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生活范文
平淡生活范文(精选12篇)
平淡生活 第1篇
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对于我来说,不敢以文人雅士自居,但饮茶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品茶是快乐是消遣是享受,晶莹透明的玻璃杯内,放入一小撮茶叶,沏上开水,在袅袅升腾的水汽中,那一片片清香的嫩叶缓缓舒展着身躯左右摇摆,上下漂浮,有的迅速沉到杯底,有的则浮出了水面。但无论是沉是浮,它们都默默无闻、毫不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绿色和清香,直到生命耗尽。一片茶,一个人,透过杯中茶叶看人生。人何尝不是这样,从学语的幼童到年富力强的青年,有的人喜欢争名夺利,有的人做事低调,但不管怎样,最终我们都会走向人生的尽头。
品茶是有讲究的,一杯茶应分三口喝。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闻茶香,第三口才可以慢慢啜饮。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茉莉的飘香爽口,碧螺春的柔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
品茶需要好心境。静心独坐,捧茶入定,清苦的茶汁幽香四溢,齿颊留香,从一片茶叶中可品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清除烦恼忧虑,心灵复归宁静。处于喧嚣或烦闷中,难品茶中真味。只有无琐碎事扰心,无嘈杂声乱耳,静心地去品茶,方会沉醉其中。
古人把茶当做陶冶性情、锻炼品格和思想情操的途径和方法。唐代的刘贞亮提出“茶可雅志”、“茶可礼仁”、“茶可行道”、“茶可修身”的“茶德”。于是古人便常常以茶为范,以茶载道,把“道”寓于品茶之中,使茶性与人性相通,茶品与人品相合,借茶香茶韵,构筑出淡泊谦和的意境。
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短暂得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不应该刻意地去计较生活中的得失,我们应该活得实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朴、活得坦然。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不必为追求短暂的大红大紫而穷尽一生,其实人生如茶味一样清淡略带苦涩实为最佳。风雨人生、辛酸遍尝,这样的人生才是富有的、充实的、幸福的。
平淡的生活作文 第2篇
人生中的快乐与苦恼其实都是每个人的选择结果,有的人一生都在寻找快乐。但现实总是与人的愿望相背,不但快乐离的越来越远,在寻找快乐的同时还会遇到许多麻烦。这些麻烦使你感到生活的不畅。生活中的快乐到底在哪里?每个人对快乐的标准和感觉都不相同人的一生都在追逐着享受,但是真正能够享受生活的人确实不多见,有的人认为只有有了钱才能够享受,但是钱对人来讲无尽无休,到底有多少算够?每个人对钱的需求都是不同的。
英国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物质享受奔波,为了住房,为了汽车他们负债累累,只有到了五十五岁的时候,才能够尽情的享受生活,到了五十五岁的时候,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汽车,生老病死完全享受国家的福利。而我们能够真正尽情的享受生活又在何时?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物质享受,为物质享受奔波劳碌,没有时间考虑健康问题,没有时间考虑怎样去享受生活,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金钱,等到该享受生活的时候,又要用金钱去换取健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变得是那样的世俗,每个人对金钱和物质都看的那样重,,当人们得到物质和利益的时候,总是如此的开心,人们害怕失去一切物质享受和利益,每当失去时就会很失落和伤心,甚至不能接受事实。怨天尤人。
我们对物质的过于追求,同是可能就失去了对精神和身体的呵护。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得与失里,有得就有失,有因就有果。人生是无常的,没有永恒的物质享受,佛家劝人安于平淡才是人生的最终追求,人如果能够放下他人不能放下的一切,那是他明白人生最高智慧,也是免去烦恼的重要一步。其实要想得到人生的快乐很简单,平淡的生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平淡生活就是幸福 第3篇
如何感到幸福?幸福从何而来?我想起了我的同事李姐。
李姐在我们单位人缘极佳,无论是男同胞还是女同事,有事没事都愿意和她拉拉呱。虽然每次的话题不同,但有一点相通:李姐总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幸福挂在嘴边。
那次,无意间谈到了职称问题,干了多半辈子仍然是个中级的李姐一脸的满足:“别看俺的工资比不上你们高,但过的舒坦——每月俺那口子都按时上交工资,让俺保管。”“就是,就是。”我们随声附和。
去年暑假,高考成了重点话题,我们单位考上一类重点的职工子女就有二十多个。别人还没咋样,李姐带头咋呼开了:“俺儿子真给俺争气,虽然只是个二本,可那是现在很热门的信息与通讯专业。在这点上,准是遗传了俺俩口子的最佳基因。”当然,常挂在李姐嘴边的幸福还很多,诸如公婆待自己如亲生闺女,总隔三差五地让她回老家改善改善伙食;领导器重,总把能者不愿意干庸者干不来的活分派给自己……
现在流行“晒”,李姐挂在嘴边的那些幸福,在我看来,那分明也是一种洋溢着正能量的“晒”,一种发自肺腑的“炫耀”。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幸福”似乎成了一个很奢侈的字眼。有的人苦苦追寻了一辈子大幸福,但也许到头来不一定能够拥有几个小幸福。李姐们的幸福虽然很小,但看得见摸得着。或普通或自命不凡的你我,让我们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们又有多少幸福可以大大方方地挂在嘴边?
品味平淡 第4篇
深秋的阳光似乎总是这样的,温暖中渗着丝丝凉意,枯黄的树叶一片片悄然落下,满地干草枯枝也透出又一年的丰收。
下夜班刚到家,就有电话打过来,这时的我真想快速进入香甜的梦境,不想让任何人打扰我夜班后的疲惫,可电话一直在响,犹豫了很久无奈地拿起电话,还没开口,对方已急不可待:“老同学,怎么半天没有接电话,我是,高一班长,从相识到现在快20年了,几个老同学中午一块聚聚,你可是咱们班的才女加美女,一定参加”放下电话坐在镜前,看着自己熬夜发暗的黑眼圈,蓦地发现满脸的些许皱纹,想想自己也快步入不惑之年,原来自己已拥有十多年的护理生涯了,这些年忙忙碌碌竟然不知青春悄悄已逝。
我如期而至,同学们已等候在那里,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一阵热闹和感慨之后才相互注意对方的变化。多年不见,各自变化了很多,男同学们都已发福,各个腆着突出的啤酒肚,只有从他们变大了的脸上依稀分辨出当年的模样。班长给了我一张同学通讯录,原来许多同学都是身兼要职,只有我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几个女同学也穿金戴银早已夹坐在同学之间相互举杯畅饮。面对同学们的巨大变化,原本爱说爱笑性格开朗的我也无言以对。我要了一杯白开水,静静的放在一旁的桌上,它没有绮丽的色彩,缺乏诱人的香气,仅是一杯平淡的白开水,也很难引起众人的目光。也许人与人的人生观不一样,闻惯了医院的药水味,却闻不惯饭桌上的酒菜香,看重的是人类的健康,看不惯酒场上的觥筹交错,此时此刻,我心如这杯平淡的白开水。
一位同学走过来说:你怎么选择了护理这一行?咱们同学都混得不错,你依然是从前的朴素,但不失往日的美丽。我不知说什么好。每天与病人打交道,珍惜的是生命来之不易,看不惯官场名利的争夺。职业的界定,不允许我们有过多的奢望,有时也想逛大街,串小巷,可病床上的老人需要陪护;有时也想赶时髦,穿奇装,洁白的护士服会轻视我们;有时也想浓装艳抹,招人青睐,可这会影响病人的心情;所以自然美成了我们的风采,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成了病房里的一道风景。从选择护士工作的那天起,就已决定必须要放弃很多东西。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千家万户的温馨和谐,必须有承受和适应白开水一般枯燥而单调生活的毅力。
每天重复着脚下的路,一样的病房,一样的色彩,一样的虔诚,都驶向相同的去处,这也许就是护士生活最平淡、最无奇、最琐碎的日子。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毫无色调,真如这杯透明的白开水,但我们可以从白开水中尝出各种生活滋味,可以从白开水中尝尽世间所有的真情与安慰,也可以从白开水中喝出我们护士自己的风格。
杯中的水不再热气腾腾,此时才发现水样的平淡不失为一种幸福,在忙碌中悄然感受新生命带来的无穷乐趣,不会让心灵忍受浪费生命的煎熬,更有救护成功后的狂喜,让我以平实的心境走过生活的每一天,用固有的爱心抚慰受疾病摧残的灵魂,从此,又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期盼,在白色世界里寻找真真正正的生机。
同学们说我变了,变得严谨而安详,文静而深沉,不再是从前那个开朗活泼的少女。他们劝我还是改行吧,别再干护理这个单调而无前途的工作了,凭我的能力,绝对比他们任何人都能出人头地。我淡淡地笑了,人都是会变的,任何职业都有各自的色彩,“去留无意,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对天上云卷云舒。有时站得高一点,可以高瞻远瞩,有时后退一步,也会海阔天空。”耳闻同学们的热情关心,我心依然平静,一如这杯静静的白开水。我觉得自己每天过得很充实,很满足,且是一种最单纯、最真挚的满足,只有拥有护士生活的人才能感觉到,仿佛午夜梦回,荡尽所有喧嚣和沉渣后的满足。
同学为我杯中放进几颗青茶,“老同学不要只饮白开水,也品品茶水的味道。”他说。
水的滋味真的变了,不再平淡,却是苦涩。几天前,一个8岁的孩子离开了疼她爱她的所有的人。救护的惨败,一直笼罩着我头顶的天空,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心里一如这杯苦涩的茶水,留给自己的是伤感、失落和凄清。
有聚有散,狂欢后的同学也各自走向归路,有同学说要送我回家,我拒绝了,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秋阳温暖地笼罩着我,秋风萧瑟,有大片大片枯萎的叶在飘落贴近地面的地方盘旋,抬头仰望即将光秃秃的树木,我知道这一年又要过去了,想到这里,我竟然有一种很充实的感觉,枯萎一个寒冬之后,春天还是会来的。
虽然刮着风,但头顶的天很蓝,蓝得透明,没有一丝的云,就像我的心情,我想这种清澈并非是一种荒芜,它是一种荡涤尘杂后的博大与深邃,这也是我一直找寻的境界。护士生活是平凡的,但它在平淡无奇中蕴含有无穷生机,只有真正用心体会它,才能换来大彻大悟后的希冀。几只鸟儿从头顶飞过,空中没有留下它们的痕迹,但它们一如既往地快乐着、歌唱着。
平淡的生活作文 第5篇
题记
朗朗月光,我掬一捧最清;落落余晖,我拾一缕最暖;萋萋芳华,我摘一朵最美。
“喂,奶奶,国庆放假我就回去看您。”“好啊,等你回来我就把阳光偷偷塞进你被子里。”奶奶似幼稚的孩子般说到。
小舟在清漪碧波中轻荡,微光下斜倚一朵白莲,古铜色的香炉里一缕轻烟袅袅升起。我凭窗远眺,静看一湖波幻,往事慢慢沁入心房。 漫漫黑夜,十分怕冷惧寒的我,飞速地钻进被窝里,却惊诧于它的温暖。出于孩童的好奇,我便问奶奶:“奶奶,被子这么暖和,难道是你把阳光偷偷塞进去了吗?” 奶奶乐呵呵地说道:“你要自己去找找啊。”从那时起,我便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找到阳光。某个午后,我与伙伴在家门口玩耍,看到了奶奶佝偻着背,将被子艰难的抱上衣架,用棍子拍着被子。看着灰尘飞溅,阳光好像透过了被子。我想:用棍子是否就能将阳光击打出来,然后抓住它呢?这是我孩童时期最疑惑的问题。
平淡如水的生活 第6篇
Hugh: Do you ever feel like we aren’t doing enough?
Bridget: Excuse me? I’ve already cleaned the house and prepared dinner! What more do you want from me?
Hugh: No, no…I mean not doing enough with our lives. We do the same thing, day in, day out: take the kids to school, go to work. ①The same daily grind every day. We are in a really fortunate position. We have enough money for everything we could possibly want. Our children are happy and healthy. Don’t you ever think about how we can help others ②who are worse off than us?
Bridget: At the moment, all I’m thinking about is how I can get the kids to eat their vegetables. Where did this come from? ③Are you having a mid-life crisis?
Hugh: I was driving home today and the traffic was all backed up. I decided to take a backstreet to bypass the jam, and I came across this homeless shelter. I pulled up at the red light and a guy from the shelter handed me this 1)pamphlet about them needing volunteers. There are all sorts of services they provide: offering meals, building shelters and homes, and even helping family members reconnect with each other.
Bridget: That all sounds amazing. But what can you do to help? You are only one person. Can you really make a difference?
Hugh: Well I’ll never know unless I try. I’m going to go down there first thing tomorrow ④and see if I can lend a hand.
Bridget: Well, I think that’s really inspiring. Maybe after you see how it goes, you can encourage some of your friends to join in, too. It’s great to see you doing your part.
Hugh: Well, they say charity begins at home…
Bridget: Perhaps you could start by washingthese dishes.
休:你觉不觉得我们有些事没做?
布里吉特:什么?我已经打扫屋子而且准备好晚餐了!你还想要我怎么样?
休:不,不……我是说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些什么。我们每天做一样的事情:送孩子去上学,上班。每天过着单调的生活。我们实在是很幸运。我们有足够的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的孩子快乐又健康。你从来没想过我们可以帮助一些过得不如我们的人吗?
布里吉特:目前我所想的都是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吃蔬菜。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中年危机吗?
休:今天我开车回家时,交通堵塞。我决定走小路绕过堵车,然后就经过了这家流浪汉收容所。我在停车等红灯的时候,一个从收容所里出来的人递给我这本小册子,上面说他们需要一些志愿者。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服务:做饭,建收容所和房子,甚至是帮助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与家人重建联系。
布里吉特:听起来不错。但是你能做些什么呢?你只有一个人。你真能改变什么吗?
休: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我打算明天先去一趟,看看我能否帮上忙。
布里吉特:我想这确实挺鼓舞人心的。也许你了解他们如何运作之后,也能鼓励你的一些朋友也加入其中。你能尽自己的一份力真是件好事。
休:嗯,他们说,一切慈善源于家庭……
布里吉特:或许你可以先从洗碟子开始做起。
Smart Sentences
① The same daily grind every day. 每天过着单调的生活。
the daily grind: the daily monotonous parts of everyday life(单调的日常生活)。例如:
I’m now back to the daily grind after my two-week vacation.
度完两个星期的假后,我又回到了我枯燥而单调的生活。
② …who are worse off than us? ……过得不如我们的人?
worse off: not as good as sb.; worse than sb.(不如他人)。例如:
I’m quite satisfied that my job and pay are not worse off than most of my schoolmates.
对于我的工作和收入不比大多数同学差这一点,我相当满意。
③ Are you having a mid-life crisis? 这是中年危机吗?
mid-life crisis: refers to a period of dramatic self-doubt by some in middle age as a result of sensing the passing of youth and the imminence of old age(中年危机)。例如:
Come on, you are only in your early thirties. It’s too early for you to have a mid-life crisis.
算了吧,你才三十出头,中年危机离你还远呢。
④ …and see if I can lend a hand.
……看看我能否帮上忙。
lend a hand: help sb. (帮助他人)。例如:
I’d be glad to lend a hand whenever you need me.
平淡中的真实 第7篇
一天,几位做生意赚了钱的同学邀请我去一家新开的茶社喝茶,我受宠若惊,暗中好笑,干急诊护理工作18年,还是头一次享受这样的厚爱。每天忙忙碌碌,急急匆匆,哪有这样的奢望与闲情雅致,同学们笑话我的迂腐,每天和病人打交道,啰里啰唆的解释,啰里啰唆的文字记录,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抽点时间给自己,释放一下自己被压抑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我真的终于狠下心来,答应和同学们一起去喝茶。
一进茶社,我很惊奇,茶社不大,但布置讲究,各种色彩搭配合理,令人心旷神怡。想必茶社老板是学习过色彩艺术和心理学的。我目不暇接的四处张望,同学们笑话我是井底之蛙,没见过世面,比这精彩的多了。在楼梯的右侧有“梅、兰,竹,菊”四扇门,我们被安排在名字叫“菊”的房间里。一进门就看见在朦胧的壁灯下面有一个做工精致的相框,框里面有“静水流深”四个字,这不是作家赵万里的名言吗?“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我不禁感慨万千,好美的一片净地啊。
干急救护理18年了,每天重复脚下的路,抢救、记录,补添药品,整修仪器、监护生命。用真爱和真诚将一场场暴风骤雨转变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回到家里有家务,有老人,有孩子,除匆匆到超市买些急需用品外,这些豪华娱乐场所,消遣屋,绝对与我们护士无缘。
这时服务生端上一套桃红色茶具,冲上茶水,同学将一杯热气腾腾,清香扑鼻的热茶送到我面前。说我是功臣,是值得尊重的人。我真的有些腼腆,但看着做工考究,小巧玲珑的茶具,更觉得是一种浪费,是一种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其实茶具不必过于讲究,过程也不必过于繁杂,一只碗,一撮茶足矣,倒上水,看鹅黄夹着碧绿,品出苦涩透着清香,神清气爽,感慨万千,一切的一切也都会被茶香冲淡。
茶杯很小,添过几遍水之后,水的味道也越来越淡了,同学要为我更换新茶,我拒绝了。何必急着换新茶,淡淡的茶水喝起来会更爽,一切的苦涩与醇香都会在这淡泊中回味。饮茶其实并不在茶,生活淡泊一点也会拥有无限乐趣。于是我想,护士生活虽然平淡,但平淡也是一种神韵,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极致。
同学让服务生拿来18棵红色蜡烛点上,说是庆祝我18年的护理生涯。服务生特别感兴趣,也特别的客气和尊重,说他奶奶是在我们的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下康复出院的。他亲自为我沏上一杯热热的铁观音,我非常的感谢他们,心情特别的激动,无论生日还是工作,这是第一次享受这样令人兴奋的祝福。做护士工作不会有成就大事的兴奋不已,不会有奢望不及的痛苦不止,心底里永远流淌着的是一道清明透亮的溪流,带着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当一条条生命转危为安的时候,我们才会停下忙碌的脚步,静静地坐下来,闭上双眼异想天开,让自己的思绪独享成功的喜悦,独沐阳光的温暖,独揽月光的清静,独听心灵之声,独享音乐之韵,独步海滩之上,独漫森林之中,无所羁绊,无所依存,无所顾忌,脑海的上空是自由飞翔的小鸟,飞得很高很远。一切的紧张,焦虑、忧愁都会烟消云散,一切的美好都会在淡泊中营造。
也许有人喜欢轰轰烈烈,喜欢大气磅礴,喜欢大喜大悲,喜欢大起大落,但我还是喜欢淡淡的甜美微笑,淡淡的友爱真情,淡淡的爱的释放,淡淡的忧愁清静,淡淡的孤芬自赏尽管有时会有工作的失误,会有生命的无法挽留,就像茶水的苦涩,但更多的是淡泊中的成功,淡泊中的机智,淡泊中的坦然,淡泊中的欣慰,淡泊中的幸福,淡泊中的信念。幸福的感觉不会太浓,但也别有韵味。
让数学课不再平淡 第8篇
在过去三年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 作为一线教师, 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中教学的互动性是小班化课堂的本质特征.比如座位的摆放, 是为了创设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组织形式;查阅资料, 收集整理, 是为后继的教学互动提供了原始的素材积累;问题情景的创设, 是为互动提供了讨论的主题;动手操作, 是为学生后继的互动讨论提供了感性经验;小组合作, 是学生间互动的一种方式, 相互启发, 建构概念;师生对话, 是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 适时点拨, 总结归纳, 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阅读教材, 写出本章的知识框架, 这是学生与教材的互动.在互动中, 学生学会了学习, 学习的能力提高了, 学习更有信心了.互动从课前的准备一直到课后的延伸.本文仅就课堂上的一个案例, 谈一谈小班化教育下的数学课堂, 因为有了互动, 课堂变得活力无穷.
这是一节习题课, 看下面一道题目:
如图所示, a∥b, 你能说明∠1, ∠2和∠ABC的度数关系吗?
本节课是在七年级 (下) , 学生学习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 》后的一节习题课,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有关知识和多边形的内角和, 从题目的难度看, 学生并不觉得困难.传统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分强调“演绎推理”的作用, 课堂上知识的建构往往被“听数学”所代替, 学生看不到数学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一面, 没有获得数学成功的体验.学生以教师的讲解加上自己的记忆, 配以做大量练习的方式, 代替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考, 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如何能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能体现小班化教育的特色?以这节课为例, 是不是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对∠1, ∠2和∠ABC的度数进行度量, 猜想结论, 再证明, 这就是小班化?其实, 形式不重要, 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进行专业的引领.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把学生的思维亮点局部地放大, 拿出来进行研讨, 在不断的引导中, 让学生去解决一个个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除了让学生去感受到成功, 更应该让学生面对失败.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 最终大部分学生, 甚至全部学生能正视数学, 获得提高.
这节课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是抛出若干个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解决自己所熟悉的问题, 并借助于多媒体的动态演示, 对问题进行变式, 让学生在运动中进行观察, 发现几何图形中的不变元素, 掌握数学的本质, 比较各种证明方法的异同, 从中归纳出解题方法.
问题一
如图1, 你能用数学的符号语言叙述“旗子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 吗?
学生很容易得到∠1+∠2=∠3.
问题二
如图2, 把△ABE沿着BE对折, 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四边形AECB, 那么, ∠A, ∠C, ∠ABC, ∠AEC的度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问题一的提示下, 不费力气地得到∠A+∠C+∠ABC=∠AEC.
问题三
如图3, 若点E是∠ABC内任意一点, 那么结论∠A+∠C+∠ABC=∠AEC还成立吗?
问题三对大部分学生而言, 也没有多少困难, 比较图3和图2, 学生自然会连接BE, 并延长, 转化为图2, 得到∠A+∠C+∠ABC=∠AEC.
学生在解决了问题三后, 教师借助媒体拖动点E, 使得点E在AB上 (见图4) .把问题特殊化, 满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问题四
对于图3, 拖动点B, 使得∠ABC0°, 你能猜想出∠A, ∠C, ∠ABC, ∠AEC的关系吗?此时, AB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总是从直观开始, 让学生去猜想, 这是学习者的灵感和顿悟, 我们不能漠视.本节课并没有直接抛出所要讲解的习题, 却是通过复习旧有的知识, 让学生发现解决的习题, 而解决问题就是运用旧有知识的过程, 从而完成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认识并能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问题五
如图5所示, a∥b, 你能说明∠1+∠2=∠ABC吗?
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预想到学生多数会给出图6和图7的两种做法:
如图6, 通过点B作BD∥a, 由a∥b, 得到BD∥b, 则∠1=∠3, ∠2=∠4, 即∠1+∠2=∠ABC.
如图7, 连接AC, 由a∥b, 得到∠1+∠2+∠3+∠4=180°, 而∠ABC+∠3+∠4=180°, 所以∠1+∠2=∠ABC.
这道题, 证明的方式很多, 如何能启发学生, 让学生展开联想?小组的讨论, 或许是一个解决的方法.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没有学生的讨论, 就不会有思想的火花, 就没有深层次的理解.没有了教师的帮助或者教师不能给予足够的帮助, 课堂的效率就不能得到保证.
学生自主完成这道题的结果, 正如最初的预计, 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上述两种证明的方法.而班级中的黄锦诚同学的做法却不是这样的.“我在a上取一点D, 过D点作垂线, 就得到一个五边形, 内角和是180° (5-3) =540°, 图中有2个90°, 所以∠3+∠4+∠B=360°, ∠1+∠3=180°, ∠2+∠4=180°, 就可以得到∠1+∠2=∠ABC.”
学生边说, 我边在黑板上画出图8, 聆听学生的意见, 并用手指在黑板上比画.“一种新的方法就这样诞生了”, 作为教师的我及时给学生以鼓励, 虽然在语言的表述上还不是十分精练.
一石激起千层浪, “老师, DE不一定要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 (如图9) , 也有∠3+∠4+∠B=360°”.
“如果点E继续往右边移动, E和C重合, 就变成一个四边形了 (如图10) , 我就可以用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3+∠4+∠5+∠B=360°, 所以∠B=360°- (∠3+∠4+∠5) , 而∠2+∠4+∠5=180°, 所以∠1+∠2=∠ABC.”胡浩同学也给出了一个想法.
“老师, 如果在图10中能保证CD∥AB, 那就更简单了!”另一名学生在下面插了句, 确实是更简单了!
“E点能动, 点D能不能动?”教师适时给予提示.
“D点与A点重合, 不就是图7吗?不是证明过了?”部分学生这样想, 他们已经感受到图形的魅力.另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积极思考, 又得到了图11及图12.
其中图12是利用旗子定理证明的.原来数学证明是这么的有趣, 所有的辅助线并不是空穴来风, 是有章可循的, 是相互联系的.课在继续, 学生的想法层出不穷.如图13, 图14等 (证明略) .
其中某名同学的想法, 让我感到吃惊!!!
“ (如图15) 要说明∠1+∠2=∠ABC, 只要说明∠3+∠4+∠B=360°, 我作了条垂线, 再分别作A, B, C三点的对称点, 那么∠3=∠5, ∠4=∠6, ∠B=∠7, 这个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 所以一半就是360°, 所以∠3+∠4+∠B=360°.”真是太精彩了!!!
平淡中的坚守与追求 第9篇
当时, 西峡县居民医保工作刚起步, 人员编制没有核定, 临时抽调来的4个人已陆续回了原单位, 居民医保股简陋的办公室里只剩我一个人, 还有两大纸箱子里装着全县15000人的参保人员信息资料。当时的我要学习医保政策、分清参保人员类别并计算各级财政补贴数额、给患病的参保居民手工报销医疗费用、把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统计汇总上报、将所有参保居民的基本信息输入电脑
不再有“雅兴忽来诗下酒, 豪情一去剑留客”的豪情。每天迎着晨曦走上工作岗位, 迎接我的不再是熟悉的训练场地、战友兄弟, 而是一份份病例、一组组统计数据、一条条参保信息。索然乏味、平淡无奇的案头工作, 对刚从激情四射的军旅生活中走过来的我, 无疑是一种特殊的考验。
难道这就是我今后的工作?我有些茫然, 甚至还有一丝委屈和失落。时光在这种平淡感觉中悄无声息地走过, 直到经办了一个特殊病例, 才使我完成了从岗位转变到心境的转变。这是一位视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 10万多元的医疗费用已远远超出了她家的支付能力。幸亏她参加了居民医保, 享受到了报销3.9万元的待遇。这是西峡县第一例医疗费用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病例。这件事对我来说, 就是众多病例中的一个。但没想到的是, 患者家属在接到这笔报销款后, 50多岁的老人热泪纵横, 哽咽地说:“党的政策好!你们好!”这件事深深震撼了我。这笔钱让近似绝望的患者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那一刻, 我感受到了我所从事的医保工作对百姓的重要。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所从事的工作。它虽然平淡、平凡、平常, 没有我曾经神往的金戈铁马、把剑倚天的壮怀激烈, 但仍能让我领悟到另一种境界, 那就是坚守平淡中的奉献,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奉献。
4年来, 我亲历了西峡县居民医保发展的每一步:每位参保居民的财政补助从80元到200元, 居民医保的最高支付限额从3.9万元到12万元, 报销比例从55%到70%, 结算方式从手工到计算机, 报销范围从住院到门诊规定病种和普通门诊统筹, 股室工作人员从1个增加到4个。这些数字背后, 彰显的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是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切, 是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也更加凸显出我们医保工作的民生意义。
一节不再平淡的家常课 第10篇
(课件出示: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
师:从照镜子这个举动中能看出什么呢?
生:小骆驼爱美。
师:小骆驼照镜子时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脸上都是灰, 该洗洗了。
衣服脏了, 该换换了。
头发该理理了。
师:可小红马是怎么说的呢?
生:看不起。
嘲笑。
师:对, 小红马确实是在嘲笑小骆驼, 喷着响鼻就如同人嗤之以鼻, 含有嘲讽的味道, 你能在小红马说的话前面加上适当的语气词吗?
师:小骆驼委屈地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你能来演一演吗?
(课件出示沙漠)
师:你对沙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可怕。
都是沙子, 风沙很大, 还会有沙尘暴。
无边无际。
师:如果我们在沙漠中行走会遇到哪些麻烦?
生:干死。
饿死。
甚至会被沙尘暴淹没。
师:那骆驼会有这样的遭遇吗?
(通过朗读讨论, 学生了解了骆驼的脚掌、睫毛、驼峰的作用。)
师:沙漠旅行结束了, 这天, 小红马和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相遇了, 小红马说:你这个丑家伙, 怎么又来了?引导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生:小骆驼会骄傲地说:你不应该笑话我, 我有许多本领, 在沙漠里脚不会陷进沙子;我的驼峰里能贮存养料, 这样我就不会饿死;还有我的睫毛还能挡住风沙呢。你行吗?
我虽然很丑, 可是我很有本领, 所以看人不能光看外表。
师:学了这课, 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骆驼有许多的用处, 在沙漠中行走离不开它。
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
师:我们懂得了这么多, 你为自己自豪吗?
生:自豪。
师:来, 让我们一起为自己鼓掌。
你有值得自己自豪的地方吗?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教学意图明确, 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中, 这节家常课却并不平淡。
一、挖掘空白, 调动情感
教材中第一句话就讲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 从照镜子这个举动中我引导学生明白小骆驼爱美, 照镜子时会想些什么, 学生的想象既符合实际情况又有情趣。然后引导学生懂得喷着响鼻含有嘲讽的意味, 如同人说话时“嗤之以鼻”, 再让学生用讽刺的语气去读一读, 一想一说,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兴趣, 学生才会有走进文本的意愿;有兴趣, 学生才会从文本中读出趣味来。
二、课堂表演, 促动情思
小骆驼因为爱美, 所以听了小红马的话才会感到委屈。学生表演得非常出色, 小骆驼含泪说的话和骆驼妈妈慈爱的抚摸表现得惟妙惟肖, 一下子让学生觉得“小骆驼这么委屈, 我要为它鸣不平”。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将表演与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结合了起来, 切实从心底产生了感触, 而感触是一切情感的开始, 并且在说的过程中, 将文本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学得进, 用得出, 找到了朗读的乐趣, 也感染了别人。
三、体验感悟, 入情入境
在解决重点问题“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时, 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到文本中去找答案, 而是通过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 建立了对沙漠的了解。再让学生想想看, 如果自己在沙漠中行走会遭遇到哪些困难?这样一想象, 学生发现, 啊呀, 沙漠的环境让人感到可怕, 不是一般人和动物能克服的, 从而将自己融入了文本中。“那么小骆驼会有这样的遭遇吗?”我没有简单地告诉, 而是在学生进入情境的前提下, 以语言文字为根, 让学生从积极自主的阅读中获得答案, 并在学生交流、观察课件时补充有关骆驼的知识, 使学生对骆驼有了全面的认识, 为小骆驼感到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朗读时不用交流, 就能将文本的情感演绎出来了。
四、续编故事, 生本合一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与文本产生共鸣, 并能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到此, 我没有草草结束课文的教学, 而是以解说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将舞台交给学生。学生在谈话中发现小骆驼之前的委屈一扫而光, 说起话来振振有词。可见学生在学习文本时, 产生了心与心的交融,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 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 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
五、拓展深化, 明确价值
课文学完了, 学生光懂得了骆驼的价值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不更进一步引导, 也许过一段时间, 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心理了, 怎么会联系到自身未来呢?于是, 我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为自己的长处自豪。这样对学生的影响, 或许不在一节课、一天, 而是在于他们以后整个的一生。
我为平淡生活填色 第11篇
说干就干,我把“货物”细心地擦拭干净,在小区外的人行道旁分类摆放好。一切准备就绪,我抛去了羞涩和不安,扯着喉咙吆喝:“快来买呀,1元钱一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匆匆赶路的行人没有一个停下脚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的心也渐渐变凉了。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我的脸庞落下,放弃的念头悄悄涌上心头。
正在这时,妈妈走了过来,也许是不太放心我。妈妈并没说什么,但她眼中的鼓励和期待却像阳光般耀眼,瞬间冲散了我心中的阴影。
我重新鼓起勇气,继续向路人吆喝。这时,一位中年妇女牵着一位小女孩向这个方向走来。我仿佛看见了希望,看见了成功。我按捺着兴奋,迎向前去,不料那个妇女见到我后径直走了,头也不回,眼里满是不屑。我心碎了,垂下头无力地坐在塑料毯上。难道我的第一次“生意”就这样失败了吗?不,决不!妈妈的眼神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坚持就是胜利,加油!我暗暗鼓励着自己。
来了,来了!一位小男孩跑了过来,一位年轻的妈妈紧跟其后,我满脸笑容地迎上去。小男孩左瞧瞧,右看看,终于相中了一辆玩具小汽车。他拿起车,兴奋得涨红了脸,手舞足蹈起来。漂亮妈妈见状,笑眯眯地付了钱。
我终于成功了!此时我的心情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我的努力下,接下来的几笔生意都很顺利,乐得我合不拢嘴。
从失落到成功,第一次摆摊不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更让我看到了“雨后的彩虹”,使我平淡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多彩!
(指导老师 戴秋飚)
扫描旁边的二维码,继续品读另外两位优秀擂手的文章。
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五(6)班 王浩杰《我为保护母亲河填色》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港学校三(2)班 张锐妍《我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填色》
看完了擂主及优秀擂手们的文章,咱们马上要进入“头脑风暴”环节,由擂主和评委老师为我们讲述他们的读题心得。
擂主(陈司佳):“我为黑夜填色”这个题目出自我的一个幻想。我曾幻想自己是夜色女神,拥有很强的魔力,掌管人类的梦境,能让大家的梦变得幸福甜美。我幻想着大家都能在夜空中勾勒自己喜爱的图案,让夜空变得璀璨夺目;幻想着把惊喜送进朋友们的梦中,让他们的心情由坏变好,远离悲伤。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神笔”,可以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画”出来。如何让人生更加斑斓绚烂,那就全凭大家的“画功”了。
南京甜妈(刘承霞):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今年非常畅销的《秘密花园》涂色书。“填色”既可以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填色活动,也可以是通过心灵感悟,对人、对景,以及各种事物的进一步丰富,或是思想层面积极向上的充实与提升。比如,有的同学想为自己涂上蓝色,象征沉静、勇敢、宽广的蓝色,显然,在这里蓝色已经不只是一种普通的色彩,更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憧憬。
所以,我们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与体会,再发挥想象,选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内容来写即可。
平淡是真:我眼中的理想课堂 第12篇
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 笔者认为无论体育教学怎样改革, 要想实现理想中的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姓“体”的事实是永远不能改变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回归本真, 有效实现“真实、扎实、朴实、务实”的课堂基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简单的阐述, 以飨读者。
真实:我们都在努力追求“完美”, 追求理想的体育课堂教学。但事实上, 教育永远没有“完美”, 教育是一项遗憾的事业!课堂中也允许有“遗憾”和“缺陷”。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才是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教育要从关注“教”到关注“人”,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让学生学有用的体育, 为学生的今天负责, 更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 为每一个学生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真实的课堂教学摒弃演练和作假。正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吴刚平教授所言:“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 不是为了观赏。”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强身健体这个本质的目标展开;真实的课堂教学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 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 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 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不能死抱着教案, 一问一答, 牵着学生鼻子走, 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更不能课前操练, 课中表演, 少数参与, 多数旁观。
扎实:扎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姓“体”, 就是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在体育教学中, 有些体育课偏离了轨道, 进入了教育误区。片面追求快乐教学, 轻松教学, 将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游玩课”甚至“活动课”, 这是对新课标认知上的严重误区。
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需要必要的运动技能, 需要必要的密度、强度和运动量;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仍然需要学生的队列练习、规定穿着及纪律教育等;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仍然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口令指挥, 仍然需要体育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新课改对广大体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需要体育教师具有驾驭能力, 成为新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者、执行者、开发者;需要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能尊重学生的选择, 走进学生的心灵,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而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广博的学科素养和深度探究的能力以及较好的研究素养。
朴实: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教育设备, 特别是多媒体引进体育课堂, 使得体育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但我们也不能片面追求教学用具的新颖便利, 从而造成课堂过程的不和谐, 步入教学误区。笔者曾经观摩过一些优质课和公开课, 发现有些参赛选手不远千里, 将沉重的教学辅助用具从外地运到上课地点;一些教师为了创设教学情境, 将各种复杂的器材、道具搬到了体育课堂中来, 而真正的效果有多少, 笔者不敢苟同。体育教学还是要提倡追求实效, 追求简单化、平民化, 力求“一物多用”!能用小卡片达到教学效果的, 就不必运用多媒体。
务实:这是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学好、学透新课标, 不能对新课程改革一知半解、断章取义, 更不能想当然地肤浅理解而导致把握不了精髓。在新课程实验中, 我们发现课堂大多以批判传统体育教育教学为前提, 无节制地开发课程, 追新求异, 似乎认为传统的都应该抛弃。这种全盘否定的思想其实是对新课标的一种误读, 是对体育课堂教学本质的一种背弃, 是教师本身的短视!它严重忽视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之处, 使改革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影响了新课程正常有序地健康发展。我们应深入解读课程标准, 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 对传统教学做到“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不能一味抛弃传统教学中的一切, 要把传统教学与新理念有机结合, 和谐相融。我们的体育教师需要立足实际, 传承创新, 踏踏实实, 扎根教育的第一线, 学会在新课改中摔打, 在新课改中进步。
平淡生活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