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标准范文
评定标准范文(精选12篇)
评定标准 第1篇
《评定标准》在编制过程中, 不仅结合了我国水泥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和工艺特点, 还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水泥行业安全标准, 其中主要包括南非五星综合管理体系 (简称五星综合管理体系) 。五星综合管理体系自推行以来, 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在电力、机械制造、采掘、船舶与海洋等行业领域, 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厂房及设备损坏, 减少了职业病和其他损失, 为企业在风险因素控制上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为深入探讨《评定标准》的适用性与先进程度, 现将2者进行对比分析。
五星综合管理体系是由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所创建, 它不以单一行业作为评定对象, 而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用于鉴定所有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它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理念, 目标是实现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风险管理。简而言之, 五星综合管理体系提供的是一个有效的综合管理体系框架, 是一种达到安全标准化生产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 《评定标准》具有同五星综合管理体系相同的核心构建思想“风险管理”, 并且采用了相似的构建方法搭建出一个标准化评定体系, 以用来指导水泥企业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与生产。
体系核心
五星综合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引导、衡量和考核安全、健康和环保绩效提供的一个框架和程序, 而且该体系强调计划、组织、引导、控制和沟通等5大功能的履行和实现, 与PDCA循环模式一致。而《评定标准》同样旨在通过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来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并持续改进, 两者内涵一致。
评定方法
《评定标准》规定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级, 其中一级为最高。标准使用2个指标来评价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效果 (见表1) , 包括标准化得分以及考核年度的伤害和死亡人数。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 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
五星综合管理体系评定同样由2个指标组成 (见表2) :一个是成效评定, 通过对体系中的5个单元、72个元素进行逐个考察和评分, 并对整个系统做出最终得分;二是经验评定, 统计致残性事件频率 (缩写为DIFR) 。审核员根据5个单位、72个元素的内容要求对企业进行评分, 并计算企业的DIFR, 最后根据这2个指标对企业进行评星。
《评定标准》中的等级评定和五星综合管理体系的星级评定都采用了2种评定指标, 分别从定量和定性2个方面对企业做出评价, 且评定指标相似, 反映了《评定标准》评定方法的合理性。
评定程序
《评定标准》在评定程序上分为企业自评和现场考评2种形式, 评审采用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 并最终根据评审结果进行等级认证和发布公告。五星综合管理体系的审核分为企业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基准审核和评星审核。从操作层面来讲, 两者的评定程序也基本一致。
评定内容
《评定标准》分为13项考评类目、56项考评项目, 五星综合管理体系则包含5个单位、72个元素。这些元素是进行标准化打分/评星的主要依据, 也是两者的核心内容。《评定标准》的编制吸收了五星综合管理体系的主要思想精髓, 囊括了五星综合管理体系的关键工作要求和操作标准, 基于五星综合管理体系5大单元内容, 即“屋宇及内务管理, 机械、电气和个人安全防护, 火灾风险及其他紧急事态风险的管理、事故记录和调查、组织管理”, 按照我国水泥企业的生产实践及安全体系特点进行了内容丰富和结构调整。两者考核元素对照关系见表3。
《评定标准》是对五星综合管理体系良好的继承和发展。其中, 在确立安全生产目标、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设置安全投入、制定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实行教育培训、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都基本保持了五星综合管理体系的程序要素, 并细化了部分环节, 一致性较强。另外, 在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方面评定标准较之五星综合管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样使评定标准更加贴合水泥企业的生产实际, 增强了标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例如, 在关于生产设备设施的相关考核元素中, 五星综合管理体系只针对一般机械和电气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提出要求, 而《评定标准》则针对水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破碎设备、粉磨设备、烘干设备、回转窑、篦冷机、余热发电设备等具体设备设施给出了相关的管理细则, 极大地改善了一直以来在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没有相应安全标准的局面。从对比结果来看, 五星综合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要素在《评定标准》中均得到了体现。
工伤等级评定标准 第2篇
(17)双手全肌瘫肌力4级;
(18)单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20)单足全肌瘫肌力3级;
(21)轻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24)一指指间关节离断;
(25)一拇指指间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6)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27)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丧失;
8、八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61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八级工伤或职业病。
(28)单肢瘫或单手全肌瘫肌力4级;
(29)双手部分瘫肌力4级;
(30)双足全肌瘫肌力4级:
(31)单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
(32)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33)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无功能;
(34)一足拇趾缺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缺失;
(35)一足拇趾畸形,功能丧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畸形;
(36)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缺失;
(37)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38)因开放骨折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者;
(39)关节外伤或因伤手术后,残留创伤性关节炎,无积液;
9、九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43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九级工伤或职业病。
(24)一拇指末节部分1/2缺失;
(25)一手食指两节缺失;
(26)一拇指指关节功能不全;
(27)一足拇趾末节缺失;
(28)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缺失;
(29)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瘢痕畸形,功能不全;
(30)足庶骨或跗骨骨折影响足弓者;
10、十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种情况之一者,可以认定为十级工伤或职业病。
(25)外伤后受伤节段脊柱关节炎伴腰痛,年龄在50岁以下者;
(26)一手指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离断或功能丧失;
(27)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平方厘米以上);
(28)手背植皮面积>50平方厘米,并有明显瘢痕;
(29)一拇指指间关节部分功能不全;
(30)手掌、足掌植皮右积>30%者;
(31)除拇指外,余3~4指末节缺失;
(32)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节缺失;
(33)足背植皮,面积>100平方厘米;
浅谈测量系统评定标准及方法 第3篇
关键词:测量系统;标准;方法
中图分类号: AM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46-2
0 引言
检具、检测设备、测量系统:三者所表述含义相同,具体指装备在具有批量生产特征的企业生产现场,用于实时监测零部件制造质量的测量仪器;
工件:指机械加工中的加工对象;
标准件:指用于验收和日常精度稳定验证的测量设备附件,及检测过程中所用到的校准件、master件等。
1 验收标准及方法
对于功能型量规,如通止塞规/卡规,螺纹量规,触摸深度规等:
第一步:核对量规的长度尺寸及形位公差等,要求全部合格;第二步:用功能型量规对工件进行模拟测量做功能实验,要求达到使用要求,保证测量时不应与工件干涉等;
满足以上全部要求,功能型量规可视为验收通过。
对于计量型检测设备:
在做能力指数测试之前,应对指示器的分辨率进行判辨,具体要求如下:
当T>0.01mm时,RE≤1/20 T;
当T≤0.01mm时,RE≤1/10 T。
注:上式中“T”代表公差,“RE”代表分辨率。
2 重复性Cg 、准确性Cgk
2.1 步骤
评定Cg时:全部在工件上进行;
评定Cg时:将工件放置在检测设备上连续动态测量,连续20次,记录每一次的测得值;
评定Cgk时:
①将工件的被测部位用高一级测量仪器标定,在校准件上校零,连续动态测量工件,记录每一次数据,将工件的标定值带入计算Cgk;②评价Cgk时要求连续动态测量,连续20次,记录每一次的测得值。
2.2 注意事项
在开始每一次测量前,工件都需重新装夹、定位;手动检测器具的操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对检测设备重新装夹、定位。
2.3 计算公式
根据记录下的测量数据Xi,计算出平均值Xg和标准偏差Sg
然后按以下公式求出Cg
上式中,T为被测量的公差。
再依据验收开始前已获得的样件基准值Xm和xg计算出偏倚Bi
由此,就能按以下公式求出Cgk
2.4 评定
①对于新设备;
a当公差15?滋m时Cg≥2 ,Cgk≥1.67;
b当公差≤15?滋m且≥10m时Cg≥1.67,Cgk≥1.33;
c当公差<10?滋m时4Sg<1?滋m,2Sg+Bi<1m;
②对于日常周期检测、经大修或改造后的设备要求Cg≥1.33,Cgk≥1.33;
③当工件或标准件的被测部位Ra≥0.8时,Cg、Cgk比对偏差值评定可降一级;
④对没有校准件的测量设备,可用工件在高一级测量仪器(如三坐标)测出值后做为样件基准值,当工件或标准件的被测部位Ra≥0.8时,Cg、Cgk评定可降一级,最低为Cg≥1.33,Cgk≥1.33。
满足以上要求则认为Cg和Cgk通过,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 重复性及再现性R&R
3.1 步骤
选出被测工件个数i=5,随后按1-5进行编号,操作者k取2,每人对工件测试次数j取3,要求k·i·j=30;
第一位操作者按顺序对5个工件做第一次测量,并进行记录,然后,再按同样的顺序和完全相同的步骤、方式做第二次测量,记录测得值;
3.2 注意事项
后一次测量务必不能受前一次的影响,整个过程中不允许对检测设备作任何调整,其他操作者也按上述做法实施,从而获得了n组数据;
3.3 计算公式
根据每一位操作者对每一个工件的每一次测得值Xi、j、k,可以求得某一位操作者对5个工件中的某一件测量3次后的极差值Ri、k。全部极差的平
同样根据记录下的测得值,可以求得某一位操作者对5个工件中的一件测量3次后的平均值 和对全部5个工件的测量平均值k
计算多名(如:k=2)操作者测量平均值的极差Diff:
计算被评定的专用检测设备的重复性EV和再现性AV:
以上两式中的系数K1、K2与被测零件数量i、测试次数j和操作者人数k有关,可通过阅读相关系数表取得到,当i=5,k=2,j=3时,K1=0.5828,K2=0.7071,
T=USL-LSL
計算“R&R方法”的评价指标:
3.4 结果评定
①对于新设备验收。
a.当公差>15?滋m时,%R&R≤10%;
b.当公差≤15?滋m且≥10?滋m时,%R&R≤15%;
c.当公差<10?滋m时,%R&R≤20%;
②对于日常周期检测、经大修或改造后的设备要求%R&R≤20%;
③当工件的被测部位Ra≥1.6时,%R&R评定可降一级,最低%R&R≤20%;
满足以上要求则认为%R&R合格,准予通过,可进行下一步。
满足以上(重复性Cg、准确性Cgk、重复性及再线性%R&R)全部要求后,则认为该测量系统合格。
参 考 文 献
专业星级评定标准的创新与构建 第4篇
1专业星级评定的指导思想
根据“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方针,按照“错位设置、非均衡发展、星级管理、梯度成长”的专业动态调整思路,对专业实施星级管理,以此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成长,形成专业特色。
2专业星级指标设计的基本思路
专业星级评定的标准应该符合国家的专业评定标准,按照 “已经验收合格的国家级精品专业、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直接定级为五星级专业;已经验收合格的省级特色专业直接定级为四星级专业;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合格标准为三星级标准”,来设立指标参数。
根据专业的建设情况,依据评定结果,将专业划分为5个星级,做大做强五星级专业,优先发展四星级以上专业,适度发展三星级专业,限制发展二星级专业,淘汰一星级专业。
3专业星级指标体系设计基本原则
3.1促进专业发展原则
专业星级评定的目的是加强专业建设与管理,指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专业发展的实际,以“伸手可以摘桃子”为设计的原则,为专业建设提供思路和目标,使专业发展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注重形成专业特色。
3.2动态管理原则
由于专业的历史沉淀不同,专业建设的基础和特色差异较大,同时也需要去除“一劳永逸”的思想,专业星级评定必须实施动态管理,在一定的周期内进行考核。
3.3全面考核原则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专业动态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地进行考核,才能反映出专业建设的实际,注重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评价专业。
4专业星级评定标准的构建
专业星级评定的标准体系按照湖南省“关于印发职业教育 ‘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方案)的通知” (湘教发[2011]13号)进行构建。
4.1基础标准
(1)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学院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发展规划,建立适合专业发展的专业(或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根据需求变化、职业岗位(群)的变化,调整专业面向、丰富专业内涵,教学内容能适应最新前沿技术,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建立企业联络观测点,负责沟通企业和学校信息,使学院时刻处于技术的前沿。
(2)校企合作。专业依据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的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签订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关注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校企共同关心的问题,签订校企订单协议,切实加强校企联络,实施校企文化对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和企业共同签订校企合同,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考核和评价学生,实施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精密对接,加强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的管理,实施“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多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4)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设计课程体系,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体现教学改革思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突出“理实一体化”理念,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效果明显。
(5)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团队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一票否决,企业兼职教师来源宽阔,教学能力达标,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能完成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6)实习实践条件建设。在已有校内教学实习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考核教学设备的完好率和效果,重点考核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进行控制。
(7)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将课程教学引入空间考核。
(8)教学管理水平。从教学制度、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3个维度实施考核,重点考核专业课程是否对接学院的办学特色,是否对接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建立全方位的学院—系部—专业的三级教学评价制度。
(9)社会服务能力。从专业的社会声誉和贡献来设计指标, 重点考核专业比赛、专业抽查考试、在校生人数、专业社会认可度及服务社会的项目和内容等方面。
(10)质量与特色。指专业建设的成效和质量,形成了专业所具有的独特的成果,具有鲜明的社会效益。
4.2特色指标
特色指标主要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 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质量6个方面进行,相对于基础指标,应该具有专业的特色,重点考核专业建设的成果。
(1)专业建设。主要从工学结合程度、订单培养程度和实训基地的层次来设计指标,着重研究专业在历年的积累中,形成了具有与学校特色发展方向适应的校企合作成果。
(2)课程建设。从空间课程资源、精品共享资源库和教学内容3个方面来设计指标,考核专业在多年的专业课程的沉淀。
(3)师资队伍。考核专业负责人(带头人)和专业教学团队 (专兼职教师)两个方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的要求。
(4)教、科、文水平。对考核期内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和发表论文分级别进行考核 。
(5)社会服务。在技术开发、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应用3个维度设计指标进行考核,突出专业教学团队在考核期内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6)人才培养质量。将学生的质量列入考核内容,从技能比赛成绩、技能抽考水平和招生人数等方面进行设计。
4.3专业合格标准
专业评定从基础标准和特色标准分开评定,基础标准主要考核的是专业历年的沉淀,专业特色标准主要考核专业建设的特色成果 ,专业建设的基础不同、投入不同,肯定在专业基础指标中占有比较优势的地位,分数肯定较高,但是专业特色指标就不同了,必须在考核期内建设专业成果,和专业建设的基础没有多大的关系。传业星级评定标准见表1。
5专业星级评定标准预期与创新
从标准的设计来看,专业星级评定的结果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专业建设的现状,对专业星级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方向,能为专业发展找到差距,为专业的评审积累材料。
(1)专业的发展极不平衡,造成基础分数和特色分数相差较大,没有办法在两个指标中处于平等地位。比如说,某专业基础分数为85分,但是特色分数只有40分,专业处于二星级状态。 这表示该专业属于学校传统专业,专业沉淀厚实、专业基础较强,但是专业缺乏现代教学理念,专业建设的成果不突出,没有符合学院的专业建设的方向,属于一种改造专业;又比如说,某专业基础分数为60分,特色分数75分,这个专业也是二星级专业,但是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专业,该专业的基础不太厚实, 专业建设投入不够,但是专业发展的趋势较好,是学院的新型拳头专业,值得专业投入和发展。
(2)专业评定分数较低,都处于一星级专业的状态。该专业肯定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专业积累没有,二是专业建设没有特色。该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专业教学团队没有将精力充分地投入专业建设,学校也没有投入太大的专业建设经费,专业的存在,完全是专业的招生形势较好,师资力量不够,也不是学校的重重点点建建设设大大类类专专业业,,这这些些专专业业就就是是自自生生自自灭灭的的专专业业。。
(3)专业评定分数对称,都较高。这种专业一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师丰富、专业学生人数一般(也许会较少), 但是专业建设符合学院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学院一直以来重点发展的专业,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社会服务能力较好、 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学士学位评定标准 第5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一、凡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品行端正的我校本科毕业生都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二、授予学士学位的具体条件:
对完成教学计划课程学习,经审核准予毕业的本科毕业生,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同时达到下列要求的,授予学士学位。
(一)考试、考查课程及格,且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2.00以上(含2.00);
(二)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成绩达中等以上(含中等);
(三)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达中等以上(含中等);
或者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均达到优秀,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1.80以上(含1.80);
或者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均达到良好,或其中一项为优秀,另一项为中等,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1.90以上(含1.90);
或者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其中一项为及格,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2.50以上(含2.50);
或者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均为及格,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3.00以上(含3.00)。
(四)根据所学专业按相应要求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学校组织校内大学英语相应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学校相应要求。
(五)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通过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联合考试一级。
三、授予学士学位的具体程序:
(一)本人申请,填写《广西民族大学学士学位申请表》,交所在学院办公室。
(二)学院对申请者进行审核,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复审并经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同意,送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三)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对学院所送交的申请名单进行复核并经办公室主任签字同意,呈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讨论。
(四)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根据会议讨论结果作出批复。
(五)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学校学位委员会主席批复意见办理。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授予学士学位:
1、因各种原因未能毕业者;
2、因学习困难,申请并获准免修一门以上(含一门)课程者。
五、凡毕业日期起三个月内达到上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并提出补授学士学位的书面申请者,可受理补授学士学位,逾期不再受理补授学士学位申请。
六、本标准适用于广西民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学生,从2007届开始执行。
评定标准 第6篇
关键词:康复评定;课程标准;高职;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49-03
康复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康复评定知识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进步,医学模式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模式转变,人们对疾病、功能、残疾和健康等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患者要求人体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和恢复,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并重返社会。这种改变和需求对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急迫的要求,中医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应运而生。但中医药高职高专尚缺乏统一的《康复评定》课程标准。笔者以《康复评定》课程教学为基础,以主编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康复评定》为契机,整合全国部分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对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评定》课程标准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对于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指导任课教师规范教学过程、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中,首先要找准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据此进行课程定位,明确课程目标与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实施。
1.课程标准制定依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需求是课程标准制定的基础。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基层医疗单位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各类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康复治疗师职业面向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伤康复中心、康复专科医院、假肢矫形器公司、体育运动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机构、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特殊学校等卫生、残联、企业、民政、特教系统。这些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可归纳为:接诊患者,康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康复治疗,康复再评定,以及贯穿康复全过程的康复教育和指导。由此,对康复治疗师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为:①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及专业素质,能正确运用各种社交礼仪与人交往、进行简单英文交流,适应康复评定工作环境的需要;②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及临床常见功能、能力障碍或残障的评定方法;③掌握康复功能评定的基本技术,具备运用康复评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会对临床相关疾病功能障碍等进行评定操作;④具备根据康复医学理论应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各种康复技术的能力,等等。以此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符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任职要求。
2.课程定位
《康复评定》是研究患者功能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岗位分析决定《康复评定》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通过康复评定,明确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确定康复目标与治疗方案,通过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康复评定,可以进行疗效评定和预后判断。作为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康复评定是制定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是保障康复治疗安全的前提。《康复评定》已成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在历年的考试内容中都占有一定比重。所以,从事康复治疗的技术人员对本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在课程体系中,其前修课程是《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功能解剖学》、《生理学》、《康复医学导论》等,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提供医学基础知识理论。同时,掌握康复评定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疾病康复》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3.确定课程目标与任务
课程的目标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其任务根据目标制定。根据对课程定位分析,《康复评定》课程目标与任务为: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掌握康复评定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康复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康复实际临床工作中应用各种评定技术评定患者,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资料并得出符合障碍本质的结论,对临床相关疾病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定以及对残疾等级进行评定,为防治功能障碍提出依据;具备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择与组织是课程标准质量高低的关键。高职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设计要求基于工作过程。选择课程内容要以职业综合能力的细化分析为基础,以课程目标分析为依据。将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分析出其所需知识、技能要求,结合课程目标与任务,确定出课程内容。组织知识结构时应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重点,突出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职业教育特点,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知识的衔接与交融。
二、课程标准的框架构建与教学内容
《康复评定》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要求与项目设计、学生考核评价、课程标准实施要求等部分内容。在课程设置里阐明课程设置的依据、定位与思路;课程的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教学内容要求与项目设计包括课程教学单元、学习情境等;学生考核评价指明学习课程后的评鉴方法;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包含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
根据设计思路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确定《康复评定》课程主要涵盖康复评定认知,人体功能评定、残疾评定三大模块。在康复评定认知模块里,介绍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的对象与内容及评定方法与流程;要求掌握康复评定概念、评定原理与流程;熟悉康复评定的内容与方法。在人体功能评定模块里,教学内容主要为身体形态的测量、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步态评定、感觉评定、认知与知觉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等;要求掌握人体的正常姿势、四肢、躯干和截肢残端长度与周径的测量技术,掌握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主要关节肌肉的徒手肌力检查的方法,掌握平衡与协调功能检查与评估方法,掌握步态的分析技术与常见的感觉障碍的检查方法,掌握认知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检查与实施方法等。在残疾评定模块中,教学内容主要是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等残疾的评定,侧重于把握各类残疾的分级表现特点。依据课程目标,将这些内容细化为章节与知识点,与具体的学时结合,形成课程单元,从而为组织教学服务。例如:关节活动度评定部分,课程目标对能力的要求是:具有分析关
nlc202309010352
节活动度的影响因素的能力,能够运用量角器测定各关节活动范围并进行评定。课程对应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关节活动度基本概念、关节的解剖及运动类型、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等等。
2.学习情境设计
为了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创设学习情境被认为是必需的,创设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内容,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根据课程任务,确定《康复评定》课程包含人体形态评定、反射发育评定、徒手肌力评定、步态分析等16个学习情境项目,每个学习情境项目包括项目目标、学时、项目任务与教学内容、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学材料与工具、教学方法建议、考核与评价等。如徒手肌力评定学习情境卡,见表1。
三、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模式
不同课程观念由不同的课程模式体现。《康复评定》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将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也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还可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条件,进行产学结合,选用工学交替的模式组织教学,通过到附属医院康复科室及走进社区临岗见习、实习,开展工学交替。临床见习时,可采用“标准化”病人,既能让学生主动掌握相关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又能让学生多动手、反复操练,掌握评定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教学方法与手段
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可以选用问题引导、归纳小结、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演示、专题讲座、网络教学、现场教学、角色扮演、项目训练、以赛促学等方法。如:心脏运动负荷试验有多种形式,可以选取此典型教学内容,讨论试验的运动形式选择;或让学生分别扮演评定师和患者,模拟康复评定过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在患者身上进行现场角色互换操作,两人交替进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手段上,既要充分利用模具、挂图、示意图等传统教学手段,又要积极选用电视、录像、PPT、视频、电视化的图形、模拟实操的3D技术,等等。
3.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良好的师资是这种能力获得的基础。《康复评定》课程配备的主讲师资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教师、康复医师或治疗师资格证,具备坚实的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经历。同时应按专业教师数量1:1配置来自于康复治疗临床岗位上的兼职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验实训室与仪器设备条件应至少与国内行业目前状况一致,并保持同步更新,才能使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实践能力成为可能。据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需有理实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教学条件,达到每5名学生拥有一套可做实训的基本康复单元、共享一套基本实训设备,一个教学单元共同利用一座仿真康复中心,尽力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条件,满足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要求。
4.优化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主要手段,根据《康复评定》课程的特点,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过程评价,通过实践考核项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人体康复评定、残疾评定等知识的前后衔接、技能表现、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将素质内容纳入评价体系;通过完成小论题考察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的能力。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解深度和掌握情况。
四、结语
《康复评定》课程标准以康复治疗师的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用于指导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架构中,还需考虑加强与岗位一线合作,在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反馈中开发完善,从而制定出更适合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不确定度评定 第7篇
1.1 测量方法简述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按照GB/T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规定进行配制和标定。
1.2 已知信息
分析天平:BP190S型, 1级, 分度值0.1mg, 最大允许误差±0.5mg。
滴定管:标准容量50ml, 最小分度值0.1 ml的碱式滴定管, A级, 容量允许误差为±0.05 ml。
邻苯二甲酸氢钾:工作基准试剂, 纯度为99.95%100.05%。
氢氧化钾:分析纯。
酚酞指示剂:10g/L。
实验用水:去二氧化碳蒸馏水, 当天。
1.3 环境条件
温度26℃, 相对湿度68%RH。
1.4 配制及标定
1.4.1 配制
称取127g氢氧化钾, 溶于1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 摇匀, 注入聚乙烯容器中, 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量取上清液5.4ml, 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000ml, 摇匀。
1.4.2 标定
称取0.75g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 加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 加2滴酚酞指示液 (10g/L) , 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并保持30s。同时做空白试验。
1.5 两人, 每人四平行测定数据见表1
2 数学模型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c (KOH) ], 数值以摩尔每升 (mol/L) 表示:
式中:
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 单位为克 (g)
V1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的数值, 单位为毫升 (ml)
V2空白试验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的数值, 单位为毫升 (ml)
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 单位为克每摩尔 (g/mol)
3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c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
a.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A类相对不确定度分量u Arel
b.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1rel
c.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纯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2rel
d.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3rel
e.氢氧化钾体积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4rel
f.氢氧化钾浓度的数值修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5rel
4 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4.1 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A类相对不确定度分量u A
用贝塞尔法计算两人八平行测定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A类相对不确定度:
试验的标准偏差:
试验结果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4.2 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1rel
标定时使用分析天平采用减量法称得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每个质量数值由两次称量值相减而得, 因此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1rel
式中:a为电子天平的最大允许误差±0.5mg
4.3 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纯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2rel
4.4 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3rel
式中:u (M1) 邻苯二甲酸氢钾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g/mol)
u (M2) 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的数值的修约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g/mol)
M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的数值, M=204.22 (g/mol)
qi邻苯二甲酸氢钾分子中某元素Ai的个数
u (Ai) 邻苯二甲酸氢钾分子中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g/mol)
a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数值修约误差区间的半宽, a=0.00033
从IUPAC的原子量表中查得邻苯二甲酸氢钾 (C8H5O4K) 中的各元素的原子量和不确定度值 (按均匀分布) 见表2
4.5 氢氧化钾体积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4rel
氢氧化钾体积的数值的不确定度的来源有:
a.滴定管自身的不确定度u (v1)
b.滴定管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u (v2)
c.温度校正引入的不确定度u (v3)
d.温度补正值修约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v4)
e.被标定溶液体积校正值修约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v5)
4.5.1 滴定管体积校准引入的不确定度u (v1)
4.5.2 滴定管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u (v2)
4.5.3 温度误差补正值引入的不确定度u (v3)
式中:a标准溶液溶度误差补正值区间的半宽, ml/L
4.5.4 温度补正值修约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v4)
式中:a标准溶液体积温度补正值修约误差区间的半宽, ml/L
4.5.5 被标定溶液体积校正值修约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v5)
4.5.6 氢氧化钾体积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4rel
4.6 氢氧化钾浓度的数值修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5rel
计算结果要求保留4位有效数字, 两人八平行取5位有效数字, 修约误差的半宽
5 合成相对不确定度uc ()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浓度平均值的合成相对不确定度uc () 为:
6 扩展不确定度U ()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 () 为:
置信概率P=95%, 按均匀分布, k=2。
7 结果和报告
8 讨论
8.1 在引起氢氧化钾标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诸多因素中, 氢氧化钾体积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对标定结果影响最大, 其中, 又以滴定管自身的不确定度和滴定管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为重中之重。所以, 操作人员在滴定管读数时尤为关键。温度校正引入的不确定度、温度补正值修约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和被标定溶液体积校正值修约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在氢氧化钾体积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中的贡献不大, 因此可忽略不计。
8.2 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标定结果影响也很大。称取的质量数值越大 (标准溶液的浓度越高) , 此分量值对结果的影响越小。另一方法, 称量可选用十万分之一的天平, 或更加精细的天平。
8.3 再次, 是工作基准物质的纯度。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购买纯度高的标准物质。
8.4 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A类相对不确定度分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和氢氧化钾浓度的数值修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结果的影响较小, 可忽略不计。
参考文献
[1]倪育才.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第4版) .
[2]郝玉林.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应用实例.
[3]倪晓丽.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4]李慎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百问.
强夯碎石墩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研究 第8篇
1强夯碎石墩的加固机理
强夯碎石墩属于强夯置换法的一种,结合了强夯法和碎石桩的特点,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
夯锤自由落下,在夯击能的作用下于软土中形成夯坑,向夯坑中填筑碎石,将碎石夯入土体,如此反复填料、夯击直到碎石达到持力层,在软土中形成柱状碎石墩,碎石墩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碎石墩和持力层起到骨架作用,承担土体承受的大部分荷载;同时碎石墩起到排水通道的作用,使周围软土中的空隙水压力消散,软土中的水通过碎石墩排出,促使周围软土固结,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土体固结造成对碎石墩的周边约束不断增强,从而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3]。
2强夯碎石墩的施工工艺
强夯碎石墩在处理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时,首先在软土路基上铺设碎石垫层,方便起重机行走和材料运输,要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措施和安全文明施工,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测量放样。根据提供的控制点加密控制网,放样道路的中桩和边桩,做好原地面复测工作。2)清除表土。清除路基范围内表层的杂草、灌木、农作物,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排干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做好施工便道,供施工时车辆出入和材料运输。3)碎石材料进场。在施工前必须做好碎石材料的准备工作,计算碎石用量,检测碎石的含泥量,进场材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场。4)强夯设备选择。强夯设备选择履带式起重机,起重机带有自动脱钩装置,起重能力应为锤重的2倍以上,夯锤选用钢锤,夯锤质量为10 t。5)放样桩位。在施工现场准确放样桩位的中心位置,用木桩做好标记,并做好保护工作。6)设置防震沟和排水沟。如果施工场地周边附近有建筑物,因夯击工程中冲击能力很大,需要设置防震沟,沟宽0.7 m左右,深1 m左右,并做好场地排水工作,开挖排水边沟,利于场地排水。
2.2 施工流程
强夯碎石墩的施工流程如下:1)清理平整场地,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强夯设备就位。3)控制夯锤的离地距离。4)打开自动脱钩装置,使夯锤自由下落,在强大的夯击能的作用下,在土地中形成墩状夯坑。5)在夯坑内填筑碎石,夯锤继续夯击,使碎石下沉形成碎石墩。6)碎石墩底部达到设计标高后,夯锤停止夯击。7)夯击设备移位至下一个桩位,重复2)~6)步骤,遵循“从内到外”的施工顺序完成碎石墩的施工。8)进行碎石墩的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平整场地铺装垫层,开始路基填筑。
2.3 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
1)路基表土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清除后的表土运至场外,然后再铺设厚50 cm碎石垫层,施工前要求对碎石进行含泥量检测,要求含泥量不超过5%,碎石抗压强度不小于40 MPa,压碎值不大于30%。2)在施工前,必须通过试夯来检测夯击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偏差控制在设计值的±5%以内。3)强夯过程中注意检测墩体的直径、长度、垂直度和墩位偏差,把偏差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4)在向夯坑内加筑碎石后,要保证碎石面尽量平整,保证碎石与夯锤的接触面均匀受力。5)强夯碎石成墩后,要将局部破坏或隆起的地面整平,并填平碎石垫层,然后用压路机充分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3%。6)处理后进行路基填筑,路基填筑速度不应过快,严格按照沉降情况进行堆载施工,防止加荷速率过快发生路基失稳现象。7)在强夯施工前,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做好相关安全防范措施。
3强夯碎石墩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编制
结合实践经验,笔者编制了强夯碎石墩的质量检验评分标准。1)基本要求:碎石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墩体位置、直径和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注意墩体的强夯密实效果和施工顺序。2)实测项目:强夯碎石墩实测项目见表1。3)外观鉴定:墩间土有隆起时超过20 cm,每处减1分~2分。
4结语
在编制出了强夯碎石墩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后,可以把强夯碎石墩作为分项工程进行质量检验评定,改变了以前质量检验评定时无标准可依甚至不评定的情况,期望对强夯碎石墩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供同行参考借鉴。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讨论了强夯碎石墩的加固机理及施工工艺,并给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编制了强夯碎石墩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改变了以前无标准可依的情况,对强夯碎石墩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强夯碎石墩,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黄志福,冯守中.强夯碎石墩处治公路软基的技术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53(5):18-21.
[2]张彦学.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9):133-135.
评定标准 第9篇
调查的内容:按照规范的要求应该对路面、路基、桥梁构造物和沿线设施进行全面的调查,结构强度为抽样评定指标,单独计算和评定,评定范围根据路面大众修养护需求、路基的地质条件自行确定。
式中:wPQI=0.70, wSCI=0.08, wBCI=0.12, wTCI=0.10
1 检测设备的配备
根据检测项目规范推荐了几款检测设备。
1.1 Cics路面综合检测车
检测设备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CiCS,如图1所示)”。CiCS系统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养护管理研究中心研制开发,是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它能够在正常车流速度下,一次性完成路面损坏状况、路面平整度和前方图像等多项技术指标的检测工作。
Cics成像清晰,分辨率高,对于裂缝类病害能够清晰的辨别,但是对于变形类病害拥包、车辙、沉陷等不能识别,该设备价格昂贵以及后续裂缝分析较为复杂此等设备适合省级养护管理中心配备。对于市级或县级公路管理部门每季度路面破损经常性检查还应该采取人工步行检查方法。
1.2 路面平整度调查
路面平整度调查市面上的检测仪器很多,常用检测仪器分为反应类和断面类,具体可参见表1:
目前用于道路养护大规模检测多使用连续式平整度仪。《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20-2007) 规定,各种道路平整度检测设备必须定期标定,每年至少标定一次,标定的相关系数应大于0.95。
对于没有条件购买大型检测设备的农村道路调查里程比较短的可以采用三米直尺,与国际平整度指数换算关系为:
上式中,X为三米直尺的测量值。
1.3 路面车辙检测设备
为了快速、安全和准确地获取路面车辙信息,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曾推出过多种路面车辙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见表2)。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它们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人工检测设备和自动化检测设备。
1.4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建议采用横向力摩擦系数SFC (Side-w ayForce Coe fficie nt)作为检测指标,并通过SFC计算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
横向力系数检测车(RiCS)为高效自动化检测装备,能够对路面进行长距离连续测试,测速最高可达80km/h,系统对横向力系数数据进行高密度(5m、10m和20m间距)采集,检测结果可以直接导入路面管理系统(CPMS)数据库。上述特点使RiCS适应干线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不封闭交通快速检测的要求,作为路面行驶安全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检测设备,已被许多公路管理部门纳入检测标准体系。
2 评定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评定宜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功能,这里着重给大家介绍Cpms免费路况评定系统。
Cpm s路况评定系统:
交通部发布《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同时发布了Cpms路况评定系统,供全国公路管理部门免费下载,下载的网址为www.cpms com.cn,下面简单介绍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评定流程:
1)系统代码,在“工具”菜单中应设置政区编码和管养单位编码,政区编码为该地区行政编码(国家统一规定)例如江苏省为320000,南京市为320100,共6位数字,管养单位代码共8位,前6位是行政编号后两位是顺序编号,例如32010001为南京市一公路管理部门。
2)制定线路信息和区间信息生成数据库。在“基本信息”菜单中选中“路线信息”,需要输入线路的起讫点桩号和名称等要素如下图:
路线信息录入完毕后,需要对线路进行区间的划分,划分的原则有当行政地域、路面形式、路面宽度、技术等级、交通量发生变化时需要划分。在“基本信息”菜单中选中“评价单元”选项,每个区间长度不宜大于50km。
3)检测数据的录入。为了录入方便,建议用户在检测前先在系统中导出空表,在空表中录入数据录完后就可以批量的导入到数据库中,系统将自动计算出各指标值。根据业主的需要生成规范要求的各种报表。
4)等级评定。可以生成A-7、A-8表格以及上报交通部线路汇总表。
摘要:2007年11月28日交通部发布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J H20-2007) , 新颁布的规范为加强养护管理工作, 科学评定公路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 促进公路技术状况检测和评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公路,评定,检测仪器,Cpms
参考文献
[1]JTJ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阿克苏市绿地管理规范及评定标准 第10篇
1.1 草坪种植技术规范
(1) 种植地的土壤若含有建筑废土及其他有害成份, 或为盐碱土、粘土、沙土等, 均应采用客土栽植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术措施后再栽植植物。
(2) 绿地内草坪种植前应施足基肥, 翻耕25~30cm, 搂平耙细, 去除杂物, 平整后再进行种植。
(3) 草坪应选择优良种籽, 播种前作好土壤处理, 每平方米播草种18~22克。播种时应先浇水浸地, 保持土壤湿润, 稍干后将表层土耙平, 撒播, 均匀覆土0.3~0.5cm, 后轻压, 然后喷水, 浸透土层8~10cm, 后喷水不得间断, 亦可用草覆盖保持湿度, 至发芽时拆除。
(4) 铺栽草坪用的草块杂草每平方米不得超过5株, 草块土层厚度为3~5cm。
(5) 正确使用灌溉系统, 保护好喷头、阀门等灌溉设施, 按照操作规定控制草坪浇水时间, 早晚浇水, 保持土壤湿度, 避开中午高温时期。
(6) 保证草坪整齐, 第一年草坪种植后要求草坪茂密平整, 苗齐苗全, 无秃裸现象, 草坪长势旺盛, 草叶叶色正常, 无杂草、病虫害及干旱现象, 草坪整洁, 无垃圾杂物。
(7) 草坪地面平坦, 整齐, 地面坑洼积水面积不得大于0.5m2, 及时清除杂草, 每平方米草坪内杂草不得超过5株, 并且按节令 (季节) 及时割草, 保证草坪留茬高度在3~5cm, 平坦整齐。
(8) 第二年、第三年草坪均要求保持以上状况, 不得有枯死、秃裸现象发生。
1.2 评定标准: (35分)
2 花卉管理规范
2.1 花卉种植技术规范
(1) 花坛种植地的土壤应保证良好, 在种植前应施足基肥, 翻耕25~30cm, 搂平耙细, 去除杂物, 平整后再进行种植。
(2) 花坛 (花带、花境等) 花卉的种植, 应按设计图定点放线, 准确划出位置及轮廓线后按设计图种植。
(3) 花坛种植图案的轮廓应用卵石或砖块铺设, 保证花卉与草坪分隔。
(4) 花卉用苗应选择一、二年生花卉, 株高应为10~40cm, 冠径应为15~35cm, 分枝不少于3~4个, 叶簇健壮, 色泽明亮。宿根花卉根必须完整, 无腐烂变质。观叶植物, 叶色应鲜艳, 叶族丰满。
(5) 花卉栽植应随起随种, 盆育花苗应保持盆土不散, 起苗后种植前, 应注意保鲜, 花苗不得萎蔫, 花卉种植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6) 花卉种植的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独立花坛, 应由中心向外的顺序种植;坡式花坛, 应由上向下种植, 高矮不同品种的花卉混植时, 应按先矮后高的顺序种植;宿根花卉与一二年生花卉混植时, 应先种植宿根花卉, 后种植一二年花卉。模纹花坛, 应先种植图案的轮廓线, 后种植内部填充部分;大型花坛应分区、分块种植。
(7) 种植花苗的株行距, 按植株高低、分蘖多少, 冠丛大小决定, 以成苗后不露出地面为宜, 并保持花卉顶端平齐。
(8) 花卉种植后, 应及时浇水、除草, 并应保持植株整洁和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9) 确保花卉生长良好, 色彩鲜艳, 草花成活率必须达到95%, 无枯枝枯叶, 败花败蕾现象。
2.2 评定标准:
(30分)
3 乔灌木管理规范
3.1 乔灌木种植技术规范
(1) 种植地的土壤必须保证良好, 定植时, 必须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种植土层厚度, 灌木需45~60cm土层厚度, 乔木需90~150cm的土层厚度。 (指栽土所需要的好土厚度) 。
(2) 种植材料应根系发达, 生长茁壮, 无病虫害, 规格及形态符合设计要求。
(3) 苗木种植时, 挖种植穴槽的大小, 应根据树苗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 穴、槽必须垂直下挖, 上口下底相等, 一般常绿树种植穴深度为80cm, 直径100cm, 大苗深度为120cm, 直径180cm, 落叶乔木种植树坑深度为70cm, 直径80cm, 大苗深度为90cm, 直径110cm, 花灌木种类种植穴一般深度为70cm, 直径90cm。
(4) 种栽的树木应保持直立, 不得倾斜, 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 必须拆除不易腐烂的包装物, 种植时, 根系必须舒展, 填土应分层踏实。
(5) 苗木种植后, 对于大苗移植, 夏季需搭棚、遮荫、树冠喷雾、树干保温, 冬季应防风防寒。
(6) 新植乔灌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 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水, 但栽新苗不得浇水少于三遍, 正常管理时间, 保持土面不干, 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 致使树木倾斜时, 应及时扶正、培土。
(7) 加强乔灌木的管理, 保证乔灌木生长良好, 及时补植、移植, 要保持树木整齐, 无缺株断垅现象, 乔木成活率要求在85%以上, 花灌木、常绿树成活率要求在90%以上。
(8) 要求乔灌木长势强, 常绿树发出新枝, 落叶树长旺枝, 无枯枝叶、病虫害及干旱萎蔫现象, 树根周围需开挖树盘, 乔木树盘直径1米, 花灌木树盘直径0.8米, 树盘内不得有草。
(9) 树木要及时修剪、整枝。落叶乔木每年修剪一次, 修剪时, 应保持原有树形。常绿树不宜修剪, 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杂乱枝。枝条茂密的花灌木, 可根据实际要求, 适当疏枝和修剪成形式多样的造形, 树枝上不得有杂草缠绕。
(10) 按节令适时适量浇水, 无干旱湿涝现象, 要求地表无明水。
(11) 绿地内枯树死树、枯枝败叶需及时砍伐清理并及时补植, 保证苗木的整齐和绿地的整洁。
3.2 评分标准
(35分)
4 综合评定
综合评定分情况将与甲方付给乙方的当月承包费密切联系, 具体如下表:
评定标准 第11篇
随着太极拳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发展,国内太极拳队伍的建设也逐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调查、访问、观察对武汉体育学院太极拳代表队男女运动员的主要身体素质的练习情况入手,通过收集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制定主要身体素质指标的评定标准,并对其在今后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提供帮助。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与评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将运动员按性别分:A组为12名男运动员,B组为11名女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学校图书馆、Internet检索和收集国内外有关太极拳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文献资料,为测试指标的初步确定提供资料支持。
2.2.2问卷调查法
走访一些太极拳方面的专家学者,设计了问卷调查表的初稿,并进行效度检验。检验有效后,开始向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学生发放问卷,以确定评定指标。
2.2.3素质测试法
本研究经专家、教练的初步遴选和限于统计方法的要求,确定4项身体练习手段的测试项目指标为研究内容,对武汉体育学院太极拳代表队男女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进行测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评价指标的确定
3.1.1太极拳运动员速度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
速度力量是指运动员在做动作时用力速度的能力。经过专家、教练们初步遴选将范围缩小,调查结果显示,37人认为相对纵跳摸高这一指标能够评定运动员速度力量素质(占61.7%);16人认为30米短距离冲刺(占26.7%);5人认为3次10米折返跑(占8.3%);2人认为10秒左右单拍脚(占3.3%)更有效,通过调查结果我们断定,相对纵跳摸高为该校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速度力量素质的评价指标。
3.1.2太极拳运动员平衡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
随着武术套路比赛规则的不断革新,武术套路场地的变化随之而来,这对于太极拳运动员完成平衡动作是一种新的挑战,要求运动员不断提高平衡素质。调查结果显示,31人认为闭眼单脚直立时间能够充分评价太极拳运动员平衡素质(占51.7%);14人认为是闭眼走平衡木时间(占23.3%);10人认为是闭眼单脚屈蹲时间(占16.7%);5人认为是闭眼背向走直线时间(占8.3%)。我们确定闭眼单脚直立时间的多少作为该校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评价平衡素质的指标。
3.1.3太极拳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评价指标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组织的伸展能力。调查结果显示,28人认为相对控腿高度可以作为评价太极拳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指标(占46.6%);19人认为是前举腿低势平衡(占31.7%);10人认为是后插腿低势平衡(占16.7%);只有3人认为是横叉高度(占5.0%);故此,我们选取相对控腿高度作为该校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评价指标。
3.1.4太极拳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评价指标
耐力素质是衡量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从事运动的基础。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5.0%的人认为静止低位太极桩极限时间是评定太极拳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指标;有21.7%的人认为是低位步法组合极限时间;有18.3%的人认为是2000米跑;有5.0%人认为是42式太极拳完成时10秒脉搏次数。最终,我们确定静止低位太极桩极限时间是评价该校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指标。
4结论与建议
4.1深入贯彻身体素质训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让运动员从思想的高度上重视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理论的学习,是不断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4.2加强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为运动员更加优质地完成套路动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太极拳专项运动特点,针对运动员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地身体素质训练计划,不断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
评定标准 第12篇
1 计量标准装置的误差来源
计量标准装置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1) 计量标准误差, 例如计量标准器、不同附件和配套设备等方面的误差; (2) 环境误差, 例如湿度、温度、振动、气压和磁场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3) 人员误差, 例如观测、视觉、读数和估读等方面的误差; (4) 方法误差, 例如因缺乏健全的计算或测量方法而导致的误差。
2 计量标准装置误差和总不确定度的分析
2.1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测试
通过比较活塞压力不断变化的名义值, 在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的基础上, 经过对比, 该比值必须在活塞压力所规定的变量范围内。
2.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受误差因素的影响, 评定不能确定的被测量值就是不确定度评定。对于不能确定的误差大小, 不确定度评定通过特征量值进行描述。
2.3 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选定一只0~40 MPa的压力表, 经自检测, 一组数据与法定计量部门的一组数据比对检定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比较, 0.10 MPa是其差值的最大限度, 没有超出被检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2/3。因此, 这一装置验证了其总不确定度。
结合统计和计量两种技术, 并使统计技术与误差和鉴定理论相结合, 以验证测量的不确定度和压力计量标器。根据国家《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 (JJG 52—1999) 的有关要求, 压力机在总的不确定方面符合其要求, 适用于检定工作为1.5级、2.5级和4级的工作强度。研究、分析不确定度和计量标准器存在的测量误差可以得出, 误差导致了被测量值的不确定性, 使测量的评定结果与国际有关标准一致, 使压力计量单位实现了统一, 量值更加准确, 使确认周期内的压力测量设备与有关规定的要求相一致。
3 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偏差的必要前提
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偏差的必要前提是必要而不充分的, 即这个测量是一个整体过程, 并且从取样、预处理样品、测量仪器的要求与等级、处理数据到最终得出测量估计值, 测量的过程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另外, 测量值在大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但是这种不同并不影响测量结果中的q和s。假设Sr与测量所得数值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 假设是正相关, 就应限定一个测量值范围, 根据Sr的不同来划分被测量值的档次, 进而作出评定;也可在每次测量的不同数值的基础上, 根据Sr大小的不同, 绘制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可靠性随着被测量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分别测量锑和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测量的标准差可以不按档次确定。根据《氯化钾》 (GB 6549—1996) 这一标准, 测量氯化钾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分数, 以4%为界限, 划分出不同的档次;根据《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 (SH/T 0253—1992) , 测量轻质油中硫含量的质量分数, 检测结果根据含量总数变化绘制拟合直线;根据《工业用裂解碳四的组成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6600—1986) , 检测工业中所用的裂解碳四中的组分, 根据平均质量分数绘制出曲线, 在此基础上评定测量结果的标准差。
4 由介质液高度差估算
根据规程要求确定不确定度分量, 使活塞式压力机中的活塞下端与被检测的器具压口的中心处与水平面统一。通常情况下, 这一要求基本能够符合被检送器的尺寸, 其中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不做人为修正。但是不修正相差就会使误差被引入, 在实际测量时也有1 cm的高度差异, 导致估算的不确定度分量为U (h) =0.01/1=0.01 m。
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0.003 0 m A的条件下, 输出电压估算Ui (y) 为0.001 1 m A, vi为11;精密电阻估算Ui (y) 为0.001 1 m A, vi为50;活塞压力计估算Ui (y) 为0.002 5 m A, vi为∞;介质液高度差估算Ui (y) 为0.000 67 m A, vi为8.
5 结束语
压力变送器测量的误差结果不确定度是U95=0.006 0 m A, 430为有效自由度, 上下浮动0.032 m A是变送器测量所允许的最大误差, 这与《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 (JJG 882—1994) 中的要求相符——标准器的选用以及有关配套的检定装置与被检变送器所规定的最大误差相比, 其扩展不确定度不能超过1/4.
摘要:测量误差直接影响着工作计量器具计量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在传递量值、降低损耗、保证质量和防护安全等方面满足计量器具的使用预期要求, 使其测量出来的结果更加准确, 需结合统计和计量两项技术, 并使统计技术与误差和鉴定理论相结合, 分析测量误差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计量标准装置,总不确定度,计量器具,统计技术
参考文献
[1]唐敏然, 何欣.β射线吸收型粉尘浓度测定仪的校准方法与不确定度分析[J].工业计量, 2006 (S1) .
评定标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