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力范文
福建电力范文(精选9篇)
福建电力 第1篇
用电信息密钥管理系统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密钥的生成、传递、备份、恢复、更新、应用的全过程管理。系统通过严格的身份识别、安全认证技术, 以保护智能电能表电量、电费、费率等信息安全, 并保证参数设置、控制指令等关键命令的可靠执行。
福建公司系统用电信息密钥管理系统建设分2个主要阶段, 第1阶段按照满足当前业务开展需求组织建设, 密钥管理系统支持远程费控业务需求;第2阶段根据业务拓展情况, 扩展建设密钥管理系统中支持本地费控业务相关需求。
福建优迪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第2篇
公司一贯坚持技术创新,视创新为企业立足市场和持续发展根本,跟踪科技发展前沿信息,加强技术协作,加大研发力度,确保产品技术领先,凭借优良质量和完善售后服务,在电力系统赢得良好声誉,获得广大用户信任与支持。经过不懈努力,企业年销售额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公司固定资产雄厚。公司注重以人为本,不断引进优秀技术人才,提高人员素质,全方位提升公司整体水平,目前公司共186 名员工,其中硕士生23 人,本科以上120人,销售人员100人,管理人员38人,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专业技术开发专家 23人;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智能电网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同时还与美国 FLUKE、ALBER、意大利 HT 公司、台湾 INNET、美国 Uson、英国 Youngman Group Ltd、法国 Haulotte、SPERIAN 等公司达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产品有:SF6气体报警装置系统、智能风机、微水在线监测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公司产品立足电力规程,结合实际生产维护要求,精益求精,力臻完美。公司强调人力资本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和开发,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以保障企业不断创新,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公司给予每个员工平等的职业机会和平台,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同时不断改善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给员工提供丰富的培训、教育机会;并通过人才激励机制和办法,激发员工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才战略:
1、致力建设一个教导型组织,为员工提供大量培训,以帮助员工快速成长,自我提高。
2、为员工成长提供了一整套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晋升的规划,以帮助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高,获得更快的发展。
3、承诺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并提供在业内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福建电力 第3篇
关键词:电力设计行业;顾客满意度调查
一、顾客满意度调查概念
顾客满意度调查(Customer Satisfaction Survey)是用来测量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在满足或超过顾客购买产品的期望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测量顾客满意度的过程就是顾客满意度调查。它可以找出那些与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直接有关的关键因素(用统计指标来反映,有时称之为绩效指标),根据顾客对这些因素的看法而测量出统计数据,进而得到综合的顾客满意度指标。它也是近年来市场营销调研行业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调查技术。
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从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上来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顾客满意程度调查与顾客忠诚度调查。顾客满意程度是指顾客感知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与其期望相比的结果,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感受能否符合原先期望,符合程度越强,越能反意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对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就是要针对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与其期望相比的结果进行相关调查工作,具体到电力设计行业而言,就是顾客对我们的设计是否满意,我们的设计是否符台顾客的要求。顾客忠诚度指的是顾客对某一产品或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重复购买该产品或服务,以及向他人热情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表现,它反映的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同程度。具体到电力设计行业,顾客对我院设计队伍设计水平、设计能力的一种认可,直接关系到我院在电力设计市场上的美誉度。
二、电力设计行业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的现状
我院作为福建省电力设计行业的龙头老大,我院领导一向十分重视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本年度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就在我院三级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实施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调查了顾客对我院电力设计相关服务的满意评价以及顾客对我院设计水平、设计能力的认可程度。调查方式由以下几种:(1)由经营部组织相关部门自行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2)经营部利用工程回访和现场中间检查等机会进行调查;(3)委托驻现场施工代表进行调查。调查实施过程主要采取:电话邀请、预约送表上门或电话问卷讲解,传真、系统OA及电子邮件调查和电话回收确认等,确保问卷为最终顾客填写。上半年度共发放问卷49份,收回45份,回收率占91.84%;从回收的问卷状况来看,虽然有部分企业对我院的设计服务、设计水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企业对我院的设计服务、设计能力、设计水平还是持较肯定的态度。
三、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作为电力设计市场供给方——各省电力设计勘测院,对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重视不足。
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一直存在各行各业中,但是电力设计行业作为一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一向以来不重视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特别是这几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力度不断增强,电力设计步入了黄金期,设计成了“骄儿”,容易忽视了质量、服务,“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全员全意识顾客至上的思想薄弱。这一两年来,随着电力设计市场地进一步开放,电力设计市场了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再加上2009年国际金融影响,电力设计行业也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解顾客需求,作好顾客满意度调查就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作用日益突显。因此,真正建立起全员全意识顾客至上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缺乏科学有效的电力设计市场顾客满意调查评价体系。
目前市场上通行的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只针对一般性商品。未必适台于电力设计这种特殊产品。电力设计市场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市场,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知识,要全面、客观地对电力设计这一专业性较强的特殊市场的满意度进行测量评价,并不是一件易事。我院目前正在根据这两年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正在编制《福建省电力设计勘测设计院客户评价管理办法》,建立立足我省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全面客观的电力设计市场顾客满意调查评价体系
再次,缺乏科学有效的顾客满意调查信息收集方式。
福建电力 第4篇
0 引言
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类物资的采购、配送、储存、消耗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同时,物资管理作为电力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益。加强物资管理,可提高物资的合理化利用,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率,增加企业的盈利。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逐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保证电力供给的安全经济运行和改造、基建工程的顺利投产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福建省电力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和实施信息化SG186工程的总体要求,公司各业务部门通力合作,发挥了业务需求与信息化支持的良好互动机制,信息化对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信息化工作逐渐走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前列。在面临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SG-ERP工程的新要求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好形势下,福建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从高速建设转为深化应用阶段,继续挖掘信息资产的价值,通过对ERP系统深化应用指标体系的建设,推动基层单位ERP系统的实用化。系统运行截止到目前为止,处理各类采购申请约为82 000笔,采购订单约104 000笔,货物移动约146 000笔,系统运行情况基本稳定。ERP系统实现了福建省电力公司物资管理功能再建和完善,从根本上改变物资管理面貌,有效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1 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ERP项目实施的试点单位之一,福建省电力公司结合“一强三优”的企业愿景,全面规划,历经4个阶段,耗时25个月,完成公司ERP系统的建设工作。公司于2007年6月-10月全面规划了ERP系统建设工作。2007年11月ERP系统建设进入试点实施阶段,公司选取了6个处于不同管控层级、实行不同管控模式的单位作为ERP实施试点单位。2008年6月6家单位的成功上线,标志着福建省电力公司ERP项目实施取得了初步胜利。在试点单位成功上线的基础上,福建省电力公司再接再厉于2008年8月全面启动20个第一批推广单位ERP项目实施工作,2008年底第一批推广单位ERP系统全面上线,项目建设期5个月,建设期比试点阶段缩短了2个月,公司“先试点、再推广”的实施策略效益初显。2009年3月公司又全面启动ERP项目第二批推广建设工作,实施范围包括51家控股县公司和3家直管单位,项目建设期4个月,建设期比试点阶段缩短了3个月,第二批推广单位系统的上线标志着公司ERP系统建设的全面竣工。
通过SAP套装软件为主要内容的ERP系统实施,进一步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要求,继续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快物资信息化建设的指示,福建省电力公司在成功完成物资主数据管理、招投标管理、监造管理、仓储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功能的上线以及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纵向贯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ERP系统物资管理模块的实用化水平,并逐步扩大应用实施范围。目前,ERP物资管理模块的实施范围涵盖了福建省电力公司下属各电业局及县公司等80余家单位,物资管理模块的实施功能包括物资主数据管理、采购申请管理、采购订单管理、库存收发货及库存盘点、采购发票管理等,实现了与项目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的高度集成。同时,通过物资集约化接口功能,实现了主数据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的纵向集成贯通。
2 物资管理流程的完善和优化
以ERP物资管理模块的实施应用为契机,福建省电力公司打破常规,勇于变革,把物资采购管理的触角向各个环节延伸,向基层延伸,保障电网生产中所需的各项物资按时、准确、保质供应。大胆改革业务模式,配合ERP系统,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制度。采取规范合同、统一编码、缩短周期、完善流程等有力手段,保障物资采购供应的顺利进行。
1)提高项目物资管理的精益化,部分项目存在因项目变更导致的项目物资剩余现象,为节省公司物资采购成本,增加了项目退新料平衡利库业务,并将该项工作纳入ERP系统中进行流程固化。
2)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供全省范围应急情况下紧急调拨,ERP系统配置相应的移动类型用以应急物资的出入库及跨单位调拨,并通过系统工作流将业务审批环节固化在系统中。
3)项目退役设备、废旧物资的合理再利用。技改项目拆卸下来的退役设备、废旧物资经鉴定评估后将可再利用的设备进行专门管理,通过ERP系统提供的设备鉴定评估工作流、全省退役设备和废旧物资查询报表、业务统计分析报表等功能,推动物资再利用业务的开展。
4)完善废旧物资处置流程,各基层单位在ERP系统中直接开发了废旧物资处置申请,其中报废的固定资产信息实时从资产模块读取,为后续处置拍卖提供准确数据参考,并通过系统工作流将资产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基层单位需求部门有效串联起来。
3 物资管理信息化带来的收益
采用经过优化和规范化的物资供应管理标准业务流程,促进福建省电力公司建立现代化的物资供应体系,建立公开透明、专业化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相互制约、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物资供应管理运行机制,提升管理功能,实现“三流合一”,信息透明,资源共享。ERP物资管理模块的成功应用,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是多方面、深层次的。
1)物资主数据的统一为物资管理集约化打下坚实基础。福建省电力公司实现了全省范围的物资主数据统一应用,包括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物资采购目录等,为全省范围的采购分析、库存分析奠定基础,解决了各基层单位物资管理信息孤立的问题。
2)系统的高度集成性大大提升了物资与财务的信息一致性。在ERP系统中进行移库操作时,会自动产生库存凭证及相应的财务凭证,使得物资业务可以同步反映在财务总账科目上,解决了多年来物资库存账与财务账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3)采购需求与招投标计划的集成提升了需求计划与后续采购执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ERP系统中由项目、工单等产生的物资及服务采购需求与物资模块集成,同时根据采购方式与招标计划申报无缝衔接,解决了公司长期以来在项目投资计划未完成前就申请招标的问题,系统还对后续的招标结果进行全过程的记录,对采购合同的创建做严格控制。
4)实现了各类物资业务表单的统一应用。省公司物资部统一管理物资表单格式及制定管理规范,并通过ERP系统进行单据格式的固化,大大提高了物资管理业务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5)工作流的使用提升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福建省电力公司根据BPR成果,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通过工作流技术方式将物资业务流程固化,通过系统工作流严格规范业务流程,并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沟通成本。
6)提升了物资业务报表分析与绩效考核分析的能力。ERP系统实现了实时、灵活、多维度的采购需求分析、采购执行分析、库存分析等报表分析功能,供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决策人员使用。物资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绩效考核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从系统实时读取数据出具考核报表,更具公平性与合理性。
4 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深化应用及创新
在ERP物资管理模块的实施过程中,福建省电力公司在充分借鉴其他兄弟公司经验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和提高,提出了多项物资管理深化应用及创新的建议。
1)在系统中固化国网物料分类标准。通过二次开发将大类、中类、小类以及特征项设计成目录树状可视化结构,使物资的查找更加灵活方便,较之ERP传统的物料搜索方式,搜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采购申请工作流的自动流转。系统可根据物料主数据中规定的采购目录,自动确定采购策略,并通过系统工作流配置,自动流转至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审批处理。
3)合同会签工作流的优化。在系统中按单位、金额、物资使用用途等定制不同的采购合同会签流程,每个审批环节系统均会发邮件通知以及手机短信通知至审批人,规范了会签流程,并且提高了审批效率。
4)利用ERP强大信息收集、展现功能,建立专门的项目余料平衡利库、退役物资再利用的业务流程,实现全省可节约物资的信息共享,并辅之配套工作流,推动物资节约业务的开展,同时利用高级应用数据报表分析功能,对全省范围内的业务及相关业务绩效考核统计分析。
5 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ERP实施及应用收获了丰硕成果的同时,福建省电力公司也认识到系统还有很大潜力可供挖掘,下一阶段,将全面启动ERP系统功能的深化挖掘工作。
1)资产全寿命等跨业务主题的信息集成功能需进一步加强,物料主数据需要与资产、设备主数据实现横向贯通,物资招标需要应用LCC成本评标而非单纯供应商报价,废旧物资处置回收成本管理等,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资产、设备模块的集成功能。
2)辅助决策、绩效指标考核与分析功能需进一步加强。随着ERP系统工程进入深化应用的开展,公司对报表分析的需求日益增多,后续阶段要进一步完善报表分析主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通过ERP系统进行固化,同时加强对系统数据的管理,提高数据质量,使ERP系统成为有效的辅助决策工具。
6 结语
福建电力 第5篇
一、地下水渗水情况
1、底板
(1)主楼3m厚底板与周边550mm底板交界处靠550mm厚底板一侧。
(2)后浇带与原底板结合处局部渗水。
(3)其它底板局部有渗漏现象。
2、地下室外墙
(1)后浇带与与原外墙给合处局部渗水
(2)其它外墙局部有渗水
二、渗水修补措施
1、其它底板局部渗漏与地下室外墙的渗漏由于较小且成点状分部,故采取堵漏剂进行处理。
2、底板除主楼3m厚底板与周边550mm底板交界处靠550mm厚底板一侧与后浇带与原底板结合处局部渗水较大,呈断续线状渗水,故采取注浆堵漏法进行处理。
三、堵漏剂堵漏法施工要点
用凿子或冲击钻沿漏水口打出深约30~40mm、里大外小的孔洞,要打出新茬并冲洗干净;按堵漏粉:水=1:0.25的比例将拌合粉搓揉成团,放置3分钟左右(以手捏有硬感有宜)后,迅速塞入漏水洞孔,并用木棒轻砸、向四周挤实,约5分钟凝固。止水后,再在孔口
1周围100mm范围内,按堵漏粉:水=1:0.3~0.35的比例制成的刮抹料刮抹一层,涂层硬化后即进行保湿养护3天。
四、注浆堵漏法的施工要点
1、施工设备
新型的高压灌注机机身净重5公斤,可在3秒内提升至35Mpa工作压力,不但便于携带,而且在灌注施工同时提供高压(最高70Mpa),因此,在灌注中,浆液很容易就将水排开,在裂缝中渗透,且与水发生反应,达到止水目的。
2、灌浆材料
(1)材料组成成分
a、水溶性聚氨脂,亦称预聚体:主要成分端基含有过量游离异氰酸根基因(NCO)的高分子化合物;
b、催化物(三乙醇胺):加速浆液与水反应;
c、稀释剂(丙酮):降低浆液的粘度,提高浆液的可灌性和扩散半径;
d、乳化剂(吐温80):提高催化剂在浆液中的分散性及浆液在水中的分散性;
e、稳定性(硅油):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和改善泡沫结构。
(2)材料基本性能
抗渗等级:≥14P体积膨胀率:280%浆液胶凝时间:2~5min粘结强度:1.8 Mpa粘度:15.5mpas3、注浆孔的设置
(1)注浆孔位置的选择应使注浆孔的底部与漏水缝隙相交,选在漏水量最大的部位,以达到导水性好(出水量大、几乎引出全部漏水)。一般情况下,水平裂缝宜沿缝由下向上造斜孔;垂直裂缝宜正对缝隙造直孔。
(2)注浆孔的深度不应穿透结构物,留10~20cm长度为安全距离。
(3)注浆孔的孔距应视漏水的压力、缝隙的大小、漏水量多及浆液的扩散半径而定,一般为20~70cm。
4、埋设注浆嘴
压环式注浆嘴插入钻孔后,用扳手转动螺母,即压紧活动套管和压环,使弹性橡胶圈向孔壁四周膨胀并压紧,使注浆嘴与孔壁连接牢固。
5、注浆
注浆至多处渗水处见浆后,仍继续压浆,注浆的压力应大于渗漏水压力,使浆沿着漏水通道逆向推进。注到不再进浆时,停止压浆,立即关闭注浆嘴(为防止浆液回流,堵塞注浆管道,应先关闭注浆嘴阀门,再停止压浆)。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孔封填密实。
6、效果观察
待浆液凝固后,观察注浆效果,必要时可重复注浆。
五、施工注意事项及安全技术
1、注意事项
(1)所选用的输浆管(金属或胶管)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浆液在管
内要流动通畅;管件装配及拆卸方便。
(2)注浆系统的工作能力必须达到所需的注浆压力和流量。
(3)注浆施工力求一次注好,对于吃浆量大的部位,要采用可连续注浆设备。
(4)注浆过程要始终注意观察注浆压力输浆量的变化,当泵压骤增,注浆量减少,多为管路堵塞或被注物内通路不畅,当泵压升不上去,进浆量大时,应综合考虑被注结构的厚度,分析裂缝走向,调整浆液粘度和凝固时间。
(5)注浆过程中往往由于局部道路被暂时堵塞引起的假压,随着由于在高压下充塞物被冲开,压力复而下降,这是注浆中正常现象。
2、安全技术
(1)注浆施工前应严格检查机具、管路及接头处的牢靠程度,以防压力爆破伤人。
(2)有机化工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操作人员在配浆液和注浆时,应戴眼镜、口罩、手套等劳保用品,以防浆液误入口中或溅到皮肤上。
(3)在通风不良的地方进行灌浆施工时,应有通风设备或排气设备。
福建电力 第6篇
国家电网2006年提出“SG186”工程,主要目标是建成一体化的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适应企业管理的八大业务应用、建立健全六大信息化保障体系,并逐步建成数字化电网及信息化企业[1]。
“SG186”平台的建设,既源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也源于日常的工作需要。因为在电力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大量数据的上报、下载及交换容易形成瓶颈,而且众多业务应用模块的分散管理,导致了系统开发及维护成本的增加。针对企业的现状,福建电力在国家电网的统一领导下,率先开展了数据中心建设,并完成了与企业门户的集成及调度、营销、财务、电力交易系统的两级数据级联[2]。随着公司的发展,以及国网“SG186”工程的推广,福建电力对数据服务和业务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一体化平求台的构建需求,以此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信息化水平。
2 构建
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开发和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也是系统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总体提升的需求,其构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使领导层、管理层和生产层之间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准确,部门间实现了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了协同作业的能力和效率,减少了重复劳动和由于数据不一致带来的麻烦。
(2)管理体制更加合理化。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的开发应用,实现了对企业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高度共享,减少了传统管理体制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同时可与电力IT和绿色电力相结合,从技术上保证了平台的实用性、灵活性,又经过业务分析、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使得业务管理更趋于合理和现实。
(3)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效益。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力作为宏观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做好城市建设,必须首先提供强大支持的城市电网。福建电力公司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应用的深度,也是福建地区电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稳定的供电保障和优质满意的供电服务,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总之,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将会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带来综合性经济效益。
3 设计
3.1 技术方案
福建电力“SG186”一体化平台从整体上来讲,可以细分为三大部分:客户端、中间服务层和后端的数据库系统,如图1所示。
中间层又包括符合J2EE规范的应用服务器和事务处理中间件的几种技术手段。主要业务逻辑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处理,不同的业务客户端可通过标准协议和接口访问应用服务器[3]。一体化平台的客户端表现形式则是根据福建电力各业务功能的不同应用特点,分别选择基于浏览器方式和基于传统Windows两种方式。在本平台中,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和三层结构,将业务作为组件来处理,当业务发生变化时,替换相应的组件即可,这样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同时,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也和系统的建设原则保持一致,数据层及业务层分别对应了福建电力公司及上级部门的数据中心、业务中心。
3.2 通用工作流平台的设计
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在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中,工作流管理系统际上是作为整个企业应用系统的核心而存在的,应用在流程化的业务处理上,各种流转业务都可通过图形化的工作流平台,在开放的操作界面上进行配置。工作流的定义与管理过程如图2所示。
平台采用了通用工作流平台Uni Work Flow,符合国际工作流标准,实现了应用流程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流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人们使业务办理更加迅速、方便。促使福建电力的流程更加规范化,帮助福建电力更好的优化业务的办理过程。从而辅助福建电力完成业务流程的再造过程,减少业务中潜在的混乱和差错,提高生产效率。
3.3 应用技术
(1)大数据量处理
福建电力“SG186”一体化平台全部采用集中管理,系统进行了大数据量优化设计,在程序代码编码和系统操作习惯上,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
(2)多级安全管理策略
福建电力“SG186”一体化平台在安全策略的设计上,实现了跨数据库的分布式多级别安全控制,满足功能、数据的灵活分配,同时保障跨越区域业务处理时数据的安全。
(3)业务功能的配置管理
福建电力“SG186”一体化平台设计与开发全面贯彻面向对象的思想,提供了多种开放的可定制界面,不仅可以让普通操作人员动态调整系统,也为系统能自动适应未来业务规则变化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4 实现
4.1 业务应用的集成
福建电力从业务需求出发,结合信息化现状,充分吸收了SOA的思想,以面向服务的架构为基础,通过提供服务目录、服务总线、流程引擎等技术,逐步实现业务流程的集成。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覆盖了财务、人力、物资、项目、计划、设备6个核心业务模块,各大业务模块的集成实现主要依靠硬件及软件接口完成。硬件接口采用网桥的形式,双方桥机各设一块网卡,通过网线直连,这两块网卡在同一个网段,与本机其它网卡必须在不同网段,这样两个系统所在的局域网彼此隔离。
4.2 平台主要功能的程序实现
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集成了各大业务模块,涉及到的功能众多。限于篇幅的原因,本小节主要简介一下有关各模块均有的两个功能项:报表设计功能及数据实时更新功能的实现。
(1)报表的设计功能
福建电力公司业务中的报表以Excel为主,本平台利用Microsoft Office Web Components功能实现创建交互式电子报表,并用特殊格式与设计方案修饰页面。设计时,先插入电子表格,并在html语句中编辑有关参数,单元格中的数据通过访问PHD对象得到[4]。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2)数据实时更新功能
福建电力公司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由于生产数据是不断变化的,为了实现用户端的实时监控,使用户端不需要使用刷新手段就能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需要定时地自动刷新数据,Web服务器端的IIS具有响应请求从数据库服务抬查询出数据的功能。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假定这个页面需要每隔30秒刷新一次,不断从数据库获得新数据,只需在文件前面加上META标签即可,其格式为:
。
4.3 安全性访问的实现
由于福建电力“SG186”一体化平台除了要在福建电力公司内部可以应用外,还要向外挂接到Internet,供上级部门访问,所以在满足各方面用户的访问要求的基础上,把用户控制在一定的访问权限之内是一个很关键的课题,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本系统采用数据库方式与IP绑定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的安全控制。数据库方式就是使用Session对象,可以创建一个智能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用户提交的信息来识别每个访问用户,并将信息保存下来,直到整个会话结束。
基本思路是:安全控制分为三个级别。对于一些不需要安全控制的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入口,例如,以guest的用户名登录,则无需输入密码。对于报表和趋势又按科室分成几类,每一类的权限是不同的,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账号查询账号数据库,如果用户是合法的,在根据用户名查询权限,将查询结果保存在一个数组里,再将这个数组保存于Session变量中,然后将相应的页面提交给用户。第三个级别就是最高级别系统管理员,不仅可以浏览到所有页面,还可以进入管理员页面,添加、删除账号。绑定IP地址的方法是利用ASP的Request对象获取客户机的IP地址,在允许范围内的IP才可访问相关资源。具体实现方法为:
5 总结
福建电力公司结合多年的实践,依托科技进步,积极响应国家电力的“SG186”工程,逐步建立一体化平台,通过对象管理有效地整合新、旧资源,克服原有系统的弊端,开发一套立足于生产管理实际、服务和指导生产的系统。它是一个面向基层一线的系统,同时也为管理层提供强大的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手段,从而实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静进.“SG186”工程中“两级中心三层应用”的实现机制的探讨.华中电力,2007;06(3):35-37.
[2]福建电力公司2008年一体化平台项目实施方案.2008;01.
[3]Neimane V,Krisans Z.Multi-criteria analysis i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planning.Physics and Technical Sciences,2007;20(4):28-35.
福建电力 第7篇
多业务高宽带电力通信网正在成为电力通信网络发展的热点, 随着电力通信网业务的不断丰富和增加, 电网建设导致的光缆频繁开断对电力通信网的容量及调度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 光传送网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技术由于能够满足各种新型业务需求, 逐渐成为电力光传送网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满足数据通信网及调度数据网大容量业务传输的要求, 适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带来的信息快速集中的传送要求, 2011年, 对福建电力主干传输网进行了扩容, 建设覆盖福建电力通信主要节点的OTN骨干光传输网络。
1 应用现状
OTN骨干光传输网在福建电力投运前, 福建电力主干通信网络中覆盖省公司、备调及电业局的主要有环网波分系统、环网数字微波系统、环网500 k V B网电业局链路。其中能够提供高带宽 (2 M颗粒以上) 通道的只有环网波分系统, 其路由主要由闽东南的500 k V线路、闽西北220 k V线路及进城普通光缆组成, 其中普通光缆易受城市建设发展影响, 两点故障造成主干传输网络解列的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2009年, 在500 k V B网上建设电业局支路虽然解决了这一隐患, 但受站点数量及系统总体建设带宽的限制, 无法提供高带宽业务通道。
OTN骨干光传输网络在福建省电力通信系统的投运, 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目前福建电力OTN规模覆盖全省9个地市, 共18个站点, 网管系统2套:分别在省调和备调安装网管服务器, 网管采用1354 RM进行管理。
2 福建电力OTN系统的技术方案
2011年底福建电力主干传输网进行了扩容, 本次工程建设为满足省调、备调、莆田局、漳州局、龙岩局、三明局、宁德局、部分500 k V变电站之间的业务传送, 充分利用了现有光缆, 采用OTN光传送网技术组建省主干波分网络, 以地区的500 k V变电站为节点构建网状光传输网络, 地区电业局 (福州局除外) 以1+1链路方式接入相应的500 k V变电站, 建设覆盖福建电力通信主要节点的OTN骨干传输网络。福建电力省主干OTN网络网管连接示意如图1所示。
该网络建成后将与原有北电设备传输网络形成相对独立的传输网络, 以满足数据通信网及调度数据网大容量业务传输的要求, 适应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通信网容灾建设的需求, 同时该网将与500 k V B网、波分系统在业务承载上互补互备。
为防止主干通信光缆 (特别是进城光缆) 在发生N–2 (即2条光缆同时中断) 情况时, 导致同时解列的情况出现, 光路将尽可能安排至不同路由上, 特别是电业局出城部分尽量选择不同路由 (3条及3条以上) 。
本次OTN工程利用已建光纤电路, 将采用ITU-T G.652和G.655单模长波长光纤。ITU-T G.652和G.655光纤基本参数如下。
1) 光纤使用类型:本工程光缆为G.652和G.655光纤类型, 工作波长均为1 550 nm窗口。
2) 光纤衰减:本工程所用光纤的衰减系数暂按0.22考虑 (含光纤固定接头衰减) 。
3) 光纤偏振模色散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 指标:本次所用G.652光纤的PMD平均值按考虑, G.655光纤的PMD平均值按考虑。
3 OTN技术综述
3.1 OTN技术与传统光传输SDH+WDM技术的异同点
传统的SDH技术以电层的业务处理为主, 在调度、管理和保护方面较强, 操作维护管理的功能完善[1]。但是, 由于SDH只能以VC4为调度交叉的基本单元, 且采用单通道线路, 使其业务容量增长和调度颗粒大小均受到限制, 无法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而波分技术则更侧重于业务的光层处理, 多波长通道的传输特性使其具备了提供大容量传输业务的性能。
相比较而言, 在电域层面, OTN继承了SDH的较多技术特点, 如多业务封装适配、分级复用和解复用、故障检测与定位、保护倒换。OTN设备以光通道数据单元 (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 ODU) 为基本的交叉颗粒, 使电路交换单元容量由SDH的155 M提高到2.5 G/10 G/40 G, 从而实现大容量单元业务的灵活调度和保护。在此基础上, OTN设备还引入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ASON) 的智能控制平面, 提高网络配置的灵活性。
OTN是面向传送层的技术, 特点是结构简单, 使用前向纠错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编码, 降低误码率, 增加了光传输的跨距, 在传送层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功能, 相应地拥有了丰富的维护管理开销, 另外, OTN在传送层使用统一的技术标准, 这样更利于不同厂家设备的互通。
SDH主要面向接入和汇聚层, 不太适用于传送层, 结构较为复杂, 有丰富的时隙, 对于VC4容量以下的大小颗粒业务都适用, 无FEC, 有较为丰富的维护管理开销。
OTN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将SDH作为净荷完全封装到OTN中, 以弥补SDH在面向传送层时的功能缺乏和维护管理开销的不足。
此外, OTN有2种方式支持数据业务: (1) 通过通用成帧规程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 GFP) 适配数据业务, 如多个GE (千兆以太网) 通过GFP封装后再封装到OTN净荷中, 此方式适用于低速的GE业务; (2) 采用更高速率的OTN帧 (Over Clock) 将以太网直接作为净荷封装到OTN中, 适用于高速以太网业务, 如10 GE LAN速率为10.312 5 Gbit/s, 可以将其映射到11.1 Gbit/s的OTU2帧中实现完全透传。
相较于SDH初步具备的大颗粒业务交换能力 (如E1或VC4) , OTN技术能够提供更为强大的颗粒交换功能, 其3种基本交叉颗粒容量也远大于SDH基本交换单元[1], ODU1=2.5 Gbit/s, ODU2=10 Gbit/s, ODU3=40 Gbit/s, OTN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颗粒交叉能力, 使得端到端大容量业务开通的时间得以缩短, 同时也使高速宽带IP组网成本大为降低。
3.2 OTN网层结构
OTN分层结构为:光信道层 (Optical Channel Layer, OCh) 、光复用段层 (Optical Multiplexing Section Layer, OMS) 、光传输段层 (Optical Transmission Section Layer, OTS) , 其中光信道层又分为3个电域子层:光通道净荷单元 (Optical Channel Payload Unit-k, OPUk) 、光通道数据单元和光信道传送单元 (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k, OTUk) [2]。在OTN层结构中, OCh为整个OTN网络的核心, 是OTN的主要功能载体。此外, OTN目前定义的电层带宽颗粒为光通路数据单元 (ODUk, k=1, 2, 3, ODU1=2.5 Gbit/s, ODU2=10 Gbit/s, ODU3=40 Gbit/s) 。
OPUk, ODUk, OTUk, OCC, OMSn, OTSn都是G.709协议中的数据适配器, 可以理解成一种特定速率的帧结构, 相当于SDH复用中的各种虚容器 (VC12/VC3/VC4) 。
3.3 OTN的交叉功能
OTN技术的交叉分为2类, (1) 光交叉:可重构的光分插复用器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ROADM) , 基于单个波长的交叉; (2) 电交叉 (OTH) :基于单个ODUk的交叉。
3.3.1 光交叉
波分设备为了支持ASON功能, 必须具备交叉功能, 例如ROADM、光交叉连接 (Optical crossConnect, OXC) , ROADM是波分设备采用的一种较为成熟的光交叉技术;利用现有技术, ROADM适用于大颗粒业务。
ROADM是一种类似于SDH ADM的网元, 可以在一个节点上完成光通道的上下路以及穿通光通道之间的波长级别的交叉调度[3], 可通过软件远程控制网元中的ROADM子系统, 实现上下路波长的配置和调整。目前, 常见的ROADM子系统有3种技术:平面光波电路 (Planar Lightwave Circuits, PLC) 、波长阻断器 (Wavelength Blocker, WB) 、波长选择开关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WSS) 。
ROADM-WSS技术能够满足任意波长交换到任意输出端口的要求, 同时在方向上实现不同端口的任意波长到同一端口的特点, 具备多个光环路的即时交叉互通功能, 可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
相较于采用“背靠背”设置2台光终端复用器 (Optical Terminal Multiplexer, OTM) 或设置1台固定OADM设备, 在一个节点上采用ROADM设备, 在不影响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能够提高其波道配置的灵活度, 而且ROADM具有的远程维护设置功能也大大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 提高了全网的组网灵活性。
3.3.2 电交叉
与SDH+WDM技术相比, OTH体系省掉了SDH设备, 增加了ODUk电交叉矩阵, 该矩阵采用交叉盘方式实现交换功能, 具有OAM功能, 实现了灵活调度, 在业务接口变化时只需更换接口盘即可, 基于ODUk交叉颗粒完成电路交叉功能, 其交换过程的光–电–光的转换, 增加了光电转换的成本。
现阶段OTN的应用策略为光电混合交叉, OTH设备与ROADM设备相结合, 具备电层ODUk基本颗粒和光层单波长的交叉互连功能, 各种容量的业务可各行其道, 优势互补, 提高OTN网络的通用性。
3.4 OTN的保护方式及应用
OTN主要保护方式分为光层和电层保护[2]。其中光层保护分为:光线路保护、光复用段1+1保护、光通道1+1保护、基于OCh的共享环网保护方式等。本次福建电力OTN光传输网中局点到链接的变电站保护采用线路1+1保护, 该保护采用双发选收方式, 通过保护光纤实现对工作光纤的保护。
OTN的电层交叉调度技术成熟、保护功能完善, 实现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 ms。电层的主要保护方式有: (1) 基于波长的光通道保护、光子网连接保护, 这些保护方式在传统的光波分系统中已广泛应用; (2) 基于ODUk的子网连接保护 (Sub-Network Connection Proection, SNCP) , 这是OTN目前较为成熟的保护方式, 也是此次福建电力OTN光传输网中骨干环的保护方式; (3) 基于ODUk的环网保护, 这种保护类似于SDH的复用段保护 (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 MSP) ; (4) 基于ODUk及波长的Mesh保护 (ASON特性) 。
4 福建电力通信OTN系统的技术特点
福建电力OTN光传输网采用OTN 1830PSS光传输系统, 该系统采用零接触可管理光传送平台 (Zero Touch Photonics, ZTP) 技术, 在运维中心进行端到端波长的配置开通, 无需现场人工操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人为干预和差错, 利用无色节点技术, 真正实现电路的灵活调度规划。目前该系统网络保护采用基于电层 (ODUk) 的SNCP 1+l保护。
本次方案骨干环上的变电站节点采用全波段可调的T–ROADM站点设置, 其频点可调, 可免去人工的站点干预, 其波长的可调度性可增加网络灵活性和智能性, 使传输网成为电力智能网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智能特性满足电力系统业务发展需求, 业务局点如南平局、三明局等采用终端复用器网络节点设置, 其中业务局点到与其链接的变电站采用双路由连接, 做线路1+1保护, 提高业务的生存性和安全性, 骨干环的节点采用电层SNCP 1+1保护, 使骨干环的业务享有安全性更高的保护。全网拟定4410 G系统容量设计, 所有的光方向都配置了44波, 目前骨干环上使用了31波, 支持STM-1/STM-4/STM-16/FE/GE/10GE WAN/10GE LAN/FC/SAN等业务的接入, 在骨干环及厦门局节点配置了ROADM, 能够实现光层调度。网络充分利用现用光缆, 以地区的500 k V变电站为节点, 构建网状光传输网络, 地区电业局以双链路方式接入到相应的500 k V变电站。目前该系统预留可扩展波道及系统冗余参数, 使系统容量具有平滑扩展性, 可满足福建电力未来业务规模发展的带宽需求。
上海贝尔1830PSS-32作为骨干节点设备, 采用10*ANY通用型业务板卡实现业务接入, 10*ANY的OTU支持GE和SDH业务接口的混插, 对于10 G以下的多种速率业务只需一种板卡就可完成适配, 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中板件种类, 从而节省备件费用, 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 同时降低了建网成本和运营成本。所有节点设备的电源板、控制板等主要公共板件均作了1+1的备份, 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系统的可靠性。
本次新建的网管系统采用1350OMS进行管理, 在省调网管中心采用一套HP 6660 8Core服务器, 提供了一台访问终端PC机, 各个变电站 (业务局点) 网管信息可以通过DCN通道上传到省调网管中心的综合网管做集中监控及网管, 并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监控及管理权限, 实现监控全网并集中管理。
本次方案已经构建了OTN基础的传送平台, 如果以后扩展波道, 按增加一波计算, 只需要增加业务节点的相应OTU即可。举例如下:如果增加三明局到省调的一波, 只需要在三明局和省调设备的空槽位分别增加一块10*ANY业务板, 完成光纤连接, 随后即可在网管中心通过调节端口频点以及业务的发起和终止端口, 完成业务的开通。
ZTP[4]是本次方案中OTN 1830PSS-32光传输系统使用的一项技术, 该平台由于采用了WSS技术和全波可调的光传输单元, 实现全C波段内任意波长在多个方向的任意组合输出的全波可调的ROADM, 为全光组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本次方案提供的1830PSS-32设备还具备以下网络管理特性。
1) 独特的波长追踪功能。可对WDM网络中的每个波长进行跟踪, 利用波长追踪功能可以有效地实现波长跟踪, 系统光功率管理和故障隔离, 无需昂贵的光–电–光转换或光谱分析仪, 当一个或多个光功率超出了其目标范围, 就会产生告警并提供有效的图形用户界面用于故障定位, 可根据2个方面检查数据: (1) 从光通道的角度对一个波道入网到离网进行全程的功率追踪; (2) 从光纤的角度观测单点上的所有波道, 通过这些数据、纤弯曲、活接头不清洁、光纤错连等就可以隔离到特定节点, 甚至是这个节点的某个特定的连接点上。
2) 对外来波长的管理。1830PSS-32用波长转换器的黑白、客户接口和其他设备进行互连。如果客户设备符合ITU-T规定的波道间隔的DWDM接口, 就不需要波长转换器, 1830PSS-32可以接收“外来波长”, 无需光–电–光转换, 从而使网络兼容性及延展性更强, 组网更加方便灵活。
3) 支持多种保护功能。1830PSS-32支持光层SNCP1+1保护, 此种1+1保护同时保护光线路和波长转换器, 从而获得更高的服务可靠性, 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 ms, 支持锁定、强制倒换和人工倒换等方式, 使业务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同时支持ASON功能, 1830PSS-32设备支持网状网的光网拓扑结构, 结合阿朗智能网管系统可提供网络动态自动调度能力, 实现基于通用多协议标志交换协议的分布式快速网络自动恢复, 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智能光交换技术, 为福建电力OTN省干网络提供高效带宽利用效率和业务生存性。
该传输系统构建的高可靠性、高容量的电力光传输网络, 满足数据通信网及调度数据网大容量业务传输的要求, 适应发展智能电网带来的信息容量急剧膨胀的传送要求。
5 结语
随着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工作的推进, 大集中带来的大容量信息汇集需求, 对省级主干通信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OTN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福建电力通信传输网对大颗粒业务的调度、承载、管理能力, 能够适应未来大容量IP数据业务传输的需求, 并且构建了具备高性能、高可扩展性并可提供全面网络服务的电力通信网络。
参考文献
[1]陈君, 王国栋.OTN技术发展和应用探讨[J].移动通信, 2012 (4) :63–66.
[2]陈守用.OTN的保护方式及应用探讨[J].信息通信, 2011 (3) :35–37.
[3]刘晓枫.ROADM技术简介及演进方向[J].邮电设计技术, 2008 (2) :40–43.LIU Xiao-feng.Brief introduction to ROADM technology and evolution trend[J].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2008 (2) :40–43.
[4]李园.下一代骨干网:融合的T比特光传送[J].电信网技术, 2011 (4) :32–35.LI Yuan.The next generation backbone network:T bit convey of optical transmission[J].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Technology, 2011 (4) :32–35.
福建电力 第8篇
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大力推广智能电表应用,落实营配调贯通,推进业务融合和数据共享,为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建设创造了条件。该项目能有效提高线损管理应用水平,实现同期线损、实时线损和理论线损计算、线损分析和降损辅助决策等目标。2015年3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选取了北京、山西、上海、浙江、福建、四川、吉林7个省市下属的3地市7县(区、市)开展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实施工作。
目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为试点,从海量平台获取厦门电能量TMR 12项数据,分别为正向有功、反向有功、正向无功、反向无功4项总表码数据、正向有功费率1/2/3/4总表码、反向有功费率1/2/3/4总表码。
同样以厦门供电公司为试点,国网福建电力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通过海量平台获取配网运行效率分析系统中用采ABC三相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调度有功、无功等数据。国网福建电力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通过海量平台获取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主要包括每日冻结表码、15 min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等曲线数据,开关操作等信息,与量价费损数据需求相比,多了终端停上电、时间超差、电能表时钟值、终端时钟值等数据。
福建电力 第9篇
2014年,国网福建电力初步建成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2015年,该公司以进一步提升平台应用价值为导向,对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进行不断完善提升,推进平台深化应用。今年一季度,国网福建电力向国家电网总部提报8条平台完善提升需求,其中有3条被纳入国家电网平台完善提升需求储备库。
为了推进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深化应用,稳步提升平台对专业业务的支撑能力,国网福建电力在平台上建立了公共信息模型(SG-CIM),全面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横向共享,并通过建立各信息系统功能的统一视图,可以方便地发现重复功能项,从而有效防止基层一线班组的数据重复录入,切实为班组减负。同时,该公司还开展一体化信息集成海量平台数据质量的整改工作,为提升同期线损、“量价费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线损计算和运营监测提供有利保障;夯实电网GIS平台数据质量,通过对孤立杆塔、设备维护班组、同杆架设回路数和杆塔性质等基础台帐问题进行整改,为电网前期设计、电网调度及配网抢修等方面提供准确依据。
2015年,国网福建电力将继续坚持“大平台、微应用、组件化”、“云大物移”的建设理念,建立需求快速响应、快速调整模式,进一步提升平台一体化服务能力,深度挖掘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的应用价值,推进平台深化应用。
福建电力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