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精选9篇)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 第1篇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张红梅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陕西省西安市,邮编710024)

摘 要:针对近期频繁放生的致人死亡的电梯事件,本文从电梯本身、维保单位、法律法规、技术层面等方面深刻细致地分析了导致电梯发生事故的原因,并阐述了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 电梯 安全 远程监控无线数据传输 监管法律

How to Guarantee Security of Elevator

Zhang Hongmei

(ZhangHongmei Shanxi Province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School Shanxi xi’an Post:71002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ecent frequent released deadly elevator even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elevator itself, maintenance units, laws and regulations, technical level etc.Deep and detailed analysis the cause of elevator accidents, and expounds th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elevator.Key words:Elevator remote monitoring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regulation law1、引言

近日,湖北、西安、深圳等地电梯致人死亡的新闻,让我们坐电梯都产生了恐惧心理。据统计,2012年全国因电梯事故导致28人死亡,2013年仅最近3天就4人死亡。最恐怖的是15日上午11点36分,深圳罗湖区长虹大厦发生的电梯惨剧。一名24岁的女护士乘坐电梯从16楼到3楼,当电梯门打开,女孩正准备走出层门时,电梯门突然关闭,并迅速下坠,女子头部被夹断,当场身亡。面对血淋淋的教训,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惨重的安全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再用电梯总数已达到190.8万台,并且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每年我国的电梯拥有量以每年30万台的速度递增,其保有量和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现如今,电梯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电梯在带给人们舒适生活的同时,也迫切需要电梯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2、原因分析、针对频发的电梯事故,笔者通过对电梯生产厂家、电梯维保单位、物业公司、乘梯客人等多方调查研究,初步分析了造成电梯事故频发的原因,现分析如下:

2.1 电梯老龄化严重

电梯的使用寿命取决于电梯的使用频率、每次乘梯的满员情况、电梯的质量及性能等

因素,一般为15—20年左右。通常住宅小区的电梯的使用寿命相对长一些,公共场合譬如商场、医院、学校、宾馆等的电梯的使用寿命相对短一些,这和日常的电梯使用频率是分不开的。这意味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前安装的电梯都面临着淘汰的局面,但事实是这些电梯仍在运转,这些电梯型号老旧、不易更换新零件、运行中事故频发,这给乘坐电梯的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2 维保单位责任心差

电梯在安装以后,电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至关重要。据统计,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可见电梯的维保是多么重要。但是,通常电梯生产单位将这一部分业务外包给专门从事电梯维保的单位。维保单位为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降低维保费用已获得该业务。据统计如果电梯生产厂家维保,一年的维保费在7000元左右,而交第三方维保,一年的维保费只需3000元。电梯安全越来越重要,而电梯维保价格却越来越低,这样客观上造成电梯维保的责任心也越来越低,缺乏足够的电梯安全和维护意识,存在“检修走过场”的现象,造成电梯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为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3 国家监管力度不足

电梯是特种行业设备,与其他特种行业设备不同的是电梯是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产品,作为商品,它的设计标准、生产环节质量、采购环节零件的质量、维保的质量等多方面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管,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为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

正如国家质检总局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吴旭正此前曾所说:“总体而言,我国电梯的安全水平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环节极力压低价格。彭金声说,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这些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被减掉。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就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也不显示了,一些功能被简化,价格下来了,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2.4 国家相关法律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PLC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在电梯控制上的广泛应用,电梯技术突飞猛进,原有的管家关于电梯的相关法律有些滞后,造成不少电梯企业为节省成本,钻空子、打擦边球,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尽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违者“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但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报废标准,对电梯的使用年限、严重隐患等,都没有细化、数字化界定,因而对违规企业无法处罚。

另外,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电梯制造标准,不能盲目参照欧盟标准,因为欧洲的电梯使用频率、客流量和我国有很大差距。

2.5 电梯缺乏科学管理

针对电梯这一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还是要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梯的远程监控技术日渐成熟,远程监控系统已从书本上的理论变成了现实中的应用,由于其成本不高,以渐渐被人们所接受,据报道,2013年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在着手做此项工程。所谓电梯安全远程监控系统,是集地理信息、计算机控制和远程通讯技术于一体,通过设定的电梯数据采集器和信息网络系统,将分布在各处的电梯运行状况和故障信息及时传递到监控中心的监视终端,从而实现对各处电梯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有了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当电梯发生事故时,人们可以通过控制中心迅速采取措施,强制电梯停止工作,并迅速通知维修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施救并进行维修,甚至可以提前发现事故的先兆,将恶性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3、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提高重视电梯安全运行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有力的措施来降低电梯事故的发生,尤其是避免恶性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3.1 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执行

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让电梯生产企业,电梯维保单位无空子可钻。期待电梯报废标准早日出台,有了这个强制标准,任何拖延报废、拒绝报废的行为,都没有了理由和借口。到期了仍然不执行报废,就违反了报废标准和相关规定,安监部门可以据此作为执法依据,敦促违规者及时纠正,将那些超龄电梯淘汰出运营市场,最终实现电梯报废处置常态化、日常化。如此,民众的乘坐安全感才能得到提升,也才能创造出安全效应的最大化。

3.2 建立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某一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电梯运行状况的统一监视、控制和管理。建立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电梯关人、层门夹人、蹲底、冲顶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监管电梯维保公司的服务质量以及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电梯终端、数据传输、远程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涉及软件和硬件实现。

为了实现视频监控,在轿厢内部安装摄像头,该摄像头采用网络摄像头,摄像头的输出端口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路由器,然后通过路由器传输终端将视频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为了采集电梯的运行数据,所以在电梯轿厢的顶部安装信息采集器,信息采集器主要负责采集电梯楼层信号、运行方向、运行速度、满员及故障等状态信号数据。信息采集器通过RS232串口连接路由器,然后通过有线的或无线的方式传送到远程监控中心。

在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中,数据传输有多种方式,例如通过普通的电话线传输,DDN专线等有线传播方式。由于其硬件连接简单且易实现,所以在早期的远程监控系统中普遍被采用。但利用电话线传输方式传输数据,会造成传输不稳定,掉线频繁,而且由于通信按时间计费导致费用较高;利用DDN专线传输方式传输数据,但专线成本高,维护难度大,可扩展性差。除了有线传输数据这种方式,近几年无线传输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其中主要有GPRS和3G网络数据传输。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无线数据,传数业务,目的是给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IP 或X.25 服务。GPRS 理论带宽可达171.2Kbit/s,实际应用带宽大约在 40~100Kbit/s,在此信道上提供 TCP/IP连接,可以用于INTERNET 连接、数据传输等应用。GPRS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每个用户可同时占用多个无线信道,同一无线信道又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资源被有效的利用。GPRS 允许用户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GPRS 永远在线,按流量计费,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点多分散、中小流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在本系统中,通过3G无线网络实现视频监控图像的传输和报警信号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电梯安全运行,减少了电缆材料,缩短了施工工时,降低了系统造价。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3G通信网络和系统集成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

监控中心的软件可采用自主编写,这样在显示器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多路电梯终端ID及图像,并自动存储图像资料。系统将对数据采集器送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电梯操作数据库,检查目前电梯的运行参数和详细的指令参数,更重要的还有生成数据报告,勒出远程监控结果和对现场工程师提出的指令。如果出现异常给出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息传到远程终端以启动报警装置。管理人员可直接调看电梯现场监控画面并对现场进行指挥。

3.3 文明乘梯规范操作

当我们乘坐电梯时,要正确文明乘坐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不规范不文明的操作也可能导致电梯发生事故,比如运送装修材料、电动车等超重物品,用脚或手挡住防止层门关注,随意敲打,重复按键,在轿厢内嬉戏、跳跃等行为。所以我们首先要请有资质的电梯安装、维修单位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电梯安装、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以便在电梯安装、运行过程当中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其次,电梯一旦出现故障,乘客不要慌张,要想办法与外界联系或按照轿厢橱窗明示的电话联系救援并且耐心等待。

4.结束语

电梯作为特种行业设备,安全运行是电梯的重中之重,它的安全运行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们不要忘记血的教训,积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对电梯事故零容忍。参考文献

[1]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3131747,2011年8月

作者简介

姓名: 张红梅

单位/院校: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

职位/学位: 教师 工学硕士

电话: 83655587

手机: ***

电子信箱: zhmeiyumin@sina.com.cn

联系地址:陕西省省西安市市灞桥区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电子专业科 张红梅收邮政编码: 710024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 第2篇

1.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2.GB16899-1997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及安装安全规范》 3.GB/T10058-1997 《电梯技术条件》 4.GB/T10059-1997 《电梯试验方法》

5.GB/T12974-91 《交流电体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6.GB/T13435-92 《电梯曳引机》 7.GB8903-88 《电梯用钢丝绳》

8.GB/T7025-1997 《电梯主要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形式及尺寸》 9.JG5009-92 《电梯操作装置、信号及附件》 10.JG/T5010-92 《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11.JG5071-1996 《液压电梯》 12.JG5072.1-1996 《电梯T型导轨》 13.JG5072.1-1996 《电梯T型导轨检验规格》 14.JG5073-1996 《电梯对重用空心导轨》 15.GA109-1995 《电梯层门耐火试验方法》 16.YB/T5198-93 《电梯钢丝绳用钢丝》

17.JB/T8545-1997 《自动扶梯梯级链附件和链轮》

18.GB5013-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19.GB5013-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氨乙烯绝缘电缆》 20.GB10060-93 《电梯安装和验收规范》

21.GB50182-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22.GB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3.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4.DB11/040-94 《电梯维修技术要求》

25.建安(1994)677号 《关于加强电梯管理的暂行规定》 26.满足EN、CE标准

27.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 产品安装服务措施、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教学楼工程

2、电梯数量:6台

3、项目情况:新梯安装、调试及验收。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1、认真审核新图纸核实各部位尺寸,对与图纸不符合的问题采取措施。

2、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国标和施工方案及技术、安全措施。

3、准备安全标语、安全护栏及井道照明,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4、配合业主进行开箱点件工作,认真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协商解决。点件完毕及时入库,码放整齐,妥善保管。

5、施工现场用房应由业主提供约40平米左右的库房一间,要求门窗牢固,为防止部件丢失。

6、本工程技术措施执行国家GB7588-2003、GB10059-97、GB10059-98、GB10060-93、GB50182-93。

三、施工过程及方法:

1、土建根据图纸搭设施工用脚手架:

(1)脚手架搭设符合《建筑安装工程脚手架安装操作规程》及电梯安装时各部位所需的尺寸要求。(2)脚手架板两端探出排管150~200mm,并与排管用8#铅丝绑牢,不准有探头板。脚手架安全载荷不小于270kg/平米。

(3)脚手架排管间距为1700mm左右为宜,为便于安装每层厅门地坎下方600mm为一档排管。并在两排管中间加一横杆,便于施工中上下攀登,每层架管对角抵靠井道壁。

2、新的电梯运至现场。

3、开箱点件、核对数量。

4、主机吊运:

5、测量井道,放基准线:

(1)按照图纸进行放线,放线时注意尽量考虑原预埋位置;(2)安装的上下样板线的各位置尺寸误差小于1mm;

(3)根据厅门线和厂家图纸对电梯的厅门尺寸和呼梯、层显位置进行标识,以便安装 厅门时进

行剔凿。

6、导轨支架的安装;

7、导轨的安装;

8、厅门安装;

9、机房设备安装;

10、组装轿厢和对重;

11、钢丝绳;

12、装轿门门机和轿顶设备;

13、安装限速器和缓冲器;

14、电气部分安装;

15、拆除井道脚手架;

16、试车程序和注意事项;

(1)检查电梯井道有无异物和检查机房和电梯设备是否影响电梯调试(调节主机报闸间隙);(2)慢车调试:确定电机旋转方向,用手点动,使其旋转方向与箭头标识相符,检查有无噪音,电源有无异常,在再次检查轿厢、地坎、门框、开门机与设备和建筑物无障碍物后,方可进行慢车运行安装井道部件,开车时人员应站在轿顶安全处,并且开车时应三呼三应。(3)快车调试:检查限位、极限、平层、门锁、急停等性能,符合要求。由调试人员进行空载、半载、满载和超载的试运行,要遵守调试人员的指导,调试期间相互呼应,防止意外。四)施工进度计划:(安装进场前应由安装现场管理向业主提供施工进度表)五)质量保障体系措施:

(1)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对安装全过程实行有效的质量控制;(2)严格执行有关施工与验收规范、规程等技术规格,严禁颠倒工序,减少质量通病;(3)接受各级质量执法机关部门的质量监督、接受建设单位及工程监理的监督指导;

(4)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工艺标准,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认真贯彻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

(5)施工中的设备、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在进入现场时应进行检验确定其质量和性能后方可使用。(6)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自检、互检,按照公司ISO9002质量体系要求对电梯全过程进行过程检查,力争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7)各项安装记录和检验记录,评估报告要根据施工进度如实填写,并予以保留。六)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1、认真执行公司《安全交底》和《施工方案》的有关内容,严禁违章作业;

2、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的政策、方针、法令、法规;

3、现场施工用火,应清理周围的易燃物,设专人看火,并准备好消防灭火用具,电焊作业前确认有无火灾隐患,作业后清理现场。

4、电梯厅门门锁必须起作用,厅外不能将门扒开。

5、严格检查井道脚手架板,不能有探头板。不合格的应在处理后再施工。

6、井道内要有足够的照明,电压不超过36V;

7、井道内施工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如需要时一定上下呼应配合,防止落物伤人;

8、使用电动工具必须装有漏电开关,且性能可靠,所有电动工具的电源必须是正式插头,严禁二龙吐须;

9、在工作过程中严禁酒后作业;

10、坚持每月二次的安全会议,并结合实际工作,作好记录;

11、在吊装设备时,先要检查吊具、大绳、钢丝绳等吊装用具,吊装点应牢固可靠,吊运过程中,统一指挥,注意配合。防止起吊设备挤压,撬棍滑脱伤人和滚杠压伤手、脚。

12、电梯试车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电梯,严禁载人、载物,施工人员开车前必须三呼三应,互相配合,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13、施工人员在作业期间应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中统一着装;

14、大、中型机具、手持电动工具等不准带病使用,电焊机要有二次保护。

15、长型部件及材料禁止立放,防止倾倒伤人;

16、梯井临时灯线、把线要随时整理,带电部分严禁与钢丝绳接触,电焊把线必须双线到位,不能借路使用;

17、抬扛设备材料要相互配合好,设备要绑牢,轻抬轻放,注意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18、施工人员进场后,施工员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写安全、技术交底;

19、安装过程中,现场安全标识明确,井道必须有防护栏和警示标语; 七)成品保护具体措施:

(1)电梯部件妥善放置、严防变形;

(2)设备成品、半成品入库保管,防止被盗、丢失、损坏;(3)厅门关闭,厅门安装时的保护膜保留;

(4)库房设备码放整齐,要有防潮、防火、防盗、防尘措施;(5)呼梯、层显的插头面板应最后安装,防止丢失损坏;(6)装箱单、图纸等有关资料要妥善保存;

(7)安装过程中要精心施工,轻拿轻放,严防设备部件损坏;(8)主机和控制柜安装就位后应加盖防尘罩;(9)每天工作完毕后应保持现场清洁; 八)环保工作:

(1)环保工作应按照业主的要求执行;

新检规下如何降低电梯安全事故 第3篇

电梯新检规要求

2014年4月起, 国家质检总局新修订的电梯检验规则已正式实施, 新检规结合电梯运行特点, 对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目的、适用范围、依据、内容、方式以及要求等进行了规定, 并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的对监督检验项目进行了调整。新检规强调电梯安装单位的主体责任, 强调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以及养护等环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必须要加强对电梯安装质量的管理, 做好对每一个安装环节的监督检验, 保证所有细节均满足规定要求。电梯安装与维护工作经过监督验收后, 应全面保证电梯运行质量, 在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整体性能, 确保满足用户要求, 电梯的维保工作需由使用单位与相应维保单位共同完成。

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的措施

1.施工自检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实施自检, 即对电梯机器设备间、底坑、井道等与电梯施工相关的项目进行全面检查, 提前确认电梯所有构件、零件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并对所有检查过程进行记录, 合格后才可进行施工。通过自检保证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者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以两组装设, 并且在电梯运行过程中, 必须要通过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完成制动器电流的切断, 电梯停止时如果一个接触器主触点未打开, 应在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前防止电梯再运行。

2.制定完善检验规程

新检规对电梯安全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明确了检验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电梯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检修人员以及配合人员行为不当所引起。因此为提高电梯检验效果并减少检修事故, 需要制定完善检验规程, 对整个检验行为进行规范。要求所有检验行为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减少行为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 如限速器检验砸伤手部以及检验井道时碰伤等。在进行手动紧急操作时, 如果是可拆卸盘车手轮, 应设置一个电气安全装置, 并且最迟在盘车手轮装上电梯驱动主机时动作。另外, 还需要将松闸扳手涂成红色, 盘车手轮涂成黄色, 将可拆卸盘车手轮放在机房内容易接触的部位。

3.提升安全意识

一方面, 应提高电梯使用单位安全意识, 加强对建档工作的重视, 包括电梯维修、养护以及故障处理记录等, 提高文档应用的有效性, 在整体上提高电梯检验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应以新检规为依据, 提倡施工单位以及使用单位开展与质量相关的检验工作,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促使各单位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 应提高检修人员安全意识, 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 通过内部宣传等手段来不断提升其安全意识, 使其能够随时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提高检修效果的基础上,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 应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员需能够熟练掌握整个检修工作管理流程, 确定管理要点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具备良好的应急意识, 除了要提前做好事故预案, 还需要在事故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反应并进行处理, 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其次, 应提高技术人员水平。要求所有检修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 保证其综合能力满足电梯检修要求。企业应做好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帮助员工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在原有基础上掌握更多新型技术, 不断提高电梯检修的有效性。

结束语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 第4篇

【关键词】电梯监管;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电梯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内部,它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时常给我们的安全带来威胁,那么如何加强电梯监管措施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目前电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1电梯的所有者对产品质量检测不到位

高层建筑的业主作为电梯的所有者在購买时对电梯的检测不到位,因为电梯从厂家运输到使用地,都是成套设备,购买者对电梯内部的构件的质量不了解。在购买电梯时总想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一些电梯生产厂家为获得市场份额,靠打价格战取胜,不顾消费者的利益,为降低成本不惜牺牲产品质量,一些关键部件以次充好,用质量没有保障的配件代替优质配件,例如用塑料齿轮代替金属齿轮、降低钢板的厚度、用翻新配件代替新配件等等,这些配件都在设备内部,消费者不进行解体检查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些质量问题。

1.2电梯的管理者对电梯安装质量检验不达标

电梯的安装是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目前由于我国各地电梯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丰富安装经验和技术过硬的安装人员十分稀缺,一些电梯安装企业,为加快安装进度将大量没有安装资质的人员,推向安装一线,这些安装人员只经过几天或者几周的简单培训匆匆上岗,这样安装的电梯虽然也能够使用,但是为日后使用留下了隐患。而电梯的管理者大多也非电梯的技术人员,对于电梯的安装质量的检查也只能是检查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对于电梯安装质量是否真正达到国家标准不得而知,即使做检验也不可能达到标准。

1.3电梯的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不到位

电梯作为一种公共运输工具,一般用于人流、物流较大的场所,因此电梯的安全运行事关重要。电梯的使用单位为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应设专人管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电梯的使用单位对于电梯的安全隐患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电梯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电梯没有安全标识、安全使用须知等问题比比皆是,电梯严重超载或是被滥用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及时制止,对发现的小问题拖拉长期不解决,电梯维修严重滞后这种现象时有发生,电梯的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不到位,为电梯的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

1.4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严重缺失

电梯是一种机械,这就意味着部件的磨损与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由于电梯的不正确使用一些部件会损坏,每当发生这种情况,电梯的维修部门应及时更换这些问题部件,避免这些部件的突然损坏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但是一些电梯的使用单位,为节约维修成本,对于这种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常让电梯带病运行,总是等到电梯不能运行才进行维修。另一方面电梯的管理单位也没有制定定期的维修规章,或是维修人员不能按照电扶梯使用 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对电梯的各个部件进行认真检查,甚至会出现没有维修资质的人员对电梯进行维修,对电梯造成新的损坏。

1.5上级管理单位对电梯监管体系不健全

电梯在我国是作为特种设备来管理的,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电梯进行检验,但是这些相关职能部门面对如此众多的电梯,做到每台电梯都做安全性能检测是不现实的,由于这种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十几个人员对成千上万的电梯检测也许就是形同虚设,这样形成了既有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上级部门再监管不过来,也就电梯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

2、加强电梯监管措施

针对上述在电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如何加强电梯的监管措施,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2.1提高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这两部电梯的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使用单位应购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梯,这就要求使用单位在购买电梯时不能图便宜购买没有生产资质的单位的电梯,同时在签订的购买合同中明确电梯的三包等质量保证事项;同时法规还规定使用单位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维保,所以使用单位在选择安装维修单位时,要认真对这些单位派出的人员的证书进行检查,并签订安装维修保养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维保期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电梯的使用单位还要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严格按照法规规定配齐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具备电梯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建立健全电梯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对责任人要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促使责任人尽职尽责的做好电梯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及时记录电梯使用状况,定时检查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并报告单位负责人。

2.2加强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

使用单位要按照合同督促电梯的维修保养单位履行其对电梯的维修保养义务,特别是对一些关键部件如电机、制动器、钢丝绳等更要做好检查维护,保障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于维修单位发现的安全隐患,使用单位要引起重视,该更换的设备不能由于成本的原因而延迟或不予更换,要形成维修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相互监督机制。同时维修保养单位在接到使用单位的故障通知,要在第一时间内对电梯各种故障进行处理,避免电梯带病运行,而且维修过程中选派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保障维修质量,将电梯的各种维修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在维修中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水平,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2.3加大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

电梯的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对电梯的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人员要遵守职业操守坚持原则秉公办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规定或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要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停用并保留对其进行处罚的权利,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加大对在用电梯的监督检查力度,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从而为电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

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无论是使用单位还是监管单位,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才能切实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l]罗哲.范围.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

[2]张军略论电梯安全运行危险因素分析[J]科技风,2012(15).

[3]仇勇.浅谈电梯的安全隐患原因及监督检验对策[J].装备制造,2009,(08)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 第5篇

如何识别安装使用的别墅电梯是否安全?别墅电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会选择在自己的别墅中安装一台电梯,为平常生活提供便捷,但是你正在使用的这台电梯是否安全呢?

对于公众或者别墅电梯,安全运行要符合国家规定,也就是对于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都必须要经过购买商家或者制造单位同意才能进行,尤其是改造对电梯的质量以及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大的关系,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别墅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应该服从建筑施工以及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管理,还有井道土建工程也必须要符合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才可以。

对于日常的适用与保养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当我们别墅电梯已经按照规定进行安装,那么就要从日常保养开始,不管是公众还是别墅电梯都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对其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工作,电梯的日常保养与维护也应该严格准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要保证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如何保证电子邮件的安全 第6篇

由于软件中自动处理功能的日益增加,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由于意外地选择了错误收件人而造成的安全事件了。微软Outlook中的“可怕的自动填写功能” 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使用下拉式清单的时候很容易不小心选择临近实际收件人的收件人。在讨论类似商业机密之类敏感信息的时候,这样的操作很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件的出现。

2. 发送电子邮件给多个人的时候采用密送(BCC)的设置,

从安全角度来说,将电子邮件地址与没有必要知道的人分享,是一个坏做法。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电子邮件地址与陌生人分享也是不礼貌的。在发送电子邮件给多个人的时候,可以选择收件人(TO)或者抄送(CC)的方式,这样的情况下,所有收件人可以分享所有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没有明确确认电子邮件地址应该被所有收件人分享的时候,应该使用密送(BCC)的设置。这样的话,收件人不会知道还有其它接收者的存在。

3. 只在一个确定安全的地方保存电子邮件。

加密传送电子邮件将有效地保护信息的安全,而接收和解密后保存为纯文本格式文件的电子邮件很有可能被系统中的其它用户获得,莎拉

★ 电子邮件范文

★ 电子邮件推广范文

★ 电子邮件简历

★ 中文电子邮件 范文

★ 关爱生命,保障安全演讲稿

如何保证孩子在园的安全 第7篇

——如何保证孩子在园的安全?

幼儿园不断加强和完善保教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求一切活动要以幼儿安全为中心,符合幼儿特点。教师组织幼儿在进行各项活动时,活动前检查活动场地,教师要将幼儿组织在视野范围内,并教会幼儿如何保护自己,防止幼儿发生意外。各班教师每天做好安全自查工作,班级用得到的剪、刀、热水瓶、尖锐物品等及幼儿携带的药品应放到幼儿拿不到的地方。保健医及值班教师负责幼儿服药时反复核对药名、姓名、剂量做好记录,以免误服发生意外。每天9点准时与缺勤幼儿及时联系,查明缺勤原因并做好缺勤记录。班级在晨、午、晚检及户外活动回来时,应检查幼儿口袋中有无危险物品,并及时处理。不准幼儿进入锅炉房、食品操作间及危险地带。不准把幼儿单独留在班内。不让幼儿离开座位端饭、端汤。午睡时检查幼儿有无携带物品上床,随时巡视幼儿有无异常,不要让幼儿用被子蒙头、面睡觉。教师和家长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制度,严格使用接送卡,接送幼儿家长要与老师见面,不认识的人不能接走幼儿。户外活动及交接班时注意清点人数,防止幼儿走失。对幼儿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如不要把扣子、别针、纸团等东西塞入口、鼻、耳中,不要把塑料袋套在头上,不要把绳子套在脖子上,游戏时不猛跑,不挤推,吃饭时不说话,安静进餐,及时观察幼儿进餐情况,防止异物(骨头、鱼刺、豆粒、粗纤维等)进入口腔造成意外事故.教师严格执行保育流程及各项制度等,确保幼儿在园安全。

新检规如何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研究 第8篇

1 新老规则的主要不同点

电梯安全检查的新老规则在检验内容、要求和方法上存在以下的不同:

1.1 内容上得到了丰富, 老检规只是对曳引驱动有机房电梯的

相关检测进行了规定, 对于其他类型的电梯, 没有规定或规定比较少。新检规弥补这这点不足, 新检对规曳引驱动有机房、无机房电梯和强制驱动电梯的相关检测都进行了规定, 这扩大了电梯检规的适用范围, 使更多类型的电梯得到检查。

1.2 技术标准进行了改进, 老规则的主要技术指标依据:

GB7588-1995, GB10060-1993。而新规则的主要技术指标依据:GB7588-2003, EB81-1, A2。GB7588-2003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紧急解困;主开关断开锁住保护;主开关断开锁住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

1.3 在项目分类上, 老规则分为:

重要项, 一般项;而新规则分为:A类, B类和C类。采用ABC分类法对检测项目进行分类, 可使分类更加细致合理, 也可以使检测人员对于检测项目的重要程度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2 新检规的重要意义

新规则明确规定了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的目的、性质、依据、适用范围、方式方法、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 并根据现实情况适当调整了监督检验的项目。新检规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了安装单位的主体责任, 强调了安装过程的质量监控, 从安装的环节上把好电梯安全质量关, 将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电梯交到用户手中[2]。新检规的推出具有如下的意义:

2.1 新检规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升电梯安装质量, 有利于电梯

投入使用后更好地发挥整体性能,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电梯产品的客户满意度和信誉度。这对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新检规在在多方面对旧检规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例如:

新检规在适用范围上更广泛;在技术标准上更严格;在项目分类上更合理。这些调整使新检规的实用性更强、效用更好。

2.3 新检规在电梯安全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上进行了完善, 使得检测指标更加合理。

提高了电梯安全检查的检测效率, 也使通过检测的电梯安全系数更高。

3 新检规如何有效降低电梯的安全事故率

3.1 电梯施工自检降低了电梯安全事故率

电梯施工自检是电梯生产单位对执行相关法规标准规定、落实安全责任, 开展为保证和自主确认电梯安全的相关工作质量情况的自行检验。电梯生产单位的自检记录或者报告中的结论, 是对设备安全状况的综合判定。新检规中对电梯施工自检进行了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 对电梯机房 (或者机器设备间) 、井道、底坑等涉及电梯施工的土建工程进行检查, 对电梯制造质量 (包括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等) 进行确认, 并且做好记录, 符合要求后方可以进行电梯施工。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保证施工质量, 真实、准确地填写施工自检记录和自检报告书, 对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质量以及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及其与实物的一致性负责。”通过电梯使用单位的自检可以消除电梯使用的安全隐患, 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率。

3.2 提高了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新规则的推广和使用, 可以提高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在以前的监督检查中, 发现一些单位对建档工作不够重视, 造成设备档案内容不完整。维修、保养记录、故障记录收集不全, 投有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因管理人员变动, 设备档案不移交或丢失, 甚至造成设备无档案。还发现很多电梯使用单位没有建立电梯钥匙使用保管制度。有的单位虽有制度, 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电梯厅门三角钥匙交由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多人负责[3]。

为了提高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新规则进行了某些强制性的规定, 提高了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达到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率的目的。例如:在新规定中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必须建立设备档案, 内容包括制造和安装单位验收时提供的资科, 维修、保养记录, 故障记录等。并建立相应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3.3 制定全面细致的电梯检验安全作业规程

新检规为电梯的安全检察制定了全面细致的作业规程, 这不但可以确保安检人员全面细致的检查出电梯安全隐患, 还可以确保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配合人员的自身安全。

电梯检验实际上是以检验员为主体, 在安装人员密切配合下进行的一种作业行为。大多数伤害、设备损坏事故都是由于检验人员、配合人员的不当作业行为造成的, 如限速器校验时手部砸伤, 下底坑时摔伤, 井道检验时碰伤, 触电事故。烧坏电梯电路板等。也有一些伤害事故是由于没有防护用品或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造成的, 如高空坠物伤害、触电事故、现场滑倒摔伤等。在新规则中对电梯检验的作业流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通过培训电梯安全人员按照作业规程进行作业, 可以避免安检事故的发生。

3.4 提高安检人员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指电梯检验人员对于电梯安全检查工作, 能否全面正确地掌握电梯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能否胜任自己的安全检查工作。检验员的业务素质, 决定了整个电梯安全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因此安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电梯安全检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检规中详细规定了电梯检验的流程、检验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通过定期对检验人员培训, 让安检人员了解新检规中规定的电梯安检的步骤和方法, 这对提高安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按照新检规中规定的电梯检验的流程进行检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 也可以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率。例如:在检规中规定在检验电梯可动部件时一定要断电, 或者打掉电梯急停开关才可以进行检验。检验带电部件时一定要做好绝缘防护。进人轿顶、底坑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轿厢所处位置防止坠落或者剪切伤害。

参考文献

[1]史信芳.电梯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1]史信芳.电梯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2]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2009.[2]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2009.

物联网如何“网住”电梯安全 第9篇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安防是其中重要的应用领域。电梯作为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何保障城市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电梯安全运行,是城市安防中重要的课题。物联网的发展,则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的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试点。这种平台在辅助电梯状态监察的同时,也在电梯应急快速处置、维保作业核查、故障预警发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将我国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了一个新台阶。

电梯安全工作存在多种问题

作为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大型工业产品,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自从1857年美国奥的斯公司研究升降梯的安全设置实验成功,世界第一台载人电梯真正问世后,上上下下的电梯,就成为迎接都市忙碌生活的重要象征。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因电梯的安全性所引起的机缘巧合是很多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同样,电梯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安全隐患。诸如电梯停电、梯门无法顺利开启、电梯突然冲顶或蹲底等突发事件,以及电梯电话没信号、拍门无响应等问题,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城市的安全运行。

现代化高层建筑离不开电梯,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多功能现代化高层建筑群不断涌现,我国使用电梯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13年5月底,北京市电梯已达近18万台,目前北京市电梯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纽约的电梯数量,居世界城市第二位,并且还在以每年1万多台的数量增加。预计到2020年,北京全市电梯将达到20万台。截至2013年底,我国电梯保有量已经增至 约300万台,电梯行业产销量超过50万台,超过全球总产量的60%。但同时,电梯故障频发也导致投诉占比一直较高。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统计,电梯投诉举报已占到北京市八大类特种设备投诉量的86%。

那么,导致电梯投诉举报如此多的原因何在?

一是专业维护纠正不到位。电梯是固定性升降设备,长期使用会造成磨损,因此需要定期的专业维护以保证电梯运行良好。但一些物业为节省成本,降低费用,不少维保单位选择劣质配件,导致电梯部件频繁维修,使用寿命缩短。还有一些城市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渠道不畅,导致电梯发生故障时难以使用专项维修资金进行维修,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消除。

二是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有数据显示,在近年来的电梯安全事故中,违规操作在设备缺陷、意外情况、非法使用设备等同类选项中高居第一位,且已经占到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如安装人员违规维修,维修人员短接安全回路,开门走梯,在维修时没有设置任何安全警示标志等。最近几年很多城市搬迁居民不断增多,由于缺乏电梯安全使用教育,因使用不当、人为锁伤电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三是电梯选用不当和老旧电梯逐渐增多。部分开发商在楼宇设计和招投标电梯时电梯选用不当,导致电梯在便捷、舒适、稳定等性能方面与用户要求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电梯长期高负荷的运行造成电梯老化速度加快,最终形成安全隐患。另外,老旧电梯在很多城市绝对数较大,且逐年递增。这些电梯大都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故障高发期”。而由于老旧电梯零配件购买困难、价格昂贵,有的甚至已停产,故障修复往往时间长、费用高。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加强对电梯的管理。电梯是特种设备,对电梯的管理既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而电梯物联网的特性,正适应了电梯安全管理的要求,不仅提高了电梯系统整体质量,还让其更安全、更节能环保和更加智能。

智能感知,智慧监管

电梯物联网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电梯中,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感知和智能化管理。电梯物联网系统主要由电梯数据采集器、视频监控,3G无线移动网、互联网、GSM短信、电话等双向远程通信,平台管理软件组成。每部电梯采集的电梯故障报警、状态信号通过3G无线互联网或GSM短信实现远程传输。

最早进行电梯物联网研究并应用的企业主要来自知名电梯企业,如上海新时达、日立电梯、上海三菱等。这些企业在产品研发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并着手研究物联网在电梯系统中的应用,也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利用物联网感知系统可以采集任何需要监控、检测、连接或互动的物体和过程的实时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事前”,可实现事故超前预防的应急救援体系。电梯物联网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级别监控电梯各大部件、跟踪记录电梯部件老化信息、督促约束维保人员定期对电梯进行规范保养、强化故障报警机制(见图1)。

但电梯物联网真正获得国家的重视还是从2010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各地政府也开始规划利用物联网技术辅助电梯监管,监测监控电梯的运行。如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13个应用示范工程,就包括了电梯运行安全检测信息平台物联网应用项目。该项目开始从2011年2月立项以来,取得了快速推进。2012年,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东城区开展了电梯物联网的试点工作,主要是在公共区域的每一部电梯上,都安装一套前端采集系统,它可以24h内不断采集电梯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向上一级平台传递,包括电梯的实时运行情况、维保记录等等。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处理、分级响应。此后,上海、杭州、重庆、合肥等省市也开始拓展电梯物联网应用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政府质监部门、行业协会和电梯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率的、统一的物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真正实现政府、协会、企业、物业、电梯、人员、手机和门禁等终端设备的全面互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保障乘客安全。

政府积极参与电梯物联网建设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电梯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相关电梯物联网平台建设招标项目也逐步增多。北京是较早推广电梯物联网技术的城市。早在2011年电梯物联网就成为北京在公共安全领域确立的10个物联网运用项目之一。也正是因为北京的示范效应,国内各大电梯厂商、 配件企业和软件开发商迅速嗅到了这一商机,开始组织力量加紧电梯物联网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市场推广。其中上海新时达、沈阳蓝光、无锡中科等企业推出的“电梯物联网”产品在2012年开始迈向市场,取得了不少订单。

nlc202309021133

从2012年开始,我国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的政策引领下,开始着手电梯物联网平台建设。其中厦门市和杭州市是较早迈出步伐的城市之一。

厦门市在2012年下半年将电梯公共安全物联平台列为该市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根据公开信息,厦门电梯物联平台以商业运作为主,由运营商与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之间协商解决。据了解,该系统具有电梯维保过程监督、数字化维保管理、自动报警、应急救援联动、语音安抚轿厢内乘客等功能,并按照统一标准向平台传输相关信息。

杭州市也在2012年8月对电梯安全运行物联网规模示范网建设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根据招标信息,杭州市规划第一批1000台规模的电梯运行安全物联网,建设电梯运行安全参数采集、电梯音视频图像采集、电梯运行状态显示及媒体平台综合系统。项目总投资200万元由杭州市财政全部安排。

此后,从2013年一直到2014年7月,天津市、内蒙古包头市、安徽芜湖市等数十个城市都开始进行政府主导下的电梯物联网试点工程建设。根据笔者的统计,相关项目基本以实现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自动远程报警、无线对讲、语音安抚、音视频指挥调度、应急救援联动、投诉管理等功能为主。但各地业务模式不统一,则需要引起了注意。据了解,很多电梯生产企业和物联网企业的小型应用系统都是自成一体,采用私有通信协议,导致不同厂家系统和方案无法互通,不易扩展。这种全国各地“齐头并进”的建设模式也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化孤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也无法从社会运营机构获得有效数据,更是影响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长远建设,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的业务地位(图2)。

这种建设规划为政府和质量监管部门提供了可行的监管方案,较大程度地满足了政府对电梯监控功能的需求,其直接用户和受益者是政府质量监管部门。

亟待统一标准规范

早在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倡利用安防技术,如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保障电梯安全。在电梯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崛起的过程中,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对产业主导者的形成构成影响。那么什么才是决定电梯物联网产业主导地位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呢?

这是一个令人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以产业生态理论来思考,构筑合理的产业价值平台是最具行业主导作用的因素。那么在当前,如果给电梯物联网产业一场“及时雨”,就不是一时的用户规模,甚至也不是高精尖的技术,而是电梯物联平台统一的标准。因为,阻碍电梯物联网进一步推广的障碍主要在于标准不统一。

在2014年1月底上海召开的《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上,多位代表表示,远程监测系统应该有标准接口,目前各个厂家的监测内容不同,一旦出了问题,不便于其他单位进行维护保养。

除了地方的努力,国家层面的动作也开始显现。去年10月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工作组,组织召开了电梯物联网标准化动态信息交流技术研讨会,建议制定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系列国家标准,并提议尽早立项《用于物联网的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数据信息规范》。

目前,在标准制定方面,地方政府已走在前面。

来自工信部网站的消息称,福建省首个电梯安全物联网技术规范——《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标准),日前通过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等组成的专家组审查。该标准有望在近期出台。据厦门市质监部门的相关人士介绍,该规范尽管属于推荐性地方规范,但非常有可能成为行业统一标准根据规范要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将采用构建“政府监察平台+企业应用平台”的多层架构体系,平台也将具有状态监测、故障报警、应急处置、维保管理、综合统计分析等功能。

而该标准的出台及应用,不仅将为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行业设定最低准入门槛,改变目前政府与企业“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也有助于促进电梯物联网形成统一的规模。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精选9篇)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 第1篇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张红梅(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陕西省西安市,邮编710024)...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