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选10篇)
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1篇
雅思阅读:熟悉题型组合套路 快速突破阅读长文
为了熟悉题型组合套路,首先我们要知道的必备知识:
1、在学过的各种题型中,按文章顺序出题的主要有以下四种:4选1单项选择、判断,填空、Matching首尾配对。其中,前两者必然顺序出题,后两者则存在特列,不过一般按照顺序题的模式来操作。
2、相应地,不按文章出题的题型则主要是余下的Matching匹配题,主要包括常考的段落信息匹配题、人名配理论观点匹配题等。
3、除此以外,多选题往往考察文中固定的1-2个段落。
4、List of headings题则相对较为特殊:首先因为它的题干就是每个段落,所以肯定是逐段出题;同时,它又因自身位置的特殊(雅思阅读中唯一一道出现在文章前的题型)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知道上述知识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题型组合套路的问题了,根据对于雅思阅读真题(主要是剑4-剑9以及机经)的考察,我们总结出雅思阅读题型组合的3种形式:
一、切块型
代表文章是剑5T2P2 (what’s so funny?),这类文章的主要特点为:将文章切为数块,每道题分别对应考察文中的一块。经过观察,这类文章的题型主要是由上文中所提到的顺序题所组成的,也就是题型由判断、选择、填空、Matching首尾配对组成。由于大题的顺序性,再加上各大题内部小题的顺序性,使得这种题型成为了相对易于解决的一种,因为所有题都依照文章顺序出,我们只要逐题回到文章定位解题即可。
不过,在考察这种文章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符合上述标准的例子。最常见的是有大量真题,其题型组合依旧是由上述几种题型拼凑而成,但却不能“切块”,而是仍有部分题考查了全文。经总结,我们发现这些题的特点为:只有两道大题。这种只有两道大题的题型则构成了我们下文要讨论的另一种题型组合形式。
判定标准:
1、题型只由判断、填空、选择、Matching首尾配对等顺序题组成,没有Matching段落信息匹配、Matching人名理论匹配等非顺序题;
2、题型的数量大于等于3道。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文章前方出现list of headings题,对于文章后面的题能否“切”,没有任何影响。比如剑5T3P2消失的三角洲,剑6T4P3校园欺凌现象,这两篇文章中,前方的标题题对于后面“切块”的判定都没造成任何影响。
二、两题并列式
如上文所述,两道大题型所组成的题型结构套路,就是我们的两题并列式。与切块型不同,两题不可“切”。顾名思义,两题并列式肯定会出现并列:一般来说,两题并列式至少会有一题考察全文(代表文章是剑6T1P3因纽特人),常见两题都考察全文的情况(详见剑9T4P1居里夫人)。
那么,面对这种两题式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呢?一般来说,比较提倡顺序做题的方法,即先做第一道题,同时看完全文,再做第二道题的模式。这种做题的方式相对比较符合常人的思路,没有打乱题型,也就避免了大家的做题过程中在不同题型不同方法之间的来回转换。
判定标准:只有两道题。
三、段落式
刚才的题型都是没有Matching非顺序题参与的题型组合套路,段落式正是围绕这些非顺序题形成的。在近年来的考试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围绕段落信息匹配题为中心的一种题型组织套路,这就是我们的段落式。简单地说有段落信息匹配题,就是段落式。段落式的其他题型搭配花样很丰富,根据段落信息匹配后的题型又分两种,若有匹配题,则多半每道题都考全文(如段落信息匹配、人名理论配对、判断题的组合);若没有匹配题(由判断、单选、填空等组成),则在段落信息匹配题后的题也可以“切”。针对这种题的解题方式,永远要先做后面的题,细节题优先,然后利用细节题的信息做段落信息匹配题。
判定标准:有段落信息匹配题。
雅思阅读单选题选项分析
在长期的雅思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烤鸭对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表现的信心十足:相对于判断、配对、小标题等雅思独门题型,单选题显得亲切而熟悉。然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大量考生在单选题上并没有占到便宜,这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花费太多时间逐一比对选项,导致选择题正确率高但是整体做题时间不够;二是匆忙定位或者不能定位,从而只看选项中与原文相似的部分进行选择,导致掉进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因此,笔者提醒考生,要做好单选题必须注意最好选项的分析。
单选题的选项在命题中通常呈现以下特点:
1、每道题的选项都围绕原文某一到两句话展开;
2、正确答案的选项通常是原文的同义改写;
3、经常设置与原文用语极为相似的选项作为干扰项;
4、常见成对且意思相近或相反的选项。
基于以上命题分析,笔者建议考生在做题前,应该在结合段落大意和定位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帮助找到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首先,利用分析选项进行定位。以剑6TEST3 PASSAGE 1第12题为例:
12 When cinema first began, peoplethought that
A it could always tell stories
B it should be used in fairgrounds
C its audiences were unappreciative
D its future was uncertain
这道题目本身从命题来讲为考生设置了很大难度,一方面其在原文中对应的段落(H段)距离上一道题的位置(D段)横跨了大半篇文章,另一方面其题干中并没有合适的定位词。因此本题最好的定位方式是求助于选项。仔细分析不难发现,B选项中fairground(游乐场)一词,属于特定的意义的名词,可以用来定位,并可以很快就此找到原文对应句Indeed, some said that, once this novelty had worn off, cinema woulda fairground attraction.
其次,分析选项可以快速帮助考生确定各个选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成对选项之间的相似相反关系,从而更快地判断命题者实际考察的考点,以便回到原文中直接查找判断。即使对于基础较薄弱,很难理解原文的考生,分析选项找到成对选项也有助于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因为正确答案通常就在相似相反选项之中。
分析成对选项,主要找相似的结构和相似的词组两方面。有时会出现四个选项两两相配的情况,则先分析两组间的区别,再分析具体两个选项即可。
举两个例子,首先是剑6 TEST 4PASSAGE 3第33题
33 The writer thinks that thedeclaration “There is no bullying at this school”
A is no longer true in many schools
B was not in face made by many schools
C reflected the school’s lack of concern
D reflected a lack of knowledge and resources
显然,C项和D项具有共同的结构 reflect和alack of,因此可以预测答案就在两项之中,具体分析可知两项的区别在缺乏的究竟是concern 还是knowledge,通过题干的引语定位可知原文为Until recently, notmuch was known about the topic, and little help was available to teachers todeal with bullying. known一词即提示正确答案为D项。
再看剑4 TEST2 PASSAGE2 第15题:
15 In 1990, Americans
A were prescribed more herbal medicines than in previous years
B consulted alternative therapists more often than doctors
C spent more on natural therapies than orthodox medicines
D made more complaints about doctors than in previous years
本题的定位词十分明确,且题目顺序与原文顺序高度统一,但是难点在于选项很长且多用复杂的同义替换词,例如orthodox等,一开始就吓住了很多基础平凡的烤鸭。事实上,只要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正确高效地解题并不需要全部掌握选项中的词汇。
很明显,本题AD两项和BC两项分别形成了成对的相似相反选项,前者都有than in previousyears 这个结构,后者都通过more than 结构对替代治疗和传统医学进行了对比。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回到原文判断,原文中的对比是时间上的对比(1990年与其他年份)还是该年度中两项事物的对比。通过定位可以找到Americansmade more visits to alternative therapist than to orthodox doctors in 1990, andeach year they spend about $US 12 billion on therapies than have not beenscientifically tested一句。显然,并没有提到其他年份,因此可以确定答案在BC之中。再分析B、C两项可知,其区别点在于B强调more often,C强调spentmore,则确定考点在于原位对比的是次数还是花费,显然,made more visits一词说明答案是B。
可见,分析选项是提高单选题做题效率的一把利器,但是烤鸭在复习和考试中也应当注意,不要过度依赖做题技巧,首先要提高的一定是自己的英语语言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方法,策略解题。
雅思阅读备考官方十四点建议须知道
? 应仔细阅读题目的指示和说明,这些信息会告诉你在哪里寻找答案、需要如何回答问题、以及答案字数的限定。题目里的指示还会说明答案是否可以多次使用,并提醒你把答案转抄到答卷上。
? 注意大多数的题型下,题目出现的顺序和信息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都是一致的。
? 进行跳读、扫读练习,以便能在文章片段中快速寻找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将关键词和词组用下划线标记出来,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与文中关键词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如填空题),你所填写的答案需符合正确的语法要求。正确的单词拼写和词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出现错误是要被扣分的。
?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在文章里找到需要填写的单词,并应将这个词仔细正确地抄在答卷上。运用笔记、表格、图表或流程图中的内容以及范例来预测答案所涉及的信息的类型。
? 在辅导课上,与同学和老师讨论每种题型下答案可能出现的形式。
? 熟悉同义词以及带有概括作用的词汇,这可以帮助你找到相关信息。
? 练习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和信息。
? 思考某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 题海战术并不能让考生按照希望的那样快速提高成绩,这对备考和英语学习是不利的。备考的过程中应该广泛阅读不同的材料,如报纸、期刊、杂志和书籍,并利用这些资源为备考服务。
? 注意熟悉不同的文体,并且练习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文体。在练习中熟悉所有雅思考试阅读(学术类)的题型。
? 要注意阅读的方法不止一种。考试的主要任务是找到题目的答案,因此考试中运用的阅读技巧与你需要记忆内容时所用的阅读技巧是不同的。考试过程中不应过于担心出现的生词,同时应该在平时多加练习如何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来猜测生词的意思,尽量不要用字典查每一个生词,而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
? 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阅读题目的指示。如果不明确题目的要求,你是很容易出现混淆而导致出错的。
? 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注意时间限制,避免在某一道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 注意不要过于依赖于从文中寻找某个词来作答。你应该练习如何改述、在文中找到改述的内容。
九种方法助你雅思阅读直取8分
1. 模拟考试环境
考过雅思的同学都知道, 四科里面时间最紧的当属阅读, 很多人初次去考试都会答不完卷子。如果想在时间上做更好的掌控,计时练习就变得相当有必要了。大家给自己限定一小时时间,之后核对答案,看下最终分数。
另外友情提示下各位,一小时的时间还包括把答案转移到题纸的时间。 转移答案的时候大概会消耗两分钟左右, 如此看来时间就变得更加紧迫了!
2. 不计时完成三篇文章阅读
此方法为了提高大家的精读能力,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 而是为了把题目读懂、吃透。 每个词、每个短语、每个句式的功能都分析清楚再去答题。
此方法适合备考时间较长的,同时对阅读期望分值比较高的同学。
3. 20分钟完成一篇文章
初期做阅读练习学生,整个阅读三篇文章一起读下来会有种大脑被掏空的感觉。适度练习起码不会起到逆反心理。
此方法适合不喜欢阅读的同学, 最前期适应练习。
4. 没有时间限制完成一篇文章
依旧还是一篇文章, 如果20分钟的计时导致时间紧迫造成错误率过高, 可采用此种方法。没有时间限制的阅读也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提升总体阅读实力。
5. 一次只做一个题型
题刷多了之后他家会发现, 不同题型他对文章不同部分的考察点是不一样的。比如list of headings考察是段落理解能力,True/ False / Not given考察的是句子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答题往往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答题规律。
此方法适合多次刷题, 但毫无题感的同学。
6. 在字典的帮助下答题
此方法可检测出阅读失分的原因, 究竟是因为生词? 句式复杂? 还是逻辑是的问题? 如果有了字典的帮助还是得不到高分,就和生词没有关系了
7. 只读文章不做题
没有压力的阅读, 会让你的阅读分数提升。 其实也是鼓励各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8. 核对答案后分析答案
如果做题中一味只是为了核对答案而做题, 实际这题方法没有多大意义。很多阅读8分的学生在做题中更多的会思考出题者出题的角度是什么,得出规律。甚至有些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都会猜到部分题目考官考什么,或者他会挖什么陷阱。这其实就是我们所强调的,从考官角度思考问题。
9. 整理词汇表格及关键词表格
其实整个雅思的考试就是一套同义替换的体系,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皆是如此。 阅读中的同义替换放到写作中当然也适用。毕竟都是学术用语。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按部就班的做题, 如果你的雅思阅读万年6分得不到改观,不妨试试以上的方法。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部分方法加以练习!
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2篇
攻破词汇唯有硬背
对于考生来说,战胜考研英语的关键最终归结于两点,一是词汇,二是方法(具体包括语法和解题方法)。所以,考研英语的复习应该从词汇开始。也许有同学会觉得这些说的都是废话,小学生都知道学习英语要从词汇开始。但我们在此提词汇的目的不在于强调词汇的重要性,而在于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能把词汇背完的方法!
按照考研考纲规定,考研需要掌握的词汇总量是5300个,包含词组。但如果把大纲附列的词缀算上,词汇量就会增加不少。要快速背完这些词汇,首先,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直接在网上下载,可以选择有录音讲解的;把词汇讲义打印出来,把讲解内容考入MP3或者手机里,一天一小时!总共40个小时!听完他!不时的重复翻读,当你开始复习阅读的时候,你一定会惊喜的发现词汇已不再是令人恐惧的绊脚石了!
一次五遍做透真题
到了八月中旬,在临床上也摸爬滚打一段时间了,渐渐也要收起浮燥的心,平静下来,全力以赴准备考研了。注意了!这是考研英语准备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是你要认真做的:
从第一天起,做一遍题,听一遍讲解,把能记下来的信息全标到你的讲义上去,不放弃任何一个不会的单词!分析每一道题,搞清楚它们是细节题?因果题?例证题?。起初你也许会觉得这些题型会很莫生,但它对成功解决阅读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技巧问题。
其次,对于做题,建议考生每天不间断的至少做一遍,再回顾一遍,一篇阅读做完后至少分析五遍。第一遍搞懂所有不会的单词;第二遍弄清所有句子结构;第三遍分析出题点;第四遍从头到尾阅读全文,并再度思考出题点,看自己的思维和出题点是否一致,思考自己所想的答案与标准是否一致;第五遍同第四遍。
在此,也许同学会想:“为什么要这么啃真题,考过的不是不会考了吗?做做模拟题会更好吗?”但是我们的考研辅导专家认为,考研英语作为一种非常成熟的选拔性考试,它的出题思路己经非常成熟,非常稳定,每年的考试变的是文章,变的是词汇,不变的是考查的题型、出题点!
考研英语是全国最顶尖的教授,千方百计用尽各种技俩、机关算尽的用来为难大家的心血。就算模拟题出的再好,出题人再有经验,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精力和水平出的比真题更接近实战。其实,你只要能够读透一半或者是四分之一的真题,你就会发现,很多模拟题和真题还是有差距的,都是形似神不似。
浅谈如何突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 第3篇
一、明考纲, 知考情
英语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因此, 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 做出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二、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与命题规律
1.考查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为主, 侧重于对语篇领悟能力的检测。
2.题材新颖, 选材广泛, 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环保等各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
3.词汇量增大, 语篇结构复杂, 长难句增多。
三、高考阅读理解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高考试题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而每年高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题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一) 主旨大意题
1.题型诠释: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 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归纳出段落或文章的大意, 判断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意图。
2.提问形式: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The authorwrites this passage in order to...
3.解题技巧:每篇文章都有主题, 要了解主题思想, 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出主题句。一般来说, 英文中大多数的议论文、说明文或科技文的段落主题句位于段落之首。因此, 在仔细阅读这样的文章之前, 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第一段和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上。
(二) 细节理解题
1.题型诠释:旨在考查考生准确搜索、理解信息的能力。一般说来, 题中要求找出主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问题比较容易回答, 但题目更多的不是直接用文章中的原句、原词, 而是换用同义词或不同句式来表达, 这样就增加了生词量和答题的难度。
2.提问形式:When did the event take place?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URE in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included/discussed/mentioned in the passage?Which is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the passage?
3.解题技巧:考生必须首先认真审题, 看懂题目,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 找到有关部分, 在完全理解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确定选择项。
(三) 推理判断题
1.题型诠释:推理就是以已知事实为依据来获得未知的信息。预测就是根据上文出现的信息预测下文将要读到的信息。
2.提问形式:It can be inferred/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paragraph/text that...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paragraph?The...paragraph impliesthat...
3.解题技巧:考生应全面分析, 切忌片面思考;应忠实原文, 切忌脱离原文;应立足由已知推测未知, 注意不要选择表层信息答案。
(四) 词义猜测题
1.题型诠释:此题重点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猜词悟意的能力。考生要根据文章提供的语境, 根据已知信息推测不熟悉的词或词组的含义。
2.提问形式:The underlined word“_____”in the paragraph refers to“____”.The word“____”probably means_____.What do you think the expression“____”stands for?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word“_______”in paragraph...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take the place of the word“_____”?
3.解题技巧:考生要掌握常见的猜词技巧, 如定义、同位语、因果、解释、对照比较、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构词法、常识和经验等。
(五) 考查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题型诠释:这类题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能正确理解作者语气和态度。作者的语气大致可分为主观、客观, 批评、赞扬、悲观、乐观、希望、失望、热情、冷漠等;态度可能是赞同、反对、中立、同情、冷淡、厌恶等。
2.提问形式: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story is...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The author would agree that...Which of the following opinions doesthe author accept?
3.解题技巧:阅读理解题目中作者的语气和态度往往不是直接在文章中写出来的, 而是通过其他修辞手段或对词汇的选择体现出来的。所以, 考生还要注意琢磨作者的遣词造句, 从而把握作者的论述基调。
总之, 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是有法可循的, 但法无定法, 贵在得法。考生在阅读中一定要做到:通读全文, 掌握大意;结合问题, 阅读短文, 找出答案依据;判断类型, 分类筛选, 排除诱选选项;研究构词, 结合情境, 猜测单词词义。
参考文献
[1]李雪梅.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其对策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2009.
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构词法 生词 词汇量 同义词 反义词 上下义词 上下文语境
英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手段,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作为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型,是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就成为英语高考致胜的关键所在。然而,要提高阅读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突破单词大关,尤其是帮助他们解决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历年高考英语短文由于取材日益广泛和多样化,题材涉及日常生活、时事新闻、轶事小说、各类广告、幽默小品、地域风情,以及社会、文化、史地、人文、科技、政治经济等领域(考试大纲),内容涵盖面广,难免会出现令学生头痛的生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记大纲所要求掌握的词汇,还需在阅读时具备一定猜测生词的能力,切实突破英语阅读理解的生词关。
一、掌握英语构词法,拓展词汇量
英语中有很多单词是由构词法构造出来的,这其中有着许多章法或规律可循。因此,教师应重视构词法的教学,让学生认识构词规律,介绍英语构词的前缀、后缀和词根,让学生掌握构词法。词根是一个单词的核心,表示词的基本意思,在它的前面或后面添加前缀或后缀,就会演变为不同的含义,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并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揣摩新单词的结构来推测该生词的含义,提高学习效率。
1.常见的前缀
除了在一些词根前加un/ im/ dis/ in/ non/ ir/ il等表示否定的前缀外,常见的前缀形式还有很多,如:anti:反对…的,Anti-Japanese war是抗日战争;auto:自己的,autobiography是自传;bio:生命,biology就是生态;co:共同,coexist是共存;de:除去,defrost是解冻;post:后的,postwar是战后;pre:前的,prewar战前;re:重新,retell是复述;sub:下面的,subway是地铁;tele:距离远的,telescope是望远镜;trans:跨越,transpacific是跨太平洋的。例如:When he reached the place with his army, he found an impassable river in front of him.此句中,“impassable”的词根“pass”是通过,那么“impassable”应译为“无法通过的”。
2.常见的后缀
除了在一些动词后加er/or可以表示人之外,也可以加ee/ ian/ ist等表人,如:employee、musician、scientist。有些单词后加en/ ify/ ize表示动词,如:strengthen、simplify、civilize等。除了一些常见的单词后接ful/ able/ ous/ y能变成形容词外,有些单词后接ly/ ive也能变成形容词,如deadly、likely、friendly、addictive、sensitive、objective等。一般形容词后接ly就成为了副词,但有的后接ward也可表示副词,如:upward、forward、backward等。如:He simplified the problem so that it could be easy for kids to understand.此句中“simplify”是在“simple”后接ify的后缀,变成了动词,应推测为“简化”。
其实,学生一旦掌握了一些单词常见的前缀、后缀,对于阅读理解中的生词词义的猜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一词和前缀或后缀构成的生词很多,教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总结是扩展学生个人词汇量的一种简捷高效的方法和手段。
二、通过词义之间的关系来推测
1.同义词(Synonyms)的推测
英语短文中的同义词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来表达。在文章中,作者通常用读者比较熟悉的词去解释另一个词,或者为了避免同一概念的单词重复,而使用同一含义的不同词语来表示有关内容,使得表达上更为生动、灵活和多样化。因此,我们就可利用上下文所认识的词语来猜测出生词的词义。关键词是:and, or, also,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等。例如:The new tax law supersedes, or replaces, the law that was in effect last year.此句中,“or”是关键,属于并列连词,连接前后相同含义的单词。这样,“supersede”可以根据“replace”来推测其意思是“代替、取代”的意思。
2.反义词(Antonyms)的推测
阅读理解文章中,作者有时出于强调、解释或词义的转折、对比等表达需要,也在上下文中使用反义词。对此,我们应当能够通过上下文的词义对比来猜测出生词的含义。关键词是:and, or, also,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等。例如:Most women in Ghana— the educated and illiterate, the urban and rural, the young and old--- work to earn an income in addition to maintaining their roles as housewives and mothers.此句中,“unban”与“rural”;“young”与“old”;都是属于由并列连词“and”连接的两组反义词。由此可以判断出:“educated”与“illiterate”也属反义词,那么“illiterate”应推测为“文盲的、目不识丁的”。
3.上下义词的词义猜测
英语词汇中,一些具有一般泛指概念的词叫做上义词,而那些表示个别种类概念的词则被称作下义词,来表达较为具体的意义。例如:vehicles意为“交通工具,车辆”,指的是一个泛指的总体概念,是属于上义词;而car, lorry, truck, bus, trolleybus, underground, subway, coach, taxi等表示具体的交通车辆,即为下义词。在词义上,上义词能对一些单词起概括作用。因此,弄清楚词汇的上下义关系能帮助学生推测和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三、通过上下文语境(context)线索来推测词义。
高考阅读理解的考查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解题的思维能力。词语在文章句子中的使用也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语言逻辑或情感逻辑。因此,英语短文中的某个单词也都会与它周围的词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它们之间的特定联系来教学生判断生词的词义,这就是所谓的上下文语境(context)线索。英语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较为明确的语境线索有两种:
1.说明性的上下文语境线索,即句中存在着对生词起解释说明或例举作用的语言线索。关键词是:is, is called, mean, be defined as, refer to, like, such as, for example/instance等。例如:Anthrop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ankind.此句中“Anthropology”被“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ankind”解释,应推测为“人类学”。再例如:Collins decided that she must go, although the hazards of the trip were many, for example, the unbearable heat, the possibility of getting lost…此句中,“for example”后面的词语对旅行中“hazard”进行了逻辑上的列举,由此判断其含义为“危险”。
2.词义情景性或逻辑性线索,即生词与其周围的词语构成了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语言描述或逻辑关系。关键词是:but, however, yet, or, otherwise, while, though, rather than, instead of, because, since, as, for, so, therefore, so…that…, such…that…, thus, thus等。例如:Some human actions are learned, but quite a few other actions are innate.此句中“but”是转折连词,暗示前后两句的联系是相转折对立的,由前句的“learned”是“后天习得的”,则能猜测出“innate”应是“与生俱来的”。再例如:He's such a shrewd businessman that he loses no money in any trade.此句中“such…that…”引导的是结果状语从句。从that从句中得知“他做任何生意都不会赔钱”,则能反推出他这人很“shrewd”,也就是很“精明的”。
四、结束语
总之,如何帮助高中学生突破英语阅读理解的生词关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教学过程。但是,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阅读理解中生词的教学指导,有意识地教授学生掌握构词法的相关知识,并且指导和训练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进行猜测词义,课后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反复操练,帮助学生不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扩充学生个人词汇量,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定能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心理上再也不用惧怕阅读理解中的拦路虎——“生词关”了。
关于如何快速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第5篇
网友提问:关于英语阅读,学了好多年英语但目前都还是一初中水平,要如何提高呢?
曲刚老师回答:要警惕服“刀枪不入”的“假读”。很多人天天读英语,可就是阅读水平不见提高,老是猜来猜去地猜不明白,糊里糊涂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由“假读”造成的。什么叫“假读”呢?首先要讲讲我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的英语阅读中的“母语转移现象”。我们的大脑在阅读外语时有一个顽固的习惯,就是顽固地把一切读进来的英语单词都统统转化成汉语来理解和记忆,并且达到了顽固不化的程度,这造成一篇英语文章读完后,英语没记住什么,汉语反而记住了。请大家做一个试验,请你找一篇简单的英语文章,找旁边的一个人(比如你的同学)来让他阅读,等他读完了把书合上,你先问问他读懂了没有,如果他说读懂了,你就让他用汉语把文章的内容讲一讲,你会发现他讲得头头是道,等他讲完了汉语后,你突然地问他:“你能不能用英语把你刚才读过的文章讲一讲,哪怕讲得很简单?”这时侯你就会发现他哑口无言,基本讲不出,为什么英语在大脑里一点印象也没有留下?这就是“母语转移现象”造成的,他刚才读的英语文章在大脑里一点没剩地被全部转换成了汉语,因此他只记住了汉语,根本就没记住英语。“母语转移现象”是由大脑中汉语和英语严重的不平衡造成的,中国人的脑子里汉语十分地发达,汉语的年龄与人的年龄一样长,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像一棵大树一样把大脑占据得非常牢固。只要我们的眼睛、耳朵获取了一丁点语言符号信息,我们的大脑就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把它们转化成汉语来接收,这种强大的不可抗拒的母语转换力量造成了外语学习的巨大困难,使外语读来读去根本进不到你的脑子里。在你大脑里汉语是一棵大树,而英语只是一棵很弱的小草,英语哪能抢得过汉语?别看你眼睛看的都是英语文章,可读到眼睛里面后就不是英语了,而是立刻被转化成汉语了,不到一秒钟就全部被转化完了,英语刀枪不入,当然记不住。因此别看有些人天天读英语,其实根本没什么提高,是“看英语,记汉语”的“假读”,所练习的不是直接阅读英语的能力,而是英汉转换能力,是一种“拐了弯儿”的英语阅读能力,用这种“拐弯儿”的阅读能力读简单的文章还算勉强,读地道复杂的英语文章就不行了,因此很多人读英语时永远也不轻松,就算是读一张十分简单的英语产品说明书也要紧锁眉头,猜来猜去,因为大脑里汉语在那把守着呢,外语根本进不去,进去的外语也都转换成汉语了,读完后用英语讲不出来。
怎样克服“母语转移现象”造成的“假读”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口语”。读进来的英语不是印象不深吗?不是要转化成汉语吗?不要紧,我们用口语来加强它,口语在听说读写中是在大脑里产生语言刺激最强的办法,什么话一旦从人的嘴里亲口一个字一个字地讲出来,印象不深也得深。每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别急着把文章翻过去,趁着对刚才读过的英语还有点印象赶快逼着自己用英语把刚才读过的文章内容讲一讲,讲文章的大意,讲故事情节,讲文章的观点„„ 讲什么都行,就是一定要讲出点东西。一开始很难,几乎什么都记不住,什么都讲不出来,不要紧,把文章再打开看一看,然后合上书再讲,还讲不出就再打开书看看再讲„„ 一点一点地,一遍一遍地,直到能讲出点东西,直到能大概讲解,直到能长篇大论,直到能滔滔不绝„„ 这样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原来这么不容易,我们的大脑里,汉语对英语有这么大的排斥,不用口语来加强英语的刺激,英语几乎难以进入大脑。学英语的过程,就是用口语和大脑里的汉语做斗争的过程,让汉语给英语让路,让英语进入大脑。因此凡中国人英语水平高者,没有英语口语不好者,就因为只有口语才能使英语在中国人的大脑里产生印象和生根。
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6篇
先看题再看文章能够将更多简单的题先做出来,当你发现简单题全部处理完毕之后,剩下的难题可以再重新回到文章当中再去找那些已经被挑剩下的段落。所以不管怎么样一定是先题后文,稍后再文题同步或先文后题。
二、准确定位,关键词VS同义替换
其实阅读只考两件事,一件事情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定位什么,选择什么;而另外一个则是通过定位确定这个位置,然后再进行一个切换之后发现原来这个东西就是另外一个东西。
1、关键词定位(key words positioning)
栗子1:Since the mid-1970s, the enrollment of overseas students has increased at an annual rate of 3.9 percent.
像这道题就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当这道题出现的时候,同学们应该关注的是两个数据,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个数据其实它的意义绝对没有3.9%大,因为前方是一个时间段,有可能经常出现,而后方是一个具体数值,具体数值的高频可能性不大,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都明白越高频的单词或短语的形式越不能成为我们的核心钩划点,3.9%一旦出现就让我们在全文当中展开3.9%的寻找之旅吧!
栗子2: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leaving home each year to study abroad has grown at an annual rate of 3.9 percent, from 800,000 in 1975 to 2.5million in .
这时我们会发现顺序再读的时候四级样卷的C段出现了一个3.9%,这样一个点一旦出现,这一道四级简单的匹配题就结束了。
2、同义替换(paraphrasing)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匹配的情况,是一个稍难的版本。
栗子1:A series of books, mostly authored by Americans, warned...
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系列的书籍都是由美国作者来完成的,警告说。。。
首先,可别看错,在原文中出现一个单词叫succession,它意思是一个序列的,或者是一个系列的一拨儿的,千万不要看成了成功,整句翻译为一个序列的书主要是由美国人来做。大家仔细看一下mainly换成了mostly,而warned,警告,被换成了sounded the alarm,”拉响警笛“或”拉响警报“。由此我们发现,同义替换对于解题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7篇
很多人把词汇量直接理解为背了多少个英语单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真正掌握一个词汇,不仅是理解词汇的含义,还要具备灵活运用词汇进行正确表达的能力。
小笑话。老师正在考一个号称背完整部字典的学生,问:How are you 什么意思?答:“怎么是你?”。老师很惊讶,继续问 How old are you 呢?答:“怎么老是你”。老师差点晕倒。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足以说明“词汇量绝对不等于背了多少个单词”。令我惊奇的是,不少的英语教育名家也热衷于出版如何巧记巧背英语单词的书,而且在市场上还很畅销。实际,很多方法是不需要钱的,我在这儿给大家特别推荐免费的中学英语单词10大记忆法一文。
我倡导一种通过多阅读,多深度阅读,不断反复阅读的方法来真正提高词汇量。通过多阅读,让我们在实际的语境中不断学习新词汇;通过深度阅读,让我们掌握正确使用新词汇进行表达的方式;通过不断反复阅读,让我们经常能巩固自己学习过的词汇与表达,实践孔夫子“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的治学名言。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 第8篇
一、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速度慢、阅读量小的问题。这些与我们的英语教学现状有关,在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方面都还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强调“少而精”,忽视“多而广”,只重精读轻视泛读。习惯于慢读,而慢读又偏重于词句表面意义的理解,忽视了对句子在上下文中的特定意义的理解,从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内容的理解。二是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人只把阅读作为复习巩固语法和词汇的手段,而没有作为一种使用能力着重培养。目前,我们的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指字阅读,低声阅读或心中默读,回视前文或重复阅读,它们的弊病是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主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
二、提高阅读速度的途径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改革和加强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和语言教学是两个不同概念。二者互相联系而又有区别,它们对于英语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语言教学是为了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为发展运用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而阅读教学不是为了把某种知识装进学生头脑,而是要使学生自己学会获取某种东西,培养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获取新信息的能力。由于两种教学的目的不同,它们选取材料的内容也不相同。语言教学注重英语知识循序渐进的科学安排,阅读教学要注意把握好写作的真正目的。如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得到娱乐等。当然理想的阅读最佳效果是速度快,理解率高,我们要把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没有理解速度的要求的阅读是虚的;反之,没有阅读理解率的要求,也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摆正二者的关系,速度的快慢应以理解程度为参照标准进行调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阅读要求每分钟120到150个词之间,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个速度,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一方面要求在训练快速阅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训练阅读模式上加以培养。要培养学生一看题目、小标题或第一句话,就开始猜测,期待或者叫预想,进而获取信息,修正原预想,一步步推移,形成结论。再从文中获取信息,不断反复修正,直到最后把全部信息前后勾连,融会贯通,得出最后判断结论。具体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收到阅读课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人们普遍认为,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词汇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3.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础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的现象。
三、提高快速阅读能力的技巧
1.要有明确而严格的时间观念。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应该有个时间计划,要争分夺秒,有一种紧迫感,这样才“快”得起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严格的时间要求,逐步培养其时间观念。
2 . 阅读时精神要高度集中。读速越快,越需要全神贯注。不可心猿意马、走神开小差,否则,不但阅读速度不快,而且读后会不知所云,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3.培养和发展默读的能力。阅读分朗读和默读。默读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快速阅读的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一旦学生有了朗读的基础,就必须把精力放在默读上。默读首先是不出声的视读,开始练习时要注意抑制发音器官(如嘴唇、声带等)的动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回视”,最后要求达到消除在脑中里出现的词语的潜在语音形象,即要求通过视觉器官直接地、快速地感知文字信号。默读的速度比朗读的速度快得多,它是我们实现快速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
4.要善于作成组视读,即要以短语、意群或句子成分、基本整句为单位,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逐词阅读。成组视读平均一目可以读4~5个单词,其速度远远比逐词阅读快。
5.要学会根据上下文作悟意阅读,即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关系或通过构词分析推测确定生词的词义,而不是一碰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当然,阅读材料中的生词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这就要求阅读者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量。
6.要学会略读和跳读。阅读不是毫无目的地漫步词林,或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阅读者往往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或只求抓住全文大意,这就必须学会略读和跳读。略读是快速浏览,寻找某项或某几项特定信息;而跳读则是作跳跃式的阅读,抓住文章的要点。略读和跳读并非马马虎虎地读,也不是草草过目,而是一个积极地迅速搜索所需信息的过程。
7.阅读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慢慢吞吞地逐词阅读,得到的是一些孤立的、零星的概念,往往抓不住文章的的要领,跟不上作者思路。因此,阅读时必须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结构,把阅读的视野从词语扩大到整句和整段,不要只纠缠在语言和内容的细节上,这样才能全面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精神实质。
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9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词汇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73-01
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包括词汇量及阅读技巧等。
1 扩充词汇量
同学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词汇积累:(1)牢记大纲词汇。对大纲规定的词汇,必须牢牢把握。(2)注重“一词多义”。(3)积累“超纲词汇”。可预备一个本子对阅读中碰到的超纲词汇进行摘抄并记忆。
在词汇教学中,应让学生懂得英语构词的基本规则,以便更好地认知单词和记忆单词。
如善于运用联想记忆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continual一词时,可以联想与之拼写相似、词义却有区别的continuous一词,两者都有“连续”的意思,但是前者指“中間有间断的连续”,后者指“连续不断”。因此,It rained continually/continuously for the whole day.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指雨下了一天,但是前一句是指雨时断时续地下了一天,而后一句则指雨一刻不停地下了一整天。通过联想比较,学生就能很快记住这一对单词,并且能够准确地使用。
在做阅读理解时不但要认识大部分的单词,更重要的是还要时时巧妙地绕开生词。英语文章中不是所有的词的功能都是同等的,有些词担负着传达主要信息的功能,而有些词主要起语法作用或者它所传达的信息和下文的其他信息没有联系。这类词有:表示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遇到这些词,只要我们能辨认出它是专有名词,就能理解文章而不必知道它的意思。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中:“In fact”,says David Dinges,a sleep special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Medicine,“there’s even a prohibition against admitting we need sleep.”两个引号之间的部分就不必去管它。类似的还有:“We have to totally change our attitude toward napping,”says Dr.William Dement of Stanford University,the godfather of sleep research.我们不必弄清上面某些部分的原因是,它们的后面往往有一个同位语来解释说明它们的意思。这就引起了我们不用弄懂所有单词的第二个理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文章中的某一个单词不熟悉,我们还可以根据同一篇文章中的其他信息来帮助判断。这类信息有:同位语、下定义、解释、举例、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以及标点符号等。
2 通过专项训练提高快速阅读技巧
(1)快速泛读(fast extensive reading)。
要培养学生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读书定额,定额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可行,可多可少。
(2)定时阅读(timed reading)。
要培养学生定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定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starting time),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finishing time),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同时检查阅读的效果,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3)略读(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 and 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并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从而加快阅读速度。一般阅读的目标是在保持一般阅读速度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理解水平,通常达到70%或80%。略读时,理解水平略低一些是预料之中的事,平均理解率达50%或60%就可以了。
(4)查读(scanning)。
这一阅读技巧主要用于从大量的资料中有目的地,快速寻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问题及信息。如在目录或索引中查找有关某一问题的论述,在词典中查阅词语,查寻某一问题的答案、事实等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略去不读。这种阅读技巧的主要优点是读者可以节省时间,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查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按照资料编排形式寻找所需材料;利用章节标题或说明等查找自己所需材料的范围;迅速查读包含所需信息章节,直到找到所需信息为止。选一篇带有儿个阅读理解题的文章,先用略读技巧粗略了解文章,然后读所提出的问题,再用查读方法找到涉及问题的答案或线索。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准确率高。
3 加强套题的定时定量训练并坚持持之以恒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规定出完成每篇的时间,而且对每篇的时间要求要逐渐过渡到略高于高考的要求。只有平时加强这种训练,才能使学生在高考考场的紧张气氛中从容应答。对阅读训练,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篇幅不要很多,但要天天有,天天读,读后思考,决不轻易放过不懂的词、句或段,彻底弄懂,并做读后小结。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阅读上的长足进步。
4 分类阅读,循序渐进
分类阅读就是把文章按体裁分类,如说明文类、记叙文类、应用文类、议论文类等;或按内容分类,如人物类、地理类、历史类、新闻报道类、广告类、科普类、说明书、风土人情等。
总之,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运用各种技能技巧强化训练才能快速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具备大容量的英语词汇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关键,然后运用各种做题技巧去坚持不懈地训练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
参考文献
[1]Michael J.Wallace.Study Skills in English[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Z].
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10篇
如何应用语境和阅读快速提升英语水平
提高英语水平最便捷的方法,莫过于把一个人送到英语国家呆上两三年,那他的英语肯定提高很快。这就是“语境”的作用它强迫你用英语来思考。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在中文的环境中,英语学习变成了纯粹的单词和语法的一种组合记忆。所以英语学习起来也就特别痛苦。
对于非英语环境中的学习者而言,既然很难给自己创造一个“听力”的英语环境,选择用“阅读”来给自己创造一个小的英语环境,就是最现实的方法了。我们在背诵单词和语法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单词是不会给你带来英语思维的。而当你认真的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慢慢的就会被带入英语环境中去了。
此外,从考试的角度来看,阅读理解也是我们英语考试拿分的核心。
一方面是它在整个试卷中的分值大。各种英语考试,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阅读理解都是分值最大的一块。
另一方面,阅读是其它任何一种题目的基础,包括听力、语法、改错、选词填空、写作等等。
阅读量大了,对语法和单词的掌握必然会更加熟练,通过阅读来理解和记忆单词语法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阅读水平上去了,写作水平自然会跟着提高。而听力也和阅读的关系非常密切对我们这些没有生活在英语环境中的人来说,我们的听力水平永远不会超过我们的阅读水平,如果一篇文章不能快速读懂,那么也就不可能指望我们能把它听懂。
所以说,快速提高英语的核心在于加强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只要阅读理解的能力上去了,英语成绩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平时,应该多读一些英语材料,这是泛读。不过今天我主要围绕考试来谈,也就是落实到怎么样做阅读理解。我自己做阅读理解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我曾经把这四个步骤教给很多同学,只要能按照这四个步骤做下来的,一两月之内,英语成绩基本都有很大的气色。
第一步,是先看问题。
问题下面的选项可以稍微扫一下,不用认真看。这样做的目的是快速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和考点。也就是说你把题目看完了之后,基本就知道这篇阅读理解在讲什么了。因为有的阅读文章它的写作方式不是“开门见山”式的,往往会先闲扯两句,然后慢慢的导入主题。很多人上来先看文章,一看开头看不懂,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然后就晕了头,后面的内容也就跟着糊里糊涂起来。所以我们先看题目,知道全文大意和考点,即使看文章的时候有些地方看不懂,也影响不大了。
第二步,就是认真的把全文阅读一遍,然后做题。
这前面两部,是我们做阅读理解的常规步骤,在考场上,也就按照这两个步骤来就不错了。完成者前面那个步骤,每篇文章需要用的时间大概是12分钟。
但是,在平时练习中,也这样做收效不大。因为只阅读一遍,看个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选择几个选项,然后对一下答案。这样我们花了时间,实际上没有什么收获。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英语题目,却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所以说在平时练习中,既然做了一篇,就要吃透一篇,理解一篇,收获一篇。这样即使在某一篇文章上花的时间多一些,效率却比流水一样的做很多篇阅读理解要高得多。
怎么个多花时间呢?
第三步,要对照参考答案。
但是不能简单的知道正确答案就完了。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包括那种没有把握但是“蒙”对了的题目,要认真的对照原文,理解清楚为什么这个选项才是正确的。这个过程,就是再重新阅读文章和理解题目的过程。
第四步,在把问题都梳理清楚以后。我们要再回过头来认真的读一篇文章,这个时候可以查字典,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注意:不要去背诵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新单词!)在此基础上,保证自己把这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彻底理解了。把每一句话的意思和语法结构都要弄清楚。
这样四个步骤下来,我们对于这一篇阅读理解才算彻底吃透吃通了。这样,本来12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一篇阅读理解,可能要花差不多半个小时。但是,这比我们花半个小时做三篇阅读理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你真正收获了、进步了。按照这个方法,每天哪怕只做一篇阅读理解的题目,一两个月坚持下来,我们的英语成绩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最后要说的是,选择这样认真彻底理解的阅读理解的文章不要太难,应该跟自己的水平相适应,这样做起来才是效率最高的。
高二生获得英语高分的核心诀窍
首先,太难的题目不要做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原则。
如果一段听力材料你几乎一个单词都听不懂,一段阅读材料里面全是不认识的单词,那么,翻来覆去地听和读既耗费时间,也收效甚微。
做简单一点的但也不是说高三了还要去做初一水平的阅读理解应该是稍微有点挑战性,需要动脑筋去思考的。这个程度需要自己去感觉,别人是不知道的。我们也不要怕感觉不准这个难易程度的弹性很大,有时候稍微难一点的或者稍微简单一点的也一样做,都会有好处。偶尔做一篇特难的或特简单的,也不会有坏处。只要自己心里知道太难的可以不做,就可以了,不要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挑三拣四的。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解题而不是选题’上。
这个道理明白了以后,我们面对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面临着这样一道不是太难同时又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做,做透!
很多人会做题,但是不会做透’题。这便是他们做了很多题却始终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因为对一道题目没有做透’,所以体会不深,收获有限。走马观花一样地做十道题,不如认真地吃透一道题。
那么,怎么样才算把一道题做透’呢?我举我学习英语的时候做阅读理解的例子。我做英语的阅读理解,绝不是看完文章选完ABCD就完了,而是要分为四个步骤来慢慢地把它吃透:
第一步,是先看问题。问题下面的选项可以稍微扫一下,不用认真看。这样做的目的是快速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和考点。也就是说,你把阅读理解后面的问题看完了之后,基本就知道这篇阅读理解在讲什么了。因为有的阅读文章它的写作方式不是“开门见山”式的,往往会先闲扯两句,然后慢慢地导入主题。很多人上来先看文章,一看开头,看不懂,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然后就晕了头,后面的内容也就跟着糊里糊涂起来。所以我们先看题目,知道全文大意和考点,即使看文章的时候有些地方看不懂,也影响不大了。
这个第一步,也符合我们前面讲过的系统学习’的思想先整体后局部,从大到小进行理解。这样有助于我们在阅读中保持清晰的思路。
第二步,就是认真地把全文阅读一遍,然后做题。
这前面两步,是我们做阅读理解的常规步骤,在考场上,按照这两个步骤来就不错了。完成这前面两个步骤,每篇文章需要用的时间大概是12分钟。
但是,在平时练习中,这样做就收效不大了。因为只阅读一遍,看个半懂不懂,糊里糊涂地选择几个选项,然后对一下答案。这样我们花了时间,实际上没有什么收获。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英语题目,却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这个时间花得不值’,没有效率。
所以,我在平时练习中,就要求自己:既然做了一篇,就要吃透一篇,理解一篇,收获一篇。这样即使在某一篇文章上花的时间多一些,效率却比流水一样做很多篇阅读理解要高得多。这正是我的英语成绩能快速进步的秘诀。
怎么个多花时间呢?
第三步,要对照参考答案。
但是不能简单地知道正确答案就完了。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包括那种没有把握但是蒙’对了的题目,我会认真地去对照原文,理解清楚为什么这个选项才是正确的。这个过程,就是再重新阅读文章和理解题目的过程。
第四步,在把问题都梳理清楚以后,我们要再回过头来认真地读一遍文章。
这个时候可以查英汉词典,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不过,不要把这些生词记下来(一般来说中高考的英语阅读都要求生词量控制在3%以内,而一般一篇文章除了人名和地名生词量不超过5%,都是可以基本读懂的。所以我们通过做阅读理解,要把课本上学过的单词反复的巩固熟练,做到理解起来完全没有障碍,这样就行了。不应该去背诵那些偶尔看到的没有学过的单词)。在此基础上,保证自己把这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彻底理解了,把每一句话的意思和语法结构都弄清楚了。当然,也要把全文的写作思路理清楚。如果能在脑海里把全文的梗概梳理一遍,就闭上眼睛回忆;如果不行,就应该用我们的体系图,帮助自己把全文脉络梳理出来,就像我在那篇教小侄女赵璐写英文作文’博文中梳理的一样。
这样四个步骤下来,我们对于这一篇阅读理解才算彻底吃透吃通了。这样,本来12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一篇阅读理解,可能要花差不多半个小时。但是,这比我们花半个小时做三篇阅读理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你真正收获了、进步了。按照这个方法,每天哪怕只做一篇阅读理解的题目,一两个月坚持下来,我们的阅读能力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由于阅读是英语学习的核心,通过阅读可以加强对单词和语法的理解记忆,对改错、选词填空、写作也大有裨益。而且,阅读理解也一直都是各种英语考试中所占分数最多的题目。
如何快速突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