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精选3篇)

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 第1篇

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既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又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确保教育机会均等,是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而城镇化的`发展又要求职业教育作相应的变革.本文针对重庆未来城镇化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对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财政政策、管理体制和文化价值变革进行了讨论.

作 者:沈霞 王德清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刊 名:职教论坛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 年,卷(期): “”(21) 分类号:G71 关键词:重庆   城镇化   人力资源   职业教育   变革  

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经济因素分析 第2篇

一、城镇化影响因素

城镇化进程在根本上受两个因素的制约, 即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直接促进作用, 并且由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性, 因此对城镇化的促进也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征;制度因素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经济社会运行规则, 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 最终表现为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一般用GDP来度量。GDP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三部分。因此, 从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方面的经济增长指标作为影响城镇化的经济因素可全面反映经济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农村居民支出、城镇居民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三个方面。消费的增加带来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促进城镇人口增长。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形成和存货增加。净出口的数量反映了本地经济的外向程度, 一般出口较多的地方往往经济越发达, 城镇化水平高。

二、数据分析

(一) 数据。

以重庆1997~200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所取数据包括:城镇化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其中, 最终消费由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支出构成;资本形成由一二三产业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额构成;净出口为出口和进口差额。各分析数据均来自统计年鉴。

(二) 数据分析。

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然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最终回归方程为:Y=18.802+0.021F1+0.033F3, R2=0.955, 且常数项a及公因子F1、F3对因变量城镇化率的P值, 分别为0.001、0.000、0.018, 表明均通过置信度为95%的t检验, 回归效果良好。另外, 方程拟合度好, 因变量95.5%都被自变量解释。

三、结果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 可以认为公因子F1主要代表了城镇居民消费、净出口、第三产业资本形成、第二产业资本形成和政府消费支出五个经济变量;F2主要代表了第一产业资本形成;F3主要代表了农村居民消费。为了发挥重庆经济发展对其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作用, 从最终使用角度看, 提高重庆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支出、第二产业资本形成、第三产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是十分重要的。

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 第3篇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旅游业;相关性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也进入起点低、进程快的发展过程。2003年7月“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被提出后,走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了学者关注、探索的热点。新型城镇化被认为是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諧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注重农民利益的保护,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有“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驱使人口向城市聚集,发展旅游业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方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旅游城镇化可能是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型城镇化途径。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构建重庆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收集《重庆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化和国内旅游收入相关数据,运用SPSS20.0探讨新型城镇化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

(一)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就业人数的增长能够反映人口集聚、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的总体趋势。经济发展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经济动力指标。城镇的公共基础建设、人居环境是城镇居民生活的基础条件,影响城镇的承载力和生活舒适性。

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其中主要指标法是选择一个或多个最具表征意义、能反映问题且便于统计的指标来描述某地城镇化所达到的水平。[1]主要包括人口比重指标、城镇用地比重指标、恩格尔系数、城镇化与工业化和非农业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等指标来衡量新型城镇化水平。但城镇人口比重可能受行政区划变更的影响,非农人口比重可能包含众多临时受雇的农业人口,其他指标也存在片面性,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有偏差。对此曾志伟等[2]、徐林、曹红华[3]以及王曙光、王靖宇[4]等分别以各省市为例,把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等进行综合建立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区域的城镇化水平。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人口转移、经济发展、公共事业与环境三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再选取城市人口比重、城镇就业人数、地区GDP、地方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公共服务支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员数、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等12个二级指标来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建议来确定指标权重,选取重庆市相关数据来综合评定2000-2014年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因各指标数据单位不一致,为消除单位差异,以2014年数据为基准对各年份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模型为:

Cij=qij/Mj

模型中的Cij为第i年j指标的标准化分值,qij为第i年j指标的原始数据,Mj为j指标2014年的数据值。

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结合每个指标的权重,采用多因素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如下:

Ui=∑CijAj*100%

其中,Ui为第i年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Cij为第i年j指标的标准化分值,Aj为j指标的权重,Ui值越大,说明第i年的综合城镇化水平越高。

三、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以旅游收入总额为自变量(X),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为因变量(Y),建立回归方程,运用SPSS20.0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是否具有线性关系。

回归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991,趋近于1,说明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回归方程常量为22.439,系数为0.720,可得回归方程为:Y=0.72X+22.439。R2=0.959,趋近于1,回归方程代表性很大,回归方程误差较小。查询F检验临界值表:F0.10(1,13)=3.14,F0.05(1,13)=4.67,F0.01(1,13)=9.07。实际计算出的F值为300.539,大于以上取值,因此样本相关系数显著异于0,样本数据能反映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真实相关性。

(二)新型城镇化一级指标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上述线性回归方程初步判定两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此选择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明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的存在及程度。结果表明,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与旅游收入总额间的相关系数为0.979,二者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双侧显著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1,表明随着旅游收入总额的增加,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一方面,旅游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重庆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持。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和保障,提高旅游地的旅游服务质量。

(三)新型城镇化二级指标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由上可知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下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各项二级指标和旅游收入总额进行逐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

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精选3篇)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 第1篇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既在经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