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动脉血流阻力
脐动脉血流阻力(精选7篇)
脐动脉血流阻力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检查和住院的孕妇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8.3岁,孕28~42周,平均孕34.8周,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脐带绕颈、胎盘过早成熟、 胎盘早剥、羊水过少及过期妊娠等高危病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正常妊娠95例,定为对照组;出现宫内窘迫135例,定为观察组。
1.2研究方法
应用飞利浦HDI 5000彩色多普勒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2~5 MHz。方法:⑴对孕妇子宫、胎儿及羊水进行常规检查,确认是否出现异常,检查胎盘成熟度并测量胎儿双顶径和股骨长度。⑵观察血流信号并取样测量UA及MCA。 确定标准双顶径测量平面后将探头向颅底移动,在前中颅窝之间出现成对的蝶骨大翼,此时加用彩色多普勒(CDFI), 找出MCA后,取样容积2 mm,脉冲多普勒取样线与血管夹角<20 °,并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MCA起始段,取得稳定的联系频谱后冻结图像,测量S/D、RI及PI等血流参数,记录数据。同法测量获取UA的S/D、RI及PI。测量UA时应注意避开胎儿呼吸并尽量将取样容积置于靠近胎盘端,并计算统一胎儿的UA和MCA阻力指标的比值。
1.3诊断标准
孕周≥30周:UA的S/D值≤3.0为正常值;≥36周: UA的S/D值≥3.0,S/D值增高,当检测胎儿UA的S/D比值增高时,应注意有无胎儿宫内缺氧的可能,同时测量MCA的各项比值,如果阻力系数反而下降,则可明确胎儿宫内缺氧存在,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胎儿缺氧时观察组胎儿UA血流S/D、PI、RI值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胎儿MCA血流S/D、PI、RI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提示,胎儿缺氧时会出现血流循环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情况。
3讨论
胎儿宫内窘迫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产前加强对缺氧胎儿的监测,及早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对提高围产医学质量及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胎儿UA代表胎儿的周围血管,它的血流变化直接反映胎儿-胎盘循环的血流变化情况;而MCA代表胎儿中央血管,是大脑半球血液供应最丰富的血管,可直接反映颅脑循环的动态变化,故检测这两支血管的阻力指标比值,可以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情况。
脐动脉血流阻力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2~6月的确诊为胎儿窘迫的100例孕妇,临床上胎儿出现胎动<3次/小时、胎心率异常(大于160/min或者小于120/min)等体征,表现胎儿活动受限,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该100例孕妇排除了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易发生胎儿窘迫的高危因素。孕妇平均年龄为(29±4)岁,孕周为27~41周,初产妇73例,经产妇27例。
1.2 方法
使用GE730超声对100名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检测。孕妇采取平卧位、左右卧位,孕妇要保持平静呼吸,情绪无大波动,采用频率为3.5~5.0MHz的探头,进行常规的产前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的心律,强弱,快慢,羊水有无浑浊,以及脐带有无绕颈,脐动脉的S/D值、RI值。所有的检测需要一个人操作完成,且详细记下每位孕妇的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数据分析系统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该100名孕妇的检查,其中有78例孕妇有不同程度的粪染,有26例孕妇是Ⅱ度粪染,有25例出现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有52例为Ⅰ度粪染,有12例出现产时胎儿宫内窘迫,说明羊水是否粪染及其粪染程度对于预测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有一定的价值。本次研究有47例发生脐带缠绕颈部,仅有6例发生了产时胎儿宫内窘迫,而剩下有53例没有脐带缠绕颈部,还有24例发生产时胎儿宫内窘迫,说明脐带缠绕颈部并不是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指标。对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与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如表1所示。
注:P<0.05。
表1显示,发生产时窘迫的66例孕妇中,S/D值≥3.0和RI值<0.6,有统计学差异。即说明S/D值≥3.0和RI值≥0.6可以作为产前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有效指标。
根据各个频谱显示:脐动脉收缩,舒张期血流减少。脑动脉RI/脐动脉RI比值是反应胎儿末梢血流重新分布的指标和胎儿体内氧分压下降呈直线分布,如果CRI/URI<1.1,则提示胎儿有宫内窘迫。此次研究中就有66例明显低于1.1的正常值,且S/D≥3.0,RI≥0.6(见图1),提示胎儿严重缺氧。
3 讨论
胎儿窘迫是近年来新生儿的先天死亡和先天脑部疾病的高危原因。胎儿窘迫的病因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是孕妇、胎儿自身原因和脐带胎盘的异常。当孕妇本身就有高血压、慢性肾炎、重度贫血、心脏病心力衰竭和肺心病等基础疾病时,胎儿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孕妇在分娩时,若发生急产或子宫不协调性收缩;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催产素使用不当,引起过强宫缩;子宫过度的膨胀(羊水过多和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脐带可能受压等情形,一定要进行胎心监护,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除此之外,脐带和胎盘是母体和胎儿之间的氧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传输通道该通道的堵塞或损坏必然会导致胎儿发生宫内窘迫。长期胎儿缺氧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严重的缺氧可引起胎儿宫内死亡或者新生儿脑神经损坏,先天脑部疾病。临床上常通过胎心监测,或者根据孕妇数胎动的次数,再进行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来判定是否发生胎儿窘迫。一经发现胎心心率不在正常范围内(>160次/min或者<120次/min),胎动次数<3次/小时,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异常,说明胎儿发生了宫内窘迫,应积极采取措施,让孕妇定期吸氧,左侧卧位,静脉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输入氨基酸等,若胎儿已经足月,应立即终止妊娠,阻止缺氧对胎儿的进一步伤害。
脐动脉是连接胎儿与母体的主要血管通道,胎儿通过脐循环获取营养及氧交换,脐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胎儿、胎盘和母体的病理改变。故近些年来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是了解胎盘功能、血液供给、预测胎儿是否发生宫内窘迫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是为了探讨胎儿宫内窘迫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主要是检测脐动脉的S/D值和RI值,这两个值的变化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反映了胎儿与胎盘的循环状态。本次研究显示S/D值≥3.0和RI值≥0.6可以作为产前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有效指标。S/D值为脐动脉收缩期最大的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RI为阻力指数。正常情况下,随着孕周的增加,脐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逐渐增加,而阻力降低,来满足胎儿对氧和营养的需求,脐动脉的S/D值和RI值均变小。若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就造成脐动脉的S/D值和RI值大于正常值。本组资料就显示S/D值≥3.0,RI≥0.6时,发生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几率大大增加。
除了胎心监测,或者根据孕妇数胎动的次数以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是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依据外,羊水粪染的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胎儿是否会发生宫内窘迫。本次研究有78例孕妇有不同程度的粪染,有26例孕妇是Ⅱ度粪染,有25例出现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有52例为Ⅰ度粪染,有12例出现产时胎儿宫内窘迫,说明羊水是否粪染及其粪染程度对于预测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有一定的价值。一经发现孕妇的脐动脉的S/D值和RI值增高(S/D值≥3.0,RI≥0.6),心率加快或者减慢,有羊水粪染,胎动减少,可预测孕妇在分娩时会发生产时胎儿宫内窘迫,医务人员应做好准备措施,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在严密观察下进行分娩,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新生儿的宫内死亡,及新生儿脑神经损坏,先天脑部疾病发生的机率。
综上所述,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能提高预测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率,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寿仕新,林红光,陈利琼.等.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比值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6):664~666
[2]姜伟,潘慧娟,黄勇跃,等.新生儿窒息脑血流动态检测及预后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35~2536
[3]徐晓红,李英勇,刘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诊断结果易变性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5):379~381
[4]Pardi G,Marconi AM,Cetin I.Placental-fetal inmrrelationship in IUGR fetuese areview[J].Placema,2002;23:136~141
[5]张斌,李维敏,王靖华,等.脐血流值与高危妊娠结局及胎盘病理改变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4~96
[6]徐晓红,李英勇,刘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诊断结果易变性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5):379~381
[7]姜伟,黄翠平,毛明珠,等.胎儿宫内窘迫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11):1023
[8]景素文.超声波在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合并心律失常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45
[9]杨炜,杨萌.超声三维成像模式在筛查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2):36
脐动脉血流阻力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单胎头位足月的初产妇1 146例为观察对象。入组标准:(1) 均于产前、产时常规行彩超检查有无脐带绕颈,并经分娩时证实;(2) 排除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3) 均为初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周),无引产史,无骨盆狭窄及头盆不称。选择209例单胎头位有脐带绕颈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B超检查无脐带绕颈的单胎头位200例为对照组,进行组间分析。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两组均行彩超声检查,同时行UA、MCA血流分析。检查时取仰卧位,采用二维及彩超(美国GELOGIQ 7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常规检测胎儿及其附属物。沿胎儿颈椎长轴切面观察胎儿背部皮肤表面及双侧有无脐带血流回声,以诊断有无脐带绕颈。其中UA将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脐带绕颈段,MCA取样容积置于近场起始段彩色血流信号最明亮处(为达到满意效果,本组均采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血流频谱形态特点,用游标取样分别测量UA、MCA血流频谱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平均速度(M),记测血流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取5~10个频谱的血流参数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1.2.2 胎儿宫内缺氧标准[2]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UA、MCA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低于正常时诊断为宫内缺氧(UA:PI>1.20,RI>0.65,S/D>3.10;MCA: PI<1.30,RI<0.60,S/D<3.4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胎儿UA及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观察组209例分娩时临床证实脐带绕颈20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8.1%(其中脐带绕颈1周有142例,诊断符合率98.6%;2周52例,诊断符合率96.3%;3周11例,诊断符合率100%)。75例出生后临床诊断宫内缺氧。两组UA及MCA的RI及S/D检测结果见表1、2。对照组胎儿UA及MCA血流动力学指标各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胎儿UA的Vs值与对照组相近,Vd低于对照组,而PI、RI、S/D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MCA的Vs值与对照组相近,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各测值低于对照组,且大部分低于正常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UA、MCA单一与联合应用对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采用本研究测得的UA和MCA的阻力指标值并参考徐加英等[2]的测值(UA:PI>1.20,RI>0.65,S/D>3.10;MCA:PI<1.30,RI<0.60,S/D<3.40),对脐带绕颈胎儿进行宫内缺氧预测。UA阻力指标达到判断标准的有87例,其中46例胎儿出生后临床证实宫内缺氧,32例出生后正常,若以此标准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敏感性为52%(46/87),特异性为61%(46/75)。MCA阻力指标达到判断标准的有70例,其中48例胎儿出生后临床证实宫内缺氧,16例出生后正常,若以此标准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敏感性为69%(48/70),特异性为64%(48/75)。若两者结合,以任何一个异常来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敏感性可达到87%,特异性达72%。
与对照组相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aP<0.05
3 讨 论
以往常用UA阻力指标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作为胎儿与胎盘的桥梁血管,其血流参数不仅与胎儿自身状况有关,还与母体胎盘有关,以此来预测有一定局限性,而且在检测过程中受胎儿呼吸样运动、胎动等多因素影响,不如MCA位置恒定,但按照胎儿胎盘循环的病理改变顺序来看,UA比MCA出现得早且敏感。因此,用UA结合MCA血流参数变化能反映胎儿宫内的情况,比单一指标更敏感、可靠,具有特异性。
3.1 UA血流检测的意义
脐带作为胎儿和胎盘循环宫内供应的唯一通道,其血流能反映胎儿胎盘循环状态和胎儿、母体的某些病理变化。随着妊娠进展,胎盘绒毛血管增多,胎盘灌注量逐渐增加,血流阻力下降,脐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3],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血流供应,所以UA阻力指标特别是S/D值随妊娠进展逐渐下降,37周后S/D下降至3.0以下是目前较多学者观察测量之正常值,S/D值增高提示高阻力并有高功率,胎儿宫内缺氧及围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胎儿危险性大。Caziano等[4]认为,胎儿UA血流S/D>3时,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高。因此,UA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判断胎儿宫内缺氧的依据。本组资料妊娠晚期对照组S/D为2.23±0.26,与文献[5]的报道基本一致。观察组UA的S/D、RI、P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Vd值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标与脐带绕颈的松紧度和绕颈周数密切相关,绕颈1周且较松的,一般不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说明富含华通胶的UA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对其血流影响不大[5]。本组142例中UA阻力升高的有26例,说明脐绕颈1周仅对部分胎儿的血流产生影响,可能是由于脐带过短或缠绕较紧引起。而脐带绕颈较紧和绕颈周数多者与对照组比较,其UA阻力指标明显增高(本组1例绕颈3周RI高达0.75,有2例出现舒张期血流消失),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脐绕颈时,虽然收缩期血流速度相近,但因脐带牵拉、缠绕、受压使UA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升高,供给胎儿的血流量减少,引起胎儿缺血缺氧,易发生窘迫。值得注意的是,除脐带因素外,胎盘老化、高危妊娠伴发的胎盘功能低下、羊水过少导致宫腔狭窄引起的UA血流阻力指标增高排除于本研究之外。此外,本研究观察组绕颈处脐动脉和近胎盘侧脐动脉结果相近,所以对脐带绕颈胎儿不论检测绕颈处脐动脉和近胎盘侧脐动脉对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均有临床意义。
3.2 MCA检测的意义
胎儿大脑对缺氧最敏感,MCA是大脑半球血供最丰富的血管,直接反映胎儿颅脑血液循环的动态变化,其参数变化反映脐绕颈胎儿脑部血液循环改变,对预测宫内缺氧及妊娠结局同样具有临床价值。本研究显示正常胎儿MCA血流RI、S/D、PI值随孕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与Wladimiroff等的报道[1,6]一致,说明妊娠进展,胎儿脑血管逐渐发育,管径增粗,阻力减小,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氧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观察组胎儿MCA血流参数与对照组对比,除Vs相近外RI、S/D、PI值均明显降低且大都低于正常值,与李小薇等[7]观察脐带绕颈胎儿MCA阻力指标降低一致,说明当胎儿宫内缺氧时,机体为保护胎儿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重新分配血流量,以保证脑血流供给,大脑动脉管径增粗,MCA的血流阻力降低,血流代偿平衡,此为“脑保护效应”。由于胎儿不同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不同,血管对不同程度胎儿窘迫的反应性也不同,因此不同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胎儿血氧的作用不同,早期缺氧时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即胎儿脐动脉阻力升高[8],中度缺氧时,除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外,由于代偿功能胎儿MCA血流供应相应增加,阻力降低[9]。观察组分娩时经产科证实有48例存在不同程度宫内缺氧,其中20例有窒息史,2例死亡。48例中有41例脐带绕颈2周或以上。另外,观察组仅有5例临产前MCA阻力指标升高。我们认为,孕晚期脐带绕颈胎儿MCA血流阻力增高、血流峰值降低说明,胎儿宫内缺氧时间较长大脑中动脉的代偿性调节已不能维持充足的血循环而导致,所以升高比降低更具有危险性。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既可对产前胎儿脐带绕颈作出定位诊断,又可通过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作出功能性客观判断,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胎儿宫内缺氧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评价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和评价围产儿预后明显优于其中单一指标测定,是目前判断和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最简单、切实可行的检查手段,是妊娠晚期了解胎儿情况,选择临产分娩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严英榴,杨秀雄.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
[2]徐加英,韩绯,张亦青,等.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阻力参考正常值[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3):166-168.
[3]焦明德.临床多普勒超声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527.
[4]CAZIANO E P,KNOX D E,WAGER G P,et al.PulsedDoppler unbilical artery systolic/diastrolic ration in thenormally grow fetus[J].Obstet Gynecol,1990,75:189.
[5]关怀,李小薇,唐慧君.脐动脉血流变化对估计脐带绕颈胎儿预后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12):701-703.
[6]WLADIMIROFF J W,TONGE HM,STEWARTP A.Doppler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the humanfetus[J].Br J Obstet Gynecol,1886,93(5):471.
[7]李小薇,关怀,唐慧君.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时估计脐带绕颈胎儿预后的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1):69-70.
[8]邢开宇,刘丽,宋丽英,等.彩超检测妊高征中晚期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肾动脉血流的价值[J].黑龙江医学,2007,31:126-127.
脐动脉血流阻力 第4篇
1.1 目的
通过胎儿脐血流检测和新生儿体质量检测, 了解环境中缺氧对胎儿脐动脉血流和胎儿发育的影响。
1.2 对象
(1) 自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 (2) 年龄在22~30岁, 妊娠中晚期妇女, 均无并发症, 久居云南省高原地区 (云南北部海拔高度3000~4000m, 昆明海拔高度1892m) 100例, 久居辽宁省平原地区 (本溪市海拔平均高度350m) 100例。 (3)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胎盘重量。
1.3 方法
(1) 用胎儿脐血流监测仪测妊娠妇女不同孕周的脐动脉血流; (2) 胎儿娩出后立即称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不同孕周的胎儿脐动脉的S/D比值, 阻力指数 (RI) 高于平原地区 (P<0.01) , 高原地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平原地区 (P<0.01) 。见表1、2。
3 讨论
3.1 正常妊娠时随孕周增加, 胎盘血流阻力逐渐减低, 血流量增大, 胎盘灌注良好, 从而保证胎儿正常血液供应。
阻力指数 (RI) 。和S/D比值是反映胎儿循环和子宫胎盘外周血管阻力的重要指标。S是脐动脉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 D是舒张期末最大血流速度, RI及S/D越高, 表明远端血管床阻力越大, 血流量减少, 反之血流量增加。
3.2 不同孕周RI、S/D比值随孕周增加而下降, 而高原孕妇RI、S/D比值均高于平原孕妇, 国内2010年林建华报道“-随着孕周增长逐渐增加, PI、RI、S/D逐渐下降。
说明胎儿胎盘循环阻力随着孕周增长逐渐下降, 这一变化与胎儿胎盘循环及解剖生理学变化一致”[1]与我们监测结果相一致。单艳丽2010年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 (PI) 来研究脐动脉血液流变学改变对胎儿的影响, 发现92%羊水过少孕妇PI增高, 羊水过少提示存在潜在胎儿宫内缺氧, 86.4%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FGR) PI增高[2]说明缺氧可造成远端血管床阻力增加, PI、RI、S/D值均增高。
3.3
脐动脉血流反映胎儿胎盘的血液动力学状态, 因此, 受低氧的影响, 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增生, 管腔变窄, 远端血管阻力增大, 血流量减少, 胎盘血流灌注不足, 而导致胎儿血流量灌注不足, 而至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明显低于平原。赵颖庭2010年研究, FGR孕妇与正常孕妇脐血流的比较, FGR孕妇虽然随着孕周增加S/D比值也逐渐下降, 但S/D值仍明显于正常孕妇[3], 也说明脐动脉血液流变学改变对胎儿的影响。
3.4
长期的高原慢性缺氧可导致胎动过频, 从而胎儿脐带绕颈发生率高, 也是导致胎儿脐动脉血管阻力增加的原因之一, 也是导致高原地区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明显低于平原的又一原因。
低氧致RI、S/D比值改变及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改变, 是否影响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疾病和寿命。均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建华.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态变化规律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 (8) :586-587.
[2]单艳丽.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晚期妊娠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2 (2) :523.
脐动脉血流阻力 第5篇
关键词: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胎儿宫内窘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 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门诊和住院分娩的孕妇678例, 经统计分析, 以上所有孕妇的年龄范围为18岁至43岁, 平均年龄为 (25.7±2.3) 岁, 孕龄为30周至42周, 平均孕龄为36周。回顾分析孕妇临产前或剖腹产前的检查资料, 研究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与胎儿畸形、妊娠病理以及脐带异常之间的关系, 并将孕妇的产后情况进行细致观察, 以评价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方面的临床价值。
1.2方法
我院选用检查仪器为:GES6型、飞利浦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受检者取仰卧位, 2-4MHZ凸阵探头, 产科软件设置, 常规检查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胎心、胎盘、羊水量, 并排除脑积水, 脊柱裂、消化道闭锁、内脏外翻等重要先天畸形, 重点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测量3次, 取平均值, 胎儿脐动脉血流中以S/D值及RI相关性较好, 意在探讨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来直接评价胎儿宫内情况的可行性, 可在产前了解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 以指导临床医师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方法简单、迅速, 比目前常用的胎儿监护 (NST无负荷试验) , 催产素激试验 (OCT) 更敏感、更准确[1]。
2结果
进行胎儿脐血流检查的678例资料中, 正常脐动脉血流510例, 异常脐动脉血流168例, 异常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中S/D值>3.0, RI>0.70。异常脐动脉血流其中脐带异常102例 (多见于脐带绕颈) , 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5例, 胎儿畸形6例, 羊水过多10例, 羊水过少5例。在正常情况下, 胎儿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应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在怀孕30周之后, 其S/D值应低于3.0, 并稳步下降[2]。因此, 通过多普勒检测加强对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可有效地监测从胎盘到胎儿的血流循环情况。当胎儿出现宫内低氧情况时, 胎儿的血管会发生变化, 但是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却能较早地将异常情况表现出来, 并能够间接地反映出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故, 在诊断胎儿是否有发育迟缓、缺氧、缺血以及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时, 可将对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作为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由于胎儿较易出现宫内窘迫, 因此, 各妇产科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孕妇在围产期的保健、护理和观察。当孕妇孕龄超过30周时, 其S/D值高于3.0, RI值>0.70, 就是异常的表现, 此时, 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观察并分析原因。
3讨论
在胎盘和胎儿的血液循环中, 脐动脉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其进行的多普勒检测可有效地反映胎盘的血液灌注能力, 若脐动脉的多普勒检测异常, 可诊断为胎盘和胎儿之间的血液循环出现某种高危障碍。目前, 在临床上大多使用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 (RI) 来评价胎盘的血流灌注能力, 由于该值易受胎儿循环功能和胎盘血管阻力的影响, 常常需要同时检测S/D值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效果, 并在预测胎儿是否有发育迟缓、缺血、缺氧以及宫内窘迫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当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异常升高, S/D值>3.0, RI>0.70时, 从异常频谱可见 (见图1) 。
图1真实地反映出胎儿胎盘在血液循环方面出现血流不足的情况, 当胎盘血管出现梗死或者水肿症状时, 易缩小血管腔, 从而增大胎盘外周的阻力, 并使胎儿出现严重的缺血和缺氧情况, 因此, 加强脐动脉的监测可使医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孕妇进行治疗或终止妊娠。在选择分娩的方式时, 由于医师会考虑发生率较高的胎儿宫内窘迫, 因此, 若脐动脉血流指数出现明显异常时, 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孕妇终止妊娠非常重要[3]。据研究表明, 胎儿在缺血缺氧时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以发生在胎心监护所见改变之前, 所以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它独特的临床价值[4]。我们知道胎儿宫内窘迫判断标准:胎儿电子监护NST (从孕34周开始常规进行无应激试验) 、S/D值、FSO2 (胎儿血氧饱和度检测) 监测两项以上异常可判断为胎儿宫内窘迫。脐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是目前产前监护胎儿宫内安危判
2009~2010年本院抗精神障碍药物的用药分析
何淼泉杨谨羽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抗精神障碍药物的用药情况, 为合理用药及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为标准, 对2009~2010年抗精神障碍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各药的用药频度、限定日剂量。结果我院抗精神障碍药物品种繁多, 4类41种;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 尤以单价较高的新型药物增幅显著。结论该院抗精神障碍药物使用比较合理, 新一代精神药物将逐渐受到医患青睐。
【关键词】抗精神障碍药物;用药频度;销售金额;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 (2012) 16-0128-02
我院有本市最大的精神病专科, 现精神科有400多张床位, 而其所用抗精神障碍药物数量大、品种齐, 具有一定的代表作用。对我院2009~2010年抗精神障碍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为合理用药及药品管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2009~2010年抗精神障碍药物的出库账单, 采用Excel对药品名称、规格、销售金额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
1.2 方法
1.2.1 药品的使用单位
采用限定日剂量 (DDD) , 即为达到治疗主要疾病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根据2007年版的《新编药物学》、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药物自带说明书, 结合本院临床用药经验确定各种药物的DDD。
1.2.2 用药频度 (DDDs)
以限定日剂量 (DDD) 为标准, 计算DDDs。DDDs=该年药品总销售量/该药品的DDD, DDDs值越大, 则反映出使用频率越高。
1.3 统计分析
Excel建立数据库, 应用DDD、DDDs分析我院抗精神障碍药物的用药情况。
断胎盘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脐动脉血流检测是胎儿宫内安危检测的较灵敏的方法之一, 临床中要重视S/D值变化, 发现S/D值异常时, 要加上其他监测手段, Schulcan报道S/D值增高提示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增高。在我们所统计的资料中, 异常脐动脉血流其中脐带异常102例 (多见于脐带绕颈) , 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5例, 羊水过多10例, 羊水过少5例, 胎儿畸形6例。若胎儿出现脐带绕颈、打结、脱垂或者扭转时, 容易增加脐带静脉血管的压力, 从而使S/D值升高, 出现异常。当产妇出现各种合并症和并发症时, 会减少胎盘的绒毛血管分支数和绒毛小动脉管腔的总截面积, 从而增加血液循环的阻力, 使S/D值升高[5]。因此, 医护人员要对孕妇多次监测S/D值、NST和FSO2等指标, 以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使胎儿尽早摆脱窘迫的宫内环境, 降低病死率和患病率, 提高胎儿预后的可靠性和对胎儿宫内安危的预测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 产前对胎儿脐动脉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
2 结果
2.1 我院抗抑郁药的销售额、DDDs及排序
帕罗西汀的销售额和DDDs排序连续两年名列第一;销售额排序前二、三名的舍曲林、文拉法辛呈下降趋势, 各药物的DDDs变化不大, 2009~2010年DDDs相对平稳。详见表1。
2.2 我院抗焦虑药的销售额、DDDs及排序
新一代非苯二氮卓抗焦虑药正逐渐占主导地位:丁螺环酮和坦度螺
能够使医师较为直观、准确和快速地判断胎儿在宫内变化情况以及是
否有畸形的发生,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预
测胎儿宫内窘迫产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邵雪竹, 邓华应.用能量多普勒检测正常胎儿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3, 19 (5) :614-616.
[2]杨新玲, 郭伟男, 范秀华.联合应用无应激试验等监测胎儿宫内窘迫1000例[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0) :1348.
[3]冯瑞芳.脐动脉血流检测在宫内发育迟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 10 (7) :790-791.
[4]原本旭, 闻良珍.彩声多普勒超声对过期妊娠子宫胎盘血流的监测[J].中华妇科杂志, 1995, 4 (30) :227-228.
脐动脉血流阻力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2013年1月~2014年8月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 包括GDM孕妇69例(GDM组),正常妊娠的孕妇70例(对照组)。GDM的诊断符合相关指南制订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妊娠合并糖尿病者;B超检查发现有严重胎儿畸形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心脏病等相关病史者。因为上述疾病明显影响母婴健康和胎儿发育,干扰研究结果,造成入选偏倚。
1.2 糖尿病诊断
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制订的诊断标准进行GDM诊断,于妊娠24~28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静脉血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在禁食8 h后, 如果空腹血糖>5.1 mmol/L或1 h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0.0 mol/L或OGTT 2 h>8.5 mmol/L,可诊断为GDM[1]。
1.3 超声检查
在孕32周时行超声检查,使用Vivid 3(GE,美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 MHz。具体方法为:安静状态下,孕妇平卧,规律呼吸,测量胎儿平均腰围,计算生长速度(mm/周)=腰围(mm)/孕龄(周);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在脐动脉胎盘起始5 cm范围内进行测量,血流与超声束成大于60°的夹角,测量脐动脉收缩期峰值的血流速度(S)和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D),计算S/D值。均由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行盲法进行,每个血流频谱取6个合适的心动周期固定影像。
1.4 出生情况
记录分娩方式,称量出生体重,评价新生儿健康状况, 将出生体重≥4000 g的新生儿定义为巨大儿。Apgar评分:根据肌张力、脉搏、皱眉反射、肤色和呼吸状态, 依据标准计算分娩后5 min的Apgar得分,总分0~10分,分数越高,新生儿健康状态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0.49,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GDM组空腹血糖、OGTT 1 h血糖、OGTT 2 h血糖和Hb A1c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76、17.93、13.43、6.10,均P < 0.01)。GDM组S/D值、腹围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2.65、3.58,P < 0.05或P < 0.01)。见表1。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DM组患者的Hb A1c水平与S/D值和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 (r=0.77、0.69,均P < 0.01)。见图1。
注:GDM:妊娠期糖尿病;BMI:体重指数;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Hb A1c:糖 化血红蛋白 ;S/D 值 :胎 儿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 (S)与 舒张末期峰值(D)的比值
2.2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两组孕妇的平均孕龄和剖宫产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1.43、0.79,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GD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大、巨大儿比例较高、Apgar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9、5.21、6.28,均P < 0.05或P < 0.01)。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保健是妇产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GDM作为孕妇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在4%左右,严重影响了孕妇和胎儿的健康[7]。因此,合理评价GDM对母婴健康状态的影响,有助于认识GDM的病理生理过程,对防治GDM及其并发症提供了必要的临床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研究表明,高血糖、高胰岛素水平常损害血管内皮的结构和功能, 影响血流状态;另外,高血糖、高胰岛素水平也有助于脂质沉积,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过程[8,9]。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正常妊娠状态的孕妇相比,GDM患者脐动脉血流发生显著改变,S/D值明显升高, 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使出生时的Apgar评分降低;对胎儿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使胎儿的生长速度增快,造成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较重,巨大儿的比例升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脐动脉血流异常和生长速度过快与GDM严重程度的呈显著正相关。
注:GDM:妊娠期糖尿病
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 是母体与胎儿间气体交换、营养供给的重要通道。脐动脉作为维持胎儿胎盘循环最重要的血管,阻力增加,会造成血运障碍,导致缺氧发生[10,11]。S/D值是反映胎儿的血流灌注的重要指标, 超声频谱显示S/D值随妊娠周数呈下降趋势,S/D值的升高提示末梢循环的血流灌注量减少 ,血流阻力增加,使胎儿发生缺氧窘迫[12,13]。GDM可严重影响动脉的血运状况,本研究发现,GDM孕妇的脐动脉的S/D值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升高,提示脐动脉血流灌注减少,出现血运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有关,氧化因子升高,抗氧化物生成不足导致胎盘血流阻力指数升高,胎盘循环异常,使新生儿Apgar评分下降[12,14,15]。
相对于其他的评价指标, 如妊娠期孕妇体重、孕妇宫高和超声测量的胎儿股骨长度等,胎儿腹围是评价胎儿体重最准确的指标。通过孕龄校正,腹围与孕龄的比值是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参数,对评价胎儿的健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6]。正常情况下 ,胎儿应保持适当的生长速度,过快或过缓的生长速度均会影响胎儿的健康,过快会导致巨大儿的风险增加,而过缓则会导致发育不良。另外,新生儿出生体重也是衡量胎儿营养和发育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发现GDM组胎儿生长速度较快,出生体重较大,巨大儿的比例较高。其机制可能与孕妇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状态有关,首先高血糖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胎儿的胰岛应激产生过多的胰岛素, 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蛋白、脂肪的合成增加,肝糖原的累积[17,18,19]。妊娠中、晚期胎儿体重的增加主要与脂肪合成, 肝糖原的储存有关,最终使胎儿发育过快,造成体重增加,进而使巨大儿的风险增加[20]。虽然本研究证实了GDM对脐动脉血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首先,样本量较小,还需要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的结果;其次,还应该在扩大样本的基础上,完善相关资料,进行长期随访和多元回归分析,以明确远期生长发育的变化。
综上所述,GDM将会引起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使血流阻力和速度增加,导致胎儿缺氧;还会影响胎儿体内代谢物质的变化,高糖状态导致胎儿体重增加过快,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脐动脉血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GDM的防治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入选GDM孕妇69例(GDM组),正常妊娠孕妇70例(对照组)于妊娠32周行超声检查,测量胎儿腹围和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计算胎儿生长速度;于分娩后测量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并进行Apgar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S/D值和生长速度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患者的血糖和Hb A1c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GDM组胎儿腹围[(346.76±27.35)mm比(321.25±21.69)mm]和S/D值较大[(2.87±0.21)比(2.13±0.42)],生长速度较快[(9.41±0.28)mm/周比(9.17±0.32)mm/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D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大[(3662.50±537.46)g比(3184.60±375.19)g]、巨大儿比例较高(15.94%比4.29%)、Apgar评分较低[(8.20±0.75)分比(8.85±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DM组患者的Hb A1c水平与S/D值和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0.69,均P<0.01)。结论 GDM显著增加脐动脉血流,加速胎儿生长发育,增加巨大儿风险。
脐动脉血流阻力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51例, 诊断标准及分类按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7版[1]。年龄22~32岁, 平均25.7岁, 孕周32~42周, 平均38.5周。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 其中轻、中度组36例, 重度组15例。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正常孕妇25例, 年龄21~33岁, 平均25.1岁, 孕周32~42周, 平均38.4周, 均无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在检查前所有研究对象均未进行任何治疗。3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 采用PHILIPS (飞利浦) H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3~3.5 MHz。孕妇仰卧位, 胎儿相对安静时做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检测。脐动脉取样点选择在脐带距胎盘附着点近2 cm处, 取样容积小于2 mm2 mm, 频谱多普勒取样线与血管之间的夹角小于15°。测量5个以上形态一致的多普勒频谱。测量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Vs) ,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 、阻力指数 (RI) 和搏动指数 (PI) 。 (2) 选用B超常规产前检查胎儿是否存在宫内发育迟缓[2]。 (3) 产后立即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 记录围生儿死亡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与轻、中度组比较:#P<0.05, ##P<0.01。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 计数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孕妇胎儿脐动脉的PI、RI、Vs/Vd比较
结果显示, 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胎儿脐动脉PI、RI、Vs/Vd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且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2.2 3组胎儿FGR、Apgar评分以及死亡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 对照组无1例胎儿FGR, 轻、中度组和重度组FGR分别有5例 (13.8%) 和6例 (40.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 且重度组比例高于轻、中度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轻、中度组和重度组胎儿产后均有7例Apgar评分7,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 且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 ;轻、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分别有2例和3例围产儿死亡, 重度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与轻、中度组比较:P<0.05。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与生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 导致微循环障碍,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液浓缩, 胎盘循环压力增大, 引起急性坏死性动脉炎和血管栓塞, 减少有效交换面积, 从而导致胎盘组织缺氧缺血, 甚至出现局部出血、坏死和梗塞, 以致胎盘贮备功能下降[3]。监测胎盘微循环功能是产科重要参考内容, 由于高分辩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出现, 不仅在形态学的观察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 而且可观察到胎儿和孕妇血流状况以及了解血流对胎儿器官功能的影响与调节。目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各项指标已成为较为理想的监护手段之一, 可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胎儿的影响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 为胎儿监护及孕妇的预后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更敏感及更先进的方法, 对优生优育有着重要意义[4]。
脐动脉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惟一途径, 脐血流的改变能反映胎盘功能的变化[5]。有研究发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的搏动指数可反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胎儿血流动力学特点, 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和围产儿结局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还有研究发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升高, 说明小动脉的痉挛导致了有效血管腔减少, 血管阻力增大, 血流量减少, 导致胎儿缺氧, 这有助于判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预后及围产儿的健康状况。因此, 可以说对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是一种敏感、有效的监护手段[7]。本研究希望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来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 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胎儿脐动脉PI、RI和Vs/Vd均高于正常组, 且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提示我们,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胎儿胎盘微循环存在较大影响, 因而对胎盘的储备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胎儿FGR发生率、产后Apgar评分7的比例以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越严重, 比例越高。推测可能原因是孕妇在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由于胎盘绒毛血管痉挛、水肿、血管狭窄、阻力增大、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减少以及胎盘功能减低, 从而导致FGR、胎儿宫内窘迫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增加。
综上所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胎儿脐动脉的PI、RI和Vs/Vd均高于对照组, 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胎儿血流动力学特点, 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8.
[2]周永昌.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21-825.
[3]张计华, 马虹, 曹云峰.彩超检测胎儿脐动脉在妊高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2, 3 (12) :953-955.
[4]曾玲慧, 张艳.胎儿脐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高征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 2004, 28 (12) :936.
[5]刘智, 常才, 陈斯中.脐血流音频多普勒信号零极点模型评价胎盘功能的临床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 3 (9) :298-300.
[6]潘丽玲, 程凤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高征患者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搏动指数的价值[J].广东医学, 2002, 23 (9) :968-969.
脐动脉血流阻力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