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乳肉制品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乳肉制品范文(精选4篇)

乳肉制品 第1篇

一、我国乳及乳制品行业现状

牛奶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与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据统计, 到2003年末, 我国奶牛存栏数800万头, 成年母牛占60%, 总的产奶量1 625万吨, 平均单产3.2吨左右, 距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饮食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乳品对人的益处已被广大消费者认可, 市场对乳制品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我国乳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大部分大型乳品加工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 如蒙牛、伊利、飞鹤、三元、完达山、银桥等, 奶业的整体环境显著改善, 黑龙江、内蒙、天津等地区奶牛饲养条件较好, 大都建有奶牛养殖区, 生鲜牛奶的质量及乳制品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也有了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乳及乳制品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乳及乳制品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挤奶方式以手工为主, 原料乳及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还有很多地区采取手工挤奶, 很多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 导致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 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 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另外, 我国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 且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 涉及指标少, 检测方法落后, 远远落后于当前食品安全的要求, 这些问题使我国的生鲜牛奶及制品质量参差不齐。

2. 企业规模小, 设备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的区域性中小企业, 规模较小, 且这些企业多以附加值较低的液态奶为主要产品,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行业利润率将进一步下降。我国乳制品工业真正的发展是在近20年, 所以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均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 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这种小规模、设备技术落后的企业一般对生鲜牛奶质量安全不够重视, 有的对抗生素的检测不够重视, 有的根本不检测此项指标, 因此, 乳制品的品质也就难以保证。

3.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乳制品品种少

目前, 我国乳制品虽已有较快发展, 但与国外相比, 在风味、品质、品种上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 发达国家2001年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 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而我国乳制品消费量中的绝大部分是液态奶和酸奶, 奶粉仅占一小部分, 其他乳制品如干酪、奶油等消费量非常小。乳制品产量中奶粉产量占70%, 奶油产量很小, 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 产量也很小, 在液体奶品种中, 巴氏杀菌奶约占53.1%, 保鲜奶约占29.9%, 酸奶约占17%。而干酪等乳制品在国外属大宗产品, 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 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4. 繁育改良落后导致原料奶质量低

奶牛繁育工作也是影响乳及乳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 许多地区没有统一的奶牛育种计划, 管理失控, 引种制度不健全。表现为, 分散饲养的奶牛和小型奶牛养殖场缺乏完整的系谱档案, 不进行科学的选种育种, 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系谱档案混乱, 造成奶牛的血缘近亲率增高, 大多数奶牛长期使用同一个父本的精液, 部分奶牛父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优良品种引进后使用至今, 甚至个别养殖户的奶牛, 母体及后代同源于一个父本, 导致品种退化, 产奶量降低, 乳质量不合格。有些配种人员为贪图便宜, 使用劣质冻精, 近交冻精, 使奶农的利益受损。另外奶牛价格的提升, 奶农对本该淘汰的奶牛长期留用, 老龄化母牛比例增多, 新增奶户大量购进低价位低产奶牛, 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原料乳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些牛贩子受利益驱使, 将经过“染色”的黄牛、“丰乳”的奶牛冒充优秀奶牛出售或与奶牛进行杂交, 影响了牛奶产量和质量。

5. 乳及乳制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比较低

我国乳及乳制品的潜在市场很大, 但是人均消费水平很低。乳和乳制品在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较低。有统计资料表明, 在我国乳和乳制品的主要消费者城镇居民中, 奶和奶制品的消费支出只占消费总支出的1.5%, 占食品支出的3.98%。

6. 奶业管理机构及职能较为混乱

据了解, 很多地区除了农业局、畜牧局还有奶业办公室等多个部门涉足奶业的管理, 又有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商等部门对乳制品的生产、销售进行监督检查, 形成了谁都管谁都管不了的多头管理局面, 不但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也严重影响了乳业发展。

三、对我国乳及乳品行业发展的建议

1. 加快推行机械化操作的步伐, 保证产品的质量

首先应逐步取消手工挤奶及个体收奶站, 向机械化挤奶过渡。其次提倡乳品加工企业在养牛户较集中的地区建立挤奶厅, 减少中间环节, 减少污染, 提高牛奶的质量。还要加强对原料乳收购环节的控制, 为生产优质的乳制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合理调整企业规模, 应用新技术, 新设备, 不断开发新产品

在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 应带动发展小规模的企业, 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 如有利于保持乳品的风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的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杀菌等技术和能有效地防止热敏感物质氧化变质, 防止产品表面硬化、增强复水性, 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的冷冻干燥技术等。乳品机械也要根据乳品生产结构的调整进行调整和更新。

3. 调整产品结构, 开发新产品, 提高乳制品附加值

要改变我国乳品以奶粉为主的产品格局, 产品上要大力发展液体奶的生产, 如酸奶、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和乳酸菌饮料等, 特别是以新鲜为主要特点的杀菌奶、超长保质期奶 (ESL奶) 、酸奶、果蔬汁乳、营养强化乳等产品。奶粉要适当增加全脂奶粉生产, 大部分作为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 但要增加功能性奶粉、配方奶粉生产。

4. 加快奶业科技步伐, 提高原料乳及乳制品质量

乳制品质量对乳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 应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包括区域布局、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机械挤奶、冷链运输等方面,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坚持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其次应推广乳及乳制品在线检测技术, 这包括化学方法检测、物理方法检测和微生物快速检测以及一些检测仪器的研制, 将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我国乳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另外, 应完善乳业的质量保障体系及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乳业生产管理的标准还不够规范, 甚至欠缺, 且产品质量标准滞后, 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因此, 我国应大力推广HACCP、IS0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和修订各种乳制品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 尤其是乳制品国家标准要与国际接轨。

5. 积极开拓市场, 加强宣传力度, 不断完善乳制品销售网络

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增强宣传力度, 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 并不断开拓市场, 扩大销售渠道, 建立灵活、畅通、快速、稳固的销售网络。

6. 加强乳品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乳肉制品 第2篇

一、原理:

试样用三氯乙酸溶液乙腈提取, 经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面积外标法定量:

二、溶剂与材料;

1、甲醇:

色谱纯2、乙腈:色谱纯3、三氯乙酸溶液1%4、甲醇水溶液:1+15、氨化甲醇:5%6、离子对试剂缓冲液:准确称取2.10g柠檬酸和2.02克庚烷磺酸钠, 加入980ml水溶解, 调节PH至3.0后, 定容至1l备用。7、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 (浓度大于99.0%) 1 mg/ml8、三聚氰胺标准工作液, 用流动相将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逐级稀释得到浓度为0.8, 2, 20, 40, 80 ug/ml的标准工作液。9、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60mg, 3ml, 使用前依次用3ml甲醇、5ml水活化。

三、仪器和测定条件

1、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 岛津SPD-10Avp配有紫外检测器2、色谱柱:SHIMADZU VP-ODS 3、250mm4.6mm4、流动相:离子对试剂缓冲液 (2.6) -乙腈 (90+10) 体积比, 混匀。5、流速1.0 ml/min6、波长240 nm7、进样量20 ml

四、样品前处理

称取2克 (精确至0.01克) 奶样于25.0 ml容量瓶中, 加入15ml三氯乙酸溶液和5ml乙腈, 振荡提取10 min后, 待温度稳定后 (回升至室温) 加三氯乙酸溶液定容混匀, 转入离心管, 于10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5ml转移至固相萃取柱中, 依次用3ml水和3ml甲醇洗涤, 抽至近干后, 用6ml氨化甲醇溶液洗脱, 流速不超过1ml/min, 洗脱液于50℃下用氮气吹干, 残留物用1ml流动相定容, 漩涡混合1min, 过滤膜后供HPLC测定。

五、分析结果

1、保留时间与峰形

图1:为本方法检测三聚氰胺标准典型色谱图 (标样浓度为为2.0ug/ml)

由图1可见, 本方法所测三聚氰胺保留时间15.916min, 峰形尖锐, 对称性好。

2、精密度

(1) 取浓度为2ug/ml三聚氰胺标样, 连续进样5次。

本方法在测定三聚氰胺标样时, 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2) 标准曲线:

用流动相将标准储备液稀释为0.8、2.0、4.0、6.0、8.0、10.0ug/ml的标准工作液, 以峰面积-浓度作图, 得到标准曲线。见图2

结果表明, 该方法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为0.9999

(3) 加标回收

以伊利20080319批为基质奶粉, 做加标回收率测定。

取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标准工作液, 使奶粉中最终含量为0.50mg/kg、5.0mg/kg和10.0mg/kg, 结果如下:

加标回收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样品回收率测定, 回收率在95.6%-104.0%符合要求。

2、检出限:

经测定计算得出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检出限为0.40mg/kg。

3、讨论:

本方法在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 采取样品提取后加三氯乙酸直接定容, 和直接取净化液萃取, 操作简单方便, 灵敏度较高重现性好。

参考文献

[1]杨惠芬等主编:《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方法》, 第二章。

乳肉制品 第3篇

但硫氰酸钠属有毒有害物质, 其主要毒性作用为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为主的急性毒性与以抑制碘转运及甲状腺素合成的慢性毒性, 尤其对胎儿和婴儿的脑部与神经系统发育存在较大的危害[4]。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度提高及原奶冷链运输的完善, 国家废除了之前的标准并于2008年12月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第一批) 》, 规定乳及乳制品中硫氰酸钠属违法添加物质。

目前, 我国尚未制定检测牛奶中硫氰酸钠的标准及限值。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硫氰酸钠含量, 与离子色谱法相比, 其操作简捷且结果准确, 仪器易普及, 适合在各乳品企业推广使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材料

生乳采自广东、福建、广西、天津等地的奶牛场;原料乳粉为新西兰进口奶粉;乳制品包括市售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调制乳等。

1.1.2 试剂

1.1.2. 1 三氯乙酸溶液 (200g/L) :称取三氯乙酸200.0g, 用纯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 L;

1.1.2. 2 硝酸铁溶液 (16g/L) :称取硝酸铁 (Fe (NO3) 3·9H2O) 2.674g, 用纯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 L, 加入2m L浓硝酸, 避光保存;

1.1.2. 3 硫氰酸钠标准储备液 (1000mg/L) :将硫氰酸钠标准品 (光谱纯, GR) 置于80℃烘箱内干燥2h, 准确称取干燥后的硫氰酸钠0.1000g于100m L容量瓶中, 用纯水定容至刻度, 混匀后置于4℃避光保存;

1.1.2. 4 硫氰酸钠标准工作液 (100mg/L) :准确吸取1.00m L硫氰酸钠标准储备液到10m L容量瓶中, 用纯水定容至刻度, 混匀后备用, 该试剂应现配现用。除非另有说明, 本实验中使用的均为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一级水。

1.1.3 仪器设备

UV-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电子分析天平, 离心机,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涡旋振荡器, 移液枪。

1.2 方法建立

1.2.1 实验原理

牛奶中加入三氯乙酸 (TCA) 除去蛋白质和脂肪, 过滤后取上清液加入高铁化合物, 利用硫氰酸根与三价铁离子在p H值为1.0~1.5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酸铁络合物[5],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根据吸光度标准曲线确定其中硫氰酸钠的含量。

1.2.2 样品处理

(1) 生乳或液态乳制品:吸取15m L样品于50m L的离心管中, 边振摇边加入三氯乙酸溶液 (1.1.2.1) 10m L, 充分混匀后静置15~30min, 然后将样品离心 (9000rad/min, 3min) 分离, 上清液经定性滤纸双层过滤、弃去初滤液后待测。 (2) 乳粉:称取10.0g奶粉于200m L烧杯中, 用65~80℃温水1︰10进行溶解, 冷却后吸取该溶液15m L于50m L离心管, 同1.2.2.1处理。

1.2.3 样品测定

分别吸取4m L待测液于10m L比色管中, 加入2m L硝酸铁溶液 (1.1.2.2) , 混匀, 反应10min后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以三氯乙酸溶液加显色剂作为试剂空白调零。测得的反应液吸光值应减去样品滤液的本底吸光值, 得到净吸光值, 将净吸光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硫氰酸钠的含量。

1.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0 m L比色管7支, 选择反应液净吸光度值与试剂空白最接近的样品滤液作底液, 分别吸取0、20、40、80、160、320、640μL硫氰酸钠标准工作液 (1.1.2.4) , 用底液定容至4m L, 配制成浓度为0、0.5、1、2、4、8、16mg/L的硫氰酸钠基质加标溶液, 然后加入2m L硝酸铁溶液混匀后静置10min显色, 以试剂空白调零, 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将测得的吸光值减去底液吸光值后得到的净吸光值对硫氰酸钠质量浓度作图。

1.2.5 计算

样品中硫氰酸钠的含量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C为样品中硫氰酸钠的含量, mg/L;C0为由标准曲线得出的待测滤液中硫氰酸钠的含量, mg/L;V1为取样量, m L;V2为样品最终体积, m L;f为稀释倍数, 液态样品f=1, 固态样品f=10。

2 分析与讨论

2.1 沉淀剂的加入量

实验分别加入不同量的三氯乙酸溶液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沉淀、离心 (9000rad/min, 3min) 和过滤, 然后将滤液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沉淀效果, 结果见表1, 最终选择样品与沉淀剂的比例为30︰20进行前处理。

2.2 检测波长的确定

取16mg/L的硫氰酸钠基质加标溶液, 显色后在400~700nm可见光区进行光谱扫描 (见图1) , 在此区域内溶液于波长450nm处有1个最大吸收峰, 此时样品的吸光度值最大, 响应最灵敏, 且该波长前后吸收曲线斜率较小, 故选择450nm作为检测波长。

2.3 显色剂及反应时间的确定

硫氰酸钠能与Fe3+反应生成硫氰酸铁红色络合物。实验初期考虑使用Fe Cl3溶液作为显色剂, 但其显色不稳定且本底颜色较深, 影响结果的准确测定;而Fe (NO3) 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后可抑制Fe3+的水解, 本底颜色浅, 可作为显色剂使用, 实验发现其用量对显色效果有明显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 取4m L 20mg/L硫氰酸钠基质加标溶液进行显色反应, 反应液吸光值随Fe (NO3) 3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 当加入量为2m L时, 曲线斜率较大, 之后趋于平缓。实验选定滤液与显色剂的用量为4︰2并进行显色稳定性实验, 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得, 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 至反应后1h内, 不同浓度的硫氰酸钠基质加标溶液吸光值 (OD值) 变化不大, 根据实际操作情况, 本实验选定显色反应时间为10min。

2.4 标准曲线底液的选择

实验发现牛奶底液成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大, 分别用纯水、三氯乙酸溶液、空白奶样 (反应液净吸光度值与试剂空白最接近的样品, 经离子色谱法测定未检出Na SCN) 滤液作为底液配制标准曲线, 测得的硫氰酸钠加标回收率如表3所示, 最终选择空白奶样滤液作为本底构建标准曲线。

3 结果与验证

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按1.2.4的步骤进行实验, 以硫氰酸钠基质加标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 对应的净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建立标准曲线如图3所示, 得到回归方程y=0.021x+0.021, 相关系数R2=0.9997。可见, 硫氰酸钠浓度为0~16mg/L范围内, 其质量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3.2 检出限与回收率实验

按上述方法进行20次空白溶液测量, 得到标准偏差S=0.0005, 分别以3倍、10倍标准偏差除以工作曲线斜率计得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7mg/L, 最低定量限为0.25mg/L。

为验证曲线可靠性, 任意选取一种奶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分别吸取硫氰酸钠标准储备液0.015、0.03、0.06、0.18、0.30、1.20m L, 加入液体奶样至60m L, 充分混匀后吸取15m L按上述方法进行实验, 每个标样平行测定3次, 取平均值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4。实验测得回收率在95.24%~101.19%之间, 准确度较高。

3.3 重现性实验

任意选取生乳、原料乳粉、纯牛奶和调制乳样品各一个, 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平行测定6次, 实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 重复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在1.16%~2.38%之间, 本方法对原料乳及乳制品中硫氰酸钠含量的测定重现性良好。

3.4 与离子色谱法的比较

取各类牛奶样品6个, 分别用离子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氰酸钠含量, 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对两组数据作t检验, t=0.361<t0.05/2, 5=2.571 (P<0.05) , 两种方法测得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4 总结

实验测得各大牧场生乳样品中硫氰酸钠的含量在0.25~5mg/L之间, 检出率较高但含量较低, 可排除人为添加的可能, 系属于奶牛防御体系天然存在的硫氰酸盐。本法具有操作简捷、成本低、灵敏度较高、重现性好、回收率高的特点, 与离子色谱法测得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适用于生鲜乳、原料乳粉及加工后的乳制品中硫氰酸钠的快速测定。

参考文献

[1]李滢倩.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牛乳中硫氰酸盐含量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1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5550-1995活化乳中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生鲜牛乳实施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4]荫硕焱, 贺巍巍, 赵凯等.乳品中硫氰酸盐的食品安全对策[J].卫生研究, 2013, 42 (3) :529-631.

乳肉制品 第4篇

大学生处在青春发育后期到基本发育成熟期之间,对于营养的摄入需求较高,进食乳与乳制品,不仅能够提高钙的摄入量,还能提高总体膳食营养充足程度。为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乳与乳制品的摄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10—12月,笔者对广州市内3所高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广东药学院医学类专业、广东工业大学非食品相关专业和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类专业大二、大三在校班级,在每个专业的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 2个班,抽中班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 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06份,有效回收率为95.81%。其中男生542名,女生464名; 医学类专业学生352名,食品类专业学生357名,其他类专业学生297名; 城市学生117名,城镇学生362名,农村学生527名; 年龄18 ~ 25岁,平均年龄( 20.85±0.94) 岁。每月用于膳食消费支出集中在400~600元。

1.2方法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乳与乳制品摄入量、购买品牌及考虑的主要因素、乳与乳制品相关知识、乳制品安全关注度、乳与乳制品安全评价。其中,乳与乳制品相关知识共5个问题,答对1题得1分,满分为5分。采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食物频率调查问卷”中相关内容调查乳与乳制品摄入量; 关注度及安全评价借鉴“里克特量表”,采用5个等级评价,从1 = 毫不关注到5 = 非常关注、1 = 非常不安全到5 = 非常安全。

培训调查员,在老师同学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于课间时间派发问卷并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由学生匿名填写,调查员负责统一回收和审查整理。

1.3统计分析采用Epi Data 3. 1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对象乳与乳制品摄入量按乳类食物互换表折合为鲜乳的量( g)[4],计算平均每天摄入量。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乳与乳制品摄入量调查对象的日均乳摄入量为非正态分布,范围为0~810.5 g /d,中位数为71.4 g /d,P25为33.3 g,P75为164.3 g,四分位数间距为131.0g。达到建议摄 入量80% ( 240 g ) 的有150人,占14.9%; 达到建议 摄入量 ( 300 g / d ) 的仅62人,占6.2%。

不同性别、生源地、膳食费者摄入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城镇>农村,膳食费越高摄入量越高; 而不同专业者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乳与乳制品选购品牌选购国内广东省外品牌的占70.4%,省内品牌的占63.4%,购买国外品牌国内生产和进口的分别占26.3%和6.2%。选购品牌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味道、口感好”“价格”和“该品牌的知名度高”,其选择比例分别为53.7%,51.9%和51.5%。

2.3 乳与乳制品安全关注度及评价与摄入量关系仅有10.6%的学生表示对乳与乳制品安全比较或非常关注,48.8%的学生关注度一般,另有35.4%的学生表示基本不关注,毫不关注的占5.2%。不同关注度者摄入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9. 561,P = 0. 000) ,其中摄入量最高的为非常关注者,而摄入量最低的为毫不关注者。见表1。

对我国本土生产的乳与乳制品安全状况评价为安全( 等级4及5) 的仅占19.2%,不知道( 等级3) 的占55.9%,而认为不安全( 等级1及2) 的占24.9%; 对进口的乳与乳制品安全状况评价为安全的占44.7%,不知道的占43.8%,不安全的仅占11.7%。对国内乳与乳制品安全状况评价的平均值( 2.91±0.79) 低于进口乳与乳制品( 3.35±0.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6.091,P = 0. 000) 。对本土生产的乳制品和进口的乳制品安全状况评价不同者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029,6.249,P值均>0.05) 。

2.4乳与乳制品知识知晓情况与摄入量相关性乳与乳制品知识中关于膳食宝塔建议乳与乳制品摄入量的问题,答对者仅10.70%,选择“不知道”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4.10%。被调查者得分情况: 0~5分分别占0.3%,34. 4%,38. 7%,19. 9%,5. 8%,1. 0%。平均得分为( 1.99±0.93) 分。经Spearman相关分析知晓得分与摄入量无相关性( r= 1.00,P = 0.052) 。

2.5 摄入量相关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摄入量为因变量,将摄入量<240 g /d赋值0,>240 g /d赋值1。以人群特征( 性别、专业、生源地、膳食费) 、安全关注度、膳食宝塔建议摄入量知晓情况、乳制品营养知识得分、安全状况判断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选入方程内变量方法为偏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以P≤0.05为选入标准,结果见表2,最终进入模型的有生源地、膳食费、安全关注度、膳食宝塔推荐量得分4个变量。

注: 生源地赋值为城市 1、城镇 2、农村 3; 膳食费由低( <400 元 /月)到高( >1 000 元/月) 依次赋值为 1、2、3、4、5; 膳食宝塔推荐量赋值为错0、对 1; 安全关注度赋值为毫不关注到非常关注依次为 1、2、3、4、5。

3 讨论

本次调查对象的日均乳类食品摄入量范围为0 ~810.5 g / d,个体差异很大,绝大多数大学生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乳类食品的建议摄入量( 300 g /d) 。乳类消费比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调查大城市18 ~ 30岁人群乳类食品摄入量有所增加,但总体摄入量仍然不足[5]。

广州大学生乳类食品摄入量与其性别、生源地、膳食费、对乳类食品的安全关注度、膳食宝塔乳类食品建议摄入量知晓度有关,但未发现与其所学专业、对乳与乳制品安全评价及掌握的其他乳类营养知识的相关性。女生的乳类食品摄入量高于男生,城市>城镇>农村,膳食费越高乳类食品摄入量越高,与2002的研究报道相似[5]。乳类食品安全是社会热点问题,有59.4%的大学生表示关注乳品安全,对乳与乳制品安全关注度越高的学生摄入量也越高; 大学生对国产乳与乳制品的安全性评价低于进口产品,但对乳制品的安全性评价不影响他们的摄入量,可能与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及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有关,仅有2.6%的学生选择进口产品。大学生选择品牌主要考虑该品牌的知名度、味道口感和价格等因素,而非拒绝购买国内生产的所有乳与乳制品,与文献研究结果相近[6]。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建议的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大学生对该建议量知晓与其乳与乳制品摄入量呈正相关,但仅有10.70%的大学生知晓,显示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发布多年来,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也不能利用其指导膳食。

因此,针对大学生乳与乳制品摄入量总体不足现象,建议学校应加强食品营养宣教,如在食堂等场所张贴膳食宝塔宣传画等,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因经济条件等原因导致乳与乳制品摄入量不足的学生,可选择其他含钙量高的食物如豆制品替代,以保证钙的摄入。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高校学生乳与乳制品摄入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膳食指导及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3所高校在校学生共1 006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乳及其制品摄入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乳与乳制品摄入量范围为0~810.5 g,中位数为71.4g;达到膳食宝塔建议量300 g的大学生仅占6.2%。女生的摄入量高于男生(χ2=10.150,P=0.001),城市>城镇>农村(χ2=34.233,P=0.000),膳食费越高摄入量越高(χ2=73.687,P=0.000),对乳品安全关注度越高摄入量越高(χ2=39.561,P=0.000)。摄入量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有生源地、膳食费、安全关注度、膳食宝塔建议量知晓情况(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乳与乳制品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教,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保证钙的摄入。

乳肉制品范文

乳肉制品范文(精选4篇)乳肉制品 第1篇一、我国乳及乳制品行业现状牛奶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与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