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精选11篇)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第1篇

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的反思

经过多年的高三英语教学,我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觉得语法教学可以这样来进行:

1、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让学生保持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体验。

兴趣是第一老师。有趣的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老师所讲的语法项目才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2)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在传统的语法讲解为主的课堂里,教师不易管理学生,于是他们就容易走思,这样,就总是会被老师和同学落下;如今,我们老师应该力求在语法课上让学生的思维和大脑动起来。有他们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才能够更全神贯注的学习课堂知识与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3)科学操练和及时指导相得益彰。

在语法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感知接触,而且我们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语法的形式和意义进行讨论和归纳总结,也要他们尽情的在句子中反复使用和体会该语法功能。

2、备学生的英语基础

要注意任务设计的差异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实际能力,设计不同的任务。教师对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必要扶着走很远,学生们会自己主动去够取更多的知识,表达更多的内容。而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强的学生可能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备训练方法

在实施语法教学时,并不能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单选题的训练,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周红老师讲述的语境下的教学给我感触很深。还可以使用听英文歌曲的形式,通过挖空,把一些重点知识都使学生感兴趣的接触并感知,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会一边哼唱这首歌,一边去回味老师讲的语法点,一举两得。

除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还可以是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看图说话,补全对话,改写句子等形式来训练其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之,新课程鼓励采取一切适合学生,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精心有效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则起着指导者、激励者和调控者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的耐心,需要对语法知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内在理解,我会坚持“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语法教学原则,尽快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适合本校实际的语法教学之路。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第2篇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英语阅读课和对话课成为改革研究的重点,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却无人问津,似乎“谈语法色变”。由于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片面、肤浅的认识,只一味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误认为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部分教师甚至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淡化就是不必重视。故而出现像杭州市某高级中学高一某教改实验班的英语教师几乎每节课让学生会话教学现象:起初,该班学生热情高涨,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会话中的错误尽量少指出,常常以“good ! ; you are clever”.来鼓励他们多说 ,然而,一年下来,不少学生发现,自己不但口语没有什么提高,而且成绩远远落后于非实验班学生。其结果是实验仅历时一年,该班学生对高一阶段的语法概念模糊,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材料全面,正确的理解,也阻碍了学生获取语言材料的内含信息,进而影响了高二、高三的学习效果,致使高考成绩很不理想。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之必要性

对于语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地位 ,我们要对其应有质的认识,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人们公认的交流思想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组织语言,人们也就无法进行交流。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使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容易,越学越轻松,从而能激发学生深层的、持久的学习兴趣。语法教学在任何情况下、任何阶段都不能淡化(胡春洞,)。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语法教学不是简单的淡化问题,而是改变认识和教法的问题。“改变过分强调语法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就是教授语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而是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达到学生能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因为中国学生不可能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在平时、在课外获得充分足够的英语语言的影响,而去内化其语言规则,进而形成自然习得英语。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得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学习掌握基础英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习者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什么是“语法”?“grammar ──- rules for forming words and combining them into sentences.”(《牛津高阶英汉词典》)正因为语法揭示了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所以说,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可以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少走弯路,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条学习英语的捷径。

人类学习任何知识,都企图在所接触的事物发展中发现秩序,寻找规律。寻求秩序是人类的一个天性。人的大脑在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原有的知识系统必然发生重组(restructuring)。学习外语与学习其它任何知识一样,整个过程是一个发现规律、寻求规律,并对原有规律进行重组的过程。词义、句法规则和语用知识的重组,无一不在影响着学习者整个外语知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重组过程中,某种知识发展成为一种技巧,又逐渐成为一种常规(routine)。通过实践,技巧和常规形成了一种自动的(automatic)过程,成为一种能力(proficiency)。

widdowson(1992)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语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忆中的词块(1exical chunks);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语法在语言中起的是调节性的作用,但是这一功能必不可少。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

事实上是,正因为英语教学在中国是属于foreign 1anguage的范畴,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那些学习“许国章英语”和“薄冰、章振邦语法”出身的学生,英语功底扎实,阅读能力强,表面上看他们听说能力差一点,但实际上他们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如出国深造半年到一年,绝大多数都能说一口标准、漂亮的英语,很快过了语言交际关。

所以我们不必因教了语法而感到自己没有“与时俱进”或“老化、落后”。要坚持实事求是,借助英语新课程教学理论,构建所任教学班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面对语法必教而怎样教并无定论的实际,我们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提升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探索更多更好更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

如何把握中学英语教学语法教学

对于英语课程标准的现行教材的语法内容,及目前的教学实际我们怎么把握呢?

1、要在接触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学语法

外语的习得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中学生学英语首先应当通过听说和阅读的实践,接触大量的地道英语,初步树立语感,然后在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和结构框架,它规范着人们的语言活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自觉不自觉,你只要在运用语言,便无时无刻不受语法规律的支配。你如果不理它,它就给你颜色看:句子看不懂,言语不地道,表达不准确,翻译不达意,总而言之,弄得你寸步难行。那么,这么重要的规律和法则是否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归纳出来呢?那也不是的,前人早已为我们归纳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教学语法,也就是可以买到的语法书。语法书是语言学家对客观存在的语言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描写,其中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它描写的基本法则还是长期起作用的。我们学习了这些基本法则,就可以加深对所学语言的认知,加深语感,加快英语习得的进度。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点语法,就好像在一个陌生的领域找到了向导,它会带领你顺利地入门,升堂入室,渐入佳境。有些人多年学英语,却老是在原地踏步不前,像是一锅“夹生饭”,怎样也“煮不熟”,这就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还没有入门,无法前进,这里也显示出学点语法的重要性。

2、要联系词汇来学习语法

任何一种活的语言都是音、义结合的语法和词汇的体系:语法赋予语言以结构形式,而词汇则通过语法结构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因此,语法和词汇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特定的语法结构往往要求某种类别的词与之匹配,如果用错了词,尽管语法结构没有错,仍然是个病句。比如可以说:

○be patient. 请耐心点。

○don’t be impatient. 别不耐烦。

○please be careful. 请小心点。

○don’t be careless. 不要粗心大意。

却不可以说:

be pretty.

don’t be hungry.

同是“动词be + 形容词”构成的祈使句,为什么前者对,后者错?因为在这种类型的祈使句中,形容词必须是“动态的”,而不可以是“静态的”。动词的使用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可以说:

○i have been / stayed in beijing for three days. 我来北京已经三天了。

却不可以说:

i have come to beijing for three days.

为什么?因为在表示持续一段时间的句子里,只可以用静态动词或者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而不可以用表示一次性动作的动词。同样地,我们可以说:

○i have owned this house for 20 years. 我买这幢房子已有了。

却不可以说:

i have bought this house for 20 years.

有时同一个词用在同一句中,只因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以致全剧的意义完全改变。例如:

you should speak naturally.

naturally, you should speak.

副词naturally在第一句中出现的句尾,是方式状语,全句的意义是,“你发言应该自然一点儿”;在第二句中,naturally出现在句首,而且用逗号隔开,是评注性状语,表示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的态度,全句的意思是,“当然了,你应该发言”。又例如:

i don’t think he will meet you personally.

personally, i don’t think he will meat you.

前一句的意思是,“我认为他不会亲自接见你。”后一句的意思是,“我个人看来,他不会接见你。”又例如:

he gave me a lift kindly.

he kindly gave me a lift.

前一句的意思是,“他好心地让我顺便搭他的车。”后一句的意思是,“他真好,让我顺便搭他的车。”这句话相当于it was kind of him to give me a lift.

以上诸例都说明词汇和语法的密切关系,如果脱离了词汇,空谈语法结构,往往就难以讲深讲透。这也说明《新编英语语法》联系词汇意义来讲语法,划分“动态动词”与“静态动词”、“动态形容词与静态形容词”等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来学习语法

我们学习语法就是要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则,但是我们造的句子不仅要求语法结构是正确的,还要求所造的句子在一定上下文中是恰当的,这就是“正确性”与“适合性”的问题。我们知道,没有存在于真空中的句子,任何一个句子都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比如有人问你:

where do you come from? 你是哪里人?

你回答说:

i’m a student. 我是学生。

这就是适合性问题,这个答语的结构虽然符合语法规则,但它用错了地方,答非所问,从而不能达到交际目的。英语中有一些语法结构可以这样那样地转换,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只能用其一种,不可以随意转换。比如在“主语 + 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的句子中,从语法结构上看,间接宾语的位置可以前后移动:

he gave me a watch.

he gave a watch to me.

这两个句子都符合语法规则,但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你只能用其中的一种形式,比如问句是:

what did he give you?

你的答语只能是:

he gave me a watch.(或者a watch.)

如果问句是:

to whom did he give a watch?

你的回答只能是:

he gave a watch to me.(或者to me.)

又如在“主动宾”结构的句式中,主动句通常可以转换为被动句:

the hunter killed a snake.

a snake was killed by the hunter.

这两个句子都是符合语法规则的,但若上文是:

who killed the snake?

你只能用被动句:

it (the snake) was killed by the hunter.

如果上文问的是:

what did the hunter do?

你只能用主动句:

he (the hunter) killed a snake.

联系上下文学习语法,不仅可以保证语言使用的适合性,而且还可以通过上下文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即交际功能。要知道,一个句子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是一回事,同一句子在一定交际场合中能起什么样的交际作用则是另外一回事。同一类型的句子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可以有不同的交际功能。比如一般疑问句并不一定都是向对方询问情况,它可能是一种请求:

could you lend me a hand? 请帮我一把。

也可能是表示款待: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请喝茶。

可能是一种警告:

do you know there is a strong current here? 这里有急湍暗流(要当心)!

也可能是一种威胁:

do you want a punch on the nose? 当心挨揍!

所有这些交际功能都只有在一定上下文和语境中才能判定

4、要联系语音语调来学习语法

如前所述,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语法和词汇的体系,这也就是说,语法和语音天生就是绑在一起的。比如调型的改变往往引起语义的改变,例如陈述句通常是以降调收刹,如果词序不变,而将调型变为低升调,句子便成为疑问句:

he goes to school at eight. 他8点上学。(陈述句)

he goes to school at eight? 他8点上学吗?(疑问句)

调心位置的移动,也会直接关系着整个句子的意义:

susan can speak chi nese. 苏珊能讲汉语。(语义重心在“汉语”上。)

susan can speak chinese. 苏珊能说汉语。(语义重心在“说”上,言下之意:她写得不好。)

susan can speak chinese. 苏珊能说汉语。(语义重心在“苏珊”上,言下之意:别人不能说。)

关键词的重读与非重读,也往往引起语义的差异。比如英语里有一些以there开首的句子,其中有的是倒装句,有的不是。there如果重读,在句中作地点状语,那便是倒装句:

there / / is our car. 我们的车子在那儿。

there / / comes the bus. 公共汽车来了。

如果there非重读,读作/ /,在句中作引导词(又叫“形式主语”),那就是“存在句”,是一种正常词序。例如:

there / / is a car outside the door. 门外有一辆轿车。

there / / stands a church on the hill. 山上有一座教堂。

因此,我们学习语法决不能忽视语音语调的作用。

5、学语法是手段,不是目的

学习一门外语,靠的是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在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学点语法,就好像找到了一个向导,它能引你入门,引你入胜,自觉地按照语言的基本法则把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逐步推向更高的水平。但是学语法毕竟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学生学语法只要树立了清晰的语法概念,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法则就够了,而不必过多地纠缠在语法条条中以致影响听力的灵敏性和口语的流利性。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好事做过了头就会变成坏事,学语法也是一样,中学生学点语法有好处,但是学到一定程度就应该适时打住,以便把精力集中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上。这就好比游览名胜,不要在一个景点里盘桓过久以致耽误了许多其他景点。我们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作为交际工具,其中学点语法仅是作为入门的向导,并不等于掌握了英语的全部。英语里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语法规则所能涵盖的项目外,还有大量的习惯用法,不是语法规则所能解释的,比如为什么可以说:

○he is so intelligent a boy.

却不可以说:

he is a so intelligent boy.

为什么可以说:

○he is not an intelligent boy.

○he is a not very intelligent boy.

却不可以说:

he is a not intelligent boy.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习惯用法问题,不是语法规则所能解释的。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还要掌握大量的词组动词,他们都是一些固定搭配,比如blow out(爆发),blow up(爆炸),look after(照顾),look into(调查),come across(碰见),come by(得到),carry on(继续),carry out(贯彻),take over(接管),take to(爱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据说英语里头有18个常用动词,用他们的搭配关系可以表达各种思想,这也不是语法所能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还要提一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学好一门外语还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在与外国人交际中,要学会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受本国风俗习惯的干扰。比如我们中国是个尊老敬老的社会,遇见老人问一声“您多大年纪了?”这是表示尊敬,如果对一个西方人这样问,人家就会感觉不快。又例如中国人遇见邻居打招呼常问道:“吃过饭了么?”如果对方是个西方人你这样问,人家就会误解你是否要请他吃饭,这就没有达到交际目的。此外,在交际场合中我们还要学会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些也都不是几条语法规则所能解决的。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及反思 第3篇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为培养语言技能服务的, 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在语法教学中首先要明确中学所教的是实践语法, 而不是理论语法。语法教学要以实践为纲, 以技能为核心。同时, 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对语法不要进行过分的思辨。对语法的学习目的要有较深刻的认识, 把语法作为手段来学, 作为桥梁来用, 克服为学语法而语法的偏向。另外, 在进行错误分析时, 也不要把大量错误从形式上归结为语法问题, 说成是语法不过关, 引导学生死抠语法。要透过形式指出错误的本质在于语感不强, 练习不够, 引导学生实践, 通过实践解决语法问题”。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正和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新的课程标准把语言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强调语言在实践中的应用而不是一般地语言输出。语法是语言的核心, 若没有语法, 就无法构成语言。但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使用语言, 完成交际任务, 不是“为语法而语法”。

2. 现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在对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的年龄在30岁上下的年轻外语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 70%以上的老师承认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他们解释说, 他们也知道“交际法”是目前流行的教学法, 但由于种种原因, 如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的语言功底、有限的时间、班级学生的数量、考试的压力等等, 教师认为“语法翻译法”更实用。她还提到很多学生外语学习态度不积极, 缺乏兴趣和动力。

尽管教材一变再变, 但教师的教学观念却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大多数教师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 在教学设计和策略上仍不能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语法时尤为如此, 课堂上实施“填鸭式”教学, 绝大部分时间教师唱独角戏, 不重视学生的参与, 更忽视对其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教学中, 学生的许多需要都得不到满足, 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受教材影响,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忽略了语法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训练方法机械、落后, 使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受到挫伤。

三、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1. 灵活使用教材,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新教材中语法教学材料具有螺旋式编排特点, 每种语法项目, 至少在三个单元中出现, 通过课文、语言学习、训练、课后练习等环节, 为学生提供了循序渐进的语言学习、时间、运用、巩固的机会。但其缺乏系统性, 学生学的可能是些零散的语言知识, 接触的只是部分语法规律, 很难系统掌握。所以在学生大量语言实践的基础上, 教师应对教材中出现的同类内容适时地进行归纳与小结, 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 不断拓宽和加深学生对同一语法项目的认识, 提高其运用能力。

2. 结合语篇、语境教学,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根据语言功能理论, 语言具有概念 (ideational) 、人际 (interpersonal) 和语篇 (textual) 三种功能, ideational主要指语法, 这一功能的实现受制于interpersonal和textual功能, 也就是说, 语法规则的选择要受到社会因素和上下文关系的限制。因而要准确地描述语法必须要考虑到另外两个相关因素”[2]。有效地交际是形式、意义、功能和语境的和谐统一。如被动语态, 从形式上看, 它由be加上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 有时有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从语意的角度来看, 被动语态涉及结构中心的变化和强调对象的转移;从语用的角度来看, 我们要考虑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 为什么使用这一语言形式。常见的解释是:当动作的执行者不明确时;当有意要回避或隐藏动作执行者的身份时;当上下文已暗示了动作执行者时;或者是把动作的执行者写出来显得累赘时。

3. 结语:

语言教学离不开语法教学。语言学家Widdowson认为“没有语法的语言就如没有骨头的鸡”。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探索有效适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关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各级教育机构与学生家长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尤以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较为明显。但是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重难点模糊、语法教学与实际运用脱节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学校与任课教师需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探讨新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案。

一、教师需明确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包括初中、高中等)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升学率及其期末考核成绩,但学生课堂中的具体教学活动却常常被忽视,再加上各教育机构中教师与教育资源比较紧张,整体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尤其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考核成绩与升学率等严格要求外,教师还需立足长远发展,重视该课程中的语法教学,向学生教授全面的语法知识。同时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意识与语感

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需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口语体验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图片、视频、动画、问题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语法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对话:①Mary said,“Im going to NewYork with my mather.”②Tom sopke to John:“What did she say?”③John answered:“Mary said she was going to NewYork with her mather.”其中①句为直接引语,③句为间接引语。大多数情况下,间接引语多构成宾语从句,且直接引语一般要加引号,而间接引语则不用。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还需重视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即无意识的听。在平时上课前,指导学生听英语录音带或默读≥2段英语文字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了解英语语法的多样性与部分固定句式,体会英语语法的精妙之处。

三、以学生兴趣为基础,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学习特点,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与学习内容相衔接,促进其主体意识与学习兴趣的和谐、统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情态动词”的语法教学中,当检测“can,may,could,might”等意为“许可”的词语用法时,可采用分角色表演法,让每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演练,训练重点需突出:①在需要朋友帮助时,用“can”;②在需要陌生人帮助时,用“could”;③在正规场合表达是否许可时,需用“may”。

四、加强学生课内外口语训练,提高其语法应用水平

传统、单一的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仅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英语语法知识,即便经过课堂模仿训练,大多数学生也只会一些简单的口语句子,当其处于陌生环境中,难以熟练地运用口语语法知识。教师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还需重视学生的课外口语训练,达到活用教材与用好教材的目的,实现英语语法学习的真正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用每个单元中教学课文前的“Speaking”部分作为训练主体,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如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等进行对话训练,采用小组内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增强学生脑海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记忆,实现课堂教学中语法项目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此语法知识的快速理解和掌握。同时,学校可在校内开展英语角或英语沙龙等,或采用晨读方式,为学生提供英语阅读空间和时间,以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陌生的语法知识,增强口语语感,提高语法应用水平。

五、结语

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学校与教师主要可从教育理念、语法意识培养、教学方法以及口语训练等方面入手,明确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加大该课程教学的管理与规范力度,同时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结合其学习兴趣进行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重视课内外英语语法的口语训练,延伸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海莲.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6):21.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第5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法教学的改革也已经提上日程,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所以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早该退出历史舞台。教师必须探究如何把语法教学向高效、有趣、实用的方向转变。

一、学习本身是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更是提高和深化的过程。传统的语法教学是首先讲很多很多规则,然后举例验证那些规则,学生觉得唯一可以提高语法的方法就是熟记语法规则,背诵典型句子。如此学生的一天变得异常枯燥乏味。如今,语法教学正在转变,不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各个语法规则,而是老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的语法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新的语法现象该怎么运用才算正确。如此,学生更加有成就感,而且以这种方法学到的内容也不容易忘记。

二、将语法教学与阅读结合。如果把语法教学放在阅读过程中,就能让学生发现,思考,分析遇到的语法现象,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如,教师在教授动词过去时态和过去进行时,可以让学生看一篇文章: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er.I had a very seat.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I didn’t enjoy it.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They were talking loudly.I got very angry.I could not hear the actors.I turned around.I looked at them.They didn’t pay any attention.In the end I could not bear it.I turned around again.I couldn’t hear a word.I said angrily.The young man said that it was none of my business.He said that it was their private conversation.然后让他们说出遇到的新语法现象,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词或词组last Sunday in the morning do home work in the afternoon play basketball in the evening watch TV surf the Internet go to be等,让学生描述他们怎样度过上个星期日的,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描述的句子写在作业本上。通过阅读语法教学活动既能让学 生学习语法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阅读能力。

三、老师设疑不正。平行班的学生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可以循序渐进的给学生提供问题,再让学生自己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已经设置的和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也可以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四、不要忘记表扬学生。任何人都需要表扬,尤其是正在学习的学生。老师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要看学生本身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他有了进步,应该及时鼓励和激励。随堂的表扬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第6篇

1.See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nd you will find our school is beautiful.(祈使句+连词+陈述句)

可转化为:

2.Seeing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you will find our school is beautiful.(现在分词作状语)

以上两个例句说明了“祈使句+连词+陈述句”可以与“现在分词作状语”互换,在新课教学中我也讲到了这一点而且学生也能理解。但是,在前两天的一次听写中,有一个学生把“Simply raise your hand and a taxi appears in no time.”这句话写成了“Simply raising your hand, a taxi appears in no time.”我一看,发现这个句子肯定是错误的,但学生确实严格按照我说的“祈使句+连词+陈述句”可以与“现在分词作状语”互换写出这个句子的。于是我开始反思。经过思考,我发现,“‘祈使句+连词+陈述句’可以与‘现在分词作状语’互换”是不科学的说法。应该这样来理解:只有当“祈使句+连词+陈述句”中祈使句和陈述句的主语一致时,才能转化为“现在分词作状语”的结构。原因在于:“祈使句+连词+陈述句”中连词连接的是两个简单句,它们的主语可以是不一致的,而“现在分词作状语”结构中,分词的逻辑主语必须与句子的主语一致。此外,由于祈使句的主语一定是you(常省略),所以由上述的“祈使句和陈述句的主语一致”可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即当陈述句的主语是you时,才能转化为“现在分词作状语”的结构。如:

3.Drink more milk and you will be healthier.4.Drinking more milk,you will be healthier.以上两句可相互转化,因为3句中两个简单句的主语是一致的,4句中Drinking的逻辑主语就是句子的主语you。

另如:

5.Take the medicine every day and your injury will get better.(√)

6.Taking the medicine every day, your injury will get better.(×)

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第7篇

教了多年的英语,我感到语法教学特别棘手,学生认为语法枯燥无味,难学,没有意义,没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我尽量避开语法讲解,害怕讲语法知识会被认为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在课堂上弱化语法教学。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和倾向,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是要完全放弃语法教学。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法教学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我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没有重视语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优化语法教学,没有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实践,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平时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融入生活情景中,让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把学生引导到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通过这次培训,我要重新认识语法教学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法知识,让新课改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改进的方法:

1运用语境教学

我以往语法教学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不是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应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应使语言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语境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正确理解判别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词语,而不是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词的片面意思,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2运用语篇教学

以前都是把语法内容先拿出来教。没有与听、说、和阅读活动紧密结合。阅读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一些语法现象,学生会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这绝非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若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3要循序渐进

语法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基本和常用的语法,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控制。不能随意拓展语法学习的范围和深度的误区。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不必一一讲透讲全。如:A lot of money has been donated to Project Green Hope 该句中出现了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形式。就不必花时间去教,也不要作为考查要点去检测学生。因为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不是课标所要求的语法内容。结合语境考查基本的语法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侧重点应该放在语言运用上。

4.尽量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第8篇

反思性教学蓬勃兴起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于反思性教学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型,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西方的埃拜 (J.W.Eby) 模型、爱德华兹-布朗托 (D.Brunton) 模型、考尔德希德 (J.Calderhead) 模型和拉博斯凯 (V.K.Laboskey) 模型、布鲁巴切尔 (J.W.Brubacher) 模型以及我国王洪礼教授提出的三思再反思思维模式以及六三六教学模式。这些理论模式的提出为反思性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而其中的布鲁巴切尔模型对于我国的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模式的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布鲁巴切尔等人主要从时间纬度入手来分析反思性教学, 其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实践反思 (reflection for practice) 、实践中反思 (reflection in practice) 、对实践反思 (reflection on practice) 三个阶段。具体来讲, 反思过程中的“前”反思, 又叫实践反思, 即以上一实践周期的教学经验以及所发现的问题为基础, 对本周期所要实施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的是否可行进行深入思考, 并作必要的修正。反思中的“中”反思, 又叫实践过程中反思, 即在本周期的实践环节中, 不断发现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并通过对教学方案及计划的调整。反思中的“后”反思又叫对实践的反思, 侧重对实践结果归因总结, 借助实践研究, 结果分析, 完善教学策略。而后反思的结果成为下次前反思的前提之一。布鲁巴切尔模型的特点是强调“中”反思, 前中后三个过程环环相扣, 周而复始。

反思性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语法中的应用

1. 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现状与不足

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培养往往侧重于听、说等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等级考试的过级。殊不知英语语法是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缺少这一坚实的基础, 听、说能力的发展空间将十分有限。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本身语法知识的薄弱, 近年来对英语等级考试过级能力多度强调及现今绝大多数教师在语法课堂传授上往往以满堂灌和大量的习题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 这近乎纯理论的语法课枯燥乏味,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无心学, 老师班套教”的局面, 让学生误认为英语语法学习无足重轻。事实上学好英语语法, 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律, 其对促进英语语言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语法知识的匮乏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努力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 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也是为培养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服务的, 它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巩固和提高对词法和句法的理解,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语法把抽象、呆板的英语语法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用的交际能力, 并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英语语法知识, 并运用语法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 使其认识到语法知识的指导性和应用性, 是现今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法教学面临的一个艰巨的挑战。

2. 布鲁巴切尔模型对于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

布鲁巴切尔模型中的前反思是以上一周期的反思为基础, 对行将实施的目的、计划等的合理性进行思考、修正。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法底子薄, 生源复杂, 从普高生到中专生以及三校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开展语法教学, 从哪方面寻找切入点, 在实施本周期的语法教学实践之前, 应根据所授班级的英语水平, 明确教学目的, 制定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对教学内容细节的设定进行细致的考虑, 尽量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中反思”的过程发生在教学实践实施的过程中, 由于基础水平、性格特征、努力程度的差异, 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情况层出不穷, 原定的教学方案实施起来面临压力, 此时则要灵活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例如, 此次原定的教学计划是英语虚拟语气的讲解, 通过“前反思”对教学计划的指导, 决定采用CAI教学,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能动性;然而即将上课前, 学校却意外停电。如何灵活机动的调整教学策略, 既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受影响, 又能不落俗套, 让学生觉得语法课生动易懂?善于抓住课堂中有利的因素, 以及积极培养创新的思维, 以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此时,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教师, 应该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做出必要调整,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事, 通过虚拟语气的表述, 展开讨论“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only had one ticket for 2008 Olympic Game?”之类的话题, 使学生通过句型实践, 巧妙地使用语法规则, 掌握语言规律。

在“后反思”过程中, 教师对实践结果归因、总结、肯定成绩, 找出差距。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进行归纳总结, 反思所调整的计划的应变性和适用性, 为下一周期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新的经验。根据“中”反思中所出现的例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CAI教学形象易懂, 但是由于其教学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规避突发事件的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在决定CAI教学时应制定比较详备的计划, 能有效地避免潜在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3. 布鲁巴切尔模型对英语语法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存在的不足

布鲁巴切尔模型从教学实践实施的三个时间纬度, 通过对实践前教学、实践中教学、以及实践后教学全面反思, 有利于教师明确语法教学目的, 合理编排教学步骤、在语法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新问题, 调整语法教学策略, 以及教学活动完成后适时总结、回顾, 借助于反思, 不断的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积极有效地结合教学工具,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的开展具有积极影响。

但是布鲁巴切尔模型中, 片面地强调了教师反思意识的培养。殊不知许多的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上处在一种迷惘、被动的状态, 从来不去思考教师所灌输的英法知识实际使用性以及其在阅读和写作上的融会贯通性, 也很少思考自己应该采用何种方式与策略使自己语法学习更有效, 只是一味地记笔记、照搬硬套。因此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强调教师的“教”, 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不仅教师要“学会教学”, 更要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反思性思维的实践, 积极安排好预习、听讲、复习等各阶段的学习工作, 更全面地掌握语法概念, 更灵活地运用语法知识。

曾子曾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意识的培养对于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而言, 在自我发展同时能够经常反思课堂教学, 关心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注意教学领域的新发现和新进展, 精益求精, 充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尤其现今对语法教学比较淡漠的环境下, 通过反思性教学, 及时发现新问题, 促进语法教学和课程改革, 为英语语法教学开创新天地;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能够促使其对与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回顾, 在英语语法学习中, 能引导其对语法知识构造的基本概念进行反思, 善于将理论性的语法知识运用于实践, 并在实践过程中归纳总结不足, 加强对这一知识概念的透彻把握, 从而使反思性教学对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因此, 反思性教学不仅对于教师, 而且对于学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杨玉英等.智能基本功的测查与训练,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3]杨四耕.略论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 中国教育学刊, 2001 (4)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教学反思 第9篇

关键词:语法;高中;英语教学;语法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64-01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及遵循的原则

1、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随着交际教学法在我国的引入,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法的作用被淡化。现行的中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材(人教版)是以交际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采用话题、功能和结构相结合的编排体系,语法项目呈隐性的、螺旋式排列。

2、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应该改革通过大量机械性训练来巩固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且要遵循以下原则:

(1)简要。所谓“简要”,是指语法教学应简明、扼要。“简明”就是简单明了,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泥于语法术语,少讲概念,少下定义,而是要尽可能多地举例,或是提供包含这些语法项目的语篇,让学生先明白语法的具体内容。“扼要”则有两层含义:①注重重要的语法项目。②注重语法的重要内容。

(2)多种方法归纳记忆语法规则。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包含某些语法结构的格言、谚语、名言等,让学生通过记忆和运用这些句子而起到既能背诵,又能熟悉运用某项语法形式的作用,一举两得。用编口诀、顺口溜的方式整理需要记忆但又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设计,别具匠心。

①仔细挑选例句。讲解语法离不开举例,例句的选择也应研究。选择例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有人生哲理;有时代气息;有幽默感

②教师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创设语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用法。例如,在教授can, may, must 等情态动词时,教师可利用以下对话进行教学:

A: Look! Someone is there.Who can it be?

B: It may be our math teacher,Mr.Dong.

C: No, it can't be him. He has gone to Dalian

D:Oh,I've got it.It must be Mr.Wang.They look like twins.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1、高中语法教学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英语语法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英语语法知识,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仍然发现语法教学和学习者在英语语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目前绝大多数英语教科书及课外辅导书对语法项目的编排不像以前教材的语法项目那样有顺序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需要讲解的语法项目时,教师的讲解也只能是东拼西凑,支离破碎,难成体系。

(2)英语语法意识淡化。许多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导致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贫乏,阅读水平下降,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更不用说了。

(3)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许多学生愿意接受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些学生更习惯于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法知识,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

2、高中语法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授熊川武博士把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反思对语法教学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灵活使用教材,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在学生大量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应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不断拓宽和加深学生对同一语法项目的认识,提高其运用能力。

其次,突出重点,集中教授。语法教学要集中内容、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特别是进入选修教材的语法学习和高考复习备考阶段,更应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充足语境中反复实践相关的重点语法项目。

最后,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在所学课文中去发现与本单元语法项目相一致的语言表达形式,并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就语法项目进行观察、归纳和总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结束语

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第10篇

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提出应重新认识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并讨论了在将国内外先进的语法教学理念应用于语法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作 者:王丽捷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外语教研室,13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地位和作用 遵循原则

高中英语语法课教学反思 第11篇

前不久,笔者听了本校的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就是人教版Book 1 Unit 4 Earthquake 中的定语从句。笔者通过对本堂课的观察,对目前高中英语语法课的课堂形式及其效益作了一些反思。

一、案例回顾

Step 1: 授课老师通过中文提示,让学生在本单元学过的文本中找出以下句子:

1. But the one million people of the city, who thought little of these events, were asleep as usual that night.

2. It was felt in Beijing, which is more than two hundred kilometers away.

3. A huge crack that was eight kilometers long and thirty meters wide cut across houses, roads and canals.

4.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killed or injured reached more than 400,000.

5. Then, later that afternoon, another big quake which was almost as strong as the first one shook Tangshan.

6. The army organized teams to dig out those who were trapped and to bury the dead.

7. Workers built shelters for survivors whose homes had been destroyed.

Step 2: 教师通过PPT列出上述句子,并对它们的句子结构特点做解释之后,引出

定语从句的概念和先行词的称谓。

Step 3: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另外6个例句,让学生翻译成中文并找出例句中

的定语从句和先行词。

Step 4:学生造句, 教师点评并做修改。

Step 5: 教师在上述6个例句中划出关系词:who, whom, that, which, whose,

解释这些关系词分别在从句中充当的成分(在黑板上板书)。随后,教师陈述这些关系代词在指代先行词时的用法区别。

Step 6: 教师继续呈现以关系副词 “when , where, why” 等引导的定语从句例句。

Step 7: 学生翻译成中文,教师讲述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的成分(在黑板上板书)。

Step 8: 教师对比、小结关系代词 “who, whom, that, which, whose”和关系

副词“when, where, why”等引导的定语从句之间的区别。(制作成表格)

Step 9:学生选择题练习(定语从句专项训练)

Step 10: 教师讲析,并简要回顾定语从句语法规则。

Step 11: 布置作业:定语从句专项训练。

二、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设置过高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对复杂句型接触较少,还不能熟练运用五种基本句型。定语从句对这些学生来说还是全新的知识,因此,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一堂课仅有的45分钟内,从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开始到学会区分各种关系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并能解答高考难度的综合题,这无疑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了“拔苗助长”。

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教条

教师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想方设法地在课堂上把有关定语从句的知识展现在课堂上,单一地采用了“老师讲,学生记”的办法。表面上看,老师煞费苦心地把定语从句的用法特点以及例句一一写在黑板上,学生也不辞辛劳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但是过于模式化的语法课堂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有的只是教师的平铺直叙,有的只是学生的机械性的劳动,有的只是教师简单的重复活动,有的只是学生的应付与无奈。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大打折扣。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教条主义下,纵然是被灌输,被记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气之所在而不知其之所以来,更不知其之所去”,语法课堂缺乏生动的语言情境,学生缺乏积极深刻的思考,没有真实的语言运用练习,最后还是不能正确运用定语从句。

3.课堂活动缺乏学生主体参与

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参与成分很少。仅仅体现在这样几个活动中:找文中例句找例句中的关系词和定语从句模仿造句做单项选择题。从活动形式看,即使存在着一些师生交往,如教师问、学生答,但这种交往有不少仅仅是形式上的,是教师为了延伸教学、推进教学进度所设计的。整堂课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去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无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体系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4.应试色彩过浓

很多教师把语法课的最终目标设定为能让学生顺利应付高考,为此,他们在课堂上常常惟考试惟上,以练习高考题为常规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无论是定语从句知识的内容的广度还是深度上来看,本堂课都是以考试为准则,以考试为指挥棒,以传授语法细则和讲练语法题为主要活动形式,没有从语言的实际运用性出发来设置、开展课堂活动,致使语法课失去真正的意义。

5.教学环节出现“断链”

在这堂语法课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看似紧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上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和下一个步骤的实施出现了“断链”。如 “Step 3”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从位置上来判断例句中的先行词和定语从句,或者说,是从一个复合句中 “认出”定语从句部分,而“Step 4”的目标则是让学生能模仿例句造句,重在运用。为此,这两个步骤之间缺乏一个过渡,中间需要有更多的活动来输入足够的知识,最终达成“模仿造句”的输出。

三、教学建议

1.树立正确的语法课课堂理念

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教师一味地遵循传统的语法教学理念,过度地看重考试,过度地强调语法规则,仅注重语言的形式,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结果只会导致语法教学的失败。语法课是最终运用语言的课堂,不是考试的课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摒弃传统的语法课堂教学理念,坚持新课标倡导的“优化而不淡化语法教学”原则,采用“归纳为主,演绎为辅”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获得语法知识,借助情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其真实的交际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2.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者整个过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从学生认知现状出发去考虑学生“能学会什么”、“能学多少”、“喜欢怎么学”、“不希望怎么学”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鉴于高一新生对定语从句了解不多,本堂课应设置成入门课而不是复习课。课堂应着眼于让学生认识定语从句,了解定语从句和先行词的修饰关系,基本掌握关系代词“who, whom, that, which, whose”的用法特征,并通过语境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简单模仿。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掌握定语从句的知识,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切不可一步登天,把高中定语从句所有知识在这一堂入门课灌输给学生。

3.优化教学方法

语法课并不代表教师对大量语法规则的罗列和口述,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死记硬背。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而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通过积极的思考、调查、讨论,研究、合作和交流,在实践中学习语法,把语法用于实践交流中。因此,本堂课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中去实施课堂活动:

1)猜谜游戏:教师预先准备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用定语从句描述,让学生来说出物品名称。

2)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提供多种场景让学生自由选择,情景扮演中要尽量使用定语从句。

3)做统计调查: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组员用定语从句来描述自己喜欢的衣服类型。组长进行记录并向班级汇报。

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尽量提供丰富的定语从句,让定语从句的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学生感兴趣的氛围中,让情景带动概念,以交际运用代替枯燥的听和记,让课堂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进行,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师生共同智慧在合作中碰撞出火花。

4.注重教学过程的衔接

教学过程的铺展一般要求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信息到识别,再到应用。教学程序的设计要求活动前后相关,前面的环节应该能够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做铺垫。为此,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不妨调整为:

Step 1: 教师从已学课文中或身边事引用实例,引出定语从句的概念及先行词的称谓。(这步做法主要是由已知知识转换到新的知识)

Step 2: 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例句中找出定语从句和先行词,并归纳定出语从句和先行词之间的修饰关系和位置特征。(通过学生自我观察,从形式和概念上学会判断定语从句。)

Step 3: 学生找出例句的关系代词,并通过小组讨论,分清各关系代词在语境中的具体指代,和指代时的用法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最终找出定语从句各关系代词的用法区别,体验定语从句的修饰功能。)

Step 4: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如游戏、对话、访谈、表演等形式,通过听、看、读、转述等途径来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

Step 5: 学生通过上述环节,通过观察、思考,小结出个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可充当的成分。(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Step 6: 学生练习一些典型题目,巩固本堂课的定语从句知识。

Step 7: 课后作业:用5-6个定语从句来描写身边的一些人或物。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精选11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第1篇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的反思经过多年的高三英语教学,我对英语语法教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