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语文六上《12用心灵去倾听》
人教小学语文六上《12用心灵去倾听》(精选5篇)
人教小学语文六上《12用心灵去倾听》 第1篇
新设计
抓主线展开教学,理清思路,感受快乐与幸福
一、感受快乐与幸福。
1、感受汤米的快乐与幸福。
通过苏珊对“我”儿时的帮助的几件事,感受这位从未见面谋面的母亲为“我”排忧解难,使我感到幸福与快乐!
2、感受苏珊的快乐与幸福。
“我”这个调皮的孩子给她带来了快乐,说明苏珊在用心倾听。
二、感悟写法
课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小练笔
假如你是汤米,你想对苏珊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2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句子,感悟汤米、苏珊的幸福与快乐。
2、感受真情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问讯处比较陌生,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结合本课,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到车站的问讯处,实地感受一下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4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交往的过程,感受真情的美好。难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5教学过程
5.1 第一课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用心灵去倾听
设疑导入。
活动2【活动】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安徽省萧县龙城镇郝店小学 田翠英 质疑,导入新课。
什么是“倾听”? 我们用什么倾听? 除了用耳朵倾听,心灵也能倾听,你相信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心灵去倾听》。
感受幸福与快乐。
(一)、感受汤米的幸福与快乐
1、大屏幕出示: 为什么这样说?
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我”指谁? “她”指谁?
2、文中哪几自然段写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1至11自然段)
3、指名读1至11自然段,思考: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当“我”的手指被砸伤时,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我”消除恐惧,指导“我”实施自救。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她耐心地帮我解决。
当“我”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去而伤心时,苏珊宽慰“我”,消除了“我”对死亡的恐惧。
4、品读感悟。
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1—11自然段,用“——”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和大家一起交流。
5、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这哭既是 的哭,更是
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体会“总是”、“耐心”、“一遍遍”。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6、汤米从苏珊的话中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
汤米快乐、幸福,是因为有了像苏珊这样未曾谋面的慈祥的母亲在成长的路途中为她排忧解难。
(二)、感受苏珊的幸福与快乐 大屏幕出示: 为什么这样说?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苏珊快乐、幸福,是因为汤米这样调皮的小鬼让她感受到母爱给孩子带来的好处,而这一切都是用心灵去倾听的结果。(三)体悟:
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卢梭 感悟写法。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
1、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
2、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3、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四、小练笔。
如果你是汤米,你会对去世的苏珊说些什么?请写几句话感激她对你的安慰。
人教小学语文六上《12用心灵去倾听》 第2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用心灵去倾听语文教案优秀设计 第3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与作写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启发学生相象、感悟课文)
学法:朗读法(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感知课文)、练习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背诵(积累语言、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教师活动)
1、教师:同学们都到医院里看过病,当你找不到看病门诊室、检查室、化验室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医院的问询处给患者带来了方便,这体现了医院对病患者的关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认真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去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学生活动)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画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讨感悟(师生活动)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的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教师活动)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要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的我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结构就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人教小学语文六上《12用心灵去倾听》 第4篇
《用心灵去倾听》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感受人间真情”,旨在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感受人间真情,学习如何通过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等来抒发美好情感。
本文讲述“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的交往过程,从幼时初识苏珊,一直写到苏珊离开人世,其中重点写了四次打电话:小时候“我”手指砸伤了,金丝雀死了,长大后再相约,最后一次闻遗言。他们素未谋面,是通过电话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是苏珊的“用心灵去倾听”,形成了彼此间情同母子的美好感情。感情因语言交流而起,情感借语言描写传递,因此文本中的语言描写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在课堂上,我问学生:苏珊用心灵倾听了“我”几次?可能是我的表述有问题,可能是学生听不懂这个问题,无一人回答。后来我又问:“我”给问讯处打了几次电话?分别是因为什么事情?这时候,学生们才开始仔细寻找相关语句。在概括回答时,也能很轻易地回答出来。
关注言语内容,体会人物品质:我让学生读一读苏珊对“我”说的话,问: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知道:她很有爱心,是在慎 重、认真地“想了想”之后,用“去另一个世界歌 唱”来抚慰孩子,用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我”,让“我”不再伤心。
对于苏珊的品质,学生都能很容易地读出来,可见这个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一读就懂。
聚焦照应手法,体会美好感情:这是我在课堂上没有提及的,改正如下:
长大后“我”试着联系苏珊,听到苏珊熟悉的声音,我说:“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她沉默了一会,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生活中,我们和多年没联系的朋友通常会怎么说话?应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模拟,然后让他们对比文中的对话,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合常理。课文中的一问一答都极不合理――问得怪:长大后已经工作的“我”难道还不知道“修理”怎么拼写吗?干吗要这样问呢?答得怪:苏珊完全是答非所问,不说“修理”的拼写方法,却言手指的伤。
这是怎么回事呢?联系上文,发现了言语背后的秘密――照应手法。一问一答,问非真问,答非所问,却都和前文照应,说明多年前的交往一直记在彼此的心中,尽管时隔多年,默契依然,感情依然,读来倍感亲切、动人,而且行文前后照应,更显结构严谨。发现了这一点,学生就能很快就找到文中还有多处照应,比如上例中的`“去另一个世界歌唱”等。
品读概述语言,迁移学习语用:课堂上没有提及,改进如下:
出示文本:
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提问:对比前面的对话,你发现它们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交流后明确:前文是直接引用人物语言,表达时有提示语,人物语言放在双引号中。后文是简要概括人物语言的主要内容,属于间接概述,不用双引号。
教师继续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作者这里要采用间接概述的人物语言描写方法呢?
接着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安排一个语境中的迁移运用,学习间接概述的写法――文章最后六个自然段写当汤米再一次回到故乡小镇,拨通“问讯处”时,接电话的不再是苏珊,是另一个女人,文章用三个自然段直接引用了她的语言。你能将它们转换成间接概述吗?写一写。
学生完成概述练习,然后交流、评议,重点关注称呼以及标点符号的变化,并再次体会表达的不同效果。至此,学生完成了从“认识――实践――迁移”的流程,学会了概述描写。
人教小学语文六上《12用心灵去倾听》 第5篇
一天我被锤子敲到自己手指上。便告诉了小精灵。她让我用冰敷,果真,一下子就不疼了。以后的日子里,我都偷偷的和小精灵聊天,问她一些事情,比如:金丝雀死了,西班牙的首都呀,等等。我知道了他的真名:苏珊。我也告诉了她我的名字:汤米。
长大后,我想认识那个像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苏珊。于是拨通电话,与她又聊了起来。
没想到,过了段时间,苏珊去世了
读完,不禁思绪万千,思潮起伏。在我脑海中念念不忘的还是苏珊临死前的一句对汤米说的话: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对呀,另一个世界,一个被人们称之为天堂或地狱的世界。用人们的话来说,好人会上天堂,想必苏珊应该正在天边的一角看着汤米吧想起从前,苏珊对一个从没谋面的小孩,付出了她母亲般的爱心,直到她离开人世。去世后,还让汤米乐观的对待生活。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用心呼唤心,用爱拥抱爱,人世间一定会更加美好。人间处处充满爱,比如:汶川大地震
记得,有一个母亲被压在废墟之下,当救护人员发现她时,已经停止呼吸了。但人们很快发现她那双如鹰般手臂的下面睡着一个小孩子。救援人们立刻把孩子救出,就在这时,大家泣不成声,原来,母亲发了一条短信给儿子:“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苏珊对汤米是如此,这位母亲对她的孩子也一样。爱,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
人教小学语文六上《12用心灵去倾听》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