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应急培训总结
非煤矿山应急培训总结(精选6篇)
非煤矿山应急培训总结 第1篇
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培训记录
一、培训目的:
应急培训是应急救援行动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要求应急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进一步适应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增强应对和防范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培训时间:
2011年1月10至1月13日
三、培训地点:
新疆昕昊达公司采选厂会议室
四、培训人:
五、参加人员:
六、具体内容:
(一)事故灾难辨识。井下冒顶、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滑坡及坍塌,尾矿库溃坝、严重超载、物体打击等引发重特大事故的潜在危险。
(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三)应急处理原则。预防为主、区域防范、分级管理、紧急处置原则;政府统一领导指挥,部门各自分工负责,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紧急抢救、安全抢救、以及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四)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指导、协调矿山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五)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公司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公司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各部门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六)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七)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做好应对矿山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八)应急反应及预案启动程序
1、报告程序:掌握基本的危险和风险评价技术;了解危险物质的基本术语以及特性;掌握危险源的基本控制操作和基本清除程序;了解自身的作用和责任;了解所涉及到的危险源特性;基本事故控制技术及必需的应急资源;熟悉事故现场安全区域的划分等。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
2、救援程序
① 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② 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性质,作出明确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布置救援任务。
③ 各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应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按各自的分工开展处置和救援工作。
④ 发生事故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⑤ 卫生部门立即组织急救队伍,及时抢救伤员,保障救护所需药品和器材的供应。
⑥ 物资供应组应当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运输和提供特种装备。
⑦ 事故得到控制后,由安全生产部门决定应妥善保护的区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开展事故调查和救援工作。
七、组织指挥体系、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由指挥中心指派熟悉事故现场情况的有关领导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全面负责现场救援指挥工作,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向县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需要外部力量增援的,报请指挥中心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等情况。
2、由公司安全生产科牵头,设备科、技术科、办公室等部门配合,组织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信息汇报工作。
3、事故调查小组主要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配合上级调查组开展对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4、非煤矿山应急救援专家组:①对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②参与非煤矿山事故救援方案的研究;
③研究分析事故信息、事故情况的演变和救援技术措施,为应急救援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④ 事故防范措施建议;对恢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八、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成员
1、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事故调查组 组长;成员:
3、矿山应急救援总指挥:
副总指挥:
昕昊达公司采选厂安全生产科
2011年元月13日
非煤矿山应急培训总结 第2篇
为确保汛期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避免发生各类伤亡事故,为保证非煤矿山防汛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和《香坊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非煤矿山汛期灾害事故的范围
我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非煤矿山生产经营企业在汛期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包括露天采土、采砂矿(场)所发生的坍塌、山体滑坡、沉船等重特大事故。
二、工作原则
(一)应急救援,以人为本。要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和强化抢险手段,科学、迅速组织应急救援,把人员伤亡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各成员单位在区非煤矿山防汛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主动配合,协同乡镇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三)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要根据事故类别和现场实况,在专家指导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抢险救援安全措施,组织专(兼)职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勘查事故灾害程度,做好抢救伤亡人员、运送救灾物资和设备、疏散人员等工作,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坚持属地化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充分依靠公安、消防、交通、医疗等救援力量,积极开展辖区内发生的非煤矿山事故救援工作,并及时报告区非煤矿山防汛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必要时组织全区救援队伍增援。
三、预案启动程序
1、市属和驻区非煤矿山企业发生汛情事故后,应立即分别向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企业主管部门报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立即将事故基本情况向区政府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和联系人、联系方式等。
2、区非煤矿山防汛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立即召开成员单位会议,根据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确定响应级别,发布启动命令,落实救援任务。
3、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非煤矿山防汛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接到启动命令后,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区非煤矿山防汛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区非煤矿山防汛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 总 指 挥:区政府主管安全工作副区长。副总指挥:区政府办公室、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公安交警大队、农林水务局、工商分局、监察局、环保局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
成 员: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公安交警大队、农林水务局、工商分局、监察局、环保局、卫生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局、交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中小企业局、区总工会、香坊供电局、动力供电局、中国人寿保险香坊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动力支公司、市通信公司香坊区内各分局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事故发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2、区非煤矿山防汛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主
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兼)副 主 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科长(兼)工作人员:从有关部门抽调
3、职责分工
(1)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区非煤矿山防汛抢险救援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与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紧急联系,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针对事故类别和灾害程度制定相应的抢险方案及防止事故扩大的处理措施,报指挥部审定后实施;对事故有关情况进行汇总,经指挥部审查同意后,由新闻单位发布信息;组织、检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和备案工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配合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2)公安分局:负责抽调警力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封闭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员,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控制旁观者进入现场和事故危险区域,防止并处理事故现场出现的突发事件;根据事故类别和性质及时调动相关警种警力参与抢险救援;配合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人数、死亡人员姓名及身份,协助事故单位通知死者和伤员家属,并协助做好安抚工作。
(3)公安交警大队:负责事故现场车辆调配、伤残人员转运和交通秩序的维护工作,确保道路畅通和抢险救护车辆有序进出。
(4)区农林水务局:负责水文、汛情监测和预警,协调重大水灾防治。
(5)区卫生局:负责联系、安排急救车辆、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提供急救所需药品;事故现场伤员抢救;事故现场卫生防疫;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
(6)区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非煤矿山防汛应急救援款物使用去向,查处违纪人员。
(7)工商分局:负责对发生灾害事故单位办矿资质合法性的审查及处理工作。
(8)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协调重大地质灾害防治。
(9)区发展改革局、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抢险救援设备、物资、器材和食品的协调供应。
(10)区中小企业局: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11)区交通局:负责了解、掌握事故现场沿途交通道路状况,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车辆通行保障工作;组织抢险物资、器材、食品运输。
(12)市环保局香坊分局:负责对非煤矿山企业发生灾害事故后环境危害的监测,查清事故污染情况,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13)区财政局: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资金的保障工作。
(14)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区总工会: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安抚工作。
(15)香坊供电局、动力供电局:负责事故发生区域供电的应急处臵。
(16)市通信公司香坊各分局:负责事故发生区域的通讯应急处理。
(17)中国人寿保险香坊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动力支公司:负责对投保事故单位的紧急理赔工作。
(18)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事故发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及时向指挥部提供事故现场全面情况和相关地质资料、图纸等;迅速集合本地区、本单位的抢险救援队伍进行自救;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救援力量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指挥机构,充实救援力量,保障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开展。
五、应急救援行动
(一)应急响应
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指挥部的指示,按照“就近、救急、高效”的原则,立即通知有关单位、救援队伍和专家赶赴受灾事故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被征调的单位、救援队伍和专家应当服从指挥调遣,并积极组织参加抢险救援,不得拖延、推诿。
(二)救援要求
1、现场指挥部总指挥负责组织召开各成员单位和救援队伍负责人及专家联席会议,通报事故初步情况,在专家协助下制定应急救援实施方案,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2、根据事故类别和现场救援需要,调集救援设备和器材,指派救援队伍深入受灾事故区域,探明情况,抢救伤员,运送遇难者遗体到指定位臵存放。
3、卫生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设立现场急救站,开展现场医疗急救,对伤员简单处臵后,送指定医院治疗。搞好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监护,并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情况和采取的救治措施。4、应急救援结束后,各有关单位、救援队伍和专家在撤离事故现场前,要认真做好现场清理,切实消除不安全隐患,经现场指挥部同意后,方可撤离事故现场。
六、事故后期处置
(一)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区总工会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会同灾害事故发生单位共同成立事故善后处理小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做好事故遇难者和伤员的补偿、治疗和家属安抚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二)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协调灾害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和物资,搞好灾后重建。
(三)由区有关部门负责依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规定,配合国家或省市开展事故调查。按规定时限提交调查报告,提出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具体措施。
(四)指挥部认真总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查找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修订、完善事故预案。
七、事故预防和监督管理机制
(一)非煤矿山企业对灾害事故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非煤矿山企业对已确定易发生灾害事故的危险源,要指定专门人员和机构负责管理,并认真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1、掌握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了解发生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搞好现场安全管理。
2、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无阻。
3、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严格规范化作业。
4、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巡回检查,随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危及安全生产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制定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配备充足、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工具,每两年至少进行1次应急预案演习。
(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农林水务局对事故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1、在对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认定基础上,明确危险源的管理范围、责任和要求,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和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2、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对全区非煤矿山危险源实施分级监控和管理。对非煤矿山的采土、采砂企业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农林水务局组织制定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定期组织检测检验机构开展测试,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可能导致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危险源的非煤矿山企业,要限期停产整顿。
(三)搞好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督促有关企业,定期进行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并要根据演习中发现的问题,重点从以下方面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检查、修订和完善:一是在灾害事故期间报警通讯系统能否运作畅通;二是人员能否以最快速度撤离危险区;三是应急救援队伍能否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参加抢险救灾;四是能否有效控制灾害事故进一步扩大。
八、相关事项
(一)非煤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区安全办负责制定,并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的要求及全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实际,每两年组织相关专家对预案可行性进行1次评审,经过实际演练后作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报区政府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二)对在实施非煤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给予奖励;对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失职、渎职的,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处理。
(三)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预案。
(四)本预案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非煤矿山应急培训总结 第3篇
1.1突水淹井应急救援技术现状
近十年来,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加大和一些集体、个人小型矿山企业数目增加等原因, 矿井突水事故频繁发生, 突水淹井事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 1999年以来我国非煤矿山发生重特大突水事故14次。突水事故发生后, 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启动重大事故抢险、救援预案, 本着及时救出井下被困作业人员、控制和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防止事故扩大和施救过程中的次生灾害发生的原则, 组织专业应急救援机构抢险救灾, 全力组织施救。由于救援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援的技术、装备以及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目前矿山透水后的救援效果并不理想。表1是近年非煤矿山突水应急救援典型实例。
1.2突水灾害应急救援技术存在的问题
综合非煤矿山突水应急救援的实例, 成功救援的实例很少。就救援的技术和装备而言,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矿山透水应急抢险救援的方式主要以排水为主, 技术手段单一, 缺乏系统的配套技术。矿山透水救援是一项综合水文地质、采矿工程、物理探测技术、钻探技术、注浆堵水技术、排水技术及装备、医疗救援技术的系统工程, 要得好的救援效果, 需要多专业多工种的配合, 因而采用单一应急抢险技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2) 矿山突水事故发生后, 缺少相应的探测技术, 不能准确确定突水点的位置, 需要对突水点进行地面钻孔注浆封堵时, 不知从何处下手。
(3) 就排水抢险技术和装备而言, 存在几方面的问题:①救灾抢险时, 快速排水, 泥沙含量高, 而临阵寻求遇水排水、遇沙排沙, 大功率水泵无法到位, 事先没有救灾预案, 没有实用的防汛设备储备;②矿井越来越深, 要求水泵功率越来越大, 水泵的体积越来越大, 难以通过狭窄巷道;③井筒 (井巷) 局部垮塌、冒落部位, 阻挡人员前进, 现场缺少能自动排水排沙的水泵, 难以使水位下降, 清理人员无法到达塌落现场。
(4) 就地面快速钻孔形成救生通道或注浆堵水通道的技术而言, 仅注重设备的引进, 而轻视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且从全国范围内而言, 普及率低, 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5) 大型注浆堵水装备缺少, 一旦发生大的透水, 需要进行快速注浆堵水时, 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设备。
(6) 无论是在抢险技术上还是在装备上, 矿山安全投入严重不足, 一旦发生突水事故, 在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不能满足应急抢险的要求。
2非煤矿山突水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类型[3]
根据矿山突水的水源和通道, 水害分为如下5种类型:地表水体突水、老窿水突水、孔隙含水层突水、裂隙含水层突水、岩溶含水层突水。突水的直接原因往往是矿山开拓掘进和采矿过程中揭穿或沟通了地表、地下水体或含水层。发生突水后, 矿井水害救援工作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是矿井突发大水淹没局部采区, 但尚未淹没全部矿井, 水位快速上升, 急需救援增加应急排水能力, 遏制水位上涨, 保护主泵房安全, 争取时间通过堵水或强排水根治水患;其二是矿井短时间内突发大水, 冲毁巷道和淹没主排水设备, 部分矿工遇险被困, 需要快速救援排水, 修复巷道, 为遇险矿工提供生存条件;其三是矿井被淹没, 但无人员遇险, 没有救人任务, 救援工作只是快速排水或堵水恢复生产。对于不同的井型、不同的灾害类型及不同的救援任务, 有不同的救援技术与方案。但不论何种类型的救援, 其关键技术和装备不外乎几个方面:①井下突水点位置探测技术及装备;②强排水救援技术及装备;③快速钻探技术及装备;④快速注浆堵水技术及装备。
3非煤矿山突水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适用性关键技术及装备
3.1快速圈定井下突水点位置的探测技术
矿山突水淹井灾害事故发生后, 首先要确定透水的位置 (平面位置、深度) 、性质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老窿水等) , 以便进一步估算透水量、水压和确定补给水源, 为抢险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因而快速探测圈定井下突水点的位置是抢险救援成功的第一步。目前国内外探测井下突水点位置的方法主要有电法、地震勘探两大类 (共十几种方法) 。其中超低频电磁探测和三维地震勘探在矿山救援应用效果较好, 具有发展前景。
3.1.1 超低频电磁探测技术
超低频电磁探测技术是根据岩石和矿石电学性质 (如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电磁感应特性和介电性, 即所谓“电性差异”) 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 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探测地下突水构造的目的。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设备为BD-6型超低频电磁探测仪, 仪器采集地下信号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在场源稳定的情况下采集地下信号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更好仪器实现现场数字化采集探测, 现场实测并自动转存, 可以现场显示探测情况和现场对比分析。探测频率范围3~3000Hz, 穿透力强, 探测深度为30~10000m;不受复杂地形的影响, 这方面优于地震勘探技术。
超低频电磁探测技术的适用条件: (1) 有一定延伸规模而且层位稳定的电性标志层; (2) 地电层次不多, 相邻电性层有显著的电阻率差异, 水平方向电性稳定; (3) 电性层和地质层基本一致, 与地面交角小于20°; (4) 各层厚度相对于埋深不太小, 地形平坦; (5) 探测目的层上方无电阻率极高或极底的屏蔽层, 无工业游散电流和大地电流干扰。
该法在采空区探测、含水层探测和巷道探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并在2006年10月18日成功地用于河南省二耐煤矿突水淹井救援, 探测到了井下突水巷道, 为救援孔的位置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3.1.2 三维地震探测技术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探地下的地质情况。在地面某处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传播时, 遇到不同弹性的地层分界面就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 用专门的仪器可记录这些波, 分析所得记录的特点, 如波的传播时间、振动形状等, 通过专门的计算或仪器处理, 能较准确地测定这些界面的深度和形态, 判断地层的岩性, 圈定井下构造位置, 以及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
三维地震勘探是在二维地震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大面积密集采集信息的优势, 利用地震信息可以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地层的构造、岩性变化, 确定地下岩层的产状和构造关系, 找出突水构造及可能的突水位置。与矿山已有的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矿山开采资料及突水的过程资料结合, 综合确定矿井突水点的准确位置, 为矿山突水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2]。三维地震勘探在分层的详细程度和勘查的精度上, 都优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勘探的深度一般从数十米到数十千米。
三维地震勘探适用条件: (1) 要求被探测的层位有一定的厚度; (2) 被探测层位的波速大于上覆诸层位的波速; (3) 层面相对地面的视倾角φ∠ (90-i) 。 (i为折射波临界角) ; (4) 界面两测介质的波阻抗有明显差异, 介质均匀, 波速稳定; (5) 层面起伏不大, 地形起伏大。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老窑采空区位置、岩溶陷落柱、大的导水构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强排水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
排水救援技术是矿山淹井救援应用最为普及和有效的一项技术和措施, 国内外绝大部分突水淹井矿山的抢险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各个矿山的突水水源、水量、水压、各矿山的开采方式、开拓深度及装备各不相同, 淹井救援要根据各个矿山自身的特点选择排水救援技术和装备[4]。
3.2.1 接力排水技术
大型矿用潜水电泵功率大、扬程高、流量大、安装快速方便、无须水下作业、不怕水淹, 十分适合矿山淹井后抢险排水。但大型矿用潜水电泵的一个重要功能性缺点, 即要求淹没深度很深。大型矿用潜水电泵采用上泵下机的布置方式, 即水泵在上面, 电机悬吊在水泵的下部;为了保证水泵的进水条件, 要求大型矿用潜水电泵最低淹没深度在8.5~15.4m之间。因此,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使用范围和功能的发挥。为了复矿排水, 要求最低残留水位越低越好, 以便排水终结时可以暴露出主坑道, 而且要求能进人、进设备, 这一安全高度为0.8~1.2m。为此, 国内研制了“大型潜水电泵+密封吸罩+混流式潜水泵”组成的接力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可一次将积水排至井底底面以上0.5m处, 如图1所示。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成熟可行。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排污水能力, 可将水位排至井底0.5m标高位置, 其最大功率范围为 280~1600kW、流量范围为275~1450m3/h, 最大扬程为500m。
3.2.2 大功率卧式潜水电泵排水技术
对于大型现代化矿井局部采区突水淹井的事故, 由于矿山中央泵房排水能力有限, 为了防止局部扩展为整个矿山淹井事故, 需要尽快增加临时应急排水能力。因此采用一种大功率潜水电泵能够迎向被淹采区卧式放置, 主动增加排水能力, 并且所增加的排水能力不怕水淹, 具有抗灾性, 可为调整中央泵房排水能力赢得时间。
潜水电泵平卧式运行如图2所示, 为预防大型矿井发生突水事故时, 将大型潜水电泵预先安装在水平坑道中, 然后修筑水闸墙, 将水源封堵在一定区域内, 控制水流继续蔓延。然后启动水泵, 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矿井的抢救工作。
3.2.3 潜水泵的非潜水排水技术
在排水复矿实践中经常遇到斜井轨道被拆除或被洪水冲毁的情况, 同时矿井涌水量又较大, 并伴随泥砂淤积和巷道坍塌现象。采用大功率卧式泵追排水难以实现, 而采用小潜水电泵群追排水时, 其运行处于低可靠性和高复杂性。因此, 采用大功率潜水泵的非潜水排水技术非常实用。
如图3所示:大功率潜水电泵通过软管与接力泵相连而分离布置, 使潜水泵漂浮于水面上运行, 避免了沉积物吸入水泵, 损坏潜水泵。而体积大的主潜水电泵处于非潜水运行状态, 避免了大功率潜水电泵下放或运行时掉道及遭遇障碍物等而造成的损失。这一运行模式打破了潜水电泵必须潜水运行的传统方式, 使潜水电泵有了更广的应用空间。
3.2.4 小型潜水电泵组合式排水技术
老空水突水的特点:总水量不大, 来势凶猛, 破坏性大, 易造成巷道坍塌、淤积, 危及人员生命。针对这一特点, 采用一种多功能排水组合系统, 这种系统是由一个个小的排水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其实是一台 (套) 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联合工作的潜水电泵, 各自具有独立的供电系统和足额扬程的排水管路, 小型潜水电泵重量很轻, 移动方便。这种潜水电泵的特点是可以排水、有一定的排沙性, 扬程为80~100m, 流量为50~80m3/h, 由软管连接, 可以互相联结串联排水。这种结构可串联成几百米的排水系统, 也可以并联运行增大排量。
3.2.5 卧泵与潜水泵组合排水技术
卧泵与潜水泵组合排水技术, 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抢险排水系统, 如图4所示, 在卧泵的进水口通过软管与低扬程大流量的小型潜水泵相连, 形成正压供水方式。
这种组合运行排水方式, 适合于在空间狭小、坡度较大、无轨道、淤积严重、动水量较大的情况运行, 其工况条件不适合运行大型潜水电泵, 同时单靠小型潜水泵又不能满足抢险需要的场合。
3.2.6 含泥沙水的排水技术
突水灾害, 来势凶猛, 混入固体的比例大, 以往救灾时, 要等到泥沙沉淀后, 用大型清水泵排水。清水泵在进入抢险状态的前期, 吸入的是清水。但排水后期, 接近井底时, 泥沙堆积之处, 清水泵已经无能为力。如若清水泵一旦在井底被泥沙损坏, 排水停止, 将面临第二次淹井。为此, 上海庆武排沙水泵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排砂潜水泵, 排沙潜水泵能够排高浓度的含沙水。
3.3快速钻探技术及装备
对于来势凶猛的矿井涌水常常造成巷道塌方、巷道低洼处泥沙淤积, 堵塞救援通道, 延缓救援效率。在我们能够初步判断井下遇险矿工的避险地点的情况下, 采用钻孔从地面直接与避险地点快速贯通、提供新的排水通风通道, 提高救援效率, 改善井下被困人员生存条件。美国Schramm公司生产的T685WS车载顶驱钻机, 该钻机车身长15m, 宽2.3m, 高4.1m, 自重30吨, 钻孔深度可达数百米, 是一种理想快速钻机设备。近年来, 这种设备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国内都有成功的应用。
T685WS快速钻机具有特点:①T685WS型车载顶驱钻机结构合理, 无须外接动力, 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能。②钻进效率高, 可以采用空气、泡沫、泥浆进行回转或潜孔锤钻进。③适用性强, 可在无水、无电的条件下钻孔, 钻进速度达30m/h以上。④定位准确, 采用定向钻进工艺, 在抢险救灾应用中, 一次地面透巷率达100%。⑤应用范围广, 开口即可实现Φ215~311mm孔径, 可直接作为通道、通风、输送食品的通道。分次扩孔后, 可作排水孔和救援通道。
3.4快速注浆堵水救援技术及装备
注浆堵水是矿井防治水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矿山突水应急救援的特点, 通常用于水灾救援主要是工作面快速注浆堵水技术和地面定向孔注浆堵水技术[5]。
3.4.1 工作面快速注浆堵水技术
工作面快速注浆堵水技术是指在井下发生突水但尚没有出现淹井的情况下, 或是涌水量尽管很大, 但排水系统仍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突水点不被淹没的情况下, 使用轻便快速钻孔设备, 在突水点附近打孔、埋管、引水, 然后利用专业注浆泵, 采用快凝浆液, 直接对准突水点或其附近的导水裂隙进行注浆, 从而达到快速堵水的目的。
3.4.2 地面定向孔注浆堵水技术[6]
当井下突水引起淹井事故发生, 抢险人员无法接近突水点或由于突水水量太大, 人员接近突水点的位置存在危险时, 在井下排水的同时, 或在停止排水时, 均可在突水点对应的地面快速施工定向钻孔, 然后从地面实施快速注浆堵水。地面定向孔注浆快速堵水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项配套技术: (1) 突水点位置的圈定:根据撤出或逃生井下作业人员了解突水点的具体位置、已经掌握的矿区的水文地质资料, 必要时采用前面章节所述的井下突水点位置探测技术, 快速圈定突水点的位置。 (2) 定向钻探技术:定向钻进是通过陀螺定向仪对定向钻具系统中的斜向器按技术要求定向。定向后, 采用井下高压液体驱动的容积式马达“模诺”型井下液动钻具, 推动钻头旋转。钻进中, 由于斜向器的作用, 使钻头产生侧向钻进的致偏力, 以达到定向的效果。 (3) 动水注浆堵水技术:由于注浆堵水是在井口排水抢险下进行, 所以注浆堵水必然在动水情况下进行, 动水注浆技术主要包括骨料的投放、注浆材料的选型和配比、注浆的工艺。
4结束语
我国非煤矿山突水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起步较晚, 虽然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应用, 部分单项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在系统配套性方面, 还不能完全满足矿山突水应急救援的要求;对长距离的生命探测技术、遇险人员呼救信号的远距离辨识与定位技术、遇险人员救生通道的成套技术和装备缺乏研究。开发适应性更强的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是今后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研究工作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 考虑我国非煤矿山分布面广的国情, 已有的救援技术和装备要保持合理布局, 应按地域配备一定数量突水应急救援技术装备, 使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投入救灾工作。
参考文献
[1]程彦, 董守华, 张绍聪.超低频电磁波遥感探测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 2009, 33 (1) :38~41CHENG Yan, DONG Shuo-hua, ZHANG Shao-chong.Research on Super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wave Remote Sensing De-tection in Coalefield Exploration[J].Geophysical&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9, 33 (1) :38~41
[2]杨勤勇.全三维地震解释[J].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9, 14 (3) :128~137YANG Qin-yong.True3D seismic inlerprelalion[J].Progress in Ceophysics, 1999, 14 (3) :128~137
[3]康健, 胡耀青.矿山地下上程施上中水害预测与防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20 (06) :758~760KANG Jian, HU Yao-qing.Forecasting and Preventing of Water Calamity in Underground[J].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2001, 20 (06) :758~760
[4]孙保敬, 孟国营.矿山排水抢险应急救援系统设计[J].煤炭科学技术, 2009, 37 (06) :89~91SUN Bao-jing, MENG Guo-ying.Design of Mine Water Drainage and Mine Emergency Rescue System[J].Coal Sceince and Tech-nology, 2009, 37 (06) :89~91
[5]郭启文.煤巷及采煤工作面突水快速治理配套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 2006, 6 (34) :31~33GUO Qi-wen.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rapid control of water in-rush fran sewn gateway and coal mining face[J].Coal Sceince and Technology[J].2006, 6 (34) :31~33
[6]王喜兵, 王义德.定向钻孔注浆封堵井下突水[J].矿业工程, 2006, (01) :19~21WANG Xi-bing, WANG Yi-de.Application of cement slurry in-jection through directional drilling to seal underground water rus-hing[J].Mining Engineering, 2006, (01) :19~21
[7]付士根, 何治亭, 张乃宝, 等.矿山帷幕注浆堵水隔障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3) :51~56FU Shi-gen, HE Zhi-ting, ZHANG Nai-bao, et al.Study on mechanism curtoin grouting of mines curtain to plug up water[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3) :51~56
非煤矿山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第4篇
【关键词】非煤山;安全管理;对策
非煤矿山安全管理,要用科学管理理论来指导,如果能管理得当,管理工作到位,那么矿山的安全管理效能就得到充分地发挥。矿山灾害性事故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构成的,因为矿山的生产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面的系统性的整体。所以,要想对矿山进行安全管理,那就要从分析非煤矿山的特点出发,深入研究,仔细分析,然后采取细致有序的对策,非煤矿山的事故率才会降到最低。
一、非煤矿山安全特点
非煤矿山与煤矿山相比而言,除了没有瓦斯爆炸的危险,其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空场法.地下剧烈渗水等等,它们所带来的危险比煤矿山要严重得多。另外,它还会带来铲运机、井下汽车等等事故问题,这些事故都是煤矿所没有的。
(一)安全隐患之一就是非煤矿山的矿界问题
非煤矿山的矿界问题产生是因为在同一个矿区有多家矿主同时开采,尤其是那些高品位金属矿(也有是低品位金属矿),而且会在同一个矿体,很多家的都是一个地方开采非煤矿山。矿主为了获取更加丰厚的利益,在高品位金属矿山里容许多家同时开采,甚至在某些低品位铁矿中,在狭小的空间里同时作业。忽视安全隐患,不顾自身生命安全,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下为几种安全隐患:
矿界相邻(或相切)。甲乙两矿的错动线相互交错,形成安全隐患。甚至有的开采者把竖井安置在自己开采的错动界限内,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地方的矿点之间距离很近,达到相切的地步。在上部开采露天的同时,下部开采同一条急倾斜矿体,这样的作业存在着很大的危險。
(二)安全隐患之二就是非煤矿山的开拓系统
非煤矿山的系统一般情况下是由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压气、供水、充填几个部分组成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提升,通风、排水、供电系统。在两个安全出口处都要有提升的系统,而且都有保证安全的人行梯子。安全规范的标准是由提升机、电机、电控、钢绳,断绳保险装置到安全门、摇台等组成的,并且以此来提请安全的等级。
如果通风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也就是不符合最低风速的标准,那么井下的空气质量和风速就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井下作业人员和检查人员就会面临着空气呼吸的危险。所以,安全规范首要的考虑就是把多级机站和10分钟内达到主扇要符合这个标准。排水:这个系统就是防止雨水过大时,井下的水会对井下的各种设备和人员构成危胁,所以应保持排水通畅,必要时设置防水门,不受水淹。供电:矿山应确保有两个电源,如果遇到一个停电的紧急情况,那么另外一个电源应供电,而且要为井下人员的疏离制定一个紧急预案。总而言之,对矿山这个系统的安全设施要充分地重视,不断地加以检查,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三)安全隐患之三就是非煤矿山的开采工艺
开采工艺包括掘进和采矿的全部工艺,应逐项分析各工序可能发生的隐患。掘进过程中关键要防止爆破事故和冒顶事故,应优先选用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和喷锚网支护,尽量不用导火线——火雷管起爆和木支护。
对房柱法开采的矿山,要根据矿岩条件检查矿房、矿柱尺寸是否保证作业安全·对空场法开采的矿山要根据具体条件研究空区处理方法,切不要对空区漠然视之,要研究对空区进行充填、崩落、或封闭的方案,以免形成地压危害;对各类不同方法,研究不同工艺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
(四)安全隐患之四就是非煤矿山的职工管理
从矿长到各个工种作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会对整个矿的安全产生影响,如果矿长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水平,那么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就会很差,对于那些关键工种如提升司机员、爆破工以及支护工不能仅凭工种证书,更重要看其实际的操作能力.如果能力水平不行,那么就会留下很多的人员安全隐患。
二、强化非煤矿山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想要非煤矿的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想要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的成果更加巩固,就要根据非煤矿的特点,严格执行以下的措施。
(一)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引矿产资源开发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代下面指引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各行各业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矿产资源的发展要规范化,要搞好战略性的研究,要有长远的眼光来对待矿产资源的开发,出台的指施要符合科学规定,制定的开采目标要符合科学的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个根本方法就是要求用整体的眼光来观磨全局,对整个矿产的开采要全面协调,不可过度地开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谋求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开采时要符合环境卫生的要求,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坚持环保与开发下结合的原则。
(二)确保资源合理配置、矿权审批制度的完善
为了把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配置.那么就要对矿采审批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是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矿权市场。要想对一个新矿山进行开采,必须对采矿权进行公开招标和拍卖,挂牌,必要的时候要有协议为准,具体的程度一定要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另外,要加强对探矿权的管理,对那些具有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要仔细认真的排查,对那些不符合审批发放规定的单位要进行清理,对那些不符合发证审批程序的案例要坚决进行责任追究,建立和完善采矿审批制度和有偿出让转让制度,防止矿产资源无偿流失,力争非煤矿山生产管理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保安全、保环境、保发展、保建设、增效益的大气候。
(三)对爆破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爆破员是一个特种作业人员,对他们上岗作业一定要持证作业。爆破员要想领取炸药,那就要凭爆破员工作证、特种行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矿业主采矿许可证三证齐全。爆破员在作业也要符合相关规定,把那些没有用完的剩余爆破物资收集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不得带回家中或者存放它处。同时,爆破员在作业时必须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爆破,如果超出相应规定范围,公安部门有权把相关的证件吊销。
总而言之,虽然非煤矿山和煤矿山和一定的区别,但它的各种安全隐患并不少于煤矿山,所以应从各个方面来加强非煤矿山的管理,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确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非煤矿山企业应急救援演练汇报 第5篇
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带领下于2015年6月23日~25日,进行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活动。为了控固演练工作成果,表扬先进,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促进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应急救援指挥部全面总结了演练工作。
一、演练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这次演练是我公司的一次重要活动,规格高、范围广。甘肃高崖金城水泥有限公司《预案》相关人员全部参演。从演练的效果看,这次演练指导有方、准备有序、组织有力、扎实有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整个演练工作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启动快速
公司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为了保障演练工作的需要,公司特批了10000元演练专项经费。同时启动了公司应急救援体系,副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应急办公室主任负责演练的策划、统筹、协调、保障工作,公司应急救援各小组及石灰石矿二级应急救援机构全体人员参加了演练。
(二)体现特色,提前准备,重点推进
为了增强演练效果,体现工作特色,这次演练着力在“创新、真实、安全”六个字上下功夫。“创新”就是在演练的立意、内容、形式、装备上有所创新,在组织协调、参与程度、各指挥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及应急队伍快速反应上有所突破;“真实”就是从实际出发,按应急预案的程序实地、实兵、实装、实操地真实演练;“安全”就是对所有环节认真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危险性,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二、演练的实施
(一)模拟操作人员高空坠落事故
6月23日上午9时30分公司接到高空坠落事故报告,1名维修工人从矿山破碎站2号皮带平台坠落地面,接到报告,总指挥立即启动安全应急救援,各小组立即赶赴现场,救护队员携带担架、急救药箱、氧气袋等器材进入演练地点,由破碎站负责人简要介绍事故情况,经现场查看,坠落人员无明显外伤,头脑清醒,但右小腿有骨折迹象。由破碎站负责人模拟拨打“120”请求急救,救援人员先对骨折小腿进行临时固定,然后把伤员抬上担架抬到安全位臵,抬时注意辟免两肩和两腿及脊椎受到移位,上午10时15分,由模拟120急救车载伤者离开演练地点,去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救治。
(二)模拟防汛防洪救援
6月23日下午3时10分,公司接到上游洪水信息的第一时间,安全员以拉警报为信号,各单位立即组织生活区域人员进行撤离;与此同时还要求,在得知洪水第一信息时,由指定人员通知和组织各工作岗位作业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3:50分,排洪区出现超常洪水时,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和危害时,执行优先辟免或减少人员伤亡的原则,各抢险组分别从后勤组领取雨衣、铁锹、编织袋等应急需品,通讯联络组指导和组织员工采取措施进行自身保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区域。4:15,应急抢险组报告: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已设立好警戒;后勤保障组报告:通往危险区域的道路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通讯联络组报告:在抢险的时候1名员工因场地滑而摔跌,受了轻伤,由医护人员处理后送医务室治疗。
5:00分,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召开现场会,下达命令解除道路封锁、警戒。宣布演练结束。
(三)模拟火灾事故
6月24日上午9时30分天气晴朗,风力不大,根据事先安排,由油库管理员大声喊,油库门口起火,快去救,听到喊声,抢险组消防员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按各自的分工,各就各位。同时由最先发现火情的油库管理员模拟拨打“119”报告失火地点及火情。按平时教育的分工,由电工负责断电,其他救援人员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用消防砂灭火。在组长、副组长指挥下参加救火,由于平时分工明确,加上指挥得力,演习比较成功,各组队员仅用5分钟全部赶赴现场,15分钟演习结束。
(四)模拟车辆伤害事故
6月24日上午10时30分公司接到车辆伤害事故报告,1名五平台采区员工在清理采场浮石时被一辆后到翻斗车撞倒后被压车下,装载机司机发现后鸣笛,同时呼喊呼救,应急救援总指挥听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各小组及时赶赴现场开展自救工作,通知通讯组模拟拨打“120”请求急救。抢险人员对事故车辆进行挪动,保卫组对事故现场实施区域性警戒,辟免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医护人员携带救护器材、担架、急救药品、氧气袋进入现场,经查看,受伤员工面部擦伤出血,右小腿可能骨折。医护人员立即对受伤者面部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小腿进行了固定处理,上午11时15分,由模拟“120”急救车载伤者离开演练现场去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救治。
(五)模拟触电事故
6月24日下午2时35分公司接到触电事故报告,矿山采区五平台电铲司机随意开启配电箱接线导致触电,幸好漏电开关及时跳闸。应急救援指挥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由电工关闭电源总开关,安全员模拟拨打“120”急救电话。医护人员携带救护器材、担架、急救药品、氧气袋进入现场,经查看,受伤者轻度昏迷,救援人员将受伤者平躺放在地上进行人工呼吸,对跌倒擦伤的伤口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处理,2时45分,伤者神智回复清醒,由模拟“120”急救车载伤者离开演练场地去医院救治。
三、取得的具体成效
6月25日早晨9点,公司召开应急救援演练总结大会,对本次演练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演练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和创新性,组织得力,全体演练人员态度积极,救援业务熟练,演练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效果,评估等级为优秀。主要反映在:
(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施救的演练理念,这次演练贯彻实施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应急处臵原则,演练科目多、参演人员齐全,内容丰富,场景逼真,对促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现了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演练目标,这次演练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臵合理,安全保障可靠,过程公开透明。通过演练检验了各级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查了应急救援各小组应急物资、装备、技术的准备情况,并锻炼了队伍;增强了员工的忧患意识,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各级指挥人员处臵事故的能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
乡镇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6篇
为保证在非煤矿山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能够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xxx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应急救援工作
总指挥:
xxx
乡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 xxx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xxx
乡人大主席
xxx
安监站长
成员: xxx
食药所所长
xxx
党委副书记 xxx
纪委书记
xxx
副乡长
xxx
副乡长
xxx
党建办主任
xxx
司法所长
xxx
食药所副所长
xxx
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xxx
财政所长
xxx
残联理事长
3、事故抢险组 组
长: 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及派出所人员 具体负责事故现场施救等抢险工作。
4、物资供应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x
主要负责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事故调查组的接待服务、抢险人员的食宿、车辆调度等工作。
5、善后处理组。由指挥部牵头,各组积极配合,具体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二、危险性评估
由各村配合乡企办做好各自区域范围内非煤矿山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由乡企办做好登记,并做好巡查工作,要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坍塌、火药、放炮等做好每天一巡查,及时排除隐患。
三、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一)非煤矿山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以各企业自备为主。(二)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调运。根据救援的需要,由应急救援指挥部随时调集全乡各矿山企业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府主要领导,同时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赶赴现场,并组织专业救助力量赶赴现场实施救护。
(二)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抢救工作应在现场抢险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现场抢救应根据坍塌范围、爆炸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运抢险救援物资和设备(吊车、起重机、挖掘机等),及时、有效地抢救遇险人员,减少伤亡,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抢险救灾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现场抢险指挥部的具体指挥下开展。
2、自救互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迅速抢救遇险的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非煤矿山应急培训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