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乳房手术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乳房手术范文(精选8篇)

乳房手术 第1篇

1 概论

乳房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良性肿瘤以纤维腺瘤为最多, 约占良性肿瘤的3/4, 其次是乳管内乳头状瘤, 约占良性肿瘤的1/5。恶性肿瘤的绝大多数 (98%) 是乳腺癌, 肉瘤甚为少见 (2%) 。男性患乳房肿瘤者极少,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为女性的1%。

2 原因

乳房纤维腺瘤发病的原因:高发年龄是18~25岁, 其次为15~20岁和25~30岁, 即性功能旺盛期。一般与雌激素作用活跃有密切关系, 好发部位在乳房外上象限, 多75%为单发, 少数属多发。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年龄以40~50岁发病者最多, 75%病例好发生于大乳头管乳头的膨大部分。

3 表现

乳腺纤维瘤除肿块外, 病人通常无明显主要症状。肿块增快缓慢, 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活动、大小与月经周期无关。乳管内乳头状瘤临床特点是乳头有时出现血状溢液, 溢液可为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液体。乳头附近扪到樱桃大小、质软、可被推动的肿块, 轻压可以从乳头排出血性液体。

乳癌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属多数, 这说明与性激素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无病、单发的小肿块, 肿块质软、表面不光滑,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在乳房内, 不易推动, 因无自觉症状, 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发现的。

对于乳癌, 多数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因表现不典型, 而误诊为良性肿块者并不少见。在我院对于已经确诊的乳癌, 皆是病人住院, 做乳癌根治治疗。在门诊手术室所遇到的乳癌都是误诊的第一期乳癌, 所以门诊手术室所做的乳癌病例很少在此方面无甚进展可言。

4 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选择, 患者术前均采用彩色B超报告, 确定乳腺肿瘤的位置, 大小及乳房象限, 与乳头乳晕的距离以及肿瘤部位深浅度, 术前用中性油笔做好标记, 据肿瘤所在位置在乳晕处设计切口。切口可在乳头左侧或右侧, 如果肿瘤较大超过5~10cm, 可采用乳晕半缘弧型切口, 可用于多发性肿瘤而远离乳晕的患者。

5 手术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 术野用络合碘酊常规消毒后铺巾, 用1%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麻醉生效后, 按设计切口约长2~3cm, 切开皮肤, 皮下各级组织, 乳腺腺体表面向肿瘤方向分离皮瓣。用血管钳分离打开腺体, 按术前彩色B超定位在相应层次找到肿瘤, 经分离完整, 在乳晕小切口处, 用拉钩将小切口拉长, 逐渐取出肿瘤。如果肿瘤<0.5cm, 或术中无法找到或者多个小肿瘤集中在一个象限, 可以在肿瘤处做标记行区段切除。对于术中出血点, 我们采用电刀止血, 无明显出血后, 切口采用0/5的丝线间断缝合, 或用0/5的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 消灭死腔, 止血彻底, 切口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一枚。术后切口处放置无菌棉垫多层, 用弹力绷带, 加压包扎, 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 以防切口创面出血, 一般于6~7d拆线, 对于乳腺皮下腺体切除者, 加压包扎时, 注意在敷料中央留一个孔以便放置乳头, 放置乳头受压, 影响其供血, 对于乳房松软或者丰满者, 适应延长加压时间, 1个月内避免剧烈的上肢活动, 可以减少血肿的发生。最后, 所有标本送病理检查。

6 讨论

乳房手术 第2篇

2邵阳市小张医疗美容诊所湖南邵阳422000;

3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作者简介:林彪斌(1975- ),男,主治医师,广州远东美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摘要:目的探讨乳房整形技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体会。1选取2008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89例,其中78例患者在保乳术中应用了乳房整形技术,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78例患者,46例患者肿瘤位于上象限,23例患者肿瘤位于下象限,中央区9例,切除肿瘤后对患者进行保乳术及乳房整形术,43例进行乳腺组织腺蒂瓣转位法乳房整形,13例进行残留腺体直接缝合法乳房整形,16例患者进行双环缩乳法乳房整形,6例背阔肌肌瓣法乳房整形,随访6个月~48个月,术后无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未发现死亡病例,美容效果评分优良率 85.9%(67/78)。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 57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96.2%。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术中应用乳房整形术,患者对乳房的整形效果满意度高,乳房整形技术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术的患者来说,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整形;保乳术;整形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reast surgery techniques in breast conserving operation experience of application in in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Choose 189 cases of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July 2012, 78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breast surgery techniques in the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78 cases of patients,Its breast cosmetic Resultsafter evaluation,and conduct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46 patients with tumors located in the upper quadrant ,23 patients with tumors located in the lower quadrant, 9 cases in Central District in 78 patients, after removal of the tumor in patients with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nd breast plastic surgery, 43 cases conduct breast tissue glandular pedicle flap transposition law breast surgery, 13 patients conduct residual glands direct suture breast surgery, 16 patients conductbicyclic breast reduction method breast surgery, 6 cases conduct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breast surgery, follow-up of 6 months to 48 months, found no cases of postoperative skin necrosis and wound infection and death, the cosmetic Resultsexcellent rate of 85.9% (67/78). Satisfaction survey shows that 57 cases are very satisfied, 19 cases basically satisfied, only 3 cases not satisfied, the satisfactory rate is of 96.2%.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in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reast surgery techniques , patients are verysatisfactory with breast shaping effect , breast shaping techniques for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olog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Breast cancer;Breast conserving;Operation plastic;Shap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52-02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各大城市,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乳腺癌的传统治疗以传统的根治术和全乳切除术为主,随着保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国外研究对照试验证明,保乳术与传统手术具有同样的疗效,且在欧美地区及日本保乳术应用超过了30%,我国目前保乳术应用较低[2]。保乳手术是指局部切除乳腺癌的原发癌灶,合并或不合并切除腋窝淋巴结,术后辅助放疗的治疗,保乳术在保证乳腺癌治疗的前提下,保持了乳房的良好外形,此外应用乳房整形手术,可有效美容患侧乳房[3]。本作者选取2008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89例,其中78例患者在保乳术中应用了乳房整形技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89例,其中78例患者在保乳术中应用了乳房整形技术,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8~76岁,平均年龄(55.3±8.9)岁,肿瘤直径大小0.5~3.7cm,平均直径(2.1±0.7)cm,肿瘤位置:46例患者肿瘤位于上象限,23例患者肿瘤位于下象限,中央区9例。

1.2方法

1.2.1切口选择

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及乳房的体积和下垂度设计切口位置及大小,分别43例患者做单切口,35例患者选择双切口,24例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切口位于上半部以弧形为主,下半部分以放射状、双环缩乳形切口,中央部位采用蝙蝠翼状切口。

乳房癌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 我院收治乳房癌患者26例, 年龄32~48岁。其中对1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 行乳房癌改良根治术4例, 乳房癌根治术5例, 乳房癌扩大根治术3例。

2 护理评估

2.1 术前评估

(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了解患者的月经史、孕育史、哺乳情况、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既往有无患乳房良性肿瘤;有无乳房癌家族史。 (2) 身体状况:乳房外形和外表, 两侧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 乳头是否内陷, 乳房皮肤有无红肿及橘皮样改变, 乳头和乳晕有无糜烂, 乳房肿块的大小、质地和活动度, 肿块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局限性隆起或凹陷等, 全身营养状况以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有无癌症远处转移的征象。 (3)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对焦虑、恐惧能否很好的应付, 对拟采取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后康复锻炼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家属尤其是配偶对本病及其治疗、疾病预后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2.2 术后评估

皮瓣和切口愈合情况, 有无皮下积液, 患侧上肢有无水肿, 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患肢功能锻炼计划的实施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患者对康复保健和疾病相关知识地了解和掌握程度。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患者面对恶性肿瘤对生命的威胁、不确定的疾病预后、乳房缺失致外形受损、婚姻生活可能受影响、对所患疾病缺乏知识、担心手术的意外及手术效果、害怕伤口疼痛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恐惧。因此, 应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 进行心理护理, 多了解和关心患者, 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 鼓励患者表述手术创伤对自己今后角色的影响, 介绍患者与曾接受过类似手术且已经痊愈的妇女联系, 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 帮助患者渡过心理调适期, 使之相信一侧乳房切除并不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 告知患者今后行乳房重建的可能, 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对已婚患者, 同时对其丈夫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双方坦诚相待, 让其丈夫认识其手术后的身体形象改变, 从而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使其乐于接受手术。 (2) 加强营养: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合理调配饮食,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 术前做好手术野皮肤的准备, 并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 术前12h禁食, 4h禁水。

3.2 术后护理

(1) 体位:术后麻醉未清醒前, 给予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防呕吐物、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发生窒息。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 病情观察:一般情况下, 术后每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 平稳后每1~2h测量1次, 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并予以记录。乳房癌扩大根治术有损伤胸膜的可能, 患者若感胸闷、呼吸困难, 应及时报告医师, 以便早期发现和协助处理肺部并发症。 (3) 伤口护理:乳房切除术后需用胸带加压包扎, 如压迫过紧, 可引起皮瓣、术侧上肢的血运障碍;包扎过松, 易出现皮瓣下积液, 致使皮瓣与胸壁分离, 不利愈合。所以应定时调整胸带的松紧度[2], 包扎松紧度以能容纳1根手指, 能维持正常血运, 不影响呼吸为宜。包扎期间告知患者不能自行松解绷带, 瘙痒时不能将手指伸入敷料下抓搔。妥善固定皮瓣下引流管, 保持有效负压吸引, 确保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术后1~2d, 每日引流出血性液体约50~200ml, 以后颜色及量逐渐变淡、减少。术后4~5d, 每日引流液转为淡黄色, 量少于10~15ml, 用手指压伤口周围皮肤无空虚感, 即可拔管。不在患侧上肢测量血压、抽血、做静脉注射, 并指导患者平卧时患肢下方垫枕抬高10°~15°, 使关节轻度屈曲, 半卧位时屈肘90°放于胸腹部, 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 对患侧上肢进行按摩, 同时进行握拳、屈、伸肘运动, 以预防患侧上肢肿胀。 (4) 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术后24h内, 活动手指及腕部, 可做伸指、握拳、屈腕等。术后1~3d, 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 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术后4~7d, 鼓励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 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术后1~2周, 循序渐进地做抬高患侧上肢、手指爬墙、梳头等锻炼。

4 出院指导

近期避免用患侧上肢搬运、提取重物, 继续进行功能锻炼。5年内避免妊娠, 以免乳房癌复发。避免衣着过度紧身。根据医嘱, 坚持放疗或化疗, 加强营养,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 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医护人员指导乳房自查的技能, 患者每月定期施行乳房自我检查, 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关键词:乳房癌手术,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民出版社, 2008:184.

58例乳房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第4篇

1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5~50岁, 平均年龄42.5岁。其中行乳房癌改良根治术37例, 乳房癌根治术15例, 乳房癌扩大根治术4例, 单纯乳房癌切除者2例, 所有病例均为全麻。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一经确诊, 即表现出否认、愤怒、焦虑情绪, 不接受此现实, 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 担心与丈夫的关系及社交受影响, 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告知患者乳房癌并不是不治之症,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根据患者的顾虑,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手术方式、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情况;介绍手术后佩戴义乳、假体不影响形象;介绍存活5年以上的病例给她们现身说教, 做好丈夫的心理疏导, 鼓励夫妻双方要互相理解、支持, 共同战胜疾病,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1.2 一般护理:

遵医嘱做好血尿便三大常规、血生化、血HIV、梅毒、乙肝全项、肿瘤标记物、胸片以了解有无肺转移, 腹部彩超了解有无肝转移, 心电图了解心肌功能。训练床上大小便、床上的腿部运动, 训练用健侧手起床的方法, 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腹式呼吸。备血、弹力绷带、负压引流球。对于哺乳期及妊娠期的妇女要终止妊娠及哺乳, 以免激素水平上升加重乳房癌, 注意保暖,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 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术前1d沐浴备皮, 注意乳头、乳晕部位的清洁, 乳房有溃疡者应换药处理直至痊愈。如手术范围较大需要植皮应做好供皮区的准备。术前8~12h禁食, 4~6h禁饮, 进手术室前取下假牙、发卡, 贵重物品交予家属保管, 排空大小便, 必要时留置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全麻术后清醒、血压平稳者给予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全麻未清醒者给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以防误吸, 给予心电监护, 氧气吸入 (3L/min) , 每15~30min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1次, 平稳后1~2h 1次, 连续3d, 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乳房癌扩大术要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胸闷, 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有痰要及时咳出,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 正确使用止痛药。

2.2.2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上贴上红色标识, 并注明置管日期、名称。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 卧床时固定于床旁, 起床时固定于病号服上, 防止打折、扭曲、受压, 保持合适的负压, 负压过大, 引流管腔瘪陷、引流不畅;过小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术后1~2d, 每天引流出血性液体50~100ml, 术后4~5d, 每天少于10~15ml, 颜色转为淡黄色。创面与皮肤紧贴, 用手指按压伤口周围无空虚即可拔管, 每小时挤捏引流管, 每天更换引流球, 更换时一定要夹闭引流管以防由于负压液体逆流感染, 严格手卫生及消毒隔离以防感染。

2.2.3 伤口护理:

患者术后为防止皮片、皮瓣游离, 不能与皮肤紧贴, 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注意松紧度以伸进一指为宜, 不影响呼吸。观察皮瓣的颜色, 正常皮瓣颜色红润, 较健侧皮温低。如皮瓣颜色暗红, 有可能皮瓣坏死, 应立即通知医生, 若患肢手指发麻、皮温低, 提示腋窝处血管受压, 应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一般绷带加压7~10d, 包扎期间告知患者不能自行松解绷带, 不能用手指、竹签、筷子等物品伸进敷料下搔抓, 若绷带过松应重新包扎。

2.2.4 患肢的护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时可用枕头将患肢抬高20°~30°, 肘关节轻度屈曲, 半卧位时屈肘90°放于胸前, 需他人扶持时应扶健侧, 按摩患肢, 患肢肿胀严重可用弹力袖。避免在患肢静脉输液、抽血、测血压、皮下注射等以免加重肿胀。

2.2.5 饮食护理:

术后6h无恶心、呕吐可嘱患者进食流食, 根据患者的食欲及进食后的反应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 少食多餐,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利伤口愈合。忌食咖啡及辛辣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多饮水以预防便秘。

2.2.6 功能锻炼:

为减轻肢体肿胀和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 术后24h内应指导患者伸指、握拳、屈腕, 1~3d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屈肘、伸臂锻炼, 术后4~7d, 鼓励患者洗脸、刷牙、进食, 并以患侧手摸对侧肩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术后1~2周开始肩关节的活动, 锻炼时锻炼的内容和活动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3~4次/d, 20~30min/次, 以患者能耐受为主。

2.3 出院指导

术后近期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起重物, 注意休息, 坚持功能锻炼, 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遵医嘱定期化疗、放疗, 口服三苯氧胺药物, 避免进食高脂肪的饮食, 心情舒畅, 乐观开朗, 每月自查乳房1次, 提供改善患者自我形象的方法, 如佩戴义乳, 安装假体。

3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 饮食结构和生育观念的改变, 乳房癌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威胁我国广大妇女的常见病, 给女性患者、家庭、社会, 带来很大的危害, 为了提高乳房癌的5年生产率和降低术后致残率, 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的康复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术前针对性的做好患者及丈夫的心理工作,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完善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病情观察、伤口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乳房手术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本院行保乳手术的5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在28~42岁之间, 平均34.2岁。采用腹直肌皮瓣改良保乳及乳房重建术32例、背阔肌皮瓣改良保乳及乳房重建术2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肿瘤切除

皮肤切口, 乳房肿瘤切除至胸大肌筋膜, 切除边缘略大于肿瘤边缘2 cm, 利用切除的肿瘤组织做成快速冰冻切片, 经过检查倘若边缘存有肿瘤组织则扩大切除范围, 直至边缘无肿瘤[1]。常规清扫腋窝的淋巴结, 避免损伤胸背神经。

1.2.2 腹直肌皮瓣乳房改良保乳及乳房重建术

患者取平卧位, 切口腹直肌皮瓣上缘至腹直肌前鞘, 下缘至腹直肌前鞘, 行腹壁动静脉探查, 结扎切断两侧腹直肌和腹壁下的动、静脉, 腹白线粘连分离。切开腹直肌表面前鞘, 将腹直肌从中分离并将其转移到乳房缺损部位。切口两侧脐部, 引流管放置, 采用可吸收线缝合腹部、脐部切口, 利用腹直肌皮瓣进行乳房塑形, 引流条放置并采用相应的线缝合有张力部位和其他部位。

1.2.3 背阔肌皮瓣乳房改良保乳及乳房重建术

患者取侧卧位并固定患侧上肢, 切口至背阔肌筋膜并进行分离, 背阔肌翻开, 确定胸背动、静脉位置, 进行肌皮瓣剥离。通过行针刺试验或胸背血管检测判断血供。旋肩胛动脉切断, 掀起背阔肌皮瓣并切取大小不等的皮瓣[2]。皮瓣转移乳房缺损处并固定, 负压引流放置并缝合。改平卧位, 塑形乳房, 引流条放置并采用相应的线缝合有张力部位和其他部位。倘若患者乳房较大则放置合适的假体。

1.3 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3]将乳房的外观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若乳房外形与健侧相同, 患者非常满意则可认为优;若乳房大小、外形与健侧基本一样, 患者比较满意则可认为良;若乳房大小、外形与健侧差异不大, 患者基本满意则可认为中;若乳房大小、外形与健侧明显不对称, 患者不满意则可认为差。

2结果

2.1 腹直肌皮瓣、背阔肌皮瓣改良保乳及乳房重建术并发症

56例行改良保乳手术患者中发生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和切口血肿各1例, 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 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4%。具体见表1。

2.2 56例患者乳房美学效果

56例患者经过腹直肌皮瓣、背阔肌皮瓣改良保乳及乳房重建术后乳房美学优30例, 良21例, 中3例, 差2例, 总体优良率为91.1%, 可见这两种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具有良好的乳房美学效果。具体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加深, 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意识到在一定范围内保乳手术不影响乳腺癌的预后, 所以保乳术逐渐被人们接受。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使得术后乳房外形基本不变, 且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 因此其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备受关注。

与传统的保乳手术相比, 腹直肌皮瓣、背阔肌皮瓣可提供的组织量更大, 相关研究表明[4]采用腹直肌皮瓣或者背阔肌皮瓣进行乳房重建, 使得保乳手术可适用于大乳腺肿瘤患者中, 且术后不影响乳房大小、外形。背阔肌是位于人体背部的一块扁肌, 其血供充分, 利用其进行乳房重建不会造成北部功能受到损害, 并且其位于后背, 患者容易接受[5]。腹直肌皮瓣存活率高, 可对较大乳腺缺损进行修复, 且可通过旋转腹直肌皮瓣蒂使其符合皮肤缺损的外形。

本研究采用保乳术及采用患者自身腹直肌皮瓣、背阔肌皮瓣进行乳房塑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乳房美学评价的总体优良率达到91.1%, 同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 仅为5.4%。可见腹直肌皮瓣、背阔肌皮瓣改良保乳术安全可靠, 且患者比较满意, 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雪梅, 钟锋, 王金重, 等.保留乳房手术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5) :6-8.

[2]刘春生, 孙建伟, 熊亮发, 等.腔镜辅助切取背阔肌肌瓣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的应用.中华乳腺病杂志, 2010, 04 (3) :39-42.

[3]李梅, 陈伟光.乳腺癌保乳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手术影响因素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8) :1486-1487.

[4]褚东明, 王晔, 卫正洪, 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中国癌症杂志, 2008, 18 (1) :66-67.

乳房手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乳腺外科门诊行手术治疗的乳房良性肿瘤患者23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5~53岁, 平均35.5岁。其中单侧肿瘤21例, 双侧肿瘤2例 (23例, 25侧乳房) 。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分别示:乳腺纤维腺瘤19例, 乳腺囊肿1例, 乳腺腺病3例 (其中2例乳腺腺病伴纤维瘤形成) 。选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histoacryl组织胶水。规格:0.5 ml/支。成分:n-丁基-2-丙烯酸氰。

1.2 方法

常规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后, 残腔彻底止血, 用3-0带圆针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少量残存腺体组织的创缘, 4-0可吸收线严密缝合皮下组织, 保证切口无张力对合。用有齿钳或爱丽斯钳将切口创缘对合整齐、紧密后, 左手拇食指固定切口两边缘, 右手拇食指轻轻挤压出安瓿瓶内部的组织胶水, 沿切口一端缓缓向切口另一端均匀涂抹一薄层, 覆盖切口, 以不超过切口周围组织0.5 cm为宜, 然后左手食拇指继续固定切口边缘30~60 s, 待组织胶水保护膜变得不透明松手。用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术后24 h可以淋浴。

2 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切口均在3~7 d内愈合, 切口均无渗血渗液、无裂开、无炎症反应。术后5~10 d左右组织胶水保护膜呈片状自动脱落, Ⅰ/甲愈合, 局部美观, 瘢痕呈细线样。随访3~7个月, 见切口处皮肤平整、瘢痕增生不明显, 呈线样, 患者满意度高。

3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腺病及乳腺囊肿是乳腺外科常见的良性疾病。纤维腺瘤在乳腺良性肿瘤中最多见, 约占良性肿瘤的3/4, 高发年龄20~25岁。纤维腺瘤癌变的可能性很小, 但有肉瘤变可能, 手术切除是治疗纤维腺瘤唯一有效的方法[1]。乳腺腺病, 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 是妇女多发病, 常见于中年妇女。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 最常表现为乳房胀痛和肿块, 部分患者具有周期性。本病有无恶变尚有争论, 但重要的是, 乳腺癌与本病有同时存在的可能, 为了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乳腺癌, 患者应短期随访复查。对于局限性乳腺增生肿块明显时, 需手术活检排除乳腺癌。乳腺囊肿亦是乳腺外科常见的良性疾病, 可单发或多发。对于单纯性囊肿可细针穿刺或随访, 而囊实性肿块需手术活检确诊。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美有了更高的的追求。女性乳房除了基本的生理功能生育哺乳外, 也成为体现女性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乳腺外科手术多会留下比较明显的手术瘢痕, 破坏乳房的美观, 对患者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Histoacryl组织胶水是一种新兴的切口闭合材料, 目前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的外科、妇科、五官科等手术的伤口闭合, 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认可, 报道甚多[2,3,4]。它能有效地减少瘢痕的形成和增生,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切口的外观。

Histoacryl组织胶水是一种以n-丁基-2-丙烯酸氰为主要成分的组织粘合剂, 单体为液体, 呈紫兰色, 与人体组织接触后变为多聚体, 形成一层薄膜, 可将切口边缘牢固黏合, 进行涂抹切口后5~10 s切口就牢固地黏合在一起[5]。形成的薄膜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能抑制G微生物的生长繁殖[6];能保护创面、防止细菌入侵, 减少了感染的机会;薄膜均匀分布在皮缘两侧, 受力均匀, 有一定的伸缩性, 不易引起切口疼痛;在表面形成的薄膜, 能保持创面口的密闭, 有防水作用, 有效隔离了体液污染, 患者早期即可进行洗浴;因切口在形成薄膜下愈合, 不会刺激局部成纤维细胞增生, 组织反应轻微, 切口愈合时间缩短;有利于减少切口瘢痕增生, 实现更好的美容效果。

笔者认为本方法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 易于掌握;历时减少, 工作效率提高, 手术时间比传统切口缝合明显缩短;组织反应小, 患者痛苦少;切口感染几率降低;由于保护膜有防水功能, 患者术后早期可进行洗浴;切口愈合快而好;无传统缝线的排异反应;术后瘢痕增生不明显, 美容效果理想, 患者满意度高。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 要求皮下层严密缝合, 切口对合时无张力。 (2) 涂抹组织胶水前要擦拭干切口周围的渗血、渗液及消毒液等。 (3) 涂抹的胶水要适量、均匀, 只要形成一薄膜即可, 胶水量过多则形成的硬块不利于切口愈合。 (4) 切缘表皮对合要整齐、紧密, 皮缘不能内翻或外翻, 无渗液, 避免胶水渗至皮下。 (5) 用胶水时局部皮肤有热感属正常现象。 (6) 对合涂好的薄膜不能擦拭、拉扯以免切口裂开。 (7) 涂抹胶水时手套上的胶水要擦拭干净, 防黏皮肤。 (8) 换药时不需要用消毒液擦拭, 也不要在胶水保护膜上涂药膏或使用药物, 以免胶水摩擦、溶解脱落。在乳房良性疾病手术中, 应用组织胶水闭合手术切口是一种理想的切口闭合技术,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使用方便、安全, 患者痛苦少, 术后瘢痕小, 符合美学的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25.

[2]Ibrahim Othman.Skin Glue Improves Outcome after Excision and Primary[J].Indian J Surg, 2010, 72 (6) :470-474.

[3]Beam J W.Tissue adhesives for simple traumatic lacerations[J].J Athl Train, 2008, 43 (2) :222-224.

[4]李妍妍, 戴丽, 佟敏.Histoacryl组织胶水在会阴侧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 14 (1) :78-79.

[5]Gennari R, Rotmensz N, Ballardini B, 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issue adhesive (2-octylcyanoacrylate) versus standard wound closure in breast surgery[J].Surgery, 2004, 136 (3) :593-599.

乳房手术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我院2003年7月至2009年6月期间进行放射治疗的24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做为分析对象。患者年龄28岁至72岁, 中位年龄45岁。全部为单侧乳腺癌, 左侧15例, 右侧9例。病灶部位:内象限9例。外象限12例、中央区2例。绝经前19例, 绝经后5例。原发肿瘤治疗前体检在1~3.5cm内。23例接受化疗, 1例未接受化疗, 其中19例采用CTF (环磷酰胺、比柔比星、5-氟尿嘧啶) 方案6周期, 4例采用CAF (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 4周期、单药紫杉醇4周期, 共8周期方案。ER/PR阳性者加用内分泌药物治疗。有12例先进行6~8周期新辅助化疗, 11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 1例未接受化疗。全组病人均采用乳腺癌肿瘤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分期采用2002版TNM分期, 皆为术后病理, 期别为I期至IIA期, 其中I期17例, IIA期7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9例, 低分化腺癌2例, 浸润性小叶癌2例, 腺样囊性癌1例。1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开始放射治疗时间:术后18~110d不等。

1.2 方法

照射范围根据TNM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 I期及I I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为1~3个的病人照射乳腺及胸壁;II期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及IIIA期病人照射乳腺、胸壁、锁骨上和腋顶 (全组无IIIA期病例) 。照射方法:采用模拟定位机定位, 乳腺、胸壁切线野照射, 加15°楔形板, 楔形板大头朝乳头方向。锁骨上及腋顶垂直照射, 使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生产的GWGP80型60CO远距离治疗机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全乳腺、胸壁照射DT4600c Gy后瘤床加量, 如肿瘤已彻底切除对原发病灶区再追加1400c Gy。1例肿瘤切除不彻底, 镜下切缘阳性, 全乳腺、胸壁照射DT4600c Gy后瘤床追加照射剂量1800c Gy。追加剂量照射范围根据术中留置的金属银夹来定或手术瘢痕周围各3cm。锁骨上及腋顶预防剂量为DT5000c Gy, 每周5次, 每次200c Gy, 5~6.5周完成疗程。

2 结果

全组皆顺利完成疗程, 依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12例出现1级放射性皮炎;2例出现2级放射性皮炎;6例出现1级血液毒性;7例出现轻度吞咽不适症状, 于放疗结束后3~7d缓解。放疗中没有放射性肺炎及2级以上放疗反应病例出现。放疗后随访1年进行评估, 随访率100%, 24例病人有17例继续内分泌治疗, 24例病人均定期复查, 无复发、转移病例, 有1例出现轻度上肢水肿其余无明显放射损伤。拍胸部X线片, 没有放射性肺纤维化病例出现。美容效果评估:采用定性评估标准。Harris等于1997年提出, 按美容效果优劣分为4等。 (1) 佳:无肉眼可见的治疗后遗症, 两侧乳房外形相同。 (2) 良:病侧乳腺有轻度色素沉着, 局限性毛细血管扩张, 手术瘢痕可见。 (3) 一般:有明显治疗后遗症, 乳腺外形有明显变形, 乳头移位, 有明显的放射性皮肤改变, 但可接受。 (4) 差:乳腺有严重回缩或严重的纤维化或毛细血管扩张[1]。本组病例美容效果评价:佳9例, 良14例, 一般1例 (表现为乳房手术斑痕下方部分凹陷) , 佳、良总计23例, 占95.8%。

3 讨论

早期符合条件的乳腺癌采取保留乳房单纯肿瘤切除术配合全乳房放疗、全身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近期疗效肯定。Co60远距离治疗机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房放疗, 采用切线照射, 加15楔形板的放疗方法可行。临床放疗副反应轻, 有14例出现放射性皮炎, 约占58%, 其中1级放射性皮炎12例, 2级放射性皮炎2例, 没有更严重的皮肤反应出现, 患者能够耐受。在放疗期间, 照射野皮肤外涂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或三乙醇胺乳膏即可减轻放射性皮肤反应, 特别是皱褶处, 放疗期间每日涂抹1~2次。肺组织受量能够接受, 没有发现明显放射性肺损伤。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腺放疗及综合治疗后能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该治疗模式在基层临床工作中还是初期阶段, 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另外, 大多数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块缩小50%以上, 约10%的病例可达到病理完全缓解 (p CR) 。这使得一些本来不适合做保乳手术的患者病变缩小, 变成能够选择保乳手术, 使乳房切除手术减少。还必须严格掌握保留乳房手术的适应证, 对于分期较晚, 乳房体积较小, 肿瘤据乳头太近<2cm的病例, 需慎重选择, 以免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另外,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术后除局部放射治疗外, 还必须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只有采取有效、规范的综合治疗, 才能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减少复发和转移, 从而提高生存率, 使更多的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满怀信心的生活, 甚至重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乳房手术 第8篇

关键词:乳房癌,围手术期,患肢,护理

乳房根治术后往往易致患肢肿胀、功能受限, 甚至反复发作淋巴管炎及淋巴水肿等, 在预防及处理上, 除了手术时遵循对应的原则外, 术前、术中、术后患肢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射阳县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施行乳房癌改良根治术79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9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4~69岁, 平均43.8岁, 为Ⅰ、Ⅱ期及部分Ⅲ期乳腺癌, 均为浸润性癌, 均施行了改良根治术。术后1个月后无1例患肢发生严重的活动受限及水肿。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测定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因术后患肢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异常, 较为突出的是患肢外展和屈曲功能障碍, 故术前应对上肢的前、后上举角度, 内、外方旋转角度、指椎间距离等有一个大体的测量记录, 用以确定术后患肢的活动障碍程度, 并向患者介绍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1]。从术前开始施行肢体运动训练, 并给患者示范具体操作方法。

2.2 术中护理

避免患肢的过度外展及受压, 实施监护及治疗操作时避开患肢, 术毕创面包扎时, 腋窝避免包扎近紧, 以防患肢血液循环受阻。

2.3 术后护理

术毕返病房后即在患肢及肩下垫一软枕, 并将患肢前臂放置于腹壁上, 以抬高患肢。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具体为:术后6h即开始活动手指;术后1~3d练习伸指、握拳、屈腕活动;术后4~5d练习伸腕屈肘、前臂伸屈活动;术后6~7d练习患肢手摸对侧肩及同侧耳;术后10d后, 练习肩关节爬墙活动及患侧手通过头顶摸对侧耳, 逐日递增, 2~4次/d[2]。严禁在患肢抽血、静脉注射及测量血压, 并嘱患者避免患肢被蚊虫叮咬及皮肤破损感染等。必要时戴手套及袖套以保护。

3 护理体会

3.1 临床护理

乳房癌根治术由于有时需切断胸大肌的神经, 使术后上肢抬起有困难, 同时由于腋下淋巴结的清扫, 致使淋巴回流受阻、上肢水肿, 故术后的患肢的抬高及功能锻炼很重要, 尤其是早期的功能锻炼。为了便于患者记忆和实施, 我们以“1、3、5、7”数列公式简化之。即第1天活动手指;第3天可活动腕关节及以下;第5天活动肘关节及以下;第7天活动肩关节及以下。从而使患者的功能锻炼既不影响切口愈合, 又能循序实施。同时嘱患者穿戴宽松的衣服及手套, 予以患肢轻柔的按摩, 由远至近, 3次/d。每次15min, 以保护患肢并促进血液循环。

3.2 康复训练

鼓励患者自主意识, 坚定生活信心, 改善生活质量。并向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要领。除重复上述的各项练习外, 还可行推墙、提绳、吊环等练习。并可通过日常的一些生活动作如开关窗帘、拧毛巾等来代替其中的一些训练。故在术后1个月左右测量肩关节活动范围时, 可发现大多数患者能抬举自如, 即患肢的手能越过头顶摸到对侧的耳朵, 并能用梳子自已梳头。但以后仍需长期坚持做肩关节旋转运动及适当的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锻炼, 以增强上肢力量, 帮助淋巴及静脉回流。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及保护患肢。

参考文献

[1]郭仁宣.乳腺癌外科学[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15-223.

乳房手术范文

乳房手术范文(精选8篇)乳房手术 第1篇1 概论乳房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良性肿瘤以纤维腺瘤为最多, 约占良性肿瘤的3/4, 其次是乳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