈裂试验适合作为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晓明, 赵永利, 江臣.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 2001 (7) :468-471.

[2]韦琴, 杨长辉, 熊出华, 等.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概述[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 29 (3) :128-131.

[3]Junan Shen, Serji Amirkhanian, Jennifer Aune Miller.Effects ofRejuvenating Agents on Superpave Mixtures Containing ReclaimedAsphalt Pavement[J].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07, 19 (5) :376-384.

[4]刘先淼, 王树林.热再生沥青路面耐久性述评[J].中外公路, 2003 (10) :45-48.

[5]NCHRP Recommend Use of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inthe Superpave Mix Design Method[R].NCHRP Web Docu-ment30 projectD9-12 Contractor’s Final Report, 2001.

[6]Rebecca S.McDaniel, Hamid Soleymani, Ayesha Shah.Use of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 Under Superpave Specifi-cations[R].North Central Superpave Center, 2002.

[7]张宏超, 孙立军.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全程评价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2002 (4) :422-426.

公路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的探讨 第2篇

公路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的探讨

本文对公路废旧沥青材料的回收再生利用做了深入的分析,在成功经验上进行了经济比较,阐述了其中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供广大公路技术人员参考.

作 者:万秀华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公路管理局,广西百色,5330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11)分类号:U214.7+5关键词:废旧沥青材料 再生利用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 第3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混合料;再生利用

在沥青路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因为交通荷载力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需要对沥青路面进行大面积的维修,有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对沥青的全段路面进行重新的梳理和修整,但是大面积的维修而产生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资源,研究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对,废旧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主要话题。

1 废旧沥青再生混合料的设计和搅拌工艺研究

1.1 废旧沥青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也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废旧的沥青一般具有较大的含量,而且沥青的老化程度和集料级别的离散性也比较大,这会直接对旧料的利用率产生影响,而产品比例和拌合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终可能会对沥青的再生利用质量产生影响[1]。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路用价值,对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的设计过程需要遵照如下步骤:①需要对于旧沥青的混合料进行破碎处理,烘干之后再进行离心处理,将覆盖在史料上的沥青除掉,然后进行水洗和烘干,对废旧沥青混合料矿料的级配组成比例进行确定;②对目标及配合机组旧料掺配比例进行选择,同时在根据目标及配合相关的旧料产品比例,重新对新旧集料的各档掺配比例进行确定;③以沥青的再生结果为依据,对施工的可行性进行综合性考虑,将不同组的油石比和级配下所需要的新沥青和再生剂的用量进行确定;④对拌制工艺进行选择。

1.2 废旧沥青再生混合料拌制工艺研究

做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工作,在拌合的时候需要对再生剂所加入的方式予以考虑,进而确保在生计与旧料当中的历经作出充分的混溶,以便于达到最好的再生效果。而在旧料当中因为沥青老化严重,加之沥青表面的坚硬程度较大,所以软化点相对来说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熔融,那么就需要将温度加热到最高,但是如果温度较高,可能会导致沥青在热氧化的作用下,发生进一步的老化,会对其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2]。所以在进行拌合的时候,对旧料进行预热十分重要,需要通过预热实验来寻找一个合适的温度。同时因为再生混合料的拌合温度和时间与普通的混合料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所以调整拌合时间和拌合温度能够促使再生剂充分的溶解,进而渗透到旧沥青当中,也能够促使其核心沥青进行良好的混熔。

2 旧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研究

2.1 再生方法分析

现如今,在对沥青路面进行再生时,一般会涉及到4种方法,厂拌冷再生现场热再生和现场冷再生。

厂拌热再生一般是通过工厂进行,需要将沥青的混合路面进行铣刨以后运回工厂,然后对这些废料进行破碎和筛选,之后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将其废旧沥青当中的含量和沥青的老化程度进一步进行确定,以便于更好地对石料的级配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根据沥青的混合料作出设计,确定所需要添加的各种新集料的各档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再生剂与新沥青的混合比例予以确定,再进行拌合,按照新沥青混合路面完全相同的方法,对路面进行重新的铺筑,这种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条件下的旧沥青路面再生当中。

而厂拌冷再生是将沥青混合楼面的相关材料运回厂,同样进行搅拌,当破碎以后,相关的混合料当做骨料重新加入适当的水泥和石灰再一次进行搅拌,并将其扑住在基层与底基层[3]。这种再生的方法存在必然的缺点,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够充分地对废旧的材料当中的旧沥青予以充分的利用,同时旧沥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混合料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产生影响。但反过来讲这种情况也具备一定的优点,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这基本上不需要相关的专用设备来支持就能够实现。

而现场热再生主要是在现场进行的一种再生,这种再生也被称之为表层再生。其主要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加热、翻耕、混拌、摊铺和碾压等工序来实现的。这种方法能够一次性地将旧沥青的混凝土路面再生实现,同时也不需要对旧废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运输,具有较高的时效和功效。

最后是现场冷再生,现场冷再生主要是通过专用的生机械在现场进行铣刨、破碎、加入新的料进行拌合、摊铺和预压,然后通过压路机进行进一步的压实处理。这种情况可以主要应用在低级别的公路路面的修建中。

2.2 再生方法的比较

对以上几种再生方法进行比较,现场热再生与现场冷再生都能够满足较高级别的路用性能,而厂拌冷再生却不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它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沥青再生,这种方法只能在较为低层次的路面进行应用,而且应用的范围也受到了限制。厂拌热再生具有较优越的适应性,这能够通过沥青混合料的合理搭配进行严格的设计和生产使用。再生沥青混合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相关指标能够达到标准,而厂拌热再生能够对原路费用资料进行重新利用,而且能够将相关的材料进行回收,以及其他的工程,符合废物再利用的原则,能够将沥青混合料的废料价值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

3 结语

本研究主要分析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对废弃物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利用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废物再利用,但是需要充分的考虑工艺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魏荣梅,余剑英,吴少鹏,董华均,张咏梅.紫外光老化对沥青化学族组成和物理性能的影响[J].石油沥青,2015,22(01):175-176.

[2]张金喜,李娟.我国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的现状和课题[J].市政技术,2015,21(06):56-58.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第4篇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通车使用一段时间后, 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害, 为了保证良好的使用状态, 使人们的出行更加舒适、方便、快捷, 就需要对原有路面进行必要的养护维修改造, 由此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对废旧路面材料可以通过工艺处理循环从而达到再利用的目的。众多技术中, 厂拌热再生技术由于具有级配容易控制、性能良好、质量稳定等优点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然而不同的旧料掺配率和不同的拌和工艺直接影响着再生混合料的各项性能, 备受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所关注。张玉芳、刘先淼等对厂拌热再生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认为再生沥青混合料中30%的旧料掺配率是合理的, 性能较好[2,3]。而黄晓明、刘军等专家认为拌和工艺对再生路面的路用性能影响很大。Kandhal等[9,10]认为, 再生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性能与原路面性能近似[4,5]。本文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在大量室内试验研究基础上, 对不同旧料掺配率和不同拌和工艺等不同因素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 期望结论对于厂拌热再生技术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有所帮助。

2 试验及结果分析

2.1 试验用原材料

试验用新沥青为辽河90号道路石油沥青生产的5%SBS改性沥青, 新矿料采用辽阳小屯的石灰岩集料和矿粉, 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旧料选用沈阳桃仙机场高速公路的铣刨料, 沥青含量为4%, 抽提筛分后的级配曲线如图1。再生剂选用JY型[7], 经反复多次试验, 最终确定再生剂加入量为7.0%。

2.2 正交试验设计

2.2.1 因素和水平的选取

(1) 选定两个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因素:

拌和工艺 (以下简称RA) 和旧料掺配率 (以下简称RMR) 。

(2) 参考以往研究成果, 本试验旧料掺配率选取了三个水平:20%、30%、40%。

拌和工艺选取了3个水平:

①RA1:旧料 (130℃) +再生剂拌和1.0min, 之后加入新补充的石料拌和1.0min, 再加入新补充沥青和矿粉拌和1.0min, 得到改性沥青再生混合料;

②RA2:旧料 (130℃) +再生剂拌和1.0min, 取出放置在烘箱中保温;新补充的石料和新补充沥青、矿粉拌和1.0min, 再将已拌好保温的旧料部分倒回拌和锅拌和1.0min, 得到改性沥青再生混合料;

③RA3:新补充的石料与加热后的旧料拌和1.0min, 之后加入再生剂拌和1.0min, 而后喷入新沥青, 加入矿粉拌和1.0min, 得到改性沥青再生混合料。

2.2.2 正交表格设计

本试验的旧料掺配率为3水平, 工艺为3水平, 故选取L9 (34) 正交表, 见表1。

2.3 正交试验结果

按照表1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 以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DS、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TSR、最大弯拉破坏应变εB作为考核指标。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2.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利用正交试验及统计学公式, 进行极差分析, 结果见表3。

2.4.1 动稳定度方差分析

动稳定度是表征该种再生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路用性能的指标,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的动稳定度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同比旧料掺配率在20%~40%范围内, 不同的拌和工艺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影响显著。分析原因在于, 在高温的状态下, 将再生剂与旧料先行拌和, 使旧沥青的性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使得整个再生沥青混合料柔性变强, 动稳定度值减小。结合表3正交设计极差分析结果, 随着旧料掺配比例的增加, 动稳定度值在逐渐增大。但对于再生沥青路面而言, 并非动稳定度越高越好, 还应兼顾低温、抗水损害等其他性能。选择再生剂适合的加入方式, 可以明显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脆性。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特性, 旧料掺配率为30%, 再生料拌和采用工艺1能够使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达到一个理想状态。

2.4.2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方差分析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是表征再生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的指标,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从表5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影响显著的是拌和工艺。有效的拌和工艺被分析为主要原因, 特别是沥青胶结料的粘聚力, 由于旧料与热融状态下的再生剂先发生作用, 因而粘聚力得到了明显改善, 使得矿料表面结构沥青和自由沥青有效融合, 提高了沥青胶结料的粘附性, 从而增强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结合表3正交设计极差分析结果, 随着旧料掺配比例的增加,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降低, 抗水损害性能减弱。采用拌和工艺1可以明显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

2.4.3 最大弯拉破坏应变方差分析

最大弯拉破坏应变是表征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缝性能的指标,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同比拌和工艺, 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影响较为显著的是旧料掺配率。主要是因为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掺量增加, 相当于老化沥青比例加大, 沥青胶结料柔度变差, 粘聚力减弱, 从而使得再生料的最大弯拉破坏应变降低。结合表3正交设计极差分析结果, 随着旧料掺配比例的增加, 再生料的最大弯拉破坏应变值下降较快。综合技术经济特性, 采用30%的旧料掺配率以及拌和工艺1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良好。

3 结论

(1) 旧料的掺配率和再生料的拌和工艺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较大, 不同的考核指标影响因素和程度不同。其中, 拌和工艺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抗水损害性能影响显著, 而旧料掺配率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影响显著。

(2)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并兼顾再生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旧料掺配率为30%以及采用旧料和再生剂在热熔状态下先行拌和, 之后加入新补充的石料, 再加入新补充沥青和矿粉的拌和工艺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JTG 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2]张玉芳.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旧料掺配率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8 (4) :48-52.

[3]刘先淼, 朱战良, 等.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J].路, 2004, 11 (11) :131-136.

[4]黄晓明, 赵永利, 等.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 2001 (4) :468-671.

[5]刘军, 杨彦海, 等.沥青再生剂的研究选择[J].环境工程, 2004 (1) :44-46.

[6]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7]杨彦海.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与分析研究[D].东北大学博士论文, 2007.

[8]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9]Kandhal P S.Perforance of recycled hot mix asphalt mixtures[M].Auburn:Published by National Center for Asphalt Technology, 1995:101-107.

浅议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第5篇

近年来公路养护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公路养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支持, 但是伴随着我国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限的资源供应也即将成为现在社会不可调和的突出问题。日益紧张的资源现状, 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的日益增强, 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产生和进一步的发展。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和作用也越来越显得紧迫和重要。对于旧沥青混合料就是先将有代表性粒径轧碎后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提分析, 求出起沥青含量及矿料级配, 并测定回收的就沥青物理指标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等) 。在对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分析的时候,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各层分开分析, 而应该是对整个右面进行分析。

1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概述

再生沥青混合料有较好的再生技术适应力, 这对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相关实验的顺利进展极其重要。首先, 我们需要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基础概念,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照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除了使用沥青回收料 (简称RAP) , 还要再加上新集料、新沥青, 这是区别其他沥青混合料的关键之处。由此可以看出, 组成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其相关元素和材料中又包含着新增的RAP。由于沥青路面一般都是双层式, 挖掘出来的粗料都是粗细混合的, 因此, 旧料中既不是粗级配, 也不是细级配。城市道路的旧料级配更为复杂。因为在大修前路面常常经过了多次养护, 所以要是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主要干道上, 必须加入新石料来调整级配, 使之符合级配规范要求。加入新矿料的类型、数量可通过旧料抽提后筛分结果, 再根据新石料的原材料筛分分析, 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来决定配合比。确定新、旧沥青配比之后, 再由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新沥青用量。由于再生混合料是由旧混合料加新矿料拌制而成, 在设计时, 不但要考虑沥青材料的使用, 更主要的是要立足于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而我们再进行技术和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 格外需要注意的事项便是添加剂的具体使用。更进一步来说, 沃尔玛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和准确的确定添加剂的类型和剂量。根据实际情况, 当我们选择和回收沥青混合料作为基层材料时, 添加剂的使用便是可有可无, 从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角度来说, 我们便可以省去添加剂。但是, 当使用回收沥青混合料来作为面层材料时, 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需要加入添加剂的。沥青与相关矿料的老化的本质机理,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完善, 沥青再生剂更是成为现代公路养护事业的一个关键点。我国建筑材料领域对于沥青和矿料的再生技术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分析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所涉及到的面相当的广泛。在满足路用的实用要求效果时, 力求因地制宜, 突出特点。更为主要的是, 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 做到经济实用的同时, 更要考虑到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比如在满足路用性能的同时, 可以尽可能地利用旧料。在做相关实验的过程中, 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 真正做到利于生产和操作。大量研究表明, 降低沥青粘度有效的方式是想其中加入低粘度的油分。东南大学黄晓明等针对克拉玛依AH-70沥青研制出A型再生剂, 是旧沥青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国外的再生剂主要采用石油工业生产低粘度油分和树脂。在实际的公路建设过程中, 工作人员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时, 要首先考虑选用何种类型的混合料。混合料的类型选择要具体根据道路等级、预期的交通量、该地区的天气状况以混合料自身所属于的功能层等几个因素而综合考量。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实验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确定和选择相关的材料: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剂、旧沥青、旧骨料、新骨料等等。当这些材料选择完毕后, 采用和参考经验公式法与马歇尔试验法, 得到相关的数据和指标, 根据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掺配率最佳结果, 用来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最近进行实验, 这便是简单化的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在这个过程中, 选择合理准确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是最为关键的要点。最佳沥青的用量也就是保证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最好的路用性能的沥青用量。而衡量路用性能的标准在于这些性能是否符合下列条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是否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高温和耐低温性能、是否具有良好水稳性, 以及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施工条件、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是否有利于压实等等, 参考条件不一, 路用性能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3 最佳沥青用量的相关使用方法

马歇尔试验法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关于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的方法。利用马歇尔试验来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是可行的, 从而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中, 沥青用量进行科学配比是具有指导的作用的。而在旧料掺配率、旧集料的级配和再生混合料级配已知的情况下, 可以用图解法、试算法、计算机程序法等计算掺配比例以确定新集料的级配。可参照普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根据选定的新旧料配合比成分, 估计所需要加入的新沥青用量, 并以递减及递增沥青用量0.5%的比率, 制备各种沥青用量的试件, 按要求的测试项目进行测定, 并定出符合混合料性能要求的沥青用量。

4 结语

目前我国国内对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和完善的系统体系, 这对实际生产和应用的过程, 产生了阻碍性。而西方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方法已经相对完善, 这对我们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具有指导的意义。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 又直接决定了我们要根据本国国情而进行选择性的参考。

摘要:目前, 在我国的大多数路面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沥青混合料, 公路的使用年限和车辆流动数据等综合因素, 要求我们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相关研究取得更深一步的成果。在沥青回收料使用量较大, 以及沥青老化程度比较明显和突出的情况下, 可以再添加再生剂进行拌和生产。本文就其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行浅显的分析。通过研究和对比相关实验, 我们可以对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掺配率的研究数据, 也将更为明晰的了解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关键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剂,配合比,掺配率

参考文献

[1]季节, 高建立, 罗晓辉, 王锐英.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J].公路, 2004, 03:73-77.

[2]林翔, 张金喜, 苗英豪, 徐剑.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11, 02:14-19+24.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第6篇

1 再生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1.1 旧沥青路面材料回收、抽提及筛分

通过对回收路面材料进行抽提试验,各项指标见表1,可以看出,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明显变小,沥青老化比较严重,运动粘度、软化点指标均符合要求。旧路沥青25℃的针入度满足《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进行热再生对针入度的要求。用离心分离法测得旧路平均油石比为6.0%;矿料级配如表2,表明粗集料部分偏细,矿粉比例偏大。

1.2 旧纤维性能评价

通过对原有旧混合料进行筛析发现析出的纤维发生卷曲、缩合,甚至成球状。对基质沥青吸附纤维试验分析表明,纤维体积明显变大,吸油作用明显降低。

加入新纤维与加入等量旧纤维相比,粘韧性、韧性、运动粘度指标明显提高。

1.3 再生剂对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加入再生剂后改性沥青大多数的指标变化较大,再生剂对改性沥青再生效果更为明显。

1.4 再生剂对纤维性能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加入再生剂后两者差别不大,故可以认为再生剂对纤维基本只体现物理吸附作用。

1.5 合成材料级配试验

材料掺配比例及油石比如表6,新料及合成级配筛分结果如表7。

按再生混合料为SMA-16型进行级配调整,各种材料配合比如表7。

1.6 纤维的掺量确定

油石比采用6.0%(预估),新纤维分别采用0.1%、0.2%、0.3%、0.4%、0.5%(混合料总量)的掺加量,进行析漏试验。确定新纤维掺量0.3%(混合料总量)为最佳掺量。

1.7 再生剂最佳用量确定

将老化改性沥青加热,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老化沥青的再次老化,加入不同剂量的再生剂,充分搅匀形成再生改性沥青。

综合考滤施工和成本,确定再生沥青中再生剂的掺配率为旧料沥青的6%。

对抽提所得旧沥青添加6%再生剂,根据再生后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评价再生效果。

将旋转薄膜烘箱加热后的沥青试样按照规范规定的方法测定25℃针入度为61(0.1mm)、软化点为64.6℃、5℃延度为27.3 cm,再生后改性沥青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中关于聚合物改性沥青SBS类Ⅰ-B型的技术要求。

1.8 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

按照再生剂最佳用量6%,旧料与新料的比例为85∶15,旧料沥青混合料油石比6.0%,通过调整新加入的沥青量将再生之后的混合料油石比分别调整为5.7%、6.0%、6.3%、6.6%、6.9%进行马歇尔试验,最终确定最佳油石比采用6.28%,可以将新加入的集料按照5.6%油石比先进行拌和,然后与旧料混合即可得到最佳油石比状态下的混合料。

1.9 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按规范对SMA-16沥青混合料路用指标进行检验,见表10。

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肯塔堡飞散试验飞散损失0.94%,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析漏损失为0.08%,构造深度为1.2mm,渗水系数接近为0,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和低温抗裂性等均满足规范要求。

2 结束语

通过室内试验表明,沈大线原表面层的SMA混合料在加入再生剂、新集料及纤维的情况下,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较好,达到了SMA混合料的设计要求。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第7篇

1 施工工艺

1.1 下承层的准备工作

对下承层的各项指标进行验收, 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标准。验收符合要求后进行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 洒布量为0.2kg/m2~0.3kg/m2, 桥面、通道表面、搭板表面洒布量为0.4kg/m2~0.5kg/m2, 防止施工车辆粘轮破坏粘层油应提前洒布。气温若低于10℃不得喷洒粘层油。

1.2 测量放样

平面线型:根据施工资料和控制点, 采用全站仪按间距10m定出中桩和边桩, 在所放出的点位处逐一打钢钎桩。

纵断面高程:用水准仪测量逐桩桩顶高程, 结合下面层设计高程, 调整好钢丝绳。

1.3 混合料拌和

采用厂拌热再生装置进行再生生产时, 对于RAP材料加热系统, 其加热温度应在保证再生设备稳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 尽量提高RAP材料的加热温度, 根据经验RAP材料的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140℃~160℃, 原则上RAP材料在热再生设备中经加热后应保证连续生产, 不得进行长期贮存, 且在拌和楼生产工程中不得采用柴油、机油等稀释性物质作为隔离剂。沥青加热温度应由改性沥青厂商提供, 集料加热温度一般在190℃~210℃, 主要应根据试拌后检测、调整、确定。再生混合料出料温度应比相同热拌沥青混合料高5℃~15℃, 沥青混合料正常出料温度应在175℃~185℃, 超过190℃者废弃, 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 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

厂拌热再生的拌和楼通常采用两个冷料仓进料, 分别向热再生设备进粗细RAP, 经热再生设备加热后, 再按配合比比例将加热后的RAP材料与设计比例的拌和楼热料仓新集料、新加沥青投放到拌和锅中拌和。为了保证集料拌和均匀,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略长与正常时间, 保证集料充分被沥青裹覆, 无花白料现象。

1.4 运输

1) 混合料装车后应及时测试温度, 发现温度过高, 混合料烧焦失粘现象应予废弃;温度合格的混合料称重后, 签发一式三份运料单 (一份存拌合场, 一份交司机, 一份交摊铺现场监理人员, 并分别归档备查) 。为减少运输过程中温度散失, 料车应用帆布进行覆盖。

2) 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 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3辆, 也不宜多余6辆, 以保证连续摊铺为宜。

3) 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凭运料单接收, 并检查拌和质量, 不符合温度要求, 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

1.5 混合料的摊铺

1) 摊铺施工采用两台摊铺机联合作业, 为保证沥青路面下面层纵断高程和平整度, 应沿下面层外侧20cm左右, 每10m打钢钎架设两条平行的钢丝绳, 以控制高程、横坡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循环向前延伸放线;

2) 首先将摊铺机熨平板拉线调整, 在熨平板调整时预留一定的上拱度以抵消熨平板受热后的上翘。并在正常摊铺, 熨平板完全受热后进一步检查调整。在熨平板底面两侧垫塞方木或木板架高摊铺机, 确定松铺起始厚度, 摊铺前0.5h~1h预热熨平板, 要求不低于120℃。检查摊铺机全部的振捣夯具, 使摊铺的混合料达到最佳的摊铺初始压实度。调整好自动找平装置, 按测量好高程的钢丝绳进行摊铺;

3) 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保证供料充足, 保证上一车料卸完后, 下一车料能及时供料, 不致中途停机待料;混合料摊铺速度应与拌和站供料速度协调, 保持匀速不间断地摊铺, 不得中途停机, 摊铺速度控制在1.7m/min~2.2m/min, 最低不得小于1.5m/min, 最高不得大于2.5m/min。施工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要保持自动匀速的转动, 并保持混合料高度不小于送料器的2/3, 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摊铺机缓慢连续均匀地行走。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

1.6 碾压

为保证压实度, 碾压遵循“高温紧跟慢压、振动高频低幅”, 无论初压、复压、终压都尽可能在高温下进行。初压采用2台双钢轮压路机静压, 速度以不使混合料产生推移、发裂为准;复压采用2台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 一般各碾压2遍, 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和无明显轮迹;终压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静压, 表面无轮迹为止。

1.7 接缝处理

纵向施工缝: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的纵向接缝, 应采用斜接缝。在前部以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cm~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高程基准面, 并有5-10cm的摊铺层重叠, 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作跨接缝碾压以消缝迹。如两台摊铺机相隔距离较短, 也可做一次碾压。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

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3m直尺沿纵向位置, 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成悬臂状, 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出定出接缝位置, 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 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 涂上少量粘层沥青, 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是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 先从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2 施工阶段监理重要控制点的控制措施

2.1 厚度控制

要保证下面层的厚度, 主要做好施工高程和摊铺厚度控制:做好施工前挂线测量, 挂线细致、准确, 挂线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看线形是否平顺, 是否起波浪;摊筑时按照确定的松铺系数进行, 并经常检查拉线松铺高程, 保证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

2.2 压实度的控制

首先要保证材料按照配合比的要求固定料场和料源;混合料的拌合严格按照配合比的要求进行配料, 做到级配稳定, 无粗细集料离析或窝料现象;其次, 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出厂温度、摊铺温度, 确保碾压温度, 保证碾压的压实度;第三, 碾压应及时, 要求初压应紧跟摊铺机, 尽量减少温度散失, 复压、终压应尽快完成, 减少碾压时间。第四, 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机械组合、碾压方式碾压。

2.3 平整度的控制

影响平整度的因素很多, 首先要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在规定的范围内;其次, 摊铺时, 摊铺机应缓慢、连续、匀速前进, 确保初始压实度一致;第三,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 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避免运料车直接碰击摊铺机而造成对松铺面的影响;第四, 初压时压路机的吨位应小且速度尽量减慢, 以免推移过大, 碾压应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第五, 经常检查, 及时修正:在施工过程中, 派专人用3米直尺跟踪检测, 发现平整度偏差较大处, 用粉笔标划出, 并用小型压路机碾压处理, 边碾压边用靠尺检查;第六, 横向接缝处的处理, 先用压路机斜向45°碾压, 然后再按正常方式碾压, 并用3米直尺随时检测。

3 结论

厂拌热再生沥青面层的采用, 最大限度节约了维修成本, 充分体现了节约投资、注重环保的理念, 充分利用旧路铣刨料, 避免了简单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 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第8篇

关键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公路工程应用

目前, 我国路面已经或即将进入维修期, 大量铣刨的沥青混合料被废弃, 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经多年研究实践, 厂拌热再生能废料再用, 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1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

本项目为Sup-20型路面结构形式, 新料为石灰岩集料, 填料为石灰岩矿粉, 各集料物理和力学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沥青为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1.2 级配设计

对旧料进行抽提试验, 提取旧沥青与新沥青混合后进行沥青胶结料的试验, 按旧沥青混合料和新鲜集料的比例分别为15:85、20:80换算成旧沥青:新鲜沥青分别为15:85、21:79进行沥青胶结料的三大指标试验。综合考虑沥青胶结料试验结果和经济性, 确定选用旧沥青混合料:新鲜集料=20:80掺配比例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依据Superpave设计的一般方法, 首先选出粗、中、细三种级配, 根据集料的性质计算出三个级配的初始用油量。然后用初始用油量成型试件, 根据试验结果, 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空隙率为4%时所需的沥青用量及相应的沥青混合料其他体积性质, 矿料间隙率 (VMA) 、饱和度 (VFA) 、矿粉与有效沥青之比 (F/A) 等。

可以得出级配1、2满足Superpave设计要求, 根据经验选择级配2为设计级配。

根据Superpave设计方法, 一般选择四种沥青用量, 分别为Pb、Pb±0.5%、Pb+1%。根据经验取Pb为4.2%, 在进行确定选择级配沥青用量的试验时, 压实次数应设定在N设计=100次。

根据上表, 3.7%、4.2%、4.7%、5.2%四个沥青用量的体积性质, 通过插值法得到沥青用量为4.2%。

注:*表示当级配通过限制区下方, 粉胶比可增加到0.8~1.6。

2 厂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为了检验Sup-20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 按照有关规范进行了60℃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其动稳定度和抗水害性能均满足要求。

3 厂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要点

3.1 原材料

要注意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 不合格的矿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3.2 再生料的拌制

旧沥青混合料进入拌缸后, 先和热的新集料搅拌5-10s, 然后加入新沥青, 搅拌30-45s。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 无花白料。

3.3 摊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满足要求, 尽量减少收斗次数, 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

3.4 压实要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 保证压实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渗水系数等其它指标满足要求。

结语

通过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试验, 表明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抗水害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 可作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工程中施工的参考与依据。沥青路面再生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方式相比, 能够节约大量原材料, 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 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随着人们对环保、社会效益的关注, 以及技术的进步,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混合效率研究 第9篇

随着再生沥青混合料 (RAP)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沥青路面施工, 新旧沥青混合效率问题一直被道路研究者所关注。一般来说, 经历过服役期的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反复作用下, 结合料不同程度地被氧化, 稠度变大。然而, 当将旧结合料应用于新路面结构时, 人们一般假定新旧沥青是完全混合的, 这个假定对沥青路面的长期服务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稠度很大的旧沥青没有与新沥青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再生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将得不到保证。

很多道路研究者针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自2000年以来, 国内开始对沥青路面结合料的老化行为和再生机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并结合地区情况加以应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混合料的性能评价也有待深入研究。交通部于2008年发布了《沥青路面再生应用技术规范》 (JTG F41-2008) , 对指导我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为了有效回收利用翻修产生的沥青废料, 需开展废旧沥青材料与新沥青的混合效率研究, 该研究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一般来讲, 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反复作用下, RAP材料中沥青经过长期老化而变硬变脆[2]。然而, 当旧结合料应用于新路面结构时, 人们一般假定新旧沥青是完全混合的, 这个假定对沥青路面的长期服务性能有较大影响[3]。如果稠度很大的旧沥青没有与新沥青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再生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将得不到保证。研究新旧沥青混合效率而恰当地设计路面结构, 服务整个道路使用寿命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黄宝山和Bowers等人为了评价新旧沥青混合效率采用了DSR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4], 中国对RAP材料的研究开展较晚, 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应用指导意见。

笔者主要对新旧沥青的混合效率进行细致的研究, 并对不同的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包括施工拌合工艺、研究方法对新旧沥青混合效率的影响, 得出目前研究新旧沥青混合效率的方法对于恰当设计路面结构而服务整个道路使用寿命是很重要的。另外, 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经济的角度考虑, 旧沥青与温拌剂结合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材料选择与试验方法

2.1 材料选择

PG 64-22新沥青、新集料、回收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应在筒形辊机中处理2min后对其标准筛分, 收集仅落在2.38mm孔径上的细料, 保证集料没有灰尘、团聚现象;新集料为石灰岩, 也对其进行标准筛分, 收集落在12.7mm孔径上的粗集料;经处理后的回收料对其抽提, 测得沥青含量为3.26%。拌合试验要求混合料的沥青含量为3%, 65%的回收料, 35%新集料, 加入新沥青的量是集料重量的0.91%, 新沥青掺量由室内试验得到。温拌剂分为表面活性类和蜡类2种, 其掺量分别为沥青总量的0.42%和1.5%, 根据不同的拌合工况将相应温拌剂加入热沥青中搅拌均匀。

2.2 拌合试验

新沥青和新集料加热拌合, 为了确保新沥青很好地裹覆到新集料上, 待拌合1min后, 再加入回收料一起拌合至试验设定时间, 试验工况见表1。拌合完成后把粗料与细料分离, 按照AASHTOA T164的标准方法用正溴丙烷作溶剂分别对粗、细料做溶液抽提, 回收沥青。

2.3 DSR试验

回收的沥青做DSR和频率扫描试验, 温度为10℃, 25℃和40℃, 频率为0.01、0.1、1、10、20和25HZ, 历时8s, 最终生成25℃下的DSR主曲线。

2.4 GPC方法

凝胶渗透色谱法 (简称GPC法) , 是用来测定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快速而可靠的方法, 可以评价沥青结合料特性。依据以往研究, 混合效率定义为粗集料里大分子含量与细集料里大分子含量的比值, 其表达式为:

3 结果分析

3.1 拌合时间影响分析

复数模量随拌合时间变化的主曲线如图1所示, 粗集料里回收的沥青流变特性较好且拌合时间在30s、60s、105s时没有明显差别, 细集里回收的沥青流变性较差, 这种情况下可以判断从粗集料中回收的沥青没有混合旧沥青。但是当拌合时间增加到150s时, 在较低的拌合频率下复数模量明显增大, 这表明从粗集料中提取出了旧沥青。

由图2中的数据得出:拌合温度为60℃, 拌合时间从30s增加到150s的工况下, 混合效率大约从55%增加到将近80%。将拌合时间 (分别30s、60s、105s、150s) 与混合效率线性回归, 得出拟合方程:混合效率%=0.1591x拌合时间+49.73。

假定整个拌合时间内, 混合效率与拌合时间呈直线变化, 由回归方程知, 混合效率达到100%所需要的拌合时间约为5min, 在实际工程中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室内尝试着做了拌合时间为5nim的情况, 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拌合时间从150s增加到300s, 混合效率仅仅从77%增加到78%, 通过增加拌合时间来提高混合效率是几乎没有意义的。而且拌合时间超过150s后, 拌合时间与混合效率不成线性关系, 出现这种结果很可能是拌合时间过长, 混合料温度下降所致, 也可能是持续提高拌合温度混合效率不会继续提高。当然, 300s的拌合时间应用于施工现场是不实际的。

3.2 拌合温度影响分析

混合效率随拌合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细集料的旧沥青大分子量百分率没有明显增加, 可能是由于粗集料上的沥青正在接收RAP中旧沥青分子;也可能是由于新的热集料与新热沥青可以促进旧沥青溶解, 并且新旧沥青进一步相互扩散;还有可能是温度增高, 新沥青被氧化而变硬, 同时旧沥青的稳定性也有利于一部分新沥青被氧化。但是必须考虑到温度升高对混合效率的潜在影响, 这一部分的研究仍在继续。

3.3 温拌剂影响分析

分别对2种温拌剂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对比分析得出两者都有利于新旧沥青混合, 但是具体表现有差异, 添加表面活性类与其它2种方法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混合效率。这表明:表面活性类温拌剂确实有助于新旧沥青混合, 蜡类温拌剂似乎可以改善混合料的工作性, 粗集料与新沥青拌均匀后更容易裹覆RAP材料。在拌合时间更长、温度更高的条件下, 进一步研究蜡类与表面面活性类温拌剂的作用时发现:蜡类温拌剂也提高了RAP的掺合能力。

4 结论

为了评价拌合时间、拌合温度与温拌剂对新旧沥青混合效率的影响, 用大量新集料, PG 64-22新沥青、回收料中的细料作为拌合原材料。对9种工况下的混合料进行拌合试验, 拌合后将裹覆有沥青的粗细集料分开并分别抽提, 回收沥青, 采用DSR和GPC试验方法, 研究沥青的流变特性和分子量分布, 得出以下结论:

4.1 在一定的拌合条件下, 新旧沥青混合效率能达到80%以上。

4.2 拌合时间增加, 新旧沥青混合裹覆到新集料上。

4.3 拌合时间超过2.5min, 即使拌合时间与混合效率呈线性关系, 对提高混合效率的作用也很有限。

4.4 拌合温度对混合效率有显著影响, 拌合温度从130℃上升到180℃, 混合效率从59%增加到70%。

4.5 拌合温度超过180℃时, 回收料里的大分子含量没有明显增加。

4.6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提升新旧沥青混合效率有显著影响, 掺加温拌剂拌合条件在130℃、105s混合料达到76%, 等同于不掺温拌剂拌合条件在160℃、150s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郑南翔, 侯月琴, 纪小平.老化沥青再生性能的预估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9 (3) :6-10.

[2]谭忆秋, 王佳妮, 冯中良, 等.沥青结合料紫外老化机理[J].中国公路学报, 2008, 21 (1) :19-24.

[3]Zhao, S., Huang, B., Shu, X., et a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warm mix asphalt containing high percentages of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J].Constr.Build.Mater., 2013, 44, 92-100.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精选9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第1篇1试验材料1.1 沥青胶结料和集料沥青胶结料选用埃索90号沥青, 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破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