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韩国女性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韩国女性范文(精选5篇)

韩国女性 第1篇

本研究为了考察中国结婚移民女性对韩国孝文化的看法和她们的经历, 与九名在韩的中国结婚女性进行了深入访谈。受访的中国移民女性在韩国的生活时间最短的为五年, 最长的为12年。通过访谈了解她们对“孝”的含义的理解和她们的感知, 以及她们在讲究儒教孝文化的韩国家庭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适应困难。五伦被视为是三纲的具体化, 其中的“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指的是家庭中的伦常。在此基于此三点伦常展开论议。

一、父子有亲

孝的本质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顺的行为则为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爱。韩国人的子女们在孝的表现上多为遵守一定的准则, 讲究生活规矩。而来自中国的结婚移民女性一时还摸不清这些家庭规矩。在国内多是婆婆洗碗, 洗不洗碗跟孝敬无关, 只是每个家庭内部的分工, 没想到在韩国竟是一种与孝顺与否相关的社会共识。类似的规矩还有父母起床前一定要先起来准备早餐, 长辈未用餐晚辈不可动筷等。正是因为这些规矩, 现在大部分年轻的韩国女性都不愿跟公婆一起住, 而一些同住的中国结婚女性则在努力地适应着韩国的孝顺父母的规矩。

“父子有亲”即父子之间要相亲相爱, 在这一点上, 一部分来韩的中国结婚女性, 作为子女, 在孝上表现出一种牺牲精神。早期来韩国的中国结婚女性多为通过介绍跟韩国男人结婚的, 两名受访者直言嫁到韩国是为了改善自己家的生活, 希望父母可以安享晚年, 同时受韩国孝文化的影响, 深为愧疚自己不能在父母膝前尽孝。而作为父母, 她们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背负任何因为要尽孝而承担的责任。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 自己虽不能给予子女很多, 但是至少不会成为子女的负担。有个受访者说, 老了自己就去养老院, 死了就将骨灰洒向大海, 子女也别麻烦去祭拜了。中国结婚女性表达了一种自己对子女不图回报的无私的母爱。

二、夫妇有别

夫妇有别指的是夫妇两个人责任不一样, 各有其职, 这个职是天职。韩国是一个大男子主义强烈的国家, 传统的韩国家庭文化完全是夫妇之间“须遵守正理之秩序以行持, 而为夫者, 待其妻须如待友, 且为妻者, 事其夫如事宾客也。”在夫妇有别上的理解, 受访者认为在韩国的家庭里男人一手遮天, 女人被要求事事顺从。虽然在韩国现代的年轻人群体中, 这种大男子主义已不似以往那么浓烈, 但是在韩国的农村地区还奉行男人说话女人不能反驳的文化。

受访者中, 自由恋爱结合的夫妇多认为丈夫虽有一定的大男子主义, 但是是可以接受的程度, 甚至有的称其为很男人。但是通过介绍结婚的中国结婚女性多表示丈夫的大男子主义过于强烈, 对此深为不满, 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 很多家庭的矛盾都是由于丈夫的大男子主义引发的。也有受访者虽对家庭中的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持有异议, 但是看到自家的公公婆婆间的关系也是公公发脾气, 婆婆敢怒不敢言的家庭关系, 自己多少有些释怀, 认为不是自己一人境遇如此, 这是一种社会家庭文化。夫妇在家庭中位于核心位置, 上侍奉老人, 下抚育子女;夫妇关系破裂, 则老人得不到赡养, 孩子得不到教育, 家庭即刻解体。在这一层理解上, 几名处于家庭矛盾中的中国女性也有提及, 自己是为了孩子才在努力维护夫妇关系, 而不是对丈夫的依恋。夫妇有别, 成为一部分中韩婚姻家庭中的不稳定因素,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 2003年到2013年间, 在韩国的中韩国际婚姻的离婚总数为44 741, 这个数字是同期结婚总数的27%。

三、长幼有序

长幼有序指的是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对于这一点, 中国结婚女性首先表达出认可和欣赏, 认为基于这种文化构建的韩国社会是一个文明社会。随着访谈的深入, 她们也有自己的疑惑, 觉得这个长幼有序有时过于刻板于形式主义, 进而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兄长对兄弟, 婆婆对儿媳都是理所当然地指使, 整个韩国社会太阶级化, 论资排辈, 倚老卖老。她们最为不能理解的是长辈明明说的是错的, 晚辈也不能反驳, 只能唯唯是从。如果依照“不孝有三”的伦理, 一是指阿谀曲从, 陷亲不义, 二是指家贫亲老, 不为禄仕, 三是指不娶无子, 绝先祖祀。也就是说, 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 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 这是第一种不孝, 似乎从这一点上不符合原有的孝文化。按照其他学者的研究, 在韩国, 子女对父母履行孝顺义务大概有三种:第一, 义务养育孩子, 传宗接代。第二, 供养并服侍父母。第三, 遵守祭祀祖先的礼仪。这里面祭祀祖先的礼仪替代了规劝父母。

虽然对韩国的孝文化怀有质疑, 中国结婚女性们还是在努力调整自己适应着。有受访者说中韩两国都很重视老人在家中的作用。在中国有类似“家中有老是福”的说法, 老人让家族成员更经常相聚, 老人的豁达让大家族里的人们更其乐融融相处。在韩国也会因为老人的存在而家族聚会, 但是老人的角色更多的为训诫, 节假日的家族聚会有时更像一种仪式。

中国和韩国的孝文化同源于孔孟之道, 来自中国的结婚移民女性对韩国的孝文化在理解上并不具有障碍, 而且她们骨子中是具有孝的精神的, 但是对于韩国对于孝的认识细则并不了解。来到韩国后她们接触到了韩国关于孝的行为准则, 产生了一定的异议和不适, 尤其在一些中韩反差较大的细节上, 如婆媳家务分工上和夫妇家庭角色认知上, 冲突较多。不过, 大部分的中国结婚女性在文化适应中都在努力调整自己适应着这个夫家的社会。

参考文献

[1]DOO-HYEON KIM, SEONHWA CHOI.Research on Filial Duty and the Spirit of Volunteer Work.[J].Korean Thought and Culture, 2009 (48) :345-372.

[2]HAE-RAN KIM, YOON-JUNG KIM.Culture:A Study on the Sustentation Stress of Chinese Family Supporters-Current Status of Traditional Family Sustentation Values[J].Eastern Studies. (2011) 20:277-309.

[3]HYUN-OK HONG.The Past and Present of Chinese Filial Piety[J].Honam Culture Research, 2000 (35) :23-45.

[4]KOREA NATIONAL.Statistical Office (2014) [R].Statistical Yearbook of population movements, 2013.

韩国女性 第2篇

既能按摩、健身又能做美容的特色咖啡厅陆续在首尔市中心出现。在这里会朋友或恋人时,可以利用喝咖啡、喝茶的时间顺便换个发型,或者减减肥,因而倍受年轻人青睐。

上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江南区清潭洞清潭教堂对面的Cafe L。站在咖啡厅入口处化妆台前的客人们映入眼帘,她们正往脸上涂抹着化妆台上准备好的化妆品。去年7月开业的这家咖啡厅是一家可以使用化妆品和美发产品自己化妆或做发型的“自助造型”咖啡厅。咖啡厅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样是为了减轻顾客分别去美甲店、发廊、美容院等场所的繁琐和辛苦。”

化妆台上陈列了世界各种著名美容品牌的新产品,还有吹风筒和卷发棒供客人使用。郭某说:“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随意使用化妆品,感觉很好。”

在城北区东仙洞诚信女子大学前的“Huebody”内,可以一边喝茶一边接受面部或脊椎松骨按摩。五名拥有专业资格证的按摩师坐镇这里,他们的经营理念就是“健康”。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用12种韩方材料制作而成的十全大补茶、可以放松身体并分解体内脂肪的减肥茶等40多种茶,同时还可以享受护肤(1万韩元)、美甲(1万韩元)、坐式按摩(1万韩元)、运动按摩(2万韩元)等。老板金某表示:“可以和朋友一起来这里自由选择美甲、护肤等服务,恋人也可以到这里轻松享受健康的约会。”电话:(02)921-3125

弘益大学前的“向日葵按摩咖啡厅”采用了日式装修风格,在这里可以选择9900韩元的套餐服务,接受肩部和颈部按摩(15分钟)后喝一杯美式咖啡。另外还有2.2万韩元的足疗(40分钟)、3万韩元的上半身按摩(40分钟)和3.5万韩元的全身按摩(60分钟)等,价格比普通按摩店要低。金某说:“我下班后经常到这里做肩部按摩。不用到专门的按摩店也可以给疲惫的身心重新充电。” 电话:(02)3142-0992

还有一些咖啡厅提供足浴、健身、手针等减肥、保健服务。弘益大学前的“Feel so good咖啡厅(feelso-good.co.kr)”是集咖啡厅、按摩店、健身房为一身的减肥咖啡厅。9名健身教练会帮助顾客使用咖啡厅里的运动器材,专业按摩师可为顾客提供护肤和足浴服务。朴某说:“在这里可以用一杯茶的价格同时锻炼身体,或者享受价格低廉的面部、足部按摩或韩方足浴,真是别具特色的约会场所。”电话:(02)324-0840

女性政治下的儒家韩国 第3篇

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他们认为,西方文明在鼎盛期过后,开始显露出一系列弊端,为探索和创建新文化,不仅要挖掘儒教等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韩国在推行“文化立国”的国策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闯出了一条具有韩国特色的“韩流”新路。

祭孔与传统县学和书院

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会按照传统到文庙祭祀孔子。人们头戴儒冠,身穿黑色古代祭服,毕恭毕敬,向孔孟行礼。另外,韩国现在还有完全按照传统儒家教学方式授课的学院,主要课程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在中国几近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在韩国至今仍有300多座。

孔子海外后裔韩国人最多

最新统计显示,孔子后裔达300多万人,遍及全球各地。孔子后裔以山东曲阜为中心,遍及中国及海外,超过300多万人,其中大陆有250万人。海外人数最多的是韩国,有10万人之多。

悲情与信仰:亚洲女性治国史

难以磨灭的信仰、悲情的代际延续,女性柔弱之躯支撑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南亚次大陆鳞次出现,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满怀伤痛的女人,成为一个家族、一股政治势力的代言人,她们的故事,是亚洲女性悲情政治的缩影。

贝·布托家族:

民主就是最大的复仇

布托家族在巴基斯坦的政治历史已经并非第一代。作为巴基斯坦政坛的名门望族,布托家族经历过数次死亡。2007年12月26日,巴基斯坦最著名的女性贝·布托遭暗杀身亡。她死后,儿子比拉瓦尔发誓将继承母亲遗志,为穷人而战,“民主就是最大的复仇”。

巴基斯坦这个多难的国家,其命运在贝·布托身上展开的故事要比绝大多数小说和电影更具张力。

“我的经历其实很简单,不是被监禁,就是浪迹天涯。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生于巴基斯坦,我的生命折射了她的动荡、悲情和胜利。”贝·布托在自传《东方的女儿》中写道。

贝·布托1953年生于卡拉奇,她的父亲阿里·布托是该国的首位民选总理,却被反对派推翻处以绞刑,她的两个兄弟也惨遭暗杀。而她自己也曾9次被软禁或入狱,并多次被迫流亡国外。她在狱中的时间加起来近6年。

1988年35岁的贝·布托回到巴基斯坦,借助布托家族巨大的政治声望,当选总理。她成了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据说,老布托被绞死前一天晚上,亲自交代贝·布托一定要带领巴人民党继续走下去。他对贝·布托说:“你要像个男人一样做事!”他还要求女儿终身不嫁。

在《东方的女儿》中文版序言最后,贝·布托写道:“我梦想有一个世界,那里充满和平与和谐,没有恐惧,没有对种族、肤色和信仰的歧视。我梦想有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广大人民将构建出比昨天更加美好的明天。”

印度:甘地家族的悲情时刻

索尼娅·甘地1946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附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家小旅馆的老板。18岁那年,一心想成为教师或英文翻译的索尼娅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英语。不久,一位身世显赫的印度男青年闯进她的生活——后来成为索尼娅的丈夫、并任印总理的拉吉夫·甘地。

拉吉夫·甘地外祖父尼赫鲁乃印度开国总理,母亲是不久后出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尼赫鲁家族对于印度和国大党的意义就如同肯尼迪家族对美国和民主党的意义一样。

1968年2月25日,索尼娅和拉吉夫·甘地在印度新德里英迪拉·甘地的宅邸举行婚礼。婚后,索尼娅一度强烈反对老公从政。然而,在她婆婆遭枪杀之后,拉吉夫想拒绝政坛都不可能了,他成了印度的新总理。但是,拉吉夫依然未能逃脱母亲的厄运。1991年,他在印度南部参加人民院选举竞选活动时,被恐怖分子杀害。

国大党人把希望寄托在了索尼娅·甘地身上。1997年,当国大党处于危难之时,索尼娅作为国大党的“灵魂”与“偶像”,开始参与政治。她于1997年加入国大党,并在第二年出面支持印度国大党参加竞选活动。1998年3月14日,索尼娅开始担任印度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4月6日当选为党主席。2004年5月13日,索尼娅·甘地领导的印度国大党在选举中出人意料地击败了瓦杰帕伊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了组阁的权利。索尼娅·甘地却令人意外地宣布,她将不出任印度新政府总理。

昂山素季:

一个女人的悲情史诗

贝·布托绝非独自一人。正如2009年,昂山素季生日之际,朴槿惠曾为她留言说,“虽然这个生日您一个人过,但您绝对不是独自一人。”

缅甸民主转型近3年,作为国父昂山将军女儿和衣钵传承者的昂山素季,面目却越来越模糊。如今缅甸人爱抛出一个问题:她是民主的代理人、棋子还是希望?

1947年,昂山素季还在襁褓之中时,父亲昂山将军被刺客暗杀身亡。

牛津大学的高材生、日本京都大学的访问学者、坚定的非暴力理念,这样的经历固然令人羡慕,但1988年,在西方生活了28年、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她,之所以能振臂一呼、响应者众,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很多缅甸人来说,她的面庞和眼睛很容易让人想起遇刺的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

1988年之前,昂山素季的生活轨迹近乎平静,在英国结婚、生子,避免与缅甸流亡人士接触。1988年之后,很快,她树立起有别于父亲的鲜明个人形象,一方面,她美丽、平和,全力付出;另一方面,她内心强大、极有毅力。这让她和一众为了巩固和扩大家族利益而参政、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无所不用其极的“孤儿寡母”们划清了界限。

1999年,丈夫阿里斯在伦敦去世,军政府催促她回英国料理后事,但昂山素季明白,一旦离开,便再难回祖国,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为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受到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以及印度国父甘地的启发,昂山倡导非暴力反抗,她全国行走,号召群众,要求缅甸当局进行民主改革,举行大选,不过她的和平反抗,却遭到当局镇压。对缅甸人民而言,昂山素季是他们脱离高压军事统治的希望。

对于在崇尚流血牺牲和不妥协斗争的氛围中长大的人而言,要么觉得昂山素季名大于实,要么觉得她懦弱、不敢反抗,而没有意识到:人在面对威胁时,本能地会选择暴力抵抗,但在非暴力运动中,人们以非暴力对抗暴力,这需要比暴力更为强大的勇气,宽恕敌人需要更宽广和自由的心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说,“我发现了慈爱的价值,只有敌意才会让你产生恐惧……我不会憎恨软禁我的人,如果你对别人总是抱有正面情感,那么他们就伤害不了你,也吓不倒你。如果你对别人没有了爱,你就是真的在受苦了。”

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第4篇

纵观韩国文学,小说依然是整个韩国文学之林的核心,在韩国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韩国小说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古代小说、新小说和现代小说。韩国的古典小说是从15世纪后半期,韩国小说受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发展起来的,随着金诗习的 《金鏊新话》兴起开始的。新小说在精神内涵上注重社会现实,逐渐脱离了古代小说的形态,具有新时期文学形式与内容。

在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韩国进行占领,韩国的小说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日本统治者强行让很多韩国的报纸杂志停刊,韩国社会因此失去了言论自由。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天主教开始在韩国传播,韩国人们开始逐渐接受西方文化,西方文学对韩国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韩国战后小说在韩国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韩国的战后小说具有新时期的特点,不仅开始关注社会人口集中的问题,也对南北问题的认识进行了一些更深的思考,同时也关心那些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苦生活。

2 对战后小说的理解

2.1 战后小说的定义

韩国的战后小说是指1950年韩国战争爆发以后出现的以反映战争和战后状况为主要题材的小说作品,而不是泛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韩国小说文学。因此韩国现代文学史上所指称的战后小说的范围仅限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发表的作品。韩国战后小说在韩国当代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韩国战后文学反映了韩国当代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情况,让人们引起对那个时代的深思,韩国战后文学对当代的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2 战后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

1945年日本结束了对韩国长达35 年的殖民统治之后,宣布投降,日本完全撤离了朝鲜半岛,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了掠夺,经历了战争洗礼的朝鲜半岛满目疮痍,民不聊生,1950 年6 月25 日韩国战争爆发,美国开始了对韩国经济上的支援,并且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俄罗斯则对北朝鲜进行支援,实行了共产主义政策,此时朝鲜半岛的人们大部分都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在这样的战后的经济、政治、军事的情况也对韩国战后文学有极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通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3 战后小说的派别及人物

韩国的战后小说可以分为传统派小说和战后派小说。

传统派的作家中有一部分在战前就已经登上文坛,并发表过许多作品,甚至还在当时的文学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传统派作家也有一部分是在战争期间或者战争之后登上文坛的,他们的共同特点主要是以传统的现实主义技巧进行创作。战后派则主要是由在战争期间或战后登上文坛的一批青年作家组成,他们声称自己是战争的体验者和受害者。

3 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大致可以分为正面女性人物和反面女性人物形象。正面女性人物有着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论是在多么艰苦的生活状况下,对生活有着正确的认识,其中的女性有的有知识有理想,具有新时期女性的优点,她们敢于和封建男尊女卑的思想作斗争,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在社会上努力打拼,成为典型的事业型的女性。反面女性人物形象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饱受战争的摧残与痛苦,她们没有去勇敢面对,而是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

3.1 正面女性人物

(1)靠知识谋生的女性。这类女性有着良好的知识修养,她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光更加长远,敢于同封建礼教做斗争,她们有着新思想,浑身充满了正能量,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上努力拼搏,这也给当时那个黑暗无光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安寿吉的 《第三类人》描述的就是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是基于描写石、美伊、赵云三个主人公经过战争的洗礼各自的变化为基础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困苦与挫折。

(2)靠双手谋生的女性。很多女性一生只为了生活奔波,没有文化知识,只能靠出力来养家,她们是非常淳朴善良的,有着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她们为了自己的丈夫和亲人可以牺牲掉自己的一切。在郑汉淑的 《离于岛》作品中,主人公张吉子就是这样的人。吉子在失去丈夫,艰难的生活条件下,没有向困难低头,也没有对战争充满哀怨,而是坚强面对生活的挫折,每一次艰难她都克服,用自己的双手抚养儿子。

(3)靠卖身来谋生的女性。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惨痛的伤害,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特别是那些要维持家庭生活的女性人物,靠出卖肉身维持生计的女性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要比正常的女性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是她们从不向困难低头,这样的女性人物也是可敬可赞的。

如,在孙昌涉的短篇小说 《泡沫的精神》中,女主人公玉花年老色衰还带着个累赘,因为没有知识文化,穷困潦倒,也没有一技之长,能让她生存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出卖自己的肉体。

3.2 反面女性人物

(1)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悲观女性。在 《误发的子弹》中哲浩的妻子身怀六甲,但是她患有营养不良,对生活也丧失了信心。

(2)贪图享乐的拜金女性。这类女性的道德底线和伦理底线完全地崩溃了,战争之后来自各个国家的军队在韩国驻扎,这时期的卖春行为泛滥,很多女性在这种影响下失去了自己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 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意义

4.1 对消极堕落的人产生鼓励

很多正面女性人物在面对挫折时候采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她们身上充满着正能量,会向很多在困苦中挣扎的人们传递很多正能量。

4.2 反面女性人物的积极影响

反面女性人物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没有勇气去面对,自暴自弃,最终选择了以死来结束这悲惨的人生,她们对人们也是一种反面教材,告诉人们在金钱面前应该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4.3 对娼妓的职业观点的改变

任何职业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都是可以被理解的。虽然很多女性人物都被剥夺了情操,做出了卖春等非伦理性的行为,但是女性人物所具有的真正意义,要通过人物所在时代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来看,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辩证观。

参考文献

[1]尹允镇.韩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孙昌涉.《泡沫精神》.韩国文学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8.

[3]孙昌涉.《未解决的章》.韩国文学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韩国女性 第5篇

对于男性的结婚适龄。65.2%的人选择“30到34岁”,33%的人选择“25到29岁”;对于女性的结婚适龄,77.6%的人选择“25到29岁”,17.5%的人选择“30到34岁”。此外,90.5%的受访者认为结婚后“有必要生孩子”,其中80.6%的受访者认为生两个孩子比较好。

对于“有必要生孩子”的理由,有60.9%、27.2%和6.7%的受访者分别选择“为了人生的满足和人生的价值”、“为了家庭的和睦”和“如果没有孩子,老了之后会感到孤独”。

韩国女性范文

韩国女性范文(精选5篇)韩国女性 第1篇本研究为了考察中国结婚移民女性对韩国孝文化的看法和她们的经历, 与九名在韩的中国结婚女性进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