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胃痛范文
气滞胃痛范文(精选3篇)
气滞胃痛 第1篇
关键词:气滞胃痛,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效果
胃痛亦称作胃脘痛, 为临床一种常见痛证, 其发病急, 疼痛难忍, 一般采用急诊治疗[1,2]。胃痛主要原因为横逆犯胃与肝郁气滞, 常见于慢性胃炎与消化类溃疡疾病。为探讨气滞胃痛行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取的气滞胃痛80例患者临床资料, 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气滞胃痛患者80例, 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各4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2:18, 年龄25~61岁, 平均 (40.65±5.30) 岁, 病程1~68周, 平均 (32.50±2.20) 周;观察组男女比例21:19, 年龄26~61岁, 平均 (40.68±5.32) 岁, 病程1~69周, 平均 (32.56±2.23) 周;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 (1)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5 mg/次, 口服, 3次/d。 (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治疗, 组方:炙甘草6 g, 旋覆花、厚朴、陈皮、白芍、川楝子、枳壳与郁金各10 g, 香附15 g, 柴胡20 g。水煎服, 1剂/d, 早晚各1次, 两组均2周1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与观察指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肝胃气滞与胃脘痛标准, 并与胃镜检查结果相结合。 (1) 显效:患者症状全部消失, 未出现胃部胀闷与疼痛现象, 并无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 能正常饮食, 经胃镜检查胃黏膜及食管溃疡、糜烂、水肿与充血等消失; (2) 有效: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偶然出现胃部胀闷与疼痛现象, 基本无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 增加饮食量, 经胃镜检查胃黏膜及食管溃疡、糜烂、水肿与充血等基本消失; (3) 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且胃镜检查无改变。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3]。参照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的健康调查表 (SF-36量表) 评价生活质量, 选取3个指标, 分数与质量成正比[4]。
统计学处理: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 (%) 表示, 使用χ2检验, 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 (80.05±13.60) 分比对照组的 (64.37±13.01) 分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大, 胃痛患者呈日益增长趋势。胃痛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类疾病, 主要表现在上腹的胃脘部靠近心窝处出现疼痛, 多数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密切相关[5]。为探讨气滞胃痛行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针对收治的气滞胃痛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疗效情况,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 表明气滞胃痛患者行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祖国医学观点认为, 胃生理特点为主通降, 降为和, 通为顺, 不降则滞, 主通降的功能完善依赖气的推动, 且于病因作用下, 不通则痛、病久入络、久病血瘀, 瘀血对胃络产生阻碍作用, 从而胃痛久不愈[6,7]。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组方中的郁金、香附与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功效, 枳壳有理气和中功效, 川楝子能止痛、理气与疏肝, 白芍能缓中止痛、养血柔肝, 陈皮发挥理气降逆、调和脾胃功效, 厚朴能理气消积、燥湿除满, 旋覆花能顺气降逆, 炙甘草有缓中止痛、补脾和胃功效[8]。综合以上药物, 能起到缓中止痛、疏肝解郁与理气和胃作用, 取得较好疗效, 从而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缓解胃部胀闷与疼痛现象, 并使胃黏膜及食管溃疡、糜烂、水肿与充血等现象消失。
同时, 通过分析两组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 (80.05±13.60) 分比对照组 (64.37±13.01) 分高, 表明气滞胃痛患者行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胃痛与机体其他组织联系紧密, 肝气舒则可以助脾健运;肝气郁结则犯胃, 致使脾失, 胃气失和, 产生阻滞, 最终导致胃痛密切相关, 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的疗效确切, 可以恢复患者正常的饮食, 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因受外部环境、样本例数等制约, 未分析气滞胃痛行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治疗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 有待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综上所述, 气滞胃痛患者行自拟疏肝理气止痛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 并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松花.胃痛定加奥美拉唑治疗寒型急症胃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 (11) :1829.
[2]胡元坤.疏肝清胃合剂治疗胃痛 (肝胃郁热证) 11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 (11) :2085-2086.
[3]孙舜领.胃炎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20) :12-13.
[4]梁振平.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7) :1461-1462.
[5]王志理.活血理气疏肝汤治疗胃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 2012, 10 (8) :1033-1034.
[6]崔淑红.疏肝和胃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23) :80-82.
[7]郑伟达, 郑东海, 郑东英, 等.柴芍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8 (3) :295-296.
气滞胃痛 第2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均出现上腹痛、餐后饱胀等相关临床症状;患者经排便后症状不能缓解;均排除器质性病变, 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女比31∶37, 年龄20~70岁, 平均 (39.5±6.3) 岁;病程7~14个月, 平均 (10.7±1.4) 年。按入院编号从6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 将另外34例设为对照组,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 5 mg/次, 3次/d, 餐前30 min口服。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 其成分:柴胡、枳壳、香附、白芍、延胡索、炙甘草、蔗糖、糊精。莫沙必利用药状况与对照组相同, 气滞胃痛颗粒用药方案2.5 g/次, 3次/d, 餐前30 min开水冲服。
观察指标:治疗3周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 治疗后进行1个月随访, 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状况。使用消化不良症状量表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 包括5个项目, 总分44分, 分数越高, 患者症状越严重。 (1)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临床症状评分减少>60%。 (2) 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60%。 (4) 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 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1]。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将上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 (5.6±1.4) 分与对照组 (8.9±1.7) 分相比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737, P<0.05)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与对照组的79.4%相比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治疗后进行1个月随访, 观察组复发2例 (5.9%) , 对照组复发8例 (23.5%) , 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21, P<0.05) 。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临床无特异性表现, 罗马Ⅲ型诊断标准中将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2个亚型, 常出现上腹胀、上腹痛、上腹灼热感、嗳气、早饱、餐后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可单独出现, 也可联合多发。临床治疗时常会出现持续性反复发作。
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 (综合治疗) ,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综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顾庆[2]等人相关研究中, 观察组 (中西医结合组) 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西药对症治疗) , 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进一步肯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莫沙必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4 (5-HT4) 受体激动剂, 其能有效促进乙酰胆碱释放, 增强胃肠动力。中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划为痞满、胃脘痛范畴。气滞胃痛颗粒具有和胃止痛、疏肝理气功效, 其药方中延胡索、香附、枳壳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功效。且枳壳中含有柠檬烯, 具有良好的促胃肠动力作用[3]。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退热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止痛功效。炙甘草具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能抑制胃酸分泌, 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 且其还具有补血益气功效[4]。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时, 不仅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还能对患者胃肠道进行综合调理, 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 减少其疾病的复发。
综上所述,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使用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减少复发, 可将其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治疗方法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倪享良.气滞胃痛颗粒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34例胃轻瘫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5) :3433-3434.
[2]顾庆, 王云峰, 赵坚敏, 等.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 (4) :63-65.
[3]郭小红, 惠朝晖, 刘子胥, 等.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J].河南中医, 2014, 34 (8) :1617-1618.
气滞胃痛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PU患者10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6~65岁,平均42.3±2.9岁,病程0.4~11年,平均4.3±1.1年;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5~64岁,平均41.6±2.6岁,病程0.5~13年,平均4.4±1.3年。两组患者均经胃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确诊,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2],溃疡数≥2个;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消化道并发症者,胃肠病手术史者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取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108)20mg,每天2次,共28天;阿莫西林(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00632023H)1g,每天2次,共7天;甲硝唑(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240964)0.4g,每天2次,共7天。观察组则在三联疗法基础上配合服用气滞胃痛颗粒(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502112Z2),每次5g,每天3次,共28天。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痊愈:Hp呈阴性,临床症状、溃疡、周围炎症完全消失;显效:Hp呈阴性,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溃疡面积缩小>80%,存在部分周围炎症;有效:Hp呈阳性,溃疡面积缩小>50%,炎症明显;无效:Hp呈阳性,溃疡面积缩小<50%,临床症状、周围炎症恶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
根除判断标准如下:胃镜检查、快速尿素酸试验均显示为阴性[4]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Hp根除情况
观察组Hp根除48例,根除率为96.00%;对照组则根除39例,根除率为78.00%。两组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HP作为PU的主要病原菌,在该病治疗中多采取三联疗法治疗,但随着抗Hp药物的普遍应用,耐药菌株增多问题日趋明显,难以获取较高的治疗效果,因此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对PU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机理比较复杂,其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嘈杂”、“吞酸”等范畴,其发病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胃为主要病灶,但病因之一责之于肝。中医认为:除外邪犯胃、饮食不节和脾胃虚弱外,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肝主疏泄,恶抑郁,喜条达,如气郁恼怒则伤肝,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而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血阻滞则胃病;忧思焦虑则伤脾,脾伤则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气机不畅也致胃病,久之胃肠功能紊乱,脉络受损,形成溃疡。目前,根据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等。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服用方便简单,且治疗成本较低,可直接作用于壁细胞,通过与H+-K+-ATP酶部分可逆结合而抑制胃酸分泌,且可非竞争性抑制组胺,促进细胞修复,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杀菌作用迅速,胃肠道吸收率相当高,联合甲硝唑治疗可达到杀灭Hp、治愈胃溃疡的目的。
气滞胃痛颗粒主要配方由柴胡、香附、白芍、枳壳、延胡索、甘草等6味药组成,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等功效。方中柴胡为君药,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等功效。柴胡化学成分主要有胡皂苷、挥发油、甾醇、脂肪酸等,其中挥发油成分具有解热、镇静等药理作用;皂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保肝等功效,起到神经中枢镇静镇痛、升高胃中pH浓度等作用;柴胡多糖的药理作用在于增强杀伤细胞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柴胡多糖通过肾上腺皮质实现抗结核菌、治愈消化道疾病等作用。动物实验表明[5],柴胡加以合煎枳壳,有利于推进小鼠胃肠推进功能。香附理气解郁,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6],香附具有提高小鼠痛阈、降低血脂、抗菌、抗氧化等作用。白芍味苦酸,功效以养血敛阴、养血柔肝为主,具有护肝、解痉、镇痛等药理作用。枳壳为臣药,起到理气宽中、消痞除胀等作用,可增加胃肠的节律性。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为佐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7],延胡索具有增强解痉止痛、抗实验性溃疡等作用。甘草味甘甜,性平和,调和诸药为使,协同起到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抑制Hp、镇静解痉、抗溃疡等作用,达到治愈胃溃疡、十二指肠等目的[8]。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基础上配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可明显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液量及胃液总酸度,减少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等[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提示气滞胃痛颗粒配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PU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等特点,可促进Hp消除,充分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述洲,蔡文.不同质子泵抑制刺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渍疡疗效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00-301.
[2]中华消化杂志鳊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7):447-45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10.
[4]陈华,金伟华,范开华,等.胃病康配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1):11-13.
[5]温小萍,刁云鹏,韩凌,等.气滞胃痛颗粒抗大鼠实验性胃渍疡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1948-1950.
[6]刘加明,张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渍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2(8):74-75.
[7]杨瑞东.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渍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8):598-599.
[8]韩凌,李坤,潘英,等.气滞胃痛颗粒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0,35(17):3285-3287.
气滞胃痛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