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欺骗的表象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欺骗的表象范文(精选5篇)

欺骗的表象 第1篇

作为一种独特的手段形式,色彩语言因为其重要的特征以及要素决定了其在当下创作中具有决定性影响能力,这不仅仅表现在在油画创作中透过油画向世人表达出来的属于作者本身的现实感受,更意味着在油画创作风格上作者人生目标以及艺术风格的升华。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克莱夫·贝尔说:“线条和色彩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某种特殊的关系或关系形式,从而调动自身的情感和审美。线条与色彩的完美组合,这些审美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这里的有意味的形式,显然是指绘画语言给人带来的美感。这种“意味”是与画家的人生目标和思想境界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靠本能无意识和色彩直觉,无法完成优秀的艺术创作。

在当代油画的具体表现上,色彩语言被运用的十分灵活,就比如在杜泳樵、闫平以及罗尔纯笔下,油画语言被赋予了新的与时代契合的内容,他们将印象画派的理论与色彩语言搭配的极为灵活,将景色与色彩糅合成为具有表达力的油画,成为当代油画色彩语言最具表现力的作家。

在现实生活中,色彩是表达油画的最具有影响力的语言存在,在自然与人文因素相互糅合的环境中,色彩语言具备着十分高昂且重要的精神因素,这就是我们当下探究发掘色彩语言最为直接的动力。因此,就探索当代油画色彩语言表现的途径,最关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写生色彩是学习色彩的最好形式。在整体的环境中,色彩是最容易表达出差异的存在,写生就是这种表达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色彩写生必须要遵循整体的布局,立足在整体之下实现色彩与环境的有效和谐的统一。写生必须具备能够把握住色彩整体关系的能力以及将色彩与环境相糅合的重组能力,这是写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在写生过程中相互比较相互揣摩,才能够保证在各个环境下对色彩的合理运用,才能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具有的表征能力,这种整体与局部的色彩辩证关系是提高色彩运用能力的关键。

第二,大力观摩优秀原作品是增强色彩感知能力的途径。立足于整体的观察方法是发现色彩所必须依靠的手段,写生的方式是获得和掌握色彩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大对原作品的观赏、临摹来提升自身捕捉油画色彩元素的技能。由于西方达达主义艺术的出现,很多人不再重视作图技巧,违背了传统的理论主张。可是在传统的美术史表象之下,技巧在绘画以及诸多创作中享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有流传下来的美术精品都是依托高超的作图技巧,体现画家审美意识的不是言论主张,而是作品来本身,所以笔者认为,没有技巧就没有作品,技巧是画家表达自我诉求,抒发情感必不可少的途径。

第三,色彩语言是艺术精神表现的重要载体。作为在自然环境下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色彩语言是最为基本的存在,这也是视觉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学习色彩应该立足于对外在和内在的学习,要重视对外表层面的观赏,也要重视色彩内在的本质美,要将其融合,使二者协调。要增强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度,提高运用色彩的能力。于此同时,画家要意识到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画家的自我修养与油画的色彩语言表现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不同的画家按照自身对于色彩的不同理解去画同一片天空,其作品一眼可分高下,这体现了画家的技巧高低,也区分了画家的见识力和判断力的高下,是画家历经艰难与不断探索、实践而得的对于色彩的理解。绘画这一门语言艺术是画家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对于油画色彩的运用来说,要尽可能的让色彩语言和画家自身的情感相契合,使色彩与画家的情感、审美理念融合,让色彩体现画家自身的精神内涵。对于这种色彩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画家对自身的充分认识和了解,使自己对于色彩艺术理解的深度充分体现在作品特有的风格中,因此画家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也才能更具自身的特色。可以说,对于绘画语言理解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体现,所以画家要把自身的艺术技巧和绘画语言的表达充分融合。色彩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更是文化的,色彩的艺术魅力就在于,给人留下一瞬间的深刻印象,并表达色彩背后所隐含的画家思维、修养和精神境界。

油画发展至今,离不开对色彩的研究,名师名作,凭借自身独特的色彩语言天赋,对色彩的敏感和独特的表现才能,对色彩的无限探索,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绝世珍品。

摘要:作为油画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在当代油画艺术里扮演着积极主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因为其有着比较显著的审美价值,更是由于其是一种显要的语言。在现代生活中,油画是一门高超且独特的艺术,是表达世界的另一种情感,是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而色彩则是表达油画表述的重要手段,是艺术表现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论述色彩语言的概念及其对于油画的意义和作用;接着分析了中西方油画色彩语言表现的区别;再以几位当代画家的油画为例,具体分析色彩语言在油画中的表现;最后基于前文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即探索当代油画色彩语言表现的途径。

关键词:油画,色彩语言,色彩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倩,周晨阳.谈油画的色彩语言[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05:53-55.

[2]韩枫.油画色彩语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张国强.油画色彩琐谈[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04):115.

[4]唐敏.油画色彩语言的精神表现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杨怀念.中国当代三位女画家的油画色彩语言研究[D].重庆大学,2008.

状语从句的表象与深层 第2篇

一、时间状语从句

when, while等常指时间,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但是, 时间状语从句还有其他用法。

1. 时间状语从句有时在意念上相当于地点状语从句, 例如:

It is right in front of you as you cross the bridge. (=It is right in front of you where you cross the bridge.) 就在你过了桥的前面。

2. 时间状语从句有时具有条件从句的意义, 例如:

a.He tells his girlfriend that when he has a son, he won’t make him study all the time, as his father makes him (=if he has a son, he won’t make him study all the time, as his father makes him) . (l.60, p.229, BⅠ) 他对女朋友说, 等他有了儿子, 他不会像他父亲逼他那样逼自己的儿子整天读书。

b.While one finds company in himself and his pursuits, he cannot feel old, no matter what his years may be.一个人只要自己在工作中不感到寂寞, 那么无论年纪有多大, 也不觉得老。

c.When everybody redoubles his exertions in his work this can be completed ahead of schedule.只要人人加倍努力工作, 这个可以提前完成。

d.The American Revolution was not a sudden and violent overturning of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framework, such as later occurred in France and Russia, when both were already independent nations.美国革命并不像后来发生在法国和俄国的革命那样, 在本身已经是独立国的情况下迅猛地推翻一种政治和社会体制。

e.Energy can be measured only while it is being transformed, transferred, released, or absorbed.能量的量度只有在能量的转变、传递、释放或吸收过程中才能进行。

3. 时间状语从句有时具有让步状语从句的意义, 例如:

a.While our children seem better-natured than ever, they are so ignorant. (l.12, p.227, BⅠ) (=Although our children seem better-natured than ever, they are so ignorant.) 虽然我们的孩子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厚和气, 他们却如此无知。

b.While the idea of love among animals has been generally rejected by science, doubts remain. (l.78, p.189, BⅠ) (=Although the idea of love among animals has been generally rejected by sci-ence, doubts remain.) 虽然科学界普遍不接受动物间存在爱的看法, 但是疑问仍未消除。

c....every possible angle of every story over and over and over, even when they are of no possible use to me (=though they are of no possible use to me) . (l.36, p.102, BⅡ) 收看有关每一条新闻的各种不同视角的报道, 尽管他们对我毫无用处。

d.She had chosen to stay among poor folks when she migh have everything of the best.虽然她本可以享受一切美好的东西, 她却宁愿和穷人呆在一起。

e.I lent him ten dollars when I dislike him.虽然我不喜欢他, 我还是借给他十美元。

f.While the story is a joke, it does tell people about a danger in modern technology.尽管这个故事是个笑话, 但确实告诉人们现代技术的一种危险性。

4. 时间状语从句有时具有原因状语从句的意义, 例如:

a.I had to change my way of thinking when I came aboard. (l76, p.36, BⅡ) (=I had to change my way of thinking because I came aboard.) 我加盟沃尔玛后, 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b.And it (psychology) certainly must be of practical service when businessmen have taken such a fancy to it, spend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ollars under its rigorous guidance.既然连商人们都对心理学如此喜爱, 花费成千上万美元去接受它的严格的指导, 那么, 它一定具有其实用的一面。

c.Why do you walk when you have a car?你 (既然) 有车为什么要步行呢?

d.Employment became widespread when enclosures of the17thand 18thcenturies made many people dependent on paid work by depriving them of the use of the land, and thus of the means to provide a living for themselves.由于十七、十八世纪圈地运动剥夺了许多人使用土地的权利, 也就剥夺了他们自给自足的手段, 这样, 他们就不得不靠就业拿工资为生了, 于是就业就逐渐普及了。

5. 有时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在意义上可以表示结果。例如:

During the two months and three weeks at sea, they had been chained to the rough planks on which they lay until their backs and shoulders were all dirt and blood.在海上那三个月零三个星期中, 他们被锁在粗糙的木板上, 躺在上面, 肩膀和背上皆是一片血污。

6. 时间状语从句有时具有转折从句的意义, 例如:

a.That is why English today has an estimated vocabulary o over one million words, while other major languages have far fewer (l.2, p.207, BⅡ) (=That is why English today has an estimated vocabulary of over one million words, where as other major languages have far fewer.) 正因为如此, 今日英语的词汇量据估计超过一百万, 而其他语言的词汇量都要小得多。

b.Many drivers nowadays don’t even seem able to recognize politeness when they see it.而今, 许多司机即使目睹了礼貌的行为也似乎视而不见了。

c.The gain of lying is not to be trusted by anyone, nor to be believed when you speak the truth.说谎如果有什么好处的话, 那就是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 而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7. 时间状语从句有时具有对照的意义, 例如:

a.As a child I could never understand why grown-ups took dream so calmly when they could make such a fuss about any holi-day.孩提时, 我琢磨不透为什么大人们把梦想看得那么平淡, 而不论什么节假日却那么小题大做。

b.Oaks may fall, when reeds brave the storm.橡树也许会被刮倒, 芦苇反而能顶住风暴。

c.While I was busy here and there, he was gone.我忙得团团转, 他却溜之大吉了。

d.Applied mathematicians have coped successfully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while pure mathematicians seem to have lost touch with the practical world.应用数学家已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而理论数学家却似乎已失去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地点状语从句

我们再以地点状语从句为例, 一般说来, where引导地点状语从句, 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等, 但是, 地点状语从句也可表示其它。

1. 地点状语从句有时具有原因状语的意义, 例如:

a.Where much is alleged, something must be true. (=Since much is alleged, something must be true.由于大家都这么说, 想必有些是真的。

b.Where usage is so undecided, it would be presumptuous to favor one over the others.由于语言习惯上还没有定论, 要说一种说法比另一种说法好未免有些武断。

2. 地点状语从句有时具有条件状语的意义, 例如:

a.Where there is matter, there is motion. (=So long as there is matter, there is motion.) 有物质就有运动。

b.Where there is a pressure, there is a resistance.有压迫就有反抗。

c.Birth is nothing, where virtue is not.如果品德不好, 出身好也等于零。

d.Light is the task where many share the toil. (口语) 大伙儿都动手干, 活就轻。

三、条件状语从句

我们再以条件状语从句为例, if常用来表示前提或条件,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但是, 也可具有其它意义。

1. 条件从句有时具有让步状语从句的意义, 例如:

a.If life there was full of hardships, it was also full of joy and excitement. (=Although life there was full of hardships, it was also full of joy and excitement.) 尽管那里的生活很艰苦, 但也非常愉快和令人兴奋。

b.If he is too old to work much, he’s still eager enough to keep up with things.虽然他年纪大了, 不能多做工作, 但他还是积极争取跟上形势。

2. 条件从句有时具有时间状语从句的意义, 例如:

a.The bird will return if summer comes.每当夏天来临, 这种鸟就会飞回来。

b.It can, however, only do so if its rol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recognized and its outstretched hand accept-ed.然而, 只有当它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得到承认, 它伸出的手被人接受之时, 他才能这样做。

c.The independence won by our peoples at a high price wil be meaningful only if we can satisfy the vital need of masses of the people and raise their standard of life.只有当我们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切身生活需要, 并且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时, 我们各族人民以高昂的代价所赢得的独立才有意义。

3. 条件从句有时具有原因状语从句的意义, 例如:

a.If you don’t like your job, why don’t you change it? (=Because you don’t like your job, why don’t you change it?) 既然你不喜欢你的工作, 为什么不换一个呢?

b.If Chairman Mao was so well able to assimilate the though of the founders of socialism-Marx, Engels and Lenin-it was precisely because he read them as a Chinese and For the Chinese.毛主席之所以能这样好地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思想, 恰恰是由于他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阅读他们的著作, 目的在于为中国人民服务。

c.But if one witnesses such brilliant victories of Africa fighting against the white colonialist, it is in large measure thanks to the efficacious aid of certain progressive countries in the world.人们看到非洲之所以在反抗白人殖民者的斗争中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进步国家给予了有效的援助。

对上述的语言现象的解读, 众说纷纭,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英语语法学》认为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 矛盾着的事物以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 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句法中的形式和内容本来是矛盾着的事物, 按着一定的条件, 统一于具体的句子中。但是当某一形式用来表达一种非它平时所具有的意义时, 除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一般性矛盾外, 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矛盾” (姚善友, 1956) 。笔者认为, 修饰语的性质较不稳定, 各种修饰语可以轻易相互转化, 起到不同作用的修饰功能。语义功能既能弥漫于语言的表象又能潜身于语言的深层。我们把这种语义功能隐身于语言的深层称之为形式与意义的不一致关系, 即定语从句表示状语意义, 状语从句之间混合与交替。我们学习英语, 对于修饰分句的混合与交替有时缺乏深刻的认识, 原因在于英汉文化差异, 在于语言思维定式差异。汉语零句, 松散句, 流水句多。中国人说话言简意赅, 思维敏捷, 表达明确。英语善用长句, 修饰分句在长句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句体现复杂的思维, 多层次的逻辑关系。所以, 状语从句的表象与深层就成了中国人学英语的一口“陷阱”。

摘要:状语从句为人们所熟知, 正因这样, 人们往往望文生义, 落入陷阱。其实, 状语从句的意义往往不存在于句子的结构———表象, 而存在于句子的深层。状语从句性质不稳定, 其语义功能既能弥漫于句子的表象又能潜身于语言的深层。语意功能在深层产生了混合与交替。这是值得人们深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状语从句,表象,深层,语义功能

参考文献

[1]Quirk,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g-man Group Ltd., London, 1972.

[2]C.E.Eckersley&J.M.Eckersley,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M].Longman Group Ltd., London, 1970.

[3]章振邦.英语语法新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姚善友.英语语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

[5]李荫华.大学英语 (全新版)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5.

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篮球训练,表象训练,动作,思维,助跑能力

1、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的应用分析

1.1、对动作概念进行反复练习

表象训练强调的是, 篮球运动员通过对动作的反复练习, 形成新的概念, 进而创建新的动作的过程。而运动员通过对动作概念的反复练习, 正好能够实现表象训练的效果。因此, 教练在采用表象训练进行篮球训练的过程中, 需要利用表象训练的手段去进一步激发篮球运动员的动作, 并且让篮球运动员能够感受到动作的要领, 在脑海中不断的出现动作, 对动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由此可见, 让运动员对动作概念进行反复的练习, 一方面可以对已经掌握的动作要领进行掌握, 另外一方面, 采取表象训练的方法能对新动作进行创造, 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术。

1.2、激发篮球运动员训练的热情

教练在采用表象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还应该激发篮球运动员训练的热情, 如果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积极性, 将严重的影响到篮球训练的效果, 无法全面的提高运动员的篮球水平。因此, 教练可以多媒体等工具将表象训练的概念要领以及动作规范等进行播放, 让运动员能够进一步了解表象训练的要领以及表象训练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另外, 教练还应该根据运动员好胜的心理, 将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采用表象训练的方法来激发运动员的好胜心, 运动员会为了练习好这个动作而不断的努力练习, 有助于激发篮球运动员训练的热情, 调动运动员练习的积极性, 实现表象训练的效果。

1.3、对运动员的思维进行活跃

在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教练通过运用表象训练的方法, 能够活跃篮球运动员的思维。由于在传统的篮球训练中, 通常情况下篮球教练都是单纯的为运动员示范动作, 然后让运动员根据教练的动作进行练习, 这种方式严重的阻碍了运动员思维的进一步活跃, 影响到篮球运动员的良好发展。因此, 教练在采用表象训练的过程中, 通过让篮球运动员对自身动作练习的想象、与对手比赛的动作想象, 将这些都赋予到实践动作中, 可以更熟练篮球的动作要领, 而且通过反复的训练, 还养成自我反馈、自我练习、自我改进技术等能力, 提高了训练的主动性。由于表象训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与篮球训练中, 很多的教练也看到了表象训练在篮球训练中发挥的作用, 并且与传统的篮球训练方法相比, 表象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的积极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尤其对篮球运动员的思维活跃方面, 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临场发挥的能力, 在篮球比赛中能够占有绝对的优势。

1.4、利用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的助跑能力进一步加强

助跑在篮球比赛中是非常的关键的, 很多的篮球运动员由于助跑能力较低, 影响到比赛的发挥, 成为篮球技能的一个软肋。因此, 教练应该利用表象训练的方法对篮球运动员的助跑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在跳板的时候, 要控制好自身的最大速度, 时刻保持最佳的跳板状态做好冲板的准备工作。但是, 由于运动员之间的水平不同, 一些运动员在跳板的时候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 进而也影响到冲板的距离。因而, 教练采用表象训练的方法主要就是能够让运动员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 提高跳板的稳定性, 实现理想的冲板距离, 进而确保篮球运动员在实际的比赛中不会由于助跑方面的问题影响到比赛成绩, 促进运动员的良好发展。

2、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 具体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象训练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 由于篮球讲究是的配合, 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 篮球运动员之间不进行有效的配合, 那么势必会造成比赛的失败。而表象训练通过运动员的反复训练, 反复创新动作, 能够形成整个团队的作战风格, 提高篮球队的协作能力, 运动员之间的默契也会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 在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的方法, 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能, 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员之间的团队协作, 提高相互之间的默契, 促进篮球整个篮球团队的良好发展。

3、结论

在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的时候, 教练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才能够实现训练的效果。由于运动员与运动员的篮球水平是不同的, 如果教练只是采用同种方法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篮球水平的提高。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运动员的篮球水平采取多种训练方法, 才能够促进运动员篮球技能的大幅度提高, 促进运动员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虞红俊.表象训练应用于篮球训练的实验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 2010, (02) .

[2]马莉芳, 汪洋.表象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04) .

[3]张大庆.表象训练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11, (02) .

古代中西建筑表象的比较初探 第4篇

关键词:古代建筑,欧洲建筑,布局,结构

建筑的最初功能在于满足人类遮风蔽雨以及寻求舒适的基本需要, 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种类的建筑, 起初是不同的气候条件, 继而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经济体系, 通过使用当地最容易的建筑材料, 逐渐塑造出不同的“传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1]。从表象上看, 中西方建筑在布局、材料、结构与造型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 这里“中西比较”的“西”, 主要是以古希腊为主导的欧洲建筑。

1 布局

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基本采用沿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具有中轴线平面布局意识特征的建筑随处可见, 对称安排, 秩序井然, 有条不紊, 强烈的政治色彩、浓郁的理性精神, 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大民族特色。

北京全城有一条全长约7.5 km的中轴线贯穿南北, 轴线以外城的南门永定门作为起点, 经过内城的南门正阳门、皇城的天安门、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 然后穿过三座门七座殿, 出神武门越过景山中峰和地安门而止于北端的鼓楼和钟楼。轴线两旁布置了天坛、先农坛、太庙和社稷坛等建筑群, 体量宏伟, 色彩鲜明, 与一般市民的青灰瓦顶住房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强调封建帝王的权威和至尊无上的地位, 反映了设计意图上的阶级性。

民居是中国最古老、历史最悠久、最多见的样式。大量的民居造型都很规整, 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的中轴对称。如汉族民居中的明清北京四合院, 其典型者平面布局一般为:主房坐北朝南, 位于整座四合院的中部偏北位置, 以主房为中心, 有东厢、西厢, 主房前是庭院, 庭院前为垂花门, 垂花门前是“倒座”。在主房之后, 还设有后房, 是基本上的中轴对称, 可以看做传统儒家思想讲究规矩、规范的特点在建筑上的体现。

北京故宫亦然。宫殿式的扩大与发展, 更突出了强烈的政治、伦理色彩。故宫中轴与城市中轴重合, 地位更突出。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 采取严格对称的手法;主轴两侧次要轴线上各建筑, 采取大致对称而灵活变通的手法。无对称即无以突出中心, 所以对称是居中为尊这一构图思想的必然结果。对称地纵深发展, 则形成轴线;各组建筑串接在同一轴线上, 形成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世界各国, 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 成就也最突出。故宫是一个典范。

梁思成先生说:“我国寺庙建筑, 无论在平面上, 布置上或殿屋之结构上, 与宫殿住宅等素无显异之区别。盖均以一正两厢, 前朝后寝, 缀以廊屋为其基本之配置方式也。其设计以前后国轴线为主干, 而对左右交轴线, 则往往忽略。交轴线之于中轴线, 无自身之观点立场, 完全处于附属地位, 为中国建筑特征之一。故宫殿、寺庙规模大者, 须在中轴线上增加庭院进数, 其平面成为前后极长而东西狭小之状。其左右若有所增进, 则往往另加中轴线一道与原中轴线平行, 而两者之间, 并无图案上关系, 可各不相关焉。”梁先生在此所说的, 就是中国建筑文化所崇尚的与中轴线相联系的纵深空间意识[2]。

西方建筑并不把中轴对称看成必须遵守的法则, 尽管也有不少建筑呈中轴对称, 但并不像中国建筑讲究绝对的对称, 如雅典卫城三山门、庞培潘莎府邸等, 细看会发现它并不是绝对的对称。

西方群体建筑也不太注重中轴对称, 大多比较随意, 城市道路系统也不受中轴线约束, 如:古希腊雅典卫城、古罗马庞培城、古罗帝王广场等。

2 材料

材料是建筑及其文化的基本素质。各民族、各时代建筑的种种文化反差, 是从不同材料起步的。概括地说起来, 中国建筑自古主要以土木为材, 西方建筑主要以石为材。西方把建筑称为“石头的史书”, 这形象、贴切地道出了西方建筑基本的材料素质问题。在人类建筑的原始草创时期, 建筑以什么为材料, 遵循着一个“因地制宜”的文化原则, 即什么地域自然地有什么材料可供利用, 便一般地决定着建筑以什么为主材[3]。

中国木构建筑的历史悠久, 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在黄河中下游及迤南一带, 由于盛产木材, 就成为构筑房屋的主材, 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 以其他材料作围护物的木构建筑体系占主流。现存的大多古建筑就是这种形式, 如:武当山道教建筑、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

古埃及人的原始房屋, 开始时, 一般是由棕榈木、芦苇、纸草和粘土建造起来的。直到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古王国的时候, 由于文化的“觉悟”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采石才成为现实。古希腊的早期建筑, 也曾经是以土木为材的。但是, 古希腊不久就弃木构而为石构建筑, 其文化成因, 不是因为希腊本土一下子找不到土木材料, 或是突然涌现了大批石材。也就是说, 建筑材料的自然条件、背景并没有根本变化。促使古希腊人弃木而就石的原因有:1) 生产工具的发展, 使采石成为可能;2) 其根本的文化之因是宗教观念的发展, 促进古希腊领悟到石材所隐喻的宗教神秘感与神圣、伟大美感, 相信巨石的神性。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 在非洲、亚洲的印度以及欧洲, 曾经由于原始宗教与巫术文化观念的刺激, 出现过一种“巨石建筑”。其实是上古欧洲巨石崇拜的一种大地文化方式, 通过巨石的建造, 尤其其中的列石、环石的建造, 体现了一种原始巫术观念, “企望对有害神灵起到一种拦截或推拒的巫术意义, 目的是要在天地间划出一个令人感到`安全'的空间区域”[4]。

3结构与造型

中国古典建筑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木结构取得了很高的水平, 优美精致, 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比较常见的是木架之一的叠梁式。其结构特点, 是立柱之上架梁, 横梁上再构筑短柱, 短柱之上再架以横梁, 一直到最上层的中央构以脊瓜柱, 用以承构脊檩, 构成一个层叠式的木构架。逻辑清晰, 结构严密, 用材较费, 却由于横梁跨度较大, 使得室内空间比较空敞。而横梁跨度较大, 势必在跨度与荷载之间形成矛盾, 因此, 一些开间较大的重要建筑木构架上, 承载出挑的斗拱是不能不用的。另一种木构架结构方式是穿斗式。这种结构方式以山面的密柱 (柱径较细) 落地及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为基本特点, 立柱之间用穿枋相构而不是架以横梁, 并由出挑的枋木来承接出檐。还有一种基本结构, 是土木混合结构, 它是土与木的结合与“对话”。

中国建筑的美, 可以表现在多方面, 但首先是结构的美。中国建筑的结构美, 主要表现为建筑个体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与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还表现在建筑个体与个体之间所构成的群体组合, 在这组合中, 体现出社会结构、伦理结构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还表现在建筑个体、群体与环境之间的文脉联系上。这种环境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在中国人的建筑文化意识里, 出于“天人合一”哲学意识的熏陶, 一向把建筑看作自然环境的有机构成, 也追求建筑与有关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比较而言, 西方建筑尤其欧洲建筑, 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 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大名鼎鼎的古希腊帕提侬神庙, 其立面、平面与剖面, 在地坪、立柱、山花, 在内外部空间之间, 都具有一定的、合宜的比例, 这种“数的结构”是非常美的。欧洲建筑一般都很注意建筑立面“塑造”而不是“结构”, 尽管这种“塑造”也是有关“结构”的, 然而欧洲建筑的“结构”, 是通过“塑造”来实现美的创造的, 或是说, 是雕塑感尤为强烈。建筑师们带着强烈的追崇雕塑美的创作冲动与情结来处理建筑的结构问题, 他们仔细推敲建筑物的外立面形象的雕塑感, 建筑的空间造型、体量、尺度以及立面上的各种比例、虚实、明暗、凹凸与起伏, 是注目的中心。以营造手段, 千方百计表现建筑尤其是建筑个体的体积感, 重量与力度感。雕塑感是欧洲古典建筑巨大的美感, 是一种顽强的美感。由此也便不难理解, 为什么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罗威的《建筑十书》总是谈论建筑的“雕塑”问题, 而中国建筑的两大“文法课本”即《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要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地叙说建筑的各种结构与模数问题。

参考文献

[1]希拉里.弗伦奇.建筑[M].刘松涛,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9.

[2]梁思成.梁思成文集 (三)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239.

[3]王振复.中国建筑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319.

[4]曹利华.建筑美学[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1:58.

欺骗的表象 第5篇

所谓的网络安全, 主要指其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等特征。而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网络使用中一个必须重视和解决的课题。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也是多种类的:如因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造成的威胁。还有就是人为地恶意入侵攻击系统弱点造成的威胁。这其中尤以人为地恶意入侵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危害最严重也最恶劣。随着我们国家网络和计算计技术的普及, 国家和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都开始依赖网络这个特殊的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安全问题尤其值得深思。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因网络攻击和恶意入侵可能导致的种种严重后果。

2. 网络欺骗技术的内涵

网络欺骗技术也可以称之为“诱敌深入”技术, 它主要是让入侵者相信所攻击的系统是有价值的, 并且有可利用的弱点和缺陷。然后把入侵者引向那些错误的资源。网络欺骗技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入侵他人系统的恶意行为, 它能够迷惑入侵者, 让入侵者在错误的资源或者是毫无价值的信息上浪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增加入侵者的入侵难度, 造成他们攻击方向的紊乱。最终让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修补自身系统存在的漏洞, 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3. 实施多重欺骗的网络防御技术的背景

3.1 网络防御技术的发展

一是攻击者网络欺骗的手段。攻击者网络欺骗的方式有很多, 近些年来网络欺骗带来的财产损失等安全问题层出不绝攻击者的网络欺骗主要是通过向用户发送已经伪装好的数据包来实现的。网络欺骗常用的手段有: (1) IP欺骗。它是通过篡改目标信任的网址即IP地址, 让用户在无防备的状态下进入该系统, 从而进行网络攻击。 (2) 网络会话劫持欺骗。攻击者通过冒充处于网络会话关系中的某一方, 欺骗另一方所进行的欺骗。

二是主动防御技术的发展。主动防御技术也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 (1) 反病毒软件。它在查杀病毒方面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并不能抵御一些网络黑客的入侵。 (2) 防火墙。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 具有“允许、拒绝、监测”信息的重要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有效监测黑客病毒, 遇到强大的木马病毒的攻击, 防火墙就会崩溃而无法抵御攻击。 (3) 入侵检测系统。它是对防火墙有益的补充, 能够帮助网络系统快速发现网络攻击的发生。但是它只能检测攻击, 不能起到阻止攻击的作用。 (4) 网络漏洞扫描系统。它的实时性不高, 扫描时会对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

网络防御技术虽然也几经尝试, 但是这些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抵御恶意入侵行为。

3.2 网络欺骗技术的发展

网络欺骗技术是在网络防御技术无法对抗黑客入侵的形势下产生的。恶意入侵者通过欺骗网络工作人员达到入侵目的, 那么相反, 网络安全人员也可以通过欺骗攻击者来实现维护网络安全的目的。目前, 被网络安全人员广泛使用的网络欺骗技术是蜜罐技术。

3.3 蜜罐技术和分布式蜜罐技术

蜜罐技术是最早被采用的一种网络欺骗技术, 它将一些对入侵者有吸引力的目标放在易被入侵者发现的地方, 等待入侵者上钩。当然为了让入侵者上钩, 会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在网络系统中安插一些错误或者是伪装过了的信息给入侵者设好圈套, 这样就会转移入侵者的注意力, 不让他们注意到入侵到的网络系统中的那些有价值的信息。

蜜罐系统可以大大减少所要分析的数据, 这样有助于网络安全人员快速准确地查明入侵者, 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其攻击。我们可以把蜜罐设置在与公司的Web或邮件服务器相邻的IP地址上, 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发现企业系统所受的攻击, 避免企业网络安全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外来的攻击重创。

但是由于蜜罐技术比较初级, 时间长了很容易被攻击者识别。一旦识别他们会停止对蜜罐所诱导的错误信息的攻击, 转而寻找系统的真正漏洞。为了适应这一情况, 网络安全人员开始采用更具欺骗性的高交互型蜜罐。高交互型蜜罐不易被发现, 因为它是利用真实的网络系统来实现欺骗。虽然高交互型蜜罐有安全措施, 但是因为其风险大、维护起来比较困难, 很少投入到防御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来。

蜜网技术是在蜜罐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与传统的蜜罐技术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是由多个蜜罐以及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系统行为记录、自动报警等系统组成, 使得网路安全人员可以控制和监视攻击者的所有入侵活动;另外蜜网技术还具有高交互型的优点, 它用真实的系统与入侵者进行交互, 更具欺骗性, 更能迷惑入侵者。

4. 实施多重欺骗的防御技术的内涵和优势

内涵:对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措施必须不断地改进, 因为入侵者会在长时间的被误导后采取更高科技的手段达到其入侵系统盗取信息的目的。我们的网络欺骗技术也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这样才能更好的欺骗入侵者, 更有效地误导他们。而在分布式欺骗空间中实施多重欺骗的网络主动防御技术的诞生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的。它通过仿真常用的网络服务程序以及伪造安全漏洞来诱骗入侵者, 利用内核级操作控制、文件系统镜像和信息欺骗, 构建基于Windows和Linux平台的欺骗性操作环境, 实现了对网络入侵全过程的欺骗、监视与控制。

在分布式空间实施多重防御技术的优势在于它突破了蜜罐技术的局限性, 可以进行多重欺骗而非单一的欺骗。这使得网络技术的欺骗性、交互性、和安全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5. 实施多重欺骗防御技术的具体表现

一是分布式欺骗空间

传统的分布式蜜罐技术对整个空间搜索的网络扫描无效, 且欺骗性低。而分布式欺骗空间技术就是通过增加搜索空间来加大入侵者的工作量, 最终达到保护网络安全大的目的。它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系统的多宿主能力, 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具有多重IP地址的主机, 而且保证每个IP地址的独立。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利用多个分布的空间对入侵者进行欺骗的目标。

分布式欺骗空间的实现意味着只用几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系统, 就可以实现覆盖整个地址空间的欺骗。这是因为多重的IP地址的迷惑, 使得入侵者不得不考虑并验证哪些服务器是真的, 而又有哪些是伪造的。而验证IP地址不但会耗去入侵者大量的时间, 还会耗费大量的入侵资源, 在他们长时间的入侵尝试中, 也极有可能被网络安全人员安装的扫描仪器发现。这样即达到了隐藏真正的服务器的目的, 又给网络安全人员重新设置安全欺骗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分布式欺骗空间还可以被反复地被利用, 如当入侵者的扫描器访问到网络系统的外部路由器并探测到一欺骗服务时, 我们可以将扫描器所有的网络流量重定向到欺骗上, 使得接下来的远程访问变成这个欺骗的继续。

分布式欺骗空间的利用要注意一个问题, 那就是保密。一旦利用分布式空间技术被入侵者窥探, 便会招致他们猛烈地攻击。导致其辨别出真正的服务器, 恶意入侵盗取重要的信息。

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提高, 使得安全防御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 一种网络欺骗技术不可能次次都成功抵御侵入者的攻击, 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欺骗质量。

在分布式欺骗空间内实施多重欺骗技术, 可以依靠网络流量仿真、网络动态配置、多重地址转换和组织信息欺骗等几种主要方法实现:

网络流量仿真技术, 它主要是为了不让网络入侵者通过分析真实的流量得到数据从而实施攻击。欺骗系统中的仿真流量可以采用重现方式复制真正的网络流量, 也可以伪造流量。

网络动态配置技术, 网络动态配置主要是由真实网络会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特性决定的。只有用动态配置让欺骗网络可以模拟正常的网络行为, 才可以让它像真实网络一样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才能迷惑入侵者, 如果不然会被入侵者发现, 就无法实现其防御功能。

地址的多次转换能有效地区别真实网络和欺骗网络, 可以增加欺骗网络的隐蔽性, 从而提高欺骗的真实性, 当然还可以尝试动态多重地址的转换。

创建组织信息欺骗, 这主要是要求在欺骗列表中要伪造信息, 否则欺骗就会被轻易地发现, 丧失其价值。而且创建组织信息可以增强欺骗质量, 让入侵者难以分辨真假。

6. 实施多重欺骗的网络防御技术的意义

6.1 利用分布式欺骗空间实施多重欺骗的网络防御技术是基于深度欺骗策略的网络欺骗系统模型, 它将欺骗与安全防护有效地结合起来, 以欺骗和控制为核心, 从而实现了主动安全防御。

6.2 它通过仿真技术的利用, 吸引攻击者继而欺骗攻击者, 能够实现对攻击行为的完全监控。既增强了网络系统的欺骗性, 又保护了网络系统的安全。

6.3 它突破了蜜罐技术的局限性, 使得欺骗性、交互性和安全性同时得到明显提高。较之蜜罐技术更容易迷惑入侵者, 也更容易实现对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

6.4 它建立了基于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的欺骗性操作环境, 加上镜像的文件系统和定制的欺骗信息, 实现了五个层次的深度欺骗与控制策略。不仅能在入侵者入侵的全过程内实施欺骗, 而且还可以使整个入侵过程都呈现于监控状态中。

7. 结语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社会时代, 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其最热点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网络防御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并最终保证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秘密客编著.黑客防御对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1

[2]孙雪梅编著.走近黑客.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4

欺骗的表象范文

欺骗的表象范文(精选5篇)欺骗的表象 第1篇作为一种独特的手段形式,色彩语言因为其重要的特征以及要素决定了其在当下创作中具有决定性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