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精选11篇)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 第1篇

关键词:检验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关键措施

一、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必要性

1. 医院内外环境要求。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进行, 医院面对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各大医院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纷纷采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渐由以收费为中心转化为以病人信息为中心。检验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大多数大型医院均存在的等候检验结果,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问题, 对检验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检验信息系统的核心, 检验数据库系统显得越来越重要。

2.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是医院信息化中的必要环节。

检验信息系统建设初期, 由于数据量少, 性能较优, 项目各方更关注其功能, 对性能关注较少, 随着系统的正式运行, 检验数据量越来越大, 系统速度变慢, 但医院检验业务不断增加, 由此产生了检验信息系统运行慢与医院检验业务不断增加的矛盾, 为解决此种矛盾, 必须对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 以满足医院检验业务的需要。

二、查找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性能问题的工具与方法

以sqlserver为例, 主要的检测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性能的工具与方法有如下几种:

1. 使用事件探查器。

sqlserver事件探查器是实时跟踪数据库服务器活动状态的图形化工具。系统管理员得以监视Microsoft SQL Server实例中的事件。使用SQL Server事件探查器时, 首先选择要跟踪的事件, 然后选择需要收集的事件的属性数据字段, 捕获数据并将其保存到文件或SQL Server表中供以后分析。也可以基于可用的模板创建一个跟踪, 并存储跟踪的结果在临时表或外部表格文件中, 用于将来的分析。例如, 可以使用事件探查器对检验数据库环境进行监视, 了解执行速度太慢而妨碍性能的存储过程。

2. 查看当前活动信息。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利用sqlserver数据库查看当前活动用户, 监视当前某个活动用户占用的资源, 所阻塞的事务。查明正阻塞其他sqlserver进程的事务。

3. 查看sqlserver错误日志。

sql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将事件日志记载下来, 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者运行缓慢时, 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查看数据库错误日志, 找到一些问题的信息, 提出处理的办法。

4. 除了以上三个常用的工具外, 还可以使用微软SQLServer健康和历史工具 (SQLH2) 进行辅助优化。

(SQLH2) 让你的SQL Server收集, 存储这些信息实例的信息, 对数据和运行报告, 以确定SQL Server使用情况。另外, 还可以下载分析线程的工具, 用来分析某一进程里面的线程, 从而更加准确地定位故障点。

三、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几项关键措施

1. 查询语句优化。

为了提高数据库查询语句性能, 在查询时应减少使用子查询和临时表;并减少游标的使用;当你需要一个结果集时, 只选择你需要的列, 并用Where子句缩小查询的结果, 使其不产生大的结果集;在查询时, 尽量使用存储过程、视图等方式访问数据库。另外, 对于在SQL语句中的查询语句涉及到表的连接查询问题, 即从相互交叠的不同数据集合中选择用于连接的行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 所以应注意表的连接查询方式, 使表的连接查询中使用的连接数据集合和产生的结果集都较小。

2. 索引优化。

查询时使用索引, 避免全表扫描, 减少磁盘I/O, 可以有效提高查询速度, 在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中, 如果在数据表的合适字段建立索引, 在查询时使用, 就可以达到提高数据表的查询速度的效果。另外, 在建立数据表的索引时, 不能乱建, 因为索引过多, 反而影响数据表的查询速度。

3. 优化sqlserver配置参数。

SQL Server2000和以后版本, 都可以根据操作系统和其它应用程序当前正在使用的内存量, 动态确定应分配的内存量。唯一的要求是按照实际调整配置, 确定SQL Server使用物理内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免影响服务器上其他应用服务器的使用。对于sqlserver的用户连接数也应该按照实际调整配置, 连接数太低, 会影响应用程序的连接, 太高又会占用过多内存。此外, 还可以按照实际调整配置sqlserver的打开对象数, 来优化sqlserver配置。

4. 其他优化措施:

(1)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中, 还可以将主要数据表中产生的一定天数前的数据, 用sqlserver任务定期导入历史数据表, 使当前所用的数据表数据量少, 以提高检验信息系统运行速度。需要访问历史数据时, 用视图关联主表和历史数据表进行历史数据查询访问。 (2) 可结合实际应用, 采用多种算法实现任务, 并进行比较, 以获得消耗资源最少、效率最高的方法。

四、结论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 第2篇

随着新的业务和管理系统不断投入运行,数据量成倍增长,系统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迫切需要建立数据中心系统以满足检验检疫业务发展对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要求。为此,北京检验检疫局于5月开始开发数据中心系统,并于9月顺利通过验收。数据中心系统将分布于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和分散在业务处室、分支机构的电子表格数据提取到数据中心,并将这些数据重新加以汇总,形成便于查询和辅助决策的统计数据,为用户提供查询、分析、预警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包括的数据主要有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仪器设备数据、人事数据和办公数据。

1.业务数据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统计数据和海关经济环境数据等,主要来自ciq系统、集中审单系统等。其中,检验检疫业务统计数据是对日常检验检疫业务所产生的数据的汇总与统计,从整体上反映一定时期检验检疫业务的运行状况,并支持从不同角度对检验检疫各项业务进行分析;海关经济环境数据是由海关提供的与检验检疫业务相关的常用经济数据,与检验检疫业务统计数据形成参照,从而使工作人员对检验检疫业务数据的分析更全面、完整。

2.财务数据包括财务状况数据、国有资产数据、下属企事业单位收支情况数据等。财务状况数据包括北京检验检疫局整体及各部门预决算相关数据、收支费用相关数据,用以反映北京检验检疫局的整体财务状况;国有资产数据包括购房补贴、政府采购和车辆编制相关数据,用以反映北京检验检疫局国有资产购置及支出情况;下属企事业单位收支情况数据主要用于对这些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3.仪器设备数据根据设备用途不同,具体分为车辆数据和办公设备及仪器数据,

总结

车辆数据主要是车辆及其使用情况和驾驶员情况的相关数据,数据提取自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明细数据用以反映每辆车的具体情况,统计指标根据明细数据进行汇总,用以反映全局车辆的整体状况;办公设备及仪器数据主要是与办公常用设备(如打印机)和检验检疫业务及其实验中使用仪器的相关数量、价值、使用情况数据,数据提取自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4.人事数据包括人事基本信息、人事简历信息和人事培训信息等方面的数据,用于支持对局内人事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明细数据以具体个人为单位,描述个人的相关特征;指标数据以人数为单位,按统计周期对明细数据进行汇总,用于反映全局整体人员构成状况。

5.办公信息主要用于体现全局办公的整体情况,数据提取自办公自动化系统。

由于以上5类数据主要来自各个业务信息系统,因此北京检验检疫局构建了数据标准化指标体系,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组织和应用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解决了各业务处理系统间存在的数据同名异意和同意异名等问题,为实现各业务处理系统数据整合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在数据标准的.规范下,北京检验检疫局建设了数据中心项目的数据仓库,数据仓库在相关工具软件的支持下,实现了对ciq系统数据、预算管理系统数据、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数据、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的抽取、转化、整合和加载,不仅能将这5类数据分别统计和展现,还能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实现全局数据的增值和转化。

建成后的北京检验检疫局数据中心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应用和管理维护三大类功能:数据采集功能负责从业务数据源中抽取、清理和转换数据,实现数据从各业务数据源向数据中心的移动;数据应用功能用于以多种形式展示统计数据,具体包括数据查询、统计月报、预警分析和业务报表;管理维护功能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石,由数据中心系统中管理维护模块的管理子系统和维护子系统实现。其中,管理子系统主要进行系统信息的管理,如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同时还可以进行系统审计;维护子系统主要面向数据和应用系统进行维护,保证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保持应用系统的丰富多样。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 第3篇

关键词:条码化 LIS检验信息系统 临床检验 应用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18-02

以数据的后期处理为主要任务的LIS系统已经在我国各级医院检验科广泛应用,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无缝连接,实现医嘱信息共享,条形码技术在检验领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2]。我院西院检验科于2010年开始使用检验信息系统(LIS),于2011年开始使用条形码标签,在LIS系统与HIS系统无缝连接的基础上,应用条形码技术,简化了检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现将条码化检验信息系统在检验工作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计算机,医院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条形码扫描仪,条形码打印机。

1.2 方法。

1.2.1 门诊医生站申请单的流程。门诊医生开具电子检验申请单-门诊病人交费-打出发票的同时打印检验项目的条码单-据指引单的提示留样本-检验窗口扫描指引单打印条码(两份)-标本接收中心根据条码扫描出样本的基本信息-各检验部门进行仪器检测-检验者审核确认发出报告-病人凭借条码在自助报告单机上打印检验结果。

1.2.2 病区医生站申请单流程。病区医生开出电子检验申请单-病区护士批量打印出检验条码-护士凭借条码采集标本[3]-在系统上进行标本确认-标本发送给检验科-检验科接收标本并在系统内确认-各检验部门对标本进行仪器检测。

2 结果

2.1 手工检验。对标本进行核对与编号,在LIS系统中选择所属的检验组别,对每一编号的标本逐一扫描条形码,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完成患者信息、标本编号、检验项目等信息的录入,最后将检测结果审核无误填入后打印报告。如胸水、腹水、白带、粪便、等标本的常规检测,使手工检验程序大大简化。

2.2 仪器单向数据传输。使用专用仪器进行检测,标本扫描、编号与手工法相同,标本编号与仪器编号保持一致,检测结果自动传输到LIS系统,审核无误后打印报告。此检验模式适用于血液分析、尿液常规分析等检测项目固定不变的专用仪器,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为差错的发生。

2.3 仪器双向数据传输。标本扫描与编号同手工法,条形码信息从LIS系统中自动获取,检测仪器根据条码信息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在LIS系统中自动生成检测结果,如生化项目、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等,适用于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仪器,方便医生即时查询检验结果。

3 讨论

3.1 条形码的工作原理。黑色条码之间在光学上的信号形成反差,这种反差转变成电信号,通过条形码阅读器来快速识别条形码内的信息。本科室所使用的条形码是黑白即时打印的条形码,在医生开出电子检验申请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诊断、检验项目、收费、开单医生、条形码打印时间等详细信息即在条形码内包含了,这种全面反映患者信息的方式被称为“伞信息条码标签”。这种条形码在检验系统中的引入,大大缩短了手工输单时间,使检验科操作向自动化操作迈进了一大步,并且提高了检验各环节操作的准确性。

3.2 条码化信息系统的优势。

3.2.1 条码化信息系统使电子检验申请单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开单,规范了检验开单流程,减少了患者信息手工录入出现误差的机会,自动核算出相应的检验费用,避免漏收、错收。

3.2.2 条形码标签共有两联,一联贴在试管上,检验时通过条码扫描读取患者信息,同时完成检验信息在HIS系统中的传递[4];另一联患者留存,检验结果出来后,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可即时查阅检验结果;门诊患者凭条形码标签可在自助打印机上即时打印检验报告,这样即可保护患者隐私又缩短了查询时间。

3.2.3 检验科配备條码扫描器,能迅速准确读取条形码内信息。条形码是标本的唯一识别码,在HIS系统和LIS系统内,通过条形码可快速调出检验项目及患者的详细信息,缩短了患者基本信息录入的时间,且能提高基础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另外住院患者还能同时完成收费。

3.2.4 某些大型仪器具有双向通讯功能,主机发送临床患者的检验信息后,检验仪器对各个项目进行组合及检测,避免各项目检测结果通过手工在仪器上输入,大大减少人为输入差错,精简了操作步骤,使自动化分析变成现实。

3.2.5 一份检验报告能否顺利送达患者手中,涉及到医生、护士及检验人员各环节,条码化检验信息系统的使用,可对检验各环节进行监控,随时发现某一环节出现的差错,避免科室间的摩擦,保证检验质量,提高患者在诊疗过程的整体水平。

3.2.6 检验结果在电脑内保存,由于条形码技术的介入,使结果具有唯一性,可随时查询该患者在不同时期所做的所有结果,并能对某一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避免手工抄写结果耗时、不易查找的缺点。

总之,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用条码化检验信息系统,可规范检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对提高检验管理水平,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春龙,沈波,陈凌平.不同类型条形码标签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4):52—53

[2]秦丽,赵书平,孟光源等.Lis结合条形码技术在检验科自动化分析仪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1):72—73

[3]黄顺,马学革,王瑞兰.护理床旁移动信息系统简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69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 第4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逐步聚类,老年痴呆,临床检验系统

随着医学信息系统(HIS)的发展,我们通过临床检验系统(CLIS)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并将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利用得出指导性的结论。

1 材料和方法

1.1 原始数据的获取

该文原始数据资料收集了2003年至2005年的血流变检验室的数据5990个。通过医院LIS系统,使用计算机语言将服务器ACCESS数据库中的数据,提取到EXCEL文件中,录入到EXCEL中的数据如表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在原始的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查询设计网格的“字段”行或“条件”行中输入SQL语句,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查询、更新和管理。通过检索、组合、重用和分析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所需的数据,并且生成新的数据表“查询表”。

Select TestWholeNo,PatientName,PatientSex,PatientAge,PatientDepartment,PatientDoctorName,TestDate,TimeSampleing,TimeWatering,TimeBlowing,TimeHeating,QXTestStatus,QXTestMode,QXStrParam1,QXStrParam5,QXStrParam10,QXData1,QXData5,QX-Data10,XJTestStatus,XJTestMode,XJStrParam,XJData,RltCalcParam1,RltCalcParam2,RltCalcData1,RltCalcData2,RltCalcData3,RltCalcData4,RltCalcData5,RltCalcData6,RltCalcData7,RltCalcData8,RltEnterData1,RltEnterData2,RltEnterData3,PatientBed,SendDate from血流变检验。

Where(((year)>#6/1/2003#And(year)<#1/1/2006#))order by TestWholeNo;

再使用SQL=“select*into sheet1 in'”d://ZWP/分析表.xls“′′EXCEL 8.0;′from查询表”′//sheet1将数据导出至EXCEL表中便于下一步的计算、图表表示等。

1.2 检验数据的指标

本文所收集到的检验者数据项目包括血液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等19项指标属性其中含有性别与年龄。详细情况见表1。

1.3 原始数据预处理

该文主要采用的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清洗、数据消减、数据变换。

1.3.1 数据清洗

因为全血粘度是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血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7],采用检验指标中的全血粘度(低切)测量值5-9mpa/s,作为度量值,每一个不在这个范围内的数据可视为噪声被舍弃。经过数据清洗整理,原始数据为2856个(附录A)。

1.3.2 数据的消减

本文采用维数消减来减小数据量。采集的数据中17个指标中,通过实验室直接测量的参数只有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血沉等5个指标,其余的参数都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式算出的,那么删除这些冗余的属性。除此之外,本文从实验数据中剔除了姓名,科室等不相关属性,保留了年龄、性别相关属性,使以后的数据挖掘更加有效。

1.3.3 数据的变换

为了便于相互比较分析,首先必须将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处理,将它们转化为无量纲判别的标准化值。本文采用规格化法进行数据处理。

经过变换后,每列最大数据变为1,最小数据为0其余数值在0-1之间。

表3中,Xi2max=89,Xi2min=12,X12=37,X22=55,X32=70,X28542=70,X28552=53,X28562=41

注:X1性别,X2年龄,X3低切全血粘度,X4中切全血粘度,X5高切全血粘度,X6血浆粘度,X7红细胞压积,X8血沉

根据公式(1)得规格化值:

X12’=(37-12)+(89-12)=0.32468

X22=(55-12)+(89-12)=0.55844

X’28542=(70-12)+(89-12)=0.75325

X’28552=(53-12)+(89-12)=0.53247

X’28562=(411-12)+(89-12)=0.37662

同理对X3、X4、X5、X6、X7、X8进行数据规格化处理,见表3。另外,该文中变换还包括定性数据的量化:女=0,男=1。

经过以上预处理后的数据才能成为有效的数据,进入挖掘平台,并通过适应的数据挖掘算法就可以训练了。规格化处理后的全部数据2856个(附录B)。

1.3.4 数据挖掘的算法及依据

本文的挖掘的数据对象没有类别的标记,事先并不知道每个类的性质是什么,而聚类是可以由学习算法自动确定。聚类是把一组个体按照相似性归成为若干类别,即“物以类聚”。其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类别的个体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而不同类别的个体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现实的分类往往伴随着模糊性,在多数场合,一组事物是否形成一个类群、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某一个类别,都不是明确的,这是有一个聚类隶属程度问题。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模糊聚类。

该文采用模糊聚类中的动态聚类即逐步聚类算法,逐步聚类具有计算工作量小、占用计算机内存空间较小,灵活简便的优点。

2 逐步聚类在血流检验中的应用

2.1 逐步聚类的基本原理

逐步聚类是以样本组内的离差平方和达到最小为标准,通过反复调整每个样本组中的个体数,从而达到样本组内具有最大同质性,而样本组间具有最大异质性,这一优化目标。此法,是先将样本进行一次粗略的分类,称为初始分类,然后根据最优原则进行反复不断的修改,知道分类合理为止。

2.2 逐步聚类的步骤

2.2.1 逐步聚类的标准化处理

本文在2.3.3已介绍了规格化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规格化的数据表如表4,所有数据的转换在DPS软件完成。

2.2.2 变换取整法进行初始分类

选取变换取整法进行初始分类,其方法为:对每个样本xi,令

即SUM(i)表示为每个样本指标变量值总和(m为指标变量数)。若欲将全部样本分为类,对每一个样本计算:

若与该数接近的整数为k,则将样本xi归入k类(1kK)。其中由表4中可得,,[.]表示取整运算。对于K值的选取,根据医学知识的经验以及反复上机调试实验,将2856个样本初始分为3类较为合适,根据公式(2)、(3),在DPS软件系统中进行初始分类。

2.2.3 选择凝聚点

凝聚点是指被当作待形成类中心的代表点。凝聚点的选择对对分类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若凝聚点选择的不同,最终分类结果也将有所不同。

本文采用重心法,首先人为地将对象分成几类,然后计算每一类的重心,以此作为聚类重心。

以该类样品的均值作为凝聚点。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gj(j=1,2,m))为第k类(1kK)类的重心坐标,nk为第k类的样本数。那么,根据(4)式计算初始分类的重心,得到凝聚点。

由步骤3.2.2分类及重心计算公式(4)得到初始分类重心坐标如表4。

2.3.4 将所有的样本按最近凝聚点归类

目标函数S定义为:

这里,ni为第i个样本组的样本数,xi为其均值,为N个样本的总均值,m为N个样本,所分类的组数。显然。S为样本xi与类凝聚点的距离。

计算每个样本到各个类凝聚点的距离,并将样本归入最近凝聚点所在的类。

2.3.5 修改分类,使分类趋于合理

初始分类形成后就要进行逐步修改,修改分类法有两种,即逐个修改法和成批修改法。这儿是采用成批修改法。

按批修改:

初始分类选择凝聚点后,每个样品按与其距离最近的凝聚点归类。每个凝聚点自成一类,将样品一次归如其距离最近的那一类,并立即重新计算该类的重心(步骤2.3.3)以代替原来的凝聚点,再计算下一个样品的归类,直到所有的样品都归类为止。当所计算的重心与原来的凝聚点完全相同时,则过程终止,否则将重复步骤2.3.4,按目标函数S计算10次。

3 结果分析

根据医学知识与临床经验,血流变的化验结果很大程度上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分类结果:男女性别截然分开,由于数据量大,我们可以在同一类中分别做出年龄与每个样本属性的散点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趣的信息。通过仔细观察与研究发现两个较为明显特征:

1)女性中年龄与血沉关系与男性中年龄与血沉关系的不同,如图1。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值0-20),血沉虽不是特异性检验项目,但在功能性疾病与器质疾病的鉴别上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图1所示,男女结果有差别,结果提示:随着年龄增大,红细胞沉降值呈增快趋势,其中第一类(女性)、第二类(女性)血沉增快年龄在50岁左右,第二类较为明显,第三类(男性)血沉增快年龄大都在60岁以后,女性血沉增快年龄比男性血沉增快年龄提前的原因,是与女性生理因素(如绝经期)有关。

2)女性中年龄与血栓长度关系与男性中年龄与血栓关系的不同,如图2。

体外血栓(正常值6-17毫米)是血液流变学高凝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心脑血管疾病及一切缺血性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由图2观察到,第一类、第二类女性在40岁到60岁血栓长度超过40毫米要比第三男性的数量也多,而且男性血栓长度超过40毫米要到60年岁以后,而且女性在40岁-60多岁间,血栓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过了70岁后,血栓长度随年龄缓慢下降。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女性患老年痴呆的要比男性多,而且发病年龄早,这与女性的生理因素及文化水平等有关。

聚类结果与文献相符,聚类结果符合医学意义,同时也验证了临床血流变指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4 讨论

采用逐步聚类有如下特点:

1)逐步聚类不必计算所有样本间的相似系数矩阵,仅需要计算每个样本到聚类中心距离,也就是求出离差平方和,因此可以大大缩短计算时间和计算机内存单元,提高工作效率。

2)逐步聚类法是通过对样本组成员的不断调整,实现最优化分类目标。

3)逐步聚类的聚类结果受奇异值和不合适的聚类变量的影响较小,对于不合适的初始聚类可以进行反复调整,但其缺点是逐步聚类结果对初始聚类非常敏感,这是逐步聚类法的一个缺点。

4)聚类算法性能与数据集密切相关的,没有万能的聚类算法。目前研究者们提出的每种聚类算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及特定的使用范围,对于相同的数据集,采用不同的聚类方法的到不同的划分结果。

本研究将在以下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运用关联规则在CLIS中的应用,可以得到可信度高的强关联规则,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逐步聚类法与神经网络结合,克服对初始化敏感的缺点。

参考文献

[1]焦李成,刘芳.智能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建军.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浙江大学图书馆,2006.

[3]张世红,徐国桓,刘会霞,等.数据挖掘在医学上的应用[J].医学情报工作,2004,(6):408-410.

[4]孙扬.模糊聚类在智能医疗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浙江大学图书馆,2006.

[5]Margaret H.Dunham.数据挖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魏茂元.宏观血液流变学常用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血液流变学专集,2005:19-24.

[7]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杨小兵.聚类分析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浙江大学图书馆,2005.

[9]梁循.数据挖掘:建模、算法、应用和系统[J].微机发展,2006,2(1):34-36.

LIS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 第5篇

LIS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即 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它是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从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各行各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LIS系统逐步采用了智能辅助功能来处理大信息量的检验工作,即LIS系统不仅是自动接收检验数据,打印检验报告,系统保存检验信息的工具,而且可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实现智能辅助功能。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LIS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 说明

1、详细的使用说明和多媒体培训教程,轻松掌握系统操作

2、开放的接口架构,与HIS系统、体检系统无缝连接,彻底实现全院信息共享

3、灵活的驱动技术,与检验设备即连即用,自由连通几乎所有的检验设备

4、先进的双向通讯技术,检验结果读取与仪器设备便捷,实现人-机完美结合

5、全面的样本管理功能,支持多种条码方案,杜绝差错

6、完善的财务及费用管理模块,多层的权限控制,避免漏费

7、标准的质控功能模块,及时报警并分析失控原因

8、强大的数据分析比较功能,准确把握试剂进销存信息及设备的使用保养信息

9、丰富的报告打印格式,支持个性化报告设置,满足各种不同需求

10、通过语音、短信、E-mail、网站等提供人性化的检后服务,引领LIS发展趋势

2易通系统

易通LIS系统是深圳市天方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的旗下产品,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早在2000年就研发出了新一代的检验科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易通LIS系统。该系统彻底解决了检验科室信息孤岛,全面实现全院信息互通互联、高度共享。它是由国内一流的LIS研发团队,融汇当今各检验科管理及实验室规模的不同状况,充分吸收当今IT科技的最新成就,以高度产品化、功能强大、极易实施操作、并不断升级换代为主要特点的LIS系统。彻底解决检验科信息孤岛,全面实现全院信息互通互联、高度共享,并为检验科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3系统功能

LIS系统方案的实施,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检验的效率、效益。包括降低运行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费用漏洞。LIS系统产品功能模块:

1、检验工作站:是LIS最大的应用模块,是检验技师的主要工作平台。负责日常数据处理工作,包括标本采集,标本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报告审核,报告发布,报告查询等日常功能。

2、医生工作站:主要用于病人信息浏览、历史数据比较、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使医生在检验结果报告出来之后可第一时间得到患者的病情结果,并可对同一个病人的结果进行比较,并显示其变化曲线。

3、护士工作站:具有标本接收、生成回执、条码打印、标本分发、报告单查询、打印等功能。

4、审核工作站:主要的功能是漏费管理的稽查,包括仪器日志查询分析、急诊体检特批等特殊号码的发放及使用情况查询与审核、正常收费信息的管理等功能。该功能可以有效控制人情检查和私收费现象。

5、血库管理:具有血液的出入库管理,包括报废、返回血站等的处理。输血管理,包括申请单管理、输血常规管理、配血管理、发血管理等功能。

6、试剂管理子系统:具有试剂入库、试剂出库、试剂报损、采购定单、库存报警、出入库查询等功能。

7、主任管理工作站:主要用于员工工作监察、员工档案管理、值班安排、考勤管理、工资管理、工作量统计分析、财务趋势分析等。

4系统特点

★ 条形码处理方式全流程的支持,打造全自动生化实验室。★ 开放的接口架构,与医院HIS系统无缝联结。

★ 特有的漏费管理流程,避免小收费大检查现象,坚决杜绝漏费情况。★ 财务趋势分析,工作量分析统计,准确了解实验室收支状况。

★ 试剂分析,通过采购申请、采购出库、申请出库、月和季盘点、月和季统计等各个环节实时掌握试剂消耗情况。独有的库存量预警功能,杜绝试剂零库存风险。

★ 仪器管理,详细记录检验仪器工作状态、维护日志、检修日志等信息。★ 实时工作监察,准确掌握每一个检验医生、每一台检验设备的工作状态。★ 值班安排、考勤管理、工资管理等模块使主任工作管理得心应手。

★ 严格的权限控制,灵活的权限分配方法,支持以角色的形式来定义不同的用户权限。

★ 协助建立独立的采样中心,改善采样环境,通过排队叫号系统缩短病人采样时间。

5解决方案 实施LIS的主要目标是为检验室开展检验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系统支持。LIS将尽量减少以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实现信息转移,减少在接收检验项目、报告结果和保存记录等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人为误差,为检验结果查询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节省了管理信息所需的索引时间和精力。[1]

1、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为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设施,使他们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检验室信息。包括标本的检验室号码、地点和状况以及登记有患者的身份、姓名、类型等在内的当前或以往累积的检验结果报告。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利用LIS系统的仪器监控和质量控制,尽量减少人为的误差。

2、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为检验室技术人员提供智能化的运行模式,使处理诸如按照规程审核检验结果、取消检验项目、分析、处理存在重大疑问的检验结果、执行特殊的命令和处理质量控制等问题更轻松自如,这将使检验人员更快地获得准确清晰的检验结果。

3、减少非技术性工作时间,例如:接听电话查询和编辑检验统计报告、质量管理统计报告等。

4、提供实时自动查找检验结果,通过审核发布或远程打印可以将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传送到护理区,也可传送到患者的电子病历上,整个报告过程无需使用纸张。通过电子邮件无线通讯技术可将检验室数据快速传输给主诊医生。

5、可增加医护人员、文员和档案整理人员对工作的兴趣、责任和满足感。

6、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分析仪的效能

优秀的LIS改善了检验室的操作程序,包括使用条型码标签标记检验标本,与检验分析仪器实现既可读取检验数据,又可程序自动控制分析仪器的双向对接,改善双边对接界面,减少重复录入检测选项的耗时,从而提高出报告结果的效率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7、提高管理信息的质量

产生准确、可靠和快速的工作量统计数据和为医院建立费用预算提供数据参考。实现有效地管理从自动检验分析仪器产生出来的大量数据。

6系统优势

患者

给患者带来的直接利益

1、由于LIS系统发出清晰的、规范的检验报告,更体现出医院的形象和对患者的责任心;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以往累积检验结果,又可为医院稳定客源,更可缩短患者的复诊时间和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性。检验结果发放方式的改变,更人性化地体现医院对患者隐私权的尊重。医护人员

给医护人员带来的利益

1、增加成效、减少电话通讯,因为由网上可查询到LIS系统提供的信息,不再需要和检验员进行电话查询急需的检验情况和追查放错地方的检验报告。

2、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方式,把有关管理和传输的病人信息、检验信息、诊断信息、财务信息等,可以在每个运行操作过程中自动记录,并可以从网上获取,这就免去了许多麻烦的手工记录和存档工作。

3、建立患者数据库系统界面可,方便地获取病人的信息以及人口统计数据、病理统计数据等。

由于以上的种种优势,医护人员将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

7如何实现

要想实现体检系统同LIS之间的接口,必需同时得到体检系统的供应商和LIS系统的供应商的支持。在“杏林七贤”中用于产生体检报告产生的软件产品主要是“杏林妙手”和“杏林神指”,这两个产品中均包预留了同LIS系统的接口(包括程序和数据)。所以,如果采用“杏林神指”或“杏林妙手”,当需要同LIS建立接口时,无需对体检软件进行任何修改,只要对LIS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即可,而这种修改必需由LIS的供应商或其他拥有LIS程序原代码的人才能进行。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 第6篇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医学检验质量;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30-02

0.前言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诞生主要是由于现今临床检验的多样及效率化,多种检验技术设备的智能化迅速发展。在医学检验方面所应用到的各种仪器设备大多数是由计算机所控制操作的,智能化水平程度较高,因此管理系统模式也倾向于计算机管理模式。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在医学检验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实验室信息系统及医学检验简要介绍

1.1实验室信息系统介绍

实验室信息系统是指以实验室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借助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室各种信息进行高效管理,从而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综合效能的人机系统[1]。灵活简便的实验室信息系统能够帮助有效提高医院实验室的整体工作效率,使其强度大大减弱,以此避免出现因疲劳操作而出现的不必要失误,从而增强了医学检验质量方面的整体效率。大部分医院已对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性能及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对其进行了科学正确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医学检验质量。

1.2 医学检验概括介绍

医学检验主要是将检验标本做为工作的重心及主线,对于其质量方面控制主要在于检验中及检验后。医学检验所涉及部分众多,在部门、层次及环节上均有所关联涉及,因此控制难度较大。由于控制难度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在医学检验质量方面的整体效率时常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安全隐患由此埋下。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建立之初,主要是用于实验室大量信息的传送,为实验人员控制仪器提供便利。现如今,在医学检验质量方面应用实验室信息系统能够提升其整体质量及安全,避免出现失误。

2.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医学检验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

2.1 医学检验质量中室内质量的应用价值

原有的医院检验质量工作模式主要是:在室内进行检验质量的控制,与相关明确的检验规范相对应,测定出一系列的平均参数及标准差,之后再对信息一一记录、描点,定期绘制质量控制图,进行小结。

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模式是:在室内进行质控,将所有的测试信息与相对应的检验人员信息进行记录整理,之后将其传送至数据库内。在系统中完成测试值与质控标准的对比,显示出最终结果的合格状态,并发出警告。对于进行了重复性质控测试操作的数据也会被具体记录,医院相关科室的管理人员能够对仪器设备的具体质控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实验室信息系统能够在系统内部对相应的质控标准进行设定,每天的室内监控最终结果也能够实现实时性监测。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对质控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性监测及失控情况下试验的暂停。对检验质量方面的失控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在小节中也会将其记录在案,以此帮助实验室能够对仪器设备的情况进行掌控,对医学检验质量进行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2.2 医学检验质量中危急值报告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医学检验时,一旦出现危急值却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因此,在检验中如果发现危急值,应迅速向临床发起报告,以便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在LIS中预设检验结果的参考范围和危急值范围,当检驗结果超出参考范围时,以上下箭头标示;危急值产生时,则电脑上结果以红色显示,同时发出报警音,提醒检验人员及时处理[2]。医学检验人员在对最终的检验结果确认无误后,应及时向临床科室进行报告,填写好相应的危急值记录报告,将其进行发出,并在其中标注好危急值。

2.3 医学检验质量中标本处理的应用价值

在应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对医学标本检测完成后,依照相应的仪器指示进行检测标本的入库排序,并将其放置于指定的存放柜中。实验室信息系统将会自主建立起一个供于查询的界面,在界面中输入相关的信息,如条码、序列号及库位号等,便可进行标本试管的存放查询。另外,实验室信息系统还可进行标本存放时间及处理功能识别的操作,不仅能够通过条形码等信息对条码试管进行查询,还可进行标本的定位查找,对一些经过处理后的标本进行再次存放记录。

2.4 医学检验质量中电子病例对接的应用价值

将实验室电子信息系统与医院内的信息系统进行连接,能够帮助实现检验科室与相关临床类科室两者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送共享。将实验室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紧密连接,能够在实验室信息系统中将临床医师的医嘱及检验相关项目的具体信息进行明确显示,节省了相关的信息核查时间,而对于临床科室而言,也能够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便捷性功能对所检患者的最终结果进行及时查看。对检验人员而言,通过LIS与HIS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这样有利于更及时地发出准确的报告,并能向临床提供相关建议[3]。对于系统中所记录的医学检验结果信息及其档案的基本信息也能够进行实时的迅速查询。在计算机中还可将所记录的检测信息进行复制,对其进行警示或解释类备注说明。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在现今的医学检验方面也逐步推进实现了现代化,智能化。各种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也成为了当前医学实验室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组成部分。实验室信息系统对于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及较为深远的意义,会对其最终的质量效率结果发挥一定的作用。对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医学检验质量方面各部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帮助推动医学检验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映亮,徐灼均,莫和国.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分析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01):118-119.

[2]李勇军,丁继光,曹佳佳.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0):1502-1503.

[3]彭文红,罗宗煜,元淑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检验科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77-78.

产品检验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与实现 第7篇

关键词:产品检验,数据管理

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为了实现对产品质量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将产品检验环节集成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建立产品检验管理数据系统,对检验过程和检验数据进行电子化管理,是当代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检验的目的不仅仅是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检验得来的数据通过汇总、统计、分析、计算,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图表和分析结果,帮助企业了解产品质量现状,做出正确的质量决策。产品检验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检验流程的电子化,对检验数据进行组织分类和集中管理,解决数据输入难、查询统计复杂等问题。

产品检验管理系统的研究以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与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旨在实现检验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的信息化,支持各层次质量的诊断与决策,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的信息、功能和过程集成,从而辅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优化整体质量体系,降低质量成本,保证产品从设计到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为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提供支持。

本文本文研究了基于XML的产品检验数据表达方法。应用XML定制多样化产品检验数据模板,表达检验数据模型;结合企业质量检验特点,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析,总结出产品检验管理系统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和具备的特点,对系统的总体功能框架和数据库进行设计;在上述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产品检测管理系统,利用JBuilder2010开发软件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产品检验管理系统实现企业检验过程的电子化管理和检验数据的电子化管理等功能。主要通过给出相应的界面,介绍了产品检验管理系统部分运行实例。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 产品检验数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产品检验是产品从开始生产到出厂交付之间的一个必备环节,包括过程检验和入库/验收检验。该企业对产品检验的要求非常严格,产品检验过程复杂,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但是在信息密集的检验部门,虽然目前部分检验测试数据已实现数据库管理,但大量的测试记录和检验结果数据以及检验过程都以纸介质的形式存在,数据输入繁琐,生产人员、设计人员、检验人员和客户无法及时、完整的了解产品的质量信息。可见,通过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来收集检验测试数据并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检验信息不再以纸介质的形式流动,实现检验过程的电子化,这样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并监控产品的过程状态信息。

产品检验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的环节,因此系统必须具有可扩展性,在将来可以与其它信息系统集成;实现对产品的测试指标、测试合格值(范围)和测试结果数据的有效管理,并能将合适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入到产品证明书中;实现工艺可视化,使操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应的操作来进行,减少次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多样,不同的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不同,如何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实现产品的检验是需求之一,为此需要提供定制的功能。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析,产品检验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通过工序过程树来进行工序过程检验管理。通过系统能够创建生产任务,并分配给负责的生产人员,然后可以通过可视化工艺在线查询相关操作视频,记录所有的生产操作结果。碰到检验点时通过提交申请进行检验,满足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操作。

2)实现产品检验的一整套电子化的检验过程管理,包括过程检验和入库验收检验;定义检验生命周期中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状态,实现产品检验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检验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产品履历书、产品证明书、质量反馈单、检验提交单和客户检验通知单等),各部门能够快捷而安全地访问到所关心产品的检验数据,并按照过程阶段任务的要求编辑特定的数据。

3)提供数据导入接口,实现将来源于检测设备并经过统计处理以后的检测结果数据填入到产品证明书的测试记录表中,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判断;在检验数据电子化管理的基础上,提供产品检测结果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功能。

4)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应该提供相应接口以便与其他系统集成,并最终实现完善的产品检验管理系统。通过提供模板定制的功能满足不同产品型号和不同客户的要求。

5)根据不同部门、用户提供不同内容的界面,并且根据该成员登录的部门、用户的权限及对象的状态集成必须的要素,达到很好的权限与安全控制。

2 系统模块与数据结构设计

2.1 系统模块设计

图1是产品检验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图。产品检验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录入、统计分析、信息查询、用户管理和数据导出五个子功能模块构成。

数据录入模块包括:基本信息录入、检验信息录入和故障信息录入。统计分析模块包括:数据统计分析、故障诊断和工具集。信息查询模块包括:基本信息查询、检验信息查询和故障信息查询。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的添加、用户的删除和用户信息的修改。

2.2 数据结构设计

数据库建模设计是整个系统关键的一步,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高效率的系统所必须的。首先依据需求,获取并分析系统信息,进行数据内部以及外在关系的分析,有效地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的数据量、数据流量及响应速度的估算分析,产生数据模型,数据存储合理,没有冗余,符合数据库设计的3个范式。由实体联系分析可知,本系统使用的基本表有:产品基本信息表、工艺检验信息表、用户信息表。其具体的数据结构设计如表1-表3。

3 产品检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及运行实例

结合企业检验的具体情况,开发了产品检验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JBuilder2010开发软件实现,后台数据库为ACCESS。它实现了:实现了用户管理;产品检验数据的电子化管理,能够实现添加、删除和查询产品信息,并根据不同要求对信息进行编辑。基于上述理论开发的产品检验管理系统的功能,检验流程以及部分界面。

图2所示为系统登录界面,凡是要用该系统的用户都必须定义相应的用户,然后通过用户登录系统。如果该用户离职或不再负责该产品的话,管理员可以通过用户定义界面中的有效标志修改用户的状态。在登录界面下方的状态栏中会显示“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等相关提示信息。

用户登录系统之后,进入系统的主界面,在主界面的右下方会显示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和登录时间。如图3所示。

在图4中可以看到,主界面的左侧是产品结构树,该树只有一层节点,其中每一个节点直接对应一种产品。选中某种产品,点击“产品基本信息”按钮或“工序检验信息”按钮时在主界面的右侧可以显示出该产品对应的基本信息表或检验信息表。在选中表中的一行数据时,下方的状态栏会显示所选行对应的产品编号或者工序编号。

工序信息编辑只能对产品工序信息的一行数据进行编辑,所以当用户要对某种产品的工序信息进行编辑时,必需先选中一个产品,并选中该产品工序信息的一行,才能点击“工序信息编辑”按钮,否则将出现提示报错。见图5。

在产品工序检验信息编辑对话框中,共有七个文本框,分别对应工序检验信息表中的七列,其中“工序名称”和“工序编号”为固定的,不能进行编辑,其余五项“技术要求”、“检验结果”、“是否合格”、“记录时间”和“备注”都可以在文本框中进行编辑。以适应同一种产品不同加工要求的变化。“技术要求”、“检验结果”、“是否合格”和“记录时间”是必填字段,不能为空,否则不能保存并出现提示框以确认信息到完整性。见图6。

当用户输入正确的休息并点击“确定”按钮,系统提示编辑信息成功,退出编辑界面并将用户输入的信息显示在工序检验信息表中。结果见图7和图8。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企业质量检验特点,对产品检验数据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的总体功能框架和数据库进行设计;系统开发过程虽然实现了系统之间的集成,但只完成部分功能,为了更好地在企业的各个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共享,需要研究并实现系统间的集成,并保证检验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参考文献

[1]Shalev D M,Joseph Tiran.Condition-based fault tree analysis(CBFTA):A newmethod for improved fault tree analysis(FTA),reliability and safetycalculations[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2007(92):1231-1241.

[2]杨世元,刘渤海.基于质量信息技术的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C]//上海质量协会.第十届ISO9000与TQM国际会议论文集,上海:上海质量杂志社,2005.

浅谈检验信息管理系统 第8篇

随着检验事业的发展,检验报告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我们在享用检验报告系统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促进检验报告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1 检验报告管理系统的组成

⑴输入系统(1)患者资料的输入年龄、性别、科室、床号、住院号、送检科室、送检医生、送检标本类型等。(2)检验报告参数和结果的输入单独项目的添删、结果的修改等。(3)项目合并的输入糖耐量合并、不同仪器型号之间的数据合并等。(4)操作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输入操作和审核人员的更换,接收标本时间、审核时间等。(5)项目的批处理。

⑵查询系统(1)报告查询当日所发报告及历史报告系统。(2)阳性报表查询。(3)报告的批打印和选择性打印。

⑶统计系统(1)综合统计按检验项目、检验目的、申请项目等。(2)分类统计按项目、名称、科室等。(3)费用统计费别、成本费用、收入统计等。

(4)工具系统(1)考勤登记。(2)体检病人信息批次导入。(3)系统日志。(4)查看仪器原始检验结果等。

⑸质控系统(1)质控项目设定。(2)质控参数的设定。(3)质控图绘制。(4)质控数据查询。

⑹字典系统(1)检验项目基本资料录入。(2)检验项目通道号设置。(3)报告项目设置。(4)常见代码设置。(5)收费项目报告项目对照。(6)批输入模板设置。(7)库位维护等。

⑺设置系统(1)系统参数设置计算公式设置、试剂参数设置、保养时间设置等。(2)报告单据设置检验报告单格式、单位名称等。(3)打印参数设置。(4)通讯参数设置解码参数、通信参数等。(5)注册设置注册流程、注册密码、注册范围等。(6)操作人员设置操作人员级别、类型、操作权限、操作者密码等。

⑻帮助系统(1)软件的应用范围。(2)软件应用指南。(3)软件版本信息。(4)软件功能介绍。(5)软件的升级、更新及注册、注册联系方式等。

2 检验报告管理系统应用的体会

2.1 系统的优点

2.1.1 检验报告管理系统缩短了标本的检验时间。

原来需要手工输入的患者基本信息、检测项目、阳性报表、审核签名,以及向临床医生电话报告检验结果等,在采用检验报告管理系统后,全部由计算机代替。临床医生可直接在网上浏览患者已被审核的检验结果。从标本接收到反馈临床,实现了流程信息化,简化了步骤,缩短了检测周期。

2.1.2 检验报告管理系统降低了检验结果存储的差错率。

各种仪器的检验数据一旦完成,将自动保存在数据库,准确且不会丢失,避免了人工抄写引起的误差及记录本大量放置造成的不便。

2.2 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1 化验结果与收费项目没有互相约束的能力。

标本号与患者根据收费票据号产生的条形码应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对每一标本进行唯一编号,系统通过对条码的采样来实现初步的费用判断与控制。只有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可以找到患者与该条码相对应的正常交费项目才可以实施。不允许提供超出医生申请单之外的服务。当系统处于申请与化验结果对应级别时,报告的数据项目必须与收费项目对应的化验结果项目相符才允许审定报告。

2.2.2 系统未对审核者实行严格的分级别控制。

对于一旦审核完成的结果,非授权的高级别的个人不得随意解除审核乃至更改结果。通过对该方面的完善,可以实现更严格的检验结果的判别与控制,杜绝随意篡改结果的现象发生。

2.2.3 系统未对同时段发生的检验项目重复申请现象予以警示。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在工作站申请的检验项目因组合、下达人不同会在同一时段出现重复的现象。为了减少甚至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严格加强医生对本单位申请组合的熟识程度的同时,可在系统中设置预警程序。在同一时段当申请项目重复时予以提示,从而避免重复收费现象的发生。

2.2.4 系统未增加疫情报表。

随着各地疾控中心的成立,对传染病的防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艾滋病、乙型肝炎、梅毒、疟疾、丙型肝炎等,这些疾病要求及时上报,有时需注明所使用的试剂、试剂批号、方法等,这些疫情应该有上报报表。同时考虑到保密守则的需要,可授权于相关的实验人员,限制打开报表的权限。

2.2.5 检验报告系统未对仪器传入的检验数据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仪器自身的信息为原始数据,会以各种符号提示该数据是否准确。如标本量不足,线性范围超标、水质超标、有空泡等,需要实验操作人员对标本重新处理。若中文机在接收上述数据时能进行分析,出现提示,则更利于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减少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总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使用范围广,功能先进、可靠、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简化了检验数据传递、登记、整理、复核等一系列环节,减少人为误差,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检验报告系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检验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处处留心,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与软件编辑人员的交流,提高软件的实用性能,共同促进检验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华,张秀明,庄俊华,等.检验科信息无纸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华医药管理杂志,2007(7):484-487.

[2]武永康,王兰兰,李斌,等.实验室信息系统用于检验与临床双向智能服务的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80-83.

[3]刘宏伟.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8(6):131-132.

[4]赵玉兰,等.医用信息化建设中LIS与HIS的集成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6):74-75.

信息系统应用于检验管理中的作用 第9篇

1.1 医院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医院在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应用网络信息技术, 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前沿化手段, 为医院内部的医疗信息管理, 经营管理, 服务管理, 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管理[1], 检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统筹规划, 系统细致的有序管理。在当今的医疗卫生环境中, 医院的信息系统是医院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并长期处于医院管理的优势地位。

1.2 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检验管理的重要作用

信息系统应用于检验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网络信息系统应用于检验管理方面利于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办公管理, 由于网络信息系统具有准确率高, 存储方便, 利于制作和查阅等优点, 办公过程中为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方便, 同时由于网络的发达程度较高, 互联网通讯速度较快, 科室主任对工作内容的查阅以及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极为准确和便利,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节省时间, 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患者。2网络信息系统在临床信息的采集以及编辑和使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检验管理过程中的患者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查询方面, 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更快地收集、编辑和查询患者信息,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 还可以提高医院整体的发展速度, 从而更快更好地服务与患者, 改善医疗过程中信息处理速度慢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对改善医患关系也有一定的作用。

2 网络信息系统应用于检验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2.1 检验管理方面网络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

在医院的检验管理方面, 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以患者为主要对象, 以提高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的服务效率为主要目标,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为宗旨, 统筹管理医院内部检验管理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 以期达到零失误的标准[2], 实现医院检验管理方面的网络信息管理, 数字化全覆盖的目标。

2.2 检验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1分析前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患者准备、医嘱申请、患者信息、患者的唯一性标示、样本管的正确选用以及样本的采集、运送、核对、签收、拒收、分类等各个环节, 可以记录样本在不同工作站间的转运情况。2检验中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应包括样本上机、样本检测、复查复检、结果审核等信息。3分析后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LIS可以通过HIS向医疗工作站发送检验报告, 可以通过自助式打印机、医疗工作站和服务台打印报告

2.3 检验报告的信息化管理

1LIS的自动计费功能:LIS计费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样本在核收实施计费, 原则上既不漏收费又不多计费。2检验危机值报警及报告功能:当检验结果超出危急值范围时, 电脑上自动报警提示, 经审核确认发出危急值报告后, 医师或护士工作站电脑上出现危急值报警提示。3信息查询功能:LIS和HIS工作站均能通过住院号、姓名等不同途径, 根据其条件查询各种检验报告。4统计分析功能:检验工作量和业务收入统计。5信息发布功能:临床实验室的《检验手册》、新技术、新项目、新知识等检验信息能通过HIS向医护人员作介绍或供其查看。

2.4 检验实验室科务信息化管理

1人员管理功能:包括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仪器操作、项目报告、继续教育的记录、工作经历、奖励情况、健康情况、意外突发事件的记录。2试剂耗材的管理功能:试剂耗材入库和出库流向信息化管理, 试剂库存不足和有效期临近的预警;监控试剂的开瓶日期, 并能自动统计分析试剂的利用率, 作成本分析和管理。3文件管理功能:包括科室制度、仪器和试剂的操作手册、会议和学术资料等电子版的管理。4仪器管理功能:LIS可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详细的记录管理, 包括采购前的资料和评价、仪器的验收、使用、保管维修记录和折旧, 可在线查询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和应用状态。

3 网络信息系统应用于检验管理中所取得的效益

3.1 网络信息系统应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首先, 医院的管理过程中, 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 使得医院内部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使医务人员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提高效率, 提高院内经济收入, 另外, 在使用信息系统之前常存在欠费漏费等现象, 这些问题在使用信息系统之后得到明显的改进。

3.2 网络信息系统应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使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 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同时改善了医患关系, 院内检验人员也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 全面改善就诊环境。

总之, 信息系统应用于检验管理过程有助于医疗环境的改善, 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有助于院内经济的发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晔, 宋诗瑶.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6 (5) :76.

浅谈我院检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体会 第10篇

目前, LIS在检验科实验数据处理、实时传输、病人信息和实验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并在我国各级医院检验科得到广泛的使用。以LIS为核心的检验科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模式可以分为4种:单机模式、多机模式、检验科局域网模式和全医院联网模式。全医院联网模式支持LIS与HIS的无缝连接, 实现检验申请、采样、核收、计费、检验、审核、发布和查询、质控等检验全过程的医院级别的信息共享。

1 检验信息系统 (LIS) 带来的优点

1.1 提高检验质量:

质量控制是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 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手段。LIS有一模块负责质量控制工作, 根据检验项目选择若干规则并绘制质控图, 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 来判断当天质控结果是否失控, 失控时有完整的纠正处理记录,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了全过程质量管理。

1.2 减少误差率:

在LIS中, 系统自动对检验结果进行校验, 提示各种错误, 并对危急值及时报警, 从而有效防范差错发生;检查结果直接打印在规范的中文报告单上, 避免结果粘贴的麻烦以及报告单丢失和交叉感染。

1.3 检验计费管理严谨:

全部检验项目记录在案, 有检验者、审核者的签名, 系统分主任、组长、一般人员三级权限管理, 对检验收费事先有限制, 事后可复查。LIS用于医疗收费, 增加了医疗收费的速度和透明度, 有效解决漏费情况, 极大地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活力, 使得检验科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1.4 提升了管理水平:

科主任可以监控设备的工作状况和质控结果, 确保所有仪器每天都处于最佳状态;科主任可以通过权限管理对科室人员进行分级管理;科主任可以审阅系统日志和检查数据修改痕迹, 确保数据安全和责任。检验信息化管理使检验科由经验管理走向了科学管理、规范化管理。

1.5 加速信息反馈, 提高医疗质量:

LIS作为HIS的一个子系统, 向各病区可以实时发送检验结果, 使临床科室及时了解检验最新动态, 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和反馈, 使医疗信息获得极大程度的互换和应用, 尤其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从整体水平上提高了医疗质量。

1.6 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共享、检验结果自动采集、查询统计和报表自动生成, 极大地减少了重复操作和手工劳动, 减轻了检验的工作量、节省了检验时间、减少了出错的概率。

1.7 优化诊疗模式, 创造社会效益:

LIS优化了病人就医流程, 缩短了办理各种手续的时间, 就医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而且由于信息交流及时迅速, 病人的检验、检查等结果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反馈给临床医师, 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问, 门诊病人的“三长一短” (门诊、化验、取药时间长, 看病时间短) 现象得到根本改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8 检验结果可永久保存:

各种条件查询和报表生成非常快捷, 方便了科研统计分析;检验数据永久保存在历史数据库中, 可方便地查询某位患者的全部检验信息, 或应科研要求对某一类检验项目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2 检验信息系统 (LIS) 的安全化管理

近年来, 随着我国各级医院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 LIS的功能愈发强大, 数据资源共享的范围不断扩展, 网络也愈加开放。在提高管理水平与应用水平的同时, 医院的检验科室以及临床科室对LIS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对LIS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如何保障LIS的平稳、正常运行以及检验数据安全的要求必然随之更加显著。虽然, 作为软件工程的一种产品, LIS安全性的问题在开始设计系统时就已经引起了充分的注意, 但日常的管理、硬件的配置以及网络安全方案的制定也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我院的LIS安全管理情况作个简要的叙述:

(1) 硬件方面:检验科各工作站点的电脑拆除了光驱、软驱, 关闭USB端口, 添加CMOS密码, 可以减少外来软件或外来人员对系统的威胁, 这样, 整个系统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2) 各工作站软件方面:仅开放最小使用功能, 卸载Windows自带的游戏, 安装了远程控制软件对工作站作了一些限制和监控, 同时使用Ghost软件, 将系统作镜像备份,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 可以使用Ghost软件恢复至备份前的设置。

(3) 数据库权限控制:数据库是检验结果的储存仓库, 数据库权限一旦失控, 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对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进行管理是保证LIS网络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 必须严格控制数据库权限, 数据库的登录密码也定期进行更换, 密码长度应该保持在8位以上, 必须包含数字与特殊字符, 系统管理员用户的密码也应该定期更换。

(4) 服务器的双机热备份技术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双机热备份主要是保障服务器系统故障后, 可以随时启动备用数据库服务器, 接管主数据库服务器的磁盘阵列和数据库系统, 形成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这样, 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 从服务器会自动切换, 终端用户不会感觉到有任何影响, 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5) 数据备份措施:一个信息系统中最宝贵的东西不是那些价值昂贵的硬件设备, 而是系统中保存的数据, 虽说众多的安全措施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但为防不测, 应对数据资料进行备份,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对保证数据安全, 尽量减少数据丢失是很有必要的。我院每天凌晨对数据库进行本地硬盘备份, 每天下午六点整对数据库进行磁带备份, 每天凌晨四点对数据库进行远程备份, 若发生系统灾难时, 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数据恢复, 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6) 制度管理:网络安全对于LIS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管理制度使LIS软件和硬件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网络安全的需要, 我们分别制订了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LIS用户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系统故障应急方案、网络管理人员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了一些使用程序, 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安全, 另外建立了各种登记维护表格, 制定了对服务器和工作站日常维护监控制度, 为发现问题, 预防故障提供依据。

(7) 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病毒破坏性强、传染快、扩散面广, 对网络系统的威胁极大, 因此防止病毒入侵是网络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院尽可能营造相对封闭系统, LIS服务器和各工作点与外网绝对断开, 每台机器都安装网络防病毒软件, 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并经常升级安全补丁和病毒库。

3 检验信息系统 (LIS) 的可持续发展

检验信息化是数字化医院的基础, 随着检验人员业务素质、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在职教育的深化, 以及LIS信息编码标准化、检验室流程标准化、信息系统接口标准化方案的实施, LIS将日益趋于完善, 为检验信息的深度处理和LIS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LIS是建立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检验信息全院共享的需要, 是检验室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 实现检验信息社会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兆春.论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J].教育信息化, 2005, 10:28-29.

[2]徐进强.网络安全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4:110.

[3]武永康等.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西医学, 2006, 21 (3) .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 第11篇

当前医院信息化高速发展并日益完善, 医院信息系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检验信息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做为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越来越受到关注。LIS将检验分析仪器与医院局域网连接, 实现了患者信息、诊断信息、检验申请及检验结果的同步传递, 它的应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LIS系统通过使用条形码标签方式, 实现与HIS的无缝连接, 同时还可实现大型自动化仪器双向自动控制, 实现了检验流程的自动化。从而使检验流程更简化, 更准确,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人为差错[1]。

条形码依靠黑色条码之间在光上的反差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利用特制的条形码阅读器, 可快速识别条形码信息。条形码可以通过预条码和打印条码两种方案, 实现检验信息和试管的绑定[2]。我们将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对比, 选择最适合医院的条码解决方案。

二、传统的检验流程

传统临床检验申请及检验科工作流程中, 由于各个环节的原因, 容易出现错误。早期医生手写的检验申请单, 由于笔迹或污渍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辨认不清, 导致出错的情况。而护士在床旁标本采样时由于申请单与试管的分离, 容易造成患者与标本的对应错误。标本在从临床科室送到检验科室过程中, 不易实现快速验收确认机制, 造成错误。检验科根据医生手写申请单上录入患者信息, 容易出现输入错误造成病人信息录入错误, 病人检查项目录入错误, 造成错检漏检的严重问题。人工的各个环节会造成速度慢而延长出报告时间。收费核价也是人工计价, 因人员的熟悉程度容易出现错收、漏收。总之, 传统的检验申请报告流程工作烦琐, 易出错环节多。它可以通过LIS的应用优化流程。

三、使用打印条码方式的LIS操作流程

在试管上的条码中包含患者姓名、门诊号 (住院号) 、年龄、性别、床号、检查项目、送检科室、试管颜色等信息。一是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开出电子检验申请单, 同时生成检验医嘱。护士站转抄医嘱后, 当检验项目的送检验科室、标本、容器类型都相同时, LIS系统自动做检验项目合并处理并打印单个条码标签。由于打印条码的内容十分详细, 护士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所做项目, 根据条码标注颜色找对应颜色试管, 将其贴于相应容器。二是护士到床旁抽取标本后, 放到指定位置, 由检验科人员核对后取走送至检验科。由于打印条码显示送检科室, 护士在采血后直接按科室分类, 省却了检验科二次分检的麻烦, 提高了工作效率[3]。三是标本到达检验科, 对于有双向通讯功能的检验仪器, 可以通过扫描条码信息从HIS系统中快速调出患者信息及检验项目。LIS系统下达实验项目指令, 指挥检验仪器具体操作实验。单向数据传输技师也只需要在试管上编序号, 上机实验。这极大地缩短了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报告审核并确认后检验结果即可立即发送至HIS系统, 各临床病区即可查看报告。

四、使用预条码方式的LIS操作流程

预置条码按厂家的不同生成唯一的预置条码号, 粘贴在试管上。在应用中, 由于试管上只有简单的条码信息, 并没有直接的患者信息, 需通过护士工作站将条码与病人ID号绑定。通过信息绑定, 实现HIS与LIS中患者信息、诊断信息及检验申请信息同步[4]。一是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开具电子检验申请单, 同时生成检验医嘱。二是护士需要注意的是:当检验项目的送检验科室、标本、容器类型都相同时, 要将检验项目合并处理。根据检验项目信息, 取相应容器, 再用扫描器进行条码信息和病人ID号及检验申请项目绑定, 检验标本条码信息签发。为了弥补试管上无患者姓名、床号的问题, 通常护士会把已对应过患者ID号及检验申请项目的“预条码”试管放在单患者采样袋中, 采样袋上有患者姓名和床号信息, 以满足“三查七对”的需要。三是检验员可以通过扫描条码信息从HIS中读取具体绑定病人ID号的检查项目。四是按照检测方式 (单工或双工) 的不同进行标本处理。结果, 审核并确认后可立即发送至HIS系统, 各临床病区即可查看报告。

五、应用条码方案的优势

(一) 准确性。

使用电子检验申请单准确度高, 不易出现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出报告时可根据录入的数据实现自动计费, 避免错收、漏收。

(二) 方便临床使用。

报告审核发送后, 医生可在工作站查阅结果, 缩短等待时间, 及早提供治疗方案。

(三) 快速录入患者信息。

检验科配备手持条码扫描器, 可快速准确读取条形码, 条形码作为标本的唯一识别码, 通过LIS系统和HIS系统, 可快速调出患者信息及检验项目, 缩短检验科工作人员录入患者信息时间, 提高准确性。住院患者可同时完成收费。

(四) 可靠性。

数据的分级管理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 条形码的应用可以监控检验分析过程中各环节, 避免差错, 保证检验质量, 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且系统内的所有操作可以追溯查询。

(五) 高效性。

方便高效地实现标本到检验科室的验收流程, 较好地实现了样本及时准确的送达, 易于查对样本未提交信息, 解决了临床病区与检验科室的环节质量控制问题。由于试管上有条码没有申请单包裹, 只需简单在试管上编写序号, 无需在申请单上编写序号,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5]。而通过扫描试管条码, LIS系统即可将HIS中的各种患者信息直接填入报告中, 无需人工输入, 提高了效率。

六、结语

通过对比, “打印条码”方案除了上述条码方案的优势外, 比“预条码”更具有以下优势:

(一) 方便三查七对。

根据临床医疗三查七对的要求, 护士在采血等操作时必须清晰地得到3个方面的信息, 即患者信息 (姓名、床号) 、采集信息 (采集类型、采集方法) 、物流信息 (送往何处) 。而打印条码的全部体现了护士采样需要的各种信息, 减少出错的可能。

(二) 通用性。

它不仅可以贴在真空管上, 其他标本 (尿、便等) 也可以方便地实现条码化。而在预条码方式下, 只能实现真空采血管的管理。

(三) 可视性。

由于打印条码的信息量大, 在各个环节需要的信息都有显示, 出错几率降低。

打印条码的应用使检验流程简化和准确, 减少了医生工作量, 与HIS完全融合, 实现了无纸化的工作流程, 减少了人为差错, 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规范了检验流程, 提高了检验管理水平, 促进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为提高病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提供了条件, 也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建议推广使用。

摘要:条码技术应用于检验系统, 使传统繁杂的手工操作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 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检验质量。本文通过比对打印条码和预条码两种方案在检验流程中的应用, 比较得出适合当前医院使用的首选方案。

关键词:检验信息系统,条码技术,应用方案

参考文献

[1].章满红.条形码在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 2006, 1:48

[2].黄肇明.国内医院检验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发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6 (19) :57

[3].林瑞娇, 李永中.条码技术在病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11) :99~100

[4].夏勇, 陈文等.条码管理在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0 (1) :44~45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

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精选11篇)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 第1篇关键词:检验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关键措施一、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性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