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精选6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1篇

山东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I.1.program 2.results 3.Exercise 4.twice 5.Internet II.DBDDC ABC III.1.helps 2.skateboarding 3.once 4.active 5.shopping IV.1.surfs the Internet 2.goes to the movies 3.never arrives late 4.fours times a month 5.How often V.1.How often does go 2.What does do 3.Does go doesn’t 4.What do do 5.What is VI.CDAB

Section B I.1.different 2.health 3.habit 4.try 5.keep 6.Although 7.for 8.better II.DDCBA ADACD III.goes 2.eating 3.to esercise 4.get 5.to drink IV.1.healthy lifestyle 2.Of course,twice a week 3.How many 4.is good for 5.As for most V.DBDAC ACCAB VI.CBDCD BABCA VII.(略)Unit 2 What’s the matter ?

Section A I.1.matter 2.foot 3.toothache 3.mouth 5.headache 6.fever 7.rest 8.teeth II.DADCA ABA III.1.stomachache 2.ill 3.feet 4.better 5.backache IV.1.What’s matter with 2.should lie down rest 3.have a fever 4.with honer 5.not feiiing well 6.see a dentist

V.What’s the matter with 2.shouldn’t eat anything 3.Does have 4.When did it start 5.How is she felling VI.EGADC

Section B I.1.thirsty 2.stressed 3.early 4.problem 5.Traditional 6.weak 7.angry 8.westrn II.DCBBB AADCB III.1.to have ,to eat 2.exercise 3.enjoying 4.to hear 5.stressed IV.1.go to bed ,to stay healthy 2.too much 3.stressed out,angry 4.western countries 5.shouldn’t study V.BBADC AACDA VI.DCDCA VII.(略)学园救援团 可爱旋律 濑户之花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2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积累运用

1.dāng dí jiān xiù è suíjìng wén huáng yù 2.(1).A B A A(2).A B A B(3).A B B A 3.溃退——军队没有抵抗能力,纷纷败散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坚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阻遏——阻止 企图——图谋、打算 4.C 5.C

6.(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毛泽东新闻稿 7.略

二.阅读鉴赏

(一)1.电头。交代了发电的时间、地点及通讯社名称。

2.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冲破敌阵‛和‚横渡长江‛。3.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4.‚不含‛两个字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义明确,不产生歧义。

5.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6.从‚此种情况‛到‚有很大关系‛。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同时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二)1.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2.导语:‚国民党22年……宣告灭亡。‛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概要。3.第一层:‚人民解放军入城后……献花致敬。‛大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面。

第二层:‚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开门营业。‛大意: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稳定。

第三层:‚在发起渡江……有组织的抵抗。‛大意:对这一事件的评论。

4.记叙和议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堂练习册《芦花荡》答案

一.积累运用 1. A

2.(1)犁铧黎明梨树(2)船舱沧海抢劫(3)烧水阻挠浇花

(4)树梢稍微俏皮(5)穿梭俊美疏浚(6)竹篙蒿草嵩山 3.(1)渗——惨 林林——淋淋(2)窜——蹿 窜——蹿(3)末——抹(4)错——措 4.(1)心里描写(2)肖像描写 5.C 6.B

7.撑奔着 飘

8.示例:让我们做根的事业吧,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让我们做土的事业吧,把千万棵花孕育的根深叶茂。9.B

(二)阅读鉴赏

(一)1.‚一声一声想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内疚到了极点,痛苦到了极点,他感到耻辱,无地自容。

2.因为他感到自己没有顺利完成任务,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觉得没脸见部队。与‚过于自信与自尊‛一句照应。

3.衬托老头子因女孩受伤而自责、失落的心。飒飒的风响正像老头子不平静的心。

(二).‚苇叶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捉鱼用‛(眼前看见到的苇是实写);‚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回事苇的世界‛(想象和联想的苇,则是虚写)。

作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把人和苇紧紧结合在一起,既富有地方特征,又把斗争的环境和斗争的场面交融在一起,使形象鲜明,象征意义更加具体突出。2.荷塘朱自清 知识海洋

3.仇恨是一个:根据地人民对日本鬼子切齿的仇恨:爱是一个:老百姓对子弟兵的关心爱护:智慧是一个:巧妙掩护干部免遭敌人搜捕。这句话突出了采蒲台妇女们仇恨日寇、爱护战士、机智勇敢。4.D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1)fú(2)jiào(3)pǎi(4)lì(5)pú(6)yè(7)xīn(8)jū(9)chàn

2.fú拂晓 fú仿佛 lì瓦砾 shuò铄金

là蜡烛 là腊月 jié竭力 xiē歇息 3.(1)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高度疲劳。

(2)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3)严肃而恭敬 4.× √ × √ √ 5.略 6.A

二、阅读鉴赏

(一)1.表现了敌人的凶残,表明‚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2.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的悲痛,情感都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3.‚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也不能快跑。

这一举动表现出老妇人‚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的内心活动。4.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答案不唯一)

(二)1.一位德**亲收留交战的美、德士兵。平安的度过了一个圣诞夜。2.‚这回事‛指相互为交战双方的这一事实:‚孩子们‛指德国兵和美国兵。

3.母亲亲眼看到不共戴天的敌人能够友好的相处,非常高兴,她相信两国人民之间没有仇恨,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所以很‚激动‛。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勇敢、慈爱、富有同情心、有着博大胸怀的人。虽然她是德国人,但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她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因此,当美国士兵像向她求救时,她才会臵生死于度外,毫不犹豫的收留他们,并杀掉家中唯一的公鸡来款待他们。这位母亲是伟大而可敬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一、1.jǐ yǔ

琉璃 fà lán g

缭 hài 曦 瞥 jiè

2.(1)C D A E B(2).B C(3).A

3.提示:任选文中的句子,注意对美法联军的‚赞誉‛是反语,反话正说。4.击败——打败大胜——小胜力挫——力克 5.不可名状 仿佛 6.B

二、(一)1.亚洲文明的代表或亚洲文明的象征。2.总评,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3.因为圆明园是幻想艺术的代表作,用‚诗人‛修饰‚建筑师‛是为了强调其富于幻想的特点。

4.凸显出侵略者行径的野蛮。

5.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

(二)1.(1)在这里体验品味、领悟、研究的意思。(2)这里运用了借喻,指圆明园被焚毁。

2.第一部分总的介绍圆明园的美丽,却被英法联军焚毁;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大水法‛这一景观;第三部分具体写汉白玉的精神。

3.文中用圆明园的‚原本‛的样子和现在的残骸进行比较,以此来英法联军的卑劣行径。

5.‚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这里刻画了英法使臣马戛尔尼阴暗丑陋的内心世界,他的骄横,他的强盗逻辑,他的贪婪卑劣的心理都很具有代表性。文章通过对此人的描写,来揭露西方列强的本质,使人窥见了历史的悲剧皆源于罪恶的心理。

6.赞美汉白玉宁愿粉身碎骨,也不苟且偷生。实则赞颂中国人的气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A

2.(1)键——健(2)型——形(3)溶——融 3.(1)C B A(2)D A C B

4.(1)排比(2)设问(3)比喻(4)拟人 5.B

二、(一)1.孩子们被残杀前上课的情景。写出了孩子们的生命活动,寄托人们对孩子们的怀念和对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暴行的控诉。

2.‚世世代代‛‘人’字加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及生命的尊严。3.作者是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联想起南京大屠杀,联想到自己的同胞曾经经历过深重苦难,也表明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向往的,全人类都要警醒: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4.略

(二)1.C 2.D

3.表现了人物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4.不矛盾。踏实自尊自爱的人,他之所以偷食物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5.C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suí

è

jìn 曦 鞠 窖 箧 粹

cuān fàdī绒 2.B 3.B 4.A 5.A

6.(1)将“培养”改为“提高”。(2)将“许多”移至“有益”前。7.示例;环保年会 10月8日10时开幕,届时将有300多位专家与会。

二、阅读鉴赏

(一)1.导语 表明材料事实,报道及时 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2.说明消息既快又准

3.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4.画线的句子充满了讽刺意味,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汤恩伯过高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名解放军的战斗力。

5.展现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6.B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狭路相逢》 1.piē xù chàn jìn

1.第一问:他的打扮与众不同。第二问:庄重的打扮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对完成此次使命的重视。

2.第一问:日本是侵略者,在这个灾难的场所,每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不应该无动于衷的。

第二问:从侧面反映出他们的重视和真诚。

3.第一问:整理领带与衣褶及深吸气等一系列动作。第二问,表现了心情的沉重,他是负罪而来,是来还债的,不能不沉重。

4.眼前的海水曾是激烈的战场,多少年轻的生命就在此被无情地吞噬了,面对此海水不能不遥想当年。

5.他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且是军人对军人的方式,这样更有人情与人性。

6.他们共同经历了这场灾难的战争,他们有着共同的感觉,失去战友的痛苦,作为军人为自己国家打仗的荣耀,记忆永远定格在60年前的那场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3篇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倡导21世纪技能和关键能力, 2014年教育部文件提出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意味着我国的英语教学, 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段的英语教学, 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将面临重大变革。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其价值观、世界观, 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话题。

一、核心素养的国际背景与现实意义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中后期, 它是世界各国为进一步增强本国的竞争实力, 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的应然结果。各个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 将其研究成熟的核心素养模型融入课程体系, 实现了从旧有的重学科知识体系完备性、重知识结构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向提升学生能力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新模式的转变 (辛涛、姜宇, 等2014) 。

当前, 我国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正在进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不可避免地成为本轮课标修订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把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 (顾明远、石中英2010) 。

面对当前社会急切渴求卓越教育的大背景, 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进一步改变课程教学重内容轻能力的现状, 明确学生需掌握的核心素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 实现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语言教学的文化特性

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 是一个文化传播过程, 它改变了原先大部分人认为英语教育过程是一种“知识获得的过程”或者“语言技能传授的过程”的思维定势。文化人类学以及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表明, 语言教学应以人为核心,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一方面, 英语教育过程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 并非单一的语言训练过程;另一方面, 英语教育除了训练语言技能外, 还承担着构建人文性, 构建感情精神世界, 促进生命个体和谐发展的任务。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说, 英语教科书承载着多元文化内容, 英语学科教学属于典型的跨学科教学。同时, 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也是个体的人格、情感、心智全面发展的过程。如果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入手, 无论是教科书编撰者, 还是使用者, 都应该将英语教科书赋予文化的内涵, 实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

三、文化内容在英语教材中的呈现

在文化阐释的框架之下, 对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元素及人文性进行深入挖掘, 为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呈现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释文化内容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呈现。

首先, 文化内容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 在话题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 在文化的渗透中提升学习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在展示文化内容的同时达成教学目标。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因此, 它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认识到, 没有固定的哪种文化内容必须出现在阅读中或者听力中。正是由于话题的特殊性, 文化内容的展示才各有差异。因此, 教师按照不同的文化划分来看待文化内容的呈现方法更具科学性。

其次, 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教师要用辩证的方法、善于思考的态度对待文化内容的呈现。教师可以在真实自然的情景设计 (故事、传记、游记等) 中呈现文化内容及价值观, 或者在新颖别致的写作风格 (悬念、对比、冲突等) 中呈现文化内容及价值观。此外, 教师可以借助文字、插图、表格等形式呈现文化内容及价值观。

最后, 文化内容, 特别是文化点的选择和呈现应多角度 (多元) , 可以采用中外对比、古今联系、不炫不贬等方式;另外, 文化内容的选择、表述和编排应便于教师课堂操作和增强文化教学的效果。编者在考虑教科书跨文化教学属性的同时, 还要注意到从学生年龄的视角来衡量内容取舍和表述方式。

四、文化教学实例

笔者在前文主要对语言及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接下来, 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为例, 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探讨语言教学的文化特性。

(一) 教学目标

一般来讲, 遇到“When is your birthday?”这样的话题, 教师通常会将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1) 词汇方面:掌握1~12月份的表达;掌握序数词1~31。

(2) 日常交际用语: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3) 语法方面:日期表达法。

2.能力目标

教师通过设计连贯的听、说、读、写等活动,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使学生熟练应用“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句型, 并进行回答。

3.情感目标

教师向学生渗透珍爱生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思想教育。

(二) 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教师通常会采用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步:热身

由于学生在本册书的上一个单元, 即Unit 7中已经初步接触了数字的英语表达, 因此,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 借助句型“What is your telephone (room) number”询问学生的电话号码, 以达到复习相关数字、激活原有知识的目的,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第二步:呈现

教师可以利用歌曲、教学挂图、多媒体等方式呈现新知识。

第三步:操练

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实物 (如挂历) 或PPT, 以两人问答、小组问答、抢答等多种方式操练新知识。

第四步:巩固

教师以听力训练、口头训练、笔头训练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第五步:布置作业

基数词、序数词的转换练习, 翻译练习;让学生参照Page 47 1a中的英文日历自制英文日历, 设计家庭成员生日调查表等。

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机械的读、写训练方式,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复习已有知识, 品味、体验、运用新知识。这体现了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的思想主张, 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进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目的。

其实, 可以大胆地尝试发散教师和学生的思维, 进一步关注并挖掘话题“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文化元素及人文性。不妨尝试增添如下情感目标以及教学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对birthday以及1~12月相关内容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提升语言的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观看一段英文原版视频, 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并说出为什么。

1.True or false?

For the child’s first birthday party, parents usually make one birthday cake in America.

2.In the USA, after the____birthday, children have the right to get the____driver’s license.

A.fourteenth B.sixteenth C.eighteenth

3.John is 20 years old.What can’t he d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having a date or drinking wine?

另外, Homework部分设计探究型作业———What’s the origin (由来) of the twelve English months?

众所周知, 多媒体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可以避免教师单一的讲授方式, 以及学生枯燥的学习方式, 能够弥补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有效帮助学生获取文化信息。之所以将情感目标增添为对birthday相关内容的认识, 是因为一个国家的语言背后隐藏着这个国家的历史、风俗、习惯、信仰等文化信息。就算是一个句子、一个单词的构成形式, 也蕴含着文化意味。

在谈到birthday时, 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触及cake这个单词, 而birthday cake又能够反映出中西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以美国家庭为例, 父母在为一岁的宝宝庆祝生日时会选择两个生日蛋糕。因为美国有这样的习俗:人们先在蛋糕上插蜡烛并将其点燃, 待过生日的人许愿之后将蜡烛吹灭。因为由于一岁的宝宝太小, 可能会将蛋糕弄得不成样子, 所以美国家庭通常会准备两个蛋糕, 一个给小宝宝食用, 另一个留给来庆生的其他人食用。而在中国家庭中, 父母在为一岁的宝宝庆祝生日时, 一般有抓周的习俗。大体来讲, 中西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可以通过中西方人们的饮食观念、饮食内容、饮食方式、烹饪方式、餐桌礼仪这五个方面的异同对比, 引出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气候环境、生活方式上的本质区别。教师在引领学生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区别后, 应尽可能地使学生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误解, 促进文化的互补和交流。

第二个小题非常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设计得较为巧妙。相对来讲, 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他们对青少年拥有驾照的法定年龄限制与我们国家存在着差异。这样的设计很好地落实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融合,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个小题的正确答案是drinking wine。在美国, 按照法律的规定, 只有年满21岁的青年才可以饮酒, 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而在我们国家, 对于饮酒的法定年龄并没有做出强制规定, 只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十一条中有所提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 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影响未成年人, 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 。通过这样一个中美文化的比较设计, 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中西方的酒文化, 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英语月份名称的由来最具挑战性。这里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颇多, 必然会占用很多的课堂时间, 若将其设计为探究形式的家庭作业, 既能发挥学生的团队作用, 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增强学生对12个月份的单词拼写的记忆效果。正如Byram (1994) 所认为的那样, 文化教学是造成语言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 应该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知识和语言文化技能, 以便和外国一些具备同样背景和教育经历的人成功地进行交际。学习者需要有意无意、设身处地地理解外国当地人的文化, 并能够合适地接受其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

五、关于英语教学的反思

诚然, 上述添加的情感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与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深入, 掌握英语以及英语文化不仅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而且能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在中国, 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小学就接触了英语, 但真正开始全面接触英语语法、单词以及文化等内容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肩负着重要使命。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灵活运用这门语言,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效地运用英语,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王秋艳2013) 。

然而,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 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干预过多, 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二是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内容单调;三是语言学习与文化分离, 教师教学素质、能力较低;四是过于倾向应试教学, 学生学习任务重。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理想目标模糊, 责任心不强;二是教师职业态度消极, 纪律性差;三是英语教师专业技能不高, 使命感较差;四是教师职业作风不良, 荣誉感不强。

发现并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 提升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既有利于改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又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好地学习英语, 发展核心素养, 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随着传播媒介以及信息的快速发展, 全球一体化趋势趋于明朗。在当今世界, 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日益成为文明交流的主旋律, 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我国初中英语教育越来越注重国际化发展, 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为目标, 使学生具备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为依托的, 英语教科书的研究也是如此。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 社会人文学科研究视角的改变, 英语教育的关注视角也在不断变化。从文化视角加强“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建设,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必然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摘要:阐述核心素养的国际背景与现实意义以及语言教学的文化特性, 从英语教学的文化性出发, 深入挖掘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元素和人文性, 分析文化内容在英语教材中的三种呈现方式。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为例, 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探讨语言教学的文化特性, 并结合具体的文化教学实例, 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元素在教材中的体现, 指出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元素,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文性

参考文献

顾明远, 石中英.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8.

教育部.201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B/OL].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EV465uNThmFeUifQJQLviVvRo_KJUWxP3eV0U_D-rZWUXfv_wdM76nkwQO5UURAFlKluLaTN5s4VrN0ytQnV2_

王秋艳.2013.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语数外学习 (初中版下旬) , (12) :93.

辛涛, 姜宇, 王烨晖.2014.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4篇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5篇

1课 藤野先生

一、1 fēi jì pá jié sù dìng pōu qī piē

2鉴 蔼 畸 逊 寓 匿 疾 诲 聊3(1)借口。(2)指改朝换代后仍眷念前朝不肯归顺新朝的人。(3)这里是反语,丑陋。(4)这里是反语,指十分熟知一些无聊的事。(5)这里是反语,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6)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4(1)周树人绍兴 文学 思想革命(2)《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野草》

二、(一)5“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句话引出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6厌恶、鄙弃的态度。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观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表现的,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表达效果。7 “时时记起”是由于“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8答案举例: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也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9略(1)这些词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忱、负责、一丝不苟的品质,也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先生的感激及内心的不安。(2)“喝采”说明这些闲人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表现了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何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

(二)11有才学,工作极端认真,管理严格。善于教育学生,热爱学生。12详写了“我”犯错而被教育;略写了老师的严厉,“我”的造句受到表扬,老师带“我”吃油茶以及坐错车。好处是:突出老师对“我”的教育,同时也表现老师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点,使老师的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13(1)对“我”犯错的不满,为“我”回避惩罚而生气、惋惜。(2)为犯错而脸红,为同学替自己辩护而感害羞,为自己逃避惩罚而惭愧,为有负华老师的希望而不安。14朴实、亲切、含蓄、委婉、平淡中蕴含深情。

2课 我的母亲

一、1shù shù bó shi zhōu zhì shù mó

2栗 馈 嶂 漠(1)这里是相对文静而言,无贬义。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子。(2)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3)指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4)文中指卑劣、不道德。4(1)指桑骂槐(2)心照不宣5《胡适自传》 胡适 胡洪骍(xīng)适之宽容、善良、温和、刚强 怀念和感激之情6(1)《三国演义》如:诸葛亮借东风、空城计;刘备三顾茅庐等。司马徽、庞统、徐庶。(2)《水浒传》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花荣大闹清风寨等。

二、(一)7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因此,前三个自然段非但不是闲笔,反而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并且与文末相呼应。8三个“如果”,都是用假设的语气表现作者对母亲教育自己的感激之情。作者当时已经是一个著名的学者,然而他仍然这样谦虚地说自己在做人方面的态度,这足以表明母亲对作者做人方面的教育的重要作用。9本文多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在真切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等,字里行间饱含感情,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10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在学习上的督促和在做人方面的训导。11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近乎严厉,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前一天的错误并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在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我”因为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12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些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13(1)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2)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14略

(三)15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不耐烦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16(1)天空 礁石 河床 执着和深情(2)略 17躺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18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了思考方向:(1)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2)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3)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

3课 我的第一本书

一、1shài cǎn lài shú zhòu ju hōng tiáo wǎng fù yǎ tiáo 2(1)温和宽厚。(2)喜欢而心安。(3)痛苦(多指生活上的折磨)。(4)白白地。3(1)叙述(2)描写(3)抒情4(1)、、,《 》《 》《 》《 》。(2):“。,„ ‟ „ ‟。”5略6.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等;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春》等。

二、(一)7自然地引出下文。8因为他不想让元贞由于没有课本而失学。9因为这第一本书蕴含着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乃至那困难时期的可贵的生活情趣。这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10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童年生活得很沉重,不仅自己家,几乎所有家庭都生活在生存的底线上,但是无论童年怎样艰难,也抹不去童年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11略12打动我们的还有:①父子之情;②淳朴、无私、善良的同学、朋友之情;③父亲的温和、善良,理解并尊重孩子,对孩子负责,乐于助人;④乔元贞的不幸命运等。(二)1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14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15(1)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2)“我”感受到了父亲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16“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这些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艰难,表现出父亲无私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内心的感动。

4课 列夫·托尔斯泰

一、1郁 凹 崎 鄙 碍 慈 陋 魂

2略

3《三作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4(1)比喻(2)比喻、夸张(1)意识(2)躺避(3)柔和 和蔼(4)扯掉 撕烂

二、(一)6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7第6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特点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的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8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9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10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问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二)11有一晚用手抚着我的肩头(或“假如那是好而值得的”)记叙作者拜访罗丹、目睹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12(1)传递出罗丹在雕刻作品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变化:为成功而兴奋,为还未达到理想境界而苦恼。(2)传神地写出罗丹在初步完成雕塑作品后,对心爱的女正身像倾注了深情,备加爱护。13点拨:答案不统一,要结合当时罗丹专心致志的心态加以想象。14因为我从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对罗丹充满了崇敬之情。15略

5课 再塑生命

一、1 niǎn cán jì guǎi suō cù yǎn xǐ

2截 然 感 慨 杈 筑 翼 翼 悔 遨 觅 遐 3(1)原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必在一字一句上下工夫。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2)像花朵、锦绣汇集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4一份牵挂 一种付出 一生的奉献 5A

二、(一)6(1)莎莉文教育海伦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2)莎莉文教育海伦认识大自然。(3)莎莉文教育海伦认识“爱”这个抽象名词。7表达了作者焦虑、不安、绝望、迷惘的心情。8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海伦,使她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9爱海伦,对事业执著,对海伦循循善诱,善于因势利导,教育方法多种多样。10略

(二)11①“我”代数不及格时,老师给“我”关爱。②老师每天于百忙之中抽时间给“我”补课。③老师激发了“我”解答难题的勇气和灵感。④老师没有接受母亲给买的贵重衣料,而接受了我给买的一只红萝卜。⑤“我”坐在老师对面时的那种敬慕和爱恋之情。⑥老师对“我”的勉慰和“我”为老师翻译些短篇文字。12“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牢记了原理。”13T女士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她热诚为“我”补习算术,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护,因而不肯接受母亲的“报酬”;红萝卜却无疑是童年时的作者对老师的一颗敬爱之心,T女士接受红萝卜同样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

14我对老师的敬爱、敬慕和爱恋、沉痛而深切的思念。表现了尊师爱生,尤其赞美了老师的美丽、和平、善于诱导。15答案举例:“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飘”字不仅生动形象地突出T女士的美丽形象,而且巧妙地与“云雾”相对应;“生命”一词写出T女士的出现,对于童年时代的作者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1D 2A 3B 4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母不嫌儿丑,狗不嫌家贫。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5参考示例:母爱就像一条小溪,波澜不惊,细水长流。

二、(一)6写的是英国少年艾金森成长的故事。长得憨头憨脑的艾金森受到同学、老师和父亲的歧视,找工作也四处碰壁。后来,他记住了母亲的话,没有气馁,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演员。

7作者是在借“开花的季节”来解读美丽的人生之花。即: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同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花草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同样,人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学习知识,经历挫折,积累智慧,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8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耐人寻味,暗示了文章的主题。9略

(二)10是园中的菊花,是父亲的象征,是母亲对父亲的深情。11推托、拒绝。主动要求。盼望。12交代了母亲在菊花开时再拍照的原因,写出了父亲的高洁品格,揭示前文设置的悬念,突出了选文的中心。13写出了秋天万物凋零的特点,起反衬作用,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风骨、执着)的特点。14示例:浅浅的微笑先是在唇边。尔后,眼角、眉梢都有了笑意。(内容要符合语境;是神态描写;语言通顺)15示例:友情等美好的情感;理想、信念、追求;正确的观点,正义和真理;原则、守则、法律法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等。

6课 雪

一、1磬口(qìng)脂粉奁(lián)朔(shuò)方

胭脂(yān)模样(mú)粘连(zhān)2褪

3灼灼

消释

弥漫

4略

5散文诗

《野草》 6“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一)7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蕴含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8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9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10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他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11(1)将江南的雪比作“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雪的美艳、滋润和充满生机的特点。(2)运用联想由冬景想到春景,不但突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蕴藏生机的特点,而且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喜爱之情。(3)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朔方的雪的孤独与倔强的性格。

(二)12国画落笔简约,留有空白(即留白),能给人以想像的空间。13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当时所见之景.所生之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14“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是指于窗下读一卷《聊斋》。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灵的旅程,所以说读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意思对即可)15如文天祥在狱中吟出了宁死不屈的诗篇,司马迁于逆境之中写出了“无韵之离骚” 《史记》。16孤寒寂寥中有生命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

7课 雷电颂

一、1、睥睨(pì)鞭挞(tà)

祈祷(qí)罪孽(niè)迸射(bèng)忏悔(chàn)

婵娟(chán)污秽(huì)2.镣

3.(1)郭沫若

诗人 剧作家《女神》《屈原》《蔡文姬》

(2)《屈原》

1942 “皖南事变” 战国

卖国

爱国

抗日战争

5《离骚》《九歌》;一生忠于楚国,最终为楚国而死。(1)屈原

(2)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从而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泪流满面的形象,又听到了他失声痛哭的悲怆呼号。

二、(一)6“电”象征人世问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有形的剑”指屈原被囚前的佩剑;“无形的剑”指坚定的信念

7不能。因为原文采用倒装旬式,突出了“风”„雷”“电”的动作,更有力度和气势,更符合人物激愤的心情。

8表达摧毁黑暗的迫切心情。

9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10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拟人兼呼告修辞,还有反复、排比,使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电,你们雷”“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二)11表现出诗人对新生的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12“炉中煤”是诗人自喻,“年轻的女郎”比喻祖国。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这与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炉中煤”还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自己燃烧成灰,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现诗人为了祖国在“五四”之后所呈现的新气象的认识,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年青女郎”而不是我们通常比作的母亲,从抒情的角度讲,更易于抒发炽烈、奔放的情感。作品中的“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虽然构不成生活中恋人的关系,但从精神实质上讲,同样是在奉献一颗滚烫的心。这样比喻更加表达了诗人对新生的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13前一句是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这是诗人思念祖国的基础。因为是在对作为喻体的“年青的女郎”倾诉,所以这里也比喻性地用了“殷勤”。“不辜负”三字表达了报效之意。后一句的“思量”,不仅是指对于作为地理概念的祖国的思念,不仅是对山川土地的思念,而且是具有更深含义的一种期望,是希望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负”。

14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才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看,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自从我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这里诗人尽情地倾诉了对于祖国的思念之情,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表达了想为祖国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宏愿。15略

8课 短文两篇

一、1倘使(tǎng)

皓月(hào)姮娥(héng)

旸谷

(yáng)高悬(xuán)浸入(jìn)2撮

3李尧棠

芾甘

现、当 《灭亡》《家》《春》《秋》《雾》《雨》《电》 4婵娟、银勾、玉兔、玉盘、望舒等。

5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一)6赞美。因为飞蛾在死的瞬间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7不矛盾。珍惜生命指的是不作无谓的牺牲,这里的“死”指的是为自由正义而献身。

8开放性题。只要讲到自由、正义(光和热)应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即可。

9因为嫦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在嫦娥身上寄托了作者摈弃黑暗、追求理想的愿望。

10略

(二)11A(1)“他们”指“人世间的不幸者”,“安慰”指听取不幸者的哀诉,并同情他们,给他们光明与鼓励。(2)“这”指老音乐家的眼泪,“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一个暗喻,是指星星给予他的安慰。13同处黑暗之中,感到痛苦和不幸。14都感到无上的安慰,存在着信心和希望。表达出作者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15事不相关,但人物境遇相似。16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

9课 海燕

—、1苍茫(cāng)胆怯(qiè)翡翠(fěi)蜿蜒(yán)深渊(yuān)企鹅(qǐ)

蠢笨(chǔn)呻吟(yín)海鸥 飞翔

悬崖 飞窜

2(1)《春天的旋律》

海燕之歌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2)散文

象征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浪潮与风暴

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呼叫

二、(一)4“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表明了海燕的矫健、勇敢和乐观的特点。5海鸥“胆怯”“躺藏”,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6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7(1)“抱”“摔”“甩”“恶狠狠”分别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狂獗。(2)“抓住”“熄灭”以拟人手法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3)“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8表达了作者急切要求惩治腐恶的义愤,渴盼经受革命风暴战斗洗礼的愿望,召唤革命者奋起斗争、搏击风暴、挣脱桎梏、赢得解放的豪情,肯定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将取得胜利的信念。9略

(二)10 “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1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来反衬鹰对重返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战斗的渴望之情。12在蓝天中搏击、不幸负伤,成为“失败的英雄”。表现了“鹰”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渴望战斗的激情和念念不忘再一次翱翔天空重新战斗的精神。联系生活略。13略

10课 组歌

—、1津液(jīn)炽热(chì)

祷词(dǎo)执拗(niù)夜阑(lán)天穹(qióng)

纤细(xiān)酷肖(kù)

2镶

3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千山万壑:形容山比较多。壑:山沟或大水沟。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4黎巴嫩

《泪与笑》

《先知》 《沙与沫》

泰戈尔

5提示:联想或想象合乎自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语句前后连贯。如: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二、(一)6它是海岸的情人,是人世间的守护者。7海浪对海岸一往情深,并守护着人世间种种美好的价值,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情爱。8我要守护这个世界,我对世间万物拥有满腹的爱情。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可是”有转折、强调意味,使语义更丰富。9略

10①雨是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爱情不只包括情感传递,更意味着奉献;②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11略

(二)12(1)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2)绿茵中经常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13纯洁

神圣

14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15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一点批评。16略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1C 2(1)璀璨(2)翱

(3)浸(4)骋

(5)褪3精卫填海

卧薪尝胆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4(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5(1)《野草》 高尔基

海燕之歌(2)《泪与笑》

纪伯伦 《泪与笑》 《先知》 《沙与沫》6提示:想象合乎自然,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语句通畅即可。

7.成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风化雨、春寒料峭

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一)8用红叶烘托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为国为民的情怀和“清廉刚正”的品行(或:以红叶衬托范仲淹的一片丹心)。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意在强调范仲淹的精神如“不枯槁”的红叶永不褪色。9表示范仲淹“赢得人民爱戴”不仅仅是因为他写了一篇《岳阳楼记》,说了两句名言,更重要的是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上文写的传说,下文写的“新政十议”和他守卫西北边防等功绩)。

“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词中的白发将军,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或: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热爱祖国之情和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10范仲淹守卫西北边防,矢志报国,敌人畏他三分,称他为“小范老子”,作者借西夏人对他的称呼,表达出对他的崇敬之情。在作者看来,他不仅“清廉刚正”,也有“似水柔情”的一面,所以第二次称他为“小范老子”时,崇敬之中更带有亲切之意。

(二)11屋瓦风雨声,檐下滴雨,瓦上日光烟影,屋瓦积雪消融(意思对即可)

12(1)骈散交替,整齐而又有变化,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语言别致,雅俗共赏,突出屋瓦的功效。(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檐下滴雨因风而动的美感,表现了作者对檐下滴雨的喜爱。13对比。将江南瓦与琉璃瓦对比,突出江南瓦“卑微”“粗糙”的特点,反衬它“卑微”中的崇高,“粗糙”中的伟大。强调它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更深入地揭示作者对江南瓦钟情的原因。(意思对即可)14(1)含蓄地表达了对在以“钢筋水泥”等为标记的现代城市文明的逼迫下,以“瓦”“瓦蓝”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日渐消亡的忧思。(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这种担忧没有必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必然。示例二:这种担忧有必要。传统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不能以牺牲它为代价来发展现代文明,应该加以大力保护,使其与现代文明和谐并存,共同发展。

11课 敬畏自然

一、1 qiè hāo jué jí bāo zhǐ chèn héng A 无论 不是 无论 还是 都是 4(1)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能力不能及的事情。(2)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3)比喻距离很近。(4)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二、(一)5一种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看起来活动着的高级生命形态,一种是看起来死气沉沉的暂时没有活动的“死”的物质。

6休眠火山。

7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8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9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二)10感恩的关系 自然规律的逻辑和必然性 11中国农民最迫切需要两种东西:锅里面的——粮食;锅下面的——燃料 12描写 介绍太阳的常数值和光合作用 生动的记叙 议论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13 为面的议论提供依据。14用玻璃球易碎的特点比喻地球生态易遭破坏,呼吁人们珍爱地球。15人生活在地球上,要依赖地球母亲;而地球则需要人类的保护,才能更加美好。

12课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一、1 lèi shì chè qǐng qiān sè tiào yàng yǎn sī bì qī

2(1)完整的成为一个整体。(2)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3)温暖。(4)(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3(1)作比较(2)列数字(3)打比方(4)引用(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下定义、引用、画图表

二、(一)4昔日的仙湖罗布泊是,是生命的绿洲,而今这一切都消逝了,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这片荒漠定会感到“痛苦”。人类制造了这场悲剧,而且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令这片荒漠感到“无奈”。5这些数据真实准确地说明了青海湖和月牙泉的变化,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给自然、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旨在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关注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制止生态恶化。6(1)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2)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3)用数据来说明由于胡杨林的锐减而导致了沙漠化的扩大。(4)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二)8D。9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稀树草原→干旷草原。10“当然”承接上文;“也”引出撒哈拉草原沙漠化的又一原因;“我不”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突出强调撒哈拉草原沙漠化的人为因素。11这句话在全文中的意思是降雨量与蒸发量的比例失衡,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12撒哈拉成为沙漠的原因是:①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②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

撒哈拉大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应该强化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13课 旅鼠之谜

一、1 cuàn pì xìn liǎn niè xiǎn dǔ nuó稽 揪 惘 殖 奥 皇 详 橘 衍 躁 3(1)拟人(2)拟人(3)设问、反问(4)比喻

二、(一)4略

5自然界中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是平等的,旅鼠的行为可能会启发人类,人口的增长可能会给人类各方面的发展带来影响,人类应保持清醒和理智。6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我”对旅鼠的奥秘的探索,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知识性和趣味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7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来源(或寻找进攻的对象)。8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就难以生存下去;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9说明方法:举例子。例子: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寻找进攻的对象等。10适者生存。(意思对即可。)14课 大雁归来

一、1忌 狩 覆 喧 窥 缄 嚷 寥 2略

3(1)溶一融(2)徒一徙(3)躁一燥

4①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二、(一)5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进一步而言,这也是他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6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四月间群居沼泽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7因为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它们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大雁的呜叫是带有野性的诗歌。8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的使者,善群居,重友情,富有诗意,充满乐趣,有很强的联合观念。9略

10略(二)11重点介绍了表现于中国文化中的雁,还介绍了雁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呜叫、与雁有关的典故诗词、以雁为名的山、湖、塔等。12文章在一股浓郁的书卷气中透出雁与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借谈雁与谈人,谈出了中国古人由其社会生活所决定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心态,一种具有历史性的认识价值的独特的人文现象。13给着重写秋雁而以悲愁为情调的全文在曲终之时带来一抹亮色,给人回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14中华雁文化

15课 喂——出来

一、1shěn móu lán zhōng lǚ jí mǎo kuí

2(1)盘算 牟取(2)居然(3)不容置疑

3(1)神态描写(2)动作描写(3)动作、语言描写

4D 二、(一)5这一题目富有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报应终究是要来的。

6略

7略(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8(1)神态和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贪婪。(2)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刻画出学者的虚伪、胆小、无知。

(二)9依次是:C、A、B。10丁

11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

12①太空垃圾与其他物体相撞,有巨大的破坏力。②太空垃圾中的核装置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16课 云南的歌会

一、1 jù

nuò

fèn

ju

lüè

kǎn

yān huì

yāo 2略 3C 4即

淳 5(1)生面别开(2)哑口无言(3)若无其事(4)贯穿古今 6略

二、(一)7“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等。这些景物描写,衬托出路上歌声的优美动听,烘托出一种欢快轻松的气氛。8歌会无处不在,参与的人非常广泛。表达了作者对云南歌会的向往与赞美之情。9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息。10略

(二)11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等三个场面。12不偏题。作者之所以略写竞赛场面,而详细地写竞赛者如何组织以达到“合作努力”,是因为这样有助于突出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这一主题。13答案举例:“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三个“莫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盛况。14“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侧面烘托龙舟赛的盛况;语言简练明快,留有“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生发联想。15联想合理即可。

17课 端午的鸭蛋

一、1缠 粽 橱 腌 槛 籍 凑 毒 蜍 2 A 3(1)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2)因而也感到荣幸。(3)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指读书刻苦。(4)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4汪曾祺 端午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5C 6凿壁偷光,程门立雪

二、(一)7作者先写端午节的种种风俗正是为写“端午的鸭蛋”烘托出浓烈的气氛,设置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从各地均有的习俗写到家乡的风俗,再写到“咸鸭蛋”,最后写到“端午的鸭蛋”,水到渠成。8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和衬托相结合。9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作者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如写到平时吃咸鸭蛋的情节,“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10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11(1)浓厚的口语色彩。(2)淡淡的幽默。(3)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二)12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13茶居很多,不是很大,建筑古朴雅致,多临河 14旧时茶居,名字多老字号,用具和茶叶、食品都很粗糙;现在的茶居名字大多典雅,用具、茶叶和食品很讲究。

15口语色彩浓,娓娓道来。16茶客们通过品茶来品味生活,感受生活变化的乐趣。

18课 吆喝

一、1 lái fàn hé

tún bō

jiē

zuǒ 2压一押

合一阂

虚一嘘

厉一俐 3略 4(1)《北京城杂忆》萧乾 作家 记者

翻译 5(1)位

(2)种

(3)样

(4)串

(5)通

(6)通

(7)声

气(8)挂

二、(一)6作为文章的引子,引出作者对北京街头的吆喝声的描写,同时把自己对吆喝声的理解与洋人的理解进行对比,突出吆喝声给作者带来的趣味和怀念。7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节奏、吆喝的广告含义等。将介绍的食物分类;按内在联系安排好顺序;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总起句或过渡句。8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感到惋惜。

9略

10略(二)11浸润 12摆谱,摆架子。

13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14戏曲能够唤起浓浓乡情。15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

16如昆剧、黄梅戏、越剧等

19课 春酒

一、1 氛

乖 2(1)限止,管束。(2)自家酿的酒。

(3)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4)比喻走在前列,带动别的人或事情。

二、(一)3勤劳善良。

4提示:可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等角度来谈。5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6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细节描写,如: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二)8答案示例:介绍乡间庙会

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 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9答案示例: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这样,不仅写出了她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她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10主要内容:走亲家、做买卖、看戏。理解(要点):①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困而感到哀伤。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与同情。

20课 俗世奇人

一、1模

2略

3D

二、(一)4结合后文,一是把像捏得高明进行回击,二是捏出海张五不可一世的狂气,且只捏头像,还一“戳”。5充耳不闻是不作一般见识;从鞋底抠泥巴是对其鄙视;瞅也不瞅既是手艺高的表现,也是瞧不起对方;捏完后一戳是借对其头像的不尊重,表达叫板的意味。6手艺高、修养好、不畏权贵、不趋炎附势。

7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8夸张。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9略

(二)10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

11能突出苏七块行医的这种特别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12示例: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13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14示例:①小说构思精巧。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示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致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②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人胜。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一、1B 2马

韵 3(1)沈从文

现代作

历史文物研究

(2)《北京城杂忆》 萧乾

作家

记者

翻译(3)汪曾祺(1)A(2)A(3)B

二、(一)5用圆桌凑数,分两次祭祖;三面设位改为一面设位;杯筷碗碟取杂色应用;蜡盏弯头,只把三支香搁在炉口。6新教育的推行使跪拜成为毫无意义的例行公事。7过节只是家族宴飨,是家庭特种游戏,封建迷信思想不会影响孩子。8突出孩子心中的所谓“跪拜”已没有封建迷信的意义,作者借以表明新教育的推行对时代进步的影响。

(二)9 “吼”既能表现秦腔高亢激越的唱腔特点,又能展示秦腔艺人刚正耿直的精神特质。

10表现了香伶爹对秦腔艺术的热爱与不舍,以及他对秦腔艺木传承的担忧与期望。11一是因为一个小姑娘却扮演了包公的角色;二是因为小姑娘的唱腔高亢激越,非同寻常。

12既是对香伶爹一生艰辛的总结,又为下文写香伶因秦腔忍受身心的煎熬埋下伏笔(作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3(1)热爱秦腔,执着,充满正义感(2)[示例一]会。香伶对秦腔的热爱、高尚的人格以及秦腔自身永恒的魅力都会影响女儿,让她走上秦腔艺术之路。[示例二]不会。秦腔艺人的生活太艰辛,他们对艺术和人格的追求往往不被世俗社会所理解。在越来越功利化的社会,女儿不会变成“另外一个自己”。21课 与朱元思书

一、1(1)piǎo(2)tuān(3)miǎo(4)líng(5)yīng(6)yuān lì 2(1)“转”通“啭”鸟叫声

(2)“反”通“返”返回

3.(1)一样的颜色。(2)独一无二。

(3)青白色

(4)高

(5)向

(6)全,都(7)比箭还快

飞奔的马

4略

5略

6.梁

吴均

叔庠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二、(一)7写景抒情的散文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

8总写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总领全文。9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声的奇; 10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由景生情,从侧面表达了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的思想。

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3(1)连接。(2)河流。(3)飞鸟。(4)覆盖,长满。14绝壁、孤峰、绿嶂。15到这里随意走走,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在自由自在地欣赏山水美景时,人的内心会有所感悟的。16①山之雄奇;②山之绿;③溪流清澈;④鸟兽满山;⑤四季有景。17寄情山水,排遣烦恼;避世隐居;怡情养性。★《与施从事书》翻译

故鄣县,它的东面三十五里,有青山,山峰直插云霄,又象是进入了银河:绿色陡立的山峰十分地多,清澈的河流转了不知多少弯,归来的飞鸟,需要千双翅膀才能到达:口渴求饮的猿猴,要百臂相接,才能将它走完。深秋白露结成了霜,女萝覆盖了路径。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时候,群鸡也乱叫了。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22课 五柳先生传

一、1(1)处所。(2)体会、领会。(3)往,到。

就。

(4)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5)心情急切的样子。

2.(1)喜爱读书,却只求领会其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2)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3)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4)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遮不住风和阳光。3不求甚解

先生的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工夫。

指不求有深入理解,停留于一知半解。4(1)魏晋 诗人 元亮

五柳先生《陶渊明集》(2)略

二、(一)5好读书;性嗜酒。6环堵萧然……晏如也。

7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是一个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人。(言之成理即可)(二)9告诉10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11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江天一传》翻译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23课 马说

一、1略(1)B A(2)A B(3)B A 3(1)“食”通“饲”,喂养。(2)“见”通“现”,表现。

(3)“邪”通“耶”,语气词。4(1)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2)想要它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根本不认识千里马啊。5(1)它 难道 表肯定语气

(2)一顿 吃 喂养(3)鞭打 马鞭 6C 7略

二、(一)8如果没有“伯乐”的发现和爱护,“千里马”就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有也等于没有。作者借此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控诉。9统治者平庸浅薄,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大批的人才被埋没。10需要广阔的施展空间,需要统治者的赏识和提拔。11示例:文章托物寓意,寓理于事,字句上是在说马,其实是阐发关于人才问题的一些道理,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寄寓在人们熟知的故事之中,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12(1)动词,显灵(有灵异)。(2)靠近。遮盖。感应。产生神妙。(3)使……神妙。(4)降雨,滋润。水奔流的样子。13(1)失去它所凭借依靠的东西,真正不行呢!(2)奇妙啊!龙凭借依靠的东西却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14一段:龙凭借云能变化无穷。二段:龙失去云则毫无神异。三段:云的有无全靠龙自己创造。15A√B×(提示:“信不可欤”表达的是感叹语气。)C√D√16略 ★《龙说》翻译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24课 送东阳马生序

一、1B 2(得到)(借给我)(担心)(等待)(最终)(腰佩)4D 5A 6B7.(1)支通肢,肢体(2)(3)被通披,穿8(1)汤:热水;汤汁(2)走:跑;行走(3)趋:快步走;趋势(4)或:有时;或者(5)卒:最终;士兵(6)假:借;不真实

二、(一)9勤奋刻苦10远道求师,表现了求师的迫切愿望和坚定的学习信念 11侧面表现前辈道德声望高,学识渊博,求教的人多。12色愈恭……又请焉。不论求师多么艰难,都恭敬地求教。

(二)14(1)偷偷地(2)总是,常常(3)入迷(4)安静的样子(5)离开(6)通“披”,穿着

15C 16(1)为什么不由着他呢?(2)自己穿着古代的衣服亲自跟在车后。17品质: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原因: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王冕僧寺夜读》翻译

王冕是诸暨(ji)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25课 诗词曲五首

一、1 kē jǐ, liáo què

chóu chú

2(1).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2)增强、振作(3)销蚀(4)荒凉冷落(5)这里指史册(6)不能承受

3(1)唐

刘禹锡

白居易(2)杜牧

唐 《樊川诗集

(3)文天祥

履善,宋瑞,文山、浮休道人

《文山先生文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4)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

苏洵

苏辙。《东坡乐府笺》(5)张养浩

希孟号云庄

元代

散曲家

4(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5交代作词的缘由,领起全篇

弟弟

苏辙

6天

人生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9 B 10B

词牌名

题目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14幼安,稼轩

南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5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 16树

处 1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8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入大荒流

后天下之乐而乐

徙倚湖山欲暮时

举杯消愁愁更愁

病树前头万木春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尽长江滚滚流 ★《青玉案 元夕》翻译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那人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第五单元综合练习

一、1B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二、(一)4至

通“返” 凭借

美丽的 5(1)(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2)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6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7 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8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二)9 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10 D 11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12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13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匡衡勤学而无烛》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深为感叹,资助他学习。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26课 小石潭记

一、1冽 缀 澈 2(1)向西,往西。(2)以……为乐(3)在空中(4)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5)像狗的牙齿一样。(6)格外。3(1)清澈。凄清,冷清。(2)以……为乐。欢乐。(3)大约。可以(4)游动。游玩。4略。5略。

二、(一)6说明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7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突出了潭水的清澄。8用鱼的活跃之态,衬托人的快乐。9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10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11(1)边际。(2)城上如齿状的矮墙。(3)俯(4)小竹子。12(1)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2)(上天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13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14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抒发了作者凄苦、忧伤、愤懑不平的感情。★《小石城山记》翻译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从洞里传来水声,那激越的声音,好久才消失。盘绕着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箭竹,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俯有仰,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

唉!我怀疑造物者是否存在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我认为造物者确实存在。但又奇怪他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却放在偏远的永州,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造物者倘若不应该这样做,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者吗?有人说:“小石城是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而在这里受屈辱的人。”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造就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27课 岳阳楼记

一、1A 2(1)降职或远调。(2)胜景,好景色。(3)虽然如此,那么。(4)边际。(5)日光。(6)放晴。(7)迫近。(8)日光。3(1)“具”通“俱” 全,皆(2)“属”通“嘱” 嘱咐 4(1)顺利

通向(2)有时 或许,也许(3)怎么,哪。什么。(4)看。景象。5略

6略 7(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一)8唐贤今人诗赋。9暗指岳阳楼,站在岳阳楼上观巴陵最好的景色——洞庭湖全景。10用拟人写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之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1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二)12写飞泉亭优雅的环境和观赏瀑布的闲适情 13(1)当时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2)没想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到了这种境界。14(1)万籁俱寂(2)好逸恶劳(3)以逸待劳(4)偃旗息鼓

15飞泉亭之功,是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观瀑的好场所。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写人的活动和感受,最能体现这一主旨,所以须详写。16第1段用虚写,通过想象中的观瀑活动,表现飞泉亭之功;第2段用实写,通过切身体验,盛赞飞泉亭之功。17(1)言之成理即可。(2)“一尺来长”的“诗集”实在费解,这里理解为“一尺来厚”较恰当。(3)无统一答案,可各抒己见。此联内容尚合文意,但文字上可推敲处甚多。如上联有看有听,下联只有听,等等。★《峡江寺飞泉亭记》翻译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打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取来在放在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云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求我作续。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啊。

28课 醉翁亭记

一、1chú hè láng fēi míng huì sù yì tuí

2略

3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络绎不绝、风霜高洁。

4(1)表示递进关系,“而且”。(2)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3)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4)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5)表示转折关系,“却”。5略

6略

7略

二、(一)8做事的意图本不在此,而另有所图。9(1)因为他们在太守的治理下生活得安定快乐,衣食无忧。(2)在被贬后能励精图治,治理有方,使百姓安定、富足、快乐,而太守饮宴时不事铺张,不讲排场,是一个与民同乐的好官。10乐在山水之美,乐在百姓的安定快乐。11“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作者因山水美、因百姓安定快乐而乐,因乐而醉。12略

(二)13(1)跟从,随从。(2)第二年。(3)下

14(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15关心人民疾苦与民同乐。16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用 “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喜雨亭记》翻译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29课 满井游记

一、1膏 堕 峦 鬟 曝 倩yān zhāo cù xié huì léi jiǎn xiā(1)还。(2)就。(3)起。(4)才。初,始。(5)美好。擦。

4略

5略(1)比喻(2)比喻(3)排比(4)拟人、借代(1)A(2)D(3)B(4)C

二、(一)8以“出不得”,引起人们对出游的关注。

9“始”字使时间更加鲜明,“乍”字则表现出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的景色。体现了早春独有的景色特点。10(1)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若脱笼之鹄。(3)麦田浅鬣寸许。11例如:“山峦为晴雪所洗……”一句,作者抓住了初春天气酷寒之后鸟兽们动作神态的特写镜头:林中鸟、水中鱼,都到浅滩或水面享受春天温暖的阳光。12略

(二)13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14(1)适合。(2)此、这。

15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16八月之望

17略 ★《观月》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30课 诗五首

一、1(1)《陶渊明集》 陶渊明 《桃花源记》(2)《李太白全集》 李白太白 青莲居士 唐(3)杜甫 子美 唐 现实(4)岑参 唐 边塞(5)龚自珍璱人 定庵 思想 文学 启蒙

2(1)这样(2)古代盛酒的器具(3)渡(4)相伴(5)筷子(6)水边低地(7)哪里(8)挂(9)沙(10)拉开(11)遮盖,掩护(12)落花

(13)渐近(14)纵横交错的样子(15)高耸的样子

3B 4A

5(1)一(4)略(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6)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9)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一)6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7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二)8~11略

(三)12(1)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2)你们这些“轻薄为文”的人,身体和名声将一起泯灭,优秀的诗歌将如奔流的江河万古。13王昌龄虽被贬到龙标,但他照样悠然自得地生活,这种态度既表达了他的豁达乐观,也流露出他对朝廷的不满。14杜甫反对那些对文化遗产肆意歪曲否定的作法,并暗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也将追随王杨卢骆,力求为后世留下佳作。★《龙标野宴》翻译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戏为六绝句》翻译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一、1D

2B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长风破浪会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C

5A

二、(一)6B

7(1)背(2)摆放(3)酒杯(4)蔬菜

8略

9为下文写太守之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10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11D

12B

13(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1)平(或:绿)(2)清(3)伟(或:疾)15(1)思乡之情(2)而犹不忍去 ★《观第五泄记》翻译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期末综合练习

一、1C 2B 3C 4A 5略

二、(一)6(1)迫近(2)在,到(3)日光(4)因,因为 7(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8!,? 9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10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特点,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11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答案中抓住了“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刻苦自励”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二)12 “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备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的幸福生活。好处:形象生动,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内涵和韵味,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13(l)每一位母亲都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有着对美的天性追求,都曾度过一段天真快乐、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2)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肩负起了家庭的责任,肩负起了让孩子尽享母爱、幸福快乐成长的责任,也正因为这些,母爱才一代代得以延续和传承。14(1)真实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眷恋;也反映出母亲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美好。(2)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加凸显出母亲的牺牲奉献精神和母爱的无私伟大,更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贤淑节俭,顾家爱家,内心丰富等。15歌颂了母爱的神圣伟大。16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6篇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全书共有十二个单元。Unit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Unit2 What’s the matter? Unit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Unit4 How you get to school? Unit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Uint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Uin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Uint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Uint9 When was he born? Uin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Unit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Unit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外加两个复习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学期的重点将继承学习词汇和习惯用语,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频率副词、询问情况、方式状语、提出邀请、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等。其中状语从句和形容词是本册的难点,将重点学习。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1.能讨论经常发生的活动。2.能使用频率副词(always,usually,sometimes,never)来讨论日常活动的频率3.能以How often提问及回答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1.能用what’s the matter语句询问别人的健康状况

2.能描述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饮食习惯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1.学会用现在进行时形式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2.知道哪一些动词可以用这种形式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1.能运用各种方式表示交通途径。2.会用HOW..提问以及回答。

Unit 5 Can you came to my party? 1.会使用can语句征询意见2.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的party以及它们的风俗习惯。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1.能描述事务或时间的属性以及人的性格特征。2.能学会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等级。

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moothie? 1.能描述动作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能分辨并正确使用first、next、then、finally

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1.

学会描述过去发生的事物、活动以及自己的感受2.复习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和不规则变化

3.能用how was/were…句型询问事情的情况

Unit 9 When was he born? 1.能用英语说出一年里的重要节日。2.能用英文说出十二个月份与日期。3.能使用适当的时间介词(in, on, at)。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1.能学会用be going to 表示将来计划的动作或活动。2.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看法。3.用英语谈论自己的理想。

八、教学进度安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精选6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1篇山东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