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精选6篇)

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 第1篇

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

政治经济学贾丽武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

现在看病难,看病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到大医院看病难,挂专家号难,医药费用负担重,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农村居民看病最难。这是4个突出的表现方面,应该看到,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我们现在遇到的看病难,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不同,在医疗资源总量已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目前的看病难更多的表现为接受搞水平的医疗服务难、高科技药品、稀缺药品和高精尖设备费用高,许多费用是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配置效率不高、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带来的。

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保保障水平低、药品价格虚高。此外由于医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药、新技术不断出现面颊上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服务成本增长很快;部分群众对基本医疗和健康知识的了解,不管大病小病都直奔大医院,部分患者甚至主动要求医生提供大检查、躲开贵重药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难的问题。

对此国家出台的新医改方案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新医改方案似乎面面俱到,但是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什么都说到了,但是就像是什么都没说,原因就是这份医改方案是两年的时间16个部门反复的调研,而且有九个知名的国内外的咨询机构是平行调研,最后的一个结果是一个妥协的结果,那么这种妥协的结果有的时候在文字上就显现出来,它左右仿佛都成立,然后非常地无懈可击,虽然面面俱到,但是感觉没有重点。当然,尽管具体方案还有待细化,但确定全民医保的原则,坚持医疗事业的公益属性,改革公立医院,就是新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

把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全体人民,这其实应该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和国策。长期以来,我国对卫生医疗事业一直没有定性,这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无疑这是一个最大的亮点,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方向。其他国家对公共事业早就有非常明确的定性,保障民众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权利等,这是政府的必要职能,义不容辞。所以西方的体制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全社会各阶层人群提供公平的医疗服务。有了这个政策,社会才会稳定,政权才会牢固,这也是西方世界那么长时间没有骚乱、民众安居乐业的原因。

新医改方案提出药事服务费,让人不免担心,会不会在未来药事

服务费代替了高价药,这样的话虽然药价降下来了,但是看病仍然贵,那就成了药事服务费换汤不换药,是变相的以药养医。降低药费必须要使群众感到有好处,不要通过内部价格调整来维持医院的生存,而是通过政府增加拨款。

政府加大投入应投向哪里?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应通过预算拨款的方式,支付公立医疗机构运转的全部或部分成本;“一种的观点认为,政府应出钱购买医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到6%,而国际上许多不发达国家的投入也多超过7%,发达国家更是达到15%~20%,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政府投入不足是医疗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预计3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资金,这笔资金应该怎么用才能起到最大作用?但中国的问题向来复杂且叠加,很多问题都不是一个单一方面的问题,有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投入不当的现象。因此,这笔钱究竟怎么投尚需深入讨论。

事实上,医改的核心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增加投入,而是以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为中心,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其间很重要的是要恢复医患之间的信任、和谐。所以医改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还取决于公众的期望值是否合理。医务人员和病患者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容易产生“怨气、怒气、霸气”等不良情绪,如果能够多角度“换位思考”,有些思想上的“疙瘩”就容易解开。医务界确实存在收“红包”现象,有的病人不送“红包”,碰上素质差的医生,就会把手术时间往后排。病人送“红包”,大多是出于无奈,因此对“红

包”应从严监管。

由此可以想到不光应该增加投入,还应该抓紧给医德“充电”,要大力倡导“换位思考”,应该高度重视解决“病态现象”背后的体制和机制问题。目前,一些医疗热点难点问题,表面上看起来问题出在医务界,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在新的十二五中,应该高度重视解决“病态现象”背后的机制和体制问题。

一方面目前公立医院“创收”压力普遍较大,政府给的钱只占医院正常支出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要靠自筹,医院赚钱的对象无非是病人,所谓“以药养医”,这样很容易加剧群众“看病贵”;一方面,部分百姓原本就没有多少钱,所以很容易感到“看病贵”;再者,在整治医药商业贿赂中,对不择手段推销药品、用金钱拉医务人员“下水”的药商也要严打,以儆效尤。职业“医闹”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政府应该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除看病贵问题外,一般百姓比较关心如何避免过度检查治疗,还有出现急症时能否先治疗后交费。我认为在新医改方案中应该做出改革,对于急症和无钱看病的病人,医院应该义不容辞地先救人,先救命,不是先交押金。在国外就从来不需要交付押金,如果是没人给钱,或者病人逃跑了,那只能够由政府来背。这是一个制度设置的问题(在国外,就算无钱看病也可用自己的诚信来做抵押,制度的设计很重要,例如紧急医疗保障制度,就是由政府来承担,相当于一笔基金,美国每年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来帮医院垫付病人无法支付的账单,因为救人始终是第一的。

新医改中要注意一些问题,因为医保制度刚刚建立,必定会刺激医疗服务量的扩增,这里面也肯定会有不规范出现,问题就是如何监督,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完善支付制度? 垄断.信息不对称.市场监管不利,是市场失灵的三个主要原因。1.垄断者为了追逐高利润可以随意涨价,消费者别无选择,乖乖挨宰。中国公立大医院是最典型的垄断者,尽管已经造成医疗市场失灵,可垄断的危害性至今不被认同,还在继续强化垄断。2.如今中国人吃药,一靠医生开方,二靠药品广告。医生开方有回扣,尽可能开大方,开贵药。药品广告全是吹牛,谁给钱给谁吹,信息准确率低。信息不对称,造成药品市场失灵。3.任何市场都不能自然生长,必须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严格监管。中国医疗市场和医药市场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公立医院商业化无人过问,畅通无阻。药品市场没人监管,传统好药受冷落,高价药,回扣药倍受欢迎,假冒伪劣充斥市场,药品市场失灵。因此一定要制定好监督制度。另一方面,就是不能过度强调竞争,搞不好就会像美国那样医疗费用不断地上涨。

最后,从总体上来说,新医改让人们看到医改理性的曙光!开始从根儿上动手,从结构上调整,从优化市场环境上谋划,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了。理性终于战胜愚氓,虽然还有许多人不理解,人们习惯去公立大医院排长队,去挨宰,不信任民营医院。这也难怪,多年来,公立大医院的医生有职称晋级,职称工资,有良好的培训和科研条件,有铁饭碗和养老金,公立大医院垄断了全部高端人才,加上有国家投资,政策优惠,医保定点,是政府的直系下属。相反,在部门利益驱使下,政策对民营医院百般限制,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人才留不住,设备不准进,没有免税待遇,医保不沾边,只好做点公立医院不屑干的活,从夹缝中苟延残喘。结果呢,政府唱独角戏,财政不堪重负,公立大医院独霸市场,一号难求,看病难,垄断药品终端销售,造成药价虚高,看病贵。关键是要把制度设计好,当医生赚钱欲望没那么高的时候,他会使医疗服务的提供处于一个比较公平的状态。例如当医生看一个病根本不知道用药的价格,不知道厂家,当中没有利益关系时,他便能保持一种清高,完全凭专业知识来诊治,这样广大老百姓才能得到真实惠。

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 第2篇

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一、新医改产生过程

新医改征程

2006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新医改,成立了由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出任双组长。

2006年10月 中共中央 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

2006年10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 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探讨医卫体制和医卫事业发展。

2007年1月 医改协调小组 委托6家研究机构进行独立、平行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考。5月29日~30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评审会,但当时并未作出最终选择。

2008年4月国务院 温家宝总理两次主持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新医改方案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向社会征求意见

2008年10月 医改协调小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1个月,共收到反馈意见3.5万余条

2009年1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 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

二、新医改方案的创新点

(一)集中反映了民意

这个方案从启动到出台,历时三年多,由众多部门几经磋商、协调,汇集了各方观点,并且通过网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形成的。据悉,医改方案参考了多个方案设计团队的意见,最终由卫生部和发改委等部门牵头起草。2008年9月,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时间,民意以各种方式雪片般纷至沓来,短短两个月,共收集意见3.5万余条。

(二)涉及医改的全方位的问题

可以说,涉及群众多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诸多问题本方案都提出了解决措施。其着力点是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即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三)形成价格竞争机制

在新医改方案里,提出了我国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决定。关于这一点,据了解。国外很多国家都建有基本药物制度;而在我国,以前只有医保药物目录,却没提出过基本药物制度。所以,这一决定具有划时代意义。

关于基本药物的问题。在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由国家定点生产、集中配送。统一制定零售价。但在新医改方案中改成了“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对于这样的改变,业内相关人士分析。这样做遵循了市场规律和价格竞争机制,是很大的进步,避免了“定点生产必然带来行政垄断”的弊端。关于价格竞争机制的引入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性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一是对仿制药品实行上市药品价格从低定价制度。

(四)异地医保

新医改方案第六条中提出,“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关于异地医保涉及退休老人异地养老问题和农民工流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韩克庆指出:解决异地医保问题。更多的是依靠制度层面的衔接问题,同时也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城乡居民、城镇和乡村统筹合一,就必须缩小城乡和地域之间的差距。

(五)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关于这一“破冰”之举。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可谓是盼之太久!这意味着我国医师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从而也将大大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将大大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供需矛盾。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某家医院的一名主任医师,为了在工作之余弥补收入的不足。在异地两天内连做了20小时的手术。这种“异地行医”的行为在《医师职业法》中是不允许的。其实在新医改方案推出之前。上述案例中涉及的医师异地行医行为虽然不合法,但在现实中却不胜枚举。而“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给了上述行为一个合法的定位,可以让医师光明正大地异地行医。

(六)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也是最大难点。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药补医”政策,导致公立医院盲目逐利,背离公益性。新医改方案指出,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新医改方案提出,通过实行药品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所谓药品差别加价,是指医院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根据药品购进价格的高低,按照有差别的加价率加价销售,进价低的药品允许加价率高一些,进价高的药品加价率则要从低。所谓药事服务费,主要补偿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与销售药品的金额不直接挂钩。

这意味着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今后,我国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

三、新医改方案的难点

(一)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本性要防止出现医疗效率、服务、质量、水平下降现象

公共、公益性质就决定了公立医院不可能有暴利,那么,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在利益充斥社会的氛围下,没有利益驱使能否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拿什么吸引名家、名医留在公立医疗机构,是值得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必须防止出现过去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中在服务上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情况;防止出现效率低下、耽误急重病症患者医疗的现象;防止受社会利益诱惑,公立医院人才流失,造成公立医院医术水平、医疗质量下降问题。这就需要在“回归公益性”时,公立医疗机构、公益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在内部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约束措施等方面下工夫研究对待,出台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和措施,保证“回归公益性”改革的成功。

(二)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新医改方案”中,医药卫生四大体系的建设,应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此次医改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在于公立医院改革。如果公立医院改革做得不好,以上四大体系的建设,也难以落到实处。

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看病难、看病贵和老百姓的抱怨,最直接体现在医院这个层面,而绝大部分医药卫生改革的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医院这个平台来实现。

比如,对于医疗保障制度而言,提高覆盖面和覆盖水平,要靠制度建设,但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靠公立医院的改革;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方面,研发、生产和供应要靠相关政策解决,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医院必须有动力,主动使用基本药物和控制药物费用,而这必须要靠医院改革来实现。如果便宜的、廉价的、可靠的药生产出来,医院不用,这个制度就形同虚设;而要发展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也涉及现有医疗资源的重新布局,重新调整公立医院的职能。

(三)卫生费用控制

卫生费用的增长是世界的普遍趋势,是造成各国医疗改革失败的最明显的原因。因此,医疗费用控制往往成为医疗改革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新医改政策刚刚进入实施阶段,如何有效控制卫生费用,在改善社会健康水平的同时,以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最大的卫生服务效益,为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值得广大卫生经济工作者认真研究。

(四)资金问题

根据新医改方案,未来3年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计划投入8500亿元。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解读8500亿元的具体投向,首先用于确保支持五项重点改革,要确保绝大部分或者说主要的部分用于基层。但基层医院,像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的力度很大,都是财政投入保证工资,财政有多少?而这8500亿同样是需要地方政府配套的,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已经相当紧张,地方债的发行也有些不尽如人意,地方配套能否完全到位还是个问题。即使8500亿资金全部到位,这笔钱能否支撑基层医院一直到2011年的支出?财政投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金融危机更加大了不确定性。

新医改方案回归公益本质 第3篇

如果说, 2009年4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是一部具有远大目标的纲领性文件。那么, 4月7日发布的这份《实施方案》明确提到要推进5项重点改革, 无疑是增强了医改的可操作性。纵览这个方案, 政府主导的思路非常清晰, 5项重点改革, 摈弃了之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 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 目的在于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

其实, 近年来,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在破解难题、应对挑战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试点, 可以说改革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中国之声记者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前夕, 选取了几个省份,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社区医院和公立医院等新医改涉及的领域进行了专题采访。

吉林省白城市乘风村的村民张富三年前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他原本对这项制度并不认可, 但老伴儿的一场大病, 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当时宣传的时候思想还有点顾虑。就是我老伴, 得的还是肿瘤, 8万块钱报了两万多, 等于在农村干了好几年啊, 这真合算。”

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003年起, 我国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像老张所在的吉林省, 已经帮助农民节省看病费用一亿多元, 原吉林省卫生厅厅长李殿富说:“合作医疗证在手, 县内看病随处走。参合农民在县 (市) 区域内“在哪住院、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天报销。”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就要让农民看得上病, 看得起病, 看得好病。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介绍说, 目前, 我国已有8.15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参合率达到91.5%。李殿富说:“今后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将逐步提高新农合的住院报销比例, 同时逐步增加门诊统筹, 尽量减轻农民看病负担。参合农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 看病就医率有所提高, 小病拖、大病捱的情况有所减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有所缓解, 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农民看病跑断腿, 市民看病排长队”。一些基层医院门可罗雀, 而病人在城市大医院却是几天也排不上号。不过, 饶克勤说, 这种状况的改变今后会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已经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城市居民看病非常方便。他说:“在一些大中城市, 居民步行15min基本可以到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从2007年, 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试点以来。南京市民现在越来越能感受到最大的好处就是到社区医院看病既方便又便宜:“普通的感冒呀发烧呀, 市里医院两天水药三百多块钱, 在我们这儿一百多块钱, 整整是两倍。”

实惠来自于社区医院的基本用药“零差率”政策, 南京秦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工作人员说:“零差率”就是不赚病人一分钱。像头孢拉定, 不是“零差率”的话是13.5元, 是“零差率”的话就3.1元左右。”

过去, 老百姓到社区去看病有顾虑, 主要是怕医生水平比大医院差, 《新医改方案》这次提出的“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就是要从机制上调整就诊格局, 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社区”, 从而在三级甲等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建立一个“绿色通道”。南京卫生局局长陈天明介绍了南京的做法:“大医院解决他的疑难杂症问题, 小医院解决他的常见病多发病问题, 这样同时也缓解了看病难的矛盾。”

过去到大医院看病, 岂止是难?!看个感冒上百元、割个阑尾上千元、住次医院上万元“看病贵”也是老百姓多年来一直期待解决的问题。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 但面临着经费不足、自谋生路的压力。过去政府每年投入约占公立医院经费的15%, 其余部分都得靠挣钱自筹。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然出现一些“趋利”行为, “公益性”弱化。一些公立医院中, 药品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大处方、大检查等现象屡见不鲜。

《新医改方案》提出,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明确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 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推进医药分开, 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 只有这样, 才能确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他说:“以药养医怎么来的呢?讲白了就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就给医院放开, 你要给他一些政策, 那就变成什么了?就是医院里使用的药品, 每用100元的药物, 医院可以有15%的加成, 这个加成费可以作为医院的收入, 所以这样就助长了一些我们所讲的过度用药’、不合理用药, 包括不合理诊断, 各种不合理的检查费用等等加上去, 所以, 你说公益性怎么恢复, 牛鼻子你要牵住它, 就是这个以药养医机制要改变, 我们觉得这个一定要做。”

从轰动全国的“齐二药”案, 就可以知道“看病贵”是贵在哪。“亮菌甲素注射液”由齐二药厂以5元出厂价卖出, 经过几次转手, 最后卖给消费者的价格为46.1元。而其中获利最多的一个环节, 是药品批发商5元从齐二药厂拿到货, 以33.84元的价格卖出, 利润率达577%。为挤干虚高药价中的“水分”, 国家发改委曾连续24次降低药价, 但收效甚微。老百姓感受不到药价的下降, 政策措施等于打了水漂。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 直接配送, 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表示, 这样一来, 混乱的药品流动渠道将能得到规范:“因为是整个国家招标, 那么就可以大批的买药, 这样一方面保证质量, 一方面降低成本, 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则认为,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能够保证药物价格的低廉, 保障基本药物的供给。

过去, 我国卫生工作中的“重医轻防”、“重城轻乡”等弊端明显, 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功能弱化, 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1/3能够维持正常运转, 另有1/3甚至瘫痪。2003年的“非典”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

《新医改方案》提出, 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开始, 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并实施规范管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表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这意味着我国居民将不受年龄、地域、职业等限制, 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是实现“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前提, 坚持预防为主, 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卫生投入绩效的最重要手段, 他说:“我觉得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提出来了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这样一个目标, 明确提出把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品向全民提供。享受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是老百姓的一个基本权利, 我觉得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走的一条路。通过政府来组织向老百姓提供公益性的服务, 保障百姓的基本健康。事实上, 从其他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来看, 在医疗卫生领域没有哪个国家说医疗卫生事业是个人责任, 政府不管, 这是找不到先例的。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20世纪80年代, 我国曾一度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 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 以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缓解“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突出矛盾。但随之出现的是, 政府投入不足, 医疗机构趋利明显, 医药费用迅速上涨, 老百姓负担加重。1980年的我国卫生总费用只有143.2亿元, 到2006年猛增到9843.3亿元, 增长了68倍, 同期政府和社会投入却由近80%下降到50%, 个人支出由21%增加到近50%。

《新医改方案》指出, 要坚持政府主导, 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 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 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同时明确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对此, 卫生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张茅表示:强化政府责任是《新医改》中一个明确的方向。政府肩负起规划的责任, 医疗资源的布局就会更合理, 政府投入责任不断强化, 群众的医疗负担就会逐步降低。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届时, 中国之声将为您现场直播。

新医改方案 第4篇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新医改方案,新方案历经三年酝酿、争论终于正式公布。回归公益,推行全民医保……,新医改突显不少新变化,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新方案一推出就引发各方热议,其能否突破医疗问题困境需要时间来证明,本期以“医改”为关键词,解析相关词汇。

全民医保

Universal Health Care

新医改意在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制度,于2020年实现全民医保。

例句:China's planned health-care reforms are in line with principle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 provide equal access to universal health care, WHO head Margaret Chan said.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中国的医疗改革计划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全民医保的原则一致。

Universal health care is health-care coverage that is extended to all eligible residents of a governmental region and often covers medical, dent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

全民医保指一国行政区内所有合法居民均享有的医疗保健,通常覆盖医疗、牙齿以及精神健康保健。

公共服务

Public Service

新医改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国家承担起全民基本医疗的责任,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纳入公共服务提供给全体公民,强化了政府责任与投入。

例句:The core principle of the health-care reform is to provide basic health care as a public service to the people, which strengthen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and requires much more government funding and supervision.

医疗改革的核心原则是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服务提供给民众,这将加强政府责任并要求更多的政府资金投入和监管。

Public services is a term usually used to mean services provided by government to its citizens, either directly (through the public sector) or by financing private provision of services, which is a social consensus that certain services should be available to all, regardless of income.

公共服务通常用来表示由政府提供给公民的服务,(通过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或者通过资助私人服务供给,其是一项社会共识,即无论收入为多少,某些服务都应为全体公众所享有。

加成

Mark-up

新医改方案将逐步取消15%的药品加成,解决中国药品、器械回扣问题,取消“以药养医”,实现“药品零差价”。

例句:The new health-care plan calls for limiting the mark-up that hospitals and drug distributors can charge, and tries to regulate the 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patent and generic drugs.

新医改方要求导限制医院和药商收取的药品加成利润,争取控制专利药和非专利药物之间的差价。

China is also floating a new policy for medical devices that would limit the amount a manufacturer can mark up a product's price.

中国正在计划实行针对医疗设备的新政策,限制生产商对某一产品的加价额度。

公立医院

Public Hospital

公立医院是新医改中的重点与难点,目前已推行试点转制部分公立医院为民营医院,支持民营资本办医等措施。

例句:Public, non-profit hospitals will continue to be dominant providers of medical services, while more priority will be giv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and clinics in cities and rural areas.

公立、非赢利性医院继续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但是城市及乡村地区的社区卫生中心和诊所将享受更多的优先权。

Patients will be encouraged to use mor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and clinics, while public hospitals in big cities will be asked to provide more support to small, local hospitals in terms of personnel, expertise and equipment.

政府鼓励病人多到社区医院和诊所就医,而大城市中的公立医院则需在人员、技能、设备方面进一步支持小型的地方医院。

手足口病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今春手足口疫情(HFMD)再度暴发,公共卫生的防疫体系的薄弱再次引发整个社会的关注,新医改如何解决基层疾控防疫体系的困境,实现“重治疗”向“重预防”的转变也是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

例句:China's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s need more professional medical staff, better infrastructure, and more funds. And a deficient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 in rural areas could become a big obstacle to check the spread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中国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体系需要更专业的医务人员、更好的医疗设施和更多的资金。农村地区不完善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体系是检测手足口病传染情况的巨大阻碍。

Strict disinfec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HFMD within hospital.

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在医院内的传播。

活学活用

Eva: Hi, Tina, you know Guideline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Health-care System has been issued, which had been debated for three years.

伊娃:嗨,蒂娜,你知道《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已经公布了,方案讨论了三年之久。

Tina: Yeah, the health-care reform will alleviate the burden of medical costs, you know nowadays it is too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to see a doctor in China, especially for the poor.

蒂娜:是的,医疗改革将减轻中国人的医药负担,你知道现在中国看病难、看病贵,尤其是对穷人来说。

Eva: That's right; the cost of health care is one of the biggest concerns for poor or even middle-income Chinese, whose savings can easily be wiped out if a family member falls seriously ill. Meanwhile, the public is so angry about the open secret that doctors get kickbacks from drug manufacturers for prescribing their drugs, which helps drive the reform.

伊娃:对,医疗费用是中国穷人甚至中产阶级重大担忧之一,一个家人病重就能轻易花光家庭积蓄。与此同时,公众对医生通过使用某些制药商的药品而收取回扣这一公开的秘密感到愤怒,这推动了医疗改革。

Tina: Thus the new plan strengthen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ies and provides more funding to make health services more effective and affordable.

蒂娜:因此这次新医改就加强了政府责任,提供更多资金使医疗服务更加有效、实惠。

Eva: Whatever, a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it's still exciting that she will have a basic and universal health-care system.

新医改方案学习心得 第5篇

期待已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面世,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也已出台,社会各界对此给予积极肯定。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并大力推广中医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同时新医改提倡预防为主,“防御胜于治疗”,从当初的非典直到今天的手足口病,板蓝根等中药成为热门药品就充分证明了中药在保健和治疗领域的卓越功效,因此,中医药行业的崛起正是众望所归。

中医药以“简、便、验、廉”为特点,在看病贵方面,中医的优势体现在检查费用以及药费上,中医不需要利用大型的检查设备,通过中医辨证看病,这样降低了药费,使老百姓受益。针对老龄化,保健、亚健康治疗是中医特长,在预防、医疗、康复方面也可以拓展中医药的阵地。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

新医改方案明确要求“要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医药进一步分开后,能否真正给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将是我们药师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鼓励积极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药学

服务上一定要成为真正的强项,惟有如此,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温总理讲话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医改的各项工作并发挥药师的重要作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开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

新医改方案主要内容(大全) 第6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卫生环境。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以及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卫生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同时,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等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

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

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

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精选6篇)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 第1篇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政治经济学贾丽武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