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素材2011届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教学素材2011届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人教版教学素材2011届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结构蛋白
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酶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糖类
有机化合物 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B液:0.01g/ml的CuSO4)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分子通式: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激素
5.免疫功能--(抗体)6.调节功能-部分激素7.受体---糖蛋白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R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 H-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
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1.构成碱基种类不同2.构成五炭糖不同3.存在部位不同。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
o盐酸的作用:o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细胞中的脂质的分类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
维生素D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水包括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 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附表
类别DNARNA 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磷酸磷酸磷酸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问题
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2、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什么材料做实验?理由是什么?
3、欲使细胞破裂,对所选材料进行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4、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5、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6、细胞膜的两个特性?
7、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什么?不具膜结构的是什么?
8、被称为“消化车间”的是哪种细胞器?
9、植物叶肉细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什么?
10、蛔虫的细胞内肯定没有哪种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的功能是什么?
11、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12、线粒体与叶绿体如何将能量转换的?
13、在动物细胞内,DNA分布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14、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功能?
15、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染是什么?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什么颜色?
16、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17、核孔、核仁有什么功能?
18、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2)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渗透相当于溶剂分子的扩散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四.质壁分离说明的问题:判断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内外的浓度。细胞膜的伸缩性。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Pi+能量ATP
ATP酶ADP+Pi+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C6H12O6+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
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注意:无机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讨论:
1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叶绿素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
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略)
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反应式:水的光解:H2OO2+2[H];ATP形成:ADP+Pi+光能ATP 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H]+ATP(CH2O)+C5+ADP+Pi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②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1)概念: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
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四、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不同点: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3)细胞内的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5)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原因:(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细胞由于受到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1)能够无限。(2)癌细胞的发生了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
4.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状态变为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
人教版教学素材2011届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be concerned about 关心;挂念 walk the dog 遛狗 make a list of 列出
share sth with sb 和某人分享某物 go through 经历;仔细检查 hide away 躲藏;隐藏 set down 放下;记下 a series of 一系列;一套 be crazy about 对…着迷 on purpose 故意 in order to/ so as to 为了 face to face 面对面地
according to 按照;根据…所说 get along with 与…相处 pack up 收拾,打理行装
have trouble with sb/sth 同某人闹意见;做…有困难 fall in love 相爱
throw away the friendship 放弃/终止友谊 try out 试验;试用 join in 参加(活动)
communicate with sb 和…交际
far and wide 到处
look to sth 注意,留心某事 cheat sb(out)of sth 骗取某人某物
have the/a habit of doing sth 有做…的习惯 be ignorant of 无知的
1.I wonder if… 我想知道是否….2.It’s because… 这是因为….此从句中because不能用since或as 代替
3.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 你认为一个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4.While walking the dog, you were careless and it got loose and was hit by a car.=While you were walking the dog, …在遛狗时,你不小心让狗挣脱了绳子,结果狗被车撞了。
(当while, when, before, after 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一致时,可将从句中的主语和be动词省去。)
5.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你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吗?
6.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我已经很久不能去户外,所以我变得对自然界的所有东西都很感兴趣。7.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我记得非常清楚,曾有一段时间,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使我心醉神迷过。8.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这是我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9.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give me some advice.如果您给我提些建议,我会非常感谢的。(I would be grateful if… 委婉客气提出请求)
10.It’s a good habit for you to keep a diary.记日记对你来说是个好习惯。11.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ettle and… 12.This series of readers is very interesting.13.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14.People are told that their actions should be as gentle as the wind that blows from the sea 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in…ways 在…方面 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play a role/ part(in)在…中担任角色;在…中起作用;扮演一个角色;参与 play an important role/ part 在…中起重要作用 because of 因为;由于 such as 例如
believe it or not 信不信由你
come up(vi)走进;上来;发生;被讨论 come up with 提出
come up to a place 参观某地 ever before 从前 at the end of 在…末期 even if/ though 即使
be based on 在...基础上 close to 距离…近
make(good/ full)use of(好好/充分)利用 change…into 把…变成 in the early days 在早期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从一处到另一处 take…with…随身携带 the same…as 与…相同的 at present 目前 as a rule 通常;照例 be present at 在席;出席 carry out a rule 执行规则 be absent from 缺席 be a native of 是…人
present sth to sb / present sb with sth be native to 是…的土产动物/植物
at sb’s request 应某人的要求 have a command of掌握 make a request 请求 give commands 命令 request that …(should)+v原形 in one direction 朝一个方向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一门国际语言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一个国际组织 in the 1600’s = in the 1600s as we know 正如我们所知
1.However,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everything.(然而,他们可能不是什么都懂。)
2.This i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7.(这是因为英国于1765年到1947年统治过印度。)3.All languages change when cultures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当不同文化互相沟通时,所有的语言都会发生变化。)4.What the British call “petrol” the Americans call “gas”.(美国人把被英国人称作“petrol”的东西称作“gas”。此处what引导宾语从句)5.Actually,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present day English.(实际上,当时的英语更多地是以德语为基础的,而现代英语不是。)6.…those who reported the news were expected to speak excellent English.7.The US is a large country in which many different dialects are spoken.(in which= where, 其引导定语从句。美国是一个大国,国内说着许许多多的方言。)8.…there is more than one kind of English in the world.(more than one+单数可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用单数)
9.It is not easy for a Chinese person to speak English as well as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把英语说得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样好是不容易的。)
句型:It is + adj/n+ for sb to do sth 对于某人来说做某事是… 扩充:It is + adj+ of /for sb to do sth 当句式中形容词修饰to do sth 时用for;若形容词修饰sb,则用of.eg: It’s kind of you to help me carry the box.附:
1.either…or…和neither…nor…连接两个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采取就近原则。2.be different in 强调在某方面的不同
be different from 强调在各方面的不同 3.in the end 最后,最终 后无of 结构 三个表示最后最终的用法:
⑴finally: 按照顺序的最后,常与first, secondly 等连用 ⑵at last: 经过长时间等待直到最后
⑶in the end: 经过长期曲折斗争努力,终于… 如:战争等
4.与人交谈,常会有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情形,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开口呢? ⑴Pardon? ⑵I beg your pardon? I don’t understand./ Sorry, I can’t follow you.对不起,我没听懂,请再说一遍好吗?
⑶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 Could you repeat that, please? 请再说一遍好吗? ⑷Could you speak more slowly, please? 请你说得慢一点好吗? 5.include ─ including;included identity ─ identify
actually ─ actual(adj);rapidly ─ rapid(v)government(n)─ govern(v)
wide(adj)─ widen(v);broad(adj)─ broaden(v)foreign ─ foreigner;solve(v)─ solution(n)6.petrol------gas;lift------elevator;
flat------apartment film------movie;sweets----candy;post------mail Unit3 Travel Journal one-way fare 单程票
round-trip fare 往返票
dream of/ about doing sth 梦想做某事
graduate from 从…毕业
go for long bike rides 做长途自行车旅行
persuade sb to do sth= persuade sb into doing sth 说服某人做某事 persuade sb not to do sth= persuade sb out of doing sth 说服某人不做某事 get sb interested in 使某人对… 感兴趣 insist on(one’s)sth/ doing sth 一定要;坚持要
the best way of doing sth/ the best way to do sth 干某事的最好办法 at an altitude of 在…海拔上
attitude to/ toward(s)对…态度
care about 忧虑,关心 care for喜欢,照顾
care to do愿意/同意做某事
change one’s mind 改变主意
to my mind = in my opinion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决心干某事
determine to do sth(动作)/ be determined to do sth(心理)决心干某事 give in(to)投降;屈服;让步 give in(vt)上交
give up 放弃
give up doing/sth as usual 像往常一样
at midnight 午夜
make camp 野营,宿营
put up one’s tents 搭起帐篷
sth be familiar to sb某事为某人所熟悉
sb be familiar with sth某人熟悉某事
can’t wait/ can hardly w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想干某事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用来引出某事的理由)一则… 二则… take one’s breath away 使某人大吃一惊
1.It was my sister who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Mekong River.强调句基本句型:it is/ was….that….其中指人时可用who(主),whom(宾)。
2.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 she insisted that we(should)find the source of the river.insist that….(should)+ v原形 坚持要;坚持要求 insist that….陈述语气 坚持说;坚持认为
3.Have you ever seen snowmen ride bicycles?(metaphor)4.To climb the mountain road was hard work but to go down the hills was great fun.5.Good luck on your journey.6.The lake shone like glass in the moonlight.(simile)Unit4 Earthquakes have time to do 有时间做某事
happen to do 碰巧做某事
shake hands with sb 握手
burst into tears/ laughter burst out crying/laughing 突然哭/笑起来
in ruins 成为废墟
cut across 穿过、横穿
blow away 吹走、刮走 fall down 倒塌
rescue workers 救援人员 be pleased to do 乐意做某事
make/ give a speech 发表演说
judging….from 根据……来判断
tens of thousands of 成千上万
dig out 挖掘
a great/ large number of =a great many/good 大量的 be trapped in/ under 陷入……/ 陷在……下面 the high school speaking competition 高中演讲比赛
have sb do sth= make sb do sth= 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come to an end(vi)= put/ bring sth to an end = put/ bring an end to sth 结束某事 be proud of / take pride in 以……而自豪 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做某事
think little of 对……评价低
invite sb for/ to sth think highly of 对……评价高 one-third 1/3 two-thirds 2/3 seventy-five percent 75% agree with sb give out 发出(气味等);分发;耗尽 agree to sth give off 发出(气味等)
agree to do sth give away 赠送;泄露
agree on sth 达成一致意见
give back 归还
right away= right now= at once= immediately 立刻 as you know 正如你所知道的be known as 作为……而知名
as is known to all 众所周知
be known for 因……而出名
as could be expected 正如可以预料到的
it is useless doing sth 干某事是无用的 happen= take place= come about= break out 偶发 有计划 偶发 战争等爆发 1.It is always calm before a storm.2.Now, imagine there has been a big earthquake.此句为There be 句型 3.Mice ran out of the fields looking for places to hide.现在分词表伴随 4.It seemed that the world was at an end.5.Water, food and electricity were hard to get.句型:主语+ be + adj + to do 其中to do 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 6.All hope was not lost.all 与not 连用 表示部分否定 7.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附:分词用法 之 作定语
falling leaves 正在落的叶子 boiling water 正在沸腾的水 fallen leaves 已经落在地上的叶子 boiled water 开水 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lose heart 丧失勇气 worry about 担心(动作)
lose one’s heart to sb/sth 爱上,喜欢上 be worried about 担心(状态)in trouble 处于不幸中 be sentenced to 被判处
be out of work = lose one’s job 失业 be equal to 相等的,平等的
as a matter of fact = in fact = actually 事实上 beg for 乞讨 blow up 充气,爆炸
set up 建立,创立;设置,竖起 send up 发射,使上涨
set about 着手做某事(set about doing sth)go up 上升,增长;被兴建
set off 出发,动身
set up 设立,建立;设置,竖起
set out 陈列,摆出;开始(set out to do sth)
be active in = take an active part in 积极参与,在……活跃 keep sb from doing sth阻止某人做某事 die for 为……而死 stop sb(from)doing sth die from 死于(外因)prevent sb(from)doing sth die of 死于(内因 如:饥饿,寒冷,疾病等)
put sb in prison= throw sb into prison= send sb to prison 把……投入监狱 advise sb to do sth 建议某人做某事 advice 不可数 a piece of advice advise doing sth fight for 为争取……而斗争 advise sb on sth fight against 为反对……而斗争 advise that(should)+ v原
fight with 同……并肩作战/ 同……斗争 have problems/ difficulty/ trouble with sth work out 算出
have problems/ difficulty/ trouble(in)doing sth have a go= have a try be willing to do sth 乐于做某事
realize one’s dream of 实现…… 的梦想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以暴制暴 break the law 违反法律 come to power 当权,上台 social activities 社会活动
equal(adj)------equally(adv)------equality(n)violence(n)------violent(adj)cruelty(n)------cruel(adj)------cruelly(adv)educated(adj)------education(n)
willing----unwilling 不愿意的 active----inactive 不活跃的
1.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only 放在句首且后接状语时(作状语:副词;介词短语;状语从句),要使用部分倒装------才用一般疑问句语序。
Only yesterday did his father tell him the truth.Only when his father came back did he go to bed.(从句无需倒装,主句要倒装)2.He strongly believed in the three principles: nationalism;people’s rights;people’s livelihood.他主张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3.I felt bad the first time I talked to the group.the first time 用法相当于连词用法,用来引导从句 链接:It’s the first time that 现在完成时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过去完成时
4.He taught us during the lunch breaks and the evenings when we should have been asleep.should have done 本应做而未做 needn’t have done 本不应做而做了 can’t have done 过去不可能做过
必修二 第一单元
1.look into 调查 look up查阅,向上看 look down on 轻视
2.insist on/upon sth/doing 坚持做,坚决做
insist后加宾语从句的时候,未发生的事情用虚拟语气,已经发生的用真实语气。
3.belong to 属于
无进行时态 无被动语态 4.get /be lost;be missing 迷路,丢失
5.do with 处理;对付 deal with 处理
what to do with sth how to deal with sth 6.in search of;in the/one’s search for寻找 7.be used to do sth.被用来做某事
8.be used to doing sth.习惯于做某事
be used to +n used to do 过去常常做9.be made into..被制成; be made of /from用…制成(看得见原材料/看不见原材料)be made for 为…制作,be made up of = consist of由…组成 10.be of +抽象名词=be+该词的形容词
“be of +名词(词组)”表示主语的某种形状或特征
be of a(n)/ the / the same “属于, 归于”
be of the size / weight / height / age / colour / kind… 11.work of amber art 琥珀艺术品.12.as a gift of 作为…的礼物
13.in return 作为报答 in turn=by turns依次轮流 14.become part of 成为…的一部分 15.serve as 充当,用作
16.add…to… 添加…到… add to增添了(抽象)
17.great wonders of the world 世界上的伟大奇迹 18.be at war 处于交战状态
19.less than 少于 20.no doubt 毫无疑问 21.remain a mystery 仍然是个迷
22.take apart 拆开 23.rather than胜于, 而不是 25.tell the truth 说实话 26.pretend to do sth 假装做某事 27.give an example from your own life 举一个你生活中的例子
28.think highly of 看重,重视 29.search for =look for
30.agree with sb同意某人的意见 agree to同意(计划 建议安排名词)agree on 就..达成一致/ 31.情态动词(could /might /must /should)+have done表示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推测,批评,反悔等意思
32.have sth.done 表示 “请人做某事” “使遭遇某种(不幸的)事情” 重点句子:
1.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boxes were then put on a train …… There is no need to do sth做什么是没有必要的 There is no point(in)doing没有意义的It is no use(in)doing做什么是没有用的
2.Frederick William I, to whom the amber room belonged, decided not to keep it.3.In 1770, the room was completed the way she wanted.The way 在定语从句中做状语时,引导词有that /in which/省略
4.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When 引导定语从句 5.…..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to …….6.This gift was the Amber Room which was given this name because …..7.The amber which was selected had a beautiful yellow-brown color like honey.8.The design of the room was in a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新课标必修二 Unit2 The Olympic Games重点词组句子归纳总结 重点词组:
1.take part in/join in 参加
join 加入组织和团体并且成为其中的一员 attend出席(会议,讲座,婚礼…)参加考试等 2.the spirit of 精神、宗旨、灵魂 3.used to do 过去常常 4.find out 查明,找出
5.every four years =every fourth year 每四年,每隔三年
6.two sets of 两套,两组
7.allow sb.in(out)允许进入(出去);
allow sb.to do sth.允许某人做某事(不能说allow to do)
allow doing sth.允许干某事。8.be(强调状态)/get married+ to(不能用with)sb 和……结婚 9.a set of 一套,一组 10.compete in… 在某方面竞争 compete for… 为……而竞争 compete with/against 与……竞争
11.be admitted to /into 获准做某事
被录取 be admitted as 作为…被接受
12.reach the standard 达到……水平、标准 13.play an important role/part in 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起重要作用)
14.as well as 和……一样 He as well as I is clever(就远原则)15.thank you for your time 感谢您(能抽空……)16.come from the same root 同根
17.have(no)chance of doing sth/to do.有(没)做……的机会 18.go with 伴随,与……搭配 19.relate…to… 把……与关联起来 relate with 和……有关 20.run against… 和……赛跑 21.hear of 听说
22.make sure 确定 make sure +that clause 确定
23.take turns to do sth=do sth in turn=do sth by turns 轮流 24.one after another 一个接一个
重点句子:
1.… a special village is built for them to live in.2.I lived in what you called “Ancient Greece”.3.But of course you can ask any questions you like.4.Only athletes who have reached the agreed standard for the event will be admitted as competitors.5.That’s why they are called the Winter Olympics.6.No other countries could join in, nor could slaves or women.So +谓语+主语表示前面的肯定情况适用于后者
So+主语+谓语表示 对前面的肯定情况加以肯定 neither/nor+谓语+主语表示前面的否定情况适用于后者
7.It’s in the Summer Olympics that you have the running races, together with …..新课标必修二 Unit3 Computer 重点词组句子归纳总结 重点词组:
1.sound simple 听起来简单
2.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技术革命 3.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4.begin as 作为…开始
5.solve/settle a problem 解决问题 answer aquestion
6.a simple-minded man 一个头脑简单的人 7.mathematical problem 数学问题 8.be totally changed 被完全改变了 9.share information with 与…信息共享 10.serve the human race 为人类服务 11.common knowledge 常识 12.deal with 处理
13.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在我看来 14.public opinion 公众舆论 15 an analytical method 分析法 16.share a room with 与…共居一室 17.connect with 与…有关 18.go by(从…旁)走过 19.bring/come into effect 使生效 20.the common people 老百姓 21.get together 聚集
22.after all 毕竟 all in all=in a word总的来说 23.with the help of 在…的帮助下 24.make up 编造,化妆,组成 25.a personal letter 私人信件 26.watch over 看守,监视 27.have a good time 玩得愉快 28.once a year 一年一度 29.make a decision 做出决定
30.allow sb.to do sth.允许某人干某事 31.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材料 32.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事实上 33.create a new building 创建一栋新楼
34.in a way 在某种程度上 in this way用这种方式 in the way 挡路 on the way to 去….的路上
重点句子:
1.Over time my memory has developed so much that … I never forgot anything I have been told.2.I was programmed by an operator who uses cards with holes.3.At that time it was considered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4.I wondered if I would grow any larger.5.Alan Turing, wrote a book about how I could be made to work as a “universal machine” to solve any difficult mathematical problem.6.As time went by, I was made smaller.These changes only became possible as my memory improved.7.I have been used in offices and homes since 1970s.新课标必修二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 重点词组句子归纳总结 重点词组:
1.as a result 结果
2.as a result of= because of 由于 result in = cause 导致 result form 由于
3.die out(动,植物物种)灭绝 die of 死于…(多内因)die from 死于…(多外因)die down 变弱;逐渐消失 be dying for 渴望得到…
4.be at a loss = be puzzled at =be confused 迷惑的,不解的
suffer a loss(of)蒙受损失
make up for a loss 弥补损失 be lost in one’s thought(陷入沉思)lose heart lose one’s heart to sb
5.in peace平静的(地);安静的(地)in silence/ in quiet/in surprise/in a hurry 6.hunting for 搜索;搜寻 7.be in danger of 有… 危险
be out of danger 脱离危险 endangered adj.濒危的 dangerous 危险的
8.have / give an effect on / upon …
take effect(生效)
come / go into effect 生效; 实施
9.be concerned about 担心.关心,挂念 10.get dressed 穿上衣服
get done强调动作,不能和表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 be done 表状态
11.turn round : 转过去,围绕…旋转 12.apply to应用 be applied to被应用于 apply for 请求,申请…..apply to sb.for sth.13.protect ……from保护…..免受….危害 prevent from阻止(stop/ keep from)14.have a effect on 对...有影响 15.with a sad face looking at her with + 宾语(O)+ 宾语补足语
16.come into being: 形成;产生;开始存在 come into use:开始被使用
come into one’s mind / head: 突然想到 come into fashion: 开始流行 come into consideration: 开始考虑
重点句子:
1.There Daisy saw an antelope looking sad.2.We/re being killed for …… Our fur is being used to make ……
I wonder what is being done to help you.Daisy turned around and found that she was being watched by an elephant.So good things are being done to save wildlife.3.Please show me a place where there’s some wildlife protection.4.They learned this from the way the bones were joined together.5.Others think the earth got too hot for the dinosaurs to live on any more.6.It is hoped that one day there will be enough animals …….新课标必修二 Unit5 Music 重点词组句子归纳总结
重点词组:
1.roll over 翻身, 打滚 roll up 卷起
roll down 滚下来
2.dream of / about(doing)sth 梦见, 梦想… 3.at a concert 在音乐会上 4.be honest with sb.对…诚实 be honest about sth.be honest in doing sth.4.form the habit of 养成…的习惯 in the form of 以…的形式 in form 在形式上 6.passers-by 路人(复数)7.earn extra money 赚外快
8.give sb.a chance to do 给某人做某事的机会 9.play jokes/a joke on sb.捉弄
play tricks/a trick on sb.laugh at / make fun of 嘲笑;取笑 10.base on 以….为基础, 基于… be based on 11.make music 做音乐
12.break up 破裂;拆散;停止;(战争等)爆发 break in/into 闯进 break off 中断;停止
break down 坏掉,发生故障;(身体)垮掉 13.hit sb.on/in the+身体部位 击中某人的… 14.by chance/accident 偶然,意外地 15.come across 偶然遇见 16.sort out 分类
17.be confident of/about/in 对……有信心 18.give/put on a performace=perform 演出,表演 19.go wrong 出了毛病 20.since then 从那时起 21.come up with 提出
22.stick to do=insist on doing 坚持做某事 23.above of all 首先,最重要的是
first of all 第一
24.play musical instrument 演奏乐器 25.attract one’s attention/interest
吸引某人的注意力/兴趣
重点句子:
1.Have you ever dreamed of being in front of thousands of people at a concert, with everyone clapping and enjoying your singing?(with复合结构做状语)
2.The musicians were to play jokes on each other as well as played music, most of which was based loosely on the Beatles.3.So they left Britain, to which they were never to return.4.…but they could only find one who was good enough.5.…the Monkees would play and sing songs written by other musicians.6.…after a year or so in which they became more serious about their work, the Monkees started ……
人教版教学素材2011届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化学必修Ⅰ;易错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气体除杂
在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中,高一学年上学期的必修Ⅰ模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大多数高中文理分科都安排在高一下学期,因此化学必修Ⅰ是所有学生都需要详细掌握的基础知识模块,也是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内容,该模块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学生文理分科的选择。笔者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后发现,必修Ⅰ阶段的知识虽然基础,但学生却有许多屡错难改的知识点。在期末的全市统考中,笔者更注意到不同片区、不同教师的授课学生也都存在这些错误点。这说明在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上,学生存在同样的认知困难,导致了“相当顽固”的错误。笔者对这些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点做了总结,并且提出了突破这些易错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建议,希望对有同样困惑的老师与学生有所启发。
[易错点1]金属铝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如果将中学阶段最难记忆的反应方程式来排名,则必修Ⅰ第三章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毫无疑问位居前列,并且对于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率都相当高。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书写错误主要集中在:漏写了反应物中的水、产物写成了氢氧化铝以及配平出错。从记忆的角度看,若是要将该方程式死记硬背的话,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记住该反应方程式或是在书写过程中无法配平,归根结底是因为不理解该反应的机理。而由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机理涉及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等知识,对于高一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又不便于展开讲解,因此在习题中学生屡写屡错。
教学建议:同样是金属的反应方程式,学生对第三章开篇中钠与水的反应记忆却十分牢固,很少会有出错。这是因为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亲自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且现象非常明显,总结出了朗朗上口的五个字(浮、融、游、响、红)来描述该反应。这对于学生的记忆帮助很大,在书写方程式时,学生一想起这五个字,自然就能将产物写出来。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一个不符合常规的反应,是高中阶段唯一一个金属与碱的反应。同时,这也是铝作为两性金属的特殊性,不符合学生的传统认知。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反应记忆的深刻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殊性,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具体而言,在学习金属铝单质的化学性质时,教学上可以首先采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随后,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疑问:“铝作为一种金属是否能与碱发生反应?”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得到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此时,再安排学生动手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颠覆学生已有的认识,构建起认知冲突。这样一来,便强化了学生对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记忆,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收集、检验得到的气体,从而推导出反应的方程式。学生在经历实验的操作过程后,今后在写反应方程式时就会下意识地回忆实验現象,从而顺利地写出产物。最后教师还需要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进一步讲解该反应电子的转移过程以及配平的关键技巧(2Al~6e-~3H2),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在多次的教学实践后,我们发现,类似于上述这种学生难以记忆与书写的反应,应当适当延长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辅之以必要的实验探究,才能真正让学生印象深刻,长久不忘。
[易错点2]气体的除杂
在必修Ⅰ教材第三章有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学习后,习题中开始出现CO2气体除杂方案的考查。而在随后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后,气体除杂类题目又增加了Cl2和SO2这两种气体。此外,在许多实验设计类的大题中,凡涉及气体制备与性质研究的实验,也经常重点考查制备过程中气体除杂的问题,具体题目类型如图1所示。
类型一:利用下图装置,实现下列气体的除杂(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洗气瓶中应该分别选择哪种溶液?
类型二:为确认HCl、H2CO3、H2SiO3三种酸的酸性强弱,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请据此回答:
(1)锥形瓶中装某可溶性正盐溶液,分液漏斗所盛试剂应为 ,
(2)装置B所盛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使上课时屡次强调,学生也很难彻底掌握此类问题。在考试中,学生具体出错表现在经常将“饱和NaHCO3(NaHSO3)溶液”写成“饱和Na2CO3(Na2SO3)溶液”,且常常忽略“饱和”二字,同时更有不少学生在Cl2的除杂时也直接选用饱和NaHCO3溶液。从这些错误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大多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由于缺乏对气体除杂操作的直观认识与实验印象,导致了记忆的错乱与“屡错难改”。
教学建议:在气体除杂知识点的讲解上,首先需要重点强调气体除杂的原则:“尽可能地吸收杂质气体,同时最大程度上不吸收要保留的气体,且不带入新的气体杂质”。在选择任何气体的除杂试剂时都应当从这个原则出发来考虑。例如,当CO2中混有HCl(或SO2)气体时,显然应当选择饱和NaHCO3溶液而不能选择饱和Na2CO3溶液,因为饱和NaHCO3溶液几乎不溶解CO2而Na2CO3溶液则能与CO2反应。而涉及Cl2中杂质气体的除杂则应当考虑饱和食盐水,而与饱和NaHCO3溶液没有任何关系。
其次,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上述气体除杂的原理与操作,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演示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与加深记忆。例如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与记忆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会变小(关于平衡移动的知识在选修才会涉及),若课堂上通过视频展示对比Cl2在饱和食盐水和纯水中溶解度的差异,则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对于氯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的学习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最后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习题中总结得到规律:一般的,为了除去弱酸性气体中混有的强酸性气体杂质,通常选用弱酸性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饱和盐溶液。若弱酸性气体溶于水后为一元酸,则用该酸形成的饱和正盐溶液。若为二元弱酸,则采用该酸形成的饱和酸式盐。
[易错点3]化学综合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必修Ⅰ第三章和第四章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以及对应的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以及相关的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此外,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也不断有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题出现,有关化学综合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已经成为考试的热点与难点。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实验题几乎是学生最难回答也是最不好得分的题目。尽管题目中不少知识点为学生所熟悉,可答题时学生往往不好下笔。“答题步骤不合理、语言不够规范、回答不完整”等,都是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
教学建议:简单来说,要实现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内容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将它落实到每一节化学课堂中。如果对大量实验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目的核心考查内容都是“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的改进与思考”。而这些知识的训练是完全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的。举例来说,题目里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这一部分,答题规范要求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个方面来描述。而这一点本来就是课堂里实验教学最常见的内容。例如,必修Ⅰ第三章中钠与水的反应,我们一直将实验现象描述为“浮、熔、游、响、红”,这实际上就是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个方面去概括的。倘若教师能够在每次实验课的教学上主动引导学生往这三个方面去观察和思考,学生在答题时自然能减少答题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
又如,教学中常常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猜测及验证某些化合物的性质,这其实就是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学习与训练。一个规范的实验方案基本包括操作步骤、预期实验现象以及预期结论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将这种描述的逻辑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例如,最简单的Fe3+的检验,其实验方案可以描述为:“取适量待测液于一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若溶液出现血红色,则证明有Fe3+存在。”当教师有意地强调,并将这种化学用语经常在课堂上呈现时,这种“取适量……滴加……若……则……”语句也会慢慢变成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习惯,而那时实验题也就不会再让学生感到难以回答了。
再如“实验的改进与思考”这一部分,教师也可以下意识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融合。以必修Ⅰ第四章金属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为例,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在教学中便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该实验装置有何不足,哪里值得改进?”随后在学生讨论后,再给出下图的实验装置,并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若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通常都需要考虑尾气处理装置”。以上几个例子在教学的背后就是对学生化学思维、化学逻辑和化学感觉的培养,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能有意地落实,相信对学生化学用语的使用会有显著的帮助与提升。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及其改进装置
化学必修Ⅰ模块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開始,知识基础而重要。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作为新老师的我,从学生的反馈中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易错点,如何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应该成为我们老师不断思考、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宋心琦.化学必修1[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1.
人教版教学素材2011届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摄氏度)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氢氧化钠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钠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容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反应等。
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略小比空气,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1)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聚合反应: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2)发生装置:选用“液液加热制气体”的反应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4)注意事项:
①反应液中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在受热时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反应液温度。加热时要使温度迅速提高到170℃,以减少乙醚生成的机会。
④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可以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以洗涤除去SO2,得到较纯净的乙烯。
乙炔又称电石气。结构简式HC≡CH,是最简单的炔烃。化学式C2H2
分子结构:分子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a(OH)2+C2H2↑
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可燃性:2C2H2+5O2 → 4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带浓烟。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可以跟Br2、H2、HX等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与H2的加成CH≡CH+H2 → CH2=CH2
与H2的加成两步反应:C2H2+H2→C2H4
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用于制聚氯乙烯
C2H2+HCl→C2H3Cl 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3)由于乙炔与乙烯都是不饱和烃,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金属取代反应:将乙炔通入溶有金属钠的液氨里有氢气放出。乙炔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白色乙炔银沉淀.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物质的制取: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工业制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制取
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加压)
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酸的制取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和加温)
加聚反应:
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氧化反应: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
苯与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的取代。如:
酚与浓溴水的取代。如:
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的取代。如:
酯化反应。酸和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羧基与羟基生成酯基和水的反应。如:
水解反应。水分子中的-OH或-H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水解反应。
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如:
②酯水解生成羧酸(羧酸盐)和醇。如:
乙酸乙酯的水解: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条件为无机酸式碱)
加成反应。
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别的有机物的反应。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消去反应。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水、卤化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人教版教学素材2011届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并描述为静态结构。
4.1970年,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膜是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的。
2.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该支架具有流动性。
3.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其中间,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4.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5.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本节内容包括: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1)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类,其中,蛋白质约占膜干重的20%~70%,脂类约占30%~80%,各种膜所含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功能活动较旺盛的细胞,其蛋白质的含量高,因为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来承担,此外,细胞膜中还有10%左右的糖类,它们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之间,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当中。
(3)结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种结构特点,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细胞膜的功能:一是保护作用,包括支持、识别、免疫;二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包括吸收、分泌、排泄等。
学习本节知识,要注意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来分析细胞膜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例题】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类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反之,则比较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2)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膜的类脂,它在空气一水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油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
思路:根据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结合题干信息可知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磷脂,由于磷脂分子不溶于水且不宜挥发,则它一定均匀分布在空气一水界面之间,既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则可推知磷脂分子在细胞表面一定是双层排列的,所以,应为两层磷脂分子。
答案:(1)磷脂(2)两层磷脂分子
重点思路
细胞膜的结构
1.化学成分
(1)脂类分子: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其中,磷脂是基本成分,它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2)蛋白质分子:种类较多,赋予细胞膜重要的生理功能。
2.立体结构(如下图)
(1)在细胞膜的中间是磷脂双分子层,每个磷脂分子都是头部朝外,尾部相对,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之中,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
3.结构特点
人教版教学素材2011届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