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精选5篇)

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 第1篇

莆田市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

我市地处东南沿海,每年都要遭受台风、暴雨的袭击。为了科学防御各种自然灾害,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科学规范的防洪防台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台风、暴雨造成的危害,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省市人民政府及省交通厅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保障高速公路安全作为防洪防台风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减小因准备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一旦发生险情、灾情,本单位能快速、有效地处置灾情,排除险情,保障或恢复高速公路道路畅通。

(二)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思想,做好应对台风、暴雨的各项准备工作。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体系,防灾救灾体系,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增强全体员工防灾救灾意识,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三)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防御处置机制。根据台风的等级和暴雨量,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

三、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一)组织机构

本公司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组员由办公室(应急办)、财务部、工程部负责人组成。

(二)主要职责

市高速公路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本公司防洪防台风工作。其日常工作由本公司应急办负责办理。

在建项目公司、施工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领导、组织、指挥本路段防洪防台风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相关任务。

四、台风警报和信息报告

(一)台风警报

台风预报主要依据国家、省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的蓝、黄、橙、红警报和暴雨的黄、橙、红警报),我公司将适时发出通知,指导各单位抓好紧急动员,做好防洪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

在建项目公司、施工单位在台风、暴雨到来之前,应密切注视当地各媒体发布的台风、降雨警报,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和上级文电及领导有关指示精神,迅速做出应对。

(二)信息报告

1、重大险情与事故:重大险情包括在建高速公路受台风、暴雨影响、上下边坡、重要构造物损毁,危及路面和人员安全的险情等;重大事故指在建高速公路设施损毁,造成道路中断和导致死亡、失踪3-9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及以上的事故。

2、报告程序:重大险情或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及项目公司应立即将情况报告我公司办公室(应急办)值班室。

3、报告内容:

(1)重大险情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

(2)遇险人数及人员伤亡情况,道路中断情况;

(3)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需要救助的事项;

(4)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五、应急准备工作

(一)应急队伍:

在建项目公司和施工单位应组建一支常备的应急队伍。应急队伍必须熟悉所在路段的道路情况,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丰富的抢险抗灾经验及较强的执行能力,平时要进行防台抗洪常识培训、演练。

(二)应急设备与物资:

应急设备和物资应包括:车辆、工程机械、发电和照明设备、雨具、急救用品(担架、药品)、收音机、通信工具(对讲机)等。同时应储备一定数量的砂石料、编织袋,加固用品如绳索等。

六、部门职责和行动要点

(一)部门职责:

1、办公室(应急办):负责防洪防台风期间相关重大事项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及时掌握抢毁工作动态,向项目公司和施工单位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通报工作动态,以及做好后勤保障和车辆调度等协调工作。

2、财务部:及时核拨救灾资金,并监督、保证专款专用。

3、工程部:参与全市高速公路防洪防台风工作和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决策,做好具体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二)行动要点

1、台风蓝色预警:

我公司办公室(应急办)将加强与气象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密切注意台风动向,及时将热带风暴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速度等信息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适时向项目

公司、施工单位发出防台风通知,要求做好值班、防台风安排等准备工作。

项目公司要督促施工单位应在台风到来之前,对易发生险情的部位(高边坡、高挡墙、高路堤、高填方、桥涵等),进行一次防洪防台风安全检查。准备好抗台风物资、防洪砂石料和必要的抢险设备,以供应急所需。并将人员值班安排表上报我公司办公室(应急办)。

2、台风黄色预警和/或暴雨黄色预警:

我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领导带班,总值班室加强24小时值班,并加大与项目公司、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联系,督促项目公司和施工单位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做好各种应对防范准备。

项目公司和施工单位向我公司办公室(应急办)简要报告防洪抗台准备工作情况。

3、台风橙色预警和/或暴雨黄橙色警:

我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紧急动员,及时下发防台风紧急通知,进一步部署防台风工作,督促项目公司和施工单位密切注视风情、雨情的变化,加大巡查,进一步检查防台风措施落实情况。应及时传达、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指示,确保24小时值班到位。

4、台风红色预警和/或暴雨红橙色警:

我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严阵以待、积极应对,组长应坐镇指挥,公司各部(办)必须分工负责,深入一线组织抗险抗灾,下达紧急指令,检查督促和落实抢险救灾工作。受台风正面影响的施工路段,应每半小时上报一次受灾情况。

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 第2篇

龙厦铁路工程艰巨,技术复杂,所处地域常年水害不断,台风频繁,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各种安全质量的突发事件。为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福建省建设系统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本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现制定我部防台风、洪灾应急预案。

一、成立防台风、洪灾应急小组:(1)抢险救灾组组长:陈卫雄 副组长:朱海顺 郭继林

成 员:万能学 石全中 刘邦佐 范志远 刘金建 远少平杜建峰 陈彦刚 赵克强 王庆徽 李伟涛 张欣颖 宴邓勇 蒋定衍 常鹏杰 李 特 高世齐 陈 李 高大龙 孙英莎 刘增香 李永进

(2)设备调运组:远少平李伟军 隋洪涛

(3)物资保障组:杜建峰 易明伟 张绪文 刘有所 徐乾洪(4)信息传递组:万能学 马晓芬

(5)医疗服务组 : 石全中 刘邦佐 范志远 刘金建(6)后勤保障组:万能学 李 特 高世齐

应急管理小组设在项目部办公室,日常预警由办公室主任万能学负责,联系电话:0597-7688778。

二、台风、洪灾情况调查:

根据当地气候、气象资料,自六月份起到十月份底为台风活动期,我部施工工地有较大河流3道;小河流较多,约有20多道,用于排水,灌溉之用。其中防洪重点为荆江特大桥、莲花特大桥、高堂中桥为重点。

三、防台风、洪灾物资储备:

挖掘机3台,东风运输车5台,小推车12辆、直径10CM长圆木60根,铁丝100米,铁锹40把,镐头20把,绳索,木板等。其余可就地买到时不作储备,可临时购买。其余现场施工用具均可调用

四、工作机制

日常施工中由办公室通过电视、报刊、当地气象服务站、向当地居民了解等各种手段收集台风信息,在台风可能来临的前一天要通知到四个管区项目副经理、施工队长,将由于施工所堵河道进行疏通,物资设备调运到安全位置,并通过他们传达到每个参建员工,提高警惕性,尽可能躲避。如一旦发生险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各小组在有可能险情发生前,要保持信息畅通无阻。

2、接到施工现场发生突发事件后,龙厦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到达指定岗位,统一指挥事故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由所在部门按职务高低递补,并立即召开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通报事件情况,部署有关工作,各成员根据职责分工,及时补充、核实有关情况,并将收集的最新情况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

3、各小组工作职责: ㈠、抢险组职责

拟定龙厦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办法; 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各参建单位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负责指挥、协调突变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当突发事件发生,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救援实施等),并立即向龙厦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协调龙厦指挥部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指导工作,必要时经领导小组同意可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含当地政府)支援或协调组织当地或跨地区应急增援;

㈡、信息收集组,及时了解掌握施工现场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情况,并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将各级领导的指示下达各组,展开应急救灾,负责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导向和把关。

㈢、设备保障组:负责任何管区内机械设备调集征用,在较多时间里将上级所需设调至抢险现场。

㈣、物资保障组:负责抢险物资的储备、调运,在较短时间保障抢险地使用。

㈤、医疗服务:灾情发生后,如有人员伤亡况发生,要迅速联系当地医疗进行急救,联系120时要及时快速。㈥、后勤保障组:在抢险时间较长时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准备

1、龙厦项目部的应急小组平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为应急工作提供人员、技术、物资、信息、通讯和交通保障,并有计划地组织参建单位开展处理紧急情况的演练、演习;加强专业培训、监督检查工作,保证事发后能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

3、各参建单位应当定期检查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演练;实行联合体承包的中标单位,联合体应统一成立应急救援组织,而各成员单位应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和分工,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救援人员和救援器材、设备,做到“资源共用、常备不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4、应急救援工作需多个行业部门配合的,各参建单位应在龙厦指挥部和本地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与公安、消防、卫生、民政等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五、善后工作安排:

对被救人员进行妥善安排,对抢险进行总结,进行原因分析,形成报告,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中铁十二局四公司 龙厦铁路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 龙岩至漳州南段

防台风、洪灾 应急预案

Ⅳ标段(DK83+380-DK104+715段)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 第3篇

今年第10号台风“达维”和11号台风“海葵”分别于8月2日和8月7日登陆我国, 江苏沿海及苏南均有可能受到影响。为全力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江苏通信行业提早部署安排, 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部署。

一是启动通信应急预案。江苏通管局提早部署, 要求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三大运营企业正式启动防台风应急工作, 认真做好网络线路维护, 通信应急人员、车辆及设备在台风登陆前全部赶赴预定现场, 随时可启动应急工作。二是提前发送应急公益短信。江苏通管局及时布置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三大运营企业分别提早向江苏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苏州、无锡发送应急公益短信, 向社会公众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提高公众的防风避险意识。据统计, 为防范“达维”和“海葵”共发送预警信息4690万条。三是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省通管局以及三大运营企业, 包括运营企业地市分公司全部进行24小时值班, 做好应对方案, 遇有情况及时上报, 确保2次台风期间通信畅通。

餐饮部防台风防洪应急预案 第4篇

为有效地防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将台风、水灾对酒店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防台风防汛警报应急方案。

一、预案的启动

1、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暴雨预警信号,本预案正式启动。

2、成立防台风防汛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

二、防台风、防汛应急预案

1、日常应培训防台风、防汛的相关知识,让员工充分了解,落实抢险必备物资的准备工作。

2、台风或暴雨来临时,餐厅管理人员应及时向部门员工传达信息,对各区域的防台风暴雨工作进行组织、布置、检查、协调及监督,避免出现财产重大损失。

3、对各区域场所及设施设备进行加固、防护、排水防涝。

4、岗位员工应该提醒客人台风及暴雨的最新情况。

5、安排好部门留守值班人员待命,早、晚班下班前应检查各场所门窗、电源等是否关闭。

6、在总指挥的领导下配合其他的相关部门做好防台风、防汛的应急准备及抗灾抢险工作。

7、员工在台风及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消除不安全隐患。

8、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积极地配合抢险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尽量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9、台风、暴雨过后,做好各场所区域的物品清点检查工作,如有遭破坏,应及时报工程部维修。

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 第5篇

厦府办〔2011〕6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各有关单位:

《厦门市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已作修订并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09年3月23日印发的《厦门市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厦府办〔2009〕75号)同时废止。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厦门市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洪涝和台风(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是对我市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为确保我市防洪、防台风安全,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保障防洪防台风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运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福建省水法实施办法》、《福建省防洪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福建省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厦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订。

1.3 汛期确定

根据厦门市暴雨洪水及台风的特点,每年4月15日至10月31日定为汛期,其中7、8、9月为主汛期。

1.4 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属地管理的原则。

1.4.2 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5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台风、暴雨、洪水和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产生的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预防和处置。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市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负责指挥全市防洪防台风工作。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汛办),属常设机构,挂靠在市水利局。

市指挥部设立综合材料组、新闻宣传组、督查协调组、专家技术组、抢险组、救灾组、后勤保障组等七个非常设应急办事机构。当启动防洪防台风应急响应后,办事机构相应开始运转。

组织机构如下:

第一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防汛抗旱的副市长担任。

第二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城市建设管理的副市长担任。

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水利局局长、73111部队副参谋长、厦门警备区参谋长、武警厦门支队支队长、市建设管理局局长、市海洋渔业局局长、市市政园林局局长、厦门海事局局长、市水利局分管副局长担任。

秘书长:由市水利局分管副局长兼任。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发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产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与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安监局、市旅游局、厦门港口管理局、鼓浪屿管委会、民航厦门安监局、市气象局、厦门通信管理局、市公安消防支队、厦门海警三支队、厦门电业局、南昌铁路局厦门车站、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预报台(简称海洋预报台,下同)、厦门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简称水文分局,下同)、厦门广电集团。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领导为指挥部成员。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增加相关重要开发片区指挥部为成员单位。

各区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由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指挥长,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防洪、防台风、防潮工作,负责小型及以下的水利、防洪工程调度。各成员单位、各水工程管理单位成立防汛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部门、单位的防洪、防台风、防潮工作。形成条块结合、分级负责、部门管理的防汛抗灾指挥体系。每年汛前,各级政府要及时调整、充实、明确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并以正式文件下发。

2.2 组织机构职责(详见附件)

2.2.1 市指挥部职责

2.2.2 市防汛办职责

2.2.3 市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2.2.4 市指挥部应急办事机构职责

预防、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警信息

3.1.1 市气象台、水文分局、海洋预报台、洪水预警报中心应加强台风暴雨、河流洪水、风暴潮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将信息及时报送市指挥部,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

3.1.2 市国土房产局应加强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将信息及时报送市指挥部,并向社会公众发布。

3.1.3 当出现或可能出现河道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海堤超警戒以上潮位、水库超汛限水位时,工程管理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应立即将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报告所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提早预警,通知相关镇(街)和部门做好相关准备,并报告市指挥部。

3.2 预防行动

3.2.1 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做好汛前安全大检查,排查整改洪涝隐患,修复水毁工程,备足抢险物资和救生器材,落实所辖水库、堤防、水闸工程的包库、包堤、包闸领导及技术负责人,落实抢险队伍及抢险预案。落实各级气象灾害联络员、信息员,检查电台、卫星电话等应急通讯设施。

3.2.2 汛前,各区指导各镇(街)、村(居)做好救灾避险点设施的检查工作,配备必要的安全和生活物资,联系好协议应急供货厂商。

3.2.3 进入汛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汛情、工情、灾情。

3.3 预案准备

各成员单位、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制定本部门、本区的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各类水库应编制汛期防洪调度运用计划。小(Ⅰ)型以上水库(包括筼筜湖)应制定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并加强宣传,开展预案演练。

信息发布

4.1 启动应急响应后,各区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传播渠道,及时、准确、全面通报汛情、灾情和防灾抗灾动态。各新闻媒体和设施业主单位等要全力给予支持和配合。

4.2 可能出现航线停航、跨海大桥交通管制、BRT停运、停课、景区关闭、地面公共交通减班或停运等情况,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提前作出判断预测报市指挥部,由市指挥部提前提醒广大市民合理安排出行。

4.3 应急响应期间,电视台、广播电台至少安排一个频道宣传报道灾害信息和防灾抗灾动态;台风灾害Ⅰ级响应期间,实施整点连线直播。

台风灾害应急响应

按台风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响应工作分为Ⅲ、Ⅱ、Ⅰ三级。根据市气象台发布的台风预测预报,适时调整响应行动,提高或降低响应级别,并发出相应通知。

5.1 Ⅲ级应急响应

市气象台发布台风消息,预计台风未来可能影响我市。

5.1.1 市防汛办及时将台风消息转发给各区、各成员单位,并报告市委、市政府和总指挥。

5.1.2 市指挥部召开防汛、气象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认真分析台风可能对我市造成的影响程度,适时发出“关于启动防御××年××号台风Ⅲ级应急响应的通知”,提出防御工作要求。

5.1.3 市指挥部副总指挥坐镇指挥。水利、气象、防汛、海洋预报台、交通、建设、市政园林、海洋渔业、国土、海事、港口、旅游、鼓浪屿管委会等部门和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进入应急值守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防汛责任人做好随时动员和组织防御工作的准备。

5.1.4 根据市气象台发布的沿海台风警报,市指挥部召开市政府办公厅、防汛、气象、水利、海事、港口、海洋渔业、旅游、鼓浪屿管委会、海洋预报台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根据会商情况和相关部门提出的工作建议,重点研究部署海上、临海防御工作,并报告市委、市政府和总指挥。

5.1.5 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市指挥部适时下达以下指令:

5.1.5.1 在7级风圈到来之前6小时,通知渔船回港或就近避风、渔船(高崎避风坞除外)和渔排上人员撤离上岸。

5.1.5.2 在7级风圈到来之前6小时,通知危险品船舶、无动力船舶进入锚地避风。

各区和海洋渔业、海事等部门认真抓好落实,滚动上报进港避风船只数量和转移上岸人数。

5.1.6 各成员单位和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防台风准备工作检查,重点检查在建工程、洪涝隐患点、危房、地质灾害点、集中安置场所、高空建筑设施、临时工棚、电力设施、校舍等,每日20时前将当日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情况上报市指挥部。

5.1.7 必要时,市指挥部召开防台风工作会议,市分管领导对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进行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5.2 Ⅱ级应急响应

市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台风正向我市逼近,48小时内将影响或登陆我市。

5.2.1 市指挥部发出“关于启动防御××年××号台风Ⅱ级应急响应的通知”,提出全面防御工作要求,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必要时,市政府办公厅、宣传、水利、气象、海洋渔业、公安局交警支队、驻厦部队等部门派人进驻市指挥部。

5.2.2 市指挥部总指挥坐镇指挥,各成员单位进入应急值守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防汛责任人立即上岗到位,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全市各类抢险队伍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5.2.3 市指挥部召开市政府办公厅、防汛、水利、气象、交通、建设、市政园林、海洋渔业、海事、教育、公安、国土、旅游、港口、鼓浪屿管委会、海洋预报台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根据会商情况和相关部门提出的工作建议,重点研究部署临海、陆地防御工作,并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5.2.4 市指挥部召开防台风紧急会议,市领导作重要讲话,对防台风工作进行紧急动员、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情况严重时,提请市委、市政府听取汇报并作出决策和部署。

5.2.5 各成员单位和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检查抢险物资、器材的完好性,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检查督促落实本行业、本系统防台风工作。各区督促指导辖区内所有单位(包括机关、事业、企业、开发片区指挥部、各类学校)做好防台风工作。

5.2.6 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市指挥部适时下达以下指令:

5.2.6.1 当风力(平均风力,下同)达到7级时,厦金航线、大嶝至小嶝航线、厦漳客运、海上旅游观光、厦鼓轮渡等航线停航。

5.2.6.2 当风力达到8级时,关闭所有货运、客运码头、沿海旅游景点,在建工地停工。

5.2.6.3 当风力达到9级时,关闭海沧大桥、所有旅游景点,BRT停运,地面公共交通减班或停运,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停课。

5.2.6.4 临海餐饮酒店停止营业,关闭海滨浴场。

5.2.7 在10级风圈到来之前6小时,市海洋渔业局组织高崎避风坞150马力以下小型渔船、无动力船舶和不具备防抗相应台风能力的船舶上人员撤离上岸。

各区和相关成员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滚动上报落实情况和进港避风船只数量、转移上岸人数。

5.2.8 按照市指挥部部署统一要求,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部署低洼地、危房、工棚、简易搭盖、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地带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及时下达人员转移通知,并将转移情况滚动上报市指挥部。各责任单位、市建设管理局、市国土房产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5.2.9 市气象台每隔3小时作出台风预测预报,海洋预报台每隔3小时作出风暴潮的预测预报、通报实测潮位,水文分局及时作出洪水预测预报,并向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防汛办通报。

5.2.10 根据市气象台预报及实际降雨量,市指挥部组织专家技术组研究制订水库洪水调度意见。必要时,派有关领导和专家进驻中型水库,督促指导水库防洪调度工作。

5.2.11 出现险、灾情时,市指挥部组织专家技术组提出抗洪抢险技术方案,协调相关成员单位、专家、抢险队伍参与抢险救灾有关工作。

5.2.12 按照市指挥部统一要求,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时滚动播报台风警报、指挥部通知(通告)、防台知识等;深入一线播报各级各部门防台抗台工作情况。平面媒体加大对台风信息和防台风工作的报道。

5.2.13 必要时,报请市委、市政府安排市相关领导深入各区、各有关单位、各有关重点部位,检查防台风准备情况,督促指导各区、各部门落实好各项防御措施。

5.2.14 必要时,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防台风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防台抗台救灾工作中。

5.3 Ⅰ级应急响应

市气象台发布台风紧急警报,台风在24小时内可能影响或登陆我市。

5.3.1 市指挥部发出“关于启动防御××年××号台风Ⅰ级应急响应的通知”,提出进一步防御部署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宣传、水利、气象、海洋渔业、交警支队、驻厦部队等部门派人进驻市指挥部。

5.3.2 市指挥部总指挥坐镇指挥部,各区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各级防汛责任人到岗到位,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报告。全市各类抢险队伍集结待命。

5.3.3 市指挥部召开市政府办公厅、防汛、水利、气象、交通、建设、市政园林、海洋渔业、国土、海事、港口、旅游、海洋预报台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进一步研究部署防御工作,并报告市主要领导。

5.3.4 市指挥部召开全市防台风紧急会议,市主要领导作重要讲话,对防台风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5.3.5 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市指挥部适时下达以下指令:

5.3.5.1 当风力达到10级时,关闭厦门、集美、杏林、五缘、演武、同安湾、丙州、中州、大嶝等大桥和疏港路高架桥。

5.3.5.2 部分地区电力管制。

5.3.6 在12级风到来之前6小时,市海洋渔业局组织高崎避风坞150马力以上渔船上所有人员撤离上岸。

各区和相关成员单位认真抓好落实,滚动上报落实情况和转移上岸人数。

5.3.7 市气象台每隔1小时作出台风预测预报,海洋预报台每隔1小时作出风暴潮的预测预报、通报实测潮位,水文分局及时作出洪水预测预报,并向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防汛办通报。

5.3.8 根据市气象台预报及实际降雨量,市指挥部再次组织专家技术组研究制订水库、河道洪水调度意见,并派有关领导和专家进驻中型水库,指导督促水库防洪调度工作。

5.3.9 出现险、灾情时,市指挥部组织专家技术组提出抗洪抢险技术方案,协调相关成员单位、专家、抢险队伍参与抢险救灾有关工作。

5.3.10 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时滚动播报台风紧急警报、市指挥部通知(通告)、防台知识等。台风影响或登陆前12小时,电视台、广播电台固定一个频道,整点连线报道台风信息和防台抗台工作动态。平面媒体加强对台风信息和防台抗台工作报道。

5.3.11 报请市委、市政府安排市领导分赴挂钩区、部门和单位、重点部位指导督促防台风工作。

5.3.12 必要时,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动员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防台抗台救灾工作中。

5.3.13 情况严重时,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采取取消室外大型活动和除防台风应急单位外实行停止上班、停市等措施,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5.4 应急结束

市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含沿海台风警报、台风紧急警报)解除报告,或者预报台风未来不会影响我市。

5.4.1 市指挥部发出“关于结束防御××年××号台风应急响应的通知”,宣布解除台风警报和结束紧急防汛期。

5.4.2 市指挥部发出解除交通管制、景点关闭和恢复海上作业等指令,研究部署下一步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根据受灾情况,组织各有关部门向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政府、省有关部门等上级汇报灾情,争取国家、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5.4.3 各相关成员单位和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市指挥部部署统一要求,迅速部署落实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交通秩序。认真总结抗灾救灾经验教训,将抗灾救灾工作情况迅速报告市指挥部。同时及时统计灾情,滚动上报市防汛办。

5.4.4 市指挥部组织召开总结分析会,认真总结全市抗灾救灾经验教训,研究改进措施,及时收集汇总各区各部门抗灾救灾工作情况,将全市抗灾救灾工作情况迅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统计灾情,滚动上报省防汛办。

5.4.5 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加大抢险救灾宣传力度,做好抢险救灾宣传工作。

暴雨洪水灾害应急响应

当市气象台发布局部地区短时暴雨警报时,不启动全市性防御暴雨洪水应急响应。但相关区和水利、市政园林、国土、建设等相关成员单位应及时启动本区和部门防御暴雨洪水应急响应,加强对重要部位和重点区域的巡查和值守。

当市气象台发布全市性暴雨警报时,启动全市性防御暴雨洪水应急响应。按暴雨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工作分为Ⅱ级和Ⅰ级。

6.1 Ⅱ级应急响应

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警报(日降雨量50~100毫米)或实测日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6.1.1 召开防汛、水利、气象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认真分析暴雨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立即市指挥部发出“关于启动防御暴雨洪水Ⅱ级应急响应的通知”,提出防御工作要求。必要时,召开防御暴雨洪水工作会议,提出防御重点和具体工作要求。

6.1.2 市指挥部副总指挥坐镇指挥,水利、气象、防汛、建设、市政园林、国土、公安、交通、水文分局等单位和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进入应急值守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每日20时前将当日防御暴雨洪水工作情况上报市指挥部。各级防汛责任人立即上岗到位,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全市各类抢险队伍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6.1.3 市气象台及时滚动发布暴雨警报,海洋预报台及时预测预报潮位、通报实测潮位,水文分局及时监测预报洪水,并及时向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防汛办通报。

6.1.4 根据降雨发展趋势,按照市指挥部部署统一要求,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部署低洼地、危房、工棚、简易搭盖、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地带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及时下达人员转移通知,并将转移情况滚动上报市指挥部。各责任单位、市建设管理局、市国土房产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6.1.5 根据市气象台预报及实际降雨量,市指挥部组织专家技术组研究制定水库洪水调度意见。必要时,派有关领导和专家进驻中型水库,指导督促水库防洪调度工作。

6.2 Ⅰ级应急响应

市气象台发布大暴雨或特大暴雨警报(日降雨量大于100毫米)或实测日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6.2.1 市指挥部发出“关于启动防御暴雨洪水Ⅰ级应急响应的通知”,提出全面防御工作要求,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6.2.2 市指挥部总指挥坐镇指挥,各成员单位进入应急值守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防汛责任人全部上岗到位,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报告。全市各类抢险队伍集结待命。

6.2.3 市指挥部召开市政府办公厅、防汛、水利、气象、市政园林、国土、建设、公安、交通、农业与林业、水文分局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分析暴雨洪水的发展趋势,研究防御的方案和措施。

6.2.4 市指挥部召开防御暴雨洪水紧急会议,市领导作重要讲话,对防御暴雨洪水工作进行紧急动员、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情况严重时,提请市委、市政府听取汇报并作出决策和部署。

6.2.5 必要时,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防御暴雨洪水工作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抗灾抢险救灾工作中。

6.2.6 市气象台加密做好暴雨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滚动发布暴雨警报,海洋预报台及时预测预报潮位、通报实测潮位,水文分局及时作出洪水监测预报,并及时向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防汛办通报。

6.2.7 根据降雨发展趋势,按照市指挥部部署统一要求,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部署低洼地、危房、工棚、简易搭盖、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地带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及时下达人员转移通知,并将转移情况滚动上报市指挥部。各责任单位、市建设管理局、市国土房产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6.2.8 根据市气象台预报及实际降雨量,市指挥部组织专家技术组研究制定水库、河道洪水调度意见。必要时,派有关领导和专家进驻中型水库,指导督促水库防洪调度工作。

6.2.9 出现险、灾情时,市指挥部组织专家技术组提出抗洪抢险技术方案,协调相关成员单位、专家、抢险队伍参与抢险救灾有关工作。

6.2.10 电视台、广播电台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滚动播报暴雨警报、指挥部通知等;深入一线播报各级各部门防灾抗灾工作情况。平面媒体加大对暴雨信息和防暴雨洪水工作的报道。

6.3 应急结束

市气象台预报强降雨过程基本结束。

6.3.1 受灾程度较轻

市指挥部发出“关于结束防御暴雨洪水应急响应的通知”,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提出下一步恢复正常生活、交通秩序和水毁修复等工作要求。有关成员单位和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部署落实,及时将防御暴雨洪水工作情况报告市指挥部,并统计灾情上报市防汛办。

6.3.2 受灾程度严重

6.3.2.1 市指挥部发出“关于结束防御暴雨洪水应急响应的通知”,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提出下一步恢复正常生活、交通秩序和水毁修复等工作要求。

6.3.2.2 市指挥部研究部署下一步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必要时,发出“关于做好防洪救灾和恢复灾后生产的(紧急)通知”。根据受灾情况,组织各有关部门向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政府、省有关部门等上级汇报灾情,争取国家、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6.3.2.3 各相关成员单位和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市指挥部部署统一要求,迅速部署落实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交通秩序。认真总结抗灾救灾经验教训,将抗灾救灾工作情况迅速报告市指挥部。同时及时统计灾情,滚动上报市防汛办。

6.3.2.4 市指挥部组织召开总结分析会,认真总结全市抗灾救灾经验教训,研究改进措施,及时收集汇总各区各部门抗灾救灾工作情况,将全市抗灾救灾工作情况迅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统计灾情,滚动上报省防汛办。

6.3.2.5 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加大抢险救灾宣传力度,做好抢险救灾宣传工作。

保障措施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7.1.1 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畅通的责任。

7.1.2 市指挥部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7.1.3 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应配备卫星电话,在通信干线中断或现有网络盲区,利用其配备的卫星电话保障应急救援现场与市指挥部及有关部门的联系。

7.1.4 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和广播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7.1.5 市洪水预警报中心做好市防汛指挥系统的保障工作,确保洪水预警报、视频会议、远程视频监视、卫星云图接收等系统通信畅通和正常运行。

7.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7.2.1 应急队伍保障

驻厦部队、武警和市公安消防支队组成抢险突击力量,负责承担市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灾任务。

7.2.2 供电保障

电力部门负责抗洪抢险、排涝救灾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7.2.3 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负责优先保障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器材运输;优先保障疏导转移人员。

7.2.4 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灾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7.2.5 物资保障

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及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防汛物资器材储备管理制度,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挪用、流失和失效,对各类物资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7.2.6 资金保障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防汛经费,用于遭受台风、洪涝灾害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防汛抢险、水毁工程修复等。 宣传、培训和演练

8.1 宣传教育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防台风、防汛、避险、自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台风、防汛抗灾意识及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8.2 培训

8.2.1 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组织培训。市指挥部负责镇(街)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防汛抢险技术骨干和防汛专业抢险队伍负责人的培训;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村(居)负责人、防汛抢险技术人员的培训。

8.2.2 培训工作应做到合理规范课程、严格考核、分类指导,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8.2.3 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

8.3 演练

8.3.1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8.3.2 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练。

8.3.3 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专业演练,一般2~3年举行一次,由市指挥部负责组织。

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工作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工作中玩忽职守、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罚及责任追究。根据情节轻重,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书面检查、诫勉教育、通报批评、效能告诫、党政纪处分等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附则

本预案于2011年3月第3次修订。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市防汛办负责解释。

附件

2.2 组织机构职责

2.2.1 市指挥部职责

2.2.1.1 统一指挥全市防洪、防台风、防潮工作,宣布全市进入、结束紧急防汛期,启动、调整、结束全市防洪防台风应急响应行动。

2.2.1.2 在市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相关决定、指令。

2.2.1.3 组织召开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参加的防洪、防台风工作会议,分析预测汛情、台风发展趋势,安排部署防洪防台风、防潮、救灾工作,制定各项防洪、防台风、防潮、救灾应急措施。

2.2.1.4 负责中型及以上的水利、防洪工程调度,下达抗洪抢险救灾、中型水库泄洪等调度命令,组织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部门实施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并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2.2.1.5 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洪防台风抢险救灾,指导灾后恢复重建。

2.2.2 市防汛办职责

2.2.2.1 及时掌握汛情、工情、险情、灾情,及时对外发布灾情统计报告。

2.2.2.2 提出防洪防台风意见,为市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及时下达市指挥部的调度命令,完成市指挥部下达的各项任务;督促检查各项防洪、防台风、防潮、救灾措施的落实。

2.2.2.3 负责市级防汛抢险物资、器材的组织储备、调运,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物资、器材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2.2.2.4 负责全市防汛抗旱的日常管理工作。

2.2.3 市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市水利局: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防洪防台风的日常工作;组织、指导全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管理;做好水资源的调度工作,提出防洪、抗灾、抢险方案(应急措施);做好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

73111部队、厦门警备区:根据市指挥部的要求,组织所属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参加重大抢险救灾行动,协助当地政府转移、解救危险地带的群众。

武警厦门支队:负责组建防汛专业抢险队伍;根据市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救灾,参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险情的抢险工作;协助公安部门维护抗灾期间的社会治安秩序,协助当地政府转移、解救危险地带的群众。

市建设管理局:组织、指导全市在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洪防台风工作;做好全市在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地、物业管理区域的防洪防台风工作。防台风期间,负责提出全市在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地停工的建议,报市指挥部同意后监督实施。及时统计全市在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地等人员转移情况报市指挥部。

市海洋渔业局:负责海洋渔业防台风的日常工作,做好避风港的规划、建设与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海洋渔业防台风预案,并组织实施。防台风期间,监督、指导各区做好海上渔船回港和渔船、渔排人员上岸避风工作;负责提出渔船回港(或就近)避风和渔船、渔排上人员撤离上岸的建议,报市指挥部同意后组织实施;负责组织高崎避风坞渔船上人员撤离、安置及人员安置场所的管理、后勤保障服务;及时统计进港避风渔船数量、转移上岸人数和渔业灾情情况报市指挥部。台风警报解除后,负责引导高崎避风坞渔船有序出港。

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市政、园林设施和所管辖的水利工程的防洪防台风工作。抗灾期间,及时组织做好城市排水、排涝、行道树木的支护加固等工作,做好供水、供气管的抢修。灾后,及时组织恢复供水、供气,城市树木、绿地的整复工作。

厦门海事局:负责组织、指挥厦门港水域海上船舶(渔船除外,下同)、设施的防洪防台风工作,及时向船舶发布台风信息,负责组织、指挥海上搜寻救助。防台风期间,负责提出关停和恢复海上航线的建议,负责提出无动力船舶、不具备防抗相应台风能力的船舶上人员撤离的建议,报市指挥部同意后监督实施;指挥、协调厦门港船舶有序通航,统筹安排船舶进入防台风锚地或避风水域避风。

市委宣传部:正确把握全市防洪防台风宣传的舆论导向,及时组织、指导、协调各新闻单位做好防汛防台风新闻宣传工作和根据需要做好有关防灾抗灾救灾宣传报道资料的收集。

市发改委:会同市水利局做好市级财政性投资的防洪防台风项目的审批管理工作。

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监督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在厦各大中专院校等做好防洪防台风工作;监督、指导区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学校危、漏校舍的维修和加固;负责组织做好中、高考等重大活动的防洪防台风安全工作,组织在校学生进行防洪防台风知识的教育宣传工作;防台风期间,负责提出停课的建议,报市指挥部同意后组织实施。

市经发局:负责组织、指导各类工矿企业做好防洪防台风工作;协调、指导电力部门做好电力调度工作,确保防汛防台风用电的供给。

市公安局:负责维护抗灾救灾期间的社会治安秩序,及时疏导交通,保证防汛车辆优先通行;根据汛情需要,按照市指挥部指令,负责实施交通管制;依法打击盗窃防汛防台风物资和破坏、盗窃防洪防台风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置因防汛防台风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当地政府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和海上渔排、渔船人员。

市监察局:监督检查相关单位落实防洪防台风责任制情况,查处渎职、玩忽职守的人和事。

市民政局:负责指导全市救灾避险点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各区开展查灾、报灾和救灾工作,及时将掌握的灾情信息和救灾情况上报市指挥部;组织开展救灾款物的捐赠、接收、管理和分配工作;组织指导各区妥善安排好灾民生活。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市级防洪防台风和抢险救灾经费,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会同市指挥部向上级争取防洪防台风和抢险救灾经费,并及时下拨和监督使用。

市国土房产局: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负责制定全市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负责协调、指导危房防洪防台风和抢险救灾工作,及时督促各区组织转移危房住户;及时将地质灾害灾情报市指挥部。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指导做好全市公路(桥隧)、地面公共交通的防汛防台风工作,做好公路(桥隧)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及时抢修公路(桥隧)水毁工程,保障交通干线畅通;组织运力,做好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和防洪防台风物资的运输工作。防台风期间,负责提出地面公共交通减班、停运的建议,报市指挥部同意后监督实施。根据汛情需要,按照市指挥部指令,负责协调BRT停运及关闭厦门、海沧、集美、杏林、五缘、演武、同安湾、丙州、中州、大嶝等大桥和疏港路等高架桥;及时将长途客车停运班次情况报市指挥部。

市农业与林业局:负责组织、指导全市农牧业、林业的防洪防台风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及时收集灾情信息并上报市指挥部;做好农业与林业灾后恢复工作和灾区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

市商务局:负责组织、指导商贸和外资企业做好防洪防台风工作;负责组织抢险救灾所需日用生活必需品的供给。

市卫生局:负责组建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做好抗灾期间的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灾后防病、治病及防疫消毒工作。

市工商局:负责做好户外广告牌的整治工作,在台风、暴雨到来之前,及时组织、监督户外广告牌业主做好加固、拆除等各项防范工作。

市安监局:负责监督、指导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度汛工作。监督、指导相关部门加强对电力、码头、机场、道路、桥梁、市政、大型建设项目等安全度汛工作的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防止因自然灾害引起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市旅游局:负责组织、指挥全市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做好防洪防台风工作,及时组织、监督各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点)做好安全防范等工作,确保游客人身安全。防台风期间,负责提出景点关闭的建议,报市指挥部同意后监督实施。

厦门港口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厦门港各码头、客运站和港口工程做好防洪防台风工作;组织、协调做好在建港口工程、在港船舶疏散避风和港区机械设备、货物、集装箱等安全度汛、防台风工作。防台风期间,负责制订在港船舶离泊计划,提出在港船舶停止作业的建议,报市指挥部同意后监督实施;负责配合厦门海事局做好海上旅游、厦金航线关停和恢复工作。

鼓浪屿管委会:负责组织、指导所辖单位做好防洪防台风工作,特别是在防台风期间,及时组织、指导轮渡公司做好船只避风和乘客安全防范工作;负责提出厦鼓航线停航的建议报厦门海事局。

民航厦门安监局:负责组织、协调厦门机场及各航空公司和中航油厦门分公司做好防洪防台风工作;负责协调运力,保障防汛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工作。及时将飞机航班延误或取消情况报市指挥部。

市气象局:负责组织气象台开展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向社会公众和有关防汛责任人、气象灾害信息联络员、义务信息员发布气象预报和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订正;及时对降雨、台风及未来趋势作出分析和预报,并提供给市指挥部和有关成员单位;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滚动播报。

厦门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通信运营商做好汛期的通信保障工作,特别是要保障全市防汛等重要部门的通讯畅通,确保雨情、水情、汛情等防洪防台风信息和调度指令传递的通讯畅通;根据汛情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备;协调各通信运营商做好防洪防台风公益短信的发布。

市公安消防支队:根据市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应急队伍参加抢险救灾行动,协助地方政府转移、解救危险地带的群众。

厦门海警三支队:负责组建海上抢险队伍;根据市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实施海上抢险救灾;防台风期间,协助当地政府转移海上渔排、渔船人员。

厦门电业局:负责做好防洪防台风用电保障工作,保障全市防汛等重要部门的工作用电;根据汛情需要,及时调度解决应急电源,及时调度解决排洪、抢险的电力需要;及时抢修受损的电力设施,恢复正常供电。

南昌铁路局厦门车站:负责所辖铁路工程及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保障铁路畅通;负责协调运力,保障防汛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工作。及时将火车停运或晚点情况报市指挥部。

海洋预报台:负责风暴潮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对海洋灾害形势作出分析和预测;及时向市指挥部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风暴潮等灾害性滚动预报和信息。

水文分局:负责水文观测和洪水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对洪水形势作出分析和预测;及时向市指挥部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实时水情、雨情信息;做好水情、雨情资料整编分析、洪水调查及分析工作。

厦门广电集团:负责组织所属广播、电视各频率各频道做好防洪防台风宣传工作,特别是当接到市气象、防汛部门提供的台风或暴雨等汛情、防洪防台风的(紧急)通知时,及时向公众发布或滚动播报;及时准确宣传报道经市指挥部审定的汛情、灾情和各区防洪防台风动态,做好防洪防台风宣传报道的声像资料的汇编和保存工作,并报市指挥部;负责应急视频会商到镇(街)、视听到村(居)系统的链路管理和维护。

各成员单位应配备防汛责任人(A、B角),两位责任人在汛期不得同时外出,第一责任人(A角)外出时,应向第二责任人(B角)做好交接工作。

2.2.4 市指挥部应急办事机构职责

综合材料组:由市防汛办牵头,市政府办公厅、市水利局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市防汛办主任担任。负责各种会议通知、防御暴雨、台风、风暴潮等工作的紧急通知、紧急通告、领导讲话稿、传达领导指示或批示、汛情快报、防御情况汇报等文件的起草;及时搜集市领导、各区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信息,并及时整理上报、发布;及时收集各区和有关部门的灾情,并统计汇总上报、发布。

新闻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政府办公厅、市水利局、市防汛办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市委宣传部分管领导担任。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发布汛情、灾情等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抗洪防台风抢险的新闻报道。

督查协调组: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监察局、水利局、防汛办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市政府办公厅分管领导担任。负责督查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指挥部工作部署落实情况。

专家技术组:由市水利局牵头,市国土房产局、气象局、海洋预报台、水文分局、市防汛办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市水利局分管领导担任。负责制定水库、河道洪水调度意见,提出抗洪、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技术方案。

抢险组:由市防汛办牵头,市水利局、国土房产局、市政园林局、建设管理局、海事局、消防支队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市防汛办领导担任。负责协调驻厦部队、武警部队承担市指挥部下达的抢险和转移群众任务。

救灾组:由市民政局牵头,市政府办公厅,市水利局、卫生局、市政园林局、财政局、厦门电业局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市民政局领导担任。负责灾民安置,救助防疫,保障水、电、气及生活必需品供应需要。

后勤保障组:由市水利局牵头,市政府办公厅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市水利局分管领导担任。负责市指挥部各种会议的会务工作,保障应急视频会商系统、通讯、供电畅通,协调调度全市防汛抢险物资器材,保障市指挥部工作人员的食宿等。

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或防暴雨Ⅱ级应急响应后,综合材料组、后勤保障组牵头单位各派一人进驻市指挥部;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或防暴雨Ⅰ级应急响应后,各组牵头单位各派一人进驻指挥部。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

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精选5篇)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 第1篇莆田市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防洪防台风工作预案我市地处东南沿海,每年都要遭受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