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皮肤的色彩
人体皮肤的色彩(精选6篇)
人体皮肤的色彩 第1篇
人们早已意识到,人体的皮肤电阻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研究[1]。1879年,Vigouroux首先发现皮肤电现象。1890年,Tarchanoff发现机体在视、听、痛等感觉刺激及情绪激动时,皮肤两点之间电阻降低,他将这种现象称为皮肤电反射。人们对皮肤电现象原理的认识尚不够深入。目前的研究表明,人体皮肤表面电阻发生变化的外周机制与汗腺活动有明显关系。汗液中存在大量的电解质,当汗腺活动有一定改变时,皮肤的导电性就会有明显的改变,而汗腺活动主要受到交感神经的调节[2]。
如今皮肤电阻和情绪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对于情绪这一难以监测的心理活动,利用皮肤电阻进行测定成为了最有效的方法。利用测量皮肤电阻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情绪的分析和研究,再结合其他生理参数的测量,如心率、体温、瞳孔大小、面部表情识别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准确性,以及实现测谎[24]。
呼吸状态是生理监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如何对其进行非接触、动态的监测,在睡眠疾病诊断、临床监护、心血管系统的反馈调节等各个研究领域都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医学上对呼吸进行监测一直是一个难点。目前呼吸监测方法可分为侵入性监测与无创监测。侵入性监测条件要求高且操作不方便。无创监测中常用的有压力传感、温度传感、胸部阻抗测量、心电信息获取等方法[5,6]。这些方法有操作复杂、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不适等缺点。间接的无创呼吸监测方法,如多普勒雷达测呼吸[7]和ECG提取呼吸信号[8],都需要先用特定的传感器监测其它参数,而且在测量精度上还难以满足要求。
本文设计了一个新颖的皮肤电阻测量系统,研究人体皮肤电阻与呼吸、情绪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了通过测量皮肤电阻来实现对呼吸状态的监测,这为病人的呼吸状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实验证明,当人呼吸变得急促,交感神经系统促使皮肤竖毛肌收缩,汗腺的汗液分泌量增大,皮肤电阻值下降,通过测量电路可以比较容易地检测出这种变化。
目前人们对皮肤电阻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与情绪变化的关系的讨论上,皮肤电阻的其他生理意义尚缺乏有意义的探究,也缺少相关的实验研究。皮肤电阻与心率、脑电等生理信号相比,它的应用还远不够成熟。
1皮肤电阻测量系统设计
皮肤电阻阻值较大,一般在2 kΩ~50 kΩ之间,而由情绪、呼吸变化引起的皮肤电阻变化幅度很小,必须对其进行较大幅度的放大。基于这种阻值大、变化小的特点,宜使用灵敏的电桥进行测量,将阻值变换信号变换为电压变化信号,然后再进行放大处理。
1.1系统框图
皮肤电阻测量系统分为测量检测、信号放大处理与数据结果显示几个部分,测量系统总体的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将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皮肤电阻作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臂接入检测电路中,通过惠斯通电桥将皮肤电阻变化信号转化为电压变化信号。皮肤电阻变化较慢,频率较低,而其它干扰信号一般频率较高,因此可以通过低通滤波电路滤除干扰信号,然后送入电压放大电路再进行放大处理。经过A/D转换把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即可进行数据的处理与显示。
1.2 测量电极与检测电路
测量电极采用医用氯化银电极。电极部分为1 cm2的氯化银电极片,用导电胶粘贴在贴纸上。使用时,将电极贴片贴在人体皮肤上,两端连接电极的不锈钢扣帽即可。这种电极非常适合与皮肤接触的电信号测量,在人体心电的测量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基于皮肤电阻的特点,检测电路部分采用惠斯通电桥,设计如图2所示。
人体皮肤电阻和电位器W1、定值电阻R1、R2构成电桥的四个臂。
使用时调节W1,当满足式(1)时,电桥平衡,输出端电压为零。
当皮肤电阻发生微小变化时,电桥不再平衡,输出端有电压变化,这样就可以将阻值变换信号转变为电压变化信号。
在电桥两端,利用两个IN4148二极管构成稳定的1.2 V左右的钳制电压,以避免电源电压不稳定对测量带来的影响。利用此电桥可以灵敏检测出皮肤电阻的微小变化,同时通过调节电位器W1可以使电路适用于不同个体皮肤电阻的阻值差异。
2 测量方法
基于上述测量系统,设计了如下实验,对不同因素引起的皮肤电阻变化情况进行测量。
2.1 准备阶段
人类手掌汗液分泌较为旺盛,被认为是“精神性出汗区”,其汗腺功能与身体其它部位之体温调节出汗不同,主要对精神性活动或感觉刺激反应敏感[9]。当人们情绪变化时,交感神经活动度也发生变化,汗腺分泌活动改变,皮肤的导电性也发生变化。因此,选取手掌作为测量部位。用75%的医用酒精对测量部位进行脱脂,待皮肤表面酒精蒸发后,将一次性氯化银电极贴在测量部位,用测量夹子连接好。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者尽量不要随意活动手臂。
在开始测量之前,被测者应平静休息受试坐在靠椅上,左前臂平放于实验台上,姿势以受试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宜,保持情绪稳定、呼吸均匀,闭眼休息5 min。实验室内尽量保持安静,试验人员不可随意走动。约5 min后读数趋于稳定,这时调节调零旋钮W1,使指针指向0刻度。
2.2 测量阶段
2.2.1 电极间距影响测试
改变两个氯化银电极之间的间距,甚至将两个电极分别接在两只手的手心处,来测量电极间距对皮肤电阻的影响。
2.2.2 呼吸测试
开始测试后,被测者做连续、急促的深呼吸, 12 s后恢复正常呼吸,约30 s后皮肤电阻恢复正常,实验停止。
2.2.3 情绪测试
情绪测试中,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给被测试者带来情绪上的刺激。这里采用BDXLⅡ注意分配试验仪[2],将光刺激作为应激刺激。由于需要被测者用一只手参与实验,可将两个电极连接在被测者的一只手的手心附近,用另一只手完成实验。测试开始后,试验仪右侧的信号灯会有一盏随机亮起,要求被测者用最快速度按灭亮起的信号灯,这时会有其它灯再亮起,最终仪器将记录被测者在一定时间内按灭的次数,以此来给被测者制造紧张的情绪。
3 实验结果
3.1 人体皮肤电阻的定性检测
实验过程中发现,改变两个电极的间距,测出的电阻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甚至将两个电极分别接在两只手的手心测出的结果和接在一只手上的差距同样不大。可以推断,电极所测量的皮肤电阻并不是测量点在表皮上形成的电阻,所测电阻主要体现在皮肤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之间纵向存在的电阻。根据本实验结论及生理分析,可设计皮肤电阻模型如图3所示。
皮肤的表皮电阻率高,测量点A、B在表皮间的电阻R′阻值很大,对于实际所测电阻影响可以忽略;皮下组织液电阻率小,皮下的横向电阻R2阻值很小;皮肤的纵向电阻阻值R1、R3基本等于测量阻值,且因受人体状态改变而发生变化。故测量点A、B间的实际电阻基本上相当于R1、R2、R3的串联,主要体现于R1和R3上。
3.2 呼吸监测
实验选取了10名被测者,其中5名男性,5名女性。当被测者在2 s末开始做急促深呼吸时,测量值即迅速上升。被测者在12 s末停止急促深呼吸,测量值逐渐恢复到零。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个体间皮肤电阻数值差距较大,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对10名被测者的测量数据进行平均,可得出的呼吸监测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3.3 情绪监测
实验同样选取了10名被测者,其中5名男性,5名女性。被测者在2 s末开始刺激,12 s末停止。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个体间皮肤电阻数值差距较大,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对10名被测者的测量数据进行平均,可得出的情绪监测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4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人体皮肤电阻与人体的呼吸和情绪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汗腺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层或皮下组织中。当人呼吸变得急促,或受到情绪上的刺激时,交感神经系统促使皮肤竖毛肌收缩,汗腺的汗液分泌量增大,真皮层的纵向电阻阻值降低,导致人体皮肤电阻下降。通过对皮肤电阻的测量可以实现对人体呼吸状态、情绪状态的监测。
目前对情绪和皮肤电阻的关系研究并不深入,在文献上还很难看到有关呼吸和皮肤电阻的关系的研究。作为一个易于测量、独具价值的生理参数,皮肤电阻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Neumann E,Blanton R.The early history of electrodermal research.Psychophysiology,1970;6(4):453—475
[2]王正,姚云云,张红静,等.大学生皮肤电阻实验设计与研究.医学教育探索,2005;4(3):153—157
[3]杨银,杨斯环,张莉,等.放松训练对脑电、心率变异及情绪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522—524
[4]陈昌凯,傅根跃,倪晓峰,等.测谎中皮肤电反应的认知效应初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286—291
[5]席涛,杨国胜,汤池,等.呼吸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医疗卫生装备,2004;(12):26—29
[6]吴丹,徐效文,王磊,等.穿戴式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系统的设计.传感技术学报,2010;23(3):322—325
[7] Lohman B,Boric Lubecke O,Lubecke V M,et al.A digtal signalprocessor for doppler radar sensing of vital signs.IEEE Engineering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02;21(5):161—164
[8] Bowers E J,Murray A,Langley P.Respiratory rate derived from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single lead electrocardiogram.Com-puters in Cardiology,2008;35:437—440
人体皮肤的色彩 第2篇
———现代中式风格家庭装饰
具体应用的调研
About human body engineering in interior desig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 Modern Chinese style home decoration
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指导教师:
姓 名:
学 号:
日期:2012 年 4 月1 日
长沙学院设计艺术系
现代中式风格装修的灯光与色彩搭配 调研地点: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书院观邸 调研时间:2012年3月25日
这个空间的客厅、书房、餐厅、卧室都是暖色调。这样的色调使人们一进入空间就产生家的感觉,感觉到家的温暖、舒心。棕色的实木家具是整个空间色彩中的重点,它引导着整个空间色彩的偏向而且具有衬托整个空间的作用,所以家具的颜色是空间色彩搭配的重心。整个空间的色彩搭配虽然没有运用冷暖对比的效果,但是空间中的每个暖色搭配的非常和谐相互融合,相互衬托。是整个空间达到一种和谐的暖色调
现代中式风格装修的灯光分析
在现代中式风格装修中,运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吊顶灯带、台灯、落地灯等,不同的灯营造的灯光效果也有所不同,在入户门方打一般的暖色灯光可以使人感觉明亮、温暖,而橘红色台灯可以使整个空间都活跃起来,电视背景墙的射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让从窗户进入的阳光可以与室内灯光有效融合,共同营造不一样的光景效果。
风格有;现代,中式.仿古.欧式.田园.和 混搭.1.现代就是简约以追求居室空间的简略、摒弃不必要的“浮华”而大行其道。但是,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是一种品位,是一种大气和最直白的装饰语言,而简单则是对复杂而言,是一种省事的方法和手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与传统风格相比,简约所呈现的是剔除一切繁琐的设计元素,用最直白的装饰语言体现空间和家具所营造的氛围,进而赋予空间以个性和宁静。它既不需要多余的空间隔断,也不用过多的饰品去“庇护”。对设计师而言,把握好整体空间、寻找营造居室情趣的元素、选择与之相配套的物品和家具,其难度要比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复杂的多,所以,简约不是简单,而是一种复杂的考虑与设计。
由于简约追求的是一种大气的居室氛围,自然少不了制造趣味,没有激情的想象和追求是做不到的。尽管简约主义崇尚居室元素的精简,但并不是没有味道,而是要赋予空间更大的灵感和更深刻的主题。比如,纯净的白色是奠定居室宁静文雅的最好基调,而明快的线条是吐露出自由气息和空间的最佳方式,客厅中白色的和谐与朴素的黑色壁炉所缔造的结构上的稳定,同时不同的天花高度又将客厅分割成有机的两部分,使原本略显空旷的客厅产生节奏和对比上的变化。客厅的另一亮点是落地玻璃的运用,大面积的玻璃将室外自然环境与自然光引入居室,使客厅宽敞、明亮,拓展了视觉上的客厅范围。跳跃的红色沙发给人带来感官上的点缀,造型别致的茶几透出的是几分浪漫的风韵,优雅的客厅氛围显示了设计师的匠心独巨,也体现了居室主人的高雅格调。不难看出,运用色彩、通过戏剧化的处理方式和光线的沟通,将相关元素巧妙地结合,就是简约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感觉。
简约同样需要挑选精品,注重细节的精巧,而不是简单的凑合或少花钱。因为空间的纯粹注定了人们对物品、家具的一目了然,于是,物品与家具便显得最为耀眼,包括对款式、质地、颜色与搭配的高标准以及物品的造型细节等。否则,完美的简约主义会随之走样,造成不伦不类的结局。
总之,不能简单地看待简约,准确地说,它更是一种思想的制作。
;
2.中式风格的设计要素:在中式装饰风格的住宅中,空间装饰多采用简洁、硬朗的直线条,有些家庭还会采用具有西方工业设计色彩的板式家具与中式风格的家具搭配使用。直线装饰在空间中的使用,不仅反映出现代人追求简单生活的居住要求,更迎和了中式家居追求内敛、质朴的设计风格,使中式风格更加实用、更富现代感。
在住宅的细节装饰方面,中式风格很是讲究,往往能在面积较小的住宅中,营造出移步换景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手法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在饰品摆放方面,中式风格是比较自由的,装饰品可以是绿色植物、布艺、装饰画,以及不同样式的灯具等。这些装饰品可以有多种风格,但空间中的主体装饰物还是中国画、宫灯和紫砂陶等传统饰物。这些装饰物数量不多,在空间中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式装饰常用元素
花板:形状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八角形;圆形等形状。雕刻图案内容多姿多彩,丰富多采的含意,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我相信都能在花板找到,什么福禄寿禧;事事如意,等等图案。合理的几何学拼图形状,线条优美,令人产生多种的审美观。特别四块长方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图案,挂在客厅的沙发;电视地柜上面,更加点缀出一种典雅。
条案:在古代多数作供台之用,大型的有3-4米长,台上面放着先人的神位,逢年过节烧香拜祭。这也难怪的,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有那种忠孝的美德。条案的脚造形多样,有马蹄;卷纹等型状,台面有翘头和平头两种。在现代家居中,有些房子空间小,多数将规格改小,有作风水玄关之用,放在走廊;客厅;书房等地,台上面摆设自己心爱的装饰品,衬托一种和谐;庄严的气氛来。
屏风:屏风的制作多样,有挡屏;实木雕花;拼图花板组合而成,还有黑色描金屏风,手工描绘花草;人物;吉祥图案等描绘,色彩强烈,配搭分明。现代酒店的餐厅间隔;客厅等摆设间隔。更加有田园风光的宁静,雅致。
圈椅;官帽椅:整个中式风格装饰起着重要作用,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造型合理,线条简洁。直今为现代人所喜爱!抛开复杂繁琐的因素,是中式风格装饰的所在,往往这些椅起了重要的作用。官帽椅分为: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两椅一几的摆设在客厅;书房等地方,淳朴;沉稳由然而生。
灯光;字画:现代的电灯在古代是没有的,现代家居有了它更加理想。合理的灯光照射,使那些古典元素充满生命,让人精神,照出一种温馨;浪漫的心情来。字画的挂设,同样有书香世家的气氛,可以说:现在的毛笔字越来越少啦,相反只是电脑打出来的字越来越多罢了!
中式风格要点:中国风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传统家具(多为明清家具为主)、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
3中式古典风格的室内设计-仿古装修,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
中式古典风格常给人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所以谈及中式古典风格实际上还包含民族风格,各民族由于地区、气候、环境、生活习惯、风俗、宗教信仰以及当地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不同,具有独特形式和风格,主要反映在布局、形体、外观、色彩、质感和处理手法等方面。
中式古典风格主要特征,是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充分发挥木材的物理性能,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或穿斗式结构,讲究构架制的原则,建筑构件规格化,重视横向布局,利用庭院组织空间,用装修构件分合空间,注重环境与建筑的协调,善于用环境创造气氛。运用色彩装饰手段,如彩画、雕刻、书法和工艺美术、家具陈设等艺术手段来营造意境。
随着中式古典家具的流行,中式居家风格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一种文化的情调,一种返璞归真的心灵的回归出现在人们面前。
4;门的造型设计,包括房间的门和各种柜门,既要突出凹凸感,又要有优美的弧线,两种造型相映成趣,风情万种。
壁炉是西方文化的典型载体,选择欧式风格家装时,可以设计一个真的壁炉,也可以设计一个壁炉造型,辅以灯光,营造西方生活情调。
灯饰在欧式风格的家居空间里,灯饰设计应选择具有西方风情的造型,比如壁灯,在整体明快、简约、单纯的房屋空间里,传承着西方文化底蕴的壁灯静静泛着影影绰绰的灯光,朦胧、浪漫之感油然而生。房间可采用反射式灯光照明或局部灯光照明,置身其中,舒适、温馨的感觉袭人,让那为尘嚣所困的心灵找到了归宿。
家具欧式风格的家居宜选用现代感强烈的家具组合,特点是简单、抽象、明快、现代感强,组合家具的颜色选用白色或流行色,配上合适的灯光及现代化的电器,比如音像器材,就仿佛为主人编织了一个明快美丽的梦想田园风格。这种风格适合的人群年龄范围广泛,年轻人可以打造更甜美、清新的乡村风格,年纪稍大的人则可以选择颜色深厚的原木色家具,不失华贵与稳重。此外,乡村风格和大自然有直接的接触,要求房子一般比较宽敞,最好有前后花园,其更适合在郊外的独栋户型。
天真烂漫的大花图案在居室中使用,能渲染出活泼青春的气息。在平静的墙漆长时间的笼罩下,扑面而来的是满室的草木清香。更因为这些图案柔化了居室平直的线条,使家的感觉油然而生,也成了田园风情的一大特色。
特点:
让人在房间里就可以闻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每一眼看上去都像在花丛中那样芳气袭人。大花的图案适合用在浅色调的家具上,素净明亮是衬托它们的最好环境。空间里会有勃勃的生气,无论是大面积用在家具上还是点缀在角落里。
让花朵盛开在出其不意却又心中所属的地方,还真要好好琢磨一番,这里的办法未必齐全,有心人才能由此引出玉来。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柜子的棱柱之间,或是用来遮挡墙壁。利用织物代替墙壁或是坚硬的隔断,让空间变得柔软,让眼睛舒适。利用特有的显著图案装点家具和配饰,比如灯罩、椅背,抬头低头都会有一种意外之喜。
现代新中式风格装修的空间色彩搭配
这个空间的客厅、书房、餐厅、卧室都是暖色调。这样的色调使人们一进入空间就产生家的感觉,感觉到家的温暖、舒心。棕色的实木家具是整个空间色彩中的重点,它引导着整个空间色彩的偏向而且具有衬托整个空间的作用,所以家具的颜色是空间色彩搭配的重心。整个空间的色彩搭配虽然没有运用冷暖对比的效果,但是空间中的每个暖色搭配的非常和谐相互融合,相互衬托。是整个空间达到一种和谐的暖色调。
在现代新中式风格装修中,运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吊顶灯带、台灯、落地灯等,不同的灯营造的灯光效果也有所不同,在入户门方打一般的暖色灯光可以使人感觉明亮、温暖,而橘红色台灯可以使整个空间都活跃起来,调研报告的启示1、2、现代中式风格比较适合性情沉稳,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顾客。
这个方案大气厚重、现代块面材料组合而成、带有中式意境,传统和现代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皮肤,人体的“万里长城” 第3篇
显微镜下的皮肤
“冰肌雪肤、软玉滑香”,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用来形容赞美美女皮肤的。但是,如果用放大镜来观察,您就会看到皮肤有许多深浅不同的皮沟和高低不同的皮嵴。手指、足趾末端的沟纹较深且终身不变,这就是指纹与足纹。指纹不仅在医学上可以帮助诊断疾病,而且还是公安、司法部门用以侦察、破案的重要线索。
皮肤的厚度一般在 0.5~4.0毫米之间,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也不完全相同。从解剖上来讲,皮肤可分为三层:最外一层是表皮,中间叫真皮,最下一层叫皮下组织。表皮最薄,大约0.2毫米,与外界直接接触。真皮比表皮厚 5~20倍,是最厚而又结实的一层,而皮下组织则主要由脂肪及疏松的结缔组织所组成。
皮肤:人体的“金钟罩”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它覆盖在身体表面,柔韧致密,对一般轻微的损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几天之后便能完好如初。正常皮肤多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繁殖。因此是抵抗病原侵入的屏障,也有人把这种屏障称为“酸罩”。由于有了这层屏障,人体就像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具有“铁布衫”、“金钟罩”功夫,使病菌不能轻易地入侵。所以说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皮肤有许多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汗腺、皮脂腺与指 (趾)甲等。其中皮脂腺分泌皮脂,一般人一昼夜可分泌出皮脂 15~40克。皮脂对皮肤的光滑、滋润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胸、脊、面部及腹部皮肤还具有呼吸作用,使它在气体交换时对自身细胞起到营养保健作用。因此,奉劝那些喜爱浓妆艳抹的人,每晚睡前务必要先洗脸卸妆,让皮肤细胞呼吸通畅,以免“憋死”皮肤细胞。
以肤为镜,可以知疾病
皮肤也好似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某些全身疾病早期的蛛丝马迹;皮肤又像一个窗口,能够通过它窥察内脏所发生的某些病变。
例如,患恶性淋巴瘤时,发生皮肤瘙痒者可高达1/4;人们俗称“血癌”的白血病,也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一些肝胆疾病也会使皮肤发生瘙痒。此外,皮肤苍白可以反映贫血,皮肤黄染提示肝胆疾病。因此,人们在排除皮肤有关疾病后,还应未雨绸缪,追踪观察,及时发现某些全身疾病。
人的情绪变化也与皮肤密切有关,皮肤能够体现和接受人的情感。譬如,人在兴奋激动时,面孔就红润发亮,害羞时会突然发热潮红,恐惧或愤怒时又会苍白发凉。不良的精神刺激还会诱发某些皮肤疾病,常见的“斑秃”(俗称“鬼剃头”)原因之一就是与长期情绪紧张有关。相传在二次大战中法国士兵被围困后,惶惶不可终日,以至发生了“斑秃”的流行。
皮肤是保护身体的重要器官,要养护好皮肤,应坚持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给予足够的营养,多食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以保持皮肤的“水色”;避免在烈日下曝晒,炎夏外出时戴宽边帽、撑遮阳伞,这些都是保护皮肤的有效措施。
油画人体教学中的色彩因素 第4篇
关键词:油画人体,色彩,提高
1 色彩的感觉
感觉是油画人体色彩表现的重要前提, 只有感觉到色彩, 才能理解和读懂色彩。然后自然的运用到油画人体创作中。一幅好的油画人体色彩是至关重要的, 油画人体可以通过各种表现方法技巧和作者个性的风格完美的展现作品, 但色彩的感染力增强了作者和观者心灵上的沟通与碰撞。那么对于刚接触油画人体的学生们确实有些困难, 在低年级学生们完成了油画头像、油画半身像等课程, 对色彩的感觉有了一些训练, 进入高年级的油画人体创作, 学生们要面对人体结构比例, 色彩关系对比等一系列的因素交织在一起, 使学生难以下笔, 会出现有的学生过于追求个人技法却忽略了整体的色彩关系, 使画面色彩关系混乱。这都对学生进行油画人体创作带来不利的因素, 要正确引导学生感觉色彩这是一个突出问题, 也是使学生画好油画人体创作一个正确的切入点。要让学生正确重视自己对所画人体色彩的第一感觉, 也就是大的色块的位置安排因为色彩之间的联系有主有次, 有前有后的层次关系的, 尤其要注重画面中大的冷暖色块的安排。
2 提高学生色彩感知力
加强色彩感知力是提高学生油画人体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要让学生知道色彩的不同变化与联系前边已经讲了让学生感受色彩, 那么感知色彩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理解, 知道油画人体创作中色彩的原理, 从而达到理性的分析。首先色彩的感知力必须从观察入手, 以便获得丰富的真实经验, 在创作油画人体时画面中大的色块的位置不应该乱摆放要考虑各色快间的相互关系, 如色相、明度、纯度、各所占的面积大小等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要了解各色彩的基本属性, 如三原色中的红色, 红色分很多种有深红、玫瑰红、桃红等等虽然名称很多但要抓住其本质, 红色给人感觉热烈温暖有朝气, 红色如果在不同明度、纯度冷暖的相互转换下会产生各种丰富的红灰色, 这些演变出来的颜色不仅丰富了画面还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这就要求学生要知道单纯色彩的属性再加上反复练习就可在画面中展现出不同的色彩氛围和情感表达, 从而加深了对主观色彩的控制力。其次是色彩的相互联系与组织, 在画油画人体时, 人体的色彩表现是最精彩最丰富的但是他不是孤立的周围色彩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衬布和空间颜色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者画面的基调和暗部的颜色, 也有多块衬布或与其它物体同时摆放的情况, 颜色很多这就要求学生深思熟虑的组织与安排画面中的色彩, 一旦定好色彩的位置, 要想改动某个色彩的位置, 那么画面中的其他颜色也会跟随着变, 周围的颜色趋向也会因此而变化每一块色彩只有与周围颜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样色彩才有存在的大意义。所以要让学生严谨的组织色彩的位置确定, 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加强学生的色彩感知力是为在油画人体创作中让学生科学的掌握色彩基础知识,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3 如何提高学生油画人体创作
在以上通过对色彩的感觉及其原理的认识, 学生基本掌握了油画人体的色彩基本知识,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油画人体创作和尽快的掌握作画过程, 首先在作画前可以画一些小色稿的练习, 可以用小的油画纸或油画布同比例缩小来练习, 小色稿的练习作用是加强学生对所画人体的第一色彩感觉, 不注重细节如脸、手、衬布的褶皱等, 只关注大的色块。用简单、轻松、明快的色块, 把画面整体的色调, 整体的色彩关系和位置, 和谐的安排在画面当中, 让学生时刻保持对色彩的原始感受以延续到油画人体创作中。可以让学生把练习后的小色稿放在原比例油画人体的傍边, 其目的是时刻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开始的大的色彩关系和感受, 以免学生在以后的作画中出现色彩表现不强, 色彩混乱不统一画面灰暗, 色彩苍白等一系列问题, 可见小色稿对学生的益处和作用之大是不容被忽视的其次是对形体和色彩关系额概括。概括对油画人体创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无论油画人体、油画肖像等都离不开整体的概括, 概括会使画面更加鲜明。概括不是简单更不是空泛的, 与丰富性不矛盾。那么在油画人体创作中可以从两方面概括:一是形体关系的概括;二是色彩关系的概括。形体概括就是对人体整体与细节的概括, 对人体各部分以基本的方式进行概括, 要让学生认真的观察模特发现其自身特点, 把人物特点进行适当的形体夸张, 把个别形体进行简化来突出整体的形体特点, 形体的概括也为色彩的概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要让学生返回作画起初的大色块的色彩关系, 体验最初的色彩感觉, 审视一下整体画面, 对画面的细小色彩变化向大的色彩关系靠拢, 如手、脸等部位的色彩与整体是否统一有没有过于抢眼不和谐的情况, 对小的灰色过渡色等等要进行适当的删减达到即丰富小色彩的感觉又不失整体大色快的强烈, 同过以上两方面的练习, 会增强学生对画面整体色彩的把握, 从而达到更好的绘画效果。
人体皮肤的色彩 第5篇
1 闭合型斑贴试验
1.1 肥皂小室试验
1979年由Frosch和Kligman提出的肥皂小室试验是用于比较不同产品潜在刺激性的最著名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提出采用更大容量的斑试器,筛选敏感性肤质的人群作为受试者,并选择秋冬干燥季节进行试验,以放大洗涤用品对皮肤的刺激性。其后有许多基于肥皂小室的改良试验方法,在简化试验步骤、客观量化地评价试验结果方面做了新的探索[1]。Farage MA等在研究中所采用的4种改良肥皂小室试验均对3种女性清洁用品的皮肤刺激性的进行了有效地评价,认为试验的敏感性并未因方法的改良而改变[2]。
1.2 21d累积性刺激性试验
21d累积性刺激性试验评价受试物长时间反复接触皮肤后的刺激反应。该方法优点是模拟了洗涤用品与皮肤长时间反复接触的使用特点,而且灵敏度高,但试验步骤较为繁琐,试验周期较长。此后Bowman JP等提出将21d的时间缩短至14d,所得到的试验结果仍然敏感、可靠[3]。
1.3 4h闭合型斑贴试验
4h闭合型斑贴试验采用原物而非稀释物作为受试物,对于某些正常使用状况下经常会接触到原物的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时可将受试物逐步去除,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4h闭合型斑贴试验结果可靠,不仅可以作为动物替代试验的一部分来进行化学物质的皮肤刺激性的评价[4],而且可作为金标准寻找有效的体外动物替代试验方法[5,6,7]。传统的4h闭合型斑贴试验只能对受试物是否刺激物进行判定,不适于多种产品刺激性的比较。Robinson MK等提出一种新的4h闭合型斑贴试验方法,改变了结果的表达方式[8],拓展了该方法在洗涤用品刺激性的比较性评价中的应用。
2 夸大的试用试验
夸大的试用试验考虑了洗涤用品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摩擦引起的皮肤刺激,更接近真实的使用状况,只是采用夸大的方式以引起比预期更为严重的皮肤反应。
2.1 前臂洗涤试验
选择一定数量的受试者,按特定洗涤程序用毛巾在前臂相应部位涂抹待测产品,在规定时间进行评估。该方法能进行单个产品皮肤刺激性的评估,也可以进行成对设计,比较两个不同产品的皮肤刺激性,但难以进行多个产品的刺激性的比较。Keith等提出前臂控制性洗涤试验方法(FCAT),缩小了产品涂抹的面积,同时可在单个受试者涂抹8个产品,降低生物学个体差异导致的影响,更为精确和敏感。Farage MA等采用改良FCAT对婴儿用一次性湿巾及洁面湿巾产品的皮肤刺激性进行了评价[9,10],使得该方法在不断涌现的新的洗涤用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2 肘窝洗涤试验
肘窝洗涤试验与前臂洗涤试验原理相同,只是在受试部位、涂抹工具、评价指标以及洗涤程序等方面略有不同。
2.3 浸手试验
浸手试验采用浸泡而非洗涤的方式让待测产品与皮肤进行接触,但Clarys等特别指出浸泡液的硬度和温度应严格控制,因为受试物的刺激性可能纯粹因为溶液温度上升而明显不同。
夸大的试用试验的优点在于结果更为真实,对试验进行的季节没有特殊要求,出现严重刺激反应时可随时终止试验,但与经典的肥皂小室试验相比更加复杂。如果希望进一步研究产品在正常环境及目的下的使用情况,还可采用模拟实际使用状况的试用试验。
综上所述,评价洗涤用品人体皮肤刺激性的方法很多,研究者应根据试验的目的、待测产品的类型、想要观察的皮肤类型以及产品已知的安全性信息等多方面因素,选择真实有效、简便快速而且经济的评价方法。
摘要:洗涤用品的人体皮肤刺激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国内鲜见有关于相关评价方法的报道。作者介绍了几种国外常见的评价洗涤用品人体皮肤刺激性的方法,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了不同方法在评价洗涤用品刺激性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洗涤用品,皮肤刺激性试验,人体
参考文献
[1]UHODA E,PAYE M,PIERARD GE.Comparative Clinical and ElectrometricAssessments of the Impact of Surfactants on Forearm Skin.Exog Dermatol,2003,2:64~69.
[2]FARAGE MA,MEYER S,WALTER D.Evaluation of modific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patch test in assessing the chemical irritation potential of feminine hy-giene products[J],.Skin Res Technol.,2004,10(2):73~84.
[3]BOWMAN JP,BERGER RS,MILLS OH,et al.The 21-day human cumulativeirritation test can be reduced to 14 days without loss of sensitivity[J].J CosmetSci.2003,54(5):443~449.
[4]ROBINSON MK,MCFADDEN JP,BASKETTER DA.Validity and ethics ofthe human 4-h patch test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assess acute skin irritationpotential[J].Contact Dermatitis,2001,45(1):1~12.
[5]JIROVA D,LIEBSCH M,BASKETTER D,et al.Comparison of human skinirritaiton and photo-irritation patch test data with cellular in vitro assays and ani-mal in vivo data[J].AATEX,2008,14:359~365.
[6]BASKETTER DA,YORK M,MCFADDEN JP,et al.Determination of skin ir-ritation potential in the human 4-h patch test[J].Contact Dermatitis,2004,51(1):1~4.
[7]JIROVA D,BASKETTER D,LIEBSCH M.Comparison of human skin irrita-tion patch test data with in vitro skin irritation assays and animal data[J].ContactDermatitis,2010,62(2):109~116.
[8]ROBINSON MK,KRUSZEWSKI FH,AL-ATRASH J.Comparative assessmentof the acute skin irritation potential of detergent formulations using a novel hu-man 4-h patch test method[J].Food Chem Toxicol,2005,43(12):1703~1712.
[9]FARAGE MA,EBRAHIMPOUR A,STEIMLE B,et al.Evaluation of lotionformulations on irritation using the modified forearm-controlled application testmethod[J].Skin Res Technol.,2007,13(3):268~279.
浅谈写实油画人物皮肤色彩的表达 第6篇
一、皮肤色彩表达在写实油画人物中的重要性
皮肤作为写实人物油画中的一部分, 多少年来困扰着广大油画爱好者, 皮肤色彩和服装色彩的表达, 影响着写实人物油画前进的步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写实人物画在我国除了极少数人的质量高以外, 普遍的广大美术爱好者还处在一种“色彩素描”的认识阶段, 简单地认为近处的皮肤色彩在肉色中加白色, 而远处的皮肤色彩在肉色基础上加黑色。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写实人物油画艺术家, 比如杨飞云、艾轩、王沂东等, 他们为我国的写实人物油画的发展起了带动的作用, 观察他们的作品, 你会被少女的光滑而稚嫩的皮肤刻画而折服, 无论是面部脸颊, 还是似乎一触即破的滑嫩的小手, 都是那么惟妙惟肖。从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 对皮肤的表达是多么的重要, 尤其是面部的皮肤, 更成为画家们不厌其烦的表达对象, 除此以外还有头发和服装以及背景。写实油画人物中的皮肤是表现人物画的中心部位, 分为面部皮肤和人体皮肤。在这里最主要的就是面部皮肤的刻画, 而且人的面部皮肤的颜色以及人体皮肤的颜色是所有写实油画人物构成要素中最难表达的部分, 一个连面部都表达不好的写实油画人物作品, 无论其服装和鞋帽等画的有多到位写实, 依然是没有任何价值可考、缺乏画龙点睛之笔的作品。所以研究写实油画人物皮肤色彩的表达对于一幅完整的写实油画人物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皮肤的色彩表达可以说是整个写实油画人物画的灵魂, 人像面部的表达相当于一幅画的“画眼”。人们观察一幅作品的时候, 最容易被画面中的人物面部所吸引。
二、写实油画人物皮肤色彩语言的表达
人物的皮肤部位有面部、双手、双脚、四肢和躯干这几个部位, 通常来讲, 人物画表达全身裸体画的时候不是很常见, 不过无论是什么部位的皮肤, 其表达的规律大致相同。最常见的人物写实油画作品中, 裸露在外面的皮肤除了面部以外就是双手, 我们在刻画的时候对这两个地方的皮肤色彩表达到位是每个画家都应最先学习的问题, 不常见的皮肤如人体其他的部位, 除了人体画创作外其他刻画的概率较小。但也是画家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研究人物画, 必然对人的皮肤进行深入探索, 因为色彩不是随便涂抹在油画布上的, 色彩在画面中会受到造型、光线、色调以及创作者主观因素的制约, 不同位置的色彩搭配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目前我国写实派画家对于皮肤部位色彩的探索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宏观讲, 人的面部大概分三个部分来进行整体区分色彩倾向:第一部位是额头, 额头的色彩倾向土黄色, 这里所说的土黄色只是个比喻, 意思是说, 额头的颜色在整体面部颜色中较倾向于土黄的颜色, 第二部位是脸和眼皮部位, 脸和眼皮部位倾向于粉红色, 意思是说脸和眼皮的颜色倾向在整体的面部中 (包括额头和下颌) 较倾向于粉红的颜色, 第三部位是下颌, 下颌部位的色彩倾向于中黄色, 意思是说, 下颌的颜色在整体面部颜色中较倾向于中黄的颜色。
从相对局部的范围来分析色彩, 以人物处于室内为主, 皮肤的色彩倾向随着皮肤转折的变化而变化, 就拿额头来说, 额头的明暗交界线部位的色彩定位是倾向土黄加赭石的颜色, 而再往明暗交界线里面去的反光面的颜色定位, 画家们通常会用的色彩是在刚才所用的颜色即土黄加赭石的颜色中再加入赭石的颜色, 同时用暖灰色提亮一点, 因为反光部位的颜色要比明暗交界线的颜色浅一些并更加暖一些。现在我们在回到明暗交界线邻近亮面的那一边, 是明暗交界线与亮面的过渡面, 过渡面的颜色通常就用倾向于土黄的颜色表达, 接下来是亮面, 两面的颜色是倾向土黄颜色加柠檬黄的一种颜色, 如果亮面的颜色面积很宽, 在进一步的亮面的颜色通常是倾向土黄色加柠檬黄色中柠檬黄的比例再多加一些。这样色彩从亮面到交界线再到暗面的色彩规律是亮面柠檬黄的倾向多些, 随着向暗面方向的推进, 土黄的成分越来越多, 再往暗面过渡, 明暗交界线的颜色在土黄的基础上加入赭石的成分, 再往暗面的里面走就是反光面, 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土红的颜色。如果表述得更加简化明了一些, 那就是亮面倾向柠檬黄色, 过渡面倾向土黄色, 暗面土黄加赭石色。再往更局部来分析, 就是每一个几平方厘米的部位的色彩都有其独有的色彩倾向, 这种色彩倾向也是从两面到暗面的排列过程, 即从柠檬黄到中黄再到土黄再到赭石再到熟褐色的过程, 只不过邻近的色差越来越小、越来越微妙而已。
以上是我对皮肤色彩表达规律的粗浅总结, 皮肤的写实色彩表达在许多艺术家的日常练习中都能获得, 只是表达的形式和内容随艺术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色彩的规律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 只有这样才能区分不同画家的写实人物油画的风格。
摘要:写实油画人物皮肤色彩的表达是最关键的部分, 在写实人物油画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物的皮肤部位有面部、双手、双脚、四肢和躯干, 主要是人物面部的表达, 额头的色彩倾向土黄色, 脸和眼皮部位倾向于粉红色, 下颌部位的色彩倾向于中黄色。
人体皮肤的色彩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