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框架技术
软件开发框架技术(精选9篇)
软件开发框架技术 第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从事相关工业的生产与发展时更多的应用了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而能够对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有效地提升与更新,提升了对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力度。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信息化的水平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能力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目标。由此,框架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1 信息系统
现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发展的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不断的发展与深入,对相关信息的处理、整合及利用的程度也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大多数人们应用。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已经对信息系统形成了一定的依赖。
1.1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及策略
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有很多种,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运营状况进行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咨询开发等等。每一种的开放方式都尤其优缺点的存在,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的外部环境条件因素来选择适合的开发方式。同时,在进行开发方式的选择时,必须由本企业的相关一线人员的参与,进而能够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中对相关的开发人员与维护人员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与提升。
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放方式选择的时候,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人工、动态、开放性的系统。同时也可以从其信息流的角度来对事物的客观事实的系统有一个明确的反馈。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仅需要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整体性以及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性等一般系统的特性,同时这也是对该系统的原则及思想进行一个实际、有效、应用的的过程。因此,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创新、针对用户个性化要求等原则与标准的确立与实施。
除此之外,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而言,其在进行开发的初级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行的开发方法。例如,组织结构法。这种方法是依据原有的组织结构机构,而非相关的开发原则来对系统进行划分。数据库法,则是系统的开发人员依据数据设计库的设计原理来对信息进行开发的方式。想想系统法,就是系统的开发人员单凭自己的想象,将现有系统作为新系统的基础来进行开发的一种方式。
1.2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难度较大,工作量较重的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还需要在其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其系统开发的效率、质量及相关的成本,同时受着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及相关开发方法的选择。
自上世纪中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问世,在进行系统开发的时候,就是直接编写想关的代码程序,进而其开发的时间较长,同时容易造成相关软件之间在使用时候出现混乱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人们逐渐开始在系统开发时注重对相关资料进行有效地整合与分析,进而也就随之出现了很多的新系统。
2 框架技术
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对于信息系统进行开发的工具也更加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框架技术的产生使得复杂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得以简单化。框架技术是由相关的软件开发人员对系统进行的一种骨架构建,能够在整个系统中进行复用。一般而言,这种技术都是由一组抽象类以及他们实例之间的交互方式组成的。同时,框架还可以作为一个可实例化的、部分完成的软件系统或者是其子系统,对其体系结构进行相关的定义,对构造系统提供相应的基础性构造模块。除此之外,框架技术对一些特殊的功能能够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适应生产、操作的实际情况。框架技术中的一个框架是由一组协作类构成的,进而对整个的设计、类间依赖及相关的成员类进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而能够将具体的细节内容放置于与之相应的子类之中,构成一个抽象性的设计。同时,不同的子类会构成不同的设计实现,因而框架技术在设计时有着较强的复用性,能够对相关设计及代码进行复用,实现该区域内的应用程序的设计。
框架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系统的应用效率,系统中的代码表数据的特点就是数据的稳定性较强,通过框架技术的应用与优化,在获取相关代码的时候就不需要在重新建立新的数据库,可以直接在其数据中中获得相应的代码表,进而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框架技术的应用与优化就不需要相关的人员在编写新的代码,从而减少了相关代码在系统中的堆积,进而减少对系统内存的占据。
框架组件的API能够连接一个甚至是多个结构的形式进而共人们使用,同时,组件能够和其他的类进行联系。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若这些类本身就拥有比较完整的API,则这个类的最终结果是集为组件的组合。同时,一个组件就会是一个具有明确API的简单类结构。而其他类则就是框架的最底层。通常情况下,组件会通过使用类来代理相关的功能,与组件之间发生交互的作用。
3 基于框架技术的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现今,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这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其中应用程序的规模与复杂性在不断的扩大与增加。而传统的系统开发方法由于其中的软件复用能力较低,对于很多大型企业中的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效率较低。因而框架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有效地改善这种局面。提升代码的复用率,实现相关的设计复用。因此,在我国进行框架技术的信息系统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独具应用程序的研发人员而言,可以对框架技术进行有效地扩展或是定制,以此来规划应用程序中的部分特定的功能。一般而言,框架技术是针对系统中的某个特定的部分而言的,通过在这个特定的领域中建立起一个与之相同或是相似的部分,所开发发热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通过采用框架技术能够将领域中不变的部分进行巩固,将容易发生改变的部分以用户的形式进行。保留,进而实现代码的复用。框架技术的使用能够极大程度提升系统开发的简化度,而将框架技术与构件技术进行融合,就能够产生基于构件的一个用框架技术。
基于框架技术的信息系统开发的模式是一种软件复用的高级形式,不但实现了代码的复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对相关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复用。框架技术是一个部分完成的应用,在进行框架技术的操作时,只需要提供给相关的问题带啊吗,就能够将这些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一般而言,基于框架技术的系统开发中所涉及的包括领域分析、需求分析、框架设计、框架实现、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的测试等环节。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采用框架技术来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地开发,可以有效地提升领域内地软件构件的一致性,使得其系统更加的开放与完善,提升软件的生产效率及质量。同时,能够提升的软件、系统开发的速度,降低相关的成本及费用。
参考文献
[1]吴士亮,薛恒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分析[J].江苏商论,2014.
[2]刘树忠.软件复用——提高软件质量与效率的途径[J],中国金融电脑,2012.
[3]贺新闻.基于可复用构件MIS开发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报),2011.
[4]包龙翔,曹抗震.设计面向对象的软件框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
软件开发框架技术 第2篇
前言:当初想学习javaweb开发的时候,希望能够全方面地学习(这样找工作时就胸有成足了)。但是对这个根本不理解,又不认识从事这方面的熟人,所以学习起来无从下手。经过了一年的‘死’学习,从网上,从书本,从视频里面深入了解了java。想从事java的朋友,只要把这些技术全学会了,哪就业肯定没有问题了。
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JQUERY, AJAX HTML “超文本”就是指页面内可以包含图片、链接,甚至音乐、程序等非文字元素。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结构包括“头”部分(外语:Head)、和“主体”部分(外语:Body),其中“头”部提供关于网页的信息,“主体”部分提供网页的具体内容。
CSS 级联样式表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应用)或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子集)等文件样式的计算机语言。
JavaScript JavaScript一种直译式脚本语言,是一种动态类型、弱类型、基于原型的语言,内置支持类型。它的解释器被称为JavaScript引擎,为浏览器的一部分,广泛用于客户端的脚本语言,最早是在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网页上使用,用来给HTML网页增加动态功能。
jQuery jQuery是一个兼容多浏览器的javascript库,核心理念是write less,do more(写得更少,做得更多)。jQuery在2006年1月由美国人John Resig在纽约的barcamp发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JavaScript高手加入,由Dave Methvin率领团队进行开发。如今,jQuery已经成为最流行的javascript库,在世界前10000个访问最多的网站中,有超过55%在使用jQuery。AJAX AJAX即“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
AJAX = 异步 JavaScript和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AJAX 是一种用于创建快速动态网页的技术。
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AJAX 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
Javase Javase学习是javaee的基础,不管学习javaee(web)还是javame(安卓),但必须深入学习javase。Javase学习:java语法,数组,集合,面向对象,异常处理,多线程,GUI,注解,泛型,反射,动态代理。
javaee:
xml编程,http协议,servlet,jsp,javamail,javabean,el表达式,jstl自定义标签,会话管理(session,cookie)。
servlet
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小程序。这个词是在Java applet的环境中创造的,Java applet是一种当作单独文件跟网页一起发送的小程序,它通常用于在客户端运行,结果得到为用户进行运算或者根据用户互作用定位图形等服务。
JSP
全名为Java Server Pages,中文名叫java服务器页面,其根本是一个简化的Servlet设计,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JSP技术有点类似ASP技术,它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文件(*.htm,*.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后缀名为(*.jsp)。
用JSP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既能在Linux下运行,也能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
EL表达式(Expression Language)
目的:为了使JSP写起来更加简单。表达式语言的灵感来自于 ECMAScript 和 XPath 表达式语言,它提供了在 JSP 中简化表达式的方法。
JSTL(JSP Standard Tag Library,JSP标准标签库)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开放源代码的JSP标签库,是由apache的jakarta小组来维护的。JSTL只能运行在支持JSP1.2和Servlet2.3规范的容器上,如tomcat 4.x。在JSP 2.0中也是作为标准支持的。
会话管理(session,cookie):
JavaMail avaMail 顾名思义,提供给开发者处理电子邮件相关的编程接口。它是Sun发布的用来处理email的API。它可以方便地执行一些常用的邮件传输。我们可以基于JavaMail开发出类似于Microsoft Outlook的应用程序。
SSH
ssh为 struts+spring+hibernate的一个集成框架,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
集成SSH框架的系统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以帮助开发人员在短期内搭建结构清晰、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
其中使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基础架构,负责MVC的分离,在Struts框架的模型部分,控制业务跳转,利用Hibernate框架对持久层提供支持,Spring做管理,管理struts和hibernate。
具体做法是: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根据需求提出一些模型,将这些模型实现为基本的Java对象,然后编写基本的DAO(Data Access Objects)接口,并给出Hibernate的DAO实现,采用Hibernate架构实现的DAO类来实现Java类与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和访问,最后由Spring做管理,管理struts和hibernate。
系统的基本业务流程是: 在表示层中,首先通过JSP页面实现交互界面,负责传送请求(Request)和接收响应(Response),然后Struts根据配置文件(struts-config.xml)将ActionServlet接收到的Request委派给相应的Action处理。在业务层中,管理服务组件的Spring IoC容器负责向Action提供业务模型(Model)组件和该组件的协作对象数据处理(DAO)组件完成业务逻辑,并提供事务处理、缓冲池等容器组件以提升系统性能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而在持久层中,则依赖于Hibernate的对象化映射和数据库交互,处理DAO组件请求的数据,并返回处理结果。
采用上述开发模型,不仅实现了视图、控制器与模型的彻底分离,而且还实现了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的分离。
这样无论前端如何变化,模型层只需很少的改动,并且数据库的变化也不会对前端有所影响,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复用性。而且由于不同层之间耦合度小,有利于团队成员并行工作,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struts struts 是开源软件。使用Struts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减少在运用MVC设计模型来开发Web应用的时间。
如果我们想混合使用Servlets和JSP的优点来建立可扩展的应用,struts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Struts 是Apache软件基金会(ASF)赞助的一个开源项目。它最初是Jakarta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并在2004年3月成为ASF的顶级项目。它通过采用JavaServlet/JSP技术,实现了基于Java EEWeb应用的MVC设计模式的应用框架,是MVC经典设计模式中的一个经典产品。
spring spring 是一个开源框架,Spring是于2003 年兴起的一个轻量级的Java 开发框架,由Rod Johnson 在其著作Expert One-On-One J2EE Development and Design中阐述的部分理念和原型衍生而来。
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框架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其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允许使用者选择使用哪一个组件,同时为 J2EE 应用程序开发提供集成的框架。Spring使用基本的JavaBean来完成以前只可能由EJB完成的事情。然而,Spring的用途不仅限于服务器端的开发。
从简单性、可测试性和松耦合的角度而言,任何Java应用都可以从Spring中受益。简单来说,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AOP)的容器框架
hibernate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使用,最具革命意义的是,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
Spring MVC Spring MVC属于SpringFrameWork的后续产品,已经融合在Spring Web Flow里面。Spring 框架提供了构建 Web 应用程序的全功能 MVC 模块。使用 Spring 可插入的 MVC 架构,可以选择是使用内置的 Spring Web 框架还可以是 Struts 这样的 Web 框架。通过策略接口,Spring 框架是高度可配置的,而且包含多种视图技术,例如 JavaServer Pages(JSP)技术、Velocity、Tiles、iText 和POI。Spring MVC 框架并不知道使用的视图,所以不会强迫您只使用 JSP 技术。
Spring MVC 分离了控制器、模型对象、分派器以及处理程序对象的角色,这种分离让它们更容易进行定制。
MyBatis MyBatis本是apache的一个开源项目iBatis, 2010年这个项目由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迁移到了google code,并且改名为MyBatis。MyBatis 是支持普通 SQL查询,存储过程和高级映射的优秀持久层框架。
MyBatis 消除了几乎所有的JDBC代码和参数的手工设置以及结果集的检索。
MyBatis 使用简单的 XML或注解用于配置和原始映射,将接口和 Java 的POJOs(Plain Old Java Objects,普通的 Java对象)映射成数据库中的记录。
JBPM JBPM,全称是Java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它是覆盖了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流、服务协作等领域的一个开源的、灵活的、易扩展的可执行流程语言框架。
jBPM是公开源代码项目,使用它要遵循 ASL(Apache License Version 2.0),EULA(JBoss End User License Agreement)协议。
Maven Maven是基于项目对象模型(POM),可以通过一小段描述信息来管理项目的构建,报告和文档的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Maven 除了以程序构建能力为特色之外,还提供高级项目管理工具。由于 Maven 的缺省构建规则有较高的可重用性,所以常常用两三行 Maven 构建脚本就可以构建简单的项目。由于 Maven 的面向项目的方法,许多 Apache Jakarta 项目发文时使用 Maven,而且公司项目采用 Maven 的比例在持续增长。
Lucene Lucene是apache软件基金会4 jakarta项目组的一个子项目,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全文检索引擎工具包,即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全文检索引擎,而是一个全文检索引擎的架构,提供了完整的查询引擎和索引引擎,部分文本分析引擎(英文与德文两种西方语言)。Lucene的目的是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工具包,以方便的在目标系统中实现全文检索的功能,或者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完整的全文检索引擎。Lucene是一套用于全文检索和搜寻的开源程式库,由Apache软件基金会支持和提供。Lucene提供了一个简单却强大的应用程式接口,能够做全文索引和搜寻。
软件开发框架技术 第3篇
自动化测试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最初的测试工具只提供了简单的捕捉/回放功能:记录并播放键盘按键,然后捕捉和比较屏幕。这些测试方法虽然最容易应用,但是几乎不可能维护。捕捉/回放工具最终被功能和灵活性更强的测试脚本工具代替。后来,一种新的自动化测试产品出现了。它可以减少实现和维护的成本,使测试人员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应用程序的测试用例设计上,而不是开发我们的测试。这些工具提供预先写好的测试框架,可以极大的减少,甚至消除学习和使用脚本语言的需要。这个测试产品就是自动化测试框架。
自动化测试框架定义了由假设、概念和制定工作平台或为自动化测试提供支持的实践组成的集合[1]。它能有效地弥补单一依靠测试工具所带来地一些缺陷。自动化测试小组可以考虑吸收几种测试框架的优点,设计适合自己团队的混合型测试框架。不是依赖某一种捕获回放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基于GUI的捕获回放工具都有维护性差的缺陷。因为GUI经常根据功能变更或者其他需求而改变,当GUI有重大变化时,会导致自动化测试中断,结果需要手工的干预或全部重新返工。因此更好的方案是引入自动化框架。
自动化测试框架为支持自动化软件测试设计了平台架构和最佳的实践经验。主要有4种基本框架结构类型[2]:脚本模块化架构,测试库架构,关键词或表格驱动架构,数据驱动架构。
1)脚本模块化框架创建代表AUT基本模块和功能的底层脚本。然后以一种层次关系组合这些小脚本,实现一个特定的测试用例。
2)测试库框架和测试脚本模块化框架非常相似,但是底层由过程和函数组成,而不是脚本。这种框架要求创建库文件(如SQABasic libraries,APIs,DLLs等等)代表AUT的模块和功能。这些库文件被测试用例脚本直接调用。每步的指令操作都在表格中维护。
3)关键词驱动或表格驱动测试框架是一种独立于应用程序的自动化框架,这种框架要求开发数据表和关键字,不依赖于运行的自动化工具和脚本。关键词驱动测试看上去与手工测试用例非常相似。在关键词测试里,应用程序的功能特性和每步的指令操作都在表格中维护。
4)数据驱动测试框架是从数据文件中读取输入和输出数值并载入到捕获的或手工编码的脚本变量里的框架。这种框架和表格驱动测试有些相似,脚本只是一种“驱动器”(driver)或传送数据的机制,不同的是导航的数据不包含在数据文件中,而只包含有测试数据。
测试框架是用来执行测试的总体环境,其中的核心是一种自动化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数据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WAF,对自动化测试的实施做出尝试,并对该框架模型做出一些改进。
自动化测试框架WAF是作为一个模块来设计和实现的,属于即插即用的构架,是一种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当测试系统,测试数据和测试次序改变时不需要修改代码[3]。数据驱动引擎被设计并实现来支持现有模块的复用。只需要改变配置文件,测试用例表以及数据文件就可以实现当测试系统,数据和测试的次序改变时,不再需要改变其他的程序和函数等;通过实现新增模块的功能就可以引入新的测试或者新的验证行为。新的模块一旦创建就可以被应用,只需要对数据驱动引擎的头文件做些许的修改即可使用这些功能。
如同图1描述的那样,框架本身由WAF主程序,配置文件,WAF GUI映射,数据驱动引擎,测试用例或者测试组合(XML file),以及功能函数所定义。
2 WAF结构组成
2.1主程序
当运行一个用WAF来开发的测试件(testware)时,主程序首先被调用执行。它根据对配置文件的解析结果来确定运行什么测试组合或测试用例,同时触发数据驱动引擎来解析测试用例文件,并根据解析结果来调用相应的数据文件同时触发相应的功能函数来执行测试。
2.2数据驱动脚本
数据驱动脚本就是那些和应用程序相关联的脚本。这些脚本通过录制或手工编写成自动化工具私有的语言,然后对其中的变量赋予合适的数值,作为测试数据的输入[4]。这些变量作为一些关键应用程序输入的媒介,使脚本能通过外部的数据来驱动应用程序。
1)可变数据,硬编码组件标志
这些数据驱动的脚本经常包含硬编码的数据,有时是一些窗口组件中非常脆弱的识别字符串。出现这种情况时,脚本很容易由于程序的更改而失去作用,而且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
2)高度技术化的、重复的测试设计
数据驱动脚本的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所有在测试设计上所作的努力最终都体现在自动化工具的脚本语言中,或者复制到手工和自动化测试脚本中。
2.3模块
WAF中的模块包括框架以及公共模块,专业模块,产品特定的模块。框架和公共模块包含一些框架和公共函数,例如数据驱动引擎。而产品特定的模块包括测试待测产品或应用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专业模块则包括处理特定的功能或者协议所需要的支持函数这些功能模块都放在函数库lib中[5]。
2.4 WAF GUI映射
自动化测试工具录制应用程序中的每一个对象,并给每个对象命名来识别各对象,这个逻辑名能被修改,将其用在测试表中,测试工具使用他们来识别对象,GUI映射可由自动化测试工具自动产生。
2.5测试数据
数据驱动测试是一种数据被包含在输入测试数据文件中,并且数据控制自动化测试脚本执行的流程和动作的测试。测试数据记录以文档的形式包含在输入文件中,输入文件包含测试数据和控制数据。测试数据进行必要的各种类型的测试,而控制数据引导测试脚本到达合适的位置并指示要执行的动作。测试数据是特定测试产品和测试组合的测试数据[6]。对于不同产品测试数据是不一样的。譬如对于文件传送功能的测试数据则表现为各种类型的文件。
2.6测试用例
测试数据定义测试状态的初始化,测试步骤,应用在每一步中的测试数据以及其预期结果,是一个基本的测试单元[7]。测试组合是一个测试用例的集合,被指定来完成一个特定的测试目标。它可以被设计来测试一个函数,一个模块,或者是执行一个类型的测试,例如验收测试(Release Acceptance Test)。
在WAF框架模型中,测试数据是以标签的形式存放在XML文件中,每个标签对应一个测试数据,这样在一个独立的XML文件中可以对应多个测试用例,可以将XML文件看成是多个测试用例的集合。下面是对于一个XML文件的描述:
2.7测试件配置文件
TESTWARE配置文件记录执行测试件(testware)的一些基本配置项。包括文件目录,数据目录,测试组合目录,log目录以及一些服务的配置等。
2.8测试结果
WAF在执行完一个测试后产生三种类型的测试结果,日志文件,报告和相应的测试过程数据。
2.9利用WAF进行自动化测试开发流程
运行一个使用WAF开发的TESTWARE时,主程序被执行。它初始化测试环境,解析配置文件,启动数据驱动引擎(Data-drivenengine)。
进行测试时数据驱动引擎调用XML文件,解析文件中的标签,通过资源定位符定位到XML文件中的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或者测试组合),根据解析的结果调用函数库中相应的功能函数(lib),并通过测试数据来对相应的应用程序执行测试。最后将测试结果返回给主程序输出。
3 WAF在软件测试应用中的实现
当决定把数据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应用于一个具体的项目,首先要确定所有的testWare的一个目录结构。编写main程序来初始化环境,解析配置文件,启动测试引擎。抽象具体项目需要的Action,编制功能函数,放到lib函数库中。组织测试用例,准备测试数据。当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后,设置配置文件,运行测试,最后到result目录查看测试结果。
这就是把WAF应用到一个具体的项目测试的过程。
3.1 TestWare目录结构
TestWare的目录结构对于框架来说是很关键的。每一个目录都有自己的意义而且必须被遵从来向其中加入新的功能。目录结构包括以下部分。
BIN:包括主程序(main),启动(launch)脚本和测试配置文件。这是WAF的主要接口。TestConfig.ini文件用来定制和建立测试件(testWare)。启动脚本用来启动测试件(TestWare)。
Testdata:这个目录包括所有的在测试表中使用的测试数据。针对不同的测试软件存放各自的测试数据,比如各种文件等。
Lib:这个目录包括testWare的模块。不仅包括WAF框架的模块还包被测软件的特定模块。
Default config:产品的内部架构和设计被定一语这个目录文件中。被测试软件的配置文件被存放在这个目录下。
Testsuites:这个目录包括所有的测试表。这些测试表以树形结构来组织。
3.2编写功能函数和组织测试组合/测试用例
lib函数库目录下不仅包括WAF公用的函数还包括产品特定的功能函数。数据驱动引擎的代码也保存在lib中。实现数据驱动引擎的代码包括解析测试表,运行测试用例,访问测试数据,返回测试结果等[8]。
3.3组织测试数据
图2详细的显示了测试数据的组织。在被测软件的testware中,所有的测试数据都存放在一个特定的目录testdata下。在testdata目录下,测试数据分别存放在相对应的目录下,然后在testware配置文件的相应配置项中置上测试数据所在的目录即可。
3.4检查测试结果
TestWare会把测试的全部结果结束按照测试执行的时间输出到testWare/results目录中。图3是一个测试结果的索引,它列出了所执行的所有测试。
点击相应的测试用例,就会打开具体的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是成功还是失败(success/fail),以及每个测试步的执行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如下图4所示。一旦测试执行失败,可以定位到具体的测试步骤。
3.5 WAF的优点
跟当前主流的测试工具相比,WAF具有以下优点[9]:
1)实现了数据与脚本的分离。使得脚本的维护变得简单而方便。框架的重用性得到提高,能减少测试成本;
2)使测试自动化而无需额外技术支持,减少测试人员学习自动化测试的时间;
3)可以根据需要指定测试计划,测试表容易创建且维护简单,且简单的表结构重用性高;
4)不必等到产品稳定以后才开始自动化测试。可以尽早的进行自动化测试,节约大量的手工测试的时间;
5)测试人员不需要知道测试工具实现的细节,只需要和表打交道和执行自动化脚本;
6)配置项从脚本中分离使得易于实现平台的转换,测试的移植。
4工作总结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核心部分在于提出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实现软件自动化测试。以某软件作为应用背景提出一个适合该软件自动化测试的基于关键字和数据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并将该框架模型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自动化测试。
这是一个最新的也是比较热门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也称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现在,己经有一些商业化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和已有的商业化测试工具捆绑在一起。他们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他们的底层的执行引擎或脚本库,是被映射到关键字,窗口还是对象或类,这也是将来自动化测试框架发展的几个趋势。关键字驱动的测试引擎已经实现,接下来,窗口引擎,对象引擎和类引擎等底层引擎的实现将会是商业化自动化测试框架的主要研究方向。
摘要:该文对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软件测试进行了论述,给出一些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随着软件测试研究的发展,软件测试提出了一些比较前沿的理论,如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测试驱动开发理论,探索性测试等。为了克服手工测试的一些困难,提高软件质量和测试效率,自动化测试被广泛地引入进来。它以其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软件测试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测试框架产品的出现表明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正在趋于成熟。早期使用录制回放和脚本工具的不足正在被克服,使得自动化测试更加经济、有效,更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随着在开发和维护脚本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可用于提高测试的覆盖范围和产品质量,从而在自动化上的投资能够更快地得到证明。该文分析讨论了自动化测试框架方法以及实现,并将其应用到软件测试中。
关键词:软件测试,自动化测试,数据驱动,关键字驱动
参考文献
[1]Pressman R S.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Berard E V.Essay on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M].Addison Wesley,1993.
[3]Zeyu J,Gao H S,Tsao J,et al.Test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for Component-Based Software[M].London:Artech House,2003.
[4]Dustin E.软件自动化测试:引入,管理大与实施[M].于秀山,胡兢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严少清,陈革,万年红.软件测试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2,28(9):152-154.
[6]Beydeda S,Gruhn V.State of the art in testing components[C].Dallas,TX,USA:Proc of the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2003.
[7]Maurer P M.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grammar-based data generator[J].Software Practice&Experiencies,1992,23(3):233-244.
[8]冯玉才,唐艳,周淳.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的原理和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4(7).
[9]金大海.数据驱动自动化测试方法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4(2).
[10]Wang Y X,King G,Wickburg H.A method for Built-in Tests in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Maintenance[C].Amsterdam,Netherlands: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and Reengineering,1999.
投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第4篇
甲方: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乙方:
为促进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山水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与利用,推动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友好协商前提下,共同达成旅游景区合作开发协议如下:
第一条 乙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于本协议签订后 日内在 共同成立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的 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
第二条 甲方提供位于 由乙方设立的目标公司进行旅游度假、酒店 开发建设,具体面积以勘测部门实际勘测面积为准,具体位置与四至见附件规划图。第三条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负责该宗地的征地拆迁、用地报批、办证等一切必要的手 续,并保证通过挂牌的方式对该宗地的国有使用权进行出让,乙方目标公司参与竞标,中标后,目标公司以工程项目置换的方式向甲方支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对该宗地进行开发建设,甲乙双方互不补偿。
2、甲方确保该宗地在挂牌时规划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
3、甲方负责协调规划、国土、房管等职能部门工作,确保目标公司顺利开展相关工作,并同意免交各项政府规费。
4、该宗地涉及拆迁部分,土地征用费与安置费,由甲方负责,乙方根据拆迁房屋面积大小提供回迁房或实行货币补偿。
5、甲方确保该宗土地国有使用权按评估价每亩 元作为在土地交易中心的挂牌底价进行出让,以其顺利完成开发该宗地块。该宗地每亩 元的挂牌底价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征地补偿费、征地管理费、契税、交易费、评估费、土地增值税、营业税、招拍挂费用、城市教育附加、测量费等税、费以及该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至乙方目标公司名义前未列明的一切税、费。
6、甲方确保该宗地具备开发条件,地块内基础设施及土地平整由乙方负责。
7、甲方负责协调征地、拆迁、安置等一切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乙方概不负责。
第四条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协议签订、乙方目标公司拥有该宗地块使用权后,应按约定分期分批完成置换项目建设工作。
2、乙方目标公司以项目工程置换的方式缴纳出让金,置换的项目工程为:
第五条 甲方在签订本协议后,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办理好各项手续,确保 年 月 日前在土地交易中心挂牌出让该宗土地。第六条 若该宗地中标出让价超出每亩 元的部分,甲方享有超出部分10%的收益,乙方享有超出部分90%的收益。乙方依据本条约定享有收益分成,无论乙方目标公司是否中标均为有效。
第七条 若乙方目标公司中标,则乙方应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开工建设。若乙方目标公司未能中标,则甲方在收到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三日内向乙方支付土地补偿款 元并一并支付土地收益分成。第八条 双方同意,若乙方目标公司中标后,由目标公司另行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第九条 实际勘测结果、该宗地的位置四至范围作为本协议的附件。第十条 违约责任
1、因不可抗力导致本协议不能正常履行,双方互不承担责任(不可抗力是指战争、自然灾害,不含国家政策)。
2、因甲方原因导致本协议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甲方向乙方支付赔偿金 元。
第十一条 本协议书签订后,甲乙双方应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争取甲方早日向乙方供地。
第十二条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一式六份,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五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三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四条 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双方应本着便于项目的开发建设进行协商,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注意:
1、本协议未涉及乙方先行垫付款问题,如政府要求乙方支付垫付款,可以约定政府达到什么条件时,乙方可以向政府先行垫付 元(可以分段支付),达到什么条件时,政府返还给乙方。
MVC框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第5篇
我们在利用传统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 往往都是拖拽控件然后双击按钮、编写业务逻辑代码, 这就叫做事件驱动开发模式。这种方式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使前台的UI界面与后台逻辑代码混合在一起, 造成后期代码维护困难且不利于今后在此基础上的二次开发。针对这种情况, Xerox PARC在八十年代为编程语言Smalltalk-80发明的一种全新的软件开发模式, 将原有混乱的层次结构, 重新分层, 使各层代码各司其职, 降低了耦合度, 方便后期的维护和在此基础上的扩展。
2、MVC框架介绍
2.1 MVC框架的定义
软件的框架, 就如同盖房子时的钢筋混凝土骨架, 只有架子搭好了, 以后的建筑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去, 软件开发也是一个道理。MVC框架即 (Model-View-Controller的缩写, 也就是模型-视图-控制器) 的缩写, 它是一种全新的架构设计模式, 在开发软件时强制性的将开发项目自动分成三层结构, 使开发人员可以针对某一层进行代码的编写, 而较少关注其它层次的变化。
2.2 MVC框架的原理
MVC (model-view-controller) 框架中的model即应用程序的数据模型, 任何应用程序都离不开数据, model就是对这些数据的抽象, 不论数据采取何种形式存储, 应用程序总是能够通过model对数据进行操作, 而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储形式, 这也就是所说的ORM (对象实体关系映射) 对数据库抽象所得出的数据实体类。View即应用程序界面, 它的功能是为了显示Model中定义的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View来操作数据, 并将对Model数据操作的结果返回给用户。在桌面程序中, View可能是一个或多个windows界面、web网页、flash界面等等。Controller中定义了程序的应用逻辑, 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处理事件并做出响应。当用户通过View发送操作命令给Controller, 由Controller按照程序设计的逻辑来更新Model定义的数据, 并将操作结果通过View返回给用户。
3、MVC框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在应用M V C框架后, 应用程序会自动为项目建立起各层的文件夹。
在Models (模型层) 中, 利用ORM (对象关系映射) 技术, 设计系统所用的对象关系数据模型。
将对象关系数据模型中映射生成类实体代码, 存入Model层中, 作为模型层代码, 供其它层对其进行调用, 从而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在View (视图层) 中, 要为不同的功能设计界面, 注意在HTML代码中对要提交的部分加上Form表单或者利用id进行传值, 同时对控制器传过来的View Data值, 要用<%View Data[“名称”]as传过来的数值类型%>获取数据并在前台进行显示, 同时应用javascript语言控制前台HTML控件。
在Controller (控制器层) 中编写逻辑代码 (CRUD) , 同时调用模型层 (映射所生成的实体类) 完成与后台数据库的交互, 将最终结果 (任何数据类型) 通过View Data[] (用于传递数据MVC定制的变量) 传递到相应的view中, 显示到界面上。
4、M V C框架的优势
不再有View State:传统的ASP.NET Web Form模式利用V i e w S t a t e保存表单的状态信息, 由于B/S程序本身的限制, View State存储数据需要在隐藏表单域里面放置很大一段字符串, 这会大大增加页面的字节数, 导致网页加载变慢;
简介的H T M L:最终生成的H T M L代码完全由自己控制, 不会生成任何“垃圾代码”;
更快的服务器端处理和客户端呈现:M V C只简单地处理“模板”, 而无需构建复杂的控件树, 因此, 无论是在服务器处理的时间, 和客户端的呈现速度都会有所提高;
为多种视图只需一种模型:有时候一个页面要显示的数据是同一个, 但表现形式有细微的差别, 此时只需要修改视图部分, 可以采用现有的控制器行为;
单元测试:Webform的测试是很困难的, 使用MVC, 可以将业务逻辑与页面分离开, 可以不在ASP.NET进程中执行控制器, 方便测试。
5、结语
M V C框架作为一种全新的软件开发模式, 是对原有开发方式的一次颠覆, 它第一次将软件开发结构层次化, 明确了各层的分工及交互方法, 使得系统的耦合度降低, 维护性和扩展性能大幅提高, 特别是使程序人员可以专心于业务逻辑的编写工作, 而将其它层的工作交给不同业务人员处理, 从而减轻自身的工作量, 缩短开发周期, 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微软最新的MVC框架技术是如何进行软件开发的以及它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框架,MVC,事件驱动
参考文献
软件开发框架技术 第6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结构化分析,数据流图,数据字典
1 定义
时至今日,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不过归根到底,软件的宗旨没变,那就是服务现实世界,并且要简洁易用。
软件的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是现实世界业务流程在计算机中的自动化表示。所以,对客观世界进行何种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它适合于数据处理类型软件的需求分析。具体来说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利用抽象模型的概念、按照软件内部数据传递、变化的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直到找到满足功能要求的所有可实现的软件为止。由于利用图表来表示需求,显得清晰、简明。
2 实施
结构化分析经常使用3种工具,分别是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逻辑说明。下面逐步介绍。
2.1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也称为Bubble Chart或者Data Flow Graph。从数据的转移过程和处理的角度,以ERP图的方式刻画数据的产生和处理过程。下面是一个飞机机票订票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把本来很复杂的问题清晰地进行描述,旅行社和旅客提交订票信息和取票信息,系统进行分类检查,把其中有效的订单提交到订票模块,订票模块根据航班目录进行匹配,如果有此机票,则把处理结果传递到机票准备模块,机票准备模快把机票通知单发送给旅行社。另一方面,分类检查模块把有效的取票单发送到记账模块,记账模块写数据库存储记录,并且把信息传递到机票准备模块,机票准备模块同样写数据库记录相关信息,并把机票信息传送给旅客。
上述的机票预订系统从逻辑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对于某些大型或者超大型的系统来说,单单一个数据流图是不大可能描述清楚数据的转移和处理的,这时候,就需要分层的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
这是一个机场系统的分层模型,自上到下分为3层,分别记为DFD/L0、DFD/L1、DFD/L2,每一层中也可以有多个小的独立的DFD甚至是分层的DFD。其中飞机订票系统只是DFD/L2中的一个子模块,可以理解为DFD/L2.1和行李托运系统DFD/L2.2、安检系统DFD/L2.3并列,都隶属于乘客系统。
2.2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任务是对于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在数据字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数据流图中每一个元素都有精确解释。
在数据流图中,有5种词条需要数据字典进行描述,分别是数据流、数据元素、数据文件、加工逻辑、源点及汇点。
如何描述这5种词条,并且保持其唯一性和精确性是数据字典的关键点。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以及系统投入使用后的功能扩展及维护。这点不难理解,数据字典的定义是软件开发人员来完成,而软件投入使用后,如果出现功能性故障或者需要添加新的功能模块与原系统兼容,原开发人员可能并不参加,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软件维护人员和开发人员唯一可使用的资料就是数据字典,如果数据字典的定义具有二义性或者不精确性,那么由此带来的时间开销和费用开销将是不可想象的。
下面对于机票订票系统中的订票单数据流词条来进行具有唯一性和精确性的描述:
数据流名:订票单。
说明:旅行社提交的订票信息,订票结果返回给旅行社。
数据流来源:旅行社。
数据流去向:分类和检查处理模块。
数据流组成:订票时间、订票航班、订票数量、单价及总价是否有保险。
每个数据流流通量:256KB。
上述数据流词条描述是具有唯一性和精确性的,即使是新的维护人员和开发人员也可以很轻松地理解并按照此词条的描述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
2.3 加工逻辑说明
加工逻辑说明中常用的有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和判定树,这3种方法各有特点,对不同的问题描述优劣也不同。对于描述性较多的问题,结构化英语可能描述得更准确一点,比如对于机票订票系统中的分类和检查模块,可以描述如下:
对于统计性的问题来说,判定表显然更适合一些。因为从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某项参数的数据值。如表1所示,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规则1和条件1满足的情况下进行何种操作。
另外,对于查找行的问题,判定树要更高效,比如对于二分法查找,根据判定树可以快速确定查找结果。
3 作用
软件开发是一个整体过程,从需求分析到编写代码实现再到系统测试,几个部分紧密相连,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需求分析也就是软件开发成功的保证。软件需求分析合理与否,结构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的代码编写和系统测试。
另外对软件的需求进行结构化分析可以让软件有更高的复用率,因为很多系统中的模块在其他系统中有相对于的模块,如果进行结构化分析和设计,这样的模块只需稍加修改就可以复用,可以大大缩短工程周期。
4 结语
社会不断进步,软件工程也在不断发展,一切软件都不可能脱离实际而存在,在现实世界中总可以找到其原型。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其实不仅仅适用于软件工程中,对于其他领域同样适用。养成结构化分析的习惯,可以使思维更加理性,世界观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郑人杰,马素霞,麻志毅.软件工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周之英.现代软件工程.科学出版社,2000.
[3]杨文龙.软件工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软件开发框架技术 第7篇
关键词:模板工程,软件开发自动化,模型,视图,控制
1 软件开发自动化框架
对于这一自动化框架来说, 它包含了四项核心要素, 分别是层语言、模板、框架以及构件。这四项核心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在对自动化框架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 需要对一些要求与原则进行严格的遵守, 主要如下:首先, 需要对层语言这一核心要素的三个性能进行有效的保障, 分别是完整性、一致性以及可映射性;其次, 模板工程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广泛的应用。
2 模板工程分析
对于模板来说, 究其实质, 它其实是一种脚本语言。而在一般情况下, 脚本语言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分别是模板语言以及模板引擎, 前者主要进行对于映射规则的描述, 而后者则是对前者进行解释, 并对相关的对象与模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并最终输出。
而对于模板工程来说, 它主要指的是一种在相关工程之中对模板进行广泛使用来实现对于框架、构建等工件建造的技术。目前状况下, 这一技术发展迅速, 尤其是近几年来领域工程、MDA以及技术体系架构等方面的进步, 使得模板工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新型的模板不断被定义。模板工程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对生产效率进行了提高。
3 映射模式分析
主要从模型、视图以及控制器三个方面来对软件开发自动化框架的映射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主要如下:
3.1 模型支持
对于模型来说, 它在软件系统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此它可以说是软件系统的核心。模型的映射模式图主要如下:
当对相关的实体类模型已经设计完成之后, 就可以对相应的对象模板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换。最终转换完毕的关系模式采用DB结构XML描述, 同时, 以这个结构作为基础, 能够对实体引擎构件进行有效的使用, 并以此来实现对于持久层服务的提供。除此之外, 实体引擎构件还提供了相应的生成器, 通过对这一生成器进行有效的利用, 实体引擎构件还能够自动为相关数据库结构中每张表的对象模型生成4个类。
3.2 视图支持
对于数据视图来说, 它主要指的是用户与数据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接口。而执行程序就是通过某种方法使得用户与数据视图之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交互。而视图的职责就是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显示, 同时对用户与数据之间的交互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视图映射模式主要入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 主要存在着两种模式来对视图进行显示, 分别是拉模式以及推模式。当采用拉模式来对视图进行显示时, 在页面中既存在着静态的样式, 又存在着一定的动态数据视图。拉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能够独立的对数据视图进行有效的控制, 而不需要其他开发人员的协助。然而, 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弊端, 主要有页面样式和数据视图的显示、控制逻辑混杂, 这样一来, 就为相关程序的理解以及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对于推模式来说, 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对象的开发技术之中。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对于静态模式以及动态数据逻辑的明确划分, 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3.3 控制器支持
在相应的自动化开发框架之中, 控制流程的自动化转化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为, 对于框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首先, 框架必须保证能够对所有种类的业务规则的定义以及执行进行支持。其次, 还要求框架必须能够对逻辑模块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划分, 以此来实现模块之间的高内聚、低耦合要求。但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因为这样一来, 用户就可以在不需要相关开发人员的帮助之下实现自主阅读与修改。控制器映射模式主要入下图所示:
结束语
软件开发框架技术 第8篇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很多技术领域的研发人员都开始面向对象框架进行了技术开发。早期的对象框架技术起源于图像用户界面领域。微软企业的基础类库已成为现代PC平台的框架开发标准。作者相信下一代的面向对象框架将研发目标将落实到更为复杂的领域当中, 这一系列技术的核心就是对象的请求代理数据框架, 这种技术简化了数据对象和远程对象之间的通信方式, 从而让研发人员能够快速研究出更加高效的应用软件。
1 ATS软件开发研究的现状
在通常情况下, 自动检测系统主要的主要结构是由标准化的测量仪器、功能数据处理模块和相应的开关矩阵所组成, 并且还通过多种连接方式来与核心系统的工控PC平台连接为一体, 换一种技术角度来看, 就是指所有的测试系统的操作都可以通过部署在工控计算机上的ATS软件来完成, 因此ATS软件可以是整个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核心单位, 做好ATS软件开发也是系统构建的前提条件, 对自动检测系统的安全运行将会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1]。
由于受到设计程序语言的限制, 早期的自动测试系统主要还是由面向过程语言开发完成的, 各个数据处理模块之间的差异性都比较大, 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段代码或者是函数数据才能用户修复使用, 这样的操控方式也拉低了软件开发的整体质量。
据相关统计调查分析, 面向对象框架这种技术概念大致起源于上个20 世纪80 年代, 现阶段, 我国的科研学者对ATS软件开发面向对象框架的进程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高技术化、系统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技术探究还相对较少。
2 ATS的相关技术成果
2.1 虚拟仪器技术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仪器早已不能充分适用于现代化的测试, 相关测试人员迫切需要得到新的测试仪器和技术, 并且要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不断的改善。在1986 年, 美国一家仪器开发公司首次提出了虚拟仪器这种概念。基于虚拟仪器概念的出现, 仪器测量和自动化的方式也逐渐被改变, 并慢慢成为了现代化仪器发展的热点技术之一[2]。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 虚拟仪器就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仪器技术充分结合的技术产物, 在仪器技术的原基础上加以计算机技术的优化。功能化硬件和PC计算机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虚拟仪器来实现的, 通过虚拟仪器技术来实现双向化的连接, 用户则可以通过图像操作界面来对PC计算机进行系统化的操作, 操作的方式也比较简单, 并且才能够从软件中收集到仪器具体的测量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虚拟仪器构成图如图1 所示。
2.2 VISA标准
VISA标准就是指虚拟仪器的软件体系结构框架, 是VPP系统联盟制定的I/O接口软件的相应标准以及规范文件的总称。其结构模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人机接口层:为用户提供人机互换接口。 (2) 用户资源层:该技术层并没有在VISA中有明确的规定, 属于可变层的形式, 充分体现出VISA的灵活性与扩展效能。 (3) 仪器资源管控层:首先应该把系统内I/O资源层内的各项仪器按操作方式来进行分类管理, 其次使用API技术来对虚拟资源进行多方位的控制, 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VISA控制处理方案。 (4) I/O资源层:该层是上述三层的基础要素, 将会涉及到所有的输出和输入操作。在该层, 每一种资源的内部实际上都与各类型结构有所联系, 使用者能够随意的扩充资源函数。 (5) 资源管控层:其操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检索、建立、去除、修改和分配VISA资源。
3 ATS面向对象框架模型
3.1 面向对象模型的特征
面向对象框架具有多元化的重用体系,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代码的重用:面向对象框架让现有的组件生成方式变的极为简单, 这就意味着代码被重用。二是重用设计:抽象和高级设计时最主要的设计方式, 将其划分为更小的结构组件。三是重用处理分析:所有系统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都应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 只有将设计理念转换为实际, 那么相同的设计结构才能够包充分挖掘出来, 从而找到相似的设计处理方式。
经过研究调查发现, 面向对象框架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面向对象框架的技术背景就提高了软件设计的可重用性[3]。 (2) 框架使用软件结构受到的密封, 因此, 内部软件的公共使用领域就十分稳定, 从而就增强了框架的模块性。 (3) 框架理念是在特定技术环境下提出的技术发展趋势, 但是通过这种理念的提出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特定领域内的软件应用结构体系。 (4) 从软件系统开发的角度来看, 其中70%的成本将会被耗费在软件的后期维护之上。对于同一框架下开发出来的软件维护, 只需要维护软件的框架结构, 不必重构软件整体, 这么就大大降低了维护方面的成本[4]。
3.2 ATS面向对象框架模型的静态结构形式
从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角度来看, 参与测试的物理单位应该在测试开始之前就标注相关的测试信息, 并采用测量仪器、测距仪器和I/O总线来实现技术对接;这里所指的逻辑实体就是指包括自动测试系统在内的各项软件驱动设备组件、测试方式和人机交换系统等[5]。这些物体主要由不同的物理测试单位和逻辑实体来构成, 从而才能够让自动测试仪器的系统组件得到全面的分析, 同时还可以使用UML类图像软件来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此类ATS面向对象框架模型的静态结构, 以及结构之间的对象关系, 详情如图2 所示。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相关硬件的高速发展, ATS软件开发将会出现在不同的技术领域, 并且在不同的软件开发环境当中找出新的发展道路, 这能够为ATS软件开发不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近几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高速的发展, 科技产品逐渐从高新或军事领域走入百姓的生活当中。文章主要对对象框架ATS软件开发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在国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AT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成果, 并提出了开发的方法。
关键词:对象框架,ATS软件,开发方法
参考文献
[1]郭瑞, 周越文, 赵宏伟.空空导弹ATS软件面向对象框架开发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7, 2:248-250.
[2]吴信永, 宋东, 刘飞.基于构件技术的通用ATS框架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1, 2:141-143+155.
[3]冯明德, 苟新禹, 刘万俊.ATS软件的面向对象框架开发[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3, 9:1339-1341+1347.
[4]徐小良, 汪乐宇.基于元模型的自动测试系统框架开发方法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10, 8:22-27.
软件开发框架技术 第9篇
1 MVC模式与应用软件开发框架
所谓模式, 即是对特定类型问题进行解决的通用方法, 需要从特定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案当中完成抽象且将其中的公共要素进行提炼, 从而形成最终的模式。体系结构模式意味着软件系统其基本结构化的组织图式, 其提供子系统、子系统功能和定义, 包括对于它们存在的关系具体的规则与说明。软件体系结构也可以用其来作为模板, 并且作为软件系统开发时候的基本设计的决策。相比之下的设计模式, 它对用于细化软件系统其子系统与组件包括其关系图式进行提供, 其规模比不上体系结构模式, 只是其拥有独立的编程语言与风格, 且能够对更加复杂的服务或者是组件的结构进行分解, 应用设计模式对子系统的体系结构影响会更大。惯用法实现的是对于特定的设计相关问题的处理, 且其具体针对于某种编程语言, 是一种低层模式, 它能够让利用特定的语言特征来对组件其特殊方面或者关系的描述得到实现。
所谓框架, 其试图对部分完整的软件系统或者子系统进行实例化的说明, 且其系统与子系统族进行了体系结构的定义, 也对它们基本构造块的创建进行了提供。应用框架等于是对特定领域其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抽取, 再将部分抑或是全部都加以实现。应用软件的开发, 对框架的利用重点在于将系统其业务逻辑的设计集中精力完成, 其也相当于是一个软件系统的全部或者是部分的可复用设计。从本质上来说, J2EE同样属于框架结构, 且其被应用到了一些特定的领域, 从而预先进行了在此领域当中不变架构的定义, 完成对于领域内需要的数据操作、事务要求等, 也对系统的、伸缩性与可拓展性很好的安全解决方案进行提供。
MVC模式也就是模型、视图与控制器这样的一个体系结构模式, 它顺利的将一个交互式的应用程序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组件。模型当中包括了关于应用问题其核心数据、计算功能以及逻辑关系, 并且对需要的数据进行封装, 将进行问题处理要完成的操作过程实现提供, 并且让视图能够对显示数据与提供访问数据的操作顺利获得。
2 基于MVC模式的应用软件开发框架
以J2EE作为平台, 进行基于MVC模式的应用软件开发框架的研究,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其模型层的作用在于对商业数据的表达与访问, 以及对于商业逻辑与操作的执行。与此同时, 对其功能函数的访问可以是控制层进行, 并且将相关的任务完成。至于, 视图层则需要对模型层的内容进行显示, 也就是说其需要先从模型层得到数据之后再指定数据显示的办法, 视图层的作用还包括对用户输入进行传输, 传送到控制器。对应用程序其行为的定义是由控制层来完成的, 它还能够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分配, 再选择合适的视图来进行显示, 对于用户其输入可以做到解释, 同时把它们映射成为模型层的可执行操作。当利用同样的软件开发平台完成一组设计模式的组织时, 有可能可以做到对于全部应用系统其解决方案的提供。关于Model的部分, 因为模型不但将应用程序其核心功能包含在内, 且将应用程序其状态进行了封装, 对于视图以及控制器可能并无了解。在基于MVC模式的应用软件开发框架当中, 其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则是与Java Bean相似的实体对象, 并且和系统当中真实存在的对象进行对应, 也可能是对象关系, 二则是关于处理对象其商业逻辑。关于View的部分, 视图等于是模型的提供, 相当于应用程序其外观。视图能够对模型其读方法进行访问, 却并不能够对其写方法进行访问。虽然视图并不了解控制器, 但是如果模型被更改了, 视图是需要能够接收到通知的。在基于MVC模式的应用软件开发框架当中, 应该对JSP其重用性进行提升, 将前期的规划做好, 并且完成对于不同验证器的提供来让不同用户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关于Controller的部分, 作为应用系统其对具体流程以及导向处理的核心存在的控制器, 它需要将模型对象提供的信息进行视图可理解形式的转换, 也需要对系统流程的走向进行处理。在基于MVC模式的应用软件开发框架当中, 其可以分为两个内容, 一则是关于应用系统其功能模块, 二则是关于具体功能的操作。关于Database的部分, 对于应用系统而言, 数据库同样是十分核心的内容, 并且数据库其设计的合理性对于程序有着直接的影响。优秀的数据库设计需要能够合理且符合第三范式, 其类型要简单化, 并且只拥有一对一关系、主从关系与多对多关系。关于数据库其SQL语句的执行需要应用通用的数据库操控类, 且其语句应用使用框架当中的定义格式才行。
3 结束语
在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的时候, 其软件开发平台同样十分重要。以J2EE作为平台, 关于基于MVC模式的应用软件其开发框架的研究, 其目的也在于对更通用且功能更强大的应用软件开发框架的探讨。
摘要:作为J2EE应用程序开发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体系结构, MVC模式是能够将过去的输入输出与处理模式转变成利用图形进行显示的用户交互的模型。在J2EE下, MVC模式其层次会比较高, 也涉及到模型层、视图层以及控制层等的组件设计, 在进行开发的时候需要综合这些设计问题来对特定问题被验证其相应解决方案的描述。
关键词:软件开发框架,MVC模式,J2EE
参考文献
[1]许鑫, 费翔林.基于MVC模式的应用软件开发框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2]冯玉萍.基于MVC的设计与开发[J].科技风, 2010 (05) .
软件开发框架技术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