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治涂阳范文
复治涂阳范文(精选7篇)
复治涂阳 第1篇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药物依赖
近年来文献报道, 结核分枝杆菌有依赖链霉素 (SM) 和利福平 (RFP) 等抗结核药物的现象。这是结核病防治领域一个新的问题, 将给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为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依赖抗结核药物的发生率及特点,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复治涂阳患者, 根据结核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对其中存在结核药物依赖者15例, 进行药物依赖的实验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来源及入选标准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复治涂阳患者, 对其中结核菌培养阳性者根据结核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对其中存在结核药物依赖者15例, 进行 (SM, INH, RFP等) 药物依赖行研究并随访3~12个月。复治的定义: (1) 初治失败的患者; (2) 规则用药满疗程后痰菌又复阳的患者; (3) 不规律化疗超过1个月的患者; (4) 慢性排菌患者。
1.2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 男10例 (66.7%) , 女5例 (66.7%) , 儿童1例 (6.7%) 。年龄最大70岁, 最小8岁。病程3个月~21年, 其中≤3年者8例占53.4%, 3~l0年者5例 (33.3%) , >10年者2例 (13.3%) 。合并糖尿病3例, 支气管结核3例, 颈淋巴结结核1例。有耐药结核密切接触史2例。
1.3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中, 高热 (>39℃) 1例, 剧烈咳嗽4例, 乏力10例, 咯血3例, 盗汗8例, 消瘦6例, 胸痛3例。
1.4 影像学资料
病灶范围≤2个肺野3例 (20%) , 病灶范围≥3个肺野12例, 其中一侧毁损肺2例, 病变单发空洞4例, 多发空洞7例, 肺不张2例, 支气管狭窄2例。
1.5 研究方法
(1) 实验菌株来自我院结核科住院及门诊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 (2) 质控菌株和原药粉标准菌株H37RV作为质控菌株。 (3) 分支杆菌培养和药物耐受性监测:药物浓度:培养基含药浓度按“1995年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章程”。绝对浓度间接法:RFP (50, 250μg/mL) 、INH (1, 10μg/mL) 、SM (10, 100μg/mL) 、EMB (5, 50μg/mL) 、PAS (1, 10μg/mL) 、KM (10, 100μg/mL) ;OFLX浓度为 (1, 10μg/mL) 。结核分支杆菌分离培养:送检标本经N-乙酰-L-半胱胺酸、氢氧化钠处理离心后, 接种于改良L-J培养基2支, 37℃培养, 于接种3~7d后观察。此后每周观察菌落生长情况1次。有菌落生长者, 经抗酸染色确认。从改良L-J培养基上刮取菌苔研磨制成10mg/mL菌悬液分别吸取0.1mL接种于含药培养基、对照培养基、PNB及TCH培养基, 置37℃培养, 4周观察结果。结核分枝杆菌菌型初步鉴定和绝对浓度间接法药敏试验的报告参照相关文献。 (4) 药物依赖性测定采用改良L-J培养, 药物浓度与耐药试验同。痰标本采用2%NaOH溶液处理30min去污并离心处理等后接种。 (5) 依赖菌的判定:结核分支杆菌在含药培养基中菌落生长较对照管快、旺盛、菌体粗大, 而且高浓度药物管中菌株生长旺盛程度≥低浓度管。
2 结果
2.1 耐药及药物依赖分析
1 5例患者经培养及药敏证实均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其中依赖RFP 9株 (60.0%) , 依赖INH6例 (40.0%) , 依赖SM5株 (33.3%) , 依赖EMB1株 (6.7%) , 同时依赖2种药物4株 (26.7%) , 同时依赖3种药物1株 (6.7%) 。15例患者中13例为耐多药结核, 1例为广泛耐药结核, 1例为多耐药结核。15株菌株药物依赖及耐药比较见表1。
2.2 治疗情况
3 例患者曾采用2HREZ/4HR为治疗方案的标准初次治疗, 其中11例既往曾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治疗, 1例曾因为肝功能损害中断治疗, 1例存在多种抗痨药物过敏, 1例儿童为耐多药结核密切接触者。15例患者经药敏证实为耐药结核后均予以耐药方案治疗。6例强化静脉抗痨3~6个月后痰菌转阴性, 2例空洞闭合, 3例空洞明显缩小1/2, 5例病灶静止, 3例出现肝功能及胃肠道反应和 (或) 耳毒性无法完成静脉或注射剂抗痨而改口服, 1例因经济困难中断治疗, 1例失访。
3 讨论
自1999年“全国耐药结核病学术研讨会”提出分枝杆菌药物依赖这一概念以来, 人们对它的关注越来越多。本文资料显示, 所有药物依赖患者皆为不同程度耐药结核, 耐多药占93.3%。对结核菌株药物依赖的病例资料调查表明, 依赖病例结核菌100%耐多药, 且所依赖药物皆为所耐药物[1]。药物依赖性的发生与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关, 依赖是在耐药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中的15例患者在不同长度的时间内接受了规则或不规则的抗痨治疗, 由于没确切的药敏报告, 而反复使用1种甚至几种耐药和药物依赖的药物, 结核药物依赖, 则意味着临床继续使用该药不但治疗无效, 而且存一定条件下可能促进病原菌生长繁殖, 使病情加重, 结核菌耐药造成临床无效用药[2], 这也对病情的迁延和进展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而且药物依赖结核病灶范围多较广泛, 空洞多见, 病情重, 如果不能尽早制定规范的耐药治疗方案, 预后不佳。在15例患者中依赖RFP者较多, 其次为INH、SM和EMB。而且同时依赖2种至3种药物比例为33.3%, 此5例患者中经治疗后仅1例有明显效果, 化疗有效率低。有资料报道, 利福平依赖性肺结核化疗失败率达52.6%, 利福霉素类药物交替使用或不规则用药的占76.3%。在药物依赖比例中, 同时依赖INH及RFP较多见, 与有关资料吻合[3]。另外还有依赖HRS、RE和SH。由于H、S、R、E是目前我国结核病化疗方案中最常用的一线药, 用上述药物为构成的各种化疗组合是现今短期化疗的基础。结核菌对抗痨药物组合依赖性的存在, 对上述药物组合继续使用的有效性提出了疑问。此外患者合并症及个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程度也影响了部分患者的疗效。本文资料有2例耐多药结核密切接触者证实为药物依赖结核。由分析可见, 结核药物依赖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规则使用抗结核药物, 使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并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因此, 在有条件的各级医院大力提倡检测药物敏感性检测, 有利于早期发现耐药患者, 从而避免耐药和药物依赖对结核患者的双重打击。从而为更好的治疗复治涂阳患者提供新的途径和希望。
参考文献
[1]孟祥红, 匡铁吉.结核分枝杆菌药物依赖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2) :2793-2794.
[2]董梅, 孟祥红, 匡铁吉, 等.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依赖性的初步调查[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7, 32 (4) :335-336.
复治涂阳 第2篇
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玉林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3例, 对照组52例, 年龄17~75岁, 男性74例, 女性31例, 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5.6年, 女性非妊娠、哺乳期, 非吸毒者;无心、肝、肾功能异常, 无糖尿病、精神病及癫痫病史,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类型、临床症状基本相似,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中成药益肺止咳胶囊3次/d, 每次4粒 (0.3g/粒) , 温开水送服, 也可随体质量酌情增减;按全国统一化疗方案[1] (2H3R3Z3E3S3/6H3R3E3) 采用不住院的全程督导管理, 患者每月来门诊配药1次。对照组:单纯采用全国统一化疗方案 (2H3R3Z3E3S3/6H3R3E3) 进行正规管理治疗。每月复查痰涂片3次, 观察第3、6个月末痰菌阴转情况。胸片每2个月复查1次, 观察病变吸收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盗汗、纳差等的改善情况。每月复查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沉等各1次,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 疗效标准
根据1982年结核病学术会议提出的疗效考核意见制定。
4 治疗结果
治疗后的痰菌阴转、病变吸收 (空洞闭合) 、症状改善情况分别见表1、2、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复治涂阳肺结核如果治疗不当, 易发展为难治性肺结核或耐多药肺结核, 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已引起各国同行的密切关注, 促使人们不断研制新的抗结核药物, 有研究表明结核病是一种与免疫调节有关的感染性疾病[2], 结核病是T细胞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和病理性免疫反应调控紊乱的免疫性疾病, 决定细胞免疫强弱的主要为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时大多不易患结核病, 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往往容易造成结核病发生和发展。因此, 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病的治疗, 采用抗结核同时辅以免疫治疗, 十分重要, 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 达到加快病变吸收、空洞闭合及痰菌阴转, 提高肺结核治愈率。
益肺止咳胶囊主要成分:石吊兰浸膏、百部浸膏、猫抓草、白芨、三七、百合、蛤蚧等组成。益肺止咳胶囊治疗结核病的作用机制有以下三方面: (1) 清热解毒, 化瘀消肿作用:猫爪草、百部等成分在中草药中属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动物实验证明, 猫爪草等有促进绵羊红细胞吸收、消散的作用[3,4], 改善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 使抗结核药物易于渗透到组织内部, 从而提高了化疗药物的利用率, 加速病变的修复, 亦缩短了化疗疗程。 (2) 增强人体免疫力功效:益肺止咳胶囊其有效成分对肿瘤坏死因子有诱生作用[5], 而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参与多种免疫调节过程的球蛋白, 可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力, 加快了疾病恢复。 (3) 抑菌作用:实验证明, 益肺止咳胶囊对呼吸道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与杀菌作用, 其中猫爪草、百部对强毒人型结核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主要作用。
本组研究表明, 治疗组3、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9.24%、86.79%, 与对照组61.53%、69.2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明益肺止咳胶囊能抑制和杀灭分支杆菌, 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呈现出强大的杀菌活性。由病变吸收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亦可看出, 治疗3、6个月后,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亦有显著差别 (P<0.05) , 表明益肺止咳胶囊联用抗结核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病变的吸收。同时, 能减轻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增加了患者食欲, 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因此, 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 在采用全程督导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时, 辅助益肺止咳胶囊治疗能增强疗效, 提高治愈率, 且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益肺止咳胶囊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应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全国统一化疗方案 (2H3R3Z3E3S3/6H3R3E3) ;治疗组在统一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益肺止咳胶囊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痰菌阴转率、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益肺止咳胶囊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有助于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临床症状改善, 无明显不良反应, 且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肺/化学疗法,复治涂阳,益肺止咳胶囊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S].2002:32-34.
[2]Goble M, Iseman MD, Madsen LA, et al.Treatment of171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resistant to isoniazid and rifampin[J].N EngL J Med, 2001, 328 (8) :527-532.
[3]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350-353.
[4]徐叔云, 卞如濂, 陈修, 等.药理实验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713-1340.
复治涂阳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随机选取本院住院及门诊确诊为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160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1]复治标准,病例均为自愿接受本试验,年龄20~60岁;经实验室检查痰结核菌涂片等为阳性,影像学检查(肺部正侧位X线片或CT)等均已确诊为继发型TB,肺内有结核浸润病灶,无严重心、肝、肾疾患者;无矽肺、糖尿病、癫痫、精神病史等;2年内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无喹诺酮类过敏。研究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20~60(平均44.2)岁。其中Ⅱ型肺结核5例,Ⅲ型肺结核75例;5年内复发33例,5年后复发47例;病变范围:2个肺野l3例,3个肺野15例,4个肺野21例,5个肺野21例,6个肺野10例;62例合并空洞。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20~60(平均43.8)岁。其中Ⅱ型肺结核6例,Ⅲ型肺结核75例;5年内复发34例,5年后复发46例;病变范围:2个肺野l4例,3个肺野16例,4个肺野22例,5个肺野20例,6个肺野10例;64例合并空洞。组间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使用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化疗方案(2HBZEM/6HBE)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强化期采用异烟肼(0.3/d)、乙胺丁醇(0.75g/d)、吡嗪酰胺(1.5g/d)、利福布丁(0.3/d)联合莫西沙星(0.4/d);巩固期6个月采用异烟肼(0.3/d)、利福布丁(0.3/d)联合乙胺丁醇(0.75g/d)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使用利福平和链霉素化疗方案(2HRZES/6HRE):强化期为2个月采用异烟肼(0.3/d)、乙胺丁醇(0.75g/d)、吡嗪酰胺(1.5g/d)、利福平(0.45g/d)联合链霉素(0.75g/d)治疗方案组合,巩固期6个月采用异烟肼(0.3/d)、利福平(0.45g/d)联合乙胺丁醇(0.75g/d)治疗方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个月,两组全程均加用肝泰乐(0.6g/d)护肝治疗。
1.3 观察项目
(1)痰菌检查: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每月查痰涂片抗酸杆菌至少3次,治疗前及强化期结束后各作一次痰结核菌培养,阳性加药敏试验。(2)X线检查:治疗前及强化期间每月摄胸片一次,强化期后每2个月摄胸片一次。(3)观察临床症状改变,随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判定:疗效考核按照1982年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修订标准执行。远期疗效判定: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均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均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组痰菌转阴85.0%,病灶吸收率87.5%,复发率7.5%,不良反应率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附表。
注:△与▲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
2.2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未见肾功能损害、光过敏等。
3 讨论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常涉及许多器官,TB的发生、演变及预后都与结核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TB一般按规范治疗半年,95%的患者完全可治愈[2],但是约6%左右的患者发现痰菌复阳;程国强研究发现,初治肺结核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很高的耐药率,肺结核耐药性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3];不规则化疗是造成结核复发及难治性TB的主要原因[4]。家庭经济困难也是造成复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
复治肺结核病患者个体化治疗已经引起广泛关注[5],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采用2HBZEM/6HBE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明显优于2HRZES/6HRE治疗方案。比较二种治疗方案,2HBZEM/6HBE方案把链霉素更换为莫西沙星及利福平更换为利福布丁;莫西沙星为目前喹诺酮类药物中抗结核活性最高的品种,是8 ̄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也优于左氧氟沙星,其抗菌活性约为左氧氟沙星的2倍,阻断细菌的DNA复制,且不易产生耐药,对其他喹诺酮类耐药者对莫西沙星依然敏感,并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存在相加作用,具有吸收快、分布广泛、持续时间长、血药浓度高的特点,肺组织感染部位的浓度高于同期血液浓度,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莫西沙星不仅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尤其是呼吸道感染,与各种配伍不用调整剂量,明显优于链霉素,莫西沙星是目前治疗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重要药物之一,莫西沙星协同基础化疗药物能加强杀菌效果,使痰菌转阴率提高,非常适用于长期服药的复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利福布丁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结核活性比利福平强2~4倍,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比利福平强,其杀菌力比利福平强3~5倍,对各种生长状态和各种生长环境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杀灭作用,是全效杀菌药。利福布丁对耐利福平菌敏感,利福布丁与利福平间存在不完全的交叉耐药性,减少耐药患者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莫西沙星合并利福布丁对结核杆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较强,未产生额外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降低不良反应[7],提示2HBZEM/6HBE的治疗方案都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2HBZEM/6HBE)化疗方案对复治涂阳TB患者更加科学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预防控制局,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2-53.
[2]周家杰,曾伟凤.86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耐药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85-1487.
[3]程国强.46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362-1363.
[4]吕鸿蕾.96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全程督导下的短程化疗管理评价[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6):365-366.
[5]乔路.多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分析与治疗探讨[J].药物与临床,2011,18(9):70-71.
[6]欧阳丽,程爱国.莫西沙星联合微卡治疗复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l6):3037-3069.
复治涂阳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0例复治排菌肺结核患者各组在性别、年龄, 耐药、病灶范围及病情轻重程度上分布大致相同, 具有可比性。病例选择标准: (1) 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的复治患者包括初治失败、不规律化疗超过1个月、规律用药满疗程后痰菌复阳者; (2) 经X线证实有活动性病灶。 (3) 合并糖尿病者, 血糖控制于空腹和ā或餐后2h。 (4) 无严重肝病、肾病史, 无酗酒史, 无尘肺, 无精神病、癫痫、青光眼病史, 排除HIV/AIDS病例。
1.2 病例情况
(1) 性别和年龄入选病例中男72例, 女48例, 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0.8岁。病史病程最短的8个月, 最长达40年。入选病例均有抗结核化疗史, 其中经过标准短化疗方案治疗的病例为67例, 占56.0%。不规则用药53例, 占44.0%。病变范围及空洞情况单侧37例, 占53.6%。其中右侧24例, 左侧13例。双侧32例, 占46.4%。病变一个肺野者28例, 占23.3%;二个肺野者47例, 占39.1%;三个肺野及以上者45例, 占38%。有空洞者94例, 其中空洞直径在2cm以下者37例占39%, 2cm以上者57例占61%。
1.3 分组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治疗组方案3DZL2/3DZL2E/6DL2E;B组3HPZL2E/3HZL2E/6HL2E给药全疗程12个月。
具体药物用量用法, 见表1
帕司烟肼片:瑞士吉士德大药厂生产, 吡嗪酰胺胶囊: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 利福喷丁胶囊:四川明欣制药有限公司, 异烟肼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 异烟肼注射液: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乙胺丁醇胶囊:沈阳红旗有限公司, 对氨基水杨酸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应用胸腺肽 (哈药集团生物有限公司) 肌注疗程3个月。
1.5 化疗管理
采用全程督导化疗管理, 与患者及家属签订医患知情合约书。住院期间在医务人员面试下服药, 出院后由家属监督服药。
1.6 观察项目
1.6.1 一般观察项目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 症状, 用药史及体征。随时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每两周监测一次肝功能, 肾功能及血常规, 尿常规。
1.6.2 痰菌检查
痰涂片用集菌法, 痰培养用改良罗氏法, 药敏试验用绝对浓度法, 按《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 (中国防痨协会编, 1995) 进行。以连续2个月痰菌阴性且不再复阳为阴转标准。病例均于治疗前痰涂片3次, 痰培养加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1次, 每3个月痰培养加药敏试验1次, 治疗中每月痰涂片3次, 第3、6、9、12、24个月各痰涂片3次, 痰培养加药敏试验1次。
1.6.3 肺CT检查
治疗前拍摄1次, 治疗中每2个月复查1次, 疗程结束后第12、24, 36个月各复查1次。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订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表达病灶变化方式[3]。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痰结核菌阴转情况
治疗组经治疗3、6、9、12个月痰结核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病灶变化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灶治疗有效 (明显吸收+吸收) 率分别为88.3% (53/60) 和68.3% (41/6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7、P<0.05) , 见表3。
2.3 空洞变化情况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2.9% (35/48) 和50.0% (23/46) , 空洞治疗有效 (闭合+缩小) 率分别为85.4% (41/48) 和60.9% (28/46) , 两组空洞闭合率、空洞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2、7.25, P<0.05) 。见表4。
2.4 不良反应
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治疗组18% (11/60) , 对照组43% (2/60) , 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 (P<0.05) 。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症状 (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和肝功能损害 (转氨酶升高) , 经对症处理和保肝治疗4~6周后逐渐恢复正常。偶有四肢皮疹, 经服用抗过敏药后症状消失。
2.5 2年细菌学复发率
各组疗程结束后均按计划复查痰菌 (涂片、培养、药敏) 。疗程结束时, 治疗组阴转的56例中2年内痰菌复阳3例 (5%) , 对照组阴转的43例中复阳7例 (16%) , 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帕司烟肼是异烟肼的对氨基水杨酸盐, 为等摩尔的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结合而成, 在水中可迅速水解形成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每片含INH 47.3mg、PAS 52.7mg。抗结核作用优于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盐, 即使是耐异烟肼或对氨基水杨酸盐菌株, 它仍对之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帕司烟肼在肝脏内是缓慢分解的, t1/2为10~11h, 对肝脏的损害小于异烟肼。据报道[4], 对人工感染的小白鼠观察结果表明, 它比同剂量的INH产生约5倍的效力。抗结核作用主要是分子中所含的INH, 等剂量的PAS结合在INH分子结构的N位点, 有效地阻止了INH在体内的乙酰化, 提高了血药浓度, 延长了INH的半衰期, 从而显著地增强了INH的抗结核效果。该药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迅速, 1~3 h血浓度达高峰, 有效血浓度可维持12 h以上, 相当于同等剂量INI-I的2倍。该药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泛, 易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能透过细泡膜到达细胞内, 可渗透到干酪病灶中发挥作用。与传统的INH+PAS疗法相比, 不但疗效优而且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小, 胃肠道反应轻, 患者易于接受, 尤其适用于复治肺结核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 含帕司烟肼复治涂阳肺结核, 满疗程时痰菌阴转率为9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病灶吸收率为85.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空洞闭合率为85%, 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2年细菌学复发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说明帕司烟肼具有较强的抗结核作用, 且使用安全, 不良反应小, 提示含帕司烟肼化疗方案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较有效的方案之一,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Emergence ofMyeobae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Extensive Resistance to SecondLine Drop--Worldwide, 2000-2004[J].Morb Mortal Wkly Rep, 2006, 55 (11) :301-305.
[2]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1) :3-7.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2) :70-74.
复治涂阳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就诊并接收治疗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5~70岁,平均(45±6)岁,病程2~12年,平均(5.6±2.5)年;肺结核分型为浸润型肺结核28例、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1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5~72岁,平均(46±6)岁,病程2~11年,平均(5.4±2.5)年;浸润型肺结核26例、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19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抽选标准:①治疗前痰菌培养结果[3]显示其结核分歧杆菌感染;②本研究治疗前3个月未有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服用史;③给予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其存在活动性肺部病灶;④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患者;②有过往器官移植史、胸腺肽过敏史、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③有水电解质紊乱、癫疾病、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④临床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法3HRZES/6HRE,异烟肼(H)(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1636)口服,0.3 g/次,1次/d,吡嗪酰胺(Z)(广东台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947)口服,0.5 g/次,3次/d,乙胺丁醇(E)(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2349)口服,0.75 g/次,1次/d,利福平(R)(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771)口服,0.45 g/次,1次/d,,链霉素(S)(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948)肌内注射,0.75 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胸腺肽(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178,规格:5 mg×15 s)治疗,于早饭、晚饭后口服,20 mg/次,2次/d,服用时间为患者化疗开始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9个月。
1.3 观察指标[4,5,6]
1.3.1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肺结核化学疗法中》中相关标准测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痊愈:患者咳嗽、胸痛、咯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咳嗽、胸痛、咯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显著好转且接近正常;无效:患者咳嗽、胸痛、咯血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好转迹象。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痰菌转阴率及肺部空洞闭合率
通过痰细菌学检查痰菌转阴率,患者必须持续3次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阴性方能判定转阴成功。同时,通过X线片检测患者肺部空洞闭合率,完全闭合:患者空洞闭合程度相较治疗前≥50%;部分闭合:患者空洞闭合程度相较治疗前<50%;无变化:患者空洞无明显变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空洞扩大或者出现扩散现象。
1.3.3 安全性
治疗过程中给予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检查和血、尿常规等各项检查,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痰菌转阴率及空洞闭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及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其中包括低热1例、药疹1例、关节疼痛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其中包括低热3例、药疹2例、关节疼痛6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不良反应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未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
3 讨论
有关统计显示[7],近年来我国肺结核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患者对以往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升,复治、难治性肺结核患者数量不断上升,复治涂阳肺结核已成为当前肺结核领域一项必须重视的流行疾病。部分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甚至高达10.7%,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临床实践证实[8],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有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对控制肺结核疾病的传染、蔓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困难的原因在于其体内极高的耐药性,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则是肺结核患者体内免疫反应以及抵抗反应,因此增强患者免疫力、抵抗力是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的关键。
肺结核患者的免疫保护机制就是细胞免疫,参与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T淋巴细胞类型众多,其包括CD4+细胞、CD8+细胞等多种类型,决定患者体内细胞免疫能力强弱的关键在于其体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功能强弱[9]。其中,CD4+细胞具有显著的辅助诱导功能,能有效提升人体巨噬细胞对结合分歧杆菌的杀灭功能;而CD8+细胞则能有效抑制人体细胞毒性反应。以往,临床针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其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感染率以及复发率,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结核传染期,遵循对症治疗、联合治疗、适量治疗、全程治疗等诸多原则。所用药物即为各种增强患者免疫能力、杀菌能力的免疫制剂,例如增强剂、调节剂、添加剂等,但是,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来说,其体内强大的耐药性对以往单纯免疫制剂治疗已具有相应的敏感性。
胸腺肽是一种经过多重人工合成的多肽类药物,主要成分是从新生小牛中提取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具有药物纯度高、活性强等优点。将胸腺肽应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能持续性刺激患者的前T淋巴细胞,使其不断重复分化、成熟这一过程,刺激人体产生和释放多种淋巴因子,有效增强患者自身体质的免疫力及抵抗力,有效达到抑制肺结核患者感染、缓解感染症状的目的。有关研究证实[10],胸腺肽对人体免疫功能有全面增强的作用,尤其对于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将会得到充分增强,能够与化疗作用发挥协同治疗作用。研究显示,将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同时治疗常规肺结核患者,其治疗效果同样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此外,胸腺肽还能有效提升患者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升患者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增强机体内白细胞介素-22的产生以及受体表达水平,对提升患者体内多种淋巴因子的释放、免疫能力以及杀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将胸腺肽联合以往免疫制剂治疗,能有效避免由于患者体内较高耐药率造成的治疗效果下降,提升患者体内免疫能力和杀菌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其痰菌转阴率、肺部空洞闭合率,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陈玉玲,钱起龙,郑玮,等.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13,35(12):1043-1044.
[2]赵丽,肖俊营.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6):641-642.
[3]李杰.复治涂阳肺结核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12):1310-1311.
[4]陈尊杰,符慧,黄钥藩.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437-2438.
[5]孙燕,左根铜.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6):72-74.
[6]舒雪保.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2-74.
[7]赵长生.复治涂阳肺结核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86-87.
[8]王真茹.探讨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84-85.
[9]李春达,郭建华.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8):678-680.
复治涂阳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凌海市结核防治所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 女32例, 年龄38~71岁, 平均年龄 (47.3±7.3) 岁;病程6个月~7年, 平均病程 (4.5±1.7) 年。纳入标准: (1) 痰培养结果呈现抗酸杆菌阳性, 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要菌型; (2) X线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密度各异的增高影, 部分病例存在空洞形成情况; (3) 初治后复发或初治未成功; (4) 对所选药物无过敏史或耐药性, 知情同意并其签署相关协议书。排除标准: (1) 妊娠、哺乳期女性; (2) 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或精神性疾病; (3) 无法配合完成治疗中途退出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5例。
1.2 方法
参照组单纯予以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 第1~3个月内的给药方法:口服乙胺丁醇片 (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0250, 化学药品, 0.25 g) , 0.75 g/次, 1次/d;口服利福平胶囊 (新疆华世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3054, 化学药品, 0.15 g) , 0.45 g/次, 1次/d;口服异烟肼片 (安徽华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4020110, 化学药品, 0.1 g) , 0.3 g/次, 1次/d;口服吡嗪酰胺片[艾康礼德制药 (浙江)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3022098, 化学药品, 0.25 g], 0.5 g/次, 1次/d;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针, 0.4 g/次, 1次/d。第4个月的给药方法:除吡嗪酰胺片、丁胺卡那针停用之外, 其他正常。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左氧氟沙星 (湖南金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3143, 化学药品, 0.1 g) , 前15 d内静脉滴注0.3%左氧氟沙星, 1次/d, 后改为口服, 0.2 g/次, 2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 每个月都要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 观察其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 疗效评价标准[2]
临床疗效的判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其中治愈:肺部病变未出现活动性改变, 连续3个月痰菌结果均显示阴性;显效:肺部病灶吸收>50%, 空洞闭合或直径缩小至原来的50%, 连续3个月痰菌结果均显示阴性;有效:肺部病灶吸收<49%, 空洞直径缩小至原来的50%, 1个月以上痰菌结果均显示阴性;无效:肺部病灶、空洞直径、痰菌结果均无改变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参照组中无效11例, 有效4例, 显效8例, 治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8.6%;试验组中无效3例, 有效6例, 显效12例, 治愈1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1.4%,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皮疹、头晕、头痛、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试验组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3% (12/35) 、40.0% (14/35)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复治涂阳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其病程较长, 治愈率低, 属于肺结核病种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病症。虽然近年来全面实施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结核病疫情的发展, 但复治涂阳肺结核的发病率却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常规抗结核化疗治疗方案虽然可以暂时控制住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但病灶吸收率和痰涂片阴转率并不确切[3]。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性质为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 其可快速灭杀细菌, 同时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口服给药方式基本上不会同血浆蛋白发生结合, 吸收效果好, 可在短时间内渗入到细胞之中, 对结核分枝杆菌的DNA复制和转录进行抑制, 以达到预期的杀菌效果。在常规抗结核化疗治疗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 有利于尽快抑制和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相比于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菌活性非常高[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参照组中无效11例, 有效4例, 显效8例, 治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8.6%;试验组中无效3例, 有效6例, 显效12例, 治愈1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1.4%,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皮疹、头晕、头痛、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试验组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3% (12/35) 、40.0% (14/35)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复治涂阳肺结核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效果良好, 安全有效, 具有积极的临床选择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达, 郭建华.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评价.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 (8) :678-680.
[2]陈妍.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4) :754-755.
[3]陈水平, 葛建祥.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评价.抗感染药学, 2012, 9 (3) :208-211.
复治涂阳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49例抗酸杆菌阳性复治肺结核患者,按数字抽取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诊断[2]。研究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34.6±12.7)岁。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3.8±1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化疗方案为3CVL2PaZ/9VL2Pa,对照组为3SEL2PaZ/9EL2Pa,卷曲霉素(C)0.75 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左氧氟沙星(V)口服,2次/d,0.2 g/次;利福喷丁(L)口服,2次/周,0.6 g/次;吡嗪酰胺(Z)口服,3次/d,0.5 g/次;乙胺丁醇(E)口服,1次/d,0.75 g/次;链霉素0.75 g肌内注射,1次/d;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Pa)口服,3次/d,0.3 g/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变化、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断标准[3]
依据1982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修订标准,按照病灶范围大小判定病变程度。将两肺前第2、4前肋下缘水平线作为界线将两肺分成上、中、下肺野。轻度:病灶累计面积≤总肺野1/3;中度:占总肺野1/3~2/3;重度:≥总肺野2/3。根据《肺结核化学疗法》标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痊愈:痰菌转阴,未存在活动性病灶;显效:病灶吸收≥1/2;好转:病灶吸收<1/2;无效:病灶未出现显著变化,病灶增大或有新病灶。空洞闭合:空洞完全关闭;缩小:平均直径缩小>1/2;不变:平均直径缩小或增大<1/2;增大:空洞扩大≥1/2或有新空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12个月疗程完成后,研究组15例空洞关闭13例,1例空洞增大,1例缩小。对照组11例空洞中6例关闭,2例缩小,2例增大,1例未发生改变,研究组空洞关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痰菌阴转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两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卷曲霉素不良反应者10例,发生率为50.0%;左氧氟沙星引发不良反应较轻微,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85.0%(17/20),3例(15.0%)发生头晕、头痛等症状。研究组无显明不良反应。
3 讨论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喹诺酮类药物,对于结核分支杆菌存在明显杀灭效果,对于结核杆菌具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μg/ml,口服后吸收效果良好,药物蛋白结合率较低,可以渗到细胞中,可对结核杆菌DNA复制及转录形成抑制作用,由此达到杀菌目的。左氧氟沙星与异烟肼(INH)、利福平(RFP)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后,可以短时间内及时对结核菌产生抑制杀灭作用,左氧氟沙星对其他抗结核药物并未形成交叉耐药性,对于细胞内外存在的结核菌具有较强杀菌活性,通常达到氧氟沙星2倍效果[4]。
曲霉素与链霉素(SM)、丁胺卡那霉素(AKM)属于单向交叉耐药,卷曲霉素对耐SM、耐AKM的菌株依然具有敏感性。当SM耐药高于60%时,卷曲霉素具有较高有效性,毒副作用低。卷曲霉素可以与结核杆菌的核糖体相结合,由此对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作用。所具有的抑菌强度为链霉素、乙胺丁醇、氨基水杨酸钠的1/2,为异烟肼的1/10,而与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则具有相似性[5]。
经本文研究可知,经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空洞关闭率、痰涂片阳性患者阴转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明显上升,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存在。
综上所述,卷曲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在复治肺结核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存在良好耐受性,对于痰菌阴转及增加病灶吸收具有促进作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符剑,陆峰,顾欣荣,等.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14,25(2):55-56.
[2]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7):485-497.
[3]张建旭,赵锋辉.国内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临床研究,2012,25(6):539-542.
[4]黄明寿,陈郁梅.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近期疗效临床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5):372-373.
复治涂阳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