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丸范文
复方丹参丸范文(精选7篇)
复方丹参丸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患者,按照中西医慢性喉炎的诊断标准确定为慢性喉炎。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21~68岁;病程3月~11年;患者长期以来声音嘶哑,伴有喉部干燥、干咳或咳痰等症状;喉镜检查显示喉黏膜和声带肥厚、声门闭合不良等;排除患有喉癌、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结核等疾病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临床症状、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2周内停用其他类的治疗喉炎的药物。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服用金嗓散结丸(10粒为1 g),120粒/d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每片0.35g),9片/d,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在服药期间让患者少讲话使声带得到休息,饮食清淡,不要食用辛辣的食物,戒除不良嗜好(吸烟喝酒)、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此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2周为一个疗程,用药3个疗程,然后评定两组的疗效。
1.3 指标观察标准
1.3.1 对治疗前后声音嘶哑程度和喉部不适检查进行评分,满分是10分。
1.3.2 治愈:临床症状(声嘶、咳嗽、分泌物)消失,喉镜检查(喉黏膜和声带肥厚、声门闭合不良)显示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声嘶、咳嗽、分泌物)减轻,喉镜检查(喉黏膜和声带肥厚、声门闭合不良)显示减轻;临床症状(声嘶、咳嗽、分泌物)无变化,喉镜检查(喉黏膜和声带肥厚、声门闭合不良)显示无变化。
1.3.3 半年后随访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声音嘶哑程度和喉部检查不适程度均下降,具体评分比较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声音嘶哑程度和喉部检查不适程度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具体疗效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疗效(94.87%)大于对照组(87.1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照组和治疗组半年复发率比较
半年后对两组患者随访,治疗组复发率7.69%(3/39)大于对照组复发率20.51%(8/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不良生活习惯的盛行以及环境污染、职业因素的影响,慢性喉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造成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慢性喉炎,合理的用药治疗慢性喉炎[2]。
慢性喉炎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喉部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使黏膜下层和喉内肌充血增厚。临床上常见声音嘶哑、喉部的分泌物增多以及喉部不适感,喉镜下可见声带充血肿胀、黏膜增厚[3]。
金嗓散结丸由多种中草药构成,包括马勃、醋炒莪术、玄参、醋炒三棱、红花、桃仁、丹参、金银花、板蓝根、麦冬、浙贝、泽泻、炒鸡内金、蝉蜕、蒲公英、木蝴蝶。这些药物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行气祛痰的功效。桃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浙贝母、鸡内金健胃化痰散结,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浙贝母、麦冬入肺经滋阴润燥,木蝴蝶利咽润肺,这些药物合用对于缓解声音嘶哑等症状效果良好,能够治疗热毒郁结和血瘀凝滞的喉炎、声带息肉以及声带小结等[4]。复方丹参片由三种中药构成丹参、三七及冰片,丹参和三七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冰片有消肿止痛和清热解毒的功效,西医药理研究显示复方丹参片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5]。金嗓散结丸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喉炎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治疗组声音嘶哑程度和喉部检查不适程度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94.87%)优于对照组(87.1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证明了金嗓散结丸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喉炎的疗效高于单纯金嗓散结丸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声音嘶哑、喉部充血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复发率7.69%(3/39)大于对照组复发率20.51%(8/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金嗓散结丸联合复方丹参片复发率比较低,金嗓散结丸和复方丹参片都是中药产品相对于西医的抗生素和激素来说没有那么多的不良反应也没有耐药性,不容易反复。
总之,金嗓散结丸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能够很好的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适合慢性喉炎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俊杰,郭会丽,赵艳丽,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喉炎75例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219.
[2]孙一枚,孙启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70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2005,21(4):24-25.
[3]郭志正,孙月梅.中药超声雾化吸人治疗慢性喉炎5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8(4):192.
[4]蔡爱平,贺芳.金嗓散结丸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包头医学院报,2005,21(3):285-286.
复方丹参丸 第2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40例, 男15例, 女25例, 年龄48~76 (59.64±4.2) 岁, 病程5d~1个月,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冠心病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片/次, bid, 非洛地平 (江苏阿斯特拉制药公司生产) 5mg/次, 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复方丹参丸 (天津天士力制药公司生产) , 10粒/次, tid, 4w为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 降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 (DBP) 下降≥10mm 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 Hg[1];有效:DBP下降<10mm Hg且已降至正常, 或DBP下降10~20mm Hg, 或收缩压 (SBP) 下降≥30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 冠心病疗效判断标准[2]:显效:劳力性心绞痛改善>2级, 自发性心绞痛在原来生活习惯下完全控制;有效:劳力性心绞痛改善l级, 自发性心绞痛次数减少2/3或发作时间缩短;无效:症状无改善。 (3) 心电图 (ECG) 改善判定标准[3]:显效:ECG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压低的ST段恢复0.05m V以上或T波倒置变浅;无效:ECG改善达不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远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情况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8.5%, 高于对照组的43.2%,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高血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 此病需要长期服药, 所以患者常会感到焦虑、沮丧, 对生活失去信心, 医务人员在治疗时一定要注意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 宣讲此病的发生、发展, 让病人对此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愿意配合治疗, 重拾战胜病魔的信心。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丹参滴丸是从丹参、三七等纯天然中草药中运用现代科技提取的一种复方中成药制剂[4,5], 对人体的副作用小。丹参起到活血化瘀、疏筋通脉的作用, 三七有清热解毒之效, 冰片有开窍提神、止痛之效, 能够更好的抗凝降黏, 起到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作用。卡托普利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而且还能够治疗冠心病, 它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抑制剂, 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能降低全血黏度、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从而缓解心绞痛发作, 增加冠脉血流, 提高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非洛地平每天只需服用一次, 药效持久, 服用一次就能维持24h的血压稳定, 方便易操作。笔者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 汇总各项数据后得出: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压比对照组下降快, 对照组总有效率远低于治疗组, 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此三种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简单易行, 方便有效, 而且毒副作用少, 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摘要:将40例高血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20例予卡托普利、非洛地平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丸治疗, 连用4w。结果治疗组血压比对照组下降快, 对照组总有效率远低于治疗组, 治疗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复方丹参丸联用卡托普利和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复方丹参丸,卡托普利,非洛地平,高血压,冠心病
参考文献
[1]贾如意, 岳文伟, 孙海玲, 等.卡托普利对心绞痛患者流变学和心肌缺血的影响[J].心脏杂志, 2009, 16 (4) :346-348.
[2]吴乃峰, 闫希军, 朱永宏.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的药理作用比较[J].中成药, 2010, I5 (8) :24.
[3]张伟忠, 施海明, 王瑞东, 等.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参照值协作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23 (4) :328.
[4]朱理敏, 王宪衍.抗高血压药物降压作用谷/峰比的应用与探讨[J].新药与临床, 2010, 15 (3) :236-238.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紫癜 第3篇
1临床资料
从1996年10月至2003年10月, 共治疗门诊病人50例, 均符合紫癜的诊断标准[1]。男21例, 女29例, 年龄1~58岁, 病程2 d~3年, 其中风热伤络型21例, 阴虚火旺型18例, 气不摄血型11例。
2治疗方法
以复方丹参注射液4~24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或25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2周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常规治疗, 随访半年。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紫斑紫点及全身症状消失, 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好转:皮肤青紫斑点明显减少, 全身症状减轻, 实验室指标有改善;未愈:皮肤青紫斑点、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愈40例, 好转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6%。
4病案举例
例1、患儿, 男, 1岁, 因咳嗽、发热2 d, 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出现全身紫点、紫斑, 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治疗, 症状好转, 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后转诊于余。证见:哭闹不安, 面部、四肢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紫点紫斑, 分布不均, 舌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 查血常规示:血小板50×109/L, 出血时间4 min。诊断为紫癜 (风热伤络型) 。治疗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6 ml, 静脉点滴, 1次/d。2 d后, 皮肤紫点、紫斑颜色变淡, 部分消失;4 d后, 全身皮肤紫点、紫斑消失, 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100×109/L, 出血时间3 min, 临床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2、患者, 女, 35岁, 因肺结核服用抗结核药1个月后出现皮肤紫点、紫斑来诊。证见:皮肤有青紫点、紫斑, 时发时止, 手足烦热, 颧红咽干, 盗汗, 舌红少苔, 脉细数, 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紫癜 (阴虚火旺型) 。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点滴, 1次/d。3 d后, 部分紫点、紫斑颜色变淡;7 d后, 部分紫点消失;12 d后, 全身皮肤紫点、紫斑消失, 临床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3、患者, 女, 45岁, 因皮肤紫斑反复发作3年来诊。证见:全身皮肤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紫斑, 分布不均, 色暗呈乌青斑块, 面色皓白, 神倦乏力, 头晕目眩, 心悸少寐,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血常规示:血小板80×109/L, 出血时间5 min。诊断:紫癜 (气不摄血型) 。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点滴, 1次/d。10 d后, 斑块颜色转淡, 部分消失, 精神好转;15 d后, 全身斑块消失, 精神好。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120×109/L, 出血时间4 min, 临床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体会
紫癜是由于血络受伤, 血渗于肌肤之间而致皮肤出现点状或片状青紫斑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 效果一般, 且停药后易复发。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参、降香。传统医学记载;丹参性寒、味苦, 归心经、心包经, 专走血分, 具有通脉养血、凉血、活血化瘀作用;降香具有止痛群秽、散瘀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2]:①丹参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比粘度, 改变红细胞膜的电荷, 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故有改善微循环, 加速微循环的血流速度的作用, 从而达到改善组织缺氧, 减轻血管内炎症的目的;②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对IgM、IgG抗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能使细胞免疫得到改善;③丹参素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阻止膜脂质过氧化, 减轻氧自由基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从而起到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笔者运用丹参的通脉养血、活血化瘀及促进组织修复的机制治疗紫癜, 每获良效, 且复方丹参注射液价格低, 使用用途广泛,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994:11-12.
复方颗粒丹参制剂制备工艺研究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广谱物理公司) ;丹参酮ⅡA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生产批号:110766-200314) ;邮购回的丹参饮片 (湖北中药材公司) , 已经药师鉴定。
1.2 复方丹参颗粒制备
药典工艺[2]:制作丹参清膏, 温度至55℃时相对密度为1.35~1.29, 混进三七粉并拌匀, 干燥后碾为细粉。使用浓度为60%~70%的乙醇为湿润剂, 制成颗粒后干燥。改进工艺:三七碾细粉, 提取3次丹参。首次1.5h乙醇回流, 过滤后提取, 放置24h后取上清液中占总重量约93%的乙醇, 获得丹参醇提物待用, 将适量三七粉掺入沉淀的胶状物中, 拌匀并烘干。2次提取加乙醇 (50%) 回流1.5h。第3次则加水回流2h, 滤过得丹参醇提物。合并第2及第3次滤液, 乙醇回收后将清膏浓缩为55~60℃时密度为1.40, 与三七粉混匀并干燥, 制成细粉, 使用丹参醇提物润湿, 制成颗粒并干燥。
1.3 测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 柱温为室温, 进样量为20μL, 流速为1mL/min, 流动相为甲醇-水 (15∶5) , 检测波长为270nm[3]。对照品溶液制备:取10mg丹参酮ⅡA对照品, 装入容量为50mL的棕色量瓶, 加入甲醇并稀释, 混匀后取对照品储备液, 含量为200mg/L。根据需求稀释成16mg/L及40mg/L, 用以测定原料药及半成品、成品丹参酮的ⅡA含量。供试品溶液制备:根据药典制备原料药及成品药供试品溶液。制备丹参醇提物溶液:取5mL丹参醇提物, 置入蒸发皿, 低温环境下减压干燥, 甲醇洗脱至量瓶中, 经定容、滤过即可获取。此外需制备丹参颗粒溶液。记录加样回收实验结果, 记录样品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加样回收实验结果
样品含量均为10.32μg时, 对照品加入量越多, 测得的量越高, 本次对照品组最多加入量为32.45μg, 测得量最多为42.21μg, 平均回收率约为98.67%。详见表1。
2.2 不同制备工艺下原料药、丹参醇提取物、成品颗粒中丹参酮ⅡA含量比较
两组均制备4批复方丹参颗粒, 改进工艺组原料药、提取物、成品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明显较药典工艺组高 (P<0.05) ;改进工艺组原料药至成品颗粒的转化率明显高于药典工艺组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相关研究主要偏向丹参中水溶性成分或脂溶性成分, 或是明确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后再对丹参药渣水溶性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笔者考虑丹参中脂溶性物质 (例如丹参酮ⅡA) 及水溶性物质 (丹参素) 具有良好药理作用, 且脂溶性物质和水溶解性物质差异大, 因此先使用乙醇提取, 再使用水进行提取的方法, 兼顾了水溶成分及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药典中药材粉末的加热方式是直接使用蒸气加热, 与本研究中改进工艺中的回流法比较, 前者用时及挥发油体积与回流差异不大, 但操作相对复杂, 当水蒸气冷凝结, 药材溶液过多, 不利于之后的操作。复方丹参颗粒制备中常用醇沉和水沉方法, 考虑患者日服用复方丹参颗粒量较大, 为了减少日服用量并保证药效, 因此笔者使用醇沉及水沉法减少提取液中杂质。但中药颗粒制剂的提取浓缩是难点, 复方中药剂量通常较大, 为了确保留住有效成分, 使用水沉及醇沉, 但存在溶剂耗损量多、有效成分损失大等缺点[4]。
本次改进工艺中成型工艺为干膏制作, 干膏中保留了足够的醇溶性成分, 并兼具水溶性成分, 考虑单一辅料不利于制成颗粒, 因此采用混合敷料法取长补短, 制粒效果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4批复方丹参颗粒制备, 改进工艺组原料药、提取物、成品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明显较药典工艺组高;改进工艺组原料药至成品颗粒的转化率明显高于药典工艺组。考虑改进工艺通过使用回流法等减少了水及温度等因素对复方丹参颗粒半成品及成品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可见改进后的制备方法更好地保留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 提高了丹参生物使用率。通过本次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 笔者发现在改良工艺操作时, 要注意以下事项:在提取过程中, 需要对药材进行粉碎处理, 本次研究将三七和丹参均制成细粉, 但是当粉末过细时加热容易糊化, 不利于复方丹参颗粒制成, 因此粉碎的药材不能太细, 一般以能通过10目筛为佳[5]。
综上所述, 使用回流等技术改进传统制备工艺能显著提高复方丹参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 提高药效,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改进药典中制备方法进行复方丹参颗粒的制备, 为提高丹参酮ⅡA转化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药典中复方丹参颗粒制备工艺进行改进, 减少水、温度等对丹参醇提取物含量的影响,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两种工艺制备成的原料药、中间品及成品复方丹参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改进工艺组将原料药转化为复方丹参颗粒成品, 4批平均转化率高于药典组 (P<0.05) 。结论:改进工艺后的复方丹参颗粒制备法操作简单, 能提高原料药至成品药的转化率, 使丹参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减少工艺制备对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 提高药效,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丹参颗粒,药物制备,丹参酮ⅡA
参考文献
[1]尹红卫, 邢琦, 周亚杰, 等.冰片内加法对复方丹参薄膜包衣片素片的影响[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 (4) :367-369.
[2]潘媛, 彭成, 刘建林, 等.川芎定痛颗粒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7) :174-177.
[3]张朝民, 查道成.丹参采收加工炮制技术[J].光明中医, 2015, 30 (7) :1568-1569.
[4]侯晓杰, 李玮, 张建锋, 等.加工方法对丹参中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14, 11 (9) :190-192.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疗效研究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选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全部符合WHO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3~81岁,平均58岁,病程3~7年;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57岁,病程2~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凡入选病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抗心绞痛药,治疗组给予口服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心痛定,每次1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均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治疗前负荷心电图阳性者,治疗后再复查负荷心电图。
1.4 疗效判断标准
1.4.1 心绞痛疗效标准
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90%基本上不用硝酸甘油;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50%,且<90%;无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50%。
1.4.2 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ST-T恢复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治疗后ST-T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治疗前后ST-T无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各项指标中前后自身比较及两组内比较用t检验,两组内总体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心绞痛疗效分析
治疗组第4周末抗心绞痛症状显效虽大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第8周末治疗组显效率为73.8%,对照组为52.4%,两组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两组有明显差异,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抗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心电图疗效见表2。
注:*P<0.01
注:*P<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第4周、第8周末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效率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性心电图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2.3 安全性评价格
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微头晕,对照组有3例出现头痛、头胀、面红灼热,坚持服药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未中断治疗,所有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压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由于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和痉挛,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冠心病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复方丹参滴丸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其功能为活血化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中水溶性成份丹参素、脂溶性成分丹参酮、三七中人参苷-Rb1和Rg1、冰片中右旋龙脑等物质,有良好的钙通道阻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供血[3],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释放血管收缩物质,促使纤维蛋白降解,提高机体抗凝和扩纤活性;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4]。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从现代医学理论药理作用也得到证实,该药丸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小鼠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一定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减少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小鼠耐缺氧的能力[5]。
本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缺血性心电图改善率达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8%(P<0.01)。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用药方便,安全可靠,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理想的药物。
参考文献
[1]Nomenclature an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Report of the joint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federation of cardiolog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ask force on standerdization of clinical nomenclature. Circulation,1979,59:607.
[2]梁彬.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4例.中国社区医师, 2006,22(P):36.
[3]张照,朱伟启,阮鸿刚,等.丹参注射液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病理生理学报,.1998,511(2):191—193.
[4]肖智谦,陈平姬,陈永坚.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初发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和P选择素溶浓度的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10(22):78—79.
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探讨 第6篇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提取物与降香提取物配制而成, 具有活血化瘀、降气止痛之功效, 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耐缺氧、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凝血、促进组织修复、降低血脂和血黏度及清除自由基等作用。临床除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传导阻滞外, 还用于脑血栓形成的后遗症、脑血管意外、颈椎腰腿疾病、心肌炎、肺心病、保护肝损伤及治疗慢性肝炎、糖尿病、流行性出血热、肾脏疾病、疮疡肿毒等[2]。但随着复方丹参注射液的频繁应用, 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笔者通过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和研究, 现将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总结如下。
现代及临床医学实践表明, 丹参具有抗氧化、抗血凝、抗血栓、抗脂蛋白、抗纤维化、抗炎、抗雄性激素、抗肿瘤、免疫增强及保护细胞及线粒体膜等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水溶性酚酸类、原儿茶酚、邻苯二羟基化合物, 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等。活性成分与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1 变态反应
丹参制剂中的鞣质难以除去, 因酚羟基的酸性成分包括原儿茶酚酯类物与鞣质成分极为相似, 生产工艺中难以除去或未完全除去, 故可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会增大, 所以一般认为, 产生过敏反应是丹参酮与酸性结晶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具免疫原因, 从而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 有学者认为是鞣质所致, 因鞣质是多羟基芳香酸组成的物质, 化学性质活泼, 一旦进入机体后, 可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的氨基结合成更大的分子的复合物而引起变态反应, 导致过敏性休克。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全身性的反应 (如过敏性休克) , 也可以是单个系统单独或多个系统同时发生的变态反应。
2 腹泻
导致腹泻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对血管扩张反应极为敏感, 丹参制剂中的过敏原物质致使肠黏膜血管过度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加, 导致体液大量增多而腹泻。
3 心律失常
丹参中的鞣质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其水溶液放置后会发生氧化、聚合作用生成沉淀, 影响制剂的稳定性, 并且能使血液中的血浆蛋白沉淀, 红细胞变性裂解, 一旦鞣质与心肌细胞结合便可导致心律失常。此外, 丹参有效成分中丹参素、咖啡酸的衍生物聚合或酯化为邻苯二羟基化合物, 与鞣质的结构相似, 对蛋白质也有不同程度的结合作用。体外试验也表明, 市售含鞣质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一定浓度下均能使血浆蛋白产生沉淀, 使红细胞变性、变形、或破裂呈絮状沉淀, 而经提纯的、不含鞣质的注射液制品则无上述反应。
4 局部疼痛
复方丹参注射液生产工艺为水提取醇沉淀法, 制备过程中, 2次用高浓度乙醇处理药液, 如果最后一次回收乙醇未达完全, 即残留部分乙醇在药液中, 注入机体后即可引起局部刺激和红肿。鞣质与机体中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鞣酸蛋白, 机体对植物蛋白杂质吸收困难, 从而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现象。而极少数患者出现性机能减退的不良反应, 可能与丹参活性成分之一丹参酮是雌激素样物质, 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有关。
总之, 丹参制剂是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 尽管其不良反应不多见, 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在前面已提及的原因, 一般来讲, 其不良反应随用药浓度、剂量及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 剂量大、浓度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增大, 而且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各个系统, 尤其应引起注意, 所以笔者建议:一是在药物来源上严把质量关, 进购质量较稳定的品种;二是高敏体质患者从使用该药时就应全程观察, 以防不测;三是企业生产工艺要不断改进, 提高质量标准 (保证有效成分的前提下) , 以更好的质量和疗效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李绍旦, 李筠.丹参注射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中国中药杂志, 2004, 3.
复方丹参丸 第7篇
1 有效成分
冰片、三七以及丹参等共同组成了复方丹参制剂。丹参具有凉血消痈、活血化瘀以及解痉止痛之功效, 对于热痹疼痛以及心烦不眠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水溶性成分以及脂溶性成分均是丹参中的主要成分, 其中的脂溶性成分包括隐丹参酮、异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异隐丹参酮、丹参酮ⅡB和丹参羟基酯。而丹酚酸B、丹参素以及原儿茶醛则属于水溶性成分。根据相关的规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测定丹参酮ⅡA时, 含量需要在0.2%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酚酸B进行检测时, 根据干燥品计算其含量需要在3%以上。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根茎, 能够起到较强的消肿止痛以及散瘀止血功效, 成分包括黄酮以及三七皂苷类等。根据相关的药典规定, 其中所含的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以及人参皂苷Rg1的总量需要在6%。冰片属龙脑树脂的加工品, 属典型的化学合成物, 多为白色半透明松脆结晶, 能够起到较好的清热之痛以及醒神作用。其中所含成分以龙脑、异龙脑为主, 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后, 其中所含的龙脑需要在55%以上。将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则能够起到较强的降压、止痛、活血以及强心作用。
2 药理分析
2.1 抗血栓治疗
丹参素能够对前列腺素缩血管类物质合成进行良好的控制, 同时对纤溶活性以及抗凝功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提升患者的血流变并对血管起到较好的扩张作用。三七总苷、丹参素以及丹酚酸合用, 能够避免患者血液发生凝集, 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对脑血流量起到良好改善, 从而降低了患者的血液黏度。除此之外, 三种药物合用能够对患者的微循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发生。
2.2 冠心病治疗
复方丹参制剂中所包含的右旋龙脑、丹参酮、丹参素和人参皂苷等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冠脉阻力, 使冠状动脉得到扩张, 提升了动脉血流量。三七皂苷可以保证丹参所含成分稳定, 提升扩张动脉的效应, 同时制剂中的三七以及丹参等成分可以起到抗氧化以及钙拮抗。丹酚酸B属丹参中的一项主要成分, 可对内皮细胞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从而降低和避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通过三七总皂苷可对主动脉内膜病变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保证了患者血液内环境稳定, 减少了冠心病的发生率。冰片属于一种辅药, 可帮助患者减缓心率, 加快四甲基吡嗪的吸收, 对血脑屏障通透性起到改善作用, 帮助患者进一步延长缺氧时间, 使三七、丹参等药物可向患者脑内转运[2]。患者在使用该制剂后能够有效降低血脂, 并且对冠状动脉进行有效扩张, 从而对冠心病起到良好的治疗。
2.3 对血液流变学异常情况进行改善
通过复方丹参制剂能够有效对外源性、内源性的凝血系统因子活性起到较强的改善作用, 从而避免了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降低患者的血浆黏度和血黏度, 防止红细胞发生变形;对血小板聚集产生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避免患者发生血栓, 提升微循环流量、流速, 降低了血液的高凝状态, 对细胞缺血起到了良好的改善。其中溶脂性成分和丹参水溶性成分可对血小板的释放、黏附和聚集等起到非常良好的抑制, 提升了细胞的流动性。三七皂苷可提升患者的血流量, 使软脑膜微血管得到扩张。
2.4 心肌缺血的治疗
水溶性成分可以使血清肌钙白T降低, 同时具备较好的钙拮抗作用, 对缺血区的血流量进行全面改善, 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心肌传导性、细胞兴奋性, 对脑血管起到扩张, 避免心肌发生梗死。同时脂溶性可对脱氧核糖核酸 (DNA) 的加成物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 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对患者心肌细胞的伤害。其中丹参素可以使心肌线粒体H-ATP酶水解活性进行调节, 对缺血的心机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制剂中的三七总苷可对梗死的面积进行缩小, 同时也保护了缺血再灌注心肌。
3 讨论
三七、冰片以及丹参等共同组成了复方丹参制剂, 能够使患者的冠状动脉得到扩张, 阻滞钙通道, 提升冠脉血流, 使微循环得到良好改善;除此之外, 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清除机体内自由基, 同时达到抗血栓、抗凝血以及降低血黏度等诸多作用[3]。所以, 复方丹参制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4]。
参考文献
[1]赵梅.复方丹参制剂的有效成分及临床药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4) :122-124.
[2]刘晓冬.复方丹参制剂的有效成分及临床药理略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24) :58-58.
[3]束云.复方丹参制剂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复方丹参丸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