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精选6篇)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 第1篇

撰写申报书的基本过程

(1) *选题:立足于单位的专业基础和前期研发工作,确定项目及研究内容。并围绕其内容深刻思考一段时间。要有基础,避免“白手起家”。鼓励联合申报。

草拟研究大纲。仔细阅读,体会其中心思路所在。 查阅有关中外文献,尽可能参考近五年的,尤其要关注发明专利和核心期 刊。 确定项目名称,名称要准确、规范、简洁,不能太长。一般少于 20 个字。 撰写申报书的基本过程

(2) 一旦确定落笔时,尽可能不要中断地一气呵成写出,暂不考虑修改。 然后进行修改、润色,也可请人审阅修改或提出意见。 反复审阅、反复修改,并准备附件材料。 懂得客观表述和闪现亮点之间的分寸把握,要善于运用附件材料达到佐证 和呼应的效果。

申报书包含的内容 :题目及问题的提出,立项依据(概况和发展趋势、研究目的和意义、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 ;研究内容(开发内容、关键技术、特色和创新、技术经济指标)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工作基础和条件(知识产权等) ;预期的成果、计划实施进程 。

一、为什么做?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你要做的事情有意义吗?

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 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 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避免“宏大”、空洞、不着 边际、泛泛而谈。

二、做什么?

1.首先要根据企业和个人实际情况,思考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2.你如何界定要做的事情范围?范围大小要合适。

3.围绕思路深入查阅相关文献,相关核心文章和发明专利,并和前期工作相 结合。

4.内容符合题意,否则进行修改。

三、怎么做?

1.草拟一个方案框架,或是提纲;

2.把你要做的课题的基本技术路线画出来,先把关键环节标出来即可;

3.边做边考虑“这样做可行吗”,然后将研究对象、具体方法、操作程序等 具体勾画出来,不要急着“一步到位”; 4.仔细想想,方案有纰漏吗,有矛盾吗?

四、可行吗?

1.草拟计划期间就要反复考虑“这么做可行吗?”

2.与以往承担项目的关系?

3.物质条件有否保障?经费、仪器、设备、原辅料。

4.人员有否保障?帮手、部门的协调等。

5.领导重视吗?要及时互相沟通。

6.时间许可吗?两年时间如何分配。

7.知识产权问题:能申请专利吗?已申请专利的能在项目完成时获得授权 吗?

五、资助的回报是什么?

1.预期成果及效益

2.成果形式:发明专利;样机、小试。

3.成果作用:攀升跨越、核心技术和竞争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等

4.效益:经济、社会

六、怎样考核?

1.计划进度安排,按时完成。

2.考核指标,填写时要慎重考虑,避免为获得立项而提出过高指标要求,待立项后又想中期修改。

基本要求:

1、封面:即“脸面”,要干净、好看,包括专业领域、研究类型、课题名 称、单位、负责人、推荐单位、电子邮件、电话邮编等。

2、信息表: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按要求书写规范。

3、立论依据:首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巧妙道出其中的不足,再谈 研究目的、意义, 然后提出个人研究内容, 若以自己研究基础作铺垫, 效果更好。

4、立论依据部分很关键,因此要求文笔通顺流畅、语句严谨、结构合理紧 凑、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5、依据部分里应注重体现课题的创新性, 但忌慎用 “国际领先、国内先进、填补空白、迄今未见报道”等词句。 6、作创新推测要有依据,不能主观推断,空洞无物。创新性描述可在不同 部分体现出来。

7、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可设 1、2、3

(2)研究内容:要作什么

(3)研究方法:怎么做

(4)技术路线:用框架图或序列叙述法

(5)年度计划:详细些好,以 3 个月为一单元

(6)成果形式:专利?样机、小试?

8、研究基础:原有工作基础、工作积累、已有成果、具备的实验设备条件、人员力量、尚缺乏的实验条件等。 申请人和主要成员要列出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9、经费预算:包括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设备改造费、加工费、燃料 动力费、管理费等。要求预算 合理、依据充足、条目详细、额度准确、不要贪 大、不要过少。

10、其他:应简要说明申请人的研究经历,过去作过的课题,资金资助情况 等。

注意事项:

(1)申报书形式审查非常重要,所以书写要工整清晰、无错、完整;

(2)项目研究人员组成结构合理;

(3)深刻理解有关项目通知和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精神;

(4)可行性分析上要体现可操作性;

(5)研究方法上要注意科学合理性。

(6)研究周期不宜过大;

(7)周密审阅,反复修改,参考中标任务书,或请“高手”过目;

(8)竞争激烈,心态平衡;

(9)避免弄虚作假。一旦发生问题,影响长远利。

(10)在原工作基础上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思 考,切忌匆忙或无准备地落笔;

(11)申报类别有讲究,须慎重;

(12)仔细参阅申报书填写要求;

(13)注意梯队搭配合理;

(14)注意参加实验工作时间安排合理;

(15)每一项栏目要填写得丰满一些,不要潦草 几行了事;

(16)近几年申报书字数有增多趋势,尤其是立 论依据部分;

(17 )一般倾向于资助具有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故新起步项目应慎重申报;

(18)实际应用前景看好的关键性技术项目越来越受到青睐;

(19)与企业联手,并能与社会经济效益挂钩的项目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20)高新技术项目受到关注,但并不一定是高精尖仪器的检测项目,主要 指跨专业的结合;

(21)所谓“经检索,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的提法令人质疑,国际上没人 做过的事情,可能就是行不通或是无价值的东西;

摆正心态问题:

毕竟,立项与否基本上体现出项目水平,没有必要怨评委不懂你的专业。 企业若没有前期工作基础,应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签订合同,联合申报。 一次不成功,明年应继续申报。要有磨砺和恒心,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 第2篇

研究者申报项目首先要填写申请书,申请书是专家评议、计划部门审批的主要依据。因此,申请书的填写非常重要,申请书内容的填写也是申请者知识和理论水平及其研究能力的体现。撰写好项目申请书,是搞好项目研究的第一步,也是研究者必须掌握和运用的研究工具。

第一节 科研项目申请书概述

一、概念

科研项目申请书是将准备研究或正在研究的研究项目写给主管或资助部门,以期得到主管或资助部门在经济、设备和管理等方面支持的书面申请。

二、作用

项目申请书的作用有:1.申请者通过申请书向有关主管部门陈述申请研究理由和需求事项,以此获得评审通过及取得支持;2.申请者在完成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作为有关主管部门指导检查、督促和鉴定工 作的基本依据之一;3.申请者在开展研究的每个阶段,作为布置和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书。

三、特点

根据项目申请书的作用,申请书撰写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价值性

价值性是指研究项目应具备的最基本理由。项目申请书必须充分论证其研究项目的应用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学术价值。项目所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实践,或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或科学研究 方法具用明显的推动作用,有助于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

2.计划性

计划性是指项目申请者对研究项目的研究进度和项目经费的预算做出的具体安排和措施。计划的内容包括:

(1)研究人员安排;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参加人员情况;研究人员的具体工作分配和协作情况。

(2)项目研究过程的预先安排,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预计完成时间,如何提交阶段成果以及最终成果。

(3)研究项目经费总额及计划支配情况。在撰写计划时必须有循序渐进的思想,条理清楚,阶段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可行性

可行性指研究项目所依据的理论和事实的根据是科学和客观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合适的;研究经费的分配是合理的;有充分论证表明研究者对其研究项目的实验条件和研究能力都是基本成熟的。

第二节 如何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

一、立题

立题亦称命题,即为一研究课题拟定一最适当之题目,作为该项研究的课题名称。这个题目是科研项目的总纲或其指导中心,也可以说设计中的全部内容皆由此而发,假说、实验、措施等皆为此而设,因此它必须是整个科设想与过程的高度浓缩物。一个好的课题名称,能使人对该项研究工作一目了然、不仅可知其目的、内容和主要方法,甚至透过题目还能看出其假说的科学性。欲达此目的,立题必须力争做到鲜明、具体、确切,若能同时反映出“立意新颖”则属更佳。

目前,有些科研项目的立题尚不够理想,其中最常见的毛病,不是题目过大就是笼统模糊,有的甚至使人观后不解其意或者文题不尽符合。

在拟定某些(而不是全部)研究课题的名称时,可适当考虑采用下列形式:

立题 = 处理因素(具体而不含糊)+受试对象(明确而不省略)+预期效应(限定而不笼统)+工作定性(适当表达留有余地)

当然,大的研究题目亦并非绝对不能成立,如果确是从宏观出发制定一项大的科研计划,其题目必然也会很大;但此类题目毕竟是属于战略性的,其下一系列分题仍需各有一战术性的题目名称。战略性题目是总的探索方向,战述性的题目则是一个个具体的进攻目标。

二、前言

有的科研项目书专门设有这一项,并明确规定应该填写的内容;有的则以“简要说明”代之,其性质与前者基本相同。许多科研项目书内虽无此项要求,设计者也常主动加上一段,称为前言、引言、序言或绪言。这一小段文字主要是引导文章开端,起“破题”作用,在一段文章中往往是不可少的,但在科研项目书中(特别是填写式的)若无此项目则完全可以不要,可直接入手一开头就写“立题依据”。

三、立题依据

此项内容要求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应该着重说明选定此一课题的出发点以及主观与客观的条件是什么,选题的独创性、完成的可能性及其实际意义(实用性)如何。有些科研项目在填写本项时,不是内容过多就是文字太少,叙述往往过于简单或较为抽象。应该认识到,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的办法,对于争取课题的批准是不利的,选题依据若不充分,课题的成立就很困难。在陈述客观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情况时,应该实事求是,而不要用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事实。几乎任何人都不会说自己研究的课题客观上不需要,但也不要动辄就把“迫切需要”或“急待解决”之类的词汇拿来作为“依据”。人们常常会对这些空洞的说法提出疑问,其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具体而不抽象,摆出事实,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四、国内外现状

国外现状与国内现状应分别叙述,不要忽外忽内搅在一起。先以数语简要交代一下有关该问题的历史沿革并非不可,但没有必要作过多的久远追溯。文字不宜过长,亦无须把外国人的话都重复一遍,重点是介绍有关这一问题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状况。

把握好本项内容的关键在于“全”和“新”两个字。即全面掌握情况,除日常所见到的一些资料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定题之前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文献查阅并广泛收集信息;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时间上的和认识深度上的比较,自然可以了解到哪些成果或结论是新的和最新的,这就是现状。

然而,有些研究者未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常常是随便找几篇近期文献,便以此为据作为“国内外”现状加以介绍。由于文献的查阅面和收集范围很窄,所了解到的情况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较的余地也不会太多,自己选定的课题是在创新还是在重复他人早已做过的工作,实无把握。一旦有人指出:“该问题早已有了结论,请阅某年某期某刊某文”,这样一来不仅现状“失真”,整个课题设计就等于一张废纸。

五、目前水平与发展趋势

前一项是要求摆出已有的客观事实,这一项则要求陈述自己的主观见解。因此,重点是对最近的一些同类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推测将要出现的势头和指出未来的方向。例如,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当前在同类研究中有何不足之处,有无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或结论,有待进一步阐明或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知识的空白点在哪里,推进或发展此一问题的关键何在,等等。在推测未来时还应指出,最近有关本课题的动向是什么,都有些什么新的苗头,正在朝哪方面前进,发展速度如何;有时还需要对当前的某些发展趋势做出估价和判断,是应该努力追赶或超过,还是应该改变研究方向。这些都需要以高度的洞察力进行观察,并用冷静的头脑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当然,所有这些认识和见解,均应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呼应起来。遗憾的是,在某些科研项目中常将本项内容与前述国内外现状合二而一,也有的是将前一项中的部分内容在本项中加以重复,或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客观事实与主观见解搅在一起,很难使人看出研究者的认识与判断究竟如何。这些不足之处,往往可以反映出设计者在思路上不够清晰,或者是思维上的懒惰,应该注意克服。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包括阶段的和最终目标,即该项研究工作的段落和终点。因此,在此项中应着重说明这一研究课题最后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研究中将分作几个步骤,都需要做些什么,拟从何处入手,重点研究哪个侧面,主攻方向是什么,到达哪一步或什么程度算是完成,将出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等。总之,要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十分清楚地规定出自己的研究任务。

七、研究方法

这是科研项目中一个重要的核心部分,全部内容都旨在说明“如何具体地进行研究”,因此这一项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指导整个实验过程的重要依据,是达到研究目的的一项重要保证。实验设计要为验证假说选择一种最佳方案;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换取最大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正确的实验设计指导下,可使实验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取得更多的数据资料,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设计方案的类型有多种,采用哪一种最合适,主要取决于研究的内容与目的。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案,均应重点说明受试对象的种类、选用标准、抽样方法、样本含量、对照分组,处理因素的性质、质量、强度、施加方法,效应观察的项目或指标、检测方法、判断标准,以及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和统计学处理方法等。为实验所制定的操作规程和记录表格,亦应在本项内容中加以说明,具体的条文和格式可附于科研项目书之后。

总之,研究方法或其实验设计,就是针对题意并遵循科研三原则(重复、对照,随机化),对科研三要素(对象、因素、效应)进行合理安排的一个过程。有关科研三原则和三要素的一些具体问题,将在后面另设一章进行专门讨论。

八、现有研究条件

研究条件主要指人员条件和物质条件两个方面。人员条件包括研究组成员的数量与质量,特别是科研工作经验、现有技术水平和能投入该项研究的时间,本项只要求重点介绍课题负责人的主要情况,例如在医学科研方面曾做过哪些工作,在与本课有关的方面都做过些什么等;其他一般情况以及研究组的其他成员,可在另一项“组织与人员”中介绍。物质条件包括仪器、设备、材料、经济力量以及研究对象(包括实验动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本项研究所需之仪器和设备是否齐全或基本具备,其性能如何,精确度有多高、可供使用的程度有多大等亦需作一说明。一些较大的研究课题,还要说明有无专门的实验室或其他实验措施。若为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必须清楚交代本单位现有床位数、年均住院病人数以及病种构成指标概况等。如果是一项跨单位的协作研究,则协作单位的现有研究条件亦应一并提供。研究条件是保证完成课题的重要基础,因而在课题审批的过程中对于此项内容亦颇重视。有些设计者在陈述现有研究条件时,总是想把情况说得好一些,旨在表明完成设计中所列各项内容问题不大,目标可望实现;但在仪器设备方面有时也会产生一种矛盾心理,因为此项内容与请求资助的经费金额有一定的制约关系。若仪器设备完全齐备则申请经费过多缺乏理由,若仪器设备不足又唯恐因现有研究条件不够而课题难获批准。科研人员想通过课题研究为自己的实验室建设多增加一些仪器设备,这种心情和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科研经费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还是实事求是。

九、计划进度指标

本项内容要求说明两个问题:1.完成整个研究课题所需要的时间;2.几项主要工作的具体进度计划(各研究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时间)。制定出这种指标,既便于有关方面随时进行检查,又有利于研究组各成员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对于督促课题的如期完成很有好处。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 第3篇

大多数工程师在撰写需求文档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逻辑讲清楚。这实际上是从自身出发的一种思维模式。所谓的讲清楚,是自己认为讲清楚了,因为自己本身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只要写下来的是对的,那都属于讲清楚了的范畴。但自己认为得讲清楚未必等于读者的讲清楚了,读者由于原来对该事物没有认识,或者虽有认识但有些偏差,因而,当读者通过文档收获的东西不完全等于写者想表达的所有内容时,就不能定义为讲清楚了。笔者建议,在撰写需求文档时,要用目标读者的角度去衡量怎样把事情交代清楚,怎样能够让目标读者方便阅读、方便理解。做到心中有读者,就能使得软件项目需求文档的质量不断有提高。

2 需求文档的涵盖范围

一般情况下,需求文档用需求模型和以用例为主体的文档相结合来表现。模型可以给读者以清晰、明确地主观印象。但因为其抽象性,不能把所有信息表达出来,更需要以文字解说的方式来补充。当一堆信息丰富的文字不分轻重缓急放在一起呈现给读者的时候,读者体会到的是杂乱,需要花很多心思去理清关系。用例在这时就应运而生,它能够帮助编写者很好地组织信息,也可能帮助阅读者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用例是需求,如果编写恰当,用例可以准确地对系统必须要做什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另一方面,用例不是所有的需求,用例部详细地描述外部接口、数据格式、业务规则和复杂的公式。用例只是需要收集的所有需求中的一部分,虽然这一部分非常重要,但毕竟仅仅是一部分。业务规则、词汇表、性能目标、过程需求和许多其他方面的东西都不属于行为需求之列,因此不属于用例的范畴[1]。本文的需求文档是一个泛指,泛指所有和需求有关的文档,包括用例、业务规则、词汇表等等。

3 需求文档的两难境地

笔者在一家公司的软件部门工作7年有余,参加过5个以上不同的软件项目组,更观察了超过10个以上公司内外软件团队的工作。目前软件团队中需求文档的读者主要是用户、客户;系统分析员、需求分析员;软件开发者、程序员;测试员;项目管理者等。方方面面的人员对于需求文档的不同要求,加上需求工程师们对自己撰写的文档的一些认识和要求造成了需求文档的一些两难境地,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

现象一:用户代表们看完所有的厚厚一叠需求文档(主要是用例)后,觉得很茫然,好像文档所叙述的内容都没有问题,但对根据文档开发出来的软件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并没有把握。

现象二:开发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们总是反映需求文档不够细致,不能体现到每个按钮、每个字段的要求。对开发和测试工程师们来说这些信息确实属于需求的一部分,而对于需求工程师们来说,这样的文档撰写、维护所耗费的精力实在是无可估量的。在一些没有专职的系统设计师的团队中,需求工程师要拿捏尺度,在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中寻找平衡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象三:在开发团队中做熟的一些工程师们,希望每个迭代的文档更有针对性。如果每个迭代的需求文档都是在之前的需求文档上的叠加,那么他们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把那些修改之处找出来。然而,当需求工程师们,顺应大家的要求,按迭代周期撰写需求文档时,新近加入的工程师们又抱怨连连:他们没有办法,看到系统到当下最正确且及时的情况以文档来反映,当他们从薛蓓燕:心中有读者论软件项目需求文档的撰写

0.1,0.2版本的文档阅读到0.5,1.0时,赫然发现之前所阅读并记忆的很多东西其实已经完全被摒弃或者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也有可能当他们读到1.0版本时,已经不记得0.2版本写了什么了。

现象四:需求工程师们把需求文档看成是一个累赘,对他们来说分析清楚需求,是一件很有挑战的工作。然而,撰写需求文档,只是一个很枯燥的工作,看上去全然没有创造性,反而吃力不讨好没有最好的文档,总有人有不满意见。在撰写新文档上,需求工程师们可能受到流程控制、实际需要而忙碌工作于文档上,但对于一些需求变更,或者对于需求文档中二义性词句的修改,就显得不那么按部就班。由于工业化的软件开发有很多进度的要求,造成文档评审的效果和结果都有些折扣,如此一来,需求文档更成为一种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实,对于需求文档,方方面面的意见实在太多太杂,举不胜数。然而,需求工程师们就真的在需求文档行这道坎前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把需求文档的撰写看作是需求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把需求文档的质量看作是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体现,需求文档一定能有起到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有作用。

4 高质量需求文档的衡量标准

需求是一种知识,知识在被转播的过程中需要一种用载体来呈现,需求文档正是这样一种载体。如果需求本身在获取的过程中已经出现质量问题,那么需求文档质量再高也只能反映有缺陷的需求;反之,如果编撰需求文档的能力非常低下,那么高质量的需求在别人眼中就成为残缺不齐的需求。因此需求文档的质量要求和需求本身的质量要求实际上是一致的。两者密不可分。

对于需求和需求文档,目前普遍的认识是要具有以下特性,或称之为高下的衡量标准[2]。

1)完整性:不能遗漏任何必要的需求信息,需求本身是要完整的,而需求文档也要完整地表述需求。

2)一致性:需求之间要不相矛盾,在文档的字里行间也要保持一致。

3)可修改性:需求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这是无可奈何的现实,需求文档总是体现需求,因此需求文档必须是可以被修改的。

4)可跟踪性:应能在每项软件需求与它的根源和设计元素、源代码、测试用例之间建立起链接链,

5)作为文档,可阅读性、可维护性、无二义性也都很重要。

6)可阅读性:一般说来,第一眼看去版面规整、长度适当的文档是读者愿意阅读的。再看内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能容易抓住重点的文档是读者在初读之后还愿意继续往下读的关键。

7)可维护性:相同的内容如果无数次的出现并散落在文档各处无疑会给文档的长期更新带来隐患,可维护性反映在维护文档的人能够很容易的知道应该更新文档的哪些地方并且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去更新。

8)无二义性:文字的魅力在于丰富多样,而文字的挑战同样在这里,如何让读的人接收到写的人想要交代的信息,不多不少刚刚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5“想着读者”撰写需求文档的建议

建议一:每个文档或每段文字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读者

为了减少维护文档的工作量,有些需求工程师喜欢用一个文档记录所有需求相关的信息。这当然不是不可以,但上文提到,需求文档的读者其实很多,用户、客户、系统分析员、需求工程师、开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项目经理等[3]。事实上,每个角色看文档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各自对文档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从“为读者着想”的指导思想出发,高质量的需求文档,需要让读者一眼就能明白哪些是他关心的内容,他需要详细阅读,哪些是写给其他角色看的,他可以跳过不看,而不是等他读完了才发现这些信息和他无关。也就是说,即使只有一个需求文档,在文档中间也应该很用明确的标识来标记目标读者是谁。

当然,如果有些目标读者关心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完全没有必要硬把所有内容放在一个文档里。因为那样会造成文档的冗长,极其容易让读者没有耐心去看。

建议二:利用模板,但不要被模板束缚

无论是RUP,IEEE还是Vorath,都提供了软件开发文档的模板,其中就包括需求相关的文档模板。模板是可以也应该根据项目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裁减的,这是业界普遍认同的。但是随意翻阅一些软件项目的需求文档,尤其是通过了CMM/CMMI Level 3或更高级评定的软件项目,不难发现,文档中很多方面的内容流于形式。例如用例目的(Objective)大多都是“通过这个用例用户可以****”,****就是用例名或其近义词,又如,在系统响应速度的要求中,大多数都是“3秒内”或“平均3秒,最坏情况5秒”。这样的需求文档实际上是没有质量的。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需求工程师觉得没什么可写,但又必须填一些内容。

事实上,在撰写需求文档时,发现任何一个段落(Section)的内容经常不知道怎么填,而随手写一句话或几个词的时候,就应该把问题拿出来分析。探讨一下这个段落是不是真的有用,那个角色会关心这个段落,是不是可以不要这个段落,如果还是有保留意义的话,那应该怎样写才能起到该段落的作用。如讨论对系统响应速度的要求,需求工程师们就会发现,在商业系统中,数据量对系统的响应速度影响很大,因此,宽泛的说3秒完成一个动作是不合适的。相反,需求工程师应该详细给出诸如“70%的集装箱装载的货物在100种以内,要求3秒内用户可以在系统界面上看到集装箱内的全部货物信息,100-200种货物的集装箱信息要求在5秒以内显示,若货物条目超过200条的情况系统可以不考虑。”

建议三:多些业务信息、假设(Assumption)

描述事物的方法无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描述对的情况,把对的信息一条条叠加,就能看到对的事物的全貌。第二种是描述排外情况,把世界比作一个大空间,那些排除出去的以外就是人们需要的事物了。大部分情况下,需求文档都用第一种方法来描述需求,即需求是什么。然而,世界太大,每一件事物可以从许许多多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而需求文档是有限的,人的思维也有一些定式。因而需求文档一定做不到完美无一遗漏、一网打尽。这时候,建议用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来对需求进行描述,就会更好。

假设信息实际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根据投资回报率理论,系统目标解决80%的业务,而不是100%,因此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很有可能在需求讨论的时候已经有决策,即不需要系统处理这些情况。其实这些排外情况也是需求的一部分。应该要在需求文档中得到体现。笔者接触的很多项目都忽视了这点,因而造成日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用户和开发团队产生分歧,用户觉得是系统缺陷,而开发团队觉得需求就是如此,但苦于没有文档作证。

前文的例子中,“70%的集装箱装载的货物在100种以内”就是对“对的”需求的描述,而“若货物条目超过200条的情况系统可以不考虑”就是一种排外情况。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让开发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知道应该怎么进行。

多描述业务还有几个好处[4],其一,业务其实很少改变或者说改变得很慢,但系统是很容易就需要改变的,多描述业务实际上可以降低文档的维护工作量。其二,尤其对于商业应用系统,如果能够尽可能的让开发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明白业务是怎么回事,那么开发工程师可以从需求中看到业务,在进行设计、编码的时候,为业务长远的发展预留空间,而质量工程师可以更多地设计符合80%业务的测试用例,而不仅仅按照测试理论来设计测试用例,那么这样的测试能够更有针对性和效率。

建议四:规范用词,提供适当的阅读指南

大部分关于用例模板、需求规约模板中都有“词汇表”这个部分,的确这是一个规范用词的做法,词汇表实际上也是对一些专有名词进行注解,以方便读者理解。然而,用词的规范,应该不仅仅只是专用名词、术语,更可以推广到动词和句式。

需求文档作为技术文档的一种,和普通文艺作品截然不同。文艺作品讲究重复强调主题,但又需要用很多不同的近义词来凸显主题。而作为技术文档,同义词只会引起一些敏感的开发、测试人员的疑惑。例如“编辑Edit”、“更改Modify”、“修改Amend”、“维护Maintain”究竟在文档中表明一个意思还是各有不同,的确是一个值得揣摩的问题。需求撰写人的随意用词会给认真的读者带来很多遐想空间,这在文艺作品来说可能是一种效果,然而技术文档不需要。如果需求文档撰写人对这些近义词的用法能够有一个说明,并且在所有文档中保证用法一致,那么无疑会受到读者的好评。因为这样一致的做法可以确保无二义性的产生。

需求文档在句式上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来规整[5]。比如,表示用户想要开始进行某项操作时,不写成“用户进入**菜单”,而写成“用户想要进行**操作/工作”。那么,当一份文档里第三次出现这个句式时读者就能直奔主题,直接阅读中间是什么核心内容,而不再需要阅读前后的辅词。

其实,这样做同样能给需求文档撰写人带来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在撰写需求文档的时候,一个词可以表达一种确切的含义,甚至可以超出词语的本意,而不需要每次洋洋洒洒重复介绍;同样的句式可以把重点放在主题上,让工作更有效率,在以后的维护中,也可以用工具帮助查找同样的词或句式,保证没有遗漏。

建议五:善用各种工具进行版本管理

由于需求文档的可修改特性,文档的版本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专门用于文档管理的工具有VSS,Sharepoint等,但是没有这些专业工具并不表示就不能进行文档的版本管理了。Microsoft Word加上合理创建文件夹结构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文档版本管理的难题。

对于文档版本的管理,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总能找到最近的一个版本,也就是最后更新的,这个文档能够给任何团队外的咨询者或者团队中的新成员以足够的信息,所谓最后更新,即能够在没有任何修改或情况说明的情况下,提供文档让需要者去阅读,而不会因为某些需要者提出要求才去修改更新文档。二是能够快速定位某年某月的某个版本究竟有哪些改动,改动之前是怎样的,改动之后又是怎样的。如果哪个版本恰巧和软件产品的一个发布版本吻合,那么开发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们实际上只要关注那些改动的部分就足够了。换言之,达到以上两个目标就很好地解决了现象三种的两难境地。

善加使用Microsoft Word中的Track功能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当决定文档需要保留一个版本的时候,就应该把当前的文档另存,并修改文件名,增加版本信息,例如“需求规约v2.3.doc”。而主文件名保持没有版本信息的状况“需求规约.doc”。当开始新一个版本周期v2.4工作的时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全部接受(Accept All changes in document)上一个版本所做的所有改动,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文档修改。如此一来,所有v2.4的更新都会被Word记住,以方便读者在需要的时候,通过(showing markup)或修改区域(Reviewing Pane)进行快速寻找定位。此外,不建议每个版本周期创建一个文件夹,存放该版本所有文档的做法。因为有些文档可能由于该版本没有被改写而不会出现在该文件夹中,造成被人忽视,或找不到的情况。建议文档可以在一个文件夹里全部找到最后更新版本,同样在这个文件夹下,可以找到被归档的以往的版本文件。

6 结束语

近年来,敏捷过程、敏捷文档是被广泛提及和研究的论题。然而,敏捷的提出并非打着“敏捷”的幌子逃避文档的编写、管理的问题[6]。笔者以为,敏捷,实际上指的是敏捷的撰写文档,还要加上敏捷地阅读文档。

关于如何提高需求文档的质量,其实还有很多小建议,例如从文档排版角度如何提升文档的可读性,从文档结构角度应该要提供一个文档指引,从文档管理角度如何使用文档之间的相互链接(文件夹有进行整理、移位的可能)等等。

真正做到心中有读者,在编撰文档的时候,应该总是考虑读者想看什么,怎样可以快速看文档,怎样可提高文档的有效利用率却又不过分地夸大一个文档的作用,诸如此类。能够用这种服务的心态去编写需求文档,一定能编撰出高质量的需求文档,为整个软件项目成功做好第一步。

摘要:在软件项目走上工业化流程的今天,软件工程中需求工程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需求工程中需求文档的撰写,一直是做好需求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当前软件项目团队中集中体现的用户、开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对需求文档的不满,结合需求工程师自身在撰写和维护文档上工作量的考量,提出在编撰软件项目需求文档时应该始终怀揣着读者的需要,从而更好地编撰可读性高、高度清晰完整、可维护性也高的需求文档,使得软件产品的质量能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得到保证。

关键词:软件工业,需求文档,高质量

参考文献

[1]Cockburn Alistair.Writing Effective Use Case[M],Addison-Wesley,2000,15-30.

[2]Wiegers Karl E.Software Requirements[M],Second Edition,Microsoft Press,2003,25-38.

[3]Rüping Andreas.Agile Documentation:A Pattern Guide to Producing Lightweight Documents for Software Projects[M],England:John Wiley&Sons,2003.24-46.

[4]Von Halle,Barbara.Business Rules Applied–Building Better Systems Using the Business Rules Approach[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2,12-15.

[5]Adolph Steve,Bramble Paul.Patterns for Effective Use Cases[M],Boston:Addison Wesley,2001,6-8.

[6]Robert C.Martin.邓辉译,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如何申请艺术家驻留项目 第4篇

非常实用的驻地计划网站,在RESIDENCIES项目的下拉菜单中,List of Residencies会带你进入驻留艺术家计划一览表,UpcomingDeadline会显示那些即将截止报名的项目。List of Residencies的子页面Search for residency中,你可以根据不同类别来筛选驻留计划信息,包括关键词、国家、媒介、是否携带伴侣、时间甚至工作语言、住宿方面都可以进行细致划分。

Artist in residency同样可以帮助你找到艺术驻地计划,在Air Related里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种类的艺术家发展机会。申请每个驻留计划的细节都需要留意,一些你需要或者不想要的项目都可以根据喜欢进行筛选。如果想更加专注于驻留艺术家计划,点进Air Platform NL 里面,这里能够给你更加详尽的咨询,当中有一项Tooland Support是你在申请之前不容错过的提示。

特别推荐的艺术家驻留项目

Asian culture council (ACC)

www.asianculturecouncil.org.hk/sc/welcome/index

亚洲文化协会所提供的驻留项目,很有名,有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开放,每年都可以申请,名额有限。亚洲每个国家都会有配额,基本属于国内竞争。被选中者可以去纽约5个月到半年,所有费用全免。

Art castle international artist residency

Artcastleinternational.com/residency

印度的一个很有趣的驻留项目,名额比较多,半赞助性质,提供住宿、工作室、吃的以及与当地交流的机会。此外,还可以游览当地名胜、参观当地知名画廊、美术馆,以及跟当地艺术家交流,满足旅游爱好的艺术家。一年有四期,机会相对较多。

Bogliasco foundation

www.bfny.org/en/home

同样是对各种艺术类型开放的驻地计划,风景优美的意大利,加上一帮哲学、历史、舞蹈、建筑、音乐的艺术家,应该会是一趟不错的体验。

Art network asia

http://www.artsnetworkasia.org/main.html

ANA travel grants(旅费赞助)当你拿到驻留名额,可以提前两个月在此申请赞助,如果你提交的资料过硬,将可以得到大约1000美元的赞助。

艺术家驻留项目赞助方式

所有费用全免型

免费提供机票、住宿、工作室、当地交通费,制作费、生活费、安排与当地进行交流。竞争较为非常激烈,代表有ACC。

部分费用赞助型

这一类的艺术驻地计划比较普遍,名额也相对较多。一般会为艺术家提供住宿、工作室、部分提供展览空间。但机票需要自付,作品资金也需要自己负责,部分资金可以向艺术基金进行申请。

简历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想要申请驻地计划,简历是每个人的第一步。有些需要流利的英文,有些则不需要;但日常交流的英文能力会对你的驻地生活有更多帮助。

FU Pin

1234 Wangjing, 12345

123.456.1234

fupin@gmail.com

www.fupinstudio.com

建议:名字可以用清晰和有趣的字体(例如加粗或者换一下其他颜色)。

EDUCATION

2008 MFA (Painting), New York Academy of Arts, NY, US

2005 BA (Painting),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 Beijing, China

建议:写上你毕业取得学位的年份,如果还没有毕业则在学位旁边写上“在读”(candidate);包括学位的类型(例如:艺术硕士MFA、艺术学士BFA、或是文学学士BA)、大学的名字和大学的地址、及获得的所有荣誉头衔。

GROUP EXHIBITIONS

2014 “Beautiful life”, Ullens Centre of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China,

“Beyond Nature” Redline Art Center, Liverpool, UK

2012 “Contemporary Action Today”, Red blog Gallery, Tokyo, Japan

2011 “Young Chinese Artists in China”, Asia Society, New York, New York, USA

建议:所参加的展览的名称(斜体或者粗体),写清楚年份、展览场地和地址。

PUBLICATIONS & REVIEWS

Article about artist or mentioning artist:

Author of article (last name, first name). “Title of Article” Magazine or newspaper name, date or volume. Page #.

Example: 2013 Clunas, Craig. “Body Art,” Asia Pacific Magazine. March 2012. pp. 20-24.

建议:为了让你的履历看起来显得有条理,写这一部份先列出文章刊登的年份,然后按以下格式:

作者姓名(先写姓后写名)、文章标题、刊登的杂志或报纸的日期或刊期、页码。

RECOGNITIONS & AWARDS

2014 10 Outstanding Chinese Artists Award,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 New York, New York, USA

2012 2nd Place, Annual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 Exhibition, Central Academy of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建议:把奖项名称设成粗体,然后获奖的展览名称则用斜体。

PROFESSIONAL AffILIATIONS

2005?to present

Member of the All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Beijing, China

2008?to present

Member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Society, Beijing, China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 第5篇

1、戴小枫博士(研究员、博导、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棉花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两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生物安全国家科学中心(在建)。一个国际合作中心:中日农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代表性作品:一篇讲话稿——江泽民主席讲话稿(2002年国际水稻大会)、一个文件——中共中央一号文件(2005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分)。主持工作:重大项目发展、条件平台建设、学科建设(院学科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创新体系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战略研究(基础研究与973计划和高技术发展与863计划)、概念与内涵研究、预测和设计、支撑3个国家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化)决策。主持课题: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专题“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国家攀登计划专题“棉铃虫在不同作物间转移危害规律及化学生态学机制研究”等。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我国棉铃虫兼性迁飞的理论假说,设计证明棉铃虫兼性迁飞的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2、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诞生历程:1977年产生想法、1978年开始筹建、1979年诞生、1980年正式招生。目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培养一流的高级科研人才!

3、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爱国奉献、团结奋斗、求实创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4、新世纪的中国是仅仅像亚洲四小龙那样在经济上取得成功,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还是在成功的基础上向卓越迈进,全面接近或超越美国的科技、教育和国民收入水平,成为新的超级强国?其实,成功和卓越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我们解决好了科技、人才和教育这三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中国就必将会在新的世纪里创造出新的辉煌。(李开复)

5、教育产生人才,人才催生科技,科技强盛国家,国家福祉人民。在新世纪里,中国在学习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科技、人才和教育事业。只要坚持走这一道路,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研究院所和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未来的中国就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接近和赶超美国,进而实现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6、新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奋斗目标: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农业科技转化中心、农业高级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

7、农业科技面临的新形势

(1)知识经济时代:建设技术替代型、资源节约型、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知识创新、技术发明、产品创制、创新人才培养、智力支持、知识扩散、技术专业和产业化应用等,创造新产业、新价值和新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2)全球化:自然资源与生产全球化配置,市场的全球化细分,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的全球化流动,国家、地区间知识与信息的共享,科学技术研究合作/协作变得越来越迫切、越广泛和越容易,国际贸易重要的组成部分。

(3)新的科技革命:大大拓展和丰富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域、内容、理论、思维、方法和手段,提供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技术研究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是先导和基础,生物技术是主导和潮流。

8、全新的国家需求:粮食安全与耕地安全长效机制、食物安全与营养健康、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资源高效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的低碳模式、生物安全与公共安全、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农业、农产品、农业科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业科技)

9、制约瓶颈长期存在:人多,高素质劳动者少,农业耕地少,农业灌水资源少、占总消耗量的比重高,石油能源少,其他矿产资源(如铁、铜、金)少。

10、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农业面源污染、立体污染,过分耕耘、过分砍伐、过分放牧、过分捕捞、过分抽取。

11、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期:劳动力成本、技术成本(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土地价格、生产资料、物流成本、城市化成本(基础设施、公共支出、社会保障)、和谐成本(社会利益关系、生态环境)、全球化成本(经济风险、贸易摩擦、外交成本)。

12、现代农业多元的目标、多重的挑战:增产(增产、增收、增效)、生产(生产、生活、生态)、产中(产前、产中、产后)、粮食(食品、能源、药品、材料、环保)

13、解决方法:扩大耕地、淡水、能源投入,增加化肥、农药投入,大幅度增加投资,完善市场与服务体系,完善体制与政策,依靠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工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伸产业链条、开辟新的产业领域),根本出路是科学技术进步、自主创新。

14、基因组学带来深刻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科技研究方法和组织方式的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深远的社会革命、构筑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各国竞相建立以生物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财富作为国家战略,如欧洲尤里卡计划、美国面向21世纪的生物技术和国家基因组计划、日本官、产、学一体化推进21世纪的生物技术计划)。

15、基本判断:生物技术必将在解决人类所面临食物、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其它重大问题上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带来人类社会空前革命性变革。农业生物产业在21世纪肩负着国家前途、民族未来,承担着神圣战略使命。

16、新时期中国取胜的法宝: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科学发展。

17、邓小平:要确立以农业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发展农业是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永恒主题。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18、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交织。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生命活动以获得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区域性影响生产的季节性、性、周期波动性。

19、原始农业(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300年)

(1)大大增加了食物的供应,从而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增长速度。(2)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的发展。

(3)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部落、村落和一夫一妻的家庭。

(4)农业的出现产生了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为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

20、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公元前300年——公元1700年前后)(1)导致了城市、国家的兴起;

(2)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财富的增加和集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市场和交换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

21、现代农业(1840年工业革命至今)(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市场条件为前提):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2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产品生产与经营商品化:市场经济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和前提。

(2)生产装备与管理工业化:农业全程工业化装备和石油化、电气化动力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3)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化:要素的集约投入与高效产出是现代农业的生产特征与追求目标。(4)生产动力科学技术化: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与核心要素。(5)生产组织与服务社会化: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6)发展可持续化:追求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统一与协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7)投入与补贴福利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府全程补贴、提供保护与服务是现代农业的政策特征。

23、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

(1)现代工业技术与装备全面应用,机械、工程、设施、通讯、网络、海洋等补充、延长、改善、扩大和取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时间、空间和范围,极大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2)现代市场科学、管理科学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组织农业,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企业化的方式管理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效率和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现代产业发展理论武装农业产业及其相关的综合支撑体系,用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单位农产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用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武装农民,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素质。

(5)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全面应用农业,实现产业技术的革命,农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革,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前提高。

23、有机农业:在欧洲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的不使用化肥/农药及其他化学合成制品、维护土壤系统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纯天然产品、产出率较低

24、观光农业:在主要依托大都市、服务大都市、为大都市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服务、集约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性都市农业,以产品、效率、资源、环境、经济、文化、旅游、社区建设并重。

25、生态农业: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子孙后代永续生存与发展等。

26、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1)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3)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4)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5)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6)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7)提高农业水利、机械、信息化水平;

(8)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9)提高农业素质、效益、竞争力。

27、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效率指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资本收益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

28、现代农业衡量指标体系:

(1)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2)用于农业的年总投资到农业年净产值的40%以上;(3)一个农民至少能养活10人/年以上;(4)农民收入指标;(5)产业结构指标;(6)农民素质指标;(7)生态环境指标;(8)生活居住指标;(9)公共基础设施指标。

29、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崭新的产业体系、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全球化、自主创新(市场竞争的核心)、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政府干预和支持。30、建设创新型国家,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重大战略决策,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建设创新型国家,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立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充分发挥我国拥有的经济科技实力的基础之上。

32、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全球化:

(1)内容:资本流动、投资、贸易自由化(2)形式:跨国公司生产、国际贸易

(3)代价:发展中国家贫困化、经济殖民化(4)本质:富国/集团对穷国/集团的剥削(5)手段:金融、技术资本

(6)战略:技术(雁行转移)输出抢滩占点金融输出紧随其后、本土化。

33、新经济

(1)定义:信息技术等高技术带来的新的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2)形式:研究开发经营一体化、高技术、大资本(3)结果:产业国际分工、人力资本流动国际化(4)代价:发展中国家技术发输血、技术殖民化(5)本质:富国/集团对穷国/集团永远的剥削(6)手段:人力、金融、技术资本(7)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化

(8)作用: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9)战略:源头原始创新、高技术前沿

34、“十二五” 主题:科学发展

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主攻方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重要支撑:自主创新、科技进步 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保障改善民生 重要着力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强大动力:改革开放

35、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36、技术创新:研发新工艺或新产品,并使之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率的经济过程。

37、自主,是民族企业或由民族资本控制的企业的自主,自主的主体是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控制的企业,而不是跨国资本和跨国公司。为实现该企业利益,选择设定、组织实施、控制完成的技术创新过程。

38、自主创新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国家利益和资本的功能。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企业、其他社会机构和个人。核心是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主导的技术创新过程。

39、技术轨道:技术创新过程中,同行企业共同采用的技术选择方法、技术解决方法(包括技术路线、设计模式、技术整合方式、技术标准、产品制式)以及与此相应的工艺流程。技术轨道是产业链的基础,产业链建筑在技术轨道之上。

40、技术路线图:把一个需求驱动的技术计划过程,利用视图工具通过时间纬度反映技术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以提供利益相关者对技术发展的一致看法。按内容可分为:产品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路线图、破坏性技术路线图、科学路线图。按主体可分为:企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路线图、国家技术路线图。

41、国家技术路线图:探索一种方法,把“目标-战略任务-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之间的隐形关系用图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对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评价,包括:优先序、研发基础、与领先国家差距、对产业的作用、发展路径、实现时间等。

42、产业技术路线图:以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联合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等技术创新主体,对某一特定领域技术及其变动因素做出判断,确认产业的技术需求,选择技术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指出未来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未来市场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要素:时间、技术、产品或流程、市场。架构:技术层面、产品/流程层面、产业层面。

43、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选择

政:战略决策和宏观调控,营造创新环境,服务 企:技术创新主体,国家创新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学:知识创新主体之一,以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基础研究,学术研究为主。研:知识创新基地、重点科学目标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 介: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创新主体的互动。

44、基本矛盾: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不能满足新阶段“三农”发展对农业科学技术供给的巨大旺盛需求。

45、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目标:(1)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2)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3)建设区域创新中心

(4)加快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5)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46、建设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设计: 核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支撑——国家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网络——国家农业综合实验站和区域专业试验站 内容——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按照强化中央级的基础部分、发展省级的优势部分、吸纳地级的强势部分,确立创新体系的组织架构,建设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功能完备、协作高效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7、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界人才皆为我所用、百花齐放、容忍异类的胸怀和气度之中。大学最根本任务是追求真理,真理的本身,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

48、现代院所制度/大学制度: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文化体系、管理体系。

49、科技部的五大计划:科技条件与平台建设,基础研究973、高技术发展863、支撑计划(重大科技攻关)政策导向性计划、16个重大专项。50、973项目主要面向国家需求,围绕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基础研究。

51、攀登计划主要围绕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的科学前沿研究。

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围绕学科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沿、交叉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实施。

53、国家基础研究专项(973前期)主要为973培养预备项目、依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工作。54、973项目的三条定位

(1)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的基础性研究。

(2)瞄准科学前沿重大问题,体现学科交叉、综合,探索科学基本规律的基础性研究。(3)发挥我国的优势与特色,体现我国自然、地理与人文资源特点,能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性研究。55、973项目的四项条件

(1)创新的学术思想,可行的技术路线或方案。

(2)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突出,能针对关键性科学问题组织多学科科学家合作开展交叉综合研究。

(3)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思想活跃、科研业绩优秀、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团队。(4)良好研究条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基地和工作基础开展研究工作。56、973项目设计核心:科学问题、科学目标、研究内容(突出重点和整体性)57、973项目总体目标与思路:深刻把握动态,瞄准前沿,以常规技术难以解决重大难题为重点,技术为主线,原始创新为核心。带动性强、覆盖面广、关联度高。(1)力争在现代农业若干原创性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2)创建现代农业高技术共性平台,整体提升现代农业高技术研究水平。

(3)在现代农业若干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促进技术升级换代。发展生物质能源关键技术(能源植物的选育和品种改良技术、生物柴油、沼气发酵、乙醇发酵和生物制氢技术)。(4)实现重大产品创制突破,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58、生物与医药领域设计框架:A类(前瞻性层面: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结构生物学与代谢组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纳米生物技术与健康微系统)、B类(前沿性层面:生物反应器)、C类(战略性层面:现代生物研究中关键设备与试剂的研制、水稻等重要农作物的分子性状与转基因植物、家猪等畜禽重要分子性状与转基因动物、生物催化与规模化生物化工工艺、生物质能源的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生物安全与生物反恐)、主题设置、专项设置。

59、重大科技支撑(攻关)计划:定位“需求导向、集成创新、统筹协调、有效支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主体和核心,着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紧迫的重大问题;引导项目:主要满足行业(部门)、区域(地方)的科技发展需求。60、行业科技计划:定位“前瞻预研、基础性工作、应急保障”;重点:支撑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能力、支撑农业科技持续发展的能力、行业重大支撑性技术、应急保障技术。61、国家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重大科学工程/设施、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站、台、库、圃、馆。

62、温总理: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是承载社会良知与公正的主体和脊梁。

63、一流人才:德——世界观、人生观、修养、品行;识——见识、胸怀、通情、达理、懂法;才——才华、才能、技能、能力;学——学与习、知识容量。64、德的作用:人发展的终极目标,“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以德治国”,“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四书五经,伦理纲常”。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舞……人情、事理、世故、法理

65、识的作用:见识——多、视野——宽广、胸怀——博大、洞察透视能力——深刻、多思。才华——天资、智商、情商,才学——学问,才能——能力、技能、技巧,经验——实践出真知,理实结合。

66、学的作用:学问——不耻下问,吾日三省吾身;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知——积累知识;学习知识的知识——信息:在哪、谁、如何;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和手段。67、一流/复合型人才:经济头脑、全球意识、战略思维、服务精神、懂管理、善科研、会经营。

68、如何撰写项目报告: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维敏锐、行动快捷、大胆申请项目、放宽设计项目眼光、上级发文…

69、人才成长的要素与环境:人文精神、科学方法、创新环境 70、事业成功的四大秘笈:天分、学习、忠诚、勤奋。71、战略思维、科学前沿、重大需求 72、一流人才的素质与修养

(1)全面专业知识、强的动手能力

(2)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与战略方向的敏锐捕捉、深刻透视与准确把握(3)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4)灵活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73、如何准备科技报告

(1)明确主题、内容,锁定目标

(2)了解对象、时间、场合、目的,有的放矢(3)充分准备、有备而来

(4)逻辑分明,层次清晰,聚焦核心,一条主线(5)紧扣主题,图文并茂(6)举止端庄,彬彬有礼(7)抑扬顿挫,妙趣横生

(8)准确、坦率、简洁、余地VS四顾言他

项目申请书撰写技巧专题 第6篇

一、概念:

科研项目申请书是将准备研究或正在研究的研究项目写给主管 或资助部门,以期得到主管或资助部门在经济、设备和管理等方面支 持的书面申请。

二、作用 :

项目申请书的作用有:

1.申请者通过申请书向有关主管部门陈述 申请研究理由和需求事项,以此获得评审通过及取得支持;

2.申请者 在完成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作为有关主管部门指导检查、督促和鉴定 工 作的基本依据之一;

3.申请者在开展研究的每个阶段,作为布置 和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书。

三、特点 :

根据项目申请书的作用,申请书撰写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价值性 价值性是指研究项目应具备的最基本理由。项目申请书必须充分 论证其研究项目的应用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学术价值。项目所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实践,或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或科学研究 方法 具用明显的推动作用,有助于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

2.计划性 计划性是指项目申请者对研究项目的研究进度和项目经费的预 算做出的具体安排和措施。计划的内容包括:(1)研究人员安排;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参加人员情况; 研究人员的具体工作分配和协作情况。

(2)项目研究过程的预先安排,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 的预计完成时间,如何提交阶段成果以及最终成果。(3)研究项目经费总额及计划支配情况。在撰写计划时必须有 循序渐进的思想,条理清楚,阶段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可行性 可行性指研究项目所依据的理论和事实的根据是科学和客观的; 研究方法是可行的;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合适的;研究经费的分配是 合理的; 有充分论证表明研究者对其研究项目的实验条件和研究能力 都是基本成熟的。

第二节 如何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

一、立题

立题亦称命题,即为一研究课题拟定一最适当之题目,作为该项研究的课题名称。这个题目是科研项目的总纲或其指导中心,也可以 说设计中的全部内容皆由此而发,假说、实验、措施等皆为此而设,因此它必须是整个科设想与过程的高度浓缩物。

一个好的课题名称,能使人对该项研究工作一目了然、不仅可知其目的、内容和主要方法,甚至透过题目还能看出其假说的科学性。欲达此目的,立题必须力争做到鲜明、具体、确切,若能同时反映出“立意新颖”则属更佳。目前,有些科研项目的立题尚不够理想,其中最常见的毛病,不是题目过大就是笼统模糊,有的甚至使人观后不解其意或者文题不尽 符合。在拟定某些(而不是全部)研究课题的名称时,可适当考虑采用 下列形式: 立题 = 处理因素(具体而不含糊)+受试对象(明确而不省略)+预期效应(限定而不笼统)+工作定性(适当表达留有余地)当然,大的研究题目亦并非绝对不能成立,如果确是从宏观出发 制定一项大的科研计划,其题目必然也会很大;但此类题目毕竟是属 于战略性的,其下一系列分题仍需各有一战术性的题目名称。战略性 题目是总的探索方向,战述性的题目则是一个个具体的进攻目标。

二、前言

有的科研项目书专门设有这一项,并明确规定应该填写的内容; 有的则以“简要说明”代之,其性质与前者基本相同。许多科研项目 书内虽无此项要求,设计者也常主动加上一段,称为前言、引言、序 言或绪言。这一小段文字主要是引导文章开端,起“破题”作用,在 一段文章中往往是不可少的,但在科研项目书中(特别是填写式的)若无此项目则完全可以不要,可直接入手一开头就写“立题依据”。

三、立题依据

此项内容要求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应该着重说明选定此一课题的出发点以及主观与客观的条件是什么,选题的独创性、完成的可能性及其实际意义(实用性)如何。有些科研项目在填写本项时,不是内容过多就是文字太少,叙述往往过于简单或较为抽象。应该认识到,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的办法,对于争取课题 的批准是不利的,选题依据若不充分,课题的成立就很困难。在陈述 客观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情况时,应该实事求是,而不要用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事实。几乎任何人都不会说自己研究的课题客观上不需 要,但也不要动辄就把“迫切需要”或“急待解决”之类的词汇拿来 作为“依据”。人们常常会对这些空洞的说法提出疑问,其可信程度 究竟有多大?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具体而不抽象,摆出事实,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四、国内外现状

国外现状与国内现状应分别叙述,不要忽外忽内搅在一起。先以数语简要交代一下有关该问题的历史沿革并非不可,但没有必要作过 多的久远追溯。文字不宜过长,亦无须把外国人的话都重复一遍,重点是介绍有关这一问题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状况。把握好本项内容的关键在于“全”和“新”两个字。即全面掌握 情况,除日常所见到的一些资料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定题之前要进行 一次系统的文献查阅并广泛收集信息;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时间上的和认识深度上的比较,自然可以了解到哪些成果或结论是 新的和最新的,这就是现状。然而,有些研究者未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常常是随便找几篇近期文献,便以此为据作为“国内外”现状加以介绍。由于文献的查阅 面和收集范围很窄,所了解到的情况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较的 余地也不会太多,自己选定的课题是在创新还是在重复他人早已做过 的工作,实无把握。一旦有人指出: “该问题早已有了结论,请阅某 年某期某刊某文”,这样一来不仅现状“失真”,整个课题设计就等于 一张废纸。

五、目前水平与发展趋势

前一项是要求摆出已有的客观事实,这一项则要求陈述自己的主 观见解。因此,重点是对最近的一些同类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推测将要出现的势头和指出未来的方向。例如,有关这 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当前在同类研究中有何不足之处,有无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或结论,有待进一步阐明或解决的问 题是什么,知识的空白点在哪里,推进或发展此一问题的关键何在,等等。在推测未来时还应指出,最近有关本课题的动向是什么,都有 些什么新的苗头,正在朝哪方面前进,发展速度如何;有时还需要对 当前的某些发展趋势做出估价和判断,是应该努力追赶或超过,还是应该改变研究方向。这些都需要以高度的洞察力进行观察,并用冷静 的头脑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当然,所有这些认识和 见解,均应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呼应起来。

遗憾的是,在某些科研项目中常将本项内容与前述国内外现状合 二而一,也有的是将前一项中的部分内容在本项中加以重复,或者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客观事实与主观见解搅在一起,很难使人看出研究者的认识与判断究竟如何。这些不足之处,往往可以反映出设计者在思路上不够清晰,或者是思维上的懒惰,应该注意克服。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包括阶段的和最终目标,即该项研究工作的段落和终点。因此,在此项中应着重说明这一研究课题最后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研究中将分作几个步骤,都需要做些什么,拟从何处入手,重点研究哪个侧面,主攻方向是什么,到达哪一步或什么 程度算是完成,将出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等。总之,要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十分清楚地规定出自己的研究任务。

七、研究方法

这是科研项目中一个重要的核心部分,全部内容都旨在说明“如 何具体地进行研究”,因此这一项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指导整个实验过程的重要依据,是达到研究目的的一 项重要保证。实验设计要为验证假说选择一种最佳方案;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换取最大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正确的实验设计指导 下,可使实验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取得更多的数据资料,保证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设计方案的类型有多种,采用哪一种最合适,主要取决于研 究的内容与目的。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案,均应重点说明受试对象的种类、选用标准、抽样方法、样本含量、对照分组,处理因素的性质、质量、强度、施加方法,效应观察的项目或指标、检测方法、判断标 准,以及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和统计学处理方法等。为实验所制定的 操作规程和记录表格,亦应在本项内容中加以说明,具体的条文和格 式可附于科研项目书之后。总之,研究方法或其实验设计,就是针对题意并遵循科研三原则(重复、对照,随机化),对科研三要素(对象、因素、效应)进行 合理安排的一个过程。有关科研三原则和三要素的一些具体问题,将 在后面另设一章进行专门讨论。

八、现有研究条件

研究条件主要指人员条件和物质条件两个方面。人员条件包括研 究组成员的数量与质量,特别是科研工作经验、现有技术水平和能投 入该项研究的时间,本项只要求重点介绍课题负责人的主要情况,例 如在医学科研方面曾做过哪些工作,在与本课有关的方面都做过些什 么等;其他一般情况以及研究组的其他成员,可在另一项“组织与人 员”中介绍。物质条件包括仪器、设备、材料、经济力量以及研究对 象(包括实验动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本项研究所需之仪器和设备 是否齐全或基本具备,其性能如何,精确度有多高、可供使用的程度 有多大等亦需作一说明。一些较大的研究课题,还要说明有无专门的 实验室或其他实验措施。若为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必须清楚交代本单 位现有床位数、年均住院病人数以及病种构成指标概况等。如果是一 项跨单位的协作研究,则协作单位的现有研究条件亦应一并提供。

研究条件是保证完成课题的重要基础,因而在课题审批的过程中 对于此项内容亦颇重视。有些设计者在陈述现有研究条件时,总是想 把情况说得好一些,旨在表明完成设计中所列各项内容问题不大,目 标可望实现;但在仪器设备方面有时也会产生一种矛盾心理,因为此 项内容与请求资助的经费金额有一定的制约关系。若仪器设备完全齐 备则申请经费过多缺乏理由,若仪器设备不足又唯恐因现有研究条件 不够而课题难获批准。科研人员想通过课题研究为自己的实验室建设 多增加一些仪器设备,这种心情和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科研经费 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还是实事求是。

九、计划进度指标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精选6篇)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 第1篇撰写申报书的基本过程(1) *选题:立足于单位的专业基础和前期研发工作,确定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