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行政管理学期末总复习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行政管理学期末总复习范文第1篇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全面系统地进行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复习,重点复习十

一、十二册,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给学生复习方法和技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培优辅差,注重提高复习效率。

二、基本情况

现在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有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各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但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部分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差,还有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不强,惰性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复习总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掌握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能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会用汉语拼音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悉地查字典、词典。(基础知识方面)

2.阅读有浓厚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十二册指定背诵的课文,默写十

一、二册指定的诗词;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方面)

3.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文从字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习作方面)

4.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体现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口语交际方面)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

四、复习时间:四周

五、复习内容及策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习时间:两周)

(一)汉语拼音(复习时间:两天)

1.复习要点

能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翘舌音、后鼻音、轻声音和儿化音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主要题型

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字母顺序;填写相应的大小写字母;看拼音写词语(限

11、12册词语);看拼音写出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给带点字选择声母或韵母等。(典型题例略)

(二)字词(复习时间:四天)

1.复习要点

(1)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较强

的识字能力;

(2)巩固掌握本册所学过的汉字,(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要求会读、会写、会组词;

(3)学会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辩析词语、运用词语;

(4)能分类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

(5)熟练掌握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等。

2.主要题型

(1)看拼音写词语;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选择正确的字义;

(4)改正错别字;

(5)照样子写词语(ABAB、AABB);

(6)根据意思写词语;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8)词语搭配;

(9)用词造句;

(10)按要求写成语。

3.知识归类及典型题例

(1)改错别字方面:将自己本学期以来写过的错别字找出来,汇成错别字库,全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的改错练习;

(2)词语积累方面:(以成语的积累为主)

分类整理积累的成语:

从内容上:历史故事类;寓言故事类;描写自然景物的;形容色彩繁多的;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表示速度快的;表示心情的;描写外貌的;形容学习刻苦的;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描写友情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

从形式上:AABB式的;ABAB式的;含反义词的成语;含近义词的成语;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带有数字的成语

从感情色彩上:分清成语的褒贬色彩。

(3)词语运用方面:词语复习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对常用词语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应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运用。

典型题例:

1在语境中理解、辨析词语:

2灵活运用词语:

(三)句子(复习时间:四天)

1.复习要点

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活运用。

2.主要题型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写出句子的意思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按要求写句子;

(4)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5)修改病句。

3.知识归类

(1)常用关联词

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 假设关系:如果就 要是 就 即使也 尽管也 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无论都 不管都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然而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因此 由于 之所以是因为 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是还是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2)古诗名句的分类整理

描写春、夏、秋、冬夏天的古诗;描写“离别”的古诗;描写乡愁的古诗

(3)句子的分类整理: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4)句式的分类整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5)病句的分类: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罗嗦、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指代不清等。

4.综合应用题例

(1)结合课文拓展

•古往今来,有不少写“梅花”的诗,除《墨梅》外,请你再默写一两首。 •你对北京2008奥运会还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条写下来: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你还知道他写下了哪些作品,把它们的题目推荐给大家:

•领袖和伟人中有许多可?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名字和故事题目写几个下来

(2)结合生活运用

•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学校食堂;花圃草坪。 •在下列情况下写一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或诗句:鼓励同学刻苦学习;鼓励同学不懂多问;教育同学不能骄傲;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赞美某人有学问;教育别人要爱惜粮食;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分别写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请写出你的座右铭(或你喜欢的一句名言),并说说在生活或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接到信后,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停顿,结果父亲笑了,母亲哭了。父亲笑了,是因为这么读:______________。母亲哭了,是因为这么读:__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这个句子改为礼貌用语:喂,走开点,我要过去。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坚持做好城乡清洁工程”和“能使柳州变得更美丽”连成三个不同的句子。

•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哪几条格言警句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心写下来,希望你永远铭记。

第二部分:阅读(复习时间:一周)

(一)复习要点

1.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主要指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和感情色彩;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2.学会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特别要能区别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句、分号与句号的不同之处;

4.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主要题型

1.按原文填空或默写某段落(12册教材课后要求背、默的内容,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文);

2.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5.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6.能给句子或段落加上标点符号。

(三)复习策略

1.课内阅读(重在积累及方法的习得)

(1)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必须人人过关。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文和12册要求背诵的精彩句段以及“读读背背”中的内容,自主检查,拾遗补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同时让学生挑出易错字、重点词语等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

•说说课文中下列人物的特点,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莫泊桑、孔子、詹天佑、霍金、鲁滨逊、蔺相如

(2)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

•仔细阅读这段话,谈谈你对以下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这句话?(透“抓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全文中心理解、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理解、反复朗读”等理解句子的方法)

•理解下面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渗透“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近反义词换词、词语拆并法、字理分析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渗透“题目扩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问题答案归纳法、摘录句段法、取主舍次法”等方法。)

•读了这篇短文或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结合内容具体谈:全文中心、主要人物品质、主要事情所蕴含的道理)

•试着给短文起一个喜欢的题目。(渗透拟题目的方法)

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或短句作题目:《学会合作》《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鲁滨漂流记》《三打白骨精》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学与问》

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景阳冈》

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

2.课外阅读(重在方法的运用)

把学生人手一本的课外阅读教材当成阅读训练读本,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

自主出题: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用横线或波浪线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给短文加题目或换一个题目;仿写句子;结合实际理解句子含义或自己的感受;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结尾等等。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出题,也可以自己独立出题,再把所有题目综合在一起,形成题库,每天抽一套题全班进行训练。相信在短时间内,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一定会提高。

第三部分:习作(复习时间:三天)

(一)复习要点

1.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二)对人教版

五、六年级的二十多篇习作进行归类

第一类:记实作文

写一位自己教过的老师;写一种动物;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写一篇参观、游览记;我身边的小能人;写一位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写一篇关于假期生活的习作;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一位名人;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童年趣事;一件往事;写一篇读书笔记;成长的烦恼。

第二类:想象作文

看图想象,写故事;写一篇想象习作

第三类:应用文

学习修改习作;按照新闻报道的写法,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记一次实验;调查统计谈感受;给老师的一封信;

(三)复习重点

从以上三大类习作内容来看,基本属于话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且基本囊括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复习基本以这些习作内容为主。重点确定为三点:

1.拟题;2.选材3.表达。

(四)复习策略

1.拟题

给每一次习作拟一个喜欢的题目。(可结合自己写过的习作,好的题目保留,认为不满意的重新起一个)

拟题方法:

(1)巧妙的改用和引用名言、俗语、成语。

(2)新颖别致,能吸引人,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3)模仿教材中课题的拟题方法(见阅读部分)。

2.选材及构思

(1)记实作文选材原则:真实精辟,小巧新颖。

复习要点:

①用心体验,重视自我的真实感受,有独到见解。

②细致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从中选择新的角度来写。

③以小见大,选择小巧精致的“点”,忌选多全大圆的“线”。

题例:看着以下这些作文题,根据以上的三点提示,想想可以选什么素材来写? 《暑假趣闻》《雨中》《中秋之夜》《校园新事》《我忘不了他》《他进步了》《友谊》《温暖》《瞧,我们这一家》《节日的大街》《家乡的》《游记》《我爱》

小提示:尽量用上你平时写过的习作素材。

(2)想象作文选材原则:情节丰富,生动形象;依托现实,大胆合理。 复习要点:

①给材料想象作文:充分发挥想象,使题目中的文字、图画材料变成自己或他人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情节丰富的故事。

②无材料想象作文:想象要大胆,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注意汲取科学知识,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进行合理的创作。

(3)应用文选材原则:内容真实、注重实用

主要内容:书信、说明书、建议书、读后感、调查报告等

复习要点:

①书信:要传递有用的、收信人很想知道的信息,内容既要具体真实,又要简明扼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书信的交流沟通作用。

②读(观)后感:紧紧围绕原文或影视中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3.表达

对学生提出表达要求即可,不必将所有题目写成文,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1)记实作文表达原则:具体自然、追求个性

指导要点:

①在表达时,要尽量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得清楚、具体。

②努力接近口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求高超的技巧,而重在求“真”,求个性。

(2)想象作文指导要点:学会使用时空转换法、角色错位法,拓宽思维的空间。

(3)应用文指导要点:

①书信:

1格式要正确。称呼、正文、祝愿、署名、时间一样不能少。

2内容具体简明,感情真挚,语气恰当。

3称谓得当。

行政管理学期末总复习范文第2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是:

1. 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的意义: 1.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要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途。

2、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 意识统一于物质。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生体现。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

1、 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2、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就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 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判断两个事物间是否有因果联系主要看两事物间是否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的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进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作用表现在:

1、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2、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被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由规律地向自己对立面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普遍性: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重视量的积累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实现。

4、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推导形式。

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在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把各个因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

时间是认识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可分为三种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到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实践给解决新课题提供经验资料,提供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推动人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利学的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外部的联系、事物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的特点。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2、 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于实践,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2、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从认识的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

1、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2、 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特征:

1、 真理是客观的

2、 真理具有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3、 真理具有相对性

4、 真理的决定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的特征: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1、含义不同

真理:主观和客观相一致,对客观事物本质性规律的认识,具有客观性、相对性的特点。

价值:客体反映主体的某种需要的关系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是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3、 真理侧重于客体性原则,强调主体与客体相一致,相吻合。价值侧重主体性原则,强调客体与主体的一致。

<2>联系:

都要求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去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存在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条件方式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觉的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的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革命,亦称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和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历史条件: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个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2、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3、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货币是长期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规律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比例;

2、价值规律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发展趋势:

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2、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1、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述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批判地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石;实践意义: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但面对新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认识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第四,深化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劳动者是自由人;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劳动力的所必需的劳动条件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但是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能创造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2、 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M’(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V(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资本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资本家购买的资本从物质上看就是生产资料、劳动力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具体体现在: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关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表现:

1 生产的全球化。国际水平分工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各国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连的一个环节,整个世界俨然一个大工厂 2 贸易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3 金融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4 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它的迅速发展,使生、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会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跨国公司的发展 3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

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发达国家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和转移,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并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获取利润。发展中国家则可通过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家和本民族的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需求,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特别是由于生产结构越来越具有全球性, 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已很难完全控制本国的生产结构。除了经济主权的削弱外,更可怕的是政治产权也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集中体现为国际干涉力度的加强。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随着国际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不断扩大,其他国家尤其是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状况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本国。

3、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是在南北差距甚大、南北冲突尖锐的条件下形成的。

4、经济全球化可能使发展中国家内部出现两极分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下, 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和对付发达国家不断提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而且还要面临解决国内工资与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社会巨大压力。

5、有利于发达国家谋取和维护全球经济霸权。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

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行政管理学期末总复习范文第3篇

知识点一

整数

1、整数的定义:像-3,-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在整数中大于零的数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数称为负整数。正整数、零与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整数的范围:除自然数外,整数还包括负整数。但在小学阶段里,整数通常指的是自然数。

知识点二

自然数

1、自然数的定义: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作自然数。

2、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3、“0”的含义: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但并不是说“0”只表示没有物体。

知识点三 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知识点四 整数的改写

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一个比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较大的多位数直接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根据需要省略万位或亿位的尾数,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

知识点五 倍数和因数

1、倍数和因数的定义:自然数a(a≠0)乘自然数b(b≠0),所得的积c就是a和b的倍数,a和b就是c的因数。

2、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知识点六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1、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知识点七

2、

3、5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2、

4、

6、8 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同时是

2、

5、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且个位上是0,这个数一定同时是

2、

5、3 的倍数。

知识点八 奇数、偶数

1、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2、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3、数的奇偶性:

(1)两个相同性质的数(都是偶数或都是奇数)相加减,结果都是偶数。 (2)两个不同性质的数(一个是奇数,另一个是偶数)相加减,结果是奇数。

知识点九 质数、合数

1、质数的含义: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合数的含义: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1)只有两个因数的数一定是质数,有3个或3个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 (2)个位上是0、

2、

4、

6、8和5的数(除了2和5)一定不是质数,质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是

1、

3、7和9(2和5除外)

知识点十 负数

1、 负数的定义:像-1,-2,-15这样的数叫作负数。“-”叫负号,读作:负。

2、 负数的大小比较: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

1 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 小数

1、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次写出每个数位的数字。

3、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4、求小数的近似数:根据要求保留小数位数,确定好从哪一位起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

5、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就化成了分数。

6、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先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后面添上%,就化成了百分数。

7、小数的分类:

(1)纯小数都小于1,带小数大于或小数。

(2)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无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是无限的。

(3)无限小数的分类:在无限小数中又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节: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叫作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5)循环点:记循环小数时,在第一个数字和最末一个数字上分别记上一个圆点“.”,表示这个循环小数的这几个(或一个)数字重复出现,这样的圆点叫作循环点。

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知识点二 分数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作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分数的分类: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 (2)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

3、分数大小比较:

(1)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2)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先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或者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知识点三 百分数。

百分数的定义:像2%,5%,120%这样的分数叫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知识点四 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而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占另

一个数的百分比,不能用来表示具体数。所以分数可以有单位,百分数不能有单位。

知识点五 比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2、比的意义的应用:根据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数。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可以化简比。

2 六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 (一)

1、一个多位数的百万位和百位上都是9,十万们和十位上都是5,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2、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是奇数中最小的合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千位上是同时能被2和3带队的一位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其余各位上都是最小

作(

),读作(

)。

3、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645。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

4、差是1的两个质数是(

)和(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5、观察并完成序列:0、

1、

3、

6、

10、(

)、

21、(

)。

6、在一条长50米的大路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可栽(

)棵树。

7、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

)。

8、两个数的积是45.6,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10,积是(

)。

9、将一条57 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这条绳子的( )是(

)米。

10、4/7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单位,它的倒数是(

)。

11、3/7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12、三个分数的和是21/10,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的比是1∶2∶3,这三个分数 分别是(

)、(

)、(

)。

13、小明有一摞书,分别平均分给5人、6人、7人后,都剩下3本,这摞书至少有( )本。

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数与代数

(二)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

2、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数,只有6/9一个数。(

)

3、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4、1米的7/9与7米的1/9同样长。(

)

5、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 100%。(

)

6、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

7、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

8、比3小的整数只有两个。( )

9、4和0.25互为倒数。( )

10、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

11、5.0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0。( )

12、600006000是由6个亿和6个千组成的.

(

)

13、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了10倍.(

)

14、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被除数.(

)

15、饲养场鸡比鸭多7/9,则鸭比鸡少7/9。(

)

二、填空

1、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读作(

)万人,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

2、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已顺利通车,累计投资二十九亿四千二百万元,这个数写作(

),改写成以“亿元”

3 作单位的数是(

)亿元。

3、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一亿零三百万平方米,写作(

)平方米,改写成用“万平方米”作

位(

)。

4、你知道全国小学生的人数吗?这个数是由1个亿、2个千万、8个百万和9个十万5个千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万。

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数与代数

(三)

一、填空

1、3/5米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也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2、分数单位是1/9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3、、把0.65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4、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5.6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5、、是21的倍数,又是21的因数,这个数最小是(

)。

6、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7、找规律填数。

(1)

1、

2、

4、(

)、

16、(

)、64

(2)有一列数,

2、

5、

8、

11、

14、问104在这列数中是第(

)个数。

8、5是8的(

)% ,8是5的(

)% , 5比8少

(

)% ,8比5多(

)% 。

9、一件衣服以原价的八五折出售,可以把(

)看作单位“1”,现价比原价降低(

)%。

10.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是96% ,也就是(

)是(

)的96%。

11、做800个零件,有760个是正品,这批零件的正品率是(

)%

12、一批货物有1000吨,第一次运走20% ,第二次运25% ,剩下的货物占这批货物的(

)%。

13、一件商品480元,商场的优惠活动是满300元减120 元,实际上这件商品打了(

)折。

14、跑完240米的一段路,小明用40秒,小亮用50秒, 小明和小亮所用时间比是(

),所走的速度比是

(

)

例题精讲。

例题1:我国普通小学在校生有108645000人,读作:(

),其中6在(

)位上,万位上的数是(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并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亿人。

分析:(这道题是对数的读法、数的改写这两个知识点的运用)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个级的3个0都不读;从低位到高位,一级一级地数,6在十万位上,万位上的数是4;先把108645000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在把改写后的数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解答:一亿零八百六十四万五千

十万

1.09

提示:在读数位较多的数时,可用“,”进行分级后再一级一级读。

例题2 : 填一填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约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这个数写作:

4 (

)

(2)把0.66,66.6%,0.67, 按从小到大顺序填入下面的括号。

(

)<(

)<(

)<(

)

(3) 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4)2厘米与4米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分析:(1)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2)把66.6%和 都改写成小数,然后按照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3) 的分子加上8,则分子变成12,分子4扩大到原来的3倍是12,要想分数值不变,分母也得扩大到原来的3倍,9扩大到原来的3倍是27,再想9加几得27。

(4)先统一单位,4米=400厘米,再把2:400化成最简整数比,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解答:(1)写作:8844.43米

(2)(0.66)<(66.6%)<( )<(0.67)

(3)18 (4)1:200

例题3:一段路甲走了 时,乙走了 时,甲、乙的速度比是多少?

分析:一段路的总路程可以看作单位“1”,则甲的速度是1÷ = ,乙的速度是1÷ = ,甲和乙的速度比是 :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8倍,这样就化成了最简整数比。 解答: : = 18: 18=27:20

答:甲、乙的速度比是27:20。

提示:解答此类问题,可以将未知的总量看作单位“1”,然后进行计算,注意结果要写成最简整数比的形式。

专题训练

1、爸爸的手表每6时快2秒,如果不调整,一天要快多少秒?

2、在一个长8厘米,周长是22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 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小明、小红、小刚三人定期去少年宫学习。小明每过5天去一次,小红每过6天去一次,小刚每过9天去一次。如果9月10日这一天他们三人在少年宫相遇,那么下次相遇在哪一天?

4、一只蜗牛沿着10米高的柱子往上爬,每天从清早到傍晚共向上爬5米,夜间下滑4米,像这样,从某天清晨开始,它需要几天才能爬上柱子的顶端?

5、填一填。

(1)0.25=(

)÷12= =6:(

)=(

)%

(2)把 的分子减去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减去(

) (3)把0.46扩大(

)倍是460,把56缩小到它的 是(

) (4)6.2098保留两位小数是(

),精确到千分位是(

)。

6、一个数的 正好是3的40%,求这个数。

7、某机床厂去年生产机床720台,比原计划多生产机床120台,去年实际生产的机床数超过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5

8、工程队修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是1:5,再修490米后,已修的与未修的长度的比值恰好是3,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9、一桶油连桶共重40千克。倒出一部分油后,桶里的油还剩40%,这时连桶称共重19.6千克,这个桶原来共装油多少千克?

行政管理学期末总复习范文第4篇

微信号

xiaoxueyuwenjiaoshi

功能介绍

交流小学语文教与学,服务广大师生与家长!

第1单元

一(一个、一天)

二(二月、二十)

三(三天、三月)

上(上学、上衣)

口(人口、开口)

目(耳目、头目)

耳(木耳、耳朵)

手(手心、对手)

日(早日、日子)

田(水田、田里)

禾(禾苗)

火(大火、火把)

虫(虫子、小虫)

云(白云、云朵)

山(山林、山水)

八(八个、八月)

十(十个、十天)

了(火了、大了)

第4单元

子(儿子、子女)

人(人口、大人)

大(大山、大雨)

月(月儿、日月)

儿(儿子、女儿)

头(木头、开头)

里(里头、山里)

可(可是、可口)

东(东西、山东)

西(西瓜、山西)

天(白天、半天)

四(四个、四十)

是(是的、不是)

女(女儿、子女)

开(开水、开心)

第5单元

水(水牛、开水)

去(上去、来去)

来(本来、下来)

不(不好、不是)

小(大小、小手)

少(多少、少见)

牛(水牛、小牛)

果(果子、水果)

鸟(鸟儿、小鸟)

早(早上、早日)

书(书本、书包)

刀(小刀、刀口)

尺(尺子、尺寸

)

本(书本、本子)

木(木头、木耳)

林(山林、竹林)

土(水土、土木)

力(有力、用力)

心(开心、小心)

中(中心、中午)

五(五十、五月)

立(立正、自立)

正(正在、正好)

在(正在、不在)

第6单元

后(后来、后天)

我(我们、自我)

好(好心、好人)

长(长江、长沙)

比(正比、对比)

巴(下巴、巴士)

把(把手、火把)

下(下来、下午)

个(一个、个人)

雨(雨衣、下雨)

们(我们、人们)

问(问好、学问)

有(有心、有力)

半(一半、半天)

从(从来、从不)

你(你好、你们)

第7单元

才(人才、天才)

明(明天、明白)

同(同学、不同)

学(上学、小学)

自(自立、自我)

己(自己、知己)

衣(上衣、雨衣)

白(白云、白天)

的(有的、好的)

又(又大又红)

和(和好、不和)

第8单元

竹(竹子、竹林)

牙(月牙、门牙)

马(马上、木马)

用(用心、有用)

几(几个、几月)

只(一只、只有)

石(石头、石子)

多(多少、好多)

出(出去、日出)

见(只见、少见)

对(对手、对比)

妈(妈妈、大妈)

全(全天、全力)

回(回来、回去)

工(工人、手工)

厂(工厂、厂长)

第二部分:读读说说

1、词语搭配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高高的树

尖尖的草芽

圆圆的荷叶

弯弯的谷穗

白白的云

绿绿的草

黄黄的沙滩

雪白的浪花

彩色的项链

长长的尾巴

金色的沙子

雪白的云朵

快活的小鸟

小小的贝壳

2、数量词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堆)杏子

一(个)桃

一(朵)白云

一(双)手

一(条)鱼

一(把)尺子

一(颗)星星

一(把)刀

一(把)伞

一(块)黑板

一(朵)花

一(本)书

一(棵)树

3、又又

绳子又细又长 西瓜又大又圆

弟弟又白又胖 果子又多又好

大海又宽又远 房子又高又大

苹果又大又红 沙滩又长又软

星星又多又亮

4、像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弯弯的月儿像弯刀。

红红的脸蛋像苹果。

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闪闪的星星像宝石。

5、句子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明明从屋里跑出来。

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雪花从天上落下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白云在天上飘来飘去。

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

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小牛在田里走来走去。

一条条

一条条长长的小河

一棵棵

一棵棵高大的树木

一片片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

一个个

一个个红红的苹果

一朵朵

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一只只

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一串串

一串串美丽的泡泡

6、反义词

东西

反正

上下

大小 多少

出入

左右有无 来去

远近 黑白

晚早

高低 笑哭 天地

长短

开关

南北

男女古今好坏

是非

来去

是否

粗细

苦甜

老─少

7、日积月累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8、多音字

(欢乐)

yuè

(音乐)

长zhǎng(长大)cháng(长江)

着zhe(看着)

zháo(着急)

gān(干净)

gàn

(干活)

kōng

(空气)kòng

(空地)

de

(唱得好)

(得意)

zhī

(一只鸟)zhǐ

(只有)

觉jué

(觉得)

jiào

(睡觉)

shǔ

(数星星)

shù(数学)

(天地)

de

(快快地)

zhǒng(种子)

zhòng(种地)

wéi

(行为)

wèi

(因为)

9、词语

①AABB形式的词语: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上上下下

开开心心

红红火火

漂漂亮亮

高高兴兴

许许多多

日日夜夜

仔仔细细

干干净净

仔仔细细

来来往往

进进出出

开开心心

明明白白

认认真真

左左右右

口口声声

大大方方

风风火火

来来回回

男男女女

风风雨雨

千千万万

山山水水

②ABAB形式词语:

火红火红

高兴高兴

碧绿碧绿

乌黑乌黑

雪白雪白

开心开心

打扫打扫

活动活动

学习学习

练习练习

③ABCC形式词语:

白发苍苍

秋风习习

北风呼呼

得意洋洋

金光闪闪

④ABB形式词语:

绿油油

红彤彤

黄澄澄

胖乎乎

黑洞洞

甜丝丝

光秃秃

亮晶晶

笑嘻嘻

兴冲冲

懒洋洋

慢吞吞

静悄悄

白花花

气冲冲

干巴巴

水灵灵

水汪汪

笑哈哈

10、笔顺规则、结构及关系举例

①从上到下:二、三、公、鱼、羊、白

②先横后竖:十、木、王、开、井、下、干、土、士、

③上下结构:花、星、色、尘、只、早、草

④左右结构:明、叶、把、地、清、林、

⑤跟树木有关的:树、林、桃、桥、棵

⑥跟花草有关的:花、草、莲、苹

⑦先中间后两边:水、小、少、山、办、永、木、出

⑧先外面后里面:间、问、同、内、向、闻、国、圆、园、四

⑨先里面后外面:边、远、进、近、匹、

第三部分:拼音复习

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y

w

平舌音:以z

c

s为声母的音节

翘舌音:以zh

ch

sh

r为声母的音节

24个韵母

ɑ

o

e

I

u

ü

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

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si

ci

yi

wu

yu

ye

yue

yuɑn

yin

yun

yinɡ

平舌音:以z

c

s为声母的音节

翘舌音:以zh

ch

sh

r为声母的音节

单韵母:a

o

e

i

u

ü单韵母都只有一个字母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复韵母由两个字母构成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介母:i

u

ü

知识要点:

(一)熟读、熟记《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顺序不能错,中间不能遗漏,特别是翘舌音在平舌音前的顺序要牢记。

(二)易写错的字母:

1、声母:b-d,

p-q,

t-f

三组字母易混淆写错。

2、f的第一笔写反,t

行政管理学期末总复习范文第5篇

英离祖阅 取 忽顿流 特脏标 劝

y 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_______

z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面的词语音节补充完整并加上声调。

l____k_____m____ b_____r______ zh______ x___ g____s____q____

凉 客 眉 傍 绒 准 选 怪 森 浅

三、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

袍(pǎo páo) 削(xuē xuè) 躬(hōng gōng) 悠(yōuyu)仍(réng rēng)

抢(xiǎng qiǎng)垂(chuí cuí) 持(chící) 矿(kuàng kuàn)

四、给多音字组词。

转 zhuàn( ) 行háng( ) 当 dāng( )

Zhuǎn( ) xíng( ) dàng( )

五、看拼音写词语。

Cūnzhuāng chéng gōngcǎo yuánquàn gàobǎo wèiréng jiù zǐ xì jiān yìng

( ) ( )( )( )( )( ) ( ) ( )

qí guài suīrán shī bàilóngzijīng yàkǎo shìcái fùjiān bǎngrú guǒ

( ) ( ) ( )( )( ) ( ) ( ) ( ) ( )

Wéi guānyǎn yì gān zànghé huāfù jìn hū ránshì jiè kng xián běi jīng yán wù

( )( ) ( ) ( ) ( )( ) ( ) ( ) ( ) ( )

Chéng shítú huàyīng xióng jīn tiān jiào shì zhuō mí cáng jì nìan zuǐ bā yǎn jīng lǐ cǎi

( ) ( )( ) ( ) ( ) ( ) ( )( )( )( )

Zhǔn bèi kè tīng bǎo hù cōng míng hài pà zhǔ chí shuǐ jīng tiǎo xǔan qǐ fú bàng wǎn

( )( )( )( )( )( )( )( )( )( )

dǎ jīgū jìxiāng bǐyǐ jīnghé bìhuí dá cǎo cóngdà xiàng tè bié shàng xīn

( )( ) ( ) ( )( ) ( ) ( ) ( )( )( )

yóu xìzhēn zhūgāng tiě wá wajī huāngqing rén shěng hùi shì yàng bǔ dīng

( ) ( ) ( ) ( )( ) ( ) ( )( )( )

zhù hè zhí chǐ gān jìng yī fú yán shí p huài zhōng yāng jī ru gōng chǎng

( )( )( )( )( )( )( )( )( )

liú shuǐ yī lǐng yì shù xīn xiān zhōu wéi chāo xiě dà b yǒng yuǎn

( )( )( )( )( )( )( )( )

字 词 句

一. 形近字

转( ) 火( ) 贴( ) 洁( ) 纪( ) 城( )

传( ) 灾( ) 站( ) 结( ) 记( ) 诚( )

央( ) 园( ) 宁( ) 闭( ) 第( ) 祖( )

中( ) 团( ) 打( ) 闲( ) 弟( ) 组( )

功( ) 必( ) 仍( ) 从( ) 脏( ) 肠( )

劝( ) 心( ) 扔( ) 丛( ) 庄( ) 场( )

胆( ) 睬( ) 败( ) 抄( ) 难( ) 如( )

但( ) 彩( ) 攻( ) 纱( ) 准( ) 好( )

轻( ) 物( ) 浅( ) 猜( ) 极( ) 波( )

劲( ) 特( ) 线( ) 清( ) 圾( ) 披( )

浪( ) 波( ) 戏( ) 环( ) 浇( ) 凉( )

娘( ) 玻( ) 找( ) 坏( ) 烧( ) 惊( )

级( ) 讶( ) 式( ) 折( ) 船( ) 坐( )

吸( ) 呀( ) 试( ) 近( ) 舰( ) 座( )

由( ) 补( ) 旁( ) 底( ) 击( ) 求( )

田( ) 扑( ) 傍( ) 低( ) 出( ) 球( )

二、组词

念( )( )( ) 然( )( )( ) 喜( )( )( )

理( )( )( ) 领( )( )( )

三.近义词

仍旧( ) 保卫( ) 关( )琢磨( ) 漂亮( ) 非常( )

四.反义词

冷( )深( ) 矮( ) 遥远( ) 著名( ) 非常( )

五.归类

肝 依 迷 胆 似 辽 详 信 淹逢 估 肠

月_____________ 辶___________シ_____________ イ_____________

六、把能搭配的线用线连起来。

1、抖动 尾巴

2、染红 花褂

炫耀 脚步 唤醒 庄稼

停住 羽毛 滋润 桃花

展开 美丽 沾湿 青蛙

七、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轻轻地( )长长的( ) ( )着头 惊讶地( ) 瘦瘦的( )

慢慢地( ) 圆圆的( ) ( )着胸 甜甜地( ) 蒙蒙的( )

( )着翅膀 得意地( ) 亲切地( )激动地( )为难地( )

( )着步子 顺利地( )使劲地( )高兴地( )奇怪地( )

轻松地( ) 兴高采烈地( )开心地( )愤怒地( )拼命地( )

兴奋地( ) ( )的黄山 ( )的风景 ( )的队伍

( )的时光 ( )的孩子 ( )的阳光

八.选词填空

高兴 喜欢 喜爱 欢快

1.我最( )上音乐课。 2.姐姐踏着( )的节奏唱着,跳着,( )极了。

九.仿例写词语

1.例 枣儿又红又多 珍妮又欢快又活泼 雪花又( )又( )

西瓜又( )又( ) 苹果又( )又( ) 老人又( )又( )

新楼又( )又( ) 泥土又( )又( ) 新房又( )又( )

走廊又( )又( ) 星星又( )又( ) 火笼又( )又( )

2.例 许多――许许多多 仔细- 高兴- 认真- 端正- 和气- 快乐- 欢喜- 来往-

3.例子 懒洋洋

行政管理学期末总复习范文第6篇

(一)意象

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意象可以说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色彩的物象。 ②举例说明 草木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苏台览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梧桐: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③意象的主要特点:

(1)许多传统意象有着相对稳定的表意功能 ★ 柳离情别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 梧桐冷落凄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 杜鹃哀怨、凄凉、思乡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2)单一物象可以有多重表意功能

燕子(甲)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时,伤春

1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 殊)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张可久)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 燕子(乙)表现爱情,传达相思

古诗十九首: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一往情深 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惆怅嫉妒 晏殊: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孤苦凄冷 张可久: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 留恋企盼

燕子(丙)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 殊)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张 炎)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 燕子(丁)代人传书,倾诉离情之苦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郭绍兰) 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冯延巳) (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蓬草 浮萍 浪迹 流云 片羽 孤月 班马(离群之马) 都表示漂泊、流徙、客居的情感。

(二)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生机无限的景象。山日配,着一“丽”字;风花配,着意“香”字;泥燕配,着一“飞”字;沙鸟配,着一“睡”字。意象丰富,春日欣喜,溢于言表,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三)意境整合意象

1、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2、从两者的关系看,应该说意境是意象的整合。

(1)意象可以是物态的、零散个体的,而意境必须是情态的、浑然一体的。

(2)松竹梅兰、香兰杜若、山石泉流、珍珠翡翠、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柳絮、转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等,皆可以为意象。(3)诗人寄意其中、赋情其上,通过描摹、起兴、譬喻、类比、象征、烘托、对照等手段,才能承载和传递丰富的思想情感,进而创造意境。

(4)意境是诗的灵魂。许多字面上要求比较意象的试题,其实命题期待在比较意境。 例如: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 夜 四 无 邻, 荒 居 旧 业 贫。雨中 黄 叶 树, 灯 下 白 头 人。 以 我 独 沉 久, 愧 君 相 见 频。平 生 自 有分, 况 是 蔡 家 亲。

谢榛的诗论指出: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1)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这三个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答:人树合写,(说意象)以景衬情,以树喻人,树秋人老,有感染力。(说意境) 2)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中“司空为优”,请分析司空曙的诗句“优”在何处。

意境更动人: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哀景哀情,凄婉悲苦;(说意境)

抒情更强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得到了非常真切地凸现;(说意境) 造句更有特色:意象组合回避动词,都是名词铺排。(说意象) 【【真题】】

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3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分析】本题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所谓的“意境”就是由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但“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又于“自鄙”中透露“自负”,含有“乾坤”之内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的怨愤不平之气。颔联紧扣首联,表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以云、月的皎洁喻自己的忠心,情景交融,对仗工整。颈联咏怀,“落日”、“秋风”写景,表现诗人积极处世的精神。尾联用典,自比“老马”,呼唤用老马的“智”,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

2、04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字。“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独(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3、07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案】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 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4、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4 【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写出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

附:常见的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6、颜色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和平。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命途多舛、对死者的怀念。

7、时间类:

破晓:初现希望时段。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人民的摧残。 深夜:愁思怀旧。

8、场景类: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9、日月类:

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10、其他类: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英雄:追慕古人、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联系)。

常见意象所含意义: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芳草: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凄苦之音。 梅花:初用于赠别,后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芦花:顠零之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莲: 喻高洁,或表达爱情。

杜鹃鸟:为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6 蟋蟀: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联系起来。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悲伤的感情。 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成熟的梅子:少女怀春。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白云、明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常用手法。 水: 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行政管理学期末总复习范文

行政管理学期末总复习范文第1篇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全面系统地进行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复习,重点复习十一、十二册,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