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PPT课件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PPT课件范文(精选11篇)

PPT课件 第1篇

PowerPoint是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其制作的幻灯片多用于演讲、展示、培训、报告、讲座等场合的演示。PPT课件是演示又不是演示, 因为课件不仅仅是为了演示。用于课堂教学的PPT课件绝不是仅用来呈现教学信息的, 更不是实现“教材搬家”、“教案搬家”和“黑板搬家”的手段。关于课件的定义有多种, 普遍认同的概念是: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经过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 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 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定义中强调了教学活动结构和界面的设计, 可见课件重在“设计”两字, 课件设计应该是找寻和解决实现教学目标、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 本质上是为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提供解决方案。

PPT课件设计包含了信息呈现形式设计、素材设计和技术设计, 信息呈现设计是优质PPT课件的重要方面。多数人一想到设计, 便认为那是表面的东西、是形式, 而课件应该实用, 为教学服务。但是, 真正的设计远不止于此。约翰·戴多·鲁利在《创造之禅》一书中写道, “我们会从呈现中吸收营养, 就像我们从食物中吸收营养一样。”优秀的信息呈现设计能让人心情愉悦, 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更有创意, 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对学习、好奇心、创意思维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等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 课件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如何看待我们的解决方案和所要传递的信息。教师应该像设计师那样, 从终端用户的角度出发, 最有效地解决问题。优秀的设计能改变世界, 优秀的课件设计能改变教学。

●课件之美在于简约

在教室里, 大多数的课件这样重复出现着:剪贴画、闪动的GIF格式动画、杂乱的文字、模糊的图片、凌乱的布局……无法通过课件有效地传递信息, 或者是内容太过杂乱拥挤, 根本不能作为有质量的教学材料。页面上过多的内容无助于教学, 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要点, 过多的文字或图片会迫使学生不得不在众多的信息中找寻关键的内容, 导致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学生放弃这种找寻。

课件设计首要的是找到组织教学信息的方法, 组织教学信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简约。简单就是美, 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也是人类最普遍的审美观。通过简化幻灯片页面, 展示事物之美, 诠释有利信息, 用最清晰的方式传达出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 让学生以最容易的方式阅读和理解。

1. 信噪比最大化, 页面清晰简洁

信噪比是指幻灯片上相关内容与无关内容的比率, 信噪比越高, 页面越简洁。页面上过多的内容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理解困难。幻灯片上的内容力求清新明了,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削弱主题、干扰视觉的装饰图片、符号、标记和复杂背景等。举例来说, 一般情况下表格的边框要细, 而且颜色要淡, 或者干脆去掉表格的边框;去除文本框和形状的边框;除非实在必要, 一般建议去除行前的项目符号。

图1为原幻灯片, 图2为修改后的幻灯片。将图1、图2对比可以看出, 修改后的幻灯片去除了占据近1/3页面的背景, 删去了人物和文字下方的修饰性图片, 调整了行间距, 人物图片也更加清晰, 文字色彩更加简单。由于减去了一些干扰信息, 页面显得简洁美观, 主题突出。

2. 内容最小化, 信息精简科学

文字是呈现教学信息的主体元素, 它不仅是教师传递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PPT课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书本搬家、文字堆砌, 上课变成了读PPT;还存在着文本口语化、语句啰嗦等问题。幻灯片页面上的文字内容过多, 会让人感觉到窒息,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从而阻碍信息的接收。学习的过程也是对信息接受、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信息的呈现方式会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认真钻研、理清思路、概括提炼, 简明、清晰、有条理地用PPT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一目了然。笔者建议, 一张幻灯片上呈现一个教学环节或一个概念、一个观点、一个问题、一组相关题目;问题要简明扼要, 指令要清晰准确;教学内容提纲挈领, 旨在强调重点、要点,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结论要高度概括,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少用整段的阐述, 剔除干扰核心内容的语句和词语, 传递最关键的信息, 繁琐的陈述往往会迷惑思想、扼杀理解。教师要善于提炼关键词句, 以关键词引起学生清晰而有力的注意。

3. 信息图表化, 形象呈现知识关系

知识内在关系呈现形式单一、模糊是PPT课件存在的又一个主要问题。大多数教师在呈现知识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即使是充分考虑了也不能以合理的视觉形式有效呈现, 大多以横向或纵向排列关键词句的方式来组织信息, 运用箭头、大括号或者不同文字颜色来体现知识间的并列、递进、对比、循环、包含等多种关系。采用可视化信息或者说信息图表化 (通常说法就是图解) 把知识关系通过各种视觉符号和文字相组合, 以简洁、科学的视觉形式完成知识内在关系的传达, 易化对于各种关系的知觉推理, 能使教学信息更清晰简洁, 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更加形象突出, 易于学生识记、分析和理解。

PowerPoint具有的SmartArt图形是一种信息和观点的视觉表示形式, 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轻松、有效地传达信息。SmartArt图形具有并列、递进、对比、包含、循环、分类等多种布局模型, 可以帮助教师轻松绘制维恩图、组织结构图等。SmartArt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是可将已有的列表立即转换为图形。

同样的内容使用SmartArt图形后显得更为简洁美观, 知识要点间的关系清晰, 制作的时间也节省不少, 图3为原幻灯片, 图4为使用了SmartArt图形后的幻灯片。

教师在使用SmartArt图形呈现视觉形式时要考虑几点:一是要表现什么样的知识关系, 根据不同的知识关系选择合适的图形布局;二是由于文字量和形状个数能影响SmartArt的最佳外观, 因此要精简文字, 如果文字较多, 会分散图形的视觉吸引力, 使这种图形难以直观有效地传达信息;三是根据背景和风格在“设计”功能区快速选择合适的颜色模型, 也可以在“格式”功能区选择形状样式, 利用形状填充、形状边框、形状效果调整图形形状。虽然在PowerPoint中很容易将列表转换为图形, 但不应因此而转换每个列表, 滥用SmartArt图形, 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困惑, 从而失去其功效。

要设计出一个优秀的视觉作品, 依靠Power Point现成的SmartArt图形模板是远远不够的, 使用不当也很容易走入歧途。教师可以从Smart Art图形的设计中汲取灵感, 运用“形状”中的线条、基本图形和标注工具画出富有创意的视觉图形。一些研究PPT的论坛和资源网站中可以下载现成的PPT模板, 其中有很丰富的图示模型, 稍作选择和修改就可使用。

4. 背景简单化, 突出演示信息

背景往往是教师设计课件前首要考虑的东西, 好像课件如果没有背景就不成其为课件一样。合适的背景固然能渲染教学氛围, 为课件增色不少, 但事实上大部分课件正是因为背景使用不当导致无法做到页面简洁清晰、统一、和谐, 严重干扰学生阅读, 于无形中影响了教学效果。背景的选择应以页面纯净、文字突出为首要原则。

英语语法课件ppt课件 第2篇

现在计算机的大批量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上课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下面是英语语法课件ppt课件,可直接下载。

  英语语法课件ppt课件

 

零基础学英语:语法入门之基本句型

基本句型

英语句子看上去纷繁庞杂,但仔细观察不外乎五个基本句式。这五个基本句式可以演变出多种复杂的英语句子。换言之,绝大多数英语句子都是由这五个基本句式生成的。这五个基本句式如下:

(说明:S=主语,V=谓语,P=表语,O=宾语,o=间接宾语,C=宾语补足语)

Ⅰ. 主语+动词(SV)

在此句式中,v是不及物动词,又叫自动词(vi.)。例如:

Everybody laughed.

大家都笑了。

Ⅱ. 主语+动词+表语 (SVP)

在此句式中,v是系动词(link v.),常见的系动词有:look, seem, appear, sound, feel, taste, smell, grow, get, fall ill/asleep, stand/sit still, become, turn等。例如:

The story sounds interesting.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趣。

Ⅲ. 主语+动词+宾语 (SVO)

在此句式中,v是及物动词(vt.),因此有宾语。例如:

I love apples.

我喜欢苹果。

Ⅳ. 主语+动词+宾语+宾语(SVoO)

在此句式中,v是带有双宾语的及物动词。常见的须带双宾语的.动词有give, ask, bring, offer, send, pay, lend, show, tell, buy, get等。例如:

I gave him my address.

我告诉他我的地址。

Ⅴ. 主语+动词+宾语+补语(SVOC)

在此句式中,v是有宾语补足语的及物动词。常带宾语补足语的词有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名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例如:

I found the box empty.

简析初中数学的PPT课件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件设计 认知负荷

一、认知负荷理论的概念

认知负荷理论是在八十年代由澳大利亚的一群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主要将认知负荷划分为三类:外在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及内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学习资料的难易度等自身性质,与学习资料要素之间的交互复杂程度也有很大关联。课件设计的水平对于内在负荷的作用并不明显。外在认知负荷与学习资料的呈现方式与结构有关,大多是由于完善的教学设计所导致的。而通过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导向及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外在认知负荷。而关联认知负荷主要指学习者在图式的自动化与构建过程当中希望投入的认知资源总数,其主要将大量的、复杂无须的信息,组建成简单有序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加强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并有效降低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

二、基于负荷理论的课件设计措施

认知负荷理论中认为,合理的信息展现方式除了能够有效降低内在与外在认知负荷,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性及注意力,增加关联负荷。而内在与外在认知负荷的降低与关联负荷的增加,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正面的良好影响。

(一)几何概念图文的结合呈现

就认知负荷的相邻体现准则及通道准则来看,图片与文字的同时展现,有助于削减学生心力的消耗,进而降低内在与外在的认知负荷。所以,对“图形与空间”等涉及图形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采取图像结合文本的展示方式。例如,对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堂课的课件进行设计时,教师应当明确这堂课所讲的是内错角、同位角及同旁内角的定义,对这三种角的具体定义,新课标不会对学生提出背诵的要求,但需要学生能够与具体图形结合对定义进行描述,并能对这三种角进行准确的分辨。学生在对复杂图形进行认知时,总是会难以排除干扰,将相关的图形抽象出来,所以教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将这些角与文字或数字进行结合展现,如图,同位角为∠1和∠5等。这样的图文结合展示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加强空间概念,增强形象思维,也能够降低语义理解的困难,更能有效地增强关联认知负荷,减少内外部认知负荷。具体课件举例如图1。

(二)目标分解方式

就认知负荷理论来看,内在认知负荷主要是在学习资料的本质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一般来说是很难降低的,但教师可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方式来对认知负荷进行调整,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目标。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这堂课的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到,这堂课的难度随着方程式形态复杂程度的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新出现的去分母及去括号等步骤很容易产生难以理解的情况。所以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应当采取目标分解的方式,首先将方程分解的完整过程以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脑中对方程的分解有一个大概的掌握,之后要针对这一课时新加入的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把教学目标分解为去括号的方式与去分母的方式两种,让学生进行单独的理解与掌握,使理解过程变得更加简单。课件的幻灯片举例如图2、图3。

(三)重点标记方式

学生进行标记的学习资料,要比未做标记的学习资料有更好的效果。所以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使用字体、颜色、下划线等较为突出的标记,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组织与选择,这样能让学生对重点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节课中,学生需要对三种角进行辨别,而进行辨别的关键点是要分清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哪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间又形成了什么角,学生面对复杂的多条线段,不易分清是怎样的结构,而教师如果用颜色对两条被截线与一条截线进行标注,学生便能更加明确的了解。

三、结语

PPT课件 第4篇

1 常见问题

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的PPT课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缺少美感的课件比比皆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1)文字密布型。此类课件几乎是教案的翻版,文字密布,没有重点,没有主次。

(2)五颜六色型。此类课件背景花里胡哨,文字五颜六色,看起来五彩缤纷,实则毫无美感可言。

(3)目不暇接型。此类课件大量使用动画特效,文字图片漫天飞舞,让人顾此失彼。

(4)杂乱无章型。此类课件中的项目随意堆砌,毫无规律,混乱不堪,让人不知从何看起。

(5)滥用模板型。此类课件的模板选择随意,内容与形式严重不协调。

2 美化原则

2.1 简洁

PPT课件内容设计制作就是要一切从简,即“能用图,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教学要点,要提炼关键字,不要把所要讲解的面容全部展示显示出来。课件不是文字的搬家,不能代替课本。课件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它也不能取代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除了内容上的简洁,还要有“留白”之美,留白直接地说就是留下一片空白。留白真的是难以言说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留白更接近于一种意境留白既要彰显意境美,又要画面不失重,即是说,画面整体的重心要稳。

2.2 统一

PPT课件的界面风格的统一,统一风格带给人的舒心感受。统一性的体现:页面主要元素的统一、配色风格统一、字体的统一、版面的统一、细节的统一。

2.3 整齐

布局排版的整齐。格式塔原理认为:对元素的某些边缘对齐,能够给人在视觉上的统一和谐的印象。整齐的课件层次感强、条理清晰更易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整齐需做到:边界的对齐、模块的对齐、等距分布等。

2.4 清晰

课件主要是视觉的艺术,不清晰的图片和太小的文字就不要出现在课件中,影响课件的视觉效果和课件的质量。课件必须使用高分辨率的图片,应用图片风格样式切忌使用模糊样式。课件的文字大小应在28号左右为宜,这样基本能保证坐在后面的同学能看清楚课件的文字。使用背景色块的文字,与背景色一定要反差大,确保能清楚看到文字。一般应用于教学课件,建议应用白色底,黑色字,这样打到投影仪上学生才能看得清楚课件内容。

2.5 对比

运用对比原则的幻灯片学生易于理解和记性。课件设计时对过编制图表、配色、字号大小方面设置达到对比效果,从而加深记性。

2.6 就近

PPT课件就近原则对同类内容进行分组,同时留下间距,给学生的视觉以秩序和合理的休憩。课件中可以借助线条、加行距离、色块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视线,把相关的内容聚集在一起,其他同类区分出来。

3 操作技巧

3.1 模板与主题的使用

PPT模板是指Powerpoint所用的模板,一套好的PPT模板可以让一篇PPT文稿的形象迅速提升,大大增加可观赏性。同时PPT模板可以让PPT思路更清晰、逻辑更严谨,更方便处理图表、文字、图片等内容。模板可以在网上下载跟主题相关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母版编辑DIY的个性化模板。通过DIY设计的模板,更符合课件的主题内容。

3.2 母版的使用

母版中包含可出现在每一张幻灯片上的显示元素,如:文本占位符、图片、动作按钮等。编辑母版,视图→母版视图→幻灯片母版,可编辑母版的标题和内容的字体、字号、占位符的布局、背景的样式、整个风格的配色等,保持课件协调统一。应用母版避免逐个调整的麻烦,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通过编辑母版,如图片的添加,占位符位置的改变,让页面更有个性化。

3.3 文字排版

文字排版小技巧:字体及大小统一和整齐、简洁。一页PPT中不超过7个概念;不要超过10-12行;只用一层缩进小标题;一个PPT使用不超过3种字体;大、小标题及文本字体尽量保持一致;使用网络线、参考线辅助对齐。文字排版要点:字少时的排版:错落有致、突出重点;字多时的排版:合理布局、规整匀称;无论字少、字多,尽可能:图表化处理。

3.4 图文排版

图文排版要点:单图排版,小图点缀、中图排列美、大图冲击力;双图排版,并列或对称;多图排版:讲究布局排列之美。

3.5 配色技巧

搭配色彩方法:PPT课件制作遵循3色原则“不要超过3种色系”,除黑白灰之外,其他彩色不能超过三种颜色;舒服、浑然天成;不突兀、不刺眼、不山寨等重视视觉感受;封面、封底、母版、内标题、强调色、图表色等统一整体风格色;绿色健康、红色喜庆、蓝色科技等符合颜色的象征意义。

3.6 动画效果

PPT课件动画效果应遵循4个原则:1)少而精;2)不能太花哨;3)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与逻辑或讲课思路一致。文字、图片动画运用原则:动画种类不要太多;一般选用细微柔和型切换动画(如淡出、飞入、擦除、缩放等);需要特殊强调的才用动作幅度较大的动画效果(如弹跳、陀螺旋、脉冲等);切换过程中尽量不用音效(会分散注意力)。幻灯片切换动画原则:过渡自然,切换方式统一;忌花哨或动作幅度过大的切换方式;切换过程中尽量不用音效(会分散注意力)。

4 总结

PPT课件美化密技真言:尽量用1种字体,最好不要超过3种;PPT的灵魂“逻辑!”;3色原则:“不要超过3种色系”;6字解码:“大化小,小化图”----提纲时,用逻辑树尽量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小问题用图表现;12字真言:“能用图,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PPT课件的美化处理是课件制作后期处理的重要环节,美观的课件有利于吸引学生眼球,增加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美的课件还为教师制作微视频、MOOCS课程等翻转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浅议PPT课件与数学课堂教学 第5篇

一、PPT课件的制作和利用,应遵循必要性、实用性和启发创新性三大原则

PPT课件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教学手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在制作和利用PPT课件时,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1)必要性原则

PPT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为了需要而用的,而不是单为课堂教学而点缀,更不是公开课上的昙花一现,而是要发挥PPT课件的优势,去做传统教学器具或手段不能做或做得不完善的工作。

(2)实用性原则

在教学中不要提倡每堂课都使用PPT课件,力求在运用时选择经典的适合用PPT课件辅助教学的教材内容如立体几何初步认识、函数概念引入、圆锥曲线概念的引入等,这些内容可以通过PPT课件模拟演示来突破学生思维的瓶颈。当然,在PPT课件的制作上,力求简捷、方便、实用,在界面设计上力求简捷、明快,在课件演示的操控上力求进退自如。

(3)启发创新性原则

如果首次花费大量时间制作PPT课件,以后便可以“一劳永逸”。这样,只能加深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不能培养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PPT课件在设计和制作上都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围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进行,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更新。

二、运用PPT课件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多,讲解时屏幕翻滚较快,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会毫无印象或过目不留,更谈不上思考、辨析和推敲过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又从何体现呢?

数学的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教师如何设计问题、选择问题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成为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和把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例如: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与几何画板交互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PPT课件,学生通过情景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地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又如: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相当多的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呈现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呈现添加线条过程,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从而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利用PPT课件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在常规教学中,运用PPT课件对改善数学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PPT课件教学应强调注意其辅助性,不管多媒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譬如,在上《空间两条直线》这节课时,为了说明正方体中A′B和AC′的位置关系(如右下图),我用PPT课件对正方体作了旋转的动画,从另一侧面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结果虽然直观,一目了然,但从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点看显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本人认为应让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加以适当的提示得出结论后,再作动画会更好些,这样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同步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运用好这种辅助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教师在运用PPT课件教学过程中,过分夸大其功用,从引入新课到内容讲解甚至练习,始终开机亮幕。没有应变、没有板书,按部就班,教师几乎不动用教材,学生基本未接触课本,一切都跟着屏幕转,似乎由传统的“人灌”变成了现代的“机灌”。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这是违背课堂教学规律的,而且完全违背了PPT课件教学的初衷。所以,利用PPT课件应遵循因“材”(内容)施教的原则(即如前所说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原则),该用则用,切忌“黑板搬家”。

当然,今天我们提倡多媒体PPT课件教学,也并非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要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要不断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素养,熟练掌握其他几种应用软件如超级解霸、Photoshop、Authorware、几何画板、Flash、PowerPoint等,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同时,应该利用好互联网上的广泛资源,在平时注意搜集一些和课件制作有关的声音或图片等资源,力争制作更多更好的PPT课件来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实验中学)

PPT教学课件制作策略 第6篇

一、整体规划, 主辅分明

一堂课是否精彩, 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教师设计教学, 首先要关注是学生和教学内容, 然后才是根据教学的需要, 根据教学情境的实际需要, 灵活地设计使用PPT, 利用PPT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设计时, 教师应整体设计自己的讲授, 注意充分发挥PPT在讲演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利用PPT来组织思路, 引导讲授线索, 突出讲解重点, 保障知识传授的有序进行。

二、简洁即美

p o w e r p o i n t的英文原意是“重点”、“电源插座”, 而作为软件名称的Power Point它的功能也是强调突出重点。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重点、要点的突出, 内容精炼, 切不可大量罗列教学内容要坚持每一张幻灯片只突出一个主题。有的课件可能使用了多种制作工具, 还有的网络课件, 既有静态图片, 又有动画图片, 表达的意思雷同, 色调对比强烈, 导致学生无意注意太多, 严重冲淡了主题, 反而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换位思考

教师在设计时应注意换位思考, 从学生角度设计制作, 让幻灯片帮助学生倾听、感受或接受您传达的信息。设计幻灯片时, 一定要照顾到后排和左右两边的同学是否能够清晰的看到PPT的内容。幻灯片应该留有大量的空白空间, 或实体周围的空间。不要用妨碍理解的标识或其它不必要的图形或文本框来填充这些空白区域。幻灯片上的混乱越少, 它提供的视觉信息就越直观。

四、层次有序, 逻辑清晰

课件要有清晰、简明的逻辑主线, 可以采用“递进”或“并列”两类逻辑关系来组织内容。整套幻灯片的格式应该一致包括颜色、背景等。教师可以为PPT每页制作不同层次的“标题”, 包括字体逐层变小、逐层缩进, 但最好不要超过3层纵深, 这样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讲话论点的层次性。同级的字体、大小和颜色一致, 让学生一目了然整个PPT的逻辑关系。

五、可视化思维与表达

一幅好图胜过一千句话。最优秀的幻灯片可能根本没有文字。设计PPT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整个讲演稿的可视化设计, 从主线分层讲述最后总结, 恰当地设计和安排可视化思维和表达的结构。将讲演的思想要点, 采用可视化的图形表达, 将主要的文字段落抽象归纳出关键词, 并将关键词标注成可视化图形。

参考文献

[1]汪成斌.浅谈powerpoint在制作课件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 (4) .

工科类PPT课件开发探究 第7篇

一、工科课程教学及课件开发的特征分析

工科类课程设置一般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前者主要包括数理化、外语及计算机等, 以便为工科专业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专业课程则是学生需掌握的本专业知识与技能, 这些是学生日后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工作的重要知识与能力储备, 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在工科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工程背景的经验要求、多媒体课件的介入及质量有密切关系。2而专业课程的内容庞杂、涉及相关专业知识很广、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等特点, 课程内容多为描述事物的客观性质、揭示事物运行原理、运行程式、涉及具体计算方法等。例如, 工科课程教学中会有大量的公式推导, 工程运行过程展示。

相对应而言, 工作类课件的具体要求有: (1) 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展示:除了常见的文字、静止图片以外,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将课程内容多元化表征, 以实现视听觉多维度刺激, 达到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 (2) 直观性:工科类课程内容涉及事物运行客观规律与原理、工程运行程式等等, 由于专业的不同, 宏观如地球物理类学科, 微观如生物化学类, 还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锅炉运行等等, 因而使用课件将教学内容直观化, 以显示一般肉眼无法直接到的事实与现象, 仿真与模拟某些过程与细节, 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理解。

二、已有工科类PPT课件分析

由于PPT主要用于电子幻灯片的制作与演示, 在现在的学校教学中, 教师主要用PPT来展示大量教学信息内容、资源类型则以文字、静止图片为主, 因而, PPT课件常用于“以教为主”或“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中, 即以教师为课程教学主体, PPT课件常用于辅助教师讲授课程内容信息, PPT并不适用于学生自主练习、个别化训练等场合。PPT课件制作的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演示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上述关于工科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表明, 现有的较多的PPT课件并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 以文字、静止图片为主的信息展示方式过于单调, 造成使用了PPT, 还是“人灌加机灌”的尴尬境地, PPT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工科类PPT课件制作策略

1. 善于使用已有的资源

网络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使得网络教育资源丰富,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或备课时, 应善于搜索并使用已有的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遵循“共建共享”理念, 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是自己在进行课件开发制作时重要的参考与借鉴资源, 实行“拿来主义”, 适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 可有效辅助课堂教学, 制作精良的网络教学资源都可以选择下载并应用到自己的PPT课件中。PPT支持多种格式的资源, 如图片、视频、音频;其外, PPT还具备控件功能以支持更多资源, 如常见的使用控件即可以实现PPT中播放FLASH动画, 不同的版本方法有所不同:其中Powerpoint2003版可以通过点击“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 选择“shockwave flash object”即可实现FLASH动画的播放;而Powerpoint2010则要通过“文件-选项-自定义功能区-点开“开发工具” (就可以看到控件) -选择“开发工具”-确定-返回-功能区增加了了“开发工具”选项卡”。这样就可以实现在PPT中播放FLASH动画。类似的, PPT是可以实现多种格式资源的调用与播放。

2. 善于运用PPT的动画

其实, PPT包括众多的动画功能, 可以通过精力设计与巧妙制作来实现精彩的动画效果。有制作PPT动画时, 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激活动画的时机设置, 把握动画运行的时机;习惯使用“动作路径”设置动画路径, 丰富动画运行的方式与路径;动画播放的顺序是由“自定义动画列表”来设定, 安排动画对象运行的先后顺序。现有的众多的PP课件中并没有真正制作并发挥动画效果, 其实, 精心设计并想办法用动画来实现的PPT并不亚于用专业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等制作出来的二维动画作品。

3. 制作者创意的重要性

“技术应用以人为本”, PPT的制作也是如此, 制作者首先要明白自己想要怎么样的课件, 就工科专业而言,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理解公式推导、工程运行过程等等, 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将课程内容直观化、视觉化。有了明显的想法、创意与目标后, 就是用软件、技术如何去实现它的操作性工作了, 而往往好的想法、创意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在2007年修改了“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对1998版的指标将行了大幅度调整, 将1998年版中原来第一条“技术操作与概念”移为最后一个指标。取而代之的是首次提出“创新与变革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 并将其列为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首条指标。尽管是面向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对于一线教师在进行教育技术实践时, 如制作PPT课件时, 如何“创新与变革”, 在已经掌握了的PPT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自己如何将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用PPT来帮助自己解决什么关键问题, 有哪些这样的问题, 怎么样解决, 用PPT如何去表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摘要:PPT也是工科类课件使用率较高的设计与制作工具软件之一。但PPT课件的开发资源类型多局限于文本、图片上, 也可以通过PPT的多媒体、控件功能实现更多类型资源的调用;善于设计与运用动画功能, 以丰富PPT课件的动画效果;最后, 制作者的想法、创意占首要因素。

关键词:工科类课件,PPT,资源,动画,创意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你不懂我的心[J].远程教育杂志, 2008 (5) .

图文并茂:PPT课件的优化策略 第8篇

图文并茂突出主题

课件第一页也称为主页, 一般来说, 主页是展示课程主题的, 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 主页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激发观众的兴趣。很多教师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不重视主页的设计, 随便找一个模板或者干脆用白色背景, 在页面上输入课程名称、主讲人的一些信息。实际上, 这样的设计是有欠缺的, 未能呈现给观众更多的信息以便让观众产生兴趣和联想。俗话说得好:一图胜千言。在设计主页时, 我们可以找到或设计一张与主题相关的图片, 图片和文字一起就能呈现给观众更多的信息, 观众的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图1中和图2中, 两种设计的文字内容是一样的, 主要包括讲座名称、主讲人和时间信息。图1使用的是空白背景, 图2用了一张与主题有关的图片:有的人在烈日底下拿着扇子, 有的人头上放着一块湿毛巾, 有的人带着遮阳帽, 远处还有一群人在阴凉处乘凉, 其所表达的信息与“高温极端天气”非常贴切, 这样的展示效果要更好一些。

再如图3和图4, 两种设计的文字内容也是一样的。图3用的是PPT自带的模板, 这样的设计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 这个模板背景和主题“詹天佑”之间缺少联系, 未能让观众产生联想, 激发观众兴趣, 表现效果一般。图4的背景使用了图片, 当然这个图片不是现成的, 只要用Photoshop稍作加工就可以实现。这个图片背景中有铁路的形象, 还有詹天佑的头像, 与“詹天佑”这个主题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再配合文字, 立体化地呈现了大量信息, 引发观众想象。不管怎样, 观众已经被这样的设计吸引了。

图文并茂促进学习

我们之所以强调课件要做到图文并茂, 一个主要原因在于, 图文并茂不仅能让课件变得美观,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学习。文字符号是比较抽象的, 有时学生很难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图片具有形象性, 能够直观、生动地表达教学内容, 方便学生记忆、学习。另外, 受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影响, 现代的学生已不习惯单纯的文字表达方式了, 他们更喜欢阅读图片、多媒体, 所以图文并茂更符合现代学生的阅读习惯, 是他们易于接受的阅读方式。当然, 我们在使用图片时也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最终让学生获得抽象的概念。

图5和图6幻灯片上的文字内容是一样的, 如果使用图5的设计方式, 学生看过之后没有多少感觉, 抽象的文字描述看过后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图6采用的是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像是一本书;“亲和力、活泼、形象好”用一个笑脸表示;善于调动现场气氛莫过于詹姆斯了;而喜羊羊的“个性、个人魅力”是有目共睹的;“丰富的培训经验”对应一副眼镜; “热爱培训事业”当然要用红心来表示了。学生看过后可能不记得具体的文字内容, 但是他能记住图形符号: 书本、笑脸、詹姆斯、喜羊羊、眼镜、心, 然后通过转换再将它们与“知识储备、亲和力、调动现场气氛、个人魅力、培训经验和热爱培训事业”对应起来, 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图文并茂简化界面

在PPT幻灯片设计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恐怕就是满屏的文字了, 我们称这样的课件为电子书。有些教师在做课件的时候, 把讲解的内容一句不漏地放在课件中, 讲解时照本宣科。对教师来说, 讲课变得轻松了, 但对学生而言, 听着教师照本宣科地念一节课是难以忍受的。PPT中的文字应该是简短的、标题式的、提纲挈领的和富有启发性的, 它往往就是一句话或者是几个字, 而不是长篇大论。如果一页幻灯片只有几个字, 那么我们如何设计才能让幻灯片不显得空旷呢?我们可以将文字图片化, 这样能够使得幻灯片中的文字尽量简洁, 而且还能优化幻灯片的视觉效果, 使它看上去非常漂亮。

图7是一段关于学校发展历史的文字描述, 页面中文字较多, 观众可能无法快速把握要点, 很难记住这一段历史。PPT设计者应该能够在这一段文字描述中找到要点, 并将抽象的文字图片化。因为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学校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发展顺序, 用一个阶梯状的形象来展示, 观众看过后就能明白这段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了, 如图8所示。

图文并茂优化布局

幻灯片的布局决定画面是否美观, 同时也影响到信息的有效传递。幻灯片的不同布局, 能给观众带来轻松与紧张、清晰与困惑、有趣与无聊等不同的感受。合理的布局会让课件看起来井井有条, 而单纯的文字很难进行有效的布局, 需要使用图片帮助构成合理布局。一般来说, 图文并茂是优化幻灯片布局的有效方式。布局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一般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笔者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发现, PPT中“幻灯片版式”是普通教师进行幻灯片布局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这里面的版式实际上也告诉了设计者怎样进行幻灯片的布局, 而且这些布局会让课件变得非常不错, 如图9所示。

图10是根据“幻灯片版式”提供的样式进行幻灯片布局的一个例子, 上方显示标题, 左侧显示文字, 右侧显示图片。这样的设计让整张幻灯片显得很有条理, 观众看起来比较轻松, 也能很快把握设计者表达的含义。

PPT课件动手做理解教材更深刻 第9篇

一、动手做课件能深入理解“吃透”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亲自动手制作课件, 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理解“吃透”教材的过程。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组织得高效有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而动手制作课件又是备课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备课时需要深入钻研教材, 准确了解学情, 精心把握教材的每一个细节, 科学地搜集并使用有关的素材和资料, 对其进行反复思索, 细心编制各种教学程序, 把教学内容编制成让学生乐于学习、利于理解的课件, 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为目的, 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标。

1.以实现师生双向互动为出发点

PPT课件辅助教学能促进师生双向互动。教师在自制课件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 弄清学生的学习思路, 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 以达到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在制作《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时, 可以将圆与圆的相离、外切、内切、内含四种位置关系编制成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沿直径一条直线所展开的动态变化过程, 并通过交互按钮的控制, 让学生对一时不能理解的内容, 在交互演示中得到启发和理解, 弥补了在黑板上板书或采用挂图对静态画面进行讲解的不足, 从而使师生在教学互动中实现共同成长。

2.以有效展现细节内容为切入点

制作PPT课件还能对教材中一些隐蔽的、过快的、容易忽视的现象进行分解、放大, 让学生能观察到平时无法看到的细节, 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 制作好有效展现这些细节内容的课件, 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平移》时, 课前可制作快录慢放展示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位置及数量关系的课件, 让学生反复观察、反复感知平移及其性质, 并学会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 促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

3.以模拟演示抽象内容为突破点

在数学教学中有关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等内容很抽象, 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花费再多的口舌, 学生也只能从理论层面上掌握学习内容, 很难对所学内容获得感性认识, 但如果使用PPT课件就可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例如《圆中角的相互关系》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 如果让学生想象、讨论与理解, 那么只能局限于语言的描述。如果在课前制作出直观、形象、生动的模拟演示—动画PPT课件, 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 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感知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 就能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 加深学生对圆中角相互关系的理解, 也为学习以后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 自制的PPT课件也可用于其他学科领域, 比如语文教学中制作描述美丽景物的课件, 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历史教学中制作再现历史人物及典故的课件, 会给学生以博古通今的感悟;生物教学中制作植物光合作用的模拟演示课件, 会给学生以智慧的启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的实验和无条件完成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自制模拟演示性的PPT课件来实现其他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目的。

在自己动手做课件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认真理解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查阅详实的参考资料, 将课件制作过程变成教师再学习教材、再学习课程标准、扩展延伸对教材深入理解的过程。

二、动手做课件能提升备课质效, 完成“有声有色”教案

传统备课模式不利于将声、光、色等电教化手段应用到教学中, 在备课效应上难以突破听视觉形象, 而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 教师如果能够亲自动手做PPT课件, 就能有效促使认真编写文字教案的同时, 再附上完善的“有声有色”课件教案, 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耳目一新, 并且易于理解感知新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能长期坚持这种备课方式, 并积极参与自制课件的评比和竞赛活动, 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个人自制课件的水平和质量, 而且备课和上课的效果上会有显著地提升。

1.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基础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促进学生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选取典型材料, 制成课件,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备课时, 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月食”这一自然现象, 制成PPT课件, 在课件中通过背景、颜色、声音、图形等设置结合动态画面展现“月食”形成变化过程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再放映已制作好的课件, 再现“月食”整个过程中呈现的几何图形。这样,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让学生迅速充分地利用多种感官,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来, 自主地发挥学生的观察想象力,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为学生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2.以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为准绳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中介, 也是课件制作和教学过程中教学编码、传输、接受和反馈的对象。因此,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是优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之一, 也是课件制作的重要支撑。不仅要体现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 还要体现知识结构的简洁性, 既要吃透教材, 又要将教材读薄, 在此基础上, 明确教学内容目标, 围绕这个教学中心, 对PPT课件进行优化选择, 让复杂而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在PPT课件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 既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 又能让复杂而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活灵活现,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加快了教学进度。例如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需要画的图形、涉及的公式和板书内容很多, 备课时如果将这些内容在PPT中创建图画, 输入文字、符号、公式, 制好后对动画效果、放映方式等进行设置, 按教程进行放映, 就比按传统方式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板书、讲解优越得多, 既优化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 又省时且加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有权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PPT课件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 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和丰富的交互界面, 能进行人机对话, 利用这种交互特性, 对教材内容进行动态组织与处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例如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教学, 教师课前从前置知识复习, 到精选例题讲解, 再到巩固练习作业, 每一教学环节设置成具有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图文并茂的, 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模块式课件, 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 并进入相应层次的学习, 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 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而让学生能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教师在动手做课件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认真把握教材内容, 以教材为蓝本, 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 从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出发去进行设计编程, 对其框架结构、流程顺序、脚本编写等要准确把握, 精心筛选, 使媒体之间、媒体内容之间达到最优组合, 使课件演示与教师讲解有机结合, 最终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优化课堂。

三、动手做课件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由多媒体软件公司或网上提供的PPT课件, 或不够完整, 或与教师个人的文字教案不匹配而使用率不高, 效果不佳, 因此, 即使是网上的优秀课件, 也要亲自动手修改整合,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 硬要自己使用别人现成的课件, 照搬别人的思路、方法, 就一定会失去自己的特色, 失去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只有把要传播的知识, 转化为个人意识, 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 选用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教学方式, 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而且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去动手做课件, 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思索、再提炼的过程, 是将文字教案和“有声有色”课件紧密结合的过程, 是实现自己的教学构想的过程。同时, 教师亲自动手做课件, 还能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基础, 结合教学内容, 制作时“心中有数”, 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不会出现卡壳等现象, 影响教学进程。

PPT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PPT课件;运用标注;运用文本框;运用补色;运用链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20-01

PPT课件因简单易学,制作费时少,操作方便,具有生动形象,教学效果好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下面,我以新课标四年级下册19课《歌唱二小放牛郎》为例,谈谈PPT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标注”,使理解化难为易

在PPT课件“绘图工具栏”的“自选图形”里,有“标注”图形可供选择。我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二小”从插入视频关于二小故事动画化片。当课件出示时,学生都争着举手回答,轻而易举的明白了这篇课文的意思,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了二小就是小英雄。在这一环节中,我把 “标注”做成“进入”和“退出”两种动画,出示时达到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意思的教学目的,再用退出动画让“标注”从下方消失,显示原幻灯片内容。

二、运用“文本框”,巧妙归纳主要内容

“文本框”在PPT课件中运用较多,“文本框”中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中,为了训练学生知道每段的主要内容,课件先出示:放牛的人是谁(),他没有放牛去了哪儿(),二小听了敌人的话吗(),二小把敌人带到那里(),敌人怎么杀死二小的(),他是为了谁而牺牲的(),牺牲十几岁( )。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根据题目回答问题,并且在学生回答后,点击鼠标,课件括号里就会出示预设的答案:放牛的人是谁(王二小),他没有放牛去了哪儿(给敌人带路去了),二小听了敌人的话吗(听了敌人的话),二小把敌人带到那里(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怎么杀死二小的(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他是为了谁而牺牲的(为了八路军和老百姓的安全而牺牲的),牺牲时几岁(十三岁)。

这些预设答案之所以能在老师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括号时里,是因为采用了:插入文本框→编辑文字→拖到相应括号→设置动画效果。在课件的帮助下,学生巧妙归纳出《歌唱二小放牛郎》主要内容,

三、运用“补色”,增加阅读教学的“品味”

PPT课件中的补色,能使预设的重点词语在品读过程中,显示出与其它内容不一样的颜色。《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自然段中,既有表现问题的,又有体现主要人物,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将这些词语凸现出来,变化成与其他内容不一样的颜色。我在制件课件的过程中,先将这些词在课件中的位置空出来,插入“文本框→编辑文字→自定义动画→补色→效果选项→触发器设置”,采用这种方法,我将所有词语做成“补色“效果。在教学中,学生说从自己的读书声中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时,进一步追问是从哪些词语看到每段的重点意思。

四、插入图文,有助于阅读教学中动情诵读,增加“读味”

PPT课件可以很方便插入有助于教学的图片,在图片的旁边编辑相应的段落,使整个幻灯片图文并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二小不熟悉。我在幻灯片的一边插入了二小的图片,另一边出示这段内容。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了解了王二小,头脑中有了王二小的样子。再引导学生 “大声读、小声读、有节奏地读”,把全文读成一首歌。是那么的有趣,迷人,耳边好像响起了枪声。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更有助于学生动情诵读,增加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五、恰当运用幻灯片的切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利用PPT课件中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可以使文本内容略去一部分,用来训练学生的背诵。《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语句优美,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有一环节就是训练学生的背诵。让学生看着完整的内容,采用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后,幻灯片切换到下一张,略去了其中一些词语,幻灯片内容变化成:牛儿还在(),()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贪玩玩耍(),那放牛的孩子是()。采用幻灯片的切换,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六、运用“超链接”,便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PPT课件中的“超链接”可以实现文本与画面、文本与视频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实现同一课件中任意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超链接”,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语时,先放映词语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意思链接成一个新的页面,学完词语意思后再用链接的方法回到词语页面。还在只引导学生学了“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和“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上”这两段,对于其他段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将“自主学习提示”做成一张幻灯片,再将全文的各处景物以图片形式做成一张幻灯片,在每张图片上,都“超链接”了相应段落的内容。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学生汇报勾画的句子后,老师就用鼠标点对应的景物的图片,学生说的内容就出现在大屏幕上。

让所有视频在PPT课件中顺利播放 第11篇

暴风影音以其使用简单、解码功能强大而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用户最多的“万能播放器”。

点击PPT菜单栏上“幻灯片放映”, 在下拉菜单中有“动作设置”命令, 我们就通过这个命令将暴风影音与PPT进行整合, 实现视频的插入与播放。

一、操作步骤

(1) 从暴风影音官网下载最新版暴风影音2009安装程序, 再安装到计算机中, 并将暴风影音设为默认播放器。若之前已安装可跳过此步。

(2) 运行PowerPoint程序, 打开需要插入视频文件的幻灯片。

(3) 将幻灯片上的一个对象 (如图形或文本等) 设置为动作按钮, 将其选中, 再用左键依次点击“幻灯片放映”和“动作设置”, 或用右键点击设置的动作按钮, 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点击“动作设置”命令, 弹出“动作设置”对话框。

(4) 激活动作按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击鼠标, 另一种是鼠标移过。通常采用单击鼠标的方式。所以, 在“动作设置”对话框中选择“单击鼠标”选项卡, 再选中“运行程序”选项, 如图1所示, 在其下方输入框内输入所要播放的视频文件名和地址。或者点击“浏览”, 打开“选择一个要运行的程序”对话框, 在最低端的“文件类型”列表框中选择“所有文件”, 找到需要的视频文件, 点击确定后可自动键入。如果视频文件与PPT文件保存在同一目录, 则只要输入文件名 (含后缀) 即可。如果未将暴风影音设为默认播放器, 则需要找到安装暴风影音程序的地址, 默认的安装地址是“C:Program FilesStormII”, 然后在“运行程序”下方输入框内输入暴风影音的执行文件名及其地址, 在地址后空一格, 再输入所要播放的视频文件名和地址, 例如“C:Program FilesStormIIStorm.exe F:视频人造卫星.rmvb”。注意文件名和地址都要完整。

(5) 将PPT的宏安全性设置为“低”, 在播放幻灯片时单击设置的按钮就可以播放视频了。

二、优点与缺点

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播放几乎所有格式的视频, 包括目前各个视频网站流行的FLV视频格式;二是不会弹出警告对话框和警告声音, 不影响课件的连贯性;三是可以对视频进行播放、暂停、停止的控制;四是可以对播放画面的大小进行调整。

由于暴风影音本身的缺点, 使得这种方法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在暴风影音播放窗口的顶部和底部均有广告链接, 在暂停播放时还会自动弹出广告, 如果计算机连接在网上, 暴风盒子和暴风资讯会自动弹出, 不小心点到其广告链接还会弹出广告网页, 跟课堂教学内容很不协调, 干扰了学生的注意,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另一缺点是, 视频播放后就独立于PPT的播放, 有一种与PPT分离而并非一个整体的感觉。

三、改进措施

对暴风影音进行一些优化设置, 可以解决暴风盒子和暴风资讯弹出的问题。通过对暴风影音数据文件夹和安装文件夹中一些文件进行修改, 可以去除播放窗口顶部和底部的广告。

1. 优化暴风影音设置

打开暴风影音程序, 从主菜单中点击打开“高级选项”对话框, 点击左侧“综合设置”项中的“常规”, 去掉右侧“启动”下方的“启动播放时弹出‘暴风盒子’在线影视”选项前的勾选。再点击左侧“其它设置”下方的“资讯提示”, 将右侧“首选项”下方的“取消播放时赞助商推荐内容”选项勾选, 其他两个选项不勾选。然后确定即可。

2. 去除播放器窗口广告

暴风影音播放窗口的广告, 可以通过下列步骤去除。

(1) 打开文件夹“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ApplicationDataStorm”。需要注意的是, Application Data为隐藏文件夹。点击“我的电脑”窗口菜单栏上“工具”, 在下拉菜单中点击“文件夹选项”,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查看”选项卡, 在“高级设置”选项格内勾选“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去掉勾选的“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 使隐藏的文件夹和扩展名可见。

(2) 找到Storm文件夹中的md文件夹, 将此文件夹中的mat文件夹删除。

(3) 用记事本新建文本文档, 命名为mat保存, 通过重命名或属性对话框将其后缀名“.txt”删除, 并将属性设置为“只读”, 用以替代被删除的文件夹。

(4) 打开暴风影音的安装文件夹“C:Program FilesStormII”, 打开media文件夹。

(5) 找到video_style_list.xml文件, 用记事本打开, 清空文件里面的内容, 再保存文件, 关闭窗口。将该文件属性设置为“只读”。

(6) 找到stcon.ini文件, 用记事本打开该文件, 清空文件里面的内容, 保存文件, 关闭窗口。将该文件属性设置为“只读”。

3. 巧用快捷键

视频播放后与PPT相互独立, 既是缺点, 也是优点。由于播放器的操作是独立进行的, 所以, 可以对视频画面的大小、位置、声音大小等进行自由控制。在播放幻灯片时, 运用“Alt+Tab”快捷键在幻灯片和视频之间进行切换, 可以使同一视频配合多张幻灯片使用, 使课件的表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视频播放与幻灯片播放任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支配。

PPT课件范文

PPT课件范文(精选11篇)PPT课件 第1篇PowerPoint是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其制作的幻灯片多用于演讲、展示、培训、报告、讲座等场合的演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