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梁板课程设计
rc梁板课程设计(精选3篇)
rc梁板课程设计 第1篇
总结与体会
本次模电课程设计基本上完成了,虽然很累,但我们感到很满足。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们当时对于滤波电路的理解不是非常的深入,这使得我们在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后来我们终于跳出了思维的枷锁,完全摆脱了这个问题,后来我们也遇到了其他的一些问题,但经过我们长时间的努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算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本次模电课程设计。通过本次模电课程设计,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有源滤波器,示波器在测试时的主要事项及操作规范,与此同时,了解了滤波器的参数估算方法,掌握了其电路的调试方法,并加深了有源滤波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multisim为平台分析有源滤波器的电路,使用虚拟示波器等虚拟原件,采用交流分析方法和参数扫描分析方法仿真分析了有源滤波器电路的工作特性,及各元件参数对输入输出特性的影响,并演示了multisim中虚拟仪器及各种分析方法的使用。
经过本次的课程设计,我们解决了许多在实际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我们不仅弄懂了很多以前不太了解的东西,还让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团队成员的协作的乐趣,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除此之外,它让我们明白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中得到结论,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康华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RC869型远洋拖网渔船的设计 第2篇
1总体
RC869渔船的设计依据有关规范[1,2,3]进行设计建造, 同时满足国际渔船构造、水密完整性的要求。设计书要求在设计吃水状态时的设计航速为12.5 kn, 自持力5 000 n mile。该型船为单柴油机驱动固定螺距导管螺旋桨推进, 配置流线型液压舵, 为首柱前倾、首部配有升高甲板的尾机型全焊接钢质渔船。
1.1主尺度
渔船主尺度的选择是鱼舱舱容、稳性、航速、作业方式、耐波性、经济性等多个指标综合考虑的结果。RC869渔船在满足航速要求的前提下, 参考了本公司以往较好的远洋船型RC889、RC899、RC8201等, 采用了较大的方形系数与舯横剖面系数的组合, 以期达到较理想的快速性和耐波性。主尺度见表1。
1.2线型
RC869渔船全部采用专业软件进行计算机优化辅助设计。在线型设计上, 首先利用708研究所船舶设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Nubline 2000计算机辅助船舶线型设计系统进行线型的初始生成, 然后再利用沪东中华造船 (集团) 有限公司所属上海东欣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的HD-SHM2000船体建造系统对初始线型进行三维光顺以及后续的外板展开、零件的套料。这些基础工作对确保船体线型优秀、减少船体阻力、增加稳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该型船首尾垂线间龙骨设计斜度1 m, 其中尾柱龙骨艉的上平面在尾垂线处除0.5 m纵倾以外, 还设有0.38 m的下沉距离, 由此可以获得较大的尾框尺寸, 容纳较大直径的螺旋桨, 从而提高了推进效率[4]。首柱大约前倾30°, 首横剖面采用V型, 首部配有升高甲板, 设有高度达1.7 m的首舷弧, 且在主甲板以上船舷适当外飘, 可以有效抵御首部上浪, 甩浪性较好。尾部采用常规的巡洋舰尾, 线型较为丰满, 既储备了相应的浮力, 提高了抗浪能力, 又加大了尾甲板的使用面积。
在立龙骨的设计上, 将立龙骨的首部与首柱、船首线型自然过渡;其尾部则与尾柱、船尾线型自然过渡, 这就避免渔船上坞修理时容易对立龙骨的损坏。立龙骨材料为厚度10 mm的船用B级板, 且全部焊接而成。立龙骨内部中间设一道延伸至首尾的纵隔板, 且在相应的肋位上焊接一道横隔板支撑, 其中间空隙部分压载至少6 t。
1.3稳性设计
利用中国船级社 (CCS) 的COMPASS软件对RC869渔船的稳性进行了相应的规范计算, 其稳性计算结果见表2, 稳性满足《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2000) 》[2]对远海航区的稳性要求。
注:规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2000) 》, 艏、艉吃水均为从平板龙骨起。
1.4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1.4.1 舷墙排水孔
根据用户反映, 将舷墙普遍加高, 使其高度达900 mm, 且舷墙上面板全部采用型号为14a的船用球扁钢, 其舷外侧加焊材质为Q235、型号为50 mm的半圆钢。另外为进一步加强舷墙的结构强度, 每间隔一个肋距设置7 mm厚板材垂直扶强材。考虑到舷墙排水孔的合理布置与排水孔面积的大小对于减少上浪对稳性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1], 同时结合渔民用户的建议, 将该型船的排水孔的布置集中分布在船舯处, 即#9#53肋位布置了8对排水孔, 每舷排水孔面积大约为2.4 m2, 与对应的舷墙面积之比高达12%, 这些措施有利于排水。
1.4.2 舭龙骨
依据本公司以往同类船设计经验, 舭龙骨的布置在#18#52肋位, 其有效面积约为4%的LB (L为垂线间长, B为型宽) , 同时由于配合采用了较大方龙骨, 从而使该型船耐波性优于同类型船。
2总布置及船体结构
RC869渔船总布置如图1。#11#26为机舱, #26#57则布置3个舱容大小不一的鱼舱, #11以后至尾部左、右各设3个燃油舱, #57以前的首部则布置2个淡水舱、网具舱、储物舱。主甲板上层建筑#4#20则为船员间、厨房、餐厅等生活居所, #20#32为冻结间。驾驶甲板前部为驾驶室, 后部则布置了一个8人间的船员间。
船体结构为单甲板、横骨架式结构, 肋距500 mm。#57至首部为升高甲板, 主甲板以下有7道水密舱壁分别设在#0、#5、#26、#42、#48、#57、#65肋位处, 舱壁均带有垂直扶强材。主船体材料全部采用数控机床下料, 70%以上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 主要结构材料所用的板材采用国产ZYA级船用钢板, 骨材选用A级船用型钢, 对于厚度≥6 mm的船板须经双面抛丸处理 (Sa2.5级) 后涂车间富锌底漆一度。其他板材、型材在酸洗处理、高压水清洗后涂车间富锌底漆一度。
主甲板设有左、右两道距舯1 200 mm的甲板纵桁贯通全船, 其甲板室布置处再另增加左、右两道距舯2 250 mm的甲板纵桁贯通#11#35, 以加强上层建筑结构。底部除设有贯通全船的中内龙骨外, 另设左、右两道距舯1 200 mm的旁龙骨贯通全船。同时为防止震动, 在机舱内设置适当数量的强肋骨、强横梁和支柱。为减少甲板纵桁的跨距及增加强度, 在全船适当位置上亦设有强肋骨、强横梁及支柱。
甲板室围壁及内壁板均为带有垂直扶强的平面舱壁, 甲板室甲板在纵中处设有一道贯通甲板室长度的纵桁, 在适当位置上设有强横梁、支柱来保证甲板室的强度。
3舾装
3.1渔捞设备
主甲板作业区约38#肋位处设布置分列式液压绞纲机2台 (左、右各一均配备滚筒) , 每台液压绞纲机的额定绞拉力为60 kN, 绞收线速度为80 m/min。首部57#肋位处布置分离式液压网机2台 (左、右各一均不配备滚筒) , 每台液压网机的额定绞拉力则为50 kN, 绞收线速度为80 m/min。首部设15 kN吊杆1副。尾部设尾滚筒、立滚、平滑轮数处。液压绞纲机和网机的动力来源为主机前端的液压泵站, 其离合器有液压和气胎两种形式供用户选择。
3.2其他
主甲板及驾驶甲板、首部甲板、罗经甲板、冻结间走廊敷设40 mm厚落叶松木甲板, 改性沥青灌缝。42#56#肋位主甲板上敷设100 mm宽15 mm厚的松木防磨护板。船员室、驾驶室地板设厚15 mm的木护板。厨房、厕所地板铺水泥铺马赛克。船员室、驾驶室的四壁及天花板绝热材料为50 mm厚聚氨酯现场发泡。冻结间天棚的发泡厚度则达到200 mm, 其余为160 mm。无论甲板敷料敷设还是绝热材料的布置全部满足规范的防火要求[1,2]。
4主要机电设备
4.1推进系统
经济性、可靠性、耐久性是RC869渔船推进系统的主要考核技术指标, 为此主机选用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W6200-33型柴油机。该机型为直列、四冲程、直喷式、水冷、中冷、脉冲增压, 可以燃烧重柴油和1 000~3 500 s 重油, 节能效果十分明显[4,5]。根据主机输出功率的不同情况, 齿轮箱全部采用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CT1100齿轮箱。
利用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轴系计算软件对轴系进行了更加科学的强度和扭振计算, 结合舵系和螺旋桨, 考虑到渔船后期的实际维修情况, 对轴、舵系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设计。另外, 采用弹性橡胶板条轴承[5], 既耐磨又有弹性, 增加了轴系运转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采用钢质结构导流管并配以大直径螺旋桨[4], 大大增加了渔船拖力。某一功率下的螺旋桨主要参数:直径2 150 mm, 螺距2 530 mm, 盘面比0.58, 叶数4, 桨型Ka, 材料CU4。
4.2供电系统的配置
以供电与制冷为主的副机系统设有直挂式和机组式两种不同的配置。直挂式以斯太尔WD615或WD618柴油机为主体, 飞轮端通过DL120齿轮箱带动CS812.5冷冻机制冷, 自由端直接驱动马拉松MP系列发电机供电, 左右舷各设1套该装置;发电机组既可以单独运行, 也可并联运行, 冷冻机的运行工况也如此。机组式则为柴油发电机组 (200 kW或220 kW) 和CS812.5冷冻机组各配置2套, 分设在左右舷;另设或24 kW或40 kW停泊柴油发电机组1套。无论直挂式还是机组式, 都设有16 kW轴带发电机1套, 满足正常航行部分动力设备和生活照明用电的需求。以上的配置均根据船型的不同作用以及用户的不同需求。
若作为拖网渔船, 主要用电设备为制冷系统, 正常作业时单台200 kW发电机组即可满足需要, 另外一台发电机组备用;需要速冻时则2台发电机组同时工作。若作为鱿钓渔船, 主要用电设备为鱿鱼钓集鱼灯, 单台200 kW发电机组即可满足鱿鱼钓集鱼灯的需求, 将另外一台发电机组备用;需要速冻时则2台发电机组同时工作。拖网渔船在休渔期间需要进行鱿钓作业时, 由于设计之初已经在相关的系统中留有余地, 此时只需完成鱿鱼钓灯架和集鱼灯的安装工作即可。柴油发电机组功率大小根据鱿鱼钓集鱼灯数量及功率进行配置。同样的船型既能进行拖网作业, 又能进行鱿钓作业, 可以休渔季节不停产到北太平洋鱿钓作业, 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4.3制冷系统
RC869渔船机舱安装CS812.5冷冻机2台, 3个鱼舱全部采用镀锌无缝钢管作为蒸发器盘管[6]。冻结间安装SD铝合金搁架式平板双效冻结装置2台, 该装置还可按照用户要求设有“抽屉”式装出货结构, 避免冷空气泄露和外界空气侵入, 减少充霜次数[7], 实现连续冻结。
鱼舱绝热材料采用聚氨酯现场发泡[8], 其顶部和机舱前壁的发泡厚度为180 mm, 左右舷和地板的发泡厚度为160 mm。由于对整个冷冻系统的优化设计, 与同类渔船相比, 单次冻结鱼货量增大30%, 冻结时间缩短25%, 提高了鱼品鲜度和经济效益。
4.4通信导航设备配置
主要设备有:SSB单边带话台 1套, VHF 甚高频无线电话 1台, 406 MHz无线电卫星应急示位标1个, 测向仪1台, 磁罗经1台, 二路供电的雷达1台, 带测量海水温度的彩色鱼探仪 1台, 二路供电的彩显GPS电子海图二合一 1台, 旋转视窗1台, 舵角指示器1套, DC 24 V二路供电气象传真接收机1台, 风速仪1台, 壁挂式气压表1个, 可与机舱、舵机舱通话的声力电话1部, 应急声光传令钟1部, 全船广播系统1套且带电雾笛功能, 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2只。
5试航及实际使用情况
RC869渔船首制对船的主机功率为698 kW, 其码头系柱拖力情况见表3。
在风力3级、平均吃水2.70 m、排水量约220.37 t、主机转速1 000 r/min时进行试航, 逆风逆流平均航速为12.6 kn, 顺风顺流平均航速为13.4 kn;作业时实际拖力估计在14 t左右。RC869渔船新造船的对船成本约1 200万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船检验局.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1998[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船检验局.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0[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船检验局.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8年修改通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4]王海筹, 张家良.渔船螺旋桨实用设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9.
[5]《轮机工程手册》编委会.轮机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
[6]杨磊.制冷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7]中国制冷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制冷系统原理、运行、维修[M].北京:宇航出版社, 1988.
长焦距RC型折反射光学系统设计 第3篇
关键词:折反射光学系统 RC系统 长焦距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38
1 引言
本文研究内容是在前人这么多已经成型的折反射系统中加入R-C系统。卡塞格林系统没有轴外视场,而R-C系统除了零视场之外,再增大一些视场,成像质量仍然很好。评价一个光学设计的好坏,一方面要看它的光学特性和成像质量,另一方面还要看结构的复杂程度。在满足光学特性和成像质量要求的条件下,系统的结构最简单,这才算是一个好的设计。R-C型折反射光学系统可以折叠光路,使系统结构紧凑,起到缩小体积,减轻重量的作用。所以此系统一般应用在大型光学系统和空间光学系统中。
2 R-C型折反射光学系统的原理
R-C系统是由两个双曲面反射镜构成,主次两个双曲面镜可以校正球差,彗差和场曲。R-C系统能够校正轴外视场的像差,在较大视场内获得较高的成像质量,避免在像的中心产生模糊。在焦面处放置一校正镜时,可以同时校正像散和场曲,而且校正镜不会带来球差和色差,使系统成为无像差系统。
3技术指标和原是结构计算
3.1 技术指标
焦距f=5000;视场 2w=0.25。;光圈数F=10;波长范围510~656.3nm;中心遮拦比为1/3;畸变小于1%;每毫米100线对的MTF值大于0.3。
3.2 原始结构的计算
设轴向光束在主镜的光线高度为h1,在副镜的光线高度为h2, d为两个反射镜之间的距离, 为副镜到像面之间的距离, 为副镜的垂轴放大倍率;其中,焦距, 可以自由取值-1.8~-2.3之间。通过对技术指标的分析与研究,以及具体公式的运算:
(3-1)
4 原始结构的确立和像差校正
4.1 原始结构的确立
因为RC系统的两个反射镜均是非球面的双曲面反射镜,所以原始数据中应该设有非球面系数;又因为双曲面的非球面系数为小于-1的数,因为原始数据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所以必须要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优化和调整。由于折反射系统中必须设置遮拦,那就是在RC系统中设置中心遮拦。在初始结构中,我把孔径光阑设置在副双曲面镜位置上,而在副镜面位置处要设置一个虚平面,记为第一面。而主双曲面镜记为第二面,副双曲面镜记为第三面。初始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结构数据
4.2 像差分析
光学系统经过优化后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中所示。图3点列图中这些点的密集程度可以衡量系统的质量优劣;图6中畸变值为0.7,小于1,系统优化后的成像质量满足畸变的要求。如图5所示,最大视场0.25°子午光束的弥散范围大约为0.5。每个图中的三条曲线分别代表C,D,F三种颜色的光线,因此这个图一方面表示了单色像差,同时也表示出垂轴色差的大小。其中的三个曲线图表示了视场角由小到大是垂轴像差曲线的变化规律。如图2MTF曲线所示,空间频率为每毫米100线对时,MTF的值大于0.3,达到了系统的成像指标。能够看出设置中心遮拦后的系统的光线走向,透镜组选择的是双胶合透镜,这样系统中就不会因为透镜的加入而产生色差。
图5系统场曲和畸变
5 总结
本文对R-C型折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满足了技术指标的要求。 了解了R-C型折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系统的应用。分析了R-C系统轴外视场的像差,并且成像质量仍然很好。
参考文献
[1]袁旭沧.光学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337—342.
[2]薛鸣球.长焦距光学系统研究.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9,(4):289~293
[3]潘君骅.具有三个二次反射镜的光学系统.光学学报,1988,8(8):717~721
[4]W. J. Smith , Modern Optical Engineering, McGraw-Hill,2000
[5]M. Laikin, Lens Design, Marcel Dekker Inc.,2001
作者简介:
rc梁板课程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