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精选9篇)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第1篇

PLC通讯故障检查方法

因为通讯是PLC网络工作的基础,而PLC网络的主站、各从站的通讯处理器、通讯模块都有工作正常指示。当PLC通讯出现不正常时,我们就需要进行PLC通讯故障检查维修工作。通常检查顺序以及内容如下表:故障现象 单一模块不通讯

故障原因 接插不好 模块故障 组态不对 通讯处理器松动

通讯处理器地扯开关错

通讯处理器故障 通讯电缆故障

主站不通讯

调制解调器故障 通讯处理器故障

通讯正常,但通讯故障灯亮

解决办法按紧 更换 重新组态

分支通讯电缆故障 拧紧插接件或更换

从站不通讯 分支通讯电缆故障

拧紧 重新设置 更换

排除故障、更换 断电后再启动无效更换

清理后再启动无效更换

插入并按紧

某模块插入或接触不良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第2篇

工业现场总线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推出的一种新的控制方式, 与传统离散控制方式相比较控制性能优越, 使用简单方便, 可靠性更高, 因此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Profibus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现场总线, 提供了三种通信协议类型:Profibus-DP, Profibus-PA, Profibus-FMS。其中DP是一种高速低成本通讯方式, 用于设备级控制系统与分散式I/O的通讯。该总线物理层采用RS-485传送方式, 传输介质用光缆或屏蔽双绞线, 传输速率为9.6k~12Mbps, 传输距离可以通过Repeter扩展, 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现场总线。对图尔克总线产品与西门子PLC之间的通讯进行研究。

1 现场总线通讯

图尔克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生产工业现场总线产品的专业化公司, 其产品支持多种现场总线协议, 支持协议包

括:Profibus-DP、Profibus-PA、Device Net、AS-I、InterbusS、Smart Ditributed System、Seriplex、Foundation Fieldbus、Sensoplex2等。

江苏某钢厂热风炉控制系统, PLC选用SIEMENS S7-400H冗余系统, 现场总线产品采用图尔克BL20、BL67两种现场总线产品, 应用Profibus-DP通讯协议。其中一台西门子PLC为主站, 另一台为热备用, 两个CPU之间通过同步光纤连接。选用四块西门子IM153-2与两块Y-link模块。Y-link模块通过Profibus-DP电缆与图尔克BL67、BL20总线产品连接。第一路Y-link连接电气柜继电器屏内图尔克BL20以及现场机旁箱图尔克BL67共15个站, 第二路Y-link连接现场仪表总线箱共5个从站。总线通讯需要在STEP7中对图尔克模块从站进行组态, 如图1所示。

2 常见故障及处理

图尔克总线产品与西门子PLC之间的通讯故障有:

(1) 总线传输速率的配置故障。

在调试仪表总线箱一路DP网络时, PLC到总线箱01通讯正常, 之后继续测试总线箱01至02, 在将DP电缆接入总线箱01的DP-out后, 01耦合器BUS灯常绿不闪烁, 此应为通讯正常的状态指示, 可是总线箱02并没有连接耦合器也没有加终端电阻。

线路上DP电缆共两段, 总长约100m, 通讯速率原定义为500K, 改为1.5M后正常。

Profibus的传输速率为9.6K~12Mbps, 最大传输距离在9.6K~187.5Kbps时为1000m, 500Kbps时为400m, 1500Kbps时为200m, 3000K~12000Kbps时为100m, 可用中继器延长至10km。其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 也可以是光缆, 最多可挂接127个站点。

(2) 西门子冗余系统的配置。

西门子PLC上面的SF红灯亮时表示系统故障, 原因是内部寻址错误、超出编程地址区、模块损坏、插件松动等。将PLC的程序清除掉, SF红灯还亮则是硬件损坏, 如果红灯不亮, 则可能是程序有问题。如果在线检查PLC信息SF红灯亮而BF灯闪烁, 可以确定是分布式现场总线Profibus-DP通信或DP从站的问题。

PLC带模拟量模块如果有问题, 仅仅SF灯亮, 而不会引起SF和BF灯同时亮, 应重点检查硬件组态与实际硬件是否一致 (硬件订货号和固件版本号) 、DP从站地址设置与组态的地址是否一致。如果组态没有问题, 完成硬件组态, 必须执行“保存并编译”, 产生新的系统数据块, 然后下载到PLC中, 最后检查Profibus电缆及其通信连接头是否正确。

(3) 图尔克现场总线耦合器BUS灯指示的故障。

图尔克耦合器BUS灯未亮, 则现场总线没有供电, 需要等待程序下载固件完成。如果程序下载固件完成后, 灯还未亮, 则说明硬件错误, 需要更换网关。如果BUS灯亮红色, 说明系统自动在网关上检测到BUS错误, 需要检查现场总线地址站与PLC软件里的模块地址设置是否一致, 如果网关是最后一个模块, 应检查P-DP是否已经加了终端电阻、DP连接是否正确、DP主要配件是否损伤和安装正确、PLC波特率设置是否正确。如果BUS红灯闪烁, 则说明某PrifibusDP地址不能使用网关, 需要检查网关地址设置, 地址为0以及地址大于125不能设置。

(4) 图尔克现场总线模块的配置故障。

故障情况一:BL67-4ai-i/v模块0-4信号通道其中两个绿色LED灯频闪 (速度快) 。经查, 模块接线错误, 重新接线后正常。

故障情况二:仪表总线箱调试电子式调节阀门送电后, AO给出12m A信号, 现场阀门动作, 但电脑无反馈显示, 在现场总线箱内测量AI信号输入, 接线情况下无电流显示, 拆线测量信号反馈线有12m A信号输入, 接上预铸电缆, 在针头处2和4可以测量出12m A信号, 但是端子没有电流信号。经查, 模块BL67-4AI-I/V的底板装错, 为BL67-B-4M12-P, 正确应该使用BL67-B-4M12。

3 结语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通讯 技术故障 分析 处理

计算机网络通讯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对图片、文字等形式的资料进行收集、储存、处理与传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的技术。随着社会细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不断深入,计算机已由原本单机运用模式逐渐发展转变为,跨区域、部门以及部门间对话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备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或自然环境或技术故障等造成不可回避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朝着安全、稳定的发展。

一、自然环境造成网络通讯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在日程生活中,由于诸如雷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网络通讯设备造成影响,导致计算机网络通讯出现问题已是屡见不鲜,轻者干扰电子设备,重则损坏设备致使通讯瘫痪,造成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限于篇幅,本文将就雷击展开自然环境造成网络通讯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一)雷击导致的问题

一般地,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遭受雷击后,问题主要发生于如下部位:与调制解调器相连的主机、终端机和接收机;或是击中调制解调器后又击中主机或终端的接口;或是极小概率的越过接口将设备击穿。

(二)改进策略

应对雷击自然灾害对计算机网络通讯造成的问题,可以通过常规避雷办法:首先,基于电源系统的特征,对供电系统进行防护,能有效防止雷击电压从电源传入设备,从而为通讯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其次,使用诸如避雷针、避雷带等防护直击雷的措施,能直接防止雷电对建筑造成损坏,通过屏障作用能有效降低建筑内的通讯设备遭到雷击而发生损坏的可能性,并因此减少安全直击雷防护设备,能节约相应的资金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若需安装接收天线等重要设备于建筑表面,须将设备屏蔽于避雷设施的防护圈中;或是利用信号和网络系统的防护或天馈线防护能直接降低雷击对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造成的损坏,避免不必要的问题。总而言之,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多级防护系统,以为各类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安全而稳定地运行提供保障。

二、技术故障造成网络通讯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无法链接 Internet,继而不能通过上网对信息进行浏览,局域网内亦不能实现共享与访问是由于技术故障而造成网络通讯问题的最为集中的所在,其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故障两部分。

(一)硬件故障

受电磁波或人为的干扰,使得设备或线路发生错误的网络连接等状况,而造成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故障。主要表现为:首先,由于诸如不稳定的电源、插拔模块或是替换交换机等造成不合理操作,使得扩展模块等模块出现故障;其次,受电磁波影响或线路老化等问题,在计算机内造成电源或供电线路等故障而导致问题发生;最后,集线器、路由器以及光纤端口等因物理因素的损坏,出现集线器、路由器以及端口故障而导致不能正常连接网络。

(二)软件故障

因错误的软件配置或安装使网络或出现故障, 其导致的后果较硬件故障而言更为麻烦。常见问题有网络协议错误、网卡驱动问题以及IP 冲突等问题,而出现网速变慢、老是掉线、能登 QQ 但不能浏览网页等状况。主要包括如下原因:首先,诸如恶意网页广告源码,或受到网络黑客攻击等而感染木马或病毒,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继而不能正常使用网络 ;其次,在更新技术时,由于各类型交换机配置各不相同而导致错误的配置;再者,主机网络地址设置不合理,而出现 IP 冲突使得主机连接不正常;最后,网卡驱动安装错误以及网上设备冲突等问题,导致网络故障,同时这也往往是大部门人使用计算机时造成网络故障的主要原因。

(三)改进策略

第一,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进行强化,换言之,增强硬件检查以及软件维护的日常管理,以提供最根本的条件使计算机网络通讯得以正常运行。通常情况下,对诸如显示器、路由器、交换机以及网线等各类硬件进行重点检查,对诸如网络信息加密、系统完整性以及网络安全性等软件进行重点维护,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地对计算机网络设置进行检查,并对其控制进行强化。具体而言明确计算机硬件是够满足标准化联网要求,以及硬件配置是否存在IP 冲突等各类,以防止出现异常的网络连接。第二,加大安全管理重视力度,利用最新安全管理技术来搭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降低因人为操作而造成的故障,从而使计算机自我控制能力得以增强。可加密网络信息,使计算机存储与读取控制技术得以强化,從而使局域网内信息得以安全防护;提供有效地防火墙技术将不安全服务进行过滤,以形成有效的网络安全屏障, 比如说利用防火墙隔离内部网络,从而降低网络故障对局域网整体造成的干扰或不必要的损失;利用并强化安全审计技术,使其检测用户活动中那些分区目录和文件未经授权的访问,从而为网络的运行安全提供保障;同时,适当进行网络脆弱性评估,对计算机系统缺陷管理进行强化,从而得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网络通讯的正常运行。

三、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构成了制约和影响,同时也给信息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作为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的维护、 研发和设计者必须以提高网络通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工作重点,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分析故障原因,并结合应用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的促进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包东飞.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故障分析与处理[J]. 信息系统工程,2010,12:66-67+65.

[2]梁晓凤. 浅析计算机网络通讯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2:37-38.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第4篇

在油田电动钻机的系统中, PLC通讯系统是尤为重要的组织部分之一。由于其信号等级弱、线路脆弱、配件昂贵等特点, 其故障出现频率也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而升高。又由于其在电动钻机中扮演着“通信员”的重要地位。因此, 快速判断并寻找到PLC通讯的故障点, 并加以处理就变得尤为关键。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井下生产安全, 也潜在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故障概况及经过

PLC通讯系统主要包括PLC主站、各变频柜通信板、司钻台PLC分站、工控机以及触摸屏系统。该系统采用了西门子S7-300 PLC和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进行对绞车、转盘、泥浆泵系统之间的数据快速传输, 并通过工控机实现全天候监控、故障报警、参数修改、诊断等功能。最大的优点是采用了双PLC通讯系统, 互为备用, 进一步保障了安全生产的可持续性。

(1) 司钻台双触摸屏部分或全部数据框显示######, 无法建立与PLC的通讯连接。

(2) 变频器控制面板故障代码7000。 (即I/O通讯故障)

(2) 司钻台触摸屏显示PLC通讯故障, 无法进行控制。

(3) 司钻台触摸屏PLC通讯时有时无, 每当启动大电机时, 会通讯中断。

(4) 在无任何给定的情况下, 触摸屏显示变频器故障, 时有时无, 有时无法复位;VFD房内变频器控制面板上显示故障代码FF54。

二、故障原因及时效机理分析

对于以上故障, 事故原因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过程线路检查。即DP线、DP插头的检查, 有无破皮、折断、接触不良、ON/OFF的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2) 硬件设备检查。即对主站、从站、PS电源以及IM通讯模块 (厂家自制通讯板) 进行检测。

(3) 软件设置检查。即对波特率的设置、站地址是否冲突等。

(4) 信号干扰检查。即对电缆槽中DP线进行检查, 是否由于其与其他动力电缆水平摆放过近而引起涡流导致干扰;或是由于其屏蔽线虚接, 没有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而产生的信号干扰等原因。

(5) PS电源检查。对24V直流供给电源进行故障判断。

针对PLC通讯系统的故障判断, 为快速判断故障点的位置, 一般遵照由简到繁的原则。

对于目前全电动钻机来说, 由于其从站过多, 往往采用二分法判断, 即将处于通讯系统中间的从站的DP插头的终端电阻打到ON的位置。上电后看故障是否存在, 若存在, 只需坚持主站与此从站间的线路即可。若不存在, 则故障变出现在中间从站与最后一个从站的这一段线路中。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工控机利用STEP7软件直接进行线路监控检测, 判断出故障位置。

三、故障原因分类

石油钻机另一个别称叫“移动的工厂”。因此, 对于通讯故障出现的情况,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 出厂调试过程

(1) 波特率设置不一样, 出现数据无显示或乱码的情况。

(2) 站地址冲突, 导致触摸屏数据无显示或乱码。

(3) 光纤连接不良, 模块无法正确识别。

(4) 变频器通讯板RPBA其数字输入信号触点接触不良。

(2) 钻井生产周期过程

(1) 检查室外房头及司钻房处DP线接插件是否插好, 有无松动、进水、脱焊等现象。如有对其进行相应处理。

(2) 检查线路是否有破皮、折断、短路等情况 (屏蔽层是否虚接) 。可使用替换法进行判断。在搬家安装过程中, 要做到专线专人保管、专人铺设, 对其快速接插件要避免进水、进泥、进油。

(3) 在铺设通讯线缆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挤压、剐蹭, 避免其与动力电缆叠加铺设, 保持水平距离或垂直摆放, 避免涡流造成的信号干扰;其次要保证电缆屏蔽层的有效接地。 (尤其对于纯电动钻机来说, 有效接地是保证正常生产的有效保障!)

(4) 由于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 风机震动较大, 其相应从站的通讯板的触点固定也较为松动;在变频器上电前, 紧固相应螺钉, 确保无虚接。

(5) DP头连接牢固而引起的故障在整个通讯系统中, 出现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因此, 安装后检查DP头有无松动的迹象;红绿线是否虚接, 终端电阻是否正常。 (建议可备用3-5个)

(6) 运行过程中, 检查扩展模块的数字信号的输入或者输出的信号等是否点亮。若设备运行, 但无点亮, 检测其24V是否正常, 判断模块的好坏。

(7) 安装试运行时, 检查双PLC通道是否切换正常 (PLC控制与旁路控制使用是否正常) , 若不正常, 采用分段判断法, 确定其故障点位置。

四、故障教训

PLC通讯系统在目前油田电动钻机中占有着非常重要地位, 又因其脆弱性、精密性, 给工作环境恶劣的石油钻井行业带来极大的隐患。因其故障, 可直接导致整套系统瘫痪, 生产终止, 甚者引起井下事故, 给油田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五、防范措施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防范措施必不可少。

(1) 拆装设备前后, DP线专人、专道、优先收放, 尤其对VFD房处、司钻台处的快速接插件要进行密封包裹, 避免进水、泥、油等,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 在铺设通讯线时, 要避免重物压、砸;避免挂、折;要与其他动力电缆保持一定的距离, 或垂直摆放, 避免涡流造成信号干扰影响。

(3) 屏蔽线是否有效接地, 避免动力电缆的干扰。

(4) 试运行前, 检查DP插头, 变频器内从站通讯板的线路触点是否有松动, 及时上紧。

(5) PLC程序的备份, 避免因非专人人员私自串改, 而造成的数据丢失。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电动钻机在施工现场中, PLC通讯系统作为常见且棘手的问题, 而总结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并结合日常维护进行简要说明, 为排除常见故障提供借鉴。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第5篇

关键词:PLC;污水处理;无线通讯

中图分类号:TP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096-01

面对着污水处理设施的需求量大,投资额高,各类污水处理厂更愿意采用经济适用的产品,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运用到的无线通讯污水处理监控系统。

1关于PLC的基本概述

PLC本质上的硬件构造基本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其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和电源。PLC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和生产过程。目前,PLC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等各个行业,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能强大、灵活易学、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的特点。

2污水处理监控系统的控制模式

?譹?訛远程控制。当控制柜上方式选择开关被切换到远程控制后,操作人员可选择自动或手动控制方式。在自动方式下,PLC按联动、联锁各种逻辑关系控制设备的启动和停止。中控室操作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向下发出调度控制指令,调整设备运行状态达到工艺要求,也可以选择远程手动方式,直接手动控制单个现场设备。 ?譺?訛就地控制。就地控制级别高于远程控制,当控制柜上方式选择开关被切换到就地自动控制,控制中心的调度控制指令就被封锁,设备在PLC的控制下自动运行。在就地手动方式下,现场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柜上手动按钮启动停止设备,控制柜提供基本控制联锁。

3污水处理厂监控系统的设备构成

为了将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通过Profibus总线组成网络,在中控室进行集中监控,在 PLC上安装Profibus通讯模板,通过Profibus总线、FMS协议与中控室的WinCC监控工控机相连。Profibus总线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一种现场总线,其最高速度可达12Mbit/s。控制设备在原TI PLC机架上加装ProfibusFMS网卡,连同新增添的S7-300 CP343-5通讯模板组成底层Profibus网络,Profibus的主站由工控机来担任。工控机上运行WinCC组态软件,通过画面表格等形式将现场设备控制状态及数据通过Profibus网送到WinCC工控软件进行显示、存储,并完成报警及报表打印等管理功能,同时也将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时间等设备信息反映给管理员,管理员也可通过WinCC对具体设备进行操作。此外,工控机通过标准以太网,利用WinCC的网络浏览功能实现多台计算机对设备信息及生产信息的共享,中控室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员终端了解设备运行状况、能耗等数据统计及污水处理情况,下达调度指令,并可直接控制现场设备。WinCC工控机和办公室计算机通过100M快速以太网连接,组成小型企业内部局域网。办公室管理人员利用办公室计算机的标准网络浏览器IE5.0联接WinCC软件,并可根据权限监视全厂运行情况和控制现场设备。现场摄像头的活动视频图像集成在中控室WinCC监控系统内,并利用活动视频图像的网络传输技术,将图像传送到办公室管理人员计算机上。

4PLC无线通讯技术在污水处理监控系统上重大

意义

在已实行的各项污水处理监控系统的革新工程后,我们明显的看出,通过1条DP线将所有污水池采集的数据传送到中心监控室DP主站,与传统通信方案相比大大节省了通讯线缆,减小了线缆施工工作量,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后,数据传输距离长,最多可达到5km;节省每个污水池的DP从站模块费用,只需要1个DP从站即可实现所有的污水池数据与中心监测站数据的交换,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环保工程的效益。

参考文献: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第6篇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以其高可靠性、模块化结构、网络通信、编程简单等优点, 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其中三菱公司所生产的各类PLC已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 现代控制技术要求工业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进而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高效的管理[1]。一般在开发PC机与PLC通信的应用程序中, 首先要处理通信协议的问题, 协议包括指令的格式、内存地址、校验方法、响应处理等内容, 需要用大量的程序段进行实现, 对程序设计者来说, 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匹配协议上, 开发周期长。而三菱MX Component的问世使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1 MX Component简介

MX Component是三菱公司发布的第三方通信软件包, 它支持与PC的所有通信路径, 无需复杂的通信协议, 通过简单设置即可创建系统, 轻松实现PC与PLC之间的通信, 开发效率高。

MX Component有以下功能特点: (1) 对用户来讲, 它屏蔽了底层的通信协议, 即用户不用考虑通信协议, 只在MX Component中通过简单设置, 即能与指定的PLC通信; (2) 支持计算机与PLC的所有通信路径, 例如:串行通信、USB、GX Simulator PLC仿真程序、Modem等; (3) 可实现软元件监视功能, 访问特殊功能模块的缓冲存储器; (4) 根据通信设置向导进行配置并能保存为一个逻辑站编号; (5) 支持Visual Basic、Visual C++、VBA和VB Script编程语言; (6) 可由ASP功能通过Internet/intranet监视[2]。

2 MX Component安装、启动与通信站建设

执行MX Component安装文件中的的Setup文件, 按照安装向导完成MX Component软件的安装后, 打开“开始程序组中的MELSOFT ApplicationMX Component”, 执行其中的“Communication Setup Utility”, 进行通信路径设置 (或通信站建设) , 其步骤如下。

1) 点击Wizard… (设置向导) , 进入Introduction菜单。在Logical station number中输入逻辑站号, 0-1023任意数字, 不能与已建站号重复。2) 点击Next, 进入PC side菜单。选择PC与PLC的通信路径及相应的接口, 采用串行通讯选COM1口。3) 点击Next, 进入PLC side菜单。选择CPU型号、通信速度。4) 点击Next, 进入Network菜单 (一般采用缺省设置。5) 点击Next, 进入Finished菜单。在Comment添加所建站号的名称或者说明, 最后点击Finish。

3 MX Component与VB6.0的结合

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开发环境下, 使用MX Component需要完成“设置包含文件”和“注册ACT控制”两部分的操作[3]。

1) 设置包含文件。启动VB6.0, 执行“Project”菜单下的“Add Module”命令, 选择“Existing”标签, 进而选择MX Component安装目录“MELSOFT ApplicationMX ComponentActInclude”下的“Act Define.bas”文件, 将“Act Define.bas”文件添加到“Modules”中。2) 注册ACT控制。打开“Project”菜单下的“Components”菜单, 选择“Controls”标签, 并选择所要使用的DLL文件。这里选择MITSUBISHI Act Easy IF Controls。该ACT控制被添加到VB的工具箱中。

3.4 MX Component的ACT控件及函数功能

在MX Component中的各个DLL中包含了众多的ACT控件, 利用这些控件就可以创建PC与PLC CPU进行通讯的用户程序, 其中跟FX系列PLC相关的控件名称及功能如下, 其他ACT控件可根据具体通信情况参考MX Component通信手册[3]。

1) Act Easy IF:通用通信控件, 可用任何通讯路径进行通讯, 使用通讯设置工具设置通讯信息, 主要参数为Act Logical Station Number, 是在communication settings utility中设置的逻辑站号。2) Act FXCPU:连接的PLC CPU为FXCPU时用于CPU COM通讯, 主要参数有Act Raud Rate (波特率) 、Act Cpu Type (PLC型号应与目标站相符) 、Act Port Number (计算机COM端口号) 等。3) Act LLt:用于GX Simulator通讯, 主要参数有Act Cpu Type (PLC型号) 、Act Station Number (目标站号) 等。

ACT控件中, 部分函数名称及功能介绍如表1:

4 Act Easy IF控件下利用VB实现PLC通信

应用三菱M X软件可简化PLC通信设计, 用户无须知道另一端的硬件和通讯协议就能进行通讯设计[4]。

4.1 VB应用程序功能

利用ACT控件中的函数访问PLC各软设备一般的流程为:打开通讯线路 (Open) —使用各种函数 (如Read Device Block、Set Device2等) 访问PLC—关闭通讯 (Close) 。依据该流程使用VB开发如下程序, 其功能是将DATA数组中的10个32bit长整形数据写入到D1000开始的数据区域。

4.2 通讯的实现[5]

(1) 打开通讯口COM1

(2) 将DATA数组中的10个32bit数据写入D1000开始的单元

(3) 关通讯

5 结论

系统所设计的通信设备的硬件连接方式和通信程序已成功应用于以FX2N系列PLC为主控器的矽钢片剪切机系统和温室环境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 通过实践证明, 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1) 系统不需外加三菱的任何专用通信板, 即可实现PC机-触摸屏-PLC的完美通信; (2) 应用MX Component进行通信设置, 不需考虑复杂的通信协议, 不需对PLC的D8120进行设置, 程序简单, 开发效率大幅提高。 (3) 在GOT进行现场控制的同时, VB开发的PC机监控程序可同时实现远程监控, 而且PC机监控系统是即插即用模式, 可随时与系统分离, 这样可方便地进行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

参考文献

[1]林忠, 王光耀.基于VB和三菱MX组件的PLC监控系统设计[J].机电技术, 2011 (5) :5-8

[2]三菱公司.FX2N系列微型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手册[M].上海:2003.

[3]三菱公司.MX Component编程手册[M].上海:2005.

[4]张崇智.PC与三菱FX2N型PLC串口通信的实现.机床电器, 2005 (3) :37-39.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第7篇

关键词: SerialPort;串行通讯;波特率

1 引言

PC机具有强大的监控和管理功能,而单片机则具有快速及灵活的控制特点,通过PC机的RS-232串行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是许多测控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解决方案。

在Microsoft.Net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在Visual Studio.Net中来编写串口通讯程序:第一种方法是通过采用Visual Studio 6.0中原来的MSComm控件,这是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但需要注册;第二种方法是自己用API写串口通信;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微软推出的最新版本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NET Framework 2.0类库中包含的SerialPort类,方便地实现了所需要串口通讯的多种功能。本文着重讨论了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中SerialPort类的设计方法。

2 SerialPort类常用属性、方法和事件

2.1 命名空间

System.IO.Ports命名空间包含了控制串口重要的SerialPort类,该类提供了同步I/O 和事件驱动的I/O、对管脚和中断状态的访问以及对串行驱动程序属性的访问。

2.2 串口的通讯参数

①通讯端口号:

[PortName]属性获取或设置通信端口,包括但不限于所有可用的COM端口,该属性返回类型为String。

②通讯格式:

SerialPort类分别用[BaudRate]、[Parity]、[DataBits]、[StopBits]属性设置通讯格式中的波特率、校验位、数据位和停止位。

2.3 串口的打开和关闭

SerialPort类中打开关闭串口相应的是调用类的Open()和Close()方法。

2.4 数据的发送和读取

SerialPort类调用重载的Write和WriteLine方法发送数据,其中WriteLine可发送字符串并在字符串末尾加入换行符。读取串口缓冲区的方法有许多,其中除了ReadExisting和ReadTo,其余的方法都是同步调用,线程被阻塞直到缓冲区有相应的数据或大于ReadTimeOut属性设定的时间值后,引发ReadExisting异常。

2.5 DataReceived事件

DataReceived事件在接收到了[ReceivedBytesThreshold]设置的字符个数或接收到了文件结束字符并将其放入了输入缓冲区时被触发。

3 PC机与8051实现串行通讯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TTL电平与RS232电平的转换

89C51单片机采用的是TTL电平且采用正逻辑[1],而PC机采用RS232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RS232采用负逻辑,因此MCS51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的RS232接口相连进行通讯时必须进行电平的转换。通常采用MAX232电平转换芯片。

3.2 单片机与PC机通讯时波特率的设定

PC机与51单片机双方进行通讯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波特率,PC机的波特率默认为9600b/s, 51系列单片机有两个定时/计数器,四种工作方式,一般用定时器工作于方式2(可重新装载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作为定时波特率发生器。因此单片机与PC机进行异步通讯时的波特率可由公式3.1得出:

其中SMOD是单片机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中的位7,开机(RESET)时,SMOD的设定值为0,亦可用指令“ANL PCON,#7FH”清除为0。fosc为单片机的晶振频率。根据需要的波特率即可得计数初值TH1。

4 单片机与PC机通讯时通讯协议的约定及部分初始化程序

在单片机与PC机的通讯中,单片机一般作为下位机负责从控制对象采集数据(如压力、流量等),上位机则进行现场可视化检测。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数据,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采用主从式通讯。以下给出单片机和VC# 环境下部分的通讯程序。

4.1 串口通讯协议约定

波特率为9600b/s,无奇偶校验位,传输的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用串行口工作于方式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fosc=11.059MHz,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根据计数初值的计算公式(3.1)可得计数初值TH1为0FDH 。

4.2 单片机的串行通讯程序

单片机串行通讯程序,给出了初始化程序:

ORG0000H

AJMP START;转到初始化程序

ORG0023H

AJMP PGUART ;转到串行中断服务子程序

START: MOVSP,#60H ;堆栈指针初始化

MOVP0,#0FFH ;端口初始化

MOVP1,#0FFH

MOVP2,#0FFH

MOVP3,#0FFH

MOVTMOD,#20H;定时器T1工作于模式2,自动重装载

MOVTH1,#0FDH;TH1、TL1初值为"0FDH",9600bps

MOVTL1,#0FDH

MOVSCON,#50H;串行口工作于方式1,允许接收

SETB TR1 ;启动定时器T1

SETB ES ;允许串行口中断

SETB EA ;开总中断

MAIN:...... ;主程序处理其他任务,等待串口中断

AJMP MAIN

PAUSE:...... ;串口中断服务子程序,接收处理数据

RETI

END

4.3 上位机的串行通讯程序

例:发送及接收数据的程序: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a;

SerialPort Ser1 = new SerialPort("com1", 9600, Parity.None, 8, StopBits.One);

Try

{

Ser1.Open();

}

catch (InvalidOperation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ex.ToString());

}

if (textBox1.Text == "")

{

MessageBox.Show("Err");

Ser1.Close();

}

else

{

a=textBox1.Text;

try

{

//p.WriteLine(a);

p.Write(a);

}

catch(InvalidOperation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ex.ToString());

}

textBox2.Text = Ser1.ReadByte().ToString();

Ser1.Close();

}

}

5 结束语

单片机与上位机的通讯在工业现场中应用的比较广泛,本文对C#提供的串行通讯SerialPort类来实现PC机与51单片机的通讯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这种方案是可行的,能保证双方通讯正常。

参考文献

[1]蔡朝洋.单片机控制实习与专题制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第8篇

1 系统构成

PLC控制系统的控制部分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上位机 (PC机) , 可编程控制器 (PLC) , 以及连接二者的PC/PPI电缆。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上位机提供人机交互平台, 进行程序编写, 设置各项参数;PLC进行数据处理, 程序执行;PC/PPI电缆用于上位机与PLC之间的通信。

2 通信原理

2.1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工程应用中, 为实现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必定要相互进行数据通信。按照传输方式, 可分为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并行数据通信是以字节或字尾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 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 但传输线的根数多。适用于近距离数据传输。

串行数据通信是以二进制的位 (bit) 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 每次只传送1位, 适用于距离较远的场合。工业控制一般使用串行通信。PC机和PLC都有通用的串行通信接口, 例如RS-232C和RS-485接口。

2.2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在实际通信中, 操作时很难保证数据接收方和发送方有相同的传输速率, 为了保证发送过程和接受过程同步, 不发生累计误差造成的错位。可以根据实际通信要求选用同步或异步通信方式。

异步通信发送字符的信息格式有1个起始位, 7、8个数据位, 1个奇偶校验位 (可省略) , 1、2个停止位组成。在通信开始之前, 通信双方需要对所采取的信息格式和数据传输速率作相同的约定。由于1个字符中包含的位数不多, 即使发送方和接受方的收发频率略有不同, 也不会因两台设备之间的时钟脉冲周期的积累误差而导致收发错位。其特点就是传送附加的非有效信息较多, 传输效率稍低。

同步通信方式以字节为单位 (8bit) , 每次传送1、2个同步字符, 若干个数据字节和校验字节。在同步通信中, 发送方和接收方要保持完全同步, 因此要用调制解调的方式从数据流中提取出同步信号, 使接收方得到与发送方完全相同的接收时钟信号。其传输速率较高, 一般用于高速通信。

2.3 单工通信方式与双工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方式只能延单一方向发送或接收数据。双工方式的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传送, 每一个站既可以发送数据也可以接收数据。双工方式又分为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

3 PLC通讯功能介绍

PLC, PC机, 变频器, 远程设备, 工业以太网等按照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本文主要介绍PLC与PC机之间通过PPI电缆通信的通信方式。

3.1 PLC与使用自由端口模式的PC机的通信

自由端口模式为PC机与PLC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一种方便和灵活的方法。在自由端口模式, PLC的串行通信由用户程序控制, 可以用接收完成中断、字符接收中断、发送完成中断、发送指令和接受指令来控制通信过程。

发送指令 (XMT) 启动自由端口模式下数据缓冲区的数据发送。通过指定的通信端口, 发送存储在TBL中的信息 (最多255个字符) 。发送结束时可以产生中断事件。接收指令 (RCV) 初始化或终止接收信息的服务 (最多255个字符) 。通过指定端口, 接收的信息存储在TEL中。在接收完最后一个字符时, 或每接收一个字符均可产生一个中断。

3.2 PPI多主站电缆

PPI多主站电缆用于PLC和有RS-232C接口的设备, 即安装有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的PC机进行通信。

电缆的护套上有8个DIP开关, 各个位功能如表1所示。

4 结束语

PLC网络通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第9篇

【关键词】PLC 以太网 冗余 环形网

【中图分类号】S97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80-01

1、前言

好多年前工业自动化应用主要关注的是控制技术,工程师们主要依靠电力继电器来发展自动化应用。然而,经济的增长要求那些关心控制技术发展的工程师增加对大规模产品和质量的更高程度的关心。作为被关注的这个变化中的一部分,开发出了不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但是自动化工程师们很快发现,这些设备的不可编程特性,给设计真正的自动化系统带来了难处。因为这个,就发明了PLC,PLC被设计为独立进行操作,但是它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控制端口,来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和配置。从PLC的历史可以看出,自动化的发展更关注的是控制技术,而不是通讯技术。

2、通讯网络的引入

在最近的十几年中,各种PLC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使用这些PLC自动化系统从而应用了不同的通讯技术,比如Fieldbus,Ethernet和Profibus。工程师们开始考虑将所有的设备连接到一个平台下的方案,这样就可以直接从所有的设备收集信息,而不需要协议之间的转换。从这个道理来看,通讯和网络成为未来自动化发展的最重要的部分。将设备网络化带来了众多的好处,它增加了数据分析,性价比,提高了通讯的质量,大幅度的增加了生产力。时下的网络中Ethernet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网络技术,其在PLC网络通讯系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3、工业以太网的众多优点

首先,很多的工程师对以太网都比较熟悉,这样他们就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来学习新技术。其次,以太网的协同工作能力可以方便的与商业应用进行连接,如ERP和CIM,可以跨越距离通过广域网来进行远程控制。再次,利用不同的媒介,比如无线,光纤,交换机,可以实现以太网的冗余应用。最后,以太网的带宽未来将可以从10M达到10G。有了上面这些好处,控制工程师将会乐意采用以太网技术来进行他们的自动化应用,通过以太网来连接他们的PLC。在自动化技术中采用以太网技术的趋势被称作“工业以太网”。

4、典型的工业以太网

典型应用以太网的拓扑网络是星形拓扑:

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PLC直接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相连接。交换机提供了可靠的控制网络,特别是他们的坚固的设计,无风扇特性和高MTBF来确保连续的操作。

此外,如果需要更加可靠的媒介连接,我们可以建立双星形网络拓扑来实现媒介的冗余,如图2所示:

这种双星形冗余网络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了各个PLC之间的通讯故障率。

5、带冗余的以太环网

尽管在双星形冗余网络系统有了媒介冗余,特别是使用了光纤之后,费用将会更多。为了解决这个两难的局面,环形拓扑就出现了。如图3所示为单环PLC以太网:

图3

单环拓扑为系统提供了冗余,并且隔离了通讯的错误。在使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时,以太冗余环网将自动的修复连接。这种类型的基础构架性价比更高,但是却与双星形拓扑网络有着同样效果的媒介冗余。此外,它的恢复时间少于1秒,这为网络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6、最高级别的冗余系统

图4

图4中我们为PLC应用建立一个最高级别可靠性的冗余系统,即双环冗余PLC系统。在工业以太网应用中,最重要的是网络的可靠性。控制工程师们可以通过双环网上的RJ45端口来将设备连接到两个独立的环上,从而建立个双环网实现最高级别的冗余,来同时提供服务器的冗余,媒介的冗余和设备的冗余。

7、PLC冗余系统在我公司的应用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精选9篇)pc与plc通讯故障处理 第1篇PLC通讯故障检查方法因为通讯是PLC网络工作的基础,而PLC网络的主站、各从站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