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参考文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61

参考文献范文(精选11篇)

参考文献 第1篇

[1]操基玉, 姚孝元, 苏普玉, 等.居室装修后不同时间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2) :93-94.

[2]苏德模, 马绪荣.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7:209-217.

博弈论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第2篇

1、虞斐.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原因[J].时代金融(上旬).2010(11):43-45.(6篇参考文献)

陈文斌,钱苹一.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影响因素研究---采自上海股票市场的实证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7.3(2):343-354.曾芒,叶红雨.我国A股IPO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21(4):11-14.朱武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决策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08,4月号:49-53.2、黄晓磊.IPO过程中的博弈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09(6):22-24.(5篇参考文献)

黄玉启.IPO抑价理论综述.浙江社会科学.2006(3):196-203.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金融研究.2006(8):1-12.3、谢宏标,李家伟.博弈论在IPO市场上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4):128-130.(4篇参考文献)

刘江会.我国承销商声誉与IPO定价偏低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04):47-50.陈海明,李冬.我国投资银行声誉假说的实证研究.华南金融研究.2003(05):33-46.4、李喆.基于行为金融的IPO抑价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2.57页(21篇参考文献)

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与中国IPO抑价.经济研究.2005(5):55-59.5、王鸿.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博弈分析[J].现代商业.2008(35):85-87.(5篇参考文献)邦雪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治理.企业技术开发.2005(10):99-102.6、周静.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博弈分析.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12.59页.(69篇参考文献)李广存,陈海明.中国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商业研究.2004(16):35-39.

顾昱,郑淑华,刘嘉炜.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2):52-56.

张新杨.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的动态分析.商业时代.2008(26):22-26.

崔涛,李昆,武婷婷.中小板块与主板IPO抑价度和短期走势比较.现代商业.2008(4):49-53.

7、江永众.我国A股市场IPO长期收益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11.73页(45篇参考文献)宋逢明,梁洪昀.发行市盈率放开后的A股市场初始回报率研究.金融研究.2001(2):94-100.刘力,李文德.中国股票市场股票首次发行长期绩效研究.经济科学.2003(6):33-44.8、罗曦.IPO抑价----一个行为金融学视角.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7,11.67页.(41篇参考文献)

9、李攀艺, 蒲勇健.基于博弈论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软科学.2007.21(2):138-141.(18篇参考文献)

10、贺薇.我国IPO定价机制问题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7.11.01.67页.(20篇参考文献)

于栋.股票1PO理论研究新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4):36-41.11、黄春铃.证券监管和承销商声誉:基于中国IPO市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6.03.155页.(157篇参考文献)

谢建国,唐建平.中国股票上市发行监管制度变迁.世界经济.2005(2):45-49.12、徐宝林.赴美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博弈论模型研究[J].特区经济.2006(4):62-64.(4篇参考文献)

13、毛立军.我国新股发行机制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6.12.01.137页.(86篇参考文献)

毛立军,李一智.我国IP0定价、抑价及长期表现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75-380.毛立军,李一智.新股公开发行定价方式的探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31-336.14、沈志军.对我国IPO机制的博弈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5):42-44.6篇参考文献)

韩德忠,陈静.中国IPO定价偏低的实证研究.统计研.2001(4):29-35.区域经济学 究

本期部分参考文献 第3篇

P8《宋孩儿卖画》:远处城门里一匹马半进半出,这“门”里添个“马”字,是个“闯”字,而且那匹马还是李闯王的坐骑乌龙驹。河边的李子树,结满了要熟的李子,那是李子开花李子(自)成之意。这就是说,闯王李自成要进北京坐天下了。

P12《粉红色珍珠案(下)》:偷走珍珠的是劳拉女士的女仆伊利斯。汤米和塔彭丝在劳拉女士房间的浴室里时,门忽然关上了,伊利斯第一次用手转动把手时没有打开门,把手只是空转,但是用毛巾却把门打开了。说明当时伊利斯手上沾满了肥皂,造成了打滑,用毛巾是为了不在门把手上留下肥皂的痕迹。而劳拉女士正好有顺手牵羊的盗窃癖,这为伊利斯提供了掩护。她藏匿赃物的做法是,把一块肥皂切成两半,掏出一个洞,藏好珍珠,再把两半合紧,最后用热水将合缝处弄平滑。而汤米曾经看似随意地让伊利斯拿过一块玻璃片,正是为了采集她的指纹。

P17《罪犯的证词》:

1.巧克力在30℃以上就会变软融化,如果巧克力是皮特从超过30℃的户外带回来的,保安吃起来不会觉得又脆又甜,这说明皮特在说谎,他其实是一直呆在有空调的大厅里的。

2.尼克之前说抢劫犯戴着手套,又怎么会看得到金戒指和蓝宝石呢?

3.按照尼克的证词,抢劫犯戴着口罩,那就不可能抽烟。另外,火车的声音太大听不到说话声,却能清楚地听到敲门声是“轻轻地敲了两下,然后又重重地敲了三下”,证词前后矛盾,尼克显然是在说谎。

P29《小蔡锷智讨风筝》:一个是“贪”,一个是“廉”。太守若还了风筝,就是“唯有公廉”,若是不还,便是“唯有公贪”。

P35《谜之岛脑保健操》:

第三节:

一、脑筋急转弯,健脑不太难

1.一群羊。2.睁眼。3.因为书放在墙角。4.阿拉伯数字。5.0。6.谜底。

二、趣味谜语猜猜猜

1.跷跷板。2.棉花。3.足。4.蚯蚓。5.茶叶。6.众。

2013年第5期答案:

P22《这是真的吗》:真的,假的,真的,假的,假的,真的。

参考文献 第4篇

[1]操基玉, 姚孝元, 苏普玉, 等.居室装修后不同时间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2) :93-94.

[2]苏德模, 马绪荣.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7:209-217.

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第5篇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所有标点符号均为半角): A.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B.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C.会议论文集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D.毕业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E.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F.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G.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H.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I.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月/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毕业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数据库 DB

参考文献 第6篇

(1)普通图书:[序号]主要责任者(前三名).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页码.例:[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前三名).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1]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3)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标准:主要责任者(任选).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例:[1]JT/T623-2005,集装箱吊具[S].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编号[P].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例:[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

(6)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第7篇

[期刊] 编号著者名. 题( 篇) 名[J]. 刊名,出版年,卷号( 期号) : 页码.

[论文集] 编号著者名. 题( 篇) 名[C]. 整本文献的编者ed( 多编者用eds) ( 编) .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页码.

[学位论文] 编号著者名. 题( 篇) 名[D]. 保存地: 学位授予单位,年.

[专利文献]编号专利申请者名.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注:①著者姓名应列全(3个以上的只列3个,并在第3个著者名后加“等”);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第8篇

[期刊]编号著者名.题 (篇) 名[J].刊名, 出版年, 卷号 (期号) :页码.

[论文集]编号著者名.题 (篇) 名[C].整本文献的编者ed (多编者用eds) (编) .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编号著者名.题 (篇) 名[D].保存地:学位授予单位, 年.

[专利文献]编号专利申请者名.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

注:①著者姓名应列全 (3个以上的只列3个, 并在第3个著者名后加“等”) ;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第9篇

[期刊]编号著者名.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

[论文集]编号著者名.题(篇)名[C].整本文献的编者ed(多编者用eds)(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编号著者名.题(篇)名[D].保存地:学位授予单位,年.

[专利文献]编号专利申请者名.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注:(1)著者姓名应列全(3个以上的只列3个,并在第3个著者名后加“等”);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者-出版年制;引文括注;规范建议

【作者单位】刘鑫,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唐银辉,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201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根据《规则》,引文参考文献有两种标注体系:“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虽然目前学术期刊大多采用“顺序编码制”,有学者认为,“从有利于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角度讲,建议参考文献统一使用‘顺序编码制’。” [1];但也有学者认为,从方便读者、著者、编辑人员,有利于国际交流,减少编校差错和提高出版物质量的角度全面权衡,“著者—出版年制”优于“顺序编码制”[2-3]。目前,学界对于“著者—出版年制”的研究寥寥。

本文通过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发现,18本“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中文核心期刊(以下简称“语言类核心期刊”)中有17本期刊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因此,本文以这17本期刊为研究样本,归纳此类期刊在实际使用“著者—出版年制”中存在的不规范和不统一的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著录体系的规范化和细化建议。

一、“著者—出版年制”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引文括注问题

引文(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文献出处如果随文注释则通常用括注的形式,引文括注包括前括注和后括注两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各刊前括注的使用较为统一,后括注存在括注在引文中位置、括注内部标点和括注内容不统一等问题。

(1)括注位置问题。引文括注的位置有的在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之前(此类用法比较普遍),有的在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之后。例如,①篇章中体标记如何配置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payne,1997:356)。(《参照时间规则与体标记“着”的篇章功能》,《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1期)。②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兽角等制成矛头,捆绑在长木棒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李智舜 2000:12)(《试析上古与鼻音结合的复辅音的拟音问题——兼释“柔”的读音》,《语言科学》2015年第2期)。

(2)括注内部标点问题。括注内部标点问题主要包括同一著者和出版年之间标点、同一文献多个著者之间标点以及多个著者文献之间标点等问题。同一著者与出版年间有的用“,”,有的用空格。例如,③证据是,定指的“指示代词+(数量)+名”结构出现在(4a)宾语位置也不合法(Feng,2003)。(《汉语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小句中受事NP的句法位置》,《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2期)④而词序类型着眼于多个变化参项及其之间的联系,是对一种语言整体结构的分类,更能反映不同语言的类型特点(Comrie 1981)。(《词类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词类》,《当代语言学》2015年第2期)。

同一文献多个著者间有的用“,”,有的用“、”,有的用“和”或“等”字。例如,⑤“在不利的情况下由于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有利的条件或者原因,促使不利向有利方向发展,并为此感到庆幸”(邵静敏,王宜广 2011)。(《语气副词“还好”的形成及其功能研究》,《古汉语研究》2015年第1期)⑥自由词素对应的汉字学习效果好于黏着词素对应的汉字(郝美玲、刘友谊 2007)。(《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复合词加工影响因素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2期)⑦“在当时战车上使用的兵器中,而步兵使用的矛也长达2丈,称为‘酋矛’。”(王根林和浩舟 2000:33)(《试析上古与鼻音结合的复辅音的拟音问题——兼释“柔”的读音》,《语言科学》2015年第2期)。

多个著者的多部文献间有的用“;”,有的用“,”。例如,⑧这一演变规律可以得到汉语史上“好”“足”“可”等形容词向助动词演变语言事实的支持 ( 张定、丁海燕,2009;丁海燕、张定 2012)。(《语气副词“还好”的形成及其功能研究》,《古汉语研究》2015年第1期)。⑨将上表中所观察到的汉语方音特点,相似于本悟《韵略易通》(1586)所记明代云南官话音系特点(参见沈建民、杨信川1995 ,张玉来1999:45—58,宁继福2009:190—196)。(《基于〈百夷译语〉的傣语汉语历史语音探讨》,《民族语文》2015年第1期)。

(3)括注内容问题。引文括注内容问题主要包括:引文出自图书时引用页码在括注中位于出版年之后并用冒号隔开,即“(出版年:页码)”,这与《规则》不一致;引文出自期刊时引用页码是否需要在括注中标注不统一;括注内“参见”“详见”“参看”等文字的使用。

当引文出自图书时,虽然《规则》规定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引文页码在“( )”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引用页码放在右括注外面侧的右上角。但笔者调查发现,以上17刊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一本期刊选取《规则》中的著录格式,而是全部标注为“(出版年:页码)”。这一点值得我们对《规则》中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当引文出自期刊时,除个别期刊将引文在文献中所处页码在括注标注外,一般期刊都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标注该引用文献在刊载期刊中的起始页码。此外,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引文括注中经常会标注“参见”“详见”“参看”等文字。例如,⑩语用量级是根据信息量程度或语力程度构成的有序集合(参看姜望琪 2003:156)。(《语用量级与句尾“了”的成句条件》,《语言科学》,2015第2期)。

笔者通过相关例句研究发现,标注此类文字的大部分是间接引用。上文我们说过,引文包括直接引用,也包括间接引用,因此,添加“参见”等文字似为累赘,也不利于期刊编排格式的规范化。

nlc202309090858

2. 文后参考文献表实际著录与《规则》的差异比较

由于《规则》对于“著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有比较详细的例句展示(相较于引文括注等来说),因此,各刊总体上会按照《规则》的要求著录,同时在细则上有所修改。

第一,文献的页码在引文著录或不著录。虽然《规则》中规定,期刊析出文献的页码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著录,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17本期刊中有14本将页码在引文中著录或不著录;其他3本中仅有2本按照《规则》标注;另外1本(《中国翻译》)按照“顺序编码制”的要求著录。

第二,文后参考文献表不著录出版地信息。根据笔者调查,17期刊中有8本期刊未标注出版地。

第三,根据《规则》,中国著者应标注第一作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但由于语言类论文著者多为1~2人,因此,各刊大多都会标注所有著者。

二、原因分析

1. 国家标准规定不详或不一致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按照级别分为强制标准和推荐标准两类。《规则》作为文献引证著录的国家标准文献,虽然属于推荐性标准,但除少数学术期刊不认同外,仍为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认同和使用。同时,它也是期刊质量评价的重要参照标准。此外,从有利于文献信息共享及其衍生的评价功能的发挥角度来说,学术期刊“没有任何理由拒绝采用推荐性国标”[4]。因此,国家标准制定得越详尽,越具体,才越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规则》自1987年发布实施以来,共经历了2次修订(2005版、2015版),每次修订都会根据不同时期的文献特点对参考文献标注体系加以修改。本次(2015版)修订更是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更新或增补了电子图书、电子学位论文……载有DOI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示例”[5]。然而,对于“著者—出版年制”,《规则》27年来几乎未曾修改,而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也仅列举了“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进而导致在实际操作中诸多问题无法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对于同一引文引自不同文献的著录规则,《规则》完全没有提及。此外,对于同一问题,《规则》本身也存在矛盾。例如,上文提出的引文括注的位置存在有的在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之前,有的在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之后的问题。这一点国家标准没有给出明确规定,所举例句则是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为逗号,括号放在逗号前,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为句号,括号有时放在句号前,有时放在句号后,没有统一。

通过前文可知,“著者—出版年制”与“顺序编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正文采用引文括注的形式不同。《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对括号的定义是:符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内容和其他特定意义的语

句[6]。附录A《标点符号用法的补充规则》对括号的用法又做如下补充说明:句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句外括号则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7]。可见,国家标准中括号的用法为解释性括注,并未谈及引文出处括注,举例中也没涉及。这样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引文出处括注是句内括号,还是句外括号?二是,如是句外括号,则括注独立,需要与上文用符号隔开,如例①和例⑦。但这样一来,注释上一句的内容却位于下一句的句首,从而造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割裂。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一弊端,大部分语言类期刊将其处理为句内括号,使之紧贴被注释内容,以保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本文认为,由于注释的本质特征是依附性,标明引文出处的后括注是依附于前面的引文而存在的,不应该从形式上把两个具有依附关系的内容割裂开来,而且保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方便阅读。

2. 少数期刊出版单位审稿流程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学术规范意识淡漠

从上文例句结合《规则》可以看出,部分期刊出版单位存在不规范和全刊规范不统一等现象。例如,整本期刊内有的文章用“顺序编码制”,有的文章则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同一篇文章,作者和出版年之间有的用“,”,有的用空格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因为期刊出版单位自身编校不严,还有一些则是由国家标准的缺失和不合理造成的。例如,引文出自多个著者的多部文献时,《规则》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期刊选择用“;”隔开,这符合《标点符号用法》对“;”用法的规定,也较有操作性。再如,当引文内容的首次发表年份与作者引用文献出版年份不一致时,为清晰标注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期刊会用“/”将两个年份隔开,“/”前面为首次发表年份,后面为作者引用文献出版年份;有的期刊则将首次发表年份放在引用文献出版年份后,并用“[]”括注。

此外,虽然《规则》规定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引文页码在“( )”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但引用页码放在右括注外面的右上角。这样规定可能是为了与“顺序编码制”相统一。但笔者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一本期刊选取《规则》中的著录格式,而是采用国际上通用流行的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夹注式,标注为“(出版年:页码)”。本文认为这样的标注比《规则》看起来更清晰,更方便作者和排版操作,并有利于文献的国际化交流。

三、规范化建议

1. 引文括注

根据上文分析和《规则》的相关规定,借鉴“顺序编码制”并结合大多数期刊的著录习惯,本文对引文括注做如下修改建议:(1)位置。引文出处括注一律处理为句内括号,紧接在被引用内容之后。(2)内容。标注内容由著者与出版年构成;同一文献著者不超过三个时全部照录,超过三个时,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引文首次发表时间与文献出版年份不一致时,前面为首次发表年,后面为文献出版年,并用“/”隔开;引文出自多个文献时,各文献用“;”隔开。(3)标志符号。除增加“/”用以区分首次发表年份与出版年份、增加“;”用于分隔两个文献外,引文括注全部以《规则》7.2的规定为准。

2. 文后参考文献表

文后参考文献表在《规则》的基础上做以下修改:(1)同一文献著者不超过三个时全部照录,超过三个时,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2)《规则》例句中没有涉及的文献类的著录规则参照“顺序编码制”,并建议在今后的《规则》修订中给出相应例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战略。学术期刊作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不仅对于科技文化的创新发展、对落实党和国家通过发展科技文化带动国家整体发展的新战略至关重要,而且有利于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因此,期刊出版单位应提高规范认识,将编排的标准化、规范化与文章的质量要求放到同等重要地位;而作为国家标准,《规则》在制定中应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的期刊发展特点不断完善和详细化,促进国家标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改进和发展。

[1]李俊丹,郑月蓉.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几点建议[J].编辑之友,2010(5):91-93.

[2]李正光.对文后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的评价[J].编辑学报,1992(3):172-175.

[3]武力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与国际规范接轨——兼与李俊丹,郑月蓉商榷[J].编辑之友,2010(11):80-82.

[4]陈浩元. 琐谈执行国家标准的几个问题[J].科技与出版,1996(5):19-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点符号用法[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7]闻浩,鲁立.引用矮化——论参考文献的不当引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3):1129-1131 .

投稿“参考文献”要求 第11篇

应采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 近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著作或刊物中的文献。参考文献的编号按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排列, 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方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参考文献排列于文末。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规则》执行, 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 超过3位, 在其后加“等”。在参考文献文题后用方括号加注文献类型标识符:期刊[J];专著、图书、教科书[M];论文集[C];学位论文[D];专利[P];标准[S];报告[R]。

参考文献范文

参考文献范文(精选11篇)参考文献 第1篇[1]操基玉, 姚孝元, 苏普玉, 等.居室装修后不同时间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