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架混凝土范文
排架混凝土范文(精选9篇)
排架混凝土 第1篇
所谓轻钢厂房是指以彩钢板作为屋面和墙面,以薄壁型钢作檩条和墙梁,以等截面或变截面的焊接“H”型截面作为梁柱,现场用螺栓或焊接拼接的门式刚架为主要结构的一种建筑,再配以零件、扣件、门窗等形成比较完善的建筑体系,即轻钢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由工厂制作,现场按要求拼装形成。轻钢建筑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仓库、体育馆、展览馆、超市等建筑。在我国,随着压型钢板、冷弯薄壁型钢、H型钢的引进和发展,轻钢结构体系也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钢结构以其自重轻、建设周期短、适应性强、外表美观、造价低、可作大跨度、抗震性能好、现代感强、易维护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的青睐,跨度也越做越大,30米以上跨度已屡见不鲜。这必将成为以后设计的主导方向。
1 计算模型
混凝土柱与钢梁采用铰接连接,混凝土柱底采用刚接(图1),多跨情况下的中间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钢梁连续,混凝土柱铰撑于钢梁底面。
2 设计的规范依据
这类结构形式显然已经超出《门规》的使用范围,且计算模型也与《门规》第4.1.2条界定的模型有明显区别,结构类型应按“单层钢结构厂房”,抗震地区且选择了地震作用计算,PKPM(STS)程序会按照《抗震规范》第九章关于单层钢结构厂房的规定进行控制;混凝土柱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应要求,钢梁满足《钢规》相关要求,当采用工字形变截面梁时,屋面坡度使梁构件中必然存在轴力,由于《钢规》仅把屋面梁作为受弯构件计算,无法计算轴力对梁构件的影响,而《门规》把屋面梁作为压弯构件计算,故梁构件承载力的校核应采用按《门规》进行校核,以考虑轴力的影响与变截面梁的稳定计算,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况,但局部稳定应满足《钢规》和《抗震规范》的要求;在挠度控制上《钢规》和《门规》都对这类结构形式没有明确的规定,《钢规》的屋面梁挠度允许值为L/400(表A.1.1),《门规》的刚架斜梁挠度允许值为(L/180)(表3.4.2-2),如按《钢规》挠度要求进行控制,所计算的屋面梁在强度满足的情况下仍要加大梁截面来满足挠度限制要求,所得屋面梁的截面较大、用钢量也较大,通过对图2和图3的比较可以看出跨度及受力相同的屋面钢梁在满足《钢规》要求的挠度限制的条件下计算所得的屋面梁截面要比满足《门规》要求的挠度限制的条件下计算所得的屋面梁截面大很多,经统计用钢量多21%。究竟哪个控制指标更符合这种结构形式?通过咨询许多钢结构厂家的技术人员,并结合大量已完工的不同跨度该种结构形式的厂房,得出轻型屋面体系对钢梁挠度不是非常敏感,故在有经验的情况下可较《钢规》的挠度控制指标(L/400)适当放宽,这样不会影响厂房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但具体挠度控制指标还应待相关规范的详细规定。
3 单榀的设计时,应采用混凝土柱与钢梁整体建模分析
钢梁对混凝土柱的约束反力与混凝土柱本身的刚度是直接相关的,为反映真实的内力情况,应该进行整体分析,并以整体分析的结果来设计基础、混凝土柱的配筋与钢梁。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进行设计,往往给设计结果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3.1如果在柱与基础设计时,没有考虑屋面斜钢梁对柱的推力,会导致柱配筋与基础的设计严重偏小,按这种方式设计的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基础被翘起、混凝土柱顶位移过大、柱身出现裂缝、钢梁挠度过大等问题;
3.2在分析钢梁时,把钢梁两端视为固定铰支座或建两根很短的下端刚接柱作为支座都会夸大混凝土柱对钢梁的约束作用,导致钢梁轴力增大、跨中弯矩减小、挠度减小等不真实情况,这时往往会出现安装后的钢梁的挠度要大于计算挠度、钢梁有可能整体屈服失稳、局部压屈等不安全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这种结构形式目前没有规范依据,设计者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进行设计,如对屋面钢梁的挠度限制。在建立计算模型时,应该整体建模,以考虑钢梁同混凝土框排架的整体作用;要做到分析模型与具体的连接构造处理相统一。只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才能保证设计成果的安全可靠。
摘要:轻钢结构在工业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尤其是,厂房柱采用混凝土柱、屋面梁采用H型实腹钢梁的结构形式。对于该结构形式规范还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刚接,铰接,挠度允许值
参考文献
[1]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2]CECS 102: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S].
图书排架方法探究 第2篇
摘 要:文章综述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馆采用的各种排架方法以及有关排架方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各种排架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图书馆书库排架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40-03
Summary on the Methods of Ranking Books
Ding Feng-ling
(Henan university library, Henan Kaifeng 475001,China)
Key words: libraries; organization of collecting books; methods of ranking books; summary; developing trend
Abstract:The article sums up various methods of ranking books that have been adopted in our country libraries for about twenty years and gives an account of its research situation. It not only points ou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in ranking books of stack rooms in libraries, but also forecasts its developing trend in the future.
1 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各种排架方法及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得到了空前发展,藏书规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加之文献出版数量的飞速发展、各类型图书馆机构的调整与合并、图书的借阅从闭架走向开架等等,都使得图书的优化排架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图书排架问题的论文,拟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各种排架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1 分类排架法
分类排架法就是将图书按其所属的学科体系来排架。图书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分类排架,为了区分同类书在架上的先后次序,一般图书馆都辅以种次号或著者号等,作为图书的排架(索书)号。
图书按分类排架的优点,一是藏书体系的逻辑性强。图书分类是运用概念划分的方法,按知识门类的逻辑关系,用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层层划分,使馆藏图书形成一个逻辑严密、联系紧密的学科体系。二是比较符合读者取书的习惯。图书分类的目的就是将内容性质相同的图书集中在一起,以便人们利用和管理,而分类排架的方式最适合读者按学科属性检索文献,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有利于读者按学科、专业分类体系去寻找、鉴别、选择自己所需的图书。分类排架体现了“方便”、“有序”的原则,便于了解藏书、研究藏书。
分类排架法是图书馆最广泛采用的排架方法,以其藏书体系逻辑性强、方便读者直观检索、适于开架借阅等优点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分类排架法也有它的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浪费书库空间,因为在类分图书时分类目录不受号码长短的约束,要求类分尽可能详细,对于一些新兴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不可预料,对于一些架位的预留空间也无法预测;二是管理工作量大,分类排架法是依据分类法的分类体系并按严格的单线顺序排架的,有许多复杂的规则和技巧,而且架标有时在10位数以上,即使是熟练的工作人员,排架时也难免出差错,加上频繁的归架、清架和倒架都大大地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大。第三,给读者带来的困惑,读者首先必须熟悉和了解整个图书排架的分类体系与排架的内在联系,他必须先借助馆藏目录查得分类号及书次号(索书号),特别对于一些国外读者显得更为困难。当读者进入书库后,由于对分类排架体系的不了解或不熟悉,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找到所在架位,又常发生因书乱架而不在原处,或书已被借阅的情况。花费了不少时间,却只能失望而归。
1.2 两号分离法、双组类号法
将图书排架分类号与图书目录分类号分离即“两号分离法”。在图书排架问题的探讨中,有相当一段时间都徘徊在图书排架分类号与图书目录分类号是“两号合一”,还是“两号分离”之间,针对普遍实施的“两号合一”做法,西南农业大学张锦的《论图书分类号与排架号之分离》一文,提出从排架功能和检索功能对分类号的不同要求入手,认为其功能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与其在组织分类排架与编制分类目录之间努力寻求图书分类的切合点,不如将这两种目的分开,……这样一种分离相互解脱了对方的束缚,为它们各自的发展开辟了空间”。
“双组类号法”的提出,使“两号分离法”的观点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双组类号法”,即对同一种图书的同一条分类款目给予不同的号码,用粗分的分类号作为分类排架号,专用于藏书的组织与管理,用细分的分类号作为分类目录号,专用于读者分类目录的组织,也叫“细分粗排法”。2008年魏侠在《论CNMARC中的690字段和905字段——兼论图书的细分粗排》一文中分析了图书分类号在CNMARC中690字段和905字段显示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在图书馆全开放管理模式下,图书分类“细分粗排”(即“双组类号法”)的实施方案。为“两号分离”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保证,在开架借阅的环境下,两号分离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分类检索要求细分,分类排架要求粗分的矛盾,既有利于读者查找和挑选,又提高了书库管理员归架、上架的准确率。
1.3 坐标法
为了改变单一的分类排架方式,弥补分类排架法的不足之处,有人提出采用坐标排架法。先将所有书架按每一格为单位进行坐标编号,即确定书架每一格在图书馆中的坐标号(书架号)。坐标号能清楚地反映该书所在的第几排第几条第几层书架位置。比如,书架号为121,即该书架的位置是众多书架的“第1排第2条第1层”。由于坐标排架法是按图书所在书架的具体位置进行排架的,所以同一格书架一律是相同的坐标号,既简单,又直观,而且取书、归架、清架都很方便。它的主要缺点是不反映图书的学科内容及专业特征,不便从书架上直接查找图书,但利用计算机管理则使此法有了可行性。利用计算机可以准确迅速地从图书分类、主题、著者、书名等多种途径检索图书,并能充分了解馆藏,即使书已被借走,也能查明去处及归还日期,办理预约借书。因此,坐标排列法在学科、逻辑和直观检索上的缺陷正好由计算机管理所弥补,使它的应用成为可能。
1.4 汉语拼音排架法(也叫“音序法”)
该法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的循序渐进排列字头。在26个字母中,除I,U,V三个字母外,共分23部。排列时先按字音的第一个字母排,第一个字母相同再按第二个字母的顺序排,依此类推。读音相同的,再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排列。可以按照《新华字典》公布的汉语拼音版本进行排序,采用大类分法后按照汉语拼音字排列法,而以下的类目按照汉语拼音字排列法进行进一步类分。采用汉语拼音字排列法的主要优点:(1)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对于不熟悉图书馆分类法、任何具有汉语拼音和汉语语言文字基础的中、外读者可以很快熟悉和掌握。(2)查找文献快速、准确。读者只需知道读音,就可以直接找到文献。文献的排列位置固定,检出文献的准确率高。并且符合国际上工具书编排的方法,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DDC)有相似之处,便于与国际接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缺点是书库管理显得混乱,不能反映馆藏图书形成一个逻辑严密、联系紧密的学科体系,不符合读者查找习惯。
1.5 密集书库固定号排架法
1.5.1 流水号排架法
本方法是给每一册进入密集书库的图书按进入的先后次序分配给一个流水号,流水号从1开始,此号不同于该书原来的财产号(条形码号),而是一个仅在密集书库内排架用的顺序号和书目数据库中的附加检索标识。在密集书库内,图书完全按照新分配的流水号排列,只要知道了该书的流水号,就可以在密集书库的相应流水号位置找到该书。本排架法的优点:①对已用空间能够满负荷存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密集书库的空间。②免除了倒架之累,由于这种排架法是按重新分配的流水号排架的,按先后次序归架,不需要预留任何空位,因此也不存在倒架问题。③上架方便,以后进入书库的书在进行以上加工后即可按流水号直接上架,出借归还的图书按流水号归架。缺点:①初始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对每本书粘贴不干胶流水号并在书目数据库中进行回溯修改。②书库排架从内容上来说是“混乱、无序”,书目数据库成为查找该书的惟一工具,如果书目数据库弄错了,该书就会成为一本“死书”。③该排架法不利于日后对书库的剔旧,如日后剔旧则会形成空架,往架上补充图书不容易操作。
1.5.2 箱式排架法
箱式排架法是与流水号排架法比较接近但相对简单的排架方法,是把密集书库书架的每一格看成是一个箱子,只要知道某本书在哪个“箱子”里,就可以找到该书。箱式排架法吸收了顺序号排架法的优点,即能充分利用书架空间、倒架及上架方便;同时,这一排架方法还有两个明显的优点。①给“激活”图书提供了方便。由于在密集库内的图书上没有任何附加标识,因此,当某书被出借归还回来时,如发现该书尚有较大使用价值,即可通过回溯修改及重新典藏,将该书调回开架书库。②日后对密集书库的剔旧和对空出的空间进行图书补充也相对容易,当需要对密集书库进行剔旧时,可以按正常方法进行剔旧和补充。箱式排架法的缺点:初始工作量比较大,书库排架从内容上来说是“混乱、无序”。读者在书架间浏览的所得与乐趣,也就永远的失去了。
2 排架方法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近期,美国凯路微电子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种全新的RFID芯片技术(XPM)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在了RFID标签的制造之上,生产出了具有永久性存储性能的RFID标签,其有成本低、寿命长、工艺兼容性高、保密性强、物理不可擦除等特点,非常适用于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与传统条形码依靠光电效应方式不同,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实现批量读取,能同时对几厘米至数十米范围内的物体进行识别,从而成为了自动识别领域一颗耀眼的新星,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XPM—RFID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缩短了流通服务所需花费的时间。目前大多RFID系统还能够把条形码、磁条、书目信息和流通记录全部整合存储在一起,提供系统识别利用。智能书架的每个书架之间安装了无线系统,能使图书和书架互通,读者可以通过这一系统直接找到每本书的准确位置,如果读者将书放错书架位置时,书架还会自动“报警”;这样,利用RFID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查询书目信息和借阅信息,更可以追寻特定馆藏资料在图书馆中的准确位置,当书库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盘点或顺架作业时,利用RFID远距离读取、批次处理的特点,只需手持阅读器掠过书架,即可全自动瞬间读取大量标签的信息,并对乱架及丢失的情况了然于胸。XPM— RFID系统大幅度减少了追踪查找馆藏资料的时间,提高了查询和盘点的精确度,节省了对人力资源的消耗。
目前,由于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XPM—RFID的实现存有一定的差距,RFID在中国图书馆领域的推广应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少数有实力的图书馆在短期内能实现RFID系统,但对于多数图书馆来说,实现RFID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然而RFID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是其它识别技术无法比拟的,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应用发展的趋势,XPM—RFID极有可能在国际上多种RFID实现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最终取代和淘汰目前广泛使用的条形码识别技术起到加速作用。现在,我国一些图书馆已经认识到RFID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正在为逐步实现RFID而努力。深圳图书馆经过系统的前期论证与应用考察,已经采用了RFID系统,这标志着深图率先实现了图书馆向高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也意味着中国图书馆界向RFID技术应用迈进了一步。莞城图书馆还引进了先进的RFID超高频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新型自动借还书机、智能书架和图书ATM机。
我们坚信,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改进、RFID技术标准的统一、RFID相关设备价格的调整、国内图书馆发展观念的更新、以及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RFID系统在我国图书馆领域会愈加推广和普及,RFID技术的应用亦将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1] 梅国华.分类排架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4,(3).
[2] 李亚琼.关于图书馆坐标排架法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6,(11).
[3] 王唯玮.图书馆中外文图书分类和排架规则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
[4] 陈丽春.三种密集书库排架方法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
排架混凝土 第3篇
四联跨混凝土排架, 柱距为6 m, 每跨均设置两台吊车, 跨度及吊车吨位分别为24 m (16/3.2 t、5t) 、24 m (16/3.2 t、5 t) 、18 m (5 t、5 t) 、18 m (5 t、5 t) , 吊车工作制为中级工作制 (A5) , 维护结构为柱外砖墙围护, 无高温、振动作业, 屋面为彩钢屋面, 各跨均有天窗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为淤泥场地, 场地类别为Ⅲ类。。排架柱柱顶标高为12.600 m, 牛腿面标高为8.700 m, 混凝土吊车梁。由《柱间支撑》 (05G335) 总说明, 柱间支撑应按照其承载力设计值选取。本文主要介绍其计算过程。
二、厂房刚度计算 (A柱列为例)
1. 排架柱的刚度计算
排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弹性模量, 上柱高度, 柱全高。
计算得A列柱侧移刚度为
2. 柱间支撑的刚度计算
为了简化计算, 以便分配内力。粗略认为, 整个柱列所有柱的总刚度为柱间支撑刚度的10%, 即取。即A列柱柱间支撑刚度为。
3. 纵墙的刚度计算
砌体的弹性模量
计算得A列柱墙肢刚度
4. 厂房纵向刚度计算
A列柱:
三、纵向地震力计算
1. 纵向基本自振周期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 011-2010) 附录J, 砖围护结构、钢屋架, 多跨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 其纵向基本自振周期:
其中:钢屋架决定屋盖类型系数;厂房高度H12.605.13.1m;厂房跨度取四跨平均值l21m;则:T1.0442sTg, 得到
2. 重力荷载代表值
按能量相等原则, 换算集中到柱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
按底部剪力相等原则, 换算集中到柱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集中到牛腿面高度的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
A列柱重力荷载代表值
集中于屋盖高度处的质点重力荷载:。
3. 纵向地震力
集中到柱顶的水平地震作用Fi按下式计算, 但考虑到砖墙刚度退化, 柱列刚度应乘以刚度降低系数 (8度地区) , 柱列侧移刚度影响系数为。则, ;
得A列柱:K1'80667k N/m;Ka168567k N/m。
各柱列总
得A列柱:
4. 支撑承担的纵向地震力
四、纵向风荷载计算
五、吊车水平制动力计算
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 009-2012) , 得A列柱:T10.1P1maxP2max273.k N。
六、支撑计算
1. 上柱支撑选型
A列柱:Fb164.33kNW1130.61k N。可以看出, 风荷载起到了控制作用。由于三道上柱支撑, 作用于每道上柱支撑上节点处的水平风荷载设计值 (取风荷载最大的柱列计算) 为:
2. 下柱支撑选型
A列柱:
Fb'1135.53kNW1130.61k N。可以看出, 地震作用起控制作用。由于一道下柱支撑, 作用于下柱支撑上节点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或水平风荷载设计值 (取荷载最大的柱列计算) 为:
按《柱间支撑》 (05G336) 下柱支撑选型表4, 下柱支撑为ZCx-87-12。
七、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采用较简单的“能量相等原理”确定出了各柱列的有效质量, 找出了各柱列按照跨度中线划分质量的调整系数。并通过简化算法, 得到了纵向排架所承受的全部纵向力 (包括纵向地震力、纵向风荷载、纵向吊车制动力) 。并通过设计选型, 确定了柱间支撑的型号。经过实践检验, 柱间支撑的选型是能够满足纵向荷载作用和工艺布置的要求, 切实保证了结构体系的稳定。
摘要: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 分析研究单层厂房排架的纵向受力特点, 确定了纵向排架受力计算方法, 从而为纵向柱间支撑选型提供依据, 同时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计算方法。
关键词: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纵向受力
参考文献
[1]GB50 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排架混凝土 第4篇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图书定位;排架方式;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3-2
0 引言
从原理上分析,RFID技术在图书清点、上架、倒架等方面,尤其独特的作用与效果。运用RFID技术,可借助电子标签,来对图书信息的快速获取,进而能够对图书清点问题做到有效解决,然而,在图书上架、整架、倒架方面,却有着一些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分析,其与RFID图书管理系统使用的定位排架方式有关,本文就此探究。
1 图书定位排架的分类及意义
1.1 图书定位排架分类
所谓的图书馆定位排架,即是图书馆根据拟定次序,将图书排放在书架之上,从而便于图书的使用及管理。
一般来说,图书定位排架有两种方式:
一是内容排架,也就是根据图书内容特征为依据来进行排架,其又可划分为专题与分类排架两种方法;
二是形式排架,也就是根据图书外部特征为依据来进行排架,其又可划分为装帧形式、登录号、字顺排架等三种方法。
1.2 图书定位排架意义
不论是何种排架方法,均存在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我国,分类排架方式在各个图书馆中应用最多。对于分类排架方式来说,其作为科学分类体系为主体的排架方式,每本图书上的分类排架号,均包含一个分类号及一个辅助号,两组号码所组成。通过这个分类排架号,便能够找到图书在书架上的对应位置。该方法在应用时,能够根据图书内容,将其划分到对应学科体系当中,进而能够使图书成为既具备内在联系,又具备层次级别的逻辑体系。在定位排架时,分类号能够将相同学科的图书归纳到一块,同时又把不同内容的图书划分开来,使每一本图书,都有其自己的位置。在获得图书的分类排架号之后,便能够在书架上找到其对应位置,因此,分类排架号,也被人们称作为索书号。其在图书上架、倒架、整架及图书定位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及应用效果。
2 RFID管理系统中常见的两种图书定位方式
2.1 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
当前,一些图书馆在对RFID技术进行应用时,采取人为绑定图书与书架位置的方式,来完成图书位置的确定,该方法在应用时,原理较为简单,其定位操作和图书在编目过程中所产生的分类排架号并没有关联,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将书架的最小单元作为一组图书的定位单元,并对其给定一个RFID标签,即为层架标,然后再将对应位置设定为计算机可以读取的机器码,进而将机器码编入到RFID层架标或者是数据库和层架标相关的字段当中;第二步是把书架上面每一格当中的RFID标签与层架标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方式可以写入数据库该图书相关字段,也可以是层架标信息写入到图书RFID标签。该步骤也是书架上图书的图书架位信息采集。在这两项工作完成之后,便能够将书架与图书绑定起来。
2.2 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
RFID技术没有出现之前,很多图书馆便是采用分类排架号的方式,来完成图书在书架上的定位过程。对于分类排架号来说,其本身即是一种序号,因此,不管是书架上的哪一格,图书的排列都是根据次序进行,任何一格,均存在一本确定的图书放在首位,这样,相邻格单元的首位图书便能够得到确定,进而使得每本图书对应的格单元,也能够得到确定。在RFID技术出现之前,图书馆便采用这种方式完成上架等工作。该方式在应用时,原理也较为简单。包含两个步骤,其中第一步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相同;第二步是将格单元首位图书RFID标签与格单元的层架标联系起来,对于其他图书的定位数据,即是借助图书分类排架号的有序性,通过分类排架号来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放入数据库当中。
3 两种排架定位方式对图书管理与读者阅读的影响
3.1 对图书管理的影响
3.1.1 对图书上架的影响
图书上架,便是将读者阅读完所归还的图书,放回在书架上,便是图书上架。对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上架时,需借助专业设备,完成对图书绑定位置的检查,若是已绑定完成,只需要根据提示信息把图书上架即可,若是没有绑定,则需要先完成绑定,再进行上架。对于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上架时,并不需要借助专业设备,只需要借助常规方式完成上架便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完成上架,更为方便、快捷,只需要根据英文字母与数字顺序,便能够完成图书上架。
3.1.2 对图书倒架的影响
图书倒架,即是单元格内图书放满之后,需要对其位置做出调整,便是图书倒架。对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倒架时,需借助智能书车完成数据采集,然后再把图书绑定再书架上。对于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倒架时,需把倒架之后的首位图书数据和层架标联系起来,并不需要对图书数据进行读取,只需要完成格单元首位图书确定后,便能够根据分类排架号计算出定位,从而省略了图书数据采集过程。因此,当涉及大批图书倒架时,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更为快速、便捷。
3.1.3 对图书整架的影响
所谓的图书整架,就是对书架上存放的图书位置实施检查,观察其所处的位置有没有出现错误,另外,还需要将已经发生位置错误的图书,还原到原先位置上,这一整过程,便是图书整架。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在应用时,只有在智能书车的辅助之下,方可完成对图书数据的获取,然后将获取的数据与之前的数据相比较,若是与原先书籍数据对不上,则表示图书出现了错架情况。然而,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在应用时,其采取的措施,是把图书分类排架号和图书分类排架号实施比较,若是发现两种排架号出现不同,即是说明出现了错架问题。另外,在对图书进行整架时,还能够发现在编目加工时出现的错误,例如将书标张贴错误。通常,这类错误难以得到重视,但是运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变能够在整架的同时,对这类问题出现的错误,做到轻易发现。但是若是使用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实施定位,便难以对这一问题做到有效发现。
3.2 对读者阅读图书的影响
不管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采用哪一种方式来对图书进行定位,对于喜欢使用OPAC来完成图书查找,并利用OPAC提供的信息,来找到目标图书的读者来讲,每一种定位方式起到的效果都是一样。这是由于不管采取何种定位方式,读者都能够根据OPAC提供的信息,来完成对图书的寻找。而对于喜欢采取通过书架来寻找图书的读者来说,每一种定位方式所对应的效果变会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在分类排架号来对图书实施定位时,主要是对排架号有序性进行运用,这样客户在通过书架寻找图书时,能够向客户推荐更多同类的书籍。
4 总结
通过上述文章不难看出,想要做好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定位排架工作,首先就一定要详细了解其排架方式,针对不同的方式,了解其优缺点。文章中的两种定位排架方式分别存在其优缺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为图书馆及读者带来的体验也存在差别。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在认识到两者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及读者的需要对两种图书定位排架方式进行选择,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马瑞.RFID智能书车系统——图书馆智能化新元素[J].图书馆学刊,2009(04).
[2] 江波,吴永祥.图书馆RFID系统建设中的图书定位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15(05).
[3] 应贤军,周燕.浅谈RFID管理系统图书加工定位的方法——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6).
排架混凝土 第5篇
关键词:梁式渡槽,高排架,应力分析,墩帽支座,优化设计
渡槽是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道路、山冲、谷口等的架空输水建筑物, 具有结构形式简单, 施工方便, 造价低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按支撑结构形式分为梁式、拱式、桁架式、 组合式以及斜拉式等。其中, 梁式渡槽由于具有设计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 是工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1]。梁式渡槽的支撑结构为重力墩或排架, 排架的常见形式有单排架、双排架和A字形排架等几种。排架梁式渡槽结构的特点是排架上部结构的重量远大于下部结构的重量, 槽身等上部结构的重量等荷载通过支座传递给墩帽然后再传递给排架, 最后由桩基础传递给地基, 因此, 墩帽及排架的受力状况及强度保证是整个渡槽支承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目前, 国内外对渡槽槽身结构的研究较为深入[2-7], 而对渡槽支承结构尤其是高排架支承结构的研究较少。因此, 本文结合红光渡槽工程, 利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BAQUS对高排架梁式渡槽排架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研究, 并对墩帽上支座的位置进行优化设计, 为本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红光渡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因旧渡槽已达设计年限, 故在其一侧进行重建。新修建的红光渡槽的设计流量为15m3/s, 建筑物级别为4级, 河床基础岩性为灰岩, 有7.0 m左右厚的砂卵石覆盖层。工程采用双排架支撑梁式渡槽结构, 槽身为矩形断面的单槽钢筋混凝土结构, 每跨长30m, 槽身与下部T形梁之间设置PVP隔板;预制T形梁安装在墩帽上, 由盆式橡胶支座连接;墩帽为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 尺寸为b l=5.0m6.0m, 高1.5m;排架由立柱和横梁组成, 立柱截面为上下均匀的圆形截面, 截面直径为1.0m, 立柱高29.0m, 横梁截面为矩形截面, 截面尺寸为bh=0.5m0.6m, 排架两柱轴线之间的距离横槽向为4.5m, 顺槽向为3.5m, 上下2层横梁间距5.0m, 共5层;基础采用混凝土桩基础设计, 基础承台为矩形截面, 尺寸为bl=8.0m9.0m, 高2.0m, 采用4根直径1.0m, 长8.0m的桩柱。渡槽槽身结构及排架布置如图1和图2所示。
2计算模型及荷载
2.1计算模型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渡槽排架应力分布及支座位置对墩帽应力状况的影响, 不涉及槽身及T形梁的应力分布, 因此, 为了节约模型的计算量, 对渡槽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简化, 只选择支座以下的墩帽、排架、承台、桩基础及地基部分建立有限元模型, 支座以上的T型梁、槽身等结构不再建立有限元模型, 而是将其以等效荷载的形式施加到有限元模型上。模型选取位于河道中央的典型排架来建立, 其中地基的计算范围为从渡槽承台向上游、下游及底部均取1倍承台的尺寸。
模型主要离散为8节点六面体单元 (C3D8R) , 局部采用6节点楔形体单元 (C3D6) 作为过渡, 将模型划分56 350个单元, 62 477个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坐标原点在承台顶面的中心点, 坐标轴沿槽中水流方向为X向, 垂直槽身侧面方向为Y向, 竖直向上为Z向。有限元模型计算网格如图3所示。
2.2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
有限元计算中假定混凝土为均匀连续的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 材料种类主要包括渡槽墩帽、排架和桩基础的C30混凝土以及地基基础部分的黏土、砂卵石和基岩, 详细参数如表1所示。
对于本模型计算分析而言, 在地基的底面施加固定约束, 在地基的两对侧面分别施加X向和Y向的链杆约束。
2.3荷载及荷载组合
根据渡槽结构的运行状态, 考虑结构的自重、水重、风荷载等主要荷载对渡槽结构的影响, 本文主要选取以下5种工况对渡槽排架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
(1) 工况1。设计水位+槽身及T形梁自重+人群荷载+ 风荷载+墩帽、排架及桩基础自重。
(2) 工况2。槽内无水+槽身及T形梁自重+人群荷载+ 风荷载+墩帽、排架及桩基础自重。
(3) 工况3。满槽水位+槽身及T形梁自重+人群荷载+ 风荷载+墩帽、排架及桩基础自重。
(4) 工况4。设计水位+槽身及T形梁自重+人群荷载+ 墩帽、排架及桩基础自重。
(5) 工况5。即考虑渡槽施工时的荷载组合。本渡槽采用在墩帽上吊装T形梁, 然后在T形梁上现浇混凝土槽身的施工方法, 从最不利荷载组合的角度考虑施工情况为一跨槽身已完成浇筑, 另一跨未完成槽身浇筑时的荷载组合。
槽身、T形梁等墩帽以上部分的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将通过支座传递给墩帽, 故对于这部分荷载, 首先计算原有荷载大小, 再通过静力等效, 等效为作用在墩帽支座位置上的荷载, 再施加到计算模型上。荷载计算根据墩帽支座实际承受状况, 选取渡槽排架两侧各半跨长度 (跨长30m) 进行计算。主要荷载的计算以及在有限元模型计算中的处理如下:
(1) 槽内水荷载。水的密度为1kg/m3, 计算时分别考虑渡槽槽内水深为设计水深1.72m、满槽水深和无水状况。
(2) 自重荷载。对于墩帽、排架、桩基础的自重均在有限元模型中以体力的形式施加;渡槽槽身 (包括槽身上人行道等结构) 、T形梁的自重以静力等效形式施加到支座上。
(3) 人群荷载。当槽顶设有人行道时, 人群荷载一般选取2.0~3.0kN/m2, 作用在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采用1.0kN/m。
(4) 风荷载。作用于渡槽结构上的风荷载, 其值为风荷载强度W乘以受风面积。W计算公式如下[8-10]:
式中:βz为风振系数, 对于排架较高的梁式渡槽, 当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大于0.25s时, 应计入风振影响;μs为风载体型系数, 根据槽身和排架的形式选取;μ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因排架很高, 故排架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值沿高度方向分成若干段取值;μt为地形、地理条件系数, 对于与大风方向一致的谷口、 山口, 可取μz=1.2~1.5, 对于山间盆地、谷地等闭塞地形可取 μz=0.75~0.85;w0为基本风压, 参考当地风速资料, 但不应小于0.25kPa。
经计算后, 墩帽及排架上的风荷载以风压力的形式直接施加在计算模型上, 槽身及T形梁的风荷载静力等效为作用在墩帽支座上的水平力及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竖向力偶[1]。
3计算结果
对于排架及墩帽结构的强度标准, 本文以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作为评定结构安全的标准[11]:C3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43 MPa, 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 MPa。
3.1排架计算结果与分析
排架的应力值及应力分布如表2和图4所示。排架计算结果表明:排架立柱基本以轴向压应力分布为主, 从顶部向下逐渐增大, 当考虑风荷载时, 背风侧立柱压应力大于迎风侧, 符合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背风侧圆柱与承台的接触部位, 其中工况3作用下压应力值最大, 为6.57 MPa。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排架的压应力值都小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14.3 MPa, 结构抗压强度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MPa
注:拉应力为正, 压应力为负。
排架的拉应力主要出现在排架横梁部位, 尤其是排架横槽向横梁处。由图5可以看出, 横梁较大的拉应力发生在横梁迎风侧端部下缘和背风侧端部上缘, 拉应力值主要分布在2.30~ 3.66 MPa范围内。对比分析工况1和工况4, 有风荷载时 (工况1) , 横梁最大拉应力值为3.66 MPa, 没有风荷载作用时 (工况4) , 横梁最大拉应力不足0.7 MPa, 因此可以得出, 横梁上的拉应力主要是由风荷载引起的。由以上结果可知, 横梁处的拉应力值已经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1.43 MPa, 所以应当加强该部位的配筋。
3.2支座优化
墩帽上的支座用以承担上部T型梁及槽身结构的荷载, 并将荷载传递给墩帽, 故不同的支座位置会对墩帽的应力分布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为了改善墩帽的应力分布状况, 对墩帽上支座的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 支座位置如图6所示。
根据荷载组合状况, 在工况3作用下, 墩帽上所承受的压力最大, 对墩帽应力最为不利, 故选取工况3对墩帽应力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如表3和图7所示。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原支座设计方案时, 墩帽底部出现了较大区域的拉应力, 拉应力值为0.50~1.59 MPa, 最大值为1.59 MPa, 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1.43 MPa;对支座位置优化设计后, 墩帽底部出现的拉应力区域比原方案有较大的改善, 而且拉应力值为0.40 ~1.20 MPa, 最大值为1.20MPa, 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因此, 对支座位置优化后可以明显地改善墩帽的应力分布, 提高墩帽结构的安全性。
MPa
4结语
(1) 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了静力荷载作用下渡槽排架的应力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排架立柱主要承受轴向压应力, 且应力分布情况良好;拉应力主要出现在排架横槽向横梁处, 且拉应力值比较大, 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所以横梁部位应该加强配筋, 以满足结构的安全要求。
(2) 不同的支座位置对混凝土墩帽的应力改变效果明显, 本文对支座位置的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墩帽的应力分布得到了改善, 其拉应力值均低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提高了墩帽结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竺慧珠, 陈德亮, 管枫年.渡槽[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2]楼梦麟, 洪婷婷, 朱玉星.预应力渡槽的竖向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J].水利学报, 2006, 37 (4) :436-442.
[3]张社荣, 祝青, 李升.大型渡槽数值分析中预应力的模拟方法[J].水力发电学报, 2009, 28 (3) :97-100.
[4]徐伟, 王博.矩形多联渡槽计算分析的梁壳复合有限条法[J].水力发电学报, 2010, 29 (5) :153-158.
[5]赵顺波, 胡志远, 李晓克.大型多纵梁式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受力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 1999, (3) :45-55.
[6]李正农, 楼梦麟, 宋锦忠, 等.渡槽槽体结构风载体形系数的风洞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 2000, (9) :15-19.
[7]张伯艳, 刘云贺, 陈厚群.U形渡槽结构静动力分析[J].水利学报, 2004, (1) :74-77.
[8]李正龙, 袁文阳, 秦明海.渡槽抗风抗震计算与分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9]陈英俊, 于希哲.风荷载计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10]SL482-2011, 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
渡槽支撑排架结构动力分析 第6篇
关键词:排架,动静力叠加,拟静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有限元法
渡槽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槽身、槽墩、基础及槽台[1], 而无论采用何种渡槽支撑形式, 具有质量分布不均, 顶部重量大的特点;特别是山区峡谷的渡槽, 槽墩一般较长, 抗震防灾能力较弱;并且目前我国渡槽抗震设计尚无制订专门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也未覆盖渡槽的抗震设计。刘颖等采用拟静力法对U型渡槽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研究表明小型渡槽的抗震分析中拟静力法是可行的[2];邱小吉等详细介绍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为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张伯艳、刘云贺等采用反应谱法对南水北调穿黄渡槽进行了抗震分析, 并验证了“附加质量法”在地震分析中的可行性[4];李遇春等研究了抗震分析中的有限元法, 得出有限元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并满足工程计算要求[5]。
结合扶风县官务水库灌溉干渠1号渡槽支撑排架工程实例, 在空槽水和设计水位工况条件下, 采用拟静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有限元法等三种不同方法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 分析比较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抗震性能, 以便为该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 工程背景及计算模型
扶风县官务水库灌溉干渠1号渡槽总长82m, 单跨11m, 位于7度地震设防区。根据地形1号渡槽共布置排架6个, 高度为4.4~10.5m。渡槽排架横截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排架立柱尺寸500mm350mm, 两立柱中心距1.72m。柱身之间每隔2.5m设置一横横梁, 横梁尺寸300mm350mm。槽壳采用C30混凝土预制, 槽深1.18m, 半径0.71m, 厚度0.12m, 总高1.3m。槽身侧梁尺寸180mm150mm150mm;槽身两端设置加劲肋, 端肋宽度2.6m, 总高1.6m, 沿水流方向长度0.3m。采用杆件结构体系作为计算简化模型如图2所示。
2 结构动力分析
2.1 拟静力法抗震分析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6]规定, 乙类和丙类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 其中质点的动态分布系数, 按规范中水闸动态分布系数取值。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假定槽墩顶部横梁的反弯点在跨中, 该点没有竖向位移, 因此可将中部横梁的质量聚集于相同高度的排架上, 将排架牛腿和槽体重量聚集于排架顶端[7,8,9], 由此可得到渡槽的简化力学模型如图3所示。
按照以上分析, 根据简化模型可求得槽身中的水平地震力、空槽工况下排架各横梁处水平地震力、设计水位工况下排架各横梁处水平地震力, 从而得到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
由表1数据分析可知:水平向地震惯性力在顶部最大, 底部最小;并且空槽工况下各类地震响应均较小。
将相同工况下的静荷载作用效应与拟静力法计算所得的地震效应直接叠加可得结构地震响应。由表2可知水平地震作用下, 结构的竖直位移、转角较小可以忽略。
2.2 反应谱法抗震分析
采用质量堆聚法可将带横梁的排架简化成多质点体系, 按照多质点体系的振型分解弹性反应谱法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10]。设计反应谱[11]如图4所示。
2.2.1 自振周期及振型
采用矩阵迭代法求解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方程, 可求得空间结构的各阶周期及相应振型[7]。首先求解质量柔度系数矩阵[a]的特征值矩阵及特征向量矩阵, 特征值矩阵中的最大值, 即为第i振型的特征值λi;然后λi代入振型计算式得到的{X}i, 称为与λi相对应的矩阵[a]的特征向量, 即第i振型。
由图5可知, 结构模型第一振型的引起的地震响应最大, 其他振型的贡献率较小, 并且结构模型在无充水时的各阶振型较小。
由表3数据分析发现, 在空槽水工况下, 结构模型的各阶振动周期明显小于有水工况的振动周期, 说明水体对结构的自振特性的影响较大。
2.2.2 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
该工程建筑场地为II类,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对于多遇地震7度, 特征周期取0.3s;地震系数取0.1g;地震作用折减系数取0.35;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15g[1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βmax=2.25 (如图4所示) 。多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影响下, 在质点i上所产生的地震作用等于质点i上的惯性力,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多质点弹性体系第j振型的第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j。见表4。
将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求的相应振型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作为静荷载加载在排架简化模型上, 求解地震作用效应。
2.2.3 组合地震响应
由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的相应于各振型的地震作用Fij (i=1, 2, , n;j=1, 2, , n) 以及按Fij所求的地震作用Sj (j=1, 2, , n) 均为最大值, 而相应于各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效应Sj不会同时发生, 故采用随机振动理论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7]。根据《抗震规范》[6]给出的SRSS法对前四阶振型予以迭加, 即取各阶振型地震作用效应平方总和的方根[13]作为总地震作用效应, 再把反应谱计算所得地震作用效应与静荷载作用效应叠加得到排架最终作用效应。见表5。
2.3 有限元法抗震分析
采用有限元法[14]分析两种荷载工况下的排架地震响应, 结构模型采用二维梁单元模型, 该排架采用C25混凝土, 排架高10.5m。排架的弹性模量E=2.551010N/m2, 动力分析中, 动弹模为静弹模的1.3倍[15], 泊松比μ=0.167, 密度ρ=2400kg/m3。
对于槽身重量对排架的影响, 采用附加质量的办法予以考虑, 故在两种工况自振频率分析时, 分别在节点5、6处附加相应槽身和水重一半质量, 并且附加质量方向为水平方向。运用ADINA所提供的运算模块算出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需要的各个振型和频率;然后在后处理模块进行动力分析。
3 动力分析方法结果比较
由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结构的竖直位移、转角较小, 可以忽略, 故仅需比较三种算法所得的水平位移 (如图6所示) ;排架各节点剪力约为静荷载作用时节点剪力值一倍, 而轴力、弯矩相对静荷载作用下的值较小, 故仅需比较在地震作用下, 三种方法各节点剪力值 (如图7所示) 。
由图6、7可知, 排架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 水平位移值顶部最大, 底部最小, 而剪力值反之;空槽工况下渡槽的地震响应明显小于有水工况下渡槽的地震响应;拟静力法计算所得地震响应约为反应谱法和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1.2倍。
4 结论及建议
针对排架结构体系, 采用拟静力法、振型分析反应谱法、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 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 排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 动力响应底部最大, 顶部最小, 而水平位移值反之, 这与端部约束有关;并且结构的竖直位移、转角较小, 对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可以忽略;
2) 相同工况下,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与有限元法的抗震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而拟静力法所得出的结构动力响应约为反应谱和有限元法所得结果的1.2倍, 由于渡槽有水属于可控工况, 故采用拟静力法进行抗震设计基本安全可靠, 但考虑到节约材料, 减少工程投资, 大型渡槽应采用动力法进行校核为宜;
论图书分类与排架 第7篇
关键词:馆藏图书,藏借阅一体,倒架,乱架,改数据,直接排架,样本阅览,临时阅览
0 引言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因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 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是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定义和定位, 的确, 图书馆在高校中有其不可比拟的地位和无以替代的功能。多年以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几代图书馆人不懈努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方法, 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整体水平, 不断引入各种管理软件, 并采用藏借阅一体的模式, 有效的巩固和拓展了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与科研中的地位和功能, 发挥了三大支柱之一的作用, 但也沉积了许多制约图书馆更高效运行的问题。
1 图书馆藏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 图书馆在运行中, 由于类分参照的不断改版, 排架形式的多次变化, 藏借阅一体管理模式的应用以及RFID定位系统的引入, 服务质量和功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很好的拓展, 但“年久失修”也沉积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直接或间接限制了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首先馆藏类目繁多, 排架难度越来越大, 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 多年来, 图书馆先用自己的“小”分类法, 后用《中图法》第三版, 第四版, 第五版, 到目前类分图书为止, 已经不考虑馆藏的大小类别, 一分到底。《中图法》五万多个类目, 加八个复分表, 再加某些类目下的标注, 什么“TP311.138数据库系统:按系统名称分, 依据数据库系统名称的前两个英文字母分, 并按字母序列排, 若系统名称的前两个字母相同, 则再取第三个字母, 以此类推” (1) 等等, 因此, 馆藏图书类别无数, 尾巴”无数, 排架上架, 看了字母看数字, 看数字再看字母, 找到类别就有很大难度, 还有几次变更给种次号的方法, 打段给号、集中处理、组配、版次标注、连续出版物标注等等, 都是排架上架难度系数的影响元素。其次, 藏借阅一体, RFID定位, 乱架现象严重, 倒数据频繁。藏借阅一体的馆藏管理体系, RFID定位系统的引入, 对图书馆来说, 无疑是一场革命, 它把有权限的读者“毫无限制”的“放”进了图书馆, 每一位读者都能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图书零距离接触, 读者在有N种选择的同时又有N次选择, 于是每个读者每进一次图书馆直接接触图书的机会就变成了N的平方, 加之类目繁多, 标注复杂, 读者个人好恶, 副本数量的限制等等, 即使再怎么强调, 放置再多的书车, 让读者很好的归架, 也是是不可能的。而对于RFID定位, 由于类别无数, 尾巴也无数, 于是定位越细, 越精确, 倒数据的机会就越多, 几乎每进一次新书, 就改一次数据。
长期以来或将继续下去, 图书馆类目繁多, 书架上大号不连, 小号不断, 影响了图书馆整体美感;排架归架困难, 倒架改数据频繁, 图书在库却不知何处, 乱加现象严重, 延缓、耽误了读者的阅读时间;类别无数, “尾巴”无数, 浪费了图书馆有限空间;各种因素相互叠加, 图书馆对账、注销和剔旧工作变的难上加难;图书馆员有时真的是苦不堪言。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进一步实现。
经过多年的图书管理实践, 我认为在认真执行中图法的同时, 必须改变原有的排架方法和习惯, 如果用到馆号直接排架, 结合样本书库和临时阅览区的方法, 会使RFID定位发挥更好的作用, 以上问题都迎刃而解。
2 改进排架方法, 降低排架难度, 节省图书馆空间
2.1 按新书到馆号直接上架
用到馆号直接上架, 就是新书到馆直接按到馆顺序即“代表每一本图书唯一身份证的一串阿拉伯数字”依次排序, 先到号小, 后到号大, 在加工图书时和索书号时一同标识在图书的明显位置, 让图书馆员和读者都一目了然, 而且, 从前到后新旧图书渐行渐进, 让新书永远在“新”的位置。在各种查询软件设备齐备的现代图书馆, 不会因此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影响与不便。具体处理方法是:
首先, 就是新书到馆直接按到馆顺序即“代表每一本图书唯一身份证的一串醒目的大号阿拉伯数字”依次排序上架, 直接排在末尾, 省去了再按大类小类、数字、字母的一类一类去找, 去排架、挤架、倒架, RFID定位系统的应用, 每一本书只有一个位置, 不论多少年只要你不因为其他原因挪动, 开始位置就是他的老家, 凡是读懂阿拉伯数字的都可以准确排架, 省去了查、找、排的好多内容, 降低了排架难度, 谁都排不错, 还回来的图书回架有RFID定位系统很方便的找到它的老家;其次, 老书老办法, 以前的馆藏图书不论类别大小数量多少可以就架密集排架, 不留尾巴, 改一次数据, 永远固定位置, 不用整个馆藏重排。这样可以为本来并不宽敞的图书馆节省大量的空间, 可以保证今后RFID定位不变;第三, 随时注销破损严重或是已经丢失的图书, 及时剔除由于各种原因不宜再读的图书, 还可以新书用老号置换注销、踢出的图书, 这样不仅保证馆藏图书的利用和读者的阅读, 还可以使馆藏号码连续不断, 使账物是否相符变得一目了然。
2.2 建立样本书库、临时书架或特色阅览
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应对一些特殊情况诸如毕业设计、课题跟踪以及重特大事件等临时问题, 用样本书库、临时书架或特色阅览等形式与新书到馆直接上架同时并存, 使图书馆的服务更人性, 更切合实际。首先样本书库是不可或缺的, 样本书库就是抽取每一种图书中的一本作为样本, 标注不外借, 存放在样本书库。样本书库库存所有馆藏图书的样本, 用以弥补流通图书因为副本数量的短缺或因某种原因读者集中阅读造成的拒借, 在样本书库可以不用RFID定位, 但要严格按照分类、种次号排架, 顺应读者分类阅读的习惯, 解决读者和图书以“类”相见的问题, 揭示图书馆藏情况。
毕业设计、课题跟踪及其他情况, 则可以以临时书架、临时阅览区的形式加以解决。例如, 学生毕业设计, 可以提前调查学生需求, 按论文指导教师、毕业学生给出的图书目录, 提前建立某一类图书临时区, 不论是流通书库, 还是样本书库, 借助藏借阅一体的条件, 都可以建立临时阅览区。特别是样本书库, 更具备建立临时阅览区的良好条件, 样本书库, 品种齐全, 建立临时阅览区, 和学生借阅比起来, 知识结构更完整, 内容更丰富, 临时阅览区还可以节省学生检索和查找的时间, 提高阅读和工作的效率。并能防止因毕业设计都需要一种书造成的临时性短缺;样本书库全天候的开放、安静、空调的阅读环境, 相信读者会把课题和设计任务完成得更快更好。临时阅览区还可以根据读者需求和具体情况, 随时变更阅读内容, 以保证读者阅读的质量和数量。临时阅览区随着临时任务的完成而归类消失。
新书用到馆号直接上架, 与样本书库和临时阅览区同时并存, 没有了倒架、归架、改数据的繁琐, 降低了分类上架的难度, 节省了有限的图书馆空间, 减少了图书馆员的劳动强度, 取消代书版的使用, 恢复了图书馆美观合理的布局, 同时, 不论是对账还是剔除, 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3结语
采用“到馆号直接排架”与样本书库、临时阅览区相结合, 也许是图书馆的又一次革命, 它可以最快、最完整和最大限度的实现图书馆的功能, 让图书馆变成知识的天堂, 读者的乐园, 实现图书馆复兴。
参考文献
[1]张晓凤.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17) :52-53.
科技档案排架的问题及对策 第8篇
一、传统科技档案分类排架法
依据国家档案法规、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等, 大多数企业工程科技档号编制方法采用层级制分类小流水编号法[1]。这种档号编制方法把档案分类整理、分类排架和分类标引及检索体系结合在一起, 在保持大类的稳定性下, 各层级流水号扩展性很好。这种档号编制方法能很好地实现同一项目档案实体及档案信息内容的齐全完整, 保证项目内档案绝不分散, 同时检索查阅能全面、准确。与此同时, 不分保管期限, 档案排架也采用档号体系, 按大类分区, 区内小类别层层留空以备新档案上架, 则排架体系直接体现档号意义, 检索查询时也能一目了然, 调档时也能依据档号按图索骥。档号编制、排架管理、检索工具“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让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 在人力匮乏、库房不足及业务量剧增的现实压力下, 档案量的剧增打破了“三位一体”模式内在的平衡。表面问题是档案量的增长与库房不足之间的矛盾, 从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 这是每个档案室 (馆) 必定会遇到的问题, 由此还将引起档案倒架问题、档案利用问题、档案鉴定销毁问题等, 以及与新技术新设备的接轨。
二、传统分类排架体系引起的问题
真正引起这些工作难题的原因是档案排架体系受制于原来的档号编制体系。在文书档案管理上, 因为归档时间是确定的, 每年移交的档案是确定的, 则可以按年度排架, 在排架管理上变动因素无须考虑太多, 排架体系与档号体系可以一致。在科技档案管理方面, 分类小流水号管理法在科技档案的逻辑管理上是非常适宜的, 因为科技项目分阶段分专业归档的特点很需要这种扩展性、灵活性好的档号编制方法, 以完好组织项目内容的有机联系;适应原来的分类小流水号体系的扩展性, 相对应的排架管理方式是留空和倒架。但每年项目量、每个项目所属类别、项目时间长短、项目规模大小、项目归档时间、项目归档次数都不确定, 使得留空难以预估, 在库房紧张的情况下更难以操作[2]。
在库房饱和、管理系统技术支撑有限的情况下, 科技档案室因排架体系带来的问题常有:
一是库房使用饱和, 因“留空”不足及无新空间可留致使“倒柜”频繁, 新归档案无处安放, 甚至插卷、倒架无法进行。二是底图与文字档案因尺寸不同, 各为系列单独保管, 但因同一项目分阶段多次归档及“同一项目集中存放”要求, 底图尤其是黄卷的频繁“倒柜”导致库藏错缩复杂, 依赖人脑记忆, 新人难以快速熟悉档案位置。三是因档案存放于多处库房及排架位置的混乱, 使得档案调阅耗时费力。问题四是档案目录体系并未与排架系统建立相应的联系, 即档案检索体系里没有存放位置的线索, 在人力十分有限的状况下, 当与档号体系一致的排架体系因倒架频繁被打乱时, 原有的位置体系亦不能及时变更到位。
分类排架原有的那些优点保持项目档案的成套性及其有机联系、便于记忆和利用、便于总结编研、便于统计鉴定和保密工作, 都一去不复在。分类排架法不能适应现实中源源不断的新管理要求, 在时间的考验下, 原有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崩溃, 科技档案分类排架体系已经“瘫痪”。
三、档案实体排架与档案信息内容双轨制管理模式
因为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历史再现性, 又因目前的图文技术和电子签名技术难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 在现有的法律效力范围内, 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作用并不绝对, 所以档案仍是电子版与手签纸质版“双轨制”保管。电子化无纸化办公仍需要归档纸质档案, 入库档案的不断增长, 为解决库房空间不足及传统分类排架法的弊端, 有效解决档案倒架问题、优化库房管理效率、提高库房利用率、方便档案统计利用工作, 解决科技档案分类排架体系“瘫痪”问题, 必然要探求新方法。
把库房系统这个大“整体”分类分区按“物理顺序”编号变成一个由无数小单位组成的一个固定排架系统, 无论是密集架系统还是传统档案柜系统[3]。固定以后, 进行统一编号, 档案柜从排至列至柜至盒位编码定位, 底图柜从排至列至柜至格编号, 把整个排架系统化成一个一个盒位 (格位) 的集合体。例如:W001.001.001.001, 是档案柜第一排第一列第一个柜子第一个盒位;D001.002.003.002是底图柜第一排第二列第三个柜第二格位。若有不同档案库房, 可在前面加上库房编号等。整个库房从头至尾就变成了有规律的一个一个位置号, 这些有序的位置号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出库房的3D成像, 在密集架系统的协助下, 建立虚拟库房, 实现馆藏实体的智能化管理。
在服务器、存储方式、网络组合设计的技术支持下, 档案信息内容依旧遵循传统的“全宗原则”、“来源原则”, 以“逻辑分类法”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条码技术、RFID射频技术、密集架普及的趋势下, 档案馆藏的排架将采用的是按排架系统的“物理顺序”大流水号顺排法, 独立于档号逻辑系统。未来的档案管理模式将会是, 以顺排法的“物理顺序”管理档案实体排架, 以“逻辑分类法”管理档案信息内容的双轨制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传宇, 侯卫真.科技档案分类的理论与实践[J].档案学研究, 1990.
[2]孙政.工程档案大流水排架法的可行性[J].工程与建设, 2010.
简述图书馆科技文献的排架 第9篇
排架就是把已经整理加工好了的科技文献, 按照一定的系统和次序排列在书架上, 使每一本出版物都有一个确切的位置。它和书刊的借出、阅览以及藏书保管工作都有密切的关系。科学的排架能使典藏人员更迅速而正确地取书归书;并直接从书架上了解藏书, 从而为主动地向读者推荐文献创造了条件。合理的藏书排架能够节约书库面积, 充分利用书架, 减少倒架的麻烦, 并有利于藏书的清点, 这样既可以让读者查阅节省时间, 又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对于一些没类型的藏书, 应该采用不同的排架方法。规模较大的情报图书部门, 往往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排检藏书, 并使各种方法结合起来, 互相补充, 取长补短。排架方法的选择, 主要根据馆藏文献类型、数量特点、流通率、读者习惯等因素而定。对于一些地域性很强的图刊, 在排架时候也要考虑怎样让读者用起来更方便快捷。
图书排架的方法很多, 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按图书知识门类即内容排架;另一类是按图书的某种固定次序排架。
一、内容排架法
就是以图书的内容性质作为排架的依据。它分为分类排架法、专题排架法和混合排架法三种。
(一) 分类排架法
这是按内容排架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就是按照图书分类的组织体系来进行排列, 类号相同的图书, 再加上不同的辅助号码作为排架的顺序。主要有分类著者号、分类书次号、分类书名字号、分类登记号等几种方式。这种排架法, 一般都先按文种分开。
分类排架法的优点是使图书按照科学门类集中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逻辑性的科学体系, 它能使工作人员准确地进行典藏工作, 能帮助工作人员系统了解藏书, 方便工作人员从书架上直接向读者推荐图书或者解答读者的咨询问题。
分类排架法的缺点是浪费书库面积。在每个类号后或每架格后都留出一定的空位, 以便新书插入。这就空占了许多书架的空间。在增加大量藏书时候, 必须重新调整书架, 经常倒架造成人力和时间安排上的困难。同时分类排架号容易冗长, 给取书和归架造成困难。
(二) 专题排架法
也是按图书内容排列的方式。它是将图书按专题范围集中起来, 带有专架陈列的性质。这个方法便于研究部门配合一个研究课题、专题专架陈列, 不适用于排列大量的基本藏书。
(三) 混合排架法
也是按图书内容排列的方式。就是把各文种的图书按类集中依照类号顺序排列。这种排架法既便于读者用书, 又便于典藏员从书架上直接向读者推荐好书。但文别混乱, 一般读者不易习惯。采用者甚少。
二、固定排架法
它不是根据图书的内容, 而是根据图书的某种固定顺序排列藏书。固定排架法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 登记号排架法
依照入藏图书时个别登记号码的顺序排列, 也就是利用藏书登记号作为藏书排架的次序号。这种排架法对于取书、归架、清点藏书都很方便, 而且节约书库面积, 不用倒架。缺点是不能将同类、同著者的书集中在一起, 因而不能反映出藏书的内容, 对于读者和工作人员利用藏书都不便利。
(二) 排架号排架法
按图书到馆先后固定地排列在一定的书架上。每一本书的排架号由书架号、层、格号以及该层的顺序号组成。例如:44/12就是第四架第四格第十二本。
固定排架法虽然具有简单和节目省书库面积的优点, 但是由于它不能将同一类书集中在一起, 所以工作人员无法直接利用架上的图书向读者宣传、推荐和提供, 读者不通过检索工具就无法借到图书资料。因此, 这种排架法多与其他排架法结合使用。
以上谈了几种对于科技文献的排架方法, 也是在工作中对于科技期刊管理的一点经验, 实际上针对科技期刊和管理排架远不止以上这些方法, 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和大家一起探索研究科技文献的管理方法, 从而总结经验, 更好地把我们的宝贵文献管理好, 充分发挥科技书刊的作用, 为广大读者服务。
摘要:在图书馆馆藏图书管理中, 科技图书的排架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科技图书的排架既要有科学性, 又要有实用性, 它直接关系到图书的利用率问题。从而又不会让一些有价值的书刊成为死书, 那么怎么样充分利用图书排架, 使读者更便利地查阅自己想要的书刊呢?那就需要图书馆工作者对于情报图书部门的藏书不仅需要合理的组织和划分, 而且需要科学地排架, 这样才能使成千上万册藏书既便于查找, 又便于管理, 充分为读者所利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排架混凝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