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二维范文
平面二维范文(精选6篇)
平面二维 第1篇
一、二维码的传播特征
(一) 什么是二维码
二维码, 又称二维条码, 最早发明于日本, 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 (二维方向上) 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 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 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 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①
(二) 二维码的发展历程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在二维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方面, 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适度设备、符号生成设备, 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二维码应用系统。
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集中常用的二维码的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研究, 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 制定了两个二维码的国家标准:二维码网格矩阵码 (SJ/T11349-2006) 和二维码紧密矩阵码 (SJ/T 11350-2006) 。②
(三) 二维码的传播特征
相较于数据容量只有30个字符左右的一维码, 二维码的容量更大, 可达7089个字符, 且其中不仅可以记载一维码所包含的英文字母、数字、简单符号, 还可以记载更加复杂的数据, 如中文、图片、URL等。而在数据安全性上, 二维码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密, 且当二维码损污程度达到50%时仍然可以读取完整的信息。在识读数据部分, 二维码可以直接读取内容, 不用像一维码那样需要依靠链接数据库才能读取。因此, 二维码广泛地运用于信息识别、社交网络等领域。
二、二维码在平面媒体中的运用
(一) 二维码与平面媒体融合现状
二维码在我国报纸上的应用在2006年。以德国世界杯为契机, 一家二维码公司与新京报等10多家媒体开始合作, 推出“通过手机二维条码, 看世界杯精彩视频”的活动。2006年, 每日新报、楚天都市报等也都开始使用二维码技术。③经过几年发展, 二维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报中, 如重庆晨报的“魔扣”, 重庆时报的“随手动”, 以及华西都市报的“魔码”、成都商报的“动动拍”等。
二维码的运用使得数字化的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融合, 读者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之后, 热点、滚动新闻、专题报道、图片报道、新闻策划活动、广告灯视频、图片集、文字报道等这些无法在报纸上直接呈现的多媒体资讯, 可快速在读者手机屏幕上呈现, 使读者的视听空间、互动性以及媒体的传播能力得到无限延伸。
(二) 二维码在平面媒体中的运用形态和表现形式
由于网络的信息容量大, 容易导致信息泛滥, 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优势才更显重要———无论报纸还是杂志, 都是将一天或者一段时间内受关注最多的信息刊登并且发布, 为读者节约了筛选信息的时间。因此二维码就相当于是对被筛选出的信息的更立体化的补充, 文字图片与动态的视频相结合, 使平面媒体的新闻呈现出了多媒体的表现形态, 改变了过去纸质媒体依靠文字和图片传递信息的静态的表达方式。
不仅如此, 在报纸的购物、旅游、财经等副刊、专栏等也添加了二维码, 读者若看到了喜欢的衣服、美食或者是商场打折信息, 甚至旅游景点地图, 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 并且由静态的文字信息转化为了生动形象的、立体化的信息, 极大的方便了读者, 也节省了查找信息的时间。因此广告商们在报纸投放广告时也开始结合二维码的特性和受众的需要来安排相关的信息。这既让受众直观的了解产品、促销信息, 也可以帮助广告商锁定目标受众群, 极大的促进产品销售。
(三) 二维码在平面媒体应用中的传播优势
二维码除了具有信息量大等优势之外, 在应用于平面媒体时也凸显出其他的优势, 使得二维码非常适合在平面媒体上推广。
1.由于平面媒体自身受到版面限制, 不能将事件更多的细节或者相关信息一一列出, 因此, 将二维码放在新闻的末尾, 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并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补充, 解决了平面媒体信息“量”上的不足。
2.二维码延展开的信息不仅仅是文字、图片, 更重要的是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的有机结合, 以及新闻背景、相关新闻的链接, 形成全媒体融合的表现形式, 丰富了平面媒体的表现形式。静态与动态表现方式的结合, 在给读者带来视听体验的同时, 也增加了现场感,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解决了平面媒体信息表达方式上的不足。
3.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曾表示, 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信息, 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 这个机遇就是O2O (online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 , 二维码则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通过使用手机终端扫描线上的条码, 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线上内容和线下连接在一起。”④马化腾认为, “我们看到手机的终端和电脑的不同, 是因为它能随时随地和人联系在一起, 不会像传统的电脑说有可能你收不到或者你现在没有机会用电脑, 而且它有很多的地理位置信息, 所以这里诞生一个新的机遇就是O2O。”⑤二维码技术使得线下的平面媒体与线上的网络媒体的距离缩短, 用户不用去记住繁琐的网站域名, 而是通过扫描便可即时获得相关信息, 再与人分享, 形成属于自己的网络社交圈, 以此来互相分享获取到的信息, 使线上与线下仅只有“一码之隔”。
(四) 媒介融合所引起的平面媒体的变化
纸媒的变革, 会不会因二维码而站到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或许很难预测, 但真正的变革往往都是从最小的地方开始。二维码只是一种新传播技术的植入和运用, 但却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创造, 它改变了传统纸媒的介质特征, 融入了诸多时尚元素, 促进了“纸媒新媒体化”的转变, 纸媒也因此而具有一种数字传媒的“现代气质”。⑥
1. 阅读方式的变化
人们的阅读方式会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而有所不同。对于今天的平面媒体而言, 新媒体的崛起所引起的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 让平面媒体不得不寻求发展出路。
传统媒体有着深厚的底蕴以及庞大数量的读者群, 二维码在平面媒体上的运用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平面阅读转变为视频与音频的阅读, 为读者展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2. 经营模式的变化
一种新的革命性传播技术的出现, 如果运用得当,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媒体的产业链构造。当二维码植入平面媒体后, 促进了纸媒广告传播的变革。平面广告也因为二维码的加入, 可以更加直观的“立”起来、“动”起来, 这是在以前平面媒体时代完全不可想象的巨大创新。⑦
三、二维码在平面媒体应用中的问题
在二维码凸显出的适合于当代数字化、高科技化的传播背景并较好的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同时, 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也是需要在今后解决的问题。
1.科技的进步让二维码有了与手机、网络共通融合的可能, 但是有技术可能性不等于有受众需求⑧
读者选择报纸的原因, 就是因为它能够从众多的信息中选出最重要、最受关注的新闻, 节省了读者搜索信息的时间。报纸看完也就对目前正在发生的大事、小事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就很少再去拿手机扫描二维码然后在网上查看。由此可见, 二维码虽然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在于二维码相关的读者、制度、软件方面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弊端不得到相应的解决, 就会减缓甚至抑制二维码与平面媒体的融合, 终将昙花一现, 不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2.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大部分使用的2G网络存在上网速度慢、流量餐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阻碍读者使用二维码读取图片、视频等信息
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大部分使用的2G网络存在上网速度慢、流量餐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阻碍读者使用二维码读取图片、视频等信息。报纸二维码所提供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服务, 网络都能够提供, 而且互联网的速度比目前大多数人使用的2G网络更快, 这让报纸二维码的劣势明显。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只有一小部分使用3G网络, 大部分人还是使用2G网络, 甚至有些上了年纪的人甚至根本就不会用手机上网, 他们认为用手机看视频的效果远不如电脑上网好。并且手机看视频会产生巨大的流量, 即使用户有GPRS流量包月的套餐, 大多数人的流量也支撑不起视频所需流量。一旦流量超出, 就会扣取相应的费用, 因此, 如果不是在有无线网络WI-FI环境下, 一般人是不会选择用手机看视频的。手机互联网技术的不足以及收费过高也限制了二维码的发展。
3.虽然在报纸上有二维码存在, 但不同的报纸所需要的读取软件不同。即是说若用户想扫描不同报纸的二维码, 就要先下载该报纸发布的APP软件
目前我国使用二维码的都市报有很多, 若读者想要看不同报纸的内容还必须先安装不同的读取软件, 对于读者来说显然是个麻烦。若能做到地域上的统一, 同一地区的报纸整合起来, 或许会更能提高读者的兴趣。
四、对于二维码在平面媒体应用的展望
二维码的出现使平面媒体立体化传播成为了可能, 二维码基于平面媒体的应用也为传统媒体谋求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它使得传统媒体突破了平面界限, 朝着立体化、全媒体化迈进。但有机遇就意味着要面临挑战, 二维码与平面媒体的融合还要经过更多的思考、探索、磨合才能成为真正能够承受新兴媒体冲击的媒体。二维码的前途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 密不可分。“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立足点将围绕解决用户的沟通、社交、分享、阅读、娱乐等各种生活需求来发展, So Lo Mo是重要的表现形式。So Mo Clo? (social, mobile, cloud) , 即社交, 移动, 云。”⑨今后的互联网世界不再是以内容为王, 而是以社交为王, 而二维码, 便正是连接人与人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 通过一个二维码便可发布, 而同样, 他人也只需通过一个条码便可知道自己所分享的事情, 这是极其方便和快捷的。
要使二维码有更好的发展, 除了提升和完善二维码自身是不够的。二维码的应用同样需要硬件的支持、数据库的支撑和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比如:
1.提升移动互联网速度、容量
目前二维码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就是移动互联网对二维码应用的硬件支持还不到位。如果手机用户看一个几分钟的视频就要耗费掉几十MB的流量, 并且在观看过程中会因为速度问题经常有缓冲现象出现, 那么他们宁愿选择等到身边有电脑时利用互联网观看。因此, 若想提高平面媒体上二维码用户的使用率, 首先应该提高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容量, 或者是在城市覆盖无线网络WI-FI信号, 让手机用户消除流量带来的不安和困扰。这样解决了硬件的问题, 才能巩固自己的核心用户, 并通过核心用户与他人的社交沟通进一步扩大用户群。
2.统一读取二维码的客户端
二维码它保留了纸质媒体在排版上的优越性, 使读者阅读赏心悦目之外, 还可以扫描图片之后在手机上看到更清晰的版本甚至动态视频。但是, 各平面媒体的用户客户端不统一, 导致用户在下载一家报纸的用户端之后很难再想去下载另一家报纸的客户端, 这和原来买多份报纸没什么区别。因此, 若能完善相关APP软件的开发, 将客户端统一起来, 让读者不用麻烦地去下不同报纸的软件, 在终端做到统一管理, 从而增加读者使用数量。
3.根据读者需求深化二维码应用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所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一个是接触媒介的可能性;即受众的身边有没有报纸、电视、广播等;另一个是媒介印象, 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 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⑩
使用与满足理论应用到二维码与平面媒体融合的现实来看, 首先根据媒介接触的可能性来说, 手机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 而“云”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存储方法, 它可存储容量大, 同步速度快, 在今后的移动互联网也会有较大的发展。平面媒体如果将二维码与云存储相结合, 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其次, 根据媒介印象来说, 平面媒体可将用户通过二维码扫描的新闻或者产品信息进行记录, 了解用户的喜好, 便可以智能地向读者推送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的新闻或产品信息。
4.根据读者需求深化新闻的纵深度, 使二维码真正做到对新闻的延伸
对于现在的受众来说, 选择报纸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帮读者选出新闻, 刊登最受关注的消息, 节省读者的时间。当他们阅读完新闻, 对事件有了大致的掌握之后, 除了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直观的、现场感的图片和视频之外, 更重要的是想关注事件尤其是重大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最新进展。但由于报纸的版面和时效性的限制, 不可能将事件原因结果做最详细的报道和解释, 也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报道最新动态。因此, 目前二维码所应改善的地方, 是新闻的纵深度。
摘要:二维码赋予了平面媒体立体传播的功能, 但是平面媒体对二维码的使用还存在受众需求有限、网络速度缓慢、软件不统一等局限, 因此, 提升移动互联网速度和容量、统一读取二维码的客户端、根据读者需求深化二维码应用等是推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二维码,平面媒体,应用,问题,前景
注释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2241.htm.
2朱诠, 刘玉柱.二维码与平面媒体功能的拓展.传媒, 2007.07.
3陈国权.报纸二维码:只顾丰富, 忽略精简.中国报业, 2012.09.
4胡祥宝.二维码悄悄野蛮成长:从华而不实走向O2O探路.http://tech.qq.com/a/20121008/000013.htm.
5迟景朝.天鹰资本迟景朝:O2O创业者的难以承受之重.http://pe.hexun.com/2012-09-21/146113539.html.
6彭剑.媒介融合的实体样本——华西魔码对纸媒“媒介融合”的启示.新闻与写作, 2012.06.
7宁咏微.移动互联网之社交:“百家争鸣”时代谁是王者?.http://news.pedaily.cn/201209/20120918335243.shtml.
平面二维 第2篇
基于曲线网格的平面二维冷却水数值模拟研究
对曲线坐标系下冷却水控制方程采用控制体积法与SIMPLE算法进行离散求解,建立了基于曲线网格的平面二维冷却水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概化连续弯曲河段冷却水运动进行了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合理反映温排水运动规律,证明了本模型运用于实际电厂冷却水模拟的`可行性.
作 者:杨芳丽 张小峰 YANG Fang-li ZHANG Xiao-feng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刊 名: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年,卷(期):“”(1)分类号:P332.6关键词:冷却水 曲线坐标系 同位网格 数值模拟
论展陈空间二维平面设计的应用前景 第3篇
科技与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展陈空间这一新兴的行业继而得以显现,其空间设计打破了以往单一、保守的形式束缚,定位转而从观者视角出发,人性化的角度去研究观者的心理变化,并通过材料、媒介、思维等多种方式,使得展陈空间平立面、虚实间完美相接;声、光、电及互动多媒体的相互碰撞,也为其空间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对信息的优化传递。这一焕然一新的风貌,更显展陈空间的系统化、完善化。因此,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展陈空间,不仅满足了空间中的陈设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亦凸显出科技发展所带给空间的虚拟视觉感官刺激,使观者较为直观、便捷地去发现、去了解所展内容,达到展陈空间对信息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
展陈空间 以人为本 科技 信息传播
二维平面设计在我们的印象中往往是静止的、平面化的,但当其加之于空间中,由于观者的不断行走,视觉随之不断变化,静止的二维平面设计则被赋予了动态的特质,再加以多媒体等互动手段的配合,大大增进了对二维平面的认知力,也使得人们重新拾起对二维平面设计的具体应用。在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过程中,不单能够凸显所展内容、吸引观者注意,更是能够产生别样的视觉特效,将其转化为内心独白,强化出设计的作用、艺术的魅力等,强调出观者心理认知的重要。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
展陈空间的总体设计都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原则,通过艺术的手段对历史进行再现、对文化进行传播。现今,在这一基础之上增加了创新、多媒体互动体验等设计手法,使空间具有历史考证理论依据的同时,又增强了观者对展陈空间的互动及自主感知,继而将空间塑造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传播信息载体,让观者能够亲身感受视觉与心灵所达成的共鸣,亲身体会、感受空间所呈现的魔力,并与空间融为一体,达到让观者对所参观的展陈空间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境界。
二.二维平面设计在展陈空间中的展现
二维平面设计在展陈空间中无处不在,两者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存在、缺一不可。在展陈空间中,二维平面设计不仅具有传播信息这—重要作用,而且是通过二维平面设计来对三维立体空间进行再构造,从而展现出一种由二维平面延伸至三维空间的升华。利用二维平面设计来充分支撑展陈空间、限定展陈空间,指导展陈空间导向、传递展陈空间信息、表达展陈空间情感、优化展陈空间环境等,较好地使展陈空间被广大观者所接受、爱戴。
首都博物馆中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展区对单体文物的展示中,针对展品实物将展品简要文字说明置于文物的前方,历史资料较为详尽地展品则在其后方的展板上进行平面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构图设计,其中还精心设计附有硅胶的“立体抓手”来稳固文物,这种平面化图片及文字与实物相接的方式,不仅起到突出文物效果、精化展区、丰富展示手段等作用,更体现出设计者重视局部设计的同时使得整个展区整体化、统一化,让观者感受到设计的巧妙与精细,也较好地突出了所展内容。
好的二维平面语言是需要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起到辅助展品的作用,而且能够引导观者关注展品、了解展示信息的可知性、丰富展览展示视觉特效的艺术性,人性化的设计更能表达出展示区域所要传达的情感讯息,最终使得展陈空间达到传播与审美功能完美协调的发展。
(一)展陈空间类别划分
按照展陈空间的内容划分,其中包括主题性题材展示、人文历史性题材展示、自然科学性题材展示、综合性题材展示等;按照展陈空间形式划分,可分为博物馆、展览馆、博览会、规划馆、科技馆、展示橱窗等;按照展陈空间地区性划分,则包括:国际性展示、全国性展示、各个省、市、县展示等;按照展陈空间的规模性划分,有大、中、小型等展示;按展陈的时间性划分,则有永久与临时、长期与短期等区分;按展陈的方式划分,则为固定式和流动性等。
(二)展陈空间的形态类别
展陈空间是为观者提供参观、学习、交流、休闲、体验等服务的场所,不同的展品有着独有的陈展方式,通过虚实、动静、互动等视觉刺激等的完美交融,使得观者能够全面地认知在特定的展陈空间场所中所营造的独有情感传递。由于展示类别不同,因此展陈空间的设计则会有不同的风格样式。
1.固定式与可变式空间形态样式
固定式空间形态是指空间形态的结构样式已固定,功能使用上已明确,不可随意更改;而可变式空间形态则是在固定式空间范围之内,根据需要对其空间内部样式做灵活分隔,加以隔墙、隔断等再划分式设计。虽然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可以通过二维平面的巧妙设计按照先有条件进行补充至完善,来丰富展陈空间的视觉效果及空间诉求。
2.开敞通透式与封闭独立式空间形态样式
开敞式通透空间形态更注重强调于周围空间的衔接与渗透,通过对墙面、地面、天花的延伸,来扩大展陈空间的视觉范围、增强空间的进深感,二维平面设计在突出展陈空间特性的基础上,又对空间与空间间进行巧妙的分界限定。
封闭独立式空间形态的围合限定性较高,具有一定的领域性、私密性等,对于二维平面设计而言,则需要在整体把握基础上,对其半封闭式空间做以独特风格特征的设计,独具一定的特性及针对性,但要与空间整体统一、均衡,做到隔而不断、排而不乱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
3.模拟场景式空间形态样式
在展陈空间中,模拟场景所营造出的空间形态是一种较为直接且具有较强视觉震撼效果的设计样式,渲染出逼真的视觉氛围及声效意境,强有力的增强整个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等情感。
(1)全景式模拟场景
全景式模拟场景展示,是对真实场景的一种还原再现,生动逼真的模拟出所要展现的场景复原,并通过视、听、触觉等感官来感受模拟场景所带来的感知体验,寓景于情,自然融入于情境之中,这样充满真实性的空间设计,能够产生很强的艺术效果,更会给人以震撼,较为快速地留给观者深刻的记忆。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入展馆内部,便是下沉式设计,一步一步走下台阶,配合周边复原的真实场景,再加上投射出当年弑杀战场的黑白影像以及配有的震天炮响声,仿佛自身已经迈进地狱的深渊,进入到当年的战场上,营造出茫然不知所措的氛围,沉重与压抑等情感愈发涌上心头,无疑触碰到每一位观者的心灵。
(2)半景式模拟场景
半径式模拟场景,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具延展性的展陈空间视觉氛围,其又运用到平立面的巧妙相接,将离观者较近的特定区域,延伸成与平面场景中所呈现样式相呼应的实体空间样式,注意其的比例协调、近大远小、虚实结合等关系,再通过美工对实物进行修整,使得形象更加逼真化。有的展馆在此半场景区域会设有触摸屏等电子设备,静态场景与动态视频及声效完美衔接,使得场景愈发生动、活泼乃至形象,更会吸引观者的注意视线,达到展示效果及传播目的。
大连自然博物馆中的半景式模拟场景展示区域设计,背景是一张具有很强透视感的虚拟画面,画面中的部分内容延伸到展陈空间中来,不论是地面质感、植物配备、恐龙动势、动植物颜色,以及相对应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比例关系,都与背景画面衔接得当、和谐统一。在灯光的照射下,犹如走出来的画面,格外自然、舒服、如浑然天成般真实。
4.互动装置——触摸式多媒体
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依靠静态的展板等来陈述所展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经研究,观者对动态、体验的兴趣远高于对单一静态展示效果。在展陈空间中,运用多种处理手法形成动态及互动式展示平台,通过综合使用互动装置,创造出具有趣味性、差异性等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较好地与观者产生互动与交流,从而对所展内容留有深刻的印象。
触摸式多媒体互动装置是对所展内容做详尽的补充说明或实际做操作体验等装置配备,当观者对参观某一信息感兴趣时,就会想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多媒体互动装置会以—种直观且生动视觉画面,并配有文字讲解、多图相对、配合声音、互动体验等做提示、说明等,增加了很多趣味性,这种傳播手段也是二维平面设计语言的一部分,但其触摸式多媒体的传播途径是要与观者互动,继而信息才能得以传递。
世博会中国馆“取之有道”展区中的风力发电区域,用简洁、趣味的触摸式多媒体互动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对应风能以及展区中所展内容,选择具有现代感、生命感的绿色做触摸式多媒体屏幕背景,跟随画面中直观的文字及图案——“手”这一信息提示,对应屏幕上方手的位置,按照文字简介做相应的摇晃动作,快速摇摆则风车转动幅度越大,慢慢摇摆则风车转动的幅度也随之下降,这即是在愉悦的互动中自然传播出所要传达的信息。
三.结语
二维平面中的层次空间设计探讨 第4篇
一、平面中的显性空间表现
对于处在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中人们, 因此很多时候, 人们都会习惯以三维空间思维, 这种思维或者表现方式在三维设计中没有什么障碍, 但是在二维平面设计中就存在一定的局限。在真实空间中, 二维只是三维中的一部分, 三维是二维的有机集合。在平面设计中的三维空间, 并非真实的三维, 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光影空间层次表现
真实三维空间中光线和阴影是必不可少的二种元素, 因此, 平面中营造三维空间, 可以充分利用光线和投影的关系, 通过物体的转折及投影的变化来形成空间层次氛围。在设计时一种是通
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 文化的体现, 但由于使用范围有限, 蒙文字体形式单一, 蒙文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性, 但从形态上更具有图形美的特征。将蒙文转化成图案, 既有文字形象又有图案意味, 拓展了文字的多样形式又丰富了图案的内涵。也可将蒙文字和字母笔画从意义性的文字中抽取出来, 利用重组、拆分、嫁接、变形等构成方式进行形式的解构和重构, 形成具有蒙文特征不具蒙文涵义的新型蒙古族图形。人们无需认识蒙文, 通过文字图形就能读出蒙古族文化, 感受蒙古族设计性。如内蒙古饭店的标志设计 (图5) , 就是利用蒙文书法将文字变化成一个热情的民族舞蹈形式, 传达了蒙古族热情好客的内涵。
3. 标志中图形的色彩设计
一个地域、民族、时代都会形成自身富有特色的色彩观念, 蒙古族亦是如此。在蒙古族传统美术作品中, 色彩观念体系植根于草原游牧文化特征, 追求自由浪漫的心理表达。蒙古族传统图形色彩艳丽丰富, 在使用颜色上最喜用蓝色、白色、红色、金银色等。蓝色是天空的颜色, 是代表蒙古族民族的色彩, 在装饰图形和建筑彩绘上很多以蓝色为底色;蒙古人认为乳汁是生命的源泉, 是最纯洁的, 蒙古人喜欢穿白色蒙古袍, 献白色的哈达, 蒙古族传统图案以白色纹样为主;红色使人联想到炙热的太阳、熊熊的火焰, 红色的太阳是古代蒙古国的象征。红色是绿色的补色, 在草原绿色的海洋中, 选择红色也是种视觉与心理的需要。蒙古族传统图形色彩常用补色对比、多色相对比、强明暗对比、高纯度对比, 同时也重视色彩的调和。经常用单色作底映衬多彩色, 用黑色、单色的线条勾勒彩色图形;更多的是用色彩间的穿插适合搭配做到色彩调和;还用色彩的重复和金属色进行调和等。蒙古族传统图形在色彩方面装饰性强并具浓厚的象征意义。如蓝色象征永恒、胸襟博大、忠诚;白色象征纯洁、吉祥、幸福、生命;红色象征欢乐、热烈、胜利;绿色是蒙古草原的颜过三维写实性刻画在二维平面中进行三维形象塑造, 比如在设计作品中应用写实的照片就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另一种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光影表现进行简洁艺术化处理, 如对三维人物形象进行图案化单色平涂, 对丰富复杂的投影则通过单色处理, 但是保持投影与对象之间的光影关系, 从而营造一种空间层次。
2.透视空间层次表现
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 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 近长远短, 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 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 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 在二维平面中我们可以利用透视规律进行视觉欺骗, 使二维平面中呈现三维空间层次。在具体平面设计中, 我们可以通过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来营造空间效果。如在一个平面空间中分为三个层次, 前景、中景、近景, 是表现对象呈现近大远小。重点表现对象通常放在中景, 前景和背景根据需要安排相关次要对象。可以实现很强的空间效果;另一种空间层次表现方法利用近实远虚透视关系, 对重点表现对象进行清晰展现, 次要对象进行模糊处理的手法。在二维设计作品中, 虚实关系是常见的一种空间层次塑造方法, 他可以是作品主体突出、形象鲜明。此外, 合适的透视角度也是我们进行空间表现中需要考虑的, 特别在进行人物或者动物角色设计时, 正面透视角度通常会显得平面化, 重要特征一般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而侧面透视角度由于特征明显, 空间层次丰富, 是视觉效果最为完美。
3.视觉流程的空间表现
所谓“视觉流程”, 指设计对于用户的视觉引导, 第一眼看
色, 寓意着生命与未来等等。总之, “蒙古族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现着色彩的文化蕴涵, 色彩情调与民间文化观念相重叠, 深受牧民生活的制约, 与牧民百姓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 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亲和力”。
色彩是最活跃最具表情的元素, 只有充分了解色彩的属性、形式、内涵、搭配原则等, 将色彩与图形完美的结合, 才能使标志设计最具有冲击力。将蒙古族传统图形的色彩创造性地应用在现代标志设计中,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准确的理解民族色彩的象征义, 并加以巧妙的应用, 更能增加产品的亲和力、民族文化内涵, 更容易被本民族和大众所接受。
结语:
蒙古族传统图形是蒙古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传统图形在标志设计中创造性的应用方法正在探索和发展中, 标志设计中强调民族元素, 能突显品牌特色、提高企业知名度, 树立独特的企业形象, 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阿木尔巴图.蒙古族图案[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呼和浩特, 2005年[2]杭间、何洁、靳埭强, 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
[3]包荣华.蒙古族民间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年.
作者简介:
赵聪寐, 女, 内蒙古通辽市, 1981年9月出生, 研究生, 中学二级,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职业中专。
哪, 第二眼看哪, 哪里多看一会, 哪里少看一会, 这些都可以通过二维页面视觉流程的规划来实现。
视觉流程设计表面上来看是属于视觉上的一种设计, 从心里层次来看则是人性心理变化的设计, 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来设计营造信息在大脑意识中的传递空间层次。如视觉流程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从设计心理学认为上方和左方易重视, 观看二维画面的时候通常是首先通观全画, 然后视线停留在某一点感兴趣的点上。从另一方面来看, 视觉流程强调的是视觉运动法则, 从选取最佳视域、捕捉注意力开始, 到视觉流向的诱导, 流程秩序的规划, 再到最后印象的留存为止, 其本质上是一种时间的安排, 因此, 设计的时候注意视觉中心的规律, 画面中部容易成为视觉中心, 画面中大的图形容易成为视觉中心, 画面中对比较强的地方容易成为视觉中心, 因此中心设计处理会精彩丰富, 主要要让受众在此停留时间最多, 边缘则布置次要信息, 时间停留较短。
清晰的视觉流程, 不但可以提高用户在重点信息停留时间, 更可以强化作品重点的信息表达, 提高受众的关注度。不少人认为设计的版块布局、色彩搭配、字体应用只是页面美观问题, 其实这更关系到设计作品表达信息的效率问题。
4. 颜色空间表现:
二维设计中, 颜色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 在没有透视、光影等手段的情况下, 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颜色的属性来营造空间层次感觉, 比如暖色调与冷色调颜色并列时, 暖色调通常会显得靠前, 冷色调会显色后退;灰色调与彩色一起应用时, 彩色会特别突出。互补色表现对象时, 两种颜色也会造成视觉上强烈的空间效果。黑白灰三色在一起时, 形成三个明显的层次空间。白色会特别突出, 灰色在中间, 黑色在最后等等, 这些利用颜色表现空间层次的手法在二维设计中简洁有效。
二、平面设计中的隐形层次表现
三维设计作品通常以器为主, 实用、使用作为他的功能存在, 二维设计作品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 而信息更多属于意识、心里层次。因此, 在二维设计中空间层次除了视觉上的表现, 对其包含的隐形意识形态信息同样不能忽视, 优秀的二维设计作品不仅能使受众有视觉上的存在, 还要拓展受众精神层面的能力, 让受众有所思, 直到有所为,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设计作品的最终目的。
通常, 我们把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比如某种图形或者图像作为一种符号, 这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特定的符号传达出特定的信息, 当然, 有些符号是直接传达, 有很多设计符号会以更含蓄的方式传达复杂的信息, 而符号本身则藏在幕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 所谓的能指, 就是用以表示者, 所谓的所指, 就是被表示者。拿设计中经常使用的玫瑰花来说, 玫瑰的形象是能指, 爱是其所指, 两者加起来, 就构成了表达爱情的玫瑰符号。有时, 一个能指能对应多个所指, 正如玫瑰花也可以指美好的事物, 也可以指生命的意义。能指和所指之间一旦发生关系, 构成一个符号, 就成为不舍不弃的一张纸的两面。因此, 作品中设计师除了要关注视觉符号视觉表现的能指部分, 同样要注意符号的隐形层次即所指部分, 只有两者的有机集合, 才能算是完美的作品。设计师在选用设计元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隐性层次部分:
1. 直接意义层次
直接意义主要是指我们可以通过画面直接感受道德真善美丑, 这种表现通常以显性视觉空间为基础, 直接以要表达信息的图片等媒介展现, 这时作品隐形的层次意义较为单一直观。只要作品元素能指方式恰当, 人们就可以从符号中获得正确讯息, 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但如果所指错误, 就会得到不正确的讯息。如悉尼歌剧院, 设计师以贝壳的形状传达了娱乐的概念;设计师用鲜花代表美好等等。这种表现手法传递信息直接, 一目了然, 不足是过于直白, 作品缺少内涵深度。
2. 间接意义层次表现
符号在经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 随着人类文化的变迁, 他们所包含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化。例如, 人们面对“太阳”图式时, 首先获得符号的形式, 而联想到自然界的太阳, 但这只是完成图式表达层面的作用。更进一步, 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阳光的跳跃和温暖, 认为它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因此它也是人们快乐心情的源泉。基于日常的感性经验, 人们便将太阳与活力、快乐、生命等概念联系起来, 这就是符号所指的间接层次意义。间接意义层次可以使设计作品的内涵层次更加丰富、深化。因此, 设计师在使用符号时, 不仅要看到符号的直接意义, 还要尽量挖掘其间接意义, 让一些作品有回味, 才能使设计作品精神层次上的趣味和耐看度显著提高。
3. 引申意义层次表现
虽然有时符号所指具有模糊性, 不同所指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暧昧, 但人们基于自然的感性经验, 将这些所指和能指作用的概念分裂开, 并归于不同的意识层次中, 使符号产生它特定引申的象征意义。如人们一般把周围存在着放射性线段的圆默认为“太阳”。一旦看到这个符号, 人们无论是在原始壁画中也好, 在儿童画中也好, 还是在涂鸦艺术中也好, 都会联想到太阳。这时因为这个图形经过一个长期的鉴别和领悟, 在人们思维中扎了根, 这是符号化的结果和程式化的表现。当某一图式在人们思维中形成某一特定意义的符号后, 符号具备特殊的引申象征意义。在金特凯平面作品《法兰克爵士音乐节招贴》中, 图形是一棵小号型的古树, 干枯的树身上长出了鲜嫩的新枝, 尽管其小, 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图像的造型材料是人们熟知的树干、枝、叶和树皮, 但它却极其生动、有趣地表现了古老的爵士乐所焕发出的生机, 引申隐形层次意思是新一代的音乐家吮吸着传统爵士乐这株母体的艺术营养正在茁壮成长。
4. 审美体验的层次
设计作品虽然不是纯艺术作品, 但是好的设计作品同样要给人一种超越设计符号本身意义的存在审美体验。正如有钱人买名牌汽车、服装等奢侈品, 如果从这些对象的材料、成本等方面分析, 奢侈品的价值很低, 根本不值那么高的价格。但富人购买仍然乐此不疲, 主要是奢侈品更多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种心里上的审美或者高人一等的精神体验。因此, 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除了显性的视觉空间, 更要注重其中包含的隐形空间:这是一种不能为我们生理视觉所见, 但却能为我们内在的精神视野所注视的存在;一种不仅具有视觉形象, 而且能让我们心灵如归家园的精神世界。这是平面设计最高境界, 他可以让受众在解读作品瞬间发挥联想, 精神产生升华, 从而使设计作品信息接收效率达到最大化。当然要让设计作品达到这种境界, 除了要考虑到设计元素显性和隐形层次两方面, 还要考虑到受众的生活层次状态及精神状态, 进行准确定位才能让受众产生生理和精神共鸣。
三、结语
现实生活中, 符号作为一个和消费者对话的媒介, 目前已经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 吃穿住用行几乎都离不开他的的指引, 设计师通过这些符号的有机组合向大众传播各种信息。因此, 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平面设计中属于可见的“器”的层次符号在视觉上显性的功能, 更要关注属于隐形的形而上“道”的层次对受众的心理、精神的影响。设计者在设计的思维过程中对图形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恰当的所指方式传达其思想感情。同时, 由于设计符号具有多重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中, 设计者除了符号本身的显性视觉空间, 还要把握其所应用的符号可能存在的不同层次的隐形空间, 要运用具有明确指涉功能的, 与其所处的空间、时间和社会现实的要求或表现相一致的符号, 保证这些符号的当前值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所需值, 而不是它们既有的、曾有的或可能有的其他含义, 才能使信息传达准确而不出现歧义, 也才能使设计作品信息传递效能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
[2]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3]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平面二维 第5篇
1 二维码简介
二维码(Two-dimensional code)是用特定规范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律在平面的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其图形包含了所有的信息数据[1]。其中QR(Quick-Response) code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二维码,见图1,存储数据量大且解码速度快。在矩阵元素的位置上,出现圆点、方点或其他形状点表示二进制“1”,而不出现点的空白部分表示二进制的“0”,矩阵式二维码的意义由点的排列组合确定[2]。
2 实验部分
2.1 设计框架
整个设计思路框架如图2所示,首先选取平面广告的宣传对象,将i Phone作为平面广告主要宣传对象,既贴近生活又有时尚感。然后根据选取对象,设计平面广告,并构思展示产品三维实景图的网站。再通过3DS Max进行产品建模、渲染并将制作好的360度产品展示图片与网站相结合,通过Java语言生成网站的二维码。最终将二维码其与平面广告相衔接,从而实现平面广告和二维码技术的融合。
2.2 开发环境
目前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平面广告的制作涉及的软件较多。在综合考虑目前相对成熟的高新技术的实现方式和开发时长后,为确保实现成果获取方便快捷且外观优美,本次设计利用了美编功能强大的Adobe Photoshop软件设计平面广告; 然后利用3DS Max软件进行产品的建模和渲染,通过Easy Panora-ma软件实现产品360度效果展示;最终通过Dreamweaver Cs5软件进行网站的设计并进行发布,通过Zebra Crossing库编译生成二维码。
3 制作流程
3.1 产品模型构建
3ds Max作为最常用的基础建模工具,利用其几何体建模技术可以简便快捷的建立商品的外部结构和细小的按钮结构, 即i Phone的整体框架,见图3。商品外观金属材质和屏幕界面使用贴图完成。将制作好的模型利用3ds Max中时间轴和旋转工具旋转一周批量渲染得到3d成像所需要的全部图片。
3.2 360度产品展示制作
360度产品展示技术是飞速发展并逐步普及的一种视觉新技术,正在成为国内电子商务的最新应用趋势,是通过图形处理和图片拼接等技术生成能够水平360度视角和垂直180度视角的环视效果给人以三维立体感觉的实景全方位图像[3]。本设计通过Easy Panorama软件将3ds Max渲染所得图片进行合成, 见图5,从而生成出具有360度展示效果的Flash文件。
3.3 交互功能的实现与发布
利用Dreamweaver Cs5软件设计产品展示的网站并进行发布。在编辑网站过程中使用HTML5语言将网页设置成能够自动根据屏幕像素调用不同的css代码,其代码如下:
<html><head><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 width, ini-tial-scale=1">
二维码的编码过程包括数据分析、数据编码、纠错编码、构造最终数据信息、构造矩阵、掩摸和格式版本信息等七个步骤[4]。目前生成二维码有jquery-qrcode和Zebra Crossing库两种方式,将用户输入的字符转换成规范性的二维码编码,通过绘图功能绘制二维码[5]。本设计利用能够解码多种条码、图码的Ze-bra Crossing库通过java语言编写生成二维码的程序,该功能实现代码如下:
for (int i = 0; i < bRect.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bRect.length; j++) {
if (bRect[j][i]) {
mC.drawRect(new Rect(intPadding + j * 3 + 2,
intPadding + i * 3 + 2, intPadding + j * 3 + 2 + 3,
intPadding + i * 3 + 2 + 3), mP1);}}} mSurfaceHolder01.un-lockCanvasAndPost(mC1);
用Adobe Photoshop软件对商品图片进行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等方面的修正,再将产品图片和二维码图片等合理布局,使其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能够提高对用户的吸引力[6]。用户手机自带镜头便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就能够通过手机浏览器简便快捷地观察到全方位的产品信息实现交互功能,见图6。
4 结束语
包含二维码的平面宣传广告能够实现以下几个功能:使用户快速的获取所需商品的详细信息;使用户通过360度实景展示更直观的了解商品的细节;实现了平面媒体和网络的互联得到信息的立体延伸效果。该设计能够充分展示商品的信息,吸引用户,实现了将纸质媒体在排版上的优势和互联网动态交互相结合的效果,在实际商品宣传中有重要的意义。
二维码的出现使平面媒体立体化传播成为了可能,基于平面媒体的应用也为传统媒体谋求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使得传统媒体突破了平面界限,朝着立体化、全媒体化迈进[7]。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的平面宣传广告设计凭借其出色的特点, 使平面广告立体延伸,使之焕发新的活力,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
摘要:产品平面宣传广告是关系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在产品的市场推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二维码作为新兴的条码存储技术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便捷。因此,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平面广告宣传中,以手机的平面广告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3DS Max进行建模并在网页上实现360度实景展示,最终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广告从平面到立体的延伸,完善平面媒体在信息表达方式上的缺憾。
平面二维 第6篇
超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位于雷达的盲区, 利用直升机飞行时发出的噪声, 根据声源被动定向技术, 研究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声探系统, 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检测、识别、定向和跟踪[1]。近年来, 针对低空目标的声源被动定向技术发展迅速, 然而, 这些定向技术大都是针对单个目标的情况设计的, 对于多个目标同时出现的情况, 研究尚少。研究典型的双目标同时出现情形, 对于现实中智能声探系统的研究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1979年, Schmidt提出了MUSIC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 cation) 算法[2], 通常又称为多重信号分类方法。MUSIC算法根据接收数据的协方差矩阵, 分离出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 利用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的正交性, 构成出空间扫描谱, 从而实现信号的DOA (Direction Of Arrival) 估计[3]。
研究较多的均匀线阵只能对一维DOA进行估计, 然而对于现实中的空间声源信号, 要对其进行定向, 就必须知道它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因此, 二维DOA估计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MUSIC算法在较为简单的平面四元十字型阵列上对空间两个窄带信号进行二维DOA估计, 并给出计算机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 MUSIC二维估计算法[4]能够有效地对远场环境下的双窄带目标源进行定向。
1 数学模型
声源被动技术是利用空间布设的声传感器阵元接收目标的声信息, 结合一定的算法, 来实现空间目标的被动定向, 比如确定目标的方位角、俯仰角等。这是因为目标声波到达各个声传感器阵元的路径不相同, 即各个声传感器阵元接收的声信号相互之间存在时间差, 也叫做时延, 时延与空间目标声源的波达角度有一定的关联, 声源被动定向正是根据这一信息进行声学定向的[5]。
由N个声传感器阵元组成的空间基阵, 有N-1个独立时延数。超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相对于空气声被动定向系统可以看作点目标, 则该点目标有三个自由度, 要确定其方位, 至少需要由四个声传感器阵元组成的空间基阵。我们知道, 十字形阵列具有分维特性 (二维参量可分开估计) , 且该阵列运算量较小。因此, 文中选择平面四元十字型阵列[6]作为声被动定向系统的阵形。
针对小尺度平面十字型阵列接收远场两个窄带信号源辐射信号的情况, 建立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7]。该阵列由x轴上的线阵X和y轴上的线阵Y组成, 线阵X的阵元间距与线阵Y的阵元间距相等, 并且都小于等于信号半波长。在这里, 该平面十字型阵列共有四个阵元, 四个阵元的坐标分别为1# (0, d, 0) 、2# (-d, 0, 0) 、3# (0, -d, 0) 和4# (d, 0, 0) 。窄带信号源位于P (r, θ, φ) 点, 其中, φ (0°φ<360°) 为方位角, θ (0°θ90°) 为俯仰角, r (r>>2d) 为信号源P与基阵原点O的距离, 则基阵接收的声源信号可以看作为平面波。S为P点在xoy面内的投影。阵列输出的噪声为统计独立且与信号源不相关的高斯白噪声, 其均值为0, 方差为σ2。
对于一个由N个阵元组成的平面十字型阵列, 假定远场有D (D
第k个阵元的信号输出为:
其中, ak (Φi) 表示第k个阵元在Φi方向上的方向响应系数。式 (1) 的向量形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
式中, X (t) 和N (t) 分别表示阵列输出向量和噪声向量, A表示阵列方向响应系数矩阵或阵列流行向量组, 其中, a (Φi) 阵列对Φi方向的响应系数向量。
2 二维MUSIC算法
该算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由线阵X和线阵Y上的阵元输出向量X (t) 可得出自相关矩阵RX如下:
式 (6) 中, 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Rs为空间信号声源的自相关矩阵, 由假设的条件知, 各声源之间互不相关, 可知Rs是满秩矩阵, 它的秩为D。
式 (7) 中, ARs AH满秩, 则对角矩阵Σs含有D个大的特征值, 对角矩阵ΣN含有N-D个小的特征值。由于UN和σ2是协方差矩阵RX的特征向量和对应的特征值, 故可得特征方程如下:
式 (6) 右乘UN, 可得:
将 (8) 式带入 (9) 式, 得:
则有UNHARsAHUN等于零。由假设知, R S非奇异, 则上式等价为:
可知, 矩阵A的各个列向量与噪声空间正交, 可以得出:
则有MUSIC算法的谱估计公式:
也可以写成
在式 (13) 和式 (14) 中, 谱峰所对应的角度即为信号的入射角度。
3 数值仿真
实验一:仿真实验接收信号模型如图1所示, 阵元数N=4, 该平面四元十字阵各阵元的直角坐标分别为1# (0, 0.5, 0) 、2# (-0.5, 0, 0) 、3# (0, -0.5, 0) 和4# (0.5, 0, 0) 。声源信号数D=2, 加高斯白噪声, 采样频率为1000。空间有两个互不相关的窄带声源信号, 两个信号的入射角分为 (30, 100) 和 (60, 150) , 信噪比为20。
图2为方位谱随方位角和俯仰角变化的立体图, 图3为方位谱随俯仰角的变化曲线, 图4为方位谱随方位角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以小尺度平面四元十字型阵列为基础, MUSIC二维估计算法能够很好地对远场窄带双目标源进行定向。
实验二:对实验1做600次Monte Carlo仿真结果, 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给出了信号1的MUSIC的Monte Carlo的仿真结果, 表2给出了信号2的MUSIC的Monte Carlo的仿真结果,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信号俯仰角和方位角的估计偏差比较小。
4 结论
本文主要讨论了MUSIC算法对远场两个窄带源的二维方位估计和定向性能问题。这里值得提出的是, 远场环境下阵元均匀分布的小尺度平面四元阵 (如图1所示) 为本文的特点。相比其他文献中用其他复杂阵形的二维估计结果, 小尺度平面四元十字型阵的估计精确度稍显不及, 所以, 理论研究上以小尺度平面四元阵为研究对象的人相对较少。但小尺度平面四元十字型阵在战场上作为粗略估计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并且携带方便。从仿真结果来看, 远场环境下, MUSIC二维估计算法能够有效地对窄带双目标源进行定向, 为空气中运动目标声测被动定向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摘要:针对超低空飞行的多架武装直升机, 为了有效地对其进行定向, 在小尺度平面四元十字型阵列的基础上, 主要研究了多重信号分类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MUSIC) 二维估计算法, 该算法利用MUSIC谱函数谱峰所对应的角度就是目标的波达方向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来进行目标定向的。重点分析了远场环境下, 该算法在典型的双窄带信号目标源DOA估计上的应用和定向性能, 并进行了实验仿真。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 远场环境下, MUSIC二维估计算法能够有效地对窄带双目标源进行定向。MUSIC二维空间谱估计算法克服了传统的基于常规波束形成方法的“瑞利限”问题, 具有多信号同时测向能力、测向精度高、高分辨能力等, 为空气中运动目标声测被动定向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平面四元十字型阵列,MUSIC,二维估计,DOA
参考文献
[1]靳莹, 杨润泽.声测定位技术的现状研究[J].电声技术, 2007, 31 (2) :4-8.
[2]鄢社锋, 马远良.传感器阵列波束优化设计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邢超, 陈克安, 张成.一种适用于低信噪比条件的DOA估计方法[J].声学技术, 2010, 29 (4) :380-384.
[4]熊鑫, 章新华, 卢海杰, 等.二维MUSIC近场被动定位方法[J].声学技术, 2010, 29 (5) :543-547.
[5]马驰州, 滕鹏晓, 杨亦春, 等.分布式实时被动声定位系统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 2007, 29 (1) :18-22.
[6]李杰, 陈文聪.机动目标被动声定位仿真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 24 (6) :549-562.
平面二维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