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葡萄酒风味研究进展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葡萄酒风味研究进展(精选11篇)

葡萄酒风味研究进展 第1篇

传统发酵食品的风味研究

食品原料经发酵后,可提高食品的保藏性、营养价值;发酵不仅可以丰富食品种类,还有保健功能。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工艺源远流长,曾经影响过日本、朝鲜等国家。

传统发酵食品

传统发酵食品指采用传统发酵工艺、利用天然微生物发酵而获得的食品。凡是利用微生物作用制成的食品,都可称为发酵食品。

经过发酵,原料中不溶性的高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可溶性低分子化合物。这不但提高了产品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因分解物之间相互组合,多级转化和微生物自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呈味、生香物质,从而形成了色、香、味、形等诸项调和的特殊食品。

原料和微生物

⊙原料丰富:制作发酵食品的原料来源广泛。人们日常食用的谷类、豆类、蔬菜、乳、肉等食物都可作为原料;需要的微生物有酵母菌、霉菌、细菌等。

⊙中西不同:中国以多种微生物进行发酵,西方国家则用细菌、酵母菌的一种或几种。例如,我国的传统风干肠以多菌种混合发酵,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和霉菌等。西方酿酒多采用单一酵母菌作发酵剂,如葡萄酒等。

风味特点

自然发酵菌类繁多,营养物质丰富,产品风味浓厚。

人们以传统发酵食品为基料,开发出多种再造食品和功能食品。在这方面,西方国家起步较早,通过加入风味、营养物质,生产出的食品种类丰富、花样繁多。

腐乳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香气浓郁。酱油除了咸味以外,还有令人愉快的芬芳香气。豆酱、酱香和酯香浓郁,咸淡适口。

日本的纳豆风味持久,秘诀在于:用稻草把浸泡和蒸煮过的大豆包起来,通过细菌发酵得到沁人的稻草香气。

我国传统发酵工艺较为成熟,食品风味独特,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生产需要进一步现代化,产品种类也有待增加。

营养功效

⊙营养保健:传统发酵食品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例如,豆瓣酱、甜米酒等富含羧氨酸,可预防记忆力减退;发酵豆制品多含抗血栓成分,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乳酸菌成分可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还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胃肠动力等作用;豆类经发酵后,可增强人体对钙的吸收,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功能来源:当以一种或多种农副产品经生物生成发酵食品时,伴随着主要产物的生成,亦有成百上千种其它代谢物形成。它们平衡协调形成了发酵食品特有的品质结构与风味,也使发酵后的食物中含有某些功能因子,如多肽、氨基酸、多糖、低聚糖等。

一些发达国家的发酵技术革新较快。我们应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走向世界。

葡萄酒风味研究进展 第2篇

六(3)班吕林恩

说起家乡的特色小吃,大家都会说不尽,道不绝,像:新疆的羊肉串,北京的脆皮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都闻名全国。而我更喜爱家乡著名的小吃—山西刀削面。

家乡的刀削面风味独特,制作方法别具一格,因此而跻身于“五大西式名品”之列,享有非常高的声誉,色、香、味、形俱全。

家乡的刀削面得名于它有非比寻常的做法—用刀削面。搓面时必须揉均、揉软,表面光滑并且平整为止。下锅时,左手托着面,右手持着特制的孤行削刀,一刀一刀削进锅中,煮好后,盛进碗,加上烧好的五花肉、小青菜、豆腐皮、香菜,香气顿时扑鼻而来,一碗刀削面就做好了!

它不仅味道好,看相也好:面条又宽又薄,浸在散发着滚滚浓香的鲜美汤汁里,还有几块闪着油亮的红烧五花肉和绿油油的小青菜、淡黄的豆腐皮、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间,看着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怎么样,听到了我的介绍,您对山西刀削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唉哟,不跟你聊了,一碗刀削面出锅了,我这个“小小美食家”要去品尝品尝了,再见!

羊肉香精的风味研究 第3篇

国内外对肉类风味的研究

风味是指食品入口前后对视觉、嗅觉、味觉等器官的刺激所产生的综合感觉, 肉风味是评定肉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包括滋味和香味, 它是由肉类本身含有的风味前体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 (美拉德反应、脂类热降解、硫胺素降解、氨基酸和肽类的热解、碳水化合物焦糖化、核糖核苷酸降解等) 而产生的。风味前体物质是研究肉品风味的前提, 也是肉品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肉类风味的主要前体物质可分为产生滋味的水溶性成分和产生香味的脂质部分, 以下将介绍主要的风味前体物质。

α-氨基酸和糖类

肉中含有的α-氨基酸和糖类是最重要的中间前驱, 它们参与各步美拉德反应, 是反应的主体原料。

含硫氨基酸类

实验证明, 添加含硫氨基酸类物质能产生令人愉快的肉香, 对肉类香味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肉类储藏和炖制过程中, 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能够分解产生氨气、硫化氢、甲硫醇和甲硫醛等, 是许多挥发性香味化合物的重要前体。

硫胺素

硫胺素受热可以分解为呋喃、硫化氢、噻吩类及具有类似肉香味的噻唑类, 同时也是形成含氮原子和硫原子杂环化合物的重要前体, 是许多合成肉类香料中的重要成分。

核糖-5-磷酸酯

核糖-5-磷酸酯由核糖磷酸酶解生成, 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 在肉类加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在加热过程中易氧化为在肉类香气中起重要作用的不饱和醛类或小分子醛;还可以进一步发生硫化与氧化反应, 生成重要的香味组分, 如甲基硫代乙硫醇。

所有α-氨基酸均具有甜味, 游离L-谷氨酸和其他衍生物则具有肉汤味, 这些氨基酸与核糖核苷酸、糖类和盐类共存时具有增强香味的效应。

羊肉风味及对羊肉风味有贡献的化合物

羊肉风味

许多人不喜食羊肉, 特别是不能接受膻味强烈的成年羊羊肉。羊肉的膻气和风味是判断烹调后适口性的重要指标, 是衡量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征风味可能涉及脂质与其他肉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但人们普遍认为不同的特征风味是由脂质 (脂肪和脂肪酸) 来源不同而产生;而膻味是由多种化合物综合作用形成的羊肉的独特风味。有人对不同品种绵羊肉主要风味物质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 以便为今后羊肉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见表1。

影响羊肉风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品种 不同畜种各有其特殊的肉品风味, 同类动物也会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山羊肉比绵羊肉的风味重。

年龄和性别 肉的风味会随动物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强烈, 日龄大的羔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品种, 性别不同, 风味也有所不同。

体重 体重的增加可能增加风味等级, 羔羊的脂肪组织中几乎没有气味和支链脂肪酸。

饲喂类型 风味直接或间接的受饲料影响, 以草料喂养或屠宰前以饲草喂养会使羊肉产生饲草的风味。

屠宰前应激 各种应激可以消耗肌肉中贮存的糖原, 使肉pH升高, 质量变差, 膻味增强。

烹调方式 在烹制过程中, 风味主要由脂肪水解释放出挥发性支链脂肪酸和风味前体化合物的热降解形成。

有助于羊肉风味形成的化合物

支链脂肪酸 羊脂肪中的脂肪酸是含有8~l0个碳原子的支链脂肪酸 (BCFAs) , 其中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对羊肉特征风味的形成有贡献;有人认为羊肉致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6、C8、C10低级挥发性脂肪酸, 其中C10对羊肉膻味有主要影响作用, 其含量与腥味强度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 特征的支链脂肪酸与苯酚的混合物反应产生特殊的圈养羊的羊肉气味。

酚类化合物 脂肪中的挥发性烷基苯酚对羊肉气味和风味形成的影响大于对其他物种气味和风味的影响, 并且高浓度硫苯酚能产生特殊的焦硫气味, 加重羊肉膻味。

基本化合物 吡嗪和吡啶是任意熟肉产生的挥发性杂环化合物, 其中3, 6-二甲基-2-乙基吡嗪和2-戊基吡啶是羊肉气味的贡献因素。

羊肉香精的简单研发模式

反应型羊肉香精

反应型肉味香精是一种基于美拉德反应而制备的新型食用香味料, 它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前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加热生成, 并可根据需要在反应前后加入香料或配料。

反应制备过程 肉的酶解美拉德反应 (其中包括硫胺素降解、脂质降解以及香辛料的搭配) 羊肉风味反应香基粉状或膏状香精产品。制备过程中, 精确选料尤为关键, 不仅应根据影响羊肉风味的因素选择不同品种的羊肉, 还应选择适合的脂质。研究发现, 羊肉特有的膻味不仅与含8~10个碳原子的支链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也与硬脂酸含量有关。因此选择脂肪时, 应尽量避免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 否则较强的膻味将导致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

香基制备过程 在香基制作过程中, 香辛料搭配和选用非常重要。常用香辛料包括小茴香、肉豆蔻、洋葱粉及孜然粉等, 它们不仅具有解腥作用, 还能使香味渗入香基, 制作出较好的反应香基。同时, 为制备出风味较好的酶解液供反应香基制作时使用, 羊肉酶解过程应注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等影响因素。

反应香基制作完成后, 可以加入增稠剂形成膏体香精, 可以喷雾干燥形成粉末香精, 也可以采用微胶囊包埋的形式制成微胶囊香精。其中微胶囊香精是利用合适的壁材, 将液态、固态或半固态油脂或其他风味物质包埋而成, 具有分散性好、性能稳定、储存方便、使用范围广、针对性强、特征鲜明、风味稳定、使用便捷等优点。

调配型羊肉香精

调配型羊肉香精可在分析羊肉香气呈味化合物的基础上进行制备。通过对呈味化合物的分析可知, 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等支链脂肪酸、甲基苯酚和异丙基苯酚等烷基苯酚以及3, 6-二甲基-2-乙基吡嗪和2-戊基吡啶等, 都可以用于调配型羊肉香精的制备。

葡萄酒风味之谜 第4篇

众所周知,葡萄酒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不管是在质感上还是风味上也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懂得葡萄酒中的风味是如何形成的就非常重要。那么,葡萄酒中的这些风味从何而来呢?

1. 风土

“风土”即影响葡萄生长过程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土壤、气候和地形等等,还涉及到葡萄园管理等方面。某些产区的葡萄酒会带有特别的风味,这与其风土相关,如勃艮第葡萄酒通常会带有明显的矿物味,而这矿物味就是风土影响的结果。另外,在不同产区或不同葡萄园,葡萄酒所含的矿物味也有所不同。

2. 葡萄品种

与风土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方式不同,葡萄品种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影响巨大。不同葡萄品种有着不同的风味,而且其在发酵时就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3. 酿酒工艺

酿酒工艺也会影响葡萄酒的风味,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酿酒师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旧世界,酿酒师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葡萄酒风味上留下深深烙印,我们也不容忽视。橡木桶陈年就是这些酿酒工艺中最为大家熟知的,不过像这样由酿酒师的选择决定葡萄酒风味的因素还有很多。如以下几点:

一、葡萄采摘时机

准确把握适宜的葡萄采摘时机是酿造一款优质葡萄酒的关键之一。葡萄采收得过早令葡萄成熟度不够,以至于葡萄酒的酸度过高,酒精度偏低,还会令其带上更多的青涩水果的风味和香气,单宁也更苦涩;而采收得过晚则会令葡萄酒的酸度偏低,酒精度偏高,单宁也更加柔和。并且酿造的葡萄酒风味也过于肥腻平淡,酸度不够,因此有时需要人工酸化的过程。因此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酿出的酒也就不同,所以酿酒师们要根据当地情况实时进行采摘。

二、发酵时机

一般来说,大多数红葡萄酒都在两周内完成发酵,不过酿酒师可依据个人想法控制浸皮时间。有的浸皮时间需要50天左右,以便萃取足够的色素和风味,有的仅需要28天。发酵时机非常重要。

三、发酵温度:热还是冷发酵

发酵温度也是影响葡萄酒风味和颜色的一大因素。在发酵过程中,发酵罐的温度一般可达26℃-37℃。红葡萄酒的发酵温度一般都需要稍高,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一般都采用低温发酵法,温度控制在6-10℃之间,因为这样的温度有助于保证白葡萄酒的精致果味和香气,温度过高就可能会破坏掉这些可挥发性果味和香气。

四、淋皮VS压冒

淋皮能通过增加酒液、葡萄皮和葡萄籽接触的机会来萃取更多的单宁,增添葡萄酒的风味。压冒则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方法,避免过度萃取的后果,因为都是人工操作,所以备受酿酒师们的青睐。

五、陈年

用橡木桶不仅能为葡萄酒带来香草等风味,而且还能保证葡萄酒在陈酿过程中与氧气的接触,而氧气能令单宁变得圆润,也能帮助葡萄酒达到适宜的果味。用不锈钢桶则往往被用来陈酿一些激爽的白葡萄酒如灰比诺等,不锈钢桶能严控葡萄酒与氧气接触的几率,保证葡萄酒新鲜的口感。

六、瓶塞

瓶塞对葡萄酒的影响非常重要,新世界偏好螺旋盖,旧世界则坚持使用软木塞。

软木塞能让空气中的氧气进入瓶中,但量不可控,而且在使用软木塞的葡萄酒中,受TCA感染而带上软木塞污染的葡萄酒可占1%-2%。而作为软木塞的一大替代品,螺旋盖则能严控氧气进入酒瓶中的量。

影响葡萄酒风味的酿酒工艺技术还有很多,但上述这些是属于重中之重的,其他还有很多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除了这些,我们还应关注本质,那就是酿酒葡萄。所有这些影响葡萄酒风味的因素也都离不开葡萄本身成分的构成。成熟的葡萄串是酿制葡萄酒的最主要原料,其各部分所含的成份不同,在酿造过程中也将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

它的主要成分有葡萄梗、果肉、 葡萄籽、葡萄皮。

其中连结葡萄粒成串的葡萄梗含有丰富的单宁,并带有刺鼻的草味,通常酿造之前葡萄会先经过去梗的工序。但部份酒厂为加强酒的单宁含量,有时也会加进葡萄梗一起发酵,但葡萄梗必须非常成熟,以避免前面提到的几个缺点。除了水和单宁外,葡萄梗还含有不少钾,具有去酸的功能。

果肉占葡萄80%左右的重量,一般食用葡萄的肉质较丰厚,而酿酒葡萄较多汁,主要成份有水份、糖份、有机酸和矿物质。其中糖份是酒精发酵的主要成份,包括葡萄糖和果糖,有机酸则以酒石酸、乳酸和柠檬酸三种为主。酒中的矿物质则以钾最为重要,含量常超过各种矿物质50%。

葡萄籽内部含有许多单宁和油脂,所以在酿酒的过程中须避免弄破葡萄籽而影响酒的品质;葡萄皮虽然比例上葡萄皮仅占全体的十分之一,但对品质的影响却很大。除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果胶外,还含有单宁和香味物质;另外黑葡萄的皮还含有红色素,葡萄皮中的单宁也较为细腻,它是构成葡萄酒结构的主要元素。其香味物质存于皮的下方,分为挥发性香和非挥发性香,后者须待发酵后才会慢慢形成。

葡萄酒风味研究进展 第5篇

一、泉州基本情况介绍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祖国东南福建省的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福建省经济总量最大的市,贡献了近福建省四分之一的份额。泉州地区生产总值摘下全省十四连冠。泉州市辖4个市辖区、2个工业园区,代管3个县级市、4个县。泉州面积11244平方千米,人口812万人。

二、泉州酒文化

泉州人豪爽,表现在酒桌上就是豪饮。其实,泉州人并不都是好杯中物的瘾君子,在酒场上叱咤风云的大部分人在家里并不喝酒。喝酒对大家来讲是一种应酬,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一种联络感情的好办法,也是一种了解对方的好方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下海经商的泉州人比比皆是,谈生意、签合同、搞项目、“跑”关系,官场和商场上的许多难题都能在酒场上迎刃而解。这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意经,泉州人念得不比外地人差。在酒场上闹得欢的,为泉州酒文化推波助澜的主角其实是泉州的平头百姓,所以,真正想了解泉州人的性格和泉州酒文化的内涵,就应该到那些普通人中去。泉州人生性豪爽大方,好交朋友,爱热闹,喜欢扎堆。一两朋友相邀去酒店饭馆吃饭,手机一呼,短短时间里,就能招来一帮人,没吃两口菜,就开始推杯把盏地热闹起来。对大家来讲,赴宴的目的不为吃,而为喝;不是品酒,而是斗酒;不求结果,只求过程;不讲形式,只讲气氛。真正的泉州酒文化讲究的是斗智而不是斗勇,斗的首先是心智,其次才是酒量。所以两人单挑一杯一杯地对着干的傻事在泉州并不流行。

三、泉州酒类消费市场

泉州是福建省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文化较发达,又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福建酒业看闽南”,据不完全统计泉州拥有近10亿元的白酒市场,5亿元的葡萄酒市场,高档洋酒蜂拥入泉,酒水年度销售总量年年位居福建省第一。对五粮液、水井坊、茅台、剑南春等这些知名白酒品牌而言,泉州市场永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对习酒、百年皖酒、福矛等中高端白酒来说,抢占泉州市场亦有重要意义。

三、泉州葡萄酒市场趋势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泉州葡萄酒在流通渠道、餐饮渠道、商超渠道和夜场渠道的销售量逐渐超过白酒。相关数据也表明,泉州日渐成为国内进口葡萄酒消费主流市场之一。如柏卡酒庄欲在泉州打造全国市场样板,里卡多酒庄也即将在泉州酒店开业,百年张裕与世界高端葡萄酒庄强强联合打造的张裕先锋国际酒庄联盟也迅速进驻泉州。随着泉州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泉州已成为我国进口葡萄酒消费主流市场之一。“泉州进口葡萄酒的品牌众多,数量较大,其中绝大部分是中低档次葡萄酒,少量为高端葡萄酒。”相关人士表示,从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高端葡萄酒的输入量有所增长,此举有利于优化泉州进口葡萄酒市场。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整体疲软的情况下,进口酒品牌档次的提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泉州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且后劲充足。整体消费群体水平的提升,也预示着内需市场正逐渐回暖。

今年葡萄酒市场将会开始重视葡萄酒品牌,葡萄酒商应该形成自己的品牌战略方案。2011年以来,泉州市场上有太多的葡萄酒跟卡斯特、拉菲沾边。可以说,这类产品已经泛滥成灾,就一个卡斯特集团旗下就有3000多个品种,品牌太多就容易造成混淆,让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上经济宏观调控后国家财政银根紧缩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影响,消费者会越来越理性,会将目光转向其他性价比更高的名庄酒,比如玛歌、拉图、白马等名庄产品。

泉州市场单价在200元―500元之间的产品需求量最大,而这部分市场仍然将被进口酒所占据,质量会相对有保证,而且与国产酒相比,品质更优;国产酒只有在200元以下的产品中才有生存以及竞争空间。不过虽然近年来国产品牌在不断提升品质、价位,但由于受到进口酒的冲击过大,目前在高端市场仍然难以与进口名庄酒抗衡。

基于前述市场因素,投资人对于在泉州运营进口葡萄酒颇有信心,针对泉州特有市场,投资人准备采用的公司运营模式为:

四、公司基本运营模式

1、在高档写字楼区域设立运营总部

基于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高端化,运营总部拟设立于高档写字楼区域,既可提升运营公司的形象,又可增加与同一区域的高端客户互动;

2、办公区域规划拟以销售办公、样酒展示、商务葡萄酒会所为准 办公场所大约租赁高档写字楼约300平方米左右,规划设计为办公区、样酒展示区及设立小型商务葡萄酒会所,充分展示进口葡萄酒的销售优势及提升进口葡萄酒销售领域品味;

3、销售模式及销售对象

基于投资人均为经商人士,故投资人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首先以政府、企业接待入手,让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影响力的企业接受代理品牌葡萄酒;其次,利用投资人商会优势,让商会会员及商圈人士品尝并接受代理品牌葡萄酒;同时,积极利用运营总部优势,利用销售团队,开展团体活动、婚庆宴会接待用酒,利用葡萄酒会所模式,引导商界人士开展葡萄酒商务会所,引导消费者消费高档进口葡萄酒,或开展业务人员,展开客户配送活动,或进入星级酒店开展销售活动;

4、销售区域

由于投资人的经商区域主要以江苏、浙江、上海及福建等地为主,且投资人均有参与前述四省份的商会,与前述区域的经商人士、政府部门有积极联系,故销售区域将以江苏、浙江、上海及福建等地为主;

五、拟代理进口葡萄酒需要落实的问题

鉴于投资人有意向代理进口葡萄酒,故对合作经营的几个问题需要公司落实答复:

1、鉴于公司代理进口葡萄酒酒类繁多,故建议公司对于泉州区域市场的特殊情形,建议投资人确定几种主打产品作为泉州区域代理品牌,并提供每款葡萄酒的供应地区及产品品名、每款酒的代理价及统一销售价、每款酒的保质期及质量检验证明,以便投资人确定主打代理产品;

2、针对投资人确定的主打代理产品,提供相应数量的品尝用酒,以便投资人试探市场高端客户的认可度;

3、确定代理合同时,需确定供货付款方式、年销售目标及销售奖励措施;

4、投资人运营初期的支持:如(1)、针对投资人投资建设的场所进行帮忙规划设计;(2)、对于投资人代理的主打产品的配送、销售、定价、产品销售规划等派员帮忙策划、梳理;(3)、对于投资人组织的品鉴会或重大活动进行产品、营销策划支持。

以上问题,期待贵司回复,以便尽快确定合作关系,加快拓展泉州区域的葡萄酒销售市场。谢谢!

葡萄酒风味研究进展 第6篇

中商情报网数据中心监测,2013年8月份,全国生产葡萄酒10.42万千升,同比下降16.31%;2013年1-8月,全国共生产葡萄酒74.6835万千升,同比下降10.23%。

据海关统计,2013年前7个月,中国累计进口葡萄酒2.4亿升,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0.1%;价值13.6亿美元,增长1.3%;进口均价为每升5.6美元,上涨1.2%。其中,7月当月进口葡萄酒3164万升,同比减少16.1%,环比增加5.4%;价值1.8亿美元,同比下降17.4%,环比增长0.4%;进口均价为每升5.8美元,同比下跌1.5%,环比下跌4.8%。

咖啡风味介绍 第7篇

【蓝 山 咖 啡】

是一种微酸、柔顺、带甘、风味细腻的咖 啡;纯蓝山咖啡口感、香味较淡,但喝起来却非常香醇精致;被评为具有贵族的品味,乃咖啡中之极品。

【摩 卡 咖 啡】

目前以也门所生产的咖啡为最佳,润滑中甘性特佳、风味独特,含有巧克力的味道;被评为具有贵妇人的气质,是极具特色的一种纯品咖啡。

【哥伦比亚咖啡】

哥伦比亚特级的香气浓郁而厚实,带有明朗的优质酸性,高均衡度,有时具有坚果味,令人回味无穷。不论是外观上、品质上,哥伦比亚特级都相当优良,就像女人隐约的娇媚,迷人且恰到好处,令人怀念。

【曼特宁咖啡】

是生产于印尼,苏门答腊中最具代表性的咖啡;风味香、浓、苦,口味相当强,但柔顺不带酸,风味精致浓郁是印尼生产的咖啡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咖啡。

【意大利极浓】

本国不出产咖啡,它主要以拼配咖啡为主,讲究口感浓厚,浓郁香醇,适合于做ESPRESSO 等口味偏重的咖啡,同样在做作花式咖啡中享有美誉。

【碳 烧 咖 啡】

是一种重度烘焙的咖啡,味道焦、苦不带酸,苦味芳香浓厚,独特的碳烧香味迅速提升精力,咖啡豆有出油的现象,极适合用于蒸气加压咖啡。

【 冰 咖 啡 】

冰咖啡豆是指:用4种上等的进口咖啡原豆,按比例深度烘焙,用于做冰咖啡的豆子。由于冰咖啡是没有热气蒸发的,饮用者只有用嘴和入喉的口感来感觉咖啡的香醇,一杯纯正的冰咖啡,可以让爱咖啡的朋友久久陶醉巴西咖啡(SANTOS)巴西乃世界第一的咖啡生产国,所产之咖啡,香味温和、微酸、微苦,为中性咖啡之代表,是调配温和咖啡不可或缺的品种。

【夏威夷咖啡】

属于夏威夷西部火山所栽培的咖啡,也是美国唯一生产的咖啡品种,口感较强,香味浓,带强 酸,风味特殊。品质相当稳定,是前往夏威夷的观光客必购土产之一。

【爪 哇 咖 啡】

生产于印尼的爪哇岛,酸度相对较低,苦而浓郁、甜香醇,口感细腻,均衡度好。

【危地马拉咖啡】

产于中南美洲的危地马拉国,种植于300-1670米的山地。丰富多变化的酸性极佳的甘甜香味,为芳香高雅。

【瑞士综合咖啡】

选择非洲肯亚咖啡与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两者之间搭配起来营造出特殊的均衡度及圆润厚实的口感,就像似浓郁滑口的巧克力般,瑞士综合咖啡更因此得名;适合各款不同的萃取方式,经常作为各种不同的花式咖啡主要基底.【哥斯达黎加咖啡】

哥斯达黎加的高纬度地区所生产的咖啡豆是世上赫赫有名的,这里的土壤包括连续好几层厚厚的火山灰和火山尘,成为最丰富最天然的有机肥,这里的咖啡豆都经过细心的培育及后加工处理,正因如此,才有高品质的咖啡,具有活泼的酸度,风味温顺而切入口清爽。

【低 因 咖 啡】

“马鞍烧肉”风味创新研究 第8篇

据史料记载, 在隋唐以后, 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统一的淮扬菜系, 尤以清朝最为顶盛。其实淮安早在明、清以前已经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之一, 在那时已经具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传统, 拥有一批地方特色的淮扬名菜, “马鞍烧肉”就是为数不多的古典淮扬名菜代表品种之一。

马鞍在烹饪术语中是装盘的一种形式, 即先在盘中平放两排, 中间再架起摆上一排。鳝鱼在初加工去内脏时用刀从腹部破开, 即形成两边淡黄色, 中间乌黑色, 两侧略微低平, 中间略微隆起, 颇似马鞍。将宰杀后的鳝鱼斩成段, 剞上花刀, 经过焯水、烹调后, 两端自然弯起, 颇似拱桥, 因此人们将烹制好的鳝鱼段形象地命名为马鞍桥。

明清以前, 在淮安地区就有烧长鱼之说, 不过那个时候命名非常朴素, 叫烧鳝段, 也有人称之为烧桥鱼。明清以后, 人们将鳝鱼段与猪肉合烹, 取名为马鞍烧肉, 后人又称其为大烧马鞍桥或红烧马鞍桥, 清代僧人小山和尚曾以烹制此菜而称绝于世。

鳝段与鲜肉组合, 采用红烧的方法烹制而成, 色泽酱红, 汤汁稠浓, 鳝段酥香, 其味甚为鲜美, 而且还具有补虚养身、补阳调理等功效。清代诗人林兰痴在《邪上三百吟》中写到:“藏时本与龟为伍, 烹出偏以马得名;解释年来谈铗感, 当筵翻动据鞍情。”也正是对大烧马鞍桥的赞颂。

当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保健观念的驱使以及猎奇心理的出现, 人们在传承几百年的经典名菜过程中不断研究和试验大烧马鞍桥的创新途径, 其中西安五一饭店的厨师们对淮扬名肴“大烧马鞍桥”的制作方法进行了创新, 将鳝鱼去骨切段后烹制, 为使其便于成熟, 便于入味;淮扬名厨王建中、曹乃荣等人对其造型进行了改进, 在鳝鱼的背部剞上花纹, 在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使菜肴的外形更具观赏性。

本文在马鞍桥传统工艺及前人不断创新的基础上, 取百家之长, 通过改变辅助原料种类及组合比例, 用实验的方法对马鞍烧肉的风味进行创新研究, 通过菜肴的创新制作, 淮扬菜权威评委的感官评定, 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等方法对马鞍烧肉的配料进行优选, 不仅对传统的风味模式进行了优化, 而且改变了营养状况, 提供了创新思路, 为后人的创新制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并且对人们的营养膳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与器材

实验器材:燃气大炉灶 (双眼, 无锡金达厨房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 耳锅 (D=65cm) , 电子称 (上海昊宇衡器有限公司经销最大称量15kg最小称量100g分度值5g) , 手勺、砧板, 不锈钢刀具、毛巾 (以上由江苏食品学院烹饪实验室提供) 。

材料:选用黑背粗鳝鱼 (淮安地产, 自然环境下生长, ≧175g/条, 淮安市淮海路菜场供) , 新鲜带皮五花肉 (选用猪硬五花肉, 外有猪皮, 内有肋骨, 淮安城南菜市场供) , 腌鲜肉 (由淮安地产带皮黑皮猪腌制而成, 鲜味突出, 淮安市淮海路菜市场供) , 雪里蕻 (古镇牌, 浙江特产, 乐天玛特超市供) , 鲜笋 (春笋, 细嫩鲜美, 新鲜带皮, 现场剥制, 淮安城南菜市场供) , 盐 (淮海牌加碘盐) 市场均有售, 酱油 (海天老抽) , 糖 (白砂糖) , 料酒, 玉米淀粉, 胡椒粉 (南国纯胡椒粉, 海南特产, 125g/瓶) , 芝麻香油, 葱姜蒜, 提炼猪油。

1.2 方法与步骤

1.2.1 实验方法

本文研究马鞍烧肉风味创新的方法是基于传统的制作工艺, 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 在传统制作工艺中分别添加不同的风味配料制作成菜, 通过淮扬菜专家评委的感官评分进行比较, 选定最佳风味配料及份量。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 同样采用感官评分的方式进行列表计算, 最终得出马鞍烧肉最佳风味的原料组合, 并推导出最佳原料比。

1.2.2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初步确定各种风味配料的用量。根据菜谱中记录的相关使用量及加工方法, 使用本实验中特定原料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味觉评定尤其是咸味的评定初步得出相关风味配料的使用量, 如参照家常菜品洋葱炒腊肉中腊肉的分量并初定腌鲜肉的实验用量为100g;参照雪里蕻烧肉中雪里蕻的分量并初定雪里蕻的实验用量为100g;参照杭帮菜肴”腌笃鲜“中鲜笋的分量并初定鲜笋的实验用量为120g。

第二步, 借鉴传统工艺, 确定本实验中制作马鞍烧肉的基本方法:将黑背粗鳝鱼经过活杀、剖腹去内脏、斩成5cm长的段、剞上一字型刀纹, 盐醋搓洗、焯水洗净等工序加工以后, 与新鲜带皮五花肉同烹 (实际操作过程是:带皮五花肉采用红烧的方法烧至6~7成熟, 而后再放入加工好的鳝鱼段同烧, 目的是保持猪肉和鳝鱼成熟度的一致性) , 采用炸香的蒜子、蒜油、酱油、料酒、香醋、白糖、精盐、胡椒粉、味精、进行调味, 待猪肉和鳝鱼酥烂入味时用旺火收汁装盘。

第三步, 进行单因素分组实验。沿用上述马鞍烧肉的制作方法, 并将鳝鱼350g, 新鲜带皮五花肉200g设定为每组实验的恒定量, 在其制作过程中分别添加腌鲜肉、雪里蕻、鲜笋进行单因素分组实验, 并通过感官评分的方法选定风味最佳原料。

第四步, 正交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风味原料的组合实验, 并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出最佳风味原料组合及其比例。

1.3 实验与分析

1.3.1 腌鲜肉单因素实验

将活鳝鱼宰杀、去内脏、洗净、切成4cm的段, 并且在每段两端1cm处各剞上一刀, 用盐醋搓洗后称量1050g (分三组, 每组350g) , 加入葱、姜、料酒、精盐腌渍30分钟, 焯水 (锅中舀入1000g清水, 加精盐50g、香醋75g烧沸) 、洗净备用;将腌好的鲜肉洗净切成约4厘米的长方形厚片, 称量300g (分A、B、C三组, A组100g, B组80g, C组120g) 、焯水备用;炒锅置旺火上烧热, 舀入熟猪油50g, 烧至五成热, 放入葱结10g, 姜片5g、蒜子20g煸香, 放入新鲜的肉片和腌鲜肉片煸炒至肉片表面水分略干时烹入料酒、待肉面煸干时加入酱油再次煸炒, 待肉片再次煸干时加入白糖炒至着色, 加入高汤烧制, 并用精盐、胡椒粉、香醋调味;待猪肉烧制8成熟时加入鳝鱼段同烹, 等猪肉片和鳝鱼段酥烂时用旺火收汁, 加入味精、淋入蒜油装盘。

从行业聘请10位淮扬菜评委对制作好的菜肴进行感官评定, 参照菜肴评分标准 (如表1所示) 分别对口味、色泽、质感、形态、香气等5个项目进行打分, 并将分值记录在表2中, 取10个分值的平均分作为该菜肴的总评分, 总评分越高, 则风味效果越好。

将上述数据整合得出:A组分值为69.7, B组分值65.6, C组分值为66.8;即当腌鲜肉分量为100g时, 烹制出来的马鞍烧肉风味最佳。

1.3.2 雪里蕻单因素实验

按照上述实验步骤, 称取制净的雪里蕻240g (分A、B、C三组, A组100g, B组80g, C组60g) , 分三组进行同样的实验, 聘请同一批行业评委, 参照表1中各项标准及分值权重进行综合评分, 将分值填入表3中。

将表3数据整合得出:A组总评分值为68.1, B组总评分值为62.2, C组总评分值为63.1, 即当雪里蕻分量为100g时, 烹制出来的鳝鱼风味最佳。

1.3.3 鲜笋单因素实验

沿用上述实验方法, 将360g鲜笋分为三组 (A组120g, B组100g, C组140g) 进行同样的实验, 仍然由同一批专家评分, 并将分值记录在表4中。

将表4数据整合得出:A组总评分值为69.2, B组总评分值64.2, C组总评分值为67.9, 即当鲜笋分量为120g时, 烹制出来的马鞍烧鲜笋风味最佳。

1.4 风味方案优选 (正交实验)

以上讨论了各单因素对菜肴风味的影响,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 菜肴的风味是受主要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因此, 为了全面的了解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交叉影响, 进一步对其主要因素进行交叉分组实验, 即主要影响因素为腌鲜肉的份量、雪里蕻的份量、鲜笋的份量、新鲜五花肉的份量 (设为恒量) , 进行交叉实验得到正交3因素3水平表见表5。

由正交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最佳的配方为:A2B3C1, 即腌鲜肉份量120g, 鲜笋140g, 雪里蕻60g。在此条件下, 制作出的马鞍烧肉的风味最好。

注:350g鳝鱼, 55g精盐, 为恒量.

2 结论

本文在传统马鞍烧肉的基础上, 选用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活动力强、大小一致的粗黄鳝及带皮黑猪五花肉、鲜笋、雪里蕻等作为风味配料, 在传统做法中, 其先将肉片和鳝段分别过油, 然后在砂锅里一起炖烧。这样的做法, 往往烧制出的菜品因鳝鱼肉质过于酥烂而鱼骨较硬, 其菜品口感不佳, 入味欠缺。根据传统做法存在的优势劣势, 在这道菜中, 作者继承其优势, 改良其弊端, 采用分别焯水后先烧肉, 等肉烧至8成熟的时候再放入鳝鱼同烧, 这样可以使猪肉和鳝鱼的成熟度保持一致。

在制作方法上通过对其风味原料组配方式进行创新, 在不改变传统做法的同时, 更换辅助原料, 以改变传统马鞍烧肉的风味, 提高营养价值。在实验中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评分数据并加以分析, 分别确定了腌鲜肉、雪里蕻、鲜笋的风味效果及用量, 在腌鲜肉单因素实验中得出, 添加腌鲜肉分量为120g时, 风味较好;在雪里蕻单因素实验中得出, 添加雪里蕻分量为60g时, 马鞍烧肉风味较好;在鲜笋单因素实验中得出, 添加鲜笋分量为120g时, 成品风味较好。为得到全面而科学的创新结果, 又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模仿古典做法, 将带皮五花肉设为恒定量进行了正交试验, 对多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得到最佳配方为:鳝鱼350g+鲜五花肉200g+腌鲜肉100g+鲜笋120g风味最佳, 由此推断出:当鳝鱼:带皮五花肉:腌鲜肉:鲜笋=35:20:10:12时制作出来的马鞍烧肉风味最佳。

参考文献

[1]哈秀时尚网.红烧马鞍桥[J].美食, 2013-5-23.

[2]冯玉珠.菜点创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10.

家酿葡萄酒,风险大于风味 第9篇

第一步:准备葡萄、白糖。

第二步:葡萄洗净、晾干,加白糖,放入罐中。

第三步:置于阴凉处数十天。

第四步:取出葡萄,便可饮用家酿葡萄酒。

不过,这位读者有些不放心,特来询问家酿葡萄酒的安全性。我们请教专家,解答是:葡萄酒并不适合在家制作。不仅如此,其他家酿酒饮均是如此。这是为何?

家酿葡萄酒,风险大于风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营养科 蔡红琳(副主任医师) 石立雅

葡萄酒是一款酒精饮料,其所含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白芦藜醇、多酚,具有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如今很多家庭喜欢自己在家制作葡萄酒饮用,认为其不仅经济,还可随心选择甜度。然而,家酿葡萄酒却存在很多风险。

家酿葡萄酒,风险太多

* 风险一:选料、清洗难

市面上买到的葡萄并不一定适合酿酒。葡萄的品种分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而酿酒葡萄有一万多种,如赤霞珠、白玉霓、灰皮诺等,多原产于国外,较难购得。

不同的葡萄所含的酵母菌和杂菌种类、数量不同,功效、抗氧化力也有差别。平时人们所说的“可以保健”的葡萄酒多指干红葡萄酒,其所含的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通血管、降血脂作用。而单宁等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皮和葡萄核中,家庭自酿葡萄酒所提取的酚类物质非常有限,因此保健作用也大打折扣。

酿造葡萄酒宜挑选成熟、新鲜、无破损、不发霉的葡萄。若选择不当,可能会使所酿造的葡萄酒滋生霉菌。可是,如果将葡萄洗得非常干净,葡萄皮表面附着的天然酵母又会被洗掉,发酵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

* 风险二:发酵器皿有讲究

制作葡萄酒所用的器皿和工具如清洗不干净,容易滋生细菌,而且最好使用玻璃瓶存放。如用塑料、铁、铝等器皿制作,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会对其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容易产生有毒物质并进入葡萄酒中,增加饮用的危险性。

发酵过程不宜密封容器,因发酵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如无法排除则易致炸瓶。在正规酿酒厂中,发酵沉淀一般在橡木桶中进行。因为橡木桶比较透气,便于进行气体交换。

* 风险三:杂菌不易控制

葡萄酒的酿造是利用酵母菌分解葡萄中含有的大量糖分产生乙醇(酒精)、 二氧化碳等的过程,酵母菌来自葡萄皮上的白色物质。在家自酿葡萄酒时,如果器皿、工具的卫生条件控制不佳,很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完全依靠葡萄自身携带的酵母菌来发酵,其种类和数量则未必符合酿酒所需,最终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也可能不够高,不足以抑制其他杂菌生长。

酒厂在酿制葡萄酒时,会加入二氧化硫之类的微量添加剂用以杀菌;为延长保质期,厂家从原料的选择、酵母菌的选择、杂菌的控制等方面都有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而家庭自酿时,一般没有专业的杀菌设备和控温设备,不仅很难将温度控制在适合酵母菌繁殖的适宜范围内,还很可能造成大量残留杂菌的繁殖。

* 风险四:甲醇和杂醇油易超标

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及杂醇油,含量过高对健康不利,例如甲醇会引起中毒,严重者可能造成失明甚至死亡。葡萄酒的甲醇来自葡萄皮中果胶的酶解作用及葡萄霉变后的产物。发酵时间越长,甲醇产量越多。杂醇油属于醇类物质,包括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等,主要由葡萄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后再经过酶的催化作用生成。工业生产葡萄酒时,通过添加外源的果胶酶来降低酒中甲醇的含量,同时也会适当减少连皮发酵的时间。

而专业部门对大量自酿葡萄酒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显示,每个自酿葡萄酒样品中都含有不同浓度的甲醇和杂醇油,部分样品的甲醇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葡萄酒甲醇标准(400毫克/升),甚至超过1000毫克/升,杂醇油的含量也在1000毫克/升以上。这是因为自制葡萄酒无法控制和去除酿酒过程中所产生的甲醇和一些杂醇油,也没有仪器、设备来检测酒中甲醇的含量。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喝自酿葡萄酒容易醉或“上头”,其原因并不是自酿葡萄酒比酒厂的葡萄酒酒精度更高,而是因为自酿葡萄酒含有神经毒性更强的各种杂醇。

* 风险五:糖分含量过多

葡萄酒的酿造是把糖转化成醇的过程。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根据品种不同,一部分糖分被除去,或者将葡萄中的糖分完全发酵。而自酿葡萄酒不仅没有去除糖分,反而会额外加糖来增加口感和酒精度。众所周知,长期高糖饮食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 风险六:储藏隐患

酿造工艺成熟的葡萄酒在理想的存储环境下可存放较长时间,但自酿葡萄酒由于酒体本身和存放环境的限制,并不适合长期存放,最好在一年内喝完。

家酿葡萄酒,不如直接吃葡萄

葡萄酒的制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发酵过程。规范的酒厂在酿造过程中,从原料的选择、杀菌、酵母菌的选择、杂菌的控制等方面都由专业技术和设备来完成,还有专门的检测指标和去除甲醇、杂醇油的工艺,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达标后才能在市场上出售,如此才能成为安全的饮品。而家庭自酿葡萄酒难以实现以上操作,还存在较多隐患。

葡萄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如钾和铁元素。如果你想通过自酿葡萄酒来摄取这些营养,倒不如直接吃新鲜葡萄更有利健康。

“红茶菌”卷土重来,能否再卷起自酿风潮?

数十年前,曾流行一种自制“保健”饮料——红茶菌,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制一罐存放家中,待发酵成功后饮用,以达到所谓的保健效果。

数十年后,红茶菌卷土重来,占据网晒自制饮料一席之地。它是否与葡萄酒一样,不适合在家制作饮用?

网友晒图

请关注“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回复“红茶菌”,看专家详解。

风味闽剧作文 第10篇

福建,又称闽。同其他地区一样,在这块地大物博的土地上,产生了许多珍贵的人文资源和艺术瑰宝,闽剧、油扇、乡文化,无不使人惊叹,其中闽剧这种独特的艺术表演方式似乎拥有着他所特殊的艺术魅力,与其余剧种不一,却又蕴藏着异曲同工之妙,怀着此种心情,我用心浏览闽剧剧目的一笔一墨,却偶然发觉了闽剧风味。

事情缘起于戏迷爸爸的.一番巧舌忽悠,暂图新鲜的我平生第一次将信将疑地踏入了闽剧团表演的社台。但见台上阁层玉宇,雕梁画栋,朱霞赤配靛花青,烈火景衬青山石,浑然一体,美不胜收。机关布景映入眼帘,台下赏者津津识趣。只是剧目久未开始,虽有良辰美景但台前幕后了无生机,顿足许久自知无趣,正待离去,忽闻袅袅余音,转面一瞥,暮然一惊,只见那:横箫徐徐;唢呐声声;青鼓震震;二胡娑娑,各路演员齐上阵,文腔武斗崭精通。念白,清晰言言;演唱,各路各声。江湖调展豪迈言,清新小调现活泼,逗腔逗韵出典雅,通俗洋歌路平畅。男演员,豪情披露;女演员,闭月羞花。老母佝偻似古稀,小童天真童稚声。团聚一堂,身手步法,眼如铜铃,方言唱腔,真个好剧目,真个好剧团呐!

爸爸告诉我闽剧确是如此,念白独具一格,表演讲究形态,布景实感生动,虽不比京剧生旦净丑,却也是地方艺术奇珍。演至此我不仅掌声阵阵,甚是沉醉。是啊!却不过是几大剧种之一。

余音犹在,画面浮现,闽剧历史也同样有待我们考量,此种于明末儒林戏与清初平讲戏江湖掉所融合而成的。容腔剧种具备着道白清晰,雅趣婉约与潇洒高雅的不同点。正为它的艺术魅力,尽管以方言形式念白,却也无法阻挡艺术之传播,与各类民风民俗一般有待代代相传。这不仅仅只为非遗之名,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保护的对象,思绪至此,不禁再叹:如此之文化,不过真个好剧种哩!

风味食品作文 第11篇

我最爱的便是鸡蛋葱花面,那叫一个香!葱的淡淡清香,煮熟的面条的喷香,煎一颗完美的鸡蛋,把所有汇聚成一股扑面而来的香味,这就成了一道简单的美食。手里拿起一把大勺子,细长的面条,怎么舀也舀不起来。你别说,它就像是一个软弱的女子,摔倒了,你好心扶她起来,她偏不,除非除非什么,你猜?除非,有一个身材高大,且相貌堂堂的公子出现在她面前,她连扶也不用,直接就扑人家怀里。那便是,瞪瞪瞪瞪,我们帅气的“筷子兄弟”,他们一对并成一个,专门“对付”这类女子的――它就是筷子。夹住面条,品尝一口,再加些葱,咬一口鸡蛋,那味道简直神了!简单易做,美味健康可口。

只要鸡蛋在手,什么菜都出我手。那么就再做一个吧。做一个什么呢?我想想哈,就做一个鸡蛋加菜和竹筒面吧。首先准备两颗鸡蛋,打碎在碗里进行均匀搅拌,哎呦,这黄色液体在碗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然后倒些油在锅里进行搅拌,哎呀妈呀,被油蹭了一下下子。点火后,再把搅拌好且在碗里滚来滚去的两颗得意的鸡蛋倒下去。嘿嘿,逃不出锅里了吧!叫你们得意。在这时候,先准备些水,待开水煮沸,把竹筒面放进去,加菜。好了,在锅里继续翻炒,鸡蛋半分熟的自然好,到些蚝油或者酱油再进行翻炒,最后两颗完美的蛋从锅中诞生了!美味吧,是不是很香?

葡萄酒风味研究进展

葡萄酒风味研究进展(精选11篇)葡萄酒风味研究进展 第1篇传统发酵食品的风味研究食品原料经发酵后,可提高食品的保藏性、营养价值;发酵...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