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一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61

初一期中考试英语试卷(精选10篇)

初一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第1篇

初一年级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草寺中学刘宝芹

初一年级英语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以下是考后试卷分析。

本测试卷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丰富,试卷覆盖了预备教材Lesson1~Lesson8内容(Lesson 1~Lesson4占30%而Lesson5~Lesson8占70%),主要考察本阶段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点、语法各项目,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

一、试卷题型构成。第一部分:听力部分 20分 1)句子理解2)情景反应3)对话理解4)短文理解。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100分 1)词汇 2)单选3)补全对话4)完形填空5)阅读理解6)句型专换7)书面表达。

二、学生答卷分析。从考试结果显示学生两极分化明显(最高分是112分,最低分为17分),教学难度加大。这份试卷基础题较多,基本涵盖各Lesson重点,与书本关系密切,考查了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试卷充分考虑了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困难,目的是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从学生们做题的情况来看,平常扎实的学生考得都不错,但同时暴露出部分学生学习不踏实,连基本的单词拼写都错,平时懒得背词组,造成低分与高分差距较大;另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在做题时较粗心,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失分现象。下面是班级具体成绩。七

(一)班 参考人数 55人及格率 :24%; 优秀率 :7%;平均分 :53.3七

(二)班 参考人数 55人及格率 :18%; 优秀率 :4%;平均分 :50.3。

三、存在问题。

1、知识方面: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如:字母书写不规范;不会正确使用标点;不理解句子的概念,句子中第一个单词首字母不大写,主谓顺序颠倒。听力题目的做题方法与技巧掌握得也不到位。

2、能力方面:审题不清,不理解题目要求,语言运用能力不强。例如,阅读理解,很多同学不理解句子的含义,以至于无法进行作答,纯粹是瞎蒙。还有,书面表达得分也不高。初一学生缺乏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受母语影响很大,很多句子在表达的时候总是根据中文的意思或中文的顺序来进行写作,而不能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和课文的语段去模仿写作,也有的是摘抄一些阅读理解中的内容,或者还有的学生干脆一个单词也不写。

初一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第2篇

北田中学

一、试题评价

此次考试初一的试题命题明确,符合课改精神,考试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相吻合,内容均符合考试进度,题量适当,题型于中考相似,能突出重难点,试题的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同、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适中。考查内容上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效果:

1、考试成绩统计: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2、学生的答卷情况:

这份试题学生的错误主要出在幂的运算以及公式的运用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选择题中1、3、4、6、8答得较好,错误主要在2、5、7、9、10中。

填空题中第11、14、16、17答得较好,12题大多数学生只能写出其中的一解,13题中对数5.960万精确到的数位几乎全部答错,15题有半数左右的同学出现错误,第18题也是几乎全部答错。

简答题的第19、20题学生做得不太好,这两题拿满分的人很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去括号是符号的变化不清楚(2)利用交换律时丢掉了项的负号,即搞不清多项式的项(3)平方差公式不能灵活运用(4)1幂的运算不熟练。21题中学生用尺规规范作图能力差,而且多数同学落了总结。22题大多数同学可以按要求求得,但不太完美的是解题步骤很不规范,需要慢慢加强。在23题中数据的处理不好。24题学生答得很不好,不知道把两个幂的积进行适当变形,或变形不正确;还有事对幂的加减与幂的乘除混淆,指数出错。25题中大多数同学能理解题意答得较好,不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作图不规范,还有部分同学不理解恒等式的意思而只写了一个代数式。

3、改进措施:

1)、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综合题打好基础。

2)、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3)、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来源从而更好得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同时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初一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第3篇

相对原子质量为:H:1 O:16 C:12 N:14 Na:23 S:32 Si:28

第一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6小题, 每小题3分, 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或最符合题意)

1.从饱和碘水中提取碘的操作是 ()

(A) 蒸馏 (B) 过滤

(C) 萃取 (D) 渗析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往试管里滴加液体时, 可将胶头滴管垂直伸入试管中

(B) 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 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 给固体或液体加热时, 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3.关于萃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离乙醇和水可用萃取的方法

(B) 萃取所用的两种溶剂可以相互溶解

(C) 萃取分液时, 漏斗中的液体都要从漏斗颈流出

(D) 萃取分液所用仪器是分液漏斗、铁架台 (带圈) 和烧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B)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C) 1 mol苹果

(D) 在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5.学校自来水中含有Ca2+、Mg2+、HCO3-、Cl-等, 为了检验Cl-的存在, 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 石蕊试液 (B) 四氯化碳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6.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Fe (OH) 3胶体纯净物

(B) 盐酸电解质

(C) 金刚石非金属单质

(D) CO酸性氧化物

7.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

(A) 分散质直径大小

(B)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 是否稳定

(D) 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8.在0.1 mol/L的硫酸溶液中, 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Mg2+、CO2-3

(B) Cu2+、K+、OH-

(C) Ba2+、K+、NO-3

(D) Mg2+、K+、Cl-

9.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 (OH) 2+2H+=Ca2++2H2O

(B)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的反应OH-+H+=H2O

10.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 ()

(A) CaCO3→CO2

(B) IO-3→I2

(C) Fe2+→Fe3+

(D) NO2→HNO3

11.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2 g O22-的电荷数是1 NA

(B) 通常状况下, 1 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C) 2.0g NaOH含有的离子数为0.1 NA

(D)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 含有Cl-个数为1 NA

1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 又是离子反应的是 ()

13.相同物质的量的N2和CO相比较,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数相等 (B) 原子数相等

(C) 体积相等 (D) 质量相等

14.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 m L 1 molL-1Al 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

(A) 75 m L 1 molL-1的FeCl3溶液

(B) 75 m L 2 molL-1NH4Cl溶液

(C) 150 m L 2 molL-1的KCl溶液

(D) 150 m L 1 molL-1的NaCl溶液

15.下列两种物质的反应, 可用H++OH-=H2O表示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溶液

(B) NaHSO4溶液与KOH溶液

(C) Ma (OH) 2与硝酸溶液

(D) Ba (OH) 2溶液与H2SO4溶液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 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 所用NaOH已吸潮

(B) 向容量瓶加水时液面低于刻度线即摇匀

(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内

(D) 向容量瓶加水时眼睛一直仰视液面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2小题, 每空2分, 共18分)

17.偏二甲肼 (C2H8N2) 是一种高能燃料, 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填写下列空白: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1) 偏二甲肼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对大气无污染的单质气体,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 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2) 6 g偏二甲肼 (C2H8N2) 含有NA个偏二甲肼 (C2H8N2) 分子.

18.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 (括号内为混入的杂质)

三、实验题 (共22分)

19. (10分) 实验室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碱式碳酸铜[Cu2 (OH) 2CO3]的受热分解实验.请回答:

(1) 加热一段时间后, 烧杯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 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 (填序号) , 否则会引起____________.

(1) 先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 再熄灭酒精灯.

(2) 先熄灭酒精灯, 再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

(3) Cu2 (OH) 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 如果Cu2 (OH) 2CO3受热完全分解, 将试管拆下, 冷却, 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产生现象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

(5) 实验完毕, 分离烧杯中的固体和液体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 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______和_________.

20.实验室用11.8 mol/L的浓盐酸配制250 m L 0.1 mol/L的盐酸溶液, 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6分) 配制250 m L 0.1 mol/L的盐酸溶液, 应量取浓盐酸体积为_________m L, 应选用_________m L容量瓶, 配制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 配制时,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____________.

(A) 用30 m L水洗涤烧杯2~3次, 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振荡

(B) 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 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 再加入少量水 (约30 m L) , 用玻璃棒慢慢搅动, 使其混合均匀

(C) 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 m L的容量瓶中

(D) 将容量瓶盖紧, 振荡, 摇匀

(E) 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 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 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3) (3分) 若出现如下情况, 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没有进行A操作___________;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_____;定容时俯视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共12分)

21.2.18 g化合物A (其组成表示为Na2SixOyx H2O) 中, 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计算: (1) A的物质的量;

(2) A的化学式;

(3) 将2.18 g化合物A溶于水制成500 m L的溶液, 取出10 m L再加水稀释到500 m L, 则稀释后溶液中A的物质的水量浓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 (C) 2. (A) 3. (D) 4. (D) 5. (D) 6. (C) 7. (A) 8. (D) 9. (B) 10. (B) 11. (C) 12. (C) 13. (C) 14. (A) 15. (B) 16. (B)

17.氮和硫;碳;KNO3和硫;碳;CO2;K2S和N2

18.

19. (1)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分)

(2) (1) ; (1分) 倒吸 (1分)

(4) 黑色固体溶解, 溶液变蓝色;CuO+2H+=Cu2++H2O漏斗, 玻璃棒

20. (1) 2.1, 250, 引流

(2) (B) 、 (C) 、 (A) 、 (F) 、 (E) 、 (D)

(3) 浓度偏低;偏低;偏高

期中、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评讲策略 第4篇

一、结合学情,研究试题

阅卷前,教师要在认真解答试题的基础上,分析试题的结构、考查的范围、知识点的分布以及考查的重点、难点等。结合阅卷情况发现学生在知识、方法掌握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明确在后期教学工作中需进一步巩固、充实、完善、加强的地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统计分析,找准问题

在试卷评讲前,教师要借助电脑对学生答卷各题得分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还要收集客观题卷面答题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及卷面答题信息找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概念不清的有哪些,审题不清的有哪些,方法不当的有哪些,运算不准的有哪些,解题不规范的有哪些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评讲过程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评讲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错因。同时还要关注少数学生的特有错误,为后面的个别指导做准备。

三、试卷评讲,突出重点

1.讲概念辨析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并不是学生完全不会导致的,大部分情况下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深、不透导致的。例如,学生在运用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几何平均数这一公式解题时忽略取等号的充要条件,轻者造成失分,重者会导致结论错误不得分。所以,在评卷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在考试中出错率较高的概念进行重点辨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讲错例、错因

讲评试卷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是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难达到预期效果。讲评试卷前教师要认真查阅每个学生的试卷,分析各题的错误率,弄清那些题目错得多,错在那里,找出错误的症结。集中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展开错因分析,既能弥补学生知识、方法上的缺陷,又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考题的拓展、延伸

考题大多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由于部分题的情景变换,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因此、培养学生应变和方法迁移能力很重要。所以、在评讲试卷时,教师要对重要题目进行引申,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合理发散,对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结论进行衍伸和扩展,使学生感到别开生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4.讲解题思路和规律

在考试中,有些学生会对一些题型出现解答不稳定的情况、时好时坏。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不够全面,对规律的总结不够到位。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评卷时需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关键处在哪里,解题的常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有哪些规律性东西需要注意,结合学情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更灵活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5.讲解题技巧

数学考试解题的原则是小题小做、大题巧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准确、快速是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灵活运用筛选、特值、图像、估算、计算、推理、验证选项等多种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简答题解答规范、完备是关键。在審题时,要引导学生做到常规解法与技巧权衡选择,提醒学生解答过程中注重对细节的处理,防止不必要的失分。

6.讲答题规范

对简答题的解答要引导学生从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的清楚以及准确方面做好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培养学生养成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把卷面整洁做为基本要求,让学生养成在卷面上不乱涂乱画、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5篇

2014.10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和经纬网、地球运动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命题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试题在突出“双基”考查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总体来看,试卷有如下优点:

1、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整卷能紧扣新课标和泰州市地理会考说明的考试要求,重视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没有出现怪题、偏题。基础题比较到位,学生容易得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地理学科的教学。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数知识取材于课本或稍有改编。试卷的整体结构和形式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图文并茂,文字准确凝练,语言简明而易懂,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

3、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用学生接触的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态度和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二、答题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计50分,20个选择题,每小题1分。抽样分析,学生得分率为30%。其中第一小题、第七小题、第十小题得分率较低。第二部分30分。(地球公转)得分率最低。从失分情况来看,首先,很多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有些需要记忆的,如东西经,南北纬划分自转方向,周期,结果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结果等。

从试卷题型看,题型分为选择题、读图题两类,总体来看选择题得分率较高,但无论是选择还是综合题,都出现有图的题目得分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变形图。从中也看出学生存在如下问题:

1、审题不仔细,理解题意能力较弱。也许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思想上没有重视,所以没仔细审题。

2、知识记忆不牢,知识关系混乱。

3、地图知识薄弱,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掌握不准确。

4、地理专用名词不熟悉,地理专用名词错别字情况突出。

三、提高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载体,只有基础知识掌握了,学生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紧扣课标和教材,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主干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

2、课上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充裕的时间去记忆,去练习,这样学生才会每节课都有收获。教师在教学中除对地理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能力培养要贯穿在每堂课的始终。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6篇

(一)基本情况

今年的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细小,知识点比较碎。学生考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5小题,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相似于哪一组?应该是西晋与东晋;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唐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突出原因?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第二题考查的是连线题,学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都做过很多遍了,因此学生答得都比较好。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都是基本知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等重要知识点,这部分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识图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探究题,也比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7篇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中考样卷为标准,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期中难易程度也适合我校初一新生,本卷试题满分为120分,试题包括三个部分:

一、积累运用(18分);

二、阅读(52分)

1、古诗文言文阅读(22分),2、现代文阅读(30分);

三、作文(50分)。下面我对试卷的答题情况作简单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从我自己班情况看,语文成绩偏低,根据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文字书写不重视,真正达到课标的写字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能力提高到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写字的能力提出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要写得正确、工整、规范、美观。采用田字格或提出规范书写要求来考查学生写字能力是新课程语文试卷的新的试题形式。文字书写差不仅表现第1题大题的书写的失分上,而且也影响做答其它题时的卷面清晰,更重要的是对作文成绩影响很大。尽管初一新生有练字,但习惯还是不好,以后还需更加强写字,尤其是写好字的训练。

2、语言积累欠缺。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诗词的默写和文学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积累不够。如:试卷第8题和6题考查的是默写和解释成语,有很多同学默写得分很低,甚至有就写对一个两个的,解释又有写不准确的。诗词默写得满分的也只有5%。有很多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这也是默写失分的原因。

3、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

4、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外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小说和散文阅读,从题型上

看,主要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分别从字词的认读,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概括,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从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字词的认读、词语的运用、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等一些最基础的题失分都不少,但更突出的是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能准确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必要的信息,也就是抓不住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即没有把握题干的特点,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

5、作文偏离话题、跑题、结构不完整。本试卷作文采用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对考生来说,半命题作文写作选择的面更宽,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试卷中的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只要求写记叙文,这对初一新生是降低了难度的,对题目拟定,中心确立,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也是要中心突出,所选材料不能偏离主题,不能偏离话题,文体也要明确,不能四不像。作文语言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

大专英语考试期末试卷分析 第8篇

语言测试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 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独立学科。其结果既可用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又可用于检查教师的教学状况, 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因此, 应当充分发挥语言测试对教学的正面作用, 真正做到以测试促进外语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Hughes认为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 (Partnership) , 两者相互影响。一方面, 测试既为教学服务, 又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 (backwash) , 这种反拨效应可能有益教学, 也可能妨碍教学。另一方面, 教学实践为测试提供宝贵信息, 使测试更符合教学需要、更科学。通过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 语言测试能确定较为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对改进教学工作提出建议。由此可见试卷分析的必要性。

2.背景介绍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笔者的授课对象为专科一年级国际酒店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 就业方向主要是酒店服务与管理。因学生的基础较薄弱, 校方使用《新概念2》为教材, 教学要求是夯实语言基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该课程考查方式分两部分———口语测试和期末考试。本文主要围绕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好的测试在 实践上应切实可行, 并对教学有良好的反拨效应, 要使其符合标准, 就必须在效度、信度和可行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 笔者从以下方面对试卷进行分析。

3.试卷分析

该试卷卷面分是40分, 旨在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1本试卷的效度

试卷中主、客观题比例持平, 客观题包括排序、单项选择、选词填空, 主观题包括翻译和摘要写作。试题基本上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 除第三部分的选词填空涉及课外知识较多。由于该测试只占课程总成绩的40%, 且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掌握情况, 因此本试卷的编写较好地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 (即测试中试题代表的所需考核范围是否充分) 。

3.2本试卷的信度

所谓信度, 是指试题的可靠程度, 即分数是否公正而客观地反映了试题的作答, 试题是否给了受试者公正而客观的机会。测试应具有稳定性, 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考试的信度受试题的质与量、考试的实施和评分三方面的制约。

本文仅从试题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考虑的是题目的数量, 理论上来说, 题量越大, 信度越大。根据表格显示, 本卷的总题量达到了46题, 考虑到总体分及考试时间 (90分钟) , 基本满足要求。其次是题目的难度, 太难的题目几乎人人答错, 太易的题目几乎人人答对, 区分度不高, 出题时应极力避免。出题时分数的分布情况应是两头 (难与易) 小、中间 (中等度) 大。同时, 考点的覆盖面要广, 本试卷内容几乎分布于教材的每一课 (共28课) , 按题型的特点, 既有适当的分散, 又有一定的集中。基于试卷题型的分析, 该试卷基本符合以上要求, 由于题型分布较广, 几乎每个课时的知识点都有涉及, 同时第三部分的选词填空属于课外扩展题, 题目较难对受试者具有区分度。再者, 笔者全权负责试卷的评分工作, 这一定程度地确保了评分者的信度。

然而, 从具体题型考虑信度还存在质疑。单选题题量占到了总试卷的25%, 这个比例较大。由于单选题侧重语言识别能力的考查而非语言应用能力, 并且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还存在投机心理, 做对了可能全凭运气。

3.3本试卷的反拨度

语言学家Shohamy (1992:513) 称反拨效应是“利用外在的测试来影响和推动学校范围内的外语学习”。Alderson和Wan (1993:116-117) 在广泛的实证性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反拨效应就是测试对教师和学习者产生的影响, 即他们由于这项测试而去做原本不会去做的事情”。由于受试学生没能看到试卷, 本试卷的反拨度主要是就测试对教师的影响展开。第一部分排序题, 完成情况非常好, 这反映了学生对此知识点掌握不错;第二部分单选题, 完成情况良, 从题目看, 它们都是课堂上强调过的知识点, 这就说明教学输入及学生输出存在一定落差。第三部分选词填空, 完成情况极差, 原因是题目中涉及的词汇都出自课外, 这反映了学生词汇量匮乏的问题, 教师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并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第四部分句子翻译, 完成情况不甚理想, 翻译属于整体测试式测试, 是反映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包括语法、词汇等多项技能) 的有效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基本功还有待加强。第五部分摘要写作, 文章取自教材, 所以难度不大, 完成情况良好。

4.结语

本文从效度、信度和反拨度三个方面对试卷分析后得出, 该试卷基本符合要求, 可行性较强, 能够如实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但是,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试卷的分析没有建立在采集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于本人阅卷过程中的大致评估上;试卷的题量相对而言较少, 影响信度。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加以改进。

摘要:在大专英语教学的评估方式中, 期末试卷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反馈教学信息、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管理, 还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具有较强的反拨作用。作者通过分析大专英语期末试卷的构成, 探讨试卷的效度、信度和反拨作用, 以期发现试卷的优缺点, 为期末试卷的编写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期末考试,效度,信度,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Alderson, J.C.&Wall, D.“Does washback exist?”Applied Linguistics, 1993, 14 (2) .

[2]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Shohamy, E.“Beyond proficiency testing:a diagnostic feedback testing model for assess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2.

[4]郭丽.大学英语校内测试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 2003, (2) .

[5]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1) .

[6]蒋晓霞.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反思[J].黑河学刊, 2009, (5) .

[7]王正军.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校内英语测试的效度[J].价值工程, 2010, (29) .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第9篇

评卷人 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抛下(pōu) 豌豆(wān) 凝视(níng) 枯竭(hé)

B、屏息(píng) 卖弄(lòng) 玷污(diàn) 头晕目眩(xuàn)

C、洗耳恭听(gōng) 澄清(chéng) 应和(hè) 雏形(chú)

D、贮蓄(zhù) 刹那间(shà) 忍俊不禁(jīn) 栖息(xī)

2.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行影不离 昂然挺立 爱慕虚荣 头晕目眩

B. 无可奈何 极力挣扎 独具慧眼 忘乎其形

C. 宽洪大量 走投无路 一模一样 廋骨嶙峋

D. 秋风潇瑟 哄堂大笑 思前想后 盘虬卧龙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2分)

①我决定___________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②月亮出来了,冷冷地,我不禁打了个__________ 。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_________ 地铺着。

A.委屈 寒颤 随意 B.委曲 冷颤 随便

C.委屈 寒颤 随便 D.委曲 冷颤 随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尽管遭遇厄运是坏事,因为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B、今天班干部都来参加劳动了,只有文艺委员请假了。

C、她的家乡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D、只有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才是最勇敢的人。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B、刚满十二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

C、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6、填空。(10分)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3)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5)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7)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文 ,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____。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____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_____着。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2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2、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描绘出怎样的画面?下面哪句诗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2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浅草才能没马蹄 C、草色遥看近却无 D、风吹草低见牛羊

4、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5、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什么,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下列各项中”而”字解释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援弓缴而射之

2、选出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B、与朋友交而不信:相信

C、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D、不舍昼夜:舍弃

3、选出译句不正确的一项(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B、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C、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很高兴吗?

4、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传不习乎 B、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5、不是谈论学习态度的一句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初一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第10篇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1、这次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总的来说,不是很难,也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达到了考基础、考素质、考综合能力的考试目的。结构上是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客观题,第二板块是主观题。

2、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中的“现代文、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阅读考查较细,考查了《繁星》《春水》的作者情况,另外有仿句,如果平时基础知识训练不到位,就会失分。文言文也考查了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课内句子翻译的基础知识。

3、阅读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回答内容概括题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概括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容易丢掉得分点,尤其是散文的阅读题。学生必须透彻理解文章内容,找准关键词,进行解答。文言文阅读还考察了学生读后的感受启示。

4、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的乐趣》提示语中告诉学生主要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给自己带来趣味的事情,学生有话可说,大多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答题情况简析:(1)基础知识古诗文、文言文阅读失分较高。(2)名著题和现代文阅读理解得分较低。(3)作文大部分能扣题但写出对生活感悟但认识高的佳作少。(4)部分同学的书写不过关,整洁分数得不到。

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今后的教与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内容:

(1)夯实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仍应注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培养,教学时紧扣文本,尽量少些“空对空”的“清谈”。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回归。

(2)注重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语言的品味。鉴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面面俱到、肢解课文的弊端,新课程十分强调整体感知。而且我们读一篇文章总体来讲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也就是文章的内容、表现形式、主旨等。而作为语文学科来说,我认为更应该注重于怎么写的问题。如文章的表现形式、结构、语言等。尤其是赏析句子,品味语言作为一种语言鉴赏题成为一种趋势。要让学生知道从修辞手法、从语言效果、从刻画形象、从表达作者或人物情感等角度来赏析语言,体会语言的美感,并能积累和运用语言。

(3)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在上课时要带领学生反复研讨,真正弄懂弄透。考试复习时,精选题目,重点训练。同时还要不断传授给同学们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加大语文阅读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应力求准确、全面,要注意答案文字的简练与语言表达的规范。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如正确书写、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走进文本阅读的习惯等。

(5)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想和写作素材。进一步加强写作辅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训练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表达真情实感。受某些“新概念作文”“话题作文”的影响,有的学生连基本的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能力都丧失了,不管什么作文都是写的四不像。我们还是扎扎实实的进行一些问题作文的基本训练为好。李辉2012年4月28日

初一下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通过测试,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待于提高。

一、试卷分析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本卷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细化,有一些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本次考试也涉及到了一些,这些题有一定难度。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5题,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部分学生失分较多。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a、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b、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c、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d、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2、第二大题,填空题,共六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其中灵活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此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5、6小题实验题,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有些知识是一知半解,成绩不理想。

4、教师的原因:教师平时上课不是要求很严格,课堂的效率不是很高,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查不是很及时到位,课下辅导不是很及时。

三、采取措施

生物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要求不能是简单机械的识忆,更重要的是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要讲清知识点的本质含义及如何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注重能力培养:生物试题的特点是解题必须分析清楚试题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

从学生试卷也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用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遇到同类问题可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一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初一期中考试英语试卷(精选10篇)初一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第1篇初一年级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草寺中学刘宝芹初一年级英语期中考试已经结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