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论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论文(精选3篇)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腹腔镜手术,喉罩

压力控制模式 (PCV) 是一种预先设置气道压和吸气时间切换第通气方式, 吸气时气道压迅速达到预设锋压后维持预设压力水平至吸气末。避免了过高的气道压。研究证实喉罩 (LMA) 的PCV能以较低的气道峰压 (Ppeak) 保证潮气量[1,2]。但是关于在胆囊腹腔镜手术中喉罩的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 的比较未见报道, 本实验旨在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心血管影响探讨胆囊腹腔镜手术LMA的PCV和VCV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择期2013年1~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5例, 男27例, 女38例, 年龄35~55岁, ASAⅠ~Ⅱ级, 体重指数 (BMI) 29kg/m2, 无呼吸系统疾病, 无胃食管反流病史, 无心血管病史, 无代谢性异常等疾病。术前禁食≥8h, 禁饮≥4h, 65例患者随机分为PCV组 (n=32) 和VCV组 (n=33) 。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开放上肢静脉, 乳酸钠林格液静脉输注10ml/ (kgh) , 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mg和咪达唑仑0.03mg/kg。麻醉诱导时面罩吸纯氧3min, 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均采用血浆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批号1110206, 人福, 湖北) 输注2min后开始输注异丙酚 (批号101211, Astra Zeneca, 意大利) , 病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 (批号452205, organon, 荷兰) , 辅助呼吸, 1min后LMA-supreme置入 (男选用4号, 女选用3号) , 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ug/ml (Marsh药代学参数) , 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ng/ml (Minton药代学参数) 。确定LMA对位良好后插胃管行呼吸机控制通气 (Primus, 德国) , 测定漏气压 (Pleak) 。VCV组以潮气量7ml/kg, 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 CO2) 维持在30~40mm Hg (1mm Hg=0.133k Pa) 之间, 吸呼比 (I:E) 1:2, 通气频率 (RR) 12/min, 压力限制 (Pmax 30cm H2O) 。PCV组通过调整通气压力, 使Pet CO2维持在30~40mm Hg之间, Pmax30cm H2O, I:E 1:2, RR 12/min。气腹后通气压力两组氧浓度 (Fi O2) 均为100%, 新鲜气流量为1L/min。

两组的二氧化碳 (CO2) 气腹压力设定在12~14mm Hg之间, 头高位15℃。分别在LMA置入5min (T1) 、CO2气腹后5min (T2) 和15min (T3) 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并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Ppeak、肺顺应性 (Cdyn) 、分钟通气量 (MV) 、收缩压 (SAP) 、平均压 (MAP) 、心率 (HR) 。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 (±s) 表示,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1cm H2O=0.098k Pa;bP<0.05 vs同一时间点的VCV组;cP<0.05 vs组内T1;bP<0.05 vs VCV组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65例患者LMA-supreme均一次性成功置入, 无1例胃食管反流、误吸和胃胀气,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参数比较

由表2可知: (1) 气腹前两组的Ppeak和Cdyn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气腹5和15min后两组Ppeak明显升高 (P<0.05) , 但PCV组的Ppeak明显低于VCV组 (P<0.05) 。同时Cdyn在气腹5和15min后也明显降低 (P<0.05) ;与VCV组比较, PCV组Cdy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Pleak和MV于各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 CO2气腹后动脉血p H值降低和Pa CO2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VCV组相比, PCV组的Pa CO2明显降低 (P<0.05) 。两组Pa O2在气腹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两组SAP、MAP均升高, 15min后SAP、MAP仍略高于气腹前,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SAP、MAP、HR在气腹前、气腹后和15min均无统计差异 (P>0.05) 。

3 讨论

LMA-supreme是一曲度固定的双管喉罩, 临床研究证实其能安全有效的用于腹腔镜的手术[3]。Timmermann等[4]研究显示LMA-supreme的Pleak平均值为28cm H2O, 而本实验中两组的Ppeak均小于22cm H2O, 均低于Pleak。Ppeak高于Pleak时有胃过度膨胀的可能, 因此术中应密切注意呼吸管理。

PCV是一种时间切换压力控制模式, 主要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支持。气道压力快速上升至预设压, 并以递减流量波形维持预设压, 维持闭塞的小气道持续开放直到吸气时间结束, 调节气体分布, 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V/Q) , 同时避免了过高的Ppeak对气道的损伤[1,2,5]。麻醉管理中, PCV主要用于严重肺部疾病、避免过高Ppeak的肺大泡以及小儿手术中。本实验中, 在维持一定范围的Pet CO2情况下, PCV的Ppeak明显低于VCV, 与前研究结果相同, 主要是由于气体流量递减方式和气道阻力改变有关[6]。与VCV相比, PCV的另一特点是Cdyn较大, 这与其递减气流、小气道持续开放和改善吸入气体的分布有关[7]。

全麻控制通气下双肺约出现15%膨胀不全, 主要位于双肺的底部, 而腹腔镜手术因气腹使膈肌上抬, 进一步加重双肺底的肺不张和肺内分流[8]。PCV模式使可以肺泡短时间内膨胀, 气体均匀分布, 减少肺不张, 改善V/Q[9]。本实验结果显示PCV组动脉血中的Pa CO2明显低于VCV组, 两组Pa O2无明显区别, 在De Baerdemaeker等[10]在过度肥胖患者的腹腔镜通气模式的对比研究中也显示PCV能更有效的排除过高的二氧化碳。但在本实验中两组的分钟通气量无明显差异, 同时两组Pet CO2也无显著差别, 因此与De Baerdemaeker分钟通气量的不同引起Pa CO2的降低的解释不同。本结果可能由于气腹膈肌升高, 肺底受压, 肺底小气道受压闭塞, 存在动静脉分流和V/Q改变, 而PCV通过递减流量波形维持预设压这一特点使闭塞小气道持续开放, 减少死腔, 充分氧合, 排除过高的二氧化碳。Balick-Weber等[11]的实验中, 气腹前40min先行VCV通气, 继而转换为PCV通气, 结果显示Pa CO2无明显差别, 这可能与VCV的潮气量 (10ml/kg) 比本实验 (7ml/kg) 大, 可能相对大的潮气量能够使受压的小气道开放, 改善 (V/Q) 。

两组SAP、MAP均在气腹5min时出现短暂增高, 这与气腹后短时间内腹内压急剧升高, 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同时循环阻力增加以及手术刺激等造成血压增高。随着二氧化碳吸收和内分泌的改变, 血压有所降低。在本实验中两组的血压和HR无明显区别, 并没有显示出对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影响。

因本实验对象限定在一般情况良好的中青年, 对于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患者是否适合LMA全麻的PCV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arnero AJ, Abbona H, Gordo-Vidal F, et al.Pressure versus volume controlled modes in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J].Med Intensiva, 2013;37 (4) :292~298

[2] Jeon WJ, Cho SY, Bang MR, et al.Comparison of volume-controlled and 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 using a laryngeal mask airway during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J].Korean J Anesthesiol, 2011;60 (3) :167~172

[3] Teoh WH, Lee KM, Suhitharan T, et al.Comparison of the LMA Supreme vs the i-gel in paralysed patients undergoing gyna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with controlled ventilation[J].Anaesthesia, 2010;65 (12) :1173~1179

[4] Timmermann A, Cremer S, Eich C, et al.Prospective clinical andfiberoptic evaluation of the Supreme laryngeal mask airway[J].Anesthesiology, 2009;110 (2) :262~265

[5] Burns KE, Adhikari NK, Slutsky AS, et al.Pressure and volume limited ventilation for the ventilator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 2011;6 (1) :e14623

[6] Edibam C, Rutten AJ, Collins DV, et al.Effect of inspiratory flow pattern and inspiratory to expiratory ratio on nonlinear elastic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3;167 (5) :702~707

[7] Murphy PB, Davidson C, Hind MD, et al.Volume targeted versus pressure support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uper obesity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horax, 2012;67 (8) :727~734

[8] Talab HF, Zabani IA, Abdelrahman HS, et al.Intraoperative ventilatory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atelectasis in obese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bariatric surgery[J].Anesth Analg, 2009;109 (5) :1511~1516

[9] 覃斌, 朱斌.第四代喉罩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3) :427~428

[10] De Baerdemaeker LE, Van der Herten C, Gillardin JM, et al.Comparison of volumecontrolled and 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 during laparoscopic gastric banding in morbidly obese patients[J].Obes Surg, 2008;18 (6) :680~685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论文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以下简称“我院”) 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的58例患有RDS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入选标准: (1) 符合新生儿RDS诊断且需机械通气[5]; (2) 将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告知患儿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新生儿均在生后4 h内入院。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代谢紊乱或其他严重的先天畸形。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入选的58例RDS患儿分为2组:PRVC组 (32例) , 其中男24例, 女8例, 胎龄 (34.50±4.44) 周, 体重 (2.51±0.83) kg;SIMV组 (26例) :其中男18例, 女8例, 胎龄 (34.59±4.21) 周, 体重 (2.35±0.85) kg。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2 机械通气

使用德国产MAQUE Servo-i呼吸机, 以维持患儿的脉搏氧饱和度 (90%~95%)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30~5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和正常的血气值为调节呼吸机参数的目标。当经皮氧饱和度 (Sp O2) <90%和>95%超过30 s时相应地调节吸入氧浓度, , 具体设置如下:

PRVC组:PRVC模式参数设置:潮气量为5~8 m L/kg, 呼气末压力 (PEEP) 为5~8 cm H2O (1 cm H2O=0.098 k Pa) , 吸气时间为0.35~0.45 s, 呼吸机吸气触发压力敏感值为-1~-2 cm H2O, 呼吸频率 (RR) 为30~60次/min, 吸入氧体积分数为 (Fi O2) 为0.21~1.00。

SIMV组:SIMV模式参数设置:气道峰压 (PIP) 15~25 cm H2O (目标潮气量为5~8 m L/kg) , PEEP为5~8 cm H2O, 吸气时间为0.35~0.45 s, 呼吸机吸气触发压力敏感值为-1~-2 cm H2O, RR为30~60次/min, FiO2为0.21~1.0。

注:PRV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P/F:动脉氧分压/肺泡氧分压;PS:肺表面活性物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动脉氧分压/肺泡氧分压 (Pa O2/FiO2, 即P/F值) ;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酸血症、碱血症、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12、24、48、72 h的心率 (HR) 、RR、平均动脉血压 (MABP) 、血气分析变化, 观察两组上机1、12、24、48、72 h的PIP、氧合指数 (OI) 变化, 其中OI= (MABP×FiO2×100) /Pa O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点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的HR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并且在机械通气72 h时接近正常范围 (120~140次/min) ;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HR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466, P=0.000) ;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HR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2.944, P=0.000) ;两组间通气后1 h HR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70, P=0.001) 和72 h (t=52.944, P=0.022) ;两组间其他通气时间点HR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两组各时间点呼吸频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的RR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并且在机械通气72 h时接近正常范围 (35~60次/min) ;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RR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5.269, P=0.000) ;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RR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0.152, P=0.000) ;两组间同一时间点RR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3 两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MABP变化均在正常范围。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MABP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23, P=0.016) ;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MABP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541, P=0.076) ;两组间同一通气时间点MABP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注:PRV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HR:心率

注:PRV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RR:呼吸频率

2.4 两组各时间点气道峰压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PIP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3.362, P=0.000) ;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46.286, P=0.000) ;PRVC组PIP在机械通气1、12、24h、48、72均低于SIMV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70、12.491、8.843、9.959、7.626, P=0.000) 。见表5。

2.5 两组各时间点氧合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OI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OI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526, P=0.000) ;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OI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2.368, P=0.000) ;PRVC组OI值在机械通气1、12、24、48 h与SIMV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RVC组OI在机械通气72 h时低于SIMV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78, P=0.000) 。见表6。

2.6 两组各时间点p H值变化情况比较

机械通气时共测得211个p H值, 其中PRVC组115个p H值, SIMV组96个p H值;两组机械通气时p H<7.35发生率和p H值>7.45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7。

注:PRV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MABP:平均动脉压;1 mm Hg=0.133 k Pa

注:PRV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IP:气道峰压;1 cm H2O=0.098 k Pa

注:PRV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OI:氧合指数

注:PRV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2.7 两组各时间点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比较

机械通气时共测得211个Pa CO2值, 其中PRVC组115个Pa CO2值, SIMV组96个Pa CO2值;PRVC组机械通气时Pa CO2<35 mm Hg发生率 (7.8%) 低于SIMV组 (20.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54, P=0.003) ;两组机械通气时Pa CO2>60 mm Hg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69, P=0.544) 。见表8。

注:PRV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Pa CO2:二氧化碳分压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是由于出生时或生后短期内肺泡功能不成熟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缺乏及肺结构不成熟所致的疾病, 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发绀、呻吟、吸气三凹征及呼吸急促, 可发生呼吸衰竭。X线胸片呈典型的毛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充气征[4]。NRDS是导致患儿需要机械通气, 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等并发症的原因之一[5,6]。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 是指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 由于机械通气因素和肺部原发病共同作用导致的肺组织损伤。VILI包括气压伤、容积伤、切变力伤和生物伤[7]。目前, 新生儿机械通气多采用即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即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损伤最小的方法进行通气, 包括尽可能利用患儿的自主呼吸, 采用自主或部分辅助通气模式、低容量通气、低压力通气、允许性低氧血症、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脑保护策略等多方面, 通常的做法是由自主通气模式→部分辅助通气模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8,9,10]。PRVC独特之处在于确保预设潮气量的前提下, 呼吸机可通过自动连续测定胸廓、肺顺应性和容积、压力关系反馈地调节下一次通气时吸气压力水平, 使气道压尽可能降低[1], 符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要求。PRVC优点是: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调性能好, 可避免应用镇静剂或肌肉松弛剂, 潮气量稳定, 可保证呼吸驱动力不稳定的患者安全通气, 避免压力控制 (PCV) 模式时频繁调整吸气压力来获得理想的潮气量, 降低PIP以减轻肺气压伤的可能[11,12]。

本研究发现, PRVC治疗RDS新生儿中, 两组患儿的HR和RR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并且在机械通气72 h时接近正常范围, 两组患儿的PIP和OI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两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气胸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支气管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之间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提示PRVC和SIMV治疗RDS效果相当, 疗效良好。本文研究发现, PRVC组PIP在机械通气1、12、24、48、72 h均低于SIMV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70、12.491、8.843、9.959、7.626, P=0.000) ;PRVC组机械通气时Pa CO2<35 mm Hg发生率 (7.8%) 低于SIMV组 (20.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54, P=0.003) ;结果提示, 在获得相同的肺氧合水平情况下, 与SIMV模式比较, PRVC模式下PIP和过度通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 RDS新生儿的呼吸支持中, 在获得相同的肺氧合水平情况下, 与SIMV模式比较, PRVC模式下PIP和过度通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 PRVC模式的使用有可能减轻VILI及脑损伤。由于本文研究RDS新生儿的病情大多属于轻中度, 且病例数少, 故仍然需要多中心的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摘要:目的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PRVC) 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通气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新生儿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出生的, 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机械通气58例新生儿, 分为PRVC组 (32例, 采用PRVC通气) 和SIMV组 (26例, 采用SIMV通气) 。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动脉氧分压/肺泡氧分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酸血症、碱血症、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12、24、48、72 h的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平均动脉血压 (MABP) 、气道峰压 (PIP) 、氧合指数 (OI) 等变化。结果 ①58例RDS新生儿均治愈出院。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气胸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支气管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②两组的HR和RR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在机械通气72 h时接近正常范围。两组平均动脉血压变化均在正常范围。③两组PIP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RVC组PIP在机械通气1、12、24、48、72 h均低于SIMV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④两组OI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OI值比较、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OI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RVC组在机械通气1、12、24、48 h的OI值与SIMV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RVC组OI在机械通气72 h时低于SIMV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⑤机械通气时pH值<7.35发生率 (PRVC组为16.5%、SIMV组为13.5%) 和pH值>7.45发生率 (PRVC组为7.8%、SIMV组为5.2%)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RVC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35 mm Hg的发生率低于SIMV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机械通气时PaCO2>60 mm Hg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RDS新生儿的呼吸支持中, 在获得相同的疗效情况下, 与SIMV模式比较, PRVC模式下PIP和过度通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RVC模式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论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5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NICU收治的MAS患儿60例, 其中男35例, 女25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MAS的诊断标准, 且均行机械通气。诊断标准:有羊水胎粪污染的证据, 初生儿的指甲、趾甲、脐带和皮肤被胎粪污染而发黄, 生后早期出现呼吸困难, 气管内吸出胎粪, 有典型的胸片表现 (斑片样影伴肺气肿, 横膈平坦;重症者可出现大片肺不张、继发性肺损伤或肺萎陷表现;可并发纵膈气肿、气胸等气漏) [3]。所有入选患儿入院时均填写家属知情同意书, 经新乡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 一组采用TTV+SIMV+PSV模式, 一组采用A/C模式。TTV组男18例, 女12例, 胎龄 (39.85±1.67) 周, 入院日龄 (9.56±3.35) h, 出生体重 (3.29±4.32) kg, 阴道分娩10例, 剖宫产20例;A/C组男17例, 女13例, 胎龄 (38.65±1.55) 周, 入院日龄 (10.54±4.12) h, 出生体重 (3.26±4.13) kg, 阴道产15例, 剖宫产15例。两组间患儿性别、胎龄、入院日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入选标准: (1) 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MAS诊断标准; (2) 胎龄>36周, 生后日龄<72 h; (3) 出生体重≥2 500 g。

排除标准: (1)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2) 先天性呼吸道畸形; (3) 三到四级颅内出血; (4) 宫内感染性肺炎; (5) 湿肺; (6) 生后严重窒息, Apgar评分<3分。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即行机械通气, 在机械通气的同时予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治疗。

TTV组行TTV+SIMV+PSV通气治疗, 参数设置:吸气峰压 (PIP) 15~25 cm H2O, 呼气末正压 (PEEP) 3~5 cm H2O, 呼吸频率 (RR) 25~45次/分, 吸气时间 (Ti) 0.35~0.5 s, 目标潮气量 (VT) 4~6ml/kg, 吸入氧浓度 (Fi O2) 30%~60%。对照组行A/C模式通气, 参数设置:PIP15~25 cm H2O, PEEP3~5 cm H2O, RR25~45次/分, Ti0.35~0.5s, Fi O230%~60%。

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48 h查动脉血气分析一次, 记录Pa O2/Fi O2、Pa O2/PAO2。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 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气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均在SPSS 19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Pa O2/Fi O2、Pa 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相比, TTV组患儿治疗后6 h、24 h、48 h Pa O2/Fi O2、Pa O2/PAO2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儿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24 h、48 h Pa O2/Fi O2、Pa O2/PAO2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TTV组患儿治疗后6 h、24 h、48 h Pa O2/Fi O2、Pa O2/PAO2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TTV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气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6 h、24 h、48 h P<0.05。

3 讨论

新生儿吸入胎粪后肺和全身会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可导致节段性肺不张、肺气肿、纵膈气肿、气胸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失活, 造成肺萎陷, 加重肺损伤。严重的MAS迅速出现呼吸衰竭, 造成全身情况恶化。国外资料统计, 至少27%的MAS患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 通过机械通气保证机体有效通气, 迅速控制肺部炎症, 使呼吸肌达到充分的休息。MAS时常存在通换气功能障碍, Pa O2/Fi O2、Pa O2/PAO2是反应肺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国内研究报道, 小潮气量通气治疗MAS, 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也有报道, 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治疗MAS优于常频SIMV通气方式, 但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容量保证在治疗M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该研究TTV组治疗后Pa O2/Fi O2、Pa O2/PAO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TTV+SIMV+PSV模式通气治疗比A/C模式治疗MAS效果更佳, 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肺泡的通气功能, 促进CO2和O2的交换, 使患儿因缺氧引起的各种症状更好得以改善。TTV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气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36, P<0.05;χ2=4.026, P<0.05) 。结果与国内研究一致[8]。

传统的A/C通气模式在治疗MAS时常需要较大的PIP和较大的VT, MAS时肺部病变不均一, 过大的PIP和VT可使过度扩张的肺泡进一步扩张, 导致气漏的发生。TTV+SIMV+PSV通气模式不同于A/C模式, 先选择SIMV模式, 患儿自主呼吸在触发窗内时机械给予支持。然后选择PSV, 使不在触发窗内的呼吸也达到压力支持, 根据患儿肺顺应性情况, 设置支持压力, 可设PIP的20%~100%。然后选择TTV, 呼吸机传送所设置的潮气量, 吸气容量增加, 以补偿漏气, 一般设置20%, 避免过度补偿引起气漏综合征。呼吸机能自动连续监测胸廓/肺顺应性和容积/压力关系, 并据此反馈调节下一次的吸气压力, 使呼吸道压力水平尽可能低, 减少正压通气的气压损伤[8]。

该研究证实TTV+SIMV+PSV通气模式和传统的A/C通气模式相比, 能更快改善MAS患儿的氧合, 疗效优于传统的A/C模式, 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气漏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Anwar Z, Butt TK, Kazi MY.Mortality in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in hospitalized babies[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 2011, 21 (11) :695-699.

[2]Qian L, Liu C, Zhuang W, et al.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a12-month clinical epidemiologic study from 2004 to 2005 in China[J].Pediatr, 2008 (121) :e1115-e1124.

[3]邵肖梅, 叶鸿瑁, 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98-401.

[4]Hofer N, Jank K, Resch E.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a 21-years&apos;experience froma tertiary care center and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redicting disease severity[J].Klim Padiatr, 2013, 225 (7) :383-388.

[5]赵玉祥, 戴艳, 季东林, 等.小潮气量通气联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足月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 2013, 31 (2) :123-125.

[6]孙梦思, 吴颖, 袁高乐, 等.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临床症状, 2013, 14 (10) :80-82.

[7]毕仲江.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3) :37-38.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论文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论文(精选3篇)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论文 第1篇关键词: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腹腔镜手术,喉罩压力控制模式 (PCV) 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