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待范文
平等对待范文(精选6篇)
平等对待 第1篇
一、关注“好”孩子:有错就要批评
小娴是个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的孩子, 也非常能干, 我们经常让她当当小老师, 帮助管理其他孩子。久而久之, 她开始骄傲了, 认为无论做错什么, 老师都不会批评她的。
那天中午, 保育员阿姨把放着饭菜的推车送进教室, 孩子们都安静了下来等吃饭, 我们依次帮他们盛饭菜。这时, 我突然听到了大声的讲话声, 我回头一看, 原来是小娴在和同桌的孩子大讲电视里的情节, 那桌的孩子只看着她, 她一个人讲得很起劲。我喊了一声她的名字, 对她说:“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比你棒, 都知道吃饭时要安静。你却还在讲话影响其他小朋友用餐。”其他孩子都把脸转向了她, 她红着脸低下了头。
事后, 我利用了空余时间对全班孩子说明:每个小朋友都应遵守纪律, 如果有谁不遵守纪律, 不管是谁, 老师都会批评。以此让那些“好”孩子知道, 老师对待他们和对待其他孩子是一样的, 如果胡闹或不遵守纪律, 老师同样会批评他们, 他们不享受特殊待遇。
二、关注“坏”孩子:给予解释的机会
我们通常会把那些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的孩子称为“坏”孩子。然而实际上他们并不坏, 相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发展的都较好, 只是好奇心强一点, 喜欢自己去摸索, 所以比较好动, 看起来就像是不遵守纪律, 因此连带他们做任何事, 都会被老师冠上“做坏事”的帽子。
峰峰从小班开始就是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 活动中他喜欢去碰碰、打打其他孩子或者是和其他孩子讲话, 或者是玩东西;活动结束后他也时常去招惹其他孩子。因此, 我们班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玩。另外, 他也比较内向, 老师问问题, 他一声不吭, 该动的时候不动, 不该动的时候动个不停。所以, 刚开始, 他从老师这里得到的都是喝斥和批评。
然而那天发生了一件事, 让我对他改观不少。那天, 阿姨说请小朋友自己把自己的小椅子擦干净。每个孩子都起劲地擦了起来。过了一会儿, 有孩子来告诉我:“陈老师, 峰峰抢别人的小椅子了。”怎么他又干坏事了?我大步地走过去, 峰峰看到我愤怒的眼光后就呆在那, 不知所措。我强忍着气, 问:“这是谁的小椅子?”他说:“是洲洲的。”我继续问:“你自己没有小椅子吗?去抢别人的小椅子干什么?”这时我的口气很严厉。他指了指旁边的小椅子。我一看, 那张小椅子被擦得干干净净。我一时哑声了, 过了半晌, 我把声音放柔, 问他:“你的小椅子擦干净了, 所以在帮洲洲擦他的小椅子吗?”他点了点头。我对他说:“对不起啊, 老师错怪你了!”他的头猛得抬了起来, 看向我的眼光里有着惊喜和感激。
孩子擦完小椅子后, 我当众表扬了峰峰, 他的头低低的, 有点不好意思。原来“坏”孩子并不坏, 是我们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他们了。之后, 我在关注这些所谓的“坏”孩子时, 尽可能给予他们解释的机会, 从而弄清事实, 针对他们好的地方多进行表扬, 针对不好的地方也少批评, 多引导、教育他们, 从而给他们一个平等对待的态度。
三、关注“一般”的孩子: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放大他们的闪光点
所谓“一般”孩子是指在活动中能够遵守纪律, 认真参与活动, 但在活动中安安静静也难得举手发言的孩子。我们班有好多这种类型的孩子, 开始我也时常忽略他们, 以至于一两个星期下来, 我都说不上这些孩子有哪些特点。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 让我开始注意他们了。
那是一堂美术活动, 画“我的新房子周围”。幼儿操作前, 我对他们说, 老师要把画得好的贴到我们的主题版块中去。幼儿都画得很认真, 画好后交给我看了。其中我看到了一幅画很漂亮, 我边把它贴到主题版块中, 边随口问了声:“这是谁画的啊?很漂亮啊!”有孩子说:“这是磊磊画的。”我看向磊磊时, 只见他正一脸激动地跟同桌小朋友说:“老师把我的画贴上去了!老师把我的画贴上去了!”我没想到, 只是贴了一张他的画, 会让他高兴成这样。之后的每一次美术活动中, 他都会很认真地去画, 而每次画出来的画都很漂亮, 因此他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渐渐地, 我发现他在其他活动中也变得越来越积极认真了。
因为磊磊在我们班较内向, 是个我们常说的“一般”孩子, 既得不到表扬, 也得不到批评, 因此常会被老师忽略。那次把他的画贴到主题版块中, 对他来说是老师对他的一种肯定, 是个很大的鼓励。经由这件事后, 我就开始注意发现这些“一般”孩子的闪光点, 找准时机表扬他们这些闪光点。渐渐地, 我们班的这些孩子在活动中越来越活泼, 越来越积极了。
因此, 任何一个老师都不要忽视这些“一般”孩子, 也要时常关注他们。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2篇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个班的孩子,无论从年龄、长相、家境、学习情况等都存在着差异性。作为好学生,不论是家长、老师都特别喜欢;反之,作为一名学困生,家长总觉得抬不起头,老师也不喜欢,不想与他交流和谈心。更有甚者,忽略了学困生的存在。当发生同样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对于好学生来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学困生就会小题大做。我们的职业是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应当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大到品行,小到吃、穿、住、行。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帮助,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教育是神奇的,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件事情就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的去发展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梦》中写道:我们应该细心的关爱每一个学生。保证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到教师的爱,让孩子们在平等、公正的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一直以鼓励、正确的目光对待孩子的对与错,相信孩子们也会还你一个惊喜。
“平等对待学生”之我见 第3篇
我们面对的学生,根据其品德、纪律、学习等表现,大致可分为这样三类:A类学生能严格遵守纪律,品德优良,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 B类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品德较好,学习努力,成绩一般。这类学生占多数。C类学生纪律性差,不求上进,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这类学生是极少数,但影响较大。要平等对待这三类学生,在思想、纪律、学习等方面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当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教师应根据他违反纪律的轻重程度,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个性特点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样性质的违纪问题,A类学生能立即认识到错误,并在内心对错误进行反思,甚至不等老师发现去批评教育他,他就会主动向老师认错并改正错误。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只需“点拨”即可,不需要对他做大量的、长时间的批评教育,有时甚至教师的一个提示性的眼神,就可使他知错改正。对于B类学生,教师也许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批评、说服教育,但也不必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C类学生,那就有可能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甚至进行严厉的批评,但这也不敢保证能对他们起多大作用。比如,当课堂上学生作小动作时,教师讲课稍微停顿一下或看他一眼,A类学生就会立即坐端正;教师指名或不指名地“点”一下,B类学生马上就会认真听讲;而对于C类学生,点名批评也未必奏效,甚至会出现不承认错误、当场顶撞老师的情形。对于这类学生要采取“热”、“冷”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同样性质的错误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发生,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C类学生可能会不服,他们会认为教师“不公平”。其实,这就是“公平”、“平等”。因为他们自身的情况与其他学生不同,这就决定了对他们的批评教育不能采取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方式去处理。遇到C类学生“不服气”时,教师要有耐心,要想法使他们认清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之处,如与其他同学对比优点、缺点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比别人少而缺点比别人多时,他们就会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心悦诚服。
在学习方面,“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之上。我们不能“平等”地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做完十道题、都背会一篇课文、考试都得一百分。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其实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平等”教育。例如,教师精心设计了十道题,A类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他们很高兴;B类学生尽最大努力完成了八个题,老师同意了,他们也很高兴;C类学生尽力能完成三道题,老师认可了,他们也会高兴。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给与了不同的要求,学生都很满意,这就是“平等”。如果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十道题,那么B类、C类学生就一定有怨言了。当然,无论哪类学生,只要真正有了进步,无论进步大小,教师都要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不能只看到优秀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差生的进步。否则,学生就要怨恨老师“不平等”看待学生了。
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 第4篇
案例:同等对待学生
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名叫小A,成绩优秀,工作尽职尽责,领读、作业检查、批改默写等工作全都仔仔细细地做好后向我反映,于是我有很多事情都放手让小A去做。可是正因为我的放松,所以也导致学生的放松,才过了一个多月,学生的整体情况就“显山露水”了:课堂上打呼噜声比读书声大,课本丢失,作业不交,单元测试全班仅6个人及格小A向我反映,好多学生都说反正教师也不管,中考也不参加,不想读了就打工赚钱去。
我意识到情况非常糟糕,再不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先在班会课上树立课代表的威信,并且承诺不管是本地学生还是外地借读生,我都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接下来,我和小A商量好,师生一起合作,小A负责向我传递学生的评价信息,我则调整工作方式,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与班主任、学生家长加强联系,课后与学生聊天谈心,周末的时候经常去学生家中家访,了解情况。我想要走进学生的家庭,走进他们的生活,也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在教学上,我对这个班级和我所任教的另一个以本地学生为主的班级同等对待,两个班的学困生我也同样在课后“开小灶”,鼓励学生参加校级、区级的各种活动,学生成绩越来越好了,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案例反思:教育家顾明远说:“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对于“绿色指标”中的师生关系指数,我感触颇深。师生关系中的公正和平等因素,往往被忽视,尤其在任课教师同时担任两个不同班级的教学时更容易被忽视。对于参加中考的本地学生班级,教师尽心尽力,对于不参加中考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班级,往往随便应付。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如阳光一样温暖,应该是公平的。只要教师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信任学生,同样用心去教育他们,持之以恒,学生终会感受到教师的用心。我所任教的这个班原来基础那么差,现在成为全年级语文成绩最好的班级,不仅因为我给他们补缺补差,更因为我对所有学生同样对待,我努力与学生打成一片,从他们的心理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多与他们交流,用真心感动他们,我付出的心血自然而然换来了他们应有的回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绿色指标”当做照亮工作的明灯,除了继续关注师生关系指数外,我将更努力地解读和执行其他几项指数,不仅是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沐浴在教育的阳光里。
专家点评:吴倩老师所任教的这个班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证实了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教师永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始终都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教育成功最根本的基础。吴倩老师在案例中所描述的引导学生走出“低谷”的一系列做法,给我们展示了如何优化集体进步的心理氛围,如何唤起学生主动追求进步的内驱力,如何加强班级自治管理等,这些都说明了教育活动需要遵循育人规律。学生在七八年级时,自我意识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会十分敏感地意识到教师的“教育爱”,当这种爱被体验到后,会转化为学生自觉发展的动力、要求和目标。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需要教育环境的“他塑”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塑”相结合,这两者如能融合,将产生教育所期待的最理想的效果。吴倩老师的努力,不仅提高了所教班的语文学习成绩,可能会对这个班的学生将来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未来人生之路,产生无法用分数估量的影响。
浅谈如何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 第5篇
在我国的传统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往往认为自己当然在人格上高于学生,漠视学生独立存在的主体性。这样当教师教导学生应当公正处世时,学生极有可能抱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因为在他与教师的交往中,体会不到应有的尊重或人际公正。所以,古代社会产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是有违师德,尤其是有违现代教育伦理的基本要求的。当然,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角色上的对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应有对学生的教养与要求的一面。为了这一点,教师威信、威望的存在又是非常必要的。否认这一点就是否认教师职业的特质。所以教育公正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教师要努力做到对学生的尊重与要求的统一。
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有好恶心里,在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偏爱,耐心指导,而对有的则漠然置之,甚至鄙视、嘲笑,极大地伤害这些孩子自尊心。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是说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爱学生就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我作为老师经常告诫自己:一定平等对待学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我们身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时刻观察、注意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不偏爱学生,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
(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
(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
(四)不以学生的好坏成绩而另眼看待学生。
(五)不以与家长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区别对待学生。记得上节课,回答问题时,同学们都非诚积极地举手,几轮下来之后,我听到几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老师总是喊那些成绩好的回答问题都不叫我们的。我愣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意接受。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戴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教师的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和中等生或“优生”一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地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教师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浅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第6篇
关键词:平等;尊重;情感;教学;生活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蒙台梭利说过:“成人对儿童应有敬畏之心。”因此,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如何在幼儿园做到尊重儿童、保护儿童自尊心呢?下面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师从情感上平等地对待孩子
每一个幼教行业的人都会铭记入职誓言:“我们要怀揣着对孩子满满的爱,去从事这份神圣的职业。”对幼儿教师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无论他们聪明还是愚钝,漂亮还是普通,伶牙俐齿还是笨嘴拙腮,我们都应该爱他们。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积极地引导儿童,使儿童自我发现和发展。我刚开始接触孩子的时候,是在他们3岁左右,带着哭声,十分不情愿地被自己的父母拉进教室。哪个孩子白净可爱,我会打心眼里留下好印象,可能对她的照顾会略多一些。哪个孩子带着两行鼻涕,我就会自然而然地疏远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那个刚开始哭哭啼啼的孩子,在数学方面显现出天赋,而那个外表漂亮的孩子,自理能力却非常差,那么这时,我从情感上对待孩子的天平又开始摇晃了。反思这种做法是缺失了公平公正教育原则,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情感,而忽略了职业道德与责任。可见,要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首先要从情感上做到平等,要坚信幼教职业具有博爱精神。
二、教师从心理上平等地对待孩子
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在记忆的汪洋大海之中,漂浮着的船只不是搭载着优秀的孩子,就是搭载着顽劣的孩子,至于那些表现平平的孩子们早已随着风儿销声匿迹了。每一次写评语的时候,那些优秀的孩子我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表扬话语,而顽劣的孩子我们也总是有说不完的教导之词,可是又有谁真正地关注过那些处于中间地带的孩子们呢?回想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往事,对于有些“好动、捣乱”的孩子,对于他们“愚蠢透顶”的举动,我经常会予以制止,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上,想过孩子的感受,总是觉得“教师的尊严高于一切”,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要想让孩子信服,就要从心理平等地去对待他们。
三、教师从教学中平等地对待孩子
1.坚持差异原则
坚持差异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就要分成三个层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孩子,尤其是胆怯反应较慢的孩子,要给他们更多机会,耐心细致地对待课堂环境里的每个孩子。
2.坚持补偿原则
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制作比较多的教具让幼儿操作,有意避免孩子因分不到教具而不能参与游戏活动的现象。这样类似的做法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等待时间,也可以做到对每一个孩子平等、公平。“偏心眼”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偏心眼”。偏心不是偏爱,是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放稳心中那杆秤摘掉有色眼镜,让孩子们在平等的天空中自由呼吸。
3.坚持发展性原则
有一次外出听课,是一节大班的分享阅读第二课时,讲课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询问是谁的绳子,幼儿整齐地回答:“这是拴牛的绳子。”“这是拴狗的绳子。”“这是小姑娘的头发。”……可见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快。孩子在小班的时候总是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而到了中班,是语言过渡的时间,要求教师刻意地教导幼儿练习说一句句完整的话,在这期间,我们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每每听见孩子想说独立的词时,就要及时引导他们造句,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班的孩子落后于他人。
四、教师从生活上平等地对待孩子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成功的希望,但由于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在生活上差异非常大。而我们教师就应该去努力寻求孩子们的平衡点,缩小孩子之间在生活自理方面的差距,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师爱是一种大爱,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爱更落实为一种尊重。作为一名教师,你可能做不到“爱”每一个孩子,但你可以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只有基于尊重的爱才更平等、更公正。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渴望教师的关爱,而公正也是我们的本心。孩子们虽然家庭背景、个性特点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每个人都依法享有受教育以及获得公正评价和平等对待的权利。只要我们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个个都有可爱的地方,都需要且渴望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参考文献:
平等对待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