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综述范文
情况综述范文(精选12篇)
情况综述 第1篇
1. 中国联通
目前中国联通首期55个城市基本上已完成工程建设, 联通首批55个3G放号城市已正式进入商用阶段。各厂商普遍反映, 联通此次建网的时间要求比其它3G网络都紧, 建网速度更快。此次中国联通WCDMA网总共建设77, 272个基站, 其中华为23, 645个, 名列第一, 爱立信及其相关合作伙伴提供20, 527个基站, 中兴通讯提供16, 544个, 诺西中标8, 659个, 上海贝尔提供7, 897个。
在终端供应方面, 由于中国联通得到了WCDMA牌照, 让其在终端方面与其他两大运营商相比具备了天然的优势。当与苹果漫长的谈判以“皆大欢喜”的结果告终之后, i Phone这个当前“史上最强手机”将为中国联通在中国3G市场争取到更多的人气。目前全球WCDMA终端已经超过1, 000款, 终端的外形、性能及种类极为丰富, 这也将给中国联通带来充实的资源。从首批参加中国联通选型的3G终端就可以看出, 共有40多款WCDMA手机入选, 囊括了诺基亚、索尼爱立信、三星、华为、中兴、多普达等国内外知名厂商, 其中还包括3款上网卡和3款上网本。相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首次3G终端定制, 中国联通WCDMA终端显然已经走在了产业的前面。
2. 中国电信
今年1月1日中国电信正式运营CDMA, 目前中国电信CDMA网络在全国已100%覆盖地级市以上城市, 县一级城市大致覆盖了93%, 总体投资已达900亿。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后用户数逐月增幅上升, 截至今年6月用户总数已达4, 000多万, 净增1, 035万。因此中国电信对年底实现3, 000-3, 500万用户增长的目标显得非常有信心。
在终端供应方面,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张继平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以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目前2G手机供应超过400款, 千元3G手机目前陆续上市有166款。“特别是1X手机和过去刚接手的时候相比, 款数大约增长了10倍。”张继平说。张继平介绍, 对于终端的发展, 中国电信希望从三个方面的推动, “一个是希望3G手机有互联网功能, 但是价格希望放在一千元左右。第二希望全力打造智能手机, 另外是深度定制明星手机。”
3.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在9月14日举行的2009年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中国移动一、二期TD-SCDMA建设已在38个城市部署4.6万个基站, 目前三期建设到货率超过70%, 部分城市已经在调试。三期建设到货率超过70%, 与一、二期TD系统相比, 三期到货明显成熟、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且有其他3G标准的设备经验融合到TD中来。“很多方面成熟速度非常快, 说明TD设备在创新当中成熟。”
此外王建宙还介绍称, 中国移动在建设TD网络的过程中大力推进2G与3G网络的融合, 目前两者之间的切换已十分自然:“有信心中国移动的3G网络质量达到2G水平。”
三期建设中, 中国移动与厂商一起进行创新, 采取了2G与3G网络融合的建设方式, 目前核心网和支撑系统都是融合的:“2G的SIM卡可以在3G网络中工作, 将加快市场推广。”
在终端供应方面, 王建宙表示, 中国移动与其它三家运营组建联合的创新实验室 (Joint Innovation Lab, JIL) 已经完成采用OMS系统手机的研发, 下一步将投入生产。中国移动正大力推广其基于Android系统研发的OMS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
对我国3G网络发展的分析和建议
通信业一直有技术和需求双驱动行业之称。当此3G开局之年, 运营商在经历初期广告竞争之后, 很快将竞争的焦点调整到终端和业务上, 无论是天翼的八大3G业务, 还是移动的MM, 或是联通着力引入的i Phone, 都展现着争夺3G市场业务的雄心。
面对3G, 三大运营商形成了一个共识, 发展业务才能避免沦为通道, 而在发展3G业务过程中,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而这带来的正是3G业务持续不断的创新。
1.业务创新
业务应用是3G成功的决定因素, 是推动3G发展的引擎。当2009年成为中国3G元年时, 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脚步忽然加快, 真实而没有界限的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现实。硬币的另一面, 终端演进同样飞速, CPU的处理频率已经接近1G, 屏幕超过3英寸的智能手机也已成为主流。但是, 在网络升级、终端演进的背后则是产业又一次剧变的开端, 通话已经不再是手机惟一功能, 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广义的数据业务。
日韩欧美曾经的3G轨迹已经带给中国电信企业许多启示,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 i Phone的火爆仅仅只是表象, 基于App Store (应用商店) 的数据业务价值链的形成才是关键所在, 因为用户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具有高端配置的手机, 而是手机所能带来的诸多应用。这将是3G时代运营商的最终归宿, 平台级业务或者业务平台。
2. 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作为2G时代最为强势的运营商, 自然希望在3G时代能承袭2G时代的用户优势;其通过音乐平台下载音乐的用户数已超过3.5亿, 手机报用户数达到4, 000万, 手机视频用户数也有350万。中国移动最近还部署了针对3G网络的“G3阅读器”。显然, 中国移动仍旧希望能够主导产业链, 居于核心地位。
而中国电信则希望通过突出无线上网的概念, 以相对低廉的资费吸引消费人群, 建立更广泛的用户群;与此相伴的则是中国电信在业务领域的“双核心”战略, “天翼live”是中国电信与MSN共同推出的, “号码百事通”则是其与百度战略合作的结果, 双方还将在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不久前, 它还高调宣布了与芯片厂商、终端厂商的一系列合作。
中国联通则一改2G时代追随者的形象, 以全业务品牌“沃”杀入市场, 并一口气推出视频电话、手机音乐、手机搜索、手机拍照、无线上网、手机电视六大业务。借助于WCDMA的成熟制式, 中国联通更加需要借助产业链的力量。
3. 网络建设与发展
相对于中国移动和联通, 中国电信在现阶段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因为现有的CDMA2000可以快速升级到3G网络, 在三大运营商当中最早提供3G服务。而且, 中国电信在家庭和企业用户上的优势黏性更高, 只要把握机会就能将这种优势迁移到移动网络上来。短时间内, 中国电信可能在第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它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重新建设网络, 目前中国电信CDMA招标, 所采购的设备事实上都支持EV-DO, 已经是3G设备了。
在三大运营商当中, 虽然中国联通起跑最晚, 但它拿到的是在技术上最为成熟的WCDMA, 它在网络升级成本、终端种类和全球漫游上都有优势。
4. 终端定制
一种技术能否发展起来, 承载业务的终端至为重要。目前在中国运营的三大3G标准, 其终端支撑情况是:WCDMA终端种类多, 生产厂家也多, CDMA2000次之, TD终端种类最少。所以, 中国移动发展TD, 还需要在终端上下大功夫。
5. 最终竞争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安全日开展情况综述 第2篇
5月6日,在白庙供电所,大家一起共同组织学习“安全活动日”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首先由白庙供电所所长带领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了一些人身事故案例。在此次活动中,田所长对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s进行了通报,并就当前供电所安全管理全方面提出了相关工作要求。工程队负责人和供电所分管安全生产副所长分别就此次作业现场违章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的整改情况。阳光公司占经理就工程外包管理提出了包括“三措一案”、“两票”及“安全工器具”和施工现场监督等做了重点要求。
公司党组书记黄学安对此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了重要发言:要求大家深入的分析和反思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就是不按规程规章与规矩办事,就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人的生命和身体就会受到伤害,从而得不到保障。要用底线的思维促进安全工作在思想上生根和行为上落地。要敬重生命,敬畏制度,充分查找在安全工作的思想上是否存在隐患,是否有盲目乐观、沾沾自喜、麻木不仁、作风漂浮、高高在上、落实不力、敷衍了事的思想作风。要认真组织和学习与落实好安全各项规程、规章、管理制度的规定,切切实实地管控好管理、行为和装置违章的各个环节,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并要求供电所管理人员要敢抓敢管、真抓真管、严抓严管、从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议安质部针对湖南盈达的此次违章必须整改得到落实的情况之下才予以开工,且工程队开工后要严格按照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施工。同时要求安质部和阳光公司工程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安全。营造一个“关爱生命,敬重生命,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
惩防年度报告制度四年情况综述 第3篇
什么样的报告让习近平总书记,省、市、县委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什么样的报告在一年内推动多部地方立法出台?
什么样的报告能促使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对有关工作进行彻底整改?答案是:检察机关懲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
各级党政领导寄予厚望
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普遍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将其作为实现预防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作专项工作报告时表示,各级检察机关在广泛搜集职务犯罪信息、积极开展预防调查、深入剖析典型案件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总体形势、规律特点、演变趋势等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防范对策和建议,每年形成职务犯罪预防年度报告,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2011年1月10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前,浙江省检察院向浙江省委报送了《2009至2010年度我省职务犯罪发生情况、发展趋势和预防对策综合报告》,这是全国第一份省级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年度综合报告。
报告呈送20天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对该报告作出批示: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希望浙江省检察机关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继浙江之后,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甘肃省检察院的年度报告陆续推出,各地检察机关也全面启动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的起草呈报工作。
2011年12月,最高检印发《关于实行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的意见》,对年度报告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工作程序、落实与运用等作了明确规定,并强调每年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各级检察机关都要撰写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分别呈送党委、人大、政府等有关部门。
分析直指要害,建议中肯务实
记者仔细翻阅了一些年度报告后发现,各地报告既有相对统一的体例格式,同时又紧密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除了翔实的数据、周密的论述,还穿插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直观的图表。在长达23页的《2010年上海市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中记者看到,这份报告综合运用了量化分析、图表分析、实证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相同、不同案件的分析比对查找出共性问题。
例如,在统计2010年全市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涉案人员的学历和文化层次情况时指出,涉案人员不乏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等专家型人才。2004年至2009年,上海市共查办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56件56人,年均9.3件9.3人,但2010年,该市查办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32件32人,数量达到往年的3.4倍。报告据此指出,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须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廉政警示教育。
各地检察机关撰写的年度报告不仅根据本辖区内具体情况量身定做、直指腐败要害,同时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是十分中肯务实的。记者在翻阅各地报告中看到,湖南省衡阳市检察院撰写的《衡阳市2013年度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情况、预防对策和发案趋势综合报告》提出,在查处的贿赂案件中,往往不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影,建议取消涉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保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的纯洁性。“不保留、不回避、不护短,切切实实地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正是年度报告的可贵之处。”职务犯罪预防厅负责人说。
成果转化引发多米诺效应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相继出台了《苏州市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办法》、《苏州市国有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及相关政府采购失信惩戒办法(试行)》两部地方法规,并对《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重新作出修改完善。
上述三个地方法规的出炉得益于苏州市检察院2013年1月2日向苏州市委、市政府呈送的《2008-2012年度苏州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案件综合报告》。报告直指繁荣发展背后利益冲突视角下苏州市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类型,明确提出预防工程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据统计,仅去年1月至9月,各级检察机关就制作了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和其他预防报告7378件,推动建立制度3212件。年度报告的有关对策建议,有的即便是一两句简单表述都能引发多米诺效应,在转化和运用中不断向更深层次推进,最终促使滋生腐败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得到解决。
疟疾候选疫苗研究进展情况综述 第4篇
1 红细胞前期疫苗
疟疾的红细胞前期包括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宿主并进入宿主的肝细胞, 在肝细胞中进行裂体增殖而成为肝期的裂殖体。针对此阶段的疫苗主要作用就是诱导宿主产生高水平的抗子孢子抗体, 阻止子孢子进入机体:子孢子侵染肝细胞后, 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其他细胞因子杀死感染的肝细胞内子孢子, 从而达到阻止子孢子侵入并且清除的目的。
1.1 射线照射减毒处理的子孢子[4]
使用经射线照射减毒处理的子孢子对实验动物和志愿者进行接种免疫, 证明有免疫保护效果。照射减毒处理的子孢子可以正常侵染肝细胞, 但不能像未经处理的子孢子一样进行核分裂发育成熟并继续感染红细胞, 减毒子孢子可以存在于肝细胞内数周至数月, 此时感染的肝细胞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保护性免疫, 这些免疫效应物质的靶点就是感染的肝细胞。尽管全虫体减毒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 但是它的安全性、合适的照射剂量、疫苗的规模生产以及储存等问题极难解决, 接种所带来的保护周期最长为1年[5], 这些问题使得射线照射减毒子孢子疫苗难以推广。
1.2 遗传性改变的疟原虫
Mueller等[6]采用打靶剔除疟原虫的UIS基因的方法, 获得减毒的红前期疟原虫。研究中以伯氏疟原虫基因组DNA为PCR模板, 扩增UIS3基因的5'和3'非编码区域, 最终在NMRI小鼠中克隆被剔除了UIS3基因的伯氏疟原虫, 定名为UIS3 (-) 。在肝细胞中, 子孢子向滋养体转型的初期不需要UIS3基因, 但滋养体的进一步发育以及发育到红前期裂殖体需要UIS3基因,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UIS3 (-) 子孢子能转型至球形的红前期滋养体, 但个体小且不能发育为成熟的红前期裂殖体。用高达10万个UIS3 (-) 子孢子感染SD大鼠后, 未检出红内期的疟原虫。UIS3 (-) 子孢子以不同接种剂量、不同接种方式 (静脉或皮下) 、不同免疫流程免疫C57BL/6小鼠, 然后用野生型子孢子静脉攻击或感染性蚊虫叮咬, 检测实验小鼠的外周血原虫血症。所有组别的实验结果都显示UIS3 (-) 子孢子具有消除性免疫保护作用, 并有很好的持久性。有的学者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打靶踢除UIS4、P36p基因, 获得减毒子孢子, 作为疫苗, 也取得成功[6,7,8]。
1.3 红细胞前期亚单位疫苗
1.3.1 环子孢子蛋白疫苗
Enea等[9]采用DNA重组技术克隆出环子孢子蛋白 (CSP) , 并被确认为是有保护性的靶抗原, 此项成果大大激发了研究人员的热情, 在此后的若干年中至少有20种以上的重组抗原被确认同样具有免疫原性[10], 这些都被作为候选疫苗进行研究并取得进展。CSP蛋白是针对该期原虫的重要靶抗原, 相应的抗体可阻止子孢子的进入。CSP分子中央区域存在重复区, 两侧区域是区域Ⅰ和区域Ⅱ, 含有与肝细胞结合的功能域[11]。以CSP为基础的RTS、S候选疫苗己取得了成功。RTS、S恶性疟3D7株编码环子孢子蛋白207~395氨基酸序列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氨基端基因融合而成, 表达单一链的蛋白, CSP包含19个NANP重复序列及其C末端。与佐剂AS02A混合, 可诱导出高水平的针对环子孢子中央重叠区的抗体, 并能诱导出Thl型细胞反应。美国GSK生物公司 (GSKBio) 和美国陆军医学研究院 (WRAIR) 合作开展了该疫苗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人体中是安全的, 并能产生强免疫反应。然而, 这种保护性免疫持续时间很短, 当6个月后再次感染时, 绝大多数自愿者已失去原有的保护力[12]。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热带病专家Pedro Alonso等对94个莫桑比克乡下婴儿在10、14及18周时分别注射了RTS、S,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注射了RTS、S的婴儿患疟疾的概率比对照组婴儿要低65%, 且不良反应并不比普通接种疫苗多[13]。科研人员采用人工合成长肽方法产生了102个CSP C末端的合成肽, 经与铝佐剂和ISA720佐剂乳化后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该疫苗具有高免疫原性, 刺激机体产生识别子孢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1.3.2 ME-TRAP疫苗
该疫苗由一个多表位片段 (M E) 和血凝素相关黏附蛋白 (TRAP) 融合而成, 含6种来自红前期抗原和两个B细胞表位。TRAP是一种跨膜蛋白, 与子孢子的运动性及感染性有关。先用DNA质粒进行初次免疫, 然后用病毒载体抗原进行加强免疫, 能有效的诱导T细胞免疫。Ⅰ和Ⅱa期临床试验显示:部分自愿者延迟出现原虫血症, 并有部分自愿者获得保护[14]。
1.3.3 肝期抗原1 (LSA-l)
LSA-l是目前已知的惟一的肝侵染期特异性分泌蛋白, 子孢子侵染肝细胞后, 形成纳虫空泡内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接触过疟原虫的个体对LSA-l抗原有免疫反应。重组表达的LSA-l候选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Ⅰ~Ⅱa阶段, 受试对象在接受疟原虫暴露后, 免疫强化组均得到免疫保护, 未出现延迟原虫血症[15]。
1.4 红细胞前期的DNA疫苗
DNA疫苗属于新一代疫苗, 具有亚单位疫苗和全虫疫苗的优点, 生物性质稳定。动物实验中发现, 接种DNA疫苗后, 能诱导动物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Eric等[16]构建了一种可表达6种候选抗原的DNA疫苗, 研究表明, 接种此疫苗后, 能产生针对恶性疟原虫的T细胞免疫。
2 红细胞内期候选疫苗
在此阶段, 由肝细胞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 进行裂体增殖。由于大部分时间存在于红细胞内, 只有较为短暂的时间游离于血液中与宿主免疫系统接触诱导产生抗体依赖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因此裂殖子表面蛋白和顶端复合体抗原成为研究的焦点, 多种抗原被作为候选疫苗进行研究。主要有AMA-1 (顶端膜抗原1) 、MSP-1、MSP-2、MSP-3、MSP-4 (裂殖子表面蛋白1/2/3/4) 、GLURP-1 (谷氨酸富含蛋白1) 、RESA (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 、SERA5 (丝氨酸富含蛋白5) 、EBA-175 (红细胞结合抗原) 、EBP-2 (红细胞结合蛋白2) 、RAP-2、EMP-1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 以及DBL-a (Duff结合样区域a) 。
2.1 MSP-1候选疫苗
MSP-1是一前体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195×103, 可分裂成4个片段, 从N端至C端, 依次裂解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3×103、 (28~30) ×103、 (36~41) ×103和42×103片段。第二次裂解在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前, C末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103段 (MSP-l42) 再被裂解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3×103和19×103两个片段, 仅C末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103片段 (MSP-l42) 随裂殖子进入红细胞。MSP-l42一般认为与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有关。用恶性疟3D7株的MSP-142与AS02A佐剂结合, 在非疟疾流行区人群中进行的临床试验, 显示其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较强的免疫原性。在Ⅱa攻击试验中, MSP-l42单独使用或与RTS、S/AS02A联合使用都未能显示出其具有抗感染的保护作用。肯尼亚疟疾流行区成人中Ⅰ期安全性试验已顺利完成, 计划在西肯尼亚疟疾流行区对l~4岁儿童中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2.2 AMA-l候选疫苗
美国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将从恶性疟原虫3D7株和FVO株表达的重组蛋白等量混合, 命名为AMAl-Cl, Ⅰa期临床试验采用的的是AMAl-C1/铝胶佐剂, 目前正在马里采用AMA1-Cl/铝胶佐剂+CPG7909针对成人进行Ⅰb期试验, 针对儿童的Ⅰ/Ⅱb期安全性及有效性试验正在进行。
2.3 GLURP候选疫苗
该疫苗是恶性疟原虫表达的蛋白, 在红前期及红内期均可见。GLURP85-213核酸片段常被选择用于合成长链肽, 在其中包含P3抗原决定簇, 可与抗体在体外试验中表达强烈的生物学效应, Ⅰ期临床试验表现出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17]。
2.4 SERA候选疫苗
SERA候选疫苗分子量较大, 可裂解成3个抗原片段, 分别是相对分子质量18×103、47×103和50×103, 日本正在作基于SERA抗原的疫苗Ⅰ期试验。
上述候选疫苗目前全部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鉴于裂殖子侵入宿主细胞过程中有多种蛋白参与, 因此单一采用疫苗的保护性将很弱, 甚至可能有免疫逃逸现象, 故研究采用多种抗原混合制备疫苗, 但是多种蛋白混合使用, 是否会导致相互间的拮抗?因此采用基因重组表达的方式构建融合蛋白可能是形成最终疫苗的良策。上海第二军医大的疟疾疫苗课题组在国内成功构建了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融合蛋白PfCP-2.9, 该抗原与ISA720佐剂混合后免疫实验动物取得很好的效果, 目前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3 有性生殖期候选疫苗 (传播阻断性疫苗)
通过阻止疟原虫在蚊虫体内的有性增殖而达到阻断疟疾传播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不能使个体免于疟疾感染, 也不能减轻症状, 但能阻断蚊虫将疟原虫从一个宿主传播至另一个宿主, 并可用于旅行者的免疫, 以避免将疟原虫从疫区带回, 造成本地区流行的后果。目前针对此过程候选疫苗研究较少。在诸多的文献中仅见有Hisaeda报道了Pvc25可能是间日疟原虫较理想的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
4 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疟疾疫苗
传统的疫苗研究方法是通过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体进行分析, 最终获得有效的疫苗, 基因组学的疫苗设计能够从数据库中直接选取相关序列, 预测抗原, 并且这个过程不需要依赖体外培养病原体。1996年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数据库诞生, 为选择更多有效的疟疾疫苗提供有力的帮助。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则可采用特定位点重组克隆技术消除了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的使用限制, 提供了适合高通量过程的一些优势。20世纪80年代成功克隆表达了恶性疟CSP蛋白后, 在很短的时间采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众多的候选疫苗。反向疫苗技术就是利用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转录组学的信息, 高通量的筛选有效保护性成分。Mu等[18]采用了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未知靶抗原蛋白多态性, 并最终成功获得新的候选疫苗。
5 结论
疟原虫生活史复杂, 在不同的时期表达不同的抗原, 没有主导抗原, 导致疟原虫易逃逸宿主免疫攻击。目前研究发现有近50种候选抗原, 但是每一种抗原作为疫苗接种后, 产生不了持久强大的免疫保护;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的结果不一, 提示疟原虫感染宿主后, 由于宿主的种属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的免疫机制, 所以需要加强疟原虫免疫机制的研究;在选择疫苗时需要针对疟原虫的不同生活期, 选用多种复合抗原, 需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制备融合抗原;同时需进行免疫佐剂研究, 包括一些可以增强免疫活性的细胞因子。
摘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有疟疾感染史个体存在免疫保护现象, 推测采用疟疾相关疫苗对人群进行主动免疫可起有效的保护作用。研究疟原虫侵染人体的过程以及不同生活时期抗原表达的差异, 可以确定疟疾候选疫苗;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成果和手段也将为疟疾疫苗的研究提供可能。
软件专业课程建设情况综述 第5篇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创建于2008年,目前共招生3届。软件技术专业是在按照对IT(信息技术)产业进行调研、社会需求及IT人才培养模式的较广泛、较深入的研究基础上,针对IT产业的特点,依托产业行业、融合用人市场,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分析人才工作岗位(群)专业技能,逆向推出人才所应用的知识与能力构成,并依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方法),制定出培养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面向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研究并实践高职教育的理论,确立了以技术理论、技术实现、技术运用和技术应用为教育主线的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适合教改需求的专业教材建设,建立起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与运作机制。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宗旨,以就业为最终目标。
以下进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情况分析。
1、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软件教研室从成立以来,始终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看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没有教学大纲的教学是盲目的、不规范的,谈不上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实现。因此,软件教研室重视对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认识,重视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纠正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重视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编写与审定,并力求通过教学实践逐年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从2008年起,编制完成了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2012年初,为迎接学院新一轮评估,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原则与课程体系的架构,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编写。目前,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全部修订完毕。在完成这项工作任务过程中,强调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一定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首先教师组织对教学计划进行学习讨论,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领会教学计划的重要性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性作用,从而在修定和编写教学
大纲(课程标准)中有章可循,减少和杜绝随意性;同时,加强审定工作,解决部分教师对课程,特别是新开设课程的不熟悉、学科知识认识不深和技能掌握不够、教学经验不足、所编制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不强的各种问题。
2、组织系列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开发
从教学规律出发考虑教材问题,教材必须是反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要求的产物,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学计划对课程内容界定和对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个原则,课程教材的组织和选用必须具备上述条件。但现在我们的教学计划是根据软件技术专业自身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与目标判断认识的思考而形成。因此,要从现在的教材市场上是难于找到恰好与我们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涵)相一致的教材。这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并较难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即再好的理念与思想,如果没有按照自身教学大纲要求相辅相成的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保障,教学的贯彻就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就难以按照计划实现。教材是体现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最主要资源。
基于上述情况,软件教研室决定对部分专业教材进行自行开发和编写。但当前我们所具有的教学师资队伍,以及教材开发能力、编写水平都难以承载这样的使命。因此,寻求教材的开发合作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软件教研室确立并实施了与国内著名计算机专业教材出版社的合作,联合开发了系列教材的策略,组织并深度开展了专业系列教材开发,以解决我们的教学需求。
在组织专业师资的教材编写力量时,原则上推选对专业(学科)有较好的研究深度,有较深的教学研究、较好的教学实际经验和体会,并能理解和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有技术所长的教学人员来进行组织编写。同时,对有较好成长潜力的年轻专业教师也积极推荐其学习认识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深化理解教材内涵,学习如何把握教材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开发原则。并组织尝试参加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
根据我们教师力量的数量和所擅长的学科、课程的门类所限,故考虑在组织系列教材编写中第一要解决教学计划中所设置课程完全没有可用的教材(即填补空白)、新设置课程、以及经过系统整合后的课程的教材问题。对于专业基础性课程的教材,目前市场上已有,能基本满足我们教学的教材暂不考虑列入编写对
象。
目前软件教研室规划编写的教材主要有:C#语言教程、WEB应用开发技术等。
此外,针对不同的课程,我们还组织教师编写了实验和实训指导书,供不同的课程教学使用。
3、改革课程教学活动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接
理论教学内容的重组以主干课程、系列课程为核心,以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为载体构成框架体系,建立了多项技术一体化的、动态适应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适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实现理论教学与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对接、与技能培养对接,深化理解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创新基础,满足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使学生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如,软件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库基本理论基础、Java程序设计、软件测试、Web应用开发技术等课程都贯彻了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理论和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现实训教学与工程技术应用的对接
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50%的课时作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循序渐进、专业覆盖面广、有深度、针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配套实训项目,突出工程技术应用,使实训教学与工程技术应用对接,给学生以充分的动手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共建仿真职业工作环境
按照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必须要有职业工作的环境。近几年来,软件技术专业与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微软技术中心等共建实验实训环境,形成了职业训练特色。使得实践教学能够具有以下特点: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实训项目具有功能性和技术规范性;技能操作训练高度集中,便于学习掌握;提高实训项目的复用和经济;构思新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的功效。
实施“双证书”教学的有机结合和互动
注重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实施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以国家或行业专业岗位技能认证考试的来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
和技能训练的成效,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推动学历证书教育的改革,达成二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技能考试、全国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这些考试的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已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课程体系之中,使得专业教学与“考证”有机结合。
情况综述 第6篇
目前共有理事200人,其中院士17名。同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IMEKO),并担任该组织理事会理事。
2013年4月1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准予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在计量测试领域开展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奖活动(国科奖社证字第0234号)。
该奖项主要是奖励计量测试领域创新科技成果。通过对计量科技成果的表彰和鼓励,提高计量测试领域的创新意识,调动计量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计量测试技术的研发,促进计量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充分发挥计量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促进作用。
随后,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评奖标准、评分细则等文件,成立了以10名院士为主要成员的评审委员会,组建了由180多位研究员、教授或教授级高工组成的专家评审队伍。
2013年10月,开展了第一次计量测试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奖工作。共有48家单位、120个项目参与评奖。
经资料审查、网络初审、会议评审以及评审委员会现场答辩和终审,最终确定共43项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
2014年6月,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开展了第二次科技评奖工作。共有42家单位、85个项目参与评奖。经资料审查、网络初审、会议评审以及评审委员会现场答辩和终审,最终确定共29项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
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综述 第7篇
二战后, 德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强国先强身, 而如果没有好的身体, 强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此在学校教育中, 学校体育得到德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通过制定颁发一系列与体育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 来保证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德国的学校体育课程主要强调“参与和体验”。首先, 在法律层面上, 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 全社会都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 青少年学生对全国所有体育设施都拥有使用权。其次, 为了鼓励青少年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各种体育项目的锻炼中, 每年政府都会组织各种运动会或体育盛会, 促进青少年建立“终身体育”的概念以及对体育运动爱好和习惯的培养。
二、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国内关于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文献, 根据发表时间及被印次数各下载前50篇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国内大多是对德国学校体育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研究比较详细。主要从学校体育国家方针政策、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以及“体医结合”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
三、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与特点
1. 德国学校体育国家方针政策。
德国各州政府实施了很多优惠政策, 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对体育组织直接提供资助, 另一方面对一些非营利性俱乐部、个人捐助体育俱乐部、协会等组织实施减税制度或减免个人所得税。据统计, 截至2010年, 德国的体育场馆共计13359处, 其中室外体育设施约占48.5%, 室内体育设施约占28.7%。在德国, 篮球场、足球场、游泳馆、羽毛球馆等体育设施随处可见, 同时形成了德国体育场馆的一大特点:分布广、使用率高。
2. 德国学校体育五个研究领域。
第一个领域是“学校与社会协作”。就是通过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俱乐部、体育俱乐部之间的联系, 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更多的体育活动。
第二个领域是“定位与发展”.就是把体育教学引入其他学科, 在跨学科的框架内, 各学科教师共同制定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给予体育课程重新定位。
第三个领域是“教育与教学”。主要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的实施、监管, 对体育课程的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为体育课程的发展提供指导。
第四个领域是“教师培养和专业化”。致力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师行为、工作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等等, 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结。
第五个领域是“课外体育运动”。成功的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的能力、认知、价值观和品质, 能够呈现在校外的比赛、体育锻炼、休闲娱乐活动中。使体育教学的目的在校外得以传承。
3. 德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概括为:强调身心完善和社会实践;积极体验和参与体育生活;提高交际能力;提升健康水平;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4. 德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德国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 基本包含了以下10大类:竞技类运动、对抗竞技性运动、体操、健美操类运动、登山运动、保健性运动、个体运动、游泳运动、水上运动、特别的运动、体育舞蹈运动。并且每个大项目中又细分为众多小项目, 总计约有124个。
5. 德国学校体育教学评价。
德国体育的教学评价不是简单的技术、技能考评或身体健康测试。而是主要包括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情感三方面内容。而最受关注的是情感的评价。德国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其次是个体性评价。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
6. 德国学校体育师资。
在德国如果想要应聘体育教师这个岗位, 除了拿到体育学院的专业学位证书, 还需要拿到另一门其他课程学位证书, 获得双学位。如数学、物理、历史、外语、地理、化学、宗教等。而获得“体育教师资格证书”还必须要到中小学见习2年 (没有薪水) , 并得到所在学校的见习合格鉴定后才能由国家颁发。一般要获得此证书至少要经过7年的时间。
四、“体医结合”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
德国学校体育通过与医疗、保健、营养的多方协调, 在考虑到当前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的诸多因素影响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了改革。一些学校通过监测青少年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饮食习惯, 为学生制定最佳的运动方案。包括体育运动的适宜项目、锻炼时间、锻炼形式、锻炼强度以及提供相关的医务监督。并且对学生推广运动健身和预防疾病的基本常识。“体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成为德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小结
德国学校体育立足于青少年发展的学校体育教育观点值得我们借鉴。首先, 在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同时,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冒险精神。其次, 增加青少年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最后,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意识的培养。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而学生在医疗方面的保障是我们现在所空缺的。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 学校体育的发展显然已经并非学校体育一己之力所能为, 与医疗、保健、营养领域的融合是学校体育在新形势下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必然趋势。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关于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综述, 从德国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梳理了目前的研究成果, 并对德国体育课程的可供借鉴之处做了总结。
关键词:德国,体育课程,综述
参考文献
[1]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8, 29 (1) :88-93.
[2]曲宗湖, 杨文轩.域外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10.
国内外免费公交实施情况综述 第8篇
关键词:免费公交,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国内外
引言
2005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针对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保障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改革,加强政策扶持和监管等指导意见[1]。
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为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矛盾,必须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按照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由轨道交通网络、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组成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2]。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在文章标题栏输入“免费+公交”,可以查到20篇文献资料;输入“免费+交通”,可以查到11篇文献资料。在百度中搜索“免费公交”,可以查询到628万条信息;搜索“免费交通”,可以查询到1 290万条信息。可见,免费公交或者免费交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免费交通主要是指免收车辆通行费,免费公交是指乘客乘坐公交车辆免收费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免费公交方面研究数量较少。作者方庆以广州亚运免费公交地铁为例,指出在广州亚运免费公交、地铁实施的8天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源于公共资源的私人过度利用方式。解决方法为“多中心自主治理”,就是在对公共资源的治理中,有多个权力中心同时进行[3]。作者刘菊美重点分析了亚运会免费政策实施期间,广州地铁在客运组织方面存在的难点,介绍了采取多举措完善客流控制、全方位组织客运演练、定时启动网控措施、重点把控客运安全关键节点,与属地政府实施联动,引导市民理性出行,搭建快捷信息立体发布体系等应对措施[4]。作者郭钰从常宁市公交免费政策谈起,归纳出国内公交价格4种免费政策,并就其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针对该项政策的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剖析和理性思考,探索进一步改进公交免费政策对策建议[5]。作者张雅婷、娄义华、孙旭阳等分别介绍了常宁市实施免费公交情况及对策;提出了面对公共服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微观管理到底要到达什么程度;以及常宁“摩的”泛滥与免费公交之间存在的关联。作者雷孟林从法律和交通运输学理论层面分析免费公交车运输行为的性质。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针对免费公交开通条件、免费公交运行组织模式、免费公交系统协调运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缺乏,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免费公交实施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最早提出“公交优先”理念,从发展小汽车交通政策转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在美国,以新建道路为主转变为以鼓励公众充分利用现有公路系统的通行能力为主。在出行需求的控制方面,许多国家在实行经济调控手段的同时运用行政干预,采用高新技术,实施公交振兴、通信替代、交通信息服务等诸多措施。在公交补贴方面,国外许多学者对补贴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Peter Nelson为了解决人们对于运用有限的运输资金的质疑,利用区域运输模式与调整后的效用理论来推算地方公交系统给公交使用者带来的好处以及减少拥堵给小汽车使用者带来的好处;Rainald Borek和Matthias Wred提出了一个两种交通方式的通勤补贴模型,其结果表明,不同的补贴方式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免费公交方面,国外在学术上还没有成型的理论。因此,免费公交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
(一)国外发展趋势
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等大城市,人们一般住在城外,每天上下班坐火车或开车。据统计,最近几年,至少有一辆汽车的家庭比例从十年前的72%增至77%,其中拥有两辆以上汽车的家庭增加了近50%。如此多的汽车导致交通越来越拥堵。让人们免费乘火车上下班,在比利时已议论了多年。这项计划实施前,20万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当中,只有6万人经常乘火车上下班。2004年实施这项计划所需的开支为1 490万欧元,其中1 090万欧元由各部委和各企业承担,剩余的400万欧元由政府支付。比利时首相伏思达在内阁会议后表示,对于私营企业实施此项计划,政府将为其承担20%的费用。
德国莱比锡市为减轻交通拥堵、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而转向公共交通,规定自2012年4月9日起,驾照持有者可以免费享用公共交通。凭驾照免费乘公交,减轻交通拥堵。根据这项政策,民众只需出示驾驶执照或自己的车辆购置证明就可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了,一个家庭只需出示一份文件就足够。
美国华盛顿特区政府制定了“保证回家计划”,该计划是从周一到周五早晚上、下班时安排大巴和地铁专线接送职工,条件是上班族不开自己的轿车上下班,如有意外事情必须临时回家去的,可以免费提供出租车。
从各国的实践过程看,免费公交在国外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国内发展趋势
1. 国内最早实施免费公交资料
国内免费公交实施最早的文件是“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印发交通厅关于革命师生进行串联乘坐国营汽车免费的通知”[晋办字210号],内容为:关于革命师生进行串连乘坐国营汽车免费的问题,省交通厅已根据交通部和省委的指示精神,通知所属各单位贯彻执行(山西省交通厅1966年11月7日)。
2. 目前国内免费公交实施情况
2002年,桂林开世界城市交通之先河,首次推出免费公交,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2005年8月1日,福建石狮市开通免费公交,乘坐5条公交线路的22部公交车免费。
2008年7月1日起,湖南常宁城区公交车全部免费。
2009年9月17日,山西长治县开始实行公众免费乘坐县城的任何公交车。
2010年7月1日,东莞石排镇居民免费乘镇内公交正式启动,103台公交车辆,12条公交线路,全部车辆采用“无人售票”方式。
2010年11月9日报道:为更好地体现亚运会东道主的形象,广州不久前实现了免费公交政策。但公共交通免费一周来,地铁一直超负荷运行,三级客流控制启动了144次,严重影响地铁正常安检和亚运安保工作,同时给民众上下班正常出行造成极大不便。
在实行免费公交的城市中,有失败也有成功的经验,桂林免费公交至今仍在运行,但其服务水平并不能满足大众的要求,保证不了准时和正点。石狮市5条免费公交线路开通后,仅仅运营了9个月。而常宁免费公交运行一年来,以其100%的正点率和优良的服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免费公交能否长期运行下去还有待观察。
实施免费公交是一种交通调节的方式和手段,但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从实施的原则与条件、实施的技术流程与方法以及对实施效果的预测、分析与评价等方面入手,做好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05]46号.
[2]于祥明.国务院部署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确定八大重点任务[N].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2-10-11.
[3]方庆.多中心视角下的“公地悲剧”治理研究——以广州亚运免费公交地铁为例[J].中国市场, 2011, (26) .
[4]刘菊美.免费公交政策实施期向广州地铁客运组织难点及对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 (8) :26-29.
辽宁省2010年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第9篇
1.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
按可比价格计算,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8%, 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四大行业继续发挥主导带动作用,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6.3%提高到87.2%。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3.9%;石化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冶金工业增加值增长14.7%。
2.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43亿元, 比上年增长30.5%, 比全国平均增幅高6.7个百分点。其中, 第一产业投资358.3亿元, 增长11%;第二产业投资7493.1亿元, 增长28.2%;第三产业投资8191.6亿元, 增长33.7%。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6:47.5:49.9调整到2.2:46.7:51.1。
3. 消费市场稳步发展。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9.6亿元, 比上年增长18.6%, 增速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 城镇消费市场增长18.8%;乡村消费市场增长16.2%。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56.5亿元, 比上年增长43%;家具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6亿元, 增长41.8%;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37.6亿元, 增长35.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4.9亿元, 增长46.2%。商品房销售面积6798.2万平方米, 实现销售额3059.9亿元, 分别增长26.5%和41.1%。
4. 市场物价同比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 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其中, 城市上涨2.8%, 农村上涨4%。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7.4%和8.6%。
5. 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成效显著。
全年进出口总额806.7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8.2%。其中, 出口总额431.2亿美元, 增长28.9%;进口总额375.5亿美元, 增长27.4%。扭转了2009年进出口负增长的局面。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07.5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4.4%。其中, 第一产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8亿美元, 增长31.6%;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3.7亿美元, 增长13%;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2亿美元, 增长54.5%。全年引进国内资金实际到位额4103.1亿元, 比上年增长65.1%。
6.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辽宁省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第10篇
1.工业生产保持增长。2014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
从经济类型看,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上年增长1.9%, 私营企业增长3.4%, 集体企业下降1.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8%。从行业看, 全省4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
从产销衔接看,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 与上年持平。完成出口交货值3260.1亿元, 比上年增长0.9%。
2.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大规模。2014年, 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26.8亿元, 比上年下降1.5%。
从三次产业看, 全省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6.4亿元, 比上年增长6.4%;第二产业完成10350.9亿元, 增长0.6%, 其中, 工业投资完成10256.5亿元, 增长1.5%;第三产业完成13599.6亿元, 下降3.2%。
从基础设施投资看, 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746.1亿元, 比上年增长8.3%, 占投资总额的19.4%, 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3.消费市场平稳运行。2014年,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93.1亿元, 比上年增长12.1%。其中, 城镇10678亿元, 比上年增长11.4%;乡村1115.1亿元, 增长18.2%。
从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商品零售类值看, 汽车类商品比上年增长4.4%, 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2%,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6.2%,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1.2%, 通讯器材类增长19.4%, 五金、电料类增长17.8%。
4.外贸出口有所下降。2014年, 全省进出口总额1139.6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0.5%。其中, 出口总额587.6亿美元, 下降9%;进口总额552亿美元, 增长10.5%。
5.物价水平小幅上涨。2014年,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 涨幅低于全国水平0.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 城市上涨1.8%, 农村上涨1.4%。分类别看, 食品类价格上涨2.7%,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3%, 衣着类价格上涨2.2%,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6%,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1%, 居住类价格上涨1.3%。
情况综述 第11篇
关键词:CPUP模型,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理论背景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少研究者开始从教学行为角度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分析,东北师范大学郑长龙教授课题组通过对化学课堂精细化研究,构建出系统科学的CPUP模型 , 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提供了观察和分析课堂的新角度。
CPUP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课堂系统(Class System,缩写:CS)是由多个板块系统(Plate System,缩写:PS)构成,每个板块系统又包含了多个单元系统(Unit System,缩写:US),多个基元系统(PrimitiveSystem,缩写:PrS)又组成了一个单元系统。
每个系统(System)都是由活动(Activity)和内容(Content)构成,所以说,课堂系统是由课堂内容(Class Content,缩写CC)和课堂活动(Class Activity,缩写:CA)构成,单元系统是由单元内容(Unit Content,缩写UC)和单元活动(Unit Activity,缩写:UA)构成,基元系统是由基元内容(Primitive Content,缩写PrC)和基元活动(Primitive Activity,缩写:PrA)构成。[1]
二、文献综述
笔者根据是否应用CPUP模型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现将统计和分析结果呈现如下:一、自从构建出CPUP模型以后,与CPUP模型相关的研究逐年增多。其中2013年和2014年文献数量更是达到顶峰,这说明该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了解和应用。二、样本论文全部来自学术期刊和硕博学位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参考依据。三、文献的作者基本都来自于东北师范大学,唯一一篇来自其他院校的论文也是在东北师范大学娄立果博士的指导下完成的。这说明目前关于CPUP模型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东北师范大学进行。四、文献所归属的学科均为化学,说明CPUP模型主要是应用在化学学科中。
通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 5 个方面:
(1)从教学行为链或者教学行为对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比较
以一节课为案例,从教学行为链或者教学行为对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使用的数量、频次、时长和发生先后分布特征等方面来比较新手-熟手教师、优质课-常态课等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比如李琳瑶在她的硕士论文中结合“教学行为”和“教学时间”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希望能找出新手型和熟手型教师教学行为链和教学时间的特点和相关性,最终为优化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可行性建议。[2]
(2)将教学行为链中有交集的教学行为对特征与教学行为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五种类型教学行为链中前五条都包含有“提出问题”这一教学行为对,那么,在不同教学行为链的实施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学行为对的实施又有什么特征呢?针对这一问题,刘晓冬在其硕士论文中基于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CPUP模型,通过对30节优质化学课(其中概念原理类优质课和元素化合物类优质课各15节)中所运用的5种教学行为链类型中所含的“提出问题”教学行为对分别进行特征分析,并对“提出问题”教学行为对的特征及其与教学行为对组合模式的相關性进行了研究。[3]
(3)分析基元内容重要程度(CID)与所用教学行为链的匹配特征
选用匹配度(Match Degree, 简称MD)作为衡量基元内容重要程度(CID)与所用教学行为链水平(IBCM)的匹配程度的标准之一, 根据郑长龙教授提出的匹配度的计算公式[4]:
匹配度(MD)=5-|CID-IBCM|
当 MD≥3时,可以认为二者的匹配程度较好;
当MD<3时,可以认为二者的匹配程度较差,应当做出进一步改进;
运用以上公式对二者的匹配程度作出分析,以期帮助一线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刘思含(2012)选用10节高中化学优质课堂为研究样本, 具体分析了内容重要性程度不同的基元内容与它所对应的教学行为链水平的匹配特征[5],对一线教师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作出相应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最终找到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教学方式。
(4)编制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表
教学行为链的实施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课堂基元系统的教学是否有效,而且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编制一个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实施质量评价量表可以使整个评价系统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尹学慧、左春强、王维、张苗宇四位研究生采用李克特6点式量表分别确定了四条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的指标,形成初步量表。然后运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对量表进行了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研制出了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6][7][8][9]
三、结论
从上述内容分析,利用CPUP模型来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化学课堂细微化并运用量表评价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质量,使得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由多年传统的宏观定性描述进入了微观定量描述阶段,研究方式由描述性研究转为实证性研究,评价体系变得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4]郑长龙.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授课讲稿[Z].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1.
[2] 李琳瑶. 新手—熟手型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组合模式及教学时间分布特征的案例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 刘晓冬. 优质化学课堂中“提出问题”教学行为对特征及其与教学行为对组合模式的相关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2.
[5] 刘思含. 优质化学课堂中基元内容重要性程度与敎学行为对组合模式类型的匹配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尹学慧. 化学课堂基元系统中“交流型”(讨论交流)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的研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7] 左春强. 化学课堂基元系统中“直答型”(动手书写)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的编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8] 王维. 化学课堂教学基元系统中“直答型(口答)”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的研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辽宁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第12篇
1. 工业生产回升加快, 企业效益整体好转。
上半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38.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同期增长12.7%。二季度增长13.9%比一季度加快了2.7个百分点, 其中, 6月份增长近15%。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22.5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7%, 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696.7亿元, 增长19.8%;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701.6亿元, 增长18.5%。
1~6月, 全省工业实现利税806.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1.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13.7亿元, 亏损总额比同期下降43.5%。石化行业已经扭转了效益不断下滑的局面, 行业盈利能力在不断提高。
2.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消费需求增势平稳。
上半年, 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1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48.9%, 比全国高15.4个百分点。其中,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23亿元, 增长40.6%。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52.1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71.6%;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8.2%上升至20.9%, 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从各市看, 除沈阳、大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省的平均增速外, 其他各市增速均高于全省的平均增速。
上半年,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744.6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7.5%, 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由于实施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 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措施, 促进了农村消费持续升温。上半年, 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2.3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上半年, 批发零售贸易业汽车类商品实现销售额252.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6.1%;全省销售商品房1884.8万平方米, 增长49.4%。
3. 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下降, 生产价格降幅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调查, 上半年,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2%。其中, 城市下降1.2%, 农村下降1%。分类别看, 食品价格上涨0.4%, 烟酒及用品上涨1.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6%, 衣着下降8.9%, 交通和通信下降3.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7%, 居住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7%。
4. 引进外资取得成效,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上半年, 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1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6月份实现外商直接投资25.5亿美元, 比同期增长70%。上半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64.1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22.5%。其中, 出口141.3亿美元, 下降25.6%;进口122.8亿美元, 下降18.5%。
5. 财政收支保持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情况综述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