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乳腺癌筛查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乳腺癌筛查范文(精选10篇)

乳腺癌筛查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3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普查资料。4年共筛查出乳腺癌39例, 均为已婚妇女, 年龄30~68岁, 其中30~39岁4例, 占10.26%;40~49岁17例, 占43.59%;50~59岁13例, 占33.33%;≥60岁5例, 占12.82%。患者中多数有无痛性乳房肿块、结节, 少数是乳房胀痛及无任何不适;常规触诊发现乳腺肿块、结节、溢液或乳房局限增厚腺体。彩超报告考虑乳腺癌12例、低回声结节、实质性占位27例, X线报告考虑乳腺癌为31例, 病例均经过病理诊断证实。

1.2 方法

常规触诊乳腺有肿块、结节、溢液或局限增厚腺体者, 进行彩超和X线检查。检查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机, 乳腺钼靶X光机。

2 结果

2.1 乳腺癌检出情况 见表1。

2.2 检出乳腺癌病例年龄分布 见表2。

2.3 39例乳腺癌确诊时临床分期

0期3人, 占检出乳腺癌总数的7.69%;I期10例, 占检出乳腺癌总数的25.64%;II期26例, 占检出乳腺癌总数的66.67%。

3 讨论

3.1 我市已婚妇女乳腺癌发生率平均达54.61/10万, 明显高于国内统计资料23/10万[2], 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进一步调查研究, 注意与营养学、环境保护、心理学等多学科综合探索, 找出我市已婚妇女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以采取措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3.2 40~59岁组为本地区乳腺癌高发年龄段, 比国外流行病学调查, 美国的乳腺癌高峰年龄段在50~59岁之间[3]有所提前。乳腺癌的发病与雌激素的刺激的强度和刺激的累积时间有关系。40~59岁正值更年期前后, 此时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 雌激素刺激强度减弱但总刺激量仍在逐渐累积;绝经后随着外周组织雌激素转化功能的调动, 体内雌激素水平会有所回升, 因而乳腺癌的发病率的上升速度也有所回升。因此, 要加强此年龄段妇女乳腺癌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乳腺癌普查力度。

3.3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积极的康复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虽然现代社会有了很多先进的、高技术含量的检查方法, 但乳腺的触诊检查和自检仍然是乳腺癌初筛的有效手段, 它们最方便、最没有创伤、最经济、最容易重复应用, 没有任何设备要求。在乳房的触诊检查中, 对有肿块、结节、溢液、溢血或腺体局限增厚患者应特别慎重, 特别是对那些没有症状的, 应提醒她们定期检查自己的乳房, 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乳腺癌辅助检查手段中, 乳腺钼靶X线摄片和超声检查是最常用、最实用的两项检查方法。乳腺钼靶X线摄片是目前发现早期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X线下有肿块表现应该注意:肿块的边界有无毛刺、有无细小钙化、皮肤的改变、脂肪层的变化及肿块周围的血运情况, 这些对乳腺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没有放射损伤, 适合任何人群, 在彩超下有肿物影、回声较杂乱、肿物有毛刺、有小钙化、淋巴结有肿大和肿物及周围有丰富血流信号的, 都提示我们应高度警惕, 对肿物进行病理学的检查。这两种检查方法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衔接和补充, 前者在筛查乳腺癌征象、后者在评价局部细致结构方面都各有优势。所以我们将彩超和X线联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3.4 乳腺癌发病的确切原因, 目前并不十分清楚, 但有几种因素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如月经初潮提前 (<12岁) , 绝经年龄推后 (>55岁) , 首胎生育过迟 (>30岁) 及高脂肪饮食等因素所占比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4]。营养改善导致初潮提前、绝经推迟、行经时间延长, 这可能是文明社会乳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生育习惯改变、肥胖人群增多、绝经后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也可能是原因。希望广大妇女应合理膳食, 尽量少摄脂肪、多吃蔬菜水果和多做户外运动, 保持理想的体重;避免过晚生育、提倡母乳喂养。正确认识普查的重要性, 定期参加规范的乳腺普查。

摘要:目的:通过对丽水市区2004-2007年乳腺疾病普查中乳腺癌的筛查情况分析, 以期了解本地区乳腺癌发病趋势, 寻找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采用乳腺触诊作乳腺癌初筛检查, 触诊乳腺有肿块、结节、溢液或局限增厚腺体者, 进行彩超和X线检查。结果:乳腺癌患病率平均为54.61/10万, 4059岁组为本地区乳腺癌高发年龄段。结论:应教会妇女乳腺自检方法, 定期开展乳腺疾病普查, 提高乳腺癌检出率。

关键词:乳腺癌,普查,检出率

参考文献

[1]王天峰, 林本耀.解读乳腺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99.

[2]戴显伟.外科学[M].北京卫生出版社, 2001.214.

[3]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215.

乳腺癌筛查 第2篇

图片来自美国癌症协会

具体方法

观察乳腺的外观,比如乳头有没有异常分泌物,乳房的大小、性状有没有异常改变,乳房的皮肤有没有异常改变(如橘皮样改变)。

触摸手法如图所示,主要是感觉乳房的质地,有没有硬块出现。平躺在床上,抬起待检侧的胳膊,用另一侧的食指、无名指和中指,在乳房区域小幅度地上下、上下地触摸,看有没有肿块存在。

站着摸不如躺着摸?

对于没有太多“实战经验”的童鞋们,我的建议是:绝对还是“站着不如躺着”。

原因是这样的:由于重力作用,当我们站立的时候,乳腺组织相对集聚在下半部分,重叠的腺体显得特别厚实,小肿块容易隐匿其中;而平躺时,乳腺组织相对平摊,厚薄不受地心引力影响。这样手检更容易检查出有意义的肿块。

我怎么知道摸到的是什么?

光会摸,不知道摸的是什么怎么办?别着急,我教给你们简单易行的方法。

“嘴唇” 正常的乳腺组织柔软疏松,手感就像你的嘴唇。

“鼻头” 小叶增生组织摸上去就像鼻头的感觉,有点韧但很有弹性——整容隆鼻的美女除外。

“额头” 最可怕的乳腺癌的肿块,摸起来就像你的额头,摸上去硬硬的,而且不易推动。

如果还是不太确定,那就尽快找经验丰富的乳腺专业医生检查下。

不要忘了检查乳头乳晕区域!

记得在最后挤压一下乳头,观察是否有溢液,记得看清楚是哪个孔出现情况。如果第二天要来看门诊,记得不要过度挤压,水都挤光了,医生就没法判断溢液的性质跟程度了。

乳腺癌的筛查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的自我检查,并不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好办法。很多情况下,自检发现的异常与乳腺癌无关,它并不能取代其他筛查方法。

关于自检,你所要做的是发现异常尽早到医院就诊,做进一步检查。

中国每年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12.2%和9.6%,乳腺癌也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但乳腺癌的病死率却逐年下降,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癌症。

乳腺癌如何筛查呢?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

① 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查 1 次乳腺钼靶。

② “高风险”(具体见下)女性,不管年龄高低,需要每年查1次乳腺磁共振。

③ 20-39岁的女性每3年由乳腺专科医生查1次乳腺,包括乳腺外部的观察与触摸;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由乳腺专科医生查1次乳腺。

④ 20岁以上的女性都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和触摸检查乳腺。

“高风险”包括:

经过专业的风险计算,得到终身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大于20%;基因检测发现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比如安吉丽娜·朱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10-30岁时曾做过胸部放射治疗等等。

是否高风险,需要咨询乳腺专科医生。

破除谣言

文胸和乳腺癌的发生有关——错!

“文胸致癌论”认为:有钢托的文胸会阻止淋巴液流向腋下的区域,而胸部细菌和其它废物通常在那里得到清除,于是乳腺癌就发生了。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1991 年关于佩戴文胸的女性患乳腺癌的研究,它的结论的确是不戴文胸的女性患乳腺癌的较少,但是这个数量结果经过统计学检验后,并不足以支持“乳腺癌患病和佩戴文胸有关”的假设。现在,经过现代循证医学的验证,二者其实完全没关系。

小叶增生=乳腺癌——错!

门诊有很多病人因为恐惧小叶增生变成乳腺癌而求诊,同时认为增生越重也越有可能得癌。从此生活在这种误区的心理阴影下,每天惶惶不可终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事实上,小叶增生就像普通感冒一样,是种常见病。临床上 95% 的小叶增生是“单纯性小叶增生”,并不会癌变;而与其相对应的“不典型增生”,也不是将来所有的都一定癌变。

至于女性为什么会“小叶增生”,与情绪、饮食、内分泌等因素关系很大。没必要为“小叶增生”紧张兮兮,定期检查,按需治疗即可。

总 结

正如上文提到的,乳腺癌虽然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治疗效果却相对较好。认真接受筛查、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乳腺专科或普外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不迷信“偏方”,乳腺癌并不是那么可怕。

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统计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自愿的原则随机整群抽取我县4个乡镇35岁~64岁农村妇女1 003例作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42岁, 其中35岁~39岁233例, 占23.23%;40岁~44岁257例, 占25.62%;45岁~49岁189例, 占18.84%;50岁~54岁145例, 占14.46%;55岁~59岁100例, 占9.97%;60岁~64岁79例, 占7.88%。

1.2 检查方法

由妇产科医生分发乳腺癌宣教手册, 指导并传授乳腺自查知识, 填写知情同意书和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筛查对象登记表, 按照统一制定的乳腺癌检查个案登记表对筛查对象逐个开始检查。所有妇女完成临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 可疑或异常者统一到山西省妇幼院进行乳腺钼靶X线 (简称钼靶) 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采用SSI-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实时线阵高频探头, 频率为7.5~10 MHz。各年龄组的主要超声表现见表1, 以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1版) 中乳腺超声评估分类为标准, BI-RADS分级2级316例, 3级37例, 4A级3例, 4B级1例, 5级1例, 共筛查出乳腺疾病358例。5级患者高度提示恶性, 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是 (见图1、图2) :右乳1~2点距乳头3 cm, 大小2.1 cm1.2 cm的分叶型结节, 边界不清, 边缘不光整, 内部回声强弱不均, 可见数个微钙化, 有恶晕征, 后方回声衰减, 周围组织受压移位。Adler分级:Ⅲ级, 阻力指数 (RI) 0.72;右腋下可探及2个大小约1.2 cm0.6 cm皮质呈低回声髓质呈中等偏强回声的淋巴结, 髓质内可见少许血流。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对照

建议BI-RADS分级4级以上的妇女做钼靶检查。1例5级患者拒绝检查直接转诊地级医院行手术治疗, 病理学检查结果:右乳导管原位癌。4B级患者钼靶检查后, 省妇幼院建议其住院治疗, 患者以农活忙为由拒绝接受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对照见表2。体检以后的随访中发现, BI-RADS分级2, 3级的3位妇女也自费做了钼靶检查, 故将此3人一并列入表2中, 以更好地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检查的对照情况。

注:年龄前面有﹡标记者为自费做钼靶检查的妇女, 5级患者1例没做钼靶检查, 故未列入。

2.3 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

1 003例农村妇女中筛查出乳腺疾病358例, 患病率为35.69%, 其中乳腺癌1例, 患病率为0.10%。乳腺良性疾病的患病率依次是:乳腺增生31.70%, 非哺乳期乳腺炎1.69%, 乳腺纤维瘤1.10%, 乳腺脂肪瘤0.90%, 导管内乳头状瘤0.20%。本次筛查发现了部分农村妇女的乳腺隐患, 如无症状患者的乳腺增生、纤维瘤和脂肪瘤。见表3。

2.4 乳腺增生的患病情况

从各年龄段乳腺增生的患病率可以看出, 35岁~54岁患病率最高, 55岁以后明显下降, 55岁之前各年龄组与55岁以后年龄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乳腺增生的患病情况及各年龄段患病率见表4、表5。

注:35岁~39岁与55岁~59岁、60岁~64岁比较χ2值分别为12.50, 29.42;40岁~44岁与55岁~59岁、60岁~64岁比较χ2值分别为16.17, 23.47;45岁~49岁与55岁~59岁、60岁~64岁比较χ2值分别为10.26, 17.13;50岁~54岁与55岁~59岁、60岁~64岁比较χ2值分别为4.16, 9.85, P均<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 患病年龄正趋年轻化[2], 其发展与危害不容忽视;乳腺癌又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其预后与治疗时病期的早晚密切相关, 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可达60%以上, 晚期因常发生远处转移而难以治愈, 建议每年开展1次乳腺癌筛查以控制其发生、发展。

本次筛查发现:不同的病种可有相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临床触摸到的微小肿块可以是正常或增生的腺体, 触诊阴性的妇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发现小于1 cm的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检查结果对照 (表2) 显示:1例32岁的致密型乳腺左乳多发低回声结节, 钼靶结果正常;1例49岁钼靶为双乳点状散在钙化, 超声未发现;5例实性结节中3例钼靶表现为增生。符合文献报道的超声对致密型乳腺有很高的灵敏度, 钼靶对于钙化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特征性表现微钙化[3]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超声[4]。乳腺实性结节中增生所占的比例最大, 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联合检查可以提高乳腺诊断的准确性, 是乳腺癌筛查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次筛查出的BI-RADS分级4级以上的妇女, 年龄全部集中在41岁~49岁, 其中乳腺癌患者49岁, 无增生史, 一直以来无职业, 人要强, 脾气大, 48岁绝经, 其母有肺癌史。此患者精神压力非常大, 最后一次随访时, 正在晋中二院进行第4个疗程的化疗, 呕吐十分厉害, 经心理疏导后, 情况大有好转, 由此可见, 不健康的心态和癌症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有资料表明:月经初潮年龄<12岁、绝经期晚、月经紊乱、无哺乳史、哺乳时间6个月、≥35岁独身未孕、婚后不孕、药物避孕史、饮酒、高脂饮食、吸烟、激素、病毒、电离辐射、乳腺良性疾病史也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5]。农村妇女迫切需要健康教育, 41岁~49岁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本研究中乳腺良性疾病中增生的患病率最高, 该病的发生与年龄有关, 55岁以后患病率迅速下降, 此结果与文献报道的50岁有所不同[6], 大概与地区差异有关。增生的连续演变过程可能导致乳腺癌 (约为2.00%~3.00%) [7], 做好防治工作会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

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和专业素养是乳腺癌筛查的关键。参与筛查的全体医务人员必须持有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细心耐心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过硬的专业技术, 才能确保乳腺癌筛查的质量, 让广大农村妇女真正受益。

加强乳腺癌筛查的深度和广度, 深入宣传各种乳腺疾病的防护知识, 指导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的自我检查, 提高她们的保健意识, 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和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杨维萍.青岛市城阳区2008年至2010年农村妇女乳腺癌普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2-3) :68-69.

[2]姜涛, 高军喜, 姚兰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癌的一致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 (12) :1084-1087.

[3]腾妍, 曹满瑞, 孙立宏, 等.多发钙化的钼靶X线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9 (1) :50-52.

[4]刘倩, 李泉水, 方凡, 等.高频彩超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28 (7) :604-607.

[5]王启俊, 李玲, 祝伟星.中国城市居民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 2000, 21 (3) :216.

[6]柴秋芽.江山市农村妇女乳腺癌普查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8) :66-67.

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第4篇

前列腺是男性的附属性腺.它像身体内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一样,也会生癌。前列腺癌一般50岁以后发病,95%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每年有7万~8万名前列腺癌新病人.而隐匿未被发现的病人数则更多。因此,凡是50岁至70岁的男性都应该定期接受前列腺癌的专科筛查;而直系亲属中有前列腺癌患者的男性,则应将筛查的时间提前到40岁。

前列腺癌筛查主要包括经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和经直肠超声检查三部曲,其中,经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是最基本的两项检查,一般每年检查一次;发现异常时,再行经直肠超声波检查和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直肠指检

方法为医生用食指触摸前列腺。如果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即便是无症状者,也应该进一步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

血清PSA检查

属血液化验检查。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PSA低于4微克/毫升.患前列腺癌及其他前列腺疾病时则升高,这是目前筛查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病人检查前6周应避免接受引起PSA升高的检查或操作,如前列腺按摩、膀胱镜检查、导尿、经直肠超声波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如果PSA水平高于4微克/毫升,应该复查一次,复查时,不再作直肠指检.因为直肠指检可引起血清PSA水平有一个较小的增加。

如果仍然升高.且排除炎症或其他因素影响者,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经直肠超声波检查

是将超声波的探头像直肠指检一样放入直肠。该检查没有任何损伤,而只有轻微不适。此项检查对血清PSA有升高作用.因此应该在抽血后进行。经直肠超声波检查可以看到病灶的结节,或直肠指检没有发现的病灶。

前列腺穿刺活检

这是最终确诊前列腺癌的手段。如果病人直肠指检摸到结节、血清PSA升高或超声波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可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对直肠指检可触及的结节或超声显示的病灶直接穿刺活检;如果只有血清PSA升高而没有发现特定结节或病灶,则对前列腺两侧叶均匀穿刺活检6~8针。如果病理检查没有发现前列腺癌或为低分级上皮内瘤,病人应该在半年或1年内再次接受直肠指检和血清PSA检查;如果发现有高分级上皮内瘤,属于癌前病变,应该在1—4个月内再次接受血清PSA检查和穿刺活检。

3种显著提高乳腺癌筛查效率的方法 第5篇

英国皇家放射学院(Royal College of Radiology)研究发现,对致密型乳腺的女性联合应用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有助于早期乳腺癌的检出,降低乳腺间期癌的发生率。放射科医师可以从不同的影像屏幕获得更多的疾病信息,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2. 乳腺断层成像与传统方法比较

数字乳腺断层X线成像(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早期研究发现,DBT可有效降低假阳性率,并提升癌症检出率,可改善诊断成像,不仅能有效地利用医疗保健资源,还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3. 彩色与灰阶显示影像

乳腺癌筛查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6月84例乳腺癌筛查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8.62±8.81)岁,病灶大小2.80~84.85 mm,平均病灶大小(16.98±22.63)mm,患者中单侧乳腺发病43例,双侧乳腺发病41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确诊,并排除具有其他乳腺疾病,或具有乳腺癌病史患者,排除具有肿瘤转移症状患者,患者实验前均签署相关同意书,本次实验符合相关规定。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乳腺癌筛查,分别进行超声检查、钼靶X线检查两种检查手段。超声检查主要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主要检查手段,患者在检查时采取平卧位,并将双手抬至头顶,充分暴露乳腺、锁骨上窝、双侧腋窝,并利用探头进行检查,仪器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设置为3~9 MHz,采用放射状探查方式进行检查,检查时首先进行患乳的检查,观察患者乳腺癌的位置、大小、数量、形态等指标,并对肿瘤病灶的回声以及包膜情况进行检查,观察肿瘤内部的血管情况。然后进行健康一侧乳房的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肿瘤或肿块症状,如患者两侧均患病,则进行双侧肿瘤的检查。钼靶X线检查则采用美国GE MRD+型钼铑双靶乳腺机进行检查,首先叮嘱患者按照乳腺机位置进行摄片,并采用双侧的乳腺轴位、侧斜位以及头尾位进行摄片,检查时观察患者乳腺肿瘤的类型、病灶大小、边缘是否清晰以及患者血管和腋窝淋巴情况。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摄片,并由2位以上的主任医师进行阅片,根据摄片结果进行诊断。如患者肿瘤形态规则,回声情况均匀,且具有清晰的肿瘤边缘,即可判定为良性肿瘤,如患者上述指标均出现不规则现象,或出现钙化点,则为恶性肿瘤,如患者在良性征象基础上出现点状血流或穿入性血流,则为疑似恶性肿瘤。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并对患者的分型结果准确度进行分析。准确率=检查准确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病理检查,乳腺增生32例,乳腺癌52例(其中Ⅰ期23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84.52%,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1.43%,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超声比较,aP<0.05

3 讨论

乳腺癌已经成为继宫颈癌后另一威胁女性生命的恶性肿瘤疾病,且呈现出年轻化、低龄化的变化,影响我国女性的生活与健康。随着临床上对乳腺癌的重视,对女性恶性肿瘤的筛查也成为重点内容。临床研究显示,通过及早的乳腺癌筛查,能够在乳腺癌早期确诊并治疗,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都有巨大的帮助[3]。筛查时,主要以观察患者乳房情况、肿块情况等方法进行诊断,并根据摄片的结果,确认患者是否为乳腺癌,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指导[4]。减少检查费用,提高检查准确度并且避免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创伤和影响,是筛查乳腺癌的必然选择,临床采用影像学检查手段为主要的诊断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超声检查、钼靶X线检查两种,此外还包括核磁共振、核医学检查等,但核磁共振以及核医学检查的普及度不高,为此以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5]。超声检查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避免患者出现检查创口,检查次数不受限制,对患者身体也无影响,且检查费用相对低,因此受到临床普及,患者接受程度高,在检查准确性方面,超声检查的敏感性高,对微小的囊肿、肿瘤发现率高,具有极高的诊断效果,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超声检查易受医师操作的影响出现漏诊,这要求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保证检查的准确性[6,7,8]。相对于超声检查,钼靶X线检查对于操作医师的要求更低,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患者乳腺的整体进行观察,对微小钙化灶和边缘变化的恶性肿瘤起到较高的显示率,尤其在患者的肿瘤分期较高的情况下,对患者的诊断更加准确,但钼靶X线检查的劣势在于,对于年轻女性以及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检出率与准确率不高,患者胸壁和腋窝附近的乳腺组织的检查效果较低,也无法对肿瘤的血供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的诊断产生一定的阻碍,且X线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对于育龄女性来说,不作为首选筛查方法。本次试验中,通过病理检查,乳腺增生32例,乳腺癌52例(其中Ⅰ期23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84.52%,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1.43%,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钼靶X线的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尤其在Ⅱ期和Ⅲ期乳腺癌筛查患者的诊断中更加有效,但两种检查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

综上所述,乳腺癌筛查对发现和治疗乳腺癌具有极大的帮助效果,通过乳腺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检查能够有效观察和确诊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两种方法在乳腺癌筛查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钼靶X线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癌诊断效果的差异,对乳腺癌筛查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84例乳腺癌筛查患者,对其分别进行乳腺超声检查、钼靶X线检查,并与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总结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筛查的帮助作用。结果 通过病理检查,乳腺增生32例,乳腺癌52例(其中Ⅰ期23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84.52%,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1.43%,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筛查对发现和治疗乳腺癌具有极大的帮助效果,通过乳腺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检查能够有效观察和确诊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两种方法在乳腺癌筛查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钼靶X线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筛查,乳腺超声,钼靶X线检查,临床检查分级

参考文献

[1]徐香芬,吴燕,李磊.常用乳腺癌筛查方法诊断价值的应用评价.浙江预防医学,2014,26(5):454-458.

[2]杨畅发.常用乳腺癌筛查方法诊断价值的应用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8):67.

[3]余泽辉,库雯静,田磊.常用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转化医学杂志,2014,3(6):368-371.

[4]李莉,刘巍,汪湍,等.不同筛查方案在新疆维族女性乳腺癌筛查中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5):42-45.

[5]韩立江,洪常华,孙德国.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4044-4045.

[6]毛利萍.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对比.河南医学研究,2016,25(8):1487-1488.

[7]李泉水,张家庭,田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6):359-360.

乳腺癌筛查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8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且都进行了超声检查,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67岁,平均(47.2±5.1)岁;肿块≤2 cm者共有46例,肿块在2~5 cm者共有21例,肿瘤>5 cm者13例;其中左乳34例,右乳31例,乳晕区15例。

1.2方法:本组研究所采用飞利浦HD11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定为7.5~10.0 MHz,嘱咐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乳,以乳头为中心,在乳腺各象限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进行横切、纵切和放射状检查,对病灶部位肿块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回声、腋窝淋巴结肿大、浸润及钙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肿瘤内部和周围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病灶血流程度分为以下三级[4]:(1)未见血流,肿块内部和周围未见血流信号;(2)血流较少,肿块内部及周围可见1~2支血流;(3)血流丰富,肿块内部及周围可见≥3支以上的血管。

2结果

2.1检查结果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8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患者中,41例为乳腺癌,39例为良性病变。41例乳腺癌中,经超声检查诊断出35例,诊断准确率为85.37%。乳腺癌种类包括:浸润性小叶癌9例,比例为21.95%;浸润性导管癌32例,比例为78.05%。乳腺癌临床分期:Ⅰ期8例,比例为19.51%;Ⅱ期31例,比例为75.61%;Ⅲ期2例,比例为4.88%。

2.2声像图特征:乳腺癌声图像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晰,呈蟹足样浸润,纵横比≥1,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模糊不清,表现为毛刺状,部分可见沙粒样钙化,后方多见回声衰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能量图显示肿块内部和周围有丰富或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3讨论

3.1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乳腺癌是临床常见女性肿瘤,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乳腺癌好发于40~60岁女性群体,其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雌性激素强度、累积时间有关。40~60岁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性激素刺激降低,但总刺激量仍然较多,进而增大了乳腺癌发生风险。同时女性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心理状态、环境等因素与乳腺癌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5],可对其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进而降低乳腺癌发生率。

3.2乳腺癌声像图:乳腺癌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呈蟹足样或毛刺状,内部多为实性低回声,若中心液化坏死,则可见液性无回声区。肿瘤纵横径比>1,后方回声逐渐衰竭,部分见微小钙化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血流RI值>0.7。

3.3超声检查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简单易行、经济性高等检查手段,能够及时地发现X线片无法观察的隐性病灶,且能够检查出触诊检查的阴性肿块[6];此外,早期乳腺癌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灶小,高频彩超能够观察到X线检查难以显示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分布情况等,对于乳腺癌粗细不均、血管壁薄等方面的诊断效果佳[7]。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组结果显示,超声诊断乳腺癌准确率为85.37%。多普勒彩色血流图和二维声像图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超声无法显示85.37%病灶内的微小钙化,在诊断<1.0 cm乳腺癌中困难较大,需结合钼靶X线摄影。10~19岁及哺乳期妇女的乳腺对X线十分敏感,使用X线检查,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生率,限制其临床应用。针对血流丰富的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相似度较高,超声诊断难度较大,必要时可采用穿刺活检辅助确诊[8]。

3.4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癌的预后与浸润、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诊断及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同时可行保乳治疗,不仅节约治疗费用,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超声可及早发现较小的早期乳腺癌肿块,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改善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接受检查的8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超声检查对筛查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学证实8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患者中,39例良性病变,41例确诊为乳腺癌,经超声诊断出35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85.37%,其中浸润性导管癌9例和浸润性小叶癌32例;CDFI显示肿块内部及周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见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结论 超声技术准确性高,有利于及时发现较小的早期乳腺癌肿块,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筛查,超声检查,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杰,朱丽萍,杨旭丽,等.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状况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1):18-21.

[2]宋爱莉,刘晓菲,李静蔚.乳腺癌癌前病变辨证与辨病规律研究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5,23(1):16.

[3]Oyanagi K,Sano M.Quality Assurance of Ultrasonic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t Institutions Offering Complete Medical Checkups[J].JJapan Associat Breast Cancer Screening,2012,21:259-264.

[4]葛建丽.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31(22):115-116.

[5]殷乐.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15(9):63-64.

[6]陈保君,韦彩芬,宾淑华.乳腺钼靶X线和超声联合检查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2,23(19):79-80.

[7]盛洁,高洁,钱朋飞,等.X线钼靶与高频彩超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3):206-208.

乳腺癌筛查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2014年参加“两癌”免费筛查, 35~64岁的妇女的体检表和妇幼人员按照统一的表、册进行反馈、追踪、随访和上报的报表。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提高筛查质量, 对从事两癌筛查的相关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 在妇保所及各中心卫生院开展筛查, 市人民医院、市妇保所为可疑病例的确诊机构。

1.2方法: (1) 妇科检查:包括外生殖器检查、宫颈阴道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双合诊检查触诊腹腔内的生殖器官。 (2) 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检查。对宫颈脱落细胞巴氏分级ⅡB级及以上或肉眼观察见宫颈肿块、溃疡, 怀疑宫颈浸润癌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怀疑病变或宫颈脱落细胞巴氏分级ⅡB级及以上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3) B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附件及盆腔情况。 (4) 乳腺检查:采用临床体检和乳腺超声检查, 对可疑病例采用乳腺钼钯进一步检查。最终通过乳腺穿刺行细胞学检查或手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2结果

2.1患病率和治疗情况:81642例妇女中, 宫颈细胞学异常1527例, 实际接受阴道镜检查人数4692例, 经阴道镜下组织活检确诊为宫颈癌46例, 患病率为56.34/10万 (46/81642)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313例, 患病率为383.38/10万 (313/81642) ;病理确诊乳腺癌29例, 患病率为35.52/10万 (29/81642) 。确诊病例已经或正在接受治疗。

2.2年龄分布:81642例妇女中, 最小年龄35岁, 最大年龄64岁。宫颈癌最小年龄36岁, 最大年龄62岁, 平均年龄48.85。CIN患者中最小年龄35岁, 最大年龄64岁, 平均年龄47.57岁。“两癌”及CIN患者的年龄分布见表1。

3讨论

“两癌”筛查是一项民生工程, 是为妇女做好事, 办实事, 造福于妇女的工程。从筛查结果看, 靖江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率高达56.34/10万, 乳腺癌患病率为35.52/10万 (29/81642) , 根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09年结果) , 全国宫颈癌的患病率为14.1/10万, 乳腺癌的患病率为10.2/10万, 靖江市两癌患病率显著高于全国数据, 分析原因与此次检查对象农村妇女较多, 她们经济、文化、卫生水平较低, 结婚年龄较早、早年分娩、多产, 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此次检查所有妇女均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及乳腺B超检查, 对可疑病例行阴道镜检查、乳腺钼钯检查。大大的提高了阳性病例检出率, 较大限度的避免了漏诊。46例宫颈癌患者以往均未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29例乳腺癌患者以往均未行乳房B超, 平时也无乳房自检意识。

CIN检出313例, 检出率为383.38/10万, 其中CINⅡ~Ⅲ级208例, 检出率高。因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 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约20%CINⅡ会发展为原位癌, 5%发展为浸润癌[2], 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一般10~15年[3], 这个时期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 可以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本轮“两癌”筛查工作顺利完成, 通过宣传发动, 靖江市妇女对宫颈癌及乳腺癌防治知晓率达到90%以上, 宫颈癌及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 提高了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但仍有部分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 缺乏保健知识, 传统观念保守, 讳疾忌医。因此, 应加强宣传报道保障广大女性健康的政策, 开展两癌筛查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适龄女性两癌知识知晓率及筛查率, 帮助广大妇女树立文明健康理念, 主动参与定期检查,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还应做好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治疗后的随访工作, 以及时发现病变发展, 及时进行治疗。

乳腺癌、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 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然而, 目前很多女性没有进行定期筛查, 很多人体检时也只是做了常规的检查, 而非“两癌”筛查。因此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筛查实施方案时考虑扩大筛查年龄范围, 使所有已婚妇女都能得到筛查的机会, 通过两癌筛查, 不仅早期发现和治疗了少数癌症患者, 更重要的是发现大量癌前病变患者, 由于癌前病变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 患者很难主动发现, 通过这项免费筛查工作, 为患者节约了治疗成本, 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了生存质量。有效提高了妇女同志的生殖健康、增强了宫颈及乳房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摘要:目的 掌握靖江市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 (简称“两癌”) 的发病率,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降低“两癌”的治疗成本, 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方法 对2012年2014年参加“两癌”免费筛查的81642例农村妇女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642例妇女中, 宫颈癌46例, 患病率为56.34/10万 (46/81642)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313例, 患病率为383.38/10万 (313/81642) ;乳腺癌29例, 患病率为35.52/10万 (29/81642) 。结论 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是有利于提高“两癌”的早诊早治率, 降低病死率, 值得全面推广, 应逐步扩大筛查范围, 更大程度的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患病率

参考文献

[1]丁辉, 韩历丽.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4.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61, 263, 268.

警惕前列腺癌 50岁以上要做筛查 第9篇

“在10分钟的时间里,平均有17位男性将被不幸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有5位患者会死于前列腺癌,这就是目前前列腺癌发病形势。” 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王伟告诉记者。而据《北京市2011年度健康白皮书》显示,前列腺癌等疾病最近九年的发病率增长200%。

短短数年,前列腺的发病率就像坐上火箭一样。而比这更可怕的是,人们还远没有对前列腺癌提高警惕。

中国前列腺癌筛查率极低

前列腺癌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亚洲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

王伟告诉记者,前列腺癌有些发展很缓慢,可能一辈子在体内也不会影响患者健康,而有些却非常“凶猛”,3到6个月就能夺去人的生命。

为了遏制这种疾病的发展,美国自90年代起,就开始大范围地筛查前列腺癌。时至今日,成效非常明显。目前,美国60%的男性都进行过前列腺癌筛查,由于筛查及时,检出的95%都是早期患者。而中国的筛查率仅有6.2%,68%被检出的都是晚期患者。

王伟曾经选择了一些成熟的社区,来对这些社区的3000多名居民提供免费的筛查。然而结果很不乐观。在这些居民中,发现87例异常,经过穿刺检验后,发现了19例前列腺癌,而且其中一半是晚期,患者已经有全身的浮肿等症状了。“医疗状况很好的北京,筛查出来一半都是晚期,这是很可怕的。”

前列腺癌专门“欺负”老年人

前列腺癌的筛查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这种癌症带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亲患有这种疾病,儿子的患病几率是要大于普通人的。而且在发病初期,患者本身完全没有感觉,一旦出现排尿困难、骨痛、血尿等症状,几乎就是前列腺癌的晚期了。

“而且这种癌症对老年人的侵害特别厉害。” 王伟说,一组数据显示,50岁以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基本在0%的数值上徘徊。从55岁起,数值就有渐渐爬坡的迹象,而到了65岁这个“坎”,发病率开始一飞冲天,直线上升。

而且到202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占总人口的23%。“这么庞大的老年人口,尤其是对于男性,恰恰是前列腺癌最高发的人群。由于老龄化没法避免,前列腺癌的增长会持续地上升。这种形势是很严峻的。”王伟说。

抽血就能做筛查

“50岁以上的男性,都建议要做筛查。”王伟说,一般北京的三甲医院都有这个项目,检查一次费用在90块钱左右。

实际上,筛查这种癌症的方法非常简单。人们只需要简单的举动,就能早些挽救自己的生命。王伟说,筛查时只要抽血两毫升检查其中的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即可。一旦PSA的指标超过4,那么就有患上前列腺癌的可能。但并不是说指标过4,就会被确诊是前列腺癌,而是说超过这个数值就需要密切观察,若半年后复诊发现指标仍然异常,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了。

而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进行。如果筛查及时,早期的癌症若只发生在前列腺里,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彻底治愈。中、晚期的病人也可以通过放、化疗的手段进行治疗。

生活方式导致发病率陡增

虽然亚洲历来不是前列腺的高发区,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逐渐走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长岭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与社会经济情况的改变相关,发达地区往往呈现高发病的趋势。

比如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美国夏威夷华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是新加坡华人的5.5倍,是中国香港的9倍。上海市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在近10 年来出现高速增长。而究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持续增加,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增加更为明显,主要的食物来源中粮食和蔬菜的消费量出现下降,而动物脂肪、肉类的消费量大幅上升。1996年,上海市区居民各年龄组的脂肪热能占总热能比均超过了30%,其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增加最多。

筛查争议不可回避

虽然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是否筛查,医学界也存有争议。

正如人们所知,前列腺癌一般进展缓慢,部分患者甚至从未有症状表现出来,致死率也并不高。另外,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和放射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尿失禁和性无能。而且,PSA筛查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也会导致PSA水平升高。而且那些PSA异常的患者可能会被要求做前列腺穿刺活检,而这种有创性操作难免会带来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且多数穿刺活检的结果将是阴性的。

而且即便是确诊的,65岁以上的患者,由于手术的创伤以及放、化疗的副作用,实施治疗或许比不治疗(仅密切观察)带来的伤害更大。

王伟说,鉴于这些原因,现在医学对前列腺癌的筛查重点已经不在于筛查本身,而是筛查后的分层治疗。对于早期的低危患者,可以采用密切关注的方法,如果不危及健康,只需关注它的发展即可。而对于中高危的患者,才进行必要的治疗,这样就能避免过度的治疗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乳腺癌筛查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转诊上级医院的150例患者乳腺有肿块的患者中, 年龄28~72岁, 平均 (43.0±3.5) 岁;患者均为笔者医院所在地的乡镇农村户籍, 经过前期常规触诊发现乳房有肿块;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出现肿块, 排除有乳腺癌病史患者, 经过超声检查、B超与钼靶检查及手术确认, 良性肿瘤143例, 恶性肿瘤7例。

1.2 方法

对每位患者进行基本信息登记, 采用分开检查的方式, 先由1位医师进行临床体检, 再由1位超声医师进行超声检查。临床体检采用触诊的方式, 主要检查肿块大小, 肿块位置, 肿块特征等, 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超声检查方式如下: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双乳, 用直接检查法在乳腺各方位做纵横扫查和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多切面扫查, 选择病灶最大切面测量其前后径与横径, 并观察记录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 有无钙化, 并注意有无浸润, 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 根据病灶内血流信号的多少, 参照Adler的血流分级标准将肿瘤内血流丰富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四级。

1.3 观察指标

对乳腺肿块患者的肿块大小、病灶部位、血流分级等进行统计, 比较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在检查乳腺癌上的准确性, 判定肿瘤性质。

1.4 评价标准

体检结果参考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I-RADS) 标准分为:阴性;良性改变;考虑为良性病灶 (恶性可能≤2%) ;有可能为恶性病灶 (3%≤恶性可能≤94%) ;考虑为恶性病灶 (恶性可能≥95%) 。参考国内多学科肿瘤专家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提出的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评价指标[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转诊上级医院的150例患者中, 经B超与钼靶检查和手术治疗共确认乳腺恶性肿瘤7例, 使用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共检查出乳腺癌患者6例, 3例为乳腺癌早期, 其准确率为85.3%, 与患者早期常规触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 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乳腺癌已发展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关于乳腺癌的治疗, 临床医学认为, 早期的乳腺癌是可以实现治愈的, 并且这种技术已相当成熟, 而中晚期的乳腺癌则不可能实现治愈, 只有采用乳房切除和化疗进行治疗[3]。因此, 对于乳腺癌的筛查十分重要, 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我国对乳腺癌的治疗工作由来已久,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情况来看, 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乳腺癌检查这一块, 存在着较大空缺。相对于农村地区而言, 我国广大城区乳腺癌的患者的治愈率普遍较高, 众多乳腺癌患者在早期被发现, 通过治疗实现了痊愈。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由于医疗条件落后, 乳腺癌的筛查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 同时鉴于农村地区医疗设备和技术相对不足的现实, 许多乳腺癌患者不能及时被筛查出来, 错过了治疗时间, 从而影响了最终的治疗效果[4]。

关于乳腺癌的检查方法, 主要有常规触诊、B超与钼靶检查、热图像检查、CT和MRI检查等等, 不同的检查方式效果不同[5]。常规触诊是一种最便捷的检查方式, 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询问, 触摸等形式判定患者的反应情况从而推断病情, 这种方式费用最低, 但不能判断肿瘤的性质, 容易误诊;B超与钼靶检查是检查乳腺癌的最佳方式, 有着精确度高、速度快的特点, 近年来在一些大中型医院中普遍采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技术设备的要求高, 在一些乡镇卫生院难以普及;热图像检查是应用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快血运丰富, 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 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CT和MRI有助于小乳腺癌检出, 还可用于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 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 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 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但检查费用较贵, 不利于常规筛查。本研究设计的150例患者均是由笔者所在医院转至上级医院, 最终由上级医院采用B超与钼靶检查和手术治疗的方式对乳腺癌的具体情况进行最终确认。

乳腺超声检查是一种经济适用、安全性好的检查方式, 对任何年龄段、任何乳腺类型的女性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这种检查方式无扫查盲区, 更有利于诊断的精确性。超声检查是一种实时的动态检查, 它以动态显像的方式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极大的优势, 在很多乳腺手术中, 需要超声对手术进行动态的引导, 如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旋切术、乳腺隐匿性病灶细针穿刺定位切除等[6]。

对乳腺癌筛查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多, 众学者从多个方面加以论述, 本研究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加以论述。许娟等[7]初步探讨了体检联合超声补充X射线钼靶检查乳腺癌筛查模式, 对体检联合超声补充X射线钼靶这种检查模式进行了具体探讨, 认为体检联合超声补充X射线钼靶在检查乳腺癌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邱建民等[8]则探讨了超声BI-RADS分级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冯卫连等[9]研究了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杨术华等[10]则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这些都为本研究作了大量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转诊上级医院的150例患者乳腺有肿块的患者为对象, 考虑到笔者所在医院的相关技术设备的不足和乡镇居民收入情况以及能够承担的检查费用, 遂采用体检联合超声检查的方式, 并以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为参照标准, 通过对150例患者的检查发现, 共有7例患者被确诊为乳腺恶性肿瘤, 其中有6例是通过体检联合超声检查的方式检查出来的, 其准确率为85.7%。并且这种检查方式方便快捷、安全性好, 经济实用。

综上所述, 体检联合超声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发现乳腺癌, 相对于其他诊断方式而言, 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经济负担小的特点, 有利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这种方式对于相关技术设备不发达的乡镇地区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乳腺癌筛查中转诊上级医院的150例乳腺有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常规检查配合超声探头的方式, 依据乳腺癌危险因素评分及体检评分高低,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对乳腺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果:本组的150例患者中, 经B超与钼靶检查和手术治疗共确认乳腺恶性肿瘤7例, 使用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共检查出乳腺癌患者6例, 3例为乳腺癌早期, 其准确率为85.3%。结论:体检联合超声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发现乳腺癌, 相对于其他诊断方式而言, 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经济负担小的特点, 有利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这种方式对于相关技术设备不发达的乡镇地区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体检,超声检查,乳腺癌筛查

参考文献

[1]郑海宁, 王金环, 刘威, 等.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1, 8 (2) :38.

[2]何洁, 龚渭冰, 李颖嘉, 等.超声与钼靶联合应用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2 (10) :1995-1998.

[3]许光中, 李凯, 封国生.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 (3) :193-195.

[4]李霓, 郑荣寿, 张思维, 等.中国城乡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 (8) :703-707.

[5]程映雪, 范怀周.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J].当代医学, 2010, 16 (30) :100-101.

[6]黄源, 庞轶, 王琼, 等.超声在亚洲女性中筛查乳腺癌准确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 (11) :1296-1299.

[7]许娟, 王颀, 马宏民, 等.体检联合超声补充X射线钼靶检查乳腺癌筛查模式初步应用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 20 (17) :1295-1297.

[8]邱建民, 胡菊珍, 朱斌, 等.超声BI-RADS分级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1) :2341-2343.

[9]冯卫连, 李智贤, 曾健, 等.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探讨[J].广西医学, 2011, 40 (2) :312-314.

乳腺癌筛查范文

乳腺癌筛查范文(精选10篇)乳腺癌筛查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03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普查资料。4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