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段识字教学中如何实施主动教育
浅谈低段识字教学中如何实施主动教育(精选2篇)
浅谈低段识字教学中如何实施主动教育 第1篇
浅谈低段识字教学中如何实施主动教育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学会”变为“会学”,“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好规定的教学内容,做到会读会写,并能在生活中初步使用。同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坚决破除以死记硬背、多抄多写为主要方法的识字习惯,使学生能做到爱学、乐学、轻松学。要重视教给学生“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等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识写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从而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认字与写字关系的问题。“只认不写,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然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探究适合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的识字教学模式却是首要任务。
一、形音义紧密结合是打开学生主动识字教学的通途
一般来说,在识字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是字形。因为绝大多数生字是常用的实词,学生对部分字词的音、义是熟悉的,但独立分析字形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识字教学应以字形识字为主。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儿童掌握字音、字形的能力提高了,但由于虚词和含义较深的字词不断增多,字义理解逐渐成为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这里涉及一个教学材料的弹性、针对性、持续性和整合性的问题,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的取舍,都是紧紧围绕字的形音义进行教学的。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备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仔细研究低年级教材中的识字部分不难发现,教材本身更尊重学生的识字规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为引导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应当建立在对汉字本身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上,识字教学要从字的音、形、义出发,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着手。例如,教学形声字时,以形声的方法来分析字形;教学形近字时,以类比、迁移和内化的方法进行分析。此外,教材还为识字教学预留了充分的再创造空间。例如,在教学形声字“马、妈、吗、蚂”时,可先让学生掌握“马”的韵母是a、表声,然后在教学“妈、吗、蚂”时,指导学生分清字的哪一部分是表形、哪一部分是表声,再指导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生字“妈”是跟女子有关,所以部首是“女”字旁;“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是助词,用“口”字旁;“蚂”跟虫类有关,所以部首是“虫”字旁。这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教一字,识一串,使学生牢牢地建立起自己的“字库”,强化了识字教学的容量性、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语境,在发现中识字是学生主动识字的动力
识字教学离不开具体的语言学习情境,有效的识字教学关键在于语言情境的创设。字形的分析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讲解字义离不开一定的字理情境。识字教学“要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里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写、不考。要求学会的字,由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如果一味地强调识记生字,非但记不好字形,字音也容易忘记,字义就更难理解深刻了。而把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的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联系上下文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熟悉对汉字的运用。例如,在教学形近字“渴——喝”时,涉及一个教学层次的问题:第一,利用课文提供的语境识字;第二,引导学生再造识字语境;第三,改换“渴——喝”出现的语境来测评学生的识字情况。在具体的语境中,只有引导和发动学生找出两个字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识字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能认识出现在固定课文中的字,还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其他语境时也能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并能独立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强化、巩固和升华。
三、习惯与兴趣是学生主动识字的翅膀
从表面上看,学生学习识字、写字是为了掌握交际工具,落实语文的工具性;从深层次来看,汉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随着学习的深入,汉字数量逐渐增多,教师要引导学生摸索出汉字的结构规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识字习惯有很多,比如师生共同参与发掘、整理,形成规范,并使这些识字习惯从学生无意识地不自觉地识字逐渐成为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地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和习惯,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因为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处于优势,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为此,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喜闻乐见的识记方法,如“读儿歌”、“演情景剧”、“编顺口溜”等,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让识字教学处处透着新奇、透着活泼,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识字教学出发点是“趣”,难点在于巩固识字,侧重点是识字语境,关键点是形音义的紧密结合,归宿点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让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并在识字教学的天空中愉快地翱翔。
浅谈低段识字教学 第2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深深知道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识字质量的高低都会对他 (她) 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而识字教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个十分枯燥的内容。那么, 怎样才能使孩子提高识字的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 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 教给孩子识字方法, 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了掌握汉字的重要性, 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 他就能主动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 合群, 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时, 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 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 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 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 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 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 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做到在玩中学习, 玩中思考, 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31课的生字“球、跳”时, 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先提问;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然后依次出示实物皮球、蓝球等, 让学生“猜一猜”;它们都叫什么?接着引出“球”字, 最后一起通过扩词来学习记忆这个字。在学习“跳”字时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个跳的动作, 然后让学生体会这个字和脚有关, 所以是“足”字旁, 最后通过熟字变魔法“挑”字变“跳”字。时常让孩子们“动一动”、“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 在教学中, 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 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兰”字的笔顺, 口令如下:“兰”字怎么写?“兰”字这样写:点撇横横横。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再如:动物找食,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 又在另一处贴上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 如:青蛙、熊猫、山羊、小兔。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的名称, 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 相应的贴在一起。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 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 为了孩子们都想学, 都会学。在教学中, 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 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 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 “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 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 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四、将识字延伸到社会
浅谈低段识字教学中如何实施主动教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